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9 16:41:21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經濟及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世紀以來,科技的發展和創新活動以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展開??v觀全世界,無論是創新型人才還是創新成果,無不與交叉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有學者曾對20 世紀諾貝爾獲獎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20 世紀的諾貝爾獲獎成果普遍存在學科交叉現象,更有力地證明了不同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對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以下簡稱教經管學科)是由教育、經濟、管理三門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一門文科類交叉學科,雖然不會像理工科類那樣做出很多意義非凡的創新成果,但在培養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性創新型人才方面無疑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學科設置的限制,教經管學科自身的不成熟性等,使其學科在發展過程中困難重重。
1 教經管學科存在的問題
1.1 學科歸屬不明
學科的歸屬問題關系到學科的生存和發展,一門學科把自己界定在特定的學科門類下,有利于從制度上保證權益的順利獲得,從學術上得到社會的認可,也能從心理上使學科成員獲得一種安全感。①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交叉學科日益成為學科建設的重點。然而,目前我國學科和專業設置較為固化,現行的學科專業目錄既沒有設置專門的交叉學科門類,也沒有在目錄代碼和名稱中為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留出發展空間。②這使交叉學科的歸屬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就教經管學科而言,關于該學科的歸屬問題一直難以確定,正如楊天平所言:“教育經濟與管理學是由教育經濟學和教育管理學迭合而成的學科,毫無疑問,其直接的上位學科也應該是這兩門學科,而其間接的學科歸屬則應該是經濟學、管理學和教育學,或者說應該由這三門學科共同構成其融合的屬學科”。③不少學者從自己的立場和學科視野出發,將其納入自己所在學科陣營,設有該學科的高校也根據自己的情況將該學科設在不同的學院。
1.2 社會需求與培養模式不協調
自1997年教經管學科成立以來,國家就力圖給它的培養目標設置一個清晰的界定,《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1999年版)一書中,對該專業碩士生培養目標作了如下描述:具有扎實的教育經濟學、教育管理學等領域的基礎理論,能把握教經管學科領域比較重要的理論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國內外理論研究的前沿問題及研究水平,能從事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的教學科研工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工作。④從培養目標來看,教經管學科培養的人才主要從事于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黃路明對西部兩所高校2008屆和2009屆畢業生的去向調查表明,教經管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有88%的人選擇到高校就業,且在高校的工作崗位主要是擔任學生輔導員,只有極少數擔任教務員或教師。⑤由此看來,教經管學科培養的人才多傾向于從事基層教育管理類工作,從這個角度出發,學校在培養模式中應該以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為主,輔之以學術型人才培養。而我國但凡設置該學科的高等院校幾乎都是以學術型的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這也是造成該學科畢業生就業難,社會適應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學科的發展規模與學生的培養質量不成比例
教經管學科自誕生以來,其發展速度喜人。據114國際教育網的資料顯示:2005年全國范圍有59個招生機構招收本專業的碩士研究生,8個招生機構招收本專業的博士研究生,而2007年則迅速變為105個和13個。⑥僅兩年時間,碩士和博士招生機構就分別增加了46個和5個,可見專業布點快速增加的趨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為該學科在學術領域內形成一定的“氣候”和“范式”奠定了基礎。但學生的培養質量并沒有隨學科的擴張而進一步得到提升,相反地,由于本學科自身的不成熟性和難以確定的歸屬問題,使不同類型的院校將其設在他們認為正確的學科領域,對學生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向也大不相同,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也是良莠不齊。學者卜樹春對部分著名高校2008屆教經管碩士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調查,發現該專業畢業生畢業之后上有不少沒有確定單位的同學。⑦雖然學生就業情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與自身也有很大關系,但普遍的事實證明,學生就業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培養質量。
2 解決對策
2.1 增設“交叉學科”門類
根據上文所述,教經管學科難以確定的歸屬問題,根源在于我國的《學科專業目錄》沒有給交叉學科留出發展空間。為此,筆者建議,首先在《學科專業目錄》中增設“交叉學科”門類,且使所有的交叉學科都有一個合理的歸屬,不至于交叉學科因為歸屬不明而被不同院?!半S意”安置。其次,考慮到每門交叉學科的發展程度不一,宜將它們分類對待,并制定不同的標準,以利于它們更好地發展。如在“交叉學科”門類下設探索叉學科、成長叉學科、成熟叉學科三個層次。⑧教經管學科屬于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其發展還不夠成熟,可將其歸屬于成長叉學科。
2.2 改革培養模式
從就業角度看,教經管學科宜實施專業應用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雙軌”并行的培養模式。其中,前者在培養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實踐環節,學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聯系實習單位,讓他們在實踐工作中發現問題,并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解決。而后者主要是培養具有科研能力的高層次、創新型學術人才,同時也為該學科學術隊伍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在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個性化培養趨勢。
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導師選擇、實踐環節、論文要求等方面都要實行“分流”,具體的培養模式見表1。
2.3 政府主導,限制學科布局點,重點發展一批學科“領頭羊”
教經管學科的研究范圍本來就是圍繞著教育這個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公共事業而展開的,它的發展自然離不開教育部門的“關懷和指導”。面對學科規模和培養質量的不協調的狀況,教育部門要相應地從兩方面進行解決:第一,精減學科布局點。對設有該學科的院校進行評估,取締那些尚不具備實力的院校的設置權,選出一批綜合實力和科研成果兼具的高校作為該學科布局點的重點對象。第二,重點挑選并培養一批綜合實力較強的高水平大學和多學科背景的教師隊伍作為該學科發展的“領頭羊”,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并在這些高校的學術型人才培養方面實行“碩博連讀制”,為該學科以后的學術發展和科研補充力量。
3 結語
作為一門發展中的新型交叉學科,教經管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在解決學科現存問題過程中,要注重內外結合,既要充分發揮及挖掘本學科自身優勢,也要加強外界的支持力度,如政府加大學科重大課題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到學科隊伍中來,為學科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使其在瞬息多變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① 周仲高.教育經濟與管理學學科設置的合理性辯護[J].教育與經濟,2003(2):5-8.
