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2:20
序論:在您撰寫環保監測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為項目環保建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監測環節,環保驗收監測的結果會直接對項目建設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環保驗收監測也是環保法律法規在實際應用實踐的重要體現。按照相關規定和規范,環保驗收監測應當遵循嚴格的驗收項目,對環境監測系統進行認證后才能夠進行驗收,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對污水、噪音、廢氣等進行全面的環保監測分析,這就對環保驗收監測中的環保監測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環保驗收監測中環保監測存在的有關問題
從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實踐來看,目前環保監測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環保驗收監測的體系和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無法為環保驗收監測標準和規范操作提供可靠的指導。過去長時間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環保意識仍然深深影響著環保驗收監測的工作開展,認為監測是“污染后工作”的認識仍然存在,這就導致環保驗收監測的開展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阻力,監測機制不健全、監測技術不科學、行政監測行為不到位等導致了環保驗收監測往往被相對邊緣化處理,無法發揮其本身的效用。二是環保監測的經費嚴重缺乏,從技術角度來說,環境監測是一種技術含量高、科學性強的項目,對監測設備、化學設備的精度以及相關的技術要求是很高的,而這些都需要足夠的經費支持,但是由于認識上的偏差以及地區環保經費預算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現階段的環境監測資金投入都是十分有限,監測設備的更新也不及時,這與逐漸擴大的污染種類、逐漸提高的污染濃度是十分不適應的,也因此導致環保驗收監測的結果并不能真正的反應實際情況。最后,環保監測的執行監督管理力度不夠也是目前環保驗收監測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在實際的環境監督管理中存在很大的彈性,有的監測數據是按照“慣例”和“經驗”進行處理,出現實際情況與監測結果出入較大的問題、污染源的排查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無法全面有效分析,環保監測的真實性難以保證,這些都是執行監督力度差導致的負面問題。
二、強化環保監測在環保驗收監測中重要性發揮的途徑和建議
(一)健全和優化環保監測的流程
不論是哪一類的項目都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內容,為了更好地開展環保驗收監測,為項目h保建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建議在環境監測的實際過程中基于項目檢驗標準對環保監測流程進行改善和優化,主要涉及到項目主體建設的開展和完成情況、工程驗收的范圍標準以及過程中應用的設備設施運行狀態等等。同時應用環保監測儀器、環保在線監測系統和技術以及監測采樣、環保監測孔等多元化的監測技術手段開展環保驗收監測。具體的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環保驗收監測流程優化。首先,要將環保監測與項目主體工程結合起來,對主體項目批復的設計是否符合相關要求進行檢查,對應用原材料的生產過程、生產工藝和技術規模等進行分析,檢查其否符合相關要求。其次,要對項目復批環節的環境評價報告進行審查,對項目的污水處理設備和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相關的固氣處理方式。
(二)完善環保驗收監測設備
上文分析中提到,環境監測設備和監測技術是決定環保驗收監測結果準確度的關鍵基礎。這就要求政府和相關單位給予環保驗收監測大力的支持,在充分結合實際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對項目環保驗收監測的實施開展費用進行提高。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設備都要更新換代到最新的、最好的,考慮到成本和投入的問題,建議根據環保驗收監測的實際選擇最佳的監測設備。另外,在環保驗收監測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復雜的情況,需要根據實際作出及時的調整,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通過多元化的環境監測方式來開展環保驗收監測工作。
(三)構建高水平的環保監測隊伍
環保監測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直接關系到環保驗收監測的結果和相關工作的開展,因此建議對環保監測隊伍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強化和提升,為項目后續的開展提供可靠、準確的環保監測數據。首先,環保監測人員要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環保監測的相關技術需求和基本內容,明確的認知環保監測的相關制度、規范和標準。其次,環保監測人員還要具備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要能夠對監測的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得出準確的、客觀的環保驗收監測結果。因此建議在實際中根據環保驗收監測的相關標準和規范對環保監測人員進行培訓,包括技術能力的培訓,也包括對監測人員素質責任感的培訓,為環保驗收監測提供可靠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同時為強化環保監測管理監督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環保驗收監測是項目環保建設的最后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環節。當前的環保驗收監測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仍然存在著機制不夠健全、設備不夠完善和管理力度不夠等問題,需要結合實際,從環保監測流程優化、設備完善和方法優化以及監測隊伍建設優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實現環保驗收監測的效能。
