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4 17:26:43
序論:在您撰寫普法學習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 目的分析藥對荊芥-桂枝、單味藥荊芥,桂枝的揮發油成分。方法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檢測,通過化學計量學解析法對二維色譜/質譜數據進行解析,從而實現對荊芥-桂枝、單味藥荊芥、桂枝的揮發油成分的分析。結果荊芥-桂枝、荊芥和桂枝揮發油成分分別定性得到51,47和61個結果,占總含量的88.72%, 90.52% 和88.37%。結論藥對揮發油成分的數目大致為荊芥和桂枝揮發油成分的加和,但相對含量有變化。
【關鍵詞】 藥對荊芥-桂枝 揮發油 氣相色譜-質譜 化學計量學解析法
配伍理論是中藥復方的核心問題。藥對是中藥配伍的基本形式,是復方的最小組成單位,又是復方的一種特殊形式[1]。藥對的化學成分研究將為中藥復方的配伍研究提供基本的依據,并揭示配伍理論的化學本質。荊芥-桂枝為常用辛溫解表藥對[1]。荊芥祛風解表,宣毒透疹;桂枝散寒解表,溫經通脈,通陽化氣[2]。兩者配伍使用,可增強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效果,共收解肌發表祛風散寒之功。揮發油成分是解表藥對的藥效物質[3],而藥對荊芥-桂枝的揮發油成分未見報道?;瘜W計量學解析法(Chemometric resolution method, CRM)是對二維色譜/光譜矩陣數據進行解析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利用二維矩陣數據包含的色譜/光譜信息,采用局部因子分析以分辨出單個組分的純色譜和光譜,其原理與解析參照文獻方法[4],它已成功地應用于中藥揮發油成分的分析[5]。本實驗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和CRM分析藥對荊芥-桂枝的揮發油,并比較了單味藥與藥對的揮發油成分, 討論了單味藥配伍后揮發油成分的變化。
1 器材與方法
1.1 器材儀器為日本島津QP2010型氣相色譜儀-質譜儀。荊芥、桂枝均購自湖南中醫藥研究院,經該院中藥研究所鑒定分別為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莖枝、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
1.2 揮發油提取
1.2.1 藥對揮發油的提取稱取干燥的荊芥(Herba Schizonepetae, HS),桂枝(Ramulus Cinnamomi, RC)各100 g,混合,按《中國藥典》(2000年版)揮發油提取法提?。?]。
1.2.2 單味藥揮發油的提取分別稱取干燥的荊芥和桂枝各100 g,按照上法提取。
1.3
揮發油的測定條件
1.3.1 色譜條件色譜柱OV-1( 30 m×0.25 mm)。 程序升溫:起始溫度40℃,以2℃·min-1升至120℃,再以10℃·min-1升至230℃,維持20 min。載氣He;流速1.0 ml·min-1;進口溫度250℃,界面溫度280℃。
1.3.2 質譜條件EI源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倍增電壓1.28 kV,掃描范圍20·600 amu;掃描速率3.8 scans.s-1,溶劑延遲2 min。
1. 4
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在Celeron(R)2.66GHz(Intel)計算機上進行,程序用Metlab 6.5編寫,所分辨的質譜在NIST107標準質譜庫中檢索。
2 結果
2.1
揮發油化學成分的定性分析圖1~3分別是荊芥、桂枝和荊芥-桂枝的揮發油的GC-MS總離子流圖(TIC),其中許多色譜峰產生重疊。圖2中A的保留時間段為53.05~53.50 min,放大為圖4。
圖1 荊芥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略)
圖2 桂枝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略)
圖3 藥對荊芥-桂枝的揮發油總離子流圖(略)
圖4 A峰的總離子流圖(略)
圖5 解析后A峰的色譜圖(含化合物1,2,3,和4)(略)
從圖4可見,A似乎是兩個分離很好的色譜峰。直接從色譜庫中進行檢索,左側峰中不同位置質譜變化很大,且檢索結果與被測物質譜相似度都較低,其中左半部分中間部分檢測為Dodecanoic acid, 2-phenylethyl ester,相似度為70%,右半部分檢測為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undecyl ester,相似度為81%,右側峰檢測結果為Pentadecanoic acid,相似度為64%??梢姡苯訌纳V庫中進行檢索的定性結果其可靠程度和準確度都較低,同時由于色譜峰重疊,難以進行定量分析。
利用CRM分析,結果表明A是一個四組分體系(圖5)。根據各組分的純色譜和質譜,再將它們與NIST標準庫進行匹配,可檢索到4種組分,分別為 ①4-(phenylmethoxy)-Benzoic acid;② Phen-1,4-diol;③2,3-dimethyl-5-trifluoromethyl-Tridecanoic acid;④Benzoic acid,2-phenylethyl ester, 相似度(相對含量)分別為97.9%(0.09%),94.4(0.05%), 91.5(0.07%), 93.8(0.02%)。由于得到的是純組分的質譜,定性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程度大為提高。
與上述解析A過程相似,對桂枝其它保留時間段的組分以及荊芥和荊芥-桂枝TIC圖,利用CRM逐步進行分辨,可得到組分的純質譜,再用質譜庫對分辨出的組分進行質譜定性檢索,得到組分定性結果。荊芥-桂枝、荊芥和桂枝揮發油定性鑒定的組分分別為51,47和61個, 占總含量的88.72%, 90.52% 和88.37%。
2.2
揮發油化學成分的定量分析對解析后的所有色譜采用總體積積分法積分,可得到各個組分的定量分析結果,荊芥,桂枝和藥對荊芥-桂枝定性組分含量分別占總含量的90.52% ,88.37%和88.72%,三者的揮發油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
3 討論
