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22:05
序論:在您撰寫國防經濟學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的基礎。
一、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下所面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課程設置不科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普遍將人才培養定位為“寬口徑、應用型、復合型”的模式。實際上,由于這種定位不夠明確,導致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1)重理論、輕實踐。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技能方面的培養是一些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強,工作后不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2)重樣本、輕操作。學生對單證的認識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單證樣本,而忽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不知從何下手。(3)重典型、輕變化。外貿單證種類繁多、用途各異,在不同貿易條件下所用的單證種類不盡相同,并且不同的外貿公司在某些單證的繕制格式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單證之間存在差異等方面的引導,將會影響學生對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
(二)學生英語水平低,獲取外界信息能力較差。
英語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的工具,所以,在掌握相應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更應該具有英語應用能力,這樣才可以自主地閱讀各種國外資料,以便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的行情和各個貿易國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是從事進出口貿易,特定的工作環境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要求極高,學生在工作中既要熟練地用英語與客戶進行溝通與談判,又要準確及時地用英文來繕制進出口合同并處理各種單證和信函,因此,能夠熟練掌握并應用英語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實訓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實踐經驗不足,專業對口崗位就業難度大。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較高,很多企業需要那些業務能力強、工作上手快的畢業生。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實訓主要局限于校內實訓,以紙質資料和實訓軟件為主對相關貿易環節進行了解及操作。但是,單一的校內實訓并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國際貿易業務的整個流程,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熟悉并正確操作每個環節,這主要源于實訓課時不足、相關實訓設備老化及實訓資料、軟件更新及升級方面的滯后,因此,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現行的國際貿易業務流程有一個全面而正確的了解,而實際上,對國際貿易業務的眾多環節的學習是需要較長的實訓周期的。因此,相當數量的考試成績優秀的畢業生由于操作能力欠缺而無法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四)師資隊伍建設落后,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目前,師資隊伍建設還不能夠滿足新時代對外經貿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師大部分是從校門到校門的高校畢業生,或由其他專業教師改行而來,缺乏實際的國際貿易從業經驗,在授課方面傾向于紙上談兵,這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大瓶頸。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仍然以“課堂講授”為主,很難將國際貿易實務知識生動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這種模式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是“理論扎實,技能低下”,即使走向了對口的工作崗位,也很難在短期內適應工作的需要。
二、高職高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
(一)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加強實訓環節訓練,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
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在設計新的課程體系時,應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出發,一是按大類實施模塊教學,在教學中加強案例教學,以增強學生的適應性;二是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利用校內的國際貿易實務實訓室、商務談判實訓室及校外各實訓基地,將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并把各階段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地銜接起來,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三是各門課程之間學科內容有機銜接,設置綜合性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盡可能反映出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的內容,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二)積極推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國際貿易的發展將會需要更多的既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專業人才。隨著阿里巴巴等國際貿易平臺影響力的擴大,大宗的國際貿易可以借助于該平臺達成,這就要求該專業的學生具備較強的英文商務談判和英文書信的撰寫能力,因此在師資力量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引進和采用國外原版教材,不僅有利于實現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和課程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進而有助于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及時了解國際貿易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
(三)努力推行多證書制度,擴展學生的就業渠道。
