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30 15:46:47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教學全面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職體;樹立;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式的轉變,也就是學習者把握自己的學習。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表現。注重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積極提倡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同時,也只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充分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才能更好的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達到體育教學目的,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體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習慣。
一、積極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和條件
自主學習決定于一個人的特性。而高職學生是具有較大潛能和發展的。所以,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給予學生情感體驗,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激發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模式,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完全展現自己的才能,發展自己的個性,成為體育教學中的真正主體,培養提高學生在實踐鍛煉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有這樣,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氛圍和條件,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的在實際體育練習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在練習中具有挑戰性。因此,才能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二、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體育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要培養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意識。體育學習興趣是學生對于體育活動中的一種選擇性態度,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原動力,是鼓勵和推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巨大力量。所以,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鍛煉的能力,就必須要激發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和鍛煉的興趣,使之成為能動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依據教材,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教學計劃和內容,并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各種教學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各種障礙,以其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讓其體驗體育學習的樂趣。只有真正讓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建立起來了,才能使學生自身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要在體育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為中心的體育教學理念,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去,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變體育鍛煉為主動,這樣才真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其次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是學生個體的自主行為。因此,我們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去,贊揚其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行為,在練習中要善于發現和培養學生自主練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標新立異,培養自主練習,富于想象,敢于質疑;引導學生博思取長。只有開放式的體育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徐進,王娜.高校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報,2004,3.
[2]王建民.因材施教與體育課程改革[J].體育教學,2001(4).
關鍵詞:電子技術應用;非全日制;學歷教育;技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812-02485(2-13)05-041-02
教育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提出要“健全和落實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和免學費政策”。 目前職業教育非全日制免費學歷教育模式在湖北省黃石市、重慶市等地正在開展試點,我校電子技術專業也積極投入這種創新的職教辦學模式中去。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實施中職學校非全日制免費學歷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是有利于推動該專業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技術推廣、社會服務緊密結合;二是有利于加快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步伐,為電子企業培養出更多滿足技術升級需要的員工,滿足電子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對于技術型人力資源的需求,有效地緩解電子企業用人壓力;三是有利于緩解電子企業生產和職工繼續教育培訓的矛盾,調動電子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促進校企合作。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目的,核心的內容就是要提高中職學校非全日制免費學歷教育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學員的專業技能,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正在探究提高專業技能的措施。
1 明確以專業技能為核心對學員加以評價
中職學校非全日制免費學歷教育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從事電子設備必需的理論知識和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從事電氣控制設備或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生產的中級應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質的技術工人。
