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3 08:38:59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化校園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科研管理領域中的綜合運用,它的核心是要從管理工作的內涵出發,建立能充分利用網絡,合理組織和利用信息資源的管理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科研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共享,實現科研管理的電子化和網絡化,繼而提高科研管理和交流的效率及水平。
2.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專業門類多,科研項目及成果所涉及領域廣、數量大,給學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隨著辦公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各學校對科研的投入增加,參與科研活動的人員不斷增多,科研管理的壓力也逐步增大,對科研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科研管理工作的要求。搭建和應用科研管理系統信息化平臺,有助于服務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工作,有助于輔助領導進行科研管理決策,進而有助于提升學??蒲泄ぷ鞯恼w水平。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仍然是依靠人工進行,通過Word、Excel等常用的辦公軟件來處理大批量的數據,這種方式的缺點是不能實時地掌握最新的科研情況,而且有大量的重復勞動。隨著工作的不斷增多,數據長期不斷積累,科研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已經受到了人工操作和這種舊的管理模式的嚴重制約。從科研管理的有效性來看,信息技術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管理的效率。從科研管理的規范性來看,信息技術化管理極大地促進了管理的規范化和程序化。一直以來,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的隨意性很大,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客觀上對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提出了要求,實現機上作業,便于提高作業效率,也便于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與分析,實現了管理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標是實現環境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產學研數字化、學習數字化和生活數字化,其中產學研數字化就是要構建數字化產學研信息平臺,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詳實的信息資源,達到教學、科研和實訓三者一體化,通過高效的數字化產學研環境,有效促進知識的發生、發展與管理。因此,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背景下,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系統。
一臺普通的機架式四路服務器正常運行功率大約是1.2kW,而服務器24h/d不間斷工作,因此,一臺服務器一年大約消耗的總電量為10512kWh,而一臺服務器的報廢時限一般為六年,因此,減少一臺服務器就節約了63072kWh的電能;同時,為了維持服務器等設備斷電后仍能正常工作,標準機房一般都會配備UPS供電設備,維持一臺1.2kW服務器斷電后8h不間斷工作,大致需要九塊12V/(100Ah)的UPS后備電池,因此,減少一臺物理服務器,在建造機房時就可以考慮少投入九塊這樣的電池,而目前市場上一塊12V/(100Ah)免維護蓄電池大約1000元左右,一般一塊電池能正常使用三年,為保障一臺服務器正常運行,六年最少需要18塊12V/(100Ah)的UPS后備電池,因此,這是不容忽視的機房運作資金.目前,普通高校建立數字化校園,一般需要部署如OA、教務、郵件等30多個應用系統.如果將這30多個應用系統全部遷到私有云系統中,在云環境中每部署五個應用系統能節省八臺物理服務器,30多個應用系統能節省48臺物理服務器,再加上電能與電池的消耗;以目前一臺普通服務器七萬元左右來估算,如果高校在私有云環境中部署數字化校園,可節約總投入資金604萬元左右.
虛擬化是云計算實現網絡上異構資源標準化、池化、通用化和多平臺化功能的關鍵技術,在云計算中,將資源虛擬化形成統一的資源池,簡化資源配置與管理,提高硬件的利用率,實現資源管理的自動化,增強云計算的靈活性與彈性[1].根據服務類型,當前云計算大體上可分為:1)基礎設施服務.為用戶提供計算、存儲、網絡和其他基礎資源服務,用戶可在上面部署和運行任意軟件,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2)平臺服務.為用戶提供一個開發和運行平臺服務;3)軟件服務.將軟件安裝在服務器上,為用戶提供軟件服務,用戶通過網絡使用軟件,不需自己再安裝軟件.目前,多數高校選擇使用威睿公司的vSphere系列產品或微軟公司的Hyper-V系列產品,搭建基礎設施云平臺.其中vSphere功能較強大,能實現虛擬機漂移、動態分配資源池中資源等高級功能,但購買軟件的價格非常高;Hyper-V系列產品綁定在64位WindowsServer2008之后版本上,只要購買了微軟的WindowsServer操作系統就可以使用,不需再投入資金,同時,也可滿足搭建基礎設施私有云的基本要求.
云環境部署數字化校園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實現云計算的方法,就是把高度虛擬化的各種網絡資源組成一個巨大的資源池,為用戶提供服務,但云環境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用戶能夠像用水或電等公共資源一樣,方便地得到云環境提供的服務,實現云中資源的按需分配,這能將大量的資源集中起來共享,但云計算的推廣、應用,并未被廣泛接受,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技術還無法有效解決云環境中大量共享資源的數據安全問題.云計算的倡導者Google,在2009年和2010年先后發生了文檔錯誤共享和社交網絡Buzz泄漏用戶好友隱私現象;微軟的云計算平臺WindowsAzure在2009年3月出現服務中斷現象;Amazon的簡單存儲服務(簡稱S3)在2008年和2009年多次出現服務中斷現象,并在2009年先后出現被黑客攻擊、旁道攻擊和僵尸網絡攻擊等現象.可見,要讓用戶放心使用云計算,面臨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規模大和開放性導致云計算面臨更為嚴峻的安全威脅,主要體現在服務器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和安全管理與監控等方面[2].搭建私有云的高校網站更應該注意第一類安全問題,即服務器安全問題.關于私有云中服務器的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搭建私有云基礎設施的安全
私有云基礎設施包括搭建私有云的存儲、計算、網絡等基礎資源,保證這些基礎設施的安全,就是保證它們能夠為私有云上層虛擬化服務提供一個安全的硬件支撐平臺,主要包括:1)基礎設備安全包括硬件設備及其實現相關軟件系統功能的安全,常見的有容侵、容災、冗余備份和隔離等方面的安全.其中,使用防火墻等邊界類安全軟件,防止外部入侵私有云,在私有云與云外網絡接口處部署功能性防火墻,根據自己私有云中的應用需求,設定合理的容侵訪問策略,以防止黑客對私有云中物理服務器的各類攻擊;容災一般是指利用如賽門鐵克公司的BE或NBU等備份軟件,鏡像、快照、異地備份等冗余備份操作私有云中的數據;當數據災難發生后,可利用這些冗余備份,快速地恢復私云中丟失的數據;隔離是指以適當的邏輯方式物理隔離云中的設備和應用系統,以增強系統和設備的管理功能.2)采用認證授權和可信芯片兩種技術,保證私有云中基礎設施管理系統的安全.一般采用OAuth等技術手段驗證設備管理者的合法身份,以確保真實管理員管理搭建私有云環境的設備,確保用戶身份的安全性和真實性.在云計算平臺中部署帶有加密狗算法的嵌入式可信芯片,管理密鑰和信任權限等.如財務相關系統的電子密保器和手機令牌等.
