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1 20:29:12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類學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英文名稱:Journal of Jiangxi Finance College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江西金融職工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5557
國內刊號:36-1232/F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課程;教學實踐
20世紀末以來,茶文化逐漸形成一個專門的學科分支,開始進入高等院校的教育體系。目前已經有一些高等院校將其設為一門專業,本人嘗試在我們這樣的金融類院校開設一門中國茶文化選修課,從師資知識結構層面來講,必然先天不足。但可以揚長避短,側重茶文化的人文性,有選擇講授茶的自然科學知識。試圖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生通過茶了解中國文化,同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在浮躁中得到安寧。
一、在金融類院校開設茶文化選修課的目的與意義
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具體手段,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傳承中華文化是值得探索的課題。根據本人近幾年來在全校開設選修課課程的經驗來看,選擇什么樣內容的課程,與能否培養學生人文素質、能否傳承中華文化有密切的關系。《中國茶文化》是一門科普性、操作性、藝術性、思想性(這一點特性主要體現在茶道中)很強的公共選修課,在我院嘗試開這門選修課有如下幾個目的與意義:一則為不懂茶葉的學生普及茶葉科學知識,為愛好茶葉的學生豐富茶葉科學知識。二則讓學生了解茶和茶文化的發展史,開闊視野,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三則側重讓學生了解茶文化中所蘊含的重德、尚和、崇儉、貴真的茶文化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四則希望學生們能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領會茶道這一核心精神,學會從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發現和品味美,少一份焦慮和浮躁,多一份趣味和涵養。五則利用茶這一文化載體,讓學生通過茶文化的學習,樹立艱苦樸素的文化理念,厲行節約,不盲目攀比。
二、《中國茶文化》選修課的課程內容體系設置
(一)教材的篩選
選用了王玲的《中國茶文化》(九州出版社)這本非教材系列的、學術性比較強的著作。這本書不僅全面地介紹了中國茶文化形成、發展的歷史過程,而且從哲學層面論述了其由技而藝,由藝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點和思想。出版以來受到廣大讀者歡迎,連印數版,被讀者稱為“茶道、茶藝、茶文化入門的基本讀物”和“中國茶文化的理論性著作”。
(二)教學內容的安排
本人以王玲的《中國茶文化》為底本,設計教學內容時偏重于茶文化的人文科學一面,設計以下教學內容:第一章,茶及茶文化的發展歷史;第二章,茶藝;第三章,茶道;這兩章是中國茶文化的兩大核心,講茶藝不僅僅是講點茶技法,更側重在選茗、蓄水、備具、烹煮、品飲,整個過程中包含的藝術精神。而茶道因其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與中國傳統文化人文精神高度契合,成為我們學習的重點。第四章,茶禮茶儀茶俗;第五章,與茶相關的眾多文化現象;第六章,茶文化與各族人民生活;第七章,茶葉的分類、加工原理、貯藏保鮮方法;第八章,茶葉品質評定與各種茶的鑒別方法;第九章,茶葉的營養成分與保健功能。前六章內容基本以王玲的《中國茶文化》為主線,后三章屬于自然學科方面且是獨立自成體系的內容,參考了茶學方面的專業教材,以周巨根、朱永興主編的《茶學概論》為主要參照。
(三)教學手段的利用
