時間:2023-07-05 16:13:06
序論:在您撰寫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音樂教師要不斷地自我完善
要是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成為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材,就要有高素質的師資??梢?,培育人材的關鍵在于師資。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自身要有高素質。因為在學生心目中老師的形象應該很完美,應該是世間萬物,無所不曉,學生不能解答的問題,老師一定能迎刃而解,如果回答不出,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老師在學生中就會失去份量,對教學帶來很多麻煩。因此,老師要給學生一桶水,自身非得要有一桶水的功夫,這就是說,作為音樂教師,要不斷的自我完善,不斷的加強業務進修,吹、拉、彈、唱,樣樣要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恰到好處,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俯拾便是,才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二、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音樂教師形象
學生對老師第一印象的好壞,使學生對該課知識學習興趣高低的關鍵,老師上第一課的成功與否,在學生中會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甚至會起到學生對該課學習成績好差的導向作用。如我在上學期新生上第一課時,為了消除學生認為音樂課是“雜課”的種種偏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向學生做自我介紹:“我是教音樂的,我很自然地在學生心中成了副課老師??晌也贿@樣看問題,我認為:音樂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而且是一門特殊的專業學科,特別是教育改革以來,在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的功能更加明顯。”雖然音樂課主要是唱歌、視唱、樂器和欣賞等為主的內容和形式的教學訓練,但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往往是腦、眼、耳、口、舌、手等感覺器官同時并用,這樣不斷的調動和發展各種器官的運動功能,促進智力的發展,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
我們知道,人的思維活動,左腦是承擔語言、數據計算、邏輯分析等心理活動的指揮中心,右腦是承擔藝術、娛樂、空間關系和聯想、直接的感觀和知覺的心理活動中心。一個高智商的人,左右腦就要均衡發展。加強音樂等藝術學科的學習,是促進右腦發展,實現左右腦均衡發展的主要途徑。愛因斯坦在研究“相對論”的日子里,每當思索遇到障礙時,他就走到鋼琴旁邊,用雙手彈奏幾個清徹而富有邏輯的和弦連接,一次不行,在彈兩次、三次,一次次讓音樂幫助自己推開“未知”的大門??梢?,音樂在成就愛因斯坦的科研成果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對學生要體現愛心
老師對學生也要體現出關心和愛心,與學生以心換心,以愛換愛,就能起到溝通感情、深化感情的作用,更能贏得學生的信賴,成為他們的朋友?,F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尊心強而自控力較差,相當一部分學生都有應考而學的思想,認為:反正不參加藝術專業考試,音樂可學可不學,甚至厭學,除了唱歌,對學樂理毫無興趣。如果對這一類學生動不動就怒罵挖苦一番,什么“一看你的行動就知道你不是學音樂藝術的材料”、“你不愛上音樂課就別來,回家看電視還更自由,反正我不會用小車來接你聽我的課?!薄瓕W生聽后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和你對著干,反正破罐破摔,以后就更不愿意學你所教的課,這對教學帶來更不利的局面。遇到這種情況,我是從溝通師生感情入手,把微笑和愛心溶注于教學過程,用微笑的語氣說話:“××同學,我發現你最近進步多了,你今天怎么啦,注意力不集中,如果沒有其他問題干擾,我希望你繼續努力,集中精力,用心聽講,趕上先進,如果哪里不懂或老師講的不清楚,你可以舉手提問,我幫你解答,我希望你能成為我的朋友,我們可以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好嗎?”我用真摯的愛對待學生,使學生如沐浴在春日的陽光之中,學生對老師也產生了親切感,融洽了師生感情,學生也愿意配合老師更好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四、指導學生課外實踐,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音樂課外實踐是指課堂教育以外,根據音樂教學任務的需要,在音樂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生的各項教學實踐活動予以指導。達到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更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智力開發和能力的培養,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音樂學科開展課外實踐,目的是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和鞏固課堂知識,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一些較難以理解為書本知識轉化為簡明扼要易掌握的知識要點,這就要去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實踐中下番功夫,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要點的理解,使一些模糊的概念在頭腦中清晰明朗。如:在上視唱課時,老師把知識要點講清楚了,學生也聽懂了,但在實踐視唱時,因為要腦、眼、耳、口、舌、手等感覺器官同時并用,實踐起來覺得難,特別是音準節奏,光靠課堂45分鐘是難以解決的,這就要我們音樂教師在課外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多聽、多唱、多練。通過課外實踐,學生掌握了視唱的原理,進而還解決了節奏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達到了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
關鍵詞:音樂教學;教學質量
音樂教育是整個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音樂課堂教學是音樂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筆者認為,要把握音樂課的教學質量與效果,需要從激發學生興趣、注重情感教學、合作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及創新思維培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
1.音樂教學中的興趣教學。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一直提倡從興趣入手。首先,要化難為易,培養興趣。一個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頓音”記號表示要唱得短促而又輕巧、有彈性,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抽象、生澀的,對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學生們很難感興趣,但如在教學中變抽象為具體,變乏味為樂趣,讓學生感受頓音記號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學生便會有興趣地、生動而有感情地把歌曲完美表現出來。其次,創造性地學習,提高興趣。比如,在節奏練習時,要注重對節奏的創造性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有節奏的讀唱歌詞打下了基礎。第三,要面向全體學生施教,激發興趣。在教學中,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要注重在教學中培養融洽的師生關系。
