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3 15:50:42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確立研究性課堂教學的目標
研究性課堂教學目標是把課堂變大、變活、變新,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具有學習與研究相結合的特征,其表現為:
1.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對象充滿好奇心,有濃厚的研究興趣與探究意識以及強烈的表現欲望。
2.能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具有批判精神,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善于質疑問題
3.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具有豐富的時空想象力,獨立的自主判斷和鮮活的思維發散力
4.能引導學生對學習困難具有頑強的學習意志力和耐挫品質,勇于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注重主體性教育,轉換課堂教學模式
改革以教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和課堂為中心的“三個中心”和以書本知識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本、學生發展為本,學生創新為本的“三為本”的教學是課改的主要目的。創新教學的前提是學生為本。為此,應當把研究課堂教學模式轉換工作的重心放在“三還”促“三本”主體性原則的確立上。把學習的時間、空間、思維還給學生,開展自主性探究學習,把課堂變大、變活、變新,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興趣性在課堂上得到遷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需要實行“三個突破”:
一是突破45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和學習空間的界限,使學生擁有自己全部的時間、空間,進行獨立思維自主學習。這就需要對課堂概念的內涵作新的界定。要求教師把小教室的課堂教學與自然社會大課堂、網絡虛擬課堂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上開放學習。
二是突破以“書本知識”為唯一知識源的思維定勢。要把思維還給學生,必須轉變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模式觀和知識觀,把課本學習與課外閱讀、社會實踐活動、媒體網絡學習有機結合,全方位深層次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學習能力。
三是突破教師傳統教學模式下所形成的教學習慣思維定勢。使教師的教學行為充分體現“三為本”教學理念,從而全方位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研究性課堂教學的基本標志
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個體――群體”互動合作探究為基本形式的教學結構形式。構建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五個基本標志:
1.把課堂變大、變活、變新
2.建構研究性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
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需要科學的運作流程,其基本流程大致為:準備―問題導引――自學思考――多元論證――自主判斷――拓展應用。基本流程是貫穿在各種種類教學模式過程中的基本框架,而具體實施環節的設置及其組合,視學科性質、教學內容與對象的特點及其運作狀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流程結構上是多元的、靈活的、動態的,而不是一成水變的。
3.形成各類學科教學模式的變式研究性教學是開放性創新教學、發展性探究教學、自主性選擇教學。因此,決定著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是多元的、動態變化的。模式的變化稱之為變式。具體而言,變式是模式基本結構的靈活變通多元組合的教學樣式。
4.建立“雙主互動”式師生關系
對于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中師生關系,教師要有自己的理解。具體是:學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與研究的主體;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師生通過主動與互動關系整合,產生同步共振互育作用,提高研究性學習力。教師具體發揮著“五導”作用,即:啟動引導、點撥指導、質疑輔導、情趣誘導和因勢利導。學生學習主體性越強,教師主體導引作用越大、要求越高。雙方互動關系和諧整合,研究性學習表現能力就能產生放大倍增效應。
【關鍵詞】主流化;教學流程;專業研訓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構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而教師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主力軍。為了解決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新要求,課堂教學形式必須發生本質的變化。舊的教學模式在教師頭腦中根深蒂固,如果沒有新的方式來沖擊,將很難改變現狀。為此,我們對學校教師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根據學校品牌教師成功的課堂教學流程的研究與論證,我們構建了“激趣、導學、操練、反饋”的學校主流課堂教學流程?;顒拥膶嵸|是調動廣大教師的教研積極性,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的主動性,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重要性,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流程,這樣才能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主流化課堂教學流程的構建,提升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再認識
課堂教學流程改革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陣地。中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流程深受影響的是赫爾巴特的教學形式四階段及赫爾巴特范式的“蘇聯版”――凱諾夫的教學五段論,用演繹的方式來構建教育學說,使各概念間有嚴密的邏輯推理關系。這種單一的教學流程雖然日益受到教學改革的沖擊,但是,影響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因素仍然是教師頭腦中固有的“教學理論”,正是在這種以“教師行為”為主導、“講授――接受”為主要教學方式的教學流程中,教師不可動搖的“正式權威地位”使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宰,全力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期待納入到自己的模式中。但同時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又深受教材內容的制約,學習的本體不是來自教師,而是來自教材。由此,就產生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三大矛盾:其一,教師如何為學生確立學習的起點?其二,教師如何判定教學是適合學生所需的?其三,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教材內容能否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當教師將每一次課堂教學活動置于學生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時,有多少實際課堂教學時間是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