在教學思想上,本課程強調趣味性、文化性、互動性、研究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本人主要采用的教學手段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課堂講授。在講授過程中努力反映茶學學科的特色與精華,貫徹少而精的原則,在深度和廣度上體現茶葉(尤其是名茶)在人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中的適用性,使我們這樣的金融類院校的非茶學專業的學生以及茶葉興趣愛好者對茶葉知識有科學、全面的了解,提升其茶文化素養。對于茶道部分主要是講授,介紹各門派的分類標準和類別,同時將自己比較認同的派別做細化講解,其他只拋磚引玉,啟發學生自己多做研究性探討。二是充分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本課程的內容與特點十分適合運用多媒體方式進行授課,在教學過程播放一些茶音樂或展示一些與茶有關的電子圖片、茶畫、紀錄片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茶文化資料展示,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更好地把茶文化的內容展示出來,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喜歡茶文化,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大大增強了學生對茶文化的學習研究興趣,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三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參與教學過程,布置展示主題,分組、限時進行課堂展示。學生在備講過程中,從收集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料到制作PPT、課堂展示,都分工合作,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合作的精神,可謂一箭雙雕。
(四)考核方式的設計
本課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兩部分,一是平時考核。這一部分由三塊組成,即在學習本課程期間要求學生寫課程學習心得、課堂展示、考勤,以此綜合作為平時成績。這部分的重點放在寫學習心得的考核上。二是期末考核。期末采取開卷考試的方式,以論文的形式考核。為確保論文的質量,提前四周布置論題范圍,本人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學生簡要講授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及規范要求,規定完成的論文不能少于五個參考文獻。這兩項作業要求學生必須以手寫的形式完成。
三、茶文化課在金融類院校開設所面臨的困境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為人類文明留下絢麗光輝的一頁。因而其相關方面的創造內容可謂浩繁卷帙,令人目不暇接。如何精挑細選,如何做到講解時聲情并茂,又能緊密聯系實際,又能說出相關的經驗和感受,筆者認為難度比較大。在十幾個周的教學實踐中,本人深切體會到茶文化課對授課者的語言、文字和指導實踐的示范傳授能力要求極高,甚至在藝術素養和個人品味上也有極高的要求。
先天的不足靠勤奮努力可以彌補,但教學資源匱乏非本人一己之力可以改善。茶文化內容的許多方面表現為實物展示和現場即興方式。如茶的自然科學性和茶的文化藝術的結晶,以及茶與民俗方面的創作等,還有如茶藝展示以現場即興較合適。教學中唯有以實物和現場展示的形式,才容易被學生了解、記憶,也便于學生引起有關方面的共鳴。所以,只能調整自己,定位要準,開這樣的課勢必只能浮光獵影,不可深海探寶。既然是只企鵝就永遠別想成為熱帶魚,美夢醒后,初步設想率先在財經傳媒系成立大學生的茶文化社團,為真正喜歡茶的學生搭建一個交流提高的平臺,幫助學生對茶文化在廣度和深度上提高認識。
最后高校應該加大對公選課的資金投入,對于優秀的公選課要給予適當的獎勵,打造精品課程。除了教師主動提出開課申請外,學校還應合理調配教師資源,還應該積極邀請知名學者、社會名流做兼職教授或講座教授,以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
四、結語
茶在中國已經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質屬性,邁入精神領域,成為一種修養。作為一門與專業無關的文化素質類選修課,有那么多學生選課,并不是課講得有多么好,而是折射出當代大學生的一種心靈需要。但是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我們短短的36學時,只能是論其皮毛,如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但筆者將不斷研究學習新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盡心盡力把中華茶文化的種子傳播到每一個真誠的心靈中。
參考文獻
[1]胡付照.略談中華茶道與茶藝[J].貴州茶葉,2011(1).
[2]劉桂華,高旭輝.金哲.茶文化與大學和諧校園的建設[J].中國茶葉加工,2010(3).
