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6:55
序論:在您撰寫漢語言文學專業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
漢語言文學專業很難和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如工程、建筑、醫學、會計等一樣獲得準確的職業定位,更是很難直接和應用型人才掛鉤。它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是體現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載體,擔當著傳承與提升全民語言與文化素質的重任[1]。其主干內容是中外的優秀文學文化遺產,而核心內容則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對自身、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對人類的一種認識與社會責任感。為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在于: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學不體現在應用性,而是體現在對社會觀念與精神取向的影響上;不注意直接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于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等。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當前就業壓力的增大,教學實用主義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而言,也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之上,積極和社會接軌。
2用實用性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給出該專業的就業方向為教師、各類編輯職務、文秘、文案策劃人員等。但事實上,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公司等單位,還有少數人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較寬的職業適應性,但同時,由于相關行業存在文秘、新聞、廣告、公共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造成了對他們較大的沖擊力。從現實意義來看,從實用性的角度指導教學應注意:
2.1優化課程,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2.2強化課程應用性,提高學生本專業的應用能力
以就業的觀點指導教學改革,就必須講求專業的實用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結合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即現代“讀”、“寫”、“說”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必須加以強化[2]。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五個方面:古今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現代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信息調研能力等。學校和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專業課程的應用模塊,通過系統的應用技能課程的設置,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提高這五個方面的能力,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3用創新的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創新包括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維創新等。本文強調:
3.1突破專業限制,進行教學內容創新
該專業的學生就業范圍較廣,但往往不精,競爭力上不如其他專業學生。鑒于該專業的特殊性,教學過程中不必過分拘泥于語言與文學本身,而可以結合漢語言文學的歷史發展與就業現狀,對學生進行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事實上很多新專業如新聞、廣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從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發展而來的。因此,在保證專業根基扎實的前提下,應打破人為設定的專業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如教育與教學、新聞傳播、文秘與公關、社區文化管理、廣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設計成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模塊,學生通過這些模塊的學習獲得動手能力和從業能力。
本文闡述了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培養存在的問題,預測了其就業趨勢,提出了提升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具體對策。要優化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培養綜合型人才;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強化文字表達能力。
【關鍵詞】
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職業規劃;就業現狀;對策
一、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
漢語言文學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社科學科,為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傳承,民族文化的發展、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如今高校人數不斷擴招、社會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們在就業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壓力。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與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差異性等原因,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專業的對口性、就業的滿意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漢語言文學專業成為了所有學科中就業率較低的專業之一。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1、缺乏綜合素質的培養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在另一方面反映出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反映出了漢語言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發展的需求計劃不相符,同時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與教育理念急需改進與優化。實踐中,漢語言文學的學生往往只重視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學習,對于其他學科知識的掌握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所忽略。例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知識已構建了完善、系統的知識體系,但是對于網路技術、法律、經濟等學科的知識涉獵與掌握較少,缺乏對于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設置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使得學生實踐鍛煉的時間與機會較少。部分院校為了增加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增設了商務禮儀、新聞學等專業,但是這些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形成優勢學科,不能突出其專業特色。
2、教育方法與理念具有滯后性
經濟的全球化導致了人才需求標準的多元化,在科學技術、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文化觀點與現象也呈現出了時代特色。但是在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人才培養的理念與多元化人才需求標準不相協調,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與時代性。漢語言文學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進行了積極的引導,然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啟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漢語言文學教學實效性的增強。在多媒體時代的今天,網絡技術日益普及,大學生對于新媒體充滿了興趣。注重大學生在漢語言文學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能夠在上網、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積累知識,思考遇到的問題,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與綜合素質。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就業趨勢預測
1、就業區域的變化
以前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成為了眾多畢業生向往美好生活,實現人生理想,追求夢想的重要選擇地。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發展步伐逐漸加快,人才的大量聚集,雖然機會較多,但是對于剛步入職場的畢業生發展而言,卻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由于近幾年國家對于中西部地區發展在經濟以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中西部的就業機會與發展機遇逐漸增多,同時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生活成本與壓力都相對較小,將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在國家政策的重要支持,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下,中西部以及三線城市、鄉鎮企業等都會成為漢語言文學畢業生就業時的重要選擇地。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在今后選擇就業區域時,愿意到基層發展的人數將會有所增加。
2、企業和基層成為就業的主渠道
公務員、事業單位是許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職業選則的一個重要方向,然而由于近年來公務員熱的持續升溫,公務員考試的競爭也日常的激烈,尤其是大城市的公考,可謂“萬人同擠獨木橋”,最終成功的人數比例還是相對較小。更多的畢業生還是會走向企業、走向基層就業。由于國家對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等的優惠,對到基層、西部就業畢業生的獎勵與支持,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的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定的機遇與條件。將來也會有更多的漢語言文學畢業生走向企業、走向基層實現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3、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將供不應求
在社會發展對于漢語言文學人才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不僅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而且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同時既掌握完善的漢語言文學知識體系,又懂得經濟、網絡技術、管理等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將會越來越受到重視與青睞。敏捷的思辨能力、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交流能力、過硬的文字功底與寫作能力等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是其順利實現就業,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保障與基礎。
四、提升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的具體對策
1、優化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培養綜合型人才
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的構建與科學化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漢語言文學的實效性與服務育人功能的體現。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綜合學科建設、大學生文化教育、應用型能力培養的諸多功能。既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又要將大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各方面能力的鍛煉有機集合。高校是培養社會發展、建設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生在高校接受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后,最終會走向社會,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轉化為能力,為實現自己的人生信念與理想而不懈奮斗。因此,漢語言文學課程的設計應該體現出時代特色,與社會企業所需求人才的標準與要求相結合,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關注其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其應用文寫作功底,口語表達能力。實現民族文化傳承、大學生知識體系構建、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與結合。