基于這一培養目標,我們明確應以專業技能為核心評價學員,這種以技能評價學員的方法也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精神。
2 重視以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為基礎的專業理論知識
通過教學的實踐,我們發現在非全日制免費學歷教育班的專業理論課教學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基礎理論在教材上都講得清楚明白,學員自己自學就可以了。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教學過程中,基礎理論不僅不能淡化,還必須重視、必須加強。理由如下:
首先,要分析學員的特點。非全日制免費學歷教育的對象主要為企業職工,均有一定的工作經歷,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恰恰就是在基礎理論存在不足,崗位工作能力提升的瓶頸就在基礎理論上。這就要求非全日制免費學歷教育的專業課教學必須重視基礎理論知識,而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基礎理論就是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這兩個基點。忽視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的學習就是建設一棟沒有地基的樓房。
其二,技能的掌握和提升離不開基礎理論知識。學員通過電子技術應用的教育就是要提高技能,在企業生產和管理崗位上做到游刃有余,特別是在技術更新迅猛的電子行業中,想完全靠經驗是行不通的,必須有電子理論作為基礎,才能分析電子產品的原理、故障,進而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有學員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一臺1kw的空調按照理論計算額定電流大約是5A,但為什么在實際工作中總是要配置10A的保險?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牽涉到電工技術課程的功率因數知識,只有明白了功率因數的理論后才會清楚不能用5A保險的原因。
還有學員在處理家屬樓頂層水箱的電路故障時,總是無法解決微電控制電路問題,究其原因是沒有搞清楚用三極管做開關電路的原理,這需要從電子技術理論入手,明白了開關電路的運行情況,從而能準確地排除這類故障。
3 建設學校實訓室,確保技能訓練的高效。
我校從1988年開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到現在,已經建立了電工電子實訓室、家用電器實訓室、技能操作實訓室、SMT焊接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EDA實訓室。這些實訓室奠定了專業建設的基礎,也是培養專業人才的保障。
學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掌握的技能一般來說相對單一。比如說在流水線上的學員往往對焊接技能很熟悉,但對電路及PCB板的設計不了解,對電子產品的調試不精通;而電子產品調試學員又對焊接不熟悉。這就會造成學員技能單一,不能勝任新技術的發展。
在學校的實訓室完成技能訓練,有助于他們兼顧其他工作崗位、有助于他們容易接受新技術的崗位,當他們提升了技能后,能夠更好地為行業服務。
4 以企業為平臺,培養專而精的技能人才
吳江,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中小學校教育技術裝備硬件方面基本上接近或達到了省一類水準。如何發揮出教育技術裝備優勢,服務好教育教學,近幾年來,我們根據省、蘇州市的統一部署,結合吳江學校的實際,在軟件管理一塊全面推行“中小學資產與裝備管理信息系統”,對全區每一所中小學校在教育技術裝備建設、配備、管理、使用各個環節的情況動態跟蹤管理,做到有案可稽,一目了然。這種量化式的管理手段引進,對全面提升中小學校教育技術裝備規范化運用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2 江蘇省中小學資產與裝備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江蘇省中小學資產與裝備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系統),是全省基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系統建設、應用能力建設及運行機制建設的具體體現。對于中小學校來說,該系統主要包括實驗室管理、裝用教室管理、教師檔案管理、報表管理等。系統進入中小學校已有4~5年時間了,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主要做好了這樣幾項工作:
抓好學校管理員培訓 在省、蘇州市兩級培訓的基礎上,我們重點做好全區中小學校一級的校級管理員培訓,外聘專家和區級骨干擔任主講,理論解讀和動手操作結合,凡是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人人過關,拿到“上崗證”。在此基礎上,建立區級管理員隊伍qq群,相互答疑解難,交流促進提高;建立區、片教研組,典型引路,定期活動,共同成長。校級管理員還要負責好本校各科實驗室管理員、備課組長、相關任課教師的業務培訓,使他們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去做,確保交流網絡的暢通。
明確具體的操作方法 學校管理員拿到自己學校的代號后,必須一絲不茍地對學校名稱、類型、賬號、密碼等一一仔細核對,不存盲區。學校管理員在完成“修改初始密碼”“核對單位名稱、類型”“部門登記”“人員登記”“注冊用戶”“學期設置”“班級設置”“教師檔案登記”這些程序后,經過區主管部門業務領導審核,才能進入下一步的工作。做到每一步有人做,有人管,有人監督,準確無誤。
做好起始臺賬的建賬 利用新賬建立的契機,對學校各個實驗室、專用教室包括與之相關的儲藏室等資產,全面摸清。系統為此預設空間,對號入座,路徑分明。這是一項非常煩瑣又細致的工作,既要把學校教育技術裝備方面的大大小小現有資產梳理出來,做好摸底工作,又要根據系統要求,分門別類地把各類資產一一輸入到新賬中。新賬是學校今后教育技術裝備建、配、管、用的基礎和前提,要確保詳盡準確。
抓實驗教學過程管理 如果說上面三項注重的是教育技術裝備硬件本身,那么,這第四項工作的重心就落在了軟件上了,那就是要把現有的教育技術裝備用起來,要根據學科體系、教材要求、學生實際制訂出計劃,精細分解,做到心中有數,每個學期初,各個學科的教學計劃都要及時在系統中體現。
3 江蘇省中小學資產與裝備管理信息系統實施效果
由于實實在在做好了上述四個方面的工作,吳江區各校教育技術裝備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建設更加合理 在學校教育技術裝備方面,目前學校有什么缺什么,對照省一類裝備標準應該添置什么,學校和裝備部門都清清楚楚。裝備部門據此深入各個學校,一起研究,制訂新一輪的建設規劃,為推動裝備工作科學開展奠定了基礎。
配置更加及時 教育技術裝備的底子清楚了,每個學期各個相關學科的教學實驗及其所需要的物品(包括易碎易耗品)等都可以基本確定,采購配置,以保證實驗的正常開出。近幾年來,我們教育裝備部門每年組織兩次全區性的教育儀器、設備征訂,并通過政府采購辦公開招投標,在確保質量的同時又保證了公開公正公平。配置的及時到位,滿足了各所中小學校每個學科的教學包括實驗教學的需要。
管理更加科學 以前,教育技術裝備方面的記錄,全是手工操作,各類記載本、賬冊一大堆,即使責任心很強的老師也難免出現滯后和漏記的現象,更不要說不規范、不連續、賬物不符、不易查詢、修改不便、難以統計等情況了。系統的運行,改變了傳統管理方式,實現了管理手段的科學化。需要指出的是,從傳統方式過渡到系統管理,不能一蹴而就。我們這幾年就重點在做這方面的基礎性工作:宣傳―培訓―指導―研討―示范―展演,一步步引導大家把系統規定要做好的前期工作一一做好,少留或不留尾巴。
使用更加到位 作為教育裝備部門,以往我們對各校使用情況都有檢查考核,盡管各類記錄本子、臺賬一大摞,但“人為的痕跡”――假、補、抄現象時有發現。系統的試行,開始較好地扭轉了這些現象。要做的實驗,期初教學計劃已經確定,時間也基本排定,任課教師必須提前開出實驗所需要的器具、物品,請實驗室管理員先準備就緒(如果任課老師疏忽了,實驗室管理員就會主動與之聯系,了解原因)這樣一來,每個必須做的實驗基本上都得到了保證?,F在每個學期定期和不定期進行這方面的檢查考核,只要在系統中“點點看看”并多選幾所學校進行比照,再現場查看實驗所需的易碎易耗品消耗情況,便可以對設施設備應用做出基本評估,促進了學校教育裝備有效應用。
4 江蘇省中小學資產與裝備管理信息系統優勢
系統從試行到逐步進入正常運行,總體發展是健康順利的。幾年來的實踐表明,系統具有多方面的優勢。
