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1:27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初中法治教育的背景
近年來,社會出現許多因缺少法律意識和知識,青少年觸犯法律,走向犯罪的道路,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關注青少年的法律建設,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開展進行普法教育,必須給以高度重視。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普法教育的最佳場所,如何有效的開展法治教育,是學校和教師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
中學的法治教育通過對青少年講解基本的法律概論,讓其了解并掌握接受法律的知識,規范自身社會行為,成為遵紀守法、自覺護法的社會主義文明法制下的好公民。
二、初中法治教育的理論依據
初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雖然隨著年齡和社會閱歷的增加,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但整體上來說還不夠成熟,對是非的分辨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有時過于強調個人利益,導致產生一些極端行為的產生。社會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守法環境,一些制度存在諸多漏洞,讓青少年產生投機心理,最終做出違法行為,走向犯罪的道路。
現在黨和國家大力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大對法治建設的投入力度,普法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出臺更多的法律條文,這為學校開展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論依據,學校和教師應積極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提升他們的法律觀念和意識,規范他們的日常行為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資源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教育,在這當中,教師要將教材法制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分析,劃分側重點,借助教學工具,將其形象貼切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接受并掌握相關知識,滲入到思想意識中,潛移默化去影響規范自身,形成思想覺悟,真正做到學法、懂法、守法、護法,引導學生自覺遵紀守法,維護法律尊嚴,實現法治教育開展的最終目的。如針對教材課本中列舉出的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進行深入分析,講解,必要時可讓學生進行現場演繹,發揮創造,提出自身對事件的看法,做出總結?;虬才艑W生寫出相應的案例讀后感,對案例進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二)改善教學方式,激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
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是學校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師是傳授法律知識的主力軍,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
首先教師自身要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和良好的法律素養,為學生傳授相關法治知識時更有說服力,講解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有豐富的教學技巧儲備。法制教育涉及到的相關條文非??菰铮倍?,一味單純地進行語言闡述解說,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疲勞,產生厭煩的情緒,法治教育走進課堂就沒有思想基礎。所以,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多樣化的向學生展示法律知識,帶動學生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接受相關教學內容,實現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創設法律情境,組建班級法庭,讓學生對某些法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分享感悟,得出結論,并在相互間辯解和探討中,深刻理解法律條文,提高法律意?R,自覺履行規范自身言行的義務。
(三)時時刻刻注重法治教育的滲透
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入手,注重堅持。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注重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從預防著手,從小事做起,從遵守基本課堂秩序入手,不遲到早退……讓學生靈活運用學習到的法律知識,自覺規范自身行為,遠離罪惡。鼓勵學生間互相監督,相互糾正,共同進步。樹立法制宣傳標語,創立法制板報、墻報等形式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成立法律學習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去,設立相應的激勵措施。課外鼓勵學生積極收集法律知識和案例進行同學間的互相探討等。
(四)擴展法制教育
打破課堂教學的空間局限,開闊學習范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實踐活動,強調實踐活動開展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法律,理解法律,有所啟發。例如組織參觀社會法制宣傳展覽和講座,欣賞法制教育影片,參加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將法治意識更好的融入到自身生活中,切實履行相關法律義務,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法治教育的意義
(一)有助于初中生增強法律意識,規范行為,預防犯罪
目前我國犯罪人群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青少年人群在其中占有眾多比例。這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現有資料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認知薄弱,法律觀念不強,法制意識淡薄。缺少正確及時的引導,自身是非辨別能力差,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學校積極開展對學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學生增強自身法律意識,掌握法律知識,規范自身行為,健全思想認識,預防犯罪。
(二)有助于學生正確法制觀念和意識的形成
觀念決定意識,意識影響行為,行為產生結果。注重校園中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法制觀念和思想意識。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展的關鍵時期,心智還不夠成熟,極易受身邊環境和他人的影響,思維上容易偏激、易怒,面對問題不能冷靜對待,片面性的思考問題,盲目的做出判斷,采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學校是教育學生,傳播法律知識的重要場地。利用開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對學生進行法制方面的相關教育,能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分析社會現象,明確利害關系,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健全心智,形成正確的思想法治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感覺很久都沒有遇到過這樣質量高的培訓了。這次學習,讓我收獲匪淺。總覺得意猶未盡,還想繼續學習,讓更多精彩的知識和思想進入自己的大腦中,指導自己的教學?,F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師要樹立人格威信。
《道德與法治》要教得好,首先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讓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從行動上去影響學生。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于發現、表揚學生優點的老師。在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了在本質上,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評價,應該自己斟酌。這樣說了,就能讓他改掉以前的壞毛病嗎?我有沒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來糾正他?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于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復抓,抓反復。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著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澳銈冊趺锤愕摹敝粫炎约和葡蚝⒆拥姆疵?,手機版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后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后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盡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著河里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二、在教學中,要把握一些關鍵問題。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孩子的人格素養,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么。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為了探究型。如在二年級的辨析式環節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范例的示范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三、對自己教學課程的反思。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么要節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么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著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后,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里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里,傳到了我們的手里?!坝凭玫臍v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盡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全體道德與法治任課教師和部分自愿參加培訓的教師培訓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培訓時間雖短,卻讓我感受到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那么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如何呢?
