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23:28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的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對于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許多老師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我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應對措施:一,改變教學觀念,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學習信心;? 二.創造性地使用情景圖、模擬實際情境,增加實際體驗;三,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訓練學生思維的自我監控性;四,釋放作業權,落實強化訓練。
一、改變教學觀念,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學習信心
教師的教學觀念反映著教師對教育、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等的基本看法。不僅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而且對教師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也有重大影響。隨著教齡的增加,教師受學校評價體系和獎懲制度的影響越深,更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這種觀點必然會影響到他的教學方式重知識而輕知識的發生過程,重解題的訓練而輕數學的應用。這種教學不僅會使學生形成“數學證明只不過是用來檢驗教師或課本提出的命題”的信念,甚至對證明產生厭倦等情感。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理解只能剩下兩個字“解題”,加上“枯燥無味和“難以理解”的數學教學,師生們品嘗不到數學味道的精美,更不用說帶領學生到現代數學的原野上去領略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意境,去汲取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需要改變教學觀念。
另外,要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對數學強烈的好奇心才能做為研究數學的持久性動力。所以要提教學效率首先要有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在教學中的觀察發現,一些學生,他們有“數學無用論”的信念,雖然迫于各方面的的壓力,會強迫自己認真學習,但經常會出現眼睛盯著課本,心思卻不在上面的“走神”狀態。其后果就是其一,課堂上主動積極思考的成分很少,基本的公式不能在課堂內消化,需要不斷的重復,效率很低;另一方面,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及時得到好的考試成績的強化,會很容易放棄。因此老師要增強學生面對數學困難的信心。
二、創造性地使用情景圖、模擬實際情境,增加實際體驗
打開數學新教材,映入眼簾的是五顏六色的圖畫,生動有趣的故事,憨態可拘的動物,深受歡迎的卡通,這不僅給枯燥的數學課賦予了活力,更為我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材為我們小學數學教育者提供了這樣許許多多的情景圖。實質上是編者把他對人生的理解、對現實的看法,轉化到書本上以圖的形式來展示,并不是要廣大教師局限在圖中,必須看圖、用圖、講圖。我在實際教學中感到,教師學生拿著實物走進教室,動口、動手創設一個個比較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學生能更快的進入學習角色,能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能有更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我經常根據書上的圖找來圖片、實物、自做動物頭飾、編寫童話故事等,領著學生動手動口,還用模擬表演來親自創設情境,使數學知識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學一年級《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利用書上青蛙吃害蟲的情境圖,讓兩個同學戴上青蛙頭飾扮演青蛙吃害蟲,其中一個又高又胖的男同學扮演大青蛙,一個又瘦又小的同學扮演小青蛙,讓他們走上講臺,張大嘴,表演吃害蟲的動作,然后他們進行遇面后的對話:大青蛙說:“你今天的收獲怎樣?”小青蛙說:“今天我吃了20只害蟲。你呢?”大青蛙驕傲地說:“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34只害蟲?!边@時讓下面的同學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蟲?……然后由學生列出算式,并在計數器上展示計算的過程。同時,老師利用學生的表演,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既學習新知,又實際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與價值。
三、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訓練學生思維的自我監控性
啟發式教學是我國的教學傳統,它為我國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優異的成績,在奧林匹克競賽中頻傳捷報,在過去幾十年中數學教育方面幾次大型國際比較研究中,中國學生都表現出比西方學生取得了更好的成績。但是.筆者在日常聽課、自己教學及和學生的交談中發現,我們的課堂雖也有提問,有時覺得教師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學生都有積極的回答,課堂氣氛也不錯,可就出不了成績。再仔細去回味教師所提問題,發現我們的提問僅處在“啟而不發”的水平,或是提問過多、過細,過于指向問題的答案和知識內容本身。而較少指向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我們認為,相對于結果啟發式的過程啟發式教學能從根本上解決了如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習思考的問題。因此,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訓練學生思維的自我監控性,非常有必要,這是訓練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率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興趣 口語訓練 模仿 信心 自學
一、多措并舉,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初中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影響他們學習的因素更是多種多樣。相對于智力來說,興趣和愛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它是學好英語的首要條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實踐的權利和機會,做到興趣活動育才能、培養興趣露才能、創造條件展才能,使興趣、才能、成果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置身于一個生動活潑、充滿情趣的學習氛圍中,體會用另一種語言表達的喜悅,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英語的濃厚興趣。
1、教師要熱愛自己的事業和學生。要把自己對英語、對生活的愛和理解傳授給學生;要把自己最真實、最美麗、最健康、最陽光、最富有激情的東西展現給學生、感染學生,讓其產生共鳴,從而激起他們內心深處對語言、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從而轉化為學習動力。
