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4 16:00:51
序論:在您撰寫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土地市場建設;基本經驗;關鍵問題
【中圖分類號】F2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6×(2012)05-0029-03
1987年,深圳市分別以協議、招標、拍賣的方式出讓了三宗土地,開創了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先河,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增加了“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的規定,為土地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土地市場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對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約集約利用,落實耕地保護基本國策,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起到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就土地市場發展自身而言,從1979年國家頒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規定對外資企業收取場地使用費算起,迄今我國土地市場建設和發展已經走過三十多年。從1988年《憲法修正案》“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為土地市場建設的全面展開奠定法律基礎算起,也已經二十多年。在此過程中,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借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不斷深化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動了土地市場的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同時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及土地市場建設三十年實踐中也遺存著不少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大都是困擾實踐和理論的焦點、難點,也急需總結、研究和破解。
這些情況表明,我國土地市場建設和發展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要實現土地市場建設多種目標、平衡各種利益訴求、破解新老難題,必須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土地市場建設的發展狀況、基本經驗和關鍵問題,這對于我們立足全局謀劃工作,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我國土地市場建設經歷的三個階段
我國土地市場是隨著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而逐漸形成并日益完善的。從改革開放到今天,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場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改革目標、任務,以及需要解決的特定問題。
第一階段,1978年至20世紀80年代末,是土地市場萌芽階段。這一階段要解決的特定問題是在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不能流轉的前提下,為適應對外開放、緩解城市建設資金不足,探索土地有償使用的問題。其標志性事件為1979年國家頒布《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和深圳、廣州、撫順收取場地使用費。這時的土地市場處于萌芽狀態,土地有償使用的探索還建立在土地行政劃撥制度的基礎之上。1988年,《憲法修正案》明確“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和土地市場建設的全面展開奠定了法律基礎。
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十年間,是土地市場初步形成階段。這一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劃撥方式配置土地的低效率,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改革的目標是降低行政劃撥配置土地資源的比例,推行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制度。其標志性事件是1990年國務院《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1994年國家頒布《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8年修訂《土地管理法》。這一階段,逐步確立了國有土地出讓使用權的產權制度、交易方式和規則,構造了中國土地市場的基本制度框架。
第一階段,2001年以來,是土地市場規范完善階段。這一階段要解決的問題是加強和改善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和服務監管。其標志性事件是國務院2001年出臺《關于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2004年出臺《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2006年出臺《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國家頒布《物權法》和2008年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這一時期,完善了土地產權制度和政府供應土地的規則,建立了土地儲備制度,推行了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實行了政府公開供應土地制度,建立了運用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新機制,健全了節約集約用地的長效機制。
二、我國土地市場建設的重大進展
(一)確立了城鎮國有土地市場的基本制度框架
從深圳1987年拍賣第一塊土地算起,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國有土地使用權為主要權利載體的土地市場基本制度框架。
在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方面,探索了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出資(入股)等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方式,確立了協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奠定了中國土地市場的產權基礎。在土地供應管理方面,實行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農用地轉用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土地儲備制度、限制用地項目目錄、禁止用地項目目錄和劃撥用地目錄等管理制度。在土地價格管理方面,建立了土地價格評估制度,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確定和定期更新、公布制度,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價制度,全國工業用地最低出讓價控制標準,交易價格申報制度。在土地收益分配管理方面,建立了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等稅費調控體系。在服務監管和調控方面,建立了土地市場監測監管和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土地價格評估、土地登記等市場中介服務制度、土地市場信息制度和土地有形市場,促進了土地使用權規范交易,初步建立了節約集約用地控制和評價指標體系,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手段與方法得到完善。
