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6:00:59
序論:在您撰寫課題基本研究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如何對清水江文書進行搶救、整理和研究,必須從清水江文書自身的特點說起。清水江文書不是一般的歷史文書資料,與“徽州文書”等其他一些著名的歷史文書有所不同,它是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創造并流傳至今的一宗具有活態性、民族性、區域性、系統性的民族民間文獻遺產。所謂活態性,是指清水江文書還活在苗侗人民的現實生活中,至今仍具有物權法律證據的功能,在苗村侗寨的山林物權糾紛調解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不像一些歷史文獻學者所說那樣已成為“逝去的歷史記憶”。民族性和區域性是指清水江文書不僅具有地理環境造就的超越民族邊界的區域性特征,而且蘊含著濃厚的苗侗民族文化內涵,體現了苗侗民族文化系統和黔湘邊區地域文化系統的耦合;所謂系統性則是指清水江文書在分布上、載體形態和內容上都自成體系,并與整個區域乃至國家的社會歷史過程連為一體。因此,清水江文書的搶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切忌簡單套用漢族地區歷史文獻搶救整理和研究上的既有模式,不僅必須達成民族性與地域性的辯證統一,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其固有的活態性和系統性等不可忽視的特征。
首先,在搶救方面,作為一宗仍然具有一定活態性的寶貴民族文獻遺產,清水江文書的搶救保護絕不能視為普通的檔案文獻征集收藏,而應遵照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原則和技術規范來進行。整體性、原真性和多方參與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原則。同時,清水江文書的多重價值和復雜性,檔案征集模式已遭遇的困境,目前文書所處的瀕危狀態等客觀因素決定了清水江文書的搶救保護必須有一個以文書傳承社區的參與為基礎的多重形態機制,在技術上必須有一整套符合國內外規范的技術措施。因此,針對清水江文書的搶救保護,本課題從理論建構、技術規范、搶救保護實踐行動示范點建設三個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的層面上來做出解答。在理論層面上,深入研究探討政府與社會共謀架構下的清水江文書搶救模式與多重保護機制建構。在實踐層面上,開展清水江文書分布形態的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典型村寨開展民間分布式搶救保護示范點建設的行動研究,為今后大規模的就地搶救保護樹立樣板。在技術層面上,根據聯合國“世界記憶工程”文獻遺產搶救保護規范中的信息載體和所載信息并重的整理性保護原則,本課題將針對清水江文書物質載體的理化特性開展原件搶救保護技術措施及典藏技術規范的研究,以規避搶救保護過程中因不諳技術規范而造成的對珍貴文獻遺產的破壞。
其次,在整理方面,清水江文書的整理也必須充分考慮到清水江文書所具的民族性、區域性和系統性特征。整理工作必須將國內外通行的文獻分類著錄和整理規范與清水江文書的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本課題將通過對國內敦煌文書、吐魯番文書、徽州文書、臺灣原住民文書等著名歷史文書的分類著錄整理規范標準的比較分析,以及與大英圖書館、法國遠東研究院、俄國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圖書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庫等國際著名的歷史文書保藏中心所持整理規范進行參比對照研究。為清水江文書的整理確立國內統一的規范和標準。一旦選擇和確立了整理出版的體例和規范,我們就立即與黔東南州縣各檔案館合作開展對各縣館藏契約文書的示范性精品選輯整理,為今后州縣各地開展大規模的館藏文書整理出版樹立典范。同時,本課題還將對其他古碑刻和民間家譜,也開啟系統的整理和輯注。在整理出版的樣板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能夠全面覆蓋清水江文書集中分布的錦屏、天柱、黎平、劍河、三穗、岑鞏、臺江等縣,而且也要求能夠體現出清水江文書內涵中不同的文獻類型。
最后,在研究方面,本課題在子課題的取向選擇上的思路和策略,一方面要致力于清水江文書所含文化歷史信息本體內涵的解析,另一方面也重視闡釋其與更大范圍、更高層面(國家和世界層面)的社會歷史系統之間的關系,以及清水江文書的各種價值及其實現渠道。我們認為,清水江文書中浩瀚的文字信息不是簡單的歷史事實堆積,而是一系列社會文化制度及其系統演化的歷史軌跡的反映。譬如,苗侗民族的契約型社會管理模式、混農林經營和木商貿易的經濟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等等,都在清水江文書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清水江文書中所見的這些社會文化制度的歷史變遷,則又集中地反映了明清以來民族區域多樣性與國家一體化之間的互動,即一個區域和多個民族如何因著林木生產和流通而與國家體系和世界體系連為一體。因此,我們的研究不僅要努力挖掘清水江文書所蘊藏的民族文化深層內涵,而且要揭示這個區域民族文化系統對于中國國家建設和世界可持續發展所具有的啟示意義。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屬于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將不拘泥于任何一門學科或一種方法,而是博采各相關學科有效的方法,將田野調查與文獻分析相結合、理論探討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區域特征歸納與民族文化特質分析相結合、實地踏勘觀察與訪談相結合、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分析相結合、參與觀察與實地訪談相結合?,F將本課題最主要的一些研究方法及其具體應用范圍簡要介紹如下。
(一)田野調查方法。清水江文書的搶救、整理,離不開田野調查方法。清水江文書民間保藏量的摸底,地毯式普查,主要依靠田野調查方法。清水江文書研究板塊的子課題研究,必須對契約文書、碑刻、家譜進行準確解讀。進行田野調查,可以避免因“閉門造車”“盲人摸象”“望文生義”而造成的對清水江文書的偏見和誤讀。田野調查不僅針對社區鄉民,而且還要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檔案機構、科研機構等領導、專家、學者,進行訪談、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廣泛的交流,集思廣益。
(二)民族志深描法。只有深入苗族侗族村寨內部,回到清水江文書產生的歷史場景,以一種局內人的視角來體會清水江文書的歷史經驗和現代命運,才能真正地理解清水江文書的內涵,才可能客觀描述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情境,同時也可以克服照搬現存西方理論范式或簡單套用漢族地區的解釋模式等弊端,避免隨意移植現代學術話語,曲解和遮蔽歷史真實。
(三)比較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方法是廣泛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是將清水江文書整理與徽州文書、敦煌吐魯番文書及其他國內外文書整理進行比較研究,吸取文書分類著錄整理方面的經驗,確定規范與標準;二是將清水江文書中的民事習慣法和羅馬法、日耳曼法進行比較法研究,揭示清水江文書的法治意義;三是進行現有清水江文書搶救保護模式的比較,以便選擇和確立合適的搶救保護模式;四是對同類清水江文書的解讀,需要歷時性的、縱向比較,以全面把握清水江文書的演變。
(四)文獻考據方法。對清水江文書的搶救、整理和研究,離不開文獻考據方法。一是清水江契約文書的精確解讀,需要對正史、方志、碑刻、家譜等資料的考據,去偽存真;二是對碑刻和家譜的輯注,需要各種文獻的相互參證,需要進行大量的文獻考據。
(五)統計分析方法。對清水江文書進行普查,摸清其民間分布形態,離不開統計分析方法。確立科學、有效的搶救保護模式,設計出配置優化、高效組合的多重保護機制,需要引進線性規劃方法,建立數學模型,以便確定具有操作性的行動方案。對清水江文書物質載體理化性狀各變量之間關系、民間分布模式和瀕危狀態等方面的深度研究,需要運用方差分析、聚類分析、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蒙特卡羅分析法、馬爾克夫鏈等數理統計分析方法。
(六)定性分析方法。由于“自然流失”和諸多不合理的人為因素的干擾,清水江文書保藏狀態不夠理想,大多處于瀕危狀態,許多信息是不完整、不連續的,無法進行定量的統計分析,因此需要定性分析方法,以便全面地揭示問題的實質,把握清水江文書搶救保護的動態過程和總體趨勢。
