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1:42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數學質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質數又稱素數,有無限個。質數定義為在大于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數。
2、合數指自然數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還能被其他數(0除外)整除的數。與之相對的是質數,而1既不屬于質數也不屬于合數。最小的合數是4。
(來源:文章屋網 )
1.課時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質數和合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了解了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之后學習的又一重要內容,它是學生學習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在本章教學內容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①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②知道自然數還可以分成質數、合數與1三類。
(2)過程和方法:通過100以內的質數表的制作,使學生學會合理選取學習材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說學情
《數的整除》這一單元,概念多,理解難,易混淆。學生通過對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約數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三、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轉變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根據本節知識特點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遵照課標精神,我采取了動手操作,引導探索,發現規律,培養分類歸納的數學意識和品質的教學方法。
四、說學法
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因此,我在設計這個教學內容時分了這樣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首先讓學生從1到20中隨意挑選5個數寫出這5個數的約數,然后通過匯總整理歸納,使學生發現自然數還可以按約數的個數分成質數、合數與1。
第二層次:接著通過判斷一些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質數與合數的概念以及掌握質數與合數的判斷方法。
第三層次: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來制作一張質數表。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就設計了4張數表,讓學生通過對數表的選擇,來感悟學習材料的選擇對方法的應用是有影響的。從而使學生領悟到今后在研究問題時,要注意選擇最方便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找2到50中的質數這一環節,我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組內互相交換意見,這樣學習方式就變得多樣化了,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從而自發地掌握了學習方法。整個過程,從思維的形式上說,是有聯系的,有序的,處于“做數學”的水平。促使學生學習和反思“動腦”的方法,真正學會學習。
第四層次:在制作完質數表后,我安排學生用質數表來判斷質數和合數,使學生體會到質數表的優越性。
第五層次:最后安排了一個小游戲,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和以前學到的知識來介紹自己的學號。游戲練習、符合小學生的興趣,學生都樂于積極參與,在收到鞏固的最佳效果的同時,又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一、說教材:
質數和合數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能記較快地看出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這一節內容中抽象概念較多,而且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如: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能初步弄清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概念的區別及聯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水平。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4.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的區別與聯系。
二、說教法、學法:
首先,在學習準備中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對小組號碼數字進行分類(按奇數、偶數分,按位數分等等)。對學生不同的分法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引導學生對非零自然數的另一種分法,即按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分,從而引入新課。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小組號碼數的約數,并繪制成表,讓學生觀察表“按約數的個數來分”該怎樣來分。通過觀察、比較,發現這三類數的特點,歸納、概括出質數、合數的概念。然后教學例2:質數和合數的判斷。教師指出還可以通過查質數表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并引導學生制作質數表。從而使學生初步發現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等概念的區別及聯系。
再次是一些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最后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三、說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讓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對自己的小組號碼數進行分類(按奇數、偶數分,按位數分等等),同時引導學生對非零自然數的另一種分法,即按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分,從而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建立質數、合數概念:
找約數進行分類、觀察歸納出質數、合數概念。
2.教學例2: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你認為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告訴學生還可以通過查質數表來判斷,并指導學生制作質數表,引導學生發現,初步弄清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概念的區別及聯系。
(三)鞏固拓展應用:
1.填空2.判斷3.思維訓練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法指導;預習;質疑;應用;求異
