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14:50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技術創新案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汽車工程機械”;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廈門市
中圖分類號:F426.471
文章標識碼:A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企業作為最重要的經濟組織,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組織都無法取代的。企業想要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而要想維持這種競爭優勢,最根本的是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研究課題,涉足該領域的不同專業的學者,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技術創新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v觀學者們的研究成果,發現研究者們都注意到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容和形式已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但甚少關注造成這種改變的深層次原因。
技術創新作為一種復雜的活動,是經濟與社會相結合的一種活動。因此造成某種改變既有經濟的因素,又有政治、社會、文化的因素(非經濟因素)。本文以廈門汽車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為研究對象,從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入手,通過對技術創新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的調查和分析,剖析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狀況,并以廈工重工為案例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提高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相關政策建議,為豐富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研究提供案例。
為獲取真實、全面的信息和得到企業的支持與配合,研究小組在廈門市集美區經濟貿易發展局的幫助下進行問卷調查和企業訪談,其中問卷的內容包括企業技術創新研發投入、科技人才資源結構、產學研合作、專利品牌建設、企業制度管理、企業文化氛圍和政府政策措施等。填寫問卷的對象設定為對企業技術創新相關問題有一定了解的企業高層、財務和技術人員。問卷調查一共選擇了20家樣本企業,回收了8家。為減少誤差,結合企業深度訪談,修正問卷樣本的信息誤差??偟膩碚f,本文的分析數據,來源于問卷調查及企業深度訪談。
1 廈門市重點產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狀況
1.1 技術創新經濟因素
1.1.1 企業R&D投入
根據國際上經驗性的研究結論:當R&D經費支出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例小于1%時,企業難于生存;占2%可以勉強維持;占5%以上才有競爭力,將R&D投入強度劃分為三個等級:高強度、中強度、低強度。通過調查廈門市“汽車工程機械”企業的銷售收入、R&D經費等,計算出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統計企業研發R&D投入強度在高、中、低三個等級上的分布情況。結果表明,廈門汽車工程機械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在高、中、低三個等級上均有所分布,并非所有的企業R&D投入強度都高于2%,或低于1%(表1)。這反映出廈門“汽車工程機械”企業的研發投入經驗不同于國際經驗,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應根據其具體研發組織形態合理選擇,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必須采用高強度的研發投入。
1.1.2 企業科技人才資源結構
企業科技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其創新能力的高低、強弱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未來發展,提高企業科技人才的創新能力是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企業科技人才創新能力,是指企業科技人才在企業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影響企業科技活動順利進行的個性素質總和。從調查中得知,75%以上的企業員工規模都達到了千人左右,只有少數企業在300人以下,研發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為1.7%-16%不等,研發人員學歷不高,主要集中在本科以及??品秶鷥龋▓D1)。多數企業反映招工時勞動力大多是非廈門本地人員,研發與技術人員招收困難;廈門本科學生就業觀念不強,眼高手低,定位不明確,穩定性也不高。此外,也有企業認為招工,尤其是研發技術人員難的原因之一是廈門工業不如江浙滬一帶發達,沒有形成成熟的產業鏈。
1.1.3 企業產學研合作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知識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知識創新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產學研合作實質上就是一種以知識流動為特征的企業創新活動,其目的是降低創新成本,形成雙方的互利效應,體現各方在各自領域內具有的優勢,而進入另一領域時則表現出弱勢,只有通過互相合作方可揚長避短,降低成本,形成規模效應。從調查中發現,政府在這方面缺乏鼓勵政策措施,企業也缺乏合作意識,只有一半的企業有參與產學研活動,即使參與,積極性也不高,平均每個企業與不到一所高?;蚩蒲性核献?,合作形式主要是共享研發機構或實驗設備等。究其原因在于:廈門地區高校不多,有獨立科研能力的院校更少;企業不熟悉高??蒲星闆r,溝通、交流渠道匱乏;政府鼓勵產學研合作意識不高,企業缺乏政府支持;企業產學研合作資金有限。
1.1.4 企業專利品牌建設
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新技術企業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廈門經濟的發展。企業生存發展的競爭突出地集中在專利技術與品牌之爭。專利的擁有量及價值,成為考察一個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專利品牌建設對技術創新型企業的意義極為突出。在調查的企業中,廈門廈工重工有限公司的專利數最多,達到10項,其次是金龍汽車車身有8項,日上車輪集團和廈暉橡膠各7項,宏發電子汽車有限公司4項。其余企業均沒有形成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專利,他們或實行專利購買戰略,或是實行專利合作和利用戰略。由此可見,廈門企業存在著專利品牌建設不成熟、品牌競爭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1.2 技術創新非經濟因素
企業是一個動態復雜的多維系統,它的運行受制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多方面因素。除了經濟因素外,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非經濟因素中,企業制度管理因素是基礎性因素;政府因素起到扶持、導控和服務的作用;企業文化因素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
1.2.1 企業制度管理
創新型企業良好的制度管理能促進企業內部人員的相互交流,創造各種跨部門活動的機會,消除部門隔閡,增加跨部門合作、溝通的渠道。一方面,良好的企業管理制度是技術創新的支撐和保障。企業技術創新要持續進行,必須建立鼓勵探索、允許失敗的保障制度;另一方面,技術創新也是建立良好企業制度管理的源泉和動力。技術創新的持續進行往往是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內,隨著技術創新達到一定規模和水平后,現有制度成為阻礙進一步技術創新的因素,為迫切需要實現技術創新的連續進行而推進制度管理創新。
調查發現,在制度創新管理手段上,龍頭企業更傾向于創造企業員工學習的機會和渠道,而不是片面的采取薪資、利益方面的激勵制度。統計數據顯示,雖然55%的企業認為獎勵機制有利于創新,企業也愿意為創新工作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利益保障,但76%以上的企業更贊賞并實施了員工學習培訓制度,為企業員工創造學習機會渠道。受訪企業高層也表示企業領導者應積極推廣其他企業成功的培訓經驗。由此可見,在制度創新管理機制上,企業鼓勵員工學習的積極性,企業內部學習向心力的形成尤為重要。
1.2.2 企業文化氛圍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逐步培育和發展起來的,它的重要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企業文化并不是直接作用于企業技術創新的因素,但卻是影響技術創新實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推動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為企業技術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企業文化影響員工價值,培育創新主體;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相融合,為技術創新提供保障。
問卷調查結果有力地支撐了以上結論,42%的企業可以容忍創新的失敗,只有不斷的探索和嘗試才可以創造企業代表自身名片的品牌,品牌效應不可估量,它甚至關乎整個企業的形象;37%的企業給予員工工作的自主性以及時間的自由度,為員工提供盡可能有利的創新條件和環境;21%的企業領導者支持創新冒險,甚至可以為了創新改革企業相關制度。
1.2.3政府政策行為
Shih-Chang Hung認為,在一個全球化和日益復雜化的社會,既沒有萬能的市場也沒有萬能的企業,政府在集聚資源、組織生產規則等技術創新相關的活動中扮演著領導角色。政府在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的積極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從問卷的回饋資料中可看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中政府職能主要表現在:(1)戰略引導。提供經濟發展的宏觀基礎結構;合理制定R&D投入方案;引導和推薦產學研合作多模式轉變。(2)政策法規。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政策、知識產權政策、財政稅收政策、產業調整政策以及激勵獎勵政策。(3)服務平臺。提供各種公共產業和服務網絡共享;為人才、技術、資本等資源要素的集聚創造條件;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等(圖2)。
2 技術創新案例分析一以廈工重工為例
廈工重工有限公司(原廈門廈工集團有限公司)是1995年12月組建的國有獨資企業,主要經營專用汽車及汽車零配件制造、銷售、鋼結構工程制作與安裝等。公司資產總額在100億以上,廈門本地職工人數上千人,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廈工重工設有自己的研發機構,現研發方向主要為專用汽車系列環衛車輛以及礦用自卸車、工程鋼結構產品。近三年,廈工自主研發投入分別是689萬、751萬、857萬,其中,技術引進費用相應為40萬、57萬以及38萬;技術引進再消化費用為13萬、17萬和21萬;2009年技術創新總投入占年銷售總額的比例在1%5%之間。企業擁有專職研發人員116人,其中留學歸國1人,博士1人,碩士9人,本科79人,???6人,專職研發人員占職工總數比重達到30%以上。
調查顯示:與廈工有科技項目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共3家,其合作形式均是共同實施科研項目;平均每年產學研合作的投入資金占總科技投入的比例在5%左右。這樣規模的研發投入在廈門甚至在福建省內都是少見的。除此之外,廈工重工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銷售總額的50%以上,企業未來規劃增加研發投入比例在20%30%之間??梢姡瑥B工重工現今的成績和規模都離不開企業對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研發投入,調查數據也充分說明廈門廈工重工有限公司具備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