關鍵詞:國防;經濟建設;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F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2-0055-01
我國發展已經進入到新時期和新階段,加強國防經濟建設,通過準確制定戰略視野上的發展規劃,突破以往發展上的模式桎梏和定位模糊化,不斷建立起新的國防經濟建設發展機制,才能實現我國國防經濟建設發展的良性與可持續,為國防經濟體系建設助力,也為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一、國防經濟概述
國防經濟是經濟和軍事相互深化結合而成的,其以軍事和經濟為基礎,是國家在建設國防體系當中必然會形成的國防與經濟要素的矛盾關系,包括國防經濟內部部門間的矛盾關系[1]。國防經濟既牽涉軍事領域的矛盾,又聯系著經濟方面的矛盾,是完成國防力量體系搭建當中牽涉的各種經濟關系群。隨著國家國防建設的不斷加強,國防經濟實力的提升越來越成為國家關注的重點,加強國防經濟建設也成為國防力量和國家安全力量的重要保障。
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一)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重要資金保障
國防建設的重要部分是現代化軍隊的建立和完善。隨著國防現代化要求的不斷提高,軍隊建設對于資金的要求越來越高。物資、機械和信息設備等有著高資金消耗的特點,在不斷強化軍隊建設的過程中,加快實現軍隊機械化和信息化,就需要更加龐大的資金作為支撐和保障。而國防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即政府的財政支出,只有不斷加強經濟建設,實現經濟總量的提升,才能保障財政收入的增多以及國防建設撥款的增多。因此,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重要資金來源,是進一步實現國防建設水平、推動國防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二)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重要技術保障
現代化的國防對于純軍事性技術的要求相對沒有以往那么高,而對于信息技術的要求則在不斷提高。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也就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經濟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一方面為技術研發創造了相對開放和穩定的環境,另一方面也為技術應用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條件,讓技術的實踐應用效率與質量均能得到顯著提升。因此,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重要技術保障,國防建設在技術上對于經濟建設的依賴性將較以往更加突出。
(三)經濟建設為國防建設提供充足人力資源
國防建設對于技術的要求更高,在高精尖人才的需求方面也就更加突出。除了軍隊建設之外,國防體系支持力量的形成也需要更加多元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這不是僅依靠政府政策就能夠實現的,還需要國民經濟水平相應得到提升才能在國民教育和國防支持力量打造方面得到充足的保障。國民教育在國防和軍事方面的經濟基礎足夠穩固,相應的教育水平提升才能得以實現,人才隊伍的有效培養和建設也才能得以實現。
三、中國國防經濟建設的創新發展策略
(一)建立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機制
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相輔相成,要想實現國防建設,就必須首先保證經濟建設的穩定繁榮,而要想推動經濟建設,就必須以國防建設作為基礎補充。在關注國防經濟建O創新發展道路時,就應當充分肯定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兩者之間的協調關系,并在建立協調發展機制的目標上不斷努力。一方面,應當注重平戰結合和軍民結合;另一方面,則應努力協調好國家發展戰略和國防發展戰略,使得經濟建設能夠以國防建設為支持,也能夠在經濟水平提升的同時反哺國防建設。只有兩者協調發展,才能使得中國國防經濟建設既在經濟基礎上更加穩固,又在國防水平突破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二)技術創新下帶動國防經濟制度上的創新
國防經濟建設要想實現新的突破,在發展道路和發展成果上取得創新,就應當在制度上進行創新。我國國防經濟制度創新在以往多通過直接的制度創新得以實現,這往往只停留在制度表層,并不能實現制度本身的根本性改變,改革效果不佳,對于國防經濟制度以后的創新突破也并沒有實質上的貢獻[2]。而實現技術創新,并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帶動國防經濟制度創新,能夠不斷為國防經濟制度的創新提供結構優化的巨大可能,尤其是在世界范圍內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中,技術創新能夠給國防經濟制度創新帶來新的思路,在創新的道路和途徑上也更加多元和有效,是有著深遠的良性帶動作用的。
(三)國防經濟人才培養和國防經濟法規建設
人才隊伍是國防經濟建設的一大基礎之一,要想實現國防經濟建設上的創新突破,就需要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大力量,提高人才隊伍的數量和綜合素質水平。一方面,應當改變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采用軍隊培養和國民教育培養并行的良好模式,培養出多元化的復合型軍事人才;另一方面,創新人才的發展模式和用人機制,依據市場經濟和實際戰斗力標準為要求,實現人才隊伍的優勝劣汰,打造強化的國防人才培養和應用機制。同時,加強國防經濟法規建設,一方面要強化國防經濟法學研究,為國防經濟法規建設制定更加完善和科學的建設目標與規劃[3];另一方面充分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法制建設經驗,使得國防經濟建設更加規范、秩序發展,最大限度保障國防經濟建設擁有配套的法規體系防護。
1、和平、發展和合作是當今世界時代的主流
然而我國面臨發展的安全制約因素高于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因素交織,有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西化與分化的政治戰略,還有“”勢力不斷制造摩擦,國家安全問題的多變性、復雜性、綜合性不斷地增強。軍隊肩負著國家的安全與統一和發展利益的任務,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對國防與部隊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經費供給不足與現代化國防與軍隊的建設需求存在長期的矛盾,如何科學統籌安排建設國防經濟是對建設國防經濟的新時代要求。
2、當今世界處于大變動變革的非常時期
各種勢力力量在不斷地重新分化與組合。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發展,而綜合實力往往決定著國家的作用和地位,綜合國力的競爭將成為未來國際間的主要競爭。綜合國力是由經濟力和國防力構成,經濟力是基礎,而國防力也是不可短缺的必要組成部分。一個具有比較強的綜合國力的國家不可缺少的兩翼是“富國”與“強兵”。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每個國人的夢想。但是隨著我國新軍事改革進入新階段時,我軍建設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凸現出各種問題和矛盾。這些問題和矛盾嚴重影響與制約著軍隊科學建設的發展。如何科學發展觀統籌安排建設國防經濟是對建設國防經濟的新時代要求。