② 柳洲,古瑤,馬莉莉.強化我國研究生跨學科教育的對策分析——美、英、法等國跨學科教育啟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6):56-60.
③ 楊天平.關于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設置的幾點不同看法[J].教育與經濟,2002(3):1-5.
④ 黃海群,孫曙光.我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探討[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48-152.
⑤ 黃路明.西部地區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就業競爭力探析[J].法制與經濟,2011(1):118-121.
【關鍵詞】教育經濟與管理 現狀 對策
一、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地位附屬性較強
教育經濟與管理的學科地位較低,其建立以來一直處于從屬地位。該學科在師資力量雄厚的高校都能得到經費和科研方面較大的支持,但是在大部分高校,該學科都是處于一種薄弱位置,其科研工作、經費支持力度都很差,這導致了高校教師難出科研成果,學生難提高研究能力,進而導致該學科越來越得不到重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二)教學方法單一,專業研究人員匱乏
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教學多采取傳統課堂教學方法,未能較好地采用先進的網絡手段進行教學,教學效果和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差較大。另外,在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研究領域中,缺乏專業的研究人員。由于其學科的特殊性,這就要求該學科的研究人員既要了解教育學,又要熟悉經濟與管理學科,且兩方面缺一不可。但是,該學科的學生人數較少,真正進入該學科研究領域的人員更少,這就使得很多該學科研究人員都是從其他相關領域調入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有序發展。
(三)畢業生就業存在困難
設置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目的是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領域的現象、行為和規律,為政府部門和非政府公共事業機構培養具有現代公共管理理論和公共政策素養,掌握先進分析方法及技術,熟悉教育經濟與教育管理或教育政策的領導者、管理者、政策分析者等人才。但是,實際上現實情況卻是該學科的畢業生畢業之后普遍想進高校工作,高校的人才需求已處于飽和狀態,這就導致該學科的畢業生畢業后能到高校從事管理、教學或科研工作的人數銳減,這種就業的偏向性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就導致能夠從事相關科研工作的專業人才越來越少。
二、如何改變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現狀
(一)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加大經費投入
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建設離不開專業的人才支持,所以,需要根據學科的發展情況來建立一支人員精干、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而且要體現學科的特色,在人才結構的設置上要科學合理,這樣可以逐漸地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大大地促進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快速發展。因此,高校應該加大對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經費投入,引進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加強該學科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升,加強對本專業現有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努力吸引優秀師資,打造學科競爭力。并且學校要設立優厚的工資、福利待遇,提供自由寬松的學術環境,建立保障該學科優秀師資參與學術和學校管理事務決策權利的機制。通過以上一些相應的措施,高校可以吸引和培訓一批專業的科研人才,提高高校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由于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具有高度交叉綜合、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該學科點一般只在研究生階段設置。在此階段,不僅要打牢學生的理論功底,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要結合專業特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研水平及實際工作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改進傳統的說教模式,進行研究性教學。教師要和學生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的平等關系,努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己能夠主動去學習和思考,鼓勵學生自己去主動的探索和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具體的實踐能力,塑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從而來鍛煉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與總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三)增強專業實踐活動
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很多都是理論知識比較強,實踐能力較差,眼高手低,在具體的工作中實踐能力較低,所以,要加強對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畢業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加一些具體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很好的運用到實踐當中,同時學校可以建立一些具體的實習基地,并對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給予客觀真實的評價,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及時加以改進,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總之,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建設與發展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該學科的整體提升,也影響了該學科學生的就業。所以,要通過以上的措施加快對該學科課程設置、教師隊伍、科研能力、實踐水平等一些方面的改進,努力改變該學科的現狀,加快學科的發展進度,促進該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立新,姜華.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若干前沿問題的梳理[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05(04).
[2]王梅.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3]卜樹春.從就業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J].職業時空,2008(12).
[4]王春春.高等教育質量評價與標準[J].大學:學術版,2010(05).
本講分三小部分:
一、教育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主要內容;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含義,
三、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現實意義。
一、教育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主要內容教育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它的定義,據日本《教育學用語詞典》表達,“是就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教育的經濟性作實際上的驗證和理論上的體系化的新的學科領域。
雖然,教育經濟思想的出現,人們可以追朔很遠。一在西方,有人追朔的亞當·斯密,在中國,有人追朔到墨子。但是,教育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創立,應當說還是近三十年來的事情。從國外有關教育經濟學的英文文獻的統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發展,1940年以前五十年代后期,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呈現,是有其時代背景的:一是日本和西德在戰敗的廢墟上,迅速恢復和發展,一躍而為世界經濟強國。這一奇跡引起了各國經濟學家們廣泛的注意和深入的探討,研究結果揭示,人力資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二是計量經濟學的進步,提供了定量的分析,證實了對經濟發展而言,人力資源的作用高于物力資源。
近兩年來,教育經濟學的研究在我國迅速興起,也是有其背景的,這就是黨重新確立了“在本世紀末實現我國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宏偉奮斗目標,并號召我們“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認真研究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情況和特點的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道路”。在全黨廣泛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三十年經驗教訓的過程中,大家一致感到,由于長期以來左的思想的影響和束縛,教育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一直沒有擺到應有的位置,其突出表現是,教育投資比例過低,·欠賬太多,造成教育與國民經濟之間嚴重的比例失調?!皩崿F四個現代化,科技是關鍵,基礎在教育”,“教育上不去,四化要落空”,這些精辟的論述引起了全黨的重視。與此同時,各工業發達國家關于教育與經濟關系的研究也引起了一些教育學家、經濟學家,以及在教育和計劃部門從事實際工作同志的濃重興趣。大家從各自不同的崗位出發,努力尋求和探討教育和經濟的內在關系。一支我們國家的教育經濟學研究隊伍逐步地形成了,并在日益擴大著。
