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14:45
序論:在您撰寫建設標準體系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特許體系是特許企業的經營管理基礎,是特許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策略、政策、制度、程序、操作細則、標準、專業知識及上述要素之間關系的總和。特許體系對于特許企業的重要性在行業內已經基本達成共識了,但是,關于“完整的體系”這個概念的理解,卻存在千差萬別,有人認為,有一套手冊就算有了體系,甚至才有了幾本手冊或幾個制度,就認為是體系了。如此理解“體系”,實在有點淺薄,那么“完整的體系”到底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建設?
筆者認為,完整的特許體系應該從三個角度去理解和建設,分別為:組織、運行和文件,可稱之為特許體系的三個狀態。在《指南》中,對文件和運行兩個狀態各有要求,對組織狀態沒有專門要求,因為“組織”的內容在運行(《指南》之3-6)狀態中有描述,而其形式又在文件(《指南》之7)中描述。
1、組織結構是特許體系的職責權利分配
與一般企業一樣,特許企業一樣需要排列各組織要素的層次、序列,并確定其分工合作關系,即組織和職責分配。特許體系的職能主要分為四大模塊:授權、運營、支持與特許關系管理(運營與支持部分見《特許體系職能總圖》),《指南》中的運營是貫穿總部與連鎖店(加盟店)的,即運營分加盟店運營和總部運營。也就是說,連鎖總部必須具備運營、支持、授權(拓展)、特許關系管理四項職能,及相應的職能部門,一般來說,特許總部需要建設如下部門:
營運部:負責對加盟店支持、控制的綜合協調;
督導部:負責對加盟店營運狀況的檢查;
拓展部:負責市場規劃、商圈選址、店鋪選址、開店等工作;
營建部:負責店鋪裝修、設備調試的組織;
加盟部:負責加盟信息與推廣,加盟商甄選,加盟關系處理等;
培訓部:負責組織加盟店員工入職與在職培訓;
法務部:負責知識產權保護及其他相關法律事務。
當然,特許企業也必須有傳統企業應有的基本部門,如行政部、財務部、HR部、公關部、企劃部、營銷部、戰略部等,視行業和企業戰略不同,還應建設物流部、采購部、產品開發部、技術部等業務部門。
特許企業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上述部門合并或重組。
2、運行是連鎖體系的主題內容
《指南》中對運行的要求就是按照職能描述的,一樣分為授權、運營、支持和特許關系管理四大板塊,因為授權系統與特許關系管理有直接的延續性,所以在此將兩部分合并分析。
1)授權系統與特許關系管理
特許企業在授權系統和特許關系管理建設方面,應區分清楚《指南》中的策略部分和操作部分。特許權內容、授權方式、加盟費的組成、特許合同應該主要是策略性內容,而被特許人(加盟商)招募、特許控制、特許溝通則主要是操作性內容?!吨改稀分幸呀浱峁┝耸跈嘞到y建設的框架,但仍有幾個問題值得重點關注:
(1)關于信息披露。《指南》中沒有提供具體內容,需要特許企業按照商務部頒發的《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實施。
(2)關于特許費用的組成??茖W的組成應該是加盟費+使用費+其他費用,有的特許企業為防備運行過程中收不上使用費,在與加盟商簽訂加盟合同時,將未來數年(一般為三年)的使用費一次收齊,這種做法是筆者非常反對的,它使加盟雙方失去信心和信任。
(3)關于加盟商甄選。一般來說,特許總部對加盟商的要求最關鍵的是商業管理能力和投資能力(資金實力),但實踐證明,加盟商的個人人品、基本素質、家庭關系,甚至對加盟事業的參與程度,都影響著加盟事業的成敗,所以,很多特許總部要求加盟商遵守社會道德、認同總部的文化與理念,甚至需要其家庭成員支持。
2)運營系統
運營系統,也稱為營運系統,在特許體系中,特指單店的業務與業務管理及總部對單店的直接管理部分,與特許體系的授權系統、支持系統并列成為特許體系的三板塊。運營系統的核心是盈利模式,包括總部盈利模式和單店盈利模式。對總部來說,除直營業務外,加盟費和(體系)使用費應該是主要盈利點,而不是別的。而對單店來說,業務模式的可復制性是最關鍵的要求,業務模式可復制性是由資源可復制性和市場可復制性構成的,因為特殊的資源和特殊的市場需求而成功的單店模式是不能復制的。
3)支持系統
支持系統是特許體系的重頭戲,但卻很容易被人們忽視,筆者經常以“冰山的水下部分”來形容它,確實,太像了,這個龐大的系統支撐著營運和授權等幾方面的業務工作。
《指南》中關于支持系統的篇幅也不小,內容包括:品牌支持、營銷支持、培訓支持、督導支持、開店支持、采購與配送、信息與信息技術。《指南》中關于上述內容都有框架性的要求。
需要說明的是,人力資源(不包括培訓)其實是一項很重要的支持,但是很多特許體系對加盟商沒有任何的支持,而且也不認為人力資源支持是特許總部應該做的事情。盡管如此,筆者還是堅持認為人力資源是一項重要的支持,低層次的支持可包括提供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推薦合格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高層次的支持可實施“人力資源一體化”,將加盟店的員工直接與特許總部員工接軌,不分彼此地開發、調配。
企業文化是另一塊重點關注的內容。
3、體系文件是特許體系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和最基本的體系建設方法
體系文件是人們(尤其是對該企業了解不多的人)最直觀的體系狀態,企業外部人員、企業新員工對特許企業體系的了解一般是先看它的體系文件。同時,特許企業建設特許體系,首先就是從撰寫、編輯體系文件入手?;蛟S有人說,做文件是“秀才們”的事情,我們干企業的,用不著搞那么多文件,這個問題,孔夫子早就說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意思是說,沒有文字記載的事情,流傳是不會久遠的,同樣,沒有特許體系的文件,特許企業中的生產、服務、管理流程、標準就無法客觀、準確地傳授(復制)給加盟商。當然,持這種觀念的人現在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對文件(通常稱特許手冊)理解的片面,尤其是文件編輯的不規范、不嚴謹、不系統現象普遍存在。
《指南》之7對體系文件提出了管理要求及結構要求。
1)按照該要求,特許企業在編輯、管理體系文件方面,應該:
(1)所有文件必須經過相關權力機構評審,文件必須標明起草人、持有人、操作人、版本次數、發行生效日期等;
(2)文件正式生效后要開展體系內培訓;
