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1:35
序論:在您撰寫淺談高中德育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德育教育;良好品德;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7-0032-01
新一代的學生,有新一代的特點。他們自我意識很強,叛逆心理較重。但是,由于他們的世界觀、道德觀還很不成熟,如果在這個階段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就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十分不良的影響,加上現在學生課業負擔普遍較重,沒有時間接受其他方面的德育教育,所以,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非但不應減弱,反而應該加強。筆者參考相關理論,并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1.堅持全面的德育理念
在德育實踐中,人們往往過分重視了德育中“知”的因素,而忽略了其它方面,如“情”、“意”、“行”與“信”等因素。導致德育的結果是,培養出來的人有很多雖然知道道德準則,能背道德教條,卻缺乏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與道德信念。另一方面,人們過度重視公德教育,而忽略了私德的養成。事實上,私德是公德發展的基礎與前提。因此,我們在德育實踐中應該特別重視私德的培養。舉個例子,為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品德,可當眾懸臂高管執毛筆書寫小楷。這個高難度的動作和比較好的書寫效果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他們不斷地說“居然能這樣寫,太神奇了?!贝藭r,可因勢利導告訴學生,“此無它,但手熟耳?!蓖瑫r教育他們凡事貴在有恒心,很多事情只要堅持就能取得勝利。事實證明,這樣做得到了學生的認同,并在情感深處產生了共鳴,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在實踐中成長,在日常中培養良好品德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即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學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學生就是在生活中成長、學習、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我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正確而深入的理解,但這僅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他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注入新的血液,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有更加鮮明的辨別力。
3.構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平等、民主、合作、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應該強調以下幾點:一是教育重在師生間相互信賴,信賴取決于民主平等的溝通。二是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三是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教育關系。加里寧曾說:“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著這樣嚴格的監督。”教育者不僅要時刻自警,還要時刻想著怎樣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打動學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只有教師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個學生,以一個良好的心態引導他們,學生才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既增長文化知識又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成為有用之才。
4.方法上換位,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學生
學生們往往很在乎老師的評價,在意老師能否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一視同仁。有鑒于此,作為老師必須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學生。①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學生所處的角度、位置、環境去看待、理解和處理事情,領悟學生的所思所感所為,給學生以同等的關注;②學會欣賞和信任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現,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盡量給予鼓勵和熱切的期待;③不吝惜愛心的投入。多與學生交心談心,使之覺得老師在乎他、關心他和信任他,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自我管理;④因勢利導、以情動人。用真誠和鼓勵,喚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長、感受進步,走出自卑的陰影,去玩味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愉悅和幸福。
5.發現人才樹立榜樣
關鍵詞:高中德育;策略;措施
高中部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德育的根本任務,以活動為載體,以穩定為主旋律,創新德育方法,
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教師的教學行為本身就是一種道德行為,教學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內涵。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展露在學生面前,給了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因此,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和手段。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模范言行、嚴于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無私奉獻、廉潔從教、積極向上,才能為人師表,使其在德育過程中發揮充分的作用。
二、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學生在內心深處喜歡教師、尊重教師,才能聽從教師的教誨,服從教師的管理。因此,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是教學的成敗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高中學生渴望平等公正,希望教師能夠尊重和理解他們。如果學生對教師有敵對的心理,則教師的德育工作開展將會無比艱難。只有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愿意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才有助于教師耐心的傾聽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給予學生幫助指導,更有效地達成教育目標。
三、發揮德育熏陶,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高中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日趨成熟,但由于經驗和閱歷的欠缺,在面對生活中常見的困難和挫折時,他們更容易想不開,外在行為也易走極端,或者不知道如何化解,走出內心的困境,抗挫折能力差。而挫折又是學生能力成熟的“催化劑”,能夠使人的意志得到更全面的鍛煉。德育正好可以在觀念上鍛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能用更積極的心態對待挫折。我們的德育目標,絕不是把學生培養成應試機器,而是培養一個思想健康、心態成熟,能適應社會并服務于社會的人。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挫折”為主題,讓學生講述自己在面對挫折時的態度和措施,然后對比一些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使學生在故事中受到啟發,讓思想影響行動,增強自身抗挫折能力。教師在實施這項活動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要使學生能夠冷靜地面對自己的缺點,教育學生要用樂觀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挫折,在困難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用更好的方式去化解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有自信和勇氣去面對突發的狀況,以淡然的態度去面對失落。