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不斷發展和我國金融改革不斷深化,我國越來越需要知識面廣、數理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的金融人才,這對金融學專業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相對于財經類院校來講,工科院校的重點學科是工科,金融學專業起步較晚,教學設施投入相對不足。尤其是地方工科院校,很多還是新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大多參照發展比較成熟的財經類院校,沒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工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尤其是本科畢業生在金融領域的社會工作中的覆蓋率較低,學校知名度也遠不如財經類院校,這使得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在就業環節上相對處于劣勢。但現代金融學越來越注重數理模型和數量分析,很多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研究方法被應用于金融學領域,這也使得工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具備了很多資源優勢,如數理基礎雄厚、計算機及信息技術資源豐富、與實體經濟聯系密切、工作作風務實嚴謹等等。目前工科院校中的老牌名校,如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金融學科已經躋身國內先進水平,其他的理工科大學,如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金融學也都具備了一定實力。隨著社會對金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尤其是對能夠使用數理知識和信息技術開發金融產品的人才需求的不斷擴大,為地方工科類院校培養具有理工特色的、知識多元化的應用型金融人才提供了契機。
二、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現狀分析
(一)工科院校本科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概述
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在《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的問題與分析》中指出,高校應依據自身優勢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理工類大學可發展數理金融和方法論特色。經過幾年改革,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突出工科特色,強調金融學與數理方法、工程思維相結合,強調定量分析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增加微觀金融課程開設的比例,不斷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目前一些理工類大學的金融學課程體系已經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化,主要表現為強調國際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強調金融學與工程思維、數理方法的密切結合,以及強調金融實踐課程的教學。
(二)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現狀
從遼寧省來看,開設本科金融學專業的9所理工類高校也在進行著課程體系的優化。其中走在前沿的如大連理工大學,依靠學校深厚的理工背景,使金融學和數學密切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數量分析能力,同時注重雙語教學,培養國際化金融人才。目前大連理工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已經形成逐層推進的包括數理基礎、國際化(英語能力)、金融專業知識、金融專業實踐和金融專業拓展的五大模塊。遼寧工業大學本科金融學專業是新設專業,也在不斷地進行課程設置體系的改革和優化。為了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金融學專業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成長創新型、國際視野型和綜合應用型金融人才。本科教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我校金融學本科專業將培養重點放在具備優良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專業復合人才。知識結構實現“經濟理論+金融理論+金融投資實務”三位一體,能力結構實現“獲取+應用+創新”層次遞進,以保證優良的綜合業務素質。在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我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目前優化為四個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和創新能力培養模塊。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包括外語必修、計算機、數理分析方法、管理學科基礎、法律基礎五個子模塊,共80學分,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41%,充分符合了本科階段通識教育的要求,知識結構全面合理。子模塊課程依托學校公共基礎課平臺,逐漸從基礎教育必修課程過渡為專業基礎必修課程和專業課程。外語必修模塊課程包括大學英語、金融英語、經濟預測與決策(雙語)等;計算機模塊課程包括大學計算機基礎、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金融電子化等;數理分析方法模塊課程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管理學科基礎模塊課程包括管理學、會計學、信用管理概論、企業信用管理等;法律基礎模塊課程包括經濟法、國際商法、金融監管學等。此外,學校其他院系和其他專業教師還未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公共選修課,目的是拓展學生視野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75學分,由專業必修課模塊和專業選修課模塊組成,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39%,約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66%。由宏觀金融課程和微觀金融課程組成。宏觀金融類課程以宏觀經濟學、金融學等為核心展開,包括中央銀行學、財政學、保險學、國際金融學等,注重金融理論的夯實,微觀金融類課程以金融市場學為核心展開,包括金融投資學、投資銀行學、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國際結算、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信用風險管理、財務管理、公司金融、資本運營、基金管理、財產保險、人壽保險等。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將根據實際需求,在規定的學分內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選修課程。