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00:11:18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理論與實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教師理念是中職院校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導,所以想要對中職會計教學的效果進行完善就應該從教學理念的方面入手。中職院校應該對會計的教學進行正確的認識,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這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型要求,會計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觀念,正視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會計理論知識是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取的,并以此來對實踐進行有效的指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綜合型人才已經成為教學的趨勢,所以在中職院校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可以有效的運用到實踐過程中。此外,學校也可以通過崗位的實訓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讓其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與素養。
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中職學院的學生主要來源是初中畢業生,其自身的社會經驗相對較為匱乏,并具有好奇心強,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的特點,所以在對會計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枯燥與乏味,同時由于會計的教學所涉及的數學知識較多,所以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例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相關的軟件來進行會計學習,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發現問題、掌握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效率。
三、完善硬件設施
校園的硬件設施直接影響學生的實踐效果,這就要求院校按照自身的狀況,構建會議模擬實驗室,以此來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平臺。通過現代化的會計實踐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實訓,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有效結合。同時,學校還應該與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使經驗豐富的會計工作人員來對學生的工作進行指導,讓其在體驗的過程中,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提高教學的效率。
四、優化師資隊伍
中職階段的教學時注重的是學生的能力,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應用型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做到與時俱進,注重自身專業水平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中職會計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還應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此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這就要求院校對現有的教師進行進修,將理論知識水平較高但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放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鍛煉,將實踐經驗較為豐富,但理論知識匱乏的教師進行再教育,以此來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
五、結語
關鍵詞: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日益重要,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規范以對外報告為主的財務會計,但資本市場的繁榮更需要先進的以對內管理為主的管理會計。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管理會計只是在部分地區、部分企業零星分散應用,為形成一整套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應用體系,從應用效果而言,并沒有真正達到改善企業管理的目的。
1 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脫節
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應用是與一定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相關聯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又會引起管理會計實務發生變化,最終導致管理會計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相應地發生變化。而對于我國目前管理會計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紹引進國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國家管理會計的研究與發展是有其高度發達的經濟背景的,我國管理會計的研究與發展應當立足于自身的經濟條件,建立在自身的經濟、社會環境基礎之上。
1.2 會計人員素質與管理會計要求有一定差距
管理會計的運用最終要通過會計人員加以實施,具體運用到企業的日常經營中去,因此會計人員的素質對于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會計人員的素質是指會計人員的知識層次、知識結構、價值觀和職業水準。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比較低,突出表現為知識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教育層次低。全國1300萬會計人員中,受過大學教育的占10%,在素質相對高一些的國有企業會計人員中,有會計師職格的僅占14.5%。由于會計人員素質跟不上,就使他們沒有精力去實踐管理會計。雖然有些會計人員學習過一些管理會計知識,但大多數處于紙上談兵階段,沒有進行系統的實際操作。同時,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水準不是很高,在會計披露上弄虛作假,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我國會計學界關注的極大焦點。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
1.3 管理意識尚待增強