企業的生存發展離不開企業大環境的促進和制約,訪談結果表明:廈工重工的管理層高度重視員工的創造能力,企業內部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科技管理制度,并設有專門的員工培訓機構,定時定期對員工進行能力、知識的進修工作,積極為員工打通學習、溝通的渠道,支持員工工作自主,鼓勵研發小組創新和變革,容忍創新失敗。同時,也寄希望于廈門政府給予支持幫助,實質要求有:為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提供財稅優惠政策;根據需求設立國家或地方科技攻關項目;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幫助引進相關產業,促進完整產業鏈的形成;引進科技人才,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科技人才。除此之外,企業也建議政府創建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但是,廈工重工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不盡如人意,廈工重工高層表示,企業在技術創新工作進程中遇到了各種阻礙,除了基本的資金財務、市場壓力、政府扶持力度、經濟危機問題外,科技人才的缺乏、創新能力的不足以及企業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問題構成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前三大困境。在硬實力上,廈工重工占有優勢,但是廈門大環境并沒有增強企業的軟實力,不夠發達的廈門工業在產業配套、科技人才、政府政策上都出現了一定的斷層現象。
3 結語
3.1 研究結論
(1)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包括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經濟因素更多的是由企業本身原因造成的,企業可以控制;除了企業制度管理外,非經濟因素則更受社會、市場和政府的影響,企業參與其中,但無法控制。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共同影響著企業的技術創新,二者并不是相互獨立的。
(2)在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經濟因素中,企業科技人才投入因素是最重要的,人才投入及技術創新結果的影響遠高于研發資金等的投入。技術型企業與傳統企業不同,傳統企業靠物力資本的數量和質量參與競爭,而技術型企業要靠知識和技術,要靠不斷的技術創新,而這些都離不開大量持續的科技人才投入。
(3)在非經濟因素中,企業制度管理因素是企業創新的基礎性因素;政府因素對企業創新起到扶持、導控和服務的作用;企業文化因素對企業創新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它們之間沒有孰輕孰重的比較,這些因素的合力或表現為企業技術創新行為的動力,或表現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阻力,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平衡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3.2 政策建議
(1)加強對自主研發的資金投入。據統計,目前我國企業R&D經費投入平均僅占企業銷售收入的0.5%左右,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為3%-5%,高新技術產業更是高達10%??梢?,加大創新的資金投入力度,將企業銷售收入中更多的資金用到技術創新上來,將技術創新資金的投入量達到或超過企業銷售收入的3%是非常必要的。
(2)鼓勵龍頭企業建立互利共贏、務實高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積極實施企業專利戰略。企業要成為產學研合作的主體必須完善學習和激勵機制。在宏觀上要保證合作的科研成果獲得資金上的資助;微觀上要改變激勵方式,要改變目前重視短期激勵,忽視長期激勵的激勵狀況,鼓勵更多的企業在產學研合作中采取學習機會為主、產權激勵為輔的形式。此外,企業還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3)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規劃和管理。企業要加快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要加緊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企業目標,把技術創新作為實現企業長遠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建立健全的研發機構,為技術創新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將R&D活動放到企業戰略高度上來進行規劃和組織。
[關鍵詞]效用函數;技術創新;索尼案例;品牌戰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60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12-00-02
0 引 言
如果一個企業具備領先的技術實力、擁有優秀的研發人員、良好的研發條件、豐富的技術積累,就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條件,也有利于企業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因此,很多研發能力很強而且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在技術開發上執著追求,希望通過率先開發出最新技術領先于其他競爭者,以獲得“先入為主”的優勢,甚至在一定時期內獨占市場。但是,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技術領先企業開始遭遇挫折。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與專業視聽產品、游戲產品、通信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之一。索尼公司開創了便攜式數碼產品的時代,是世界電子產品行業的領頭企業,但是經過時代的變遷索尼公司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本文基于索尼公司的生存現狀,運用企業盈利的效用函數,深入分析索尼公司陷入經濟瓶頸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必要的對策。
1 索尼的生存現狀
自2000年以來,索尼公司的領先優勢逐步被削弱。越來越多的廠商擁有了先進的技術,每當索尼推出一種新的產品,他們很快就能跟上,產品的性能沒有很大的差別。索尼能獨占市場的時間越來越短。以前的技術創新在現在已經不能給索尼帶來太多的競爭優勢。同時,這些廠商產品的定價往往比索尼的產品要低。因此,索尼的市場占有率很快被這些產品所瓜分,利潤率連年下降,導致索尼全球70個制造基地中的15個被關閉,裁員1.7萬人。
索尼中國工廠2005年出口和國內的銷售額為52.91億元,中國國內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80%,而2006年1~10月份銷售總額為32.69億元,只達到了2005年銷售總額的60%,國內銷售額更是大幅度下降,僅為2005年銷售總額的30%。索尼全球的銷售情況更是不容樂觀,2003年一季度索尼公司虧損10億美元,導致股價下跌25%。雖然這之后索尼采取了很多措施想要挽回虧損局面,但是索尼的營業利潤率始終徘徊在2%左右。而在十年前,索尼的營業利潤率是10%。
2 企業經營的效用函數
在激烈競爭的經濟環境下,成本收益分析成為每個企業關注的焦點問題??茖W分析企業的各項成本構成及影響利潤的關鍵要素,讓企業的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影響公司業績的核心環節,全面了解企業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從而把握正確的決策方向,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幫助企業克服盲目性減少浪費,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下面,通過建立企業經營的效用函數來逐一分析影響索尼產品陷入困境的因素。
Ui=PiQi-Ci(1)
其中,Ui表示企業產品所獲得的總效用;Pi表示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市場價格;Qi表示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量。(1)式滿足:
(2)
由(2)式可知,企業產品的總效用由產品在銷售市場的總收入與企業的投入成本決定。并與前者呈正比關系,與后者稱反比關系。即產品的收入越高,企業的總效用越大,產品的投入成本提高,將會降低企業的總效用。
2.1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潤。企業成本控制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壓縮成本,還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程序和方法,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真正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直接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
目前,一些企業對于成本控制的理念落后,使得成本預算流于形式。首先,大多數企業對自身延續性技術的過度投入造成性能過度供給,無法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和成本的經濟性之間的合理權衡,使客戶不愿為這項屬性的后續性能提升支付較高的溢價。其次,企業控制思想仍處于生產成本控制的范圍內,制約了成本控制與企業戰略管理、質量管理、產品工藝設計、物資采購、人力資源等的接軌,無法把握企業成功控制的節約性和經濟性原則。
2.2 價格競爭
價格會直接影響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量及市場競爭力。價格確定是否合理,價格調整是否適當直接關系到企業營銷目標的實現。
網絡時代,電子產品不僅是技術的競爭而且也是價格的競爭,追求技術領先造成產品高端定位,高端定位造就高價格,高價格造就高端目標群體。一個新產品剛推出時價格可能較高,但是隨著同類產品的推出,產品的價格也不斷的下降。如今,索尼的技術優勢隨著其他廠商對技術研發的大量投入正越來越弱。而其他廠商往往集中精力對某一個或幾個方面的技術進行研究,生產的產品技術水平較高而且價格比索尼的同類產品低,從而獲得了原先屬于索尼的市場份額。而索尼公司沒有意識到其價格優勢正在減弱,加大投入研發的力量與其他公司的產品相競爭,使其利潤額逐年下降。
2.3 需求分析
產品的市場需求由其市場份額來反映,市場份額越大,消費人群越大,表明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越多。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日益重要,使技術領先企業必須加倍重視非技術部門的作用,才能順利地把技術轉化為市場能夠接受的新產品。而如今,人們處在互聯網時代,各企業都要和網絡有或多或少的聯系。作為傳統電子設備制造商的索尼并沒有轉型為互聯網企業,其業務核心仍然是實體產品,這注定了它難以立于這個時代的風口浪尖。雖然索尼公司仍能不斷推出優秀的硬件產品,創造一個個世界最輕、最薄的紀錄,但并沒有引領潮流的產品。因此,相對于與網絡脫節的索尼產品來說,人們更愿意選擇能夠搭載網絡技術的產品。而索尼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技術優勢,采取保守封閉的研發方式,脫離了目標顧客的消費需要,使得消費群體數量驟減,市場份額下降,最終走向失敗。
3 結論與解決策略
索尼公司目前的生存現狀,引發人們對于技術創新型企業的思考。本文通過引入成本收入函數,針對函數的每個變量分析索尼公司逐漸步入衰落的原因,并對日后品牌企業應該如何轉變經營策略,提高市場占有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目標聚集戰略
產品的多元化使得索尼公司的資源分散化,導致在專業領域被其他企業所趕超。索尼公司應分析產品的銷售收入和成本情況,停止生產虧損或是利潤率低的產品,以集中資源生產利潤率高的產品。同時,可以購買其他企業研發的新技術或是和其他企業進行合作,使資源達到最優配置。
3.2 迎合目標顧客需求
如今市場和消費者的喜好對企業日益重要,產品開發的重心已從提供新功能,開始轉向提供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功能;工業設計的重心也從設計“好看”的產品,開始轉向設計“易用”的產品。而索尼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技術,強調技術引導市場,沒有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去選擇技術和確定設計方案,也就很難生產出為市場所歡迎的產品。因此,索尼應及時調整創新戰略,以迎合目標顧客的需求為重心,緊跟時代潮流,生產出更多符合大眾口味的產品,吸引廣大消費者,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獲得高額的利潤。
3.3 成本領先戰略
通過品類創新并采取精確的品牌策略,完全能避開價格戰。在本文的前半部分提到索尼公司產品較高的價格不能適應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與其被動的等待降價,不如采用成本領先的戰略,利用索尼的跨國公司的優勢,以及大規模采購的優勢,降低生產經營中的成本。也可以利用索尼的技術優勢,研發較低成本的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郭計川.淺談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和途徑[J].財經界,2010(5).