(3)建立體系文件的溝通渠道,隨時收集體系內各操作崗位對文件反饋的信息;
(4)定期修改更新文件,修改前須經過重新審批才能生效,并保持文件與現實的符合以及適應體系發展的需要;
(5)關于新增文件的實施措施,以及舊文件的處理措施;
(6)體系文件與手冊的保密控制。
可以說,這個要求將體系文件的撰寫、修改及相關管理做了基本規定,因篇幅問題,不一一展開,僅取其一二談談看法。
a.關于文件評審等內容的管理,筆者建議在每一主要連鎖文件前,加上“文件管理表”(下表可供參考),以表明文件的相關內容:
這張表雖然簡單,但背后卻有幾個原則:第一,主控部門責任制原則;第二,高層參與原則,即公司最高層管理人員要審批體系文件,支持文件的實施,并對文件的內容負責。
b.體系文件的溝通與修改
關于體系文件的溝通問題,筆者建議企業建立溝通制度,設計《連鎖體系文件修改建議》之類的表格,內容應包括被修改文件的章節,修改內容建議,相關業務部門的意見等。與連鎖體系文件有關的各部門,尤其是使用者,如發現連鎖文件的失誤或不足,都可以填寫上表,傳遞到企業營運部門,由營運部門組織修改。一般來說,特許企業應每年組織一次全面修改,如遇重要調整,也可及時修改。
2)按照該要求,特許企業的體系文件應包括以下幾類:
a.企業規劃類文件:包括戰略規劃、品牌規劃、市場拓展規劃、商圈規劃、盈利模式設計等;
b.基本制度類文件:包括特許企業的人事、財務、營業、資訊、后勤等基本管理,基本制度可匯總成冊,也可散見于各構成模塊;
c.管理類文件:包括企業管理、業務的流程、操作等的規定;
d.標準類文件:包括企業運行中的各項標準。
以上文件,尤其是b、c、d三項,除設計好完善的內容外,最好為每個崗位員工制訂一本《崗位手冊》,將各崗位涉及的制度、流程、操作、標準等匯總到該手冊中。
3)特許體系文件的撰寫、編輯
關鍵詞:標準化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1、工程建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工程建設質量跟國家經濟建設及人民生命財產休戚相關。一旦工程質量不好,就會影響工程使用,也不能發揮投資效益;工程質量不合格,嚴重的會造成房屋、橋梁垮塌,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甚至影響社會穩定。而工程建設標準,在保障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以及社會公共利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供我們居住的住宅建筑,還是商場、寫字樓、醫院、影劇院、體育場、博物館、車站、機場等大型公共建筑,或是供水、燃氣、垃圾污水處理、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在其建筑結構、地基基礎、抗震設防、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室內環境、防火措施、供水水質、燃氣管線、防災減災、運行管理等方面都有相關的標準條文規定,都有統一的安全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工程建設標準就是通過行之有效的標準規范,特別是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為建設工程實施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提供統一的技術要求,以確保在現有的技術、管理條件下盡可能地保障建設工程質量安全,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的建造者、使用者和所有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及人身健康安全。
2、工程建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從當前工程建設質量監督方式來看,建立企業標準化體系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它能讓工程質量監督由政府分部位分階段核驗轉移到企業自我控制上來。
現行工程質量監督制度的主要內容是三部到位核驗,即在基礎、主體結構階段必須由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到位核驗,簽發核驗報告才能繼續施工,竣工階段必須由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到位核驗單位工程質量等級,簽發“建設工程質量等級證書”,合格后方準交付使用。監督機構直接對施工中的工程質量進行主要分部核定和單位工程最終核定的等級證明文本已成為社會工程建筑使用管理的有法律效力的依據文本。而根據工程質量“誰核定,誰負責”,使得政府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變相成為了工程質量的責任者。在一些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現了質量問題,矛頭直指“政府機構”,而直接參加工程的建設各方反而“袖手旁觀”,從而顛倒了市場經濟中產品的制造者對產品直接負責的規律。其次,質量監督機構是政府授權的,質監機構的行為就是政府管理行為的延伸,從而把政府管理推向了具體操作的陷于事務的誤區。隨著政府體制的改革,政府管理機制正從微觀管理向宏觀管理轉變,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進行轉變。如果政府質量監督運作方式不改革,客觀上就造成了與政府管理體制、方式改革相矛盾與不和諧的狀況。再次,建筑工程建設相對于工業流水線產品特點的區別在于產品工期長、多專業、多工種、材料設備多品種。單純依賴質量監督機構的幾次到位,施工幾百天,“判斷”一陣子,難免使監督的全面性受到約束,從而無法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而正確的核驗、評定和控制。因此,亟需將傳統的工程質量監督偏重于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轉變為對工程建設參與各方質量責任行為的全面監控上。
長期實踐證明,政府的監督必須舍末就本,抓住建設工程參與各方的質量行為的龍頭,才能促使建設各方發揮自身的素質控制好質量,以對施工現場質量保證體系的有效監督來保證實物質量的有效控制。
3、我市工程建設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現狀
