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7 15:56:00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的風險及防范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定義
企業的財務風險,從狹義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財務杠桿給企業帶來的破產風險或普通股收益發生大幅度變動的風險。從廣義上看,是指企業在籌資、投資、資金營運及利潤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因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對企業的存在、盈利及發展等方面的重大影響。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風險及其影響是不現實的。而當企業存在下列征兆時,便意味著財務風險變成了財務危機。
第一,企業資產總額超過負債總額,但是資產配置的流動性差,無法變現用于償還債務,現金凈流量低。
第二,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股東權益低于注冊資本。
第三,企業的負債總額超過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經協商進入重組的狀態。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
1.財務風險形成的內部原因。
由于各生產環節內部因素的影響而可能引起財務收益的不確定性,稱之為內在財務風險。內部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籌資過程中負債資金數量和籌資成本以及償還時間;資金投入過程中的投向、數量、結構;生產運營過程中的收入、成本、經營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過程中收益的確認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數量和形式。
(1)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在現實工作中,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淡薄。
(2)財務決策和管理缺乏科學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由此而導致的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企業內部經營活動是指資金從籌集、投入、運營、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
2.財務風險形成的外部原因。
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它也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例如,世界原油價格上漲導致成品油價格上漲,使運輸企業增加了營運成本,減少了利潤,無法實現預期的財務收益。目前,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供求變化多端,匯率隨之變化,從而產生風險。
三、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征和產生原因,才能采取針對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貫穿企業運營的全過程。因此,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如果企業全體職員能夠長期保持風險的危機感,形成一種風險管理為導向的防范機制,企業全體齊心合力抵御風險就能有效地化解風險。
1.“阿爾曼”,財務預警系統?!鞍柭蹦P褪前柭?0世紀60年代提出基于多元判別模型的財務預警系統,利用逐步多元鑒別分析逐步提取五種最具共同預測能力的財務比率,建立起一個類似回歸方程的z計分法模型:Z=0.012×1+0.014×2+0.033X3×0.006×4+0.999×5。其中,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息稅前利潤/資產總額;X4=普通股和優先股的市場價值總額/負債賬面價值總額;x5=銷售收入/總資產。該模型實際上是通過五個變量,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獲利能力指標和營運能力指標用一個多元的線性函數公式有機聯系起來,綜合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若z值小于1.81,則企業存在很大的財務風險;若z值在1.81-2.99灰色區域,企業財務狀況不明朗;若z值大于3,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很小。阿爾曼還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斷企業破產的臨界值。
2.對單一指標制定紅色警戒線。利用現金額度、存貨額度、應收賬款額度等絕對指標和流動比率、資產凈利率、資產負債率、資產安全率等相對指標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如根據公司規模預先設定支付風險的安全系數:貨幣資金余額為5億元,安全系數為1;貨幣資金余額為4億元時,安全系數為0.8;貨幣資金余額為3億元時,安全系數為0.6;貨幣資金余額為2億元時,安全系數為0.4;貨幣資金余額為1億元時,安全系數為0.3;貨幣資金余額為1億元以下時,安全系數為為0.1。如果貨幣資金降低到2億元以下,公司財務處于高風險狀態;再如流動比率一般認為應該保持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如果低于1,公司財務處于高風險狀態,必須高度重視,及時化解。事中風險控制是事前風險防范的延伸,因為任務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預想不到的變數。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企業經營存在著風險,幾乎企業所有的生產活動都是與風險并存的,那么財務風險是如何形成的呢?以下將進行幾點分析。
(一)內部原因
(1)賒銷比重大,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很多企業為了增加企業的銷售量,擴大再生產,占有大部分市場的整體份額,采用賒銷的方式銷售產品。企業的應收賬款不斷累加,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嚴重影響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2)欠款現象嚴重,資金不足。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是產生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都存在著資金不足的狀況。為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行,只能進行商業貸款,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經營壓力,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利益,但是也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造成財務的不穩定性。同時還需要還本付息,按期支付,給企業帶來嚴重的隱患。
(3)內部財務關系混亂。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是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之間,在資金的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管理混亂的情況,致使資金使用率低,流失嚴重。
(4)風險意識薄弱。風險往往都是客觀的,只要是財務活動就會有風險的產生,而我國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對風險的客觀認識,這也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外部因素
(1)企業的生產環境是財務風險產出的主要外部原因。
(2)國家政策、金融市場的變化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企業財務管理造成影響。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以實現財務管理為目標,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點。
1.確定合適的籌資方式。企業的每種籌資手段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企業籌資的時機、籌資的對象、證券發行的價格、發行方式以及利率都需要經過周密的預算,這關系到企業籌資能否成功,關系到籌資成本大小,關系到籌資風險的強弱。所以必須對任何一種籌資機會進行比較研究,制定出最合適的籌資方式,來達到降低籌資風險的效果。同時企業要設計出一個符合本企業財務狀況的合理資金結構。
2.風險回避策略。就是企業在覺得風險存在性很大的情況下,改變原有的計劃、方法,或者主動放棄,回避風險。在風險事故發生前徹底消除或減少這種損失,降低損失的影響度。風險回避是一種消極防范風險的辦法,因此,最好在經濟活動還沒有進行之前采取,否則企業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3.提高財務管理系統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財務管理環境處于不斷變化的發展態勢,企業要制定符合自身財務管理的發展戰略,設置高效、合理的財務管理結構,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加強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建設,使企業財務管理系統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企業雖然不能改變外部環境,但卻可以對它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其發展變化的規律和趨勢,及時調整財務管理政策和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
4.重視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監督。理順企業內部的財務關系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企業要對經營利益的分配做到統籌兼顧,處理好內部的財務關系,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制定出健全有效的監管機制,全面降低企業成本。建立企業財務風險報表分析制度,健全風險監測,充分發揮財務風險監管的積極作用。
結語:全球經濟一體化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財務風險管理成為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財務人員體現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的是否有效直接關系著企業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在金融業及其產品不斷創新和發展的環境下,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和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和發展契機。根據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財務人員要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采取進一步的應對措施,各個部門之間要互相溝通與合作,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經營管理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燕玲.論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與防范措施.會計之友.2007(34).
