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1:33
序論:在您撰寫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輸變電工程;風險評估;對策;監理;審查;現場監管
輸變電工程施工的安全風險是指在輸變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但是無法確定的不理影響因素,以及有這些不利影響因素造成的損失。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是整個輸變電風險管理的組成部分,對于整個輸變電工程的安全順利運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安全風險評估中,風險管理這要采取各種促使和方法,來盡量消除或減少造成安全風險的各種可能性和影響因素,盡最大可能的預測到安全風險,做好防范措施,降低安全風險。
一、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
安全風險評估必須具體到每一個輸變電工程施工環節,并對可能造成安全風險的因素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預測可能造成的損失以及安全風險的程度。也就是說輸變電工程施工項目中,所有施工活動都必須有相應的安全施工措施。
(一)自然環境方面的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
大自然對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的影響是不可控制的,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評估,測驗盡可能的減少大自然對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的影響。采取相應的措施,克服自然環境帶來的一系列安全風險。自然方面要考慮的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主要是對施工是的天氣、氣候以及作業的條件和環境等的評估。例如,施工地點的地形、地貌、地質;施工時間是在白天還是黑夜;施工時的溫度、風雨等等都是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影響因素。
(二)人為可控的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估
衡量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嚴重程度主要是依靠經濟損失程度和人員傷亡兩個方面。對于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可以分為三個等級:輕微的安全風險、一般的安全風險和嚴重的安全風險。輕微的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主要表現有:輸變電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的一般損耗;輸變電工程施工人員的輕度受傷事故;電力生產相關設備的輕度故障以及周邊其他非電力設施損壞達10萬元以上。一般程度的安全風險可能的主要風險因素有:輸變電工程施工人員的嚴重受傷事故,其參考標準依靠《關于重傷事故范圍的意見》來評定;輸變電工程施工機械的嚴重損壞以及周邊其他非電力相關設施的損害和損耗;電力生產設備出現故障。此外,嚴重的安全風險主要表現有:輸變電工程施工人員死亡事故;電力生產的相關設備的重大故障;周邊其他非電力設施損壞和重大損耗達到100萬元以上;輸變電工程施工機械的重大損壞;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受到阻礙。
當然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評估必須貫穿于每一個施工項目和施工活動,并且安全風險評估除了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可能性進行評估外,還必須對風險等級進行評估,一般而言,嚴重的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是極不可能發生的,也是不容許發生的風險;而對于人員死亡或者經濟損失超過百萬這樣的嚴重損失是不可接受的風險;輕微的機械損害和人員輕微的傷亡則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也是可接受的風險。只有對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人為可控因素進行評估,才能找出相應的控制風險的對策,盡最大可能的降低安全風險,以最小的風險來達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對策
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控制必須貫徹于每一個施工活動,必須切實落實到真個輸變電工程施工的全過程?!鞍踩谝?預防為主”是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根本方針。這就要求,在輸變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必須圍繞安全施工來進行,以有效的風險評估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的安全水平,防范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在輸變電工程施工前必須做好安全施工方案,識別現場危險點
做好輸變電安全施工方案,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施工原則。首先必須收集相關資料,對涉及到輸變電工程施工項目的安全需求、工期要求進行認真細致的研究,并且對輸變電工程施工以往出現的安全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做出相應的應對方案,做到有備無患。其次,對于施工項目進行現場調查,對于該施工項目或者施工地點包括過去、現在和將來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只有充分在輸變電工程施工之前充分做好了各項安全施工方案,做好各項防范安全風險的對策,才能防患于未然,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二)監理單位對輸變電工程施工方案以及風險評估報告進行嚴格審查
監理單位對輸變電工程施工方案及風險評估報告的審查是預防安全風險的重要環節,是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監理單位對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審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對輸變電施工人員的審查,主要涉及到施工單位的資質、施工人員的精神狀態、施工技術人員的技能是否熟練、特殊工種人員的上崗證等等方面;其次,對輸變電施工所采用的物料和設備進行審查,主要包括對原材料的出廠合格證的審查、對提供物料的商家的資質審查、對進場復測包括進行審查等;再次,對輸變電工程施工中應用的機械設備進行審查,主要涉及到電源設備是否完好、機械設備是否精確有效以及其他各相關機械的可靠性等等;此外,對施工環境進行監測和審查,主要包括對地質、季雨、臺風、氣候、夜間施工以及周圍的種種不安全因素的審查;最后,對輸變電施工方法進行監測,對施工原則、施工方法、工藝以及規章制度和安全措施和流程等等進行嚴格的審查。
(三)在輸變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并靈活調整安全方案,做好現場監督
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貫徹安全方案。在施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是安全保障的核心,必須從整個輸變電工程施工的安全大局出發,著重做好安全預防、安全管理,抓好安全控制工作,把安全工作的內容和原則觀測和落實到監理規劃和細則。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在輸變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事先沒有預測到的安全風險因素,這就要求在施工過程中,不能一位的遵循安全施工方案,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施工測量和方案。此外,監管人員必須做好現場監督工作。監管人員的現場監督貫徹于輸變電施工的基礎階段、組塔階段、架線階段、變電土建階段、變電電器安裝階段、起重作業等各項內容。
三、結論
