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2 15:15:46
序論:在您撰寫口譯學習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獨立學院;翻譯應用型人才,口筆機翻譯一體化
一、獨立學院要接軌經濟市場,走自己的翻譯人才培養之路
翻譯作為一門專業,在我國教育部門首次列入專業目錄備案并批準招生,標志著我國完整的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的形成。翻譯專業還是教育部近幾年新批準的外語類二級學科。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城市學院是改革開放后的全國第一所獨立學院,她的翻譯專業本科人才的培養更無模式可循。我們要想在競爭中求發展,只有走自己的創新之路。獨立學院明顯不同于重點院校的翻譯學院(他們的翻譯專業比較注重于翻譯理論、翻譯批評的學習和研究,注重于經典文獻、名著和詩歌等高端文學的翻譯研究),獨立學院的目標是培養能夠在人才市場的應聘中勝出,并能勝任工作的應用型翻譯人才。
在當今多元文化的語境下,我國在進一步融入世界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各種類型的翻譯人才。浙江是外貿大省,有數以萬計的涉外公司和企業,大量跨國經營的公司和機構也紛紛來到長江三角洲發達地區,就近利用這里的優勢,這些都為具有良好外語翻譯能力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也為翻譯專業方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從2005年起,合格的翻譯工作者被一直被“上海緊缺人才聯席會議辦公室”列為“長三角緊缺人才”。
面對新經濟形勢,我們對我省市市場對翻譯產業的需求進行了調研。杭州市是“長三角經濟區”的主要地區之一,在翻譯人才培養、翻譯行業自律與市場規范、翻譯質量監督、翻譯實踐能力建設等方面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最近幾年,經貿工作中反傾銷、反補貼的案件(無論是應訴還是立案)大大增加,急需要掌握WTo的文件、法規,又掌握我國相關文件的高水平漢譯外人才。
另外,翻譯專業已被教育部批準為獨立招生的本科專業。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使越來越多的高校把“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國內有許多學校在申報籌辦翻譯專業,以應對市場高質量翻譯人才稀缺的現狀。2008年,為了修改外語學院的專業培養計劃,我們對外語人才的就業市場和我們的畢業生做了跟蹤調研,從浙江省,杭州市經濟國際化的目標和企業發展的國際化趨勢來看,我們得到的反饋也使我們對翻譯專業方向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英語專業的學生最近3年的平均就業率在95%也證實了我們的這種推測。浙江省是外貿進出口的大省,即使在目前的經濟危機中,據浙江省權威媒體報道,我省外貿企業在這次經濟危機中的應對能力優于中國其他省份。
因此,我們要抓住目前和未來市場對合格口譯和筆譯人才的巨大需求,充分發揮獨立學院政策靈活的特點,通過提升學生在語言和文化方面的底蘊,突出對學生綜合翻譯能力,尤其是口譯能力的培養,力爭使本學科畢業生在就業質量和檔次上有所突破。
二、改革的具體思路和方向
1、重視漢譯外人才的培養
入世后,我國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對外宣傳的工作量比以前成倍增加。我們需要向國外輸出我國的政治、科技、經濟和文化發展信息。比如,“長三角經濟區”的經貿工作中反傾銷、反補貼的案件(無論是應訴還是立案)大大增加,急需要掌握WTo的文件、法規,又掌握我國相關文件的高水平漢譯外人才。目前訓練有素的漢譯外人才奇缺,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
2、拓寬翻譯實踐的領域。
反映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科技、外事、外交方面內容的素材應與文學作品共同成為翻譯教學與訓練的主體。要改變學院式的封閉教學體系,使翻譯教育采用密切聯系實際的開放式教學思路。我們積極承接商務性的翻譯任務,以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創造能力,同時可以發揮學生從事翻譯的積極性,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收益;要注意應用機譯系統和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來改善教學設施,培養技術應用能力。
3、培養學生的“變譯”能力
所謂變譯,包括編譯、摘譯、譯述、譯寫、述評、綜述等的能力。這是提高翻譯時效,充分利用國外信息資源的必由之路.尤其是科技、經濟、新聞等領域.目前我國中央編譯局、國家外文局、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華社、中國日報社以及科技、經濟、信息研究結構很大程度上就是在靠這種“變譯”方法進行工作.可是我國的翻譯教學與研究機構對這種此重視不夠。
4、加強翻譯的信息化建設