(七)參與式評估。清水江文書搶救保護模式的多重機制中,最重要的機制之一就是多方參與的民間分布式搶救保護區和保護點的建設,因為民間保藏的清水江文書是我們搶救保護的重點。其實施的全過程,需要老百姓的參與體驗并作出評估。必須讓苗族、侗族人民對清水江文書搶救、整理工作有參與的熱情,有被尊重的感受;持有契約文書的苗族、侗族農民,必須有參與評估權力,其評估意見,必須得到政府、學者和其他社會各界的尊重。
(八)利益相關方分析。清水江文書的價值日益顯現,利益相關方在不斷擴大范圍,利益沖突不斷顯現,需要利益相關方分析方法。一是確立合適的搶救保護模式和多重保護機制,必須考量各方的利益預期,必須考量利益相關方的博弈;二是考察清水江流域的林木商品市場,必須運用利益相關方分析方法,對各類市場主體、地方政府的利益預期和博弈進行全面分析。
(九)符號學與認知分析法。清水江文書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苗族、侗族人民在學習漢文化教育過程中產生的。無文字的苗族、侗族人民,在書寫漢字文書時,不可能不把自己的民族認知模式和獨特符號,帶進清水江文書中去,出現了“漢字記苗音”或“漢字記侗音”等文化“混聲”現象,構成了清水江文書中的諸多“謎團”,成為精確解讀文書的主要障礙。因此,需要符號學與認知分析方法,為我們正確解讀清水江文書提供方法論的保障。
三、本課題主要創新點
(一)整體性保護的策略選擇。從地理區域上看,本課題的搶救保護方案,涵蓋黔東南州的7個文書大縣,幾乎囊括了清水江文書民間分布保藏的核心地域,搶救保護范圍具有全面性。從搶救保護的內容上看,本課題采取文書所含信息與文書物質載體并重的策略,對每份文書原件實施從內涵到外體的整體保護,與以往一些歷史文獻學那種注重信息而疏于載體保藏的搶救保護取向形成鮮明對比。從搶救保護的種類上看,不僅搶救保護紙質文書,而且搶救保護石質的碑刻;不僅搶救保護契約,也要搶救保護家譜等。
(二)民、官、學合作的緊密性?!懊瘛敝饕侵该耖g的文書保藏者,“官”主要是政府相關部門(特別是檔案部門),“學”則指的是學術機構與學者。本課題把村寨農戶保藏清水江文書的“執著力”、凱里學院為主的學者團隊的“智識力”,和州縣政府的執行力,有機結合起來,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三)搶救保護措施的可操作性。本課題針對遷地集中收藏(公立博物館/檔案館)模式,制定了典藏技術標準和規范;針對村寨生態博物館原地典藏,制定了惠益共享、民主參與的民間保護模式,保證了村寨農戶參與合作的持久積極性。黔東南州委、州政府與凱里學院聯合成立了以州委書記廖少華為組長的競標工作領導小組,并由州委發文給予該項目經費1:1匹配。還爭取了分管清水江文書工作的副省長兼省“錦屏文書”搶救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謝慶生同志的支持,由他擔任項目總顧問,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搶救保護行動的空間脈絡化。本課題的搶救保護策略和措施,創新運用了文化空間保護和脈絡化的理念。清水江文書在黔東南州,凱里學院是黔東南州的唯一本科院校。以凱里學院為主的申報團隊,占有地利優勢,與搶救保護和整理研究的對象最為貼近,正好處于清水江文書的文化空間脈絡之中。課題所擬建立的民間分布式搶救保護模式,實際上是將具體的文書遺產置于其形成和傳承的民族區域文化脈絡體系中去,使之在空間上實現文化脈絡化。遷地集中收藏模式,也正是因為將依然活態的文書抽離其文化空間脈絡,才遇到了難以擺脫的困境。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計算機專業;轉型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 2015 13-0052-03
[作者簡介]崔建峰 1978― ,男,河北邯鄲人,博士,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軟件測試與軟件評價。
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發展時期,地方本科院校在這種轉型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完成學院內專業轉型,培養具有技術性、應用型人才是所有從事地方高等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推動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將極大地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推進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1]本文結合教學和科研工作實踐,分析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過程中,計算機相關專業轉型發展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促進該專業領域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
一、存在問題
目前,應用技術型大學的高等教育評估指標體系尚未建立,對于應用型轉型的若干問題都無法很好地突破。[2]
一 人才培養目標有待進一步明確
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過程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服務地方主要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才培養的定位應該是構建以就業需求和素質養成為導向的實踐性、創新性、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國際化視野的高層次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3]目前,地方高校的學生知識面偏窄,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弱;教師自主意識不足,對各自專業建設缺乏深層次的思考,對專業建設的具體內容缺乏長遠規劃;部分管理者僅專注于專業內部若干門專業基礎課程的建設,調研行業發展現狀、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需求的積極性不高,僅僅停留在講座、互訪等形式層面的了解上,缺乏持續性的跟進,尚未形成良性循環反饋機制。
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專業課程的實驗內容,特別是獨立實踐教學內容沒有跟上其發展,導致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實際應用存在脫節。部分專業對于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也考慮甚少,在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因人設課現象還比較突出,并未把行業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二 各專業間交叉融合有待提升
受單一專業培養模式的局限,專業之間的溝通存在一定障礙,專業間交叉融合有待提升。以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目前共有5個專業,10個專業方向。由于專業、方向數量較多,且專業間相互比較獨立,每個專業都在打造“小而全”的模式,相互間缺乏交叉融合,力量分散,削弱了發展優勢,特色不夠鮮明。例如,目前學院各專業已經建成的實習實訓基地,規模都比較小、比較封閉,適用專業單一,資源難以共享,造成了管理負擔加大、重復性投入成本偏高、效果偏差等問題,其后果是難以形成大團隊,不能承擔大課題,不能解決大問題,不能做出大成果,不能實現大發展。人才培養也僅僅停留在知識結構單一、專業過窄、技能訓練為主的階段。
三 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力量有待加強
工程教育脫離工程實際現象比較嚴重,導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不足,與企業需求存在差距。專業教師隊伍中雖然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占據了很大的比例,然而現有的教師隊伍知識結構較為單一,課程組建設出現“扎堆”現象,有的課程組只有一位教師,而有的課程組教師過多,以致出現“搶課”的現象,不利于課程的多樣化發展。專業課程設置要求教師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然而現有師資中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教師比例較少。新進教師大多具有高學歷,他們在理論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礎,但絕大多數缺乏實踐能力,無法很好地擔負起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