私有云虛擬化環境的安全
1.1設計目標面向服務,本質就是以服務協同為中心,組織好各種服務間的工作。從數字化校園管理應用軟件系統項目特點來看,教務管理、學籍管理、教學資源管理、招生熱線管理、數字化圖書館等外部服務形式主要體現為Web服務,HTTPServlet服務,CORBA服務、Tuxedo服務、數據庫表接口和存儲過程接口等。服務控制系統需要將這些服務通過適配器集成到服務運行構件中,并提供統一的服務接口供外部調用,通過不斷豐富其應用適配功能,不斷開發新的面向典型應用的組建標準,使得用戶通過簡單的配置就可以將已有的各種應用遺留系統和新開發的應用系統集成到服務控制系統上來。該服務控制系統支持服務交互功能,提供消息傳遞功能,并以事件基礎架構來支持這些功能。還提供合適的服務級別和可管理性,支持在異構環境中的組合應用。依據SOA原則,需要使用與實現無關的接口,被調用的服務位置對于調用者應該是透明的,需要支持可互操作性的通信協議,同時可以進行相對粗粒度的、支持重用封裝的服務定義,可以作為分布式的異構基礎架構進行實現。在框架模型中,構件根據承擔責任角度分為功能構件和連接構件,業務過程的擴展體現在連接構件中,同時連接構件負責功能構件之間的交互,服務控制系統就起到了連接構件的作用。在系統中被集成的對象明確被定義為服務,而不是傳統EAI中各種各樣的中間件系統,明確強調消息處理在集成過程中的核心作用,而且事件驅動成為重要特征]。
1.2系統架構對應于SCA的概念,服務控制系統主要發揮服務注冊中心以及服務通道的作用,按主要功能分為4部分,
1.2.1服務配置管理服務配置管理主要實現將開發好的應用服務注冊在系統可引用的配置文件中。服務配置使用XML來描述服務的引用位置,這保證了軟件系統在運行過程支持在線演化,即意味著軟件在運行期間隨著配置參數改變則各個服務能被方便地增加、刪除。服務配置,包括服務的聲明、輸入/輸出端定義和服務這程序的位置。
1.2.2服務安全管理數字化校園管理的應用軟件,很多對應用的訪問是要進行安全控制的。針對這一普遍需求,在系統設計了服務安全管理功能。服務安全管理主要是實現安全配置,分布在各處的服務經常被遠程調用,服務組件本身必須實現安全設計來完成服務調用者驗證等工作。本系統采用的安全策略是應用SpringSecurity對服務訪問進行控制。數字化校園管理許多應用服務需要針對服務本身的動態特征提出訪問控制要求,即需要對用戶的各類角色設置權限。因此,安全配置設計采用Spring框架下的SpringSecurity相關組件作為安全管理組件,服務數據交換的Mule系統也使用SpringSecurity。通過安全管理,可以在HTTP的輸入端(inbound)對用戶進行認證,配置組件的訪問權限。SpringSecurity是通過ServletFileter的方式嵌入整個Web應用,可以進行用戶認證和權限控制的管理,從而提供一種統一的跨應用系統的安全管理。當用戶訪問資源的時候,就會被相關的過濾器所攔截,進行用戶認證和權限判斷。在具體設計中通過配置安全元素、配置組件訪問權限以及通過攔截器阻擋非法訪問來實現服務的安全訪問。同時,結合最常用的WebService方法,配置了CXF。
1.2.3服務監控服務監控用于確定監控類型和被監控的服務執行過程數據內容,通過圖形界面完成服務運行過程的監控瀏覽,主要實現實時事件監控和歷史事件查詢。本系統開發了一個管理控制器實現對服務構件運行過程的監控,通過管理控制臺實現對服務注冊、服務調用身份登記、服務過程的監控等,實現服務注冊、服務調用身份的增刪改查,以及上述安全設計。定制輪巡周期實現主動發現注冊的服務構件是否可達。監控服務構件運行過程信息,即將存于運行日志庫的監控信息通過界面展示,對于異常信息進行提示。在服務運行過程實現便捷的可視化監控,既是了解服務是否穩定運行的需要也是前期調試服務的必須。本監控設計包括2部分,即如何將必要的監控事件入庫保存和如何顯示這些監控信息。前者又主要包括2類監控事件;一是服務系統的運行情況,如服務是否被成功調用;二是服務組件本身執行過程的日志。對于監控信息的顯示設計,考慮到實時信息數量可能會很多,因此設計了“事件讀取狀態”(點擊記錄讀取信息內容后該記錄被標記為讀?。┓奖惚O控者從大量信息中關注新出現記錄。
1.2.4服務數據交換服務數據交換主要負責服務數據的底層交換,此處引用開源共享技術來實現,完成對不同協議數據格式的轉義、過濾等處理。
1.3系統應用過程在服務控制系統應用過程,主要分為服務準備、服務、服務調用3個階段:
1)服務準備。根據業務應用需求和運行環境完成應用服務的制作,包括服務邏輯設計、服務編寫與編譯、可調用的接口設定。
2)服務。將業務應用服務在配置文件中寫明可調用的位置,有特定要求的(如安全調用)需要在配置中說明,然后在服務控制系統中予以。
3)服務調用。將業務應用服務的可調用接口情況提供給調用者,完成調用界面的設計,包括正常以及異常信息的顯示;調用過程中,在服務控制系統的服務監控模塊可查詢服務執行日志,了解服務運行情況。
1.4系統實現環境根據數字化校園管理信息門戶工作方式的需要,構建面向用戶的服務模式時,需要將應用服務基于Poetlet技術,實現統一信息門戶,有效實現校園各類應用服務異構系統的整合。為適應異構環境,本系統選用Java作為開發語言,將XML作為數據格式語言用于服務配置的定義、數據傳遞等。研發運行環境選擇PC服務器作為硬件系統,數據庫系統選擇Oracle10g,服務數據交換選用開源系統MULE,目前版本為2.1.1。本系統采用的MULE作為一個基于Java的輕量級消息框架,可以快速地將服務應用連接起來,并且確保在這些應用間交換不同協議的數據。MULE是遵循面向服務架構(SOA)的系統,它提供了對現有系統的簡潔集成方式,即可以集成JMS、WebService、JDBC、HTTP甚至其他的技術。MULE的可擴展性框架允許開發者逐步將更多的應用連接到它的系統,而且Mule透明地管理組件間的所有交互,不管這些組件在底層使用了怎樣的傳輸協議,都可以利用在多個應用間讀取、轉換和發送數據的消息框架來解決這一問題。
2服務設定
根據SCA的模型框架,本文將服務定義為由服務組件、服務輸入端和服務輸出端3部分組成。
2.1服務組件基于Java的實現所提供的服務,可以有一個按下列方法之一定義的接口:1)Java接口;2)Java類。產生自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SDL)portType的Java接口,Java實現類必須實現服務接口定義的所有操作,如果服務接口是用一個Java接口定義的,那么基于Java的構件要么實現此Java接口,要么實現接口的所有操作。
2.2服務輸入/輸出端端點的傳輸類型有WebService(CXF)、File、HTTP、HTTPS、TCP、FTP等多種形式。不同方式傳輸時,作為輸入/輸出端的屬性設置不同。其中常用的WebService(CXF)是一個高性能的Web-Service,同時還支持多種綁定,CXF比較適合創建各種不同傳輸協議的服務。
3服務控制系統驗證
服務控制系統只是一個基礎,需要通過應用場景進行驗證。為了驗證以上服務控制系統的可用性,設計一個簡單的“用戶信息管理(Custmos-Manage)”應用服務作為測試用例。采用的“用戶信息管理”系統,是在數字化校園管理應用軟件中具有典型信息服務操作的小型管理系統,其應用模塊都采用目前在業務開發中較常見的網頁方式。
4結語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建設策略階段
1數字化校園建設服務重心與主要內容
1.1數字化校園的概念
數字化校園的說法來源于“數字地球”.它是一個全新的事物。人們對數字化校園給予了不同的詮釋,但目前還沒有比較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系統為依托,支持學校教學和管理信息流,實現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應用,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本W絡化無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數字化校園服務重心