二、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國防經濟建設是新世紀新階段的國防經濟建設需要
國防經濟建設上要體現出“以人為本”,即要結合新軍事改革和軍事斗爭實際準備,且勇于改革思想觀念,又要牢固樹立“人才第一”的新觀念。人才競爭是當今世界以尖端武器為主要特征的新軍事改革且強調人才重要性的競爭。
國防經濟建設上要體現出“全面發展”,即要統籌安排國防經濟建設的全方位的發展。國防經濟建設是個復雜龐大的制度體制,科研、分配、流通、生產等各個層面構成的一個復雜的系統結構。假如僅僅著眼單一方面的發展,而忽視其他的發展,必然會阻礙整個系統的發展。
國防經濟建設上體現出“協調發展”,即要正確認識與處理好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之間的關系,又要尋求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同步協調發展。國防建設的依托是經濟建設,如果經濟建設始終搞不上去,那么國防建設根本就無從談起。綜合國力的象征是國防實力,如果國防建設始終搞不上去,那么經濟建設就連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的得不到。國防經濟建設上要體現出“協調發展”,就是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尋求兩者的協調、同步發展。指出,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一個帶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基本依托,經濟建設搞不上去,國防建設就無從談起。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建設搞不上去,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就難以保障。因此要一手抓國防建設,一手抓經濟建設,堅持兩者的協調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國防經濟建設的思想要求將國防經濟建設納入國家經濟建設的總體規劃中,使兩者步調一致,形成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制。
國防經濟建設上要體現出“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保持和增強發展的后勁,堅持走國防經濟建設與環境資源相協調的發展之路。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國防經濟建設的思想要求在國防經濟建設中注意資源與環境的制約,不竭澤而漁犧牲子孫的環境來搞今天的建設。另外要抓好軍事訓練、軍事人才培養、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預研等工作,保證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國防經濟建設要把握幾個重要問題
1、以“對立統一”為國防經濟建設選擇
發展戰略和制定政策措施的出發點傳統邏輯把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看作是完全對立的,以其矛盾的對立面來作為選擇發展戰略、制定政策和實施措施的基本出發點,導致了國防和經濟建設之間的不協調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國防經濟建設告訴我們,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二者是相互滲透、相互推動的,具有長期的、動態的“統一性”。因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改變思路,以“對立統一”的科學視角去認識國防經濟建設道路,創新發展模式。
2、以“全面發展”科學統籌國防投入的適度規模與結構
科學發展觀的“全面發展”觀念把國防經濟看成由若干要素組成的有機體,要求統籌好國防投入的規模與結構。一方面要“規模適度”,根據經濟能力和國家安全需求來確定最適何的國防投入規模,并保持動態平衡和合理。另一方面要“結構合理”,要在現有的經費投入力下形成最具戰斗力的結構。要結合從我國國防經濟實際,解決如人員、裝備、研發費用的比例不合理,國防科研投入比重較低,軍兵種費用結構不合理等制約我國國防經濟效益提高的問題。
關鍵詞:經濟建設;國防建設;戰略任務
中圖分類號:F0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4-0022-02
指出:“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盵1] 這一重大戰略思想,深刻揭示了國防和軍隊建設與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內在聯系,對我們在新的起點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在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中正確認識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黨的十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深刻理解和把握這一思想,必須在理論和實踐中,認清兩者的辨證關系,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認清富國強軍的統一性,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國防現代化無從談起;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建設的安全環境無法保障。認清富國和強軍的關系,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要破除一些思想障礙,牢牢把握兩者的統一性,把思想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上來。從經濟效益這個意義上講,國防建設是要花錢的。但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軍費消耗問題,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安全賬和政治賬,要充分認清國防建設的安全價值和社會效益,更主要是表現在國家和的捍衛、民族利益的保衛上。因此,不能僅用經濟眼光看“物質消耗”,更要用安全的眼光看潛在的“威協消滅”。黨的十對軍隊各項建設做出戰略部署,可以說,國防和軍隊建設迎來了難得的機遇,我們要堅決克服經費不足、裝備落后等被動消極的等靠思想,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積極投身到軍革之中,推動部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認清富國和強軍的兼容性,努力提高國防和經濟建設的雙重效益。胡主席曾經強調,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觸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因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充分挖掘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雙重效益?,F在我國的國防工業大都是軍民結合型企業,其生產任務是既生產軍品,又生產民品。在生產軍品過程中,特別是在隨著裝備建設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國防工業生產規模擴大的同時,必然拉動與之相關的民用經濟產業的相應規模擴充。同時,國防工業消費增長能夠拉動整個國民經濟消費的增長??梢哉f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在互補中發展。因而,加大國防科技力度并將其釋放于國民經濟建設過程中,將有利于促進民用經濟尤其是民用科技的發展,從而產生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認清富國和強軍的相對性,不斷增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軟實力。富國才能強軍,這是國防建設發展基本規律。但是,富裕的國家,軍隊不一定強,也絕不可能自然而然就變強了。