由表1可見,藥對荊芥-桂枝揮發油主要化學成分的數量大致是兩個單味藥荊芥和桂枝的加和,含量較高的主要成分或來自荊芥,如5-methyl-2-(1-methylethylidene)-Cyclohexanone,(2R-trans)-5-methyl-2-(1-methylethyl)-Cyclohexanone等;或來自桂枝,如3-(2-methoxyphenyl)-2-Propenal,Benzaldehyde等;或來自二者之疊加,如D-Limonene,Benzylidenemalonaldehyde等。 這些主要成分在藥對中的含量與在單味藥中的不同。實驗結果還表明,藥對荊芥-桂枝揮發油中還出現了多個單味藥中沒有的新的化學成分,如(E)-3,7-dimethyl-2,6-Octadien-1-ol acetate,(S)-1-methyl-4-(5-methyl-1-methylene-4-hexenyl)-Cyclohexene,Octanal,3-phenyl-2-Propen-1-ol acetate等,但它們的含量都較低。這些新化學成分的出現可能是由于合煎中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如增溶作用、助溶作用等。由于這些物理作用,單味藥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在配伍后溶出率將提高,因此,單味藥中含量很低而未能檢測到的揮發性成分,在藥對中含量提高而可被檢測。這些物理變化也會導致其它揮發性成分在藥對中的含量變化。
每個單味藥含有特定的活性化合物群。兩個單味藥配伍形成藥對,在合煎過程中,由于化學反應與物理變化,形成新的活性化合物群,它與單味藥的活性化合物群在量與質方面均存在差別,從而導致藥效的不同。兩個單味藥在合煎過程發生什么物理變化與化學反應,值得深入研究。
表1 荊芥、桂枝和藥對桂枝-荊芥的主要揮發油成分(略)
rt為保留時間;rc為相對含量;-為未檢出
【參考文獻】
[1] 胥慶華,劉麗云,趙瑞華.中藥藥對大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360.
[2] 田代華.實用中藥辭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818,1533.
[3] 沈映君.解表中藥方劑研究[M]. 北京: 中國醫藥出版社, 2005:198.
[4] Guo FQ, Liang YZ, Xu CJ, e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volatil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Notoptergium Incium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iterative or non-iterative chemometrics resolution methods [J]. J. Chromatogr. A, 2003, 1016 (1) : 99.
[5] Li X R, Liang Y Z, Guo F Q.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in rhizoma ligustici chuanxiong-radix paeoniae rubra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chemometric resolution [J].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6, 27(4):491.
摘要: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出發,應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以普通話測試大綱為標準,開發了普通話多媒體學習系統,為學習者創建了基于網絡多媒體的自主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習者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并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自主學習;教育技術;普通話
0 引言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普通話多媒體學習系統在普通話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且能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普通話培訓,能創造更加自主的學習空間,可以高效、快速地推進普通話培訓工作。
1 普通話教學的地位及現狀
1.1 普通話教學地位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企業部門及教師崗位嚴格要求普通話達到一定水平,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生及社會許多行業人員參加普通話考證,為就業增加籌碼。如今中國已經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國外人士想學習普通話。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有利于推動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國家提出了要加快城鎮化建設,其中普通話的普及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鄉鎮干部作為最基層的管理者,其言行代表著整個地方的形象。因此,鄉鎮干部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無論是社會發展還是個人交往,統一規范的語言對實現不同地域之間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1.2 普通話教學現狀
傳統普通話教學是講練式學習模式,口耳相傳式教學,學生被動地進入角色,根據教材中的訓練材料進行泛讀。這只會讓學生為了說話而說話,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種模式在人力、物力上都不利于大規模的推廣。多媒體技術不僅僅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它還應該與整個教學中最重要的要素“學生”聯系在一起。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為學習者創建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2 自主型普通話多媒體學習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基于普通話教學的現狀,筆者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角度出發,以普通話測試大綱為標準,利用教育技術,開發了普通話多媒體學習系統。現代教育技術不只是一種認知工具,更是促進人們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新的學習方式。在系統中,我們主張通過有效的學習環境的創設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設計,并充分利用強化練習以及情境、協作、會話等優化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指導作用,以滿足學習者學習個性化、協作性的要求。在教學設計中,重點強調學生的自主化學習,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特點,用有聲動畫演示發音口型技巧,加強交互性學習,處理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和考點。