學校的中心任務是教學,教學是學校的本質屬性,是學校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它規定著數字化校園建設必須圍繞著教學進行,一切技術與手段都應為“教學服務”而展開。據美國在l999年進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園計劃”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學認為“科技與教學的有效結合是目前面臨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和挑戰”。負責該項課題研究的凱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調查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意識到,對于大學應用信息技術來說,最關鍵的問題實際上并不在于技術和產品,而在于人。換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和學生……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逐漸認識到,在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幫助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這些設備。”這充分說明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是為教學服務的。
1.3數字化校園建設主要內容
硬件建設:備課和示教設備(如備課用計算機、掃描儀、數碼相機、攝像機、資源管理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室等);學習設備(如計算機教室等);管理設備(如校務、教務、政工、財務、后勤等管理用計算機、打印機等);網絡設備(如服務器、交換機、網卡、網線、光纖等)。軟件建設:操作系統,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軟件,課件制作平臺及工具軟件,示教及學習軟件。理論建設:教育理念建設.教育體制建設,教育模式建設,學習模式建設,教師角色形成機制建設,教育評價機制建設。
2數字化校園建設認識上的誤區
2.1重硬件.輕軟件,忽視理論建設
目前,數字化校園建設中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投資少,維持基本教學必須的軟件在數量、品種和質量上都嚴重不足,無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發揮;忽視軟件版權問題,使用盜版操作系統等軟件,埋下了潛在的危機,一旦遇到嚴格的維權行動。就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沒有形成權威的機構和配套的政策、制度來保證示教和學習軟件的開發、升級、維護以及地方化,使師生能夠及時方便地得到適用的教、學軟件。而理論建設研究滯后,多是零散的、初級的,缺乏組織性和系統性,極大地制約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進程和健康發展。
2.2用技術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現實實施的可行性
軟硬件企業出于贏利的動機。其設計的各種軟硬件方案,從理論上講,具有明顯的先進性,但在實際上,往往了忽視了我國學校實施的可行性。(1)忽視了方案的經濟可行性。中國是窮國辦大教育,除少數發達地區外.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教育經費一直十分緊張,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筆資金滿足那些先進方案的開發建設。(2)淡化了方案的技術可行性。由于數字技術發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學校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又使得教師無法率先獲得對先進的軟、硬件進行學習和演練的機會,使得這些先進的方案常常難被學校師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學校對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為增強產品競爭力和方案對學校的吸引力,企業常常在方案中應用新的技術,在宣傳中也大量使用帶寬、升級、擴展、浮點運算、網絡拓樸、資源庫等概念加大營銷力度,而這些企業著力渲染的功能,多數是學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設中的本末倒置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備課和示教設備以及學習設備是與學校中心工作聯系最緊密、對教育質量影響最直接、對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最大的因素。備課和示教設備、學習設備是數字化教學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設備是提高管理水平,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工具。而網絡設備則是將前三類設備聯系起來,實現資源共享、發揮系統功能的工具。如果沒有足夠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類設備,再好的網絡設備也是無法發揮其作用的。
由于對數字化校園認識的局限性,許多學校忽視了我國教育所能提供的經費條件、人員素質等辦學實力的現狀,表現出一種浮躁的心態,在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有技術上的一步到位和時間上的立馬實現的思想,把數字化校園建設這樣一件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簡單化,把發達地區和重點高校的特化經驗普通化,盲目應用到地方學校和中小學,使數字化校園建設失去了持續有序的發展動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設也暴露出問題。2002年8月26日《中華工商時報》網絡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連接,80%沒有充分利用。IT廠商們接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校園網建設大單,花費學校大量經費,苦心建起的校園網卻大部分閑置起來,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3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建議
3.1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理論研究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理論建設是相對于硬件設、軟件建設更為薄弱、滯后的部分。而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決定了理論研究應該超前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理論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組織機構,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大問題進行識別、分解.為研究的開展提供課題指南。(2)從企業、科研機構、高校、中小學、教育管理機構等部門遴選研究人員.建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人才資源庫,使研究人員結構合理。(3)以系列課題形式將已識別的問題分解到相關研究人員手中進行系統的理論研究。(4)對研究的結論進行有組織的驗收、評估、實驗、改進和推廣應用。