四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管理考核體制有待完善
實習基地建設直接關系到實習教學質量,學院已經建立的校外教學基地為學院各專業學生畢業實習提供了穩定的學習場所和必要的技術支持,為廣大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經濟利益與公益事業的矛盾日益突出,企業與學校原有的業務關系受到來自諸多方面的挑戰。傳統的校外實習基地,由于企業與學校間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管理難度加大,實習質量不盡如人意。學校和一些企業聯合建立的校企合作基地比較松散,更多的是建立在臨時的、現實的利益需求上。雖然采用校企指導教師共管共導,但是效果并不好。學生在企業實踐隨意性太大,實踐目標模糊,考核沒有統一標準。
二、發展對策
一 修訂本科教育培養方案
制定明確的本科教育培養方案是地方高校轉型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我校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根據院內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和閩合辦學的經驗,以2012級培養方案為基礎,啟動了2014級本科培養方案修訂工作。
培養方案修訂強調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產業發展為目標,多方位、多渠道的調研海峽西岸經濟區相關專業人才需求。各專業嚴格遵循“三三三制”,廣泛收集國內外相關院校的培養方案,并對這些院校的培養方案進行了對比、統計分析;采取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模式,成立了由企業專家參與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開展校企合作,進行專業調研、畢業生調查,與企業互聘專家,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定位進行廣泛調研,并通過專家的論證。
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學校的培養目標進一步明確,專業特色進一步凸顯。新培養方案綜合考慮了課程設置問題,如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比例恰當,注重專業知識的拓展,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獨立實踐課程環節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提高,適應就業要求;同時強調學生對于學科競賽和創新訓練項目的全員參與,將參與學科競賽和創新訓練項目作為創新學分的重要條件。
二 改善創新實踐教學條件,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需要繼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創建“實驗室―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兼顧自由實驗教學、專業技能訓練、專業實習、科研訓練、綜合練習等功能,構成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開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力度。急需建立面向本科生的開放實驗室,使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和創新活動,保障學生實踐技能提升,拓展渠道,為學生提供畢設優秀作品展示、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的場地,并搭建軟硬件平臺。
其次,創建互惠互利型校外實習基地,努力探索畢業實習與學生就業結合之路。學院將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大力度赴省內外大型企業宣傳介紹學院各專業特色及學生培養規格;請企業領導到學校向學生全面介紹企業性質、發展現狀及對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等。同時,堅持互惠互利原則,將畢業實習與學生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規模和效益突出的企業對學生所產生的強大吸引力,將有就業意向的學生選派到該企業進行畢業實習,提高學生搞好畢業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企業對實習學生的管理力度,切實提高實習質量。
三 完善應用技術型師資結構
以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為契機,盡快推動師資隊伍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加快深化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不斷調整師資隊伍結構,逐步形成了以高層次人才為引領、雙師型教師為重點、中青年教師為后備的全方位、多層次高素質人才梯隊,滿足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推動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跨越發展。
首先,加大力量引進高層次人才,不斷發揮引領輻射效應。高層次人才是教學科研的骨干和核心,是學院專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和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在人才隊伍中起著重要的導向、引領和輻射作用。其次,嚴格把關新進教師引進機制,多吸納一些知識結構新穎、能夠與時俱進的年輕教師,為現有教師隊伍注入多樣化的新鮮血液,保證教師隊伍的先進性;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機制,實時關注國內外最新教育教學方法動態并派送相關教師進行學習;設置二級學院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和實驗項目,為教師提供充足的資金資助,不斷試驗和修正最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以上做法的基礎上,著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夯實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4-5]繼續堅持“本科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致力建設一支“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學團隊,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從相關企事業單位引進一批既有學術水平、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改善應用技術型師資結構。
四 著力打造品牌課程和品牌專業
專業建設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學科建設的帶動。學院將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課程建設為核心的專業建設理念,將課程和課程群的建設為重要載體,促進教學團隊與科研團隊的有機融合。同時,整合地方產業企業資源,在軟件與信息服務等領域積累優勢,進一步強化產學研合作、實踐教學環節教學。
學院將積極推動二級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邀請校內外教育教學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完善并落實二級學院《精品課程建設實施辦法》,明確精品課程建設的申報、經費劃撥以及精品課程建設的管理與評估驗收等具體辦法,激勵各系部自發開展具體建設工作。并積極籌備新一輪的校內專業評估以及為各專業國際工程教育認證評估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陳瓊英,曾波.論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J].天中學刊,2014 6 :123-127.
[2] 趙帥,楊增俊,劉建華.我國應用技術大學建設與發展的路徑分析[J].管理觀察,2014 19 :153-154.
