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9 18:07:06
序論:在您撰寫混合式學習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近年來。在教育技術領域乃至整個教育領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混合式學習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并逐步成為研究熱點。闡述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混合式學習產生的背景及其內涵,并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混合式學習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混合式學習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學習理論.來源于兒童的認知發展理論,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亞杰。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切密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要素等。下面我們從學習的含義與學習的方法兩方面來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
1.1學習的含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并借助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問的協作活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它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的意義建構.這就要求教學設計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協作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它對搜集和分析學習資料、提出和驗證學習假設、評價學習結果乃至最終的意義建構都有重要作用。會話是協作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問通過會話進行交流,它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意義建構是最終目標.就是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在大腦中的長期存儲形式就是對當前所學內容的認知結構,即圖式。學習的質量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1.2學習的方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既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又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它認為教師并非是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而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也并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而是信息加T的主體、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如探索法、發現法等去建構知識的意義,主動搜集和分析資料,善于提出問題假設并加以驗證.在協作交流的基礎上,把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盡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系,并對這種聯系進行認真思考。聯系和思考是意義建構的關鍵。
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符合學習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組織協作學習,并對協作學習過程加以引導.使之朝著有利于學生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
2混合式學習的提出及其內涵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術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1999年,美國專家JayCross最先提出E—learning這個名詞,掀起了人們對E—learning的熱情。它采用大量的現代教育技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傳統課堂相比,它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它會使“沒有圍墻的大學”取代傳統的學校教育。然而,隨著對E—learning研究和實踐的深入,人們發現單純的E—learning~并非至善至美,其弊端日益明顯,它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有效,并非所有的教學對象、學習內容都適合采用E—learning的學習方式.而且缺少了教師的深度參與,學:習效果也并不是特別理想。于是,人們開始理性對待E—learning,并對它進行反思,認為傳統課堂教學和E—learning各具利弊.E—learning不能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不會取代學校教育但是會極大地改變課堂教學的目的和功能。國際教育界和培訓界也逐漸達成共識:只有將傳統課堂教學和E—learning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學習的概念應運而生。
混合式學習在E—learning遭受質疑的時候,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受歡迎的教學形式,并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關注。它融合了傳統學習和E—learningfl~優勢,使學習方式靈活多樣,既強調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又強調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過程中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關于混合式學習的內涵,不同學者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多將混合式學習界定為在線學習和傳統面對面學習的有機整合。還可以從學習理論、學習資源、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風格、學習評價等方面進行理解。為了適應不同學習者、不同學習目標、不同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的要求需要多種學習理論指導混合式學習;學習資源來源豐富多樣,如印刷材料、光盤、錄像帶、收音機、電視機、互聯網等,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有利于學習者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知識的有效獲取和內化,離不開學習環境的支持。