由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構成的多證書制度是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之一。在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高職高專院校應以國際貿易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建立基于國際貿易崗位職業能力的“崗證結合”式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畢業時必須取得計算機等級證書、實用英語A級證書,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還應鼓勵學生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并積極考取由中國國際貿易協會組織的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以促進學生就業的國際化。
(四)以“雙師型”為目標,進行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國際貿易專業;經濟法;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意義
經濟法學是法學體系中一個新興的獨立學科,內容廣泛而豐富。本文中所研究的經濟法課程是指經教育部研究決定,針對經濟管理專業(含國際貿易專業)學生開設的經濟法基礎課程。課程安排順序一般為法律基礎、經濟法和國際商法等。經濟法課程內容包括經濟法概論、企業法、合同法和市場管理法等幾個部分。教學以學生知法、懂法、掌法和用法為教學目的,結合多種教學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為:在學生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掌握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學生畢業后就業領域除了國際貿易行業外,還可從事金融、市場營銷、投資等方面的工作。
國際貿易專業的經濟法教學,既有經濟管理專業經濟法教學的共性,也存在國際貿易專業本身的特殊性問題,如能否與學生的就業方向相一致,能否與學生的專業課程體系相協調等。因此,以針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經濟法教學方法為研究對象,設計更有針對性的經濟法教學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還可為其他專業提供借鑒。
二、經濟法課程的教學模式
(一)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
經濟法課程的主要特點是信息量大、案例多,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可提高教學效率,增加信息量。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板書加上講解的方式,而寫板書需要花費課堂時間,也有局限性,如無法向學生傳遞比較大的圖表、比較長的案例信息。如果只憑口頭講解案例,學生又難以理解掌握。而多媒體教學就解決了以上問題。通過幻燈片可以傳遞更多的信息,增加教學的信息量。通過比較發現,通過ppt文件制作的幻燈片應用于課堂講解,信息量至少可增加40%,效率顯著提高,教學效果也更好。將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公開,也使學生復習更加方便。同時,多媒體教學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記憶學角度看,結合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方式內容,無疑讓學生更容易提高學習記憶效果。
(二)采取互動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學生學,這種教學方式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法律條文,往往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尤其不適合以介紹法律條文為主的經濟法課程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在課堂上采取雙向互動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企業法》教學中,可先組織20分鐘左右的課堂討論,要求學生回答:“如果讓你投資辦企業,你將選擇何行業,如何組織其運營?”學生在學習正式內容之前,在頭腦中對于自己的企業運營先有了一個印象,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就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想法和學到的法律規范相結合,有利于掌握知識要點。在學習《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前,組織學生搜集整理身邊發生的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例,對于解決方案加以討論。在課后作業教師都會留一二個案例,下一堂課予以解答,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課下預習自學的積極性,也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在課程后一部分的《外商投資企業法》教學時,根據學生已經掌握了企業法的基本內容,此部分可以安排學生分組自己講解,從而使學生掌握法律學科的學習方法。
(三)建立科學系統的考核制度
要建立科學完善的考核制度,首先要明確課程考核的目的。經濟法課程的考察是要通過運用科學、合理、有效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進行系統考核,了解各個專業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安排提供依據。
經濟法課程的成績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包括課堂討論表現、提問表現和平時作業。平時作業以解決案例為主,還有針對實事問題撰寫的小論文。如在新的《破產法》出臺以后,布置學生對新舊破產法進行比較;在講到《反不正當競爭法》部分時,布置學生討論《反壟斷法》的立法必要性等。另一部分是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80%。在課程結束以后安排開卷考試,考試內容以案例為主,以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學校已建立了資源豐富的案例庫和習題庫,使學生在課下可以練習,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既需要有關經濟法方面的知識儲備,也需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面對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此,一方面肯定并堅持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知法、懂法、掌法、用法為教學目的,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手段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擴展教學內容,組織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國際貿易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一)大班授課教師控制力不足
和一般的專業基礎課一樣,經濟法教學通常采用大班授課模式。大班學生人數較多,一般同時聽課的人數是120~150人。在授課時采用些互動式教學手段但一般只有少部分同學參與。由于時間所限,發言的人數每個班不過幾個人。這樣就很難考察到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準備充分的學生不一定能得到發言的機會,導致積極性下降;有些本來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不參與討論也不發言,甚至沒有主動思考,對此又很難及時發現并進行調整。
(二)學生需求的多樣性與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之間存在矛盾
學生學習基礎往往參差不齊。這體現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等方面,往往影響教學效果。如果教學方法使用不當,將引導變成了強迫,將興趣變成了任務,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由于欠缺相關的知識,在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時會比較吃力。