3.2調整數字化校園建設核心和順序
調整數字化校園建設核心和順序,即調整現行“先建網——再開發資源——最后應用”的建設步驟,按照“先從教學應用著手——通過需求達到或超過供給的內在動力促進資源和網絡建設”的技術路線進行。(1)以服務教學、實現教學數字化為建設核心。將投資重點和優先項目調整到目前已經成熟和穩定的對教學起直接作用的設備上來。(2)管理設備及管理軟件的建設應注意數據、接口標準的統一,并圍繞提高管理效率、優化教學環境的主題展開,為后期聯網奠定基礎.同時注意加強管理數據挖掘功能,讓管理設備成為學校及各部門領導提高決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學校網絡建設應在教學設備和辦公設備的建設與利用達到一定水平.對數據共享與交換需求較旺盛,網絡技術標準趨于成熟時加大投入;應本著先內部網絡、后因特網的原則進行規劃,尤其是在中小學,不應過于強調互聯互通和適時交互的功能,與因特網相連可以在專線、拔號等方式中靈活選擇。
3.3推出符合實際的經濟型解決方案
不同地區學校的經濟環境和發展水平差異大.應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案和建設進程。(1)高校和經濟發達地區學校可從現行企業的大量解決方案中選取適合的方案進行快速開發。(2)各地中小學應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技術方案和建設步驟.建設中注意因陋就簡.在保證基本功能的情況下.盡量采用經濟的產品。(3)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不同級別、不同地區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出多種建設目標、進程和評估方案.避免不發達地區和地方學校不顧自身能力與發達地區或重點高校盲目攀比現象.使建設持續有序地進行。
3-4開展教、學軟件的開發模式研究及實施解決教育軟件的版權問題、軟件的開放性和適用性問題。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強選擇軟件平臺的技術指導.把好軟件學習、使用人門關。以政府批量采購的措施降低采購成本。以政府控制軟件版權的策略解決教學軟件的開放性問題。(2)充分利用教師隊伍中科研能力強的群體自行開發實用的軟件。也可與企業聯合共同開發。
4持續搞好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步驟
4.1認識階段
在各級各類學校只有少量的計算機單機運行時。師生員工通過各種學習資料、媒體和參觀等形式對數字技術的用途開始形成理性認識并有意識地關注此領域的相關信息。學校領導開始關注兄弟單位建設情況。咨詢數字化教學對本校的發展可能產生哪些影響.在不同層次、不同進程和使用程度上開始進行建設規劃和經費、人員的安排和骨干人員的培訓與人才儲備。
4.2學習階段
學校的計算機數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辦公場所都有了配備.人們都可以從身邊直接感受到計算機應用給教學帶來的便利.只要愿意還可以有一定的上機學習時間。人們開始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操作一些比較有名的商業教學軟件和由各種渠道交流、獲得的軟件。開始嘗試制作自己的課件,參加各種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教學競賽。開始嘗試在自己的一些課堂上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管理人員也開始運用各種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學校與外部的數據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過專門的網絡.而是以光盤等硬件存儲傳遞。有時也通過調制解調器上網傳遞。
4.3使用階段
學校計算機設備和數字化資源已經初具規模.基本能滿足大部分正常教學的需要。大多數教師也具備了駕馭設備、運用資源開展數字化教學的素養.并能夠根據學校教學實際進行資源的二次開發。計算機在學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經實現常規化.并能運用各種數學模型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的評估、規劃、決策等提供一定的參考。數據的傳輸和交流可以通過少量的電話線上網來進行。
4-4網絡化階段
由于數字化教學已經常規化。對于數據的需求、傳遞、交互的要求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建設校園網成了當務之急。通過校園網把已經運行的教學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校行政管理系統、后勤保障系統等構成一個統一體.形成了完整的學校管理信息系統。由此。學校內部各環節工作有機地協調起來,許多工作自動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參與.學校管理和教學已經相當輕松,具有很明顯的研究性質.管理人員和教師的精力主要放在數字化資源的改進與完善。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方面。在這一階段。校園網已經通過寬帶與Internet互連.對外數據交流的流量也漸漸增大。但總的來看。學校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對系統外部的依賴性還不是很強。
4.5信息化階段
根據表面意思就可以清楚地知悉,所謂數字化學校就是將一些有用的網絡信息作為支撐,采取各種計算機技術進行教育、探索、管理控制以及生活服務等方面信息的搜集和處理工作。換句話說,就是以強大的計算機網絡作為技術支持,借助其構造一個多維立體的信息空間,并努力完成對校園里各種信息的實時控制的任務。可以說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理念是整個國內教育界的一項重大飛躍,打破了以往單一的校園建設形式的束縛,而且最近社會各界對數字校園的關注度得到極大提升。然而,設計觀念、具體技術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漏洞,因此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依舊需要艱辛努力的摸索??紤]到國內電腦網絡技術起步較晚,同時從事該行業的相關人才又十分匱乏,尤其是對于教育界來講,此類技術型人才就更少了。因此,我國建設數字化校園的能力還不算很高,加上手段過于單一、建設體系不夠系統完善等因素的制約,發展較為緩慢。另外,不少教育機構耗用了大筆資金用于教育培訓及相關教育設備的購入,卻沒有重視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換言之,他們沒能夠將計算機技術充分、合理地運用到教育建設當中,也沒有打破常規、單調的教育方式的鉗制,而這也是當前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
2計算機技術在構建數字校園時的應用渠道
我們進行數字化校園的構筑,根本上就是為了把更豐富、更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融入到現代教育中,進而令校園教育變得更具色彩,也更有成效。所以,在實際應用的過程當中,通常是經由網絡空間及設施手段等。舉例說明,學校的教務處能依靠教務管理系統管理和控制任何學校人員的個人信息,學子能夠通過繳費平臺上繳有關費用,也能夠借助課程系統選擇想要學習的科目等,這些具體活動都充分體現了數字化校園的精神理念,教師和同學經由普通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數字化校園技術的使用,這就令計算機技術日益深入到了校園中的每個人的生活和學習中。
