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05:47:02
序論:在您撰寫體育心理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體育心理學實際上就是為體育服務的,體育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二者缺一不可。體育心理學有狹義體育心理學和廣義體育心理學,研究整個人類的體育活動中產生的心理變化的規律稱之為廣義體育心理學,而研究學校體育活動中產生的心理規律稱之為狹義心理學。在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活動特點和發展的規律結合體育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教育,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變化,提高教學的質量,真正的幫助學生使其能夠身心健康的發展。一個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不僅會影響比賽的成績,還可能會對自身的身體造成傷害,而這兩方面又反過來影響人的情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心理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2.體育心理學的意義分析
任何人這一生都需要運動的陪伴,良好的心理是健康發展的基礎,體育心理學同樣是體育運動訓練和競技的基礎,只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幫助學生全面的發展。體育教學是運動訓練的基礎,初步教學掌握的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是運動訓練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外在的體能訓練和技能訓練,但是心理素質教育是體育教育整體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是影響學生最終成績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2.1心理活動的作用學生在體育的學習中會有多種不同的體育情境,體育學研究表明在這些不同的情境中,學生的心理狀態也是復雜多變的,而心理現象的改變和體育活動的鍛煉是相互影響的,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動是一個人精神的體現,可以影響人的決定和行為,現在的教學已經不會忽視人們內心的需求,心理教育也是實行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角色。
2.2消極心理的轉變時代的發展和現實社會的實際情況的變化,教育教學的方式也在不斷的改進,現在提出的素質教育成為教育界的寵兒,各大中小學和高校都提倡進行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學生的各個方面,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體制,體育教育并不被教師所重視,實際的體育教學質量不高。然而,體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和學生的身心健康、運動能力、學習能力、記憶力、學習態度等都有很大的影響。良好的體育心理教育是改變人們對體育教育消極心理的重要因素,所以,轉變消極的心理,提高體育心理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是很必要的?,F在的學習壓力非常大,體育心理教育要遵循現代社會發展的形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幫助學生積極的對待體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讓學生能夠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學習,實現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目標。
2.3提高掌握知識的能力體育不是蠻力的運動,簡單的跑步、跳躍,在體育的教育過程中也是要掌握一定的運動知識和運動技巧的,然后不斷的訓練,才能實現體育教育的價值。學生往往把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學習減壓的方式,一種情緒的宣泄,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心理教育的知識來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用正確的運動方式和態度減緩壓力和宣泄情緒,這是體育心理教育的目的,也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
3.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3.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各科目的學習興趣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有些學生非常不喜歡體育運動,害怕在運動中受傷或出丑,以消極的認知來對待體育的教學,這是不對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確的評估,對一些從來沒有做過的體育動作有著錯誤的理解,從而產生一種逃避心理。所以,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克服消極的心理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對體育的恐懼心理,不斷鼓勵學生,并耐心的示范,使學生對體育有著正確的認知心理。學習興趣是學生各科學習的推動力,體育教學中也同樣如此,學生對體育教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健康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困難,才有克服的信息和勇氣,這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而體育心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確的認識社會意義,矯正一切不利的心理因素,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2克服學生體育訓練中的心理障礙一般學生的體育運動并不會有臺高難度的動作,往往都是體力和耐力的訓練,但是仍然有一些學生對體育有一種恐懼和膽怯的心理,一方面是擔心不能完成動作,一方面是擔心在運動過的過程中受傷。學生一旦產生這種心理不容易被解除,會缺乏自信心,心理的變化一定工會影響學生的動作反應,尤其是產生恐懼、害怕心理時,行為就會變得遲鈍,動作不精準,甚至是四肢顫抖,手腳發軟等情況,這時候學生肯定是不能完成體育技術的授課的。在體育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安全的防護,尋找學生的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幫助學生由簡入難,有層次的訓練,并根據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進行針對性訓練。
3.3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減少體育訓練的傷害一個人瞬間的心理活動變化就可能造就不同的結果,尤其是體育運動,更要集中注意力,否則不但影響成績,還可能發生意外受傷。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也是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保證。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根據學生呢的學習興趣和態度不斷改善教學內容,從而制定出更受學生關注和喜愛的教學模式,這樣同學才能在學習中更加集中注意力。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導致素質教育不能很好落實的瓶頸。對這一問題討論的焦點是如何通過學校教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體育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不僅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發揮主導作用,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人的發展中既包括身體、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可見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本身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有效學習知識和進行智力開發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
目前,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由于社會的不良影響和家庭的影響,加上學校教育不能全面的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同時身上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特點,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為此,這就要求在體育課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具有完整的性格特征,有積極的認知和意志行為,能調控自身認知能力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保持自身心理平衡協調并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支柱,因此要非常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社會的復雜性及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日益凸顯。在最新一次全國4團6歲少年心理健康調查發現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率高達1.39%。在對中小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中,發現大約有五分之二的中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戶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很嚴峻的任務是中國教育不容忽視的。