真實性 每所學校、每個子項、都要做到定期及時上傳,反饋渠道暢通,人為因素減少,造假、后補、抄襲之類的情形基本沒有了。而且,同學校(包括不同學校)、同年級、同學科之間可以放在一起比較,真實性大大提升。
實效性 現在吳江的學校,已經能夠滿足開好兩人一組的實驗的需要,徹底改變了演示實驗代替分組實驗,分組實驗蜻蜓點水等現象,針對性強,實效性好。
關鍵詞 數字化時期 影視教學 高校改革 實踐創新 應用探索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1與時俱進,高校數字影視教育教學助推傳媒業改革與發展
1.1切實樹立科學育人理念,推進高校影視傳媒教育教學改革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中國教育正闊步邁向現代化,處在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歷史時期”。要在深入分析當前影視傳媒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找準專業人才培養的著力點,樹立全面科學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關鍵、以教學質量為生命、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強教育教學基礎保障條件建設,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水平,促進我國影視傳媒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1.2不斷完善影視專業教材建設,推進高校數字影視傳媒教學改革
根據數字化時期影視傳媒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需站在時代前沿,統編一套全國系統完善的影視傳媒專業教材。在編撰影視傳媒專業教材和教學大綱時,要針對不同專業與不同層次的影視教學需求,擬定不同的內容,切實把握好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影視傳媒教育內容的深淺度,去除過時繁雜的理論和技術,加入最新的數字影視傳媒理論和數字技術研究成果,并在教學方法上及時進行改進,不斷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新時期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2改革創新,多渠道全方位提高新型影視傳媒人才培養質量
2.1采用直觀性教學手段,提高數字影視傳媒教學質量與效果
采用多媒體等工具進行影視教學,能夠有效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教學中,可采用專業數碼相機、數字高清攝像機等器材進行操作示范,現場指導學生,使其從示范實例中學習影視技術和技巧,感悟影視創作思路和方法,不斷提高影視專業技能。用形象直觀的優秀影視藝術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影視藝術教育教學質量與效果,為今后的影視創作實踐打下良好基礎。
2.2探索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打造高素質創新應用型傳媒人才
面對新時期數字影視傳媒技術迅猛發展的挑戰,牢固樹立“大教育、大培訓”理念,積極探索構建人才開發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多元化培養模式,以打造出一批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數字影視傳媒人才。積極建立“校企共建”模式,積極為全國廣大影視傳媒機構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使高校影視傳媒教育真正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影視傳媒人才,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3多措并舉,全面促進數字影視傳媒教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3.1更新高校數字影視教學內容,滿足當前影視教育發展需求
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高校的影視教學內容及課時分配上要及時調整,以滿足當前影視傳媒業的發展需求。影視教學中要相應增加數字影像拍攝及后期數字技術制作等方面的內容,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藝術創作觀念,拓展影視藝術表現手法,提高大學生欣賞與評判影視作品的能力,使之能夠多側面地運用影視藝術獨特的視覺語言,創作出富有時代特征與個性的影視藝術作品。
3.2滲透前沿影視教育理念,為高校數字化教學提供新鮮血液
影視教學中應融入當前最前沿的新觀念,以便使高校影視傳媒藝術教育與數字時代的技術發展同步。一是滲透學科前沿教育理念,提高學生影視藝術素養。二是整合優化實驗資源,及時整合、優化、更新數字影視傳媒實驗設備,開放數字影像、多媒體、廣告、廣播電視等實驗室,為學生搭建自主實踐平臺,全面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三是有機結合影視傳媒教育教學體系,運用多媒體等數字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多維的空間形象直觀地學習、理解影視作品,增強數字影視傳媒藝術教育教學效果。
3.3改革影視教育教學方法,促進影視藝術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一是運用數字技術手段增強影視傳媒教育教學效果。二是運用范例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優秀影視作品的鑒賞能力,開闊影視創作的思路。三是與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相結合,以彰顯影視傳媒藝術的表現力,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四是采取集體創作方式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創作與想象空間,全面提高影視藝術修養。
綜上所述,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作為影視傳媒專業人才培養和誕生搖籃的高校,要切實加強數字影視傳媒教育教學工作,以順應數字影視技術飛速發展的歷史潮流,從而推動新時期數字影視傳媒藝術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切實將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的數字影視傳媒事業的領航人,全面推動我國高校影視傳媒藝術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教育信息化;數字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信息技術的全面滲透以及在國家所倡導的“互聯網+”社會發展前提之下,“互聯網+教育”必然成為當前社會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旋律。而且在這種社會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數字資源的廣泛使用和各種學習媒體的大眾化,必將深刻地影響教育的發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甚至不久的將來會在教育界引起一場革命[1]。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非常時期,今后一個時期,特別是“十三五”建設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期,這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數字資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進等方面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這也是繼續深化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的關鍵期。面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在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和發展問題,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來提高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質量,解決城鄉數字教育鴻溝,促進義務教育以及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是一個新的突破口[2]。因此,繼續深化農村小規模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建設不容懈怠。