管理會計行為是對企業的管理行為,而不是對企業的核算行為,既是對管理者價值觀的一種挑戰,也是對管理者管理意識的檢測。目前由于受到傳統做法和習慣勢力的影響,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其一,管理會計工作地位低下。一些會計人員和經營決策者認為,會計就是算帳、報帳,至于管理、經營決策是企業領導的事情。財務會計一直是會計人員工作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而管理會計屬于副業,有精力和條件的零星分散的搞一些,否則干脆棄置不管。其二,企業經營決策者管理意識不高。企業經營決策當局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中能否普遍應用?,F代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會計和財務管理,而目前,多數企業經營者離這一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并且有些經營者受傳統等級觀念的影響,“長官意志”較重,使得管理會計提供的方案、資料無法發揮實際效力,從而影響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1.4 管理會計在會計電算化中的應用需要強化
目前,計算機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程度不高,利用率也比較低,削弱了管理會計的作用。在開展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存在重核算、輕管理的問題,其應用僅僅停留在事后算帳的水平上,不具備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預測的能力。同時,目前我國管理會計的軟件開發嚴重滯后,使得管理會計一些復雜的公式和模型無法運用,如線性規劃、非線性回歸、投入產出模型等,這些方法,在實際運用中,手工計算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計算機可以快速正確地處理大量數據,因而會計電算化是必然趨勢。以上問題使得管理會計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造成管理會計在目前企業中應用緩慢。
2 解決問題的對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今后我國管理會計研究應該以研究管理會計的實踐為重點,以建立和完善會計管理組織體系中的管理會計系統為保證,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逐步探索出一套能夠與實踐相結合的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
2.1 建立和完善管理會計系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使企業走向市場,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有一個專門機構從事管理會計的研究與應用。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已轉變成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系統。筆者認為,該系統可由以下3個層次構成:
2.1.1 建立由管理會計方面的專家組成的獨立的民間機構――管理會計委員會。
該委員會應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其職責是作為政府會計管理機構的輔助力量,協助政府會計管理部門共同管理全國的管理會計工作。
2.1.2 建立地方和各行業管理會計協會。
其職責是遵循有關管理會計原則,根據本地區、本行業的實際情況,組織有關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組織學術交流,總結本行業的管理會計工作,促進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為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提供咨詢等。
2.1.3 各企業根據具體情況設立總會計師領導下的專門負責管理會計工作的機構,或在財會部門配備專職管理會計人員。
作為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或專職的管理會計人員,其職責是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研究和應用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向企業管理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有關決策所需要的管理會計信息。
2.2 管理會計實踐要加強
2.2.1 取得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什么工作,只要領導高度重視,工作將會大出成績。管理會計的實踐也不例外。為此單位領導應多關注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工作,工作人員也應多向單位領導匯報工作情況、提出工作思路以及要求,使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在單位領導心目中日益得到提升。
2.2.2 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素質
管理會計的應用最終要通過會計人員加以實施,具體運用到企業的日常經營中去,因此會計人員的素質對于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會計人員的素質是指會計人員的知識層次、知識結構、價值觀和職業水準。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比較低,突出表現為知識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教育層次低。雖然有些會計人員學習過一些管理會計知識,但大多數處于紙上談兵階段,沒有進行系統的實際操作。目前,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管理會計師隊伍,管理會計師由財務會計師承擔。從國外的情況來看,管理會計師的素質要求要高于會計師。面對市場競爭,管理會計師作為既懂管理又懂會計的專門人才,應具有戰略頭腦,判斷準確,勇于抓住機遇,創造性地分析解決問題。
2.3 加快管理會計向電算化方向發展
大力開發管理會計軟件,使管理會計逐步向電算化方向發展管理會計要運用一些比較復雜的計算分析方法,采用計算機可保證運算的準確性,可減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會計人員能夠準確、及時地為企業領導者提供預測、決策等方面的信息,滿足企業領導者決策的需要;同時可以擴大管理會計的應用范圍。
3 結束語
總之,管理會計的應用與推廣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實務界與理論界的廣泛參與,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管理會計應用定會成為我國企業的內在要求,管理會計也將不斷完善,在我國企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波.對企業財務目標的再認識[J].上海會計,2002年第8期.
1.資產減值的實質
