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2:14
序論:在您撰寫有機化學入門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學生難以把握有機化學的學科特點,學習中存在諸多障礙。一些學生上課易懂、做題易錯、放了易忘,綜合題的解答,往往難以入門。
一、有機化學學習障礙的形成原因
1.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
有機化學開篇時,一些學生習慣全套照搬學習無機化學的經驗,不能適應有機化學的學習,覺得有機化學內容繁雜,毫無規律,漸漸地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他們沒有把握有機化學學習的下列特點:
①有機化合物通常用結構簡式表示;
②有機化合物性質與結構的關系密切;
③有機化合物空間構型的認識,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學習上難以適應得狀況,如果不能調整過來,后續學習就會產生困難。
2.學習基礎、認知水平障礙
學習有機化學,需要學生本文由收集整理具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由于學生的空間立體觀念較差,對于分子的立體結構常常想象不出來。
例如,學習同分異構體概念后,總還有不少學生把
二氯甲烷(ch2cl2)分子(如圖所示)的二個平面結構說成是同分異構體。
3.對官能團的結構特征、主要性質掌握不牢
有些學生對許多官能團的意義理解不透,區分不清。在學習或解題時,若不能辨清相關的官能團,就會出現思維障礙,從而導致錯誤。
例如,阿斯匹林的結構簡式為:
則1mol阿斯匹林跟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消耗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為多少?
在解題中,學生知道羧基、酯基能與naoh溶液反應,但忽略了水解產物中有酚,酚也能與naoh溶液反應。
4.逆向思維能力差,系統性不強
練習呆板,常常是"照葫蘆畫瓢",缺乏創造性,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對掌握的知識難以深化鞏固。
例如,以乙醇為原料設計合成 ,如果缺乏知識的系統性和有機合成常用的解題方法--逆推法,就難以達到合成的目的,這就是正向思維抑制了逆向思維的發展。
二、解決有機化學學習障礙的對策
1.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能夠學好有機化學,必須使教學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我們應精心準備、認真安排教學內容,并穿插一些學生頗感興趣的生活知識,特別是在知識的重難點教學中,挖掘能激發興趣的內容,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同分異構體的命名與書寫教學中,提出"天干"十字的同時,不妨帶出"地支"十二字,學生對"子、丑、寅、卯......"等字是感興趣的,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這些字是屬于卜卦先生的,這樣他們就容易接受"天干"十字。還有,在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訓練時,不妨讓學生練習"碳架"結構書寫,同時可展示"碳架"結構模型,有條件和學校還可讓每一學生配備一套塑料的分子小模型,以增強教學直觀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循序漸進,平穩過渡
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及特點作充分摸底,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對初學者也不宜提過高要求,一般以會考標準為宜,不足之處可在練習或單元復習中彌補。
例如,在《乙醇》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乙醇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而乙醇的化學性質中,與活潑金屬反應只限于鈉,氧化反應限于催化氧化,脫水反應限于分子內脫水成烯。在習題課中深化要求,如消去反應能否發生、哪些醇能被氧化為醛等。作業的布置應注意難度和梯度。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各個階段環節,循序漸進、各個擊破,最后達到完整認識醇的目的,以利于學習過渡。
此外,加強直觀教學,采用掛圖、模型、演
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等手段,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3.總結歸納,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
學生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但由于有機化學的顯著特點是:多、雜、亂,其種類繁多、結構復雜、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使之成為中學化學的難點,會考、高考的熱點,其學習的方法又與無機化學的學習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如果不幫助學生總結有機化學的特點及學習的一般方法,學生將很難入門。
(1)結構決定性質,進行歸納學習
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方法是:結構→性質→用途→制法→同類物質。因此,從結構出發,抓住官能團的特性是學好有機化學的關鍵。