我市工程建設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現狀到底如何?本人立足于單位職能,對多家市政園林企業調研后發現,企業在建設標準化體系提升工程質量的表現不盡人意。一部分企業雖然根據制定了一套適合本企業實際要求的企業標準,但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大部份企業存在著“重經營、輕管理”及“以包代管”等傾向。工程標準化體系建設滯后,不僅影響了工程建設質量安全,也影響了工程建設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從而使本地企業無法做大、做強。同時,工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企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特別是運用標準化手段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以形成競爭優勢的意識,以及對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的組織領導以合力推進標準化工作運行機制亟待加強。此外,工程建設企業標準化總體水平還不高,標準化優勢地位尚未顯現,標準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技術支撐作用還不明顯,地方標準缺失老化現象嚴重,標準的實施推廣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因此,政府和企業都要進一步認識標準化體系建設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增強做好標準化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4、進一步完善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措施
企業建立標準化管理的過程,即是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標準化工作的法律、法規、政策、方針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以技術標準為主體核心,以管理標準為支持,以工作標準為保障的企業標準化體系。筆者認為,當前工程標準化體系建設應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4.1、加快推進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工作。
企業是實施標準化戰略的主體,要進一步強化企業修訂標準和實施標準的意識,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作用;積極推動工程建設企業建立研發與標準化同步推進的工作機制,以技術創新為重點,將采用高新技術、新工藝生產的產品融入標準,把標準的研制作為科技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標準的制修訂和實施,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4.2、加強對標準化工作的領導。
工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的領導,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工程建設質監部門要充分發揮標準化戰略實施中的牽頭、組織、實施作用,為工程建設企業標準化戰略提供必要的咨詢、協調和指導服務。對重點工程建設項目要有履行標準化職責的管理機制,負責標準化戰略的組織實施。標準化戰略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工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實施標準化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出臺考核辦法和細則,并將實施標準化戰略工作情況納入年終績效考核。
4.3、建立健全標準化法規政策體系。
以貫徹實施工程建設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強制性標準為切入點,建立健全以技術標準為主體,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相配套的企業標準體系。研究制定本市工程建設制定技術標準文件指導規則、工程建設標準實施監督管理辦法等文件;研究制定標準化戰略實施綱要、標準化自主創新獎勵辦法等配套政策。建立標準實施、監督、反饋工作機制,針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加大對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的監督力度。
4.4、加強標準化工作的經費保障。
鼓勵企業、社會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標準化的經費投入。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的企業以及研究開發和檢驗檢測等技術機構,按參與程度分別給予一次性專項獎勵或專項補助,對在標準研制、推廣應用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4.5、加快標準化戰略的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企業標準化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引導鼓勵企業加大對標準化活動的經費投入。充分發揮標準化技術機構和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引進標準化技術人才,為企業標準化工作的管理和技術提供人才保障。行業協會及時提供標準化咨詢服務。
4.6、建立標準化建設宣傳普及機制。
通過廣播、電視、報刊、論壇、學術交流、講座等媒體和手段,加強對實施標準化戰略和標準化法律、法規的宣傳,著力在全社會普及標準化知識,提高全社會對實施標準化戰略重要意義的認識,營造社會公眾的標準化意識。
一、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概述