[2]賀青.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其防范.中國外資.2009(10).
關鍵詞:財務;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推進,企業對于財務管理的意識逐步得到提升,財務審計成為企業發展中比必不可少的環節,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工作的作用逐步的凸顯出來。隨著國家各項新措施的出臺,企業對于財務的管理關注性明顯提升,我國審計制度不斷進行變革,財務審計工作隨著規范性提升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了解審計相應理論,掌握出現風險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積極的應對這些風險。
一、財務審計風險含義
審計工作在企業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國際上對審計中誤報的情況對于實際審計工作產生的影響就稱為是審計風險,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出現不當的操作也是造成風險的重要方面。我國審計準則中對審計風險的理解主要是在會計報表中存在嚴重錯誤和漏報的情況,并以此為依據發表不恰當的財務審計報告。雖然財務審計誤報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審計風險可以定義為:審計人員對存在與事實不符的重大失誤或者誤報財務報表在審計后認為該錯誤或者漏報是不存在的,與事實不符的審計意見風險。
二、審計風險具體形式
(一)固有風險
這種風險和財務管理工作相關聯,財務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錯誤,這是財務工作中固有的狀態,不會獨立于企業財務報表審計之外而存在,是進行財務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法杜絕,因此固有風險會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造成財務數據出錯誤,這是財務工作存在的必然。
(二)控制風險
控制風險往往是在審計過程中對數據和審計單位控制的過程,在進行財務審計控制中,審計人員對單位與財務數據的掌握不能達到盡善盡美,造成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風險,財務數據不能保證準確性。
(三)現場風險
財務審計中對于會計師本身存在一定的風險,進行現場檢查的過程中,對于數據的準確性掌握不夠徹底,一些不合理數據和錯報指標仍然存在,審計單位的報表數據不真實,但是現場審計人員沒有發現數據問題,造成設計風險。而且審計人員對企業內部工作狀況不了解,獲取信息準確性受到影響。
三、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
(一)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可以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偏差,防止發生財務的行為,被審計單位如果自身內部控制建立不足,很有可能造成企業內部監督管理存在偏差,但是這些現象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時很難察覺到,增加了審計風險。而且內部控制主要是對部門內部財務工作進行監督,部門之間聯系較為密切,不能完全公正的實現監督和管理。
(二)財務管理人員職業素養
財務管理人員自身擁有較好的職業素養和全面的財務知識,在進行財務會計報表編制的過程中就會更加謹慎,防止出現錯誤,對于財務工作考慮的更加全面,財務數據的可信度就高。反之,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缺乏專業知識和素養,并存心對財務數據進行隱瞞,可能造成對審計工作缺乏正確的判斷。
(三)會計核算的復雜性
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在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復雜程度也相應提升,導致會計科目的增加,一些會計核算經常出現科目錯誤的情況,造成會計核算的錯誤,會計報表出現問題。例如在會計核算中經常出現預提費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等科目串號的情況造成會計核算的失誤。而且在一些需要估算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跌價準備等科目的核算時,畢竟不能真實計算其價格,只能按照會計經驗人員進行估算,準確性難以保證。
四、財務審計風險成因分析
(一)審計程序不規范,審計方法不合理
在進行審計過程中,實際審計過程中經常出現操作流程不規范的情況,導致審計問題層出不窮。例如,進行財務審計取證,許多的審計單位并沒有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操作,對于資產抵押或者票據貼現的一些取證,管理存在不足,造成項目審核不合理,對于審計達不到規范的要求,審計中容易出現紕漏,審計報告真實性和嚴謹性受到影響,最終審計質量受到質疑。
(二)審計手段缺乏科學性
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審計方法作為指導,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存在不足,為了避免工作的復雜性往往忽視一些細節操作,對法律法規的把握也存在不足,造成實際審計中出現不符合規范的行為,不合理審計現象的出現。同時,審計人員對于科學審計手段認識不足,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缺乏組織紀律性,職業素養不高,造成審計中責任心的缺乏,對于數據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忽視,導致審計過程中出現各種數據失誤的問題,給審計工作帶來嚴重的隱患。
(三)審計人員專業知識缺乏
審計人員需要在審計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并對數據準確性做出判斷。但是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技術能力存在一定的問題,許多審計人員在面對審計環境時并沒有良好的應對手段,也沒有對數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專業素養存在嚴重的不足,造成工作中畏首畏尾,不能果斷地進行判斷,工作中出現責任心匱乏的情況,使得檢查的準確性受到嚴重的影響,不能為被審計單位提供真實有效的審計資料,造成審計出現風險,影響審計的初衷。
五、規避財務審計風險措施
(一)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技能培訓
審計人員需要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知識,因此可以定期地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將一些新的理論和審計方法進行學習,提升自身專業技術能力。同時,審計人員需要對自身的職業素養進行提升,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認真進行審計工作,對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注重細節的操作,保證操作的嚴謹性和規范性,杜絕在審計中不健全和不到位的情況,保證審計質量。
(二)建立科學規范的審計程序
在進行審計工作中,需要關注審計的規范化操作,對審計各項步驟進行明確的規定,并根據規定的步驟完成設計工作,將審計工作落到實處,做好規劃和取證工作,合理的安排各個細節和程序,出現問題積極進行解決,并對不合理的程序進行積極的改進。同時,在制定科學規范的審計流程時需要運用科學化的手段,借鑒西方的經驗,并和中國實際審計工作相結合,制定出適合我國審計的工作方法,進一步降低審計風險。
(三)健全法律監管體制,建立專項基金