近年來傳統課堂教學理論和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引起了諸多專家、學者的深思,也不斷推動著課堂教學流程的改革。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回歸生命本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信息化社會中,以大眾傳媒和因特網為主干的社會因素的教育功能的發揮打破了教師在知識傳授中的壟斷地位,并對作為社會主流文化傳承載體的學校教學形式和內容形成沖擊,因此,課堂教學過程的要素也發生變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課程作為社會文化載體與學生的生活世界溝通的關系,教師倡導的應是一種能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品質的自主學習,學生能保持強烈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能夠給學生帶來智慧的挑戰,使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能讓學生從中獲得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學流程既是對教學理論的運用,又是對教學實踐的概括,其研究對于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推動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充分研究分析我校品牌教師的課堂成功的教學流程基礎上,在科學的研究方法指導下建立“激趣、導學、操練、反饋”主流課堂教學流程,促使學校教育研究從經驗型走向科學型。
二、主流化課堂教學流程的構建,磨礪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
(1)重建教育教學理念。教育理念的完善是促進教育改革的根本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手段、教學組織手段等)只不過能引起教育的部分改變而已,最好的辦法是“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一旦新的思維方式得以確立,舊的問題就會消失”。必須認定,基礎教育階段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基礎教育階段的知識可以以適當的方式教給任何人。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內化知識的過程,所以,教育應該把兒童(學生)的世界還給兒童(學生)。構建新的教學流程,教師的科學意識、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必須發生根本轉變。
(2)形成多元的思維方式。新課堂標準要求學生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構建以學生主體的多樣化學習方式,與傳統的教學大綱相比較,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這一轉變不但意味著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意味著教師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或課堂內的傳統思維方式的轉變。馬克思曾說過:“能給人以尊嚴的只有這樣的職業――在從事這種職業時,我們不是作為奴隸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領域內獨立地進行創造。”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技能和寬泛的科學人文知識作為職業的基礎,還需要掌握基本的邏輯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學流程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要受到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條件等的制約與影響。
因此,應以一種動態的眼光來看待教學流程,即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普遍有效的教學流程,教學流程一旦凝固起來,就成為僵化的條條框框,就會陷于程式化了。課堂應該是流動著教師的教學智慧的場所。研究表明,有效教學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及時總結、反省、修正與控制課堂教學進程的方式和技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反饋敏感性強,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和糾正,保持對教學過程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因此,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捕捉課堂中的有利于教學的信息,調適學生的心理狀態,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方顯課堂教學的勃勃生機和師生的生命活力。
三、主流化課堂教學流程的構建,明細了教師的操作流程
(1)流程的內容及程序。課堂教學流程將整個課堂教學分為四個基本教學環節,即:激趣――導學――操練――反饋。教師在課堂教學前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生內容產生積極的傾向性,并激起熱烈、持久的情緒。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倦?!彪S即的導學教學,是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注重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的導學,根據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維方法,按思維流程設計相應的導學式問題,根據所設計的問題導學學生思考,并逐步過渡到讓學生自己向自己提出問題,自我導學。而操練是一種互動的課堂生成和課堂展開自主探究的過程,學生思考的方向指向問題,使思考的策略達到自動化的水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向實踐,培養學生的意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小組討論、游戲、辯論、合作解決問題,活躍思維,拓寬思路,激發創新的熱情。最后的反饋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輸出的信息,經過施教對象處理后產生的教學效果再輸送回來,并對教學信息的再輸出發生影響的過程。