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2 09:23:12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市場的核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的本質是促進社會資源能夠實現帕累托狀態的最優,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礎性”轉向“決定性”,市場化就理應成為中國未來金融改革的核心要義。
第一,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意味著在市場化條件下,真正實現讓供求等經濟因素決定市場價格;第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意味著金融機構的運營模式要更多體現市場化的特征,市場要在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第三,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還意味著整個金融市場要更加健全,特別是要推進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向縱深領域發展。
筆者以為,要實現上述目標,在中國現實背景下,起提綱挈領作用的便是減少行政干預等外在因素的束縛,而讓市場這一內因在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在金融市場價格形成過程中,金融改革最重要的體現便是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改革。我們正在推進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已經放開了貸款利率限制,這無疑是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但由于存款利率限制放開的“這一城”尚未攻克,我們的利率市場化還沒完全實現。國家出于經濟安全、社會穩定、存款保險制度尚未建立等因素的考量,對利率仍然有管制,導致利率不能真正反映市場價格,也不能真正反映資金融入與融出需求的對應關系。
而在匯率市場化的過程中,我們站在促使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高度上,一直推動匯率上漲,而忽視了由此帶來的產能過剩以及產業空心化的問題,這樣的匯率水平與真正反映外需情況以及資本流動的匯率水平并不是完全一致??梢?,我們在推動利率和匯率市場化的同時,要在制度設計上加以改進,從真正市場化的著眼點出發,制定相關政策。
不僅如此,在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發生的一個可喜變化是,由于貸款利率限制取消,銀行將更多用市場化方式經營,以往單純靠利差賺取利潤的經營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未來若要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銀行必須思考利潤增長點在哪里。但上面已經提到,同樣還是制度設計的問題。我們的存款利率還存在限制,這就使得中國的銀行發展雖然不能再被形容為溫室的小苗,但畢竟也不是在風雨中成長的參天大樹。盡管銀行各種中間業務、表外業務、理財業務在如火如荼發展,但傳統存貸利差仍然是其利潤的最重要來源。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大資管時代和大數據時代,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如何進行業務模式轉型都值得深思,而這首先需要我們進一步將存款利率限制取消掉,讓銀行在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定價上根據自身情況自主決定。
同時,目前在中國金融機構中,銀行仍然占據重要位置,間接融資仍然是最主要的融資渠道,這不能反映真正的市場融資主體和資金供給方力量的匹配,這也是中國大范圍的影子銀行、民間金融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民間金融存在種種弊端,我們在制度上總是針對這些機構的發展進行規范,卻沒有真正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筆者以為,我們出臺政策措施不僅要關注短期目標以及效果,還要更多基于長遠的角度,探索有助于市場健康發展的良性制度。
擺在農信社(農合行)面前的形勢非常嚴峻,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農村金融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農信社(農合行)作為農村金融市場主力軍的地位受到威脅,市場份額正在縮小。以前是“三農”主動選擇農信社(農合行),現在轉變為“三農”有了更多選擇金融服務對象的余地。顯然,農信社(農合行)曾經的主導優勢不復存在。另外,隨著城市周邊農村的城市化,農民的市民化,農信社(農合行)面對的已經不僅僅是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了。
呼和浩特地區現有國有四大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22家之多,還不算雨后春筍般的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融資組織。顯然,市場還是那么大,誰的份額占有最多,誰的蛋糕分得最大。那么,農信社(農合行)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呢?
一、農信社(農合行)農村主力軍地位不能動搖
“立足社區、面向三農、服務中小”是農信社(農合行)的市場定位,對于“三農”的扶持,永遠是農信社(農合行)發展的主旋律。農信社(農合行)出生于這片土地,成長于這片土地。多少年來,農信社(農合行)是“農民自己的銀行”這一觀念已根植于“三農”的心中,對于“三農”的金融服務永遠是農信社(農合行)發展的動力。所以,農村金融市場不僅不能放棄,而且還要進一步鞏固,要繼續強力打造小額農戶貸款,農戶聯保貸款,鞏固農村陣地。
面對時代和市場新的變化,農信社(農合行)應找準業務發展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點。由于城鄉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三農”的需求發生新的變化,農信社(農合行)的思路應緊跟時代的思路,跳出農業的圈子看“三農”。
二、對原有產品更新、再造升華,創新出適應當前市場的產品