為了保證審計任務的順利展開,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按照一定的比例對風險進行防范,設置專門的賬戶,對于審計出現的損失進行專項資金的賠償,減少審計風險對企業造成的危害,利用資金對風險進行一定的防范,提升企業對審計的信任度。同時,審計相關部門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利用國家強制力對審計工作進行監督,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約束,通過國家法律的強制規范,改善現階段審計工作中出現的不足,一旦出現審計中的重大問題,國家法律介入其中進行調查,增加了對審計工作的合理規范,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約束,提升法律規范的作用,增加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指導性,盡量規避可能出現的審計風險。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環境也變得更加復雜,企業為了適應日漸復雜的市場環境,在財務管理方面進行改革,對財務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處理不當,容易造成財務審計風險的出現。因此,在進行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首先對新的市場環境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掌握新型的會計核算手段,堅持職業操守,提升職業素養,在審計工作中嚴謹科學的展開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合理規避財務審計風險。同時,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通過法律手段合理規范審計各項行為,進一步保證審計工作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葉翠蔚.財務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研究[J].商,2015,43:154.
[2]尚德強.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探討[A].《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決策論壇――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決策與信息》雜志社、北京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6:1.
[3]薛艷.新審計風險模型下審計風險的影響因素及防范措施[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65-67.
關鍵詞:高校財務 財務風險 預警模式 防范措施 債務風險
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經濟是的一種風險現象,財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很容易因一些無法控制、難以預料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影響財務活動的正常收益,甚至最終使得財務成果及財務狀況遭受一定損失的可能性。近年來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教育體制也發生了相應變革,高校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辦學條件得到了逐步完善,其辦學方式也有傳統的單一靠國家財政撥款發展成為多元化的籌資辦學。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其資金缺口也更為嚴重。一些高校盲目擴大其基建規模、對內對外的投資也不足夠慎重、財務管理不嚴格等問題日益凸顯,雖然相關管理部門通過一些行政手段對學校辦學進行了相應的宏觀調控,然而在學校經濟活動日益復雜、辦學規模及自日益加大的背景下,高校傳統內部治理結構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凸顯,此時已無法通過單純的行政手段來實現對辦學行為的有效監督,使得高校風險更趨復雜化?;诖?,深入研究新環境下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成了高校財務新時期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高校財務人員確保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首要任務。本文筆者從當前高校面臨的風險成因入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新時期高校財務風險的主要類型及其成因分析
(一)貸款引發的債務風險
高校債務風險也即是高校運轉過程中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發生的不良舉債或過度舉債后,帶來的影響高校人才穩定和教學科研等一切不良后果。這一問題主要發端與1996年以后,我國高校紛紛開始大規模擴招,然而面對這一迅猛的擴招形式,國家財政部門并沒有結合這一擴招形式增加相應的財政經費。尤其在2002年以后,一些高校被地方政府納入了地方發展的重點,不惜斥巨資建設新型“高校園區”、“大學城”等。使得高校僅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可以高達學校總收入的20%,遠遠超出了其自身可承受的范圍,這種還本付息的壓力成了當前高校財務首當其沖的負擔。這種債務負擔不但嚴重制約著高校的發展,同時也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債務風險?!吨袊鐣蝿莘治雠c預測》(社科院,2006年)報道顯示,2005年以前,國內公辦高校幾乎所有高校都存在一定的貸款,全國高校向銀行貸款總額高達1500-2000億元。隨著高校辦學成本的不斷增加及沉淀資金的日益消耗,使得高校無力還本付息的貸款風險日趨嚴重。
(二)收入、支出結構不對稱帶來的不平衡風險
高等院校經費包括兩個主要部分:教育事業收入和教育財政撥款。教育事業收入也即是向學生收取的住宿費和學費,具有十分顯著的年度特性;教育財政撥款也即是也國家定期向高校撥入的財政款項。而高校財務的各項支出負擔著學??蒲小⒔虒W等各項事業發展所需經費的開支。隨著高校教育成本日趨上升,各項支出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不但要確保高校日常運轉的各項資金費用,同時還要確保發展的各項活動資金;不但要確保當前各項資金費用的需求,同時還應保證未知變化的費用需要。高校財務支出的剛性及收入的季節性大大加重了高校財務風險。
(三)高校運作管理過程形成的運營風險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高校法人地位不斷加強。通常情況下,高校資本運作過程中會出現下列情形:財務支出缺乏相應的制度規范,一些日常性支出膨脹,預算的約束力不強,財務重決算輕預算的情況十分嚴重。高校財務信息很多不予公開,暗箱操作的現象十分普遍,使得研究教學學者無法獲得應有的研究數據。會計信息透明度差和會計控制弱化。財務制度不健全是當前高校財務管理的主要問題之一,這一問題很容易導致在經費的使用上缺乏應有的監督,暗箱操作、私設小金庫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國有資產的流失風險。高校管理人員對國有資產產權人是不足,對財產疏于管理,再加上一些重復建設、盲目投資等問題的普遍發生,使得財實不符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得國有資產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四)地方政府對高校建設投入不足,是高校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
從當前國家教育財政支出情況來看,我國教育財政支出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主,對高校的財政支出顯然不足。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能夠真正到位的財政撥款占總數的7.14%,58.33%的基本到位,其余34.52%的政府撥款很難真正到位。這種政府經費投入不足,不但制約了高校的發展,同時也加重了其財務風險問題。