在各種環境中,教室是典型抽象化的學習環境,社會環境是真實的情境化學習環境,信息豐富的信息化環境能夠有效地充當擬真化的虛擬學習環境.它們構成了全空問的學習環境:為了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或者同一個學習目標.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并且可以將多種學習方式混合使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最終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具有多種形式,如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檔案袋評價、集體評價、同伴評價、自我評價和教師評價等。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混合式學習
3.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混合式學習的理論基礎之一
混合式學習并不是以某一個特定的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它不是一元的,而是多種學習理論的混合,是多元的。從總體上看,混合式學習的理論基礎包括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教育傳播理論、活動理論、虛實交融理論、情境認知理論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而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也就是說,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師和其他學習者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而主動獲得的,并不是通過教師的直接傳授得到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建構主義環境下的學習,是利用資源、基于問題的學習,是提倡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思維。昆合式學習認為學生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在教師幫助下,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是學習者重現教師思維過程的能力。這與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質量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是致的。
3.2混合式學習幫助教育界重新認識建構主義
教育界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其中有兩點值得反思:第一,是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還是強調主導一主體相結合。傳統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片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二者并不矛盾。他們完全可以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和新型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統一起來。在混合式學習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是指對內容的講解,對學生的啟發、引導,還表現在各種學習環境的創設、多種學習資源的提供、多樣化學習方式和學習風格的選擇、學習評價的組織和實施等方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體現得越充分,最終形成一種學習的共同體結構;第二,學習者所建構的知識是主觀的還是主客觀的統一?;旌鲜綄W習給我們的啟示是,既要重視學習者的經驗和原有認知結構,又要重視客觀事物對學習者所產生的刺激。
(一)借助Blackboard平臺,構建良好的個性化網絡學習環境
混合式學習的有力保證是達到數字化學習環境的有效創建,因為數字化的混合式學習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獲取知識技能的機會、途徑和方法,充分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多種問題和困難,同時數字化的混合式學習環境在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改進、自我提高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都無法替代的功能,其實現了學生正確設定和進行學習規劃,使規劃內容和學習的交流更加順暢、便捷和有效,具有強大的學習支持服務作用[3]。此外,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任務和考核標準制定多樣化的教學虛擬情境、實驗和實踐任務,讓所有參與教學任務的教師與學生在最快、最便捷的環境中進行各種交流與互動。
1.學生應用Blackboard平臺。由于Blackboard平臺具有強大的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共享功能,因此學生可以在這里查找和瀏覽任何有關學習知識和技能的相關信息,達到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目的。同時,學生可以借助blackboard這個平臺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等進行整理和規劃,并作出詳細的計劃,從而在這些計劃和任務的合理安排下進行課程的預習、學習、掌握、反饋、總結。另外,學生還可以快速地在Blackboard平臺與教師或者學習伙伴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穩步提升學習效果[4]。
2.教師應用Blackboard平臺。教師在實際的多媒體平面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應用Blackboard平臺進行課程規劃、課程設置、課程管理和課程反饋、總結等活動。諸如,在Blackboard平臺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學要求和課程計劃上傳精心制作的各種教學內容、文檔、音頻視頻等資料,規劃與學生和教學任務相關的信息。教師在Blackboard這個平臺上與學生進行有關課程知識和技能的交流和互動,充分實現網絡教室方便快捷、有效的教學目的和創設初衷。此外,在這個平臺中教師還可以更加有效地、便捷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狀況和運用能力進行追蹤跟進,從而進一步利用學生的反饋信息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由此可知,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可以有效、科學和完善地達到師生在虛擬的教學環境中的交流與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成果,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實現和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