我們的應用型翻譯方向教學考慮其工作本身在內容、過程和方法上如何借鑒和采用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現代尖端設備來革新自己、促進自身的發展;要注意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機譯系統和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方面的新技術、新產品、重視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提高翻譯績效。為此我們把“計算機輔助人工翻譯”列入翻譯方向的教學課程。
三、充分發揮獨立學院翻譯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推行口筆機翻譯一體化教學
我們浙江大學城院學生大多來自東部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生活條件優越,頭腦靈活,反應快捷,他們的強項是在外語口語、口譯、網絡、計算機運用方面得天獨厚;弱項是缺乏理論學習,缺乏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度。我們考慮的是如何揚長教學,培養他們成為有扎實的語言文化基礎,有創造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翻譯人才,使他們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后,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任本職工作,甚至做出成績。
復合型、應用型翻譯專業人才的能力由核心專業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兩個層面組成,我們在課程設置及教學實踐等環節要全盤考慮翻譯人才等構成要素,發揚“口筆機譯并重”的優良傳統,在排課和教學方面統籌兼顧、揚長教學,不拘一格育人才。充分發揮城市學院學生的特點和優勢,著眼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翻譯人才,突出對學生的綜合翻譯能力:口譯(同聲傳譯)、筆譯(編譯、摘譯、譯述、譯寫、述評、綜述)、機譯CAT的培養。闖出一條適合獨立學院的翻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道路。
理論根據。在去年在澳門大學召開的第六屆亞洲翻譯家論壇上,筆者獲悉港澳的一些大學流行一種叫“翻譯副學士”的學位。鑒于他們得天獨厚的雙語環境,各種專業的學生只要通過努力都能獲得。它們的課程的特色就是避開名牌大學關于“翻譯理論”、“翻譯評論”、“經典翻譯”等高端課程,專攻口筆機譯的一體化的應用型教學體系?!八街?,可以攻玉”,根據國際流行的Oreozeo學說,我們設計將應用性翻譯能力分解為以轉換能力為核心的幾種應用型能力的組合。
3.2 樹立以網絡多媒體課堂教學為導向的翻譯教學改革思路
我們的應用型翻譯方向教學考慮在內容、過程和方法上如何借鑒和采用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現代尖端設備來革新自己、促進自的發展;注意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機譯系統和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方面的新技術、新產品、重視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如網絡資訊、網絡翻譯、電子郵件傳輸)來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提高翻譯績效。在翻譯教學中,我們的電腦化課堂教學正在悄然興起。我們采用了在教室網絡中實施翻譯教學的新模式,認為其重要優勢之一是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社會界限模糊化,改變他們在課堂中的傳統角色,并賦予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以真正的活力。學生把翻譯看作是與讀者之間的交流,而不僅僅是以最終接受評判為目的,從而在教室中形成一個活躍的對話群體
在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人們常常發現毫無惡意的語言會使對方驚訝或憤怒,簡單的一句話會使一方捧腹大笑,而另一方則全然不知其幽默所在。請看下面的對話:
A(美國外教): Hi, you have a pair of beautiful shoes.
B(中國學生): Thank you, my friend bought them for me in Shanghai. Do you like them?
A: Oh, yes. They look very comfortable.
B: Well, if you like them, I’ll ask my friend to buy another pair for you.
這里的美國朋友只是想禮貌性地稱贊一下對方的新鞋子,因為在西方文化中,對他人的新服飾或打扮表示欣賞是良好修養的一種表現。中國學生不了解這一點,熱情地要為對方買一雙一模一樣的鞋子,搞得對方哭笑不得。又如:
A(中國朋友): Hi, it’s so cold today, why do you only have a T-shirt? Aren’t you cold?
B(美國外教): I’m fine.
A: Put on a sweater. Otherwise you’ll get a cold.
B: Ok, Mom.