二、新時期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分析
為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筆者以為高校有必要建立和完善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系統,一次來作為其防范措施的前提保障,盡量在可控范圍內實現財務風險發生發展的有效控制。從以上財務風險的類型及形成原因分析我們可知,高校財務風險主要歸納為內外兩方面因素,地方政府對高校建設投入不足為主要的外在原因,又可看作為不可分散風險,是高校辦校運行過程中無法消除的,因此在風險防范預警機制中可以不予考慮。而內在的形成原因包括高校貸款引起債務風險、收入、支出結構不對稱帶來的不平衡風險以及運作管理過程形成的運營風險等,又可將其稱為可分散風險,是高校風險預警管理系統中必須考慮的關鍵問題。結合以上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閉著以為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系統構建過程必須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一)確定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指標
結合高校財務的特點,筆者以為其財務風險預警管理機制指標的確定應從高校經營能力、財務償債能力、運營發展潛力以及風險指數4個方面來選擇以下指標:
1、凈資產報酬率
通常情況該指標的確定必須結合高校投資的實際經營能力,該指標只有在大于0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否則將其意味投資失敗。
2、資產負債率
鑒于高校投資的回報率及投資經營的風險性,其資產負債率應控制在40%-60%的范圍內,高資產負債率很容易給高校的正常運營帶來各種風險。
3、招生計劃現金比率
科學的考量學校學生有無欠費現象及欠費現象程度,如果該指標結果小于1,說明存在欠費的情況;若結果值為1,說明學校不存在欠費情況。
4、資金安全率
考量學校財務資金管理及運轉的狀態。
5、校辦產業資金負載率
科學考量小嬋產業國有資產增值保值能力。
6、墊付資產增減率
該指標屬于一項負指標,若墊付資金越多,說明高校財務管理的水平就越差;反之,則說明高校財務管理水平越好。墊付資產增減率的臨界值為0,越低說明管理水平越高,負增長為最佳理想狀態。
7、年度收支比
該指標主要用來衡量高校穩性負債。若指標值小于1,說明高校財務狀況收支平衡,若指標大于1,說明財務狀況處于赤字狀態。因此將1規定為該指標的臨界值,一旦結果大于1說明出現了財務風險。
(二)財務風險評估模型
■ (1)
Y在式(1)中表示風險水平,xi在式(1)中表示被選定的第i個財務指標,同時又被稱為預警管理模型中的評價指標;n在式中表示指標的數目,此次研究一共選取了8個指標,該指標可根據學校情況的不同,再進行具體的選擇,但對指標進行選擇時,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全面性原則。只有進行全面的財務數據分析,才能有效的為高校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引;精簡化。預警系統各指標必須簡單明了的概括學校財務各項基本數據,盡量避免涉及一些隱含真實財務的數據。xi在式中表示變量的均值,該指標以行業的平均值作為參照物和標準值,進而使高校財務能夠掌握自己在同行業中的整體地位;Bi在式中表示為被選定的第i個財務指標的權重,將xi和xi的離差與Bi的積加權以后求和來確定Y的值,通過該值的大小來反映出氣財務風險的水平。
三、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當然,要想提高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僅靠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系統使遠遠不夠的,它在高校財務管理中充當著警示的作用,起到防范的作用,要想真正有效的實現財務風險的控制,還必須做好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提高財務鞠策科學化水平
首先高校必須樹立自我風險意識,高校全體職工都應該明白,任何環節工作的失誤都有可能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它隱匿于日常工作各環節之中,因此高校全體職工必須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尤其是領導決策層,必須將風險防范意識深入到每個決策工作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二)加強學校籌資管理工作,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首先,科學預測資金需求量。避免現任領導創政績,由后任領導進行還債的局面,學校的發展必須制定長期還貸的計劃。其次,確定貸款期限的長短以及最佳負債年限,要確保債務到期的時間能夠均勻分布,以此來減輕學校財務負擔。第三,制定科學嚴格的還款計劃,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必須將還款計劃科學融入到單位年度整體預算收支中,同時確保還款資金的來源??偠灾?,只有將創新的管理機制不斷融入、總結,并以此來探索符合高校穩定發展財務管理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學校信貸資金使用效益,進而有效促進學校事業健康、穩定的發展,減少因高額貸款給學校帶來的債務風險。
(三)自主創新,創立符合學校發展的多元化辦學模式
高校的發展中也應適當轉變傳統的觀念,通過自主創新的模式,不斷摸索適合學校自身情況的多元化辦學模式,以此來快速提升學校抵御風險的能力。如學??啥嘈问?、多渠道的來籌集資金,同時創新學校教育籌資體制,以此來走多元化辦學的道路;還可通過廣泛募集社會資金或通過設立學校基金會等形式,化解學校財務收支渠道單一的現狀,以此來提高學校資金管理效益,加速資金周轉效率,提升學校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
總而言之,學校財務風險會隨著風險因素的不斷增加而增大,同時也會隨著風險因素的減少而減小,而通過建立高效財務風險預警管理系統,并在此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對策,一定會將學校風險降到最低。從而實現高效財務資金高效、穩健的運作。
參考文獻:
[1]倪明輝,須瑩,高尚,等.高校財務風險規避與防范策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 2010(15):173-174
【關鍵詞】醫院 財務風險 防范措施
一、醫院財務風險的含義與成因
1、含義
廣義的財務風險從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財務關系角度出發來界定財務風險,認為醫院財務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帶來財務活動成果與預期收益的偏離,這種偏離一般是指財務活動成果的減少,即使醫院蒙受損失,帶來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降低。也就是說廣義的財務風險涵蓋了人類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價值運動及處理生產關系所帶來的風險,因為生產經營所涉及的財務活動包括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所以財務風險也就相應地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
2、成因