一、出口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機制及其構成要素
出口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動力機制與其他企業一樣,包括內部和外部兩種機制:
1.內部動力機制及構成要素。作為一種微觀激勵系統,激勵的對象是企業的人力資本,是通過運用組織激勵原理,設計具有強推動力或激勵力的組織和制度安排。海爾、聯想、華為等都是通過制度創新帶動科技創新,從中小型企業快速成長為世界知名的大型企業。該機制的構成要素有產權激勵、企業治理結構、企業家創新精神、企業經營機制和組織設計和創新文化等。其中企業家創新精神是關鍵,因為企業經營者是擁有實現經濟資源運籌和管理能力的人力資本所有者。對照國際著名管理信息技術咨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2001年在22個國家和地區對880位董事級高級企業管理進行的調查發現,認為保持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敢于冒險、敢于創造、銳意進取等創新精神是企業發展關鍵的占到了98%。
2.外部動力機制及構成要素。作為一種宏觀激勵系統,包括市場力量、科教發展、政府力量和集群力量等,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國際市場力量和國家科技與教育發展。出口型中小企業在“國際細分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因為國際市場競爭壓力激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開發獨有的、具有市場潛力的核心技術,并通過獲得專利或技術訣竅保護而不被模仿,形成專利競爭優勢,進而改變市場競爭結構,產生不同性質的租金的結果??萍寂c教育發展是構筑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持續競爭力的源泉。因為科技發展帶來的知識性發明或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對企業技術創新起著基礎性和前期性作用,具有強大的推動力。比如美國大學在電子科學研究和分子生物學具有最強的研究實力和水平,為相關產業技術創新提供基礎研究成果。國家對高層次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同樣在企業技術創新中起決定性作用,因為不論技術知識掌握還是對使用和改進技術的可能方式的了解,都體現在開發這些技術并促成技術應用的人手中。19世紀后期德國化工產業技術開發和產業興起與當時國家擁有一大批受過大學訓練的化學家和化學工程師是分不開的。
二、天水星火機床公司技術創新的個案分析
天水星火機床公司是落后地區的出口型中型企業,1995年以來,實現了依靠技術創新向價值鏈高端躍進,成為精密數控機床技術研發和制造的強勢企業,以及我國名牌機床制造企業和出口企業。企業研制的新產品已經連續5次榮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以來,公司出口量和出口額年均增長率均在10%以上;從2001年到2006年,該企業實現了銷售收入5年增長10倍、工業增加值5年增長15倍;2000年到2007年來銷售收入年增幅均以超過行業水平2倍以上的速度發展:新產品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從1999年的31%迅速增長到了2007的66%。2006年,公司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公司依靠技術創新創建名牌方面也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2007年公司生產的SPARK數控車床(普及型以上)榮獲了2007年度中國名牌產品,公司自主研制的CKW61100/22M超長型特種無縫鋼管加工設備產品執行Q/TXJ0247-2004#《數控芯棒車床精度檢驗》標準,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這是目前甘肅省唯一榮獲的國家標準化最高榮譽。
值得一提的是,受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影響,2008年我國機床工具銷售額和進出口呈現先增后降的局面,尤其是金屬加工機床出口從2008年8月開始連續4個月環比下降,至12月才略有增長。品牌和技術創新均處于弱勢,成果轉化的資金鏈條不完整,資本和技術的構成低,經營業務處于產業鏈低端,贏利基礎薄弱的一些出口型中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一些大企業紛紛采用“收縮戰略”,而天水星火機床有限公司反其道而行,實施“擴張戰略”,2008年在省外組建了分公司,在國外收購了法國索瑪公司,參股德國亨利安公司,實現了單純的出口貿易到全球經營實質性的轉變,逐步向國際型大中企業發展。2008年,雖然企業的增長速度都有所減緩,但行業排名比2007年有了進步。2009年前4個月,雖然產量有所下降了,但產值并沒有下降,反而有了環比增長6%左右的成績。2009年3月,公司研制的承重150噸、加工直徑3.5米、加工長度12米的CC61350×120×150S重型臥式車床和CCK61350×120×150S數控重型臥式車床兩種產品同時通過甘肅省科技成果暨新產品鑒定,并分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該產品迅速成為國際市場上緊俏產品,也成為公司以后利潤增長點。
(一)從外部動力機制看。
1.抓住了有利的市場時機。企業作為金屬切削機床和成型機床制造企業,其快速發展期正是我國大力發展制造業的“十五”期間和機械工業最好的發展期,尤其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了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數控機床及其加工中心由于加工效率、柔性化制造、環保節能等優越性受到市場的追捧,企業依靠自身技術實力和敏銳的眼光,采用大力適合中小企業的原創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創新“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模式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數控機床和精密機床,產品打向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制造的中檔次車床由于較高的性價比頗受國際市場客戶青睞,一直供不應求。
2.得到了政府支持。企業順應省地政府提出的依靠自主創新大力發展設備制造業的戰略要求,制定了以創新提升企業核心能力,以擴張經營實現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效應的發展戰略,抓住了政策機遇,得到了政府部門在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扶持,以及政府的貸款擔保支持和金融支持,并多次獲得了政府獎勵,比如自主創新節能降耗獎、創建國家名牌獎、新產品通過省級新產品暨科技成果鑒定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董事長李維謙榮獲甘肅省科技功臣獎,被授予全國質量先進個人稱號等。這些支持和獎勵為企業持續創新提供強大的政治力量和精神力量。為了使技術創新成果取得規模效益,在政府
部門支持和協調下,企業整合兼并了蘭州機床廠、天水紅山實驗機廠等資源。
3.爭取合作創新力量。企業主動與國內多家科研院所、大學在不同層次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通過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一大型數控超精密菲涅爾透鏡加工設備研發,與清華大學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與蘭州理工大學合作先后在深孔鉆、專用鏜床、車削中心、數控軋輥磨床等項目中取得了成功,并共同建立了聯合技術中心;與西安理工大學合作研制車銑復合加工中心:與西安大學進行了坐標聯動數控機床的研制:與華中理工大學共同研制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數控系統器等,共同開展了多項前瞻性科研開發工作,以增加技術儲備。企業還先后同法國索米亞公司、瑞典SMT公司、美國S&S公司等多家國外公司廣泛合作,在國際上尋求合作力量,引進當今國際先進技術,研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屬切削機床產品,為企業跨國經營奠定了基礎。
(二)從內部動力機制看。
其一,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和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及組織體系,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制度和組織保障。20世紀90年代末期,企業由原來的工廠制改制為有限公司制,建立了激勵企業家創新能力和創新動力的治理結構。20世紀80年代企業就成立了技術中心,現在已在西安、蘭州、上海建立了4個聯合技術中心和分中心的組建,中心吸引了大量優秀的專職技術人才,還聘請了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機床專家來星火機床技術中心從事開發工作,高級的科技創新帶頭人脫穎而出。在技術創新活動中實行扁平化團隊組織和網絡組織,并建立了相應的項目負責制。
其二,企業家精神的體現。以董事長李維謙為代表的經營者具有企業家精神和作用,在20世紀90年代企業技術創新中發揮了核心力量,他們一直都是企業技術創新的組織者和帶頭人。
其三,建立了完善的創新機制。企業參考大學及科研院所計量考核科研人員績效和核算工資獎金的方式,建立了激發技術人員創新熱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建立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機制;建立R&D費用增長機制,R&D費用逐年增長,從2000年到2007年7年間增長了14倍多,1995年到2006年R&D費用占企業銷售收入比例10%以上,2007年該比例也高達7.67%。R&D費用總額為歷年來最高,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保證。