中國學生按照中國的習慣想表示自己對朋友的關心:天冷了多加件衣服。但是這對于美國人來說是讓人難以接受的。因為穿衣打扮純屬個人喜好,他人如此“關心”自己等于在說他不能自立,不能夠自己照顧自己。這對于崇尚個性獨立的美國人來說,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樣的矛盾最后只能導致雙方的不歡而散。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學習英語必須同時注意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異,否則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比如,過去中國人見面常常用“吃了嗎?”打招呼,那是因為在中國長期以來吃飯是人們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但是如果這樣與英美人打招呼,他們會以為這是在請他吃飯。因為英國人見面常說“天氣真好!是不是?”,這是因為英國的天氣變化無常,有時一天中甚至會出現猶如四季的變化,人們對天氣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覺,常常談論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了解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不會產生這些誤會。
綜上所述,文化知識對于英語教學和學習意義重大,教師在授課的同時應隨時滲透文化背景知識,這樣學生才能學得一門純正的外語。那么作為教師,怎樣才能有效地教授文化知識呢?
傳授文化知識的途徑
縱觀我國的英語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注重聽、說、讀、寫、譯幾項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在具體教學中,對于英美文化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學生雖然掌握了基本的語言知識,卻不能真正流暢地運用這一語言,不能用英語深入、靈活、得體和有效地進行交際。針對這一狀況,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開設專門的有關文化知識的課程,使學生系統地學習所學語言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如“英美概況”“跨文化交際學”“語言與文化”等課程。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電腦、電影、電視等直觀教具了解英美文化。
3)充分利用外籍教師。從學習外語的角度來講,與講本族語的人接觸十分必要。通過與外教課上、課下的接觸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化的差異。
4)在閱讀文學作品、報刊文章時,引導學生留心和積累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知識。對于我國學生來說能夠出國留學親身體驗異國文化畢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閱讀就成為一條重要的了解文化背景的途徑。
5)教師對文化知識的傳授和滲透應該貫穿在教學的各個階段、各門課程中,做到隨時遇到隨時教授。
一、現狀分析
《英語新課標》指出:語言的應用功能是語言最本質的功能,“學”英語就一定要“用”英語,“說”英語。目前,小學在一年級就已開設了英語課程,但學生在入學前的英語教育本身就很不均衡,部分學生在幼兒園或學前班就已接觸過簡單的英語單詞和英語兒歌,另外一些孩子從未接觸過,這就造成了一進校門學生在表達方面就有了差異,在英語學習中形成了假性的“兩極分化”。曾經接觸過的學生極力想表現自己;但從未接觸過的學生卻倍感自卑。
二、分層教學的嘗試與策略
1.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將他們層次化
麥克多諾(Mc Donough S. T.)認為,有能力的教師能利用平時調查學生差異所得的結果來設計與學生特點相匹配的教學方法。筆者從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風格兩方面出發將全班分成兩個大組,性格外向活潑,有一定英語基礎,表現欲強,模仿能力強的為A組;B組學生對英語有興趣,但表達能力不太強,學習習慣一般,即通常所謂的“學困生”。在進行教學時,有意識地將兩組學生結合編排,從而在課堂上讓他們就近模仿,激勵各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努力。
2.對兩組學生分層設計訓練任務
在口語訓練時,兩組學生都有充分的活動任務。對于A組訓練量要大一些,且配以動作,邊說邊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根據所聽內容用英語造句并進行表演,培養學生樂于思維的求知精神。對于B組可以給適量的比較直觀的任務,但求準確率高,讓其有成就感和喜悅感。例如,在教《新起點》英語一年級上冊,要求A組學生必須掌握且能靈活運用句型I have two eyes/ears…對于B組的學生,要求他們準確讀出單詞,能理解并操練Touch your nose/mouth…。
3.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和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接受口語訓練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的時間很短,教師如不經常更換教學形式或教學方法,學生會逐漸失去對英語的興趣。因此,筆者有機利用簡筆畫、游戲、競賽、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教學途徑,讓學生對英語課滿懷期待,寓教于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組織每個單元的復習課時,分層設計訓練目標:A組學生重在語言知識的應用方面;B組則強調本課或本單元重點的掌握。如《新起點》三年級下冊Unit10 My classes的學習,筆者分層設計目標,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調動每位同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
首先,通過圖片和真實的工具,如乒乓球拍、做實驗用的燒杯、顏料和圖片讓學生認讀。為了更好地調動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組合作的同時,板書呈現圖片和新詞以幫助部分學困生。
A:Do you like Math?
B:Yes, I do. / No, I don’t.
在學生熟練掌握以上單詞和句型的基礎上引出下列問題
T:Do you like Music?
S:Yes, I do.
T:Why?
S:It’s interesting/fun.