財務風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產物,不同的財務風險具有不同的成因,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內生和外生兩個方面。(1)醫院財務風險的外生原因。醫院的理財環境,即對醫院財務活動產生影響作用醫院外部條件,是醫院財務決策難以改變的外部不確定性,包括自然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一方面它們可以為醫院的順利發展提供機遇和條件,形成外部環境所必須的財務通道,另一方面,它們又會對醫院的經營提出挑戰。(2)醫院財務風險的內生原因。醫院管理制度、籌資結構、投資項目優劣、或有負債及信用情況、理財人員素質、經營者道德約束等方面的問題是醫院財務風險的內生因素。比如在籌資環節,如果醫院使用自有資金和借貸資金的比例不合理、債務期限安排不合理或發生匯率和利率變動,將導致醫院所有者權益下降的風險和醫院不能到期償債的風險。投資環節,如果醫院發生盲目投資、擴張、追求高速發展,盲目多元化等問題,使投資不能產生預期效益,將引起醫院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的風險。資金回收環節,權責發生制下,主營業務收入的發生并不代表利潤的實現,在對客戶信用缺乏了解和控制的情況下盲目賒銷,將造成應收賬款到期無法收回,資產長期被占用,嚴重影響醫院資產的流動性及安全性。
二、醫院財務風險的特性
在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基本特性,才能采取針對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醫院財務風險特性主要有兩個。
1、客觀性
醫院財務活動存在著兩種可能的結果,即實現預期目標和無法實現預期目標,這就意味著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風險客觀存在,其具體表現為:工作量的非預期下跌;醫院規模異常擴大;醫院盲目多元化經營導致不平衡增長;醫院資本結構不合理,過度依賴貸款;醫院內部缺乏監督機制,使一部分管理者損害醫院利益;業務收入持續下降,缺少運作資金,人才頻頻跳槽等等。
2、全面性
財務風險存在于醫院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并體現在多種財務關系上,具體表現為:籌資風險,即因借入資金而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一般而言,醫院籌資的目的,是為了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但瞬息萬變的醫療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可能會導致醫院的決策失誤,管理失當,從而使得籌資成本過高,籌資比例失當。投資風險,即由于不確定因素致使投資報酬率達不到預期目標而發生的風險。它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投資項目不能如期投入使用,不能取得效益,或雖投入使用但不能贏利,反而出現了虧損,導致醫院整體贏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資項目沒有出現虧損,但贏利水平很低,利潤率低于銀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資項目既沒有出現虧損,利潤率也高于銀行存款的利息率,但低于醫院當前的資金利潤率水平。資金回收風險,即由于利潤分配活動而影響公司經營活動的風險。其表現在兩個方面:收益確認的風險;收益對投資者分配的時間、形式和金額的把握不當所產生的風險。
總而言之,財務風險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過程,它破壞性強,風險成因復雜,其總體水平是由各個環節的財務風險水平構成的。
三、醫院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很多,既有醫院外部的原因,也有醫院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傮w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醫院財務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
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醫院之外,但對醫院的財務管理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于醫院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醫院帶來財務風險。如2002年末襲來的那一場SARS病毒,對于醫院特別是我們六院的效益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在這期間,患者就診和住院的人數直線下降。如果財務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管理基礎工作不夠完善,會導致醫院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因此,作為醫院的財務人員應對這種突發事件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平時留有充足的留存收益,以備資金周轉困難時使用。
2、收支不平衡導致財務風險
醫院屬于國有事業單位,一直以來是“政策依賴型”單位,但是如今國有事業單位正要面臨體制改革,因此醫院未來也會經歷一場類似國有企業般的改制,從以往的“政策依賴型”轉變成“市場導向型”。這對各個醫院來說,是不得不深刻思考的一個問題,如何提高醫院競爭力,使自己的醫院在改制后仍能占有一定的醫療市場份額是極關重要的。除了關注醫院的收入外,開源節流,嚴把支出關是必要的。
3、財務工作內部控制制度不嚴
財務工作內部控制是指一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控制系統,即為保證單位經濟活動正常進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如果單位的內控制度混亂,就會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4、會計電算化為財務帶來的風險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會計人員從以往繁重的傳統會計核算中解放出來,使會計工作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準確性,它是一種先進的數據處理工具,但同時又是一種犯罪舞弊的利器。 以往一些利用計算機犯罪的案件層出不窮,造成的損失也是觸目驚心。 舞弊者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類:對輸入進行操縱、非法修改文件、篡改程序、非法操作。
5、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在現實工作中,許多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的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財務人員對財務制度和規定置若罔聞,對人員間互相控制和制約的流程不了解、不重視,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舊觀念,一旦出現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舞弊的現象,則會給單位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是必要的,要使財務管理人員明白,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醫院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
四、防范醫院財務風險的措施
1、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防范財務風險
外部環境對醫院財務活動產生影響作用是醫院財務難以改變的約束條件。外部環境涉及的范圍很廣,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場環境!經濟環境以及國家政策。外部環境的變化給醫院的經營管理造成風險,因此應關注這些變化,防范可能造成的財務風險。醫院應了解市場需求和變化,明確醫院的市場定位,積極了解國家政策法規,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外部環境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變化趨勢及規律,并制定多種應變措施,適時調整財務管理的政策和改變管理方法,積極主動提高醫院對理財環境變化的適應力和應變能力,以此降低因環境變化給醫院帶來的財務風險。