資產是會計的重要要素之一,幾乎所有的會計要素都直接或間接與其相關。在我國《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這一定義沒有真正反映資產的質量特征,忽略了作為企業資產的最基本性質,即資產應當是“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其直接的后果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不能再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但因其符合資產定義而仍然作為企業的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造成企業虛增資產,虛增利潤,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所反映的信息也失去了真實性。前幾年出現的中農信、廣國投、海發行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企業會計制度》采用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中的概念,對資產進行了重新定義,“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按照資產的這一不可或缺的特征,不具備可望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流入的資源,則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也不能作為資產繼續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
既然資產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那么,當企業資產的賬面成本高于該資產預期的經濟利益時,會計記錄和反映這一筆資產減值損失是合理和恰當的,這就是資產減值的經濟實質。
2.資產減值會計產生與會計觀的關系
世界范圍內存在兩種主流會計觀: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德日等國基本持會計受托責任觀。受托責任觀認為,管理當局是委托人授權控制其部分財務資源的受托人,管理當局不但負有誠實地管理好委托人資金的責任,而且負有為委托人的利益全力以赴開展經營活動的責任,這些責任就被稱為受托責任。受托責任觀是事后概念,在訂立或執行契約時一般利用會計信息的反饋價值(信息)而不是其預測價值,側重現實利益關系人之間的利益協調,強調歷史成本計量,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強調最后利潤數據的確定。在受托責任觀下,它要求資產計量從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客觀、可靠,因而資產計量傾向于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屬性。
會計決策有用觀是建立在美國公司治理結構基礎上的。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信息主要為市場投資者服務,現在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利用財務報告數據,通過各種評估模型來公司的內在價值,評估投資的風險程度,從而做出投資決策。決策有用觀是事前概念,即會計信息需要披露前瞻性數據,強調相關性。
就相關性而言,歷史成本的相關性最低,這就對會計學提出了一種要求:為了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引入其他計量屬性?其他計量屬性的引入,產生了如何確認和計量資產減值的問題。所以說,會計決策有用觀是資產減值會計產生的理論起點。2000年財政部的《企業會計制度》,在對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定義上,采用了未來經濟利益流入/流出法,這表明了我國主流會計觀有采用會計決策有用觀的趨勢。
二、資產減值會計實務及其在我國的現狀
1.資產減值的確認與計量標準
資產減值的確認標準主要有三種:(1)永久性標準(permanent criterion),要求只對永久性(即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恢復)的資產減值進行確認。支持這種標準的主要理由是可以避免確認暫時性減值損失。反對者認為其不符合資產的定義,難以界定暫時性減值和永久性減值,有可能促使管理當局故意延遲減值損失的確認;(2)可能性標準(probability criterion),要求對可能的資產減值予以確認。其目的主要在于與歷史成本框架保持一致和避免對不必要減值損失的確認;(3)經濟性標準(economic criterion),要求對資產負債表日發生的任何資產減值進行確認。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廣泛采用這一標準?!镀髽I會計制度》未明確規定的標準,但從相關條文中可以看出,三種確認標準兼有,只是不同種類的資產確認標準有所側重而已。
資產減值計量標準中,“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是最理想化的計量標準,但其相當困難,或者說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因此,資產減值會計實務中需要可操作的其他計量屬性。上述現行市價、可收回金額、可變現凈值均屬于“貼現值”的范疇。現行市價反映了市場對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預期??勺儸F凈值指現行市價扣除處置費用后的余額。對于可收回金額,不同的國家給予了不同的解釋。美國認為就是指公允價值;英國把它定義為可變現凈值與在用價值孰高;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將它解釋為銷售凈價與在用價值孰高;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可收回金額的實際含義為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關于資產減值的確認和計量標準眾說紛紜,每一標準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也都有缺陷,如何切合我國實際進行取舍及做進一步的,這是擺在界前的一道課題。
2.資產減值會計實務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998年《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impairment of assets)》,該準則的實施對于進一步規范資產減值的會計實務,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有重大意義。該準則的有兩個背景:(1)許多準則涉及到資產減值,如存貨、投資、固定資產、建造合同等,就資產減值制定統一的準則,有助于保持資產減值會計核算的一致性。比如資產減值的計量標準之一的可收回金額,各國既不要求一定要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也不反對折現。但折現與不折現在計量結果上將產生重大差異,嚴重會計信息的可比性。(2)有關資產減值的各國現行規定不夠具體,不能保證各企業采用同一方法進行資產減值的確認和計量。
從的角度來看,資產減值會計實務源于穩健性原則的。這就是為什么會計堅持資產減值會計而反對資產增值會計。但是,在非專業人士眼里,穩健主義就是“任意低估”的代名詞;在專業人士看來,從穩健性角度來考慮資產減值,也帶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不性。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對資產減值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在第五節《資產減值》中做出了統一的規范,實現了從按穩健主義進行計價的觀點向按未來利益進行計價的轉變。從我國會計人員操作實務水平及建立高質量會計準則體系的目標出發,我們認為非常有必要專門制定資產減值會計準則。
3. 我國資產減值會計發展現狀