2.1教學方面的具體運用
我們已經有所了解,老師、學生使用的均為非常簡單、操作便捷的數字化校園技術,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師生間的溝通。老師們和同學們不僅能夠通過校園網絡系統平臺共享某些信息,也能夠完成暢通的交流溝通。例如,學生通過網絡介質提出疑問、發表留言和個人看法等可以讓老師確切地知道學生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各種難題,然后對學生提出建議,進一步提高學生們迎難而上、自主獨立的精神。由此,將計算機技術充分應用于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中,能夠促進師生間的互動、溝通,提升教育水平、教學效率。
2.2管理師生方面的實際應用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工作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依賴程度很高,加上校園當中的群體基數不小,因此,相關技術可以推動校園管理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推廣數字化校園,使其深入人心。采取電腦技術可以在互聯網當中網羅眾多的信息,令校園管理空間進一步擴大,并進行轉移,這樣的話有助于加強不同層級間人員的互相交流,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領導的辦事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師生把自己的心聲傳遞給上級領導,一方面有利于校園工作的改進;另一方面則可以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3計算機技術對數字化校園中基礎設備建設的應用
3.1綜合網絡線路分布需求
首先,整體上最好考慮模塊化的設計理念,需要方便管理與維護;其次,在基礎設備的建設環節,一切布線均需滿足標準配線系統及統一信息插座的要求,既有助于連接不暢通的線路設備,也方便以后的網絡擴建;對電纜線、配線架、插頭接孔等的統一部署可以更好地保障日后的網絡擴展需求;另外,進行分步式的規劃性建設、留出充足的主干鏈路及網絡節點等都對日后新需求的調整、網絡規模的擴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2網絡管理中心的具體要求
考慮實際情況,選取一個合適的網絡控制中心非常關鍵。一般來說,核心控制機房必須要能滿足二十千伏以上的穩定電壓,還要求能夠全天供電,同時確保對主要交換設備及存儲器四個小時或更長的延遲。對于交換機房來說,單進單出的UPS供電系統必不可少,除此之外,任何交換機房均要具備防雷系統。
3.3應用支撐體系構筑
技術應用支持體系當中,特別注重協同配合的工作理念以及統一控制下的業務環境、業務門戶,以此組成一個高效的應用機制,并用以統計和剖析各種決策信息,目的是為了構筑功能更加全面、配合協作更為高效的管理控制系統,進而達到數據共享、業務流程及思路清晰,它共包括以下三個模塊:一,常規的應用體系。這種體系主要是針對WEB、FTP等各種基礎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二,網絡控制體系。此模塊主要包括監視、診斷、報表和計費四個系統。三,電子身份認證體系。顧名思義,其是用于識別網絡資源使用者身份的唯一渠道,校園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每個個體設置為某個固定的身份,用戶能夠使用為自身設定好的身份進行相關驗證后訪問系統資源。但需要注意的就是必須保證所有用戶電子身份的有效性、唯一性。例如,學校通過網上采集用戶指紋、照片等個人信息,辦理校園一卡通、電子產品等,就是利用了這一識別技術。
4結束語
關鍵詞:數字化信息化校園網校校通網上教研視頻會議
**市共有8處鎮、街道,695個行政村,總人口58萬?,F有各級各類學校117處,在校生73319人,教職工5385人。近幾年來,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推動數字化校園建設工作的開展,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建設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實實地開展了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數字化學校建設工作的緊迫感
在新世紀,以網絡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社會許多領域中正在引發各種深層變革,從而加速了人類邁向信息社會的步伐,也引起了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建設數字化教育,促進教育的科學、均衡發展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1.發展數字化教育具有現實迫切性
信息化帶動基礎教育現代化是教育實現現代化,教育走向未來、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信息技術、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沖擊,從教育環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標,都在這場沖擊中發生著變革。建設數字化,應用數字化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在教育信息化建設實踐中,構建數字化學校成為實現學校信息化的主要內容
隨著認識和實踐的進一步深入,我們發現:硬件加軟件的校園信息化模式遠遠不能發揮校園的優勢,更不能實現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對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對全新教育模式的構建。要想發揮基礎設施的作用,促進信息化設施的有效利用,實現學校的統一協調發展,就必須建設數字化學校。即:配齊計算機,建成校園網僅僅是為數字化學校建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構建數字化學校成為實現學校信息化的主要內容。
3.數字化學校建設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應用效益的有效措施
近年來,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很快,特別是在信息設施建設、信息化配套項目、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當前嚴峻的現實是:信息化設施建設的高投入,并沒有帶來教育效益的高產出。數字化學校建設正是從改善信息化建設投資結構、加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適用的教育資源、建立效益評估長效機制以及建設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等方面入手,是適合我市解決教育信息化應用問題的最佳方案。為此,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做好數字化學校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切實措施,扎扎實實做好工作。
二、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實做好數字化學校建設工作