小學生尚未完全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學無章法既影響當前的學習效率,又不利于更高階段的深入學習,以致于成為“學困生”。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加強學法指導比掌握有限的知識更重要,學生由學會轉為會學后,就會自主地從無限的知識海洋中汲取“能量”,全面提高數學能力。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著力加強小學數學學法指導教學談一些粗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加強預習新知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對于預習新知識,小學生多數不知或不會。預習是學好數學的重要開端和步驟,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加強預習指導應做好家庭預習和上課后前十分鐘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感知將要學習的新知識。教學中,須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內容,指導學生開展有序預習。因此,預習指導不能給孩子們提過高的要求,更不能完全放手任其獨立預習,要遵循小學生的心理規律,由淺到深、由少到多逐步加強預習,促進學生吸收、內化教師的指導思想和方法,經過創新后成為自己的學習方法,助力大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家庭預習指導。課堂上,引導學生掌握家庭預習的要求和方法。同時,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指導家長陪孩子進行預習,概念、定義等理論性的知識,可以經過反復閱讀進行理解,而對于例題等需要解答的問題,應防止學生一邊讀題,一邊看答案進行預習。讀題后看答案,到頭來也是似懂非懂,影響預習效果??梢蕴崆皩⒋鸢覆糠钟眉堈谏w,等獨立完成解題后,再與答案進行對照糾正,這樣可以極大地加深記憶和理解。2.課前預習指導。上課后前十至十五分鐘,應指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進行快速預習。對于需要計算解答的例題,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自己進行求解,然后對照答案進行模仿,通過模仿理解,進而遷移創新,達到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的效果。例如,在開展“循環小數計算”教學時,因為需要冗長的演算,若課堂教學中進行演算,必然耽擱有效的課堂時間,又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時,可以設計如下預習作業:(1)計算:5.75÷520÷33.9÷11(2)你在以上計算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又發現了什么規律?(3)請試著計算13÷11,得出結果后,與你的發現一致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發現上述計算題沒有最后的結果。于是,有的學生算了十多位后,竟然用省略號來代替計算;有的用自己的話注明“永遠也算不完”;有的主動對課本進行了閱讀,計算到循環位后,就點上了“循環點”。經過課前預習,既提前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心中有數”,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加強質疑交流指導,促進知識內化
學生在預習階段會產生很多問題,課堂上引導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交流學習,把個別學生的問題變為全班同學討論學習的“典型”問題,通過學生間密切的交流和啟發,促使學生摸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今后學習和解答同類問題提供思路和方法。同樣,鼓勵學生對正在學習或已學習的知識進行質疑交流,達到深化和強化的作用,對全面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指導學生對“質數、合數、分解質因數”一課進行預習,然后讓學生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認為沒問題,再通過課堂上的講解,更加強化了學生的自信。這時,提出判斷題“兩個質數是否一定是互為質數?”,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概念開展小組交流討論,有的說對,因為質數概念指出只有1和本身兩個約數的數是質數,兩個質數,只有1一個約數,所以互質。有的說不對,3和3能說是互為質數嗎?應該是“不同”的兩個質數一定互為質數。通過小組內互相討論,再開展自主學習,起立發表本組意見,較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了教學效率。加強實踐驗證,獲得學習方法的啟示,有效促進學習的效率和實踐能力。例如:教學“平行線”一課時,引導學生結合概念,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物,舉例說明“平行線”的特點和作用。課堂氛圍立刻活躍起來,“我們的課桌兩個對邊是平行線”“黑板的兩個對邊也是”“還有道路上的斑馬線”……孩子們爭著回答?!捌叫芯€”的作用學生說得不是很明確,大部分回答“好看”和“保持一樣”,教師可以深入地引導學生加強認識,如建筑物都是借助“平行線”達到平衡支撐的,同樣,工程施工、農民種地、汽車高速路直行等都要依靠“平行線”提供幫助。當然了,就像同學們所說,“平行線”的最大好處就是“美觀”和“協調一致”。通過及時地應用指導,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學習,也找到了新的學習方法,即“到生活中去驗證數學、實踐應用數學”。
三、加強求異發散指導,發展思維品質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一、有效提問,引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體積的意義”時,教師巧妙地利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向學生激疑:“為什么瓶子里的水沒有增加,丟進石子后水面卻上升了?”一“石”激“浪”,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有關長度、面積等的知識塊被激活。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因為石子有長度,有的說因為有寬度,還有的說因為有厚度、有面積等。正當學生為到底跟什么有關系而苦苦思索時,教師看準火候兒,及時導入新課,并鼓勵學生比一比,看誰學習了新課后能夠正確解釋這個現象。這樣通過“激疑”,打破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使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
其二要巧“問”一個恰當而耐人尋味的問題可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因此,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求知興趣。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嗎?”學生回答:“長×寬”?!叭绻验L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行不行?”學生陷入深思。我又問:“我們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一個長方形,(隨手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什么?這時有學生急著回答: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巧問出巧思,這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很棒!
