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6:01
序論:在您撰寫旅游專題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On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Take Guangx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LEI Jun
(Guangx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12)
Abstract By tracking, statistics and interviews in Guangxi Sports College sports and leisure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outdoor sports and tourism) Professional students and graduates in recent year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ze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employment mechanism, school training and othe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fluence students in school and employment 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creational tourism, tourism (sports direction) and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business and adapt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 a reference.
Key words tourism talents; training; employment
1目前我區旅游人才培養的現狀
我區共有本科高校28所,高職高專41所。在本科層次,形成了廣西民族大學培養東盟小語種旅游人才,廣西大學培養旅游英語方向人才,廣西師范學院培養旅游地理、旅游策劃方向的人才,廣西師范大學培養旅游歷史方向的人才等旅游人才培養定位明顯區別的高校布局?,F高職高專層面共有21所院校開設了旅游類的相關專業,形成了以培養導游、酒店技能型旅游人才的廣西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為旅游職業院校龍頭,培養農業旅游人才的廣西生態工程學院,培養酒店、東盟旅游人才的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培養東盟旅游人才的廣西外國語學院,培養茶藝及休閑娛樂活動人才的廣西演藝職業技術學院及培養體育旅游人才的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等多行業學校多點開花培養旅游細分市場需求人才的局面。
通過研讀文獻資料和訪談部分用人單位發現,本科院校培養的旅游專業畢業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實操能力較高職差,常以未來管理者自居的現象,雖然高校的培養有一定的側重點,但是學生畢業后具備的知識技能區分不明顯,選擇就業大多重疊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區領域的辦公室人員,造成旅游人才就業競爭加劇。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出來的旅游人才專項技能較好,但綜合素質較弱。畢業生原先對旅游服務行業的認識不夠,不能長久從事旅游技能服務行業,加上旅游企業缺乏人才培養渠道,晉升空間少,最終大量的人員會離開旅游行業。
2 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運動休閑服務與管理(戶外運動與旅游)近三年的就業情況
廣西體育高等??茖W校的運動休閑服務與管理(戶外運動與旅游)是定位培養旅游細分市場所需人才的新開專業,該專業2010年開始招生,招生人數較少,2013年有了第一屆畢業生,2013-2015年的就業情況如表1。
從收集的資料來看學生的初次就業率高達百分之95以上,說明該專業學生沒有太多的好高騖遠,對于就業有著比較現實的理性認知,畢業后都會先選擇就業。從就業的信息來看大部分就業單位性質為規模較小的私企,學生的崗位工作內容的對技術要求一般,進入門檻較低,就業質量不高。對口就業單位多為實習所在單位,相對集中,畢業生在第一年內更換工作單位比例高。而那些畢業后沒有從事與旅游相關工作的人員,多為在校不喜歡專業學習,專業素質技能及個人能力較差的群體。
通過訪談發現學生在經歷大半年的實習后,在實際工作中認識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覺得把自己放到社會行業中,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競爭力較差很難找到更好的崗位,即使不太滿意實習單位的薪酬、工作環境和其他機制,也下不定決心重新找工作崗位。在畢業初期承受來自學校、家庭和找工作的壓力下,一般會選擇先在頂崗實習單位工作就業。所以就業對口的學生的就業單位基本為學校安排推薦的與我校建立合作關系的實習單位,學生扎堆就業頂崗實習單位后,人員飽和的頂崗實習單位將不能再接收我校實習,而學校將不得不開拓新的頂崗實習合作單位,對專業辦學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從后續的就業跟蹤發現學生迫于自身知識技能有限,社會關系少、剛出學校承受壓力等原因選擇臨時“安置”性的就業,往往半年后就會有60%的人員換工作崗位或轉行,就業穩定性較差。以2015年畢業的學生為例,對口就業的12人僅分布在兩個實習單位,近一半的人打算先做半年后,再考慮其他事宜,或是待別的條件成熟后另做打算。參照2009年麥可思的調查:高校專業對口率最高的兩個本科專業大類為醫學(88%)和工學(73%),專業對口率最低的兩個本科專業大類為哲學(41%)和法學(47%),四成以上高職高專畢業生從事與專業不對口。參照這一結果,半年后的我校學生二次就業專業對口率較低。
3 影響體育類旅游學生就業的因素
3.1 學生的專業認知對就業的影響
很多就讀旅游專業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對專業和大學的學習沒有太多認識,僅僅憑借覺得現在旅游市場紅火,旅游是件令人快樂的事情,學這個專業應該不錯就填報旅游專業。忽視從事的是旅游職業而非旅游本身,沒有慮及自身特長優勢、專業對性別和某些特質的要求等因素。
高職旅游相關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定位為具有行業技能的服務型人員。服務SERVICE這個英文單詞,內涵要求上我們可以理解為S-smile微笑、E-effort努力、R-rapid快速、V-various多樣、I-intelligence聰明能干、C-convenient方便快捷 E-expect期待和E-eye用眼看等單詞內容的組合。即一個優秀的服務人員應該具有較好的精神面貌和笑容,多樣靈活的服務技巧,好的服務意識,能識別并快速滿足顧客的需求等特質,而我校大多學生對服務沒有這樣的認識,這些特質是很多學習體育旅游專業學生弱勢所在。
作者接觸的體育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學生發現,他們學習的動力不足,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就業定位。對專業的大部分科目,特別是涉及到理論的科目沒有求知的欲望敷衍了事。不能很好地將現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跟今后的就業聯系起來,意識不到專業技能優劣在今后找工作中的重要性,對以后的工作和工作崗位沒有認識和想法,不能很好地認識和評價自己。
這些不足認知一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二是跟學校的培養不到位有關。
3.2 高校課程教學環節中對就業選擇影響的主要因素
體育旅游專業教材編寫滯后,無法反映行業的最新工作內容和標準,現有實踐類教材未能將體育與旅游深度結合。高校教師缺少行業實踐,教師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書本層面上,授課效果難免顯得單調和蒼白無力。旅游類課程的實踐,往往只是簡單出游1~2次,就用完實踐教學的課時,教學效果不明顯。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畢業生的素質與就業崗位需求嚴重脫節。
現今廣西的大部分高校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或是就業指導課程。有的學校作為必修課開設,有課學校作為選修課開設。有的學校從低年級開設,有的學校從高年級開設。無論是哪種開設形式,由于師資和課程內容等因素原因,大部分學校采取的是大班上課、跨專業上課,以講授、講座的形式來開展,任課教師主要為系部輔導員、就業指導師和外請專家擔任。教學方式還停留在老師講授,學生聽課,注重理論灌輸,缺乏實踐教學和課堂互動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的任課教師和教研室,對課程的教學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對專業的認知度不高,對自己的個性、興趣、特長、喜歡并能從事的工作認知不清,對職業生涯規劃強烈渴望,與此同時對它又不知所措,說明我們的職業生涯和就業指導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未能達到幫助學生形成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預期目標。
3.3 行業、企業特點對學生就業的影響
許多用人單位傾向招收招來即用員工。應屆畢業生理論與實踐與實際工作缺乏緊密的聯系,一般不在這些單位優先考慮使用范圍內。單位招收新人一般也是從學生的實習期開始,這也導致了學生如果在頂崗實習期間不能從事與旅游相關的工作,畢業后基本很難進入旅游業的門檻。