數字化學校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做到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一是要從長遠著想,制定一個長遠而系統的整體規劃。二是要把數字化學校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分步、分層次逐步實施,逐漸完善。三是要全體師生積極參入,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強設施建設,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和應用奠定基礎
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我市從4個方面,加強了教育信息化設施建設。一是計算機的配備。通過政府投入、社會各界贊助和廠校共建等方式,在不到兩年的時問里投資4000多萬元,配備計算機11000多臺,基本實現了專任教師人手1機,學生近10人1機。二是“校校通工程”。從2002年開始,全市共投資近1000萬元建設了市教育信息中心和46處校園網,并借助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采取“村?!甭摻ǖ男问綖樗修r村中小學建設了現代遠程教育系統,2005年我市就高質量地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三是多媒體投影教室建設。到目前為止,我市共投資近1000萬元,先后建起了300多個多媒體投影教室。四是加強軟件建設。借助電教教材收費政策,先后投資500多萬元,為教育局信息中心、學校校園網配備了辦公平臺、信息平臺、教育教學資源庫及資源管理平臺、數字圖書館等軟件,建起了全市視頻會議系統。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市教育信息化設施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也為數字化學校建設搭建起了較好的軟、硬件平臺。
2.強化隊伍建設,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和應用提供保障
數字化學校建設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全體師生員工積極參與、通力合作。為此,我們通過建立有效運行機制,強化隊伍建設。一是建立領導機制。教育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長為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負責數字化學校工作的領導、組織、管理與協調。二是建立工作機制。市里成立技術保障和建設應用兩個項目組,建立了以相關業務科室為第一責任人的項目小組責任制。技術保障組由電教站技術人員和各學校網管員組成,負責網絡的安全、維護、更新及軟件平臺的開發、應用和培訓等,為其他科室和學校的數字化建設與應用提供服務。建設應用組由教研室、普教科、政工科、職教科和裝備站等業務科室組成。教研室負責教研網站的管理及各學科網上教研工作:普教科主要負責網上學籍管理、中考招生錄取及**德育網管理;職教科開展了網上教師學歷進修、業務技能培訓;裝備站開展了信息技術學科網上教研。三是建立培訓機制。為抓好全方位的培訓工作,我市依托教研室成立了教學研究培訓中心:依托裝備站成立了信息技術培訓中心;依托進修學校成立了教師專業技能培訓中心。各培訓中心在每學期的開始,通過教育網本學期培訓菜單,教師可以自主選擇培訓內容,通過面授或網絡課堂進行學習,每學期完成60課時的學習內容。在搞好本市培訓的同時,我們還組織大量骨干教師參加上級業務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和技能培訓,參加網管員培訓100多人次,計算機制作培訓200多人次,機器人教育培訓100多人次,信息學奧賽120多人次,教材培訓l100多人次。另外,每學年我市都要組織一次全市教職工教育信息化技能大比武,比武分教育行政干部、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教師和網管員4個組別,內容涉及數字化管理與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件制作、網站建設、常用軟件的使用等內容。通過培訓,提高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應用能力,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和應用提供了保障。
3.狠抓設施應用,增強數字化學校建設的實效性
以數字化學校建設為抓手,本著“邊建邊用,以用促建”的原則,在抓好信息化常規應用的同時,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加強主題資源網站建設與應用。采取“面向一線教師,立足教學實際,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建設思路,成立了由裝備站、教研室和學科骨干教師組成的資源建設工作小組。裝備站負責主題網站建設軟件、網站系統的培訓、資源建設任務的分工、收集及合格資源的編目、入庫和。教研室負責主題資源內容的審查和評比。骨干教師負責組織本學科教師根據新課標要求制作主題資源。運用階段性評價和重點點評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完善主題資源網站建設與應用。先后多次召開點評會和研討會,解決了欄目設置不科學、資源內容不全面、網站整體質量不高的問題,使主題資源網站建設工作達到了較高水平。在完成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狠抓了主題資源網站應用工作。大部分教師利用主題資源網站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中青年骨干教師利用主題資源網站進行了常態課堂教學,許多學生借助主題資源網站進行了網上自主學習,發揮了主題資源網站在教育教學中作用。
(2)扎實做好網上教研工作。我市在2005年就依托教育信息網建設了教研網站——“**教研在線”。開通了校園網的學校也建立了校本教研網站和學科教研專欄。各學科教研員都建有本學科教研專欄,通過專欄宣傳學科課程標準,報道學科教研活動,展示共享教學方法、教學論文、案例、課件、優質課等教研成果。所有教研員和部分教師建立了博客網站,開設網上專題研究,實現了教研員與一線教師之間的隨時隨地溝通,使上級的教育教學方針、政策能夠及時貫徹到基層,同時教研員也能得到來自一線教師的教學信息反饋,發掘教育教學中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推廣或糾正,彌補了傳統教研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研工作的時效性,促進了教研員和一線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開通視頻會議,實施網上辦公。我市在所有市直學校和鄉鎮駐地小學開通了視頻會議系統,利用該系統召開面向全市的各種會議,有計劃地組織了示范觀摩課、研討培訓等活動。實行網上辦公。教育局所有公文、各科室的通知和有關報送的材料都通過網絡進行傳送,方便了基層,節約了經費,提高了辦事效能。
(4)抓好教育技術軟件的管理與應用。在征訂方面,分學段、分學科成立了由學科教研員和骨干教師組成的教育技術軟件征訂專家組,每次征訂之前,先由專家組成員組織本校本學科教師,通過目錄和公司網站了解軟件性能,根據教學實際,提出實用的軟件推薦意見,由教育局匯總后形成我市的推薦意見。然后由學校根據推薦意見和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本校實際,自主征訂。對于大型軟件,采取“先試用,后征訂”的辦法。在管理方面,實行縣、鄉、校三級管理體制,各學校都建立電子音像室,做到專人管理,專櫥存放,制度健全,賬目清楚,賬、卡、物相符。對教育技術軟件的管理使用實行過程性評價,促進了軟件的日常管理與使用。