2、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文學是一種審美活動。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學知識,更需要良好的文學閱讀習慣及文學審美經驗。傳統的培養模式大都強調文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教學內容注重文學史知識及文學理論的傳授,文學審美實踐成為文學知識的演繹和附庸,忽略了學生文學閱讀興趣的培養。如果將文學知識的傳授與當今流行的網絡、影視、游戲、動漫等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3、強化文字表達能力
傳統的培養模式寫作課較少,即使有也多為基礎寫作,講授寫作的基礎知識或專業寫作,或以體裁為主進行分類講授,但課時遠遠少于文學類其他課程。應根據社會需求,大大增加寫作課的課時,開設各種可供選擇的職業寫作課程,如策劃書寫作、文案創作、公文寫作、故事創作、詩歌創作、散文創作、腳本寫作、影視評論、文學評論等,以滿足學生各方面的就業需要。
五、結語
在高校不斷擴招、社會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們在就業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壓力。因此,探討其就業現狀,分析未來漢語言文學畢業生的就業趨勢,提出提高其就業率的具體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就業導向;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研究漢語言文學現象與規律的學科,也是我國發展較為成熟的傳統專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一套特別的教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的。但是隨著社會以及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根本變化,社會需要更多的實用型人才,然而漢語言文學專業原有的教學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所培養出的學生的專業性以及實用性不是很強,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因此當前需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優勢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從而培養出更多實用性以及轉型較強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同時推動漢語言專業的發展。
1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有待更新優化。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高校畢業生逐漸增多,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社會更需要高素質實用性人才,但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由于屬于是我國的自有專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比較大,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存在較大的缺陷,比如說仍舊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采取照本宣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授,導致課堂氣氛比較枯燥乏味,很難吸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興趣。教師在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進而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高。再加上學生所學的知識結構僅限于課本內容,很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的工作中。(2)教學方法有待創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時間相對較長,在長期的發展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手段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對教學方法與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手段與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現有的發展需求,嚴重影響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效果不佳,很難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利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今后的擇業就業。(3)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素質水平有待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與其他的專業教學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較為悠久,底蘊相當豐富,這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專業教師雖然具備較高的文化底蘊知識,但是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不是很強,在實際的教學中更偏重于理論教學,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不是很強。其次,專業教師受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影響,僅是被動地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并沒有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突破性創新,導致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內容無法很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創新能力不是很強,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
2就業導向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1)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為了實現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目標,首先就需要改變漢語言文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需要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高校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同時高校應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學??梢蚤_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及時地采用創新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性教學,還要結合實踐性教學,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在保證課堂學習的前提下,注重課上與課外的結合,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效銜接,另外注重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順利的從學校過渡到職場。最后高校要注重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在學生就業前加大培訓力度,同時高校還可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或者是節假日到企業中進行實習鍛煉,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2)改革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堅持以提升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為根本的改革指導思想,積極調整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置也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最根本手段,因此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對當前專業課程進行調整設置,不但要保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優勢與特色,而且要根據社會的實際需求去設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合理規劃課程設置。另外課程規劃要注重實用性,隨著互聯網科技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上對于網絡編輯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漸增大,而各類媒體所需要的從業人員主要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方面的人才為主,因此學校應該根據未來行業發展趨勢,可以設計此方面的應用類課程,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掌握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理論。不僅如此學校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發展的需求。(3)更新教學方法。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針對目前漢語言文學學生能力不足以及學習態度不積極等一些特點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引導式教學法以及啟發式教學法,有效的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熱情以及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其次,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職業發展有效的結合起來,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經過積極地學習努力,逐漸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增加今后就業中的優勢。再次可以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到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有效的增強課堂氣氛,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對漢語言學習的興趣,促使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效果。(4)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漢語言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目前雖然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具有較為豐富的文學底蘊,但是他們由于受傳統的教學影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性不是很強,這就會影響學生今后順利實現就業,因此教師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改進教學法,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其次,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培訓,并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努力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并把所獲得經驗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更加實用的技能,同時教師在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及時了解社會對漢語言專業人才需求的信息,教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從而使培養出的人才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3總論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不斷發生變化,社會更需要更多的實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高校要重視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加強改革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努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從而使培養出的學生專業性以及實用性更強,更能適應社會時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季雪冰.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改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2016(4).