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是指在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管理北京數字檔案館的過程中,所涉及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首先,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是一個整體,體系內各項標準之間具有內在的有機聯系。其次,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的組成單元是“標準”,標準體系通過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體系表的形式反映該標準體系的概況、總體結構以及體系內各標準之間的內在聯系。其中,標準體系框架可簡單地看做是標準體系表的結構性框架,主要是對現有相關各級各類標準進行系統梳理與概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分類依據,形成條理明確、層次清晰的標準組成架構,以方便全面、系統了解標準體系。
二、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的作用
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是北京數字檔案館建設項目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北京市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作用如下:
一是促進北京市檔案局(館)與各區檔案局(館)以及各移交單位檔案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和信息共享。利用標準化手段,增強文件歸檔及整理、編目、管理、移交接收等業務的統一化,促進不同單位之間的業務協同;增強檔案信息資源的規范化,促進信息共享。
二是確保北京數字檔案館各個子系統之間、北京數字檔案館與其他應用系統之間、北京數字檔案館與其他數字檔案館之間的互聯互通。按照統一標準開發建設數字檔案館及其子系統,整合現有應用系統,開發開放性的對外接口,實現全方位的互聯互通,避免系統孤島、信息孤島。
三是確保北京數字檔案館建設安全可靠。數字檔案館建設,無論在管理制度還是在技術手段和措施方面,都要求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標準化,可以規范相關管理制度的建設,規范所需基礎設施的建設,規范數據、業務活動的安全等級要求,統一安全技術措施,保障系統正常運轉以及系統之間信息交換的安全。
四是規范北京數字檔案館建設和運營。北京數字檔案館建設是一項大型信息系統工程,通過統一技術要求、業務要求、管理要求,可使整個工程及相關環節的建設有章可循,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實現北京數字檔案館有序、高效地建設和運營。
五是服務檔案信息化標準化工作。通過構建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能夠全面梳理當前現行相關標準,分析確定數字檔案館所需標準的類目和主要內容,研究制定標準制修訂計劃,為檔案信息化、標準化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
三、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的建設目標
根據北京數字檔案館建設項目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在充分遵循現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檔案行業標準的基礎上,構建一套涵蓋數字檔案館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和管理的標準體系,并通過組織培訓等多種方式促進相關標準規范的貫徹和實施,進而確保數字檔案館規劃科學、設計合理、運行規范、管理有序并具有與其他數字檔案館或其他應用系統互聯互通的能力。
四、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的建設思路
數字檔案館的本質是借助信息技術對檔案數字資源進行全程管理、高效管理和便捷利用。按照這一本質特征,可以提煉出數字檔案館涉及的三個主要研究對象,即:信息技術、檔案數字資源本身和檔案數字資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內的標準就應涵蓋此范圍內涉及的信息技術、檔案數字資源本身和檔案數字資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所需要的所有標準。在建設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的過程中,主要遵照以下建設思路:
(一)注重現有相關標準的借鑒和引用
在建設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時,要注重借鑒和引用檔案信息化領域現有有關國際、國家、行業及其他標準,要充分研究現有標準在數字檔案館建設項目中的可用性,并將現有標準融入到數字檔案館建設中。因此在建設數字n案館時,要有可持續發展的長遠觀念,為今后檔案信息數據互通、共享和廣泛深入應用打好基礎,避免走回頭路和不必要的重復投入。
(二)注重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是由數字檔案館建設過程中的各種相關標準規范構成的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動態性、指導性的文件整體。數字檔案館建設既要遵循電子政務相關標準要求,又要遵循檔案信息化相關標準要求;既要考慮檔案的需求,又要兼顧文件的需求;既要考慮電子檔案的需求,又要考慮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副本的需求,同時還要考慮傳統載體檔案輔助管理的需求。因此,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要整體考慮,統籌兼顧,形成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三)注重信息化建設與標準化建設的相互作用