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人際關系。自身性格孤僻不喜或者害怕與人接觸交流,封閉自我莊要表現在處理師生、親子、同學及異性間的人際交往的障K。(2)學習壓力。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掌校和家長均將升學視為學生的唯一出路。面臨如此大的升學壓力,中學生不能很好處理學習問題就容易出現厭學、輟學、逃學、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3)自我?,F在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父母視為掌中寶、心頭肉始予所有能給的一切赴孩子享受優越的家庭條件導致一些學生過于自我啟我感覺良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認識自我。
三、體育教學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校體育通過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能夠分散學生對自己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中產生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來,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后,就會產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并從中體驗到滿足、舒適等運動愉、產生良好的心境。體育活動主要以身體語言為交往和教育手段,使交往各方產生親近感。
從社會健康的形成機制看,認知社會交往能力是建立在一定信念和品質基礎上的。學生通過其他學科的教育,能夠對諸如公共道德、社會交往的方式、方法等社會健康領域的問題產生正確的認識,并通過進一步的認知活動的強化,形成相應的道德認識。但道德相對信念和個體的品質而言,還是不穩定的、易變的。體育活動是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由于群體認同、社會強化、競賽的刺激性以及參與活動的機會等因素的影響,個體更容易為群體活動所吸引,在反復身心體驗中,學生把道德認識通過道德行為轉化為道德信念,從而成為學生個體穩定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傳授
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理論課,在室內講授體育與衛生保健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講授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掌握科學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預防常識,使其能夠在必要時及時而恰當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體育教師還要有目的地挖掘體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價值的內容,通過講授、學生討論等方法使學生樹立健康的新概念,重視心理健康的維護,預防心理疾病。
2.了解學生現狀,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學校和社會。體育教師平時應對學生家庭情況,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習慣,心理健康狀況,運動技術和身體素質現狀等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并逐一進行認真地分析,切實做到心中有數。
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給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學校不良影響的學生多一些關心、愛護和幫助,并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和緩解他們的不良情緒,以免他們的不良情緒得不到發泄和正確引導而產生心理疾病,影響心理健康。
3.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體育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他必須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來促進身體器官、技能的發展。體育課又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廣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學生有充分的觀察、思維、實踐的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體育教師要利用體育課的教學特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使其消除封閉心理,克服恐懼、緊張心理,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多讓學生互相交流,互幫互學,鼓勵互相幫助,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和融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還可通過豐富多彩的運動競賽,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從抑郁、焦慮、自卑、困難等心理陰影中走出來,產生積極情緒,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比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品質。
4.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年齡不同,心理發展特點也不同。兒童時期由于身體正處于快速發育期,身體各機能還不完善,特別是神經系統還不成熟,因此,兒童的情緒不穩定,比較活潑好動,易與小朋友相處,但喜怒無常。這個時期應注意對少年兒童的人際關系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應采取一些活潑、歡快的游戲和集體項目,運動強度不能太大,以培養他們參加活動的興趣。少年時期,由于身體的快速增長,特別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現,學生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強烈,爭取個性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一時期,教師在安排體育教學任務時,不但要重學生集體協作精神的培養,也應考慮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還能使學生保持較大的練習興趣,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5.因材施教開展針對性強的專項心理訓練。在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項目中,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掌握程度不一。有的學生對一些運動項目因不能做得很好或者是達不到標準就會產生畏懼心理打壓自身自信心,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應。體育教師就要針對這些情況舉行運動比賽針對比賽結果對不達標的學生設計專項心理訓練更多的鼓勵學生皮持其努力訓練以達到標準從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訓練學生遇到困難不退縮而是勇敢面對尋求解決方案的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只有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反應對癥下藥制定專項心理訓練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處在動態之中,體育教學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起著特殊的作用,學生心理是復雜多變的,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應明察秋毫,審時度勢,利用教學藝術,因人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進他們運動能力的提高,調節他們的情緒情感,陶冶他們的情操,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合作、競爭的精神,完善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邵偉德. 體育教學心理學[M] .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 季瀏. 體育與健康[M] .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于勇. 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 . 湖北體育科技,2005,(3) .