(5)積極開展機器人教育活動。我市專門設立了機器人教學教研組,由機器人教育教研員和部分學科骨干教師組成,負責組織、指導機器人實驗室的建設和教學工作的開展。先后共投資120多萬元,建成7處機器人教育實驗室,6處機器人教育示范校,20多所學校共配備機器人100多臺。開展了全方位培訓,并按要求開設了機器人教育課程,機器人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后有96個代表隊分別在國家、省、市獲獎。
4.實施課題帶動,推動數字化學校的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
“十五”期間,我市在22處市級以上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開展了校園網建設、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資源建設等方面的課題實驗?!笆晃濉币詠恚执_立了以數字化管理平臺、數字化教學平臺、機器人教育、校園一卡通等內容的“十一五”課題實驗項目,共立項國家、省、市級課題44個。在實驗中學、第一實驗小開展了“建立學生成長數字檔案”的實驗研究,便于家長通過網絡實時查詢學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學習情況,方便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在第一中學、文山中學開展了“校園一卡通”實驗研究,教師和學生可以用“校園卡”在學校內用餐、借書、考勤和身份識別,方便了學校管理。在外國語學校、奎聚小學開展了“家校通”實驗,為學校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渠道,教師隨時為家長各種信息和建議。90%的學科教師都確立了自己的實驗課題,如:“信息技術與閱讀興趣的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求異思維能力”“多媒體與問題情景設計”等,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有課題,個個搞實驗的良好實驗氛圍。通過課題研究,探索了數字化學校建設與應用的做法,形成了較為科學、有效、可操作的數字化學校建設模式和方法。
5.建立評價體系,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增添活力
建立長效的評價機制是促進信息化設施管理與應用的關鍵,為此,我市在2004年制定了《**市現代教育技術考核評價辦法》,從“校園網的管理與使用”“資源建設與使用”“網絡化辦公”“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電教軟件的管理與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建設”“計算機、多媒體的配備”“競賽及成果”等幾個方面都制定了詳細的目標要求和評價標準。評價采取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結果計入各單位每年一度的綜合督導成績。從2006年開始,為推動創建數字化學校建設,又制定了《**市數字化學校建設與應用評價標準》。從環境建設(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建設(圖書、教學設計和課件等)到活動過程(包括教、學、管理、服務和辦公等)幾個環節實行了多元化評價,針對不同類別的內容分別設定了4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26個三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領導與管理、環境與條件、應用與研究、成果與效益,每一個三級指標均對應一個工作點,都有相應的評估要點及打分辦法。如:學校主頁、班級主頁、教研網頁、教師博客和學生個人網頁等采取評選的辦法;教師信息素養通過技能比賽進行測試,學生信息素養通過信息技術抽考和計算機作品來進行評價。將數字化學校建設和應用工作也納入了全市一年一度的教育綜合督導評估。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促進了信息化設施的管理與應用,激發了學校創建數字化學校的熱情,為數字化學校建設增添了活力。
三、取得的成績及建議
論文摘要:文章就在數字化校園下環境大學生如何實施知識管理做了探討,總結了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目前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現狀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實施步驟與具體工具,并在最后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這種教育的努力方向。
隨著高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在校園網上可以查詢各種各樣的教學、科研資料,如數字期刊、精品課程、教師課件、試題庫、教學軟件等等。這些資源都是開放的,幾乎是沒有任何限制的。然而海量的信息獲取渠道往往又使得學習者束手無策、無所適從,甚至還有可能被錯誤信息引入歧途。如何有效獲取信息、吸收信息和運用信息成為每個大學生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個人知識管理作為知識管理思想在個人層面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一、大學生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現狀
1.概念
個人知識管理(PKM,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的概念最早是由PaulDorsey教授提出的,原文為“PersonalKnowledgeManagementshouldbeviewedasasetaproblem—solvingski11Sthathavebothalogicalorconceptualaswellasphysicalorhands—oncomponent.”,
中文意思就是:個人知識管理應該被看作既有邏輯概念層面又有實際操作層面的一套解決問題的技巧與方法。
關于個人知識管理的定義較多,但基本認同個人知識管理實質是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個人層面上的應用,是將個人將獲取的各種零散的和隨機的信息轉化為可系統利用的個人知識,并幫助個人將隱性知識有效地轉化為顯性知識,構建起個人知識庫,以利于現在和將來個人知識的存儲、使用和交流。
2.重要性
個人知識管理對于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通過對個人知識的管理,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個人的信息素養,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專業競爭能力,為實現個人價值和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具體來說有以下作用:
(1)建立個人專業知識體系,并有針對性地吸收和補充所需的專業知識資源
學生可以在知識管理的思想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以及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搭建起符合個人現狀及發展需求的知識框架,以一名物理教育專業的學生為例,他想以后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物理教師,根據這一目標,他構架了圖l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框架包括物理專業的知識和教育專業的知識,也包含了其他的能力培養所需要的知識,由于針對性強,往這個框架中填充的知識也就越發有效。