其次,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在操練的基礎上出示各種表情圖片,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說出自己對各學科的切身感受:I don’t like Math. It’s hard. I like English. It’s easy.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各種表情從而真正理解單詞的含義,在真實的語境中自如地應用語言。
4.注重“幫差培優”以逐步縮小兩極分化
在教學中,為了讓A組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一般采用事先給出關鍵詞, 再讓學生一個接一個,甚至不用舉手自由回答問題。
例如,《新起點》四年級上冊Unit5 Lesson25,出示圖片介紹說:Don’t climb the window.It’s dangerous. Be careful!
對于A組學生在新授課后,可以發揮想像力,充分拓展本課內容,談論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安全問題,如:
――Don’t run across the road. Don’t throw things out of the window. Don’t smoke here. Don’t pick out the flowers…
――Why?
――It’s dangerous.
而對于B組學生可適當降低要求。上完課之后可讓他們模仿朗讀,回答較為簡單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快樂,并將這種快樂化為進取精神,向A組靠攏。B組學生熟練掌握句型Don’t climb the window. Don’t play with fire. Don’t run downstairs. Don’t touch it. 通過Pair-work,對每個詞的發音要準確無誤,引導他們應用句型。
關鍵詞:口腔醫學生;PBL教學法;情景教學;實習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將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掌握臨床基本診療技能、成為合格醫學人才的重要階段??谇会t學作為一門操作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臨床實習是口腔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口腔醫學生獨立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1]。當第一次接診,面對病人,“我”是不是可以輕松地問出第一句話?是否能引導患者正確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如何從患者零散地描述中理清病程線索?如何有條不紊地用臨床檢查去印證或修正對患者病情的初判?……這些都是我們的實習生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谇会t學專業學生的實習期平均在8-10個月,在這段時間內,學生應在實習醫院的牙體牙髓、牙周、頜面外科、牙列修復等專科輪轉學習,掌握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的技能。把有限的時間合理高效的利用起來顯得尤為重要。實習生上崗前一般需要進行兩周左右的崗前培訓,讓學生熟悉醫院規章制度、診室環境,掌握接診技巧,并由帶教老師評估是否具備頂崗實習的綜合能力。如果我們能把這兩周的時間放在校內,相當于可以為實習生爭取多兩周實訓的機會。
1教學設置
從2017年開始,我們對《口腔內科學》的實訓課程進行了調整,把實習前的兩周空出來,進行綜合實訓,在強化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的同時,增加了模擬接診的實訓。實訓中,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模擬醫患角色,按設定疾病,進行問診。在實訓中我們發現了幾個問題:(1)大多數學生沒有相關疾病的體驗,模擬病人的學生很容易照本宣科,使用診斷用語,這使模擬醫生的學生缺少了進行鑒別診斷和問診技巧的訓練;(2)一組學生一次只能以一種疾病為主訴,很難通過這個實訓體會不同疾病的問診過程;(3)該實訓成果即過程,需要指導老師全程指導并評價,而一位老師一次只能看一組,完成全班的評估,需要課時較多。為提高實訓效果,我們對該實訓做了如下調整:實訓前的準備:(1)改兩人一組為三人一組;(2)《口腔內科學》常見疾病分組,如:牙髓炎組,牙周炎組,根尖周炎組等;(3)每個小組為每一組疾病都擬定一個接診問診的“劇本”。實訓過程:三人小組利用實訓室的環境和設備,把其中一個劇本(可以通過抽簽或者教師指定)演繹出來,并留下視頻(手機就可以實現)記錄。教師的工作:(1)實訓前對劇本進行初審,要求情景中應對患者的年齡、性別、生活背景有具體設定,疾病種類設置明確;(2)實訓后對每組攝制的視頻進行評估,將其作為實訓課成果進行記錄。全班共同觀看每一組疾病中表現優秀或者存在典型問題的影像并進行討論。評價標準:病例設置為常見情景,病程符合邏輯,問診有條理,檢查項目符合診療要求,須有鑒別診斷項,接診問診過程流暢,表情自然,聲音清晰。每組同學在擬定“劇本”的時候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兩人組相比,三人組增加了“助理”角色,在醫患雙方對話的時候,這個“旁觀者”負責找出“劇本”不合理的地方,同時也是錄制視頻時的拍攝者。錄完,學生可以在回放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或錯誤,包括語言和表情中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隨時可以重新錄制。錄制過程中,教師只旁觀,把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結果
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我們發現學生參與實訓的熱情提高了。在推敲情景劇本,回看修改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疾病的病程、臨床表現和體征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初步建立了循證思維。尤其在接診中的語言使用更趨于合理自然,這對實習初期的崗位適應是非常重要的。情景模擬除了能讓學生感同身受患者的生理變化,也可以讓學生更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以提高共情能力。指導老師在討論環節中對視頻中每一個細節進行把關,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幫助學生反思,理清診療思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師能把臨床工作和教學工作進行更緊密的結合。