我國資產減值會計發展滯后,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會計理論界對可靠性與相關性爭論不休,會計從業人員思想認識不一,企業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猶豫不決。從傳統上看,我國比較注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資產減值會計提高了相關性,相對而言降低了可靠性。因此,會計理論界對此褒貶不一。我們認為,減值會計不一定降低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其讓虛假資產充斥報表,搞泡沫繁榮,不如剔除水分來得可靠、真實,這也符合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基本原則。從此角度講,資產減值會計也是一種提高信息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2)在受托責任觀下,國有企業談“減”色變。國務院、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財政部及許多地方都制定了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強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領導責任。因此許多國有企業認為,資產減值就意味國有資產流失,就意味著不能完成受托責任,就意味著領導要承擔失職責任。但資產減值是否就真正意味著國有資產流失呢?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問題。
(3)關系到“切膚之痛”,“三資”企業對資產減值會計“心有余悸”。就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方而言,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意味著資產“縮水”,而資產“縮水”就表示在合營(合作)期滿時外方可以回收的資產也相應“縮水”了。因此,外商投資企業對資產減值會計有著“天然敏感”。但想得更遠一點,外商投資企業在歇業年度啟動的是清算會計程序,若此時資產大量“縮水”,則外方投資者就無力回天了。
重數據備份管理,輕系統軟、硬件管理
根據會計電算化相關管理規定,系統操作員均會按日、月、年進行數據備份。金融機構為確保電算化系統運行安全,甚至還構建了以省或行政區劃為管理單位的異地數據備份,歷史和當前數據備份均得到應有重視。但不同版本操作系統、數據庫軟件、電算化系統應用軟件及其升級補丁往往因缺乏有效管理而散落于各單位負責具體工作的軟件工程師手中,很少按規定要求歸檔保存。而對計算機等實物檔案更是缺乏檔案管理意識,不同時期的計算機、服務器等硬件設備,如可以運行DOS、WINDOWS95、WINDOWS98等操作系統的計算機,一旦完成升級換代,大都作報廢處理。對數碼電子文件而言,失去了運行環境,讀取就存在一定困難,更難以作為證據加以有效利用了。
重電子文件歸檔形式,輕歸檔電子文件鑒定確認
當前,對會計數碼電子文件的歸檔通常是由產生數碼電子文件的部門向檔案保管部門提供會計核算系統年終數據庫數據備份光盤,或是將計算機(服務器)上所有涉及核算系統的文件刻錄到光盤上,雙方簽字后就算完成歸檔。只重歸檔的形式,而輕視歸檔電子文件的鑒定、收集、篩選、分類和確認,同時因各種會計電算化業務系統自動生成備份文件名,以滿足數據恢復的需要,因此,電子文件歸檔也無法按《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歸檔時所要求的標準規范代碼進行標識和登記,所有這些,均可導致對一些毫無利用價值的數碼電子文件進行歸檔保存,形成資源浪費。
重電子檔案表面管理,輕電子檔案綜合利用
當前,會計數碼電子檔案普遍缺乏有效管理,或是管理水平低下,把諸如簡單編制一些電子文件目錄等工作稱之為電子檔案管理,加之電子檔案管理規定本身缺乏相關實施細則,如《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要求電子文件歸檔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閱使用、一套異地保存,但對這些電子檔案如何封存管理、如何查閱使用、怎樣異地管理等并無配套管理辦法。由于缺乏符合要求的保管設施,存有數碼電子文件的光盤等存儲介質隨意存放,致使一些存儲介質受損而無法利用。此外,因數碼電子檔案的綜合利用具有很強的系統依賴性,通常只能通過聯機方式檢索、查詢和利用與當前會計電算化系統同一版本的電子檔案,而對系統升級前的歷史數碼電子檔案,即使是按要求歸檔,但由于缺乏相應的運行環境而無法讀取,造成歸檔保存的數碼電子檔案形同虛設,無法利用,從而失去保存這些數碼電子檔案的價值和意義。由于歷史電子檔案在利用上的種種不便,實踐中很少被利用。
重行政公文電子檔案管理建設,輕業務系統電子檔案管理建設
政府部門、行政機關及大型企業集團因履職和保密需要,行政公文文書管理基本上已實現電子化和無紙化,行政公文文書電子檔案管理不僅繼承紙質檔案管理好的做法,而且通過開發和推廣應用電子檔案管理系統,使電子文件在歸檔、存儲和檔案檢索利用等方面更加顯示出紙質檔案管理無法比擬的優勢,得到良性發展。相反,會計核算等業務系統電子檔案管理因受系統復雜性、各系統間電子文件兼容性、系統依賴性等因素的制約,實現會計電算化以后,在電子檔案管理方面卻未有明顯起色。以人民銀行系統為例,其主要業務系統有會計、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錢、國庫、貨幣金銀、調查統計、賬戶管理、貸款卡、外匯、同城票據交換等,而這些系統因服務對象不同、處理信息內容不同,大都自成體系,操作系統、數據庫等運行環境也大相徑庭,加之受軟硬件系統更新換代、應用軟件升級等影響,客觀上造成各業務系統電子檔案在利用上的種種不便。但如從深層次和根源上找原因的話,歸結于一點,就是輕業務系統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建設,因缺乏有效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支撐,大量歷史形成的數碼電子文件已經成為一種擺設,造成嚴重浪費。
會計數碼電子檔案綜合管理利用的基本思路
檔案之所以具有保存意義,正是因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價值,抓好會計數碼電子檔案的綜合利用,就抓住了數碼電子檔案管理之實。因此,應加強會計電算化實物檔案管理,電算化系統升級后,計算機、服務器和數據庫等軟硬件實物均應與相應的數據備份一同歸檔,操作員代碼和操作口令等一律明碼刻寫光盤并打印紙質文件一同保管,增加系統透明度和可操作性。與此同時,那些過了時效的電子檔案,也應當妥善存檔,使其發揮應有作用,避免新產生的電子檔案重蹈覆轍,乃是當前會計數碼電子檔案管理的當務之急。
(一)構建具有非系統依賴的數碼電子檔案管理系統
要從根本上解決好電子檔案的利用問題,使其真正發揮備以查考、作為證據或依據的作用,實現其應有價值,必須構建具有非系統依賴的、具有較強通用性的數碼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該系統可自成體系,也可在當前電算化系統中增加電子檔案管理模塊,以徹底擺脫電子檔案對特定系統的依賴。其基本思路是:不論電算化系統使用何種數據庫,在輸出電子文件時均應將其轉換為標準數據格式或通用數據格式的電子文件,以供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調用。以會計核算系統為例,因電子文件內容是數字、字母和漢字集合的數碼文件,歸檔時即可選用通用性較強的TXT文本文件。其他數據類型電子文件歸檔時亦應盡可能使用《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所要求的通用數據格式,以及符合國際開放標準的其他數據格式,如PDF(ISO32000國際標準)等。當需要查詢利用歷史電子檔案時,即可讀取標準數據格式電子文件,解決電子檔案對特定系統的依賴問題。
(二)盡快研究建設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規劃
針對目前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應用水平高、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嚴重缺位的現象,行業主管部門應重視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研究建設,組織通用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該系統應充分考慮電子文件的系統環境依賴性,研究并選擇通用性強、符合國際開放標準的數據格式作為存儲標準,由國家檔案主管部門或各行業主管部門以適當形式予以,以此統一電子檔案管理數據格式和應用平臺,推進通用非公文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建設。該系統應具有一定通用性,不得進行有改變和影響原電子文件的信息加工,并可輸出與紙質檔案內容相同的加密電子文件和紙質拷貝件,以便使用者作為電子檔案利用的依據。
