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06:03:40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教育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初中 地理教學 應用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155-01
目前,初中的教學在科目重點上,比較注重語文、數學、英語等主干課程,對地理等課程重視程度較低。在教學方式上,地理教師也主要使用簡單的講授方式,這不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培養?,F代教育技術可以使用文字、圖形等多樣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到教學中。但是,目前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下面進行詳細闡述。
1 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
1.1 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地理知識涉及的內容相對比較廣泛,趣味性很強,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同時,由于涉及的知識較多,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新的形式來進行講解,這樣便于通過豐富多彩圖片、視頻等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某一個區域的自然環境、人文風光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當地圖片、地方節日的視頻、代表性的歌曲等。這樣,一方面讓學生得到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
1.2 有利于進一步實現地圖的動能
地圖是地理學科較為基礎的工具,其中蘊藏著強大的知識和人的想象能力。地理教學中,依靠傳統的地圖圖片介紹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限制。但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突出一些需要講解的重點知識,充分發揮出動態地圖的優勢。例如,地理教師根據需要講述的內容,可以將圖像大小、顏色、虛實等進行調整,特別是對一些較為枯燥的知識,通過多媒體動態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方式,有助于突出重點,便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鞏固學生記憶,達到教學目標。
1.3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空間概念
在地理課程學習中,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地球空間上的一些知識。進行地理知識學習的一大前提是具備空間概念,對地理事物的布局結構等有一定的掌握。地理教學中,教師也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這也是課程的一大作用。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可以得到充分體現。例如,在進行一些天體運動的知識時,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對其運動狀態進行實證模擬,課堂上展示相關情境,化抽象為具體,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1.4 有利于掌握課程重點,提高講課效率
課程重點是課程學習的關鍵,是教師需要著重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講解,保證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然而,一些重點知識通過簡單地講解,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此時,需要引入新教學方式。如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多媒體教學等,通過具體的動態模擬與講解,學生較容易理解,有利于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2 當前地理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沒有結合課程特點,忽略課程重點
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中,教師很少考慮地理課程的特點,一般只是簡單應用新型的教學技術,導致了缺少課程的實質,教學目的不明確。
2.2 技術應用情況不佳,有待提高覆蓋率
目前地理教學中,仍舊有一些教師很少甚至是沒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只是通過簡單講解形式進行課程講述,只有在對外講課的時候才會應用現代技術,這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應該注重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覆蓋率。
3 完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具體措施
3.1 提高教師認識,提高思想意識
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才能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此工具。并且,在地理課程的具體應用中,教師需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本質,才能更好地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因此,完善現代教育技術,需要加強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讓其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
3.2 組織相關培訓,提高教師應用水平
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在地理課程的覆蓋率,需要提高教師的應用水平,掌握相關技術,才能更加充分地使用技術設備。因此,需要組織相關培訓,讓教師對各種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有進一步了解,掌握相關技術,便于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3.3 提高教學投入,完善教學設備
提高教學水平,完善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需要有一定的技術支撐。因此,現在教育技術應用的前提,需要一定的前期教學投入,完善教學設備。學校應該加強教學投入,為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師靈活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有助于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具有明顯優勢。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的具體實施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在引入方法和應用情況上有待進一步改善。因此,需要從多方面努力,完善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地理中的應用。本文建議應該注重提高教師認識,提高思想意識,需要組織相關培訓,提高教師應用水平,需要提高教學投入,完善教學設備,
(蘭州市第六十六中學,甘肅 蘭州 730000)
參考文獻:
[1]黃大旺.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反思[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1): 31-31.