我國的教育經濟學,雖然是一門引進學科,但它決不是造搬,而是以為指導思想,以馬列主義、思想關于教育和經濟的科學論述為理論基礎,從我國實際出發,在認真吸取國外教育經濟學研究有益成果的基礎上,創立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的社會主義教育經濟學。
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經濟學這一本質特征決定了它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社會主義教育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研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在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部門一一教育部門所表現的性質、作用的特點。為了滿足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國家從財政總支出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投入熟練勞動少.力擴大再生產,我們的教育經濟學就是要研究這個“一定比例”的科學確立及其合理流動。換句話說,也就是要研究社會主義教育與經濟之間的辯證關系,探討社會主義教育與經濟之間的客觀規律。
社會主義教育經濟學研究的任務和內容,就其主要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l。根據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經濟規律,研究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既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動力,也是現代化建設的直接內容,從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來說,從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代化強國來說,教育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高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教育經濟學研究的首要任務。
2。根據馬克思關于勞動價值論的學說,研究教育投資,教育投資的經濟效果。教育投資,傳統的觀點認為是一種“消費性投資”,這是導致長期不重視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學說,教育投資是用于“勞動力再生產”的生產性投資。大量實踐表明,它是一種比單純物質、設備投資更重要的生產性投資。教育投資是教育事業的物質基礎,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歸根結底,取決于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教育投資在國民總支出中應占多大比例,是由客觀規律所決定的,這個規律既反映了經濟對教育的需要,也反映了教育必須和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
教育投資的經濟效果,也就是教育投資的利用率問題。在我們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經濟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就顯得格外重要。怎樣科學地使用有限的資金,使它為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務,確實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課題。優越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為我們取得最佳經濟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但是,要真正實現最佳經濟效果,還需要我們認真地按教育與經濟的客觀規律辦事。
3.根據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研究教育與經濟的相互關系,作為制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理論依據。進行人才予測(包括數量、質量和規格予測)是制訂教育規劃和科學管理的重要基礎。人才予測要立足子經濟發展的遠景規劃,要從未來生產部門對人才的需要來決定今天的教育規模、教育投資。科學地進行人才予測,進行現有教學能力的測算,找出它們之間的差距,作為教育投資重點投放部分,這是教育經濟學的又一重要任務。
當然,教育經濟學研究的內容還有許多,我們所例舉的三個方面是其最主要的,與高等教育管理聯系最密切的方面,其他方面在以后的論述中也將涉及。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內容
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管理,是一門包括范圍很廣、內容十分豐富的科學。幾十年來,隨著我們黨所領導的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從成功和挫折中我們逐步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管理經驗,可以說,形成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高等教育管理學的條件已趨于成熟。目前,上海市和一些省外的高等院校已在著手此項工作。本講座不準備涉及高等教育管理的一切方面,僅想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來探討高等教育管理的有關方面。
關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內容,可以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廣大教育管理干部也基本上是兩部分人。一部分是各級政府機關從事教育管理的干部,這一部分人相對來說,與宏觀管理關系緊密些;另一部分是大學的管理干部,這部分人相比較而言,與微觀管理聯系更直接些。
從宏觀來看,高等教育管理包括兩個大方面:一是黨的方針、政策管理,這是管方向、竹路線的,也是我們社會主義大學區別于其他國家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征。例如,嚴格遵循“四項基本原則”,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執行中央關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政策、法令,以保證我們培養的人才德、智、體全面發展,又紅又專。二是事業計劃竹理,這是管事業發展的規模、速度和規格的,它是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所決定的。例如,①高等教育怎樣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②高等教育應當與中、小教育形成怎樣的比例最合理;③普通高等教育與各種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怎樣協調發展;④應當建立怎樣的專門人才涕隊,即高等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中等專業教育應當確立什么樣的比例關系等等,也就是說,我們應當立志探索怎樣建立最佳經濟結構中的最佳高教結構。
從微觀來看,高等教育管理就是一所大學的管理。大學工作千頭萬緒,但主要還是沿著三條線展開的:一是思想管理,這是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得以貫徹,保證人才的質量標準之一一一思想素質的根本環節。它包括:黨委領導、黨團建設、黨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教師的“為人師表”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德育教育研究、青年心理學研究。二是教學、科研管理,這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也是保證人才質量另一標準一一業務素質的關鍵環節。它包括:教學管理、科研管理、實驗室管理、圖書館管理、電教管理等,其中,教學和科研管理又可以分為:一般教學管理、尖子教學管理、師資管理、‘、診籍管理及教學、科研管理干部的業務管理。三是后勤管理,它是為教學、科研第一線服務的重要環節。后勤工作好壞,效率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科研的質量和水平。它包括:財務管理、基建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主要是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等等。下面,是我們所談論的高等教育管理的示意圖:
三、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的現實意義
建囚三十二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以一九四七年(解放前高等教育最高年份)一與一)L/又O年相比:學校數由207所發展到675所,增長2.3倍;學生數由15.藝萬人發展到114.4萬人,增長6.4倍;研究生數由424人發展到2。16萬人,增長了5。倍,校舍面積「!J340萬平方米擴大到4090萬平方米,增長了11倍,教師由1.69萬人發展到?4.69萬人,J曾長了13.6倍,其中正、副教授由9330人增加到1.66萬人,增長0.8倍;講師郵426人增加到11.17萬人,增長31.6倍;助教由4184人增加到6.6萬人,增長14.8倍。中等專業教育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以一九四七年(解放前最高年份)與一九八O年相比,學校數由1626所發展到3069所,增長了0.9倍;學生數由38.3萬人,增加到124.3萬人,增長2.2倍,教師由2.9萬人增加到12.9萬人,增長了3.4倍。職工高等教育也有了相當可觀的規模,八O年生37。6萬人,在校生總數155.4萬人,教師3.49萬人。據統計,三十二年來,我們的普通高等教育共培養了317.8萬畢業生;職工高等教育共培養了33。6萬畢業生,中專共培養了579.8萬畢業生,共計息30多萬人。這930多萬高、中級的專門人才目前正活躍在我國四化建設的各條戰線上,特別是五、六十年代培養的畢業生,經過一、二十年實際工作的鍛煉,絕大多數已經成為我國科研和生產的骨干力量。