繼續做好并且大力推廣小額農貸和農戶聯保的同時,不斷創新農戶貸款的品種。農民是弱勢群體,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很差,一旦遇上雪災、冰雹、洪水、養殖業疫情等災害,農民便陷入困境,甚至威脅到生存,償還貸款便無從談起。
嘗試與保險公司合作,為弱勢農戶量身定做一款專門針對農業生產的保險產品,這樣既可以大大減少災害對農戶造成的打擊與損失,同時也為支持弱勢群體、弱勢產業的農信社(農合行)提供了貸款安全回收的保障。探索、借鑒一種“信貸+保險+擔?!钡慕鹑诜招庐a品,以分散農業信貸風險,減少農民和涉農中小企業的損失。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企業只有創新才有活力,才會贏得更多的客戶,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只能是停滯不前。
小額農戶信貸品牌已成為農信社(農合行)的代表產品。該產品凸顯了“靈活快捷、周轉使用、隨用隨貸”的品牌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滿足了廣大農民和農村市場的金融需求,被廣大農民接受和認可?!稗r民自己的銀行”形象和小額信貸品牌意識已根植于廣大農村及千家萬戶,這是任何其他金融機構都無法做到的。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三農”的內涵和外延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農村需求呈現多元化、多層次化。農信社(農合行)應加大小額信貸品牌和服務方式的創新力度,樹立市場營銷理念,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進一步開發適銷對路的,被市場接受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產品,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可根據經濟環境、地域、經營狀況劃分三等區域:農村農民區域、城鄉半農區域、城市市民區域。針對不同的區域制定不同的信貸政策,實行分類調控,分類管理,有針對地打造特色產品;可以根據目前城鄉一體化現狀,拓展小額信貸的服務對象,將小額信貸移入城鎮社區及中小企業。對市民和中小企業分為:一般、較好、優良、優秀四個等級,按級授信,采取“一次核定、守信守約、隨用隨貸”的政策;增強和完善銀行卡功能,將客戶的評級授信,小額信貸的借還、結算、匯兌等綜合需求融入銀行卡功能,真正做到“憑卡借貸,一卡多能”,增加小額信貸品牌的科技含量。
三、研發新產品,滿足不斷發展市場要求,按照個性化服務要求,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產品
品牌產品和特色業務匱乏已成為目前農信社(農合行)亟待需解決的問題。銀行品牌是銀行產品個性化的體現,也是此銀行不同于彼銀行的重要標志。在這個金融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競爭時代,沒有本行品牌產品也就沒有形象、沒有競爭力,不能給客戶留有深刻印象??梢哉f,農信社(農合行)還沒有形成自己過硬的品牌產品。
建議把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打造成農信社(農合行)的品牌產品,形成核心競爭力。思路如下:1.嘗試創建新的評級體系,減少對企業上報財務報表、各類書面文件等硬性信息的過分依賴。注重現場調查及企業社會信譽、納稅狀況、信用記錄、高管人員的素質及家庭財產等非財務因素及軟信息。2.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短、頻、快”特點,對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實行綜合授信。在規定的期限及授信的額度內允許其循環使用,隨借隨還,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間。3.落實信貸優惠政策。在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前提下,從貸款的利率,期限和額度等方面給予優惠,對特別優質企業執行基準利率。
四、服務創新,打造個性鮮明的地方性銀行形象
創建學習型企業,大力倡導全員學習風氣,強化內功的修煉,培養知識型員工,把企業理念、網點外觀、員工素質、規范管理等有機結合,推進社會形象的全面提升,凸顯個性鮮明的地方性銀行形象。將理念內化于心,外顯于行,提高客戶的認可度和忠誠度。
農信社(農合行)應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活動,強化團體意識,在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同時寓教于樂,讓員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農信社(農合行)企業文化的熏陶。
一、影子銀行在我國的發展特征及現狀
我國影子銀行體系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目前存在的差異較大,這些差異的主要體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同的運營模式。西方發達國家的影子銀行信用擴張的主要方式是通過金融衍生工具與資產證券化進行的,我國影子銀行信用擴張的方式則是通過金融機構融資與商行表外業務進行的。我國現階段影子銀行體系可以劃分為三個層面:銀行體系外部所有可以創造信用的機構、業務與工具,如小貸公司、VC與擔保公司等;以商行為依托的銀行業內部表外業務,如銀信合作及其他金融工具;民間金融體系,如典當行、民間借貸以及地下錢莊等等。
2.不同的監督強度。金融危機爆發后不久,西方發達國家嘗試對影子銀行采取階段性的監管措施,但在整體上,影子銀行在西方發達國家中受到的監管強度依然不高,其特征也表現為試探性;而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卻一直處于金融監管的范疇中,并且在監管統計口徑中也納入了銀行理財產品。同時,信托公司的各項業務也遭受嚴格的監管,具備信用創造功能的其他金融機構也處于法律規范的監督之中。
3.不同的杠桿倍數。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傳統商業銀行資產與影子銀行發展規模大體相當,并有著高達40倍平均杠桿倍數;而我國的商業銀行規模要遠遠大于影子銀行的發展規模,幾乎沒有任何負債經營現象。
