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2:15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現代教育強調的是課堂教學開放性、自主性,這要求我們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當創建不一樣的課堂,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次課堂中,讓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以充分挖掘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以調動學生對音樂課堂教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藝術素養以及音樂鑒賞能力,促使其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音樂是一門以欣賞、鑒賞為主的學科,主要鍛煉與培養的是學生性情與情感,激活其創造能力與想象能力,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音樂是小學階段教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我國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狀來看,絕大部分的教師采用的還是傳統教育下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缺乏藝術性與創造性??梢?,轉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選用適宜的教學手段、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式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迫在眉睫,勢在必行?;诖耍疚膶⑻岢鲆韵聨讉€教學策略,以期幫助廣大音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效果。
1轉變課堂形式,創新教學方式
課堂管理不僅只是簡單地管理課堂紀律,而應當有效地將其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境、教師教學態度以及與音樂管理技巧等相關因素進行結合。有機地將這些因素進行結合,并巧妙地運用到音樂課堂管理教學中來,以更好地優化音樂課堂管理。大部分教師認為音樂這門學科在小學教學中隸屬副科,認為沒有教學的必要,在其教學課程的設置過程中,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就給學生一個心理暗示,認為音樂課可以隨心所欲,學習態度也就不端正。教師每每走進課堂,都需要較長時間去管理班級紀律,甚至連吼帶叫,整堂課下來,難免身心力疲,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瞬間化為烏有。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過于單一死板,應當隨時跟隨學生以及教學進度靈動進行變化,并掌握多種教學方法與管理技巧。例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當成一場比賽;一場秀;一檔節目,這樣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截然不同,學生注意力也得到集中,學生學習情緒也會被調動起來,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如此以往,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還還有助于教師操控課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紀律,優化教學管理的目的。
2創設音樂情境,營造良好氛圍
語言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正常交流與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心理認知能力有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語言的使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語言教學情境,用生動的話語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音樂情境中,引導他們深入感受與體會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用語言創設音樂情境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2.1語言表達準確有序
教師在運用語言創設音樂情境時需要緊繞課堂教學內容而展開,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如果在音樂情境創設中,未能合理地組織語言,模糊不清或者語無倫次,就會影響學生的理解與想象,從而是自己處于一種尷尬的狀態中,更別提課堂教學有效性。因此,在音樂情境創設中,教師要確保其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有序性。
2.2語調語速以及課堂節奏應當與音樂情境相一致
通常而言音樂作品會在旋律、速度以及節奏等方面上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音樂作品創設不同的音樂教學情境。在音樂情境創設過程中,為了能真實準確地表達音樂作品情感,需要借助語調語速與節奏來進行表現。例如,《七個小兄弟》主要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并體驗音樂,在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教師應當盡量減緩語速,運用輕松的話語引導學生進行歌唱,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3貼近學生生活,加強學生體驗
藝術源于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世界中隨處可見音樂的存在,如鳥的歌唱、風的呼嘯。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富有生活氣息的音樂作品帶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與鑒賞,以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有效注意力。小學音樂課堂要善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主動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音樂課堂教學具有多元化與靈活性,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等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這些心理特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身心發展規律,合理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實例來誘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讓其能在教師所營造的輕松、愉悅、寬松的教學氛圍中主動學習,并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為學生的表現提供舞臺,讓學生勇于參與,勇于表達。例如,在教學《我的朋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找朋友”這首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引起他們的注意,讓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實踐中來,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4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是一門以鑒賞為主的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走進課堂,從而有助于實現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曉會 單位:江蘇省沭陽縣孫巷小學
參考文獻:
[1]范培.探究巧用教學策略激活小學音樂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213.