參考文獻:
根據《關于加快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核心應用軟件部署工作的通知》(環函[**]17號)精神,為確保我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與環保部順利聯網、數據穩定連貫傳輸,推進污染源監控中心的全面應用,經研究決定在全省各級監控中心安裝部署由環保部組織開發的“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重點污染源基礎數據庫系統”和“公眾監督與現場執法系統”三個污染源監控中心核心應用軟件(以下簡稱“三大核心軟件”),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認識、高度重視軟件的安裝部署工作
三大核心軟件是按照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工作安排,由環保部組織開發的應用于各級污染源監控中心的基礎核心應用軟件。軟件遵循《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HJ/T212-**)》和《環境污染源自動監控信息傳輸、交換技術規范(HJ/T352-**)》等相關標準規范進行開發,已通過了第三方專業評測和專家鑒定。環保部統一組織全國分省集中培訓及安裝部署,免費下發各級環保部門使用,并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展對各省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聯網情況的考核通報。我局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和國家要求,研究確定在全省各級污染源監控中心全面安裝部署三大核心軟件。各地應按照環保部和省局的統一安排,做好軟件安裝部署工作,實現《污染源監控中心建設規范》中要求的各項功能,確保與國家污染源監控中心的順利聯網,并實現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向國家直傳實時監測數據的要求。
二、軟件培訓
環保部統籌安排分省集中培訓,軟件開發服務單位向各省提供集中培訓所需的技術服務人員、系統介質光盤、技術資料等,集中培訓由各省負責組織。
(一)培訓目標:確保受培訓人員熟悉軟件安裝部署、軟件操作使用、省市聯網上報等,并可以自行進行軟件安裝部署及使用。每個單位培養數據庫管理員和軟件維護人員各1名,以便承擔本地的維護管理和培訓任務。
(二)培訓時間:6月8-11日,6月7日下午報到。
(三)培訓地點:**,具體報到地點另行通知。
(四)培訓內容:
1.對軟件日常操作使用人員進行軟件功能模塊使用、日常操作、監控響應等工作性培訓;
2對系統維護管理員進行安裝部署、系統維護、聯網調試等技術性培訓。
(五)培訓對象:熟悉環境監察執法業務及信息技術管理的具體工作人員。其中環境監察部門人員要求熟悉污染源自動監控、排污申報和投訴受理、監督執法業務工作;信息技術人員要求熟悉環保系統內外網環境、聯網通訊、網絡軟硬件、軟件安裝部署及實際操作等工作。經過培訓的人員要能承擔本地的系統部署技術維護和軟件日常操作使用的教員工作。
各地參加培訓人員為3人,不足或超過3人均需提前向省局申請。
(六)有關要求:
1.各地應盡快確定培訓人員,填寫附件四《軟件培訓回執》并于6月2日前報省局。不需要進行食宿安排的請在回執中注明。
2.培訓期間將進行嚴格考勤,培訓結束進行結業考核,考核結果通報全省并報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備案。
3.參加培訓人員食宿費用自理。
三、軟件安裝部署
按照環保部與軟件開發單位簽訂的合同,集中培訓結束后,軟件開發服務單位立即開始我省的一省兩市(省級、**、**)軟件系統安裝、部署服務。其他地區的軟件安裝、部署由各地環保部門自己完成,軟件開發單位提供遠程技術服務。各地軟件平臺安裝部署工作應于**年6月底前完成。為順利完成軟件平臺的安裝部署,各地需做好以下幾項準備工作:
1.對照附件一《核心應用軟件安裝部署說明》對轄區污染源監控中心、污染源在線監測現場端建設是否符合國家的有關技術規范、是否符合軟件安裝部署條件進行核查,不符合規范要求的立即進行整改。
2.由軟件開發單位直接進行安裝部署的**、**兩市需填寫附件二《軟件安裝部署環境調查表》,并于6月2日前報省局。
關鍵詞 縣級監測站;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X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1-0272-01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是檢驗建設項目落實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重要手段和通過環境保護驗收的重要依據[1],是主體工程與環境保護設施同時投產并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規定對項目的環境保護驗收實施分類管理[2],縣級環保局主要負責審批環境影響報告表,而縣級監測站主要受委托編制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表。相對于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縣級環保部門負責審批的項目污染程度相對較小,驗收監測內容也較少,只需編制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表[3]。但縣級監測站作為基層監測站,在人員素質、儀器設備配置等方面較省轄市站及省中心站有較大的差距,驗收監測工作也略顯薄弱。筆者通過多年的驗收監測實踐,就縣級監測站在建設項目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性建議。
1 縣級站在建設項目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1.1 驗收監測前期準備工作不足
縣級站在接受驗收監測任務后,一般能做到現場踏勘并收集項目相關資料,編制監測方案。但通常資料收集僅局限于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忽略了對建設項目相關技術文件的收集,現場踏勘時也往往只關注污染治理設施,對整個項目的了解不夠深入,因此編制的監測方案往往較為簡單,僅羅列監測類別、監測項目、監測頻次等內容,無法對整個驗收監測工作起到完全的指導作用。
1.2 驗收監測人員未接受專業培訓
