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2:14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資產經營的效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凈資產收益率 小微企業 財務分析
小微企業在我國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它們在解決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這類企業由于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素質相對較低,在會計信息處理方面尚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就更談不上財務分析了。2013年我國《小企業會計準則》開始實施,該準則的實施必將提高小微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這些真實的、可靠的、可比的會計信息為小微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提供了依據,使得小微企業進行必要的財務分析成為可能。
一、小微企業進行財務分析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2013年是我國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的第一年,《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最大亮點是:針對小微企業的會計人員素質相對較低,本準則減化了相關賬務處理,減少納稅調整,從而有利于提高小微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這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從外部信息使用者來看,有利于改善小企業目前籌資難、稅賦高等諸多阻礙小微企業發展的困境;從企業內部來看,這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為小微企業進行自身財務分析提供了充分的、必要的條件,使得小微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成為可能。同時,《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也為小微企業的會計信息處理提供了標準,有利于小微企業會計信息之間的橫向比較。
財務分析的目標是將大量的報表數據轉化為對特定決策有用的信息,并據此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優劣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減少決策的不確定性。小微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做大做強,要想完成這一終極目標,除了在經營管理上下功夫,同時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結合財務報表進行必要的財務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找出存在的問題,并相應地調整生產經營,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最終目標。顯然,要實現這一目標,僅憑借幾個簡單、孤立的財務指標是不可能得出科學的、合理的、公允的綜合性結論的,因為每個單項財務指標只能從某一方面說明問題,況且不同財務指標之間可能會有一定的矛盾性或不協調性,如償債能力很強的企業,由于其借入資金較少,可能不能發揮財務杠桿作用,導致其盈利能力可能會很弱;或償債能力很強的企業,由于其不同資產之間的結構可能不太合理,導致其營運能力可能較差,因此,只有將各種不同報表、不同指標的分析與評價融為一體,才能從總體意義上把握企業生產、經營、財務等不同方面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的意義就在于將有內在聯系的各財務指標結合起來,對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優劣進行綜合、全面、系統的剖析、解釋和評價。除此之外,綜合分析的結果可以在不同企業、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之間比較分析,有利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發現差距、趕超先進,進而從根本上、整體上反映和把握企業生產經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綜上所述,小微企業的所有者僅僅看懂會計信息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要實現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就必須進行相應的綜合財務分析。
二、以凈資產收益率對小微企業進行綜合財務分析
凈資產收益率可以表示為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值,是一項綜合性最強的指標,它集中反映企業的營利能力即每一元的凈資產能帶來多少凈利潤,該指標越大說明企業的整體營利能力越強。小微企業的所有者一般也是經營者,因此,該指標對所有者來說尤為重要的,是小微企業所有者掌握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要依據。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其中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這三項指標分別從小微企業營利能力、營運能力以及償債能力等三個方面反映企業的基本情況。銷售凈利率反映了企業營利狀況,即一元的營業收入產生的凈利潤是多少,該指標等于凈利潤÷營業收入,在該指標中,營業收入越高成本費用越小,其差額凈利潤也就越大,該指標也將越大,說明企業營利能力越強,因此,提加收入減少成本費用是銷售凈利率提高的基本條件。