此外,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存在著多樣性的特點,而在一門課的教學中將學生未來面臨的所有問題都講到也是不現實的。
(三)學習任務劃分不夠詳細,成績考查機制不完善
傳統的作業和考試方法不能很好地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而靈活性更強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則對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分組完成任務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中,學習任務只具體到每個組,至于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任務如何劃分則沒有細化的要求。這樣可能會產生任務不均的情況,有的組員完成的工作量大,有的組員則坐享其成,以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對成績優劣做出評測勢必出現“搭便車”的情況,既不公平也不能使每個成員都得到應有的鍛煉。
四、國際貿易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方法設計
(一)將學生從學習基礎和風格等不同角度進行分類,靈活采用教學手段
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有所不同:有的學生對師生互動感興趣,學習主動,愛動腦筋思考;有的則更喜歡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的方式,并不喜歡過多的互動環節,習慣于學習課本知識再有目的地做練習題。一種教學方式在一個班有很好的教學效果,換一個班可能就會受到冷遇,學生甚至認為這樣會浪費時間,學不到有用的知識。
產生該區別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開始大學課程之前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傳統學習,基本以應試為主要目的,很多學生對學習的認識還僅是停留在準備考試上,組織發言、調查、互動等方式往往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還會被認為是浪費時間。
在短時間內改變學生對學習的想法和習慣是不現實的,因此,針對不同層次和風格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對于思想活躍的學生只要教學方式豐富多彩,基本就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教學變得簡單。對于相對不太活躍的學生,可以在教學環節中適當增加對知識的總結環節,使其逐漸認識到自己在知識水平上的提高,在成就感中逐漸體會學以致用的道理。
(二)將小組完成的學習任務進行細分,并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查
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的學習任務中,將教學任務進行細分,保證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工作任務。在布置任務之前,教室應該對班級的學生人數、每組學生人數、每個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進行系統設計。在任務布置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學生的興趣特長,也要考慮每一個任務環節都要對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對每組完成任務的優劣,需要設計相應的考查機制,將考查環節延伸到課堂之外。如要求學生將調查結果總結為調查報告的形式、將任務完成情況寫成工作總結形式,都是比較有效的手段。
(三)教學環節表現要與成績掛鉤
首先,期末考試采用靈活題型,以考察和分析案例為主。案例選用更加貼近實際、更加有實用性的題材,并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重點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注重對學生平時表現的考察,授課過程的任務完成情況也計入成績之中。如何提高大班授課中課堂控制力始終是影響課堂質量的首要問題,如果將學生的平時表現計入成績之中,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對學生的評價也更加客觀。
(四)擴展課外與學生交流的手段,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要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學手段必然要延伸到課堂之外。而當今的信息化水平、教學環境已經具備了這一條件。郵箱、博客、短信等都可以作為展開課外指導的有效工具。應充分利用學生常用的交流手段,對學習熱點問題積極討論,一定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針對有更高目標學習要求的學生,可以組成課外學習小組,以課程單元為單位組織系統的理論學習。因為國際貿易專業較少涉及到較深層次的理論,對理論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通過課外學習小組、教師單獨輔導、組織課外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學以致用的成就感中加深對知識的體會。
【參考文獻】
[1] 方健,張求慧.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包裝材料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林業教育, 2010(2).
關鍵詞:環境工程;課程設計;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118-02
教育部環境工程與科學教學指導分委會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學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規范》要求,并著重強調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先精神。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著重培養以下能力:實驗技能、工藝操作能力、工藝設計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實驗能力等,其中工藝設計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缺失,是由于目前“重科研、輕教學”的中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大和核心問題引起的。實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配合理論教學設置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為例,采用“參觀+拆解+計算+繪圖+應用”的課程設計模式,達到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形象客觀掌握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方法的目的。
一、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現狀