[3] 董立平.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與建設應用技術大學[J].教育研究,2014 8 :67-74.
>> 基于DEA和AHP方法的高??蒲腥藛T績效評價 石油企業科研人員績效考核的原則與方法 廣東部分高校科研人員對開放獲取認同度的調查分析 基于本體的知識檢索模型及呈現技術研究 基于本體的文檔知識圖形化分析技術研究 基于領域本體的制造網格服務自動組合技術研究 科研人員的效用函數研究 論科研人員的信息素質與信息創新 科研人員收入納稅籌劃方法 科研人員數據共享意愿研究 科研人員績效管理研究 科研人員的心理契約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人員職業生涯管理研究與探索 基于概念樹的本體生成技術研究 科研人員對OA知識庫的認知程度和使用現狀分析 虛擬學術社區科研人員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 基于術語部件的領域本體自動構建方法研究 麻省理工學院專職科研人員與專任教師的對比研究 面向科研第四范式的科研人員數據素養培養研究 齊讓:保障科研人員的科研時間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18]FOAF[EB/OL].[2013-09-25].http:///.
[19]BIBO[EB/OL].[2013-09-25].http:///.
[20]FABIO[EB/OL].[2013-09-25].http://essepuntato.it/lode/http:///spar/Fabio.
[21]PRISM[EB/OL].[2013-09-20].http:///namespaces/1.2/basic/.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審計學;教學方法;體系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解決高等學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求的人才口徑不一致的途徑之一,在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中占據重要的地位。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鼓勵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在改革導向下,如何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如何優化現有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成為了高校教師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在會計學科中,審計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的課程,理論部分特別抽象,而實務面臨的問題又很復雜,對學生的專業素養與知識應用能力要求頗高。從學習審計課程到具備審計職業素養、成為應用型審計人才之間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審計學基本理論,能夠運用審計技術與方法處理實際問題,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思維,有必要在審計學教學方法方面尋求突破與創新。
一、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與審計學教學目標定位
(一)應用型本科人才概念的界定
應用型人才就是與精于理論研究的學術型人才和擅長實際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對應的,既有足夠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素養,又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人才。其中,與應用型高端人才相比,應用型本科人才更多地偏向知識和理論的基本應用。[1]可見,應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求有較為完整、系統的理論知識結構,又要求能夠用理論指導實踐,具備處理實際問題的職業技能,其培養特征是學術型與職業型的有機統一。
(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審計學教學目標
1.具有較強的綜合知識與能力
審計學本身綜合性較強,除了會計審計專業方面的知識,還涉及到財務管理、稅法、計算機技術等;實務中審計人員需要有良好的交際能力,具備較強的分析、判斷、整合能力。所以,在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下,學生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才滿足審計崗位對審計人員專業能力的要求[2]。
2.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務中審計人員會接觸到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人員,需要及時做好應變處理,迅速對陌生環境進行判斷、分析,以熟練的專業知識為重要依據,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工作內容,選用合適的工作方法,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實用的工作計劃,這就需要對審計人員的應變創新能力進行鍛煉,使其在審計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面對不同的工作環境,能夠冷靜分析、正確處理,創新審計方法,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做好審計工作。
3.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素養與法律意識
職業道德素養是每一個崗位人員都需要具備的基本社會道德素質,由于審計具有經濟監督、經濟鑒證、經濟評價的職能,從業人員是否遵守相關職業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要求執業會對審計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實務界曝光的審計人員因不當執業而承擔法律責任的例子更是敲響了警鐘。因此,在審計教育中要注重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的教育,使學生意識到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性,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遵守職業道德基本原則,以審計準則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抵制各種利益的誘惑,成為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與法律意識的人才。
二、基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審計學教學方法體系探討
(一)因“材”施“法”,考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辯證統一
審計作為一門技術學科,有其自身完整的基礎知識體系,這是學生發展各種能力的良好基礎和寶貴源泉。[3]對于實踐的重視并不意味著對理論的輕視,相反,只有當學生對審計基本理論、知識與方法有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后,他們才能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處理實際問題,逐漸培養專業素養、提高專業能力。理論體系的構建能提供給學生“大局觀”,與處理問題的“術”相得益彰。根據筆者有限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對于審計課程中的審計基本原理、審計準則體系、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等基礎性理論知識適宜以講授法為主,配合一定的案例分析和視頻、新聞等聯系實際的輔助教學材料。對于風險評估與風險應對等理論性、實踐性均較強的內容,可以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通過一個較為完整的案例貫穿。對于各類交易和賬戶余額的審計,應當在講授的基礎上加大案例分析和實訓的比重,著重審計實務操作能力與實踐技能的培養。
(二)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形式、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
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講解,啟發學生對案例分析的客觀事實和問題進行客觀研究,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4]
案例教學可以化枯燥的理論為生動的事實,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轉化為主動的思考,在審計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這種教學方法具體實施起來存在一定難度。一是需要較多的教學課時,案例教學的精髓是使學生自主思考,而在有限的審計教學課時中分出較多時間讓學生自己分析案例、闡述觀點與討論并不現實。二是難以獲得合適的案例,目前審計案例主要有國外案例、教師自編案例及國內證券市場上的實例等,國外案例與國內有水土不服的情況;教師自編案例往往針對性較強,但綜合性不夠;而國內案例時效性又較差。三是這種方法對老師和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即要求老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與實踐經驗,又要求學生投入較多的精力。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查閱、比較國內外的審計案例教材,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或編寫不同針對性的案例,同時關注資本市場上的財務舞弊實例。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案例教學的實施形式,做到形式與內容的有效配置。有研究者基于自身教學實踐,將案例教學的實施形式歸納為課堂講解、課堂討論、案例情景模擬、案例實訓等[5]。不同的實施形式其組織的時間成本、教學效果有一定區別,適用的教學內容也不一樣。比如對于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其綜合性較強,在有效的課時下適宜教師講解案例,配合一定的討論。對于各類交易與賬戶余額審計,其針對性較強,可以組織學生自己討論。比如可將學生分組,每組代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教師給出案例后可由各組討論后搶答,各組表現最終計入學業成績。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案例情景模擬花費時間較多,但學生的參與度也較高,可適當選用。比如可對內部控制設置一個綜合案例,由一組學生扮演被審計單位經理人員及采購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等業務部門人員,其他各組作為注冊會計師。各組可選擇詢問經理人員以了解內部控制環境情況,或詢問業務部門人員以了解控制活動情況,最后由各事務所組就獲取的信息對內部控制做出評價。案例實訓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參與度也很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案例實訓與理論教學同步進行,甚至可以在理論課結束后開設專門的審計整體技能訓練課程。