(2)培養起終身學習的習慣,持續性地學習與知識更新,提升個人價值和競爭力
人類正全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和知識的數量成指數級增長,知識與技術的更新淘汰周期日益變短。為了避免被社會淘汰,大學生必須持續的學習,及時掌握和更新所需的專業知識,達到提升個人價值和競爭力的目的。但是,隨著知識資源數量不斷增多、類型日趨復雜,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識成為大學生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在專業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兩個方面達到預期的目標,有效地方法就是進行個人知識管理。
(3)有效率地提取知識,更好地展示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
知識的價值在于應用,借助良好的知識管理技能,大學生可以快速有效地從個人知識庫中提取所需要的專業知識資源,應用到學習工作之中,獲得良好的效果,展示出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收獲自信。并因此成為知識交流活動中的活躍分子,獲得許多潛在的機會及更好的事業發展機遇。
3.大學生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現狀
雖然個人知識管理非常重要,可是目前大學生的PKM現狀確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
(1)缺乏認識
很多學生對于知識管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對這個概念的了解只限于相關專業的同學(如信息管理專業)或者有過專門研究的同學,談不上重視知識管理以及應用了。
(2)對知識(信息)缺乏良好分類,沒有系統管理
大多數的大學生對于信息(知識)的存放都是比較雜亂的,隨意存放,命名缺乏規則,經常出現找不到或不能及時找到有關資料、存儲的文件或者忘記密碼等情況。加上沒有備份資料的習慣,如遇病毒或系統故障,經常導致信息永久丟失的后果。
(3)沒有充分利用各種工具進行個人知識管理
目前大學生可以用來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工具有很多,如傳統的紙筆,電腦,MP3(MP4),手機,U盤,Blog,E-mai1等等。但大多數僅限于其基本用途,沒有將它們的功能應用到知識管理上,如手機幾乎人人一個,卻很少人有充分利用它進行日程安排;QQ人人都在用,卻很少人有用QQ空間來存放自己在網絡上找到的資料,或用QQ硬盤存放收藏夾等等。
二、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的實施
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知識管理(PKM)主要包括個人信息管理(PersonalInformationManagementPIM)、關系管理(RelationshipsManagementRM)、內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CM)以及資訊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四個部分,按照“收集、組織、編輯、存儲、檢索和共享”六大環節,在簡單有效、經濟的原則下,大學生個人知識管理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實施:
1.分析知識資源的需求,建立個人知識框架
作為個人知識管理的起點,大學生需要對個人在學習中所需要掌握和以后工作中要應用的知識資源進行具體的分析,以確定相關知識的分類和每個知識類別下的知識要素類型。這個工作非常重要,但也比較困難,尤其是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來說,由于對本專業的認識不足,加上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沒有清晰的規劃,很難準確把握自己的知識需求。這項工作可以在輔導員、專業老師或者是臨近畢業的學長指導下,根據個人特點、興趣以及最有可能的就業方向,搭建起個人的知識框架。這個框架的主體部分越早定下越好,但不宜進行大的調整,枝節部分可以隨著自己的學習不斷深入,加以調整。
2.選擇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建立起知識框架后應選擇實施個人知識管理的平臺。在數字化的校園環境下,可以采用“手機(PDA)+Blog+知識文件夾”的組合方式來實施,其中手機可以完成PIM和RM的工作,包括對自己日程的管理、聯系人的管理,與同學,老師的聯絡工作,財務管理等等,并且可以通過手機管理軟件將PIM信息同步到電腦的outlook等軟件中,完成數據的備份操作。而知識文件夾主要完成cM和IM的工作。這個方案非常靈活、簡潔、經濟,不管有沒有自己的個人電腦,起碼可以通過u盤(MP3,MP4)來存儲。而Blog體現在知識的存儲與共享上:大學生可以將重要的資料發表在自己的Blog或者是QQ空間中去,在存儲知識的同時,也將經過自己刷選的優質信息出去,借助日益擴大的Blog影響力,實現知識的共享。并可以定時通過Blog備份軟件將Blog數據備份到知識文件夾中,雙重保險確保了數據的安全。
3.建個人知識管理的準則
在沒有專業的知識管理系統支持下,大學生開始實施知識管理工作前必須建立起個人的知識命名及編碼準則,以便知識資源在分類存儲和提取使用時均有章可循。其中文件夾的命名按照知識框架中的分類進行,圖2為一名學生所建立的教學資源文件夾系統。文件名的命名建議采用“文件名=來源+類型+內容+時間”的規則,這樣可以讓你不必打開文檔就可以從文件名了解文件的基本內容,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維護及提高個人專業知識體
在選擇好PKM的系統(軟件)及準則后,進行的就是個人專業知識體系的建設工作了。包括添加新的知識資源(包括知識類別);更新、修改或刪除部分知識資源和不斷完善個人知識管理的各項準則。此項工作的最大難度在于“持之以恒”,即長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準則”維護及不斷提高個人專業知識體系。
數據的安全問題在這個環節中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學習和工作積累就是兩個腦,一個是自己的大腦中的隱性知識,一個就是我們使用的電腦。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資料如果不能找回將是一場災難。買個好電腦是個前提,定期備份是一個好辦法。備份常用有幾種方法:是光盤刻錄備份;二是借助電子郵箱,Blog、網路硬盤等網絡應用技術備份;三是通過專門的計算機軟件實現重要文件備份。
5.應用知識以及進行知識交流與共享活動
個人知識管理體系的應用主要是為了在實際工作及學習中獲得良好的績效。由于采用的是自建的知識文件夾來進行知識管理,可以利用操作系統提供的路徑檢索和簡單搜索功能從知識庫中提取所需的知識資源,并能從文件名中的“來源”尋找出相應的知識獲取渠道,獲取系統以外的知識資源,達到應用專業知識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此外,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提供了BBS,Blog,QQ,E-mail,MSN等眾多交流方式,利用它們,大學生可以與相關的專家及其他用戶進行知識交流,從而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創造出理想的績效,爭取到良好的事業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