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是優化教學過程,實現教與學和諧統一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是落實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途徑。維納曾說:“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苯處熥鳛檎n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通過教學反饋可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方法獲得的情況,也可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從而根據反饋信息隨時調整教學進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反饋這個環節是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這一教學理念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著重檢驗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最高要求就是進行分層反饋,保證尚未達標的學生有機會矯正補救,并采取針對性措施給學生第二次達標的機會分層訓練。教師設計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廣度,能較好地反映本堂課重點、難點和疑點,特別是具有一定思維空間和開放程度,且能盡可能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及教學要求上的差異。
(2)流程的實驗與推廣。我們將用近三年的時間來完成構建,一年培植,一年推廣,一年完善與超越。在我們構建了流程的基本程序后,我們首先進行品牌流程的提煉,學校品牌教師的課堂教學流程多數具有這一特點,實驗人員參與聽課、評課,并聽取學生的意見,對流程作進一步的修正,然后選擇了全校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部分運用這種流程組織自己的課堂教學研究,學校就教學流程實驗專項組織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就新流程下課堂教學效果展開討論,提出意見和建議。師生總體評價是,“激趣、導學、操練、反饋”課堂教學流程遵循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一種指導和促進作用,學生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自主地去獲取知識和探究知識,充分地發揮著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目標不同,要求不同,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及要求自主地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與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較大的幫助,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目的。根據調研結果,我們將“激趣、導學、操練、反饋”教學流程在全校進行了推廣。
四、在實踐與反思中,升華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認識
近幾年來,我們堅持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提升,學校以科研月考核的形式,從制度的角度推進主流化教學流程的推廣和研討。從理論上架構,在實踐中研磨,從理論中提升,在實踐中突破,在新一輪的深入實踐中,不斷形成新的體悟和理解。我們的主流教學流程只有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下,追求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目標。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學生也只有在輕松和諧愉悅課堂氛圍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善于運用一些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以及小游戲等都有助于營造良好氛圍。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引路人的姿態出現,態度和藹可親,作風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做到“不惟書”、“不惟師”,勇于提問,敢于質疑。如果我們能夠營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和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氛圍,就可以使學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躍,結出課堂教學高效率的碩果。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呢?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的實際,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征,只有選擇最適合某課的教學內容、最適合學生的認知實際、最符合教師個性心理特征的教學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包括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使學生在接受學習的前提下,把知識內化為自我修養和自己的實際行動。
在主流化地教學流程推廣地過程中,如何才能實現有效,進一步達到高效呢?我認為關注“主流教學流程”實施的外延,也就是遵循課堂教學常規,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總之,課堂既是教師教的主陣地,更是學生學的主渠道,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課堂教學,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了大力提倡主流化教學流程“激趣、導學、操練、反饋以外,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更多,教師只有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為新時代培育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方式;課堂建設
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了培養實踐型、創新型人才的新要求。為適應這種要求,國家啟動了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作為教、學、考的最高準則,《課程標準》確立了教學的“三維目標”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原則。只有通過實踐高效課堂深化建設、拓展思路、完善措施、豐富認識的建設步驟,成效才能逐步顯現。
一、對高效課堂的認識
(一)高效課堂的概念
課堂是否高效,不能片面地看教師教的快慢、多少、好壞,而是要看學生學的快慢、多少、好壞;不能片面地看教學進度的快慢、教學內容的多少、教學方法如何,而是要看學生學得是否積極主動,是否樂學、會學、能學。高效課堂的本質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學生高效學習的課堂,基本特征是學生快樂學、高效學。對于高效課堂的明確界定,有助于正確把握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與目標,穩步推進高效課堂的實施,科學地評價高效課堂的效果。