總資產周轉率等于營業收入÷平均總資產,該指標反映了企業全部資產周轉情況,是衡量企業全部資產利用效率高低的指標,即企業的業務多長時間能回一次本,該值越大說明總資產周轉越快,總資產使用效率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具體來說,營業收入越高則總資產周轉率越大;同時平均資產總額也是影響總資產周轉率的一個重要因素,資產總額由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組成,它們的結構將直接影響資產的周轉速度。一般來說,企業流動資產的大小決定變現能力的強弱進而決定短期償債能力的高低,而非流動資產則代表了企業的經營規模和未來的發展潛力,兩者之間應保持合適的比例關系。若某項資產比重過大,必將影響總資產的周轉情況,此時應具體分析其原因,并進行適當的調整。
權益乘數等于平均總資產÷平均凈資產,或等于1÷(1-資產負債率),可以看出權益乘數可以用資產負債率(負債÷資產)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為資產負債率越高,權益乘數就越大,反之則越小。當企業的負債程度較高時,根據財務杠桿原理,能給企業帶來較多的收益,當然也會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嚴重的話可能導致小企業的破產,因而該指標不宜過大,尤其是對小微企業來說應相應地降低權益乘數。
總體來看,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分別從營利能力和資產利用效率兩個不同方面揭示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這兩項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的經營狀況越好,而權益乘數和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緊密聯系在一起,該值不宜太大,應保持合適的水平。
張先治東北財經大學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中心主任
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企業追求價值最大化的今天,研究企業價值創造的途徑是關鍵。實際上在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都與價值創造相關:生產經營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創造價值;商品經營通過市場營銷創造價值;資產經營通過資產配置與使用創造價值;資本經營通過資本運營創造價值。我國企業經營方式從總體上經歷了由產品經營向商品經營的轉變,再由商品經營向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的轉變。然而,在企業經營方式轉變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將企業的資本經營、資產經營、商品經營和產品經營協調一致或融為一體,從而嚴重影響企業價值創造。企業經營方式之間的不協調主要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偏重商品經營,在產品成本、價格上做文章;另一種是偏重資本經營,在企業資本擴張,并購重組企業上做文章。這兩種傾向從某種程度上都忽視了企業資產經營在價值創造中的地位與作用。
資產的價值決定著企業的價值,商品經營的價值創造只有體現資產價值增長才是真正的價值創造,試想,如果一個企業一方面產品成本降低、價格增長,另一方面資產閑置、浪費嚴重,其結果必然影響企業價值創造。同樣,資本經營只有通過資產經營的價值創造才能真正實現資本的增值。因此,提升企業資產經營理念,重視資產經營是當前企業經營和價值創造的關鍵。企業通過資產經營進行價值創造主要可運用資產存量經營、資產增量經營和資產配置經營幾種方式。
資產存量經營是企業資產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資產存量是指企業現存的全部資產資源,包括各項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資產存量經營就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企業現有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與效益,使現有資產創造更大企業價值。在企業存量資產中,有使用中的資產,也有未使用或閑置資產;在使用資產中,有使用效率高的資產,也有使用效率低的資產;在資產使用效率一定情況下,由于資產投向不同,有資本增值率高的資產,也有資本增值率低的資產。因此,進行資產存量經營,從廣義上說包括:第一,盤活資產存量,使閑置資產充分發揮作用;第二,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使效率低的資產提高利用率;第三,重組或重新配置存量資產,使低增值率資產向高增值率轉移。
關健詞:生產經營 資本經營 特征 意義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7-251-02
一、資本經營的內涵
資本經營由來已久,但在西方經濟學中無這一概念。資本經營是產生于我國經濟學的一個新概念。從時間上看,這一概念內涵的形成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初。
對于資本,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我國理論界一直認為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獲取剩余價值的手段,把企業所有的財產都稱為資本;為了同資本主義區別,則把社會主義企業的財產稱為資產或資金。在實踐中,對企業中的國有資產,企業可以使用,可以管理,但無權出租,出售,企業也不注重資產的保值、增值。無論是宏觀上還是微觀上,對國有資產的管理都僅限于實物形態、使用價值的管理。這種觀念和體制,使企業領導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對企業財產只講使用,不講效率;只顧投入,不計產出;只點實物,不核價值。許多企業設備陳舊老化,但賬面上數字仍然很大;許多企業的機器設備及其他資產閑置虧蝕,但不能出讓轉作其他經營等等。這些問題的根源,顯然與對資本的片面認識有關,與國有資產的管理基于計劃體制有關。實際上資本的一般屬性是制造商品、產生利潤的一種手段。