近年來,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完善、管理與使用,尤其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績。
一、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完善是走進教育信息化的基礎。
計算機、演播室、電子閱覽室、教師電子備課室等電教專用室。四至六年級班級安裝多媒體,一到三年級配小推車,教室裝修美觀大方,內部設施到位、學校教學走上網絡化平臺。
為實現教育信息化,強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建設校園網站,初步建立了櫻小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教育教學管理系統。目前學校從二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三至六年級開展“網絡作文”實驗研究、“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各年級開展電腦興趣小組活動。各辦公室配有計算機,學校行政管理、教務工作、檔案、圖書、財務、教科研等工作均采取信息化管理。
二、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有效管理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關鍵。
建立有效的管理組織。教研組(室)的分層管理網絡。校長親自抓,負責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的宏觀管理,具體體現在規劃制定、發展方向確立、資金投入、課程開設、研究開發等方面;中心主任具體抓,負責現代教育技術的管理、使用、維修、更新,以及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為各學科教學提供物質保障,并做好服務工作;各教研組(室)抓落實,負責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高效使用,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開展課題研究?!爸行摹倍ㄆ跈z查、考核,實施全程管理。、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管理,避免設備的人為損壞與流失,保證教學使用,除了定人定責,我?,F代教育技術中心還制定了各專用教室的使用管理制度、設備借用制度、維修申報制度、損壞賠償制度等。學校為了培養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搜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制定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校本培訓計劃,落實培訓內容,并對這方面的工作進行考核,制定獎懲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開展教學研究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核心。
對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施,我們做到充分使用,提高使用率,讓它們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最大的效益。在學科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
常規的“二機一幕”計算機輔助教學已不能滿足教師的教學需要,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青睞,學校中青年教師絕大多數能制作課件,借助于網絡教育資源進行教學,為了使教學正常進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除了保證設備無故障外,還耐心協調、認真安排好教師使用的次數及時間。為了抓住整合、推進課改,提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教導處經常組織年級組開設教研課,校際之間對流研究課,新教師匯報課以及老教師示范課等活動。隨著學校校園網的建設與發展,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各科教學已成為我校實施新課改的一個亮點。
在網絡平臺上的教學研究又促進了學校教學資源的開發建設,學校先后構建了語、數、外所有年級的教學資源庫。學校鼓勵教師資源共享,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能力作為教師適應課改、實施素質教育的業務考核內容之一。、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開展教育科研活動。
首先,我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科研工作進行規范的管理,教師的研究課題方案、課題指南、研究過程記錄、科研考核等工作,均使用計算機管理,同時利用網絡搜集教科研資料,為教師開展研究提供最新的信息。
第二,我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師進行科研培訓,幫助教師掌握獲取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指導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示或發表科研成果。
第三,“十五”課題子課題《大量閱讀、以讀促寫、電腦作文》相結合的實驗開展已七年時間,現有九個實驗班。實驗班學生每周安排半天時間上電腦作文課,學生不僅能較熟練的操作電腦,而且能自如的上網瀏覽、下載資料,進行網上作文交流等。僅一年多時間,借助于小學生作文網平臺,學生在網上發表作文三千余篇,編寫有《電腦作文》共十集。由于計算機網絡的諸多優勢,使得課題研究取得較顯著的成果,學校先后被確立為省小語教學現代化研究實驗學校、江蘇省“十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小學研究性學習的研究、開發與實踐”實驗學校、《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的實踐與發展研究》實驗學校等。先后十多次接待過省內外兄弟學校的觀摩學習,并作為市“十五”推廣應用課題與浦口沿江小學接成《電腦作文》實驗互助學校。月申報了省級電教課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研究》,短短一年多時間,三個實驗班老師潛心研究,一邊探索一邊總結,摸索出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了大量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取得了明顯的效果。04日接受市區電教課題組專家評審,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贊揚。、活動課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
一到六年級開設了電腦興趣小組,每周安排兩節課作為活動時間,興趣小組有教學計劃和輔助教材,并能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為激發學生興趣,教師經常開展一些學習競賽,學期結束還評選優秀學員。從98年起學校確立了小學畢業生“三證”制度,凡櫻小畢業生需獲得小學畢業證、軍校合格證和計算機合格證書。
四、推進教育現代化,提升了我們的教育理念。
近年來,我們通過學習與實踐,對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有了全新的認識。、我們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提高了對課程改革的支撐水平。
比如我校對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開設信息技術課,在培養學生操作與使用電腦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問題的能力。開展網絡環境下的學科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推進課改的進程。、我們認識到教育信息化在推進學校特色建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有利于個性化學習、個性化教學的生成,有利于特色的構建。
我們以作文教學為突破口,強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的課題實驗,是由最初的“大量閱讀、以讀促寫、快速作文”到《電腦作文》,再發展到今天的《網絡作文》的研究,我們借助于市電教館提供的小學生網絡作文平臺,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和功能,讓學生自主作文。
《網絡作文》課上,學生自主探究、獲取信息,自主交流、表達情感,自主評價、積極反饋,極大地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提高了學生作文的能力。近年來,學生在網上發表了三千多篇作文,匯編有《學生作文集》十集?!峨娔X作文》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并作為市“十五”應用推廣課題在全市推廣。又如我校少科院小研究生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小課題研究,他們在網上查找心理教育信息,開展心理小調查,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現象,設計心育活動方案、設計心理電子小報,開展自主心理教育活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心育研究,在全國中小學心理教育研討會上,我校小研究生自制課件,展示了《男生愛哭還是女生愛哭》的心育研究成果,并將其研究成果匯編成《小研究生探索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于我校形成“電腦作文”和“心理教育”研究特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認識到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們采取重點建設,分段實施方法,加強信息技術基礎建設,適當超前。要求全員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全面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全程管理有效考核,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提升實施教育現代化的水平。近年來,學校先后面向市、區主辦了《主體性課堂教學》質量調研、《抓住整合,走進課改》研討會、《陶行知科技教育思想》研討活動等,充分展示了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的成果。