其四,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企業不僅擁有杰出的技術創新人才隊伍,更為重要的擁有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及中間試驗設施等,成為國家級自動低壓鑄造工業性試驗基地,擁有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技術設施和技術保障制度與措施,這是企業這也是吸引清華大學等國內外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創新的資本。
三、幾點啟示
面臨當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星火機床有限公司的銷售業績依然呈現出增長趨勢,不僅應證了技術創新動力機制理論學說,而且給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可借鑒的啟示。
第一,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機制既有內部的又有外部的,但從外因通過內因發揮作用原理和天水星火機床有限公司的技術創新成功經驗看,企業家創新精神、治理結構、技術創新能力等內部動力是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根本動力,借此主動出擊,搶抓市場機會和政策機遇,得到政府扶持,合作者的青睞,可以進行多種技術創新。與此同時,內外部動力機制及要素的協同作用也不可忽視。首先,發揮了技術創新的內部要素的協同性,圍繞企業經濟利益和競爭優勢,形成了有利于創新、激勵創新的組織制度和經營機制,最大限度調動了企業內部創新資源的能量:其次,我國各級政府一貫堅持鼓勵創新原則,提供了有利于技術創新的條件和服務,該公司依此為平臺,定位為創新型中型企業,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支持,包括爭取科技和產業化專項資、金稅收優惠、貸款擔保等,無形中增強了企業創新的利益驅動力;再次,積極主動抓市場先機,有效耦合了市場的創新需求與企業技術創新行為及其機制,二者產生了共振效應,企業技術創新系統不斷聚集內生力量,自我發展。
[關鍵詞]技術競爭情報 技術創新 情報失察 企業 典型案例分析
1 引 言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以發明創造及其商業化為核心的自主創新,正在改變著長期以來主要依托資本、勞動力投入和自然資源稟賦差別為特征的產業發展格局,逐漸成為生產領域中最活躍的因素,同時也推動了以競爭環境中有效地獲取、吸收和利用技術信息和知識,將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宗旨的技術競爭情報(competitive technical intelligence,CTI)活動的迅速興起和理論研究的長足進步,并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第四種要素”[1]。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當前我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忽視市場環境下企業與相關利益各方對于信息和知識的搜尋與利用行為,往往具有較強博弈性或對抗性這一特征,普遍缺乏開展CTI的動力和有效運行機制,致使技術創新活動的風險和失敗率居高不下。據國家工信部對218家國有大中型企業自2000-2009年期間開展的1 280多個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項目的統計調查,失敗率高達76.4%,其中完全失敗的占到30.8%,部分失敗的占到45.6%,這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企業的平均水平相比,分別高出近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企業對外部技術發展動向和市場競爭態勢變化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客觀深入的了解,導致創新決策屢屢出現偏差或失誤[2]。因此,應用國際上通行的情報失察(intelligence failure)理論和歷史追溯描述性案例分析方法,對我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中的競爭情報失察現象進行典型案例剖析,客觀總結產生失察的原因及其影響因素,這對于增強企業競爭情報意識,科學建立和完善CTI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2 企業技術創新競爭情報失察實證分析
2.1 YTG基本情況與技術創新能力
云南錫業集團公司(Yunnan Tin Group,YTG)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金屬錫及其制品生產企業,是一家集地質勘探、采礦、選礦、冶煉、錫化工、錫材深加工和新材料等為一體的大型國有企業,擁有年產8萬噸金屬錫冶煉、2.4萬噸錫化工產品和2.5萬噸錫材加工等的生產能力,其金屬錫產品生產規模居世界同行業第二位,企業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2003-2009年期間R&D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達到1.73%,相繼成功推出了集成電路用高精度焊錫球等新產品,其投入強度和技術研發能力在國內同行業中都居較高水平。并且從2000年開始,YTG還被國家列為信息化建設重點企業,先后在辦公局域網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投入上億元資金,陸續建成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信息體系及其網絡系統,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處于同行業中上游[3]。
2.2 無鉛焊料新產品開發研究過程
2.2.1 無鉛焊料產品研發的歷史背景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錫鉛合金焊料產量及其在金屬錫消費中的比例逐年增長,1988年起替代鍍錫鋼板成為全球第一大耗錫產品,同時隨著消費者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使用各種焊接合金材料在電子產品生產過程中殘留的鉛等重金屬成分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引起了各國的極大關注。為此,美國、日本及歐盟等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開始組織實施大規模的跨國無鉛焊料及其焊接工藝等戰略性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活動,如由美國國家生產力研究所牽頭,11家知名企業及研究機構參加的NCMS計劃;由英、德、荷蘭和愛爾蘭等國聯合開展的IDEALA計劃,紛紛采取措施減少或限制鉛成分在電子產品焊料中的應用,使錫基焊接合金材料的“無鉛化”趨勢成為了世界各國新產品開發的主流方向和深加工技術的發展前沿[4]。
2.2.2 項目研究的興起與初創 作為國內金屬錫及其制品技術水平最高的企業,YTG認識無鉛焊料產品的時間并不晚。早在1993年該公司與美國阿爾法(Alpha)集團合資建立中國大陸第一家鉛錫焊料產品生產企業時,就偶然了解到國外正著手研究開發無鉛焊料產品的信息,于是其科技情報檔案室根據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升級的要求,與云南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合作,開展了“國內外錫深加工產品技術動向及發展趨勢情報分析”專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國外無鉛合金焊料產品的興起與發展,代表了今后錫深加工的發展趨勢,建議將其產業化作為YTG未來產品發展方向之一[5]”。隨后公司又與昆明理工大學等合作,進行“無鉛錫合金焊接材料制備技術開發與應用”等項目的研究,希望通過無鉛錫焊料新產品開發來改變企業長期形成的初級原料型產品結構。但是,由于當時YTG的發展受錫礦資源枯竭和經營管理不善等因素影響,一度陷入困境,這不僅使為無鉛錫合金焊接材料產品研發提供支撐的長期CTI動向跟蹤研究被迫停止,而且與阿爾法的合作也因雙方品牌使用分歧而中斷,造成企業無鉛錫焊料新產品研發工作半途而廢,失去了一次難得的產品創新發展先機。
2.2.3 項目研究的進展與放棄 進入2000年,隨著經營狀況的好轉,YTG再次決定將無鉛焊料產品開發作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技術創新的重點內容之一,但是決策者對無鉛焊料國際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嚴重估計不足,只是通過其技術研究院委托云南省科技情報所進行“YTG無鉛焊料新產品開發項目科技查新”等信息服務。然而,對國內外專利文獻檢索結果表明:“隨著各國環境保護法規的完善,到1999年全球與無鉛焊料產品有關的專利授權已達240多項,其中美國、日本兩國擁有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占到總數的31.8%,歐洲各國的發明專利數也占到17.8%。這些專利幾乎涵蓋了所有二元、三元合金元素構成的無鉛焊料合金材料,基本壟斷了無鉛焊料制備技術、專用設備開發等領域,其中以Sn-Ag-Cu系列為主流的原創發明專利為美國阿爾法及日本千住集團共同擁有,而國內獲得的無鉛焊料發明專利授權(以高校和研究所為主)則不足總數的2%,且內容大多是在美日原創發明專利的合金配比基礎上,添加部分元素(如稀土等),以提高無鉛焊料產品工藝性能,水平與歐美日等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時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如韓國、巴西等,在無鉛焊料開發工藝技術和設備制造方面的專利數量也在迅速增長,并紛紛到我國申請知識產權保護”[6]。