從經濟學意義上來看,資本經營泛指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經營活動。其內涵很寬泛,生產經營也包括在其中,但從其產生及其使用的背景看,資本經營又是作為與生產經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提出和使用的。因此,要全面把握資本經營的內涵,首先要明確生產經營和資本經營各自的特征。
二、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的特征
1.生產經營的特征。生產經營簡單地講,是以物化資本為基礎,通過不斷強化物化資本,提高運行效率,獲取最大利潤的商品生產與經營活動。它有以下幾個特征:(1)經營基礎是物化資本,如廠房、機器設備、產品設計、工藝、專利等等。其中,產品及其生產產品的工藝技術裝備具有重要意義。(2)在一般情況下,現有的物化資本在經營中是非交換對象,除非企業自行終止或被清算。(3)生產經營的核心問題是根據市場需要及其變化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怎樣生產。(4)投資活動主要圍繞強化物化資本進行,包括以量的擴大和質的提高為目的的更新、改造等活動以及以提高運行效率為目的的產品開發、工藝改進等活動。(5)生產經營的收益主要來自向市場提品和勞務所取得的利潤,并以此實現資本的增值。(6)資本循環一般要經過購買、生產和售賣三個階段,相應地分別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三種職能形態。從生產經營的上述特點可以發現,生產經營實際上是以生產、經營商品為手段,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經營活動。
2.資本經營的特征。與生產經營不同的是,資本經營一般不通過商品這一中介,而以資本直接運作的方式實現資本增值,或者以資本的直接運作為先導,通過物化資本的優化組合提高其運作效率和獲利能力。所謂資本的直接運作,是指在生產力要素資本化了的基礎上,在產權層次上配置生產力各要素。因此,資本經營的一般含義是:以證券化了的資本,或可以按證券化操作的物化資本為基礎,通過優化配置提高其生產率,進而提高其資本市場價值的經營活動。與生產經營相比,它有下述特征:(1)資本經營的對象不是產品、工藝、機器設備、專利等物化資本,而是證券化了的物化資本,如股票;或者是可以按證券化資本操作的物化資本;如股權;以及可以轉化為股權、股票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資本經營雖然極為關注資產的具體形態及其配置,但更為關注資本的收益和市場價值以及相應的財產權利。因此,資本經營雖然也是考慮其資產在生產經營中的運行效率,但一般不涉及與資產的具體使用相關的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2)資本經營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通過優化配置提高資產的運行效率,以確保資本不斷增值。因此,在運作方式上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轉讓權的運作,主要表現為以產權市場為依托的產權交易,賣出收益較低的資產,買進預期收益率較高的資產,使資本結構不斷優化,確保資本的保值、增值;其二是收益權和控制權的運作,主要表現為以獲取較高的收益為目的,長期地持有某一企業或某些企業的全部股份、部份股份,并以此參與企業的戰略決策。(3)從資本經營運作的兩種形式可以發現,資本經營的主要活動形式是投資,通常通過產權交易進行,但也經常進行直接投資。因此,企業資本經營主要包括四大內容:其一是企業總體發展戰略的確定,包括經營戰略和發展戰略的選擇,如多角化經營與一業經營的選擇、收購兼并與內部擴張的選擇等等;其二是企業資本配置及經營業績的評估,包括對總資本運行效率的評價以及各組成部分運行效率的評價,以確定重新配置的方法、途徑等;其三是資本籌措決策,包括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等內容;其四是存量調整和增量調整,包括尋找投資機會、項目評估、投資組合等投資決策等等??傊?企業資本經營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增量調整和存量調整不斷優化資產結構,以提高資本的增值能力及其市場價值。(4)資本經營的收益主要來自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后生產率提高所帶來的經營收益增量,或生產率提高后其資本市場價值的增加。從根本上講,資本經營收益是企業利潤的一部份,但表現為較高的投資回報與較低的投資回報之間的差額。(5)由于資本經營要求將其財產資本化,并以較高的資本收益為運作目的。因此,資本經營的資本循環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一般表現為生產資本、貨幣資本、虛擬資本三種形態。在產權市場不發達,或股份經濟不發達的地方,其資本循環可能有其他形式。
上述內容表明,資本經營有其明確的內涵邊界和不同于生產經營的若干特點。但是,由于資本經營仍然屬于企業經營的范疇,因此,它與生產經營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三、資本經營的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一些國有企業的整體情況相當嚴峻,突出的問題是近幾年來盈利水平下降,虧損增加,相當一部分國有資產是低效、無效、甚至負效運營,大量的存量資產難以流動重組。據統計,近幾年全國預算內國有工業企業虧損面增加,虧損行業增多,虧損企業比重逐漸上升。全國工業固定資產存量有1/3處于閑置或半閑置狀態,5%~7%的國有企業長期處于停業、半停業狀度。資料顯示,紡織行業的生產能力約有1/3閑置;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箱、家用洗衣機等行業,約50%左右的生產能力過剩。據商業信息中心統計,1996年上半年全國606種主要產品中有147種產品生產能力過剩。更嚴重的是,在大量資產閑置、流失的同時,企業資金嚴重短缺,國家投入不足,許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0%以上。
上述問題,有的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積累起來的,有的是在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但總體上講,是缺乏資本觀念和資本經營觀念,長期進行粗放經營的結果。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實施資本經營。