(二)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
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是學出來的、練出來的,而不是聽出來的、教出來的。所以,要注重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關系,還課堂予學生,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習技能、鍛煉能力、提高素質。
二、明確高效課堂建設的基本目標
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目標就是改“講聽教學模式”為“課堂導學模式”,變被動學習方式為主動學習方式。通過對課堂教學流程的再造,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習的責任交給學生,把學習的方法交給學生,徹底改變“講風盛、學風差、教師累、效率低”的課堂教學現狀,構建教師科學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
(一)高效課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環節
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流程是以導學案為引領,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學習模式,通過教師的指導,小組合作探究,展示點評,交流反饋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其中,操作環節包括預習檢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反饋、小結提高。
(二)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和難點問題
自編導學案的質與量,學生培訓狀況,課堂時間的分配和高效利用,課堂基本環節的落實到位,作業與學生負擔的合理調控,學生自主學習的落實,教輔材料的嚴格控制,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按照這些操作流程和操作環節為主要內容構成的操作基本模式,使得教師在課堂實際操作時有章可循,主管部門在管理、評價時有規可依,高效課堂的操作、管理和評價也因此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
四、明確高效課堂的責任主體
高效課堂是校級的重大課改課題,是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的重要舉措,是創建省示范的重點示范項目,是落實學校新發展戰略的主要途徑。高效課堂責任主體是學校。高效課堂作為學校的一項重點工作,須列入工作計劃優先安排重點保障,全力推進。管理主體是教學主管部門。學校教導處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把高效課堂作為教學管理、檢查、考核和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加以落實。
五、健全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
第一,形成科學的評價辦法。采取學科組評價、年級組評價、學校領導評價、學校考核組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和專家評價相結合的多層次評價辦法。
第二,強化評價對課改的推動作用。堅持評價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性,把評價的結果和教師各項切身利益相掛鉤,并設立課改專項獎勵基金,加大考核獎勵力度,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
六、優化高效課堂的實施環境
首先,營造有利于推進課改的校園文化。比如制作勵志性的校園文化標識;堅持開展學生“瘋狂英語”,給學生提供鍛煉的舞臺;召開課改運動會、學法交流會、形成課改的氛圍。其次,提高家長參與度。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給家長介紹高效課堂的意義和要求,把家長納入學習課改支持體系中,爭取家長的配合。再次,注重激發學生的課改熱情。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作為學校發展的新思路,通過積極營造有利于課改的校園文化,開展和高效課堂相配套的教育教學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七、結語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方式,是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提高能力與素質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的改革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勢在必行。以新課改為背景,探討了建設高效課堂的基本內容。
關鍵詞:
高效課堂;教學方式;課堂建設
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了培養實踐型、創新型人才的新要求。為適應這種要求,國家啟動了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作為教、學、考的最高準則,《課程標準》確立了教學的“三維目標”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原則。只有通過實踐高效課堂深化建設、拓展思路、完善措施、豐富認識的建設步驟,成效才能逐步顯現。
一、對高效課堂的認識
(一)高效課堂的概念
課堂是否高效,不能片面地看教師教的快慢、多少、好壞,而是要看學生學的快慢、多少、好壞;不能片面地看教學進度的快慢、教學內容的多少、教學方法如何,而是要看學生學得是否積極主動,是否樂學、會學、能學。高效課堂的本質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是學生高效學習的課堂,基本特征是學生快樂學、高效學。對于高效課堂的明確界定,有助于正確把握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與目標,穩步推進高效課堂的實施,科學地評價高效課堂的效果。
(二)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
構建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是學出來的、練出來的,而不是聽出來的、教出來的。所以,要注重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關系,還課堂予學生,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習技能、鍛煉能力、提高素質。
二、明確高效課堂建設的基本目標
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目標就是改“講聽教學模式”為“課堂導學模式”,變被動學習方式為主動學習方式。通過對課堂教學流程的再造,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習的責任交給學生,把學習的方法交給學生,徹底改變“講風盛、學風差、教師累、效率低”的課堂教學現狀,構建教師科學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
(一)高效課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環節