電力工程直接關系到各行各業的發展以及千家萬戶的生活,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輸變電工程項目的實施是保障人民生活用電和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由于輸變電工程施工受種種因素的影響,還存在這許多確定的不確定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安全風險,因此加強對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的評估和對策的研究有著深遠意義。我國必須結合當前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所處的現狀,更加重視施工安全、做好預防工作,把安全施工措施落實貫徹到施工全過程,提高施工人員素質和安全意識,杜絕違章違規等不安全施工,確保輸變電工程施工能夠安全順利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杜永平;李加存;王元龍.輸變電設備風險評估模型的簡化修正與應用實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關鍵詞]危險源辨識 有效開展 員工安全保障
中圖分類號:TD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7-0364-02
1、員工日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工作是風險預控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
1.1、危險源、危險源辨識的概念
1.1.1、危險源的定義
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1.1.2、危險源的理解
危險源通常理解為能量物質,或者能量物質的載體。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里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對于環境而言,危險源又常常被稱作環境因素。通俗的講就是危險危害因素是從哪里產生的,是什么東西,處于一種什么樣子。
例如:洗煤廠洗煤用的水就是一種能量物質,它本身就是一種危險源,淋到電氣設備上就會造成設備損壞或人員傷亡;風包是一種能量物質的載體,它本身也是一種危險源,超壓就會爆炸;工作場所的煤塵也是一種危險源,得不到治理超標會使是人致病或發生爆炸。
1.2、風險評估的概念
風險評估是在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評估危險源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程度。內容包括、風險、風險后果、風險類型,風險等級、事故類型、危險源與風險的關系,風險評估工作流程。
危險源風險評估內容
風險評估的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首先要確定事故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可能性,即概率的大小;其次要估計一旦事故發生,可能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最后,根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損失的嚴重程度估計總期望損失的大小,確定風險等級。
1.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重要意義
神東各選煤廠都是現代化程度較高,設備臺數多,生產量大,各崗位員工勞動強度大,承包設備多的特點,在日常生產巡查、檢修過程對于人員的安全防范是選煤廠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員工能持續做好日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工作,是增強員工日常作業安全防范意識,提高風險預控能力,落實各崗位員工安全防護措施,保障員工安全作業的基礎。
2、選煤廠員工日常工作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2.1、日常工作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神東公司提出了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的理念和方法,對神東各選煤廠安全生產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但部分員工對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方法掌握不好,經常只停留在班前會上,辨識和評估不到位、不全面。在作業現場很少進行針對性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作業過程中常常把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忘在腦后。更沒有在作業完畢后回頭總結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是否到位,沒有吸取經驗教訓,也沒有對某項作業進行全員系統地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這樣會導致作業現場人員和設備不安全因素的增加。
2. 2、選煤廠員工日常危險源辨識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2.1、部分員工安全意識淡薄、思想麻痹,有嫌麻煩圖省事的心理。這些員工也是不安全行為發生的重點人群。
2.2.2、部分崗位技能差、文化素養低員工,新員工、勞務工、駐廠服務隊等不穩定人員。這些員工的自身問題,危險源辨識不熟悉。
2.2.3、對員工危險源、風險評估知識的培訓不到位,廠部及車間管理人員沒有作好對員工的危險辨識方法的引導,員工的危險源辨識會無頭緒,沒有讓員工認真理解危險源風險評估的方法。員工無法與自己的的實際工作緊密結合應用。
2.2.4、日常員工危險源辨識工作未建立有效的考核管理機制。這樣缺少管理激勵機制,上級部門及車間管理人員對員工危險源管控、現場落實情況監督、管理不到位。
3.如何開展好選煤廠員工日常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工作,提高員工安全防范能力
針對員工在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工作中的不足,安全管理人員及車間管理人員如何組織好、管理好車間、班組員工風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工作,充分調動員工自主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如何能切合每個車間、班組、崗位實際工作,能夠有針對性開展好風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工作,進行如下分析、探討。
3.1、危險源辨識的內容
危險源辨識的內容主要是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分別考慮,這樣既能夠保證危險源辨識結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且方便對危險源進行分類控制和管理。危險源辨識還需要考慮三種狀態及時態。三種狀態分別指正常狀態、異常狀態、緊急狀態;三種時態分別指過去、現在和將來。由于危險源具有潛在性,所以辨識危險源必須考慮各種情況下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還要考慮過去曾發生過什么事故或事故,從中吸取教訓,找出事故的原因,考慮目前系統中存在或潛在什么不安全因素。
3.2、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危險源辨識常用的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即直接經驗分析法和系統安全分析法。常用的直接經驗分析法主要包括:工作任務分析法;直接詢問法;現場觀察法;查閱記錄法等。常用系統安全分析法主要包括:安全檢查表法、事故樹分析等。
對于車間崗位來說,辨識危險源比較實用的方法是工作任務分析法。
3.3、針對各崗位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方法
崗位危險源一般指生產崗點和作業場所潛在的對作業人員有直接危害的人、機、環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崗位危險源辨識與分析原則上采用工作任務分析法,辨識時車間班組按工作場所進行。它可以針對所有的工作任務以及每項任務的具體工序,對照相關的規程、條例、標準,并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每道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源。
對辨識出的危險源按人、機、環、管進行分類。風險評估原則上采用風險矩陣評價法進行,評估結果應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個級別進行分類。一般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一)工作任務梳理。從崗位入手,識別崗位的常規任務和非常規任務。
(二)工序梳理。將工作任務分解為具體工序步驟,一般從準備、執行和收尾3個階段分解。
(三)識別每個步驟中的危害與風險。按照任務執行中所暴露的環境、設備和行為,確定潛在的危險。
(四)認定風險類型。按照危險源隸屬的系統,分人、機、環、管四類。
(五)評估風險后果描述。判定辨識出的潛在危險源可能導致人員傷害、設備或設施損失的情況。