據有關影子銀行的統計表明,2002年到2012年期間,社會融資規模中傳統的銀行貸款業務所占的比重從93%下降到了58%,可見影子銀行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部分學者研究發現,我國2012年末期的商業銀行總資產達到93.7萬億元,而影子銀行的資產規模就高達25.1萬元,大約占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26.79%。促使我國影子銀行發展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信貸需求不斷增長,但信用供應卻一直受到抑制;第二,雖然儲蓄水平較高,但在轉化為投資時的比率卻相對較低;第三,雖然社會閑散資金較為充足,但投資在產品方面的資金卻十分缺乏;第四,金融監管環境的不斷嚴格化,促使金融機構希望通過創新的方式達到規避監管的目的,從而最終實現監管套利。影子銀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就是監管套利與金融創新,這種情況和西方發達國家影子銀行發展相似。
雖然影子銀行發展的速度很快,但類別不同的影子銀行產品和機構的發展差異較大,主要表現為:信用衍生品、貨幣市場基金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方面的業務發展緩慢;銀信合作產品的發展由最初的爆發式自由發展,逐漸轉變為監管制度下的穩定發展。銀信合作發展的契機主要得益于2005年個人理財業務在商業銀行的開辦,從最初的信托產品發展到后來的“打新股”產品,再后來又發展成為迅速膨脹的融資類產品,乃至近幾年來銀信合作業務不斷的升級與轉型,其產品也逐漸成為代表我國影子銀行發展的典型。
信息合作的發展永遠離不開金融監管和創新兩塊核心內容。在當今全新監管策略的驅動下,銀信合作可以對產品結構進行重新設計,以組合或投資類型的產品面目重新出現,從而規避國家對這方面的監管;或者將非銀行金融機構加入到銀信合作之中,從而避免融資業務的限制比例;同時,銀信合作還能夠在股票授權的情況下出現,利用風險資本系數的改變來節約占用資本,從而規避銀監會對風險資本的限制。
二、影子銀行理論模型設定與均衡分析
1.理論模型設定
假設模型存在的兩個不同階段,為t=0、1,t=0為信托期起始階段,t=1為結束時期。模型的主要對象有投資者與信托公司兩類交易主體,以及擔保機構、信用評級機構與銀行等服務機構。交易主體主要負責開發信托產品,并以此將理財產品銷售給相關投資者,從而充分吸收理財資金;擔保機構負責資金池擔保業務,增加信托公司的信用等級;信用評級機構則負責對信托公司的資產進行信用評級。
在t=0時期的初始稟賦為ωinv,效應函數可以表示為U=Eω[C0+C1,ω]
上面公式中,C0表示的是t=0階段的消費,C1,ω表示的是t=1時期的經濟在ω狀態下的消費。ω的狀態主要分為三種,即增長狀態(g)、衰退狀態(d)、低迷狀態(r),這三種狀態組成狀態空間Ω={g,d,r},不同狀態下的資產不違約概率是π。
信托公司方面,假設信托公司利潤最大化時的風險是中性的,當t=0時初始稟賦ωtru,此時信托公司在從轉讓公司得到收益權之后,構建資金池(資金池加權收益率為A,則預期收益率為Eω(πω,A));通過信用增加等手段,將受益權分為優先和次級兩種,并向銀行出售優先級受益權。銀行再據此進行理財產品設計,并向投資者出售理財產品,從而募集到理財資金。當t=1時,信托產品就被信托公司收回,以保證銀行投資收益。此時,將優先級受益權記為S1,次級受益權記為S2,并將二者在t=0階段的價格設為p1,p2,將t=1階段的收益率分別設為R1,R2。
信托公司應當支付的稅費總額是構建資金池的一階函數,公式為f(I)=α0+α1I。α1表示稅費比率,主要由銀行中間費、擔保費用以及稅收支出等各項費用構成。
2.對理論模型進行均衡分析
使構建的模型按照正確的時間順序進行工作,此時將信托公司為記為j,然后分析信托公司的最大化利潤。當t=0時,信托公司的初期利潤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II=[ωjtru+Dj?rDj?(α0+α1Ij)]+[Eω(πω)AIj?Ij]+[p1(S1,j?TS1,j)?R1(S1,j?TS1,j)]+[p2(S2,j?TS2,j)?Eω(π2,ω)(S2,j?TS2,j)]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信托公司預期利潤的組成主要有四個方面:信托公司融資成本與產品發行費用,購買資金池時的現金流,信托公司優先級與次級受益權帶來的預期利潤。同時,當t=0時信托公司還受到三個方面的約束條件,分別是:信托公司自由籌集的資金;信托公司要在最壞狀態下擁有足夠能力募捐早期資金;信托公司發行的產品規模必須小于資金池總額。
因為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主要是為了在經濟狀態最差時獲得收益,從而實現套期保值,所以我們能夠認為,投資者關心的主要是最壞狀態下的經濟收益。
當市場狀態達到均衡化時,由于基準利率不再對信托公司構成限制,所以信托公司可以完全操控定價權,從而根據市場狀況進行定價。[6]所以,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后,信托公司就可以確定風險利率是由S1的未來收益與市場價格p1之比得來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利率市場化的要求。
與此同時,信托公司在構建資金池之后,將分層受益權發行出去,當市場狀態達到均衡化時,信托公司的產品只能在影子銀行體系之下進行交易,此時將特有風險消除之后,再對風險進行有效分配,從而提高了社會福利;當信托公司杠桿率得到有效控制后,就可以將影子銀行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使其不對其他部門產生影響。
三、銀信合作環境下影子銀行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及對策
影子銀行作為金融創新的典范,對擴展金融機構、豐富產品種類以及加速資本流動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意義。從上述模型分析可知,我國影子銀行有利于利率市場化的實現,并且對金融市場化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7]不僅如此,由于信托產品的交易范圍只在影子銀行體系之中,因此只要將傳統商行與其之間的關聯切斷,影子銀行的發展就不會出現集聚風險,并且還可以將各自的特定風險有效分散出去;另外,信用評級機構如果為了得到更多利益,進而調整信用評級,就會導致道德風險問題的出現,這將對影子銀行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對影子銀行的規范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明確我國影子銀行的內涵與地位,明確各部門具備的監管職責;推動資產證券化的逐步深入,切斷傳統商行和影子銀行的聯系,可以防止兌付問題的出現,解決期間出現的此類問題;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監管部門必須做好各類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工作,盡可能地防止道德風險問題的出現。