資本經營要求在證券化了的資本,或可以按證券化操作的資本的基礎上進行。這一基礎的營造包括資產評估以及評估后經資本市場轉換或投資者確認兩個步驟。資產評估包括社會評估和企業的自我評估,通過對資產評估的判斷或估計,為確定其實際價值或市場價值提供參考,其方法是規范的,公認的。由于資產評估是一種動態的評估,既包括對實物量和實物狀態的估價,還包括對資產運用效果的估價。因此,經過資產評估的企業,其資產狀況、經營狀況、獲利能力等影響企業資本市場價值的因素被準確確定,企業經營狀況的透明度也大大增加。對這一評估,無論是投資者直接確認,還是市場進行了修正,都表明企業的資產已可按證券化資本操作,或可按法定程序資本化。這就可以使企業的資產在資本市場或產權市場流動,資產的重組也有了基礎。
資本經營有一組至關重要的操作及考核指標,即以資本利稅率和資本回報率為核心的一組指標。經過評估的企業,這組指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無疑將大大增加。對企業投資者而言,如果這組指標低于目標值和期望值,就會認為企業的獲利能力較低,其投入在企業的資產缺乏保值、增值所必須的經營能力。這樣,投資者就會考慮撤回、轉移投資,根本不可能出現在企業資本效益較低的情況下繼續投入或大規模投入的反?,F象;如果這組指標高于投資者的期望值,已投入在企業的資本不僅不會流出,相反可能有新的資本流進。這種隨企業資本效率的高低而進出的資本流動,資本的證券化,或資本可按證券化操作起了重要作用。對企業經營者而言,由于企業資產的運行情況與企業投資者的反應這一關系及其后果是事先清楚的,因此,企業經營者事實上經常對企業的經營及資產情況進行自我評估,對處于低效、無效、負效狀態下運行的資產,也會自覺通過流動重組予以盤活。這樣,在資本經營機制的作用下,既不會出現長期的粗放經營,更不會出現大量資產閑置,長期處于低效、無效、負效運行的現象,這就是資本經營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國有資產 運行機制 資產經營
一、什么是國有資產的經營目標
想要管理好國有資產,首先就要知道國有資產的營運目標, 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多年以來, 我國的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十分的低下,資產的使用的效率也十分的低,都是因為對于國有資產的發展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到導致的。從字面上來說,國有資產就是國家的資產,人民的資產, 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和使用都應該以服務人民為主要目的, 但是怎樣才是服務于人民,滿足任命的利益,卻十分的籠統,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并沒有明確的解釋這些目的。沒有一個清晰的管理目標,自然容易受到管理過程中的忽視。這就造成了很多國有資產都遭到了浪費,許多的國有資產并沒有真正的運用到民生中去,沒有起到其應該發揮的作用。那到底國有資產的經營發展的目標是什么呢?其實國有資產的經營的目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使實際經營過程中的偏差出現的最小化。這個最小化是和運行機制進行比較的。所以說運行機制的組成才是具體決定國有資產經營的目標的重要因素。國有資產的組成主要包含以下四個部分參與的主體,也就是國家、 進行委托的管理者、 企業方面以及付出勞動的個人。 從我們全體人民的角度來看,國家持有國有資產,并且確立了資產經營的目標; 宏觀上從經濟學的穩定方面來講 ,大的經營目標之下有劃分出了很多的小目標。進行資產管理的一方,是受國家直接委派的,他們有義務保障國有資產經營的正常運營。 這些企業則通過對國有資產的使用和營運驚醒各項業務的開展,從而達到國有資產的發展目標, 當然在滿足國家制定的各項任務指標的前提之下,管理者也要考慮到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中勞動者們的生活水平提高 , 從企業的盈利裝康就可以直觀的看出來。從職工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國有資產經營的參與者同時也是也是勞動者, 也是資產經營結果的消費者, 在國有資產的經營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他們的利益。
二、國有資產經營的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在國有資產的經營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一個能夠傳遞各個機構信息的通道 , 能夠對我國的經濟在宏觀上進行一個合理的調控; 同時在經營的過程中他也是反饋機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 動力機制的核心的地方就是它的動力機構 , 它是能夠實現國有資產的營運的一個核心的力量。 它也是近幾年國家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進行模式改進和發展的一個切入點 , 同時也是新式管理模式區別于過去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的一大不同 ,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通過對于資產經營中的各個層次進行利益的調整從而實現管理效率的提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物質上的需求越來越大。物質上的獲益對于一個個體或者集體都有著十分強烈的吸引力,對于社會的各個部分都能夠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可以說,經濟上的調配是國有資產經營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手段,經濟的地位已經是社會上不容忽視的主導地位。
三、運行機制
運行機制簡單的來說,就是監督的機構和評價的機構的輔助的之下的經營調節機構 , 首先通過動力機制的作用,使得國有資產的經營能夠滿足國家既定的各項指標 。然后針對這一經營過程進行合理高效的監督和結果評估,對于出現的問題經過一個及時的調整,是經營的結果和目標的偏差越來的越小,一下是運行機制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原則,通過對這幾個原則的把握能夠讓整個的經營過程變得更加簡潔、明朗,促進其經營的上的成效。