專業能力培養模塊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投資、風險管理、金融產品等各類業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專業基礎知識,形成適應性較強的、靈活的專業能力,為后續進一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36學分,由金融基礎技能和實務技能模塊組成,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19%,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32%。專業基礎技能模塊包括統計軟件實訓、會計模擬實訓、社會調查、商務禮儀等,金融實務技能模塊包括國際結算實訓、保險業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綜合實訓、金融投資綜合實訓、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主要培養學生的金融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共2學分,重點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這個模塊約占總體課程設置的1%,約占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設置的2%。具體包括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如挑戰杯大學生學術作品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等;參加研究性學習項目;參加專業能力競賽;進行社會調研及學術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參與教師科研課題;參加開放性實驗;創業實訓等。這一模塊為學生進行創新活動,培養創新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平臺。經過幾年的研討與改革,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不斷地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然而,就目前改革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比改革效果好的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程體系中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不夠突出,外語必修模塊和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國際信貸、國際稅收、國際經濟學等課程脫節,雙語課程開設不足。其次,數理分析方法模塊與計算機模塊突出了工科院校特色,但與金融學專業的融合度還不足。第三,專業選修課程雖在更新,但課程種類不夠豐富。第四,實踐和創新模塊比例有增加的空間。結合我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情況,并借鑒老牌名校的建設經驗,提出優化工科院校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的具體建議。
三、進一步優化工科院校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總體思想
工科院校優化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應立足于本科階段培養通識人才的大目標,突出綜合素質培養及專業基礎知識的夯實。同時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數理、計算機等資源優勢,努力培養具有扎實數理基礎、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后續可塑性強、適合不同層次需要的成長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二)具體建議
1.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強調知識結構體系的全面性。在金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傳統金融正在演化為以電子信息化、系統工程化為特點的現代金融。金融學科的發展特點要求金融人才的培養要強化外語、數學、法律和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學習,尤其是工科院校金融學專業,更要突出自身的數理優勢。同時,本科教育是專業教育的基礎階段,僅僅通過四年的學習不可能掌握金融專業全部知識和技能,學生的后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很重要。建設金融學本科課程體系時注重專業知識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提高知識綜合化程度,有利于增強學生走向社會后的再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遼寧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綜合素質培養模塊體現了金融專業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進一步優化時可以考慮在高年級開設一些與數理、計算機知識融合度更高的選修課程,如金融計量學等。同時提高英語與專業融合度,如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投資、國際經濟學等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采用國外原版教材,增強學生國際化程度。
2.注重宏觀金融課程和微觀金融課程的平衡,突出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和靈活性。金融課程體系的合理性,就是以宏觀金融課程為基礎,如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保險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等,培養學生宏觀思維和分析能力,夯實專業基礎理論;以微觀金融類課程為核心,豐富如商業銀行經營、金融市場運作、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風險管理等方向的課程,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為學生畢業后從事設計、開發、經營、評估等實際工作做好鋪墊。
3.注重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程的調整,體現課程體系的靈活性。金融學科涉及領域廣,發展迅速,因此金融學課程體系設計應具有靈活性,課程種類門數應具有可調性。金融學專業課程相對其他專業多,進一步優化時可以考慮壓縮專業必修課程門數,做到少而精,減少學生考試負擔。同時大大增加專業選修課門數,配合科學的考核辦法,讓專業選修課程成為學生提高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專業選修課程隨時更新,以增加學科的前瞻性。如果工作量大,師資有限,可以考慮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與其他院校合作,跨校選修,或者使用國內外的慕課平臺。
關鍵詞:金融英語;課程定位;需求;課程改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腳步加快,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和地區在科技、經濟和文化方面的聯系日益加深。在看來不景氣的就業市場上,既懂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廣受青睞。這對于高等教育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課程定位