但是,受科技查新項目自身局限性的影響,上述對YTG的科技查新服務并沒有對當時全球范圍內無鉛焊料產品、焊接工藝技術、封裝專用設備及其標準化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競爭態勢進行深入情報分析,也沒有對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可能對含鉛產品市場產生行政限制這一新動向發出預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決策層對國內無鉛焊料產品應用市場前景的判斷失誤,片面地認為:無鉛焊料的使用成本比傳統鉛錫焊料高2倍以上,難于被國內用戶廣泛接受,產品可能缺乏市場競爭力,于是決定放棄對無鉛焊料新產品的開發。
2.2.4 項目研究的恢復和失敗 到2006年,隨著發達國家無鉛焊料技術及其標準的日臻完善,歐盟正式頒布實施《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美、日等國家也制定實施類似法令,明確要求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電氣電子產品設備中,鉛的含量比例不得超過千分之一。國外不斷加強的無鉛化立法和跨國公司實施的無鉛焊料專利戰略,明顯對我國電子產品制造業發展構成巨大壓力,使電子產品出口面臨著環保綠色貿易壁壘的威脅。為此,原國家信息產業部等部門于2007年3月聯合頒布實施了《電子信息產品生產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及其相關規定,明確要求投放市場的重點監管目錄內的電子信息產品不能含有鉛、鎘、汞等有害元素。面對新的形勢,YTG又決定重新全面恢復無鉛焊料新產品的研發,并由公司科教處牽頭,采取外包方式,與云南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合作,聯合開展《無鉛焊料系列產品市場環境監測與預警的競爭情報分析》課題研究,對無鉛焊料產品的技術創新動向及市場發展趨勢進行監測與預警分析。
然而,研究結果無情地表明:“進入21世紀后全球在無鉛焊料產品研發領域,不僅已構成了以歐美基本原創發明專利和以新興工業化國家焊接工藝技術應用專利為主,針對我國企業的壟斷性技術壁壘,而且幾年來北京朝陽助焊劑有限公司、紹興市天龍錫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無鉛焊料生產廠家的誕生與發展,使中國無鉛焊料產品的生產能力迅速達到1.6萬噸,加上直接從國外進口的無鉛焊料產品,總數已占到焊料使用量市場的25%左右,這時YTG進入無鉛焊料產品市場的競爭對手明顯增多,難度也大大提高[7]”。同時情報研究還發現,“國外跨國公司對于無鉛焊料領域的研發,已由產品專利拓展到無鉛焊接工藝及其封裝設備制造等方面,即把產品專利中合金材料配比等保護內容轉化為焊接溫度等關鍵工藝參數和自動焊接封裝生產線設計規范,從而實現核心技術的鎖定,逐漸形成了從材料、工藝到設備一條龍的無鉛焊接技術標準壁壘”[7]。為此,課題組建議YTG抓住國內正在制定無鉛焊料產品行業標準的機遇,加強與國內外權威研究機構的合作,采取購買專利許可等合作方式來加快研發速度,但為時已晚。由于企業開發出來的無鉛焊料新產品在核心專利技術上依然受制于國外壟斷巨頭,不僅與國內其他無鉛焊料生產廠商同樣處于低端市場競爭,而且在使用成本和價格競爭中也無法與傳統錫鉛焊料產品抗衡,從而陷入技術與價格兩難的困境中,最終YTG歷時10多年的無鉛焊料產品開發以失敗告終。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通過上述對YTG在無鉛焊料產品開發的CTI應用過程及其效果的歷史追溯案例的深入剖析,我們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 CTI活動作為克服與降低技術創新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的重要工作,與企業技術創新的績效之間有著顯著的正向關系。由于我國企業實施的技術戰略大多屬于后發追趕型,創新活動基本上是競爭者驅動的,與發達國家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大多屬于市場領先型,其CTI活動重點在于對潛在用戶特定信息挖掘以及如何正確把握產品新穎性與市場需求相互關系的情形存在很大不同,在技術創新活動過程中,后發企業CTI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市場領先者技術或新產品的動向跟蹤上,需要對競爭對手掌握什么技術,推出什么新產品,其產品對目標客戶的吸引力如何以及市場上已有產品需要做哪些改進(如性能、價格、質量或兼容性)等方面的競爭情報進行深入了解,才可能較好地通過與對手的激烈競爭來贏得客戶的青睞。因此,CTI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對抗性和持續性及信息來源多樣性(包括正式交流渠道和非公開渠道)等特征,這與單純依靠學術文獻的科技查新和傳統信息分析等服務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 由于我國政府部門和企業界對競爭情報理念的認識存在較大偏差,使得企業普遍缺乏對技術創新的戰略預見能力。例如,雖然YTG無鉛焊料產品開發及其決策的失敗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通過深入分析后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企業缺乏有效的CTI支持與預警機制,在技術創新的機會搜尋、市場環境評價、競爭對手分析和威脅預警等過程中存在明顯缺陷,面對激烈的技術創新競爭環境,盲目開展的產品研發行為早已埋下了最終失敗的隱患。盡管YTG作為國內最早接觸和開展無鉛焊料研發的企業,其科技經費投入水平也相對較高,但是由于受到封閉式創新傳統理念的限制,始終將CTI工作排擠在決策環節之外,不僅無法及時獲得和積累相關市場信息和技術情報,對開展無鉛焊料產品研發的外部競爭環境和優劣勢難于做出客觀的評價,造成了無鉛焊料產品創新活動長期游離于國內外的創新網絡邊緣,研究工作和成果的產業化進程一直處于高風險的狀態之中,而且僅有的幾次情報合作行動也由于層次較低(從事后來看,其分析研究結論基本上還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不能為企業創新決策提供有效的情報支撐,對國際上新出現的焊料產品“無鉛化”趨勢也未能做出正確的市場認知與判斷,并且以此做出科學決策,使得YTG的新產品開發速度緩慢且缺乏特色,始終未能跟上國際無鉛焊料產品、焊接工藝和封裝設備三位一體的發展態勢,一再錯過發展機遇,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終導致無鉛焊料產品創新未能有效形成核心競爭力。
? 盡管YTG作為行業信息化建設重點企業,已建立了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但基本內容仍是對內部信息進行結構化搜集、處理、儲存和利用,系統建設與運行存在“見物不見人”的弊端,在信息利用方面具有明顯 “內斂性”而缺乏“外向性”的特點,在競爭條件下不能根據信息資源的不對稱性和博弈性來很好解決競爭信息知識的集成、甄別和分析等問題,從客觀上導致了決策者不可能對競爭環境變化監視等競爭情報工作有清醒認識和深刻理解,難于有效利用外部信息知識。因而在組織開展技術創新時,決策者常常表現出對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影響視而不見,習慣于將新產品開發看作是產業鏈延伸的一個環節,研究工作安排一廂情愿,新產品開發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也是造成目前國內企業技術創新失敗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 由于大多數國有企業的科技情報服務模式長期處于計劃經濟時代文獻資料室的延續狀態,對情報工作的理解和管理仍然停留在“查資料”的原始初級階段,無論是運行機制還是反應能力都不能適應當前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的要求,例如YTG的基層情報人員知識陳舊,業務素質普遍偏低,無法正確領悟競爭情報的特點和真諦,甚至于誤將本行業動態技術信息定期收集、報道或者研發項目的“科技查新”等傳統科技信息服務,都當作開展CTI活動的主要內容,導致“情報服務”遠離企業戰略發展目標決策要求,與技術創新過程和戰略績效缺乏必然聯系,服務功能與面臨的信息需求之間存在巨大反差,使得所謂的“競爭情報”活動及其系統建設最終變成趕時髦的“擺設”,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8]。實踐證明,傳統科技情報服務模式及其思維慣性已成為影響我國企業開展CTI活動的主要體制障礙。
參考文獻:
[1] 彭靖里,李建平,張偉.國內外技術競爭情報的研究與應用現狀及其趨勢[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1(2):312-316.
[2] 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十一五以來中國國有企業的技術創新狀況統計調查分析[R].北京,2010:124-126.
[3] 云南省錫業集團發展簡介[EB/OL].[2011-10-25] http://.cn.
[4] 侯正軍,陳玉華.無鉛焊料的發展[J].電子與封裝,2005,5(5):8-11.
[5] 謝仁興,彭靖里,王麗萍. 國內外錫深加工產品技術動向及發展趨勢情報分析報告[R].昆明:云南省科技情報研究所,1992,38-42.
[6] 陳巨. 云錫公司無鉛焊料新產品開發項目科技查新報告[R].昆明:云南省科技情報研究所,2001:3-4.
[7] 彭靖里,張勇,陳曉華. 云南錫業集團公司無鉛焊料系列產品市場環境監測與預警的競爭情報分析報告[R].昆明:云南省科技情報研究所,2007:65-73.