(三)改善傳統的講授法,使之煥發新的生命力
雖然案例教學法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十分重要,但傳統的講授法在理論體系的構建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講授不等于灌輸,好的教學設計可以讓抽象枯燥的理論變得易于接受。教師可針對具體內容,通過案例引入、教學任務布置、練習題鞏固等方式改善單一的理論講解。比如針對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可用安然與安達信的案例引入,讓學生對財務舞弊、審計失敗與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有一個感性認識,再講解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認定與相關法律責任規定,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追蹤一個國內證券市場上的關于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訴訟案件作為課后作業上交。通過感性認識-理論學習-實踐分析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使學生從對知識點產生興趣,到嚴謹把握知識點,再到應用知識點,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對于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等比較抽象的內容,可用知識點講解+練習題鞏固這種模式,在重要知識點后面配合相應的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鞏固知識。具體實施時可采取分組搶答的形式,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聽講,通過一定的競爭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利用信息技術,聯系實際,豐富教學手段,拓展課堂
教育信息化是時代的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審計教學整合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更為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比如在介紹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產生時可播放關于南海事件的視頻資料;在介紹安達信倒閉事件、巴林銀行內部控制失效事件等時可播放有關財經評論,或推薦學生課后去看相關紀錄片;在講解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范圍時登陸會計師事務所的官網查看其業務內容。這些做法不僅優化了傳統的講授法,使授課形式更加生動活潑,而且賦予學生較強的“現實感”,使他們感到所學的東西不只是書本知識,而且是經濟生活中鮮活的事件。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在線答疑,開設審計教學交流區,讓學生自己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及案例,相互交流討論。
三、審計學教學方法體系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師資力量建設,發揮老師的教育指導作用
案例教學法、信息技術的運用等對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審計學師資力量的建設。老師除了具備基本的教學能力之外,還需要有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能夠在學生的實踐應用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教學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做好拓展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積極了解審計實務動向;在完成階段性教學任務后,老師要做好工作總結,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同時深入市場進行調研,把握審計實務動態,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二)完善教學模式,豐富實踐應用教學環節
在課堂上實施案例教學的同時可聘請專業審計人員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針對學生不懂的地方進行詳細的講解,提高學生對審計實踐應用的認識。學校應與企業溝通,為學生爭取到更多的審計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地體驗審計流程和審計方法,達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三)拓展學業考核的內容
為了更好地實施各種教學方法,需要拓展學業考核的內容,將學生的平時表現、案例成果等納入考核范圍??刹扇》纸M方法,對各組課堂答題表現、課后作業情況、案例分析表現與成果進行評價,并制定考核組內成員成績的標準。同時也可將直接審計作為考核手段,通過對真實場景的模擬,為學生提供審計場景,根據學生在模擬場景中的應變能力、處理方式、審計效率等情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定。
四、結束語
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導向。在審計教學中,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必須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將講授法、案例分析與實訓、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等綜合運用,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吳中江,黃成亮.應用型人才內涵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2]商思爭,李學嵐,周雯.我國高校審計學專業發展現狀分析[J].財會月刊,2013,(2).
[3]馬娟.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理念思考與實踐探索[J].財會通訊,2011(2).
[4]林偉,陳菊梅.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審計教學[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關鍵詞:新建本科;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9-0014-02
當前中國社會經濟體制的轉型,使高校直接面對市場競爭。高校通過“科研強校”和“服務地方”雙重驅動,科學研究職能得到強化。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臨科技資源短缺的“瓶頸”約束和市場多樣化需求的“倒逼”壓力,要在競爭中謀支持、求發展,爭取競爭優勢,就必須找準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本文試就當前我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采取的對策M行初步研究。
一、師資隊伍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高層次人才缺乏
1.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①師資總量不足,生師比偏大,隊伍的結構不盡合理。一是青年教師比重偏大,教學經驗欠缺,工作經歷短,實踐鍛煉少。二是院(部)之間、新老專業之間存在生師比不均衡,尤其是新辦專業和熱門專業更為突出。三是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數量少。②高層次人才少,高水平學科專業帶頭人匱乏,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高水平領軍型學科帶頭人和高層次專業帶頭人稀缺。③雙師型人才較缺乏。專任教師中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教師不足,學校促進教師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的措施還不夠完善,辦法不多,與應用型人才培養所需的“雙師型”師資要求存在差距。
2.應采取的對策。①加強師資引進。要爭取政策支持,加大教師引進力度,特別要加大對新辦專業和熱門專業教師的引進力度,在新專業的申報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控制或壓縮相關專業的招生規模,盡快縮小生師比;②強化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一是要切實發揮教師發展中心在青年教師培訓培養中的作用,豐富培訓內容,創新培訓形式,切實提高培訓效果;二是繼續實施“新教師崗前培訓”和“青年教師傳幫帶制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三是繼續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促使青年教師提高學歷層次和業務水平。③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鼓勵教師到生產、管理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并將實踐經歷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依據;二是通過設立企業特聘教授崗位,吸引具有豐富經驗和從業經歷的優秀人才來校任教,聘請在企(事)業、行業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專家擔任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實踐不到位
1.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①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支撐不夠。部分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關聯度不高,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很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過程中還沒有完全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②課程建設不能完全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改革還處在探索階段,課程內容還不夠先進,職業元素的融入也不夠;學生所學課程選修空間不大,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發展需求,也難以適應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③部分課程教學方法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部分課程尚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考核方法簡單等現象,不能很好體現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還有待突破。