四、開展德育活動,加強學生的主體參與
(1)堅持做好傳統的德育工作。如利用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和班會對學生進行激勵、鞭策。
(2)德育工作要結合多種形式,將德育融于教育教學中。德育工作的中心是學生,就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努力開展和組織學生喜聞樂見并積極參與的各種有益活動。我校結合實際情況組織了各種外出實踐,參觀西柏坡、紅旗渠等地接受愛國主義,去幼兒園、醫院獻愛心,開展觀看教育類紀錄片等,此類靈活多樣的形式,更有利于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3)積極創造條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生動活潑的教育教學活動。視頻、影像、講座往往比單純的口頭教育更有說服力,如我校曾經邀請醫生來做戒煙的講座,這種形式下學生更易信服吸煙的危害。學生自己從網上搜索吸煙的危害視頻等,大大增強了學生 的主體參與度,達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4)充分運用名人效應,樹立榜樣典型。很多高中學生喜愛的明星熱心公益事業,如范冰冰救助車禍男孩、韓紅成立了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自掏腰包救助重癥患兒,以及汶川地震后眾明星捐款等。一些明星的個人奮斗歷程雖然艱辛卻充滿正能量,如韓庚、吳奇隆等。優質偶像是學生努力的目標、奮斗的榜樣,激勵著他們的思想和行動朝預定的方向發展。
五、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絡
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都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學校是教育教學的主渠道,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場所,社會是學生接觸和了解各種信息,各種人和事件的平臺。因此,要想健全德育教育,必須將三者聯系起來,建立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實現無縫隙立體教育,發揮整體教育的優勢。
關鍵詞:高中數學;德育滲透;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199-02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努力構建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特征,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標志的課程體系。作為自然基礎學科的數學,將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數學與實際的聯系,更加注重數學的趣味性,也更加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找到德育的切入點,進行德育滲透,是我們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德育滲透"滲"的途徑怎樣?該運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呢?這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1.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高中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注釋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要將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促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1.1在史料激勵中滲透德育。所謂史料激勵法,就是運用數學史實、數學家的事跡激勵學生,促其積極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質的教育方法。
1.2在數據材料分析中滲透德育。教材中,有許多反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有說服力的數據,有許多應用題是描述我國工農業生產及生活方面的發展變化的,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對比,通過數據對比,反映變化的大小和快慢,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內容。
1.3在數學規律揭示中滲透德育。數學自身充滿矛盾、運動和變化。如已知與未知,直觀與抽象,特殊與一般等。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例如,待定系數反映了已知與未知的矛盾轉化過程;數形結合揭示了直觀與抽象的聯系;數學歸納法反映了事物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可以使學生體驗事物間的種種辯證關系,學會用辯證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研究和解決問題。
1.4在知識遷移中滲透德育。數學知識具有思維性,抓住數學知識的廣泛含義,是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力途徑和方法,可以收到"治病"的效果。在進行道德教育時,運用數學知識對生活事物進行推理,會使原本直線型的教育變得彎曲、生動且易使人牢記于心,從而達到教育之目的。
2.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因素
在課堂教學中,蘊含著很多潛在的德育因素,只要我們肯做有心人,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靈活性地設計教學環節,同樣可以進行良好的德育滲透。
2.1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好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助于德育的滲透。
2.2在學習活動中滲透德育。我們可以設計出靈活多樣的教學環節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的,這時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共同協作,共同思考。這樣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學生領悟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同時也學會尊重他人,傾聽他人。
2.3在課堂即時評價中滲透德育。在課堂中,會出現某些思想教育契機,如果我們能及時抓住這些德育生成點,巧妙而又不失時機地給予教育,就能產生極好的德育效果。教師在不經意中對學生的教育,其效益勝出師生的一次長談,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
2.4利用多媒體技術滲透德育。新的《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例如在上《橢圓》這一節時,為了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橢圓的形成過程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可以利用FLASH設計制作了關于"神舟"六號從發射到升空,然后繞地飛行的動畫片,并配上了相關的解說詞。這一刻,任何的言語都是多余的了,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同時,也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精神。
3.充分發揮數學實踐活動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滲透不只局限在課堂上,還應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通過調查、閱讀等途徑搜集、占有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不僅智力得到發展,學生還在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方面得到鍛煉,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學習之中,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4.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高中數學教材的例題、習題、注釋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因此我們將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數學教材中,思想教育內容并不是明確提出的。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潛在的德育因素,教師在德育教學時要注意途徑的多樣性。