2、改革傳統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聲音、文字、圖像等直觀手段,可以化靜為動,化難為易,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在具有游戲性、趣味性、探索性、競爭性等各種活動中獲得樂趣,增長知識。
3、對學生進行成功教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成功愿望,在課堂教學中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快樂地學習。
二、加強口語訓練,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外語的學習語言離不開環境。但學生在學校接觸真實英語語境的機會非常有限,學習的主要場所就是課堂。因此,作為英語教師,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口語訓練的時間,要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組織并設計好各種口語活動,創設一個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進行對話,如聚會、拜訪、打電話、看病、購物、體育活動等,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把生活引入課堂,再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延伸到生活,這樣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英語,鍛煉英語,突破口語屏障,在樂趣中學習,在娛樂中獲益。
三、打好基礎,讓學生善于模仿
英語的學習,具體來說,首先是一種模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播放錄音、影像資料等手段,讓學生充分接觸真正的英語,讓學生在聽、說的過程中模仿英語的發音。要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個音節。要突破語音關,先要搞清單個音素的發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把握連讀、弱讀等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語調和節奏。練習時最好模仿原聲錄音,有條件的還應錄下自己的發音,與原聲進行對比,這樣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糾正發音是一個枯燥的過程,但唯有耐心、細心和恒心,不斷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會有進步。
四、堅定信心,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一門語言,是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需要在聽、說、讀、寫、譯方面付出辛勤汗水。越學到后面越需要更多的努力,越需要挑戰毅力。在這個過程中會遭遇無數次的失敗,承受許多壓力。比如記一個單詞,背了很多遍都沒有記住,最后花了好大的功夫終于勉強記住了,可沒隔幾天又忘得無影無蹤。一次次的失敗,帶給學生極大的失望。此時此刻,學生最需要的不是老師的專業知識或者一道題的標準答案,而是點亮他們心中的希望,用精神去感染他們,用希望去激勵他們堅持下去。幫助他們明確目標,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幫助他們建立自尊心,樹立信心,從而更積極地再次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五、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力,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可以給學生一個預習提綱,即要把預習的內容概括成幾個問題或知識點,再輔以一定的參考資料,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或知識點做好預習并作好筆記,課堂上釋疑。在學生具有一定的預習能力的基礎上,圍繞著教材,師生共同確定預習的內容,學生自己尋找有關的資料,記好預習筆記,課堂上討論、釋疑。每一周我都用一節課的時間和學生們共同確定這一周上課的內容,學生利用字典等工具書解決一部分難點,課堂上運用以某組主講、其它各組提問的教學方式,這樣學生間相互動起來了。教師講學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聽課效果明顯改善。可以“以課本為依托”輔以一定的參考資料,學生自己確定重點、難點,在有關的參考書中尋找答案,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釋疑,相互補充,教師總結,檢測預習效果。通過以上方法,學生已經能夠自主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一、以挖掘教材為主線的課程資源,注重教學方法
化學知識的特點是“多、亂、雜”,難學、難記,學生視為“第二門外語”。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幫助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了消除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我們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力求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微觀知識宏觀化,零亂知識條理化,使之循序漸進,強化掌握。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課本,而且要備學生。要從學生角度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實驗是很生動、很直觀的,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注重教會學生掌握將實驗作為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通過一些明顯的、有趣的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對于氧氣的性質這一內容,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會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過程及現象,從物質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等到化學性質――物質在氧氣里燃燒,此時,著重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如何從現象到結論。經這樣的引導,學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為今后學習化學打下基礎。同時,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還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提出改進實驗的思路和方法,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化學課的興趣。實驗探究是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在新教材中將實驗探究做為一項重要內容,并且打破了原來的演示和學生實驗的束縛,將實驗探究作為課堂的一部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懷疑批判精神、開拓創新精神和求真求實的科學品質。同時也訓練了思維的嚴密性、條理性和考慮問題的全面性。
三、在化學教學中適當的引入化學史