2.應采取的對策。①進一步轉變辦學觀念,明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格,不斷完善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特點,構建多元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②加強課程體系的改革與研究。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以課程建設為重點和抓手,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課程體系設計與社會需求的銜接,結合專業特點形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③積極開展教學方法改革,使教學方法更具針對性。完善相關政策,鼓勵廣大教師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研究,探索實踐新的教學模式。在教研立項、教學質量考評、中青年教師授課比賽、教學成果獎評選等活動中,優先考慮開展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成效顯著的教師。
三、產學研合作教育體系不健全
1.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①學校產學研合作教育方面的制度建設相對滯后,沒有形成長效機制。運行機制尚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體系,缺乏制度保障。②合作形式單一。合作育人的實踐相對滯后;產學研教育基礎較薄弱,大部分都停留在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上,合作形式單一;合作育人的效果不明顯。③與企事業單位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雖然每個學院都有學科專業建設委員會,但社會、行業、企業的參與度不夠高,合作深度不夠;校企、校地合作項目較少,與企事業單位共建的教學資源數量有限、層次不高、廣度不夠。
2.應采取的對策。①建立并逐步完善產學研合作教育體系和機制,形成學校全面統籌、職能處室指導協調、各院(部)具體實施的產學研合作運行體系,全面推進產學研合作教育深入開展。一是要密切聯系地方政府,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優化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外部環境,拓展產學研合作教育平臺。二是要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以“互惠互利、產學雙贏、共同發展”為出發點,開展項目化合作、交替式培養、頂崗實習等多樣化的合作教育。三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實現智力、人力、設備、房產等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②重視應用性研究,推進科研成果轉化,不斷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形成產學研合作的良性機制。倡導教師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應用研究,通過各種措施,引導老師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圍繞企業的生產實踐開展研究,切實把科研的重點放在應用研究和對策研究上,主動參與地方科技攻關項目,加大科技成果推廣力度,不斷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以此激發企業參與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積極性。
四、整w科研實力不強
1.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①高層次、高水平科研項目數量少,到賬科研資金總量少。一是學校教師總體科研能力不強,高水平縱向研究項目較少。二是教師開展應用性研究不夠,和地方社會和行業結合深度不夠,能產生實際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橫向科研項目少。②高層次人才缺乏,沒有形成高水平科研團隊。一是學校缺乏高層次人才,沒有形成高層次人才帶動科研工作的良性機制,申請高水平科研項目難度大。二是學科(學術)帶頭人在科研方面的引領作用沒能充分體現,科研協作意識不強,沒有形成互助、互補的高水平研究團隊。
2.應采取的對策。①健全制度,營造氛圍,加強學術文化建設。要進一步優化評價激勵機制,建設科學的成果評價體系,建立客觀公正的學術考核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并在職稱晉升、業績考評、校內分配等方面優化政策導向,引導教師積極追求科學研究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②加大經費投入,進一步改善科研條件。一是進一步加大投入,確保科研儀器設備購置經費逐年遞增,為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二是合理整合學校儀器設備資源,組建并充實若干具有教學、科研雙重功能的實驗室,加強合作共享,提高利用率。三是加大學科建設經費投入力度,設立學科發展專項基金,向重點學科、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學科傾斜,向發展潛力大、后勁足的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傾斜。③加強管理創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蒲泄芾聿块T要不斷加強管理創新,積極推進科技合作和對外交流,及時提供科技信息服務,扎實做好項目管理和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為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營造良好氛圍、提供優質服務,促進學??蒲泄ぷ魃纤?、上臺階。
總之,雖然我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遍布大江南北,區域差別及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非常明顯,不同新建本科面臨的問題也不完全相同,但所面臨的師資隊伍數量不足、產學研合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卻是多數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臨的問題。只有正視問題盡快解決問題,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春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學的特色問題[J].中國冶金教育,2010,(3).
[2]劉志英,試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特殊性[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8).
[關鍵詞] 中醫藥院校;層次分析法;辦學績效;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4(b)-0167-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to evaluate the college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perfect index syste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level of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In this paper, firstly, it collects the views of 10 experts of university of TCM by questionnaire, after three rounds of consultation, design the schoo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match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secondly, after two rounds of modification, it collects the data of judgment matrix of 17 experts by questionnaire and get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matrix data obtained in each index system; thirdly, it writes a solver (m function) used for integrating judgment matrix of all experts to get best weight by matlab, and input the matrix data of all experts into the matlab according to a corresponding format. Results Matlab program was run to obtain the index system weighting coefficients, weight of five first stage indicators: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 was 0.1932, development capacity was 0.2030, talent development was 0.2078, scientific research was 0.1981, soci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s 0.1978. Conclusion Various indicators in the index system are complementary. In those five first stage indicators,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llowed by development capacity, talent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s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University performance; Index system