因而,富國和強軍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富國是強軍的物質保證,但絕不是唯一條件,強軍還包括全民國防觀念的提升,部隊戰斗精神的生成等軟實力。當今世界,富國與強軍并不是完全對等關系。一種是國富軍又強,另一種是國富但軍不強,還有一種是國不富但軍強??梢哉f,富國與強軍之間沒有絕對聯系,富國是強軍的基礎,是前提,但不能自然等同于強軍,再富有的國家,如果不重視國防建設,不增強國防投入,國防不會自然而然地強大起來。所以,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統一,方法是統籌,關鍵是投入。國防不是軍防,是全民的國防,如果僅有軍隊而無全民一心、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就難以戰勝強大的敵人。
二、在深化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積極推進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指出:“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盵1 ]深化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解決包括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內的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奠定物質基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而且促進了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華民族實現了百年的富國之夢。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不僅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首要任務,也是夯實國防建設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依托。我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加速發展,國防投入逐年增加,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社會保障全面有力,軍事威懾力顯著提升。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富國之路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強軍之路的歷史必然,改革開放為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夯實了物質基礎,“富國”與“強軍”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根深葉茂、碩果累累。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提供不竭動力。改革開放是國家發展的動力,也是軍隊發展的動力,同樣也是建立和完善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機制、實現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重要推動力。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各項建設在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在經濟建設領域,我國的生產力還不夠發達,我們在“富國”之路上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國防建設領域,我軍正處于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時期,無論是信息化建設、高技術條件下防衛作戰能力還是人才隊伍建設、武器裝備的自主研發,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著較大的軍事技術差距,這也警醒我們在“強軍”之路上仍需要加倍的努力,要以改革開放為推動力,加強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真正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改革開放為推進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提出迫切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國家對外開放的擴大,我國在全球范圍內的戰略利益不斷拓展,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對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的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變化,西方敵對勢力不愿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出現在世界東方,總是千方百計地妄圖牽制乃至遏制我國的發展。我國周邊地緣政治軍事環境也相當復雜,不可預測性因素明顯增加。這些都對國家安全環境產生了重要影響,加大了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壓力。這樣一個全球化的發展過程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必然會對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家發展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作戰略支撐,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才能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繼續穩步推進。
三、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真正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也是指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不僅為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相互促進提供了根本思路,也為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
一是在戰略思維上,要樹立全局觀念,實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統籌兼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同樣也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的根本方法。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就是兼顧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國防建設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體系融合并相互促進,共同成為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強大保證和堅實基礎。要明確“富國”與“強軍”相統一的中心點?!皣弧币浴败姀姟睘楸U?,“軍強”要以“國富”為基礎。因此,我們要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從國家角度講,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國防投入,高度重視國防建設,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軍隊角度講,要堅決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自覺在大局下行動。