(一)運行目標要與經營動力相配合
目標和動力的配合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方面,目標的制定要使在當前的動力水平之下可以達成,制定的目標如果在動力水平之上,很容易造成整個的經營過程變得浮躁起來,缺失了本來的目標,可能會造成本末倒置的現象;第二個方面就是,目標的設定應該在機制運行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將動力擴大。例如,如果想要提高企業經營的經濟效應,可以通過合理的獎懲制度來實現, 使得企業在管理和經營上能夠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收益, 從而提高人們的收入,縮小貧富差距, 使得社會的整體福利情況越來越好。對于那些想要調整企業的經營結構的目標,可以通過可使用強制的獎勵的方式去鼓勵經營管理者進行創新,因為一個企業不能進行時時的保持危機感、敢于進行創新,即使是國企也有垮下的一天。
(二)目標與經營
經過多年的社會實踐和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可以看出, 行政和經濟兩個職能如果不能得以有效的分割開來,將會帶來很多的問題, 例如對于預算的約束形同虛設, 在政策和規則的制定過程中,執行效率十分的低。所以,一定不能夠將兩個職能合二為一: 經營職能,就要以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為目標;行政職能就要專注于管理企業的行政事宜。只有這兩者進行有機的統一到一起才能讓整個的國企迸發出新的活力,立于規則之內而又能突破規則的傳統束縛,展現國企所應有的創造力。
(三)機制的穩定性
機制的穩定性體現在國有資產在經營的過程中,能夠自己調整,自己發展, 不會出現管理失衡、問題百出的局面。經營機構擁有定價的特權,在目標構建,動力機制,運行機制中要注意定價的問題,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通過這樣一個穩定的機制讓國企的內部運轉變得更加流暢、迅猛起來,保證企業所應具有的穩定性和創造性,讓企業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快速的成長、屹立起來。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于國有資產經營過程中各種體系的分析,指出了資產經營定量化具有很大的困難國有資產在經營的過程中結果出現偏產,主要原因在于各個機構的問題, 尤其是目標體系的建立之中, 由于目標體系的特殊性,想要對其進行定量化具有十分的困難性。所以理論模式運用到實際中的定量還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值得我們大家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參考文獻:
[1]譚靜.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關鍵詞】高等職業學院 管理 經營 模式研究
職業院校如何滿足市場需求?如何借鑒市場機制?不少院校管理者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探索,得到的結論是,院校不僅需要管理,還需要經營,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圍引進面向市場經營的觀念、運行機制、操作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經營的涵義
當前“經營”一詞使用極為廣泛,除了企業組織普遍使用之外,非企業組織使用經營概念的頻率也在逐年上升。院校經營的涵義是院校經營理論的核心,國內學者理論界認為,現階段“經營應有較為廣泛的含義。它既包含商品經營,又包含資產經營;不僅是對企業擁有的資產進行經營,也應是對社會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進行經營;不僅包括對物質資源的經營,也包括對人力資源、知識、信息資源的經營”。
二、院校經營概念的界定
(一)院校經營的涵義
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靳希斌教授明確提出院校是可以“經營”,而且第一個提出了“院校經營”的定義。他認為“院校經營(schooloperating)是指院校組織從自身行為特征實際出發,以提高院校資源效率和效益為根本目的,以院校資源多層次優化配置、整合為基本途徑,所實施的院校經營環境分析、院校經營思想確立、院校經營目標確定、院校經營策略選擇以及院校經營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籌劃、營謀活動”。
(二)院校經營與企業經營的比較分析
院校經營與企業經營之間既有著共同的特點,也具有特殊性。
在經營理論上說,院校組織是非企業組織,其經營行為與企業組織的經營行為相比呈現出四個明顯不同的特征――多公眾性、多目標性、專供服務性、公眾監督性。
1.多公眾性。院校必須以未來學生、現有學生、學生家長、教職員工、當地企業、當地政府等公眾為目標,來開展其經營活動。
2.多目標性。院校經營一般多傾向于追求多種目標,而不是像企業主要以利潤為目標。
3.專供服務性。院校組織從事的主要是服務(是非有形產品)產品的生產供應,院校所提供的是教育服務。
4.公眾監督性。院校組織要受到公眾的嚴格監督,其經營活動必須服務于公眾利益。
(三) 院校管理與院校經營的比較分析
對院校實行經營性運作必定會考慮院校管理問題,不可否認它們存在一些共同點,但是,院校經營與院校管理還是存在不同。
1.“重效率”與“求效益”之別
管理講效率,經營講效益。管理院校,核心是提高院校和教職工的工作效率,目標指向的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經營院校,核心是提高院校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目標指向的是院校的生存發展。
2.“著眼內部”與“內外兼顧”之別
管理院校,著眼于院校內部,辦學是封閉的,學校無權根據市場進行定位,也無權自行確定院校服務的對象、區域和層次。經營院校,辦學是開放的,實行的是“內外兼顧”,根據經濟規律和教育規律,院校在市場中找準位置,辦出特色。
3.“僵化被動”與“靈活主動”之別
管理院校,學校強調照章辦事,習慣于貫徹、落實、執行,遇到困難找上級主管部門,尋求上級支持,這是被動的“等、靠、要”。經營院校,學??紤]的是服務、競爭和生存,遇到困難找市場,尋找市場商機,這是主動地謀求發展。