(六)確定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
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分為20類,即:
1.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3.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
5.觸電; 6.淹溺; 7.灼燙; 8.火災;
9.高處墜落; 10.坍塌; 11.冒頂片幫; 12.透水 ;
13.放炮; 14.瓦斯爆炸; 15.火藥爆炸; 16.鍋爐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傷害。
(七)評估風險等級。結合工作實際情況,確定危害的嚴重性,通過下述方法計算風險等級:
風險等級=可能性×嚴重性
風險矩陣法: 圖略
員工風險評估舉例:
更換重介淺槽刮板
1. 停電、驗電、上鎖、作業前工器具要準備到位,防止出現誤起設備傷人。風險類型:人
2. 拆卸刮板:
2.1人員站立位置合適,以防在拆卸的過程當中摔倒受傷。風險類型:人
2.2拆卸刮板時作業人員相互要配合到位,防止在松動螺栓、防止刮板時造成人員傷害。
風險類型:人
2.3拆卸過程中嚴禁用大錘用力敲擊刮板與鏈條連接處,以防損壞鏈條的相關部件。風險類型:機
2.4.現場照明不足,導致人員作業時由于光線暗造成人員意外傷害。
風險類型:環
3. 裝配刮板
如拆卸刮板進行逐一辨識
4. 清理現場
4.1工器具或者其他物件清理不到位,導致刮板運行過程中出現卡阻等現象。風險類型:機
5. 送電試車
5.1試車時,人員沒有全部撤出造成人員傷害。風險類型:人
5.2試車時安全鏈沒有解開造成刮板鏈拉斷或者電機過熱動作等。
風險類型:機
風險等級:F1×H5=5一般(由于每個人作業的安全考慮程度不同,風險等級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確定。)
(八)確定風險管理對象。找出可能產生或存在風險的主體。根據危險源辨識劃分的風險類型確定相應的管理對象。風險類型為“人”或“管”,管理對象為對應崗位人員;風險類型為“機”,管理對象為對應的設備、設施、工器具;風險類型為“環”,管理對象為對應的作業環境影響因素。
(九)制定風險管理標準。針對管理對象制定以消除或控制風險的準則,即要求做到什么程度。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要求。
(十)明確管理人員。含主要責任人(管理對象或對象管理者)和直接管理人(主要責任人的直接上級)
(十一)制定風險管理措施。使管理標準得以落實的手段。要符合相關制度的要求,且具體、簡潔、可操作性強。
3.5、全方位、全過程開展好車間班組員工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工作。
車間、班組主要采用非正式風險評估方法(對于暫時不能消除風險的危險源要納入正式風險評估成果表中),至少包括班前、作業前和作業中動態組織的風險評估;必要時要保留記錄。評估方法、記錄形式不做限制,一般按如下方式開展:
3.5.1、班前風險評估
班前風險評估是指召開班前會過程中或之前,根據現場反饋信息及當班任務進行的安全風險評估。實踐中,要與班前會工作任務布置、規程措施貫徹相結合。每班班前會,帶班車間主任及班組長要組織當班人員對本班工作任務進行認真分析和風險評估,對異常情況(發現新危險源或已辨識出的危險源管理標準與措施不能滿足管控需要)必須明確現行的管控措施。班前會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如先讓作業人員對自己工作任務危險源風險評估,其他人員及班組長車間管理人員強調補充,進行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評比活動等。
3.5.2作業前風險評估
作業前風險評估是指生產作作業前風險評估是指班前會后、上崗前及交接班過程中組織的安全風險評估。實踐中要與現場交接班相結合;交接班除交待工作任務外,必須將存在的主要風險交待清楚。作業前,帶班領導、車間主任及班組長要組織每個崗位人員對所在崗位作業環境、設備設施的安全狀況進行風險評估,并落實管控措施。
3.5.3、作業過程中風險評估。
作業過程中,根據現場人、機、環管狀態實施對現場安全狀態進行的評價。實踐中要與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標準化作業流程的執行相結合,逐步培育員工“五思而行”的習慣。即:
1.本項工作有什么風險?不知道不去做;
2.是否具備做此項工作的技能?不具備不去做;
3.做本項工作環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
4.做本項工作是否有合適的工具?不合適的不去做;
為全面辨識、管控礦井在生產過程中各系統、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將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導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圍之內,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據榆安委辦發[2018]9號文件(榆林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快實施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的通知)和米工貿字[2018]38號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總則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在安全生產過程中,針對各系統、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進行超前辨識、分析評估、分級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單位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實施的責任主體,各業務科室是本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實施的責任主體。
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組織機構
(一)成立“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領導組:
組
長:礦
長
常務副組長:安全副礦長
副
組
長:總工程師
生產副礦長
機電副礦長
成
員:
生產部部長
安質部部長
動力部部長
調度室主任
通風科科長
培訓科科長
環??瓶崎L
辦公室主任
綜采隊隊長
巷修隊隊長
運輸隊隊長
財務科科長
應急救援科科長
職業病危害防治科科長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質部。
(二)領導組成員職責
1.礦長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第一責任人,對安全風險管控全面負責。
2.安全副礦長負責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的監督、管理、考核。
3.各副礦長具體負責實施分管系統范圍內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
4.專業副總工程師及業務科室負責具體實施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分級、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區隊負責人負責本作業區域和工藝工序的安全風險管控工作。
6.班組長負責本作業區域的安全風險辨識管控,崗位人員負責本崗位的安全風險辨識管控。
(三)辦公室職責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辦公室負責檢查、督促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的實施情況,具體職責如下:
1.制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辨識程序、評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層級責任、考核獎懲等內容。
2.制定安全風險辨識的程序和方法(通過對系統的分析、危險源的調查、危險區域的界定、存在條件及觸發因素的分析、潛在危險性分析)。
3.指導、督促各科室、區(隊)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
4.組織相關人員對全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考核。
5.承辦上級部門和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領導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辨識程序、評估方法
(一)綜合辨識程序
1.年度辨識評估