一、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的現狀
自從《關于全面啟動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通知》頒布之后,全國28個項目省份開始響應,各地積極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首先,開齊了國家規定的課程;其次,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后,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開拓了視野,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課堂、傳遞課堂等針對教學點的教學組織模式,中心學校或縣鎮學校教師通過視頻互動方式為教學點學生開設過去無法開設的國家規定課程[3];貴州印發文件指導全省教學點開展資源應用;海南組織全省教學點應用現場觀摩活動;福建、寧夏等地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向教學點無償發放優質資源;河南建立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支撐平臺”提供適用本地教學需求的配套資源;甘肅、寧夏舉辦了送教下鄉的活動,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和投入使用進行思想指導和技術扶持;四川萬源市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人停機不停,師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創模式、普及應用,對促進“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全面實施做出積極努力。盡管數字教育資源的使用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初見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術領域內作為一項剛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設和發展運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難題,但是要實現數字教育教學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健康、科學、持續的發展,必須解決好當前數字教育資源在實踐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1.教學點數字教育設施配置不理想,經費問題受到限制
首先,各個教學點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體設備是進行數字化教育的基礎,其核心問題在于網絡是否暢通無阻,如若不是,則優質教育資源就不可能達到共享的效果。但我們發現這些處于偏遠地區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五花八門、來源不齊,而且使用問題也比較大;同時寬帶也沒有完全開通,有些開通了寬帶的地區網速也比較慢,基本無法進行教育教學。還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區因為開通寬帶需要學校獨自承擔鋪設線路和維護費用,因而也沒有開通,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其次,在一些學校多媒體設備安裝良好、網絡暢通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優質教育資源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在使用示范課程時發現,示范課程既無法在線看也無法下載,必須進行注冊,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優質教育新資源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4]。最后,就是關于經費的問題。由于各個學校多媒體使用的電費、網費都要學校自己承擔,為此有些學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無實,這也是一些教學點無法安裝寬帶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
2.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培訓缺乏實際操作方面的內容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的信息化培訓是決定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在進行教師信息化培訓過程中,由于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中缺乏經驗,沒能把握住教師信息化培訓內容的側重點,進而使得農村教師的信息化培訓流于形式,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其主要問題在于對教師進行信息化教育教學的培訓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和指導思想方面的培訓,而忽視了實際操作方面的內容,進而使得教師的信息化培訓脫離了實際操作。其結果便是教師在培訓之后并沒有真正學會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反倒感覺使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難度太大、對教學沒有太大的幫助[5]。由于教師信息化培訓沒有真正落實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來就不愿意使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師嚴重喪失了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熱情,從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數字教育資源的使用頻率,造成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浪費。
3.教學點教師對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缺乏興趣,數字教育資源應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偏遠地區教學點條件艱苦,缺乏優秀教師,師資問題比較多:如老齡化問題、興趣問題、低學歷問題、配置不合理問題、信息素養低等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學點師資問題的薄弱性是農村教育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許多客觀原因,山區教學點極其缺乏優秀的年輕教師,主要還是由代課教師、轉正教師以及大專畢業生構成。因此他們與正規的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具有本質上的差別,他們缺乏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以及能夠滿足與信息化教學相對應的學科基礎。同時對信息化教學缺乏熱情與興趣,面對新生事物不夠積極、不愿意去學習,在教學方面更加注重講授。其次,教學點教師的數字教育資源應用能力低,這主要是由于其教學點教師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6]。其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正規院校畢業的年輕教師,他們的專業知識、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技能都比較全面,可以給教學點帶來新的理念,促進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的發展;二是教學點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語文和數學教師比較多,而英語、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教師則嚴重缺乏。