化學史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富有成就的科學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能夠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幫助學生借助于科學發展史來學習化學中的疑難,化學史在課堂教學中能起到啟迪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開拓知識視野的作用,也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和消化課堂中所傳授的新知識,把化學史引入化學教學正越來越成為國際上化學教學改革的引人注目的課題,化學規律的發現離不開創造性思維,科學家探索化學規律的歷程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茖W家創造性的例子無不閃耀著科學家智慧的光輝,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探索歷史上科學家的創造過程,對掌握科學創造性的內在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化學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聯系現實生活,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學生興趣
許多學生感到化學很難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對化學沒有興趣,對化學沒興趣,反過來又感到化學更難學了,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的圈子,化學內容不像語文、英語和其他課程的教學,難以感覺到它的趣味性,特別是專科化學內容比較專業化,學生覺得它枯燥無味。但只要留意,我們隨時都可利用教學內容的可教育因素,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專業趣味性誘導教育,以達到調節課堂氣氛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作為一位化學專業教師,只有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了解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并掌握一些科普性知識,才能解答學生提出的專業性問題?;瘜W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是科技百事通,教師的知識容量必須超過教材,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夠向學生給出一杯水,并在教學中做到深入淺出,課堂教學是檢驗教師化學專業知識深淺的試金石,學生只有從聽課中感覺到教師扎實的專業功底、濃厚的教學熱情、愛崗敬業及對化學教學孜孜以求的教學態度,才能激發起他們對科學的求知欲,促進智力的發展。正如教育先驅陶行知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p>
五、直面意外,擴大生成
有些課堂的突發事件、生成問題根本是教師在預設中無法預見的,而且可能會造成教學的尷尬。那么如何把它們作為教學資源進行開發,化尷尬為精彩呢?這就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融入智慧,快速捕捉其中的有利因素,推動教學的發展。
一、復習法導入
在講課時,先復習學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入新課。這種方法特點是加強新、舊知識有機銜接,既鞏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例如,在講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時,可向學生提出: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氧氣、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實驗室制取氧氣、二氧化碳的儀器和藥品,以及實驗原理?讓學生回憶舊知識,解決所提的問題,進而導入本節課。
二、趣味實驗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中應重視實驗的地位。在課堂導入上,可采用演示一些趣味小實驗,讓學生在觀察中獲得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感到學習化學知識趣而不燥。如講《緒論》時,新課導入不妨演示一些有特殊現象的化學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等,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
三、創設情境導入法
圍繞問題的核心,巧妙地向學生提出學習任務,又創造出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最佳情境。如講《分子和原子》時,分子既看不到又摸不著,如何解決微觀與宏觀的統一?上課時,可捧著一盆灑過香水的花走進課堂,學生一下子就把目光注意到花上,不知教師心里用意是什么。這時可利用這種情境進行提問:“你們聞到了什么氣味?”通過學生回答,進一步啟發:大家都聞到了香味,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呢?從而引入新課。
四、設置懸念導入法
以懸念挑起學生的好奇心,使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合金》時,可向學生引入: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都知道純凈的鐵是銀白色、質軟金屬,可為什么生活中見到的鐵制品大都是黑色、堅硬的固體呢?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導入新課。
五、故事導入法
化學教材中有很多的感人的化學史知識,這些史實中,不僅有化學家為發現真理所具有的堅強意志,還有頑強的科學品質,甚至包含了深厚的愛國熱情,若適當引入一些化學史,既給學生上了一節很好的情感教育課,又給課堂增添了色彩。如在講《常見的鹽》時,可引入我國制堿先驅侯德榜,講他的堅強的毅力,熱烈的愛國情懷,對實驗嚴肅認真,最終實現“侯氏聯合制堿”,在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為中國人民長了志氣,同時給學生的心理上也塑造了一代愛國化學家的光輝形象,激發他們要有愛祖國的熱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本節知識的欲望。
六、詩句、口訣導入法
化學課堂教學中,通過一些富有哲理內容或與某化學物質有關的詩句導入,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經歷了美的感受。在講《石灰石的利用》時,就可引用詩人于謙的《石灰吟》的詩句,在此基礎上提問:這詩描寫的是什么物質?發生怎樣的變化?從而引入新課。
七、示標導入法
所謂示標導入法就是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需了解、掌握、應用的知識點,學生學習時就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在學習《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學時,用PPT展示學習目標:(1)能說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質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3)初步掌握、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將帶著這些要求走入新課。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初中地理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茖W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一、重視能力培養