[2]畢靜.巧用教學策略激活小學音樂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3,11:45.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習興趣;創新
小學音樂課堂除了基本知識的介紹之外還需要進行音樂的講解和實踐,讓學生的思維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升級到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更加追求技術性和專業性,在演繹時也更加追求藝術的表現性。演奏成為小學音樂課堂上的主要教學方式,通過演奏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內容,并且了解到音樂本身的獨特魅力所在。
1.用演奏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聲樂,一種是器樂。在演奏學習方面,如果從根本上來分析,這些就是音樂的關鍵性組成部分,音樂的表現過程中這兩個方面是處于一個系統之中的。一個良好的、完整的音樂課堂結構需要以音樂欣賞為主要的線索,并且設立一個中心,在歌唱和演奏的互相支撐下建構課堂結構。對于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演奏教學的分析和研究,很多演奏都處于非常薄弱的位置上,只有歌唱和演奏都處于平衡狀態下才能構建更好的課堂教學形式。在線形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演奏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會使音樂課失去魅力,減弱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興趣。不同的學生在音樂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形式是不同的,并且關注度和熱情也是不同的,如果是個性化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需要對學生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對學生的評價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1]如果是性格非?;顫姷膶W生,本身喜歡唱歌,也擁有好的嗓音,那么他可能喜歡用歌唱的方式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表達,而不是非常喜歡演奏樂器;如果是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可能不是非常喜歡唱歌,但是喜歡演奏,辨別聽力能力也比較強,還可能使用樂器助演的方式來對自己的內心情感進行表達。使用過程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教師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展開,按照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逐步提升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表現能力還有演奏的創造能力。[2]例如,在學習《外婆的澎湖灣》過程中,教師需要用示范的方式表達出薩克斯演奏的優勢,在吹奏的過程中表達歌曲,這樣能夠極大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按照學生不同的能力進行演唱組以及演奏組的區分,讓學生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優勢,讓課堂教學漸漸達到,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3]
2.課堂升溫,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樂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更多的音樂體驗,本身這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學習領域,在演奏的過程中這也是音樂表達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能對學生的智力進行開發。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奏能夠讓學生的基本音樂才能得以有效發揮。在基礎性教育階段中,教師需要從廣泛的意義上去進行演奏教學,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新思維,讓教學方式能夠更加多樣。在國家的教育體制改革的試點基礎之上,學校音樂教育還需要進行系統化的培訓,相關的教師需要樂器進行講演,讓學生對樂器有一定的了解。在演奏教學方面還需要創新學生的思維,教師給學生進行演奏,并且簡單地進行旋律的演示,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旋律,改變模唱的方式,讓學生在聽完教師的演唱之后,將自己的演唱和教師的演唱進行對比分析,學生在模仿之后還需要試著對音樂的旋律進行更改,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之上進行改變的嘗試,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創編的樂趣所在。教師演唱的旋律需要使用音條樂器,引導學生發現自己對音樂的真實性感受,在邊唱邊演奏的學習中感受到音樂前奏的美妙,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創造靈感。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按照視頻當中的內容進行音樂創作畫面的分析,按照音色的基本特點以及不同音樂之間的組合,創造出相應的節奏和類型,以達到演奏活動的。教師帶領學生挖掘出更多的音樂素材,并且在素材當中有所發現,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感官系統,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更多的想象和聯想,在感官和體驗的雙重刺激下,在音樂學習上產生一種美妙的體驗。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將自己的感官更好地調動起來,并且在體驗方式不斷變化的基礎上讓自己的音樂感覺以及聽覺和視覺、觸覺都能夠得到更多的體驗,讓音樂富有生命力。音樂課堂教學還需要使用多種演奏方式以及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性思維進行激發。[4]
3.強化學生的音樂暢想,讓演奏課堂充滿活力
演奏教學和其他教學之間也是有非常緊密性的聯系的,在演奏的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夠讓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理解想象和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調演奏的技巧性,而且要創建有活力的課堂形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歌唱,幫助學生在音準以及節奏上有更多更好的認知。學生可以自信地欣賞音樂,也能更好地表達和感受音樂。在一節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樂器進行演奏,讓音樂有聲音方面的形式表現,以此激發課堂的教學氛圍。教師還可以按照學生的特點給學生編纂童謠,認真地對音樂素材進行分析,并且從細節處入手挖掘深層次的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方式對情感進行表達,生動地模擬出不同節奏和不同聲音之間的變化,讓整個音樂課堂都更具有畫面感和層次感,引導學生對不同樂器進行演奏,在伴奏樂器演奏中按照教師的組織和安排進行學習。[5]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出學生感受美的能力、表現美的能力以及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不能因為演奏擁有特殊的功效就失去對歌唱的關注力度,歌唱也是音樂表達的良好方式,只有以演奏為基本的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輔助欣賞和歌唱,才能讓音樂學習更加深入,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堂的樂之音。
作者:陳曉麗 單位: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丁麗麗.小學音樂課堂中打擊樂器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3(9).