二是在融合模式上,要樹立效能觀念,實現優化整合,兼容發展。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必須堅持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原則,全方位全過程地把國防建設納入到經濟建設體系之中,形成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形成合力的局面。一方面,軍隊要充分依托社會資源,要在國防基本建設、科技發展、人才培養、保障體系上,充分統籌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需要,充分地發揮國民經濟對國防建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軍隊要積極發揮推動作用,要積極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協助地方完成重大保障任務,從而使“富國”與“強軍”在更高的發展水平上實現更加科學有序的結合。
三是在政策法規上,要樹立法制觀念,實現科學規劃,長遠發展。指出:“我們就必須依據科學發展的要求,站在國防發展戰略的高度考慮和設計國防和軍隊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和軍隊建設布局,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2]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國防和軍隊建設,都是一個由多個部分構成的復雜的大系統,要科學確定兩個建設相協調的分階段的目標和重點,站在國家高度來考慮和設計國防與軍隊的發展戰略,合理確定國防與軍隊的建設布局,通過科學的發展規劃和計劃,把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全局之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從而真正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
參考文獻:
【關鍵詞】協調發展;國防高科技產業;全方位融合
一、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辯證關系
(1)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必須要協調發展。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是解決包括國防現代化在內的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基礎,也是我國提高國際競爭力,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維護國家獨立和的關鍵所在。經濟上不去,國防現代化也搞不好。確保經濟優先發展,是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先決條件。要在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大局的前提下思考和謀劃軍隊建設,使國防投入、軍隊數量與規??刂圃趪λ茉试S的范圍內。(2)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努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在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對安全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重視加強國防建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也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客觀需要。只有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努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才能更好地維護祖國的統一和整個國家的安全利益,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環境。(3)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應當做到立足全局,著眼長遠,加強統籌,健全機制,實現科學發展。一是處理好眼前建設與長遠發展的關系。既要著力解決當前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要注重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整體籌劃和長遠規劃,保持財力投入的連續性,形成科學的增長機制,確保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二是處理好經濟保障國防與國防拉動經濟的關系。實踐表明,經濟發展能夠促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搞好了,也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要進一步認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三是處理好軍用與民用的關系。國防科技工業應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堅持平戰結合、軍民兼容,增強平戰轉換能力。不斷調整發展戰略和產業結構以及軍品生產的規模,在保證國防高科技研制開發和軍品生產的同時,將部分軍用技術和產品逐漸轉移到民用上來。充分利用國防科技工業實力雄厚、知識密集、技術儲備量大等優勢,大力組織對民用技術和產品的研制、開發,逐步實現由單一軍品型向軍民結合型的轉變,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具有國防科技工業自身特點的科研生產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國防資源的軍事經濟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4)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隨著國際戰略形勢的變化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何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不僅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將對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質量產生決定性影響。為此,需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探索國防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解決兩者之間協調發展的突出矛盾與關鍵性問題,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全方位、多層次的結合,形成兩者相互兼容、相互促進的機制。(5)從戰略上搞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規劃的協調與銜接。國防資源與經濟資源應統籌運用,對那些具有通用性的資源,要盡可能做到軍民合用。