要確定金融英語課程的性質,首先要弄明白ESP的分類。根據教學內容和目的,Hutchinson和Waters(1987)將ESP分為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學術英語)和EOP/EVP(EnglishforOccupational/VocationalPurposes,行業英語)。Jordan(1997)又將EAP細分為EGAP(EnglishforGeneralAcademicPurposes)和ESAP(EnglishforSpecificAcademicPurposes)[1]。前者強調學術口頭交流、撰寫實驗報告、學術論文等技能;后者偏向于用英語講授專業知識。那么是選擇專業英語還是行業英語呢?筆者認為,學生將來從事的基本都是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的基層工作,在校的ESP課程要為他們的就業鋪平道路,應以行業英語為主,結合難度不大的專業英語,側重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處理實際金融業務和對外交流的能力,體現高校教學“實用為主”的特點。高校在設置教學大綱時,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周全考慮學生的職業目標和社會需求。
2課程改革思路
2.1完善課程體系
有些院校還沒有對金融英語形成全面系統的認識,只是盲目的順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潮流,就急于開設此課程,卻沒有在專業課程體系、專業教學計劃等方面做好相應的配合。目前普遍做法是,金融相關專業學生在大一修完基礎英語之后,大二用一學期學習金融英語。課時數少容易造成學生對課程不重視,也會使學生在第三學年準備就業時已經把英語這個加分砝碼忘到九霄云外。建議增加金融英語的課時,將專門用途英語提到和普通英語同樣重要的地位[3]。
2.2提高教材質量
要提高金融英語教材編寫的質量,首先要制定較為完善的教材大綱,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注重它的實用性,“通過教材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真實的語言素材,設計各種模擬真實場景的教學活動”(周平,陳葵陽,谷志忠,2010)[5]。在選擇材料時既要注重真實性,又要警惕難度太大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的焦慮,因此對原版素材進行適當的修改是必要的。同時還要注意任務設置合理,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素材的掌握。例如在信用卡這一模塊中,可以先以聽說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讓他們了解作為銀行職員如何幫助客戶開立或注銷信用卡;再選擇國外報刊或新聞中關于信用卡使用情況的原版文章加以改編,通過文章學習專業知識;最后輔以有針對性的兼顧封閉性和開放性的練習。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在每個模塊的課本內容結束后,還添加了一些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內容,如名片、簡歷和求職信的制作。在筆者接觸過的幾本《金融英語》中,還沒有教材囊括了這些內容。筆者結合個人經驗和學生將來的需求,認為這些內容對于學生的總體英語應用能力會有所提升,因而會通過學生分析素材樣本、查閱互聯網資料和職業憧憬幾個環節,讓他們了解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項,并布置他們制作自己的名片、求職信和簡歷。
2.3改進教學方法
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革命已經席卷全中國從小學到高等學府的教育機構,應該說大多數教師都能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教學內容,以增強課程的生動性,有區別的只是制作水平的高低。為了充分展現信息技術帶給教學的新活力,教師可以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結合任務教學法和拋錨式教學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于他們在真實情境中的體驗和意義構建,師生、生生之間的協作對于知識意義的建構至關重要(豐玉芳,2006)[2]。筆者在教學環節做出了以下嘗試:第一堂課上學生分組,之后輪流在每個模塊結束后運用所學句型,錄制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視頻,如一學生模仿客戶,到銀行進行存取款業務,與其他學生扮演的銀行職員間發生的交際場景。要求學生利用軟件對視頻進行相應編輯,如制作片頭片尾,添加字幕,必要時添加背景音樂等。每次視頻展示完畢后,班級其他同學對這一組的表現加以點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通過這個任務,既提高了學生上課時的積極性和課后復習的主動性,也增強了他們的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2.4綜合評價方式
教師在制定金融英語課程考核方式時,若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一學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就過多的注重了認知領域中簡單的知識技能,而對于諸如交際、聽說、辯論等工作環境中經常使用的高級語言技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種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不符合ESP教學的特點,不能正確認定學生利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應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前者綜合考慮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表現、課后個人及小組作業完成情況等,后者主要以期末考試(開卷或閉卷,形式也可多元化)來確定成績。
2.5提升師資質量
目前高校開設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師主要包括了解一些金融學知識的專業英語教師和英語基礎較好的金融類專業教師。這兩類人中通過了全國金融英語證書考試(FECT)的人寥寥無幾,也很少有人有實際在金融企業工作或實踐的經驗。而金融英語這類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教師如果不具備學科知識和職場經驗,就教不好學生。這就好像不會游泳的教練培養不出優秀的運動員一樣(楊楓,孫凌,2013)[4]。金融英語教師必須做好角色轉變和知識技能上的儲備,可以以通過FECT為契機,提高自身的金融英語水平。教師之間經常交流,協商制定適合于自己院校的金融英語教學大綱。不管是英語教師還是專業教師,都應努力做到揚長避短。相關院校要注重對教師的培訓,組織教師參加雙師素質培訓或到涉外金融企業參觀甚至掛職鍛煉。
3結束語
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要根據學生和專業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課時分配、教材質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一一改進。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廖雷朝.學術英語還是專業英語——我國大學ESP教學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教學,2010(11):47-50,73.
[2]豐玉芳.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6):33-36.
[3]莫莉莉.專業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4]楊楓,孫凌.關于大學英語教學ESP論的一點思考[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3):1-5.