(二)根據教學內容、教學任務設計合理的學習方式
多媒體平面設計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技能、使其具備評賞多媒體畫面的技能、熟練掌握圖像處理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5]。多媒體平面設計課程根據教學大綱和任務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科學和完善的規劃來實現上述教育目的,即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平面設計基礎知識和技能、Photoshop的學習與運用、多媒體平面設計基本理實際應用的藝術規律和創作設計的創意思想等。多媒體平面設計教學課程包括專業應用、基礎應用兩部分。 多媒體平面設計教學課程總共劃分為九大模塊,其中不同的模塊對應不同的學習方法,該模塊體現出學生的階梯式知識結構。教師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行為導向等教學方式,向學生講解知識,設置學習討論和問題解答活動,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做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6]。除教師講解和解答外,學生還擁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通過網絡協作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網絡平臺中詢問相關的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習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模式,并進行自主學習。在最后課程審核環節中,應設置絡學習經歷、期末考試、上機實踐及平時成績等考核內容,合理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結語
學習環境是指學生不僅要在課堂環境中學習,也要走出教室,通過參與生物實踐活動,獲得更多學習體驗。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多樣教學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實踐機會。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電子課件的形式投放,學生根據教師提示和引導,參與到生物教學活動之中。像搜集相關信息、查找圖片材料、投放思考題、模擬實驗、操作測試等等,都可以提升課堂互動指數,為教學提供直觀感,課堂教學自然更高效?!度粘I钪械纳锛夹g》的內容與生活關系密切,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注重了生活認知積累。首先進行分組討論: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生物技術?學生討論后,進行成果匯報。有的小組總結:我們住的房子和鳥巢有很多相似點,穿的衣服和羽絨的作用差不多,吃的東西生物技術更豐富。飲料由生物制劑調兌,饅頭需要發酵技術,為防止霉變,有很多食物需要風干、脫水,或者放進冰箱低溫保鮮。有的小組總結:食物中毒肯定與生物技術有關,毒牛奶、毒饅頭、毒豆芽、瘦肉精和各種食品添加劑,都涉及生物技術。從學生的討論總結中,很明顯感覺學生生活經驗積累是比較豐富的,現在生物學習將這些經驗積累激活了,而且是站在研究角度看待生活生物現象,使得學習故意性大為提升。
二、多種展示手段混合
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將原來課堂教學輔助教具實物投影機、幻燈機、錄音機、影碟機等合多為一。特別是多媒體連網之后,多媒體多元化特征更為凸顯。多媒體信息來源廣泛,展示手段多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多樣展示方式,將生物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聲、光、電的形式,有效激活課堂教學情境,用強大視覺、聽覺、感覺沖擊力,激發學生感知系統,在向學生傳遞更多信息的同時,提高學生感知度。學習《生物多樣性》時,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任務:根據混合式學習模式教材內容和網絡查找,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展示“生物多樣性”。提示:生物分類要清晰,植物和動物分別展示,注意抓住生物特性。任務布置完之后,學生積極行動起來,有查閱教材的、有上網搜集信息的,還有很多學生自發開始討論。展示時,有的學生列出圖表,有的學生展示圖片,有的學生邊接受邊演示,特別是用演示方式展示生物多樣性,學生特別歡迎,課堂氣氛被點爆。
三、多種學習方法混合
1.混合式學習概念?;旌鲜綄W習是指以增強學習效益為目的,在專業課程的教和學過程中,把面授教學同在線學習的形式結合在一起,綜合地運用多種相關的教學理論進行專門的教學設計,利用媒體技術進行專業的教學活動,同時對教學環節進行教學評價以達到教學目的。
2.混合式學習的必要性。隨著中職院校這些年的快速發展,已經逐漸進入了所謂的瓶頸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社會和家長對中職計算機專業也開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由開始的信任慢慢走向迷惑,這就致使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面臨巨大的挑戰。不僅如此,由于中職院校的教學既非應試教育,又非專門的培養專業人才的教育,定位的模糊,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成為中職院校需要思考的難題,同時也給中職教學帶來了困難。盡管當前我國人民學歷逐漸地提升,但是,僅僅少數的人有著很強的職業技能,技能的學習也不能僅僅通過短期的培訓來完成,而是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對教學應分為對口升學和專業技能。對于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應在進行學生素質教育的同時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F在中職院校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操作和基礎的應用上,伴隨著當代社會對計算機人才需求上更加的專業化和多樣化,網頁制作人才、程序制作人才逐漸成為計算機專業的基本標準。因此,中職院校面臨著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挑戰,應該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政策傾斜的優勢,積極地探索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不僅學得會理論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操作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學習更快樂,讓教學更有效率.