目前,國家環保部每年都開展《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人員培訓》并頒發合格證,但由于資金、名額等原因限制,縣級站很難保證驗收監測人員接受環保部的正規培訓。因此,縣級站從事驗收監測的人員往往僅持有環境監測上崗證,監測人員對驗收監測的認識不到位,加上本身業務技術限制,導致驗收監測質量難以保證。
1.3 生產負荷檢查力度不夠
縣級監測站在對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時普遍存在重形式、對建設項目生產負荷情況檢查力度不夠等問題。由于對項目生產負荷檢查力度不夠導致了解的不夠細致或僅是應付了事,驗收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響。若驗收時建設項目生產負荷達不到驗收要求,使污染物產生量高于正常水平,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不能反映其真實處理能力。在驗收后,一旦建設項目生產負荷高于驗收監測時的生產負荷,造成污染事故的幾率較大。
1.4 環境管理檢視不夠
縣級監測站在驗收過程中普遍存在重測試、輕檢查的現象。項目的驗收監測局限于污染物濃度、污染物排放量等環境治理設施末端排放污染物的監測,對環境管理方面的檢視不夠,往往以口頭詢問為主。目前,在環境管理檢查中存在以下突出的問題:一是驗收監測報告只對環境管理檢查情況進行簡單的描述,未作透徹分析,無法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二是對驗收監測報告中應急預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審查不夠,應急措施落實、應急預案演練及職工環境安全教育等檢查流于形式,應急環境事件處理在驗收監測報告中的體現力度小。三是由于認識不夠、資金缺乏等原因,企業日常環境監測重視不夠、落實不到位。
1.5 非常規性環境因素的影響無法調查分析
縣級監測站驗收側重于污染型項目的環保設施,對項目的生態保護、防護距離、景觀影響方面等重視不夠。受監測技術手段、人力、物力、資金等的制約,縣級站在驗收中無法對建設項目引起的生態環境改變、破壞視察視覺景觀等非常規性環境因素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
1.6 驗收監測報告表編制質量不高
驗收監測報告表的編寫一般使用統一的表式,由于是表類的格式,在編寫時容易將內容寫得過于簡略,不能詳盡地說明項目的具體情況。而且在編寫過程中容易將內容寫得過于程式化,編制的驗收監測報告表大同小異。
2 加強縣級站環保驗收監測工作建議
2.1 提高對環保驗收監測的認識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包括 “三同時”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2項重要制度,而環保驗收工作是對以上2項制度的驗證和總結,在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實現環保目標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對建設項目環保驗收工作的認識。監測機構技術監督和技術執法的重要步驟之一是驗收監測,要著力提高驗收監測人員的認識,使監測人員多方面主動收集資料信息,做好驗收監測的前期準備工作,對立項、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試生產各時期的情況充分了解,把驗收監測作為環保工作的一部分給予重視。
2.2 加強縣級站驗收監測人員培訓機制
由于驗收監測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基本的環境監測知識不能完全滿足驗收監測的需要,所以對驗(下轉第277頁)
(上接第272頁)
收監測技術人員必須進行系統化的正規培訓。基于縣級監測站人員和資金因素的限制無法參加國家級的培訓,建議由省級監測部門分期分批組織驗收監測培訓,普及驗收監測知識,使所有縣級站的監測人員都能接受到系統的培訓,從而全面提高驗收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
2.3 制定適應形勢發展、可操作性強的驗收監測規范
驗收監測技術規范設計不完善是影響驗收監測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4]。一是驗收監測局限于技術性測試內容,環境管理檢查缺乏明確細則和評價標準。二是不能明確把握生產工況,驗收工況達到設計規模的75%以上才能達到驗收規范要求,但缺乏明確的判斷方法。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可操作性強、適應形勢發展的驗收監測規范并配套實施細則,尤其注意要制定關于生產工況的把握方法以及環境管理檢查方面的細則和評定標準。同時還要制定驗收監測結果的評定標準,使得驗收監測規范化、程序化和易操作。
2.4 切實加強環境管理檢查
要加強非測試性項目的環境管理檢查,認真對照環評及批復要求關注好監測制度、防護距離、生態保護等方面的落實情況。在環境管理檢查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驗收監測報告的內容。用照片和圖表客觀地反映檢查結果,再輔以文字說明,企業日常監測委托協議、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協議等作為附件以支持環境管理檢查結果。二是落實日常監測計劃。企業監測規章制度的建設和計劃、監測設備的配置、監測機構的設置等的落實應作為環境管理檢查的重要內容。三是加強對應急預案、應急措施的管理檢查。嚴密分析應急預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逐項檢查應急預案的演練與落實情況、應急設施的狀態、職工環境安全教育等情況。
2.5 主動開展公眾調查
縣級監測站接受的驗收監測項目一般評價等級較低,沒有明確要求進行公眾調查,縣級站在驗收監測時一般也不進行公眾調查。事實上,項目周邊群眾最能反映建設項目在不同時期對周圍環境的實際影響,同時有助于明確和分析運營期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改進已有的環保措施提供基礎。因此,在驗收監測時,應通過座談會、發放調查表或企業公示等形式征求當地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監測報告總結歸納,反饋給項目單位和負責驗收的環保部門。
3 參考文獻
[1]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2] 朱光輝.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中應關注的問題[J].廣東科技,2011,20(16):128-129.