旅游企業、戶外俱樂部、攀巖館、拓展公司等用人單位規模較小,出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對新來員工認為最好是“要用就招、招來即用、用了再說、走了再招”,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企業只想要一個價格相對廉價的技能人才,忽視人才人力資源成長的需求,這樣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下,旅游從業人員難免不出現異心而離職甚至轉行。
旅游企業、戶外俱樂部很多都是私人外包部門,導游、戶外領隊工特點為周末節假日忙碌,工作季節性明顯,工作壓力大,工作沒有底薪,收入不穩定。酒店、景區等服務性崗位的薪酬普遍就低。現在中國的旅行社處于規模散、小,競爭能力較差,企業組織結構扁平;區內的戶外俱樂部基本上是幾個人的小公司;酒店業務涉及的部門多,員工需要有過硬的服務技能,在基層服務幾年才能走向管理層。這些崗位工作具有季節性、薪酬普遍低,基層員工發展機會少,晉升空間通道狹窄導致了行業員工的高流失率。
4 結論和建議
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來進行專業教育,激勵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的崗位興趣。如開學初期做好專業的介紹,邀請畢業的師兄師姐回校談學習、談專業、談學校生活和工作感想,讓學生對在校學習的專業有更全面的了解。在系部文化建設中營造職業的工作氛圍和行業的精神氣質。聘請行業人士來進行專業教育,開展相關的行業講座,把對專業的了解從學校學習延伸到社會的行業工作,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轉變。學習中期通過實習基地參觀、就業單位來校挑意向實習生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用人單位需求,通過淘汰的方式促發學生的就業壓力感,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能力。針對專業加強學生職業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引導。
高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前需持嚴謹態度進行市場、行業相關信息的調查、研究、論證,召集企業人才、學校任課教師和外校專家圍繞市場需求、專業面對的崗位工作群內容來制定培養方案、可衡量和評估的實施標準。針對我校專業,可把專業課程體系分成幾大部分,公共課、專業基礎課(體育類學科課程、旅游類學科課程、服務管理類學科課程)、專業核心課(體育類特色課程、旅游類管理課程)、專業選修課(體育拓展模塊、旅游拓展模塊及服務拓展模塊)和基于興趣愛好的通識課。
【關鍵詞】 高職 旅游專業 文化素質 課程體系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旅游消費需求高漲,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致使對人才尤其是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愈來愈旺盛。旅游屬于服務行業,對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要求高,是一個實踐性很強專業。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教育是目前旅游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但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專業教育,輕視文化素質教育,導致高職旅游專業的學生文化素質整體偏低,不能滿足現代旅游企業對人才素質的綜合要求,旅游人才流失率高,不利于旅游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要積極推進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加強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
一、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特點
文化素質指人們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表明人們在這些知識及與之相適應的能力行為、情感等方面綜合發展的質量、水平和個性特點,它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風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也是一個現代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文化素質教育課程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質為目的的課程,主要包括語言文字修養、文學藝術修養、倫理道德修養、文明禮儀修養、政治理論修養、歷史和哲學修養等方面的課程。
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相比較,區別主要在于專業課程強調專業知識的傳授,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強調的則是人們在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究中體現出的人性關懷,突出人性教育在素質教育課程中的地位,它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人性。文化素質教育實質上是強調教育的文化屬性,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是教人如何“做人”的教育,即提高人的素質。二是內在性。文化素質教育除了傳授人文知識,還注重人內在品質的塑造,強調人文精神的培養,即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內在性的特點。三是相通性或通識性。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在其內容結構上與專業課程有區別,它既具有專業性的內容,又跨越專業的限制,使不是該專業的選課學生既能掌握相關專業最基本的知識,又能領會超越專業內容的基本道理,而且比較易于理解和接受。四是階段性或漸進性。人文素質教育是中國古代教育的核心內容,儒家經典《大學》中這樣表述:“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边@說明中國古代的人文素質教育就充盈著強烈的人文意識與人文精神,強調人文素質教育的階段性、漸進性。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必須遵循教育自身的規律,以修身立德為根本,建立一個適應不同年齡段的教育體系。五是引導性。在文化素質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引導學生思考、探索所學人文知識中蘊含的做人道理與處世哲學,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拓展知識、開闊視野。
二、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1995年,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進入試點階段,將文化素質教育逐漸納入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領域,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和層次,和本科教育強調學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職業分類,這種教育更強調對職業的針對性和職業技能能力培訓。曾幾何時,高職教育被詬病為“人力”教育,培養出來的人被冠以“機器人”、“工具人”等稱號。在全國高等教育大聲疾呼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各高職院校也開始從思想上重視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但目前,國內高職院校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設置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課程的引導性不夠。人文素質課程的開設過于功利,有些課程為了增加學生選修人數,片面地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強調實用性、工具性,而文化素質教育的引導作用沒有或很少體現。二是課程設置存在“專業化”傾向。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具有相通性的特點,其課程內容應該跨越專業的限制。而目前高職院校所開設的文化素質課程基本上還是按照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來分門別類,導致某些課程實質上淪為專業教育的延伸,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融合不夠。三是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大部分高職院校文化素質課程的設置缺乏科學論證與合理規劃,課程開設隨意、盲目,課程凌亂,毫無系統性、整體性可言,并且有些文化素質課程的設置與專業學習完全脫節,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與專業教育的相關度低。四是文化素質課程的落實不到位。由于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普遍存在重視專業教育、輕視文化素質教育的現象,部分職業院校將文化素質教育當作“面子工程”,沒有全面認識到文化素質教育的意義,有的院校甚至將文化素質教育甚至約化為“兩課”教育,導致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難以真正落到實處。五是課程的評價方式存在偏頗。目前高職院校文化素質課程的評價方式基本與專業課程一樣,大多數課程的評價仍以分數論成敗。文化素質教育具有階段性或漸進性的特點,素質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非常復雜、緩慢,需要以課程知識為載體,經過一段時間的內化,還需要潛移默化的熏陶及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才能慢慢積淀為素質,其形成過程非常緩慢,必須經過教育、養成、熏陶等過程,因此對學生的考核與評價不應是階段式的,應該是長期的,評價方式與評價體系都有待改進與完善。