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流程是以導學案為引領,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學習模式,通過教師的指導,小組合作探究,展示點評,交流反饋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其中,操作環節包括預習檢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反饋、小結提高。
(二)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和難點問題
自編導學案的質與量,學生培訓狀況,課堂時間的分配和高效利用,課堂基本環節的落實到位,作業與學生負擔的合理調控,學生自主學習的落實,教輔材料的嚴格控制,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按照這些操作流程和操作環節為主要內容構成的操作基本模式,使得教師在課堂實際操作時有章可循,主管部門在管理、評價時有規可依,高效課堂的操作、管理和評價也因此走向規范化和制度化。
四、明確高效課堂的責任主體
高效課堂是校級的重大課改課題,是實施“質量提升工程”的重要舉措,是創建省示范的重點示范項目,是落實學校新發展戰略的主要途徑。高效課堂責任主體是學校。高效課堂作為學校的一項重點工作,須列入工作計劃優先安排重點保障,全力推進。管理主體是教學主管部門。學校教導處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把高效課堂作為教學管理、檢查、考核和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加以落實。
五、健全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
第一,形成科學的評價辦法。采取學科組評價、年級組評價、學校領導評價、學??己私M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和專家評價相結合的多層次評價辦法。第二,強化評價對課改的推動作用。堅持評價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性,把評價的結果和教師各項切身利益相掛鉤,并設立課改專項獎勵基金,加大考核獎勵力度,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
六、優化高效課堂的實施環境
首先,營造有利于推進課改的校園文化。比如制作勵志性的校園文化標識;堅持開展學生“瘋狂英語”,給學生提供鍛煉的舞臺;召開課改運動會、學法交流會、形成課改的氛圍。其次,提高家長參與度。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給家長介紹高效課堂的意義和要求,把家長納入學習課改支持體系中,爭取家長的配合。再次,注重激發學生的課改熱情。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作為學校發展的新思路,通過積極營造有利于課改的校園文化,開展和高效課堂相配套的教育教學活動,實現課內課外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七、結語
目前,不管是小學、中學還是高中,學校教育的基本模式主要采用教師滿堂灌地講授,學生聽課,然后通過書面形式的課后練習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應用. 這種方式基本獲得了學校、家長及社會的認可. 但根據我國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以及北京出版社在全國10多個城市進行的教育調查結果顯示,通過實驗、用電腦及讀課外書籍這三種方式教學是被多數學生所偏愛的.
也就是說,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下,多數學生都偏向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 而在現有的教學環境下,現行的《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有利于其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和交流等這一系列數學活動的開展. 由此看來,有效的數學教學不能夠通過單純的模仿與記憶進行組織和開展,必須依靠學生的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來進行推進. 而這就要求數學課堂教學從教學模式上進行基本的轉變.
二、轉變教學模式,組建高效數學課堂
結合以上的分析可知,要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完成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就必須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及興趣需求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與開展. 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對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合理的選擇與運用. 就目前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現狀來看,以下幾種課堂教學的模式可供參考與選擇:
(一)參與分享模式
參與分享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通過對特定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在活動當中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與觀點,并在交流與分享當中學習他人觀點中的長處,形成新的認知,進而使學生實現其自我的提升. 具體來看,參與分享模式的開展主要按以下流程進行:
情境創設情感洶涌頭腦風暴小組交流共同研討小結評論.
以上流程中,頭腦風暴主要是指數學教師通過開放式的提問來發掘學生的個人潛能與智力,使他們可以提出問題并給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小組交流一般適合在小范圍內進行;共同研討則是全班同學互相聽取彼此的觀點,分享他人的成果,以期通過不同見解的碰撞與融合創造出新的火花;小結評價則是數學教師與學生進行共同的總結,并由教師來進行后續教學的安排.
在這種參與分享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發生了一定的角色轉變,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成為協助者,學生可以在觸及自身感情世界的基礎上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進行親自體驗,引發多種思考. 如此一來,其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將更加穩固.
(二)合作交流模式
教學活動是一項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活動,但課堂教學中,若只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往與傳輸,沒有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將無法得到有效發展. 因此,為了保護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個性發展,教師也可適當采用合作交流的模式進行課堂教學.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組間交流集體評價.