(三)循序漸進穩步推進非系統依賴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建設
數碼電子檔案利用的系統依賴性決定了非系統依賴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建設不可一撮而就。首先,各行業主管部門應將該系統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來統籌規劃,加強基礎研究,設定時間表,穩步推進。業務主管部門在對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及新系統研發設計時,均應把電子文件歸檔、利用作為基本業務需求正式提出,以便在應用軟件設計、開發時通盤考慮。對現行業務系統已具備輸出標準數據格式功能的,如可輸出TXT文本等標準數據格式的,還應采取加密措施,通過制度加以規范。即在完成系統默認數據備份后,再按通用數據格式增加備份,收集資料,以便將來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利用。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構建還可通過定期讀入歸檔電子文件的辦法,逐步實現電子檔案系統與在線應用系統的模擬鏡像,其區別在于,只查詢而不進行計算、統計等數據加工處理。通過移植歷史數據信息,最終實現電子檔案的實時查詢和有效利用,充分體現電子檔案的保存價值。
(四)重視信息安全管理,采用通用國際標準的加密方法
非系統依賴電子檔案管理系統采用通用和符合國際開放標準數據格式,在方便數據讀取利用的同時,也為篡改數據信息留下方便之門。因此,必須強化數據信息安全管理,以防電子文件在傳輸、復制、歸檔和利用等環節被篡改。以輸出TXT文本文件為例,可選用國際通用的MD5(信息摘要算法)加密,該算法可對一段信息(如TXT文件內容)加密,產生一個32位由數字和字母組成的信息摘要作為驗證碼,寫在TXT文本的末尾,如文件內容被篡改,系統驗證時就會產生與之不同的驗證碼,由此進行識別。而加密后的TXT文件仍然像加密前一樣,可讀、可顯示,有效防范文件被篡改,確保電子檔案安全利用。
(五)充分發揮計算機信息管理優勢,實現電子檔案利用便捷化
電子檔案管理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可最大限度地發揮計算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優勢,改變紙質檔案的人工查閱模式,實現電子檔案的聯機實時查詢和綜合利用,提升查詢效率。通過構建非系統依賴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做好數據移植等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完全可以實現電子檔案信息的在線實時查詢,實現電子檔案查詢、利用的便捷化。只有電子檔案查詢效率高了,利用更加便捷了,才能徹底動搖電算化條件下紙質會計檔案仍占主導地位的尷尬局面,充分體現電子檔案的保存意義和保存價值。
以無紙化和數據集中為契機,提高會計數碼電子檔案管理水平
關鍵詞:會計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培養
引言
會計是一門非常講究實踐的課程,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而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因此在改革教學中我們應該從教師與學生、師生與學校這兩方面入手,找出相應措施,解決理論與實踐無法結合這一難題。職高擴大招生帶來了畢業生猛增,教育部針對人數眾多的畢業生就業難這一現象,要求學校從根本上不斷改革會計教學方式,而隨著這些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在教學中也發現更多的問題,其中對于大多數畢業生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理論與就業實踐無法有機地結合,最終導致“學無所用,用無所學”。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從根源上入手,分析為何會產生這一現象。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及脫離的背景
在分析理論與實踐無法結合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探討這一問題產生的背景,才能結合實際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最近幾年的畢業生去向調查中我們了解到,職高的畢業生主要負責企業基本的會計做賬以及對企業資金循環進行監管。相對于本科畢業生來說,職高畢業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有所欠缺,所以要想有競爭力,職高畢業生必須在崗位適應能力、動手能力、綜合素質上有所提高。
而目前,我們職高畢業生在一線操作能力上卻嚴重缺乏實踐能力,產生這一現象與以下三個背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從學生方面講,職高生源不如高校生源優良,而且有時生源會是初中畢業生,因為年齡尚小,對各類事物缺乏感知以及理解能力;從教師方面講,教師長期專注于教學工作忽視對實踐能力的重視;從學校方面講,學校為不斷適應教學課程的改革,而更專注于理論教學的改革。所以,想要解決職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弱的的難題,我們必須從這三個背景入手,逐層分析,并找出原因,才能做出有效的對策。
二、從背景分析找原因
首先,我們先從學生方面分析。第一,因為職高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相對比較弱,而且他們之前對會計這個專業完全沒有概念,所以在開始之初必須要讓他們對會計學這個體系有所認知,所以在講授的時候要按照會計教材的章節依次講解會計工作流程,但是因為學生有自己的學習障礙,因而教師不得不放慢腳步講解這些理論,進而使得理論與實踐比例不恰當,最終促使整門課的達不到實踐的目的;第二,珠算、點鈔、財會數碼字書寫等基礎技能,需要長期的訓練,而學生對這一系列的技能卻感到煩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而打消,并對實踐課產生厭惡,這一點不容忽視;第三,畢業生在參加工作后,過于依賴教材上的知識而缺乏變通,在賬務管理如倉儲核算、成本核算會計等過程中常常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
其次,教師方面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第一,職高學校中的教師隊伍的素質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這毋庸置疑,但是因為教學任務、教學進度的影響而讓教師只滿足于教材書面知識的講授,加上教師所舉的實例老套、對于會計實踐的最近動態以及出現的新問題都缺乏了解、很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致使與時代脫節,所以在專業實踐這方面無法深入地指導學生;第二,畢業生要參加工作往往要進行職業資格和執業資格考試,學生需要這一類考試的指導,但是教師卻沒有參加過這一類考試,所以對這些專業技能考試中的稅制、新會計準則沒有深入的了解,無法開設此類課程滿足學生的要求。而我們知道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他們需要的知識,但是面對學生這一呼聲,我們教師卻無能為力,這的確有違教學目標;第三,職高的教師因為學校要求、職稱評選,往往更專注于課題研究,忽視財會專業教學方法的創新,導致教學枯燥無味。教師單靠沿用老舊的“填鴨式”灌輸法,就算是實踐也只不過是簡單的習題訓練,根本談不上實踐。