三、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1、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設置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的辦學理念,堅持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將文化素質教育作為高職教育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切入點,促進人與社會全面、和諧發展。
2、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設置原則
首先,“以人為本”的原則。推動教育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教育是人的教育,其核心是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文化素質教育課程設置必須做到以人文本、德育為先,鼓勵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其次,全面、和諧發展的原則。高職教育必須轉變觀念,堅持素質教育的理念,堅持全面、和諧發展的育人觀,明白高職教育并非“制器”,轉變高職教育為“技術教育”的偏頗認識,在文化素質課程設置上既要注重人文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第三,系統性與針對性原則。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的設置必須經過科學論證與合理規劃,構建科學、完善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課程設置既要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又要堅持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既要貼近社會發展,又不能完全迎合學生。第四,可接受性原則。文化素質課程的開設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興趣,所開課程必須具備可接受性,讓非專業學生也能“聽懂”,并盡可能地增加課程的可感知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五,民族性與國際性相結合原則。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了燦爛的文化與厚重的人文精神。當今世界,在經濟與科技發展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素質課程設置既要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及其深刻的文化底蘊,又要展現世界其他民族優秀的文化成果與人文精神,尤其是科技發展的成果,要與國際前沿理論緊密聯系。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在全球各種文化的激蕩與科技、經濟、意識形態的較量中,有能力維護國家與民族的正當權益,才能推動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健康、持續與協調發展,并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3、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1)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結構
構建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課程結構問題。通過研究,綜觀各高校關于文化素質課程劃分的情況,筆者將旅游專業的文化素質課程分為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兩大類。顯性課程也稱顯著課程或正式課程,是指學校中的正規課程,是學?;蚪處煿_承認并講授的課程。隱性課程是除了顯性課程或公開授課等以外的課程,隱性課程避開課堂上的直接說教,而是將教育目的深藏在隨時都可能進行的豐富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各種情感體驗,在無意識中走進教育者預先設計的境地,通常能達到顯性課程難以達到的教育目的,并且易于為學生接受,所以隱性課程通常又被稱為隱蔽課程。
(2)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顯性課程體系的構建
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課程的顯性課程,按照課程類別可以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兩類。其中必修課程是指蘊含本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人文知識、人文素質及相關的人文表達能力的課程。必修課的設置,按照國外的經驗,可以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文學、歷史、哲學和藝術類課程,旅游專業可以開設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古代詩詞鑒賞、世界文化與文明、東西方文化比較、中外民俗等課程;第二類是方法類課程,包括科學方法、學習方法、生活方法的引導課程,旅游專業結合專業實際可以開設一到兩門與生態環境、地理有關的課程,如人文地理學、自然資源學、生態與環境規劃、風景園林規劃等課程;第三類是表達類課程,主要學眾傳播和表達技巧,結合旅游專業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高要求,可以開設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應用文寫作等課程;第四類是專題研究類課程及人際交往能力等,旅游是服務行業,與人打交道,人際交往能力尤為重要,可以開設服務禮儀、公共關系、心理學及相關課程。選修課主要是拓展學生視野、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發展某一方面才能及個性發展需求相關的課程。旅游專業的選修課的設置可以考慮開設語言類、藝術類、教育類的相關課程,語言類的可以開設各種地方方言,如粵語,藝術類的可以開設音樂、舞蹈、美術類的課程,教育類的可以開設關于大學生戀愛、青春生活的等課程,如愛情、婚姻與家庭。
(3)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隱性課程體系的構建
隱性課程被國內許多學者稱之為文化素質教育的第二課堂,主要指通過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各類文化素質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的開展,達到提升學生人文素質與人文精神的目的,幫助學生提升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塑造理想人格。結合旅游專業的專業學習及社會對旅游人才提出的素質要求,筆者認為,高職旅游專業的隱性課程的設置,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廣泛閱讀,多涉獵文學、歷史、文化、民俗、地理等方面的書籍,尤其是要閱讀一定量的中外名著;開展各類人文知識講座,如各類音樂、戲曲藝術賞析講座,中國畫、中國古代文學及詩詞鑒賞講座,中國陶瓷、雕塑及各類工藝品藝術賞析講座,各類影視評論、文物古董及旅游文化、公關禮儀等講座;開展各類文化素質活動,如中國傳統的各類民俗文化節、旅游文化節、旅游技能競賽節、西方藝術節、戲劇節,幫助學生感知和體驗各類文化,并鼓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參與校內各類文化社團組織的活動,如詩歌朗誦、演講與口才、書畫攝影展等,鼓勵有條件的學生觀看各類經典影片、文藝演出和音樂會等,以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圍繞專業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到旅游景區、主題公園、博物館、星級飯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及相關行業進行參觀、體驗,組織學生進行各類公益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驗社會,從而改造自我、提升自我,進而使人格得到升華。
四、結語
作為高職旅游專業的一名專業教師,筆者只是針對高職旅游專業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提出了一些粗淺的看法與建議,其課程體系的構建還不夠成熟與完善,需要我們在實踐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完善??偠灾呗毬糜螌I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還任重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與各位同仁共勉。
【參考文獻】
[1] 張豈之:加強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04(4).