4.“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之別
管理院校,學校強調向上負責,讓上級主管部門領導滿意;經營院校,學校還要向下負責,讓教師、學生、家長都滿意。院校提供的產品是教育服務,院校必須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
三、院校經營模式的涵義及分類
(一)院校經營模式的涵義
院校經營發展模式,就是指在院校經營實踐中長期形成的有共同投資和管理特征的院校經營方式。
(二)院校經營模式的分類
院校經營大體上可以分為院校產品經營、院校資本經營、院校資產經營三個層面。這三部分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組成院校經營的有機整體,每一層面都有若干具體運作模式。
1.院校產品經營
院校產品經營中的產品,即教育產品,是指院校所提供的能夠滿足教育市場需求的教育成果,其形態可以是不同規格的學生,也可以為各種形式的教育服務。
院校產品經營,是指院校按照教育市場需求,以其擁有的或所控制的經濟資源為基礎,以培養出能夠滿足教育市場需求的教育產品為基本手段,以教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來獲取效率和效益的經營活動。
院校產品經營的主要形式有教育產品開發、教育市場開發、院校品牌開發三種。院校品牌也是院校經營能力、經營水平、經營狀況的綜合反映。
2.院校資產的經營
院校資產經營中的資產,是指院校所擁有的或控制的、能夠滿足院校產出教育產品需求的經濟資源。院校資產包括有形資產、無形資產、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遞延資產五大類。
院校資產經營,是指院校以充分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為目的,以價值形態經營為特征,利用資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資產結構的動態調整等方式和手段,對院校各類資產進行綜合運營的院校經營活動。
現代院校的資產經營,包括有形資產經營、無形資產經營、人力資產經營三種主要形式。
3.院校資本的經營
會計界普遍認為現金比利潤重要,那是因為很多企業虧損還能生存;企業界也普遍認為現金比利潤重要,那是因為造成企業停止經營的原因是缺少現金。這兩種觀點都沒有錯,但這兩種觀點都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看到現金和利潤的本質,不能解釋現金、利潤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現金可以有三種理解,一是資產負債表的現金余額;二是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三是營運資本。正確理解現金的含義對理解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第一,現金余額是一種持有現金。持有現金主要出于謹慎之考慮,對營運周轉沒有直接幫助。嚴格地說,高效率的企業無需持有現金,就像零庫存一樣,因此現金余額與可持續發展無關。第二,可持續發展實際上就是現金持續不斷的循環,通俗理解就是現金的流入與流出。當現金入不敷出的時候,持續發展受到威脅。盡管如此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入不敷出是企業停止經營的原因,那些造成入不敷出的原因才是導致企業停止經營的真正原因。第三,入不敷出與經營效率以及權益資本、債務資本的變化有關。經營效率以及權益資本、債務資本實際上就是保持持續經營的營運資本,也就是第三種理解的現金。只有說清楚上述問題才能弄清現金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任何企業都是通過營運資產(存貨與應收賬款)帶動銷售,而且營運資產與銷售存在著持續經營的倍數關系,只要這種倍數關系不被惡性破壞,企業就能持續經營,反之,企業持續經營就受到威脅。這種比例關系財務管理稱之為周轉率,即本文所說的經營效率。經營效率高低不同,或許同樣得以生存,但是付出的代價不一樣,這個代價就是營運資產對營運資本的需求。只要營運資產與營運資本保持一種平衡關系,企業就能持續經營,當這種平衡關系被惡性破壞(營運資本少于營運資產),企業現金必然減少,直至死亡。
二、效率與風險
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實質上就是效率與風險問題,研究企業的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必須找準企業的效率與風險所在。
關于效率,國際著名電腦廠商DELL堪稱高效率的典范,高明之處在于營運管理,也就是庫存、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周轉管理。高效率企業表明相同的經營規模需要的營運現金更少。有資料顯示,DELL的庫存周轉只有5天,應收賬款周轉10天,應付賬款周轉卻高達75天,整個營運現金周期為--60天。這樣,DELL的營運現金不但不因經營而流出,反而因經營而流入,并且經營規模越大,營運現金流入也越大。毫無疑問,這樣的企業現金很充足,持續經營能力很強,這是企業經營效率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企業存在兩個風險:一是經營風險,二是財務風險。
經營風險實際上就是經營損益風險,是毛利貢獻與固定成本的較量。經營風險表現在外部市場,卻源于內部成本,是外部市場的不確定與內部成本相對固定矛盾造成的。通常情況下,當市場增長的時候,固定成本也隨之增長;但是,當市場下降的時候,固定成本卻很難降下來,出現了虧損,而且短期內很難扭轉,經營風險隨之而至,SARS期間的航空行業最為明顯。
財務風險實際上就是資本風險,是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較量。財務風險表現在債務市場,卻源于權益資本,兩者共生共滅。不論是銀行向企業貸款,還是供貨商對企業的賒賬,它們對企業的考察,一看股東出了多少錢,二看企業能賺多少錢,也就是企業的股本與利潤。股本與利潤都是企業內部權益資本,它們共同決定債務資本。當企業內部權益資本增加,外部債務資本也隨之增加,可謂錦上添花,風光無限;當企業內部權益資本減少,外部債務資本也隨之減少,可謂雪上加霜,風險無限。