2.注重情感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音樂學科又是藝術表現中最直接最表象的學科,其情感起著最重要的作用。在實踐中,情感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樂感和欣賞能力,它也能促使人體自身各種素質的平衡協調,并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和陶冶,實現個性和諧的發展。首先,備課的情感投入。這就要求教師在反復熟悉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充分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領會作者創作時的心境,把獨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來。其二,情感在課堂中的應用。教師能否將情感貫徹到教學過程中,并引起學生的共鳴,是音樂課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情感教學在課堂上釋放。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一個平等、互愛、輕松、愉快的和諧氣氛。
3.注重“合作”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合作”在教學中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手段,在課堂上,它表現為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合作。首先,通過學生之間的友好合作,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溝通、相互交流,既可以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合作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可以使在學習中有困難的同學得到幫助,提高學生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最終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第二,學生之間的友好合作,可以促進學生相互理解,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容入集體,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發展,使學生學會容入集體,展現自我,欣賞別人。第三,合作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不但有教導學生合作技巧以促進合作行為與合作的能力,也有關注每一個體,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功能,為每位孩子提供施展個性潛能的空間,使每位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4.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先從思想上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要以廣闊的胸懷,尊重學生不同的觀點和疑問,營造有利于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民主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勇于創新,通過發現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先進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積極的思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一種創新精神。其次,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們創造性的想象,只有鼓勵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他們才會在創造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第三,為學生營造創作的空間,從而培養其創新能力。我們要在教學中遵循“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教學原則,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進而培養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激活他們的內在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創新思維的潛能發揮出來。
5.多媒體手段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入音樂藝術及音樂教育,使音樂教育從觀念、內容、手段、方法、形式各個方面面臨重大突破,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根據音樂教學的內容,利用多媒體營造與教學內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一方面,由于學生們的音樂修養不高、審美經驗不足,如果單通過“聽”來理解音樂形象,體會作品思想會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能合理借助多媒體計算機教學,通過視覺的直觀來幫助聽覺的感知,可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還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運用多媒體能克服傳統教學中的弊端,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避免了學生注意力的分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能輕松地學到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音樂教學質量;情境教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3-0247-01
而情境教學主要是由某種富有感彩的活動而產生的一種特有的心理氛圍,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音樂課的情境教學則是運用音樂特有的藝術魅力,教師通過聲音、圖畫等各種教學手段,感染學生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音樂。
1.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親自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沒有學生的充分參與,任何音樂教學都會事倍而功半。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活動的過程,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師生關系三個教學因素中,如果缺乏師生的情感交流,音樂課教學就會是內容貧乏,色彩蒼白的花架子,是沒有靈魂的空殼子,既站不起來,又深入不下去。這就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按小組布置任務,讓每個小組自主選擇音樂欣賞素材,并能把要欣賞的作品背景等相關知識和內容介紹給同學,在這個過程中,引入探究性學習方法。從而,可以成立"音樂資料檔案袋",學生查找資料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的過程。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音樂又開拓了自己的音樂視野,使音樂欣賞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樂的內涵,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展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2.創設各種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興趣的潛在因素。做到一上課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他們很快進入 "最佳學習狀態",這是上好課的第-步。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協助者。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玩,雖然他們的知識面和聯想力還不夠豐富,但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別是自我表現欲望非常強。當聆聽一段歡快的音樂時,高年級學生面呈喜悅,低年級學生則是手舞足蹈地動起來。動是低年級學生的突出特點,是他們表達自己對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性。