國家在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和大型公共建設、通信干線等基礎設施建設中,也應當充分考慮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需求,符合戰時軍力部署、軍事通信聯絡、人民防空和武器裝備機動等方面的需要。實踐表明,必須注重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兼容發展,國防和軍隊建設搞好了,也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此外,還應注重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兼容發展。(6)國防建設必須在經濟建設大局下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軍費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國防建設必須充分發掘自身潛力,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在提高國防建設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強科學管理、強化質量效益觀念,切實轉變傳統的人力密集型、數量規模型的管理模式,向科學管理要效益,向科學管理要戰斗力,不斷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質量和效益,努力走出一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路子
二、結論
我國的國防建設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將仍然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樣一個特定條件下進行。受國家經濟實力所限,軍費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根本解決。我們不能同發達國家比國防投入,出路就是必須走出一條經費投入比較少而效益比較高,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的路子。結合我國國情,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必須要科學地把握好兩者的結合點。
參 考 文 獻
[1]張先國.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N].報.2005-5-5
(一)國防建設必須依賴于經濟建設,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前提
認為,戰爭是政治通過暴力手段的繼續,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經濟則是政治作為階級之間、國家之間、民族之間關系的根源。高度發達的經濟水平需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較完備的基礎設施也是國防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強大的國民經濟能夠為國防建設提供大量的資金、物資和優秀人才,能夠有效地改善國防設施,更新武器裝備,加大國防科技投入,從根本上提高國防力量。
(二)經濟建設所必須的安定的國內外環境來自國防實力的增強和發展,國防建設是經濟建設的保證
國家是階級斗爭的產物,有國家就要有國防。同志曾說:“一個鞏固的國防是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基本保障”??v觀歷史,一國的強盛莫過于一個強大的國防力量作后盾。如果國家的國防實力不強,其安全就會受到威脅,經濟建設就無從談起。每個國家無論大小都把國家的獨立自主、和經濟建設視為國家的基本利益,而國防建設是保障三者的先決條件。
(三)國防建設為經濟建設起著先導作用
馬克思說過,軍隊在經濟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在生產力的發展中起開路先鋒作用,對經濟建設起著先導作用。加強國防建設能夠促進科技的進步。國防建設分娩出來的高新技術能促進經濟革命。
可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是對立統一、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在服從國家整體發展目標的前提下,根據國情需要,正確處理二者關系,選擇適當的比例協調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關系的創新
(一)定位創新:富國和強軍統一
正確認識和處理富國與強軍的關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在經濟建設為中心初期,強調軍隊建設服從經濟建設;在經濟高速發展之后,“加快中國特色軍革”寫入了十七大報告,標志著追求“富國”和“強軍”新目標的統一。
“富國”與“強軍”二者不可偏廢的定位創新的提出,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有關原則和方針,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進一步突出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兩者均衡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性,體現了統籌和發展的有機統一。在具備了強軍的經濟基礎后,需要擁有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是保持經濟建設繼續穩步推進的重要保證?!白龊密娛露窢帨蕚洹弊鳛橐环N和平年代的常態表達,被寫入十七大報告并非空穴來風。
(二)成效創新:質量與效益統一
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積極推進“加快中國特色軍革”,適應世界軍事發展趨勢,打贏高技術含量的現代戰爭。我國軍革的成效要實現質量與效益相統一。
成效創新來自于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尤其是武器裝備采購體制的變革。從改革開放之初到1986年為軍品市場探索階段,確認了軍品作為市場客體的商品屬性問題;從1987—1997年為軍品市場的初步建立階段,確立了軍品研制者和軍品使用者作為市場供求主體的地位;從1998年后為軍品市場逐步發育走向完善階段,逐步確認總裝部的統一規劃和集中管理。1999年,國防科技工業五大總公司改組為十大集團公司,完全按照企業方式運作,逐步形成了國防科技工業既有壟斷又有競爭的有效市場供給主體。所以,十七大報告提出“調整改革國防科技工業體制和武器裝備采購體制,提高武器裝備研制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睆奈淦鞑少忬w制來說,形成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有效分割,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節約軍費。國防科技工業也躋身市場化的行列,武器采購體制的發展順應了市場體制的要求。
(三)科技創新:軍用與民用統一
十七大報告提出,“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避娪门c民用統一是國防科技工業的一種國際化的趨勢。軍用與民用統一的實質,在于將軍事工業內部剩余產能在民用領域充分釋放,將領先技術向民用領域合理轉移。
1.軍用與民用統一要完善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相對于軍工市場有限份額,民品市場空間巨大,二者結合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我國的生產和技術資源,增強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科技創新的角度來講,軍民統一是實現軍用和民用兩個領域相得益彰的有效手段。