4.教學點信息化教學設備缺乏專業維修的技術管理人員和指導人員
從目前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來看,其共同的不足之處是每個學校幾乎都沒有專業的多媒體設備維修人員。所以每當教學點遇到多媒體設備的維修問題時,學校便只能上報教育局委派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處理,或者停用。根據案例中農村教學點多媒體的使用情況來看,各教學點的信息化教育設備都缺乏這類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充分地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
二、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的改進策略
以目前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地分析、討論,從而研究出相應的改進策略,是當前深化和持續發展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必要舉措。面對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在建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我們不僅要嚴格按照國家項目的實施要求,同時也不能忽視在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有效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結合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的政策依據與理論依據,聯系實際,把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在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作為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持續深化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從而研究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1.加強農村各教學點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思想觀念
加強教師積極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思想觀念是數字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7]。特別是對于那些年齡比較大的教師,他們對多媒體教學缺乏興趣,也不主動去嘗試,甚至都不愿意去學習多媒體的使用。還有些教師只在公開課或者評優課的時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動性不夠。這一切教師的問題基本都可以歸結為他們對于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思想觀念不夠積極,總覺得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耗時耗力,容易讓學生分心。因此,我們必須打破這種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農村教師積極使用數字教育資源。
2.選擇性能良好、操作簡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設備
對于數字教育資源的設備問題,建議選擇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較簡便而且統一的信息化設備。尤其對于農村小規模教學點而言,盡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體設備。統一的數字教育資源設備有利于教師之間進行使用經驗的交流,促進教師對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掌握。操作簡單的設備可以提高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操作簡單的設備也有利于信息技術比較薄弱的教師進行教學。尤其是在教師老齡化嚴重的農村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不高,學習新技術的能力相對落后,因此操作簡便的多媒體設備也有利于這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學習和使用。
3.進行信息技術扶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針對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培訓缺乏實質性內容的問題,建議當地教育局加強實踐方面的培訓,只注重理論與指導思想的培訓是明顯不夠的,甚至可以說是膚淺的。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核心問題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較前沿的信息資源,因此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就明顯重要于其理論的學習。通過理論的學習,在實際的操作中掌握多媒體設備的使用[8]。對于這種操作技術比較強的培訓,應該力促一些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現場指導,開展實地操作演練。比如,近些年興起的送教下鄉,在一線教師隊伍中幫助教師進行學習。
4.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積極性
充分調動起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積極性才能進一步保證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真正落實,否則光有設備而無人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也就流于形式,多媒體設備和優質教育資源也就造成浪費。鼓勵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逐漸讓他們感受到使用數字教育資源所帶來的便捷和高效,從而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大力發展農村小規模學校在“互聯網+”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強度,促進農村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以便在長期的數字資源教育工作中可以與教師相互探討,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教學相長。同時,數字教育資源的大眾化也對于農村學生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變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5.實行對口管理原則,加強多媒體設備的維修和看管力度
對于多媒體設備的維修和看管方面,必須加大培養力度。目前各教學點都缺乏相關人員,各地方教育局應該對多媒體設備實行對口管理原則,引進這方面的骨干教師和技術人員負責日常教學工作中多媒體設備的正常運行,以保證每一位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育教學時不受技術的限制。實行對口管理的另一個好處是在引進相關技術人員的同時,也引進了信息技術教師,他們不僅可以進行技術方面的扶持,而且還可以負責學生基本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如此一來,也就培養了一支促進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0-2020年)[EB/OL].