3.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這一環節
現代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單向活動方式。而是強調教學一種多邊活動,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新課改特別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做表演式的講授、提問、示范,有條不紊地安排一節課教學程序,關注的是教師如何教,而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體現教學活動的復雜性?,F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如果教學過程實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那么教學過程就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過程。在教學中要實現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根本,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人作用結合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所以,現代教學是每一個學生是否都自覺主動地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許多教師采用了有利于學生主動、自主、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借用器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器樂教學可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布置一些常見的練習曲,如《閃爍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國》《小白菜》等,這些小曲生活氣息濃厚,同學們吹起來有聲有色,大大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此外,可介紹其他樂器進行教學,使他們在實際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樂知識。如在講中國戲曲時,我向大家介紹了京胡、板胡、二胡、嗩吶等樂器后欣賞樂曲,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樂知識。
關鍵詞:音樂教學 考查 激發熱情
我國的中學音樂教育多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現行的音樂教材和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音樂教育的需要。音樂學科的教學評價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教學環節。也是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不可替代的環節。然而,長期以來,音樂老師在這一觀念影響下,音樂教師設計的評價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當部分遠落后于社會的進步。那么,如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有效地實施美育目標。
一、改變傳統的音樂考查
《面向21世紀河北省中學生音樂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精神中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強化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加強音樂基礎能力的培養(即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 現代教學論認為,無論是無評價的教育,還是無教育的評價,都不可能有效地促進教學的進步,它如同人體的兩足,支撐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最為敏感的問題,構建好一個完美、客觀、準確、科學的評價體系及方法,可起到一個“杠桿”的作用。用素質教育的觀點去審視、評價音樂教學、檢查音樂教學的目標的實現就顯得更加緊迫和重要。 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存在著片面性,這也同時反應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如:教學觀念理解的片面性,忽略音樂教學本來的功能,把音樂教學視為“知識教育”或“技術教育”,把音樂學習變成一種枯燥的技能訓練過程,將學生演唱一首歌或演奏樂器的技能技巧的高低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標準。教學行為操作中重導輕教、重技輕藝、重譜輕樂、重知輕能等。“偏重”少數藝術尖子,“輕視”個別差生。不能保證全體學生受教育的均等化和受教育權利的公平化。教學評價的片面性,一歌定音,學生一學期或一階段的學習成績、學習表現,進步幅度都由一歌產生。這顯然影響著素質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貫徹、落實和實施。因此,有必要對傳統音樂考查做重新的審視,克服片面評價,側重全面性的評價。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和考查至少要包括思想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而這些評價標準將促進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應注重:音樂的感受性、音樂的表現性、音樂的創造性和音樂的情趣性。
二、激發學習熱情,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普通高中開設的音樂課應以欣賞為主,可是鑒于各校的的不同實際情況,新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差異較大,更有甚于有的同學從未上過音樂課,更談不上如何來欣賞音樂作品了。所以,我認為,要提高高中的音樂課程教育水平,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只要他有了學習音樂的熱情和動力,那么讓他一步一步地來學會欣賞作品,就會相對容易一些。音樂欣賞是心理反映的過程。所以音樂欣賞教學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由表到里的心理反映過程。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喜歡聽音樂,到用心用情去聆聽音樂,再到理解、評價分析,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也有些同學在小學、初中階段,請過音樂家庭教師,或是參加過音樂興趣小組之類的活動,他們當中有的同學的專業水平已經達到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的水平,對于這些同學,要給他們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展示自己的才華。如果學校的某些同學音樂水平已經達到了相應的級別,在了解情況后,便可以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市的文藝演出,盡量的爭取獲獎,不僅為學校爭得榮譽,同時對學生自己也是一種認可與鼓勵!因此,搭建平臺,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是一個音樂老師必須要做的事情!