論文摘要:通過深人調研、分析就業市場對口腔醫學技術人才崗位及核心能力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在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教學中,開展就業導向下的項目化教學,探討就業導向下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項目化教學方法實施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高校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成為各高等學校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職業學校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不能較好地適應就業市場的弊端日益顯現。于是,一種針對當前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有效縮短畢業生的就業適應期、注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應運而生。
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在多年從事專業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通過對用人單位崗位技能需求深人實地的考察調研以及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追蹤分析,深感現有的專業教學模式和學生在校獲取的專業技能與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嚴重脫節,學生在企業只需幾個月就能熟練掌握的技能,在校學習了2-3年后竟然不會,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不高導致就業競爭力低下。自2006年起,在口腔工藝技術專業教學中,開展就業導向下的項目化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為畢業生就業、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總結回顧如下:
1項目化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并學習工作知識的教學模式,是“行為導向法”的一種,也是當前我國職教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論基礎是職業教育課程的結構觀。項目化教學,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講解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任務為中心,通過對教學目標項目的分解、實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
2項目化教學的特點
2.1“項目”是市場人才需求與課程教學內容雙向融合的結晶
以專業人才就業市場需求為依據,以所學課程教學內容為基礎,是項目設計的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開發項目的過程中,完成特定崗位的知識群和技能群的意義建構,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2.2項目的完成有賴于全體成員的合理分工和通力協作
項目化教學一般以“開發小組”為單位,依據項目目標各小組獨立地組織、安排本組的“實踐活動”,“實踐過程”中全體成員按照分工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同時又要與其他成員保持聯系,通過交流和協商,共同完成小組的項目任務,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協作的團隊精神。
3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過程
3.1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項目任務
確立實用、優秀的項目是項目教學法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項目教學的教學過程重點在于師生協同努力完成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的開發,所選項目應緊扣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在設計項目時,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力求使大綱中的知識點融合到各個項目中去,學生通過操作項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學職業的主要工作內容以及勝任這些工作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同時,項目應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針對性??谇会t學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項目的設計應以就業為導向,以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為依據,在深人行業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邀請行業一線專家共同確定項目任務,實現專業教學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接軌。 3.2項目實施階段
第一步是對所教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各方面不同的特點,如年齡、性別、個性、學習成績等,把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促使來自不同個性、不同特點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賞。第二步是按計劃完成項目。這一階段以學生的自學和相互協作為主,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去嘗試,此時學生應明確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去分析決策,體驗工作的艱辛,激發個人潛能和創新能力。
3.3項目成果的提交與評價
當整個項目實施結束后要進行總評,總評應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應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總評的方式。評價還應結合不同項目的特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將項目評價和學生個人評價有機結合。評價的目的不應只評出分數和名次,更應指出問題所在,并給出具體改進及修改建議,讓學生在下一個項目學習中表現更出色。
4項目化教學應用體會
4.1項目化教學真正體現教學中“以學生為主”的理念