效率與風險是此長彼消的關系,效率高風險小,效率低風險大。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又是互為因果。經營風險決定財務風險。財務風險表現為債務現金流減少,造成營運周轉不暢,營運周轉不暢造成市場流失,市場流失導致經營風險全面爆發,企業陷入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惡性循環之中,使企業的現金從萎縮到枯竭,直至企業死亡。
三、會計平衡與經營平衡
企業如飛機,資產與資本好比飛機的兩翼,兩翼失去平衡,飛機必然墜毀,資產與資本失去平衡,企業必然死亡。
從會計而言,資產與資本是永遠平衡的,那是會計平衡,是一種假象;對經營來說,資產與資本始終處于變化之中,是永遠不平衡的,持續經營本質上就是保持這種平衡,即經營平衡。
為便于分析,我們可以將資產負債表各項目與損益表的銷售項目變化成為如下經營平衡式:
1.(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經營效率=銷售
2.現金+存貨+應收賬款=(股本-固定類資產)+應付賬款+銀行借款+利潤
第一個經營平衡式表明,企業的持續經營決定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營運資產;二是企業的經營效率。保持持續經營銷售水平可以通過兩者互相調節,只要兩者的乘積等于或大于保持持續經營的銷售水平,企業就能持續經營;相反企業就不能持續經營。
第二個平衡式表明,企業的營運資產決定于四個方面:一是企業股本與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也就是長期資金與長期投資的配比關系;二是供應商賒賬;三是金融負債;四是經營損益。以上四個方面是營運資產的現金供給者,是企業的營運現金,營運現金大于或等于保持持續經營營運資產的需求,企業就能持續經營;反之企業就不能持續經營。
我們還可以將以上兩個經營平衡式變化如下:
3.營運現金Х經營效率=銷售
4.營運現金=(股本-固定類資產)+應付賬款+銀行借款+利潤
第三平衡式表明營運現金與經營效率共同決定企業的持續經營,更清楚地說明了現金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經營效率高對營運現金的需求小,經營效率低對營運現金的需求大。
第四個平衡式表明營運現金受四個方面的綜合影響,它們共同決定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股本與固定資產類投入比例關系。股本是企業第一道現金來源,首先用于企業固定及長期資產的支出,剩余的才是營運現金。股本是一項永欠性資金,同時也有風險。風險之一是股本與固定及長期資產投入的配比關系,過大的固定及長期資產投入使營運現金減少,造成營運現金天生不足;風險之二是股東違規變相抽資。變相抽資或股東占用資金實際上也是一項固定及長期資產的投入,缺少長期資金匹配,潛在巨大風險,這樣的案例在中國上市公司不勝枚舉。
第二,供應商賒賬。供應商賒賬是繼企業股本之后的第二道現金來源,主要決定于企業的討價還價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營運現金來源,基本上隨正常的存貨而變化,相對來說,風險較小,但是,它通常是企業終結者。供應商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其他三個方面營運現金減少,如經營虧損、金融負債的減少,必然造成供應商賒賬的超期,通過拖延付款加大供應商賒賬。當供應商無法忍受超期賒賬,企業又無力償付的時候,風險就暴發,超市的倒閉大多如此。二是企業銷售不均衡的時候也會造成供應商賒賬的間歇性減少,使經營休克。如長期假日期間停止銷售,但供應商賒賬陸續到期,造成銷售收款與供應商賒賬到期付款脫節。
第三,金融負債。銀行只會錦上添花,從不雪中送炭,銀行負債是企業最大的風險。銀行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現金越好,銀行越給予現金,現金越多,被掩蓋的經營問題會越多。企業沒有現金不行,但現金多了也是有害的。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在現金多余的時候出了問題?,F金就像湖水,湖水深時淹沒了所有暗礁,湖水淺時所有暗礁都暴露出來。二是企業現金越差,銀行越抽回現金。使企業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最終將企業逼上絕路。這樣的案例在上市公司中也是不勝枚舉。
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實質上就是效率與風險問題,研究企業的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必須找準企業的效率與風險所在。
關于效率,國際著名電腦廠商DELL堪稱高效率的典范,高明之處在于營運管理,也就是庫存、應收賬款與應付賬款的周轉管理。高效率企業表明相同的經營規模需要的營運現金更少。有資料顯示,DELL的庫存周轉只有5天,應收賬款周轉10天,應付賬款周轉卻高達75天,整個營運現金周期為--60天。這樣,DELL的營運現金不但不因經營而流出,反而因經營而流入,并且經營規模越大,營運現金流入也越大。毫無疑問,這樣的企業現金很充足,持續經營能力很強,這是企業經營效率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企業存在兩個風險:一是經營風險,二是財務風險。
經營風險實際上就是經營損益風險,是毛利貢獻與固定成本的較量。經營風險表現在外部市場,卻源于內部成本,是外部市場的不確定與內部成本相對固定矛盾造成的。通常情況下,當市場增長的時候,固定成本也隨之增長;但是,當市場下降的時候,固定成本卻很難降下來,出現了虧損,而且短期內很難扭轉,經營風險隨之而至,SARS期間的航空行業最為明顯。
財務風險實際上就是資本風險,是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較量。財務風險表現在債務市場,卻源于權益資本,兩者共生共滅。不論是銀行向企業貸款,還是供貨商對企業的賒賬,它們對企業的考察,一看股東出了多少錢,二看企業能賺多少錢,也就是企業的股本與利潤。股本與利潤都是企業內部權益資本,它們共同決定債務資本。當企業內部權益資本增加,外部債務資本也隨之增加,可謂錦上添花,風光無限;當企業內部權益資本減少,外部債務資本也隨之減少,可謂雪上加霜,風險無限。
效率與風險是此長彼消的關系,效率高風險小,效率低風險大。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又是互為因果。經營風險決定財務風險。財務風險表現為債務現金流減少,造成營運周轉不暢,營運周轉不暢造成市場流失,市場流失導致經營風險全面爆發,企業陷入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惡性循環之中,使企業的現金從萎縮到枯竭,直至企業死亡。