[8] 張勇.對競爭環境下云錫公司科技信息服務模式的反思[J].紅河科技,2010(4):82-85.
[作者簡介]彭靖里,男,1959年生,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00余篇。
關鍵詞:創業要素 高新技術企業 創業機會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推崇,作為國家大力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博思偉業也在綠色發展的浪潮中不斷摸索前行。北京博思偉業機電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風力發電設備液壓工具及技術供應商,2001年4月18日注冊于北京市密云高科技園區,現有職工近60人。成立初期注冊資本50萬,經過近十五年的發展,博思偉業今日的注冊資本達到1200萬元,公司成員也由最初的兩名創業者發展到近60名員工。一直以來,博思偉業致力于液壓工具的研究,包括液壓扳手、全自動液壓拉伸器、軸承加熱器等液壓工具,為風力發電設備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有效提高了風力發電設備的發電功率,在節能環保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創業要素分析
創業圍繞創業團隊、機會與資源展開。創業機會的識別在整個創業過程中極為重要,它是創業活動的起點,確定了企業的方向并反映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創業資源是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創業團隊作為三者中最活躍的要素,將創業機會與資源聯系起來,共同影響整個創業活動。這三個要素的匹配就決定了創業活動的成功與否。
(一)創業團隊
北京博思偉業機電貿易有限公司創建于2001年,創業者是張樹國先生和他的妻子陳洪艷女士。陳洪艷擁有機械制造、財會雙學歷,大學期間對國際貿易富有濃厚的興趣,在實際的生產經營中培養了良好的市場營銷技能,并且善于管控風險,現為博思偉業的法人代表??偨浝韽垬鋰厴I于機械設計專業,擁有專業的技術背景與能力,至今已有多項發明專利,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并且善于與人溝通,在實戰中培養了豐富的市場營銷能力。
像很多創業者一樣,張樹國夫妻二人在大學畢業之后,并沒有立即創業,而是先進入機械制造行業工作,進行經驗和資本的積累。在這幾年的時間里,兩人多次想自主創業,但是由于各方面條件還不成熟,一直沒有將創業的想法落實。
在創業的準備期,張樹國先生始終堅持機械制造方面的學習,尤其是液壓工具的開發與利用。當時張樹國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幫助他發覺了風電設備的市場,但是由于資本有限,不能直接投身到風電設備整機開發中,所以他選擇了直接影響風力發電設備效率的液壓工具進行開發。雖然這屬于他的專業領域,但是創業初期身兼數職的張樹國出于個人精力有限以及自主研發時間長、費用高等原因,在最初階段他選擇了進口液壓工具銷售,在進口轉銷的過程中,他非常注重客戶的反饋,堅持提供最良好的售后服務等工作,這也為他培養了許多忠實的客戶。在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后,他招聘了幾位技術人員,開始對進口的液壓工具進行改進,同時自主研發更加安全、有效的液壓工具。在經營博思偉業的15年時間中,他不斷積累,堅持創新,擴大了銷售范圍,由單一產品向組合產品發展,并且不再局限于風力發電設備零件的提供,還向這些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夫妻創業團隊在現實中不罕見,但是像張樹國夫婦這樣,將公司發展到新三板掛牌的“夫妻店”就十分稀少了。憑借專業知識、戰略眼光、靈活的處事方式以及長久以來積累的人脈,張樹國夫婦在提供風力發電零部件的領域站穩了腳跟,并且不斷推動企業向更高一步邁進。
隨著“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樣的創業團隊越來越常見,團隊的穩定性和可信任性不斷提高,但同時公司可能會面臨諸多財務方面的問題。張樹國夫婦在注冊公司時就聘請專人對公司財務進行管理,成立了技術部、銷售部、財務部。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壯大,企業向著更加全面而專業的方面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隊伍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博思偉業非常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每到歲末年初,公司都會籌辦一場獨特的新年晚會,讓全體員工都真切地感受來自公司的溫暖與關懷。而“企業之最”和“精彩瞬間”宣傳欄則是其企業建設活動和員工日常工作精彩瞬間的記錄。同時,博思偉業還建立了個人品牌積分榜和團隊積分榜,采用即時激勵的方式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進行宣傳,并以此激勵全體員工共同進步。更加難得的是,博思偉業注重員工人文情懷與情操的培養,號召全體員工積極參與養花活動,公司的一草一木都是員工精心維護的成果,創業者張樹國先生認為將養花與工作結合,可以培養員工對生命的敬畏、對工作的認真負責。
(二)創業機會
1.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短短十余年間,北京博思偉業機電貿易有限公司從兩個人的商貿公司發展成為新三板掛牌企業,不得不提到張樹國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起初進入這個行業,很大程度上是張樹國看中了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過程中液壓的問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出后,他又將目光轉向了風力發電設備的液壓,不斷開發適應時展的液壓工具,并秉持綠色環保的理念,持續研發效率更高的液壓工具。
2.良好的創業環境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可謂是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時期,國家提供了諸多切實的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敢為人先的創業者投身高新技術產業。張樹國也是其中的一員,他抓住了國家稅收優惠等資源技術上的扶持機會,毅然決然地開始了他的創業之旅。實踐證明,正是當時良好的高新技術發展環境,為博思偉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今天的北京博思偉業機電貿易有限公司。
關鍵詞:格力 技術創新 企業發展
一、格力簡介及發展歷程
格力前身為珠海市海利冷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經珠海市體改委批準更改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隸屬于家電行業。格力的發展歷程主要經過五個階段:創業階段(抓產品);發展階段(抓質量);壯大階段(抓市場、抓成本、抓規模);國際化階段(爭創世界第一);創全球知名品牌階段(爭創世界名牌)。2006年格力又提出“打造精品企業、制造精品產品、創立精品品牌”的戰略,全力實踐“弘揚工業精神,追求完美品質,提供專業服務,創造舒適環境”的崇高使命,向著“締造全球領先的空調企業,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繼續前進。
二、格力的成就
格力通過在技術、營銷、服務和管理上不斷得創新和發展,莫定了國內空調市場的龍頭地位,在消費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2008年在第十屆中國專利獎上,格力發明的“智能化霜”技術榮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開創性得實現了空調行業發明專利在中國專利獎上零的突破。驚喜的是兩項自主創新成果被列入國家科技部公布的 2008-2009 年度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名單。09 年初,由于其卓越的行業技術研發水平,格力又經國家科技部批準組建中國制冷行業唯一一個國家級工程中心國家節能環保制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又意味著格力已具備引領制冷行業技術發展和工程化實踐的領軍能力。同年格力自主研發的兩項技術又雙雙入選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010年格力“G10低頻控制技術”和“熱回收直流變頻模塊化多聯機組”被認定為2010年度“國家火炬計劃。
圖1 格力空調器及配件國外營業收入(圖中09年收入下降主要是金融危機的影響造成全行業整個出口市場的低迷。數據采集來自格力電器年度報告)
三、企業的戰略文化
格力大力推廣“實”文化。格力“實”文化以“實、信、廉、新、禮”為核心價值體系, 以“忠誠、友善、勤奮、進取”為企業的精神,以“少說空話、多干實事”為工作態度,因此形成了外拓內斂的求實文化,同時結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實際情況、圍繞當代“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和向全球化發展潮流的具有“格力”特色的企業文化。面對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行業快速整合的市場格局,格力緊緊圍繞“技術、管理、營銷”創新來提升格力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同時格力加大了國際化戰略實施的步伐,立足于技術實力和優良品質,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形象和口碑,并推動 “中國創造”走上國際舞臺而奮斗。
四、企業的低碳化發展之路
長期以來,格力把以節能環保為重要技術指標的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壯大的基石,并把節能環保作為打造和提升產品品牌的重要措施。在節能減排方面,企業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節能設施及技術以及加強節約能源管理方面的工作。2008年格力科研積極響應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投入很大的資金購買節能設備、引進先進節能技術以及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不斷降低,著眼長期來看,格力的大量節能投入降低了能耗費用開支同時也減少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圖2 公司的低碳發展之路亦即是企業的發展之路(數據采集來自格力電器年度報告)
五、格力的研發體系
格力作為一家專注于空調產品的電器制造商,成立了家電技術研究院、制冷技術研究院和機電技術研究院3個研究機構,專業跟蹤研究空調行業的長遠發展技術和頂尖技術,建建了近300個實驗室,對新研發的產品進行各種情況下的實驗,并相繼攻克了一系列頂尖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取得了技術上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圖3 格力近年來科研人員與營銷人員人數的增長對比(數據采集來自格力電器年度報告)
六、格力的技術創新戰略
格力一直強調技術的創新,完成了由“技術追隨”向“技術領先”的技術蛻變過程。2005年,格力企業全面開展了“自主創新”的系列活動,可以說是碩果累累,總計完成創新型項目1612項,其中產品開發類項目670項,技術類項目143項,生產工藝類項目183項,質量整改類項目561項,管理類55項。2007年格力繼續堅持自主創新,自主研發成功了智能人體感應、智能化霜、一氧化碳檢測、變頻多聯空調、EVI 低溫啟動等全球領先的尖端技術,繼而形成了格力的技術核心。2008 年,格力依然圍繞“創新”這個主題。因為只有通過技術、管理、營銷等全面的不斷創新才能繼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持續不斷地適應環境的變化,才能持續保證格力的健康發展。2010年格力通過自主研發的“G10 變頻引擎”低頻控制技術被一致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其格力 G10 變頻空調被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G10 變頻引擎采用的多項頂尖技術,在控制理論和性能指標上均超越了國際現有技術。格力采用的定制專用控制芯片、自主研制壓縮機以及風扇電機等一些技術,真正實現了獨立自主的“中國創造”,為變頻空調在中國甚至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普及創造了條件,標志著“中國制造”從模仿性的研發走向了引領性的創造之轉變。
圖 4格力近年來高科技人才人數的增長(數據采集來自格力電器年度報告)
七、格力管理模式