2.軍用與民用統一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中統籌考慮軍需民用、平戰銜接,可以使平時的國防經濟與民用經濟的發展比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3.軍用與民用統一要建立和完善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要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新途徑新方法,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全面推進經
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
三、科學統籌,確保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边@一論述在充分肯定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戰略地位的基礎上,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應該遵循的指導方針。
(一)要謀求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內在統一
經濟是國防的物質技術基礎,只有國民經濟發展了,才能為國防現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基礎。國防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國防建設,增強國防實力,是確保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二)要促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
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從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戰略全局來看,堅持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協調發展,既是富國之策,也是強軍之道。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構筑國家的安全盾牌,建立起強大的軍隊和鞏固的國防,是維護國家安全穩定、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正確選擇。
(三)要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資源配置
富國和強軍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基石。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重要依托,國防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當今時代,只有經濟獲得空前的發展,強軍才有可靠的支撐。
總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必須從這一高度深刻領會十七大報告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決策部署,進一步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繼續推進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同時,加快建設一支能夠有效地應對危機、維護和平,遏制戰爭、打贏戰爭的強大國防力量。
一、走“軍民融合”式的國防經濟發展道路,是推動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把國家建設成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國,始終是古今中外所有國家的奮斗目標。但是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本身是一個矛盾統一體,不謀經濟發展,成不了富國,也談不上強國;只謀經濟發展,可以成為富國,但如果忽視國防建設,仍舊成不了強國。這就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切實做好“統籌發展”這篇大文章。歷史實踐表明,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關系處理得好,就會實現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反之,或“窮兵黷武”,或武備荒廢,都必將因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畸形發展而傷及國家發展有機體。前蘇聯為爭奪世界霸主地位與美國展開超越國力的軍備競賽,最終被美國拖垮、導致黨亡政息;清朝的康乾盛世,白銀儲備世界第一,但是,富國弱兵,后來,虎門一聲炮響,一代王朝從此敗落??仆馗患兹?,但國防虛弱,以至在幾個小時之內就被伊拉克占領。因此,歷史一再警示我們,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是事關國家發展和強盛的根本性問題。對此,我黨的領導集體多次強調要堅持國防和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黨的十七大報告更是強調指出:“必須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推動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堅持走軍民融合這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發展路子。所謂“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深深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通過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后勤技術保障體系等,從而形成國防和軍隊建設與經濟建設動態均衡發展的有效機制。正如同志所指出:要依托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把國防建設融入現代化建設全局之中,統籌國防資源與經濟資源,注重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軍隊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發展,進一步形成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這條路子,對于國家和軍隊建設來說,既可以節約大量的國防費開支,又可以從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中有效獲得極為豐富的軍事資源和戰爭潛力,因而它是一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新路子,也是實現富國強軍戰略之百年大計的一條好路子。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的開辟,無疑有利于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這對于加快推國防經濟的發展,實現新世紀新階段國家總體戰略目標效應的最大化,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走“軍民融合”式的國防經濟發展道路,是實現國防和軍隊又好又快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現實需要
國防安全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基石。對此,胡主席強調提出:“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建設一支同我國地位相稱、同我國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軍事力量?!弊咧袊厣败娒袢诤稀笔桨l展路子,是實現國防和軍隊又好又快發展,加速國防現代化、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