三、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注意音樂考查不同于其他考查的藝術個性特征
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深化,音樂課已逐漸從單一的唱歌型和知識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脫出來向審美型發展。如何通過考查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關鍵是看教師能否利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去分析,在分析中去認識和理解。音樂教學是表現情感的教學,音樂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部作品或歌曲都有著它特定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情緒。因此,在歌曲考查時,老師要求學生始將美貫穿在歌曲演唱之中。強調美的表現。怎樣才能做到這點,這時應著重在歌曲音樂背景上給學生加以介紹,引導他們理解歌曲的音樂內涵,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如歌曲《我們的田野》這是一首抒情的兒童歌曲,因旋律優美動聽,易于上口,后成為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抒情歌曲,流傳較廣。在考查此歌時,我們要求學生從詞和曲的角度反復體會,然后加以誘導:歌詞本身就是一首極其優美的抒情詩,猶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畫,把美麗的大自然描繪得引人人勝,仿佛在贊嘆不已地傾訴著:啊,祖國多么美,多么美。整個旋律起伏度較大。與所要表現的無邊的田野,翻滾的稻浪、翱翔的雄鷹等形象十分吻合。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快投入了情緒,然后在大家的鼓勵下大膽地上臺演唱。師生同時評議。
關鍵詞:音樂課教學 課堂氣氛 教學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11-0107-01
一、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保護好奇心,給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才能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文化知識、發展個性、增強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良好的思想素質的教育活動。在這個活動中,重在從教師的"教會"變成學生的"會學",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那么,怎樣才能使二者最佳地結合起來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良好的民主的教學人際關系,決定了課堂信息傳遞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水平的發揮。寬松、和諧、民主的氣氛,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有利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一種亢奮狀態,樂于探究、思維敏捷,學習就能夠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處于一種高效狀態,有利于學生實現自我的、和諧的、全面的發展。
二、改變音樂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音樂課堂教學現象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即為知識、技能而教知識、技能,不顧學生聽覺表象建立與否,直接教樂理知識與視譜,把以聽覺記憶為主的音樂課,搞得視覺化、書面化、語言化。這種形式的教學,不是由三個點組成,而僅僅只有一個點即為音樂知識、技能而教音樂知識、技能。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灌輸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枯燥乏味,缺乏興趣。雖然能掌握些書本知識,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這種不遵守音樂的生成規律、不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的教學,結果只能是失敗的、無效的。另一種是順應世界潮流的,體現主體性教育理念的教學,在課堂里,直觀教具琳瑯滿目,課堂氣氛活躍、生動,學生也仿佛調動起積極性來了,但這種表面"生動"的教學形式,由于教師找不到教學的內控力,失去音樂教學的內在邏輯性,僅僅停留在轟轟烈烈的表面,最終不能實現學生音樂能力的形成。教師們表現為力不從心,出現簡單化、表面化的傾向。雖然,這種教學形式比原來的教師板著臉、僵化地傳授知識、技能的教學形式,已經大大地邁進了一步,但是在主體教育、活動教學深入人心的今天,這種教學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所以,既不要只為知識、技能而教知識、技能,忽略學生心理特點、主體要求;同樣,也不要以為只要把課堂搞得熱熱鬧鬧,根本不講究什么音樂知識、技能。忽略音樂能力生成規律和學生心理形成與發展規律的教學,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應該是:音樂教學需要豐富多彩的形式,并在表現豐富多彩的形式時,真正讓音樂知識與技能融于愉快的學習中。在的教學活動要強調發現式的教學原則,就是說明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使用最簡潔的語言,不必多做解釋、說明,而是創設情境、活動,讓孩子們自己去嘗試、發現知識。使過去學生們只聽、只看變成去尋去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是教授者而是引導者。
音樂課上的能力結構大致分三個層次:
1.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音樂課最基礎的能力是聽的能力,包括對音高、音長、音強、音色的聽辨能力。
2.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含音樂知覺能力)。如對調式、調性、節拍、節奏、力度、速度等的感知能力,還有音樂注意力、音樂記憶力、音樂聯想能力和音樂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樂能力,也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培養目標。這就是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以及學生運用熟練掌握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表現某種情緒的創作能力。
4.創造生動、形象的音樂課堂,布局好音樂課上的能力結構