論文摘要:竣工驗收監測是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主要技術依據。結合工作實踐,總結了縣級監測站在項目竣工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認識、加強培訓、制定可操作性強的規范以及加強環境檢查、主動開展公眾調查等建議,以期提高縣級監測站對項目竣工驗收的監測能力。
中圖分類號 X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1-0272-01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是檢驗建設項目落實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重要手段和通過環境保護驗收的重要依據[1],是主體工程與環境保護設施同時投產并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規定對項目的環境保護驗收實施分類管理[2],縣級環保局主要負責審批環境影響報告表,而縣級監測站主要受委托編制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表。相對于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縣級環保部門負責審批的項目污染程度相對較小,驗收監測內容也較少,只需編制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表[3]。但縣級監測站作為基層監測站,在人員素質、儀器設備配置等方面較省轄市站及省中心站有較大的差距,驗收監測工作也略顯薄弱。筆者通過多年的驗收監測實踐,就縣級監測站在建設項目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性建議。
1 縣級站在建設項目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1.1 驗收監測前期準備工作不足
縣級站在接受驗收監測任務后,一般能做到現場踏勘并收集項目相關資料,編制監測方案。但通常資料收集僅局限于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忽略了對建設項目相關技術文件的收集,現場踏勘時也往往只關注污染治理設施,對整個項目的了解不夠深入,因此編制的監測方案往往較為簡單,僅羅列監測類別、監測項目、監測頻次等內容,無法對整個驗收監測工作起到完全的指導作用。
1.2 驗收監測人員未接受專業培訓
目前,國家環保部每年都開展《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人員培訓》并頒發合格證,但由于資金、名額等原因限制,縣級站很難保證驗收監測人員接受環保部的正規培訓。因此,縣級站從事驗收監測的人員往往僅持有環境監測上崗證,監測人員對驗收監測的認識不到位,加上本身業務技術限制,導致驗收監測質量難以保證。
1.3 生產負荷檢查力度不夠
縣級監測站在對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時普遍存在重形式、對建設項目生產負荷情況檢查力度不夠等問題。由于對項目生產負荷檢查力度不夠導致了解的不夠細致或僅是應付了事,驗收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受到影響。若驗收時建設項目生產負荷達不到驗收要求,使污染物產生量高于正常水平,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不能反映其真實處理能力。在驗收后,一旦建設項目生產負荷高于驗收監測時的生產負荷,造成污染事故的幾率較大。
1.4 環境管理檢視不夠
縣級監測站在驗收過程中普遍存在重測試、輕檢查的現象。項目的驗收監測局限于污染物濃度、污染物排放量等環境治理設施末端排放污染物的監測,對環境管理方面的檢視不夠,往往以口頭詢問為主。目前,在環境管理檢查中存在以下突出的問題:一是驗收監測報告只對環境管理檢查情況進行簡單的描述,未作透徹分析,無法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二是對驗收監測報告中應急預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審查不夠,應急措施落實、應急預案演練及職工環境安全教育等檢查流于形式,應急環境事件處理在驗收監測報告中的體現力度小。三是由于認識不夠、資金缺乏等原因,企業日常環境監測重視不夠、落實不到位。
1.5 非常規性環境因素的影響無法調查分析
縣級監測站驗收側重于污染型項目的環保設施,對項目的生態保護、防護距離、景觀影響方面等重視不夠。受監測技術手段、人力、物力、資金等的制約,縣級站在驗收中無法對建設項目引起的生態環境改變、破壞視察視覺景觀等非常規性環境因素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
1.6 驗收監測報告表編制質量不高
驗收監測報告表的編寫一般使用統一的表式,由于是表類的格式,在編寫時容易將內容寫得過于簡略,不能詳盡地說明項目的具體情況。而且在編寫過程中容易將內容寫得過于程式化,編制的驗收監測報告表大同小異。
2 加強縣級站環保驗收監測工作建議
2.1 提高對環保驗收監測的認識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包括 “三同時”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2項重要制度,而環保驗收工作是對以上2項制度的驗證和總結,在控制新污染源產生,實現環保目標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對建設項目環保驗收工作的認識。監測機構技術監督和技術執法的重要步驟之一是驗收監測,要著力提高驗收監測人員的認識,使監測人員多方面主動收集資料信息,做好驗收監測的前期準備工作,對立項、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試生產各時期的情況充分了解,把驗收監測作為環保工作的一部分給予重視。