信息化建設和標準化建設兩者密不可分,互相促進。標準制定給信息化建設起指導作用,同時信息化建設又反過來驗證標準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兩者相輔相成。
(四)注重不同標準間縱向和橫向的邏輯關系
在標準體系建設過程中,不能孤立地看待每個標準,需要頂層設計,既要考慮橫向分類,又要考慮縱向兼容,還要綜合分析每個標準所要管理的方向和側重點,將各個標準縱橫相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標準體系,這樣才能完整地覆蓋整個數字檔案館標準規范建設需求,使之成為一個聯系緊密的有機整體。
(五)注重檔案數字資源的特點和生命周期研究
數字檔案館管理的對象主要為檔案數字資源。相對于傳統載體檔案,檔案數字資源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檢索方便,易復制,能快捷地獲取所需信息;二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具有易共享性;三是易被修改,真實性存在考驗;四是技術依賴性強,隨著軟硬件環境的改變及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檔案數字資源的可用性需重點關注。從生命周期的角度看,電子文件在形式上模糊了各階段文件的界限,實質上其實是更密切了各階段文件的管理。檔案數字資源是整個標準體系的核心,標準體系內各項標準的最終服務對象都是檔案數字資源,因此,應注重研究檔案數字資源的特點和生命周期,為建立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創造有利條件。
五、北京數字檔案館的業務邏輯架構
數字檔案館的標準規范,歸根結底都是為業務服務的,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建設要緊密結合數字檔案館的具體業務,因此,就很有必要分析提煉出數字檔案館的業務邏輯架構。
結合北京數字檔案館的建設任務,根據檔案數字資源的特點,我們可以從綜合管理、業務需求、信息技術等幾個方面,按照“抓住主線、多維度分析”的思路構建北京數字檔案館的業務邏輯架構。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綜合管理。綜合管理包括對數字檔案館建設的行政指導意見、管理過程和相關技術的評價和評測等,這些都是數字檔案館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是檔案數字資源業務。按照檔案數字資源生命周期劃分,主要包括檔案數字資源的收集歸檔、移交接收、保管維護、利用銷毀等管理過程。
三是檔案數字資源實體。作為被管理對象,是指電子檔案和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副本,主要包括文書、圖像、音頻、視頻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記錄,是整個數字檔案館管理的核心。
四是信息技術。即檔案數字資源管理所用到的裝備和系統,裝備(硬件)主要包括:輸入輸出設備、存儲設備、傳輸設備、銷毀設備等,系統(軟件)主要包括:生產軟件、管理軟件、備份系統等。
五是安全。由于涉及國家安全,因此信息安全和人員安全也是檔案數字資源管理領域中必須考慮的要素。
據此,我們可以建立北京數字檔案館業務邏輯架構圖。如下圖:
六、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框架
根據北京數字檔案館業務邏輯架構,結合標準體系建設的特點和檔案資源體系建設的總體規劃,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框架具體設計見下圖。
(一)數據標準
數據標準是整個檔案數字資源的基礎,應滿足國家相關標準總體設計和總體規劃要求,結合數字檔案館項目建設實際情況,在原有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分類或簡化。本部分應包括元數據標準、編碼標準、封裝標準、數據格式標準、目錄標準等。
(二)業務標準
業務標準從檔案數字資源管理角度應分為電子檔案管理和檔案數字化兩類。電子檔案管理標準包括收集歸檔、移交接收、保管維護、存儲備份和利用銷毀等。檔案數字化標準與電子檔案管理標準差異在于其需要有數字化加工的過程及相關標準。
(三)系統標準
系統標準從軟件和硬件兩個角度劃分。軟件標準主要包括規劃、設計、開發、測試、實施等標準。硬件標準主要包括規劃、設計、安裝部署、測試、實施標準以及系統評估測評等。
(四)安全標準
安全標準是保障檔案數字資源本身和數字檔案館系統安全而采取的技術和管理要求,用于規范檔案數字資源的安全建設。安全標準分為安全技術標準和安全管理標準。其中,安全技術標準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等標準;安全管理標準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人員安全管理、系統建設管理、系統運維管理等標準。
(五)管理標準
管理標準可分為政策法規、通用管理標準和評估評測標準等,具體如下:
1.政策法規。北京數字檔案館的系統運行、業務開展和數據管理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國家和北京市的有關政策法規(特別是檔案和信息化有P政策法規)的宏觀指導,都需要在這些政策法規規定的框架之內運轉。
2.通用管理標準。數字檔案館管理的事項很多,涉及的標準也很多,但各個事項對應管理要求中的一些基礎性要求卻是相同的。為此,有必要從全局出發,根據這些共同要求,專門制定通用管理標準,服務于數字檔案館各個事項管理,服務于數字檔案館整體管理。
3.評估評測標準。若要實現對數字檔案館的有效管理,需明確標準體系內各項標準是否齊全,相關管理措施是否得到落實,設備設施和機構人員是否到位。為能夠全面了解以上事項并進行有效考核,應規定詳細的管理指標項和考核辦法,用來對數字檔案館進行評估評測。
七、北京數字檔案館標準體系表
答:總體來說,我國目前的LNG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但行業標準的制定有些滯后。與發達國家相比,由于我國發展LNG的時間較晚,產業技術經驗也略顯不足。
有一大問題是,我國對LNG工程建設標準的重視程度不夠。2001年,國內第一座LNG工廠建成,但是十余年,未見到國內權威性LNG工程建設標準。