[3]李英倫.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科學經濟導刊,2016(19).
[4]劉鮮,王瑛,曉曉東.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基礎設施的發展戰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5).
[5]張文波.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新階段問題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5).
[6]郭濤,王亮.我國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現狀和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2(2).
[7]肖雯.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現狀分析[J].求實,2006(S1).
關鍵詞 互聯網+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數字教育資源 均衡發展
信息技術的全面滲透以及在國家所倡導的“互聯網+”社會發展前提之下,“互聯網+教育”必然成為當前社會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旋律。而且在這種社會背景和教育背景之下,數字資源的廣泛使用和各種學習媒體的大眾化,必將深刻地影響教育的發展,引起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甚至不久的將來會在教育界引起一場革命。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非常時期,今后一個時期,特別是“十三五”建設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期,這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數字資源的有效利用及快速推進等方面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這也是繼續深化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的關鍵期。面對農村小規模學校在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和發展問題,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來提高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質量,解決城鄉數字教育鴻溝,促進義務教育以及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是一個新的突破口閉。因此,繼續深化農村小規模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建設不容懈怠。
一、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的現狀
自從《關于全面啟動實施“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的通知》頒布之后,全國28個項目省份開始響應,各地積極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首先,開齊了國家規定的課程;其次,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后,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開拓了視野,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安徽和湖北等地探索了同步課堂、傳遞課堂等針對教學點的教學組織模式,中心學校或縣鎮學校教師通過視頻互動方式為教學點學生開設過去無法開設的國家規定課程;貴州印發文件指導全省教學點開展資源應用;海南組織全省教學點應用現場觀摩活動;福建、寧夏等地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向教學點無償發放優質資源;河南建立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支撐平臺”提供適用本地教學需求的配套資源;甘肅、寧夏舉辦了送教下鄉的活動,對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和投入使用進行思想指導和技術扶持;四川萬源市在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人停機不停,師生堂堂用”的局面。各地自創模式、普及應用,對促進“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全面實施做出積極努力。
盡管數字教育資源的使用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初見成效,但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技術領域內作為一項剛起步的新生事物,在建設和發展運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難題,但是要實現數字教育教學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健康、科學、持續的發展,必須解決好當前數字教育資源在踐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1.教學點數字教育設施配置不理想。經費問題受到限制
首先,各個教學點配置好所需的信息化多媒體設備是進行數字化教育的基礎,其核心問題在于網絡是否暢通無阻,如若不是,則優質教育資源就不可能達到共享的效果。但我們發現這些處于偏遠地區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五花八門、來源不齊,而且使用問題也比較大;同時寬帶也沒有完全開通,有些開通了寬帶的地區網速也比較慢,基本無法進行教育教學。還有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區因為開通寬帶需要學校獨自承擔鋪設線路和維護費用,因而也沒有開通,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其次,在一些學校多媒體設備安裝良好、網絡暢通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充分利用網絡優質教育資源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在使用示范課程時發現,示范課程既無法在線看也無法下載,必須進行注冊,更有甚者都不知如何使用。由此可看出,優質教育新資源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最后,就是關于經費的問題。由于各個學校多媒體使用的電費、網費都要學校自己承擔,為此有些學校的信息化教育流于形式,有名無實,這也是一些教學點無法安裝寬帶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問題都嚴重阻礙了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