在我國,雖然教育部專門設立了環境工程專業建設指南,對其環境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基礎課程、實踐課程和實驗課程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并設置了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課程。然而很多研究結果表明,在我國許多高校中,因人設課的現象比較常見,且課程間缺乏聯系、重復現象比較突出,這種現象在實踐教學中更為突出。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各個實踐環節比較分散,自成體系,尤其是課程實驗課,更是相互封閉,缺少配合,因而使得部分實踐教學內容出現低水平簡單重復,缺乏創新性;同時,由于擴招、校企聯系不夠緊密、學校和教師管理不到位、學生急于找工作和考研等原因,致使見習變成了參觀,實習變成了見習,課程設計抄襲嚴重,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時間無法保證,因而實踐教學已成為紙上談兵,致使學生脫離了工程實踐,找工作困難,而企業又覺得無人可用。因而在新的形勢下,探索實踐教學新模式,對培養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為了改變上述局面,我國部分高校采取了許多措施,以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出高素質的工學工程技術人才。如成立了實驗中心,加強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實踐教學;設立了開放實驗室,創造一個寬松、便利、能夠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開放實驗環境,加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迅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操作能力和創新提供了重要保障等。雖然上述措施規范了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但需要調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我國大部分高校屬于地方性大學,經費、場地十分匱乏,很難滿足其需要,使上述措施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更難廣泛推廣。因此,探索一條低投入、高產出的適合于地方農業本科院校的培養應用型卓越工程師的實踐實驗教學新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近五年來,許多教學科研專家針對具體學科,如生物學、化學、力學等的大實驗構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特點是利用重點實驗室或開放實驗室的儀器、研究課題與本科生的實驗相結合。實際上是將本科生的被動式學習提前轉入研究生階段的主動式研究。大實驗的體系的改革可以讓本科生接觸到前沿性的知識與儀器,激發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由于實驗室的課題往往是偏向基礎理論,所以這種依托重點實驗室的模式,有利于培養基礎理論性人才。而利用這個模式來培養“工程”性人才尚需進一步探索。
本文結合“卓越工程師”與“大實驗”兩種培養模式的優點,克服了前者忽視理論基礎以及后者的脫離實際生產,構建“參觀+拆解+計算+繪圖+應用”一體化的符合我校農業工科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設計任務及目的
課程設計的總體任務為某大型火電廠設計大氣污染治理工藝及設備,其中包括分任務:(1)火電廠污染物產生量的確定;(2)火電廠煙囪高度的設計;(3)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工藝的設計;(4)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設備選型設計及管道系統設計。
通過課程設計全面總結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學習的成果,加深對課程理論內容的理解,掌握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完整過程。設計目的是讓環境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掌握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全過程,重點掌握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方案、污染控制設備選型計算、系統布置、煙道阻力計算、風機選型、系統平面布置等。最終達到設計實際應用的目的。
三、設計依據
當地大氣質量執行《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
四、設計指導過程
針對環境工程課程設計目前課時量少、實踐時間短、實踐過程過于理論化等目前存在的不足,本文新的大氣污染課程設計方案采用全新的“參觀+拆解+計算+繪圖+應用”的課程設計模式,在給定寬泛的設計條件的情況下,如只給定火電廠的年收到基煤消耗量,煤的化學成分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取現場與課堂相結合,設計計算與講解答辯相結合,理論計算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方式,以班為單位將3周的課程設計時間分為5個具體的時間段進行指導和設計。
1.階段一:參觀。參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了解課程設計過程所針對的具體目標實物,以達到形象理解設計要求的目的。參觀分為模型參觀和實物參觀兩部分,第一部分在校仿真實驗室中利用已有仿真軟件對成熟火電廠全套工藝流程及環保流程進行學習,講解的主要內容為產污節點判斷和工藝選擇;第二部分在某大型火電廠,講解的主要內容為設備選擇和廠區平面布置。這一部分教學時間為2個教學日。
2.階段二:拆解。拆解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設計的具體的設備的目標實物,為繪圖和計算做準備。拆解是利用實驗工具、模型工具,進一步學塵設備、脫硫設備的設計,講解的主要內容為除塵器的設備選型及設計、脫硫設備的設備選型及設計。這一部分的教學時間為2個教學日。
3.階段三:計算。設計計算是課程設計最重要部分,計算的內容包括火電廠污染物產生量的計算;火電廠煙囪高度的設計計算;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設備設計選型計算;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管道系統設計計算。計算過程的講解要點是設計手冊的使用,管道系統的設計。計算的講解重點是火電廠污染物產生量的計算;火電廠煙塵高度的計算,火電廠大氣污染系統主要工藝及設備的設計計算及管道系統壓力損失的平衡計算等。這一部分的教學時間為5個教學日。
4.階段四:繪圖。繪圖部分主要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工藝過程及平面布置,另一部分是主要設備。繪圖過程全程為計算機操作,集中計算機教室繪圖。由于學時的限制,要求繪制管道平面系統1張、主要設備2張(除塵器和脫硫裝置)。這一部分由學生操作為主,講解要點為答疑。這一部分的教學時間為5個教學日。
5.階段五:應用。結合參觀工廠的設計實例,對比學生設計的工藝過程和設備選型進行模擬現場答辯,找到優缺點,進行系統點評和講解。這一部分的教學時間為1個教學日。
五、設計主要參考資料
《環境工程設計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除塵工程設計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煙氣脫硫脫硝凈化工程技術與設備》(化學工業出版社)等。
六、課程設計成果提交
1.設計計算說明書。整理后的說明書要有章節目錄,設計任務來源,原始資料和設計要求,計算和每人每份的設計條件。構筑物及設備的設計與計算應按照設計流程先后次序分章編寫。對所采用的設計數據應做必要的說明并標出設計數據出處。
設計計算說明書要求手寫或打印,要求有計算草圖并按比例,構筑物、設備有主要計算或選型過程。
2.圖紙。總平面布置圖及系統管路設計圖按照1∶200到1∶1000,設備圖要求附有剖面圖。
3.其他。要求設計過程獨立完成,不能抄襲他人的計算過程及圖紙。
七、結語
真實背景下的課程設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獨立分組進行設計避免了抄襲;模擬現場答辯增強了真實感,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設計安排環環相扣,確保教學效果最高學生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孫曜,暨仲明.多模式開放型實驗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1).