2.1 理論依據
自主學習指的就是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它與被動、機械、接受式的學習相對,自主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成績,也是個體終身學習和畢生發展的基礎。在系統運行中,我們主張通過有效的學習環境的創設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設計,并充分利用強化練習以及情境、協作、會話等優化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指導作用,以滿足學習者學習個性化、協作性的要求。其目的是設計與建立一個的自主性的學習平臺,利用計算機輔助學習,為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普通話的環境,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普通話培訓。普通話教學系統是以自主、協作學習理論為基礎,始終圍繞以學習者學習為中心而設計。它能充分發揮學習者的自主性,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協作性學習。
2.2 系統結構
本系統主要由知識體系、測試練習、娛樂學習、交流互動、幫助工具等s個模塊組成。如圖1所示。
(1)知識體系模塊
該模塊針對語言學習介紹,可分為基礎、難點、重點和考點四大塊?;A部分展示每個聲母、韻母的發音部位剖面圖,動態地演示口型和舌位的變化過程;聲調的五度標記法圖解;聲、韻母的發音技巧和隔音符號。難點部分包括各種音變和輕聲規則及其例句和大量的典型的詞語、例句。重點部分是學習者的學習的關鍵,覆蓋普通話的文章內容,考點是針對往年考試的試卷的解析和讀音演示。學習者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利用漢字反查工具對遇到的難點字詞的讀音進行搜索。在系統的朗讀與說話訓練處,采用的是普通話水平測試規定的朗讀作品與說話范文,通過圖片、文本、表格、聲音和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習者。不同學習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訓練模塊,使學習者有個多樣化的學習環境。
(2)測試練習模塊
系統隨機產生一套試卷(建立數據庫),測試者通過虛擬測試來模擬現實中的整個考試過程。試卷是參照國家普通話測試水平測試的內容。在這之前,學習者可以通過閱讀電子測試必讀本,了解有關測試內容、評分標準、等級評定。在虛擬測試中,有關普通話測試的流程和相關的常識為學習者在以后的測試中創設有一個良好的考試心理環境,幫助學習者提高普通話測試成績。測試有時間規定,精致的時鐘讓每一個學習者時刻注意,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3)娛樂學習模塊
包括展覽廳(脫口秀、播音精品)和小游戲(繞口令、翹鼻板)等。學習者在娛樂中,潛移默化地提高普通話水平。寓教于樂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4)交流互動模塊
它給學習者提供一個非實時交流知識的空間,采用B/S架構,Flash結合Access數據庫,ASP作中間橋梁。學習者之間可以進行提問,也可以相互解答。ASP動態處理數據庫得到數據,傳到Flash中,Flash再對得到的數據進行處理。
(5)幫助工具模塊
當學習者認識字詞,不知拼音情況下,可以利用漢字反查工具幫助查找。幫助可以給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字詞問題。
2.3 系統界面
本系統設有良好的使用界面,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界面設計注重學習者的心理學因素,提供豐富的色彩,形成美觀的畫面。色彩的運用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用色彩來強調學習內容,豐富學習內容。整體的畫面框架內容緊湊,畫面間的跳躍有動畫過渡。筆者把系統化分成各個小細塊,通過導航進入。本系統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重點突出人機交互作用。
2.4 開發和使用環境
系統開發環境的軟件要求是Window2000操作系統平臺,所需的輔助軟件有Dreamwaver8和Flash8。開發語言使用JavaScript。動態傳遞更新數據,在IIS5.0基礎上,結合Access信息數據庫。軟件將轉化成網頁形式,用戶有網頁瀏覽器,就可以使用該軟件。
3 系統特點
該系統在設汁開發過程中始終圍繞教育性、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等。強調內容的豐富性、學習的趣味性、操作的交互性,系統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協作性等特點。
3.1 自主性
系統給予學習者很大的選擇空間,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學習。它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者學習的獨立性。系統根據自主學習思想進行設計,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加強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
3.2 交互性
系統能夠與學習者直接互動,對學習者的學習信息做出相應的反饋,并激發學習者相應的心理變化。系統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習者學習方式和效率,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3.3 協作性