2.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培訓缺乏實際操作方面的內容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的信息化培訓是決定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能否充分有效利用的決定性因素。但是在進行教師信息化培訓過程中,由于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中缺乏經驗,沒能把握住教師信息化培訓內容的側重點,進而使得農村教師的信息化培訓流于形式,沒有達到應有的目的。其主要問題在于對教師進行信息化教育教學的培訓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和指導思想方面的培訓,而忽視了實際操作方面的內容,進而使得教師的信息化培訓脫離了實際操作。其結果便是教師在培訓之后并沒有真正學會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反倒感覺使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難度太大、對教學沒有太大的幫助。由于教師信息化培訓沒有真正落實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本來就不愿意使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師嚴重喪失了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熱情,從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數字教育資源的使用頻率,造成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浪費。
3.教學點教師對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缺乏興趣。數字教育資源應用能力低
由于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偏遠地區教學點條件艱苦,缺乏優秀教師,師資問題比較多:如老齡化問題、興趣問題、低學歷問題、配置不合理問題、信息素養低等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首先,教學點師資問題的薄弱性是農村教育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再加之許多客觀原因,山區教學點極其缺乏優秀的年輕教師,主要還是由代課教師、轉正教師以及大專畢業生構成。因此他們與正規的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具有本質上的差別,他們缺乏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以及能夠滿足與信息化教學相對應的學科基礎。同時對信息化教學缺乏熱情與興趣,面對新生事物不夠積極、不愿意去學習,在教學方面更加注重講授。其次,教學點教師的數字教育資源應用能力低,這主要是由于其教學點教師配置不合理所引起的網。其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缺乏正規院校畢業的年輕教師,他們的專業知識、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技能都比較全面,可以給教學點帶來新的理念,促進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的發展;二是教學點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語文和數學教師比較多,而英語、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教師則嚴重缺乏。
4.教學點信息化教學設備缺乏專業維修的技術管理人員和指導人員
從目前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來看,其共同的不足之處是每個學校幾乎都沒有專業的多媒體設備維修人員。所以每當教學點遇到多媒體設備的維修問題時,學校便只能上報教育局委派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處理,或者停用。根據案例中農村教學點多媒體的使用情況來看,各教學點的信息化教育設備都缺乏這類人才的引用,不能保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及時、有效、充分地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
二、農村小規模學校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的改進策略
以目前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地分析、討論,從而研究出相應的改進策略,是當前深化和持續發展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必要舉措。面對基礎教育數字教育資源在建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我們不僅要嚴格按照國家項目的實施要求,同時也不能忽視在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有效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重要性。有效結合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的政策依據與理論依據,聯系實際,把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在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作為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持續深化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建設,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從而研究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1.加強農村各教學點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思想觀念
加強教師積極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思想觀念是數字教育資源充分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對于那些年齡比較大的教師,他們對多媒體教學缺乏興趣,也不主動去嘗試,甚至都不愿意去學習多媒體的使用。還有些教師只在公開課或者評優課的時候才迫不得已去使用,主動性不夠。這一切教師的問題基本都可以歸結為他們對于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思想觀念不夠積極,總覺得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耗時耗力,容易讓學生分心。因此,我們必須打破這種落后的思想局面,力促農村教師積極使用數字教育資源。
2.選擇性能良好、操作簡便一致的教育信息化設備
對于數字教育資源的設備問題,建議選擇其工作性能良好、操作比較簡便而且統一的信息化設備。尤其對于農村小規模教學點而言,盡可能配置新的一致的多媒體設備。統一的數字教育資源設備有利于教師之間進行使用經驗的交流,促進教師對教育信息化技g的掌握。操作簡單的設備可以提高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同時操作簡單的設備也有利于信息技術比較薄弱的教師進行教學。尤其是在教師老齡化嚴重的農村學校,教師的信息素養不高,學習新技術的能力相對落后,因此操作簡便的多媒體設備也有利于這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學習和使用。
3.進行信息技術扶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針對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教師培訓缺乏實質性內容的問題,建議當地教育局加強實踐方面的培訓,只注重理論與指導思想的培訓是明顯不夠的,甚至可以說是膚淺的。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核心問題就是有效充分地利用比較前沿的信息資源,因此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就明顯重要于其理論的學習。通過理論的學習,在實際的操作中掌握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對于這種操作技術比較強的培訓,應該力促一些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現場指導,開展實地操作演練。比如,近些年興起的送教下鄉,在一線教師隊伍中幫助教師進行學習。