[2]高燕真.奏響小學音樂課堂“樂之音”[J].中國音樂教育,2014(11).
[3]何曉蕾.音樂課堂中打擊樂器的教學措施探討[J].成才之路,2016(11).
小學音樂教材包含豐富內容,教師在利用教材實施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文字。特別是需要強調的樂理知識內容,要讓學生反復閱讀識記。教唱歌曲時,也要對重要章節進行反復領唱。在教學反復中,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要讓學生體會重復的效果,明確不同重復階段需要完成的教學體驗,并能夠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在不斷反復中進行總結。好的音樂因子能夠對我們的感官造成刺激,也會觸動我們的情感開關,重復之后,對音樂的審美評價也會發生變化。在學習《牧羊女》這首歌曲時,教師先對歌曲背景情況進行了介紹,然后對歌曲內容進行反復講解,對音樂節拍、感情因素運用等進行針對性引導。為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更深刻感知,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根據教材上歌詞進行自編自演活動,就是根據歌詞給歌曲配上動作和表情,學生自娛自樂。學生學習熱情非常高漲,課堂內呈現一片繁榮景象。教師讓學生借助教材歌詞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反復演唱中獲得系統音樂體驗,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基礎。
二、借助媒體重復,強化音樂記憶功能
多媒體進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音樂展示。音樂作品聲情并茂,反復聆聽能夠有效激發學生音樂感知,豐富的畫面色彩,也會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特別是那些經典音樂作品,能夠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品味、消化音樂元素。音樂學習需要強化學生記憶,因為音樂有流動性,唱過聽過就會消失。采用反復聆聽的方法,能夠將音樂符號深刻地記憶下來,這對提升學生音樂感知有重要幫助。多媒體播放音樂視頻可以進行歌曲分解,原來教師領唱教唱,有了多媒體就可以動手不動口了,讓多媒體反復播放功能教唱歌曲。如學習《鵝大哥》時,歌曲中有強弱之分,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進行反復比對,學生很快掌握了這個歌唱技術。多媒體可以反復播放音樂作品,為教學帶來更多便利,通過教師針對性講解,還能夠讓學生在比對中形成更細致音樂感知。這對豐富音樂積累有積極影響。
三、借助語言重復,實現音樂文字轉化
音樂是有聲藝術,而文字是無聲表達。在音樂重復教學中,將音樂學習用文字表達來傳播,體現的正是音樂課堂教學的多元性。為讓學生對音樂有到位理解,教師可以將音樂作品換一種表達方式。用詩歌、散文的形式來描述音樂內涵,學生獲得的感知將是別樣的,對音樂概念的認知也會呈現多元屬性。文字介入音樂課堂教學,不僅給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帶來豐富性,也為學生認知建立提供更多信息來源。教師在音樂欣賞中穿插文字解讀,可以給學生帶來更立體的音樂感知。在音樂欣賞中加入詩朗誦,音樂學習必定會順利實現升級。語言文字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利用文字對音樂作品進行別樣解讀,可以極大豐富學生認知?!逗煤⒆右\實》這首歌曲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緊密,學唱這首歌時,教師將其中的幾句歌詞讓學生抄寫在卡片上,讓一部分學生演唱歌曲,一部分學生朗讀歌詞,班級內呈現熱鬧景象?!鞍职譀]看見,媽媽不知道“”好孩子要誠實,有錯要改掉”,這些歌詞在學生演唱中反復穿來,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學生輪流進行朗讀,對歌曲的理解當然更深刻。
四、借助動作重復,體現音樂操控功能
小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范文1課程改革使音樂課堂煥發著活力。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谶@樣的認識,我認為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應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音樂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音樂知識,所以音樂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音樂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小學音樂教育并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音樂家,在音樂課中把認識樂譜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并且把會不會識譜作為學生懂不懂音樂的標準,不但偏離了音樂教學的方向,而且由于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音樂的厭煩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的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 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 。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音樂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地喜歡音樂。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單純的說唱,死板的講述樂理知識,那只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學。根據 新課標 的要求,我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設置了這樣的小練習:在課始與課末,進行 騎著毛驢進教室 的小游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這個游戲中,我讓每個學生都有三個自己創想的動作。首先,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自主的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于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其次,讓學生隨著音樂把這三個動作串聯起來,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發揮創編律動,讓學生在有規律的動作中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課,我便要求學生盡量不要重復自己上節課的動作,學生們相互模仿,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隨著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局限于模仿動物了,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范文2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小學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并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總之,音樂教育不僅具有輔助、強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還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獨具的教育功能。音樂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于是我采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采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五、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新課程標準上的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