二、現金與利潤
會計界普遍認為現金比利潤重要,那是因為很多企業虧損還能生存;企業界也普遍認為現金比利潤重要,那是因為造成企業停止經營的原因是缺少現金。這兩種觀點都沒有錯,但這兩種觀點都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看到現金和利潤的本質,不能解釋現金、利潤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現金可以有三種理解,一是資產負債表的現金余額;二是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三是營運資本。正確理解現金的含義對理解現金與可持續發展很重要。第一,現金余額是一種持有現金。持有現金主要出于謹慎之考慮,對營運周轉沒有直接幫助。嚴格地說,高效率的企業無需持有現金,就像零庫存一樣,因此現金余額與可持續發展無關。第二,可持續發展實際上就是現金持續不斷的循環,通俗理解就是現金的流入與流出。當現金入不敷出的時候,持續發展受到威脅。盡管如此也不能簡單地認為入不敷出是企業停止經營的原因,那些造成入不敷出的原因才是導致企業停止經營的真正原因。第三,入不敷出與經營效率以及權益資本、債務資本的變化有關。經營效率以及權益資本、債務資本實際上就是保持持續經營的營運資本,也就是第三種理解的現金。只有說清楚上述問題才能弄清現金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任何企業都是通過營運資產(存貨與應收賬款)帶動銷售,而且營運資產與銷售存在著持續經營的倍數關系,只要這種倍數關系不被惡性破壞,企業就能持續經營,反之,企業持續經營就受到威脅。這種比例關系財務管理稱之為周轉率,即本文所說的經營效率。經營效率高低不同,或許同樣得以生存,但是付出的代價不一樣,這個代價就是營運資產對營運資本的需求。只要營運資產與營運資本保持一種平衡關系,企業就能持續經營,當這種平衡關系被惡性破壞(營運資本少于營運資產),企業現金必然減少,直至死亡。
三、會計平衡與經營平衡
企業如飛機,資產與資本好比飛機的兩翼,兩翼失去平衡,飛機必然墜毀,資產與資本失去平衡,企業必然死亡。
從會計而言,資產與資本是永遠平衡的,那是會計平衡,是一種假象;對經營來說,資產與資本始終處于變化之中,是永遠不平衡的,持續經營本質上就是保持這種平衡,即經營平衡。
為便于分析,我們可以將資產負債表各項目與損益表的銷售項目變化成為如下經營平衡式:
1.(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經營效率=銷售
2.現金+存貨+應收賬款=(股本-固定類資產)+ 應付賬款+銀行借款+利潤
第一個經營平衡式表明,企業的持續經營決定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營運資產;二是企業的經營效率。保持持續經營銷售水平可以通過兩者互相調節,只要兩者的乘積等于或大于保持持續經營的銷售水平,企業就能持續經營;相反企業就不能持續經營。
第二個平衡式表明,企業的營運資產決定于四個方面:一是企業股本與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也就是長期資金與長期投資的配比關系;二是供應商賒賬;三是金融負債;四是經營損益。以上四個方面是營運資產的現金供給者,是企業的營運現金,營運現金大于或等于保持持續經營營運資產的需求,企業就能持續經營;反之企業就不能持續經營。
我們還可以將以上兩個經營平衡式變化如下:
3.營運現金Х經營效率=銷售
4.營運現金=(股本-固定類資產)+ 應付賬款+銀行借款+利潤
第三平衡式表明營運現金與經營效率共同決定企業的持續經營,更清楚地說明了現金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經營效率高對營運現金的需求小,經營效率低對營運現金的需求大。
第四個平衡式表明營運現金受四個方面的綜合影響,它們共同決定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股本與固定資產類投入比例關系。股本是企業第一道現金來源,首先用于企業固定及長期資產的支出,剩余的才是營運現金。股本是一項永欠性資金,同時也有風險。風險之一是股本與固定及長期資產投入的配比關系,過大的固定及長期資產投入使營運現金減少,造成營運現金天生不足;風險之二是股東違規變相抽資。變相抽資或股東占用資金實際上也是一項固定及長期資產的投入,缺少長期資金匹配,潛在巨大風險,這樣的案例在中國上市公司不勝枚舉。
第二,供應商賒賬。供應商賒賬是繼企業股本之后的第二道現金來源,主要決定于企業的討價還價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營運現金來源,基本上隨正常的存貨而變化,相對來說,風險較小,但是,它通常是企業終結者。供應商的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其他三個方面營運現金減少,如經營虧損、金融負債的減少,必然造成供應商賒賬的超期,通過拖延付款加大供應商賒賬。當供應商無法忍受超期賒賬,企業又無力償付的時候,風險就暴發,超市的倒閉大多如此。二是企業銷售不均衡的時候也會造成供應商賒賬的間歇性減少,使經營休克。如長期假日期間停止銷售,但供應商賒賬陸續到期,造成銷售收款與供應商賒賬到期付款脫節。
第三,金融負債。銀行只會錦上添花,從不雪中送炭,銀行負債是企業最大的風險。銀行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現金越好,銀行越給予現金,現金越多,被掩蓋的經營問題會越多。企業沒有現金不行,但現金多了也是有害的。很多上市公司就是在現金多余的時候出了問題?,F金就像湖水,湖水深時淹沒了所有暗礁,湖水淺時所有暗礁都暴露出來。二是企業現金越差,銀行越抽回現金。使企業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最終將企業逼上絕路。這樣的案例在上市公司中也是不勝枚舉。
第四,經營損益。經營損益也是影響營運現金因素之一,盈利使營運現金增加,虧損使營運現金減少。從數額上來看,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對營運現金影響都不大,而且很容易從其他三個方面的營運現金得到彌補,這就是為什么虧損仍然還可以持續經營的根本原因。但從性質上來說,虧損使權益資金減少,權益資金減少必將對其他三個方面的營運資金造成惡性影響。首先,權益資金減少破壞了股本與固定及長期資產的配比關系;其次,權益資金減少使資產負債率提高,從而使銀行負債倍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