例如,醛類物質的官能團為醛基(-cho),由于醛基的特殊結構決定了醛類物質的化學性質為既可以發生還原反應(與h2加成反應)又可以發生氧化反應(銀鏡反應、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而含有醛基的物質均可以發生上述反應,如: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都可以發生銀鏡反應。
(2)加強針對練習,及時總結規律
通過章節學習得來的知識是零散無序的,在一單元或一專題學完之后,幫助學生進行整理,多加強不同類型題的訓練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練中找規律,在做中總結經驗,學以致用,觸類旁通,以提高解題速度,培養歸納能力。
①"價鍵守恒"原理即碳四鍵、氧二鍵、氫一鍵,這是推導、書寫結構式的重要依據。
②根據有機物的衍變關系:烴→醇→醛→羧酸→酯,推斷有機物的結構,找出衍變關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層推導得出結論。
③分子組成為cnh2no的有機物完全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物質的量相等。
④具有相同最簡式的有機物,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總質量恒定,完全燃燒時耗氧量和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為定值。
4.認真審清題意,加強解題指導
一、有機化學學習障礙的形成原因
1.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
有機化學開篇時,一些學生習慣全套照搬學習無機化學的經驗,不能適應有機化學的學習,覺得有機化學內容繁雜,毫無規律,漸漸地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他們沒有把握有機化學學習的下列特點:
①有機化合物通常用結構簡式表示;
②有機化合物性質與結構的關系密切;
③有機化合物空間構型的認識,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學習上難以適應得狀況,如果不能調整過來,后續學習就會產生困難.
2.學習基礎、認知水平障礙
學習有機化學,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由于學生的空間立體觀念較差,對于分子的立體結構常常想象不出來.
例如,學習同分異構體概念后,總還有不少學生把二氯甲烷分子的二個形式不同的結構式說成是同分異構體.
3.對官能團的結構特征、主要性質掌握不牢
有些學生對許多官能團的意義理解不透,區分不清.在學習或解題時,若不能辨清相關的官能團,就會出現思維障礙,從而導致錯誤.
例如,阿斯匹林的結構簡式為:[JG(][LJH,S(1,3,5)][JJ3,YS;4]COOHOOCCH3[JG)]
則1 mol阿斯匹林跟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消耗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為多少?
在解題中,學生知道羧基、酯基能與NaOH溶液反應,但忽略了水解產物中有酚,酚也能與NaOH溶液反應.
4.逆向思維能力差,系統性不強
練習呆板,常常是“照葫蘆畫瓢”,缺乏創造性,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對掌握的知識難以深化鞏固.
例如,以乙醇為原料設計合成 ,如果缺乏知識的系統性和有機合成常用的解題方法――逆推法,就難以達到合成的目的,這就是正向思維抑制了逆向思維的發展.
二、解決有機化學學習障礙的對策
1.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能夠學好有機化學,必須使教學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我們應精心準備、認真安排教學內容,并穿插一些學生頗感興趣的生活知識,特別是在知識的重難點教學中,挖掘能激發興趣的內容,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同分異構體的命名與書寫教學中,提出“天干”十字的同時,不妨帶出“地支”十二字,學生對“子、丑、寅、卯……”等字是感興趣的,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這些字是屬于卜卦先生的,這樣他們就容易接受“天干”十字.還有,在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訓練時,不妨讓學生練習“碳架”結構書寫,同時可展示“碳架”結構模型,有條件和學校還可讓每一學生配備一套塑料的分子小模型,以增強教學直觀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循序漸進,平穩過渡
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及特點作充分摸底,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對初學者也不宜提過高要求,一般以會考標準為宜,不足之處可在練習或單元復習中彌補.
[HJ0.95mm]例如,在《乙醇》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乙醇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而乙醇的化學性質中,與活潑金屬反應只限于鈉,氧化反應限于催化氧化,脫水反應限于分子內脫水成烯.在習題課中深化要求,如消去反應能否發生、哪些醇能被氧化為醛等.作業的布置應注意難度和梯度.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各個階段環節,循序漸進、各個擊破,最后達到完整認識醇的目的,以利于學習過渡.