5.聯系生活實際,組織有趣的數學課外活動,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
高中德育教育實效性學生在高中階段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其思想品德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德育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離不開學校的德育工作,離不開耐心的學生思想指導工作,更離不開對學生的道德情操進行長期培養。
實踐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質特征。實踐是個體道德形成、發展的根源與動力。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是引導學生加強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只有通過德育的實踐才能促進和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因此,應該把握德育的特性,努力做好基礎性的、常規性的工作,認真踐行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的實效。
一、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則
1.高中德育工作與基本觀點教育的有機結合
道德是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行為規范的總和。高中的德育教育作為一種道德教育,對高中學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當今的高中學生,由于迫于高考的壓力以及其他原因,對理論所蘊涵的科學世界觀的理解非常的淺薄,這樣對科學世界觀如何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識,并且依據于此建立起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就顯得非常的不足。因此德育教育,應該強化對基本理論、觀點的學習就顯得極為的迫切。還需要指出,這種學習不是生搬、死記理論的結論,而是要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蘊含于其中的科學的方法。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其以實踐為源頭不斷創新的理論品質。
2.高中德育工作與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相結合
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去建立一種道德理論,而是要表現為一定的道德行為,此為評價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因此,假使我們希望了解人們的某種道德行為,就必須去分析產生這一行為的動機,即為人的需要。這種需求既包括學生的個體需要,又包括社會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須要關注高中生個人的需求,并分析這些需求的心理源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
3.高中德育工作與學生情感教育相結合
學生既是道德教育的出發點又是歸宿點。對學生情感的關懷既是老師的必要工作,對德育教育也是必要的補充,情感的教育可以充當德育工作良好的催化劑。因此,道德建設需要增強、道德行為需要規范,其重要渠道就是道德情感的培養。
4.高中德育工作與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相結合
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等是科學精神的范疇,而人文精神是關于“價值的知識”。這些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的德育教育中,除了幫助學生認識到世界觀是科學的世界觀,還要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一世界觀包含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內涵。這與當前大力提倡的教育創新也是一致的,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劑。
5.高中德育工作與經常性的教育相結合
集中時間,抓住契機,切實展開學生的德育教育,對于高中學生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在那些具有針對性較強的特殊事例的渲染之下,學生的道德素質確實能夠實現一定的飛躍和升華。但大量的現實思想問題的解決要靠持續性的思想教育。這就要求老師能及時地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消除他們思想中的困惑,使他們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從而塑造一個全面發展的自我。
二、高中德育教育的實踐
1.校園活動促進德育教育
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校園的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學生的活動要豐富多彩,更應該是喜聞樂見的。在實踐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寓教于樂,滿足學生興趣、愛好,使學生在自覺的參與中精神生活更加充實,道德境界更加地升華。
2.重在參與,促進德育教育
“重在參與”作為德育的立腳點,德育不應該僅限于在課堂上講客套話,讓學生去吃現成的飯,更不應該只看結果,而是要立足于學生學習的實踐、生活的實踐和社會的實踐過程,讓他們的道德水平在實踐中感動、形成,在過程中實現孕育、熏陶。只有這樣,也只能是這樣地讓他們自己去品嘗人生百味,經世間風雨,才能更好地獲得真知實感和促使心靈的升華。學校的道德教育要改變這種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局面,學校的德育教學就必須要打破單一地課堂式講授模式,注重開發、推行多式多樣立體化、開放式的德育教育模式。高中生已經即將步入成年人的行列,要鼓勵他們走出封閉地課堂,積極參與到社會這一“大課堂”之中,經過社會的教育、實踐,促使他們的道德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3.養成教育,促進德育教育
養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礎。一般認為,我們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其目的在于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增強自身的能力。即使我們離開學校,仍然還需要從多方面接受再教育,還要進行自我的教育,其目的還是在于養成習慣,增強能力。在學生培養良好行為習慣過程中,教師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要把對行為習慣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在“我能做”自信的基礎上上升為“我會做”的更高境界。
而養成德育教育貴在指導,重在訓練。這種訓練要始終貫穿在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指導、訓練學生的學習習慣,如在指導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讓學生聽懂上課內容時,要求老師不僅用準確的語言來傳遞信息,還要求會用豐富的動作、表情來傳遞信息,用眼神同學生交流。在課后,教育的重點應轉移到訓練學生的生活、文明禮儀習慣。
4.以師為范,促進德育教育
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其作風、習慣與處事的方法等都會讓學生看在眼睛里、記在心里,對他們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老師自身的良好行為習慣,都有可能讓學生去競相學習、臨摹的楷模。所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老師需要身體力行,以良好的師德去啟迪學生。老師也需要從小事做起,要使學生有時間觀念,上課不遲到,老師就必須按時上下課;要使學生講究衛生,老師就必須衣著整潔。老師處處以身作則,做好為人師表的作用,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和精神面貌去引導和影響學生。
三、總結