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課堂教學中,教師甘當“配角”,確立學生“主角”意識,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這樣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狀態出發,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討論、觀察,思考的機會,經歷知識的發現和探究過程。
例如,在“質數與合數”的教學中,在教學中我除了給學生動手拼擺的機會,還讓學生把幾個數(如2、3、4、5、6、7、8、9、10、11、12等)進行分類。盡管學生可能分類標準不一樣,但他們都能把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分在一類,把含有2個以上的因數的數放在一起。這樣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說出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合數。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合數與質數。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利用生活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們感受到,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枯燥乏味。
例如教“觀察物體”一課,我就從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課桌、電線桿、地球儀引出長方體、圓柱體、橢圓體、球體。先讓學生了解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柱體和球體,再讓學生通過通過觀察物體,從正面、上面和左側面看到的形狀,加深記憶,讓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和周圍的生活環境相聯系,幫助他們在形成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應用范圍的廣泛。
四、課堂教學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起來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確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學設計問題的提出,還是已有數據處理、數學結論的獲得等環節,都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
例如,“相遇應用題”以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我作為導演,學生表演,設計了從“相距――縮短――交叉――相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情況,感受相向運動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路程逐漸縮短的規律。得出兩物體相向運動中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猶如吃了一盆八寶菜,各種營養成分都有了。使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融,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亦有獲得感。
五、科學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的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定性采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在學生的評價方面做了一些做法是日評、周評、月評;老師評、學生評、小組評;這樣評價機制讓學差生感到學習數學有興趣,學優生感到有“勁頭”,學生們都為自己樹立一個新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又轉化為每天的學習行為,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好地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講求教學策略,精心設計、靈活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成沖.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1.28
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 課堂練習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005(2013)02-0320-02
教學藝術是教師熟練地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按照科學的規律和美的規律而進行的一種獨創性的教學實踐活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話——“你將在自己整個的教育生活中當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边@句話道出了社會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那就是教師不僅要知識淵博,還應具有嫻熟的教學技巧和方法,要有高超的教學藝術。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課堂導入體現“趣”字
導人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導人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動,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不好的導入則窒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給學生一種消極的心理定勢,成為教學成功的障礙。
一堂課的導人是教師對教學過程全程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它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師教學風格的光華,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窗口”。因此,教師應十分重視一堂課的導人。其導入方式有設置懸念,創設情境,或直觀操作、強化感知,或基礎訓練,以舊帶新,或開展競賽、激發熱情,或生動表演、寓教于樂……無不殫思竭慮,追求卓越。
例如:用“劉翔跨欄奪冠”來導入“速度”,用“姚明的身高”來導入“高度”,用“奶奶和孫子生日”的故事來導人“年、月、日”,用音樂課的“節奏練習”來導入“循環小數”,用“猴王分餅”的故事來導入“分數的基本性質”,都較好地創設了問題情境,產生了“先聲奪人”的教學效果,顯示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藝術中的“趣”字。
2課堂新授體現“實”字
新授是一節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要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