格力企業以“堅持一條正確道路,貫徹兩個戰略思想,實現三個走在前面”為指導方針,全面貫徹“創新”思想和“精品”思想;努力實現“管理走在前面,技術走在前面,產品走在前面”,堅定落實“八嚴”方針,全面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卓越績效為管理結果導向、六西格瑪為管理方法、三合一體系為管理基礎,全面質量管理為質量氛圍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同時開展了QC 小組活動。企業在精神激勵方面,把企業目標與高管的奉獻精神、社會責任感、事業成就感相結合起來。
八、品牌化發展
2000年以來格力成功收購了多家企業,對企業的成功收購,有利于企業品牌的培育和維護,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格力配套能力、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在打造“格力”品牌方面,格力一直在做大“格力”自主品牌出口的力度。目前已經成功打入英、法、巴西、俄羅斯、菲律賓、澳大利亞、沙特和印度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主品牌出口占格力總出口量的比例接近于1/3。2005年,商務部授予“格力”品牌為“中國出口名牌”稱號。同年,格力位列海關總署公布的“全國國有企業出口100強”榜單之中。
通過對“格力”企業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企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但經過最近幾年歐美經濟的持續低迷,我們的民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希望我們國家的這些創新型企業在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的同時,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把企業做成真正一流的世界級企業。
參考文獻:
[1]格力電器2006年年度報告
[2]格力電器2007年年度報告
[2]格力電器2008年年度報告
[4]格力電器2009年年度報告
[5]格力電器2010年年度報告
[關鍵詞]中央企業;安全技術;科技創新;安全生產
Abstract:Nationalenterprisesarethelifeingneofpublicownershipeconomyandthefoundationofthedevehpmentofnationaleconomy.Thesituationofworksafetyinnationalenterprisesrepresentstheimageofthenation,whichreflectsthehighestlevelofworksafetyinChina.Nationalentelpdsespossessnotonlytheadvantagesofsufficientfoundandadvancedequipmenttechnology,butalsohighqualitystaff.Nalionalenterprisesownenoughfavorableconditions,basesandactualstrengthtoinnovatesafeeytech—nology.NatiOnalenterprisestakingthe1eadintheinnovationofsafetytechnologywouldplayanimportantexemplaryroleinpro—pellingtheprogressofworksafetytechnologyandenhancingintrinsicsafety1evelofenterprises,andwouldexertdecisiveimpactonworksafetyofthenation.Thecurrentstatusofworksafetyinnationalenterprisesisanalyzed,andtheirmajorproblemsaboutin-novationofsafetytechnologyarepointedout.Theexperienceoftop500enterprisesinfieldofsafetytechnologyinnovationisde-scribed,suchasthatofChinaPetrochemicalCorporation(SINOPEC),ChinaNationalPetroleumCorporation(CNPC)andDUPONT.Furthermore,foursuggestionsaboutinnovationofsafetytechnologyinnationalenterprisesaremade.
Keywords:NationalenterpriseSafetytechnologyTechnologicalinnovationworksafety
1引言
在我國能源、冶金、石油、石化、機械制造、軍工、航運、海運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和領域,中央企業歷來占據著主體地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中央企業原油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7.5%,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占全國的82.9%,水運貨物周轉量占全國的86.3%,發電量占全國的40.8%,汽車產量占全國的30.2%,鋼產量占全國的20.4%。
近年來,中央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開發、研究和生產出了不少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上半年,16戶中央科研企業申請專利215項,授權專利111項,中央企業的科研創新取得重大成果。
在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布局中,在實現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的歷史進程中,中央企業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動安全生產科技進步、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上,中央企業也具有示范作用。如何提高中央企業的安全技術創新能力,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2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現狀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的轉型期,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安全生產科技水平相對落后。中央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總體上好于國內企業的一般水平,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央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在安全生產工作上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
在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過程中,一些單位不能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安全生產與改革發展的關系,強調了效益優先,忽略了安全生產;在企業兼并重組、優化結構和改制、改革過程中,一些單位削減了安全工作力量,甚至撤銷了內部安全機構;在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子公司、分公司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一些單位安全管理出現了“高位截癱、層層衰減”現象,越到基層安全工作越薄弱。
中央企業生產集中度高,設備功率大,生產經營活動涉及面寬,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損失慘重。根據國家局調度數據,2003年中央企業發生傷亡事故303起,死亡535人,受傷162人。2004年上半年發生各類傷亡事故168起,死亡142人,受傷93人。近年來,中央企業相繼發生了一些重特大礦山事故、油田井噴事故、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交通運輸事故等等,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2001年以來在國內外影響嚴重的3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事故,全部發生在大型、特大型企業,其中兩起發生在中央企業。此外,因各種人為因素造成的停產、停運、停供等事故相當頻繁,經濟損失巨大。
分析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其深層次原因正是由于中央企業缺乏安全科技創新能力?!栋踩a法》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安全生產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眹鴦赵骸蛾P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中強調:“要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大中型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技術改造;要推動安全生產科技進步,加快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p>
中央企業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思路中,提出“依靠科技進步,實現本質安全,建立預防為主、持續改進的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全面提升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和職業安全健康水平?!敝醒肫髽I在安全工作制度中,也提出“安全生產與企業改革發展‘三同步’制度,強調要把安全生產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的整體布局,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安全投人和‘三同時’制度,企業要保障安全投人,安全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敝醒肫髽I的安全生產工作,要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提高安全技術創新能力,走“科技興安”之路。
3中央企業安全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迅猛發展,加快建立企業技術創新機制,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而解決好這一問題,對于中央企業加快現代化、國際化的進程尤為重要。安全科技創新屬于科技創新的一部分,安全科技創新能力必然依賴于企業的整體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目前,中央企業進行安全科技創新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3.1企業安全技術創新的環境不夠完善
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來源于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期,市場經濟體系不夠完善,部分企業尤其是部分國有企業依賴政府的思想依然存在,技術創新的意識不強。安全技術創考新則更缺乏動力。從企業內部環境看,企業還沒有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尤其是研發激勵機制和研發經費。目前,在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中,有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企業僅占30%,有技術開發機構的企業僅占25%。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仍處于一種松散狀態,缺少必要的積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很難提高。
3.2企業安全技術創新投入明顯不足
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是衡量企業技術創新投入的重要指標。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為0.75%,僅相當于發達國家平均1.5%水平的1/2,而發達國家大企業一般在3%以上。與之相比,我國存在明顯的差距。而安全技術創新的投入則更是微乎其微。雖然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忽視安全生產、忽略安全投入的現象仍十分嚴重。中央企業具有資金雄厚、設備先進的優勢,并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和高素質的人才,最具安全技術創新的基礎和實力。中央企業能否率先提高安全技術創新能力,對于我國的安全生產工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4國內外優秀企業技術創新經驗借鑒