五、推進教育現代化,必須形成三個意識。、教學先行的意識。
學科教學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凡各學科教學所必需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我們盡力滿足。鑒于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更新速度快,學校發展變化的實際,我校采取“分步實施、重點建設”的原則,加強教育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98年,讓“多機一幕”進課堂,建設第一電腦室,配備了各學科配套的電教材料,通過培訓,引導教師自制大量的投影片,同時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研究。2000年建設第二計算機室,引進寬帶網,配合多媒體設備,在各學科實施多媒體教學,同時開展網上搜集、下載信息,課件制作等培訓。2002年建設校園網,信息資源庫、教育教學管理系統,構建學校教育信息化平臺,以“網絡作文”教學為突破口,實施網絡環境下的各學科教學,適應課改、推動課改。、適用高效的意識。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多媒體教學 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6-0126-01
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高校教學之中?,F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將推動高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等方面發生巨大的改變。
現代教育技術促進了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形成,通過師生互動共同探討問題、解答疑惑,以尋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的方法。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單純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自主的探究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
一、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課堂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互融合進行教學的形式?,F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融入到課程中,成為課堂數學的重要組成部,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幕布、音響等設備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配合聲音演示出來,完成教學的過程。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設的今天,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一) 內容生動、直觀
綜合應用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信息來進行教學活動,解決傳統教學手段難于解決、甚至無法解決的問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明了易懂,使教學內容生動、直觀,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二) 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堂生動、直觀的教學內容,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誘導學生分析問題,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枯燥、單調的教學形式,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課堂時間內密度大
通過課件演示,多媒體教學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學生能迅速、高效的獲取知識。減少了上課期間書寫板書的時間,提高了課堂密度,在有限課堂時間內的大大增加了教學內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學效率。
二、 現代教育下的網絡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過程已不在局限于課堂上。網絡教學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高校教學之中的具體表現,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基本形式。網絡教學不僅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還可以解決師資、設備不足等問題。
網絡教學打破了課堂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了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的虛擬課堂。網絡教學是課堂教學延伸,是基于網絡環境下,結合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其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的嶄新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網絡教學使教學資源在互聯網上、全球范圍共享。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網絡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一) 覆蓋面廣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ヂ摼W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的重要信息基礎設施。經過短短十幾年的發展,全球互聯網已經覆蓋五大洲的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 跨越時間和空間
通過網絡教學,教師與學生跨越了地域產生的距離,即使師生之間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門,也可以完成教授與獲取的教學過程。時間上更是無限制的重疊,可以任何時間進行教與學,并且可以反復進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關知識。
(三) 信息豐富
互網絡為全球網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資源共享。通過使用互聯網,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可以簡單快捷的進行信息檢索、交換、共享,所以互聯網是一個全球性、世界級規模的圖書館。網絡教學可以共享巨大且優良的教學資源,可以不斷完善、豐富課知識信息,供學生下載學習。通過網絡,學習者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可以借助網絡資源了解、學習更多相關知識,通過分析、比較,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更益于對新知識的消化和掌握,同時培養了學生有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師生互動
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將學習過程的疑點、難點提出來,同學間可以相互探討,也可以請老師解答,即使師生不能同時在線,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延時討論。通過溝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師生間、同學間的情感,也便于老師了解學生的對課程知識掌握的情況,發現并改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 結束語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已經成為高校教學水平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未來教學手段發展趨勢,其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發展前景將會越來越好。誠然,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確實有它的長處,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果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是,現代教育技術目前還存在許多不足,作為高校工作者,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的探尋現代教育技術之路,必須緊跟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改進教學手段、開拓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劍平.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黨克、張衛紅、張衛建:多媒體技術在輔助教學中的適當應用[J].教育科學,2005(10)
關鍵詞:職前教師;學習需求分析;培養策略
職前教師又稱為“準教師”,主要指即將走上教師職業的在校學生,特指在校師范生。《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是部分高校針對職前教師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其目的是培養職前教師如何將技術與教學法結合并有效的運用于教學。為了更好地改進《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和學生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就職前教師的學習需求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筆者選用寧夏區內某師范院校在校師范生300余人,涉及的專業有文史類、理工類、藝體類。共發放問卷275份,回收有效問卷261份,有效率94.9%。其中男生占27.6%,女生占72.4%,女生所占比例較大,男女比例不均衡一直是師范類專業的基本特征。專業性質分布:文史類占26%,理工類占46%,藝體類的占28%,理工類稍多于文史類和藝體類,這與教育教學實際相符合,不會對本研究調查產生影響。