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 !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范文3【編者按】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p>
前段時間,我們對部分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音樂傾向”的抽樣調查,得到了一系列有價值的信息。在他們的答卷反饋里,我們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樂課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音樂老師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的那種感動,相反的卻是冷漠與排斥;他們熱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里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恁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里,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里(課的后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于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里,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發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什么”。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袄蠋煹募苍拰Φ摹?、“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里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盡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余,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晌覀兪褂貌模褪菍@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周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著,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么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再有,我們對“教科書”那種根深蒂固的虔誠,執行起來從不打折扣的那種嚴肅認真態度,一些教師對教材的依戀及所有管理層面上的考核、評估、督查都是以此為據,更加劇了這種不例題。因此,我們什么時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學之本”而以“教學以人為本”,讓每個教師都能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來接待教學內容(這里暫且不論我們音樂教師是否都具備這種水平與能力),才能出現我國自己的真正意義的教學法,才會有中國自己的“奧爾夫”、“柯達伊”。
教材內容并非經典,沒勁!我們一些教學內容不受學生歡迎,也無法得到音樂老師的認同。在許多人的頭腦里,一提到審美教育,便自覺不自覺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編寫中什么時候該唱什么歌,那段時間是什么節日該 安排什么內容,這兩年在號召學生什么教材就該有所體現德育都成為必須考慮的第一因素。這就使得我們的教材始終離不開正當附庸的臼巢,在強調音樂教化功能的同時,削弱了音樂本身,音樂的本體失落了。另外,從音樂學習、情感體驗的角度說,經典音樂亦并非靠別人去持牌指認就成了,大家去聽了、去唱了,覺得好聽,好美,好感動,就牢記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調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歡的樂曲”。在三成以上都寫的是《梁?!?,那無疑這《梁祝》就成了我們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們的教材歌(樂)曲,學生不喜歡去唱、去聽,再有偉大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又通過什么去教他們呢?用什么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學生學習音樂有勁?
四、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后,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么聯系、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么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還有一個領不到獎金(甚至工資)的音樂老師。
摘要: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的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通過科學的音樂學習課程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新課程理念下,音樂課堂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根據發展性教學評價的原理與方法,從評價原則、評價形式、評價方法為出發點,結合工作實際,闡述自己的評價觀點。
關鍵詞:改革 創新 音樂評價 課堂教學
教學評價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判決,鑒別和總結。教學評價可以使教師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改進教學策略,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更重要的是合理、適當的音樂教學評價,能夠讓學生增強學習音樂的信心,激發學習欲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音樂審美、表現、創造能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與人文關懷。對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表現應該以多元評價方式即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來綜合評價學生在音樂審美活動中的表現。
一、明確教學評價原則,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應注重的原則:1、注重學生為本的原則。評價應該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在評價中更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經歷,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化的表現。任何評價,不管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同學的評價,其最終目的都是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以取得更大的進步。因此,應當將學生和課堂學習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對教學和學生的表現進行全面、深入的評價。2、注重學科特點的原則。評價指標的確定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應以音樂學科的特點和音樂教學的客觀規律為依據,體現小學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音樂審美教育規律。逐步形成科學有效的評價,達到良好的評價效果。