具有資源共享、超越時空、方便協作等特點。學習者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通過留言席:等交流互動方式加以解決。
關鍵詞:中專學校;普通話教學;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H1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7—0121—01
一、普通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普通話教學的認識有待提高
很多院校的學生、教師、乃至領導,普遍認為,普通話學習與否,無關緊要,專業的學習才是至關重要的。甚至不如學習外語重要。因而導致方言區很多學校很多的專業沒有開設普通話課程,只有少數專業開設了普通話課程。
(二)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給普通話教學的展開帶來困擾
學生普通話原有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方言跨度大;有的學生操一El過渡普通話;有的學生完全用方言交流;文化水平的不同,有不了解拼音系統的,有識字能力特差的,還有不愿開口說話、根本不會朗讀的。
(三)教材也有缺陷
現有教材一般都根據根據國家普通話測試大綱編寫,泛談的是標準語音,缺乏對方言的分析與解剖,更缺乏對過渡語的分析解剖,針對性不強。
(四)院校軟硬件條件不達標
中專學校普通話教學,師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中專學校進行普通話教學的老師中,擁有國家級及省級普通話測試員資格的人并不多,這也導致學校師資水平的參差不齊,學生普通話水平提高較慢也在情理之中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學校普通話教學的教學設備不完善。
(五)普通話教學教研教改的思考尚嫌缺乏
據調查了解,盡管目前各中專學校擔任普通話教學的老師基本上是國家級或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他們的口語足以成為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楷模。但是,關于如何教學,如何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方言選用適當的教材等教研教改方面的問題尚缺乏探討。
二、改變普通話教學現狀的對應策略
(一)提高認識,加強學習。中專學校需要加強對普通話學習的宣傳, 努力營造校園氣氛。“結合學生實際,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原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到理論認識,培養他們對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 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報、廣播、校園網及櫥窗等,廣泛地向師生宣傳國家的語言文字法律法規,組織開展各類與普通話相關的活動,如演講、朗誦、辯論賽等,營造校園學習普通話的氣氛,讓普通話水平較高的學生現身說法,談體會、談經驗;教師帶頭使用普通話,要求教學場所必須使用規范的普通話,以形成濃厚的普通話使用氛圍。提高師生學習、使用普通話的熱情及興趣。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持之以恒,而課堂訓練和指導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的練習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由于方言的干擾,有的學生進入到了具體的語境,總覺得用普通話表達不夠盡興,一開口說話,方言就會脫口而出。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和教師有義務、有責任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用語環境,通過政策宣傳使普通話成為大家共同使用的校園語言。同時也要提高學生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讓他們知道學習普通話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持之以恒、勤學苦練,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中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二)加強學校普通話教學的軟硬件條件。首先要加強普通話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引導和鼓勵學校所有的教師自覺地把普通話作為自己的職業語言,對于講授普通話課程的教師,學校要提出更高要求,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的培訓和考試,使校內普通話課程老師的業務水平能夠上一個新的層次。其次改善院校的普通話教學的硬件條件。教學硬件條件的完備,對普通話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設現代網絡語音室,可以充分發揮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對口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可以為語言學教學活動的展開提供極大的空間。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培訓場所基地,配備必要的教學儀器和設備,為開展普通話教學提供基礎條件支持如對現有教學場所進行改造,可借助多媒體設施,播放一些著名電影、經典電視節目、散文詩歌的配樂朗誦、名人演講錄像、幽默小品表演等等,使學生在聲音、文字、圖像的直觀感覺中,在聲情并茂的情感刺激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普通話口語、語感訓練,在輕松、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接受訓練,這種形象、直觀、有效的訓練方式,遠比抽象的一般講解效果好得多。
綜上所述,中專學校的普通話口語課程不是專為通過普通話等級考試而設置的,而應該是一門基礎技能訓練課程,是一門公共必修課,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在各自職業領域內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并且應用于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如何提高這門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值得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關鍵詞:乳香揮發油 氣象色譜 分析研究