再次,從學校方面講,第一,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是一味地追求理論創新,直接照搬高校相關創新模式進行課程設置,而沒有真正分析學生的層次、學生的需求,這樣不僅會讓職高會計專業教學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也會使本校的教學大綱不能完成國家要求的改革目標;第二,在教科書上,選用的教材太過老舊,一些案例素材老套并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這些教材理論并沒有反映會計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及最新觀點;第三,教師隊伍不夠完善,理論教學的研究人才多不勝數,而在實踐教授這一方面的人才很少,教和學不能有機結合,教學質量大大受到影響。
三、解決措施
綜上所述,我們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必要性、脫離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了解到我們要進行改革必須從學校、學生、教師三方面入手,才能解決當前職高會計教學面臨的壓力。同時事實也證明,傳統的教學法已經無法適應經濟競爭環境的變化以及會計人才市場的需求,所以相應的改進措施也必須要緊緊依靠這一主題。
在學生方面,讓學生首先對自己的專業有總體的印象,明白經濟環境中需要的是有專業理論知識、嫻熟實踐能力的畢業生,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同時,要在學校教學目標細化的條件下,激發學生不斷鍛煉實踐技能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讓學生到課堂上進行珠算、數鈔比賽等,以此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專業技能訓練中。而對于學生年級小等問題,我們要學會將那些枯燥、陌生的專業術語,帶入生活中,舉出例子并深入淺出地教授,最后再歸納,寓教于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師方面,教師要學會改變課堂教學方式,運用幻燈片等方式使技術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有趣。在提高實踐經驗上,要在學校的鼓勵下,積極參加企業學習的相關進修,并以理論為先導,在實踐之后結合教材的理論知識,向學生循序漸進地介紹教材章節內容,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切合。
在教學方面,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實用性財務人員,在課程設置上將有關專業課程適當分解為國家規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需要的專業知識兩方面,在夯實理論基礎的同時,也兼顧到學生的需求,如當講到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及報送等基礎知識的學習時,不時添加一些資格考試中涉及這一方面的內容。在教材上,可以采用學校和企業合作制,即企業提供相關實例,再由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將這些實例內化為素材,添加到教材中,以達到實用的效果。而在教師隊伍上,學校可以組織教師進入相關企業進修,了解當代經濟環境下會計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總結
總之,在現在的會計教學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無法結合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從學生、教師、學校三方面入手,緊緊圍繞經濟環境的需求進行教學,相信這一狀況會很快地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陸萍.會計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與探索[J].會計之友.2008;8.
2.王玉蘭.對金融危機背景下職高高專會計教育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0. ( 12) :110 ~ 111.
根據發放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的調查問卷,發放問卷277份,回收有效問卷276份,學生反饋的相關情況如下:
1.1對課程的重要性認識
38.27%的學生因為對該課程感興趣而認為該課程很重要,61.37%的學生因為該門課程居于專業核心課地位而認為該課程很重要。
1.2對課程開設時間和教學時間分析
66.34%的學生認為該課程應該從大二上學期開課,并且86.64%的學生認為該課程應該花兩個學期教學。
1.3對教學班級的大班教學設置分析
35.02%的學生認為有很大影響,應該調整為小班教學,46.93%有點影響,希望能縮小一點。
1.4對目前我系的中財教學方式的看法
64.98%的同學認為是傳統式,43.68%的同學認為是理論跟實操相結合,17.69%的同學認為是情景模擬教學,53.79%的同學認為是注重練習和案例分析,對于理想的中財教學方式,89.53%的同學認為是理論跟實操相結合,74.37%的同學認為是情景模擬教學,76.17%認為是注重練習和案例分析。
1.5學習本課程應該具備怎樣的知識目標
67.51%的同學認為學習目標是填制、審核會計憑證,81.23%同學認為學習目標是登記會計賬簿,編制簡單的會計報表,92.06%的同學認為學習目標是具備會計整體思維和報表信息的解讀能力。
1.6本課程的學習效果
20.58%的同學認為學習效果較好,56.68%的同學認為學習效果一般,對于沒有學好的原因,72.2%的同學認為自己沒認真學,45.13%的同學認為是基礎不好。
1.7在學習中財的過程中遇到過的困難
75.81%的同學課堂聽懂了,課后又忘了,70.04%的同學想花時間學習,但是課太多,沒時間預習復習,27.08%的同學上課聽不懂,就不愿意學了,遇到上述困難,76.9%的同學會翻閱課本及有關資料,66.06%的同學會請教同學,42.24%的同學會請教老師。
1.8面對目前學時不夠,信息量加大的矛盾,老師應采用何種教授方法
79.78%的同學希望及時做好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和相關的練習,71.84%的同學希望不要講得太快,寧可少講一點,但要細致一點,47.65%的同學認為介紹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和應用背景比單純講授知識點更重要,28.16%的同學希望盡量多講一點,不一定每個知識點都講得很細致,講得不細致的地方可以課下看書。
1.9對于老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89.53%的同學希望老師多補充課外知識點和案例,70.76%的同學認為老師應該做好課件,備課充分,70.04%的同學認為應該及時安排課堂練習,38.99%的同學希望老師經常提問,與學生互動。在整個調查問卷中,可以了解到學生普遍認為“中級財務會計”是財會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其內容多、信息量大,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希望能夠有一定的突破,希望提高對會計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
2獨立學院“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現狀
2.1教學內容復雜,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雖然在教學學時的安排上,現在很多獨立學院安排課程時已經設立兩個學期共8個學時的課程教學時間,但是其章節體系的繁多復雜以及枯燥的課堂教學內容,容易形成學生課程內容死記硬背,考試生搬硬套,考后一片空白的虛假教學效果,也造成后續高級財務會計教學很難進行。
2.2教學方式方法單一,有待改進