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在過去的工作中,由于對教育和經濟之間客觀規律認識不足,工作中存在著不少的盲目性。例如,一九五八年前后,高等教育大發展,紅專大學數直線上升,一個省辦起一百多所大學,并提出“十五年普及大學”,顯然,良好的主觀動機脫離了經濟所能提供物質條件的可能性,所以不得不一轟而起,再一轟而散,但這一__L一下就已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再如,我們的專業設置,許多是“三十年一貫制”,這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新興學科大量涌現的形勢下,是罕見的,這也是一種盲日性。還有,一所大學經費基數一旦確定,年年如此,招多招少,毫不棺干,這又是一種盲目性。
總而言之,由于長期以來左的思想影響,加之對教育的客觀規律缺乏認識,在我們的工作中存在著許多盲目性,特別是“”中又遭受、“”的瘋狂破壞,使得我們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出現了許多方面的間題。分析其中一些最主要的問題,如教育一與整個國民經濟失調問題;教育內部結構失調問題乙多育自身還存在的用錢不當問題等等,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問題,既屬于高教管理問題,,又屬于教育經濟學研究的問題。這就激起我們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研究高教管理的興趣。
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管理,有著非?,F實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建立教育和經濟協調關系。教育的發展需要依賴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同時,教育的發展,又通過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和智力的物化(如工具改革等)有力地促進生產發展。教育和經濟之間有一個內在的、必然的聯系。一定發展階段的經濟,必須有一定規模、規格的教育與之相適應,否則經濟的發展就要受阻礙。這里有一個客觀規律在起作用。為了使我們計劃管理更科學,就必須逐步認識并駕駛這個規律,教育經濟學正好在這一點上給我們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第二、有利于建立教育內部的協調關系。在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上,生產部門對勞動者智力結構的要求是有其內在規律性的。目前,總的趨勢是,隨著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要求高級專門人才的比例越來越大,但究競多少適宜,·要視生產力發展水平而定。這就要求,教育內部的結構必須與該階段生產發展要求相一致。并不是說越多越好,越高越好。而是要求高、中級專門人才,以及尖端人才之問有一個合理的比例,才能使他們各得其所。確立這一合理比例,是高等教育科學管理的使命,也是教育經濟學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教育經濟與管理 學科發展 困境 對策
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它的特點是把經濟學理論與管理學的理論都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應用。盡管當前的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和我國社會目前的需要相符合,但是想要其進一步發展,還面對著很大的挑戰,下面就進行具體的探討。
一、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現狀
(一)缺少研究范式
就當前的教育經濟與管科學科來說,缺少研究范式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有了科學的范式,才能更好的進行研究,這是所有學科想要想要發展的必備要素。目前教育經濟與管理大部分都是對一些理論與經驗進行匯總,這類的論文占了研究中的半數,但是更加科學、經典的范式還沒有出現,這不光沒有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反而體現出在發展過程中的浮躁。這一情況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缺少研究范式,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歸屬攪亂的問題。
(二)課程體系錯位
當前課程體系錯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課程內容錯位。這和本學科的隸屬有著重要的關系。當前教育經濟與管理是在管理學的范疇之下,這種設置方法較為盲目,沒有重視其自身發展的規律,是不正確的。其次,課程結構錯誤。當前我國教育碩士的課程主次不分明,課程之間沒有有機的聯系,這種情況給培養交叉學科人才的工作產生了制約。
(三)研究人員匱乏
學科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員共同進行,因此,“人”是最主要的主體,而其他的因素都要經過人這個主體來讓其表現出來。在教育經濟與管理的研究中,缺少專業的研究人員是當前迫切的問題。新補充的研究與教學人員常常只能從其他專業轉入,臨時性與隨意性較大,影響其可持續發展。
(四)教學形式與方法單一
目前我國各大院校對于說是教育課程中的管理,大部分是使用統一的教學大綱來進行,大部分的試點高校運用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所引薦的教材,相關的教材編撰還在進行當中,但是對于課程的管理和評估、監督方面,還有很多高校根據傳統的理論型進行教育,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只是簡單的把相關理論灌溉給學生,沒有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聽教師教導與記筆記為主,教學方式不夠積極主動,沒有加入學生的參與,這也是當前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深化改革的一個重點問題。
二、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發展的對策
(一)重新建立學科的研究范式
重新建立學科的研究范式,是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日后想要發展的中心問題。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的困難出現。這就首先需要相關研究人員能夠有優良的道德操守以及專業的工作水平,從新的角度來了解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方向,這種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區別,嘗試把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合,給不斷建設此學科的知識體系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教學中,不光要進行傳統的基礎教學,還應該使用學科交叉的方式,把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社會文化學等都加入其中,讓學科發展的事業更加廣闊,讓學科發展的更加科學、有內涵,從不同方面進行研究,找到探索科學發展的方式。另外,我國的教育機構與相關部門要確定教育經濟與學科的范疇,進而為其持續發展提供基石。
(二)建設完善的課程體系
想要建設完善的課程體系,首先需要把課程的范圍增加,當前我國不部分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都是在教育學的范圍,它的重點不應該只是在學習教育類的課程當中,還應該多進行有關經濟與管理的內容,比如管理學、國外經濟學、戰略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同時,隨著當前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與網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與工作中必備的工具,在教學管理中,計算機技術也有著重要的功能,因此,應該加強對于計算機課程的教育。最后,要把課程中的內容和我們的社會生活進行聯系。
(三)培養優質的研究隊伍
想要培養優質的研究隊伍,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首先,選擇優秀的專業教師。教師是教學中的主要力量,來負責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專業的教師需要能夠掌握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的關系與內容,善于把其結合,讓學生更加簡單的理解。其次,還可以招聘優秀的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可以是在業務上十分優秀的相關工作者。他們可以更好的使用學科的研究方式來對教育經濟與管理的有關問題解惑。所以兼職教師的行政隸屬關系與專業的教師有區別,但是對于學生來說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可以多讓在學科中有名氣、有水平的專家學者與教授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比如使用報告會、講座等方式,讓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思路更加清晰。
(四)豐富教學形式與方法
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是一個有著很大戰略意義的學科,基本上只在研究生這一階段學習。它能讓學生有用更加敏銳的觀察能力,能夠及時的了解當前教育發展最新信息,并且讓學生根據實際的狀況來對日后教育發展的方向有一個科學的預測。因此,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研究生教育十分重要。在這過程中,不光要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理論基礎,擴寬他們的視野,還需要聯合專業特點來對其研究與實際的操作水平進行培養。這就需要我們對當前的教育方法完善與豐富,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從戰略發展的視角讓學生有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念。因此,我們需要建設更加開發、創新的教育形式。在教育時,結合研究生的特性,加入實踐教學,讓其能夠更好的運用學到的知識,提升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們還需要不滿足與現狀,放眼于日后的可持續發展,充分讓學科的優勢能夠體現,全方位提升教師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能夠在吉利的社會競爭中不斷的進行創新,給我國的教育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梅,陳士俊,孫妍.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63-67.