乳香英文名字為Frankincense,它由橄欖科小喬木卡氏乳香樹和橄欖科小喬木卡氏乳香樹同屬植物皮部樹脂滲出而成。乳香的主要出產地是非洲的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及阿拉伯半島南部,土耳其、利比亞、蘇丹、埃及等地,每年的春夏季節,用刀自上而下把樹干的樹皮劃割成三角槽狀,導致樹脂從割口滲出,過段時間樹脂凝結成塊狀后進行收集并加工之后得出乳香。乳香自古以來就成為我國一劑中草藥藥材。作為中藥始載于《名醫別錄》,稱為熏陸安息香。蘇敬謂:“熏陸香形似白膠香,出天竺者色白,出單于(今蒙古一帶)者夾綠色”。李珣按《廣志》云:“香生南海,是波斯松樹脂也,紫赤如櫻桃透明者為上”。陳承謂:“熏陸是總名,乳是熏陸之也”。由于本品為進口藥材,在過去對其產地、植物形態的描述上多不準確,但對藥材的描述與如今使用的商品頗為相似。其味辛、苦,性溫,歸肝、心、脾經。主要含3%~8%的揮發油、60%~70%的樹脂、27~35%的樹膠等成分,具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歷代醫著中均有記載,《名醫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薄隘燂L癮疹癢毒?!薄度杖A子本草》:“止霍亂……心腹痛,疰氣,煎膏止痛長肉。入丸散微炒殺毒,得不粘?!薄侗静菥V目》:“消癰疽諸毒,托里護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婦人難產,折傷”。
近些年來,醫學界相關文獻表明,乳香對肝癌細胞有抑制和誘導其凋亡的作用。通過相關科研機構反復研究發現,乳香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醋酸辛酯具有止痛功效。本文所要的研究乳香材料是從正規藥店購進,將其粉碎后經過揮發油提取器進行回聊提取得到乳香揮發油,并進行下面分析和鑒定。
一 、相關器材與方法
1.材料和相關儀器
乳香、無水硫酸鈉、揮發油提取器、Polaris Q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CKDM型磁力攪拌調溫電熱套、QE-200藥材粉碎機。
2.乳香揮發油的提取方法
把從藥店里購來的乳香稱量好過后打碎成粗塊,用蒸餾水浸泡12個小時,然后用揮發油提取器按常規回流10小時后才提取揮發油,通過無水硫酸鈉對其驚醒干燥處理后得到揮發油組成成分,實現2.1%的收油率。揮發油的顏色為淡黃色,呈透明的油狀液體,含有濃郁的特殊香味。對其密封進行冷藏處理,等待檢測運用。
3.乳香揮發油的GC/MS分析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5%苯甲基聚硅氧烷彈性石英毛細管柱,載氣為高純氦氣,流量為1 ml/min,進樣口溫度240℃,接口溫度230℃,分流比20∶1,柱室初始溫度70℃,保持5 min,升溫速率為10℃/min至200℃,保持5 min。質譜條件:EI離子源,接口溫度為230℃,電子能量70eV,掃描范圍是50~400aum。
二 、分析和鑒定的結果
通過上述實驗分析和探討,同時運用了GC-MS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乳香揮發油的氣相色譜和擬質譜,通過電腦CPU的標準質樸檢索,確定并精確地鑒定出47中相應的化學組成成分,在乳香揮發油氣象色譜中,所組成的成分相對較復雜,其中,揮發油組分中,烯類物質占10.86%,酯類物質占40.69%,醇占39.08%,其他類物質(烷、酮、醛、醌、酸等)占6.42%。
三、 乳香揮發油餓化學成分的功效與作用
1.乳香組成成分中,醋酸辛酯成為乳香揮發油中最主要的組成成分,有相關文獻已經有力證實,醋酸辛酯在醫學功效上具有止痛消炎的醫療作用。
2.Verticiol是相關研究部門對冬蟲夏草進行研究和實驗中最新發現的一種成分,Verticiol的外觀和結構與貝母堿結構極其相似,Verticiol在醫學領域中對呼吸道相關疾病有特殊的醫療功效,當前報道Verticiol的作用和醫療作用的相關文獻報道的相對較少,但是,它的大量存在有可能是乳香具有抗炎作用的原因之一。Verticiol直接在止咳化痰等感冒藥品的生產中得到運用。這將給制藥和醫學界方面提供更好地社會效益和經濟發展乃至醫療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前景。同時也給中藥應用方面提供更大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α-蒎烯α-蒎烯是一種雙環單萜化合物,廣泛存在于黃柏蘿樹皮、葉和果實中,蒎烯也是松油的主要成分(80~90%)。α-蒎烯對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合成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其通過抑制白色念珠菌細胞膜中麥角固醇、胞壁中幾丁質、多糖的合成及抑制核酸DNA、RNA的合成,從而起到殺菌作用。
4.芳樟醇芳樟醇(Linalool)又名沉香醇、芫荽醇、伽羅木醇、里那醇等, 具有鈴蘭香氣,來自天然的芳樟醇氣味純正、圓和,甜潤、幽雅,是合成芳樟醇難以相比的。在醫藥上,芳樟醇有抗菌和抗病毒感染之作用,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腸炎膜桿菌、葡萄球菌、釀酒酵母菌、白色含球菌、黑曲霉菌、瓊脂等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效果是苯酚的五倍,與香茅醇有相似的抗菌功效。另外,芳樟醇還有除臭、鎮靜、抗齲齒、殺蟲等功用。
四、結語
通過上述對乳香揮發油的層層分析與色譜和擬質譜的鑒定,我們發現,乳香的各種化學成分在其醫療功效和化學左右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它們有內在的聯系,也有本質的區別。實驗證明,乳香揮發油通過各種程度的配備和不同的來源、提取條件和提取方法,其性能和化學作用也有所不同。文章所以進行如此討論與實驗,是期望乳香揮發油在今后的綜合利用中得到更有效更準確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崔 銳,周金云. 乳香化學和藥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6):407.
[2]王 勇,潘國梁,陳 顏,等.4種方法提取乳香化學成分及其GC-MS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14):1054.