[2]吳嫻,黃啟輝,雷偉鳳,羅美麗.基于網絡的“課堂教學視頻案例庫系統”的開發[J].裝備制造技術,2009,(11).
[3]馮偉,王華.利用開放性實驗室培養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9,(3).
[4]戴春皓,秦普豐,彭慧.建立環境工程專業新型課程設計體系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0).
[5]王輝,孫德智.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踐環節教學改革探討[J].讀與寫雜志,2010,(8).
[6]孫文彬.構建多層面的創新實驗教學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7]殷進,紀榮平,陸建兵,張婭,阮菊俊.基于卓越計劃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探討[J].廣東化工,2013,(16).
一、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下所面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課程設置不科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普遍將人才培養定位為“寬口徑、應用型、復合型”的模式。實際上,由于這種定位不夠明確,導致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1)重理論、輕實踐。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技能方面的培養是一些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強,工作后不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2)重樣本、輕操作。學生對單證的認識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單證樣本,而忽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不知從何下手。(3)重典型、輕變化。外貿單證種類繁多、用途各異,在不同貿易條件下所用的單證種類不盡相同,并且不同的外貿公司在某些單證的繕制格式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單證之間存在差異等方面的引導,將會影響學生對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
(二)學生英語水平低,獲取外界信息能力較差。
英語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的工具,所以,在掌握相應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更應該具有英語應用能力,這樣才可以自主地閱讀各種國外資料,以便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的行情和各個貿易國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是從事進出口貿易,特定的工作環境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要求極高,學生在工作中既要熟練地用英語與客戶進行溝通與談判,又要準確及時地用英文來繕制進出口合同并處理各種單證和信函,因此,能夠熟練掌握并應用英語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實訓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實踐經驗不足,專業對口崗位就業難度大。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較高,很多企業需要那些業務能力強、工作上手快的畢業生。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實訓主要局限于校內實訓,以紙質資料和實訓軟件為主對相關貿易環節進行了解及操作。但是,單一的校內實訓并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國際貿易業務的整個流程,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熟悉并正確操作每個環節,這主要源于實訓課時不足、相關實訓設備老化及實訓資料、軟件更新及升級方面的滯后,因此,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現行的國際貿易業務流程有一個全面而正確的了解,而實際上,對國際貿易業務的眾多環節的學習是需要較長的實訓周期的。因此,相當數量的考試成績優秀的畢業生由于操作能力欠缺而無法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四)師資隊伍建設落后,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目前,師資隊伍建設還不能夠滿足新時代對外經貿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師大部分是從校門到校門的高校畢業生,或由其他專業教師改行而來,缺乏實際的國際貿易從業經驗,在授課方面傾向于紙上談兵,這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大瓶頸。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仍然以“課堂講授”為主,很難將國際貿易實務知識生動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這種模式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是“理論扎實,技能低下”,即使走向了對口的工作崗位,也很難在短期內適應工作的需要。
二、高職高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
(一)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加強實訓環節訓練,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
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在設計新的課程體系時,應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出發,一是按大類實施模塊教學,在教學中加強案例教學,以增強學生的適應性;二是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利用校內的國際貿易實務實訓室、商務談判實訓室及校外各實訓基地,將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并把各階段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地銜接起來,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三是各門課程之間學科內容有機銜接,設置綜合性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盡可能反映出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的內容,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二)積極推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國際貿易的發展將會需要更多的既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專業人才。隨著阿里巴巴等國際貿易平臺影響力的擴大,大宗的國際貿易可以借助于該平臺達成,這就要求該專業的學生具備較強的英文商務談判和英文書信的撰寫能力,因此在師資力量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引進和采用國外原版教材,不僅有利于實現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和課程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進而有助于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及時了解國際貿易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