[2] 謝和平:弘揚大學文化 推進人文素質教育[J].求是,2011(17).
[3] 傅曉軍、尹新:從哈佛通識教育到我國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建設[J].高等理科教育,2006(2).
[4] 韓秀婷: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教論壇,2014(11).
[5] 劉曉明:高職教育文化基礎課程的定位與課程體系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5).
[關鍵詞] 旅游管理 課程體系 優化
1979年,我國第一所旅游高等學校――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成立,標志著我國高等旅游教育的開端。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以國家旅游局為領導核心,以南開大學、西北大學、杭州大學和中山大學為龍頭的全國高等旅游教育的格局。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同時受旅游業快速發展對地方經濟和人才需求的影響,許多院校也相繼在原有相關學科專業的基礎上組建或新建了旅游系或專業,使我國的高等旅游教育進入一個高速度發展的新階段。到2007年底,全國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開設有旅游系或旅游專業的院校)1,641所,其中高等院校770所;旅游院校在校生為773,757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397,365人。近30年來,高等旅游教育為我國高速發展的旅游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旅游專業人才。但同時,仍存在旅游人才建設與行業發展建設不適應、旅游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錯位兩大突出問題。一方面,在旅游專業本科畢業生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轉行;另一方面,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對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旅游企業中高級管理人才的空缺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以致出現了對“旅游本科規模:是發展還是限制?”的疑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是一個重要原因。
一、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問題分析
1.缺乏特色
課程設置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意味著通過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傳授,學校教育要培養何種規格人的問題。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進行了定位。但由于旅游學科的不成熟和復雜的依托專業背景,目前許多旅游院校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把握不準,有些教育機構主持制定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計劃的專業特色已經淡化到難以識別的地步,各院校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存在很大差異。如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規定的旅游管理專業的13門主干課程,在不同院校的開設程度不一。據筆者對收集到的32所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有不同專業背景和不同地域)的教學計劃分析,13門課程都作為專業必修課開設的只有2所,最少的院校只開了3門,有些院校則把一些專業主干課程設在選修課中,各院校之間缺乏統一的體現專業特色的主體課程,沒有形成明確的學位課程。從中反映了旅游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的統一性不夠,專業特色不夠明顯,缺乏明確的核心主干課程,影響學生專業特長的形成和發展。
旅游活動是憑借一定的旅游資源和地域空間展開的,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使各地的自然條件和歷史文化都各具特色,旅游業的地域分異和地方特色十分明顯。因此,旅游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在關注專業統一性的前提下應體現一定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將與本地旅游資源及開發、旅游業發展等相關的內容列入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形成地方特色課程。但目前許多高校(包括地方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中缺少鄉土旅游課程和教學內容,學生畢業后對本地的旅游狀況不了解,崗位適應期較長。
2.內容重復,邏輯性不強
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背景復雜,大多起源于地理、英語、歷史、中文、經濟等專業,課程設置具有明顯的依附專業和學科的痕跡,與原有專業相關的課程設置過多,課程之間內容重復較嚴重,這不但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使學生缺乏應有的系統的旅游專業知識,也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先修課和后續課順序的顛倒,邏輯性不強,不僅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也使教學體系本身散失了應有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系統性。
3.因人設課現象普遍存在
由于師資和專業背景的原因,一些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在設置課程時,往往會忽視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和專業特色,考慮更多的是哪些教師能上什么課或哪些教師想上什么課,而不是旅游專業學生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因人設課現象較傳統專業更為嚴重。因人設課也是造成部分教學內容重復的原因之一。
4.實踐環節不足
旅游管理專業是應用性很強的專業。然而目前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普遍存在重課堂理論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根據對部分院校教學計劃的分析,各校均在第8學期安排畢業論文設計,時間都為6周。但是其他類型的實踐教學活動不論從實踐內容上還是從時間安排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傮w上存在實踐環節不足的問題,一是實踐學時不足,旅游本科實習多為2~3個月,最多半年,二是實踐內容不到位。目前我國大多數的旅游本科教育既缺乏基本的服務技能模擬實驗室,更沒有像瑞士洛桑等國外旅游院校“前院后店式”的辦學條件,而一些旅游企業則對旅游人才培養舍不得投入,把實習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學生到企業實習多是充當勞動力的頂崗實習,無法進行換崗實習和管理實習。而且大多數旅游專業學生到企業的實習屬于最后一個學期的畢業實習,因忙于寫論文和找工作,根本無心實習,使畢業實習流于形式。而海外旅游院校則具備相當好的實習體系。如歐洲某旅游院校學生在一年級、二年級和畢業之前分別有9周的入門級實習、8周的服務實習和16周的管理級實習,而且學生入學之前必須至少要有9個月的本行業工作經歷。專業設置以綜合廣泛著稱的康奈爾酒店管理學院對4年制的本科大學,要求在4年內必須有800學時的實習。瑞士、法國的旅游管理學院授課與實習時間各占一半,且大部分實習時間在一些聯合飯店,實習后寫出報告,并要求指出該飯店經營過程中的優缺點及改進意見。經過如此全面的實習之后,再加上大量的專業知識,學生畢業之后便可直接擔任管理人員。而我國的許多學生在畢業實習時可能才第一次接觸飯店工作,只相當于人家的第一或第二階段,畢業后還要從頭做起。
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優化思路
1.明確培養目標,力求專業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統一