標準空缺帶來了一系列問題:LNG工廠選址困難,工程審批難,建成后驗收也難。目前采取的“一事一議”的審批、驗收方式,很可能給LNG工程留下安全隱患。對于建設LNG加氣站的企業來說,由于對行業內、國家的標準混用,各個加氣站執行的標準很可能不一樣,這會給以后LNG加氣站的改造擴建帶來諸多問題。
目前,我國明確針對LNG出臺的標準有《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存和裝運》和《液化天然氣設備與安裝陸上裝置設計》?!短烊粴庖夯S設計規范》、《液化天然氣站場(陸上裝置設計防火規范)》、《船舶液化天然氣加注碼頭設計規范》等標準正在編制中。
歐美國家已經出臺了較完善的技術法規、標準。這些標準關注LNG工程整個生命周期,涵蓋選址、設計、建造、運行、管理終止等。還關注操作者的行為和工作程序,因為操作者是標準規范的執行者,可以說是直接責任人,操作者的行為正確、程序正確是實現安全的根本保證。另一方面,關注重點部位,在流體擴散、LNG火災、耐低溫、抗震等方面作了詳盡的規定。
為了LNG行業健康有序、穩定地發展,我國應該重視標準體系的建設,立足國外先進標準,學習國外先進理念,借鑒適當條款,力爭標準體系的配套完善。
關鍵詞:食品標準 檢驗檢測體系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3)12-0017-02
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是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重要的技術支撐,對促進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省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省、市、縣三級檢驗檢測機構為中心,以流動檢測車、快速檢測儀為補充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網絡體系。但從總體上看,我省現有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仍然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一些影響食品安全的深層次問題有待于進一步解決。
1 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在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方面表現出來的幾個先天不足
(1)是標準體系落后,尤其是食品檢驗檢測技術水平不高,如檢測方法不夠,多殘留檢測方法較少,快速篩選的檢測技術不成熟,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術檢測手段,樣品前處理技術過于傳統等等。
(2)是檢驗檢測機構重復設置是食品安全監管職能交叉重疊的“并發癥”。各地、各部門都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用于檢驗檢測機構的建設,質監、工商、衛生、農業、檢驗檢疫等部門都有自己的檢驗檢測機構,但檢驗檢測機構設置沒有統一規劃,相互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甚至一些機構只是低水平的復制。單從地方檢驗檢測機構來看,單位之間硬件基本雷同,檢驗檢測同質化傾向非常明顯,開展的項目主要是常規項目的檢測,但對于花樣不斷翻新的假劣食品而言,又力不從心。
(3)是檢測資源浪費、檢測信息不能共享已影響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開展。食品安全的特殊性要求進行分段監管并需做好相互銜接的補充,實現無縫隙監管,以確保上市食品質量安全。分段監管的框架下,任何一個環節發現不合格的食品都可能涉及其他環節的監管部門。生產環節檢出不合格產品應當查明其流向,及時通知企業召回,并由工商、衛生等部門在市場監管中進行清查,且部門之間應及時通報;終端環節發現不合格產品應當追溯至生產企業,其間也離不開部門之間的配合。
2 我省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突破點、重點和難點
(1)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突破點:資源整合。首先是整合軟資源(包括立項計劃、經費和信息等)。刪除重復、不合理的計劃,增加薄弱環節檢測和檢測批次,提高檢測科學性;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為食品安全執法、風險評估、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2)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重點:重點或國家級檢測實驗室的建設。建立健全檢驗檢測機構系統,做強做大檢測品牌,建立以省、市、縣和企業四級檢驗檢測機構為主體的檢驗檢測機構系統。做到區域分布均衡,重點實驗室具較高技術水平,能夠跟蹤國內外食品最新發展動態,對潛在危害提出前瞻性預測及應對措施;地域性實驗檢測系統能夠開展本地食品安全一般常規項目和快速檢測工作;企業機構按照國家規定開展產品出廠檢測。
(3)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難點:信息管理支撐系統。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網絡信息系統,信用評價和責任追究系統屬于對保障食品安全工作高效運行和提高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整體功效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國食品標準缺少信息化和公開透明化。而且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存在數量偏少、標準陳舊、與國際接軌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英、法、德等國家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已達80%,日本國家標準有90%以上采用國際標準,而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比例為60%。我國食品標準太多太亂,衛生標準、質量標準、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各標準間重復交叉、層次不清,而且同一個產品甚至有幾個互相矛盾的標準,日前曝光的“農夫山泉水標準事件”就是一個真實寫照。