(三)努力推行多證書制度,擴展學生的就業渠道。
由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構成的多證書制度是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之一。在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高職高專院校應以國際貿易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建立基于國際貿易崗位職業能力的“崗證結合”式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畢業時必須取得計算機等級證書、實用英語A級證書,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還應鼓勵學生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并積極考取由中國國際貿易協會組織的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以促進學生就業的國際化。
(四)以“雙師型”為目標,進行師資隊伍建設。
一、傳統的專業教學模式下所面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定位不準確,課程設置不科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普遍將人才培養定位為“寬口徑、應用型、復合型”的模式。實際上,由于這種定位不夠明確,導致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為:(1)重理論、輕實踐。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技能方面的培養是一些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強,工作后不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2)重樣本、輕操作。學生對單證的認識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單證樣本,而忽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不知從何下手。(3)重典型、輕變化。外貿單證種類繁多、用途各異,在不同貿易條件下所用的單證種類不盡相同,并且不同的外貿公司在某些單證的繕制格式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單證之間存在差異等方面的引導,將會影響學生對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
(二)學生英語水平低,獲取外界信息能力較差。
英語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的工具,所以,在掌握相應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更應該具有英語應用能力,這樣才可以自主地閱讀各種國外資料,以便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的行情和各個貿易國所制定的法律、法規。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是從事進出口貿易,特定的工作環境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要求極高,學生在工作中既要熟練地用英語與客戶進行溝通與談判,又要準確及時地用英文來繕制進出口合同并處理各種單證和信函,因此,能夠熟練掌握并應用英語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實訓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實踐經驗不足,專業對口崗位就業難度大。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要求較高,很多企業需要那些業務能力強、工作上手快的畢業生。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專業實訓主要局限于校內實訓,以紙質資料和實訓軟件為主對相關貿易環節進行了解及操作。但是,單一的校內實訓并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國際貿易業務的整個流程,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熟悉并正確操作每個環節,這主要源于實訓課時不足、相關實訓設備老化及實訓資料、軟件更新及升級方面的滯后,因此,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現行的國際貿易業務流程有一個全面而正確的了解,而實際上,對國際貿易業務的眾多環節的學習是需要較長的實訓周期的。因此,相當數量的考試成績優秀的畢業生由于操作能力欠缺而無法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四)師資隊伍建設落后,無法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目前,師資隊伍建設還不能夠滿足新時代對外經貿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教師大部分是從校門到校門的高校畢業生,或由其他專業教師改行而來,缺乏實際的國際貿易從業經驗,在授課方面傾向于紙上談兵,這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大瓶頸。此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仍然以“課堂講授”為主,很難將國際貿易實務知識生動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因此,這種模式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是“理論扎實,技能低下”,即使走向了對口的工作崗位,也很難在短期內適應工作的需要。
二、高職高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方案
(一)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加強實訓環節訓練,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
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在設計新的課程體系時,應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出發,一是按大類實施模塊教學,在教學中加強案例教學,以增強學生的適應性;二是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利用校內的國際貿易實務實訓室、商務談判實訓室及校外各實訓基地,將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并把各階段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地銜接起來,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三是各門課程之間學科內容有機銜接,設置綜合性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盡可能反映出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的內容,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