培養目標決定著課程體系改革的方向,決定著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21世紀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堅持綜合素質、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辯證統一的原則,面向旅游宏觀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培養基礎知識較為扎實,操作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的中高級應用性人才。正確引導學生對“管理人才”的理解,使學生明白熟悉基層工作和具備嫻熟的業務能力是成為優秀旅游管理人才的基礎。加強課程理論研究,確定旅游管理專業必開的、能體現旅游管理專業特色的主干課程和學位課程。專業課程既要體現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又要體現專業自身的特點和辦學特色。與此同時,針對旅游業的地域性特征,各高??梢葬槍Φ胤綄嶋H或學生就業的領域,開設適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課程,使學生畢業之后能以最短的時間適應工作崗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要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和技能,創造教師到旅游企業兼職或掛職實習、交流與進修學習的條件,使他們能深入到旅游實踐的第一線,以了解旅游業的最新發展態勢。同時,也可聘請一些水平和能力比較突出的旅游行政人員和旅游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到學校兼職教學,形成一支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其次,中老年教師應更新原有知識結構,構建系統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年輕教師應加強科研能力培養,以科研促教學,做到教學科研相長。
3.加強實踐教學,建立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
實踐與技能課程既包括最基層服務技能的掌握,也包括職業意識的培養,行業、企業管理環境的熟悉,對旅游業經營活動中人際關系的認識和對旅游行業實際管理活動的考察與見習。實踐教學需要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的設計來完成,貫穿于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在本科階段實踐時間可以安排1學年,大的實踐活動主要包括4部分內容:(1)旅游資源考察實習;(2)導游實習;(3)飯店服務實習;(4)旅游企業管理實習。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應用性特征,以及我國高校旅游專業辦學經費少、缺少類似瑞士洛桑等國外旅游院?!扒霸汉蟮晔健钡霓k學條件等狀況,應建立一批長期穩定的、設施條件好、管理水平高、培訓能力強的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充分利用企業和學校的不同教育資源,形成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產學合作,使學生完成旅游業各部門、從服務到管理各層面的實踐鍛煉。
4.優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應從培養目標的確定開始,以學科知識的邏輯性、教育的社會性和人的主體性相統一的課程觀為指導,體現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對課程及其結構進行整體優化和改革創新,使之更有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個性發展和增強社會適應性。為此,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這條主線,將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整合為“基本素質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模塊”、“素質提高課程模塊”,構成新的課程體系。根據旅游管理專業“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按照“前期趨同,后期分化”的基本思路,使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結構體現兩個一致(即基本素質課程、專業基礎課程模塊相對一致)和兩個分化(即素質提高課程分化和專業方向課程的后期分化),整體優化課程體系(圖)。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結構框架圖
第一學年以基本素質課程為主,要加強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突出外語、計算機等素質技能的教學。第二學年以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為主,打破學科界限,構建寬泛的基礎知識結構,為專業學習提供知識和能力的生長點。第三、四學年在基礎知識和基本素質平臺的基礎上,開設專業方向課程,學生可通過專修三大專業的主干課程擴大專業口徑,并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有所側重,形成一專多能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素質提高課程可以從第二學期開始開設,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愛好自由選擇。4次大的實踐活動可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循序漸進地設置:旅游資源考察可以安排在第一學年結束,利用暑假中兩周左右時間進行;第二學年暑假安排一個月左右時間進行旅行社與導游業務實習;第三學年結束,進行四個月的飯店服務實習;旅游企業管理實習可放在第八學期,時間為兩個月左右。
參考文獻:
[1]旅游本科規模:是發展還是限制?[DB/OL].最佳東方網頁.guanli.省略/guanli/112/2007-5/13/0751322153184742.htm
[2]申秀英陽琴: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思路[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27(2):139―142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 體驗式教學 模式
一、體驗式教學概念
體驗是心理學范疇的一個概念,主要指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是指在對事情深刻的了解的基礎上對事情產生情感。
體驗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學習以模擬情景或者生活實際為背景,激發學生體驗,引導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學習內容、引發主動學習的教學形式。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有利于培養高素質人才。
二、旅游管理專業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中國旅游業從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2010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4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458.14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8%和15.5%;國內旅游人數21.03億人次,收入12579.77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6%和23.5%;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5738.6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4%;旅游業總收入1.57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1.7%。
與中國旅游大國地位相對應的是中國已經成為旅游教育大國。到2010年末,全國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開設旅游系(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967所,比上年末增加115所,在校生59.61萬人,增加9.7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001所,比上年末增加120所,在校學生49.03萬人,增加3.62萬人。兩項合計,旅游院??倲?968所,在校學生為108.64萬人。(表1)
目前在旅游專業的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的自由度大,學生的自由度??;教學的方式以教師講授,學生記筆記的方式為主;教學中忽視實踐操作能力,單純理論傳授,照本宣科的現象比較嚴重。引進體驗式教學可以較大程度上改善目前的現狀。
1.體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為中心,在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作用,學生是聽眾,在教學中容易產生學生投入不足或者參與不積極的現象。目前旅游專業教師經常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演示法,而討論法、練習法等應用較少。而體驗性教學以“學”為中心,學生占主導地位,教師起策劃、組織的作用。學生在體驗的教學中體會成就感,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體驗教學生動、形象,易于被學生接受