[4] 馬平. 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障礙防治[M] .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5] 盛紅鐳. 中學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學相結合的實踐[J] . 科教文匯,2007,(9) .
[6] 楊勇. 新課程理念需要體育教學新觀念[J] .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 .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充分證明,體育鍛煉活動對青少年學生的生長發育、心理活動的健全和完善是有良好影響的。體育教學有它的特殊性,學生直接參與實踐鍛煉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活動,能夠有效調節和糾正個體的心理、情感缺陷,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并使其個體心理素質、個性特征不斷完善。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有效地宣泄出負性的有害情緒,從而保持其心理的平衡與健康。因此,中小學體育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育老師應是主力軍,這是新時期賦予體育老師的新職責,也是我國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這就要求體育老師在訓練活動中,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方案。體育老師可建立學生觀察卡,對學生分成不同類別。有的學生做事粗心、魯莽,有的學生膽怯、怕羞,有的學生內向、孤僻、不合群,有的學生遇事感情沖動、易怒,有的遇事極易緊張,不一而足。鑒于此,“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癥下藥”,讓他們參加不同的訓練項目,從而改善他們心理上的弱點,增強其適應能力。對膽怯、怕羞做事易臉紅的同學可安排一些運動量較大的項目,如摔跤、跳馬、單雙杠、跨欄,培養他們敢于開拓、進取、勇往直前的品質,以勇敢的精神跨越心理障礙。對于孤僻、不合群的學生多安排一些集體性、需要更多人合作的訓練項目,如拔河比賽、接力賽、多人游戲,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讓他們慢慢融入到集體大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針對急躁易怒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一些需謹慎、耐心才能完成的活動,如下棋、打太極拳、健身慢跑,或從事長距離競走及劃船、騎自行車、射擊等一些緩慢、持久的運動項目,培養其頑強的意志力,增強其頑強的意志力,增強其自我控制能力,穩定波動情緒,使容易沖動、急躁、草率的弱點得到克服。對經常容易緊張的同學,平時多讓參加激烈的體育比賽,如田徑、球類等項目。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首先需要教師以飽滿的愛心去關心、觀察學生,還要教師以良好的品德、敬業精神、學習能力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創設熱情友好、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
另外,艱苦、惡劣的環境最易磨練人的意志。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和環境創設一些艱巨的任務、困難的情境,讓學生去嘗試、去體驗、去適應。如有條件的學??山M織登山、游泳、定向運動課,在北風呼嘯的冬天、熱人的夏天堅持在室外上課等。讓學生涉足“險境”,親歷險象,使他們體驗到困難和艱苦,讓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意志,以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還需值得一提的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課程中設置一些困難和障礙,使學生通過克服和戰勝各種困難,培養不畏艱難險阻、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其次,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意志類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一些活潑新穎、帶有“冒險”性的練習,來培養學生控制自己的能力。如在學生進行長跑練習時,要求完成定量的耐力練習或者在疲勞狀態下,提出完成新的任務;增加器械的高度或重量,提高練習的數量或要求;為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難,可讓學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負荷或壓力,如在單元考核或隨堂評定中,教師通過找“岔子”,有意抬高或壓低分數等級,以激發學生的“不滿”情緒,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不公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嘗一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學生在困難面前付出更大的努力。
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體育教學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因此,體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愛好。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要精選那些受學生喜愛同時又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內容。這些學習內容能為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保證學生在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成長。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注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和個性發展的培養和引導,促進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以全面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運動的技能水平,培養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和“健康第一”的意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科學的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科學的體育活動能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例如在足球比賽中,帶球進攻要了解隊員的位置,學生需要注意的范圍比較廣,他們既要高速帶球又要防止被對方攔截,為了更高效地完成任務,就需要球員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運動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一系列良好的意志品質以及積極、友愛、樂觀等多種感情。如在有些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會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也有失利時學生之間相互埋怨的,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怯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體育運動的正常進行,而且還會傷了學生間的和氣。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及時地進行疏導,耐心地教育那些比較偏激的學生,讓他們正確地看待比賽的成敗,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讓他們以一種更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比賽的結果。這樣能有效地調控這些學生的情緒,對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引入拓展訓練