(二)積極推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國際貿易的發展將會需要更多的既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又精通英語的專業人才。隨著阿里巴巴等國際貿易平臺影響力的擴大,大宗的國際貿易可以借助于該平臺達成,這就要求該專業的學生具備較強的英文商務談判和英文書信的撰寫能力,因此在師資力量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引進和采用國外原版教材,不僅有利于實現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和課程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進而有助于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及時了解國際貿易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
(三)努力推行多證書制度,擴展學生的就業渠道。
由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構成的多證書制度是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之一。在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高職高專院校應以國際貿易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主線,建立基于國際貿易崗位職業能力的“崗證結合”式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生畢業時必須取得計算機等級證書、實用英語A級證書,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時,還應鼓勵學生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并積極考取由中國國際貿易協會組織的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以促進學生就業的國際化。
(四)以“雙師型”為目標,進行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 美國經濟學專業培養模式 我國地方院校 經濟學教育 啟示
隨著經濟日趨市場化和國際化,我國傳統的大學經濟學本科教育面臨著愈來愈嚴重的挑戰,從培養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手段等來看,都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經濟學人才的要求。盡快改變經濟學本科人才的培養模式,提高經濟學本科畢業生的專業水平,不僅關系到我國高等院校經濟學教育的長期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市場經濟發展的進度和質量。在全世界最好的大學中,70%―80%位于美國。美國的大學是精英匯聚的地方,是莘莘學子向往的地方,是思想開放的社區和社會發展的引擎,也是經濟發展的催化劑。美國也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現代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前沿,了解美國的經濟學培養模式,對于我國地方院校經濟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美國經濟學專業培養模式的成功經驗
(一)經濟學科的設置
在我國,大學經濟系一般設在經濟學院、商學院或經濟管理學院。而美國大學的經濟系則設在文理學院內,少數設在管理學院。美國研究型大學經濟系的研究生教育只設博士點,不設碩士點,頒發的碩士學位只是通向博士學位過程中的“過程學位”。因此,研究型大學里沒有“考研”與“考博”之分,主要教學對象是本科生和博士生,本科是大學教育的主要對象,博士的培養主要與科研密切相關。只有教學型大學才有學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在美國研究型大學,經濟學科內有多個分學科,但經濟系內并不劃分教研室,只是有一些組織比較松散的領域,比如宏觀經濟、計量經濟、產業組織、勞動經濟學、健康經濟學、公共財政、發展經濟學、國際貿易和金融等。通常每一個領域每周開一次研討會,請校內和校外的教授來講論文,比如宏觀研討會、發展經濟學研討會等。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多個研討會,同一人屬于多個領域是正?,F象。
(二)經濟學專業分類和課程設置
美國本科生入學時沒有報考專業之分,僅報考學校。學生入校一年以后,再去選擇主修和輔修專業。主修專業只是在經濟學、政治學、數學等大類中選,不具體到諸如國際貿易、財政學、國際金融這樣的分學科。從課程設置來看,美國的經濟學本科教育實行通才教育,即一年級學生入學后必修公共課,如各國文化、歷史、生物學原理、心理學原理等。二年級主修專業課,主修中級宏觀、中級微觀、計量經濟學(包括概率統計)、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完成后修兩門領域課,如國際經濟學(包括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公共財政、勞動經濟學、健康經濟學等,一般都是應用性的領域。高年級課程專門設有十幾門甚至數十門經濟學研習班、專題性的研究小組作為選修課,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其中的兩到三門進行研修。以上形式研修主要是讓學生閱讀相關的學術期刊、參與課程討論、撰寫論文,相互交流、匯報學習情況和研究成果,促進學生在知識運用、技能訓練、語言表達和歸納總結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鍛煉和表現。
(三)經濟學的教學方式
首先,選課手段靈活多樣。學生入學修完公共課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選修的課程,選課的流程可在網上完成。選課后,學生指導中心由具有富有經驗的專業指導老師為學生提供指導與幫助。教師在網絡上設有個人主頁,向學生公布個人簡介、所教課程的內容、教學進度、參考書目、學習要求、發表的論文及工作論文等材料。
其次,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美國大學公共課采取大班授課,其他課程都采取小班授課,授課形式靈活,氣氛活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扮演重要的角色,善于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啟發式教學,啟發學生從多角度、各層面理解該節課的內容。比如教師會根據所學內容布置主題(當前熱點或本節課、本學科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和若干參考書讓學生查閱,為下節課討論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學生為了能在討論中提出自己的觀點獲得高分,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充分準備,他們必須積極、主動地翻閱教科書和有關資料。這樣學生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既能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又能培養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
最后,強化學生課外訓練。美國的大學生每周上課時數為8―12小時,似乎比較輕松,但課外學習任務較重。他們每上一個課時大致需要閱讀10小時的各種文獻,同時還要完成老師在校園網布置的課外復習、課程預習、模擬考試、綜合訓練等作業。學生可以在網絡上通過電子郵件回答任課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則可以通過因特網安排考試、批改作業、回答學生提問、檢查學生的學習進度等。這樣無形中磨練了學生消化、總結歸納、分析研究新事物的能力。