[2]郭欣,任增元.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困境與出路[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04:49-53.
[3]余川,李佳源.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建設的困境及發展策略[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11:67-70.
[4]李佳源,方蘇寧.地方高校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03:26-30.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 經濟效益 管理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認為,成人高等教育的效益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本文著重分析的是如何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經濟效益(以我院為例)。這里的經濟效益是指從事教書育人的高校成人教育活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總和,它包括高校教育活動所產生的為社會經濟增長帶來的宏觀經濟利益、高校本身由此所產生的中觀經濟利益和受教育者因其知識與技能的增加而給其帶來的收入增長的微觀經濟利益。因此,衡量成人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要從兩方而來進行:首先,高校是否對現有的資源提高了使用效率,成人教育收入是否提高;其次,成人高等教育的畢業生是否提升了自身技能、價值,對現實社會有用,對社會未來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我院成人高等教育從1985年以臨床醫學專業(業余形式)開始,發展到現在擁有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兩個“專科起點本科”專業,臨床醫學、護理、藥學和醫學檢驗技術四個??茖I。我院除了在汕頭招生,近些年也先后在梅州、惠州、潮州、揭陽、深圳等地開辦聯合教學點,使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覆蓋面擴展至整個粵東地區,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我院辦學規模日益擴大,一些影響我院成人教育辦學經濟效益的問題也變得日漸凸出,如果不能正確對待及處理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影響辦學質量,影響學院成人教育招生,從而影響我院成人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
一、影響我院成人教育經濟效益的主要問題
1.招生生源良莠不齊
隨著普通高等院校的不斷擴招,成人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激烈,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在招生方面,我院每年招收的學生不少是高考失利,或者僅僅是成人高考錄取分數線以上的,這些學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招生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學生接受成人教育更多是為了職位升遷所需或文憑提升層次,而非為了在醫務崗位上累積知識和獲取經驗;有些學生缺乏堅持,輟學率高,大多中途休學或者中途轉校。因此,學生生源影響教學效果,繼而影響辦學的經濟效益。
2.專業設置缺乏吸引力
目前,我院設置有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兩個“專科起點本科”專業,臨床醫學、護理、藥學和醫學檢驗技術四個??茖I,有些學生因所涉及領域不對口,不能更好的服務于其所在崗位,或者不利于其職業規劃而放棄報考我院。醫院對在職醫務人員的繼續教育要求較高,不同崗位的在職醫務人員都需要不斷學習、更新、鞏固專業知識,因此,專業設置不能滿足現有成人教育的專業需求,不利于我院與其他院校競爭招生,也限制了在職醫務人員的選擇,局限了招生來源范圍?,F有資源沒有充分整合來擴大招生范圍,影響了我院成人教育辦學的經濟效益。
3.教學管理困難
對聯合辦學的醫院和教學點而言,都存在自己一套教學管理模式,如果嚴格按照我院既有的標準來衡量教學活動,可能難以達到要求,反之,如果完全按各自標準來培養學生,教學質量則難以保證。因此,學院與其他教學點在教學過程中造成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很難達到完全統一。另一方面,學生管理也存在許多問題。對于各學院及醫院而言,學生大多數為醫院的在職從業人員,具備一定的從業經驗和社會閱歷,難以嚴格管理,而且學生也有不服管的感覺,管理效果不理想。教學管理的困難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成果,影響辦學的經濟效益。
4.教學模式單一
我院的成人教育主要采取面授課程的方式,由于面授課程較為枯燥乏味,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目的只是獲得文憑,而并非從課程上真正學習到專業知識,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教學不能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到課程中的積極性,也降低了辦學的教學質量。過多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特別作為在職醫務人員來說,如果不能把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臨床操作等技能有機結合,就只是紙上談兵,不利于學生的發展,不利學生自我價值的提升以及實現服務社會的價值,從而影響辦學的經濟價值。
二、提高我院成人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方法
能否整合現有資源,拓展成人教育生源擴大招生以及能否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自我價值實現是衡量我院成人高等教育經濟效益的關鍵。教育制度的創新是當前提高我院成人教育經濟效益的的根本途徑。
1.整合本校資源 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
我院本部是廣東省第一批招生院校,擁有海外經歷的教師占38%,在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中,61%教師有博士學位,并且在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與資助下,擁有良好的軟硬件設施。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中,應整合本部現有的資源,采用專業模塊教學,縮短應知教學時間,延長應會教學時間,將以課堂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得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實驗操作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性。一方面不需要額外為成人教育增加人財物的投入,另一方面能提高教學質量,從不同維度提高辦學經濟效益。
除了注重本部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改變,同時也應注重其他教學點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發展內涵的擴張和深化,應積極開展信息交流,定期舉辦聯合辦學交流活動和教育發展的學術研討活動,多方交流教育信息和實際辦學中存在的問題情況,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升各教學點辦學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2.改革考核獎勵制度 提供實習機會
我院過往一直采用以筆試為主的考核方法,在考核過程中,部分學生敷衍應付,筆試的考核并不能真正測試在職醫務人員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且大多數醫院的在職從業人員存在操作技能不過關等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除了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筆試,也需要增加學生實際技能操作能力的測試,采取以筆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法,改革考核制度,讓學生重視實操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學院客觀、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并作出指導,有利于學生在醫務崗位中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體現自身價值。
同時,過往傳統的成人教育教學過程缺乏獎勵機制,不易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對成人高等教育課程不予以重視,缺勤率高、學習態度不端正等問題,應就不同專業或不同領域設定量化考核辦法,從日常教學考核中評出較為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借助我院附屬醫院較多的優勢,為優秀的學生提供優先到附屬醫院實習實踐的機會。通過這些方式,提升學生對于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
3.加強教學管理 設置特色專業