2職前教師的學習需求調查與分析
2.1職前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學習態度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比較喜歡此課程的職前教師所占比例為39.46%,持“一般”學習態度的職前教師所占比例為48.28%,這說明有部分職前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有一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期望,但還有接近半數的職前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這門課程持觀望態度——不喜歡也不反感,還有1.92%的職前教師不喜歡此課程的學習。另外,10.34%的職前教師對課程的學習表示無所謂,即可學習也可不學習。這使得我們可以看出,職前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態度很不樂觀。
2.2職前教師期望的課程內容
對于課程內容的設置,職前教師的學習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這與他們所學的專業是有一定關聯的。期望學習圖像處理與制作相關知識的職前教師人數占61.69%,主要涉及的專業有藝術設計專業、數學應用專業、動畫專業、物理學專業、小學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專業等;期望學習動畫處理與制作相關知識的職前教師人數占64.37%,主要涉及的專業有動畫制作專業、計算機技術專業、物理學專業、化學應用專業等;期望學習音頻處理與制作相關知識與技術的職前教師人數占56.32%,主要涉及的專業有音樂學專業、舞蹈學專業、動畫設計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小學教育專業、英語專業等;期望學習視頻處理與制作相關知識的職前教師人數占70.88%,主要涉及的專業有動畫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小學教育專業、科學教育專業等。不同專業的職前教師對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選擇性,此時,要求授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職前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側重點稍作處理,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同時,所有的調查對象對各個方向課程內容的需求都達到半數以上,這與師范專業有關系,我們所選取的調查對象都是師范生,要滿足他們入職后的需求,培養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
2.3職前教師期望的課程教學模式
對于授課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教授知識,每個職前教師期望值都不同。期望采用實踐操作型的職前教師人數占47.51%;期望采用案例分析型的職前教師人數占22.99%;期望采用課堂討論型的職前教師人數占18.39%。數據顯示,傳統主講型教學已經不能滿足職前教師的需求,職前教師更加注重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的提升,希望通過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的混合教學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知識。
2.4職前教師期望的能力提升
第一,提高教育技術能力,適應未來發展。大部分職前教師認為目前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亟待提高。在調查中有89%的職前教師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在部分中小學推廣不力,與部分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水平有一定關系。這說明職前教師對提升現代教育技術能力非常重視,它將影響今后個人的信息素養。第二,提升綜合能力,完善自身信息素養?!冬F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主要培養職前教師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能力、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能力、信息資源的獲取與評價等能力。在調查中發現,68.97%的職前教師希望提高自身信息資源獲取、評價、加工及利用等能力;59.39%的職前教師希望提高自身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能力;55.94%的職前教師希望提高自身多媒體課件制作的能力;53.64%的職前教師希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能力等。大多數職前教師希望提高自身各個方面的能力,即為綜合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以完善自我的信息素養。
3職前教師學習需求的培養策略
3.1端正職前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態度
在社會發展與知識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不加強學習與提高自身修養,將無法適應當前的信息社會,更無法把工作做好。據調查顯示,部分職前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態度大多是有興趣就學,沒興趣就不學。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信息意識還不夠強,不能很好地認識到信息素養對以后自身發展的潛移默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們對這門課程不是很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態度。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同志曾說過,教育技術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并且把教育技術視為教育發展的“制高點”,對教育技術給予了高度重視[1]。因此,高師院校對職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端正職前教師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的學習自覺性,不僅是農村教育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歷史所賦予的重任。
3.2構建適合于不同類型學生的課程內容
職前教師既要能勝任城鎮中小學教師教學的要求,又要能適應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的要求,他們在教育技術能力方面的要求要高。由于不同的學科,對教育技術能力的要求不完全一樣。因此,面向全體職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的教學,將更注重過程,也并不是一定要培養高要求的教育技術專門人才,而更多的是培養針對所有職前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2]。但由于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強的交叉學科,涉及的知識領域相對較廣,這就要求學校從師范生將來要面臨的實際工作出發,根據文、理、藝術各類不同學生的知識體系,精選課程內容,合理安排課程結構,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的教學以及其他輔助培養渠道,也就是要求全體師范生掌握教育技術理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其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能力要與農村信息化教育息息相關。
3.3引導職前教師使用有效的學習方式
現代教育技術沖擊了原有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職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光盤或網絡課程進行學習,他們的課外知識大增,興趣也越來越廣?,F代教育技術的概念、規則等,都是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表現,學習面對的不僅僅是語言文字信息,更多的則是多媒體信息。在人機交互時,要使職前教師領悟到自己作為教育主體的真正含義,明白自己所教學生更多的時候是與機器打交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自然而然的少了許多,這就要求職前教師必須有超前意識,引領信息化,做到知識的及時更新[3]。
3.4全面提高對職前教師能力的培養
到底培養什么能力,要加強和中小學聯系,了解中小學現所需怎樣的教師。因為培養教育技術能力的最終目的是為中小學提供師資隊伍。因此,師范院校必須加強同中小學的廣泛聯系,加強針對性,提高培養質量[4]。在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上,學科教師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也起著關鍵的作用。要讓每一位教師都熟悉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方法,師范院校必須加強學科教師的培訓,使學生感受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3.5強化學生創新思維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方法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對于《現代教育技術》這門課來說,教學的方法更是多種多樣,且走在教育的前面。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尤其應該注意個性意識和個性特征的培養教育,并在這方面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胡玲.惠陽區中學教師教育技術運用現狀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