3 食品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需要采取的措施
(1)健全技術標準體系。食品檢驗檢測是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判斷食品衛生、質量合格與否的主要手段,在食品質量安全評價、市場監管和產品貿易等方面擔負著重要的技術支撐責任,對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提高食品生產水平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一個國家的食品檢驗檢測水平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及社會穩定。建立以食品安全為主導的統一的國家食品檢驗檢測體系,不僅在行政執法、市場監管和產品貿易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發展我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維持社會穩定、創建和諧社會的必要。
標準化就是在專業性的基礎上更加關注體系建設與相關領域的對接,具有相對開放的特征。標準化建設,就是要按照確定的標準體系進行工作檢查和績效評價,以提高組織各項工作能力。
黨的十七大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把關注民生提到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作為建設服務型政府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不斷提升執行能力和服務能力,就必須重視管理標準化,制定和實施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標準,使之成為國家公共管理服務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推進社會保險標準化意義重大
近年來,隨著社會保險業務量劇增,業務交叉重疊多,復雜程度較高,管理難度加大。使社會保險經辦能力不足,高度分散細化的管理體制,以及群眾對管理服務的不滿意問題,如:考核征繳率高低,涉及繳費基數、應繳費額和實繳費額,可不同地區不同標準,解釋完全不同;還有當期補繳費額按不按當期實繳費額考核。以及保險關系轉移難,異地醫療費用結算難等問題,可以說都與缺乏標準和標準化管理缺失有直接關系。在這種背景下,不同地區社會保險公共服務能力可比性很差,績效考核工作難以執行。
要強化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改善服務水平和質量,提升服務績效和公信力,就必須實現由經驗型服務向標準化服務轉變。社會保險工作不僅政策性強,而且程序性也很強,這就在客觀上客觀上具備了進行標準化作業并實現最佳秩序的條件。同時,通過制定社會保險標準,開展社會保險標準化建設,還能更好地評價社會保險工作的績效,支持科學決策,推進社會保險事業科學發展。其次,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已經進入需要標準化管理和服務的新階段。黨的十六大以來,社會保障事業進入到統籌城鄉的創新階段,社會保險項目向農村和城鎮非從業居民擴展,正在走向全面覆蓋、綜合配套、統一管理。面對數以億計的參保對象,要通過服務工作的標準化滿足他們對社會保險公共服務的需求,為其提供“統一的、可追溯的和可檢驗的”服務,實現“記錄一生、跟蹤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并努力提高服務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再其次,社會保險標準化是實現管理規范化和信息化的基礎。
二、對社會保險標準化體系建設的建議
2005年《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術標準,規范業務流程,實現規范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管理。這是第一次把技術標準理念引入社會保險經辦管理中,第一次把建立技術標準,實施標準化管理作為中央的宏觀政策和要求加以推行。
近幾年來,各地都在陸續探索社會保險的標準化建設。(1)陜西省社會保險管理局率先在全國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模式下開展了標準化工作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基礎標準、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等內容在內的標準體系;(2)江蘇省淮安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將ISO9000管理標準體系引入社會保險服務領域,率先通過了ISO9001管理質量標準認證;(3)吉林省積極開展標準化經辦服務大廳、標準化檔案管理中心、標準化社區服務窗口的創建工作。
這些實踐都為社會保險的標準化建設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因此社會保險標準化體系建設應按照“先易后難,先程序后機構”的原則,先制定國家社會保險標準化體系,再形成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單位標準。并采取“國家統一”和“地方差異”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推進。
一是國家可以考慮研究制定社保經辦服務的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主要包括:對于各級社保經辦機構的名稱、社保經辦服務所使用的術語以及標志等內容可以考慮制定基礎標準;對于社保經辦服務體系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涉及未來提高統籌層次目標中社會保險關系可轉移、可接續的相關信息技術等內容可以考慮制定技術標準;對于涉及社保經辦服務活動的服務人員儀表、語言、態度和行為,服務設施、安全、衛生,以及服務質量等內容可以考慮制定服務標準。