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認可并將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等較為活潑的教學方法引入中級財務會計的課堂,但是高校的擴招和財務會計本身就是熱門專業導致學生激增,而教師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相對落后,二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很多獨立院校沒有條件在財務會計的專業課中采用小班教學。在一百人甚至更多的大班教學中進行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顯然不切實際,即使真正實行也只能事倍功半,很難達到預期效果?,F實中獨立學院的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依然是課堂講授為主,輔以課堂提問、隨堂練習的方式,在這種重理論輕實務的教學方法中,學生主動的參與少之又少,一味的理論灌輸難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2.3實驗教學落伍,難以滿足教學需求
會計作為一門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環境方面應當配置相應的實踐教學實驗室,比如會計模擬實驗室或者校外實訓基地。但是,大多獨立學院的實驗室的設施配置無法滿足仿真要求和學生實訓需要,而校外實訓基地一般以為對方培養人才為條件設立,供過于求的現狀愈加嚴重,所以實驗教學的環境還是不夠理想。
2.4會計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獨立院校的師資隊伍偏年輕化,沒有在企事業單位工作過的經歷,教師自身知識儲備以及對學科前沿領域發展的掌控不足,實踐性和科研能力較弱。在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表現是教學方法呆板、教學內容單一、會計實踐環節很難真正落實,老師一味地照本宣科,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課堂氣氛冷淡,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3.1整合教學內容,從理解層次學會計
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實際對課程進行教學,整合教學內容。從教學體系上看,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內容包括概述、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報表等八部分內容的教學。整合教學內容,一方面是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的整合,比如教學順序(可以從教學內容難易度進行整合,把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章節放在資產章節最后講述,可以把應收款項獨立于金融資產之前講解等)、邏輯教學思路(會計核算方法講究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重點應該讓學生關注于確認、計量,而非記錄,最后的成果是報告)等一系列的整合;另一方面是前后課程體系內容的完善,哪些內容屬于基礎會計課程(比如第一章概述很多內容實際上應該是基礎會計教學部分),哪些屬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比如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形成的資產的初始計量等內容)需要做出完全的區分。當學生理解了課程的教學內容之后,從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和應用背景角度去進行知識點教學,不要只是書本內容的講述,要使學生理解而不是盲目地記筆記、死記硬背、生搬硬套。
3.2打破傳統教學方法,以“生”為主,變“教學”為“助學”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引導和啟發學生思考。課堂上,可以一改傳統的“教師獨角戲”模式,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業務模擬操作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復雜、抽象枯燥的理論內容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大大減少了理論闡述時間,將寶貴的課堂時間騰出一部分向學生提問,促使思考所學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從而在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交流、爭論中找到正確的分析會計問題、解決會計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將書本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
3.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專業實習
財會類專業之所以在眾專業中異軍突起,成為最熱門的專業之一,一方面是隨著經濟發展過程中財會類人才的社會化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習財會類專業實際是一門綜合技能學習課程。在獨立學院實踐教學的指導下,學生的動手等實踐能力也是財務類專業重點要求技能之一。因此在整個課程設置過程中應加大實踐課程的課時,以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專業實習是大學學習階段最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專業實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強化專業知識,對于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發揮主觀能動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梢耘c企業在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3.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現行的會計專業師資力量水平難以滿足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加之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只有強化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才能提高本專業學生的執業能力,以便將理論與實踐快速結合。具體來說,首先應加強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引入和建設。會計專業教師在深入研究會計專業理論的同時,還應該深入企業從事會計實踐工作,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引入課堂進行案例教學。其次是聘任富有實踐經驗的實操人才參與教學指導。高校應當聘任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直接參與教學指導,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從實踐角度對專業知識的認識。比如高??梢云溉芜@類人才擔任稅務、審計等部分教學工作,或者是以做專題報告講座的形式,開拓學生的專業視野。
4結語
[關鍵詞]管理會計 理論研究 實踐問題探討