[2]曲兆東.基于《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大學車清息素養培養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馬文娟.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之課程體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4]張瑞.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優勢 運用方法
1.有效協調教學技術與課堂教育的關系
實踐中可以看到,當前很多老師片面地認為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手段,不適合傳統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二者可謂水火不容。在該種情況下,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因其自身缺陷與不足而遭到質疑或批評。然而,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改變課堂教育教學現狀,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需要強調的是,現代化的先進教育教學技術手段與課程教學之間的整合,并非簡單地將教育技術手段作為一種輔教學工具,而是強調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營造一個全新的環境氛圍,從而實現可有效支持探索、情境創設、資源共享和合作學習的現代教育與學習方式,從而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從根本上改變課堂教學結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創新能力。從這一層面講,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技術手段并非一味地對傳統教育教學活動給予全盤否定,更多情況下是對傳統教學狀態進行創新和改進,從而實現對傳統教學教學工作的優化和改進。
2.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在傳統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分析
通過對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實踐可以看出,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有效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這對于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興趣是學習者主動獲取知識、主動學習的關鍵,同時是他們積極拓寬視野的最重要動力來源。因此,在現代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采取多元化方法將多媒體技術和設備有效應用于現代課堂教學實踐之中,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教學內容更豐富,原本較為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生動、吸引人。從實際效果來看,該種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和熱情,這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達到教學目的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幾何圖形相對比較抽象、生澀,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此過程中,建議采用多媒體技術設備和手段,以有效彌補上述問題和缺陷,這樣更容易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3.將現代教學技術運用于教學中
近幾年來,很多老師都意識到,當前國內教育教學技術手段對教育教學發展和改革的積極影響,但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應當看到,教學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還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甚至很多老師未能從心理上真正接受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依然沿襲傳統模式,以至于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與問題,未能真正充分發揮教育教學技術的作用和價值。比如,在每一個學期都要開展聽課和評課活動,而且所有課堂教學均是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及學科之間的相互整合實現的。通常情況下,其基本模式為課前授課時,老師根據實際情況,搜集整理圖片、文字及音像資料等,以此作為多媒體文稿資料。該種方式,有效應用了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手段,并做足了功課。在實際上課的大約四十分鐘的時間里,老師基本上是可以控制的,然而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從當前形勢來看,雖然一些老師在設計課件時比較用心,而且所用的媒體資源也比較豐富,組織開展了小組討論活動,網絡教育教學環境也比較優越,使得課堂教學氣氛非?;钴S。然而,這些課程的教學,在很多情況下是以老師為中心展開的,計算機信息技術只在其中起到演示工具的作用,并未真正體現和尊重學生的的主體地位,難以有效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資源和技術手段自主學習?;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手段,明確教育教學目標,密切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4.在傳統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方法
(1)創新教學理念
從實踐來看,現代教學理念能夠有效指導教育教學活動,要讓老師密切結合實際情況,對傳統教學模式和現代教育媒體功能差異進行分析研究,從而使老師能夠認清先進教育技術在全面推動教育教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對于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較好的老師,可請他們談談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體會。同時,進行課件講評,積極引導老師合理應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手段,開展各項教學工作。
(2)正確處理師生與現代計算機設備之間的關系
教育信息化重在應用。教育部相關文件以及教育信息化專家都強調:要在應用上狠下功夫,在應用上有所創新;要善于發現和培育一批有效應用的典型,充分發揮其輻射和示范作用,通過典型引路,最終達到廣泛應用。
我們期待著教育信息化應用早日花開遍地。
思考一:使用與效果“用”得怎樣?
在今天,已經不會有人再去爭論學校計算機要不要買,或者要不要建校園網的問題了。但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依然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用得如何?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用,而用得如何,實在是難以用一個簡單的或“規范”的標準來衡量,這也正是我們一直沒能從一個較準確的角度審視學?,F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最大困難。
但“用”實在太重要了,作為以應用為主的學校管理和教學,無論從哪個角度,脫離了“用”,什么技術都沒有任何意義。那么,在現代教育技術較為普及的今天,讓我們從更深的層次來思考下列問題。
電腦在課堂:真的以教學為中心了嗎?
從調查來看,除了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目前計算機及輔助設備用于學科課堂教學的,絕大多數采用以課件演示為主的輔助教學,也有少部分以網絡交互學習為主的輔助教學。當我們坐進課堂仔細地分析這些設備使用的情況及效果時,我們立刻就發現了不少的問題。
1.公開與觀摩課:課件成為“裝點彩車”。似乎不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課就不是好課了,不用課件上課的教師好像很落伍了,于是不管用得怎樣,幾乎所有的公開課、觀摩課無一例外地會去使用課件,這些課件便成了裝點這些課堂的重要“彩頭”。其實大家都很理解教學中得根據需要來設置課件的使用,但我們還是遺憾地看到很多“畫蛇添足”的課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課件不僅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浪費了課堂的時間,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嚴重的甚至把課堂弄得支離破碎。
2.日常課堂教學:教學跟著課件轉。這可能是我們目前遇到最頭痛的問題?,F在的課件太多了,而教師們在運用這些課件的時候,卻常會被課件“牽著鼻子轉”。我們發現,有一些教師是根據課件來備課的,而不是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備課,讓自己的教學思路跟著課件走,讓課堂適應課件,讓學生圍著課件轉,這樣的課堂教學,必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另一個問題是,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教學課件提供的開放性不夠,導致個性化應用比較少。有的教師拿到一個課件后想根據自己的思路進行修改,但有些課件沒有源程序,加上一些教師技術能力不夠,用之不到位,不用則可惜,所以經常被課件所困。
3.課件本身:不成系列單獨作戰。目前我們所用的課件大多是針對某個單獨的教學內容的,有計劃有系列地根據教學內容呈現的體系而設計的課件則較少,加上課件制作本身所運用的軟件比較多,不同版本課件之間的互通性較差,成為課件系統化運用的一個瓶頸。
因此,以教學為中心的課件運用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這也就為我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挑戰與更大的空間。
網絡在校園: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改變?