高校開展大學生領導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熵的高校大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價法
基于CDIO理論的工程教育模式探討——以車輛工程專業為例
基于產業發展的高校學科結構優化設計
高校雙語教學評價體系的建構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技術站能力查定數據處理與計算的實驗教學平臺的構建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本科生班導師工作探索與實踐
道路運輸組織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高校教學評價的內容構成與評價方法探討
無機化學教學改革初探
基于自制遠程測控實驗系統的“智能儀器”課程實驗教學探索
如何有效發揮漢語言文學在理工類大學人文通識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現代測試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大學二年級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建筑系館設計課程為例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課的教學改革探討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體現區域特色
競技啦啦隊教學與訓練中的運動損傷調查及預防研究
教育經濟學研究的理論拓展及其進一步發展
屬性識別理論在高校貧困生困難等級評價認定中的應用
國際科技學術論文與國內碩博論文英文摘要主位結構的對比研究
淺談虛擬學習環境及其在當代教育中的應用
分享資源共贏發展——麻省理工學院“公開課程材料”計劃對我國英語教育資源共享的啟示
大學生就業能力解析及就業能力提升策略——基于SWOT理論的視角
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實證調查與法律分析
中介組織參與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的必要性及相關問題探討
對高校輔導員兼職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的思考
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中美法學教育教學方法比較
提高經管類本科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應用化學專業化工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關于強化高校金融類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基于西華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外匯交易模擬實習”課程教學經驗
基于日語新聞廣播語體特點談日語新聞聽力教學策略
關于在機械類專業課程中實施有效教學的若干探討
比較教學法在“給水工程”教學中的應用
從Sturm-Liouville問題談分離變量法的教學改進
法理學本科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工程管理專業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四川民辦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論四川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成就及主要問題
民辦高校產權歸屬的國際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美國聯邦政府大學生資助理念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文化解讀
高校校園網應成為校風學風建設的前沿陣地
大學生和諧人格建構的德育機制分析
財經類專業型高層次人才應用能力培養的探索
“3+1”:一種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保障機制優化
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我校與東汽合作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近代文化史公選課教學改革的思考
市場調研課程教學改革初探:面向實踐導向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探討
基于MATLAB的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的教學實驗設計
關鍵詞:金融英語;課程定位;需求;課程改革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腳步加快,中國與世界其他各國和地區在科技、經濟和文化方面的聯系日益加深。在看來不景氣的就業市場上,既懂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廣受青睞。這對于高等教育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課程定位
要確定金融英語課程的性質,首先要弄明白ESP的分類。前者強調學術口頭交流、撰寫實驗報告、學術論文等技能;后者偏向于用英語講授專業知識。那么是選擇專業英語還是行業英語呢?筆者認為,學生將來從事的基本都是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的基層工作,在校的ESP課程要為他們的就業鋪平道路,應以行業英語為主,結合難度不大的專業英語,側重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處理實際金融業務和對外交流的能力,體現高校教學“實用為主”的特點。高校在設置教學大綱時,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周全考慮學生的職業目標和社會需求。
2課程改革思路
2.1完善課程體系