目內外優秀企業,以世界500強最具代表性。世界500強大致可分為兩類企業:
一是高新技術企業,這類企業通常改變了行業游戲規則,甚至創造了一個新興行業;
另一類是在傳統行業里不斷開拓創新,使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并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世界500強企業產值的70%—80%是科技和文化創造的(而我國這一指標僅為30%左右)。世界500強企業始終不斷地在現代技術領域投入大量的資金,以實現設施的現代化,使用最先進的設備和質量上乘的操作系統,保證最快的加工過程,生產最好的產品,掌握最新的最先進的通信手段等等。它們往往拿出企業資金的6%—7%或更多,用于外出調研、設備和系統的更新及發展新產品。安全技術的創新則緊密融合于企業的登體技術創新工作之中。
4.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中油股份公司勘探與生產分公司“轉變觀念搞勘探,解放思想求發現”,以“創新管理和問題管理”為管理切人點,總結了“勘探開發一體化”、“巖性油氣藏精細勘探”等19項創新成果,取得勘探開發一系列重大突破,僅2003年就新發現5個億噸級油氣田和12個5000萬噸級油氣區塊,石油控制和預測儲量創近年來新高,確保了國內原油產量穩中有升。在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建設中,依靠科技進步,弘揚鐵人精神,把西氣東輸工程建設成為高科技工程、綠色工程、優質工程、陽光工程。
4.2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治理隱患,努力創造安全文明的生產環境
中國石化對已建成的裝置、設施和公用工程開展風險評價,積極進行隱患治理,按照分級管理、分步實施的原則,從隱患的檢查評估、制定方案、立項審批直到竣工驗收的全過程,實施規范化、程序化管理。2003年隱患治理項目557項,投資10億元,一批隱患得到治理,有力地保證了裝置的安全生產。
重點加強對關鍵生產裝置、要害生產部位的安全監督管理,有針對性地制定重大事故防范措施及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開展事故預案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
采用國際上先進的安全評價方法,對在役裝置的安全性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并消除生產裝置存在的缺陷和隱患,確保安全生產。
中國石化注重節能、降耗、節水、減污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積極推行清潔生產。2003年中國石化對系統內首批4家清潔生產示范企業進行了評估、審核和驗收,示范企業通過開展清潔生產,建立了開展清潔生產的正常秩序,其總體環境狀況、環保管理水平、資源利用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在清潔生產過程中,評定了4項具有推廣價值的清潔生產實用技術。加強工業用水工作的管理,強化用水考核,注重水的回用和串級使用,在生產負荷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2003年工業用新鮮水量比上年下降了1%。
為向社會提供更加清潔的燃料,中國石化相繼開發了降低汽油烯烴的催化劑、助劑和汽油清凈劑及汽油選擇性加氫脫硫等多項技術。中國石化于2003年7月1日起,全面執行新的汽油國家標準,向社會提供清潔產品。
4.3杜邦以“零”為目標
200多年前,杜邦公司僅是一家生產黑色火藥的制造作坊,而今發展成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多元化的跨國科技企業之一。杜邦是全球工業安全的標準,其他公司均以杜邦為參照衡量自己;同時,杜邦在全世界也以環保著稱。杜邦安全成就的取得,應歸功于它所堅持的十大安全信念:(1)凡是工業意外均可避免;
(2)管理層必須對發生的意外負責;
(3)盡一切所能控制容易引起危險的工序;
(4)保持安全的工作環境,杜邦員工人人有責;
(5)員工必須接受嚴格的工業安全訓練;
(6)管理層必須時常檢查安全設施及系統;
(7)發現任何疏漏,必須立即糾正;
(8)員工無論在工作時還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
(9)安全動作產生經營效益;
(10)安全系統以人為本。
此外,永遠從“零”開始是杜邦的信條。
4.4產品技術的轉化需要高額投入,但也會帶來豐厚的利潤
荷蘭菲利浦電器公司過去幾年技術老化,產品更新緩慢,經營失去活力,一度出現高額虧損。近幾年來,該公司制定和貫徹技術革命方針,依靠開發高新技術產品,不僅改變了高達20多億元內虧的狀態,而且使公司在未來5—10年內可實現250億美元的巨額利潤,從而使該公司成為西歐最富競爭力、也最有發展前途的大公司之一。
4.5加快新技術轉化
發達國家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除了注重研究開發新技術外,還在于能夠及時推行技術轉化,使新技術很快轉化成生產力,從而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先進的技術固然是競爭的資本,但在一定的條件下,抓住時間和效率比利用技術本身更重要。時間的縮短,為企業爭得了更多的市場機遇,取得了更多的經濟效益,獲得更大的安全保障。
西門子公司的管理專家曾做過精確計算:產品開發的時間每縮短一天,便可增加0.3%的商業利潤,縮短5天可增加1.6%,縮短10天便可增加3.5%。據說,西門子公司僅縮短產品開發時間一項,每年便可獲取近6億美元純利潤。而這種
利潤卻不花費任何代價,只是時間利用得比別人更充分。
企業安全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有賴于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總體提高。向技術要利潤、向技術要安全已成為現代企業的共識。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中央企業的經濟效益已得到明顯改觀,使得中央企業在人、財、物、技術及管理等方面具備了安全技術創新的有利條件。
另外,做好中央企業的安全技術創新工作,也是企業生存發展、參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競爭的需要。目前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多戶進人中國,187戶中央企業駐外機構和境外企業已多達2278個。中央企業要躋身于全球大企業之林,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生存和發展,必須提高安全技術創新能力。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要首先培育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市場效益好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以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
的不斷加快和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迅猛發展,加快建立安全技術創新機制,提高企業安全技術創新能力是中央企業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5提高中央企業安全技術創新能力的建議
我國的安全科學技術發展目標為:到2010年,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安全科技發展運行機制,初步形成安全生產理論體系,建成安全生產科技支撐平臺,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安全科技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為實現我國安全科學技術發展的目標,必須率先提高中央企業的安全技術創新能力。
5.1安全科技創新與企業改革發展同步進行
實現安全生產工作與企業的各項工作總體推進,把安全生產納入企業改革發展的總體布局,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使安全科技創新工作融人企業的整體技術創新工作之中。增強技術創新意識,努力為企業技術創新創造寬松的
環境。針對目前我國中央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政府應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優惠力度,制定相應的信貸政策,鼓勵并引導企業自主增加技術創新投入,建立和完善風險投資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5.2加大安全投入,推動安全生產科技進步
近年來,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包括中央企業在內的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和效益狀況,普遍得到改善。應進一步加大安全費用提取和投入力度,完善安全基礎設施和基礎條件,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開發的主體地位,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落實國家有關的優惠政策,建立并完善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5.3中央企業應發揮安全生產科技進步的示范作用
建立中央企業的自主創新機制,培育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效益好的大企業。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確立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投資主體、利益主體、風險主體、研究開發主體和決策主體,逐步建立起“企業主動、政府推動、科技服務體系聯動”的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形成一批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強、市場效益好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中央企業應及時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設備和落后工藝,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以大公司、大集團為依托,探索建立產、研、學一體的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基地。
5.4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以企業為主體
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進行科技成果推廣我國圍繞著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進行了積極探索,已經制定出臺了安全費用提取、安全技術改造等政策措施,為提高中央企業的安全技術創新能力提供了政策支持。據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在我國1萬余家科研行業單位中,有3000家為企業單位,占33%,企業比重不高。表明除國家辦基礎性和公益性研究單位外,還有部分科技機構游離于市場之外。
筆者認為,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在確保基礎研究得到加強的同時,促使更多的科研機構進入企業或與企業聯合。對于一些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國家應統一引進,然后組織產、學、研進行聯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轉移到企業。
實現中央企業安全工作思想觀念、體制和機制、方法途徑、科學技術和安全文化“五個創新”。開展重要工業領域安全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共性、關鍵性、公益性技術難題的科學研究,促進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對于能夠明顯改善安全生產狀況、經濟和社會效益較大的科技成果,采用召開推廣會、成果展覽、科技成果信息等多種形式進行重點推廣。
6結束語
筆者通過對中央企業的安全生產現狀及安全科技創新能力的分析和研究,特別強調,中央企業是公有制經濟的命脈,是窬梅⒄溝幕V醒肫笠檔陌踩純觶砹斯倚蝸螅砹宋夜紙錐偉踩芄淮锏降淖詈盟健L岣咧醒肫笠檔陌踩際醮蔥履芰?,是中央企业生存侯^⒄溝男枰?,也蕛S聳籃笥餃蚓靡惶寤牡蔽裰保?nbsp;
(1)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是工業文明的需要;
(2)體現了珍惜生命、以人為本的時代要求;
(3)世界500強的成功經驗,企業生存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