學校教育的舞臺最終是屬于學生的。學校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為學生搭建起各式的舞臺,創建出良好氛圍。因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并非是說出來的,更不是用理論闡述出來的,而是學生在良好的環境里熏陶出來的,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體驗出來的。只有讓學生站上舞臺并成為主角時,學生才會真正地認識到不同言語表達出來的、理論闡述出來的道德品質的價值與意義,才能真正地實現德育。
參考文獻:
[1]趙翠花.滿足學生心理需要提高德育工作實效[J].甘肅教育,2009,(20).
[2]謝麗成.巧用逆向思維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青年教師,2009,(08).
關鍵詞:高中德育教育;重要性;對策
【分類號】G631
高中階段的德育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青少年端正價值觀,學會辨別不良誘惑。然而在實際的高中德育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怎樣科學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成為高中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內容,高中德育教育的效果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今后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當前,社會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人才有專業的知識技能,還需要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職業道德。高中階段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班主任不應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應努力促進德育教育,提高高中學生的素質能力,滿足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
二、高中德育教育的現狀
高中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場所,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外界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辨別事物的能力比較差[1],這一時期開展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高中德育教育并不到位,主要是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將智育與德體美勞相分離,認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就是要以學習為主,忽視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問題。同時社會家長等也將成績、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好壞的重要指標,使得很多學校都全力提高升學率,維護自己“名?!钡姆Q呼。德育教育被嚴重忽視,無法落實到實處。
同時,德育教育是與現實密切相關的,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十分迅速,高中學生接觸社會的渠道逐漸增多,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學生對傳統的德育教育失去興趣。當前的德育教育內容與青少年的實際情況聯系很少,內容死板,靈活性較差,很難得到學生的關注和重視。德育教育中出現的英雄人物缺乏時代特色,很難使學生產生共鳴,不能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需要[2]。同時,對于學生出現的情況只當做思想、政治問題,忽視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與學生有效溝通,甚至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德育教育的形式單一也是當前高中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課進行的,無法與學生快速變化的思想認識相適應。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講述的方式進行的,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時間久了學生就會產生厭倦,德育教育的效果很難深入人心。
三、提高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對德育教育予以充分重視
高中生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質需要學校全體教職人員的配合和班主任的努力。對于高中德育教育的開展,需要得到班主任的關注和重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環境,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提高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程度,樹立育人的理念,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實現良好的效果。
同時建立完善的道德評價w系,這是實現德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建立學生進行德育評價制度,明確德育教育的目標以及任務,對學生的道德行為水平進行科學的評價,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解決。教師需要以德育目標作為行為標準,開展互動性的道德評價活動,提高道德評價體系的可行性及權威性,對學生形成約束,規范學生言行[3]。
2、尋求各科教師的積極配合
高中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和各科教師在一起的,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是離不開各科教師積極配合的,各科教師積極有效的配合對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班主任應積極尋求各科教師的配合,使其轉變自己的德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將德育工作自然地穿插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各科教師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班主任應當積極引導,使其認識到德育教育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努力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根據行為規范對學生的言行進行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開展形式多樣、內容鮮明的德育活動,讓學生以極高的熱情參與到德育活動中,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通過德育活動的參加是學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充實精神。
教師與學生是朝夕相處的,教師的行為會不自覺的被學生模仿,教師的高尚、磊落的人格魅力能夠在學生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規范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班主任應當帶頭積極主動地反省自己的行為,引導各科教師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班主任還需要帶頭努力學習,是各科教師拓寬自己的視野,讓學生對班主任及各科教師產生佩服、愛戴,以教師為榜樣,努力提升自己。
3、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不同年齡段學生對德育內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存在差異,需要班主任和家長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德育教育內容,從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班主任需要明白高中階段的學生有想要獲得成就的愿望,愿意表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但也要認識到這一時期的學生自制力比較差,容易沖動,因此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信心,強化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