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教學目標來看,項目化教學是應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學習和技能提高,而傳統教學則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從教學形式上來看,項目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而傳統教學則是以教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習;從學生的參與程度來看,項目化教學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作出選擇,體現了“我要學”,而傳統教學是學生聽從教師的指揮,是“要我學”的被動學習;從師生互動的方面考慮,項目教學表現出學生主動提問問題,教師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學習互動形式,傳統教學則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主動權在教師一方;從教學動力方面來看,項目化教學是教師圍繞學生的優點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得以調動,能維持長久,而傳統教學中教師要尋找學生的不足來進行教學,主要靠外在動力強迫學生學習,效果自然不佳。
4.2項目化教學更有利于高職教學培養目標的實現
摘 要:在當前的英語口語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滿腹英語詞匯卻不知道如何組織這些詞匯脫口而出變成自己想要說的話,造成英語口語教學是一種消極被動的現象,老師在夸夸其談,很多學生只說是或者不是,口語詞匯單一。本文就是利用分析“話輪替換”的機制和意義,從而讓學生在英語口語教學中不斷組織詞匯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產生對英語口語教學的積極推動的作用。
關鍵詞:話輪轉換;英語口語教學;語言特點;意義
一、引言
隨著中國和世界交流的更加密切和深入,中國社會越來越需要大量的能在國際舞臺上進行交流的人才,因此對大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越來越重視。當代的英語教學培養出來的很多學生都是應試型的,口語能力顯然不能滿足中國對外發展的需要。所以作為老師不僅是傳授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說英語。我們應該更多地注重英語口語教學中的策略,讓學生在讀懂英語的基礎上,利用“話輪轉換”機制,把更多的發言權交給學生,這樣才能有效推動英語口語教學的不斷提高。
二、話輪轉換的基本概念
會話的一個特點是說話人的輪換(turn-taking),即參加會話的人在整個會話過程中輪流說話。很少會出現兩個人或更多的人同時開口說話的情況,而當前一個人說話結束時,后一個馬上開始說話,兩者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間隙(no gap)。這種現象就是話輪轉換。話輪轉換的構建單位可以由不同的語言單位構成,大致包括非詞匯性的話輪轉換,詞匯性的話輪轉換,習慣性的話輪轉換,還有感嘆助詞的話輪轉換等等。話輪轉換有三種控制形式:第一:一個正在說話的人可以通過提名來選定下一個說話人。同時,他也可以限定下一個說話人的話語類型。第二:說話人可以限制下面一個說話人將要說的話,但是不指定是誰說。在場的可以任何一個人回復。第三:說話人既不指定下一個說話人,也不會預先計劃會話活動,而是完全由參加的其他人自選,并且決定說什么話題。
三、英語口語教學中的話輪轉換的實例分析
例如:在英語口語課堂上, 以下是老師和同學的口語對話(A代表老師的話;B,C,D代表同學的話,但是不指定這個同學是誰,誰能接上這一輪的話語都就可以說)
A: Now,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friendship.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friendship?
B: Everyone needs friendship.
C: No one can sail the ocean of life single handed.
D: We need help and also give help to others.
A: Yes, I agree with you.
B: The term, friend, can be a nodding acquaintance, a comrade, a partner, a playmate, a brother, an intimate etc.
A: True friends share not only joy but, more often than not, they share sorrow.
C: Yes! Without friendship, our life is hostile, unfortunate and meaningless.
A: Too many of my friends, I know what to treasure, what to tolerate and what to share;
從這組真實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對話中明顯看到:話輪轉化的構建單位有單詞,從句,句子組合.話輪轉化在口語教學中體現出有效的創造話語權傳遞給學生發言的機會,使學生輕松地對談話的題目自然的在大腦中組織詞匯表達出跟話題相關的單詞,短語或者句子,這種英語口語教學的話輪轉換不會產生學生產生只說“Yes”或者“No”的尷尬或者被動的現象,從而有利于學生不僅在知識方面學習,重要的是加強口語的快速提高。
四、結束語
英語口語教學對中國社會面向世界的發展是一個積極的因素,同時口語教學對學生學習英語寫作,閱讀有直接的幫助,還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話輪轉換機制不僅可以改善英語口語教學而且提供了更多的練習口語的機會給那些一直在聽別人說英語而自己不說英語的學生,這也要求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要合理利用話輪轉換機制去優化教學的環節,掃除學生不經常練習英語口語的心理障礙,把學生的心理壓力變成練習英語口語的動力,是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參考文獻:
[1]Schenkein, J.Studi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 n.[M]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
[2]Duncan, S. some signals and rules for taking speaking turn in conversation. [J] I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3,283-292. 1972
[3]Duncan, S.&G. Niederehe. On signaling that it’s your turn to speak .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0, 234-247. 1974
[4]Ferguson, N. simultaneous speech, interruptions and dominance. [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6, 295-302. 1977
[5] Sacks, H. Schegloff, E. A. Jefferson, G. A simple system a 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 - taking for conversation Language [M] 50(4):696- 735. 1974.