(四)經濟學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
在美國大學,學生的課外活動非常豐富。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學校特意安排大學本科周學時數較少,鼓勵和資助大學生成立各種各樣的課外校外活動團體,只要你有能力,成立什么社團都可以,社區志愿服務隊、校田徑隊、校足球協會和一些與專業有關的協會組織在美國大學數不勝數。為搞好這些社團活動,學生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把這些活動辦得富有科學性、趣味性和創造性。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可以鞏固和加深學生在課堂上學的知識,拓寬知識面,豐富精神生活,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團隊精神和樂于奉獻精神,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美國經濟學專業培養模式對我國地方院校的啟示
(一)一流的師資條件和寬松的教育環境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一所著名的高等院校必須有“一流的大師、教材和課程設置”。一流的課程設置,要做到并不難,但是最缺的是一流的大師和教材。美國的高等院校擁有一流的教師,匯集眾多杰出的大師,是美國對教育高度重視的結果。美國教授的工作收入和社會地位很高。美國的教育機構建立了同行對教師資質進行考評的嚴格評審制度。要獲得一個終身制的教授職位必須經過美國的教育機構的嚴格評審。在授課安排上,美國大學經濟學系通常安排一流的教授給一年級學生上經濟學基礎課。此外,美國高等院校不鼓勵教師辦企業、經商等影響教學質量的行為,使教師能傾心于自己的教學。同時在教材的選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安排、考試形式等方面教師享有充分的自由。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取決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教師要有寬廣的視野,能為學生指點思路;學生應該具有科學素養,能夠依靠自己獨立思考、獨立發現,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都是我們所缺乏的。我國一些院校繁重的教學任務和浮澡的學術氣氛使得教師沒有精力去研究教學方法,也不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激勵。由于從小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學生習慣被動接受知識,課堂氣氛沉悶,難以活躍。美國學生善于獨立思考,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與他們從小教育環境與社會的氛圍有關。因為美國教師不管小學、中學還是大學一般不會對學生進行大量知識的灌輸,而會使用實驗、案例、討論、互動交流等各種各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在學習時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和建議,教師與學生在直截了當的溝通中交流思想、學習知識。
(三)學生積極主動實踐是教育成功的保證
“聽過的我會忘記,看過的我能記得,做過的我才理解”。這是西方的一句名言。在美國學校學習,著重強調融會貫通,不能只是死背書本,一定要動手實踐。不但要學習知識,而且要知道知識應該如何使用,做到融會貫通。這就意味著學生必須善于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去,確保教學效果得到實現,同時也為工作實踐積累經驗。美國學生80%―90%都有工作實踐經驗,通常是暑期或業余時間,研究生幾乎都是兼職的。一般教授在講授一門課程時,要求學生做的案例都必須參考學生在企業中獲得第一手資料,否則難以通過,這樣做無形中鍛煉了學生主動實踐的能力。此外學生豐富的課外活動也是學生積極主動實踐的體現。
參考文獻:
[1]侯俊華,湯作華.美國的經濟學本科教育對我國地方院校的啟示[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60-163.
[2]葉文振.美國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教學的現狀及其借鑒意義[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73-74.
[3]錢穎一.美國大學的經濟學教育[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2):54-60.
魯政委:之前,美國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的規模和持續時間都在非常高的水平,一旦突然踩剎車,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所以在正式停止量化寬松之前,需要進行足夠長時間的吹風,美聯儲唱雙簧的表現,是讓市場逐漸削減頭寸,降低杠桿水平,防止金融市場激烈反應。
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需要一定的時間,甚至是幾年。從現在開始看,美元不一定就能夠走出底部震蕩區間,雖然美元的最低點已經確定,但是走入上升通道還需時日。不過在美國有計劃地停止量化寬松的時候,歐洲、日本、英國三大經濟體都在實行量化寬松,一定程度上有造成美元的升值壓力。
錢經:美元升值,大宗商品價格承壓下跌,對中國經濟而言又有什么樣的影響?
魯政委:美元的上升對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有抑制作用,但是美國也是全球大宗商品和石油最大的消費國。如果美元走強是折射美國經濟走強的信號,那么美國經濟的復蘇也會對大宗商品的價格有支撐的力量。
而且中國等眾多新興國家在經歷之前的經濟政策后,經濟也在不同程度的復蘇,所以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并不會減弱,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邏輯將不是簡單地看美元,可能會呈現震蕩的格局。這樣來看,大宗商品的價格恐怕對中國國內降低通脹的效果就并不明顯了。所以美元對國內通脹的影響并不是主要的,還是要看國內自身的經濟狀況。
錢經:在美元可能升值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會出現怎樣的波動?又怎樣影響老百姓的投資?
魯政委:目前國內出現的情況是人民幣被高估,例如國人到香港、歐洲購買的產品比國內一樣品牌的東西都要便宜,除了稅費的問題外,如果大多數商品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定程度上,說明人民幣被高估了。
從之前的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到目前的高估,都說明人民幣缺乏彈性,升值和貶值得都不徹底,導致之后的一系列問題大家看不明白。而現在美元升值,如果人民幣不對其貶值,可能會被迫拽著一起升值,就會被嚴重高估。
那么目前的老百姓簡單地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也是不可取的,美元的外匯存款利率非常低,如果做理財,國內相關美元理財產品不多。所以簡單來看,可以購買美國REITS和美國房地產相關金融產品。
錢經:你之前提到,房地產的杠桿作用,導致經濟脫實向需,那是否意味著全民財富被房地產綁架?
魯政委:由于人民幣匯率持續的升值和企業利潤成反向關系,當企業成本上升,防止人民幣升值才能讓企業有利潤。所以,企業利潤持續得不到改善,政府就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結果只有導致房價上漲。于是從過去來看,投資房地產真的起到升值的作用。
在現有有限的投資渠道下,我們不得不將一部分資產放在房子上,在各國居民的保值方式上主要有兩種:房地產和股票。目前股市整體來看的確沒有給投資者回報,所以不是全民財富被房地產綁架,而是我們心甘情愿被房地產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