[3]夏華玲,趙新杰. 乳香揮發油化學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草藥,2003,34(2):119
關鍵詞:普通話;貴州;方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245-01
前言:由我國憲法總綱規定,必須在全國推行與通用普通話。我國于2001年出臺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已明確規定了普通話在我國語言地位,推及普通話已經成為全國經濟文化交流工作前提。
1.普通話學習難點
1.1 聲母。貴州當地人在交流時,發音并沒有翹舌音,而多使用平卷舌,唯有黔北地區有部分應用翹舌音。這就使得當地人在交流過程中,應用普通話存在較為奇怪的感覺。例如zh、ch等聲母,當地人一般讀為z頓號c缺乏h音[1]。然而在普通話中,翹舌音占比高達百分之七十,而平舌音卻僅有百分之三十,這是貴州人練習普通話時遇到的主要難題。例如將上學念成喪學,將出租說成粗租等,表達起來十分拗口難以理解,嚴重干擾意思表達的準_程度。
1.2 韻母與鼻音。貴州人在讀書寫作過程中非常容易將鼻音與邊音相混淆。例如難受讀作藍瘦,將想哭讀作香菇等,讓人難以捉摸語言涵義。其實邊鼻音在發音過程中,都有自己獨有的發音模式,將二者混為一談并不現實。邊音相比較鼻音較為清晰洪亮,而鼻音在發音時較為深沉,且淡然。因此發音時一定要注意二者間的區別,這樣就可以準確掌握變鼻音的發音方式。
1.3 聲調。最后則是聲調,在普通話中聲調分為四種分別是平聲、上聲、去聲、入聲[2]。聲調作為調和語言結構,以及語言含義的重要音標,是普通話區別的主要方式。不過由于貴州方言較為低沉且灰暗,所以當地人在讀時,普遍會暴露出高音掌握能力較差的問題,音調時高時低。例如"山西"(shānxī)和"陜西"(shǎnxī)的不同[3]。貴州人發音時,普通人難以分辨真正所表達的涵義。
雖說貴州本土語言中的涵義與普通話間并沒有較大區別,不過許多時候由于音調以及貴州人咬字發音較輕,所以人們一時難以調和與平衡普通話學習音調發音。
2.普通話練習方式
2.1 聲母練習。聲母學習難點在于舌尖位置的找尋,想要發好聲母聲音,必須將舌尖上舉,找尋正確位置,從而圓潤嗓音。改正上下顎嚼字方式,上升軟腭,使舌頭向上翹起,從而抵住上顎,使氣流能夠順著舌頭帶動聲帶。
并且平翹舌在轉換過程中,舌尖位置也要及時轉換。就像讀沒有、便宜、占便宜等必須保證不斷練習,才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成果。
2.2 韻母發音練習。在練習韻母發音時,應體會與感悟到發音時舌尖與上顎抵觸時的感覺。不過要注意不可太過夸張。在練習時不妨擴大自身共鳴效果。平時說話時適當提高面部咬字幅度,從而發音時更為飽滿。再就是找準每一個字的讀音與韻腹。將韻頭與韻腹等因素相關聯,延長i的發音時間,找準整體發音結構。
其次則是要形成良好的發音習慣,利用平時所積累的學習方法找對練習方式。平時多注意合攏嘴唇,例如當發u因時,先保持u的口型在提高音色,之后逐漸擴大口型,從u到a逐漸演變,完成整體音色變化。
2.3 聲調調整與練習。聲調練習需要注重上聲以及輕聲的變調,在語境中正確調值才可以保障讀音更為標準,更為圓潤。
在音調練習途中,由于貴州話與普通話存有一定聯系。因此在發音練習時需要注意的不僅是發音,同時還要注意音調。改變平時發音過于生硬的現象,避免音調忽高忽低。另外在練習時候不妨使用錄音方式,嚴格遵照普通話練習五度標記法去練習。保障音調不高不低,底氣充足。在音調練習時,對于貴州人來說,其中尤為棘手的則是輕聲發音。在讀輕聲時必須側重將輕聲中,所欠缺的音律調節添加到前一個音節中,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點明輕聲特點。在不同環境同一個字的音節與音調會出現不同含義,通過不斷地練習,準確找好發音音色有利于準確表達語言含義。
最后則是語言的環境,通過耳渲目染,以及良好的普通話周邊學習氣息能夠有效改變人的生活語言習慣。有意識地多聽電視廣播,以及參加普通話讀書會,時間一長自然便可以有效掌握讀音,以及詞語的組織應用方法。
2.4 語言習慣養成。語言練習最重要的便是通過日常習慣積累,以及不懈的努力[4]。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加應用普通話才可以實現語言技術的提升,提高普通話能力。普通話并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不僅需要一定的天分,同時還需要日后勤加練習。通過時間證明,無論是什么語言,都需要使用者勤加練習才能夠真正完成掌握。即便是常年吐訴方言者,只要肯學并加以持久練習,同樣可以取得成功。
結語:提高與推廣普通話全民學習力度,符合當前我國經濟文化交流發展方向。通過探索與摸尋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解決貴州地區交流難、文化封閉的問題。同時方言作為千百年來少數民族文化,歷史的傳承體,繼承了無數先輩人文面貌,切不可輕易將方言摒棄。找尋方言與普通話間的共同之處,可以更好的開展全民普通話教學,有利于增強普通話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一、高職院校普通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普通話的學習重視程度不夠
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認為普通話水平與將來從事的工作關系不大,不需要有多高的水平,再加上個別學生認為自己已是成人,語言的發音、表達習慣已形成定勢,更改不易,對普通話的學習與練習重視程度不夠。同時,完成普通話教學內容需要36學時,受高職院校其他專業課程影響,已經壓縮到只有8至10個課時。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內容的確是個難題。所以老師只能有選擇的教學。