教學管理是我院成人高等教育辦學的又一重點。為保證教學質量,我院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出臺明細規定聯合辦學各教學點的權利義務。作為校本部,應承擔起各教學點教學質量宏觀監控的責任,跟進了解各教學點的教學進度,強化對學生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日常管理機制。對教學點教學工作進行全程督導,探索聯辦教學的規律,形成獨特的教育教學體系,確定適合我院的辦學特點和滿足在職學員需求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質量。各聯合教學點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教學質量得以保證,可以提高我院成人教育的聲譽,無形資產的增值,有利于我院吸引生源,繼而提高經濟效益。
在專業設置方面,我院成人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面向市場,招生計劃、專業設置要緊緊圍繞社會經濟發展及個人需求來安排,講求直接有效和回報率。應當根據職業崗位的人才規格、人才素質要求來設置課程,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縮短教學與生產、社會實踐的距離,加快知識和智力要素向現實生產力的轉移。例如,可以增設中醫、中藥、針灸等專業課程,中醫作為中華文明瑰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也受到海內外人士的重視,我院可以利用學院與各附屬醫院在人才培養方面各自的優勢,邀請專家開設中醫專業課程,提升課程的吸引力,拓展生源。
4.擴大合作范圍 確保生源質量
目前,我院建立了七個教學點,涵蓋了整個粵東地區,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粵東地區成人學歷教育的生源市場已不滿足日益擴大的規模需求,我院本部可以通過與其他院?;蛘哚t院實時交流,發揮自身優勢,尋求合作辦學的機會,不斷拓寬外部教育市場渠道,建立醫學教育交流平臺,促進跨區域的交流與合作,給優秀學生提供到不同地區的學院或者醫院學習交流的機會,提升辦學質量,從而促進了繼續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自2010年起我院新增了同等學力招生,在未來的幾年我院的成人教育將逐漸發展成為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在2010-2013年間我院的成人高等教育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辦學的收入也由壹仟多萬增長到兩仟多萬,培養出一大批在一線工作的醫務工作者,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及醫務服務,實現了他們的自身價值,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高教事業的蓬勃發展的今天,社會經濟結構的復雜性以及成人在職、業余學習的特殊性,決定了成人高等教育辦學形式、培養規格的多樣性?,F在我院成人高等教育仍處于初始階段,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應當整合現有教學資源,以市場需求引導辦學方向,加強管理,注入辦學新思維,提升辦學的水平和層次,拓展生源,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醫學人才,才能不斷提高我院成人高等教育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吳言 教育的經濟效益 職業技術教育,2001(13)
[2]王廣武 論高校成人教育的辦學效益和教育成本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6):15
[3]呂彤 試論成人教育經濟價值的存在與實現 現代企業教育2013. (9):65
教育經濟與管理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屬于社會學科范疇,是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之一。此學科主要是運用教育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教育與經濟的相互關系及其變化的發展規律,研究教育領域中經濟投入和產出規律、教育事業的跨躍式發展中的管理規律的科學。
培養目標:
此學科培養政治素質過硬,教育經濟與管理理論基礎知識扎實,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現代經濟學理論、管理學理論和教育管理理論及各種研究方法和技術,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進行研究,身心健康,畢業后能夠從事公共管理、教育行政或教育財政領域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后可在國家機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相關的事業單位等從事學校、政府微觀和宏觀教育管理以及企業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相關職位: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4)08―042―05
一、形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跨學科樣貌
(一)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跨學科形相
隨著1997年《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的頒發,“教育經濟學、教育管理學正式并作為教育經濟與管理學”,至此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誕生。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中,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科概況介紹如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該學科對于研究教育領域中的經濟、教育管理科學化等問題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簡介》中也特別說明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學生可授予管理學學位或者教育學學位,這從政策層面展現了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應有的樣貌:跨學科。學界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也都趨向于跨學科的定義?!敖逃洕c管理是教育學、經濟學和管理學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其特點是將經濟學原理和管理學原理運用于教育管理過程之中”…?!敖逃洕c管理專業培養的跨學科人才的主要任務是探索教育與社會發展、政治經濟之間的關系,并用管理理論分析教育系統運行機制,改革教育的管理體制,提高教育的資源配置,以揭示現代經濟發展中教育與經濟管理的運行規律及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規模、速度、效益之間的變化”。
兩個政策性文件不管是從學科設置還是從學位授予方面都給了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跨學科“合法身份”。
再從課程體系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跨學科形相。我們以北京師范大學的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為例。作為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開設的先驅代表,它的課程體系也體現出跨學科的形相。如表1所示,北京師范大學根據每個學院的側重點的不同,分別在教育學部、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學院等三個學院設置了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力求運用多方面的資源優化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但有實力在教育、經濟、管理學院均開設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學校并不多,但每個學校都在課程設置的時候考慮到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跨學科特質,通過基礎課、選修課和講座等形式豐富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二)學科點設置的跨學科形相
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歸屬學科為教育學、經濟學和管理學,而且可以授予管理學學位和教育學學位。因此,學界在專業點設置的時候,會根據大學的學科優勢,將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放在不同的學院或者強強聯合,在不同的學院同時設置,這也體現了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跨學科形相。
根據表2顯示,在全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點設置中,設置在教育學院的比例最大,為40%,設置在公共管理學院的比例為35%,另有25%的碩士點是根據高校自身的資源、特點分設在不同的學院,不過鮮見設立在經濟學門類中的碩士點。
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點設置的跨學科形象不僅體現在上述的分散性,也有多學院設置的情況。例如,學科發展較早且成熟的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等,都在不同的學院或研究院設置了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力求從不同的學院、研究院的特點出發,發展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某一學科優勢。