二、混合式學習的教學實踐
1.繼續加強面授教學。面授教學是中職院校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職院校的學生在教室里集中地接受老師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針對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向老師詢問并得到解答,這種面對面的教學能讓老師更好地掌握對學生的教學活動,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例如:在使用IE瀏覽器的教學中,如何搜索并下載音樂、電影,可以把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老師再進行教授評論。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實踐中,老師一般是帶領學生到微機房里進行操作教學,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布置一些針對性的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老師更好地監督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很容易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若是僅僅采取面對面的教學,這就會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下降,對老師的依賴性增強,促使學生養成不去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的不好學習習慣。
2.增加網絡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對新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利用網絡教學是很符合現在學生的心理的,在網絡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學習網絡的相關知識,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能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協作能力和實踐能力。老師的作用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全盤系統地枯燥講授計算機理論知識,而是針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指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更能讓他們感受到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混合式的教學對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學生不僅可以按照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通過網絡上的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來查找各種資料,同時也能根據老師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并不斷地嘗試各種計算機操作,逐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3.利用圖文影像結合方式進行混合式學習的實踐。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作業,例如Flash和幻燈片的制作等,學生可以通過親手制作的圖文影像來發現和總結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逐步提高,也加深了理論知識的鞏固學習。
4.運用校園網平臺實現混合式學習的實踐。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充分地利用好網絡資源共享的優點來完成本專業的學習任務,這就需要一個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地方。中職學校的校園網的建設也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溝通的平臺,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快速上網,積極地利用校園網上的各種信息庫和知識庫等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學習和同學之間溝通合作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可以運用校園網,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讓同學之間相互學習和評價,推廣好的作品,進行學習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教育技術;電子化學習;混合式學習
1大學混合式英語教學的實施
混合式教學雖然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方式,但是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表現形式與傳統教學模式也有類似之處。所以,筆者也遵循備課、教學實施和課后輔導的順序來進行闡述。
1.1備課
我們在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過程中,除了要吸收傳統模式的經驗外,還要注意:
(1)廣泛收集資料。除了課本內容外,教師還通過給學生預設一些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并且引導學生從自己收集的資料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2)教師要為學生選擇適合的資源供其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并配合適當的任務型作業讓學生來強化知識。
(3)強調教師協作備課。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將收集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分類儲存,并通過網絡平臺強大的信息處理功能對所獲資源進行交換。
1.2教學實施
在完成了資料準備和課程設計后,我們就可以進入課堂教學階段了。在這個部分,筆者以所在的大連東軟信息技術學院為例來說明。
(1)課堂上教師通過一套多媒體平臺軟件對學生的電腦進行廣播教學,這既能夠保證學生在自己筆記本電腦上接收到和教師同步的電子課件,并且這種同步是全媒體的內容呈現,也就是說教師不僅可以展示PPT形式的電子教案,也能根據需要資料庫中的播放音頻或視頻文件。
(2)為了達到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的學習者在實踐過程中認知的理論,我們通過技術方法實現了同一課堂中非同步學習小組的教學模式,并且教師會鼓勵學習者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合作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僅作為教學任務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而不僅僅充當知識的直接傳授者。
(3)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隨時通過網絡參與到小組討論。由于網絡中數據的交流既可以實現點對點也可以實現點對面,教師便能自由切換于不同學習者或學習小組之間,給教學活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
1.3課后輔導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堂可以被任意延伸到任意時間和空間中。通過網絡,教師和學生之間會保持著順暢的信息交流。同時為了能讓學生們的語言學習更加貼近自然習得,教師為學生們設計了各種任務,并且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言學習。