首先,教育部門缺乏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所以教育主管部門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其次,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學生積極性不高。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四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中小學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爭取在升學考試中加入法律知識的內容。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昌邑市圍子小學的田亞卿與滿曉紅兩位老師認為,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自覺守法。
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么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
我們積極學習《中小學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鑒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閑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人的一生都在奮斗,為了前途,為了家庭,為了理想,為了信仰,奮斗的原動力多種多樣,奮斗的途徑和方式也是千差萬別,但是所有的奮斗都不應離開一點,那就是符合道德標準。
道德是人類生活的群體屬性,是社會生活的秩序要求,失卻了道德,人類群體將變得毫無秩序而引發爭吵、內亂甚至戰爭。從古至今,道德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組成部分,從“禮義廉恥”到“仁義禮智信”,從“忠孝節義”到“智仁勇”,道德被賦予了不同的內容,然而就是這些自古演變來的不同內容組成了今天道德的內涵。
從古至今,道德文明都是中華民族一直弘揚的精神,然而到了今天,隨著社會結構的空前劇烈轉型,道德領域也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道德失范、誠信缺失、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是非善惡美丑不分、拜金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見利忘義、損人利己、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道德冷漠、喪失良知,以上種種不良行為充斥著如今媒體的頭版頭條,而在沒有被媒體曝光的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如今的社會是道德滑坡的社會,中國在實現快速增長后,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后,面臨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缺失,而產生的不良后果正在逐漸擴大。建立完善的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公民道德體系,實現人的現代化、培育現代化公民迫在眉睫。
道德分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人類在群體中扮演的各個角色都需要道德來維系秩序。職業道德是人類在職場中需遵循的秩序,它滲透到各行各業,影響著每一個職場中人。身為金融行業的一份子,職業道德缺失風險更是伴隨著我們左右,其后果也是非同小可。因此,我們更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把好思想道德防線。
一是要警鐘長鳴,筑牢防線。
由于法治教育的增強,德育課程發生一些變化是必然的。但我認為德育課程不會法律化,更不會變成法律課程。第一,法律教育固然重要,道德教育則更為根本。從道德與法律的關系角度看,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對基本道德的保護,而不是相反。第二,道德教育可以脫離法律教育而單獨存在,但義務教育階段的法律教育必須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否則就會因為沒有道德基礎而流于知識概念。也就是說,即使單獨從法律教育的立場出發,也需要道德教育的存在。第三,德育課程的傳統已經形成,尤其是新課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績,值得珍惜,不是說改就能改掉的。第四,從國家的角度看,現階段對法治教育的強調,與前一階段對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國情教育的強調是一個邏輯,都是國家與社會發展在特定階段特殊需要的反映,不是用一個教育去否定、替換另一個教育。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是學生成長的需要。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律教育都是學生成長所必須的,離開哪一方面的教育都成問題。法律意識能力的提高對學生成長的意義不言而喻,但如果只就學生個體健康成長而言,道德意識、心理健康顯然更為根本。從這個意義上看,無論法律教育有多重要,都無法替代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名稱的更改與內容的變化肯定會引起德育課程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不是朝向某一個特定內容的變化,而是更加綜合的變化。新課程改革所設置的德育課程,從小學低段、中高年級段,再到初中年級段,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綜合。也就是說,德育課程從一開始就定位在綜合課上。因此,課程名稱的更改,只是突出了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但并沒有改變德育課程作為綜合課的性質定位。法律內容的增加,也并沒有改變德育課程作為綜合課程整合多維度教育內容的性質。更何況德育課程的綜合性不但體現在內容上,還體現在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綜合上。應該承認,法律內容的增加,尤其是法治教育專冊的設置,對德育課程的綜合性有所傷害。新德育課程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兒童成長與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綜合設置道德、心理、社會科學知識、法治、國情等教育內容,內容的選擇以兒童成長的需要為線索,淡化學科與內容的痕跡。法治教育專冊的出現打破了課程標準所設定的邏輯,突出了法律教育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拆散了課程的綜合性。從這個角度看,法治教育專冊的設置是否是最好的選擇,有可議之處。我想,這是落實法治教育的一個權宜之計,從長遠看,法治教育還是需要放到德育課程的內在體系與邏輯中進行安排,與整個課程的內容整合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以現在割裂式的專冊面貌出現。
作為綜合課程,德育課程應該在穩定性和開放性中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這是德育課程發展的一個趨勢。所謂穩定性,是指德育課程的性質、定位、理念和內容的基本穩定;所謂開放性,則是指德育課程在穩定性的基礎上,應根據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學生成長的需要來適當調整內容結構。這次法治教育內容的增加與加強,就是這種開放性的體現。法治教育內容的增加,不是德育課程內容調整的第一次。對此,業內人士應該都記得,在大約30多年以前的德育課程中,心理教育的內容是很少的。心理教育內容的進入,反映的是學生心理問題的突出。記得當時也有很多質疑與擔心,包括心理教育不是道德教育、德育課程的心理化等,但如今的發展,已經證明心理教育可以很好地融入德育課程。同樣,相信法治教育的增加也不是德育課程內容調整的最后一次,今后還會根據國家、社會、學生發展的需要來調整課程內容。但無論如何調整,道德教育始終應該是德育課程的靈魂。也就是說,德育課程始終應該以道德教育作為精神支柱,無論如何變,都不能失去道德教育,成為一門“缺德”的課程。一方面,無論什么內容,只要進入德育課程,都應該為道德教育、為兒童的道德人格形成服務;另一方面,都應該在道德教育的統領下找到自身在德育課程中的準確定位。以法律教育為例,進入德育課程的法治教育,既是為法律的,也是為道德的,也就是說,德育課程中的法治教育,既要為學生的法律意識與素養的提高努力,也要發揮法律的道德意義,為道德教育而努力。法治教育,正是在與道德教育的互動中去尋找自身在德育課程中的合適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