二、豐富教學評價形式,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音樂教學的實踐過程,是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形式,應該是創立多元化的課堂評價:1、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為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不斷豐富教學評價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抽唱(奏)等方式進行,也可采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開放性考試等形式。在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追求導向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相統一的評價形式,更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作用。通過科學的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造等能力的發展。2、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交流合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等,可以用清晰、準確、形象的文字進行定性評價,也可以根據需要和可行性進行量化測評。3、動作和表情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出色表現除了用語言肯定,還可以用贊許的目光和親切的微笑表揚,還可用鼓掌或豎起拇指稱贊。如:在欣賞《春天來了》一課時,我讓學生用手中的物品來模仿春天來了的聲音,有的同學用嘴吹紙模仿風聲,有的同學用口技模仿小鳥叫、青蛙叫等??蛇@時,一種很響的腳步聲傳來,原來是這個班里最調皮的一位男學生干的。當時,我非常的生氣,想批評他,可又一想,也許他不是在搗亂,而是有什么別的意義呢?于是,我又讓他模仿了一次,然后請其他同學聽像什么。他們有的說是春雷,有的說是迎來了鞭炮聲。最后這位同學自己說出是春天的腳步聲?!昂苡袆撘獍?,將無聲轉為有聲?!蔽耶敃r給予了他肯定和表揚。事后,我很慶幸當時沒有指責他,如果批評了他,其他同學就不會再大膽表現,那位同學也許還會產生抵觸情緒。學生的好奇心強,他們的思維往往領先于教師,并具有更大的創造性。這是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是一種課堂生成性的知識,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資源,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善于為學生創設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在樂海中自由暢游。對于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哪怕知識一點點創造意識,我們都應該加以鼓勵和保護。難道不是嗎?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多種方式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感,會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改革教學評價方法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自我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可采用自評的方式,以描述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為主。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評價的主人。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由于在音樂學習中學生個體差異明顯,所以學生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自我發展的縱向比較上。發展性評價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種自我參照的評價,即把評價結果跟學生以前的表現進行比較,從而發現學生的進步和缺陷,以針對性地進行激勵提出補救的措施。音樂課堂上的評價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評價,使自己形成學習的積極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給自己提供表現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不斷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機。同時創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提出疑難和困惑,并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在音樂課堂上開展的自身評價,只要學生能講清自己為什么這么評價就足夠了。例如:在學唱《我和星星打電話》、《大海啊故鄉》等歌曲后,教師請學生評價自己時,有的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是:“老師,我覺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對自己很滿意”。“我覺得自己唱得還可以,我會繼續努力”。學生雖然沒有說明自己唱得怎么好,但是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一定是積極的,因為他已經為自己樹立了信心。
2、師生互評。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在音樂課堂上的評價針對性要強、語言力求簡明扼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還應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評價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鞍嗉壱魳窌?、“小小演唱會”通過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互評,能夠充分體現評價的民主性,營造和諧、愉悅的評價氛圍。達到相互交流和激勵的目的,是一種生動活潑的評價方式。如: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案例背景]音樂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還不只是一們知識,而是一種體驗,一種音樂審美愉悅的體驗。如果沒有親身的參與是很難獲得這種體驗的。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生活閱歷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對于音樂那種無標準答案的體驗會陷入一種迷茫。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所帶來的美感,同時也不應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讓學生欣賞音樂,體驗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鼓勵是教學的一個有效策略。因此,課堂激勵性的語言也就成了教師的主要評價語言。激勵性語言運用得恰當,運用得及時,不僅能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同時對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案例]有一節課,我讓學生第二次聆聽音樂《牧童》時,要求他們跟著音樂哼唱歌曲的旋律同時加上羊的叫聲,當音樂再次響起時學生唱起了“藍藍的天,咩 咩 咩 ;綠綠的水 咩 咩 咩 ……學生聽完后我及時的作了評價:“哎呀,我覺得孩子好棒啊!不但自己創作了兩聲部的歌曲,還演唱了兩聲部的歌曲,你們真了不起……”。孩子們聽到我對他們的肯定,興趣高漲。接著整個課堂都是在學生“我要學“的氛圍中完成了整首歌曲的演唱。而且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樂課程改革呼喚新的評價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每一位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研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加強,業務水平在進一步提高。新的音樂課堂教學評價觀念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更深入地推動音樂課程改革的發展。期待在實踐中、在探索研究中我們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更加趨于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音樂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一、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在對教材的鉆研和音樂情感內涵的挖掘還不夠,不善于利用音樂作品的內涵