每年由礦長親自組織,制定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工作方案,抽調各系統技術人員和專家,圍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要素,結合我礦生產系統、設備設施、作業場所等部位和環節,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并對辨識出的各類安全風險進行分類梳理,綜合考慮作業場所、受威脅人數、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通過對系統的分析、危險源的調查、危險區域的界定、存在條件及觸發因素的分析、潛在危險性分析,確定安全風險類別。
2.月度辨識評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礦長牽頭組織相關業務部門進行一次本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及隱患排查,各分管副礦長組織本系統骨干精英,召開本系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工作會,結合本系統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重點環節以及操作行為、職業健康、環境條件、安全管理等,進行一次專業系統的安全風險辨識。
3.周辨識評估
區隊負責人每周組織本單位人員,對本單位作業區域開展全面的安全風險辨識,由本單位技術主管根據辨識情況編寫作業區域安全風險綜合評估報告,明確辨識的時間和區域、存在的風險和等級、管控措施和建議等內容,做到“誰辨識、誰簽字、誰負責”,存檔備查。
4.日辨識評估
上崗干部、班組長每班交接班前組織本班組崗位員工對重點工序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并嚴格按照《班組、崗位安全管控現場檢查考核表》現場監管,全面掌控作業現場班組、崗位人員的風險辨識情況;崗位員工上崗前嚴格按照《安全確認單》對上崗區域內的環境、設備、設施、勞動防護進行安全風險辨識,發現安全風險后及時向當班上崗干部、班組長匯報,若發現存在不符合項應立即處理,處理不了的及時匯報本班班組長及跟班干部,由上崗干部組織人員處理并匯報單位值班室。值班人員在崗位工種值班日志中記錄,本單位處理不了的報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辦公室。
(二)專項辨識程序
1.全國其他煤礦發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礦發生涉險事故、出現重大非傷亡事故隱患,由礦長組織分管副礦長、副總工程師和業務科室、區隊,從汲取事故教訓和消除事故隱患的角度,開展一次針對性的專項辨識,辨識評估結果用于識別之前的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指導修訂完善設計方案、作業規程、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盤)區、新工作面設計前,由總工程師組織相關副總工程師、業務科室,重點對地質條件和隱蔽致災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一次專項辨識,辨識評估結果用于完善設計方案,指導生產工藝選擇、生產系統布置、設備選型、勞動組織確定等。
3.在生產系統、生產工藝、主要設施設備、隱蔽致災因素等發生重大變化時,由分管副礦長組織相關副總工程師、業務科室、區隊,點對作業環境、生產過程、隱蔽致災因素和設施設備運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一次專項評估,辨識評估結果用于指導重新編制或修訂完善作業規程、操作規程。
4.啟封火區、排放瓦斯及石門揭煤等高危作業實施前,新技術、新材料試驗或推廣新應用前的風險辨識,由分管副礦長組織相關副總工程師、業務科室、區隊,重點對作業環境、工程技術、設備設施、現場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一次專項評估,辨識評估結果作為安全技術措施編制依據。
(三)風險辨識評估方法
1.安全風險等級標準
由礦長牽頭組織,在“煤礦安全風險預控”辨識標準的基礎上,依據國家標準、規范以及集團公司煤礦專業委員會確定的重大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分級標準,結合我礦實際,制定安全風險等級評估標準,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識。其中:
重大風險: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主要系統損壞的。
較大風險: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但不會降低主要系統性能或損壞的。
一般風險:是指不會造成人員傷害,但會降低主要系統性能或損壞的。
低風險:是指不會造成人員傷害和主要系統損壞的。
2.安全風險評估
(1)礦各專業系統每次風險辨識結束后,分別由礦長、各分管副礦長組織,針對各系統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按照礦制定的安全風險等級評定標準,建立一整套安全風險數據庫、重大安全風險清單、繪制“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匯總造冊。要完善本系統安全風險檔案,明確級別、管理狀況、責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況,實行“一風險一檔案”,并按照風險等級,用紅、橙、黃、藍等色彩對檔案進行分類管理。對現場辨識出現的不同類別安全風險,必須明確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經評估存在不可控風險的,必須立即停止區域作業或停止設備運行,撤出危險區域人員,督促責任單位制定措施進行整改,整改完畢后再重新進行評估并進行實時監控。
(2)礦各專業系統每次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定級結束后,要組織編寫安全風險綜合評估書,明確辨識的時間和區域、存在的風險和等級、管控措施和建議等內容,做到“誰辨識、誰簽字、誰負責”,存檔備查。
四、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1.根據安全風險評估,針對安全風險類型和等級,從高到低,分為“礦、區隊、班組、崗位”四級,逐級分解落實到每級崗位和管理、作業員工身上,確保每一項風險都有人管理,有人監控,有人負責。
2.礦長親自組織實施,針對重大、較大安全風險,采取設計、替代、轉移、隔離等技術、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員、資金要有保障,并在劃定的重大、較大安全風險區域設定作業人數上限。
3.礦長牽頭組織召開專題會,每月對評估出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和管控效果進行檢查分析,識別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結合季度和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風險管控重點。
4.分管副礦長牽頭組織召開專題會,每周各專業系統針對本系統存在的每一項安全風險,從制度、管理、措施、裝備、應急、責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實管控措施,組織對月度安全風險重點管控區域措施實施情況進行一次檢查分析,落實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現場實際,不斷完善改進管控措施。
5.安全副礦長牽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辦公室負責嚴格對照每一項安全風險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監督檢查,確保管控措施嚴格落實到位。
6.礦領導帶班上崗過程中,嚴格按照“三走到、三必到”原則,跟蹤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
7.各業務部門要突出管控重點,對重大危險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生產系統、生產區域、崗位實行重點管控,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檢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實時動態調整,高度關注生產狀況和危險源變化后的風險狀況,動態評估、調險等級和管控措施,實時分析風險的管控能力變化,準確掌握實際存在的風險狀況等級,并隨著風險變化而隨時升降等級,防止出現評級“終身制”,確保安全風險始終處于受控范圍內。
五、安全風險公告警示及培訓
1.完善安全風險公告制度,全礦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區域的顯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標明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事故隱患類別、事故后果、管控措施、應急措施及報告方式等內容。安監站負責做好日常監督檢查。