音樂是生命和情感的藝術,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內容的時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實用性,不僅是著眼于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思維、豐富想象和創新能力。音樂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創造力,教師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設計,精心構思,才能帶領學生去開發智慧的大門。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創造使學生有興趣的課堂。
三、音樂課教法結構 的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法、練習結構就成了師生共同關心的問題。教法結構直接影響著練習結構,而練習結構直接影響著掌握知識的牢度。教法有兩類:傳統教法與現代教法。各類教法在課堂中所占的比例、所需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作精心設計。為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手段上要想好多辦法創設意境,交替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提高學習效率。要精心選擇傳遞信息的媒體,精心安排載體結構,適時運用藝術語言、教具、學具、錄音、錄像、板書、掛圖等,以通過形象教學的手段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四、適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手段
在音樂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手段,能使學生從音樂技能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更易于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更直接地參與創作音樂。從而有效地降低音樂學習難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更好地達到全面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音樂教學目的。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視覺與聽覺的科學性組合,通過與聽覺直接相關的視覺畫面(演奏場面、主題聯想畫面),引導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聯想能力。還根據計算機音樂"事件分離"的特點,即:能夠輕松而準確地實現聲音與樂譜、聲音與圖像、聽覺與視覺的即時轉換。幫助學生輕松完成"看到樂譜就能夠聽到(從內心中感覺到)"音樂,聽到音樂就能夠看到(從想象中看到)樂譜和形象。
參考文獻
[1]高倩《共同探索音樂的靈動世界--記周海宏博士關于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的座談》2006年02期《樂府新聲》
[2]《音樂教育》雜志2003年-2004年第9期
[關鍵詞] 音樂教學 藝術素質 教學模式 課外活動 教學質量
抓好音樂教學,是構建以德育為主導,心理教育為主線,體育為基礎,智育、美育、勞動教育為主體的素質教育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人才的藝術素質如何,關系到整個民族的素質,為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各民族團結、興旺,增強青年一代的藝術修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怎樣才能增強青少年的藝術素質呢?筆者認為應該從根源抓起,那就要在學校里,重視音樂課,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明確規定,中小學音樂課程的任務是:“主要學習我國優秀民族音樂作品,接觸了解外國優秀音樂作品,初步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增強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進一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表現和鑒賞力,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钡窃谡{查中發現,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城市還是農村,音樂課大多都設置了,教材都訂了,師資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中小學的音樂課大都是排在課表上,基本不上;音樂課本放在書包里,基本不用;教學大綱束之高閣,基本不顧。這些現狀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思。為了增強學生藝術素質,必須提高課堂音樂教學質量。
一、要準確把握音樂學科大綱的課程特點
音樂課是一門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獲得都需要扎扎實實地練習,才能達到“雙基”要求。根據已經總結的教學經驗和現行音樂教材的特點,要在識譜和聽音兩個環節中,把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學生興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樂基礎知識、技能和課本歌曲、課外補充歌曲結合起來。九年義務教育音樂教材系統性很強,不僅練習內容和唱歌欣賞有機結合,而且欣賞的曲目到高年級又是主課教材,這種前有孕伏,后有發展的配置,顯示了編寫人員的匠心,千萬不可忽略。
二、教師要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模式
許多教師,尤其是中年以上教師認為,只有盡快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才能適應現代化教學要求,從而創新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小學音樂課,教師通常擅長運用“情景模式”,就是創設情景,形象的學習。如教唱有關自然景色的歌曲時,教師結合特定的時間、環境內容,制作的大樹、紅花、綠葉、小草、蘑菇、飄落的雪花用銀亮塑紙做成的小雨和小象、小狗、小兔等一些情景教具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音樂發展與音樂表現的記錄是通過樂譜的方式來完成的。聆聽閱讀或演奏;演唱樂譜,必須具備一定的識譜知識和樂理知識,往往低年級的孩子們還沒有這種能力,那么,如何讓孩子聽懂音樂,記住音樂呢?“符號”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孩子們解決一些這樣的問題。所謂“符號模式”就是將音樂旋律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如速度、節拍、節奏、力度、音色等不同發展的音響效果用近似于的符號圖形來表示,一段或一句或一個音型。這樣可以簡捷易行的認識音樂,記憶音樂和表現音樂。最后是“游戲模式”,游戲表演,愉快地學習。游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將學習音樂與游戲結合起,使學生的學習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習,也就是“唱游”教學模式,其實唱游教學并不是一種新的形式,若干年以來孩子們就已經使用這樣的方法了,如跳皮筋時,邊唱邊跳的活動,孩子們圍坐一起玩“丟手娟”的游戲、邊唱邊用手擊打節拍。