社區管理指一定的社區內部各種機構、團體或組織,為了維持社區的正常秩序,促進社區的發展和繁榮,滿足社區居民物質和文化活動等特定需要而進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動。社區服務是指政府、社區居委會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務。社區管理服務標準就是規范社區的管理和服務行為,規范社區管理服務市場,調整社區管理服務組織與社區成員關系的重要技術支撐,建立社區管理服務標準體系,是推進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促進社區管理服務可持續健康發展,構建和諧社區、文明社區、安全社區、生態社區、健康社區的重要基礎手段,對提升社區管理服務的公共性、服務性,維護社區成員的合法權益,提高社區管理服務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建立社區管理服務標準體系,對社區的建設發展,打造社區管理服務品牌,增強社區管理服務標準化,加速社區管理服務公共化都非常有必要。
標準體系編制的依據和原則
標準體系編制的依據。社區管理服務標準體系編制主要參考依據有:GB/T 15624.1《服務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總則》、GB/T 24421.1-2009《服務業組織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務業組織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標準體系》、GB/T 13016《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等國家標準和有關資料。
標準體系編制的原則。體現社區管理服務特點,突出地域特色,促進社區管理服務健康有序發展;提高社區管理服務質量,規范社區管理服務行為,滿足社區成員的需求;重視和諧、文明、安全、環境、衛生、幫扶,維護社區成員的權益;全面協調開展工作,實施統一管理;堅持全社區參與和持續改進。
標準體系編制的過程
全面梳理。對現有的社區管理服務的方針政策、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有關制度和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收集梳理,研究如何以標準的形式將其固定。
廣泛調研。按照以社區管理服務需求為導向的原則,通過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電話交流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社區管理部門、社區工作部門、社區成員對社區管理服務的需求和期望。安排專人搜集國內外有關社區管理服務的標準化文獻,系統分析,整理研究標準體系的特點和運行的機制。
科學構建。在對貴州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現狀進行充分調查與評估的基礎上,初步搭建由社區管理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社區管理服務保障標準體系和社區管理服務提供標準體系三大子體系為支撐的覆蓋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全過程的社區管理服務標準體系框架。
明確重點。充分考慮標準體系的系統性、合理性、適應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明確應重點制定的各項標準。標準體系應建立應全面、協調,全面主要是指標準體系要涵蓋了社區管理服務的各個方面,協調主要是指其中采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應重點編制本地區的社區管理服務標準做到銜接配套,有機組合。同時,按照控制面的不同科學設定標準子體系,按照控制點的不同和標準之間的相互關系將各項標準進行科學歸類,納入相應的標準子體系,保證了整個標準體系的系統性。
實施改進。標準體系制定、實施后,按照積極探索、循序漸進、持續改進、不斷完善的原則,針對標準體系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標準覆蓋面不全,標準動態變化快、個別標準實用性不強等問題,應對社區管理服務標準體系和有關標準進行修訂完善,推動了標準體系持續改進,形成一套完整、協調配合、自我完善的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的結構
結構關系圖
社區管理服務標準體系包括社區管理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社區管理服務保障標準體系和社區管理服務提供標準體系。這三大體系,不相互獨立,它們之間有著廣泛的內在聯系,缺一不可。管理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是管理服務保障標準體系、管理服務提供標準體系的基礎,管理服務保障標準體系和管理服務提供標準體系是標準體系的核心。管理服務保障標準體系對管理服務提供標準體系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管理服務提供標準體系對管理服務保障。
社區管理服務標準體系組成
社區管理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社區管理服務在建立和實施標準體系時應遵循的一些通用的或基礎的標準的集合,處于整個標準體系的最上一層,對管理服務保障體系和管理服務提供體系的建立和制定起著技術上的保證和支撐的作用。主要包括標準化導則、管理服務指南、術語與縮略語標準、符號與標志標準、數值與數據標準、量和單位標準、測量標準、機構分類與命名、人員分類與命名等8個子體系,共包含若干項標準。
社區管理服務保障標準體系。支撐管理服務有效提供而制定的標準構成,按其內在聯系而形成的科學有機整體,是以安全、環保、健康、節約能源為主,以人力資源、設備、財務、信息為輔的完整的,為管理服務提供的有效開展提供必要的資源。主要包括環境標準、能源標準、安全與應急標準、職業健康標準、信息標準、財務管理標準、設施與設備及用品標準、人力資源標準、合同管理標準、建設管理標準、綜合管理標準等11個子體系,共包含若干項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