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發展,心理拓展訓練在我國體育教育教學中應運而生。這就要求高中體育教師要敢于突破教材,大膽進行實踐,勇于創新,創造出新型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逐步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是有效落實“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指導思想的有力保證。體育拓展訓練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潛能,克服惰性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學會欣賞、關心、愛護和關注他人,全面促進學生的身體、精神、情感以及智力的和諧發展。
四、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
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同的學生在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根據學生間的這些差異性來進行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出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方案,以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順利地完成課程的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體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有時候很多學生不能夠順利完成學習目標,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失敗的情況,這樣的結果會直接導致他們變得不喜歡上體育課。為此,新課程改革為了滿足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方面的多樣化需求,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分為了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發展,能夠促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確保了每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五、采取靈活的激勵性評價策略
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體育教師學會心理調適,保持心理健康,為學生創設出和諧、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長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創造使人心理健康的條件。
(1)學校壓力因素。師資力量嚴重短缺,體育教師往往不僅要上體育課,還要兼顧幾門語文、數學等文化課。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學體育教師的負擔。
(2)中學體育教師自身因素。教師的心理健康意識不足。總的來看,影響中學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會與學校等外部因素,教師自身的因素等,都影響著教師的心理健康,但是自身的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自己要注意、發現、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另外,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自身因素屬于內部因素,離不開教師自己的調節。
二、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調適
(1)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多多少少遇到一定的挫折和困難,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因此,人人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失常,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地看待這些困難和挫折,偶爾出現的心理失常是正?,F象,連續的心理失常才是心理疾病。就像我們常說的心理疾病,它們就像感冒一樣并不是特別的可怕,只要通過有效的心理治療和咨詢,就能進行自我調節,并且逐漸恢復。
(2)成立教師心理疏導與咨詢中心。學校在教師的心理疏導和咨詢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成立教師的心理疏導和咨詢中心,還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的疏導,真正做到在第一時間發現在校教師心理所出現的問題,并且采取措施進行解決。
(3)教師要增強權益意識,依法保護自己。在加強對教師心理監管的外部條件的同時,還需要教師自己增強權益意識,依法保護自己的權益,在自己的利益、權利受到損害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擔心、害怕,以至于出現心理問題,要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維護自己的權益。
(4)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和維護心理健康。體育教師要善于建立能夠自我疏導的心理優勢,面對工作、人際、家庭等所引起的緊張和疲勞,要學會用平常心對待,相信一切會重新好起來而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每一個人、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其生命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結語
關鍵詞:科學提問;最近發展區;解答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116-02
大教育家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也認為,“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課堂提問歷來受到教育者的關注。錢夢龍先生曾經說過:提問法是語文教學的“常規武器”。它在推動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思維,培養表達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可以在第一時間向老師反饋學生的學習思維、接收知識的過程。提問是有效教學的組成部分,甚至是教師最重要的語言活動,是教師課堂主導的載體,也是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體現。當下的新課改,對課堂提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正確地認識到目前提問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積極應對這些問題,充分探究課堂提問的科學性,無論是在研究領域還是在實踐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要認識到提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不斷研究提問,提高提問的科學性。
一、語文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薄胺e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弊鹬睾吞岣邔W生的主體地位,是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內容,這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體現了對現代教育規律的尊重,更是我們對傳統語文教學做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以落實教師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因為教師首先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如果課堂缺乏教師有效的組織管理,必然導致課堂上的無序和失控,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對文本意義的構建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的,如果沒有教師的漸入佳境的引導和因勢而發的促進,學生就不能在較高的層面上把握文本。張志公先生曾說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提高能力必須通過操作實踐。然而實際操作又不能沒有指導,像演戲一樣,戲要演員來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導演。成功的語文教學,是導演與演員良好配合的結晶?!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削弱。那么,教師如何凸顯自己的主體地位,引領課堂呢?