2.2 加強縣級站驗收監測人員培訓機制
由于驗收監測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基本的環境監測知識不能完全滿足驗收監測的需要,所以對驗(下轉第277頁)
(上接第272頁)
收監測技術人員必須進行系統化的正規培訓。基于縣級監測站人員和資金因素的限制無法參加國家級的培訓,建議由省級監測部門分期分批組織驗收監測培訓,普及驗收監測知識,使所有縣級站的監測人員都能接受到系統的培訓,從而全面提高驗收監測人員的業務素質。
2.3 制定適應形勢發展、可操作性強的驗收監測規范
驗收監測技術規范設計不完善是影響驗收監測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4]。一是驗收監測局限于技術性測試內容,環境管理檢查缺乏明確細則和評價標準。二是不能明確把握生產工況,驗收工況達到設計規模的75%以上才能達到驗收規范要求,但缺乏明確的判斷方法。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可操作性強、適應形勢發展的驗收監測規范并配套實施細則,尤其注意要制定關于生產工況的把握方法以及環境管理檢查方面的細則和評定標準。同時還要制定驗收監測結果的評定標準,使得驗收監測規范化、程序化和易操作。
2.4 切實加強環境管理檢查
要加強非測試性項目的環境管理檢查,認真對照環評及批復要求關注好監測制度、防護距離、生態保護等方面的落實情況。在環境管理檢查中應注意以下問題:一是驗收監測報告的內容。用照片和圖表客觀地反映檢查結果,再輔以文字說明,企業日常監測委托協議、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協議等作為附件以支持環境管理檢查結果。二是落實日常監測計劃。企業監測規章制度的建設和計劃、監測設備的配置、監測機構的設置等的落實應作為環境管理檢查的重要內容。三是加強對應急預案、應急措施的管理檢查。嚴密分析應急預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逐項檢查應急預案的演練與落實情況、應急設施的狀態、職工環境安全教育等情況。
2.5 主動開展公眾調查
縣級監測站接受的驗收監測項目一般評價等級較低,沒有明確要求進行公眾調查,縣級站在驗收監測時一般也不進行公眾調查。事實上,項目周邊群眾最能反映建設項目在不同時期對周圍環境的實際影響,同時有助于明確和分析運營期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改進已有的環保措施提供基礎。因此,在驗收監測時,應通過座談會、發放調查表或企業公示等形式征求當地群眾的意見建議,通過監測報告總結歸納,反饋給項目單位和負責驗收的環保部門。
3 參考文獻
[1]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
[2] 朱光輝.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中應關注的問題[J].廣東科技,2011,20(16):128-129.
對于環保工作,他們有著什么樣的體會?對于如何做好的環保工作,他們又有哪些經驗與心得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本刊記者近日采訪了廣東省第六批隊隊員、廣東省環境保護廳輻射處調研員李亞南。
問:三年前,您開始參加環保工作,如今又成為新一輪的干部。在您看來,怎樣做才能完成此次的任務?
答:作為廣東省派往林芝環保部門任職的新一輪干部,要很好地完成任務,既存壓力,又具機遇。
壓力是林芝環保局才成立幾年,基礎薄弱,受重視程度不高,資金人員缺乏,工作開展難度大;機遇是本人長期在省直機關工作,來到基層,角色從決策為主轉變為執行為主,可以換位思考,鍛煉自己。
面對諸多不利條件,我認為應該貫徹落實書記提出的“深化工作內涵,拓寬工作領域”指示精神,在工作中要立足崗位、創造機會,全心投入工作,而不是“等、靠、要”。沒有人才就“借”,通過“傳幫帶”實現“造血功能”;沒有資金就“籌”,通過廣東省環保廳以及相關單位贊助,靠“三寸之舌”謀求有限支援;沒有項目就“找”,通過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將工作納入國家和地方工作計劃,積極協調,通過實施“計劃外項目”強基礎。
只有準確定位,找準突破口,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有針對有重點地開展工作,扎實推動新一輪的環保工作,從而實現林芝環保工作走在全區前列的遠大目標。
問:在很多人看來,的環境本身已經很好了,根本不需要搞環保。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答:來前,就有人跟我提過類似的問題。來了之后,我發現盡管林芝環境問題不是很突出,也不是經濟的主要內容;雖與民生有一定聯系,但地位不甚重要。然而,環境不僅是達賴集團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還是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可持續發展與長治久安的重要問題。
另外,通過深入調查,我發現前幾批對口省對環保的專門投入非常少,林芝環保工作其實大有可為:一是環境保護局成立不久,基礎相對薄弱;二是地委行署提出的“五個林芝”之一的生態林芝口號剛剛提出,村鎮人居環境建設處于攻堅階段;三是國家配備了環境監測儀器設備但沒有開展工作,自動監測系統基本空白;四是環境保護宣傳教育遠未深入人心,抓住林芝環境保護的中心工作就容易出成績。因此,以林芝生態地區創建為抓手,以環境監測和宣傳為手段,以粵藏環保交流為紐帶的環保思想在本人心中形成。
問:環保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您認為的環保工作又該從何入手呢?