校園計算機網絡是為學校各類人員服務的,它可以有多項功能,比如管理、辦公、教學、通訊、學習、查詢、交流、娛樂……看來功能強大的網絡到底給我們的校園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似乎一切都在變,過去校園公告的黑板不見了改成了網絡,過去寫的教案放到了網絡上,以前寫在黑板上的生字打在了大屏幕上……還有什么呢?如果我們來拷問一下,扔在校園網上的那么多錢帶來了多少回報?估計是許多人都要出一身汗的。因為投入太多,而真正“產出”的卻太少了。
至今,還有不少人認為,校園網的應用是一項“多出來的工作”,這倒并不是否定校園網應用的重要性,而是要做好校園網應用是在正常工作之外的一件“多余事”,它算不進工作量也不能給自己的業務帶來實質性的改變。于是,在許多學校,校園網的應用還是成了幾個人的事,學校建網站也無非是個“宣傳窗口”而已。
從這個角度看,校園網的真正應用還“遠得很”,因為我們還沒有走過最原始的階段,我們無法預料網絡以后會發展成什么樣的形態,但如果沒有全員應用的意識,那么校園網就不會給我們的校園帶來實質性的改變,校園網也就成為只是“建在校園里的網絡而已”。
資源為教學:我們解決實質的問題了嗎?
凡是建成校園網的學校,或者以區域為單位建成的城域網,多少都有教育資源集中在服務器上,而這些資源的使用情況卻不容樂觀,一方面我們花了不少力氣,購買了服務器把那些我們認為有用的資源整理出來,另一方面,這些資源卻在比較長的時間里沒有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得到較好的應用。這當然不是因為教師們不需要這些資源,真正的問題是,資源建設與實際運用似乎是“兩張皮”,這就如同火車的兩條鐵軌,始終“各走各的路”。
資源為學校解決了實質性的問題嗎?答案至少是不完全肯定的,因為很多需要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資源并不能快速且方便地找到,而其中要強調的是,“校本”資源的建設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給教育資源打上學校的烙印”,一方面讓我們建設的資源“校本化”,另一方面根據應用的需要去選擇資源的積累。
思考二:管理與成效“管”得如何?
以我的理解,學校中的“管理”二字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理”為主的,“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服務”或“幫助”,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事實上更是如此。
學?,F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管理過程中,有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值得思考。
首先是學校建設的規劃問題。以我們建設的經驗來看,對學校來說,三年或五年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和發展規劃”對學校來說無異于一份宏大的發展藍圖,其中不僅涉及到數十上百萬的資金問題,更涉及到人才培養、資源建設及應用效果等多項綜合的涉及學校發展的整體數據與成效,一份合理且適度超前的規劃與學校整體規劃一樣,不僅能指引學校現代教育技術建設與應用的發展,而且能大大有助于學校的整體發展。
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專項規劃很難做,做好了要實施更難,但如果沒有規劃就會處于“今年不知道明年”的狀態之中。在我看來,這份規劃不僅要做,而且要校長親自參與。
與此同時,無論從建規劃還是實施規劃,無論是搞培訓還是抓應用,都要從校長開始一級級往下落實。如果校長重視且有法,那么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就會一天一個臺階地向上走。
其次就是過程性管理的問題。要搞驗收了,熱火朝天地抓一通,要抓考核了,夜以繼日地忙幾天,或者為了某個什么證什么牌之類的加班加點,這些都容易做到,糟糕的是,并沒有太多實質性的進展,這是許多學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甚至有些學校給全部的教師配發了計算機而整體應用的水平和效果還是不見得怎么好。
原因何在?那就是過程性管理的問題。針對教師整體或個別的問題而采取的管理措施,就是過程性的管理。遺憾的是,許多學校并沒有過程性的管理制度,或者有沒有制度不重要,而是有沒有這樣的措施,哪怕是計劃中定下來要做事都行,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地去落實。
最后還有一個持之以恒的問題。持之以恒的問題就更簡單了,“常抓不懈”,把要求與考核消化在日常的各項行政管理與教學管理之中,這樣的落實才能有效與長效。
思考三:培訓與成效“學”到哪里?