有些院校還沒有對金融英語形成全面系統的認識,只是盲目的順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潮流,就急于開設此課程,卻沒有在專業課程體系、專業教學計劃等方面做好相應的配合。目前普遍做法是,金融相關專業學生在大一修完基礎英語之后,大二用一學期學習金融英語。課時數少容易造成學生對課程不重視,也會使學生在第三學年準備就業時已經把英語這個加分砝碼忘到九霄云外。建議增加金融英語的課時,將專門用途英語提到和普通英語同樣重要的地位[3]。
2.2提高教材質量
要提高金融英語教材編寫的質量,首先要制定較為完善的教材大綱,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注重它的實用性,“通過教材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真實的語言素材,設計各種模擬真實場景的教學活動”(周平,陳葵陽,谷志忠,2010)[5]。在選擇材料時既要注重真實性,又要警惕難度太大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的焦慮,因此對原版素材進行適當的修改是必要的。同時還要注意任務設置合理,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素材的掌握。例如在信用卡這一模塊中,可以先以聽說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讓他們了解作為銀行職員如何幫助客戶開立或注銷信用卡;再選擇國外報刊或新聞中關于信用卡使用情況的原版文章加以改編,通過文章學習專業知識;最后輔以有針對性的兼顧封閉性和開放性的練習。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在每個模塊的課本內容結束后,還添加了一些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內容,如名片、簡歷和求職信的制作。在筆者接觸過的幾本《金融英語》中,還沒有教材囊括了這些內容。筆者結合個人經驗和學生將來的需求,認為這些內容對于學生的總體英語應用能力會有所提升,因而會通過學生分析素材樣本、查閱互聯網資料和職業憧憬幾個環節,讓他們了解格式要求和注意事項,并布置他們制作自己的名片、求職信和簡歷。
2.3改進教學方法
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革命已經席卷全中國從小學到高等學府的教育機構,應該說大多數教師都能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教學內容,以增強課程的生動性,有區別的只是制作水平的高低。為了充分展現信息技術帶給教學的新活力,教師可以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結合任務教學法和拋錨式教學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于他們在真實情境中的體驗和意義構建,師生、生生之間的協作對于知識意義的建構至關重要(豐玉芳,2006)[2]。筆者在教學環節做出了以下嘗試:第一堂課上學生分組,之后輪流在每個模塊結束后運用所學句型,錄制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視頻,如一學生模仿客戶,到銀行進行存取款業務,與其他學生扮演的銀行職員間發生的交際場景。要求學生利用軟件對視頻進行相應編輯,如制作片頭片尾,添加字幕,必要時添加背景音樂等。每次視頻展示完畢后,班級其他同學對這一組的表現加以點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通過這個任務,既提高了學生上課時的積極性和課后復習的主動性,也增強了他們的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2.4綜合評價方式
教師在制定金融英語課程考核方式時,若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一學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就過多的注重了認知領域中簡單的知識技能,而對于諸如交際、聽說、辯論等工作環境中經常使用的高級語言技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種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不符合ESP教學的特點,不能正確認定學生利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對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應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前者綜合考慮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堂表現、課后個人及小組作業完成情況等,后者主要以期末考試(開卷或閉卷,形式也可多元化)來確定成績。
2.5提升師資質量
目前高校開設金融英語課程的教師主要包括了解一些金融學知識的專業英語教師和英語基礎較好的金融類專業教師。這兩類人中通過了全國金融英語證書考試(FECT)的人寥寥無幾,也很少有人有實際在金融企業工作或實踐的經驗。而金融英語這類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教師如果不具備學科知識和職場經驗,就教不好學生。這就好像不會游泳的教練培養不出優秀的運動員一樣(楊楓,孫凌,2013)[4]。金融英語教師必須做好角色轉變和知識技能上的儲備,可以以通過FECT為契機,提高自身的金融英語水平。教師之間經常交流,協商制定適合于自己院校的金融英語教學大綱。不管是英語教師還是專業教師,都應努力做到揚長避短。相關院校要注重對教師的培訓,組織教師參加雙師素質培訓或到涉外金融企業參觀甚至掛職鍛煉。
3結束語
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師要根據學生和專業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課時分配、教材質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一一改進。
作者:喻鳳 單位: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廖雷朝.學術英語還是專業英語——我國大學ESP教學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教學,2010(11):47-50,73.
[2]豐玉芳.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6):33-36.