答:地域遼闊、山川壯美、資源豐富。只要對良好的生態環境進行大力宣傳,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廣大環保人的努力,改善局部環境,對民族團結、人民安康、生態良好必然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所以在分管環境監測站的時候,我就抓住時機,擴大監測隊伍,動員各方力量對林芝的水、氣、聲等生態環境進行全方位監測和摸底調查,兩年主筆編寫近10萬字的環境監測工作報告和技術報告,報上級有關部門;通過現場調研,認真分析林芝環境保護存在問題,寫出近萬字的林芝環境保護調研報告,并編寫近10余篇的簡訊紀錄工作的進展情況,在《廣東工作簡報》上發表;在《環境》雜志、《日報》、《中新網》等媒體刊物上發表自然環境紀實、環境監測工作、手記等文章,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編寫工作隊工作制度,做到人手一份,確保工作有章可循。
同時,我還主動參與林芝環保局開展的世界“六五”環境日宣傳活動,出資4萬多元親自編寫印制《環境保護法規匯編》500多冊,發給各級環保人員,普及法律知識,大力宣傳林芝環保工作。
問:經過這幾年的建設,林芝的環保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
答:應該說,這幾年,林芝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得到了全面強化:首先,我們摸清了林芝各縣環境因子底數,監測站從入藏時的2人發展到如今的10余人(含外借人員),完成首座跨國界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設和近三年環境監測工作,對全地區空氣、水質和聲環境進行全面監測,及時掌握其發展趨勢。其次,在地區環保局的積極支持下,我們利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機會,主動向地委行署申請資金徹底改造林芝地區環境監測站實驗室;通過編制林芝地區水環境功能區和八一鎮噪聲功能區劃分方案進一步摸清環境因子底數。
具體來講,首先是制定了林芝的環保工作計劃,明確了工作目標。從2010年入藏起,本人主筆起草林芝地區環境保護局“十二五”對口需求,林芝地區環境監測工作實施方案(2011-2013),同時每年要求監測站做好年度計劃,督促抓好落實,確保三年環境監測工作落到實處。林芝地區作為第一個計量認證的地級環境監測站,基礎非常薄弱。針對薄弱環節,兩年來我們動員全站力量并請求廣東支援,組織有關材料,千方百計配合林芝地區質量技術監督局通過計量認證年度監督考核工作。
其次是加大對基層環保隊伍的業務培訓力度,提高隊伍整體素質、業務技能,實現“造血功能”,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2010年9月,本人牽頭組織林芝環保局有關人員赴廣東學習考察,撰寫學習考察報告;兩年多來,成功組織4期環保業務培訓班。此外,通過邀請國家、廣東省以及深圳市等環保專家教授現場授課輔導,對林芝生態地區創建、環境影響評價、醫療廢物處理和環境監測及其內部管理等進行系統培訓,全林芝7縣環境保護局近150多人參加了培訓,效果良好。同時,充分利用國家環保部培訓的機會,兩年多外派近10余人次參加其組織的環境監測培訓班。
另外,本人進藏前,林芝的環境監測工作基本未開展。所以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我連續三年組織林芝地區環境監測站,并借調自治區環境監測站、各地區環境監測站、廣東和福建監測技術人員以及四川金核環保公司技術人員對林芝各縣、鄉、村以及各河流水源地進行監測,取得了第一手較全面的環境監測數據,對全林芝地區6縣39個鄉鎮240個村、5條主要河流、12個水源地、更張村垃圾場以及工布江達礦山等重點源進行了監測,獲取4249個數據,編制技術報告和工作報告。
2011年初,本人參加全國跨國界河流水質自動監測工作會議,承擔首座跨國界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設任務。在建設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努力,最終保證了監測站的建成投入試運行。最近,我們又把握林芝創衛機會,經地委行署批準,林芝環境保護局又將與四川大學簽訂183萬元的合同,對林芝地區水環境功能和八一鎮噪聲功能區進行劃分,并投入240余萬對林芝地區環境監測實驗室進行徹底改造。目前本人已邀請廣州科雅實驗室設備公司完成工程概算和設計圖的編制,親自組織有關人員幫助四川大學編制完成環境功能區的劃分方案和經費預算。通過協調廣東省環科院,完成八一鎮福清河、濕地公園和垃圾轉運站的環評報告編寫和報批工作,并做好魯朗國際小鎮的污水處理系統規劃設計。三年來,通過借助外援幫扶林芝監測站人員;通過實驗室改造提升監測站硬件設施水平;通過與科研院所承擔課題,編制環境功能區規劃和實施環評監測,爭取資金、人才和技術支持,使林芝環境監測工作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巨大轉變,得到了自治區環保廳的高度肯定。
問:作為一個工作的過來人,您對這項工作有什么樣的感想呢?