2.加強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培訓科每半年至少組織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技術人員進行辨識評估專項培訓;每年對全礦所有入井人員進行以年度、綜合、專項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果、與本崗位相關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為主的教育培訓,確保每名員工都能熟練掌握本崗位安全風險的基本特征及防范、應急措施。
3.各業務部門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實現對安全風險的記錄、跟蹤、統計、監測和預警等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強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由安監站及時將安全風險區域的有關信息及應急處置措施告知受風險危害的相鄰作業區域區隊、班組、崗位。
六、考核辦法
1.未按規定進行安全風險辨識活動的單位,罰單位主要負責人500元;風險辨識不認真,辨識內容不清晰的,罰主要責任人300元。
2.各系統針對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未按規定建立安全風險數據庫、重大安全風險清單、繪制“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并匯總造冊的單位,罰單位主要負責人各500元;編制內容不全,編制不合格的,罰單位主要責任人200元。
3.各系統未按規定編寫系統安全風險綜合評估書的單位,罰單位主要負責人500元;編制內容不全,編制不合格的,罰單位主要責任人200元。
4.本單位作業區域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編制不認真或弄虛作假的,罰單位主要負責人500元,罰主要責任人200元。
5.上崗干部、班組長每班交接班前未組織本班組崗位員工對重點工序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或未嚴格按照《班組、崗位安全管控現場檢查考核表》現場監管的,罰跟班干部、班組長各200元。
6.崗位員工上崗前未嚴格按照《安全確認單》對上崗區域進行安全風險辨識的,罰責任人100元;凡發現安全風險未及時處理并匯報的,罰責任人100元。
7.崗位員工匯報的安全風險值班人員未在崗位工種值班日志中記錄的罰當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業務部門對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的結果未按要求進行跟蹤落實閉合管理的,罰責任單位正職各500元。
9.各相關單位未按規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風險區域的顯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責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罰責任單位負債人200元。
xxxxxxxxxxx礦井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
—
(一)1+4辨識評估工作
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要求及時開展辨識、評估工作,將50項年度辨識評估結果及時補充到雙重預防信息系統中,開展了復工復產前及春檢停電檢修期間單回路供電2次安全風險專項辨識,每次開展專項辨識評估后,將辨識出的重大風險及管控措施補充完善至年度辨識評估報告中,并將風險辨識評估結果應用于指導作業規程、操作規程以及安全技術措施等技術文件的編制和完善。并在井口顯著位置將礦井17項重大安全風險進行了公告,在井下各工作面及主要要害場所對重大、較大等主要風險內容進行了公告。
(二)員工不安全行為重點管控工作
強化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完善了員工不安全行為制度和員工不安全行為表,以信息系統為收集渠道,通過員工績效考核、經濟處罰、零故障月獎勵等多種激勵手段,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共錄入了不安全行為24條。通過對發生的各類不安全行為制定針對性矯正措施,實行分級管理。
(三)崗位風險辨識工作
強化崗位風險辨識工作,修訂完善了班前會崗位作業危險源辨識制度。為了樹立安全風險意識、落實各級各層人員管控責任,切實把風險辨識、管控工作落實到基層、區隊、班組,特從創新班前會機制入手。在認真抓好員工日常學習崗位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創新學習形式,采取在班前會上提前組織員工進行崗位危險源自述,提高安全意識。班前會組織各崗位人員結合自己當班的崗位實際,進行危險源辨識,詳細敘述崗位上存在的風險及需要采取的管控措施,按要求做好相關記錄。
(四)月度、旬度定期檢查
結合年度和專項辨識評估結果定期開展了月度(每月25號)、旬度(每月5、15、24號)安全檢查分析,落實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現場實際,識別安全風險辨識結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區,針對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并將檢查分析報告及時上傳到信息系統。
(五)現場檢查
建立了安全風險點臺賬,針對風險類別和等級,繪制出了安全風險四色圖,將風險點逐一明確了管控層級,落實具體的責任部門、責任人和具體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并制定了月度安全風險管控計劃,通過現場跟蹤落實安全風險管措施的執行情況,來實行安全風險閉合管理。
(六)教育培訓
組織各崗位工對年度和專項辨識評估結果、涉及本崗位的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進行了安全培訓學習,并分批進行了考試,考試人次達225人,考試成績全部合格。各部室、區隊每月自主培訓2次雙重預防基礎知識,各區隊每班學習一條崗位風險內容。
具體的改進措施及下季度工作計劃
(1)持續開展安全風險專項辨識評估工作,辨識評估后對年度辨識評估進行補充完善,對新辨識出的安全風險專項辨識評估結果在應用中體現,并充分運用到日常安全生產工作中,確保各項管控措施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風險管理;供電企業;安全管理;應用
前言
確保人身、電網、設備安全,實現安全發展,是建設“一強三優”現代電力公司的必然要求,也是電力企業重大的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近年來,公司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加強“全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深入開展反違章和隱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強化應急機制建設,有效保障了人身、電網安全和可靠供電。
一、風險管理的概念
風險管理是以工程、系統、企業等為對象,分別實施風險危險源的辨識、分析、評估、控制,從而達到控制風險、預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風險管理的應用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并從50年代開始,發展了分析和控制的相關理論,到現在歷經70多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方法和應用技術。目前,以安全性評價為主要形式的風險管理已在機械、化工、石化、冶金、電力等工業部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逐漸走上了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安全管理的實質是風險管理。企業安全生產中總是客觀存在著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這些危險因素暴露在具體的生產活動中就形成了風險,一旦風險失控就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在電力系統推進風險管理,要充分借鑒以往安全性評價、風險分析與控制等工作經驗,建立相應的工作標準和工作機制,注重識別各種風險因素,采取切合實際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發生。
二、風險管理內容及特點
1.風險管理的內容
風險管理的內容主要有風險辨識、風險控制和風險評估。
風險辨識
風險辨識是針對企業生產過程中常見的事故類型,列舉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需要注意的問題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識和防范現場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開展過程中,結合工作實際和專業特點,針對作業計劃、布置、準備、實施的全過程,辨識作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有針對性地落實預防措施,保障作業的安全實施。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以防止人身傷害和人為責任事故為主線,評估企業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狀況,評判企業安全風險程度。