2、實行成本核算,使資源優化配置
“成本”這一詞一般多見于企業,對于屬于事業單位的醫院來說,仍然算一個新名詞。近年來,一些醫院逐步開始重視成本核算,并成立了相關科室,但是成本核算在醫院仍然沒有形成一個成熟完善的體系。財務科在年初應做出全年預算支出計劃,指標下達到各科室及管理部門,科室的衛生材料消耗、水電消耗根據定額計劃下達指標,節約可給予一定獎勵,超支扣發科室獎金,這樣各科室成本費用與收入狀況和科室效益相掛鉤,可以減少浪費,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
3、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機制
(1)明確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目標。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的目標應符合醫院的財務目標,而醫院的財務目標又要依據醫院目標。由于醫院的運營目標是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財力等衛生資源,取得最優的社會及經濟效益,因此醫院的財務風險管理目標是通過財務風險成本的最小化來實現醫院價值的。(2)實行全過程的財務風險管理。從每個理財環節入手,建立健全財務計劃和預測、財務控制、財務處理的風險防范機制。
4、增強風險意識
(1)增強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領導層在思想上應對潛在的危機有清醒的認識和警惕,學會分析醫院的財務報表信息。在醫院效益好的時候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能被一時表面的良好業績所迷惑。尤其是在醫院面臨危機的時候,風險意識顯得更加重要。只有醫院的管理層風險意識增強了,才可能引導全體員工參與風險的防范工作,才可能真正在醫院形成全面防范財務風險的局面。(2)提高醫院財務部門的整體素質。醫院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對醫院的財務風險防范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品質不好的財務人員對醫院造成的危害是難以估量的。應不斷地完善醫院的財務機制,把財務風險管理推向規范化!科學化。重大問題必須有管理層負責人參加,制定和完善對財務人員的激勵措施,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5、加強審計監督
審計是一個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的有力工具。醫院可以采用內外部審計并用的辦法。外部審計可以監督醫院財務運行情況,減少財務人員營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財務報表的透明度,降低財務風險。內部審計可以對醫院各項財務指標關聯對比,找出財務工作中的弊病,通過對成本、利潤、資產、負債等方面的審計,醫院可以加強財務控制,最終防范并降低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 黃國玲:建立和完善醫院財務風險防范機制[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5(3).
[2] 李建軍:公立醫院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J].中國衛生經濟,2005(9).
[3] 鄭大喜:醫院財務危機的識別及應對策略探討[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4(4).
【關鍵詞】 財務風險 成因 風險類型 防范措施
在現階段企業的發展中財務風險的概念對企業非常重要,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因種種難以預料無法控制的因素給財務狀況造成的不確定性,進而使財務產生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一般是因為企業內部結構分配不合理、融資不恰當而導致公司有很大的幾率使債務沒有還清,最終達不到投資者預先計算的收益所承擔的風險。企業財務收益及財務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即認為存在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有深義和淺義之分,其淺義,顧名思義就是表面意思,即指由于風險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風險具有雙重含義,它不單單是指損失的幾率性,還包括由于風險可能會帶來盈利的幾率。這種觀點則從廣義的角度詮釋了風險不一定就會帶來損失,還可能帶來盈利,一方面它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勇于挑戰的活力,另一方面可能會對其財務帶來負面的影響。只有做好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才能使企業積極健康的在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穩定發展。
一、財務風險的成因及特征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存在于財務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財務風險的不同形成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有的是來至企業外部的原因既有,也有的是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是企業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性。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外部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市場因素等。外部因素的變化,企業是難以準確預見和把握的,具有不確定性,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同時,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或服務質量、經營條件、工作效率、員工素質等也會給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帶來風險。導致企業財務風險成因的具體表現為:
1. 經濟大環境的不穩定性。企業財務管理的大環境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管理的大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雖存在于企業的外部,但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有重大影響。如果企業財務管理系統不能快速適應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必然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2.資本框架不合理?,F階段大多企業存在資本框架不合理現象。資本框架主要是指企業資金來源中權益融資和債務融資的比例關系。在當前,許多企業都出現了負債融資過高的現象。過多的負債使得企業對固定的利息支付增多,從而增加了企業的償債壓力,也使得籌資成本大大增加,當企業靠負債來維持日常經營活動時就引發了嚴重的財務風險。