在中國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現任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張健華撰寫了《利率市場化的全球經驗》一書,對全球各地的利率市場化進行了梳理和比較,以期吸取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利率市場化的全球經驗》通過比較研究,分析和總結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印度、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拉美三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利率市場化經驗,對比了其利率管制的形成原因、改革的步驟、改革前后的宏觀經濟環境、金融機構狀況、金融法律環境以及貨幣調控方式方面,回答了什么是金融自由化的內在動力,利率市場化給金融行業的整體模式、金融穩定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利率市場化與利率調控手段之間的關系等問題。
宏觀經濟形勢決定著改革的時機選擇。近年來,中國貨幣市場和幾乎所有債券市場上的利率,包括同業拆借、回購、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以及國內外幣存款的利率都已經放開。張健華在本書中指出,中國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初步考慮是:確立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目標利率,通過逐步擴大貸款利率下浮幅度和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尋找中國的均衡利率水平,逐步實現政策利率由存貸款基準利率向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轉化;通過中央銀行目標利率調節市場利率,引導存貸款利率,調節貨幣信貸總量,理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20世紀上半葉,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不同程度的利率管制。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隨著高通貨膨脹和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突出,通過利率管制調控宏觀經濟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以羅納德·麥金農和愛德華·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論為主要依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實踐在20世紀80年代后成為世界性潮流,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和眾多新興市場國家先后完成了利率市場化改革。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各國和地區經濟金融不斷發展和特定歷史事件的影響,利率管制的弊端不斷顯現,各國經濟金融運行先后遭遇困境,如美國的“金融脫媒”和“滯脹”、日本的“滯脹”與升值壓力、韓國的高通脹和企業危機、中國臺灣的高通脹和升值壓力、拉美三國的經濟危機等。放松利率管制、建立有效的利率傳導機制和資金市場化定價機制于是成為各國的必然選擇,也是其應對經濟結構轉型、轉變金融資源動員方式的舉措。
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受到“金融脫媒”或資本國際流動加強的巨大沖擊,以利率市場化為代表的金融自由化改變了西方國家的金融分業經營體制,金融行業內部,如大小機構之間、銀行及證券機構之間的競爭格局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各類創新活動更為活躍,這加速了金融全球化的進程,進而也改變了金融風險的傳播鏈條。
利率市場化是一個國家金融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這一過程充滿荊棘和風險。由于利率市場化,銀行系統將面臨著更加嚴重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宏觀經濟穩定。在法律制度相對薄弱的國家,利率自由化也會帶來大量違約的出現。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會帶來兩個結果,即過度投資或者投資不足。
金融風險問題并不停留在銀行利差收入減少、競爭加劇等直接表象問題。由于基于金融市場的創新更為激進,各類金融機構更為依賴全球金融市場的各類交易,金融市場全球性、系統性風險問題凸顯。各國往往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前或者改革進展的過程中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金融風險防范和化解機制的完善、混業監管機制的建立也減輕了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沖擊。
本書還試圖通過總結典型國家的經驗教訓,消除一些存在已久的誤解,尤其集中在改革背景、改革時機和改革的阻力動力及改革不良后果上。比如有觀點認為西方主要國家已經“天然”存在利率市場化,實際上,多數國家都曾經歷過嚴厲的利率管制時期,由管制到市場化是普遍經歷的進程,是經濟思想、社會經濟體制、資源配置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又比如人們普遍認為利率市場化改革需要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實際上,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時期,也正是內部經濟發展乏力,外部出現石油危機等巨大壓力的時期,美、英等國在這段時間還出現了“滯脹”。有觀點認為銀行業特別是大銀行將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阻力的主要來源,實際上,受到創新制約的銀行業,面對來自資本市場的挑戰,正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動力之源。另外,有觀點認為改革將提高融資成本,將使部分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金融機構破產,而本書認為實際上,融資成本的上升不是改革的后果,而是改革的誘因。只不過利率管制條件下,融資成本的上升體現在非銀行體系。