高中德育教育要將傳統美德與社會新風尚相結合,以此來教育學生,提高理論教育。同時強化實踐教育,注重學生的道德認知教育,使學生自覺的接受教育,形成道德認知,將道德認知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規范做事。
德育教育是以情感作為基礎的,加強德育教育的同時還需要注重情感要素,班主任及各科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在心理上實現融合,相互理解和信任,讓學生對班主任及各科教師產生崇拜,自覺的接受教育。強化情感教育有助于使高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自己的人格。
結束語:
高中德育教育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做好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包括班主任在內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務與使命,需要提高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德育教育的順利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高中學生。
參考文獻:
[1]王偉行.對城市化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與對策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1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德育教育逐漸走進了高中語文教育中,并且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高中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工作進行的質量高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育,如何將德育教育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成為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旨在針對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情況進行分析,淺談加強德育教育工作的幾種有效手段,希望可以推進我國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德育教育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高中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的程度及質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由此可見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承擔著塑造學生人格的歷史使命,青少年學生的德育素質好壞能夠直接決定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不僅如此,教學已經逐漸成為了一門藝術,將思想品德藝術巧妙地融入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鍛煉了語文應用能力的同時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自己幾年的高中語文教學經驗與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分享促進德育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有效手段,有不足之處,還請指教。
一、重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愛國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主要指的是人們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沉淀成果,是推動祖國歷史前進的偉大力量,在我國正在蓬勃發展、闊步向前的今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描繪我國的大好河山或者是贊美我國壯麗山河的,亦或是表達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等,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切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與可愛,進而萌發濃烈的愛國之情,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對一些文章作者的事跡介紹,揭示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偉大人格,進而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舉個例子,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直被廣泛吟誦,流傳至今,充分表現出作者“憂天下,愛民眾”的思想,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本段內容進行背誦,加深學生對作者中心思想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可以對范仲淹的生平進行簡單的介紹,對其愛國行為進行簡單評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作者的行為也可以充分的體現出其愛國思想,比如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接受美國的救濟糧、錢學森為了回國進行國防建設沖破重重阻礙、魯迅意識到“醫心比醫病”更重要時就毅然決然地棄醫從文,這些事件都是很好的進行愛國教育的例子,通過對這些事例的講述可以使學生樹立愛國思想,激發愛國情況,增加民族自豪感,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起到推動作用。
二、重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審美是人的高級需要之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學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這種情況,新課程標準也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即通過對文學藝術的鑒賞或者是學生科學技術發明的過程中都要滲透審美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滿足學生的認知要求,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眼光。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審美內容,涉及到自然美、社會美等,在教學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在文章的啟發下聯系自己的生活感情經歷,進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并且可以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將自己對美的渴望表達出來,進而形成一種較強的審美能力,最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筆者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賞 析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語言優美、聲情并茂,在一字一句間皆表達出作者的中心思想,蘊含著豐富的美感,不僅如此,還會大量地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文章的結構、修辭手法等進行賞析,讓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感受到文章的美感。
2.創 造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其進步的不竭動力,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同時還要使學生具備審美創造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愿望,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三、小 結