二、科學的提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體現
在課堂上只有把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才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以教師的提問促學生的思考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它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教師主導的作用,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在課堂教學中不時提出新的問題,用問題引導著各個教學環節的步步深入,讓學生沿著問題去思考,使語文課堂的提問,真正成為教師主導作用凸顯的重要工具,還提問的本來面目這樣的課堂才能提高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試圖以這個語文教學中的常規武器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由于缺乏理性的認識和深入的研究,目前的課堂教學提問仍存在很多問題。
正如日本教育界的課堂提問研究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后認為的:課堂提問可以分為“有效提問”和“徒勞提問”。我們目前課堂提問存在的突出問題正是“徒勞提問”,其特點為:目標不明確;零碎,不系統;無視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和能力大??;用語不妥,意思不明;不給學生思考的余地,沒有間隔和停頓。要實現課堂提問由“徒勞提問”走向“有效提問”,需要基于心理學理論進行提問。
三、教師應基于心理學理論進行科學提問
問題不同,問法不同,教學的效果大不一樣。教師應該怎樣基于心理學理論進行有效提問呢?
1.教師應當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程度,提出能與他們原有的知識相關聯、相銜接的問題
教師不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智力水平、學習風氣、學習態度等各個方面的具體情況,還要了解和把握他們的思維發展程度及特點,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好提問。
課堂提問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準備程度,即他們現有的知識儲備。學生知識儲備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其思維水平和能力,思維水平和能力又反作用于其知識的吸收和儲備。為此,課堂提問只有與學生原有知識相關聯,相銜接,才能產生其應有的作用。
2.考慮兒童的思維特征,提問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功能與途徑
Abstract:Thearticlemainlythepsychologicallyhealthyeducationquestionwhichdevelopedtothesportsteachingaspecthascarriedonthediscussion,onthepresentuniversitystudent''''spsychologicalcondition,elaboratedtheuniversitysportsteachingtothestudentpsychologyeducation''''sspecialfunction,andproposedraisedthestudenthealthypsychologyinthesportsteachingthemethodandtheway.