(1)教師可以給學生留聽力作業和語音作業。這里的聽力形式不僅是音頻的,也可以是視頻的,甚至是網絡上的某個媒體文件。除此之外,還要強調對語言輸出技能的訓練。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的朗讀、同伴之間的對話聯系以及和外教的情景模擬任務錄制成語音文件,通過網絡服務器進行提交。這樣教師在辦公室通過網絡就可以檢查學生們的語音作業并且給與指導。
(2)布置寫作作業:這里,教師所留的寫作作業不只是一個題目,而會在作業平臺上為同學們提供相關多媒體資料支持,這些資料可以讓同學對文章的題目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寫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3)布置課后作業:傳統的應試型作業對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將作業設計得更加任務化,實用化。同學們通過查詢網絡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務并去尋找需要的資源。同時,教師也會強調小組的協作學習,這樣通過分工協作獲得的信息再經過小組討論而形成共識,這對提高學習效果作用顯著。
(4)如果學生有任何伺題,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電子郵件系統及MSN、工CQ等和教師聯系。這樣學生的問題不僅可以得到及時解答,同時教師對某一個學生向題的解答也會同時到網絡平臺上,方便有類似問題的同學來查看。
1.4教學效果評估
教學過程實施之后對其效果進行評估是非常必要的,為了保證評估效果我們采用了階段性評估和綜合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
1.4.1階段性評估
(1)隨堂測驗:這里,單詞聽寫和對語言點的隨堂測試都是通過電腦平臺實現的。這既可以保證測驗的頻度,也保證不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2)對語音、寫作作業和自主練習紀錄的檢查: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利用自己的電腦進行錄音,并且將錄音文件傳到教師指定的網絡系統中供檢查。對子課后練習,學生則直接在網絡平臺上完成,系統會自動批改并記錄學生成績。
這種階段性評價,既可以保證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有一定督促,又能夠及時校正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偏差。
1.4.2綜合性評估
經過一階段學習,教師會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一次綜合性評估。這里我們采用的是一套特有的凱思考試系統。該測評系統基于項目反應理論來測試應試者實際水平,實時變換題目難度,能在短時間內把準確的能力分值、權威性測評分析呈現給每位同學。
【關鍵詞】混合學習理論;高中語文;詩歌教學
混合式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應用的時間并不長。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供多種學習內容,讓學生全面的了解所學習的內容的現狀和動態,還能以多種多樣的呈現方式滿足諸多學生的需求,并且使得教授者和學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并熟練掌握各種新型技術手段,具有多重優勢,因而受到了當代教師的青睞。本文從將從混合式學習理論入手,剖析在現階段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實施手段及意義。
一、混合式學習的概念
關于混合學習,研究者們有著各種不同的理解。其中最為簡單的理解就認為,混合學習是以事先規劃的形式將網絡學習、面對面學習、自定步調的學習等整合為一體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學習方式的結合而有別于單一的學習方式。Maegatet Driscoll(2002)認為混合學習指的是四種不同的概念:(1)結合或者混合多種網絡化技術(如實時虛擬教室、自定步調學習、寫作學習、流式視頻、音頻和文本)實現教育目標。(2)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如構建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利用或者不利用教學技術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3)將任意一種教學技術與面對面的教師指導的培訓相結合。(4)將教學技術與實際工作任務相混合或結合,以使學習和工作協調一致?;旌鲜綄W習過程強調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結合,其研究的本質是對信息傳遞通道的研究,其關鍵是對于媒體的選擇與組合。
二、混合式學習下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
1.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 重視學生參與
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展開。但是這不意味著在進行混合式學習時,學生脫離教師進行學習,教師要在混合式學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引導作用。筆者所在的學校就經常利用虛擬網絡教室或者電子討論板(BBS)進行高中詩歌的在線學習。
2.利用活動教學的方式 強調學習過程
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要求學生“學習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這種注重體驗的教學方式使得混合式學習在學習通道上的選擇優勢大大體現出來。教師可以在學習活動的設計上下功夫,以培養學生品鑒詩歌的能力為重點,利用各種方式來組織學生學習。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開展小組協作學習,將學生編組,以小組為單元進行詩歌意義的闡述。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大量的互聯網資料查閱、互相討論,形成對于某一詩歌的理解的共享,從而形成小組的觀點。在課堂上,小組以陳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同學之間可以分享對于詩歌的看法,享受學習和交流的過程。
3.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服務學習目標
混合式教學方法的一大特點就是對于網絡技術的運用。目前,流媒體技術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利用PPT等課件進行教學之外,還可以引入互聯網,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教學。筆者認為,使用網絡流媒體播放音視頻來輔助高中語文詩歌的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古今第一首長詩”《孔雀東南飛》就被藝術家攝制成為了電影,在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用播放電影的方式將學生引入情境中,更好的理解詩歌的情境,從而加深對其的理解。
4.重視教學質量的評價 及時調整策略
混合式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的方式以及所采用的媒介,由于采用計算機技術、依靠互聯網,因此教學過程中所接觸的信息量很大,學習方式也多種多樣。而詩詞的學習又是一種感性的學習,重在理解和感受。一種信息量極大、復雜多變的教學方式遇上一種感性的文體,對于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前進行精心的架構和思考,才能完美的把控詩歌的學習。同時,由于這種學習的開放性,其過程和結果都是難以掌控的,但這與高考對于分數的要求又產生了一定的矛盾。因此在開展混合式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在詩詞背誦、詞匯掌握方面的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必須嚴格掌握學習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保證學生在欣賞詩歌之美的情況下,能夠對語言知識、詩歌內容做到完全掌握。