此外,加強直觀教學,采用掛圖、模型、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等手段,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3.總結歸納,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
學生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但由于有機化學的顯著特點是:多、雜、亂,其種類繁多、結構復雜、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使之成為中學化學的難點,會考、高考的熱點,其學習的方法又與無機化學的學習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如果不幫助學生總結有機化學的特點及學習的一般方法,學生將很難入門.
(1)結構決定性質,進行歸納學習
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方法是:結構性質用途制法同類物質.因此,從結構出發,抓住官能團的特性是學好有機化學的關鍵.
例如,醛類物質的官能團為醛基(-CHO),由于醛基的特殊結構決定了醛類物質的化學性質為既可以發生還原反應(與H2加成反應)又可以發生氧化反應(銀鏡反應、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而含有醛基的物質均可以發生上述反應,如: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都可以發生銀鏡反應.
(2)加強針對練習,及時總結規律
通過章節學習得來的知識是零散無序的,在一單元或一專題學完之后,幫助學生進行整理,多加強不同類型題的訓練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練中找規律,在做中總結經驗,學以致用,觸類旁通,以提高解題速度,培養歸納能力.
①“價鍵守恒”原理即碳四鍵、氧二鍵、氫一鍵,這是推導、書寫結構式的重要依據.
②根據有機物的衍變關系:烴醇醛羧酸酯,推斷有機物的結構,找出衍變關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層推導得出結論.
③分子組成為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1∶[KG-*2]2的有機物完全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物質的量相等.
④具有相同最簡式的有機物,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總質量恒定,完全燃燒時耗氧量和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為定值.
4.認真審清題意,加強解題指導
一、激活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
做好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有效過渡,讓學生充滿信心,消除畏懼心理,樂觀地面對以后的學習,為有機化學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機化學的學習首先使學生將了解新事物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轉化為自身學習動力,然后把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具的使用與學生的學習方法融合在一起,最終將有機知識體系打造為學生自身知識網絡,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二、廣泛了解學情,促進知識遷移
通過與各層次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心理;通過聽課請教,獲取、分析課堂實錄,在個人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思考。
1.找到一個好的抓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由個別到一般,讓學生“有法可依”。無機化學教學中強調“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這為各類有機物的學習“有法可依”。在有機化學入門學習階段,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學法指導,在教學中處理好結構與有機物性質之間的關系,結構理論指導性質,性質幫助理解結構,由典型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推測出同系物的性質,體現由個別到一般的思想。
2.用生活素材創設學習情境,從生活走進有機化學?!盎瘜W與社會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被瘜W知識的形成來源于自然,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所創新,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有關的知識和經驗。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如:在乙酸教學中創設醋的傳說,在乙醇教學中介紹中國的酒文化及酒駕入刑等社會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并滲透愛國情感和價值觀教育。再如選修模塊《有機化合物的分類》一節,可事先讓學生收集身邊的常見藥品,查閱它的說明書,從俗名、分子式、結構式、官能團及物質的類別對身邊的常見藥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方法,認識一些重要的官能團。
3.利用電教技術,活化教學銜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被引入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使用微觀模擬軟件可以幫助學生跨越宏觀微觀的思維障礙。如在學習立體結構,再現價鍵的斷裂與形成,擴大了課堂的時間與空間,化抽象為具體,化腐朽為神奇。同時,積極整合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揚長補短,相得益彰,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4.積極開展校本課程,通過研究性學習,聯系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拓寬學生的視野。校本課程的開展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能夠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這些本領和能力,滿足他們終身發展的需要。研究性學習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聯系課堂的知識去拓展,又應用于課堂,給學生們以研究過程的體驗,激發其對科學研究的意識和興趣。如我校開設的《化學與烹飪》選修課程,探索實施STS教育,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直接體驗;再如指導學生結合學習工具――修正液,提出“修正液的成分分析及利弊探討”,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反思中進步,在實踐中成長