升華學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對藝術體驗與實踐要求方面缺乏足夠的關注;在音樂基本技能、音樂人文與音樂創作活動的開展方面,還不夠緊密;音樂知識拓展方面尚嫌不足,有時缺乏音樂性和藝術性;在對音樂情景、欣賞材料的分析過程中,教師還缺乏深入、全面的歸納與提煉。
(二)教師音樂教學基本功缺乏。教師不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體表演啟發學生審美,以至于有的音樂課音樂性不強,學生沒有在教師示范下的活動,因此學生的情緒體驗十分蒼白。
(三)學生活動留于一般,缺乏審美情感的體驗和表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缺乏引導學生聆聽、體驗、品味、模仿、表現、創造音樂的方法。例如,有些音樂、藝術作品,需要反復的聆聽、觀察,通過教師引導,促使學生發現藝術作品的價值所在,蘊涵的審美意蘊、體驗藝術的表現形式,并逐步獲得藝術的感受提高鑒賞力和創造力。
(四)教師在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在教學資源與知識點的結合上把握不夠,沒有深入地、多角度地挖掘教學資源的教育內涵,在聯系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比較牽強生硬,有的在利用學生資源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顧及不夠。因此教師在利用資源的適切性和有效性方面需進一步提高。
(五)教學缺乏審美感。盡管教師在課前做了精心的設計,運用多媒體,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學節奏平緩,缺乏起伏變化,有的過多的使用媒體,使音樂教學缺少了生動的情感交流和互動。
(六)拋開音樂講人文,是教師常犯的問題。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師還并不真正理解音樂人文的價值、學習的目的。殊不知,音樂、藝術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審美,對音樂人文的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人群(音樂人)的生活、學習、思考、創造、奮斗、追求的心理路程,體驗作品蘊含的人文思想,感悟作者生活的時代、創作的背景,探尋作品在歷史長河中的價值與貢獻,學會在音樂欣賞中思索、聯想,讓學生透過心理去審美,才是音樂教學追求的境界。
(七)教師取代學生思考和發言,也是常有的現象。盡管教師們一致認為,傳統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然脫離不了傳統的羈絆。當代教育實踐的研究認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發言次數比例應大于5:1,教師的發言著重發揮引導和梳理的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而不要讓學生對著教師講。如果教師的發言過多,學生就會有選擇地說出某些觀點去迎合老師,這樣就會大大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和教學效果。
二、小學音樂教學實施有效教學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勵教師更新音樂教育理念
(二)推動教師努力研究媒體手段
教師能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給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
教學信息量大,審美感觀上,視覺刺激較強。運用網絡,聯系生活實際,把學生的智力發展從一個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實踐。生活的范圍有多大,學習音樂的范圍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廣闊的音樂環境,憑借網絡創設音樂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情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音樂欣賞音樂。
(三)勵教師把創作與活動走進音樂課堂鼓
根據教學主題發散出去的創作與活動,是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新亮點。教學設計是否把這一理念貫穿在教學中,往往反映教師的教學思想。師生的創作活動給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生動的語言,伴隨自制的音樂效果,生動地表現了學生所思、所想以及學生身上蘊涵著的創造力和表演才能。注重學生創作過程中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作,通過體驗創作過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悅,來達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創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室里上演出一幕幕的人間悲喜劇,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學生學習方式、方法的改變不僅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課堂氣氛的改善,對培養學生互、社會性情感,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同學之間的友情,有著積極的意義,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勵和幫助,學生的情感在活動中得以培養和釋放。
(五)音樂的綜合功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所體現
1.培養想象力:在教學中設計的個性化選擇,扮演音樂家、音樂競賽;
2.培養感受力:將律動教學引入課的開始部分使學生在一種音樂的情景中歡快地開始,既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符合音樂教學的特點,例如:舞蹈、律動及朗讀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體現了綜合能力的培養。
兒童的運動器官和感知記憶力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然而,音樂游戲不同于一般的游戲,它主要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強調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從根本上遵循音樂的指導。它從音樂本身入手,讓小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引導他們通過做具體的音樂游戲去了解音樂的各種要素,比如節奏、節拍和音符等。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音樂游戲能切身感受到音樂的節奏以及情節,能更好地產生精神上的愉悅感,有利于自身情感細胞的培養。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音樂的學習,有助于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成為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創造者。
二、采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越來越普遍。在音樂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展現立體的、多維的教學場景,將聲音、圖像、文字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帶入音樂所塑造的境界中去。他們在這一境界中能充分體會到音樂所展示的美。在上《小青蛙》這堂課時,可采用幻燈片播放的形式教學,隨著音樂旋律、節奏以及力度的逐漸變化,展現出這樣一幅畫面:茫茫的田野上,小青蛙在荷葉上跳躍玩耍、捉害蟲,小青蛙面對暴風雨的侵襲而不畏懼,當風雨過后,公雞啼鳴,太陽逐漸升起,小青蛙依然在歌唱、歡舞。這種將視覺與聽完美結合的教學方式,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感受生動、形象畫面的同時,加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更好地與創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加強音樂主題的文化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