2.風險管理的特點
風險辨識、風險控制和風險評估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對物、環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評估,反映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狀況;另一方面重視作業過程和具體作業行為的安全風險控制,反映企業安全生產過程的受控程度。
風險評估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入了對“人”的安全風險管理,在人員素質評估方面,不但強調了作業和管理人員安全知識和技能,還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適應性問題;在作業行為評估方面,強調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在事故當中表現出的人為因素。
三、風險管理在供電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早在2008年,國家電網公司就在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礎上,將現代風險管理理論和電網企業實際相結合,組織編制了《供電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和《供電企業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
其基本內容和特點為:
1.編制風險預控實施計劃。認真總結和借鑒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試點工作經驗,研究確定開展作業安全風險預控的主要內容及專業范圍,組織制定推進計劃和工作方案,參照制定企業安全風險評估標準、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為推進作業安全風險預控建立基礎。
2.開展風險管理教育培訓。以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為重點,認真開展基層員工安全風險管理教育培訓。結合崗位實際,利用班組安全活動、集中授課、事故案例學習、作業實訓等多種形式,使員工全面掌握作業項目安全風險辨識內容和方法,提高作業安全風險意識和崗位安全風險辨識防范能力。
3.開展靜態安全風險辨識。參照企業安全風險評估標準,利用春秋季檢修預試、日常巡視檢查、專項巡視檢查等,系統查找和識別設備、環境、工器具、勞動防護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靜態安全風險,逐條制定針對性防范措施,建立企業安全風險數據庫,并做好日常完善與維護工作。
4.實施作業安全風險控制。各實施班組(工區)作業前,應依據靜態安全風險庫,并參照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確定作業靜態安全風險,同時對本次作業的特殊危險點、作業對象、作業環境、作業方法、工作量、進度要求、人員組成等進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業特有的危險因素,評估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通過填寫安全風險預控卡或與作業指導書相結合,并在作業過程中嚴格落實,保障作業全過程的安全。
5.改進作業安全風險預控。結合靜態安全風險辨識和作業安全風險控制推進情況,以及作業實施中暴露的危險因素和安全風險,補充完善本單位安全風險數據庫、企業安全風險評估標準、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等,促進作業安全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持續改進。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豐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內涵和外延,從側重對物的不安全性的評估分析與整改,到側重對人員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評估分析與控制,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實現了對不同管理對象的風險辨識和預控;
二是在安全風險管理統一框架下,各專業部門緊密協作互動,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地開展工作,通過自上而下組織推進和自下而上實踐反饋,全員參與,上下聯動,促使各級人員的安全風險意識和辨識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產環境和安全防護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安全基礎管理工作顯著加強;
三是按照每臺設備,每類作業開展風險辯識,危險因素描述更為具體,控制措施更具針對性,突破了傳統方式下現場安全措施籠統,操作性不強,安全預控質量因人而異的管理瓶頸,推進了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突出體現了安全管理預防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更加切合實際,對于規避和化解安全風險,保障人身、電網、設備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1.風險管理的內容
風險管理的內容主要有風險辨識、風險控制和風險評估。風險辨識風險辨識是針對企業生產過程中常見的事故類型,列舉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需要注意的問題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識和防范現場作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風險控制風險控制是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開展過程中,結合工作實際和專業特點,針對作業計劃、布置、準備、實施的全過程,辨識作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有針對性地落實預防措施,保障作業的安全實施。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以防止人身傷害和人為責任事故為主線,評估企業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狀況,評判企業安全風險程度。
2.風險管理的特點
風險辨識、風險控制和風險評估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對物、環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評估,反映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基本狀況;另一方面重視作業過程和具體作業行為的安全風險控制,反映企業安全生產過程的受控程度。風險評估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引入了對“人”的安全風險管理,在人員素質評估方面,不但強調了作業和管理人員安全知識和技能,還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適應性問題;在作業行為評估方面,強調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在事故當中表現出的人為因素。
二、風險管理在供電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早在2008年,國家電網公司就在借鑒和吸收國際先進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礎上,將現代風險管理理論和電網企業實際相結合,組織編制了《供電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規范》和《供電企業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其基本內容和特點為:
1.編制風險預控實施計劃。認真總結和借鑒企業安全風險評估試點工作經驗,研究確定開展作業安全風險預控的主要內容及專業范圍,組織制定推進計劃和工作方案,參照制定企業安全風險評估標準、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為推進作業安全風險預控建立基礎。
2.開展風險管理教育培訓。以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為重點,認真開展基層員工安全風險管理教育培訓。結合崗位實際,利用班組安全活動、集中授課、事故案例學習、作業實訓等多種形式,使員工全面掌握作業項目安全風險辨識內容和方法,提高作業安全風險意識和崗位安全風險辨識防范能力。