通過上文論述可知,對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進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對我國整體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德育教育工作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強化德育教育工作,不斷加強高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其綜合素質。我們既要認可近些年來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取得的輝煌成績和喜人進步,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其中存在的問題亟待解決。我們高中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堅信,天道酬勤,只要我們廣大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齊心協力,恪盡職守,不斷完善自己,爭取探究出更多、更好的能夠促進我國德育工作順利進行的方法、手段,一定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緩解我國德育教育工作現狀,提高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工作的質量及效率,為祖國培養出一批批的棟梁之才,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唐豐成.探討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途徑[J]. 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10)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德育;探究教學
一、高中地理教育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1.社會發展要求滲透德育
當前國內外經濟快速發展,各種網絡信息廣泛傳播,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全球化趨勢愈來愈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適時滲透德育,是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它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形素養和科學素養,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都起著奠基作用。高中地理學科滲透德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助于學生養成與自然和諧相處、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培養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有助于學生升華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高尚情操。
2.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滲透德育
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別提到,時代賦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即課程標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構建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學生關注我國乃至全球發展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化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要實現課標要求,教師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改革教學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適時滲透德育,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關心基本地理國情。
3.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要求滲透德育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的有效措施。中學地理德育的價值目標主要包括:使學生獲得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愛好;使學生進一步受到愛國主義、辯證觀和發展觀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有效體驗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的素質教育;使學生提升關注國情、熱愛家鄉、放眼世界、建設祖國的雄心壯志。因此高中地理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以及實現地理教育價值目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學德育滲透存在的問題
1.對地理學科滲透德育認識不到位
一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德育是政治課教師及班主任的事兒,淡化和忽視了本學科教師進行道德教育的職責。有的地理教師雖然對本學科要滲透德育有所認識,但實施極其簡單化,在課堂上往往只是停留在片言只語的層面上,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敷衍塞責。事實上,在新課標下,地理學科教學本身包含著許多重要的德育因素和環節,不重視地理學科的德育滲透是一個重大失誤。所以,我們應該在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好書的同時實現育人這個根本使命。
2.教學難度偏高影響德育滲透
在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一個非常普遍而嚴重的現實問題,那就是教學難度偏高,多數學生深感地理是一門學習難度極大的學科,有的學生出現嚴重偏科現象,甚至產生放棄學習地理的想法。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地理教師必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地理知識理解難度,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有效地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3.課堂教學德育滲透流于形式
有的地理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我國的高考模式決定了學科分數的重要性,考核和評判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基本上是以學科達標率、合格率為基礎,致使有的教師自覺不自覺地弱化了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據我所知,在很多學校排課中,一個班一周才安排兩節地理課,且一個地理教師要擔任多個班的教學任務。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在備課中就忽略了德育滲透環節,在課堂上也只注重灌輸地理學科知識,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三、高中地理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
1.用心研究教材內容,精心策劃課堂教學
如,在學習《城市規劃》一節時,教師如果單純講授基本原理,就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心研究教材內容,結合本地城市規劃巧妙地將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觀融入其中,讓學生了解自己所處城市的規劃布局現狀,懂得怎樣才能實現城市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發展觀。
2.積極開展探究教學,提高德育滲透實效
探究式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精神,有助于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精心設置趣味性強的探究性問題,組織開展主題討論、角色扮演、實踐調查等方法,在合作探究中潛移默化地感悟地理學科的無窮魅力和人文思想。比如,在學習“城市化過程中帶來的問題”內容時,教師要在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調查、搜集材料,課堂上由小組代表展示調查結果,介紹在調查過程中所獲得的感受和發現的問題。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引領學生積極討論發言,從正反兩方面去分析城市化對地理環境帶來的影響。通過這樣的探究式學習,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辯證地看待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化熱學生愛家鄉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