(二)學生普通話水平參差不齊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不是來自一個地區,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國家大力發展高職教育,招生范圍擴大,學生往往來自不同的方言區,口語表達都帶有各方言區不同的特點。尤其來自農村的學生,大多從未接觸過普通話方面的訓練,即便是接受過普通話的理論教學,也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理論層面,而缺乏相關的應用訓練。由于生活和學習環境的不同,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來自城市的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一般要好于來自農村的學生。
(三)學生缺少自主學習動機
雖然口音各有不同,但方音特征差別不大,學生之間用方言交流未形成言語障礙。因此,在課下,這些學生更多使用方言進行交流,偶爾出現有人使用普通話的情況,還有可能遭到別人的嘲諷和羞辱。普通話作為一種交際工具的價值和意義在這些情況下被輕易地淡化了。
二、高職院校普通話課程設計的改革辦法
(一)課上改變授課內容,講清細節,課下強調隨時練習,養成語言習慣
在普通話教學課時較少的情況下,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得到訓練和指導的機會相應減少。為了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明顯高效地提高普通話水平,順利考取等級證書,可將授課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將所講內容與普通話水平測試題型緊密結合。普通話水平測試有四道大題:第一題讀單音節字詞。測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的標準程度。第二題讀多音節詞語。測查應試人聲母、韻母、聲調和變調、輕聲、兒化讀音的標準程度。第三題朗讀,注意避免錯讀、漏讀、加讀、倒讀、不要讀破詞和句造成歧義,做到自然流暢。第四題說話,注意減少方音、自然流暢、有口語感等。普通話課的授課內容打破了過去按教材章節進行講解,而以這四道大題作為四次課的教學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地講授與練習。
在課堂訓練時間縮短的情況下,為了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任課教師不斷督促學生養成幾種習慣。一是學習普通話的自覺習慣。只有學生自覺去學習普通話,才會有較大的進步,這種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督促指導和學生間的相互督促。二是聽普通話的習慣。我們的有些學生不習慣聽普通話,這就需要督促學生常聽普通話,養成聽普通話的習慣。三是練普通話的習慣。很多說方言的同學羞于說普通話,我們要幫助學生克服羞澀心理,有針對性地多練普通話,不斷糾正語音上的問題。四是說普通話的習慣。從普通話水平測試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前三題把握得很好,一到說話,問題就較多。不但要求在課堂上說,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說,抓住一切機會練說普通話,在練習中不斷糾正錯誤。五是糾正習慣。分兩種情況:一是自糾,二是他糾。以上習慣必須在課下養成。任課教師要求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選擇一個負責人,記錄和匯總同學們在練習時遇到的問題,及時向老師反饋,教師予以指導。另外,同學之前也相互督促,形成“比―趕―超”的學習氛圍,共同獲得進步和提高。
(二)教學模式更新,強化目標驅動下的自主學習
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普遍存有三種情況:一是有的知道自己的語音錯誤和缺陷,并能自我糾正的;二是有的知道自己的大多數問題,有些可自我糾正的;三是個別普通話基礎薄弱的同學,不知道問題且不能糾正的。一般情況下,第一種學生基礎較好,語音問題不大,本身的基礎可以通過測試;第二種學生可以通過測試,但是進入更高一級不太容易;第三種則過級有困難,需要重點輔導與督促。
在教學中,需要先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將上述學生分三個層次A組、B組、C組,為了讓同學們都有學習的動力,分別為三組學生制定不同的目標。針對A組學生,我們對其有更高的要求,給他們設定的目標是進入二級甲等。學生聽到自己不僅可以過級,而且有進入更高一級的希望,學習動力非常足。針對B組,我們為他們下達的任務是保住二級乙等,爭取拿到中高分;針對C組學生,要重點輔導,努力過級。學生們在目標的趨動下,學習積極性大大加強,更加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三)教學方法與時俱進,順應學生需要
第一,針對我校大多數學生普通話基礎薄弱、部分學生普通話基礎較好、個別學生普通話基礎好的實際,在課上實行“因地施教”教學的方法,根據學生的方言地不同進行授課,將學生進行分組,讓所有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讓一些鄉音較重的學生得到老師的幫助。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的嘗試,我們看到學生們積極的、主動的學習普通話,自覺地糾正鄉音,普通話水平不斷提高。我們還鼓勵基礎薄弱的同學,克服學習普通話的心理障礙,多向老師和基礎好的同學學習。