[3]莫莉莉.專業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優化
金融學的專業性質和內容特點決定了它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金融學專業的教學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隨著信息化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社會對金融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僅要有較深厚的社會經濟科技理論功底和金融專業知識,還要有較熟練的操作能力,以及掌握金融信息并進行分析的能力。實踐教學是大學生素質養成、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但這一環節長期以來未受到重視,也是目前國內高校擴招后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如何通過實踐環節的教學,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值得探討的問題。金融學專業發展之快,招生規模之大,如何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如何開設適應市場需要的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踐性課程,是各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安徽理工大學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高校,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已形成了“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高素質”的育人特色。目前學校理工專業優勢明顯,而經管、社科專業相對較弱。以金融學專業為例,其人才培養需與其他優勢工科專業相結合,面向社會對金融人才的變化需求,建立適合行業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金融學在礦業、環境、土木等優勢領域中的實踐與應用,與其他金融類院校進行錯位培養,突出我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一、凝練實踐教學方向
針對學校在煤炭行業具有較強優勢的特點,我們在反復比較、分析其他高校金融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需求,根據我校實際,揚長避短,確立了實踐教學體系必須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我校在金融學專業下設置了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個專業方向,其中銀行方向主要面向商業銀行,當地煤礦企業較多的特點,培養學生成為適應煤礦企業信貸崗位需求的專業人才;證券方向主要面向證券企業及工礦上市企業的需求;保險方向主要面向商業保險領域,同時結合煤礦、土木工程、地質環境、化工爆破等方面的行業需求,培養有一定行業知識的保險業人才。結合工礦企業對金融學人才的需求,設置了具有特色的實踐課程體系,所培養的學生得到社會的認可。
二、優化實踐課程教學體系
針對互聯網金融、微金融等金融新業態的快速發展,我們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優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大課程實驗的比例。如證券投資學課程實驗由原來的8學時增加到12學時;保險學課程實驗由原來的8學時增加到12學時;會計學課程實驗由原來的12學時增加到16學時;互聯網金融課程實驗由0學時增加到8學時。通過調整與優化,課程實驗總學時增加了20%。二是優化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以前的課程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做個小論文的形式來完成,由于時間短,學生普遍是找找資料,總結下就完成了,很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現在針對不同的課程設計,由教研室教師統一研討需完成的內容,與具體的任務結合,如保險學就直接讓學生完成某一具體的保險理賠任務。另外,還調整了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原來課程設計和相關課程在同一學期進行,經常會出現課程未結束或剛結束就要開展課程設計,學生還沒消化理論內容,立即開展課程設計效果較差,現在把課程設計放在課程結束后的下一學期開展,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消化吸收理論知識,然后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生反映效果好。通過改革,學生在指導的帶領下完成了真實的任務,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提高了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三是畢業實習走到企業中,延長了畢業實習時間。根據不同專業方向,分別聯系多家單位組織學生實習,部分學生進行暑期一個月實習,實習后要進行實習答辯,避免以往的走過場。四是畢業設計實行真題真做,題目大部分來自企業或導師項目。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與畢業實習緊密結合,實行雙導師制,企業導師負責任務完成,校內導師負責論文的撰寫及理論分析等。這四部分內容構成了實踐教學的核心,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效果顯著。
三、探索實踐和創新學分改革
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對金融學專業的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實踐和創新活動給予學分,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需完成4個實踐和創新學分,主要獲得方式包括:參加學科競賽;發表學術論文;申請國家專利或其它知識產權;參與暑期企業集中實訓;參與導師科研項目;開展創業實踐;主持創新創業項目等。通過實踐和創新學分改革,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各類實踐和創新活動,學生從活動中學到了課堂無法學習的內容和知識,提高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出臺政策鼓勵學生從事實踐和創新活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各類獎學金評選上,把實踐和創新學分體現在評審方案中,通過加分等政策引導學生各級參與實踐和創新。二是對實踐和創新能力突出的學生實行研究生保送鼓勵政策。出臺相關的研究生保送評審細則,把實踐和創新能力作為考核的標準之一,這為那些課程成績排在中等偏上,但實踐和創新能力突出的學生提供了好機會,這也引導學生不能只管理論學習,而忽視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如果只搞理論學習,可能也不會獲得獎學金或保送研究的機會。
四、構建實踐育人平臺
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校針對金融學專業學生建立了系列實踐育人平臺,包括校內平臺和校外平臺兩部分。校內平臺主要有證券投資實驗室、銀行業務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保險業務實驗室、經管綜合實驗室、金融創新實驗室,承擔學生各類學科競賽任務,電子商務創客實驗室主要承擔學生進行創業實踐,進行創業前期培育等。校外平臺主要是各類校外實踐實訓平臺,包括在銀行、證券、保險等公司設置的實習基地,在金融實訓機構設置的學生實訓平臺,在電子商務公司設置的微金融或微商平臺等。實踐育人平臺分類明確,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通過幾年的建設實踐,目前學校已基本建成了一套系統的實踐教學方案,構建了較好的實踐育人平臺,在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參考文獻:
[1]何宏慶.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索———基于應用能力的培養[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83-84.
[2]裴東慧.淺談新形勢下金融學專業教學面臨的挑戰與改革[J].企業導報,2016(1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