【關 鍵 詞】 高中有機化學;課程整合;教學反思
今年是重慶市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第6年,我校的課程改革實踐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逐漸轉化為反思、總結與提升的新階段。作為一線教師,從最初的努力理解新課程理念以適應改革,逐步發展為思考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與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等現實要求相結合。
有機化學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板塊,在高考中約占化學總分四分之一以上,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現行的高中化學新課程中,有機化學被分成兩個部分,即《化學必修2》和《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二者在內容設置、教學難度要求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
在《必修2》涉及有機化學的單元中,教學內容以典型有機物為切入點,在初中學過的常見有機物的基礎上拓展學生對有機化學的整體認識。根據課程標準和學時限制,必修模塊中的有機化學內容沒有完全展現有機化學自身內在邏輯體系,沒有強調官能團的概念,更沒有根據官能團對有機物進行比較系統分類整理。在這個學段的教學中,教學內容基本上是沿著“物質、性質、用途”這樣一條思路對所選取的代表物質進行介紹。由于較少涉及有機物類別概念,這種教學流程與無機化學中元素化合物的教學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必修模塊的教學內容主要針對未分科前的高一學生,屬于化學課程中的“通識教育”階段,教學內容緊貼學生的生活經驗,如天然氣中的甲烷、白酒中的酒精、食醋中的醋酸等等。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一方面普遍感覺比較簡單,入門相對容易;另一方面,由于削弱了對知識進行有深度的總結等方面的要求,必修部分的知識對于將來選擇理科的學生來說顯得比較細碎,知識往往停留在識記層面而難以實現理解基礎上的體系化。
《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的教學對象是理科生,因此在教學難度、教學目標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提升。這種變化對于引導學生比較系統、深入的學習有機化學知識當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一定的尷尬,因為如果按照新課程的排布順序,《選修5》的教學時間是高二下學期,即學完《必修2》的一年后。此時教師往往因為學生已經將有機化學知識基本遺忘而不得不先組織復習,甚至將必修板塊的有關知識重新再講一遍。這樣的現狀不僅導致時間上的浪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消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以上問題,包括我校在內的很多學校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將《選修5》的教學時間提前到高二上學期,與《必修2》直接串聯,希望從時間上縮短有機化學知識在必修與選修之間的距離。但《選修5》中涉及到化學平衡和價鍵理論等方面的知識基礎需要做必要鋪墊準備,否則會對教學帶來一定的障礙。所以有機化學知識的銜接不只是教學時間的簡單調整就可以完成,需要有意識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我?;瘜W教研組做了大量的嘗試和研究,具體而言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經驗:
1. 貫穿一條主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
有機化學強調“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研究方法,這應該是有機化學板塊教學設計中始終要關注的核心問題。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地強化這個由個別到一般的基本思想,為后續的各類有機物的學習搭建科學的理論平臺。
如在《選修5》的“烷烴和烯烴的結構和性質”的教學中,我們從回憶學生已經學過甲烷、乙烯等物質的結構和性質的關系入手,推演出烷烴和烯烴的結構和性質的差異,歸納同系物在性質上的遞變性。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就是讓學生意識到“結構決定性質”是今后研究有機化合物的重要方法,體會分析有機物的官能團推測物質性質的方法。
2. 充分利用探究型實驗,切實做好教學銜接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方式,提倡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型實驗教學模式對提升教學質量大有裨益。在選修模塊的教學中,可從學生較熟悉的相關實驗入手設計探究實驗,以創設認識沖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必修模塊學生已經學習“苯的溴代和硝化反應”,知道苯不能與酸性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而在選修階段學習苯的同系物的化學性質時可先讓學生推測甲苯可能有哪些性質,再通過借鑒苯的相關實驗自主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在“甲苯與酸性高錳酸鉀的作用”探究實驗中,可以利用對比試驗的方法,引導學生考慮甲基和苯環的相互影響,使學生從官能團相互影響的角度加深理解結構對性質的影響。
3. 利用信息技術,以“慕課”“微課”等形式活化教學銜接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教育教學的形式更加多樣和靈活,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強調互動性和趣味性,以“慕課”“微課”等為代表的網絡化教學資源日益成為學生課余拓展學習的熱點。在“慕課平臺”建設方面,我?;瘜W教研組著力于開發研究性學習、生活化實驗開發和探究實驗選修課等多種主題的系列網絡教學資源,豐富化學學習的“第二課堂”,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尤其在有機化學部分的教學中,通過豐富而具有綜合性的課題學習,提前幫助學生熟悉相關化學理論,引導學生聯系必修與選修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必修模塊是選修模塊的學習基礎,選修模塊是在必修模塊基礎上的拓展和深化,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靈活的授課方式,幫助學生將兩個模塊的知識進行合理的銜接與整合。
【參考文獻】
[1] 王東. 必修與選修中有機化學的學習角度與方法[J]. 文理導航(中旬),2013(z2).