(三)導師隊伍的跨學科形象
在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對設有教育經濟與管理碩士點的“985”高校進行搜索,2009年到2013年共有612篇學位論文,根據選擇的612篇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碩士論文指導教師排序,可以看到前十位的導師有教育學背景、哲學、管理學背景,如表3。這樣多元化的教師隊伍構成也體現出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具備跨學科形相。
二、形相與價值的分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困境
(一)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價值的困境之一――不足以稱為學科
在談教育經濟與管理的學科價值之前,有必要先厘清學科、專業及其之間的關系。
從詞源上來看,“學科”一詞來自于英文中的diseipline,它最初的概念與知識和學習有著緊密的關系。伯頓?R?克拉克認為,“一門門知識則稱作為‘學科’”,“學科活動的‘共同內容是知識操作’,其本身是‘發現、保存、提煉、傳授以及應用知識’”。
而“專業”在《教育大辭典》中的解釋是: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學生的各個專門領域,相當于《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的課程計劃(program)或者美國高等學校的主修(major)專業。專業指向的是職業,它是基于勞動分工而產生的,在大學中它是指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人才培養基本組織單位。
學科和專業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知識領域和組織實體兩個方面。第一,在知識形態中,學科與以科學知識為基礎,與門類清晰的知識體系相對應的;而專業則更多地體現在社會勞動分工,并根據分工的不同劃分相應的門類。第二,在組織實體中,學科的是由學科的使命、學術信息和相關的學科物質支持資料等要素構成。學科力求的是知識的發展和創新,通過學科發展的力量帶動知識的進步;而專業的構成要素則對應的是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
在厘清學科和專業之間的關系后,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之所以不能稱為學科的原因也逐漸明朗。從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產生的背景來看,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具有綜合性,這也成為跨學科研究興起和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跨學科人才的培養,特別是跨學科的研究生教育問題也逐漸進入學者們的視線。國家學位目錄先后經過了1990年、1997年、2009年、2011年四次修訂,通過四次修訂我們可以看出,學位目錄設置正在滿足面向社會需求改進。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之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在1997年的學位目錄修改中應運而生。
由此可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出現披上了濃厚的人為色彩,人為的力量大于學科內部的張力,它意在將教育作為公共事業,以教育問題為中心,整合管理、經濟、教育的知識,解決教育的問題。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普遍現象,可以從不同的學科進行研究,而且事實上,很多學科的學者都在基于自己的學科研究范式研究教育問題,而教育的研究范式也在廣泛借鑒其他學科的精華。因此,主觀上以教育問題為中心力圖為適應社會需求,“造出”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科(專業),似乎本身就不必要。學位目錄中即使沒有這個學科,不少經濟學、管理學的學者也自發地研究教育問題。
從上述內容可知,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設立缺乏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作為一個學科的學科知識發展內在張力?!皩W科的制度化指的是那些處于零散狀態且缺乏獨立性研究領域向獨立的、組織化了的學科轉變的過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是否能夠轉變為一門獨立的、組織化的學科,我們可以從學科組織和學科文化兩方面情況進行分析。
學科組織是學科制度化的物質外在條件?!捌錁酥居校孩僭诖髮W里設立一些首席講座職位,以保證學科教學、研究的權威性;②在大學里建立一些相關學系并開設學科課程,以保證學科知識的傳承;③大學頒發學位證書,尤其是博士學位證書,以保證學科教學和研究的質量標準;④按學科建立各種學會(先是全國性的,然后是國際性的),以保證學科的群體知識消費性;⑤編輯學術期刊,以保證學科知識生產的前沿性和成果交流;⑥建立按學科分類的圖書收藏制度”¨J。
對于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學科組織中,目前,鮮有院校開展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首席講座職位,教學多數以班級制度展開,學科的影響力有限;成功地在大學中建立相關學系并開設課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可授予管理學學位和教育學學位,但全國范圍內的博士點較少;在全國學會組織中,已經有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教育經濟學會、中國宏觀經濟管理教育學會,但教育經濟與管理目前沒有獨立的學會;和沒有獨立的學會一樣,教育經濟與管理也沒有自己的學術期刊以及專門的圖書收藏制度,這都導致教育經濟與管理目前的學科內部張力不足。
學科文化指的是“學科在發展的過程中積淀形成的價值觀念、語言符號及成員之間特有的精神風貌以及相應行為準則的總和。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知識傳統――即思想范疇――以及相應的行為準則。剛剛進入不同學術專業的人,實際上是進入了不同的文化宮,在那里,他們分享相關的理論、方法論、技術和問題的信念”。教育經濟與管理目前依然是一個很“年輕”的專業,在短時間內很難沉淀出學科共同的價值觀念、學科文化、行為準則等。
由此可知,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不論從“形而下”來看,還是從“形而上”的學科來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目前仍不能完全稱為學科。
(二)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價值的困境之二――跨學科知識整合的艱難
曼西利亞(Ver6nica Boix Mansilla)曾提出:“跨學科的三個特性:意圖性、學科性和整合性。首先,跨學科是有意為之的活動,其目的在于拓展對某個問題的認識并不是為了去終結它,即提高我們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其次,跨學科研究需要基于學科得知識,不僅是學科研究的成果還包括該學科思維模式的特點;再次,跨學科研究的側重點在于整合,而不是去并列各種學科視角,需要達到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效果?!?/p>
由于發展的時間短,學科本身的不成熟,研究學者群體較為單一,除了部分教育學科內人士對其的研究,無法引起更多相關背景的學者關注,這對于一個具有跨學科性質的專業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根據曼西利亞提出的跨學科的意圖性來說,跨學科需要我們提高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在實際上“跨”的時候,各學科之間的融合的程度,“跨”的寬度和深度也都受制于這些所指向問題的限制。這是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跨學科的第一個難點,前面說到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創建之初,人為的力量大于學科本身的內在張力,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從建立至今對其的研究相對于其上位學科、平行學科來說可謂少之又少,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創新性和前瞻性。
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跨學科知識整合的難點在于學科性、整合性。由于發展的時間短,學科本身的不成熟,研究學者群體較為單一,除了部分教育學科內人士對其的研究,無法引起更多相關背景的學者關注,這對于一個具有跨學科性質的專業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目前的學科知識多數還是以教育學為基礎,如何更深入地和管理學、經濟學融合,吸引相關背景的專業人士共同發展學科,并借用其思維模式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這對于目前的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來說是難點,也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三)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價值的困境之三――跨學科知識創新與研究生培養在實踐上的“兩張皮”