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邁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已有時日,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的矛盾日益突出。伴隨著對辦學質量的持續關注,辦學效益問題也成為政府、教育界和社會大眾普遍關注的焦點。如何用有限的辦學資源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是各高校在不斷思考和探索的重要命題。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模式,二級學院成為辦學主體。高校二級學院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是一所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直接體現。因此,對二級學院進行績效考評,判斷其辦學的效益與水平,不僅可以幫助各學院改進、優化辦學工作,幫助學校發現二級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還可以檢測學校的資源配置合理性,推進學校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效益和治理水平。要發揮績效管理的工具作用,首要的是出臺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校內辦學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在各院校不斷的實踐中日趨成熟,但仍需要一定的理論研究以進一步增強其科學性。本文以地方中醫藥院校辦學實際為基礎,構建有特色、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校內辦學績效考評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確定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系數,供同類院校借鑒參考,務實推進中醫藥高等院校辦學效益提升。
1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課題組用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采用背對背的問卷方式征詢中醫藥院校10位專家小組成員的意見,經過三輪征詢,使專家小組的意見趨于集中,最后設計出符合中醫藥院校特色的辦學績效考評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見表1。
2 采用AHP確定指標體系權重
本研究采用AHP來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AHP是由美國的運籌學家Saaty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把復雜的決策系統層次化,是一種將決策過程的定性與定量因素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通過建立正互反矩陣、計算,得到因素之間重要性大小的權重,據以支撐決策,具體步驟如下:
2.1 判斷矩陣的構建
設有n個因素α1,α2,……,αn,對目標層有影響,要比較它們對上一層某一準則或者目標的影響程度,確定在該層中相對于某一指標所占的比重,既是把n個因素對上層次某一目標的影響程度排序。
AHP中,未知的是整個指標體系的綜合權重,但是兩兩因素的比較確是可以已知的,這是AHP的中心思想。通常比較時取1~9尺度(表2),用αij表示第i個因素相對于第j個因素的比較結果,則有:
A稱為判斷矩陣,表示評價指標,α表示評價元指標,αij即表格中的數值表示αi與αj相比對于上一層指標的重要程度。本文需要構建的判斷矩陣有24個。
2.2 數據收集
使用“地方中醫藥本科院校校內辦學績效考評體系”指標相對權重專家調查問卷,經過兩輪修改,共收集17位專家的判斷矩陣,得到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矩陣數據,其中某位專家的判斷矩陣原始數據如下:一級指標間的相對權重判斷見表3,二級指標的相對權重判斷見表4~5,三級指標的相對權重判斷見表6~7。
2.3 數據處理與相對權重求解
本文采用matlab軟件處理數據,matlab用于算法開發、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以及數值計算的高級技術計算語言和交互式環境。它將數值分析、矩陣計算、科學數據可視化以及非線性動態系統的建模和仿真等諸多強大功能集成在一個易于使用的視窗環境中,為科學研究、工程設計以及必須進行有效數值計算的眾多科學領域提供了一種全面的解決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傳統非交互式程序設計語言(如C、Fortran)的編輯模式。
使用matlab編寫一段求解程序(m函數),用于整合所有專家判斷矩陣得到最優權重,將所有專家判斷矩陣按照相應格式錄入,運行程序得到最終結果,見表8。
3 討論
以上計算結果,5個一級指標中,人才培養的權重最高,為0.2078,之后依次為發展能力、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播、管理能力與水平,這與地方中醫藥院校辦學實際相符。
首先,人才培養始終是大學的核心職能。地方中醫藥院校應牢牢抓住人才培養這一主線進行不懈的探索與實踐,不斷豐富人才培養內涵。在該一級指標下,培養質量、育人環境建設以及教育理念權重相對較高。這說明:質量始終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要面向學生成長和社會發展需求,緊扣在校生質量、學生滿意度、畢業生成就和用人單位滿意度等關鍵環節。而育人環境建設是高校的重要軟實力。中醫藥院校更應營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育人環境,提高育人實效。同時教育理念更新是堅持辦學正確方向的重要保證。中醫藥人才培養有其特殊規律,需要與時俱進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其次,發展能力與科學研究指標權重居于第二層級。在高校辦學歷程中,各二級學院的發展能力,即師資隊伍、學科建設、專業建設是大學發揮職能的基礎,是辦學的基石,是內涵發展的動力所在。只有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發揮重點學科與學位點建設、重點專業與特色專業建設的引領作用,才能提升高校綜合競爭力??茖W研究是大學強校之本,是培養優秀人才、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學科、學位點、專業建設的重要手段,是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傳播傳承文化的重要方法,決定了其在高校辦學績效中必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醫藥是我國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目前不少省份已先后將發展中醫藥作為強省之策。地方中醫藥高等院校必須密切服務區域發展戰略,各二級學院作為基層辦學主體,要在完善科研機制、搭建一流的科研平臺、爭取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集中力量,重點突破。
最后,管理能力與水平、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播兩個一級指標雖然權重靠后,但不可否認的是指標體系中各指標是相輔相成、互為支撐、缺一不可的。一所大學整體的管理能力與水平是整個學校辦學的保障,不斷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是各二級學院持續發展的前提。同時二級學院應鼓勵師生“走出”校園,積極開展校企、校院合作交流,促進政、產、學、研融合,充分發揮學校對社會的技術與智力支持;積極推動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開展各種形式的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支持教師出國學習和交流,擴大雙語教師隊伍。
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幫助學校更清醒地自我認知、自我評估和自我修正,不斷提高辦學效益,提升辦學水平和治理能力,從而提升大學的社會影響力和貢獻力。
[參考文獻]
[1] 宋健.高校辦學績效的構成及評價[J].當代教育理論于實踐,2014,6(5):31-33.
[2] 林春樹.高校院(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要素績效投入模式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5(8):61-64.
[3] 曲濤.“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績效實證分析[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5,31(4):45-56.
[4] 蘇偉洲,張勇,姚亞平,等.基于DEA的高校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價研究[J].價值工程,2015(19):159-162.
[5] 朱善國,楊昕,劉風玲.中美高??冃гu價指標體系的比較分析[J].人力資源,2013(8):106-108.
[6] 謝梅,李強.教育部直屬高校績效評價研究--基于產出滯后效應的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5(5):46-54.
[7] 姜彤彤,武德昆.基于因子分析的高??冃гu價方法及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39-42.
[8] 黃丹鳳,楊瓊.英國高校內部績效管理模式探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5,13(2):87-93.
[9] 趙銀善,董海茵,馬國泰.基于層次分析的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分析[J].職業教育,2015(9):8-11.
[10] 岳輝.高校學科建設績效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5(26):37-38.
[11] 李詩琪.高??蒲许椖靠冃гu價模型及應用--基于平衡計分卡原理和層次分析法[J].教育學術月刊,2015(10):47-52.
[12] 李宣海,薛明揚,王奇,等.上海高校分類績效評估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11(17):1-5.
[13] 呂世彥,郭德紅.大學二級學院辦學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7):60-63.
[14] 王平心,殷俊明.高等院校內部績效評價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15] 張南星.高等學??冃гu價報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16] 樊秀娣.校內院系辦學績效評估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學術版,2007(Z1):55-59.
[17] 章大為.地方應用型高??冃гu價指標體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2.
[18] 余進,陳維進,王弘,等.層次分析法在確定評估體系指標權重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設備,2013,28(12):44-47.
[19] 金志龍,李端妹,金瑩,等.地方科研機構績效考核指標及其權重計算――基于專家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的對比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103-105.
[20] 王鵬,彭元偉,全美杰,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和諧校園評價指標權重確定[J].科技教育創新,2010(14):244-247.
[21] 章滌凡,段萬春.基于審美教育理念的中醫創新人才素質指標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10,8(4):108-113.
[22] 杜元偉,石方園,楊娜.基于證據理論/層次分析法的貝葉斯網絡建模方法[J].計算機應用,2015,35(1):140-151.