以上是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其中獨立思考是小組討論的基本前提,因此數學教師在問題的內容設置上必須具備一定的開放性和挑戰性;而小組討論則是交流合作教學的核心環節,小組內部可采用各種方式對課題的內容與主體進行談論,并將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見進行表達;組間交流則是各個小組的代表在將小組內部成員意見進行匯集之后,進行概述,并在班級內部進行匯報;而集體評價顯而易見就是教師對不同小組的結果進行整體性的評價,并通過適當的引導來引發小組之間的競爭. 以期在一種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和良性競爭的環境中,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并培養起學生的探究心理、榮譽觀念和集體觀念.
(三)問題探究模式
問題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將數學問題的解決作為核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能夠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問題探究模式主要按照以下流程進行組織與開展:
提出問題形成假設擬定計劃驗證假設總結提高.
這種問題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以一種手腦并用的方式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具體來看,當問題提出之后,學生利用其創造性思維來獲取對知識進行切身體驗的機會,對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與此同時,這種問題探究式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還可以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與態度,并掌握基本的探究學習方式和技巧,可謂一舉多得.
(四)情境體驗模式
情境體驗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出一種情感與認知的有效促進,讓學生在相對輕松且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有效地獲取情感的體驗和知識的汲取. 一般情況下,情境體驗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數學教師按照以下的流程進行組建:
假設問題情境展示問題情境情境體驗總結轉化.
關鍵詞: 生物課堂教學 有效性設計 公開課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并在實踐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應該追求的永恒主題。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要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而集體磨課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途徑。
下面我就以一堂公開課《胚胎工程的應用及前景——胚胎移植》的磨課過程為例,談談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設計的認識。
一、導入的設計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精彩有效的導入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師只有針對每節課的內容,學生的基礎和風格,設計出適宜的課堂導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動狀態,才能為整堂課的和諧生動定下基調,從而實現有效教學。我最初在導入環節設置了如下情境:國產蒙古黃牛價格低廉,但經濟價值不高,澳大利亞純種海福特牛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價格高昂,不可能大量引進。而牛的生育率又很低,如何使引進的良種??焖俅罅康胤敝衬??學生討論引出主題胚胎移植。同事都覺得這個導入比較普通,沒什么新意。經反復商量討論后初步定了兩個新的導入方案。方案一:展示一張黃牛哺乳奶牛的圖片,要求學生思考:黃牛怎么會生出了奶牛?方案二:新聞回顧“湛江產天價牛肉千元一斤有錢還難買”,配以著名的日本神戶牛肉圖片,同時給出情境:某養牛場引進了一雌一雄兩頭價格高昂的神戶肉牛,欲大量養殖經濟價值高的神戶牛,請你給農場主提個建議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優質神戶牛呢?我們最終選用的是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一雖然更直觀,但以社會新聞導入,并以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為教學的切入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流程的設計
教學流程的設計是有效性設計的關鍵。最初的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胚胎移植的概念介紹胚胎移植的現狀和意義視頻展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學生看書完成流程圖教師補充講述各個步驟注意點講解胚胎移植的生理學基礎課堂反饋。我們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整合,對教學流程做了適當調整,同時把重難點知識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和生理學基礎交叉在一起講解。最終流程為:情境導入視頻展示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學生討論完成流程圖教師補充完善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同時把生理學基礎滲入其中講解介紹胚胎移植的現狀和意義學生自主生成胚胎移植的概念課堂反饋。將生理學基礎包含在一些主要步驟的注意點中,這樣處理更自然,也避免了重復,節約了課堂時間,還實現了知識之間的整合,幫助學生明確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對新授知識的理解與消化。而胚胎移植的意義在學生了解基本程序后更能體會,所以放在基本程序后介紹。這些內容教授完后,胚胎移植的概念就可以由學生自主生成了,這比一開始生硬地給出概念要好得多。