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為教室為主要教學地方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為灌輸為主,也造成了學生消極的接受信息,而體驗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空間,可以讓專業知識的傳達更生動、活潑。如在講解旅游景區管理中的標識管理時,將學生帶入一個旅游景區在講解完景區標示的意義、原則、材料等理論內容后,可以讓同學們在景區內的標示,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這樣就可以變學生的惰性接受為主動學習。生動的體驗學習有助于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體驗式教學模式更契合旅游專業
旅游行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重視知識點、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其結果是,學生應試能力較強,但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在授課的過程中如何不涉及旅游實際,無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興趣,同時因為旅游行業的綜合性,很多知識也是單獨課堂理論講授無法傳遞的。
三、體驗教學模式在旅游專業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1.改變教學理念,倡導體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并重
體驗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理念。在教師精心選擇的場景中,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提問、發言,加強師生交流。體驗教學能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但是提倡體驗教學不是排斥甚至排除理論學習,而是要樹立兩者并重,兩者相互補充的教學理念。理論是多年實踐的總結和升華,是指導實踐的工具,沒有理論學習就使得學習沒有框架、沒有總綱。體驗教學可以最大程度解釋、理解、發展理論。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2.在旅游專業教學中設置多樣的體驗教學方法
(1)案例體驗教學
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旅游業中某一領域的典型案例,指導學生掌握分析這一案例的能力和知識。其后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場景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分析這一案例,從而在體驗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角色扮演體驗教學
角色扮演體驗教學是指設置某一教學場景,師生參與到角色扮演中,通過不同的角色分工,體驗一定的教學內容。例如在導游業務課程中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其中每組學生都要經歷導游和游客角色互換的過程,從中體會導游人員的服務技巧、方法及游客對導游人員的要求等學習內容。
(3)討論體驗教學
討論體驗教學是指教師預先設置討論場景,預先布置討論題目,學生們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自主討論,在暢所欲言的基礎上達成某種共識,及保持一些個人意見。如在旅游景區門票管理一章的講授中,可以應用討論體驗教學方法,設置的討論問題是景區門票上漲問題,學生可以在討論中分析景區門票是否應該上漲、上漲的原因及幅度等,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景區門票定價原則。
(4)現場體驗教學
現場體驗教學是將學生帶到賓館、飯店、旅游景區、旅游購物場所,在真實的旅游環境下,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旅游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克服了“黑板+粉筆”式教學的弊端,易于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例如在講酒店管理的服務管理中將學生領入酒店前臺,在講完前臺服務技巧后,可以讓學生帶著諸多問題與工作人員交流,通過工作人員的回答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如是否包含外幣兌換業務,外幣兌換的金額等。學生得到的經驗除了提高了教學效果外,還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3.完善教學設備、設施,為體驗教學創造條件
體驗式教學對教學設備、設施要求和依賴程度較高。旅游專業為了實施體驗式教學必須引進一些教學設備。目前旅游院校初步改變了“黑板+粉筆”的授課方式,引進了一批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些設備使得體驗教學的條件略有改善,但是為了更廣程度的推廣體驗式教學還需引進各種軟件系統,如虛擬景區系統、酒店管理系統等。
此外還需加強對各種實驗實訓中心的建設,改善體驗教學的環境?,F在旅游專業基本設有模擬實驗室,其中最多的是模擬客房實驗室、模擬餐廳實驗室。但是這些實驗室的條件較差,與真實的酒店、餐廳存在較大差距,學生的體驗性不高。為了提高學生的體驗性,可以建立更多的實驗室,如建立模擬導游實驗室、模擬旅游規劃實驗室、模擬前臺實驗室等,讓學生在更多的體驗環境中學習。
4.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教師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安排教學內容。而體驗式教學中教師的角色變為指導者、組織者,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驗教學要求教師同時具備較深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盡管現在很多旅游專業教師擁有各種旅游業從業資格證書,但是實踐能力普遍較弱。
為了體驗教學的順利、高質量的進行。一方面旅游專業需要引進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作為客座教授,參與體驗式教學;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一定的政策,鼓勵旅游專業教師積極通過掛職、參加社會實踐、在職進修等方式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提高體驗式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滄.旅游管理專業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
[2]劉麗梅,呂君.旅游管理教育教學創新模式思考[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5.3
關鍵詞:綿陽;體育旅游;旅游資源;開發
1 綿陽旅游資源開發的現狀
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經濟,對地處西部地區、旅游資源豐富的綿陽市而言可以帶來諸如促進農民增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眾多的外部經濟效應,但在旅游資源開發的同時,也不可忽視旅游資源開發給旅游資源環境的保護帶來的負面影響。一是環境污染、偷獵珍稀動物、盜竊重要文物、毀壞景觀建筑物等,給旅游資源環境帶來嚴重破壞。二是文化沖擊。隨著綿陽民族地區旅游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特別是商業行為的沖擊,綿陽民族地區的特色文化日益受到削弱甚至面臨湮滅的危險。三是開發不當。一方面造成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另一方面,又造成旅游資源開發的惡性循環,使旅游生態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2 綿陽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轉變方式的策略
2.1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綿陽旅游資源開發方式要吸取粗放型開發的教訓,走出粗放型開發的誤區,實現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的轉變。一要打造精品??朔h縣搞開發、鄉鄉抓旅游的現象,認真貫徹四川省委、省政府關于培育旅游支柱產業的決定,重視和加強以品牌為主的旅游資源開發進程,樹立大旅游觀念,努力使旅游資源開發向規?;?、精品化方向邁進,培育旅游龍頭景區和拳頭產品。二要豐富內涵。在不增加或基本不增加景點和景區外延的情況下,以、文學、民俗、建筑、宗教、等文化因素為內涵,對原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進行再開發,這既是旅游資源文化內涵深層次挖掘的過程,也是旅游產品的更新過程和深層加工過程。三是關注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要按照旅游星級標準新建和改造好景區,解決好景區廁所的水源和排污問題;要建好景區游道、橋亭和休息凳椅,讓游客既能安全游覽觀光,又能適時休息調整;要完善旅游標識和警示標牌,方便游客游覽和提示游客遵守相關規定;要建設無障礙通道和各種緊急救援機制,方便殘疾人旅游,妥善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真正把綿陽旅游區建成文明安全旅游區。