3.證券市場和金融體系不完善。企業資金來源有自有資金和對外融資兩種方式。對外融資主要是銀行信貸資金。自有資金主要是通過證券市場發行股票融資。由于我國證券市場和金融體系不完善,很多企業在沒有達到上市融資的條件下,導致該企業在出現資金短缺時很難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4 .企業的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和重視度不足。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許多企業的管理人員對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風險意識淡薄,認為只要管理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甚至出現決策失誤,結果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導致財務風險的形成。
5.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負債比例過高。在我國,資金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關系。由于籌資決策失誤等原因,我國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例過高,很多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 80%以上。資金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6.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目前,我國企業的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現象,由此導致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例如,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由于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加之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失誤頻繁發生。
二、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基本類型
1.籌資風險?;I資活動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起點。在基金市場的供需變化下,企業籌備集中資金后財務可能會發生不同的狀況,就會引起一時無法應對的風險,叫作籌資風險。
2.投資風險。投資是企業在社會中成為佼佼者的必然手段,但是投資恰當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成長。如果投資策略或投資方式恰當,企業會盈利,若不恰當,企業會有很大的困難甚至面臨破產,投資風險的成因較為復雜,一般包括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兩種類型。
3.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決策過程中由于對市場行情的判斷失誤或對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誤判,導致企業盈利水平下降。一般來說,經營風險主要出現在采購環節、業務管理環節、市場定位和人力資源管理環節之中,經營風險的出現往往會伴隨著其他財務風險,對企業的發展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經營風險分為非財務風險和財務風險,非財務風險包括生產風險和產品風險。
三、對企業財務風險問題的解決對策
1.提高財務管理系統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企業必須能夠對外部經營風險因素進行準確識別,對財務風險進行識別之后要想有效地控制,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采取合理可行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盡最大可能降低財務風險的負面影響。
2.提高財務管理人員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財務風險無處不在,為了有效降低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企業應大力培養并加強財務人員面對危險的應對意識和對威脅的科學準確的判斷力,使財務管理人員準確、及時地發現和預估潛在的財務風險,在此基礎上,財務的風險評估離不開會計準確、及時、全面的技術支持,因此,企業還應該提高會計獲取信息的能力的培養。降低財務風險離不開每一個環節的正確、有價值的判斷。
3.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水平提升財務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制度上為風險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進而擴寬企業對其他方面的經營。正確的財務決策會促使財務管理工作的成功,錯誤的財務決策必然使財務管理工作失敗,它們之間息息相關,經驗決策和主觀決策會大大增加財務管理決策的失誤性,必須防止經驗和主觀思想的擴大。為了能夠有效地防范財務風險,必須通過優化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對各種方案制定相適應的決策,同時利用多種方法來防范和規避財務風險,具體包括分散法、回避法和轉移法等。
4.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企業應該密切關注市場環境企業外部因素,追蹤包括宏觀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資源環境等一系列環境因素的變化所帶來的風險,采取積極的措施,加強企業對外部不利因素的規避。
5.加強企業的資產流動管理。企業在借入資金時,首先要慎重考慮資金成本、信息傳遞、財務風險等各種因素,而且一定要做到適度負債經營,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償還到期債務本金和利息。如果企業的資產流動性較差,變現能力不強,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就會使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變成現實,使企業財務陷入財務危機,導致企業經營失敗。對一些生產經營好、資金周轉快的企業,負債比率可以適當高些,對于經營不理想、資金周轉緩慢的企業,負債比率應適當降低些,不能盲目。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的搭配比例應與企業資金占用狀況相適應。
6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任何財務危機都有一個逐步顯現、不斷惡化的過程,因此應對公司的財務運營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及早發現財務危機信號,預測企業財務危機,一旦發現某種異兆就應著手應變,以避免或減少對企業的破壞。財務風險預警就是在財務風險實際發生之前,捕捉和監視各種細微的跡象變動以預防風險或為采取適當對策爭取時間,其對于預防或識別重大財務風險事件顯得尤為重要。預警系統的建立要遵循前瞻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的各種措施都要以財務預警為目的,增強前瞻性,堅持在成本最低的基礎上提高企業在不_定條件下對風險的識別、評估及采取合理的對策等應變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企業;物資采購;風險;防范措施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1-0049-02