[6]Stephen C, Levinson. Pragmatics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11
[7]祝畹瑾. 社會語言學概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8]何兆熊. 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9]李悅娥,范宏雅. 話語分析[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關鍵詞]口腔醫學技術;崗位勝任力;職業素養;專業教學;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R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9)03(c)-0141-03
勝任力一般指的是某一工作中卓越成就者與普通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潛在的深層次特征[1]。臨床崗位勝任力是指醫療服務中熟練運用溝通技能、學術知識、技術手段、臨床推理、情感表達、價值取向和反思行為,以求所服務的個人和社區得到優質服務[2-3]??谇会t學技術是一個朝陽專業和產業,該專業的畢業生是到義齒加工企業、矯正修復體公司、口腔醫療器械公司從事義齒研發和制作、工藝的發明和改良、口腔設備及口腔材料發明和改進等工作。這就對口腔醫學技術本科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了新的崗位能力要求。該專業畢業生不但要熟悉口腔和牙齒的解剖生理功能特點,更要有熟練的動手能力,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思路并最終解決問題。專業培養的目標和手段要緊密地和產業企業的要求結合起來,不能培養眼高手低的理論高材生,也不能只是企業流水線上的熟練工人。經過深入企業調查,和企業管理人員訪談,構建和確定口腔醫學技術本科畢業生的最核心的崗位能力為:①復合型理論知識,要熟悉口腔醫學尤其是牙齒頜骨的形態功能等,也要熟悉高分子化學、材料學、美學等方面的理論;②熟練的操作技能,懂操作,會操作,能夠解決實踐中的問題;③以溝通、審美、合作、創新為主的綜合能力。
我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起步較晚,口腔修復技師主要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養。改革開放將口腔瓷修復技術,鈦鑄造技術,精密附著技術,種植義齒修復技術,CAD/CAM技術引入我國,帶動了口腔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人群口腔保健意識和口腔治療水平的提高,社會在需要高素質口腔醫師的同時,也需要高水平的口腔技師。此外,隨著醫療高分子化學、口腔材料學、口腔設備學和口腔美容學等學科的發展,對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義齒公司的技師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我國口腔醫學技術人員的培養層次低,專業相關知識、專業操作技能、自我知識更新和適應行業發展變化的能力等即崗位勝任力與崗位要求相距甚遠,不能適應專業發展的新要求。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教育急需發展,2005年,四川大學率先面向全國招生??谇会t學技術本科專業培養體系大部分院校還是參照醫學培養模式即公共課程部分、專業基礎部分和專業部分。而口腔醫學技術是理學范疇,注重的是知識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的是實用型“技師”人才[4]。泰山醫學院口腔醫學技術本科專業2013年起面向全國招生,該校以勝任力為目標,對口腔醫學技術本科專業教學體系進行了一些探索,總結如下。
1以崗位勝任力為目標導向,調整理論教學模式,夯實專業基礎知識
口腔醫學技術本科教育培養的是技師,既能勝任口腔修復、正畸工藝的各個流程和操作技術,又能夠對實踐中的如流程革新、技術發明、材料合成等進行思考,從而解決問題,促進口腔工藝技術的提升。夯實專業理論是勝任力的基礎。通過課程體系的分段“整合”、教學內容的整體“融合”,使醫學、工學知識在學生身上得到有機“復合”。我們在教學中不斷調整課程體系:①打破三大塊模式,融入更多的實驗、見習、實踐課程,精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類課程,增設高分子材料學、醫用分子材料學、美學、口腔醫學美學、數字圖像處理、口腔醫學概論等課程,加大三大教學模塊之間的銜接和融合。②實施模塊化教學,將相關課程、實驗重復課程模塊化[5]。以口腔材料學為例,除前三章總論部分外,課程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分別為口腔內科學材料、口腔修復學材料。由于以上兩門課均有涉及相關材料的實驗課,所以可以刪除口腔材料學實驗課,將口腔材料學理論課拆分至兩門課相應章節同時授課。③調整理論、實驗課時比達1:2,更多地在實驗實踐中學習,培養動手能力。2以崗位勝任力為目標導向,培養學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提升技能水平