2.2由單點式向系統化轉變
綿陽旅游資源開發方式實現由單點式向系統化轉變。一要統籌規劃。對旅游資源具有同質性、旅游經濟具有關聯性的相鄰空間范圍內的旅游景區在開發上的輕重緩急、旅游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旅游行業的協調管理、旅游產品的聯合促銷等進行合理部署、有序安排,以避免單點開發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破壞、資金浪費,實現資源整合,發揮資金最大效用。二要聯動互補開發。聯動互補開發模式是利用中心景點的較高知名度,進行旅游資源的滾動式開發,形成聚集規模經濟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模式。聯動互補開發模式的實現,能夠充分利用中心景點的品牌效應,以無形資產輻射帶動有形資產的互補式聚集,起到以熱點促冷點的效果,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形成區位規模經濟。三要合理配置資源要素。綿陽在旅游資源開發中要加快旅游路網建設,盡快改善通往景區的支線公路,重視和加強信息傳輸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景區的可進人性問題;要重視和加強對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組織專門力量去設計和開發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特色的旅游商品,精化工藝,改進包裝,提高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要加快景區賓館、游樂等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演出,挖掘綿陽地方美食文化,讓游客游在綿陽、樂在綿陽。
2.3由簡單化向生態化轉變
綿陽生態旅游開發過程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旅游地的生態環境壓力,達到將游人分流的目的,以維護旅游地生態平衡。二要科學開發。綿陽旅游資源開發必須堅持生態旅游資源科學開發的原則和思路,做好總體規劃與區域規劃。其中的重要環節,是在規劃階段對各項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進行客觀評價,既要考慮旅游資源開發建設、合理布局設施和維護生態平衡等,又要緊密結合區域所在的重點發展目標、相關行業配套,減少在實施項目中的盲目性、局限性及不必要的損失,求得科學與協調發展。三要持續發展。為了保證生態可持續發展,綿陽旅游資源開發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思路,對景區進行功能分區,緩沖區和核心區內不能修建任何餐飲及住宿設施,以減少對生態旅游區的污染和破壞。加強旅游區(點)及周邊生態環境建設,如加速實施綠化工程,提高植被覆蓋率;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草)工程,建立綠色天然屏障,從而改善生態大環境,實現生態良性循環。四要生態與人文并舉。就綿陽的生態旅游資源來說,體現于自然層面的地域特點和體現于人文層面的民族文化特點息息相關,并存在結構性的內在聯系。
3 結束語
綿陽旅游資源開發必須堅持人文與自然有機結合。綿陽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經濟發展相對落后,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經濟是綿陽變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的現實途徑。因此,既要提倡大力開發旅游資源,積極發展旅游業,在發展中提高發展質量,又要強調在資源開發中,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轉變旅游資源開發方式,合理開發,優化利用。對多數旅游資源富集且具備發展條件的地區,應通過積極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促進旅游資源保護;對少數生態環境脆弱、敏感的地區,實行封閉式的保護管理。綿陽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應該和諧地結合為一個整體指導思想和行動方案,以發展為前導,以保護為支撐,既使當代人脫貧致富,又把青山、綠水、藍天留給子孫后代,這才是真正的、完整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志華,王康,陳曉莉.淺析甘孜州旅游資源開發[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4).
[2] 陳實.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模式設計[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
關鍵詞:中職學校;多媒體技術;旅游專業;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718.3;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3-0048-01
中國的旅游教育事業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合理的教學體系,而作為為旅游相關企業、單位等培養一定技術人才的中職學校,在旅游教育中承擔著基礎性的作用,為培養旅游方面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高度重視實踐和培訓教學環節,突出‘做中學、做中做’的職業教育特色?!睘榇?,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手段輔助教學,可以在授課中將課本沒有的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影像等傳達給學生,而且能創設環境,實現交互練習,增加師生互動,開拓學生學習視野和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等,不失為提高中職旅游專業課堂效率的有效之策。
一、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旅游專業的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對某種研究方向產生十分濃厚的興趣,他所進行的學習是積極和主動的,其效率要遠遠高于被動學習的效率。這充分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旅游專業涉及的面很廣闊,尤其是地理方面,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講比較復雜,而課本枯燥的文字無法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多媒體可把教師需要講述的內容以聲、色、光、動畫等形式組合起來,創設一種情境,讓語言文字所描寫的抽象內容變成可觀可感的形聲結合體,讓靜態的審美對象動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述一些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如中國三大瓷都、世界三大飲料、中國三大佳石時,教師可在網上搜集與之有關的圖片,一一展示給學生看。學生通過PPT,了解了一些著名的特產和手工藝術品的原貌,對這些巧奪天工的物品充滿驚嘆之余,也認識到旅游專業是一門非常有意思的學科。如此一來,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必然讓學生對旅游專業充滿興趣。
二、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增強教學效果
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他們性格活潑,充滿朝氣,但是在學習能力上可能要稍微遜色于普通高中的學生,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初中階段在學習上對自己有所放松,因此各科成績基礎不是很理想。旅游專業的教材專業性比較強,里面的內容概念很多,甚至很繁雜。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他們很難理解這些概念。但是概念作為旅游專業學習中的重要知識點和學習環節,對旅游專業課程有著基礎性的作用。如何讓學生既能充分理解這些概念,又不至于混淆,還能降低這些概念的理解難度,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個問題。例如,在講述有關導游的基礎知識的時候,特別是關于旅游活動的定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旅游的定義中的重要內容如非定居者、不從事任何的賺錢活動等,教師將艾斯特(AIEST)定義擺放在課件上,然后與國際旅游組織的官方定義以及國內知名領域的學者所下的定義進行對照,讓學生比較這些說法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旅游的定義和發展史,教師還從網絡上找到很多與之相關的照片,一一展示給學生看。如此一來,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了旅游的基本概念,從而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三、視頻講解,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