3.開展靜態安全風險辨識。參照企業安全風險評估標準,利用春秋季檢修預試、日常巡視檢查、專項巡視檢查等,系統查找和識別設備、環境、工器具、勞動防護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靜態安全風險,逐條制定針對性防范措施,建立企業安全風險數據庫,并做好日常完善與維護工作。
4.實施作業安全風險控制。各實施班組(工區)作業前,應依據靜態安全風險庫,并參照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確定作業靜態安全風險,同時對本次作業的特殊危險點、作業對象、作業環境、作業方法、工作量、進度要求、人員組成等進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業特有的危險因素,評估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通過填寫安全風險預控卡或與作業指導書相結合,并在作業過程中嚴格落實,保障作業全過程的安全。
5.改進作業安全風險預控。結合靜態安全風險辨識和作業安全風險控制推進情況,以及作業實施中暴露的危險因素和安全風險,補充完善本單位安全風險數據庫、企業安全風險評估標準、作業安全風險辨識防范手冊等,促進作業安全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持續改進。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豐富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內涵和外延,從側重對物的不安全性的評估分析與整改,到側重對人員和管理的不安全性的評估分析與控制,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實現了對不同管理對象的風險辨識和預控;二是在安全風險管理統一框架下,各專業部門緊密協作互動,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地開展工作,通過自上而下組織推進和自下而上實踐反饋,全員參與,上下聯動,促使各級人員的安全風險意識和辨識防范能力普遍提高,生產環境和安全防護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安全基礎管理工作顯著加強;三是按照每臺設備,每類作業開展風險辯識,危險因素描述更為具體,控制措施更具針對性,突破了傳統方式下現場安全措施籠統,操作性不強,安全預控質量因人而異的管理瓶頸,推進了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突出體現了安全管理預防為主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使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更加切合實際,對于規避和化解安全風險,保障人身、電網、設備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結束語
【關鍵詞】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標準初始風險等級;分級風險動態評估;風險動態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事故總量依然很大,生產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隨著企業生產任務的加重,安全生產同樣面臨巨大挑戰。企業安全管理模式經歷了事故管理模式、缺陷管理模式、風險管理模式三個階段。企業有效開展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能夠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減少決策失誤的風險,能為企業提供安全的經營環境,保障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促進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探索性地恰當運用風險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已成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其對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強安全保障、創造更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安全生產風險管理
安全生產風險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與勞動作業息息相關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突然發生的,可能對員工的人身造成傷害、對設備造成損壞或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因素[1]。企業在生產作業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安全生產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日常的生產活動,也可能來自突發的環境變化,這些風險都有可能危害到員工的人身安全、設備及財產的完好,甚至會影響到企業、國家的利益。因此,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成為了企業實施預防為主的重要手段之一。風險管理是以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為對象的全面風險管理[2]。而實際生產過程中,風險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實施過程的每一階段,均應進行風險管理,并根據風險變化狀況及時調險應對策略,實現全生命周期、全過程的動態風險管理。
2風險動態管理
目前,國內企業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安全監管工作模式,但在這樣的模式中,企業的少數監管人員難以切實有效的管理好多數的員工,因此采用“由下至上”的風險動態評估思想,從根本上轉變企業現行的被動式的“從上而下”的安全監管工作模式。在風險動態評估過程中,引入了“標準初始風險等級”概念,即假設人的行為良好和作業環境改善后的安全狀態(可認為僅指設備設施的安全狀態)。運用風險矩陣法評估確定最基層辨識點標準初始風險等級,在此基礎上,逐級確定企業各班組、各工段、各車間,直至整個企業的標準初始風險等級。同時,將目前企業實行的“自上而下”、相對靜態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量化和考核制度相結合,形成了上下聯動、動靜結合的分級動態評估及控管網絡。通過以上所述的風險動態管理過程,各級組織管理層都能清楚掌握本級風險發生變化是由下級的某個或某幾個基層辨識點風險變化造成的,為其安全監管提供最有效的基層動態監控數據;同時,也讓基層作業人員清楚了解自身處于何種風險狀態,強化其風險意識和認知。風險動態管理主要包括風險動態分析、風險動態評估和風險動態控制三個過程,企業進行動態風險管理的流程。
3風險動態分析
風險辨識的目的是確定危險的種類和危險的來源,是風險分析和風險評估的主要依據,更是風險管理成敗的基礎,如果風險辨識不全面不細致,風險管理就會留下死角,而這些風險管理上的盲點必將導致風險管理的失敗。根據事故致因基本理論,企業根據人因失誤的危險、設備的危險、物質的危險、環境的危險和管理的危險五個方面對企業歷年事故進行事故致因因素辨識與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踏勘分析、滾動修改完善的形式,設計出人、機、物、環、管等五個事故致因因素的信息采集項目[3],科學制定切合企業自身特點的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同時,采用風險矩陣法評估確定各辨識點的風險等級[4-5],不同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例如將風險等級劃分為三級,即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
險動態評估
4.1建立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