學生的操作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培養出的學生必須能動手,會動手。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逐步落實早實踐、多實踐、反復實踐的原則:①實驗教學改革,將可摘局部義齒工藝學、固定義齒工藝學、活動矯治器工藝學等課程教學搬到實驗室中,以實驗教學為主,在做中學,先預習,再到實驗室實驗,最后帶著疑問和實驗心得看書、看課件,教師答疑。②見習模式和見習方法的研究,開學初專業教育放到義齒加工中心或相關設備公司,大一寒暑假即開始預見習,學生到廣州、深圳、東莞、青島、日照、泰安等地的義齒加工公司觀摩學習。③實習模式研究,大三下學期開始實習,更多的融入產業,實習時間延長至18個月。反復的實踐,使學生對口腔工藝流程、義齒加工儀器設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具備了較高水平的技工操作水平和崗位勝任力。
3以崗位勝任力為目標導向,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培養口腔醫學技術本科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是其基本能力。國內口腔技師的水平與國外優秀技師比較,最大的差距不是技術學習和應用方面,而是突出地體現在內在的人文知識、專業素質及基本功的欠缺上。學生的人文修養、美學修養、交流和溝通能力對其技能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如技師加工的義齒,不僅僅是產品,更應該是藝術品,從美觀、使用、舒適度、個性化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教學過程中:①開設醫學心理學、口腔醫學美學、修復工藝質量管理課程;②選修醫患溝通、大學語文、奇石鑒賞等課程;③舉辦見習、實習講座,請有關專家和技師現身說法,交流義齒加工過程中的好于壞、得與失;④鼓勵學生參與教師和企業的科研項目。通過各種環節,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綜合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維和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達到學生理論學習、實踐能力、科學創新能力全面提高的培養目的[6]。
4以崗位勝任力為目標,辦好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教育的幾點思考
①口腔醫學技術與口腔醫學在名稱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但二者理學學位與學士學位的區別對學生的就業方向、志愿報考等影響是十分重大的。是否考慮使用口腔工藝技術等名稱也需廣大同行討論。
②加強專業思想教育,減少生源的流失。學生入學后,真正清楚口腔醫學技術和口腔醫學的區別后心理落差較大,轉專業率高,如該校2013級轉專業率為29.4%,2014級為28.0%,這說明學生對口腔醫學技術的專業認可度不高。同時,口腔醫學技術畢業生轉行率較高,很多人對本行業滿意度不高[7]。王洪生[8]指出,口腔醫學技術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不一致的達到50.6%,62.7%的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或一般滿意。入口和出口兩方面都不甚滿意,說明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才培養方向和定位還需進一步的明確。
③是否設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教育的準入制度,實地考察師資、實驗培訓條件、實訓基地、圖書等,嚴格本科辦學的準入??谇会t學技術本科專業在2013年之前全國只有10余所院校開設,近幾年有井噴趨勢,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紛紛申請設置該本科專業,教學水平良莠不齊,培養的人才也不一定具備勝任崗位的能力,嚴重影響了該專業的社會地位。對這樣一個相對精細化的朝陽專業,辦學的準入要求是否要更嚴格、更苛刻。
④細化口腔醫學技術本科教育的培養標準,加快研究生培養。目前口腔醫學技術有統一的教育教學的標準和要求,按照高等教育和產業對接的要求,是否盡快組織高校、企業、畢業生代表進一步研究、細化教育教學標準。另外,口腔醫學技術的研究生培養高校非常之少,加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會對本科教育起到一個促進作用,也會對其專業地位有一個提升,也會對口腔醫學技術本科教育教學反哺,加快其發展。
⑤盡快完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本科教育的教材體系。目前還沒有一套適用于該專業的全國高等教育統編教材。有的院校使用自編教材,有的使用高職高專教材,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必須以勝任力為目標,精選、完善適合人才培養需要的專業課程及實驗教材,形成知識配套、結構合理、內容協調、特色突出的口腔醫學技術教材體系。目前,該校已編寫《口腔解剖生理學實驗教程》,擬編寫《口腔素描學》和《口腔修復工藝質量管理學》等理論與實驗教材。
⑥加強知識復合型教師隊伍建設。目前從事口腔醫學技術教學的教師主要都是臨床修復的醫生,師資隊伍知識結構不能夠完全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師不能只是理論型的教師,而是懂教學、懂生產變革、懂經濟的知識復合型人才。理論知識要豐富,動手操作和科技變革的能力更要強化。選派教師定期到企業進行實踐,同時聘請企業一線專業技師進校參與教學工作,逐步建成與企業聯系緊密、規模穩定、人員互動、水平較高的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