答:工作可以說是意志的考驗、能力的檢閱和融合的表現。
首先,高寒缺氧,條件艱苦。一方面要克服高寒缺氧身體不適等壓力,另一方面要找項目、籌資金、積極落實分管工作,并要做出出色成績,必須忍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痛苦,包括身體、家庭等。在條件較差或不具備的情況下,只有樹立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依賴省和上級單位,創造條件,妥善處理好各種關系,依靠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迎難而上,才能有所建樹。
【關鍵詞】環保監察;環境監測;聯動機制;構建
隨著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群眾對環境保護、環境質量的訴求逐漸增強,因此,對于環境管理部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實施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機構能力的強弱和職能協調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環境質量監督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關系到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1.簡讀經濟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表現
1.1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破壞
大氣環境、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大大的降低群眾的環境生活質量,尤其是對礦產資源、電子產品、化工用品、能源事物等的開采,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平衡帶來一定困擾。
1.2管理機制不全帶來的環境破壞
在管理層次上,管理人員的慵懶作風,沒有相應的環保管理機構,監察執法力量也較為薄弱,執法和管理力度不夠,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采取包容的態度,加之意識淡薄,對一些認為破壞自然環境的行徑漠不關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生物多樣化減少等嚴重的環境問題。
2.分析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融合性及重要意義
2.1整體關系的把握
在當前環境管理體制上來看,環保監察是一種監督執法系統,履行對環境保護的監督和執法;環境監測是一種技術支持保證系統,主要從各種技術層面強化對環境質量的提升與運用,主要針對一些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污染組分進行監測,實行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樣品運輸和保存等。兩者存在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性應用。
2.2相互關系的理解
對于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尤其是突出對環境保護起促進作用的整體來看,兩者是相互配合、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如果忽視其中一個方面的效能應用,就會出現環境保護措施不嚴、技術處理不到位、環境破壞更加嚴重等一些局面[1],因此,要全面加強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之間的聯動機制,形成環境保護的整體合力。
2.3重要意義的體現
形成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聯動機制,是全面實行環境保護管理和提升執法效能的必然要求,在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撐下,可以提供完整的環境監測數據,對空氣質量、廢水排量等有科學的數字依據和事實,為環保監察的執法形成科學有效的基礎,更好的行使行政職能。進一步加大對污染源的監管力度,并及時查處各項破壞環境的行為,提升環境監測數據使用的時效性和環保監察的針對性,在提升工作效能,發揮環境監測、監察職能的同時,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群眾的基本訴求,推動環保工作有序開展。
3.探討構建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聯動機制模式
3.1建立業務聯動機制
在環境保護的具體應用上,形成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業務聯動機制,形成信息暢通、配合有序的業務流程,監測和監察人員可以每季度舉辦業務聯席會,專題研究分析環保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交流意見,溝通業務信息,協調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形成工作簡報,構建業務上的緊密聯系制度[2]。
3.2建立聯動整治機制
對于環境污染問題,在監督檢查的同時,進行專項任務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監察工作計劃,在環境監測的配合下,提供各項環境破壞的真實性數據。并形成聯合執法組,對有嚴重超標、產品不合格、污染嚴重等一些現象的,及時做好記錄,監察部門在收到有關環境污染的舉報或者問題時,可提前1天通知環境監測部門,在環境監測的迅速監測下[3],給予嚴格執法,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3.3建立學習培訓聯動機制
針對環境保護的業務素質需要,對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人員進行系統的業務學習培訓,環保監察人員不僅要具備相關法律知識,也要具備相關的噪聲、煙塵和采集水樣等方面的現場監測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執法效率;環境監測人員通過執法培訓,了解執法的側重點,為執法工作提供準確基礎數據,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執法的實效。通過學習培訓機制的聯動效應,形成整體的執行能力,更好的服務環境保護的需要。
3.4強化每一個環節的管理
建立和諧發展的環境管理機制,實現齊抓共管的合力體系,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環境管理綜合決策機制,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形成環境保護規劃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現場檢查制度、排污許可證和總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費制度、污染事故報告及處理制度等[4],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4.總結
構建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聯動機制,從多方面強化技術手段應用,提升行政執法的效能,加強對環境保護的監測、監察聯合現場檢查與執法的力度,規范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琦.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意義與建議[J].科技風,2010,15(8):12-13.