由于客觀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風險的性質和情況也會隨之變化[1],因此在充分認識和了解研究對象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在不同條件下,選定最佳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并在運用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評估,以達到預期的風險管理目標效果。按照辨識點、班組、工段、車間、企業五個級別搭建風險評估體系,即由最基層辨識點風險開始,逐級構建不同的評估模型和計算方法,推進風險管理進班組到崗位。不同企業的組織結構分級情況及生產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因此,科學且切合實際的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建立如下:設Ri為各級風險值(i=1代表班組級,i=2代表工段級,i=3代表專業廠級,i=4代表公司級,下同),Xi為各級總辨識點中上升為中風險的辨識點數量(且僅為導致人員輕傷而非物損壞的辨識點)(Xi=Ni-Mi),Yi為各級總辨識點中上升為高風險的辨識點數量,Z剩i為各級分階段剩余指標數Z剩i=Z0i-Z'i(其中Z0i為分階段總指標數,Z'i為前期累積已發生指標數),Mi為各級標準初始風險等級的中風險點數量(與企業階段性計劃整改相關聯),Ni為各級階段風險狀態的中風險點數量。(1)在實際運用時,應從下至上逐級求得各級風險動態值,并將已評估出的下一級的風險值作為評估上一級整體風險時的一個辨識點,例如由班組中各崗位辨識點風險值求得班組整體風險,又由工段中各班組風險值求得工段整體風險(即評估班組時辨識點為各崗位,評估工段時辨識點為各班組),以此類推,最終得出企業整體安全生產風險動態值。(2)當Xi<0,即通過相應整改,各級別中某些風險點的風險級別下降。(3)當Z'i>Z0i時,應對Z0i指標進行修正,修正后的指標為Z'oi,則:本級修正:Z0i<Z'i≤Z總i,則Z'oi=Z總i-Z'i,此修正為必須修正;上級修正:Z'i>Z總i,可向上級申請機動指標。
4.2確定各級標準初始風險等級
根據第3節中的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在假設人的不安全行為處于良好狀態的前提下,結合設備設施安全狀態、作業環境可改善后的安全狀態,確定辨識點、班組、工段、車間、企業的標準初始風險等級,以此為標準,通過建立的模型可動態監測到風險的偏離。在確定標準初始風險等級時,采用了關聯及組合風險評價方法。風險等級相同:如有關聯或組合的若干個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相同,則最終的風險等級為該相同的風險等級;風險等級不同:如有關聯或組合的若干個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不同,則最終的風險等級取單一風險中風險等級最高的。如有必要,還應再升高一級。若按照以上兩種情況確定的風險等級仍然不能完全體現出該風險整體的嚴重程度,仍可繼續升級風險等級[6-7]。
4.3分解各級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
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是對安全生產情況實行定量控制和考核的有效手段[8]。在企業的年總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數的基礎上,提出了本級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Z0i),即根據本級生產飽和度(如安全生產工作目標、生產任務、季節特點等),同時結合歷年安全生產事故發生規律統計分析,按時間(月份或季度)分階段分解年總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指標,如圖2。通過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管理網絡。在標準初始風險等級結合作業層實際情況的同時,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則結合了管理層的實際情況,使最后建立的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4.4評估各級動態風險等級
在確定各級標準初始風險等級和分解各級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基礎上,再次運用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對最基層的各風險辨識點的風險等級進行動態評估,得出各風險辨識點的動態風險等級,然后,根據4.1中的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進行逐級的動態評估,從而得出各級的動態風險等級。
5風險動態控制
通過逐級、動態的風險評估,企業將得到不同時間段各級的風險狀態: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企業可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編制不同等級的風險控制實施方案。通過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和風險控制實施方案,企業各級管理人員不僅能夠清楚風險狀態及風險具體存在的地方,同時也能明確應采取的針對性措施,從而進行有效的風險動態控制,從而提高了企業各級的風險控制水平,且使各項風險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6實例分析
基于某生產企業真實背景開展了安全生產風險動態管理研究。針對每個評估對象的特點,采用現場觀察、詢問、交談、查閱有關記錄、工作任務分析等方法,通過踏勘分析、滾動修改完善的形式,設計了人、機(物)、環、管等事故致因因素的信息采集項目,分別從如何正確選擇工器具、合理選擇作業方法、確定現場安全防控重點等方面提供了信息,并辨識出其生產過程中實際和潛在的危險源,共22個風險辨識點,通過一線人員工作經驗和風險矩陣法,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發生的后果以及風險等級進行了初步判定。結合每個風險辨識點初步判定風險狀態,根據關聯及組合風險評價方法,綜合判定該企業的標準初始風險等級為中風險。通過統計該企業往年安全生產事故情況,分析出該企業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段為5~8月和10~11月兩個時間段。根據該企業已確定的年總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情況(4個輕傷),結合該企業生產任務實際情況以及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段,確定該企業分階段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再次通過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分析,對最基層的各風險辨識點的風險等級進行動態評估。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生產運行后,該企業共有2個下降為低風險的辨識點,4個上升為中風險的辨識點,沒有上升為高風險的辨識點。結合對應的分階段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將動態風險等級和標準初始風險等級相對比,按照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計算得出:Y=0且0<X<Z因此,該企業在該階段的風險等級為:中風險。此時,企業應綜合考慮生產任務和管理等因素,調動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致因因素排查和整改,在可以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的情況下,立即與一線工作人員協商積極、迅速展開措施使之降低或恢復初始風險狀態;如不能有效降低風險,開風險控制小組會議,提出強化的管理措施,達到風險動態控制的目的。
7結論
根據風險管理基本理論,緊密結合企業實際生產及管理情況,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最終建立了科學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通過風險管理全過程,企業根據自身的組織結構和各級風險等級,采取風險控制實施方案進行分級控制,提高整個企業的風險警惕敏感性,并使得安全生產目標分解,各級安全責任分明,實現了企業的整體風險控制,有效減少了企業事故發生數量,減小了企業和社會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陳少榮.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與控制[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2]羅云,樊運曉,馬曉春.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3]孫華山.安全生產風險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4]李樹清,顏智,段瑜.風險矩陣法在危險有害因素分級中的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4(20):83-87
[5]黨興華,黃正超,趙巧艷.基于風險矩陣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評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1):140-143
[6]何學秋,林柏泉,田水承,等.安全工程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0
[7]隋鵬程,陳寶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