經過這兩次調整,中國貸款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除城鄉信用社外的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已不設上限管理,在基準利率以下具有30%的自主定價空間,實際執行利率由銀行根據財務成本、風險狀況及盈利目標等與客戶議價決定,基本反映了市場資金供求狀況。
關鍵詞:集中度風險;大額風險暴露;金融控股集團
一、 金融控股集團信用及市場風險的集中問題
集中度風險的概念源于銀行業,以信用和市場風險的集中為核心內容。巴塞爾協議Ⅱ指出,集中度風險是指任何有可能給銀行造成巨大虧損,從而危及其正常經營的單一風險暴露或風險暴露集團。2014年,中國銀監會的《商業銀行并表管理與監管指引》中,集中度風險被定義為“在銀行集團并表基礎上源于同一或同類風險超過銀行集團資本凈額一定比例直接或間接形成的風險敞口”。從定義來看,集中度風險的范圍比較廣泛,可以由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一系列基礎風險構成,又以信用和市場風險的集中作為最核心的內容。本文中“集中度風險”指代信用和市場風險的集中。
集中度風險是綜合性、結構性的風險。一是風險具有隱蔽性和突發性。集中度風險在爆發前通常具有良好的收益表現,如資產價格持續上升,從而掩蓋了潛在的風險屬性,在風險暴露時產生更大的破壞力。二是風險具有交叉性。對于以交易為目的、具有活躍市場的標準化資產,可能由于相似品種發生違約和信用遷移,在短期內引發利率風險,嚴重時喪失市場流動性,導致交易賬戶發生巨額損失。三是高杠桿的金融創新工具加劇和加速集中度L險的形成。
集中度風險的防范在巴塞爾體系中處于第二支柱地位。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巴塞爾協會提高對集中度風險的監管要求,巴塞爾Ⅲ在“再證券化風險暴露”(Resecuritization Exposure)的資本要求中,擴展了風險集中的范圍,增加不同賬戶、類似產品、潛在相關的表外風險等因素1。但是,由于資本協議的基礎模型以風險的高度分散為假設,盡管有針對衍生品的新增資本計提規則,集中度風險仍不能在第一支柱中得到充分體現,而是作為第二支柱內容,由各國家地區監管部門設定監管措施。因此,集中度風險的監管并未在國際范圍內形成標準化框架,各國家地區的監管標準和風險容忍度較為個性化,監管效率和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隨著金融綜合經營和金融創新的持續增強,集中度風險的危險性和外部性不斷顯現。金融控股集團自身具有復雜的組織運營結構,對于集中度風險的防范,更加不能單純依賴外部監管措施,需要建立與自身組織、業務和管理結構相匹配的集中度風險管理體系。作為探索和實踐,本文將以主要篇幅探討純粹控股型金控集團的信用和市場風險集中問題,通過系統分析集中度風險的形成機制,從戰略和技術層面總結防范措施。
二、 風險集中成因分析
隨著我國各類金控集團的迅速發展,集中度風險對經營穩定性的影響日益明顯,從形成機制來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我國經濟產業結構不平衡,大量金融資源滯留在低效率的傳統經濟領域。一是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金融資源配置向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能源、制造業等領域傾斜,一定程度上助推產能過剩經濟的形成,加劇了金融機構的集中度風險。二是產業結構不平衡,絕大多數企業處于產業鏈低端,高附加值企業規模和數量都較為缺乏,導致金融機構在客戶選擇上余地較小,對象更加集中。
第二,我國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風險集中在銀行體系。一是金融機構體系以銀行為絕對主體,尚未具備差異化、多層次、廣覆蓋的結構特征,使得金融資源的配置過度依賴商業銀行。二是金融市場體系不健全,廣度和深度不足,缺少風險對沖機制。三是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風險缺少判斷依據。這些因素導致經濟中的風險持續向銀行集中,在缺少風險對沖機制保護的情況下,銀行過度依賴政府和國企信用,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產業結構的不平衡。例如,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山西省七大國有煤炭集團的未償還貸款余額占到全省銀行業貸款余額的37%,風險形勢極為嚴峻。
第三,分業監管框架難以匹配綜合經營實踐,監管套利行為扭曲真實風險。一是集中度風險的監管指標體系針對各類業務單獨計量,在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逐漸融合的情境下,對真實風險的反映不夠充分。二是在分業監管框架下,風險實質相同的業務卻有不同的監管門檻,導致以通道業務為代表的監管套利行為大量存在,“財務表外、風險表內”的情況較為普遍,真實的集中度風險被低估。三是對于具有復雜交易結構的創新工具,缺乏具有一致性標準的風險穿透技術,基礎資產的風險不透明,降低監管效率。
第四,金控集團組織經營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加大集中度風險的防范難度。一是金控集團的資本結構復雜,通過層層控股的方式,以小資本撬動大資本,具有杠桿放大效應,對集中度風險存在固有的脆弱性。二是金控集團組織結構和治理機制的差異性影響集中度風險的形成機制。事業型金控通常以母公司的業務為核心,子公司處于附屬地位,或者直接由母公司業務部門獨立形成,子公司決策的獨立性低,促進風險集中,但母子公司之間風險管理框架具有較強的一致性較高。純粹型金控的母公司不從事具體經營,子公司處于平等的法人地位,經營的獨立性高,業務決策分散,客觀上有利于分散風險,但母子公司之間風險管理框架的一致性較低。三是金控集團通過協同效應創造價值的同時,也會導致客戶、產品、投資組合的高度關聯。按照安德魯?坎貝爾等(2000)提出的"搭便車"理論,協同就是公司能夠將一個部門創造和積累的資源無成本地應用于其他部門的情形。金控集團負債經營的特性,使其風險特征不同于一般企業集團,在收入擴大、利潤增加等正向協同效應背后,往往存在風險隱蔽、集中和交叉等隱患,超過一定界限后,集中度風險提高,經營穩定性降低。
三、 集中度風險的度量技術