[2]劉金波,俞巍.關于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能有效途徑的探索.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9(19):20-21.
關鍵詞:環保監察;環境監測;聯動機制;構建
隨著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群眾對環境保護、環境質量的訴求逐漸增強,因此,對于環境管理部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實施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機構能力的強弱和職能協調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環境質量監督工作的優劣,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關系到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一、簡讀經濟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表現
(一)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破壞。大氣環境、水污染、空氣污染等大大的降低群眾的環境生活質量,尤其是對礦產資源、電子產品、化工用品、能源事物等的開采,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生態平衡帶來一定困擾。
(二)管理機制不全帶來的環境破壞。在管理層次上,管理人員的慵懶作風,沒有相應的環保管理機構,監察執法力量也較為薄弱,執法和管理力度不夠,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采取包容的態度,加之意識淡薄,對一些認為破壞自然環境的行徑漠不關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生物多樣化減少等嚴重的環境問題。
二、分析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融合性及重要意義
(一)整體關系的把握。在當前環境管理體制上來看,環保監察是一種監督執法系統,履行對環境保護的監督和執法;環境監測是一種技術支持保證系統,主要從各種技術層面強化對環境質量的提升與運用,主要針對一些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污染組分進行監測,實行現場調查和收集資料,監測計劃設計,優化布點,樣品采集,樣品運輸和保存等。兩者存在不同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性應用。
(二)相互關系的理解。對于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兩者之間的關系來看,尤其是突出對環境保護起促進作用的整體來看,兩者是相互配合、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如果忽視其中一個方面的效能應用,就會出現環境保護措施不嚴、技術處理不到位、環境破壞更加嚴重等一些局面[1],因此,要全面加強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之間的聯動機制,形成環境保護的整體合力。
(三)重要意義的體現。形成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聯動機制,是全面實行環境保護管理和提升執法效能的必然要求,在環境監測的技術支撐下,可以提供完整的環境監測數據,對空氣質量、廢水排量等有科學的數字依據和事實,為環保監察的執法形成科學有效的基礎,更好的行使行政職能。進一步加大對污染源的監管力度,并及時查處各項破壞環境的行為,提升環境監測數據使用的時效性和環保監察的針對性,在提升工作效能,發揮環境監測、監察職能的同時,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群眾的基本訴求,推動環保工作有序開展。
三、探討構建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聯動機制模式
(一)建立業務聯動機制。在環境保護的具體應用上,形成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業務聯動機制,形成信息暢通、配合有序的業務流程,監測和監察人員可以每季度舉辦業務聯席會,專題研究分析環保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交流意見,溝通業務信息,協調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形成工作簡報,構建業務上的緊密聯系制度[2]。
(二)建立聯動整治機制。對于環境污染問題,在監督檢查的同時,進行專項任務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監察工作計劃,在環境監測的配合下,提供各項環境破壞的真實性數據。并形成聯合執法組,對有嚴重超標、產品不合格、污染嚴重等一些現象的,及時做好記錄,監察部門在收到有關環境污染的舉報或者問題時,可提前1天通知環境監測部門,在環境監測的迅速監測下[3],給予嚴格執法,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
(三)建立學習培訓聯動機制。針對環境保護的業務素質需要,對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人員進行系統的業務學習培訓,環保監察人員不僅要具備相關法律知識,也要具備相關的噪聲、煙塵和采集水樣等方面的現場監測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執法效率;環境監測人員通過執法培訓,了解執法的側重點,為執法工作提供準確基礎數據,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執法的實效。通過學習培訓機制的聯動效應,形成整體的執行能力,更好的服務環境保護的需要。
(四)強化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建立和諧發展的環境管理機制,實現齊抓共管的合力體系,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環境管理綜合決策機制,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形成環境保護規劃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現場檢查制度、排污許可證和總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費制度、污染事故報告及處理制度等[4],更好的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四、總結
構建新形勢下環保監察與環境監測的聯動機制,從多方面強化技術手段應用,提升行政執法的效能,加強對環境保護的監測、監察聯合現場檢查與執法的力度,規范各項環境保護措施,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琦;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意義與建議[J];科技風;2010,15(8):12-13
[2]劉金波;俞巍;關于提升環境監察執法效能有效途徑的探索;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0,9(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