首先,新授教學要充分運用遷移規律。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F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同新知識互相作用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作用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同化,即把新知識直接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二是順應,即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以接納新知識。這兩種作用方式都以新知識與原認知結構建立聯系為前提。因此,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把握新舊知識的聯系,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充分利用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
其次,新授教學要充分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知識發生過程蘊含著極豐富的推理方法,思維方法和思想方法,它們是知識結構中最活躍的元素,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素材。例如,用“劉翔跨欄奪冠”來導入“速度”,用“姚明的身高”來導入“高度”就體現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這一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知識發生的過程。先讓學生通過調查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速度或高度,獲得其相關的感性體驗,然后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相關的共性,再通過抽象概括得出速度或高度的概念。這樣的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氣呵成,起、承、轉、合圓潤自然,通達順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新授教學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現代數學教學思想。教學活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思維場。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思維場”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善于通過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思維。例如,在“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例中,在基本講完新課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活動:讓學生書寫10個百分號,要求一個比一個寫得好并且盡可能地快。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我突然叫停筆,讓學生默默地數一數,自己寫了幾個。接著,我提問:“你能告訴老師寫了幾個嗎?”學生紛紛舉手。老師沒有讓學生回答,而是接著問:“你能用百分數來告訴老師完成的情況嗎?”學生頓覺有趣,積極思維后和回答:“我已經寫好的個數占要寫個數的30%?!保弧拔彝瓿闪巳蝿盏?0%。”;“我還剩任務的60%沒有完成?!?;“我再寫任務的10%,就完成一半了。”我又問:“你們是如何想出這些百分數的呢?”同學們都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這個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練習了寫百分號,更重要的是將學生所學的知識用到了實踐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3課堂練習要求“精”字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它既是促進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又是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礎。在練習設計中,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注意應用題組練習,加強各種練習的聯系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率;在設計練習時要做到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練習結果的處理上,做到了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系,在評價中受到激勵。
4課堂結束要求“活”字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認知規律;優化
小學數學概念是構成數學知識的基本單位,是反映現實空間形式的數量關系及其特有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判斷和推理的基礎?,F代心理學認為:“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主要是不斷地建立各類數學概念體系的過程”。因此,對于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小學生來說,如何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優化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呢?根據課改十余年的教學工作實踐,下面談談我幾點做法。
一、認真鉆研小學數學教材,了解概念引入的特點,是優化概念教學的前提
九年義務教材小學數學中概念的引入,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容易理解和接受進觀的具體的感性知識,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理性知識,他們的認識水平正處于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因此,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不能一次完成。因此,教材在引入數學概念時,體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未知到已知的原則,并通過大量學生熟悉的事例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在觀察和操作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所以,九年義務教材小學數學中概念的引入體現了以下的特點:
1、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例如,數的概念的按:100以內萬以內多位數小數分數正數、負數逐漸引入的。讓學生在認識數的過程中,更多地接觸和經歷有關的情境和實例,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使學生更具體更深刻地把握數概念,建立數感。
2、逐步滲透。例如:乘法的意義,教材首先在二年級上冊中出現:"使學生理解乘法是相同數相加的簡便方法",接著規定了“任何數乘以1都等于原數”;三年級上冊又補充了"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到四年級下冊進一步給出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用乘法”,由于數的擴展,乘法的意義在小數、分數中又有了新的發展。
3、不精確定義。例如:“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材關沒有給出精確的定義,只是讓學生通過圖形認識,明確它們的特征。如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有四條邊,且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從而具體形象地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二、遵循認知規律,優化概念教學