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跨學科的實踐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人才培養之上。人才培養是否真的能夠體現跨學科的特性,我們可以從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學位論文來看。學位論文在人才教育培養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作為人才培養的一種物化形式能夠綜合體現研究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系統知識和學術科研能力。教育經濟與管理作為一個具有跨學科性質的專業,無論是在論文的選題還是研究方法的選擇上,無不應該體現出跨學科的特性,學位論文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反映出人才培養的優劣。
在通過上述提到的612篇學位論文,進行關鍵詞統計,得到圖1。
通過關鍵詞頻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所選的612篇學位論文中,大多是對高等教育、高校出現問題進行一些定性的分析和提出對策。在這些定性的分析中,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引用文獻等方法進行研究的占多數。只有接近十分之一的論文使用了不同程度的定量研究和實證分析,例如,統計測量、實證實驗、因素分析和模型建構及經濟學分析等研究方法。
從人才培養的成果上看,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人才,無論在論文的選題還是研究的方法上,還沒有真正體現出跨學研究的特性,研究的問題主要還是集中在教育領域,且單是教育領域自身即可解決的問題,無須使用經濟、管理的理論和研究范式來解決,跨學科研究的整合性較差,更談不上所需解決問題的前沿性和研究成果的創新性。
這樣的人才培養結果是目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真正跨學科程度的體現。學者們目前的科學研究跨學科本身的難度較大,因此,人才培養知識體系也難以真正跨學科。按照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機制,學生只有三年的時間進行學習,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要掌握三個學科的知識根本不可能,延長學制明顯也不可行。同時,跨學科知識創新與人才培養在實踐上的“兩張皮”現象還受到組織阻隔的強化。沒有哪個學校真正是將教育經濟與管理作為獨立組織單位設置,其中的導師和課程授課教師都分屬于不同單位,這是幾乎所有跨學科作為二級學科的尷尬。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學科發軔的內在動力不足,幾乎不能稱之為一門學科。而知識邏輯的延伸和跨學科知識整合的艱難,直接導致無法為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提供真正“跨”起來的知識體系,因此,縱然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具備較為完整的跨學科形相,但研究生培養的結果無法達到跨學科人才的要求。
三、價值提升: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優化途徑
(一)內部求突破:找準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核心價值及學科定位
“從學科系統形成的角度上看,全部學科可以分為兩個系統:其一以對象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學科系統;其二則是以問題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學科系統”。以對象為中心的學科系統通過經驗歸納和理論演繹力求去解釋世界是什么,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科系統則是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去力求去改造世界。
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設置是人為的事,旨在面向社會需求,設置這個專業(二級學科)的核心價值應當是整合知識和培養復合型人才,屬于典型的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科,而非以對象為中心的學科。
普朗克曾在《世界物理圖景的統一性》一書中說道:“科學是內在的整體。它被分割為單獨的部門是取決于人類認識的局限性,而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質。”我們知道學科之間呈現出彼此分割的獨立性,而科學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社會問題和需求也是一個復雜體,單個的科學研究和復雜的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和錯位,為跨學科研究創造了條件,而這也正是教育經濟與管理的核心價值的體現。
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應該走以問題中心的科學發展路線,以問題為中心產生特有的學科規訓,以此建立一個有跨學科特色的知識、制度、規范及組織機構共同構成的完整體系。因此,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發展應該以問題為中心產生新的知識增長點,更密切地聯系社會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將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的科研成果更多地轉化為現實的價值,讓科學為實際工作服務。
(二)外部求生存:建立學科點建設評估和動態調整制度
碩士點作為專業學科實現教學的實體組織,既能體現出專業自身的發展成熟度,也能體現出教育界對于學科的重視程度以及社會經濟對專業的需求度。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自1997年開辦以來,隨著研究生招生的不斷擴招的大環境以及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自身的發展,教育經濟與管理學專業的碩士點也在不斷增加。在全國主要省份已有的94個碩士學位點中,師范類院校有27個,占比29%;非師范類綜合院校有67個,占比71%(見表4)。
隨著2002年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專業工作的開展,大量二級學科由學校自主設置。而目前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辦學水平參差不齊,要求發展首先必須規范學科點的設置,引入學科評估和動態調整的制度,對學科點優勝劣汰。
通過對教學水平、教學成果和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兩個維度對學科點的建設進行評估,對于無法通過評估的學位點勒令整改,無法在整改期限內再次通過評估的學位點撤銷其辦學權限。
四、動態調整: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生跨學科培養的推動力量
動態調整分為國家和學校兩股力量,推動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發展。
(一)從國家的力量來看,將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設置為一級學科
通過國家學位目錄先后四次修訂過程可見,2011年的學科目錄只設一級學科,二級學科不再出現在學科目錄中。國家正在以二級學科設置為重點向一級學科設置為重點的變化,相應的管理和資源配置會越來越向一級學科傾斜。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位于公共管理的一級學科之下,與之平行的二級學科還有行政管理、社會保障、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以及其他新興的二級學科。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在這些平行的二級學科中,無法在資源再配置的過程中獲得優質資源,在這樣夾縫中生存的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轉為一級學科必然能帶來更多的優質資源,通過這些優質資源來發展學科內部知識創新和外部組織建設,以此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二)從學校的力量看,優化課程體系與教學資源條件,建立多元化的師資結構
根據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科發展路線,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如下:力求培養以熟練掌握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基礎原理為基礎,靈活運用相關理論解決實際各級各類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的實踐型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
課程設置根據我們的培養目標而設定,而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并沒有體現出其應有的跨學科人才要求,或是側重于教育學原理,或是側重于管理學原理。培養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跨學科人才首先要打破傳統教育學院(系、研究院)課程體系,拓寬專業基礎面,提高管理學和經濟學專業課程比重,促進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有利于解決日益復雜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