1. 度量目標。金控集團信用和市場風險集中的度量以各企業類型風險度量為基礎,集團層面關注風險敞口的分布均勻程度,其度量目標主要包括四個層次。一是識別集團信用和市場風險在行業、區域、產品、單一(集團)交易對手等方面的集中程度,及時向子公司進行預警和提示;二是計算信用和市場風險的集中程度是否符合集團的風險偏好,對一定時期內集團能夠承擔的損失設定限額;三是考察集團投資組合收益與承擔風險的匹配程度,進而調整組合資產結構和風險定價;四是考察風險緩釋機制的有效性。
2. 度量方法。
(1)國際銀行業集中度風險的度量。國際銀行業對集中度風險的度量經歷了從非模型方法逐步向模型方法改進的過程,度量精度不斷提升,操作方法更加復雜,風險要素更加全面,包括對單一客戶集中度和組合集中度的度量。根據顏新秀和王睿(2010)的研究,表1列示了主要的度量方法。其中,模型方法相比非模型方法的重大改進,在于把集中度風險與經濟資本相關聯,在技術上從基于敞口額度的計量擴展到內部評級法(IRB)的基礎模型,建立了通過資本計提防范風險集中的可能性。但是,相比非模型方法,模型方法在可靠性、可操作性、適用范圍等方面仍不夠成熟,因此僅在風險管理模型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使用,還未在巴塞爾體系內形成標準操作規則。
(2)巴塞爾協議Ⅲ對集中度風險管理框架的完善。巴塞爾協議Ⅲ對集中度風險的管理仍然以非模型方法為主,在信用和市場風險集中度的度量方面,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重要改進。
第一,增加防范市場風險集中的風險資本計提規則。2009年,巴塞爾委員會《交易賬戶新增風險資本計算指引》,要求計量資本計劃期為一年、在99%的置信區間下,單個或組合交易頭寸由于違約和信用遷移所造成的損失,并以此為基礎計提新增風險資本。指引還要求銀行提供充足的資本應對交易賬戶資產的發行人集中度和市場集中度。
第二,的《大額風險暴露測度與控制監管框架》,完善關聯方、表外業務、風險緩釋工具、透視法等技術要求。該框架將大額風險暴露定義為“銀行在遭受單一交易對手或關聯交易對手非預期違約時所造成的最大損失,是銀行賬戶和交易賬戶風險暴露總額”,規定超過銀行合格資本10%以上的風險暴露屬于大額風險暴露,并設定了普通銀行25%、全球系統性重要性銀行15%的監管上限。一是對經濟依存關聯方作出了量化界定,涵w了銷售依存、成本依存、擔保、同一還款/資金來源等重要的經營關系。該框架提出,銀行對某交易對手的風險暴露額超過合格資本的5%時,銀行應考察與其具有經濟依存關系的關聯方風險暴露。二是要求表外信用風險暴露按照與計算風險資產一致的方法進行表內轉換;交易對手的風險暴露額度為交易賬戶和銀行賬戶暴露額度加總。三是規范合格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價值的扣減規則。四是設置集合投資計劃(CIU)等間接投資實體采用透視法(LTA)的標準和途徑。
(3)我國銀行業集中度風險的主要度量方法。我國銀行業對風險集中度的度量方法以非模型方法為主,主要監控風險敞口比率。受金融基礎設施不健全、信用數據不完整、實施成本高昂等因素限制,我國銀行業還未能應用復雜的模型化集中度風險度量方法,而是以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的風險限額方法為主。為防范風險集中,中國銀監會對商業銀行的貸款、同業、理財、自營等重點業務采用限額管理辦法,設定大額風險敞口占資本或組合規模的比率上限,引導商業銀行平衡組合風險。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的形勢下,長期高速增長累積的信用風險逐漸暴露,行業和區域風險加劇,集中度風險的管理難度不斷提升,對風險度量的精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模型化方法的探索和應用是行業趨勢所在。
四、 金融控股集團集中度風險的防范機制
集中度風險是戰略層面的風險,其防范機制也應上升至金控集團戰略高度,從戰略、制度、技術和保障層面設計針對性、全覆蓋的集中度風險管理體系。
第一,實施有效的戰略管理,保持均衡的發展節奏,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分散業務風險。戰略管理是金控集團母公司的重要職能,也是降低金控集團風險集聚效應的重要工具。一是母公司通過制定整體戰略確定發展的目標、速度和擴張邊界,指導子公司做出清晰的業務規劃,使整體業務發展保持動態均衡,避免結構性因素導致的風險集中。二是保障外延擴張的方向選擇不偏離整體戰略方向,綜合評估新增投資對投資組合的影響效應,兼顧協同效應和風險分散的需求。三是母公司通過引導資源配置,使資源向風險收益水平高的子公司傾斜,提高組織內部的市場化競爭水平,動態剔除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業務,管理投資組合風險。
第二,建立健全集中度風險管理的制度體系,提高集中度風險管理框架的一致性。一是建立規范的業務授權體系和限額管理制度。在金控集團子公司層面,集中度風險管理框架主要由行業監管要求決定,結合授權體系對具體業務設立限額管理制度,這些制度體系也構成金控集團集中度風險管理的制度基礎。二是建立健全風險并表管理制度,加強母公司對子公司風險集中度管理的定期檢查和督導,促進集團母子公司之間風險限額管理制度的有效銜接,改善信息不對稱,提高風險管理框架的一致性。三是規范子公司決策過程中重大事項的控制機制,包括重大事項的范圍、決策流程、授權、信息披露機制等。
第三,建立金控集團層面大額風險暴露的統計計量系統,提升集中度風險的量化水平。一是結合組織結構和管理框架,建立覆蓋主要表內外金融業務的大額風險暴露統計計量系統,實現對大額交易的事前、實時、動態監控。風險計量是管理的基礎,由于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行業的風險特征和偏好、適用的監管規則存在較大差異,各行業的集中度監管指標在交易認定、警戒線設置、風險緩釋工具使用、風險扣減規則等方面的一致性較差。在母公司層面,如果僅依據大額風險敞口的統計進行限制,會嚴重降低金控集團組織效率,也不利于風險對沖等操作的開展。統計范圍應涵蓋行業、區域、客戶、產品等多維度的大額風險敞口,核算集團層面的風險暴露總額。二是提高集中度風險管理的模型化水平,定期開展壓力測試,關注的是非正常市場情境下的尾部風險,提高管理精度。三是規范表外業務集中度風險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善表內外集中度風險管理框架的一致性。