[2]宋洋.淺析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J].才智,2016(4).
陜西理工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由漢中大學中文系發展至今已經有55年的歷史,在如何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具有地方院校師范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特色,是陜西省特色專業,專業具有省級精品課程,并且有“陜西省人文社會科學漢水文化重點研究基地”和省級教改課題立項研究作為支撐。在培養語文教師技能方面,有校外長期合作的實踐基地,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經過十年的探索創新,本專業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例如:《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與實踐活動規定》、《教育實習工作細則》、《學生綜合素質和師范技能訓練實施辦法》、《實驗教學實施辦法》等,從而使本專業人才培養能夠有制度上的保障進行循序漸進的改革創新。
2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內容
本專業自2003年實施2+1+1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通過一、二年級進行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培養,三年級進行專業必修和個性化方向培養,四年級主要培養畢業論文寫作、示范課實習、教育實習和其他職業崗位的能力,使本專業的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基礎教育適應能力。2010版培養計劃制定時減少了總學時,增加了專業選修課比例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在課程設置上,開設了“語文教材研究”、“教學藝術論”和“文學作品的審美解讀”等課程,強化了師范技能的培養。在優化課程體系方面,本專業在最新的培養計劃里除了保留“微格教學與教育實習試講”、“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社會實踐”等,還新增加了“專業調研”、“中學語文教學名師示范課”等內容,大大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程度,在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學生的能力發展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
另外,本專業結合自身特點展開各種實踐活動,開展學生的教師技能訓練,舉辦詩歌朗誦大賽、演講大賽、師范生講課大賽、師范生技能大賽、微格教學、實習基地課堂教學、三筆字大賽,以及量化的閱讀和寫作訓練,例如:每學期不少于10部理論書籍和30篇文學作品,一、二年級學生每人每學期必須完成30篇千字文。除此之外,本專業數次邀請中學優秀語文教師為本專業學生做示范課,并且與學生對課堂實踐進行探討。除此之外,學院從2012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中,選拔了一批優秀學生,組成了實驗班,并且配備了教學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一對一指導,讓學生們更好的享受教育資源,更快的掌握教學應用技能。
3結語
1、漢語言專業最主要的幾門課程就是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文學概論、寫作以及一些教學理論知識。這些課程都是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課程,是漢語言專業出身必備的技能。
2、除了這些課程外,我們還會學口語表達、有聽說讀寫訓練,學文藝理論以及選修民間文學、兒童文學等。另外,還會上一些公共課程,比如大學英語,毛概等課程,而且毛概一些學校是開卷考試,很容易通過,而且該專業不學高數。
3、大學學漢語言文學,其實是把高中所學的知識更加細化,把語文知識展開學習,更加系統地學習語言與文化知識,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此外,大學課余時間還會看大量文學作品,補充和擴招知識點及閱讀量。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教學探討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
漢語言文學專業很難和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如工程、建筑、醫學、會計等一樣獲得準確的職業定位,更是很難直接和應用型人才掛鉤。它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是體現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載體,擔當著傳承與提升全民語言與文化素質的重任[1]。其主干內容是中外的優秀文學文化遺產,而核心內容則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對自身、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對人類的一種認識與社會責任感。為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在于: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學不體現在應用性,而是體現在對社會觀念與精神取向的影響上;不注意直接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于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等。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當前就業壓力的增大,教學實用主義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而言,也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之上,積極和社會接軌。
2用實用性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給出該專業的就業方向為教師、各類編輯職務、文秘、文案策劃人員等。但事實上,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公司等中國單位,還有少數人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較寬的職業適應性,但同時,由于相關行業存在文秘、新聞、廣告、公共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造成了對他們較大的沖擊力。從現實意義來看,從實用性的角度指導教學應注意:
2.1優化課程,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2.2強化課程應用性,提高學生本專業的應用能力。以就業的觀點指導教學改革,就必須講求專業的實用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結合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即現代“讀”、“寫”、“說”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必須加以強化[2]。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五個方面:古今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現代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信息調研能力等。學校和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專業課程的應用模塊,通過系統的應用技能課程的設置,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提高這五個方面的能力,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3用創新的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創新包括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維創新等。本文強調:
3.1突破專業限制,進行教學內容創新。該專業的學生就業范圍較廣,但往往不精,競爭力上不如其他專業學生。鑒于該專業的特殊性,教學過程中不必過分拘泥于語言與文學本身,而可以結合漢語言文學的歷史發展與就業現狀,對學生進行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事實上很多新專業如新聞、廣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從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發展而來的。因此,在保證專業根基扎實的前提下,應打破人為設定的專業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發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優勢。如教育與教學、新聞傳播、文秘與公關、社區文化管理、廣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設計成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模塊,學生通過這些模塊的學習獲得動手能力和從業能力。
3.2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要求學生具備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該專業有極強的文化特征,其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對漢語的感情,對東方文化的親合及從中汲取創新精神動力,并影響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因此漢語言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3]。首先,教師應有強烈的創新教育意識,思想上要勇于開拓,力求提出獨特的、新的教育活動思路,行為上善于探索,潛心實驗,不斷總結和不斷進取。在教學中不能滿足做文化的傳聲筒,要適當的通過文化評論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并對社會文化現象進行思考,如博客,新媒體等多種文化傳播方式都可以成為學生思考的問題。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以其豐富的知識做背景,在教學中不斷拋出新觀點,給學生以震撼,激勵他們也去發現、思考、創新??梢哉f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必須在不訥于言的同時,還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該專業的個性,只有言行結合,才能讓學生讓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動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互聯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優化分析
一、與現代網絡技術相結合,轉變漢語言文學閱讀的傳統形式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形式,通常是拿著沉甸甸的紙質書本,讓學生進行枯燥的閱讀,而如今網絡技術的發展,使閱讀形式發生了改變,電子閱讀成為一種時尚又便捷的方式。因此,將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教學與互聯網電子閱讀相結合,一方面能夠解決學生購買紙質書籍價格貴、攜帶不便的困擾;另一方面,網絡平臺下的書籍種類繁多,教師需加以引導,就能夠讓學生更加迅速便捷的搜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漢語言文學書籍。在一些網絡交流平臺上,各個學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還可以進行互相溝通討論,從而實現相互促進。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地拓寬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進行閱讀的視野,比如,對于一些古文獻的學習不夠了解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查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內容和信息。但是,互聯網的環境相對比較浮躁和嘈雜,對于一些自制能力較差的學生,專業教師需要加以引導和督促。
二、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團隊
想要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就必須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互聯網+”時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為教師們研究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漢語言文學中有很多內容,都需要教師們進行大量的閱讀及學習,并且理解透徹,才能將漢語言文學中的精華教授給學生們。倘若教師的水平不夠,將漢語言文學的內容講的枯燥乏味,則無法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更沒有辦法讓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們可以利用互聯網+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學習平臺大量學習和研究一些專業人士漢語言文學研究成果。同時,教師們還要注重當代網絡環境下受年輕人們喜愛的文學形式和優秀作品,比如,如今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碎片化閱讀成為現代人吸取知識的一種主要模式。教師們就可以利用這樣一個特點,創建一些微信公眾號或者是微博等,更新一些與時代相關聯的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加深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認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特點,通常是要與這部文學所產生的歷史背景相互聯系,若學生們無法掌握所學的文學作品中的時代背景,一般是無法深刻體會文章中的含義的,教師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這些歷史背景進行一個簡單的闡述,由此來減輕學生們學習的壓力。“互聯網+”時代豐富了漢語言文學的內容,教師要將漢語言文學中的一些優秀傳統,通過互聯網技術具體化,如古人艱苦的生活經歷和奮斗精神,就可以通過視頻、錄音等多媒體形式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