[關鍵詞]學科課程;研究性教學;交往;課題
大學學科課程研究性教學包括課程“基本結構”——基本知識與經典理論的教學和課題研究教學兩個組成部分,前者是學科課程研究性教學的基礎,可采用交往教學法,后者分為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匯報和課題研討三個階段,相應可采用課題研究指導教學法、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和課題研討教學法。本文具體談談這些教學法的操作。
一、基本知識與經典理論教學法
基本知識與經典理論教學法主要是交往教學法。交往教學法是教師按課程性質和教學要求提煉出課程的“基本結構”——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運用交往教學方式與學生共同生成知識、發展能力的方法。交往教學法要求:
1.樹立課程的“基本結構”觀
知識教學是學科課程研究性教學的基礎。但知識教學并不等于系統灌輸。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曾經指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也就是說,任何一門課程都有一個基本結構,掌握一門課程的關鍵就是掌握它的基本結構。我們認為,大學學科課程的基本結構就是構成該門課程的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只要掌握了該門課程的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就掌握了該門課程的精髓。因此,學科課程知識教學的基本任務不是系統地給學生傳授課程知識,而是教學生如何掌握課程的“基本結構”。
2.樹立“交往生成”的教學觀
在知識教學方式上,傳統的教學一直認為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是間接經驗,因此“傳授”是最好的方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知識增長和廢舊速度的加快,有限的教學已經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系統地傳授知識”了。因此,“交往生成”教學應運而生。所謂“交往生成”教學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在自由、民主和活力的“空間”里,以學科課程的基本結構——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為基礎,通過平等的交往共同生成知識并發展能力的教學?!敖煌伞苯虒W不僅是社會發展對教學效率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教學回歸“生活世界”的重要途徑。
3.善于提煉課程的“基本結構”
課程的“基本結構”——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是課程的“骨干”,教師把握課程的“基本結構”對于提高“交往生成”教學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做好這一工作:一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包括學科理論的功底、教育理論的功底和科學研究理論的功底;二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包括對學科性質、教學要求和學生水平、學生需求的把握;三要有精湛的教學內容構建技術,包括基本知識和經典理論的識別技術、組合技術和表達技術等。
4.善于運用多樣化的交往教學技術
交往教學實際上是一個由多種交往教學技術組合的群集概念。其目的是要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掌握課程的“基本結構”、生成新知識、養成善良的“人性”和培養創造能力等。當前教師必須掌握交往的傳接技術、創新思維的激發技術、師生心靈感悟和觀點共享技術以及表現評價與行為激勵技術。
二、課題研究教學法
課題研究教學法主要包括課題研究指導教學法、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和課題研討教學法。
1.課題研究指導教學法
課題研究指導法是教師根據課程的性質、內容和要求與學生研究團隊共同確定研究課題并指導學生研究團隊進行課題研究的方法。
(1)根據課程性質、內容和要求與學生研究團隊共同確定研究課題。大學學科課程研究性課題的設置必須以課程的性質、內容和要求為依據。根據其性質,課題可分為學習性課題和科研性課題。學習性課題是幫助學生學好課程知識并養成相關能力的課題,如拓展性課題(拓寬知識面,培養獲取知識能力的課題)、實證性課題(驗證所學知識,培養實際操作能力的課題)、案例性課題(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課題);科研性課題是引導學生跟蹤學科發展進程并使學生學會研究和創造知識的課題,如理論研究性課題、實驗研究性課題、調查研究性課題等。根據其研究方式課題可分為自研性課題(學生根據教學要求自主選題和研究的課題)、導研性課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選題和研究的課題)和同研性課題(教師和學生共同選題和研究的課題)。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和要求、不同學生的特點以及不同的教學條件等,教師可以與學生研究團隊共同商討設置不同的課題。
(2)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是課題研究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由于大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研究能力還不足,這種指導尤為重要。根據筆者的經驗,教師的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高學生對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二是幫助學生形成合作的研究團隊;三是對學生的研究工作進行技術指導,如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分析資料、構架論文結構和寫作論文等。
(3)反饋學生研究過程中的基本情況。反饋對于控制研究過程和提高研究質量是十分重要的。大學生在課題研究中常常有“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如果教師不經常進行反饋控制,他們可能“隨便交差”。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反饋、經常反饋和多形式地反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題研究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
課題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法是學生研究團隊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體同學和教師匯報的方法。
(1)課題研究成果匯報的準備。課題研究成果匯報對課題研究教學的意義,一是通過比較競爭壓力提高課題研究的質量;二是通過成果匯報“表演”達至成果的共享;三是通過課題匯報提高學生的表達、組織和合作能力。課題研究成果匯報的準備主要包括:做好匯報材料的準備工作,包括論文材料、參考材料和匯報過程中的安排材料;選好課題匯報的表現形式,如學術報告、新聞、案例模擬等;做好匯報過程的策劃,包括角色分工、手段選擇、氛圍營造、互動安排等。
(2)課題研究成果匯報的組織。第一,教師要說明課題研究的意義,激發學生認真聽取匯報和參與互動的積極性;第二,教師要提出聽取匯報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高課題匯報的質量和效果;第三,教師要維持好課堂紀律,確保課題匯報的順利進行。
(3)課題匯報的總結和課題研討。課題匯報結束后,教師一方面要根據課題小組的匯報就課題研究的質量、參與合作情況、課堂互動情況以及課堂紀律等進行商討和激勵式的總結和評價;另一方面要根據課程要求和課題特點,擬定研討的題目并布置各課題小組做好研討的準備。
3.課題研討教學法
課題研討教學法是教師組織學生就課題研究中的重點、難點或熱點問題進行研討以生成知識和共享知識、發展能力的方法。
(1)課題研討的準備。課題研討教學不單純是加深學生對課題內容和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拓展思維、生成知識和共享成果。因此,做好課題研討準備對于順利開展課題研討教學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研討準備一是要求各研究團隊對確定的研討題目進行充分討論并形成本團隊的基本觀點,二是要求各研究團隊根據本團隊的情況確定主發言人、主答辯人和主提問人,主發言人的任務是系統表述本團隊的基本觀點,主答辯人的任務是回答其他團隊提出的問題,主提問人的任務是代表團隊向其他團隊提問。
(2)營造課題研討的民主氛圍。課題研討應該在民主、平等和活力的氛圍中進行。第一,各團隊要充分尊重其他團隊,認真聽取其他團隊的發言,但各團隊的發言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第二,不能批駁其他團隊的觀點,只可提出不同看法,提問必須用咨詢或商榷的語氣;第三,不能重復其他團隊的觀點,只能進一步闡述或從不同角度闡述,如果本團隊的觀點與其他團隊已表述的觀點基本一致,應放棄重復表述;第四,教師一般只擔負組織和鼓勵角色,如有需要只能以平等身份發表見解,不可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