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優點在于可以大屏幕播放與教師所要講述內容有關的視頻,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在教學中,學習視頻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十分重要,它不僅可以將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點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獲得學習的感受。具體到旅游專業而言,教師在課堂講解的時候可以用視頻的方式展示各地的人文特色、民俗風情等,比單靠嘴巴講或者文字表述效果更好。我國烹飪歷史悠久,烹飪文化博大精深,各地精美的菜肴數不勝數,在給學生講述有關中國的飲食文化的時候,由于這些內容比較抽象,再加上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將各種菜肴都給學生講解。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烹飪文化的魅力,教師事先精心準備了與之相關的視頻,如《滿漢全席》《舌尖上的中國》《飲食中華》等,然后用電腦技術將與學習有關的內容進行剪接,最后播放給學生光看。再如,講述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識如我國著名的園林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各地園林建設的風格特色,里面包含的內容文化以及建筑的特點等,教師給學生播放了大型紀錄片《圓明園》。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學生被圓明園壯美的景色深深地吸引和陶醉……而此時,伴隨著悠揚的笛聲和唯美的畫面,學生們幾乎是屏住呼吸,目不轉睛,生怕遺漏了畫面。而正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更好地學習旅游知識。
參考文獻:
關鍵詞: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法律
一、法律視野下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本質和后果
(一)有限權利的轉移——有限公司股權轉讓之本
顧名思義,股權就是股東的權利,是股東憑借其地位而單獨享有的一系列權利的總和。股東身份的存在與否與其是否持有公司的股權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因此一旦全部股權被轉讓,股東身份即可失去,而非股東在受讓任何額度的股權后都會依法獲得股東身份。而股東身份的存現消失也轉移也同樣意味著享有相關權利的轉移??梢哉f,股權轉讓的本質就是股東與股東之間或股東與非股東之間就其對公司所享有權利的一種移轉。
(二)利益、治理格局的變革——有限公司股權轉讓之果
股權轉讓在法律上往往會發生兩種基本后果。發生在股東與股東之間的、且以不轉讓全部股權為前提的股權轉讓,公司股東的出資額度將會形成重大的變動;發生在股東與非股東之間或者是股東轉讓其全部股權的情況下的股權轉讓,公司的股東結構構成將形成重大變動。而我國有限公司的運行規則往往是以資本多數決定為基本原則,這種股權轉移必然會將明顯的改變公司內部的力量的對比,進而還會該表公司的運行方向、法人治理結構以至于利益訴求也會發生相應變革,甚至公司經營的穩定性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不僅針對轉讓雙方會產生很明顯的法律后果,股權轉讓還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公司自身的管理和利益。
二、間接聯系——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合同效力分析
公司股東一般來說作為股權出讓人與股權受讓人就股權的轉讓事件達成意思一致,從而宣告股權轉讓合同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已經成為學術界毋庸置疑的共識。而針對股權轉讓合同如何生效以及生效識別標準則莫衷一是。很多法學專家針對股權轉讓合同生效評價標準歸納為三種,即公司登記標準、協議標準和工商登記標準?!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第四十四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笨梢枣i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合同的法律效力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隨著股權的轉移,股權受讓人向股權出讓人支付相應約定的價格。而同時,只要公司的股東作為股權出讓人與股權受讓人就股權的轉讓達成意思一致行為,股權轉讓合同即表現為成立且立刻生效,雙方或一方就必須變更公司登記以及工商變更登記。當然股權轉讓合同成立且生效,并不與受讓人喪失股東資格、喪失股權發生直接的效力聯系,而標志著受讓人當即獲得股東資格、取得股權。
三、人合性保護——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法律限制
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法律限制主要基于兩個原則,一個是,作為一種財產,股權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實現價值和利益的最大化,而對股權轉讓的限制必然會對財產的自由流通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對財產價值的最大化的實現形成明顯的消極影響。”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股權轉讓任何形式的限制其實都是相對的,而股權具有可轉讓性則是絕對的原則。有限公司的根本特征是資合性與人合性。有限公司的這一特征決定了公司的構成必然是資金的結合要建立在人合的基礎上這一法人格局,而人合也同樣是有限公司設立的基礎與前提。股東間的人合需要長期合作,股東問的相互信任是股東成立、加入、經營公司的重要期待。選擇目標一致、興趣相投、相互信任、彼此了解的合作伙伴,是公司人合性的重要保證和現實表現形式。而股權的轉讓勢必會帶來公司內部法人結構和全體成員結構的變化,因此出于保護公司人合性的目的,就應該通過設立相關必要性條件對股權轉讓進行適當的限制。以立法者的角度來看,制定一種制度來推動和促進股權的轉讓,可以增加投資者投資行為的信心和積極性,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公司管理機制和法律規范的積極效能。
四、亟待完善的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信用法律體系
誠信是股權轉讓的重要合同性尺度,是有限責任的社會、法律要求,是有限公司運營的基礎前提。因此關于股權轉讓的立法就不可回避關于信用法律體系的完善。因此,首先要確保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誠信保證體系的完善。作為企業的股東,股權交易的轉讓人由于對企業經營狀況了如指掌,而處于信息不對稱處境下的受讓人反而對企業內部情況知之甚少,因此股權的受讓往往表明受讓人成為了企業的股東,同時要通過其購買的股權對企業承擔各種債務責任。而從外部受讓人的立場來看,股權的受讓背后往往捆綁著變幻莫測的市場情況和巨大的法律風險,因此,法律應規定在股權轉讓過程中的誠信保證。其次是進一步完善股東的信賴利益在股權轉讓過程中的保護機制?;谶@個出發點,就要要求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之時,需要經過半數以上的其他股東的同意或視為同意轉讓方可執行,而且轉讓條件一旦低于轉讓通知中約定的條件則被視為無效。而在實際執行中,如果轉讓條件低于通知中所約定的條件的,其他股東有權依法予以撤銷其成立。另外,對股權轉讓完成的期限做出規定,對股東提出轉讓股權,在受讓人滿足了其提出的條件,而股東又拒絕轉讓的,法律要規定一定的懲罰,以督促股東誠信,維護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之間的相互信賴,保障其他股東的利益。而對于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該股東可以選擇終止本次股權轉讓或向其他任何股東轉讓其股權,也可以指定由不同意轉讓的股東與擬購買該股權的股東以外的人競爭購買該轉讓的股權,各方提出的轉讓條件不得低于通知中列明的條件,該股東必須將股權轉讓給提出條件較高者??傊?,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常受到法律限制,而一種有利于股權轉讓的制度,可以使投資行為更具積極性,進而使公司運行更加合理,因此要以正常的態度對待,而不要過度放任。
參考文獻:
【1】涂克明,略論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中的誠信責任[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1)
【2】趙艷秋 王乃晶,我國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制度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0(11)
【3】王紅帥,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