教學過程既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又是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它是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過程。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相應的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師教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如在“利用經緯網定位”的教學中,由于該知識點比較抽象,可以首先引導學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經線和緯線,而是為了準確定位某一點的位置,而使用了經緯網。在經緯網確定位置的圖中,是“橫緯縱經”,同時指出一些具體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地震的位置是:103.4°E,31°N,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經緯網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識與技能。
二、營造互動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時,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把過去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邊教學過程,變為師生雙邊的互動學習關系,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全面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熱情的激發,創設師生平等的對話、互動交流的氛圍,加強師生相互溝通與交流,倡導教學民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討論是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法。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與學生的討論,是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世界第一大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討論“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通過討論:學生可以知道,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①面積最大(4400萬平方千米);②跨緯度最廣;③東西距離最長;④人口最多(約36.8億);⑤有許多世界之最(如世界最高的大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等,所以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這樣,學生由客體變為主體,在積極地、目標明確地討論中,學習和掌握了新的知識。
三、培養學習興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成功的地理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樂趣的激發。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靈活選用講故事、猜謎語、舉實例、編歌謠、搞競賽等形式,有意識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如學到“青藏地區”,可向學生展示2001年12月發行的《青藏鐵路開工紀念》郵票,讓學生知道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它的二期開工建設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一個標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對促進青藏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加強與沿海的聯系,增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都具有重大意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從“要我學”到“我要學”、“我好學”,再到“我樂學”的遞進轉變,形成具有內在動力的良性學習機制,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
四、做到當堂達標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1—0032—01
目前,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學校的傳統功能、教師的角色、課程的內涵諸多方面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教師是這一系列變革的實施者,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當前,不少學校都強調要優化課堂教學,所謂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益,通過各種優化手段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筆者認為,要真正做到課堂優化,就要堅持“五個有利于的原則”,即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有利于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一、優化備課
1. 編寫教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課改下的教案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理念,編寫教案是探索性工作、創造性勞動,不能為教材所束縛,要敢于超越教材,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看作可以改造的客觀存在,積極加工教材,也可大膽對教材進行取舍。要敢于備出適合學生學習、體現學生個性、為了學生發展的教案。
2. 編寫教案要有不斷創新的精神。編寫教案的過程是鉆研、構思教學的過程,它凝聚著教師對教學的理解和感悟,體現著教師的創造力。教案記錄著教師的成長過程,一本教案不光是教師成長的一串串腳印,更是一次次創新,常寫常新,才能與時俱進。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那創新從何而來呢?當教師把課堂引向自然、引進社會、引進時代的時候,創新就應運而生了,這就要求教師有“把社會當作課堂”的能力。讓那些應付的、陳腐的、程式化的、沒有活力和創造性的教案一去不復返,新課改呼喚的是充滿生命力的、改革創新的、富有時代氣息和呈現個性風格的教案。
3. 編寫教案要形式開放、方法多樣。教師要在課前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條件寫出不同的教案,編寫教案不應是過去那種流于形式的環節是否齊全、書寫是否工整、教學過程是否有條理的模式化教案。今天評價教案的標準是:備出符合教學實際,有助于課堂教學有效實施,有助于教學目標有效完成,具有開放性、多樣性,順應新課改要求的教案。好教案是一節課成功的開始,從一份好教案上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的調控、教育對象的了解等情況。
4. 編寫教案要補充寫好教后記。教師除了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外,課后還要進行反思補充,寫好課后記。將課堂上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及時記錄下來,這是最有價值的第一手教學研究材料,也是教師進步的總結。
二、優化教學方法
45分鐘的課堂是一個有機整體,我們必須合理利用時間,抓住教學中的幾個重要環節:導入新課要新穎自然,復習提問要有的放矢,講授新課要突出重點,練習要達到反饋的目的,小結要言簡意賅,布置作業要適量。
1. 及早出示課題,提出教學目標。這樣做可以避免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師生心中都要有數,直奔主題,既節省時間又提高學習效率。