keyword:Universitysportsteaching;Psychologicallyhealthy;Functionandway
前言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等原因不惜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時有發生,且有上升的趨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擺在高等學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體育學科在幫助學生改善心理困擾,糾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礙,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心理品質等方面,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和工具。
一、心理健康的現狀
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身心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聯合國世界性組織(WHO)認為:“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蹦敲矗覈髮W生的心理狀況如何?2006年在“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之際,浙江理工大學信息電子學院心理素質拓展中心開展了一次有關大學生心理壓力的隨機調查,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大學生心理壓力大。在廣東高校中,如果算上郁悶、焦慮等輕微癥狀則高達40%。如此驚人的數字提醒人們,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已迫在眉睫,不容忽視,心理教育勢在必行。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根據高校體育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高校體育教育手段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一方面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二、體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
高校體育活動主要包括體育教學及各類競賽等,是指學生在體育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技術與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發展個性,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統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負荷,人際交往頻繁,使學生在生理健康得到提高的同時,也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高校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與作用:
(一)調控情感情緒,及時發現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現是其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在運動中很容易發現存在不同心理障礙的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使緊張、憂愁、焦慮、壓抑、沮喪等不良情緒得以宣泄,使人輕松愉快,心情舒暢。目前國內外研究認為運動鍛煉能改善人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和治療心理疾病。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對大學生作跑步試驗,發現跑步能成功減輕大學生在考試期間的焦慮情緒,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普遍體會到,打打球、跑跑步、練練拳等,會使緊張的情緒得到松弛。
(二)改善機體健康狀況,為心理健康提供物質基礎
體育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直接改變人在安靜狀態下生理、心理活動方式。促使身體各機能系統進入積極活動狀態,從而使全身血液循環加快,各器官處于高度興奮和活躍狀態,把安靜時處于長期關閉狀態的毛細血管、肺泡、肌纖維和神經細胞盡可能地激活起來,從而使各器官的血液獲得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健康的機體、良好的神經系統和各部分機能系統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基礎,也是保證人們心理健康的一種物質前提。
(三)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促進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征的發展
學校體育通過教學和各項體育競賽等身體活動形式,采用公開的、共同認可的方式和規則,進行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競爭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驗生命存在的價值、生命延續的價值和超越生命的價值,使他們承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得到鍛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紀律性與自制力,培養人的勇敢果斷、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公平競爭與創新意識以及團結協作與開拓進取的精神。這些都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
(四)發展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運動可發展認知能力,減少認知障礙,改善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維護心理健康。同時從社會學角度看體育游戲、競技體育和體育競賽實質上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體育精神是現代社會精神的縮影,許多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實質上就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將獲得成功與失敗、優勢與劣勢、群體與個體、合理與不合理等種種體驗,將對學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方法與途徑
(一)用教師良好的心理品質感染學生
學生心理健康與否同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應具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還要具有良好的言談舉止、規范的動作示范和熱愛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精簡競技體育內容,滿足不同學生心理需要
由于競技體育內容大多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技術的結構比較復雜,學生很難掌握,且易發生運動損傷,造成很多學生對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減少競技體育的內容,降低動作技術難度,突出體育課程健身與娛樂的功能。內容要少而精,易于掌握,易于開展,利于終身鍛煉,并且效果明顯,使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達到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以學生為主體,豐富教學形式,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研究學生的身體狀況、運動技能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更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要把學生的“身”、“心”統一到體育課上來,從而使體育課能向著更完善的方向發展。教學中要體現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應著重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本身發生興趣,才能主動而愉快地去學習。因此,在安排教學計劃時,我們可以選擇適合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的運動項目。青少年學生的肌肉及體力均在逐年增長,骨骼尚在發育之中,因此,對學生要開展多種項目練習,運動量逐漸增大,避免對身體造成大的生理負擔。青少年男、女生在體力、生理特點上有顯著差異。因此,鍛煉項目、鍛煉時間及進度的安排都應分別對待。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創造寬松環境,營造良好氛圍,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如采用教學競賽、教學評比、活動性游戲及音樂伴奏等教學形式,并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有意識地加大運動量及運動強度,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會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我們還通過有意識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比如,在快速跑游戲中,教師不分組、不定項目,可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自己確定比賽內容和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比賽的內容和方法,這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樹立體育教師身心健康的新形象
新型的體育教師應更新觀念和認識,在確保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要加強心理健康、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學習和研究,鼓勵其在教學中進行各種積極嘗試,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以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緩解心理壓力。
四、結論和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關注。高校體育要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更好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使他們擁有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
1.學生健康問題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問題。學校體育不僅在健身方面,更在健心方面和適應社會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2.學校體育教學活動和運動鍛煉能及時發現學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缺陷。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多注意學生的心態,并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治療。
3.建議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標準與體育學科的特點有機結合并具體化,制定出適合各種學生群體,各個年齡階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檢測和評量。
【參考文獻】
[1]王啟明,等.體育與心理潛能開發[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蘭自力,等.學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