關鍵詞:職校學生 有機化學成績 提高
有機化學是化工醫藥類職業學校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它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有機化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作者從事有機化學教學已有十余年了,也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切身感受到近幾年由于職校生源萎縮、學生素質整體下滑而導致有機化學學習成績是每況愈下,教學的難度和壓力越來越大,老師的抱怨之聲也不絕于耳。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抱怨生源的同時本身更應根據教學主體的變化適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下面就此談一談我個人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了解學生心理,切實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消除學生的恐懼情緒,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搞好有機化學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教學中筆者發現不少學生由于基礎原因對有機化學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初中化學和無機化學的失敗在他們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一聽課程名稱涉及化學二字就認為自己先天不足、無力學好,還未開始學習就已喪失信心,自暴自棄,未戰先敗。有此類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因此有機化學的第一堂課我總是要先對學生強調這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和以前所學的化學聯系不大,無論你以前化學成績的好壞現在大家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是從零開始,沒有基礎好壞之分,并列舉了一些基礎較差而通過努力取得優秀成績同學的實例,指出只要從一開始就踏踏實實、努力進取,以前化學基礎較差的同學同樣可以在有機化學這門課程取得優秀成績,盡可能地消除他們心中的不安和恐懼,重新點燃內心當中沉寂已久的希望之火,使他們在黑夜的迷途中看到光明和希望,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和內在潛力。同時在日后的教學中對他們在學習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都要及時給予充分肯定,讓他們感到只要努力就會得到老師的認可,使他們長期以來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內心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切身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有學生在學習中遇到挫折,老師應積極關心疏導,幫助他們尋找原因分析不足,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繼續努力。實踐證明,通過必要的思想工作,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風貌發生了很大改變,為老師搞好有機化學教學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講究方法,運用技巧,講練結合,重在理解,把握關鍵,提高效率。
有同學說:“有機化學不像無機化學有很多計算,主要是化學性質、結構命名之類的記憶內容,只要考前多花點時間背背即可。”這種觀點是不正解的,是對有機化學內涵的膚淺認識。事實證明,光靠死記硬背是很難學好有機化學的,且學習效率很低。老師在教學中應講究方法,注重技巧,堅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領悟學習之道,這比死記硬背有用得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應重點抓好有機化學入門關。多年的教學使我深深感到有機化學教學之初有兩點最為重要:一是碳的四價即正確書寫烷烴的結構簡式;二是烷烴的命名。和其它課程不同,有機化學中有機物結構簡式的書寫不能有一點差錯,否則就是全錯,和一點不會沒什么兩樣,這就是我經常給學生講的有機化學的“殘酷性”。當前學生在有機物結構簡式的書寫中多氫少氫、多鍵少鍵的現象比較普遍,考試時失分也較多,而書寫的依據就是碳的四價,因此通過強化烷烴結構簡式的書寫練習,幫助學生牢牢建立起碳的四價的概念對今后的學習十分重要。學生只要入了門,以后在學習其他類別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的書寫就可以觸類旁通,方便多了。另外和碳的四價一樣,烷烴的命名也十分關鍵,老師要有意識地設計各種類型的例題進行講評,并通過大量練習加深學生對命名規則的理解。如果烷烴的命名學生掌握好了,以后學習其他類別有機物的命名同樣也就容易多了,只需老師到時稍微點撥一下即可。這兩點在有機化學學習的入門階段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多花時間、多費精力,反復講解,打牢基礎,這是后續學習的根本,否則后面內容的學習學生將困難重重、異常吃力,甚至無從下手。其次,在反應方程式的教學上要避免死記硬背,應重在理解、講究方法。有機化學含有大量化學方程式,無論是從方程式數量還是書寫難度都是無機化學方程式所無法比擬的,如果學生仍沿用以前的學習方法一味死記硬背,不僅效率低下、容易出錯,而且一旦反應物發生變化,將無所適從,特別是醛、酮這一章反應復雜、產物龐大,更是難以記憶。因此老師在教學時應注重方法的引導,仔細講解反應機理,及時總結反應規律,變死記硬背為理解記憶。對于學生容易混肴出錯的地方,老師更應著重強調,比較對照,加深印象。例如我在講解CH2=CHCH3和Cl2的反應時,對反應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進行比較對照:
學生錯誤率大為降低。再次,講練結合,以練促學。有機化學的教學光靠老師課上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大練習力度。教學中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即課上老師所講內容學生均能很好地理解,教學效果很好,可是不出三天便遺忘大半,一到考試即潰不成軍,原因很簡單,高估了職校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困局呢?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反復練習,強化記憶,以練促學。因此只要有時間課上我都要抽出十五分鐘進行課堂練習,對前幾次課所教內容進行默寫評分,記入平時成績,逼迫學生課后去復習鞏固。每隔一段時間我還會安排一次單元測驗,全面鞏固。實踐證明,效果很好,特別是方程式的記憶效果尤其明顯。最后,適當安排綜合性習題,系統復習已學知識。有機化學物質種類繁多、名稱復雜,反應機理各一,產物眾多,不少學生學后往往是一頭霧水,復習時缺少頭緒。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復習所學知識,我常適當安排一些綜合性習題,通過老師講解、學生練習,將其中涉及到的各類知識點加以梳理歸類,使學生由無目的被動記憶轉為有目標的主動理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提高了靈活運用能力。例如在講完羧酸這一章后,我會安排學生練習一道“乙烯乙酸乙酯”的合成題。這是一道綜合性很強的習題,包含了烯烴與水的加成、醇的氧化、酯化反應等諸多知識點。通過練習,學生對上述知識點有了一個全面而系統的復習,邏輯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三、合理安排實驗,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有機化學的內涵是豐富的,但也是枯燥抽象的。如果學生上課整天坐在教室里面對結構式、反應式,時間久了再精彩的內容也會覺得索然無味,學習熱情也難持久,更別提激發學習興趣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蹦敲慈绾渭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實驗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盡可能多地安排實驗,將課堂由教室搬進實驗室,讓學生親自動手觀察現象,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使所學書本知識通過實驗得以驗證,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一次實驗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要比傳統課堂講解好過十倍。
四、加強師生交流,增進相互理解。
(1)從中醫藥的角度來看
有機化學是藥學研究與藥物應用的有力工具。用于臨床上的大多數藥物(包括合成藥、生化藥、天然藥等),其主要成分幾乎都是有機化合物。因此,合理使用各類藥物,充分發揮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避免由于藥物使用不當引起的不良反應,這都需要我們了解及掌握藥物的化學結構與性狀。有機化學同時也是中藥研究與創新的必備手段。中醫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繼承與發揚中醫藥在治療疾病的優勢與特色,深入研究中藥的作用機制,充分發揮與應用中藥的特長,開發與創新臨床上有效的中藥新品種,是我國醫藥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臨床上使用的中藥方劑組成成分復雜,同一種中藥出現在不同的方劑中其所起的功效不同,這與中藥本身含有多種成分有關,可以說一種中藥自身就是一個小小的復方。比如:中藥的配伍,即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中藥組合使用。在熬煮中藥的過程中,藥與藥之間發生了某些相互作用,其實也就是發生了化學反應,使中藥材中原有的主要成分結構發生了改變,而結果是有的增進或減低了原有藥效,有的則抑制或消除了毒性和烈性。因此,弄清每種中藥的有效成分對臨床用藥是多么的重要。這也就是需要我們好好學習有機化學的又一原因了。
(2)從化學學科的分類上來看
有機化學在大化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大化學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在大學的課程安排中,都是先學習無機化學,然后再學習有機化學,最后學習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即沒有有機化學的學習,是學不好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的。有機化學還是中藥相關專業學生考研的一大必考科目,考研的同學只有在學習有機化學時打下堅實的基礎,掌握學習方法,才能取得優異成績,從而成為順利通過考試的一個關鍵。由此看來,無論是從有機化學的歷史上、從它與生活的聯系上,從它在臨床用藥上、在中醫藥的研究領域上還是在大化學中的作用上、在學生考研上,它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2學好有機化學的方法
有機化學雖然知識點多、記憶困難,但是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它不是問題。
2.1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本職工作——課堂上認真聽講