在學?,F代教育技術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讓每一位教師都參與,培訓更是如此,用都不會,怎么能談用好呢?無論是分層培訓還是統一的培訓,都必須遵循這個原則,這樣才能真正“讓每一只菜鳥都起飛”。
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學到哪里”?換句話說,必須要學會哪些本事呢?我們可以來概括一下。
1.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媒體技能)。這是一切的基礎,對計算機本身的熟悉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相關的一切操作技能,包括會進行系統的基本處理與維護,能對文檔進行基本處理,能進行圖片的一般處理,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在各項工作中的運用等。
2.熟練的網絡運用技能。網絡操作技能包括的范圍很廣,就教師來說,網絡操作技能除了能熟練地進行網頁瀏覽并進行下載上傳之外,還應該能進行有關FTP的熟練操作、網絡查詢與基本的處理技能,如果能自己制作網頁就更好了。
3.特別的軟件處理技能。在掌握一般共用軟件的基礎上,每一位教師應該至少掌握一項比較特長的項目,比如能熟練地掌握圖片處理的某一軟件技能(例如PhotoShope),或者能運用某個軟件比較熟練地制作個人主頁。
4.專業的學科整合與研究能力。對于教師來說,只有把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才能讓技術發揮充分的活力,技術的價值也才能得到體現。
5.綜合的信息處理能力。綜合的信息處理能力包括對可用信息的敏感程度,對信息的分類處理能力,以及對信息的綜合運用能力等。這些能力可以幫助教師很好地把現代教育技術融會貫通地運用于自己的各項工作之中。
現代教育技術怎么學?兩句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一是“學以致用”。基于教師工作的特點,我們必須強調“學以致用”,一方面學了不用會忘記和生疏,另一方面學了不用就不必學。反過來,只有學以致用才能鞏固,才能越學越好。
二是“邊用邊學”。在用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很多“不會”,因為用了才發現不會,發現不會而又想用,所以就會去學,而這時候學的動力就會特別足,學得也會特別快。
思考四:應用與特色“強”在何處?
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特色其實就是應用特色,或者說應用程度的問題。應用要成為特色其實很難,但在目前的情況下,要用好是完全有可能的。用句簡單的話來說,讓所有的技術為教學服務,就是學校最應有的特色。具體地說,我們可以以校園網應用為核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校園網與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可以讓以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無處不在,把應用推向學校管理的各個角落,鋪滿整個校園;反過來,校園網絡也可以讓學校管理無處不在,用網絡的觸角把管理推向縱深。學校管理的網絡化,一是管理自身的網絡化,二是管理手段的網絡化。管理自身的網絡化是指按照學校管理的規律,科學地組織管理程序、內容和方法;管理手段的網絡化是指管理的實施與過程的網絡化,計算機網絡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實現網絡化的管理,并逐步使管理在網絡中從“有序”走向“無序”,這里所說的無序,是指自動化狀態下的無序,即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那么學校管理也會從線性的管理到非線性的管理,而這正是我們的管理希望實現的目標,最終使學校管理成為立體的管理網絡。
比如,校園網絡管理平臺的建設,可以把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規范起來,而科學規范的網絡管理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進學校管理工作的實效性的產生。
校園網與教學應用
真正要在教學中用好校園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解決了觀念問題,解決了硬件與設備問題,解決了技術問題,解決了軟件與教學軟件問題,解決了應用的問題,才有可能讓網絡走向教學;只有讓網絡走向教師、走向學生、走向課堂、走向評價,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地談走向教學。
1.教師備課。教師備課的網絡化問題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我們可以從網絡化的程度不同把備課的網絡化分為以下兩類。
一是教師備課資料的網絡化檢索,即教師個體在進行備課時,通過網絡查詢并利用網絡上的各種資源,豐富自己的教學準備,完成教學設計的過程。只要教師愿意并堅持這樣做,這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二是教師備課過程的網絡化。備課過程的網絡化,是指通過網絡來實現備課過程的共享,這種“示眾”式的方法,對教師的壓力是比較大的,但放下思想包袱,精心地設計網絡載體,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當然教師備課的網絡化還可以有其他的很多方式,這也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地研究與實踐。
2.課堂教學。網絡進入課堂,作為嘗試,已經有很多教師成為先行者。但要真正實現網絡教學,在中小學,還需要長期的努力與實踐探索。
首先還是網絡建設的問題,網絡要能夠進入普通的教室,當然也包括硬件設備;另外,學生機房的建設在中小學還遠遠不夠數量,不同類型的課需要不同類型的建設方式。其次是網絡資源問題,網絡資源現在盡管很多,但雜而亂,真正適合中小學的網絡教學資源并不多,這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與業務部門一起努力,當然學校需要做的工作更多。第三是教師技能與整合能力的問題,這也成為網絡教學的關鍵因素。
無論如何,盡管網絡化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許多困難,但從不斷的嘗試中我們體會到,應用得當,計算機網絡可以讓課堂成為生動的、開放的、交互的課堂,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教育技術是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的系統方法論。通過系統的優化教學過程,學生的智力能夠得到發展,教學過程得到優化,學習過程得到促進,學習效果得到提高,知識結構得到完善。
關鍵詞:
教育技術;現代教育;促進
“技術”一詞通俗來講是指為實現特定的目的而采用的方法與手段,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教育技術”可以定義成為實現教育目標而在教育過程中采用的各種教育方法與教育手段的總和。教育技術是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的系統方法論。通過系統的優化教學過程,學生的智力能夠得到發展,教學過程得到優化,學習過程得到促進,學習效果得到提高,知識結構得到完善。
一、教育技術的定義
“教育技術”作為一個專業名稱的出現,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主要的概念有四種:一是美國教育技術定義,即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二是日本教育技術定義,即教育技術是對教育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因素進行分析、選擇、組合和控制。三是英國教育技術定義,即教育技術是在改善學習過程的系統、技巧與教學工具,是系統的利用現有經驗和知識來解決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方法。四是中國教育技術定義,即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與教育方法進行的教學活動,最終實現教育的最優化。