2. 盡快打開書本,讓學生自學。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變傳統的“要學會”為“我會學”,教師應“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要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教法,敢于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知道真正的收獲必定靠辛勤的耕耘,真正感知必定靠智慧的感悟。
3. 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密切聯系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以及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抓住契機,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興趣就有激情,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4. 讓學生參與,擺正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體,教師要將學生扶“正”,學生要把自己擺“正”,雙方都要有這方面的意識。教師不要喧賓奪主,取而代之;學生不要盲目依靠,被動學習。
【關鍵詞】探索欲望 學生心智 問題導行 課堂主題
一、精心醞釀,以問題引路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我們采用何種新穎、生動的導入方式,都必須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進入到課堂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在教學《瞧,我的一家》一課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錄像的形式觀看他人是如何介紹自己家庭的,給學生一個示范作用??赐赇浵?,筆者立即問學生:看完了錄像之后,現在你能向我們介紹你的一家嗎?這樣簡單明了地進入課堂,富有啟發性,又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游戲入手,讓學生在玩中初步悟理,認識步步深入,在歸納中進行道德品質。如教學《校園中的紅綠燈》一課,課剛開始筆者設計了一個十字路口的游戲,讓學生扮演行人和司機過馬路,在沒有交警及信號燈的指揮下,學生們發生了撞車的現象。筆者就此拋出了問題: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撞車的想象?這一問題一拋出,立即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究欲望,使這堂課做到了課始趣生。
二、把握時機,以問題鋪路開啟學生心智
好奇心人皆有之,有了好奇心,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因此只有把握好時機,以問題鋪路開啟他們的心智,充分地挖掘教材,才能促進學生情感內化,使其真正明理、導行、啟迪良知。
在教學《我選擇、我快樂》一課時,筆者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今的信息世界五彩繽紛,電視也走進了千家萬戶,應該怎樣對待看電視這個問題呢?此問題一提出來,立即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根據看電視的利和弊暢談了起來。筆者抓住時機,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開展了辯論會,決定與學生探個究竟。常言道:“真理不辨不明,是非不辨不清?!?/p>
正方:看電視對我們有益,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知識,我還從電視中了解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很大、很富有、……。
筆者借機問道:你看到祖國的什么?你有什么話想對祖國媽媽說嗎?雖然是一帶而過的問題,但是卻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反方:看電視對我們的視力不好,經過調查,很多青少年的近視都與長時間的看電視分不開;還有些不良電視節目引導了青少年的犯罪。
談到這兒筆者問學生:聽到這些,你的心情怎么樣?寥寥幾句,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通過辯論,結論不講自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分析辨別問題的能力??芍^一舉多得,事半功倍。學生們從中也明白了看電視是需要有選擇地看。所以,教學一開始就可以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主動探索、討論探究的情境和氛圍,讓學生在興趣中尋找正確的觀點。
教育的藝術就在于隨機應變,思品課也是如此。記得教學《做事有始有終》時,一上課,看到黑板前塵土飛揚,黑板上字跡斑斑、擦痕道道,筆者靈機一動,改變了原來設計的導課方式,指著黑板借題發揮:“同學們,你們瞧,“一場大掃蕩”已偃旗息鼓,可這小小的“戰場”卻是“硝煙”未盡,創傷累累,我們的勇士已經凱旋,卻留下了這未打掃干凈的“戰場”,……,”話音未落,同學們一陣哄笑,同時都把目光投向了值日生張鑫身上,只見他滿臉通紅,重返“戰場”,把黑板擦得一干二凈。在這愉悅的氣氛中教師把握時機問:“做值日生應該怎樣做呢?然后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暢所欲言,最終,達到教育學生做事應該有始有終的目的。
三、捕捉課堂,以問題導行回歸自然生活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及生活?!边@就是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方式的教育是不能和生活分離的。新課標指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為此,我們應重視問題導行與學知的有機結合,針對教學中的具體例子,充分考慮問題的設置與生活的聯系,盡量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并能形成能力。
在教學《我來提醒你》一課時,筆者播放了動畫《要下雨了》,學生們看后思維活躍。之后,筆者提出了幾個問題:你看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提醒過誰?
學生們說:“下雨的時候,我提醒媽媽不要站在大樹下。”,“我提醒小朋友在樓道內不要打鬧?!?,筆者及時問道:“為什么?”,學生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那樣很危險?!?/p>
小學生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形象開始的,其思維也是形象思維,而且其情感體驗迅速及時,易受感染。根據這一特點,可以,運用“巧設情感”法來誘發道德情感,使學生形成道德情感的感性認識。如教學《做有禮貌的孩子》一課,筆者組織學生導演了一幕“鬧劇”。一個遲到的學生,猛地推門進教室,也不報告,慌忙坐到座位上翻了一通課本,又將鉛筆盒弄到地上,這些噪音在寂靜的教室內格外刺耳,同學們扭頭看他,老師實在無法講課。筆者隨即停止了講課,問學生:“剛才最大的發現是什么?你想發表什么看法?”隨后組織學生討論發言,就此揭題,既讓學生對“禮貌“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又讓學生知道“做個有禮貌的孩子”非常重要。
在課堂上筆者捕捉學生們的亮點,及時地進行了引導與評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既聯系了自己的實際生活,又能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使學生們把學到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游刃有余,以問題延伸升華課堂主題
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適當的問題延伸,能引導他們的發展,避免教材的內涵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擦肩而過。通過問題延伸,讓學生主動探究,把課堂內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從而升華了課堂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