三、結論
總的說來,混合學習的出現是和時代的發展分不開的,有了技術的發展才有了混合式學習。這種降低學習成本、方便快捷的學習越來越受到師生的喜愛,但現代網絡、計算機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工具時,也會因信息的冗余和直白剝奪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可能造成所有學生在觀看完一部電影之后,對于某一詩詞的感受幾乎一樣的情況,這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偟恼f來,以技術為主導的混合式學習與詩歌學習是需要磨合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學者與學習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鄒娜.混合式學習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 2010 .
[2]張苗苗.混合式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12 .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高中語文;語文詩歌;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興趣不高。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高中詩歌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不高。根據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現狀來看,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仍然是灌輸式教育,這種方式直接造成課堂氣氛沉悶、乏味、枯燥,降低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1.2 學生探究能力較差。根據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現狀來看,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大多數學生比較依賴輔導書和老師,學生極度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1.3 很難實現因材施教。在課堂上老師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學任務,有時還會處理一些課堂的突發事件,因此一堂課中,老師的任務十分繁重。一般情況下,只能勉強將計劃的任務完成,很難再有時間去照顧個別同學,長期下來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同學,會積累越來越的問題。
1.4 協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應用不多。根據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來看,協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應用不多?;旧弦惶谜n老師會占據五分之四的時間講解知識點,將主觀的知識硬性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生很少能發表自己的講解。
2.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設計
就基于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設計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師要設計與開發詩歌課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詩歌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主體地位。
2.1 系統性原則。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教學方式、教學結構等幾個因素出發,系統全面的考慮各個因素之間的作用。并且實現各個因素之間的優勢互補,使他們各自發揮自身的作用,進而提高高中詩歌教學質量。
2.2 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知識的主動獲得者,因此在高中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出發,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能力。在高中詩歌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活動的平臺,給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空間,教師則在課堂中起著引導和督促的作用。
2.3 參與性原則。在高中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即整個學習過程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詩歌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可以親自體驗學習,進而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3.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學生。
知識類型:概念性、事實性知識。
對教材的分析:高中詩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詩歌所表達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夠有賢能之任,助自己實現宏圖大愿。
對學生的分析:高中生時期的學生,內心對任何事物都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適當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首先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而理解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
教學目標:通過詩歌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感受詩歌中描繪的意境;使學生掌握詩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創作中;使學生能夠體會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進而產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理解詩歌中作者內心的政治情懷。
課前準備:老師安排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詩人的資料和故事;通過網絡方式了解詩歌創作的背景,感受詩人創作詩歌時內心的情懷。
安排課時:一課時(五十分鐘)
教學方式:課堂講解(學生閱讀、老師講解、學生之間交流、解決問題);教學媒體的運用(選擇適合詩歌朗誦的音頻文件、制作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視頻資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音頻播放進行朗讀、觀看幻燈片解決講解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吸引了學生學習詩歌的注意力;學生通過對幻燈片的觀看,非常直觀的了解了詩歌的知識點;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整個過程中,充分激發了學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圓滿的完成了詩歌《短歌行》的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