二、教育技術的特點
通過對主流國家教育技術定義的分析,可以總結出教育技術具有如下特點:一是教育技術是為了解決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現教育的優化。二是教育技術是有型的物質媒體和無形的智能技術所組成的方法與手段的綜合體。三是教育技術是具體化的方法論,是有型的、可操作的具體方法。四是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是教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這些特點反映出世界范圍對教育技術的普遍觀點和理解,通過總結這些特點,我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技術理論基礎與實踐過程,并進一步明確了媒體教學技術和教學過程設計是現代教育實踐領域的兩個主要途徑。在這個兩個實踐領域中,教師和學生、教學媒體和教學內容成為一個閉合的教學過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教師是學習過程的主動,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和活動。教學媒體是教師有效傳遞教學信息的渠道,教學內容是教學的主要信息。這四個因素在教學系統中相互組合,互為影響,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使其他因素受到影響。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只有使系統內的四個因素協調配合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此外,教育過程中的所有顯性因素,諸如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因素,都是教育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應考慮的因素,以此來反映教育技術的實踐狀況。
三、教育技術的目標
誠如前文所述,由于影響教學過程的因素眾多,故為了掌握和控制教學過程,教學研究者借助系統論的觀點把教學過程的最終追求目標歸結為“教育過程最優化”。最優化實際上就是教師有效組織教學活動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一)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理論要求
教育過程最優化需要從教學設計的整體出發,合理安排、協調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最終達到教學設計的整體優化。例如,在選擇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不但要考慮現代信息技術本身的特性,還需要從教學設計的整體考慮,考慮教學系統中的教師與學生、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等因素師范協調一致。需要明確的是教學過程最優化不是理想狀態下的教學設計,而是從現有學情、教學條件出發的教學設計。例如,微課在某些方面的教學效果確實優于傳統的多媒體教學,但是由于受條件的限制,一些學校并沒有微課教學平臺,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如何提供下載平臺或其他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微課的功能。
(二)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特點
1)最優化是指導教師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的方法論原則,而不是某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或手段。2)最優化是教師根據現有的教學條件所確定的相對優化的教學設計方案,而不是理想狀態的最優狀況。3)最優化就是教學管理的方法論。因此,教育過程最優化的前提是必須實施教學設計,以對教學各要素進行周密的考慮,確定教學實施過程,使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從而真正的將教育過程最優化融入到整體教學系統中考慮。
四、教育技術對現代教育的促進
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F代教育的進步是教學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技術等全方面的進步。因此,教育技術的實踐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使教育技術和現代教育觀念達到統一。
(一)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思想的技術支持
民主教育、個性教育、國際教育、終生教育是現代教育所主張的思想。教育技術通過開發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實現教育資源的民主共享提供技術支持;通過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為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提供技術支持;通過搭建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平臺,為實現教育的國際化提供技術支持;通過構建數字學校和數字課堂,為實現教育的終身化提供技術支持。
(二)教育技術是“教與學”教學模式相互轉化的動力
教育技術為教學設計提供了方法論,為實現教育個別化提供了支持和可操作性;教育技術中的媒體和數字資源實現了個別化學習環境;教育技術構建了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三)教育技術與現代高職教育
現代高職教育是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需求,以全面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根本目的的高等教育。高職教育與其他教育一樣以尊重學生主體,注重發展學生的技能,關注學生的健全人格為根本培養目標,更進一步的發揮高職教育的全體性、主體性、發展性、全面性與開放性,最終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教育技術是優化教學設計的系統方法,促進學生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充分發展學生智力,能夠創造豐富的數字教學資源,為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教育技術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傳遞,有力的助推了現代教育的發展,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
作者:姜濤 魏偉 袁立敏 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參考資料:
[1]高職院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策略與思考[J].劉成新.中國成人教育,2009(06).
[2]石志勇,陳遇春,江珂珂.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市場,20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