企業物資采購主要是指以生產為目的的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工具等物資的購買活動。其基本使命就是以盡可能便宜的價格,得到完全符合企業生產所需的生產物資。企業采購風險是企業面臨的風險之一,指在采購過程中由于各種意外情況的出現,使企業的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相偏離的程度和可能性。通過加強對物資采購環節的風險管理,加強對物資采購全過程的監督,能夠為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提供有力保證。
一、企業物資采購的含義
顧名思義,物資采購的概念即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確保本企業能夠持續穩健的進行日常生產活動,而對其所需的原材料、機械設備、檢測設備,維修設備以及辦公設備等一系列在日常生產中所用到的物資進行購進和補充,屬于企業生產前準備,也是再生產持續進行的可靠保證,也是企業進行生產的物質保證,所以企業在進行物資采購中包括對所需物資的產品型號、規格,尺寸以及質量等相關因素都應該制定嚴格標準。在確認了公司的物資采購要求之后,物資采購將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財務的管控問題,因為在支付業務中涉及人員等照顧多不定因素的變化關系,從而無法確保物資采購工作是否能夠正常如期并按照設定的完成,也因此物資采購的難點在于采購部人員安排及財務管控上,只有做好采購的財務管控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上的企業物資采購工作。
二、企業物資采購存在的主要風險
(一)價格風險
一是由于供應商與相關業務人員在投標前相互串通,透露標底,使企業采購蒙受損失。二是當采購人員對價格預測失誤而進行批量采購,造成價格風險。
(二)采購質量風險。
一方面由于供應商提供的物資質量不符合要求,而導致企業不能正常生產,給用戶造成經濟、技術、人身安全、企業聲譽等方面的損害。另一方面供應商提供的物資以次充好.直接影響到企業產品的整體質量、制造加工與交貨期,降低企業信譽和產品競爭力。
(三)計劃風險
因市場需求發生變動,影響到采購計劃的準確性;采購計劃編制不適當或不科學,與目標發生較大偏離,導致采購中計劃風險。
(四)合同風險
一是合同條款模糊不清,盲目簽約;違約責任約束簡化,口頭協議,君子協定;簽證、公證合同比例過低等等。二是合同行為不正當。賣方為了改變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利地位。往往采取一系列不正當手段,如對采購人員行賄,套取企業采購標底;給予虛假優惠,以某些好處為誘餌公開兜售假冒偽劣產品。而有些采購人員則貪求蠅頭小利,犧牲企業利益,不能嚴格按規定簽約。三是合同日常管理混亂。
(五)驗收風險
在數量上缺斤少兩;在質量上魚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種規格上貨不對路,不合規定要求等等。
(六)存量風險
一是采購量不能及時滿足生產之需要,生產中斷造成損失而引發的風險。二是盲目進貨,造成積壓,大量資金沉淀于庫存中,降低了資金周轉率,形成存儲風險。
三、企業物資采購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物資采購管理流程
要從建立完善物資需求提出,到采購計劃、合同簽訂(采購方式、采購渠道、采購價格)、貨物運輸、產品驗收入庫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入手,完善《物資采購管理辦法》,通過強化采購策略研究,采取科學、理性的采購方式,加大過程控制等管理措施,實現物資的“安全、及時、經濟”供應,堵塞各種漏洞。重點做到三個明確:明確采購目的。采購的物資必須是企業所需要的,采購部門在采購過程中不應一味的追求價格最低化,應對所要采購的物資的質量和效用進行通盤考慮,在為企業節約資金的同時,保證采購質量。明確供應商資格。訂立采購合同前,須對參加投標的所有供應商進行資格審查,包括資格預審、資格復審和資格后審,以便在采購初期就能把由供應商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采購風險控制在最小。明確保證金制度。設立投標保證金,防止投標方在開標后撤回其投標,設立履約保證金,防止供應商不能履行合同而給企業帶來損失等。另外,還要建立和完善采購信息公開制度和程序公開制度,方便供應商及時了解情況。
(二)切實加強物資采購的管理監督
防范物資采購風險,重點要強化管理和監督。首先,建立物資采購人員績效考核辦法,完善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修訂完善《物資采購業務監督辦法》,采取定期開展工作檢查、專業化分工、崗位輪換等有效措施,強化對采購人員的管理,增強企業內部的風險防范能力。其次,加強對物資采購招標和簽約監督。檢查采購招標是否按照程序進行,是否存在違反規定的行為;是否每年對供應商進行一次復審評定;合同條款是否有悖于政策、法律。合同條款是否齊全、權利義務是否正確、手續是否具備等。其三,對物資采購全過程、全方位的審計。重點加強對物料需求計劃、物資采購計劃、合同簽證、合同臺賬、合同匯總、合同執行及信息反饋的審計。依據審查程序和要求,了解采購工作是否規范、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偏離實際等情況,通過審計鑒定,及時發現和糾正在物資采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采購過程有序高效運行。
(三)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采購決策中的應用
信息的充分掌握可以提高決策方案的正確度,降低決策風險。信息資料常常分布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作為采購人員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首先,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并與現行的ERP管理模式相結合搜尋、收集各種與風險有關的信息資料,要按照及時、完整、準確的原則進行,盡可能拓寬信息渠道,保持信息暢通。其次,對掌握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找出其中有用的部分,為正確決策提供參考,為采購風險控制打下堅實基礎。
(四)制定科學合理的供應商評估、準入和淘汰制度,建立并適時更新供應商管理系統
企業必須建立供應商評估、準入和淘汰體制,由采購部門牽頭組織質量、技術、財務、法律等專業部門根據公平、公正和競爭的原則,對供應商資質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查,對其履約能力及財務狀況進行評估,擇優選定供應商;新增供應商由采購部門根據需要提出申請,并按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核批準后,納入供應商管理系統。建立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將合格供應商劃分等級,采取靈活的等級升降機制進行動態管理,定期從提供物資的質量、價格、供貨及時性、售后服務及經營狀況等方面對供應商進行考核評價,根據考評結果適時更新和淘汰供應商。
(五)強化合同全過程管理,規范合同審簽,提高合同履行效力
合同全過程管理包括對合同訂立、執行和結果的審查和監督。合同簽訂過程中應實行合同審簽,合同審簽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合同訂立過程中不合理、不合法的現象。企業各部門應按照規定的權限簽署采購合同,對于影響重大、專業性較強的合同,應當實行技術、財務、法律等專業部門的聯合審簽,以最大限度地規避合同風險。企業應建立嚴格的采購合同跟蹤制度,依據合同主要條款跟蹤檢查合同履行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提出解決方案。對合同實行信息化管理,進行合同登記匯總,向相關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真實的反饋信息。
總之,物資管理風險控制,離不開完善、的規章制度和科學先進的管理手段,但關鍵點仍在人的廉潔自律與品德修養和嚴格的監管。只有規范有資源支配權人的用人機制,加大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實行融入式和全過程監督,推進權力運行的程序化和公開化,讓設備物資管理的每一項工作都在陽光下操作,才能真正有效防范企業物資管理風險,促進企業物資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