管理會計最新理論研究,傾向于追求理論的科學化,不重視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從而忽略新理論的可操作性,致使理論與實際相互脫離,與財務管理的內容有許多重復交叉。因此,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側重方向應該有所改變,使其在經營實踐中真正發揮作用。
一、管理會計最新理論研究的現狀
(一)管理會計最新理論研究欠缺
我國學者在管理會計方面的研究較少,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F階段我國管理會計最新理研究,大部分源于對西方國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引進和介紹,缺乏自己進行的研究。
(二)管理會計理論沒有結合實際
在管理會計中應用最廣泛的是經濟數學方法。此方法是借助于數學模型來表達管理會計經濟活動,揭示有關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優化了的數量關系,為經營決策者提供客觀依據,使其工作正確順利地進行。這種微觀信息經濟學的存在及其一定的作用,導致一些研究工作者試圖用理論來改變實踐。這些管理會計理論研究人員為企業和管理會計從業人員設計了一些復雜的確定型、不確定型、風險型經濟數學模型,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有些模型不能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導致管理會計理論不能夠與實踐緊密結合。
(三)與財務管理重復交叉
目前,管理會計的內容一般包括:成本習性、經營預測、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經營預算、成本控制、存貨控制和責任會計等。財務管理的內容一般包括: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分配決策、營運資金管理、財務預測、財務預算、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財務管理中的投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財務預算和財務控制等內容與管理會計中的經營預測、長期投資決策、經營預算和存貨控制等內容重復交叉。
(四)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意識欠缺
事實上,管理會計側重的是對企業的管理,而不是會計核算。因此,管理會計理論研究不僅是對各界學者管理意識的挑戰和檢測。但就目前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傳統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方法內容對各界學者的影響很深,導致當今學者的管理會計新理論研究意識十分薄弱。
1.會計人員對管理會計認識不夠。很多企業的會計從業人員認為,會計工作只同賬目有關,更注重財務會計方面的工作,而管理和經營決策等工作應由領導來做。因此,管理會計得不到其應有的重視,這嚴重影響了管理會計新理論的研究進展,也不利于將管理會計理論運用到企業實際經營決策中。
2.各級領導對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意識欠缺。企業的各級領導對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重視程度對管理會計理論能否與實踐相結合起著直接重要的作用。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決策者既要做好企業的經營決策,也要正確認識管理,如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但現今大多數企業家領導對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意識都不強,致使會計從業人員提供的管理會計方案、資料、理論研究都得不到領導的重視,發揮不了實際作用,嚴重影響了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及其實踐應用。
二、如何建立與實踐相結合的最新理論研究體系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應以研究管理會計的可操作性、實踐性為重點,逐步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能夠緊密結合企業實際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一)建立管理會計系統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逐步走向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為使其在競爭中占據一定優勢,健康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一個專門從事管理會計的機構顯得越來越重要。建立管理會計系統,即建立以下3個層次組織:
1.建立管理會計委員會。筆者認為,該委員會應由管理會計方面的專家組成,它應是獨立的且具有權威性的民間組織機構,能夠輔助政府相關機構的管理工作。
2.建立管理會計協會。該組織的主要工作是以相關管理會計原則為前提,根據實際發展情況,來組織領導有關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組織學術交流,總結本行業的管理會計工作,促進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為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提供咨詢等。
(二)加強管理會計實踐
1.單位領導應提高重視程度
企業各級領導應提高本單位財務會計尤其是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并督促下級員工加強工作匯報,反饋工作中的問題以及提出好的建議,使單位全體員工認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使得管理會計最新理論在企業間得到廣泛而有效的推廣。
2.管理會計人員應提高自身素質
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還沒有專業的管理會計師,但作為既要懂會計又要懂管理的管理會計師,其應具備較高的自身素質。因此,管理會計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不僅擁有管理會計方面的專業技能,及時更新專業知識,也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主動地學習其他各類新知識。
3.各界學者應積極參與
各界學者應主動參與研究管理會計理論,并將最新的管理會計理論與企業經營實踐有機結合,使其真正發揮作用。而作為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經營水平,應向各界學者積極提供良好的試驗場所,促進管理會計的應用與實踐,間接使管理會計理論研究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最新理論研究必須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更要重視其在實踐方面的應用推廣,從而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以適應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 危昊.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問題探討[J].現代商業.2009(12)
[2] 秦瑛歆.基于價值鏈理論的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與創新[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01)
[3] 尹偉青.淺談管理會計的現狀及推廣運用[J].經濟師.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