由于廣西地區特殊的語言環境,廣西人學習普通話時會遇到許多特殊的困難。由于廣西地區各種主要方言中都沒有卷舌音,因此廣西人學習普通話中e和er時所遇到的困難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過具體的語音辨析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探索廣西地區普通話教學中的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廣西地區;普通話教學;卷舌音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處我國南疆,分別于廣東、湖南、貴州、云南、海南等省相鄰,并與越南接壤。因此,廣西地區的漢語方言情況較為復雜,大體上可以歸屬于粵語方言區中的白話分支和平話分支,其中還包含西南官話、客家話和閩方言。隨著廣西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外交流的需要,普通話在廣西地區的逐步推廣勢在必行。廣西地區許多行業都把具備一定普通話能力作為職業素養之一納入考核機制,普通話水平測試也從原來針對廣電系統、教師系統等特殊行業,逐步拓展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而廣西人學習普通話最大的障礙就是e和er音的發音,因此,必須對這兩個音進行系統辨析,并通過科學的方法才能夠順利糾正。
一、普通話與廣西方言中e er的辨析。
普通話中的單元音韻母e是后半音高不圓唇之音,也就是說它的響亮點(舌位高點)是在后半高(半閉口)的位置,且雙唇緊張度不明顯,白話中的e音韻母,發的位置也是后,但不是半高,而是半低的位置,使人在聽辯中覺得松散,d、t、n、l的拼合較為明顯。
我們在教學中,應先找到e的發音部位,先用聲母g、k、h帶出e的準確舌位,這拼合位置不容易出現錯誤,先帶舌根阻(g、k、h)聲母發音訓練,然后,去掉聲母,再發“e”,這樣,較為容易的可以確認“e”的發音部位,在發舌尖中阻(d、t、n、l)這樣就比較容易的糾正“e”的位置,隨后就該是鞏固訓練,體會和感受,發音時的唇舌狀態。
普通話中的“er”是舌尖中關低不圓唇卷舌元音,它是獨立成音的,不與其他聲母拼合,一般北方人,較為容易掌握,而白話中,沒有這個音。故廣西方言區的人學習普通話時,往往把“er”誤讀為“e”加卷舌動作。所以把“e”和“er”混淆了,所以從聽覺上有白話中的“e”加卷舌動作。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辨析,應該是先發“二”中的前“a”雙唇完全打開,在發音的過程中,“a”前的舌尖逐漸卷起,便舌尖對準上腭即可。先慢發,體會動程,因為“二”為去聲,由前“a”起音,且動程長,容易感受和體會到,當掌握了“二”的發音要領,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發“陽平”“而”雙唇開度稍收,即可。上聲亦同“爾”即可。這樣,我們就很容易地辨析清楚“e”“er”的發音要領了。
二、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廣西人學習普通話r和er的主要問題在于發音時沒有卷舌動作,或者由于舌位不當,造成前后兩部分發音時有明顯的痕跡。因此,在教學中也應注意針對性的方法,以便提高教學效率。
1、從理論出發,做到有的放矢。
在普通話教學中,教師切記“就字論字”,讓學生只是進行簡單的模仿,否則,很容易讓學生抓不住要點,總是出錯,逐漸失去信心。教師應該從理論出發,讓學生了解自身方言問題的根源,抓住自己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關鍵區別,有針對性的練習,利用發音原理來指導學生發音實踐,才能夠做到事半功倍。以壯語為例,漢語和壯語雖同屬與漢藏語系,但兩者不論從語音、詞匯、語法習慣上都儲存著明顯差異。僅就韻母來說,壯語就比漢語韻母從數量上要多得多,但是壯語沒有卷舌元音韻母、舌尖后韻母,大都是無撮口呼韻母。正因為廣西人母語中沒有卷舌音,所以其發音時最主要的問題是:很難找準舌尖后音發音部位和無法體會卷舌音的發音動程。
2、通過反復示范,提高學生的聽辨能力。
在方言糾正過程中,教師要逐步消除學生方言母語的語音偏誤影響,首先就要加強學生對普通話和方言母語的聽辨能力。只有能夠聽出二者之間的區別,才能夠改正發聲中的語音偏誤。教師可以針對廣西籍學生e和er的發音問題選取相應的字、詞、繞口令作為訓練材料,通過教師用正確的發音方法和方言的發音方法分別進行反復示范,引導學生根據理論原理逐步提高聽辨能力。也可以由教師進行普通話示范,選取一位有代表性的同學進行方言示范,引導大家共同思考、辨析。
3、運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要點。
發音原理相對枯燥乏味,發音動程也比較抽象,但這些又是學生糾正方言的關鍵,因此,教師應該嘗試各種直觀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口腔生理結構圖,通過直觀的圖片將枯燥的發音原理進行直觀展示。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將普通話和方言的發音動程分別直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逐步體會二者在發音時舌位和口腔的變化,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教師還可以選取一些有意思、有趣的繞口令和文章段落讓學生進行錄音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運用于生活交流,形成新的發音習慣。
廣西人在學習普通話過程中即使掌握了e和er的發音原理和技巧,但在說話和朗讀時還經常會出現不知哪個字該讀卷舌和兒化音的問題。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把常用字表中的55個r聲母字列出來,讓學生進行強化記憶、訓練。然后鼓勵學生克服自身羞怯心理,在生活中大膽使用相關技巧進行日常語言交流,在交流中逐步熟練掌握發音技巧,形成新的發音習慣。
針對廣西普通話教學中e和er的發音問題,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中首先要對問題的成因進行系統分析,引導學生進行準確的聽辨,然后通過各種直觀的教學手段,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反復練習就能夠使學生的語音面貌有較為明顯的改善,然后舉一反三,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就能夠有較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