第四,完善集中度風險管理的保障機制。一是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趨勢性風險預警能力。建立中長期趨勢的前瞻性預判和預警機制,提高針對行業、區域、產品、市場的信用和市場風險趨勢預警能力,避免遭遇局部系統性風險。例如,中信銀行進入光伏行業后隨即并行開展專項研究,在2011年下半年預判潛在危機,并緊縮信貸投放,從而避免了大規模風險暴露導致的損失。未來幾年,在實體經濟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產業調整加快,金融市場波動加大,預警機制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二是完善金控集團的公司治理機制,貫徹風險理念和風險文化,加大具有先進風險管理經驗的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為集中度風險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 巴曙松,金玲玲.巴塞爾資本協議Ⅲ的實施――基于金融結構的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 Campbell A.,Luchs KS,編著.任通海,龍大偉,譯.戰略協同[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 顏新秀,王睿.銀行業集中度風險的計量與監管――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金融,2010,(3):23-25.
[4] 孫健翔,巴曙松,朱元倩.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的測度及監管框架[J].金融論壇,2014,(2):65-71.
一、新常態下河南省實體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1.傳統資源優勢在減弱,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河南地處中原,區位、交通、物流優勢比較突出,因而在爭取國家支持方面,水利、高鐵等面臨很大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構建“米”字形快速鐵路網,改革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新優勢新動力不斷集聚形成,交通物流、產業集群等優勢在上升,因而有利于河南省形成發展大物流、建設大樞紐的格局。
2.河南省人力資源要素優勢依然存在,生產要素保障優勢沒有喪失。河南省生產要素的成本優勢雖然在減弱,但在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仍然潛力很大,例如可以發展食品、電子、輕工、紡織等。
3.競爭加劇、動力轉換沒有完成,新常態下內需不足的矛盾更為突出。河南城鄉和區域經濟仍然發展不平衡,目前來說河南省的投資空間仍然很大,需求增長面臨很大的潛力,在促進增長中消費和投資仍可以繼續發揮作用;而且河南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部分地區工業化剛剛起步,工業化、城鎮化所蘊含的投資空間和消費潛力巨大。
4.全省外貿依存度較低,總量較小。河南通過轉移替代擴大出口份額還有很大空間,仍然具備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機遇,可以參與國際分工和承接產業轉移。而且河南服務業占比低于全國水平,隨著專業化分工和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行業將面臨很大的發展空間。
5.靠拼消耗拼資源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靠打價格戰支撐和數量擴張的低層次競爭模式也將沒有發展空間。但河南市場容量大,交通便捷,設施完善,物流發達,在發展電子商務、“互聯網+”、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方面,完全有可能迎頭趕上,并搶占先機。
二、新常態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1.金融不能完全匹配實體經濟。河南省是儲蓄率比較高的省份,從去年的信貸規模來看,2015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48282.1億元,比2014年增加15.15%,居全國第9位。從總量上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并不存在資金短缺問題,但在經濟實際運行中,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并不充足,這表明金融與實體經濟并不完全匹配,突出表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2.融資結構失衡。融資渠道過于單一,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結構失衡,目前企業融資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間接融資中又以銀行借款為主,銀行業在我省融資占的比例明顯過高,直接融資特別是債券市場不發達。
3.金融創新不足。河南省金融創新方面明顯不足,尤其是金融機構在服務品種、服務范圍、貸款管理、產品設計等方面難以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而且資本市場上,尤其是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等基礎性產品發展緩慢,致使中小企業融通資金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4.區域金融發展依舊不平衡。近年來河南金融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我省區域金融發展依舊不平衡,其中,鄭州、洛陽、焦作、許昌、南陽在金融生態環境中綜合實力較強,保險中財險收入明顯低于壽險收入,尤其是在區域分布范圍內,保費收入主要集中在鄭州地區,河南其他區域則發展明顯不足。
5.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過高。實體經濟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金融機構對其貸款面臨較高的風險成本,因此正規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貸款的成本偏高。而從民間融資來看,實體經濟通過民間融資獲取資金的成本比正規金融機構還要偏高,實體經濟的發展將面臨較大的財務負擔。