三、課堂提問的設計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核心之一是提出有效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有效的提問,能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獲得知識和智慧,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有利于教師更科學有效地運用課堂提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根據教授知識點、鞏固小結和過渡的需要,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相關問題。如問題1:供、受體的主要職能是什么?為此應該選擇什么樣的供、受體?問題2:對供、受體進行哪些處理?主要目的是什么?問3:可用哪些方法使卵母細胞受精?……利用上述這類問題可引導學生觀察流程圖,并結合相應的問題進行思考,提醒學生既要關注宏觀步驟,又要關注對一些重要步驟的解讀和理解。而如問題:什么叫沖卵?為什么要在配種或輸精后第七天進行沖卵?這說明了什么?這一問題的設置不僅強調了步驟四中的注意點,還可以引出一個生理學基礎(哺乳動物早期胚胎形成后一定時間內處于游離狀態,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又如在步驟八的講解中提問:胚胎移植后,供、受體之間會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這樣又自然地引出另一個生理學基礎。當步驟全部講完后可用問題:你能歸納出胚胎移植成功的重要條件有哪些嗎?作為小結回顧相關步驟和注意點。其中有些注意點又能夠引出胚胎移植的生理學基礎,在步驟講完,生理學基礎有哪些也就自然總結出來了。而將問題“請你給胚胎移植下一個定義,并說明其實質是什么?”放在課堂結束前提問,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概念拓展和建構胚胎移植的概念。這樣可以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的知識要點,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四、課堂習題的設計
由于傳播學理論結構具有復雜性,導致專業課堂教學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教師與學生之間難以形成良好的配合關系,阻礙了課堂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新時期高校教學體制步入改革階段,傳播學理論教學更加注重“實效性”原則,這些都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指導。實效性原則特點:
1.學生為主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象,也是現代教育思想的基本準則,堅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實現傳播學理論教學水平提升。任何一項教學方案設計都要圍繞著學生開展,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課堂知識。教師應懂得建立科學的學習平臺,引導學生把握最佳課堂學習的機會。
2.教師為輔
在遵循學生主體原則下,教師具有多方面的調控作用,這也是傳播學課堂實效性的影響因素之一。無論是課堂教學流程調控或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都必須依賴于課堂學習活動,才能體會到課堂知識學習的樂趣。傳播學理論知識結構復雜,教師必須擬清各項教學方案,按照預定教案采取科學的教學流程。
3.師生互助
課堂教學實效性決定于師生雙方,只有兩者互相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率,師生互動也是實效性原則的基本表現。隨著傳播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快速發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關系更明顯。除了傳授專業知識外,教師通過案例講述、小組討論等方式,拓寬了學生對課堂實效性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傳播學知識的學習樂趣。
二、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綜合對策
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規劃中,對專業課程教學質量要求越來越嚴,引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是教師的本職工作?!皩嵭浴笔桥袛嗾n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指標,注重實效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指導教師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因此,需采取相應措施全面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建立更加全面的課堂教學模式。
1.以學生為根本
傳媒學涉及到多方面內容,學習傳媒學要從各項理論知識開展,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一般來說,傳媒學都是各個專業領域組合而成的知識體系,要求課堂教學從多個方面進行,向學生呈現多元化知識平臺。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帶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2.以教材為基礎
教材是一切教學方案設計的基礎,也是課堂教學活動不可缺少的構成元素。當前,提高傳播學理論教學課堂效率,要科學地分配教材內容。例如,傳播過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聯系與制約;信息的產生與獲得、加工與傳遞、效能與反饋,信息與對象的交互作用;各種符號系統的形成及其在傳播中的功能;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設定多元化教材利用方式,幫助課堂教學制定科學性的操作流程,這些都是基本的教材內容。
3.以方法為重心
任何一門專業課程教學,都必須依賴于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才能體現出課堂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新教學大綱也提出傳媒教學改革的重要性,要求教師應用不同方式完成教學活動,這要求教師注重教學方法應用,根據不同教材題材選擇合適的教學流程。比如,案例教學法、師生討論法等,都是建立在教學方法基礎上的新體系,可從多個方面提升傳播學理論教學質量水平。
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