優化概念教學,是在把握教材編排的意圖,了解概念引入特點的基礎上,必須使概念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便于他們理解掌握。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應切實抓好以下教學環節:
1、操作觀察――感知。
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時,首先是通過感知來認識所要學的教學內容,他們的思維活動往往離不開具體事物的形象。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進行操作觀察,以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為揭示概念的本質特征作基礎。例如: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可讓學生利用“米”做單位,分別去度量黑板和課桌的長,如學生量出黑板的長是3米,是整米數。課桌長1米多一點,課桌高不足1米,這時教師指出不改變用“米”做單位的情況下,怎樣用一個恰當的數來表示課桌的長度和高度呢?這就需要引入一種新數--小數,從而讓學生初步感知到小數的意義。又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讓學生觀察和觸摸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使學生初步感知了“長方體”的一些特征。
2.借助表象一一理解。
“表象”是大腦對曾經感覺和知覺的對象的回憶和再現,是感性認識通往理性認識的橋梁。借助學生頭腦中概念的表象,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征。例如: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后,讓他們想一想三角形每一條邊上的高,并且用手“空書”出來,不僅可以幫助理解三角形某一邊上的高是過這條邊所對的角的頂點,向這條邊所引的垂線段的本質特征: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的邊和這條邊上的高的“一一對應關系”。又如: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概念后,根據長方體擺放的不同情況,要求學生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3.抽象概括――形成。
建立了概念的表象,不等于形成了概念。而概念的形成,必須在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后,才可以給概念下定義。例如:教學“質數與合數”時,首先寫出“1--12”十二個自然數,讓學生分別說出每個數的因數,然后比較每個數的因數個數(有1個的、有2個的、有2個以上的),并根據它的個數進行分類,同時把分類結果寫成三行,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問,除自然數“1”以外,每行里的數有大有小,但因數的個數有什么共同特點?通過分析、比較,從而抽象概括出:4、6、8、9、10、12這些數有兩個以上的因數,2、3、5、6、11這些數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從而形成合數與質數的概念,接著說明“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又如:教學“互質數”時,首先通過練習:要求學生找出5和7、7和9、8和9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然后分析,比較幾組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的特點,抽象概括出:這幾組數的公因數只有1,從而形成“互質數”的概念。
4,分析比較――區分。
學生學習新概念后,對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應讓他們進行分析、比較,加以區分,以防止相似、相近或相關概念的混淆與割裂,有助于加深新概念的理解。例如:學生學習了“整除”與“除盡”的概念后,可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進行分析、比較,從而讓他們明白“整除”是“除盡”的特殊情況。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就一定能被另一個數除盡;但反之卻不成立。這樣加深了學生對整除概念的理解。又如教學“比化簡”和“求比值”時,兒童容易混淆,可以從它們的“實質、方法、結果”等幾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把兩個概念嚴格區分開來2可用下面的例子進行分析、比較:6:8=,(1)等號右邊,如果讀成“三比四”,這是干什么?(2)如果讀成“四分之三”,這又是干什么?如果都說對了,概念也就分清了。
5.實際運用――鞏固。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效果 知識的特殊性
世界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特點,這才使人們能能區別事物,認識事物。知識也是一樣,各門各類知識,均各有它們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抓住各類知識的特點(特殊性)進行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抓住各種各類知識的特殊性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各種各類知識。目前,我們小學各年級的數學連舉例都有各自特點的。我們抓住各自的特點進行教學,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如“通分”這一節,可以這樣講:引入課題后,指導學生深入研究課本的例課。例2,把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通分:(1)2/3和5/7;(2)1/6和7/12.看看這兩條小題有什么特點。通過討論,同學們就能指出(1)題的兩個分母是互質的;(2)題的兩個分母大數是小數的倍數。在這基礎上,再啟發學生回顧求最小公倍數時,互質的兩個數和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倍數時,怎樣求?同學們很快就說出:兩個互質的數的最小公倍數是它們的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倍數時,大的數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這樣,幾分鐘同學們對分數通分這兩種不同情況就掌握了,數的整除更為突出,我們只要抓住各種數的整除特征教學,同學們就能很快地掌握。
抓住各種各樣知識的特殊性教學,有利于學生辨認易混的概念。在小學教學中,有一些概念在某種意義上是相似的,稍不注意就會把這些概念混淆起來。如:比、分數和除法,學生往往會把它們混為一談。比號、分數線雖說可以看作除號,但它們確有本質上的不同。復習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先指導學生從表示形式上認識它們不同的地方,再從實質上去認識它們。表示形式上認識它們不同的地方,再從實質上去認識它們。表示形式上它們已有各自的特點,讀法更是不同。如:2:3、2/3和2÷3,在某種意義上是表示2、3這兩個數量的關系;2/3是一個數;而2÷3是一種運算。比雖然可以看作除法,但它只有包含除法的意義,而沒有等分除法的意義。另外,比的前項,后項可以同是名數或同是不名數。而除法中除有比值相同的特征外,同時被除數可以是名數除數是不名數;分數的分子、分母只能同是不名數。抓住了它們的特點教學,學生就很容易把它們區別認識。又如包含除法和等分除法,運算、結果可以是一樣,但在意義上有本質上不同。只要抓住它們意義上的特殊性,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就不會混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