6.部分經濟金融風險有所顯現。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部分經濟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已有所顯現。其中地方政府債務性風險、產能過剩風險和房地產金融風險等主要表現為區域性金融風險等。而地方政府性債務、產能過剩、房地產等領域形成的影子銀行風險和銀行信用風險主要表現為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新常態下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建議
1.建立多層次金融體系,拓展企業融資渠道。(1)增加多元金融主體。要建立多層次、多元的金融服務體系,需要鼓勵不同風險偏好的機構進入金融領域。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并適當降低金融準入門檻,積極發展村鎮銀行,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等。(2)規范民間資本,發展民間金融。促進民間投資多元化,取消不合理的市場準入限制,并推動民間金融規范化、合法化。(3)拓寬并優化直接融資渠道。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等優質金融,發展場外股權市場,并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加快發展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培育私募市場等。(4)健全金融中介服務體系。為了促進資信評估、信用評級、技術經紀、科技成果認證等業務的健康發展,需要引進專業性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并積極推進金融網絡資訊信息服務平臺建設。
2.積極鼓勵金融創新,提倡個性化金融服務。(1)金融機制創新。為了建立科學化的差別風險定價機制,實施差異化的競爭策略,需要不斷探索和改變資金運行方式及信貸管理模式,完善利率定價技術,并為企業量身訂做能滿足其需求的信貸品種。(2)加強科技創新管理。為實現金融業的手段、渠道和方式創新,需要不斷推進金融技術的創新和改革,這就需要充分發揮物聯網、互聯網、移動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在金融創新中的應用,并加強電子虛擬網點建設,構建開放式、全方位的金融創新網絡,更好地延伸金融服務的時間和空間。(3)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積極擴大信貸規模,要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十二五”重大項目要繼續保持合理、穩定的信貸支持,例如在建續建項目、重點產業、工業園區、龍頭企業工程和承接產業轉移等。(4)切實改進服務。金融業要創新服務方式,強化主動服務意識,科學規劃網點布局,不斷改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增加金融供給主體,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有序進入金融業。(5)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為降低企業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金融業應主動降低企業融資利率,并根據企業特點為企業量身訂制合理的融資方案,提高金融業的服務屬性,可以通過減輕稅費負擔、清理審批許可限制和注冊登記等,使金融業做到融智、融資并重。(6)加快金融機構的體制創新。為進一步加快金融業公司治理的改革,強化內控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形成高效透明的風險管控體系和權力制衡機制。
3.加強多方合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環境。一是金融機構應加強與政府、企業、行業的信息交流,及時掌握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以便開展融資對接,擴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覆蓋面。二是政府應調整和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支持,共同研究制定有關服務實體經濟的扶持政策,例如稅收優惠和不斷增資等。三是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金融機構應主動深入企業,為小微企業送去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并定期舉辦推介會、洽談會和交流會等,解決企業實際需求。四是為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各部門應加強合作,建立公開透明、科學合理的收費制度。
《今日樓市》: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目前主要還有哪些差距以及困難需要克服?
常:據我了解,目前也有專家在制定一些具體標準,但是完全能達到這個標準,還是有個過程,北京建設世界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發展過程。比如我們提出要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也都有個發展過程,但是從未來發展來看,我認為發展前景非常好。
《今日樓市》:作為朝陽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您如何看金融之于世界城市建設的意義?
常:CBD在世界城市中的主導作用毋庸置疑。CBD的核心功能我認為應該是產業。國際金融業就是世界城市的核心功能,任何一座城市要建設世界城市都離不開國際金融業為主的高端產業體系的支持,國際金融是世界城市獲得世界經濟領導力、影響力和控制力的根本要素。
《今日樓市》:拿上海和北京相比,是老百姓熱議的話題,誰有可能先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常:第一,我覺得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其他城市我不好更多考量,北京作為首都本身就是它的優勢,這是最突出的。第二,北京代表中國,它的國際資源也是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第三,全國50%的金融資產都在北京,國家的政策、信息、決策中心也在北京,特別是國際組織、國際機構、國際金融機構。這幾個方面我覺得是北京最大的優勢,是其他城市替代不了的。
《今日樓市》:今年朝陽區會從哪些方而促進CBD國際金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