4.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積極性
充分調動起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積極性才能進一步保證數字教育資源建設項目的真正落實,否則光有設備而無人使用,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也就流于形式,多媒體設備和優質教育資源也就造成浪費。鼓勵教師使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逐漸讓他們感受到使用數字教育資源所帶來的便捷和高效,從而充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大力發展農村小規模學校在“互聯網+”背景之下的教育信息化強度,促進農村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以便在長期的數字資源教育工作中可以與教師相互探討,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教學相長。同時,數字教育資源的大眾化也對于農村學生更好地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變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全面建設二星級數字校園
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未來十年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計劃及措施。沈陽市也曾出臺《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提出要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和教學深度融合,其中重點就是推進數字校園建設。
據了解,數字校園即是寬帶網絡覆蓋全部學校,接入帶寬達到千兆以上,骨干網到二級站帶寬達到萬兆以上,所有學校建成有線、無線全覆蓋的校園網絡,所有教室和有需要的實驗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數字資源全覆蓋。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去年和今年沈陽市均完成300多所數字校園建設。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全市公辦中小學和各區縣職教中心完成一星級數字校園建設,部分學校達到二星級;市屬10所中職學校(含市藝術幼兒師范學校)部分達到數字校園二星級標準。
到2016年,全市50%以上的公辦中小學、公辦幼兒園和全部市屬學校完成二星級數字校園建設,部分學校達到三星級;自有校舍的民辦學校完成20所二星級數字校園建設。
2017年,全市中小學(含自有校舍的民辦學校)、公辦幼兒園、區縣職教中心,全面完成二星級數字校園建設,不少于100所學校建成三星級數字校園,啟動普惠性幼兒園(自有園舍)數字校園建設,實現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體提升。
今年,沈陽市正式推出“公益學堂”項目,通過教育網絡本年度完成8大類2000節網絡課程。至2016年,將豐富“公益學堂”課程,打造“沈陽公益學堂”品牌;推出網上家長學校。2017年,還將開發離線學習課程資源,實現基礎教育階段教學資源全覆蓋;推出沈陽市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面向社會提供教育公共服務。
此外,還將重點建設教育管理與決策支持服務系統,統籌規劃電子學生證融合平臺、終端建設,建好教育信息化評估系統、教育行政管理系統等。今年已完成教育管理與決策支持服務系統市級層面的基本架構;建立電子學生證市級融合平臺;區域建成功能齊全的教育門戶網站;建立電子學生證區域中心,發放電子學生證,構建基礎應用等。
至2016年,將實現覆蓋全市各區縣的教育遠程跟蹤管理;完成教育信息化評估系統二期建設;完善教育行政管理系統,實現市、區兩級應用。2017年,普及一生一號一證,完善成長軌跡、綜合素質評價等拓展應用;形成較完善的區域教育信息化評價體系,建立市、區、校三級聯動的評價機制等。
建名師空間
利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環境,加快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今年,推行網絡培訓、校本研修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模式,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完成全市20%的教師培訓任務;全部教師和城區初中以上學生開通網上個人學習空間;啟動“一師一優課”活動,完成2萬名教師網上曬課;創建30個“名師空間”;評選30個優秀專題教育社區;建立10個智慧課堂試點。
至2016年,將完成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完成全市60%的教師培訓任務;繼續開展“一師一優課”活動,累計完成3萬名教師網上曬課;總結網絡教研的創新模式和優秀成果;累計創建50個“名師空間”;評選60個優秀專題教育社區;擴大智慧課堂的試點數量;全部初中以上學生開通網上學習空間。
2017年,將全面完成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師生利用個人學習空間開展各種教與學活動;“一師一優課”活動累計完成全部教師的網上曬課;累計建成100個名師空間;優秀專題教育社區數量累計達到100個;累計建成50個智慧課堂。
打造特色數字校園品牌工程
PAD課堂實現“一對一”教學、數字化展示板實時全區教育信息、遠程網絡資源實現微課程特色建設……沈陽大東區數字校園應用巡展呈現了“數字化”、“互聯網+”這些時下熱詞在教育中的應用成果。靈活多變的各式數字化應用技術,令課堂、校園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大東區依托數字校園建設,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以信息技術支持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為宗旨,以“班班通”全面升級和有效應用為重點,以區域特色資源和微課程建設應用為突破口,以大東區教育網為傳播平臺,以高效的信息技術支持與服務為支撐,努力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各個領域。深入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深度融合、翻轉課堂和“一對一”教學模式的創新、遠程網絡培訓及資源建設等領域的問題。
大東區在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對基礎硬件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提升和建設,區內所有41所學校實施了高標準的數字校園建設,并將原有1252個教室“班班通”,全部由原來的“三機一幕”模式升級改造成大屏幕液晶觸摸一體機模式。錄播教室、IPAD教室、數字化實驗室以及數字電視臺走入學校,實現了有線與無線網絡的全覆蓋。在數字高清視頻監控、信息系統、無線AP管理等方面,實現了區域平臺的統一管控,呈現了區域數字校園建設的亮點。
例如數字高清監控系統,在區域統一平臺上可以監控到學校每個點位的情況,實現了區域統一控制;信息系統,可以將區內信息實時到學校的LED、觸控終端上,實現信息的點對點;無線網絡方面,實現網絡全覆蓋,數字廣播方面,學校教師在操場通過手機即可實現對廣播播放內容及節目設定的控制。到目前為止,全區完成了25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二星標準的數字校園建設和四所高中三星標準的數字校園建設,總計投入資金6900余萬元。今年底,預計投入2200萬元,完成8所二星數字校園建設及14所二星升級三星的數字校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