三、要注重教學方法
音樂課為單純的教唱課,其課堂內容枯燥,教學方法俗套,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或逃避學習。因此,必須走改革創新之路,教師對教材的運用要從傳統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動手型和研究型轉變;教學方法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特長,尊重學生愛好,也就是教老師愛好的、擅長的,利用學生喜歡的、易接受的,因勢利導;教學內容也要從單純的唱歌教學轉變到對學生進行樂理知識、視唱、聽記能力、使用樂器和舞蹈訓練的培養。許多教師還停留在口口相傳的旋律性教學中,這和世界上許多先進的音樂教學方式相差太遠,如西德的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強調節奏訓練和樂器教育。日本的鈴木教學法,強調欣賞和表現并列的體制等等;從他們的教學方法中,不難看出當代音樂教學正在向著音樂欣賞和節奏第一的方向發展。這些都值得我們研究和采用。音樂欣賞是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記憶和鑒賞途徑,是學生間接參與音樂藝術實踐的重要內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學的教法,相得益彰,音樂課就會更受學生歡迎。
四、加強課外音樂活動
所謂課外音樂活動,主要指學校組織的各種音樂業余演出學生團體,如合唱團、舞蹈隊、鼓樂隊等。一般這類學生業余音樂演出團體都是由學校內音樂愛好者組成,現在不少學校實際上是將招收的音樂特長生作為主要成員。他們利用課外的大量時間進行排練,然后參加學校或者社會等方面的演出活動。
抓好音樂課外活動,不但能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巧,促使他們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熟悉民間音樂,了解國外音樂,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審美力;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嗓音的保護和轉換他們大腦的興奮中心,使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得到適當地調節,促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育。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陶冶和培養他們具有優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1 讓充分的課前準備成為有效教學的基礎
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提倡開發利用教學資源,而教材是教學資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樂課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學目標,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確定教學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哪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習會構成挑戰,并針對性地設計策略以便幫助學生解決可能遇到的困難;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充分的課前準備要將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突出鮮明、具體的特點,遵循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個性差異,分層次、分類型、分程度進行備課。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樂作品中哪些要素學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將教材內容完整地詮釋給學生,讓學生對于課堂的學習內容有個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基礎。
2 讓發揮學生主體性成為有效教學的前提
現代音樂教育要突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壇式”教學格局,音樂教學不再局限與教師的單向活動方式,新課改下的有效教學強調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變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及新課改的實施,如何使音樂教學更高效是達到新課改教育目標的熱門課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達到學生主動的“學”的目標,讓發揮學生主體性成為有效教學的前提。
3 讓恰當的教學方法成為有效教學的關鍵
3.1 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教師愿意教、善于教,學生喜歡學、勤于學。當教師在課堂上擁有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時,學生也會被深深感染,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課堂上應十分注重情境創設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種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把抽象的音樂具體化、形象化、戲劇化。如利用VCD片、講故事、游戲等多種手段進行情境創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又如在五線譜識譜教學中,為了使抽象的音樂知識形象化,在地板上畫上五條線代表五線譜,讓學生像跳格子一樣,在上面邊唱邊跳,這樣識譜既好玩又有趣,學生易于接受,識譜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方法中的重點,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3.2 運用靈活的課堂語言。音樂課堂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運用教學語言的時候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特點,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羞于表現卻又渴望個性的特點,語言中帶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挑戰。這樣在整堂課中,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3.3 充分利用課堂評價。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準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4 讓豐富的實踐能力成為有效教學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