做好筆記(1)聽課是學習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在有機化學體系中,各部分知識是相互聯系的,如果對某些知識不了解,那么在學到與之相關的知識時就會特別吃力。例如,醇、醛、酮這幾章節的內容沒學好,后面再學習糖類化合物這一章節時就很吃力。因為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糖類是多羥基醛(酮)及其縮聚物和它們的衍生物,糖的結構中含有醇羥基、醛基和酮基,它同時具有醇和醛、酮的性質。因此課堂上能不能跟隨老師思路,不錯過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2)老師在課堂上會反復的強調某些內容,這些內容一般都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而考試恰恰不都是考重點難點么?如果掌握了這些,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應該就不成問題了。(3)老師教學多年,不管是在知識層面上、解題思路上還是在常見錯誤分析上,經驗都十分豐富,尤其是我們的大學教師,他們大部分都是優秀的碩士、博士甚至是教授。在課堂上,老師大都遵循著這樣的古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千百年來留下來的古訓必定有它的道理。老師除了傳授給我們知識外,更多的是傳授給我們解決問題的經驗與方法。一旦我們掌握了這些經驗與方法,定能學好有機化學。
2.2課上做好筆記至于筆記
我建議大家記些老師強調的重難點、解題思路、方法以及例題。不懂的課下可以問老師,即使將來忘記了,還可以再復習。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因此,上課時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做個有心人就顯得特別重要,也許這就會成為你學習有機化學更好的捷徑。
2.3課上、課下積極地記憶“記”即記憶
與數學、物理等理科相比較,“記憶”對有機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習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這是由于化學本身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大多數必須記憶。當然不能死記硬背,而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記憶的方法有很多,有理解記憶、有意記憶、聯系實驗記憶、對比記憶、歸納記憶、趣味記憶、記錯記憶等等,這么多方法并不是每個都適合我們,我們要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做好實驗我們都知道有機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因此,要想學好有機化學就必須先要做好實驗。在做實驗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動手,不要眼高手低,而且要學會觀察。前蘇聯著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曾在他的實驗室的墻壁上寫著6個發人深思的大字:觀察、觀察、觀察!瓦特由于敏銳的觀察而看到“水蒸氣沖動壺蓋”進而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由此可以看出觀察的重要性。在化學實驗中,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是學好有機化學的重要條件之一。因為實驗不僅可以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反應,從而更輕松地記住反應。
2.5學會思考柏拉圖曾說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
華羅庚曾說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歷史上任何一個較重要的科學上的發明,都是和發明者深入看問題的方法密不可分的。可見在學習知識上,學會獨立思考很重要,它會使你對知識有更透徹的了解。尤其是有機化學,更要學會獨立思考,要能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
2.6培養信心與興趣以上的學好有機化學的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與以前的化學教材相比,在高一階段學生就接觸到有機化學的知識,無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還是教學要求、教學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高一學生剛剛進行半年的學習,無機化學基礎還不是很牢固,又要涉及有機化學,大多數學生難以適應。在高一階段,學生認為在數理化中最難學習的不是數學或物理,而是化學。鑒于這種情況,結合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對有機化學與無機化學教學有效銜接進行探討具有現實的意義。
二、研究過程及成果
在研究過程中,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心理,及時把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聽課請教,真實獲取了第一手資料;通過讀書、查閱資料,認真學習,提高了理論基礎并以此來指導實踐;在個人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又不斷總結思考,積累了大量經檢。經過一年的研究工作,現將研究過程和成果總結如下:
1.找到一個好的抓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由個別到一般,讓學生“有法可依”。
無機化學教學中強調“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思想,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應體會到這種思想,這讓各類有機物的學習“有法可依”。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找到這個“法”,就是我們在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要關注的核心問題。在有機化學入門學習階段,教師要及時給與學生學法指導:①記憶一些基本概念、規則和事實是學習有機化學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有效的應用這些知識。要特別注意細節,如化學方程式中不用“等號”而用“箭頭”,并注明反應條件;用結構簡式表示物質的組成。②對照比較,找出其共性和差異,促進新知識的獲得。③學生必須對已學習的知識加以組織和精加工,在零散的知識中找出其內在規律,從而結串成網。④變式練習,舉一反三,促進學生知識地遷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用生活素材創設學習情境,從生活中走進有機化學。
在教學中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傳說在古代的中國,有個叫杜康的人發明了酒。他兒子黑塔也跟杜康學會了釀酒技術。后來,黑塔率族移居現江蘇省鎮江。在那里,他們釀酒后覺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來,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時,一開缸,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在濃郁的香味誘惑下,黑塔嘗了一口,酸甜兼備,味道極佳,便貯藏著作為‘調味漿’。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就是‘酉’加‘二十一日’——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飲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種有機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陳醋含醋酸7%。我們知道性質決定于結構。下面我們來了解乙酸的分子結構……”這樣引入,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并將前一課時的內容與本節課的知識建立了聯系。對于一些常見藥品,教師可事先讓學生查閱它的說明書,從商品名、俗名、化學名、分子式、結構式及物質的類別對身邊的常見藥品進行分析,討論常用藥品中的有機成分,引導學生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方法。
3.充分利用演示實驗或學生分組實驗,使教學銜接工作事半功倍。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科,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實驗授課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型實驗教學模式對教學大有裨益。如在學習Na和乙醇的反應時,可以先作一個對比實驗——Na放在煤油中的現象。通過實驗學生不僅強化了烴的性質,而且自然得出乙醇和Na反應的實質。這樣就充分利用實驗研究了物質的性質與反應,從結構角度深化了認識。
4.利用電教技術,活化教學銜接。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被引入課堂教學領域,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學功能。使用微觀模擬軟件可以幫助學生跨越宏觀和微觀的思維障礙。如在回憶復習甲烷、乙烯的結構和性質時,通過計算機課件展示甲烷、乙烯的立體結構模型;通過實驗錄像再現甲烷、乙烯的燃燒,以及它們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高錳酸鉀酸性溶液的反應,引導學生討論甲烷、乙烯的結構和性質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過渡到烷烴和烯烴的結構和性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上。多媒體等網絡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增加了教學資源,擴大了課堂容量,拓寬了學生視野,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有機結合,揚長補短,相得益彰,提高了教與學的效果。
5.積極開展校本課程,通過研究性學習,聯系無機化學與有機化學,拓寬學生的視野。
校本課程的開展為學生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讓學生聯系課堂的知識去拓展,又可以應用于課堂,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以研究過程的體驗,激發起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意識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和無機化學教學相類似,多開展研究性學習,實施STS教育,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直接體驗。如學生就結合學習工具——修正液,提出了這樣的課題,“修正液的成分分析及利弊探討”,在這樣的研究實踐中,學生不僅興致高漲,充滿熱情,而且綜合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結論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