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14:34
序論:在您撰寫環境設計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廣義的無障礙設計(Barrier-freeDesign)是為適應大眾的需求而設計的產品,能方便的為人使用,同樣也適應于殘疾人。建筑及環境的無障礙設計(Barrier-FreeDesign)是自身殘疾的美國建筑家羅納德梅斯(RonadL.Mace)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無論殘障與否,無論殘障的程度和狀態如何,任何人均能便捷使用的制品和環境設計。所指對象小到個人生活的身邊物品,大至城市環境、包括一切人工制品。它運用現代技術,建設和改造環境,為廣大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和兒童,提供行動方便和安全空間,創造一個平等參與的環境。”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
2無障礙設計基本原則
日?;顒又写嬖谥S多必不可少的基本活動,對此應當提供與之相配套的空間環境??臻g環境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確保行人對所去之處,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毫無障礙地通行,不能因為某種形式或程度的殘疾而被剝奪參與和利用建筑環境的權利,或不能與他人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為此應遵循以下七項基本指導原則。
2.1可及性原則能使人方便地感知、到達、進入及使用環境設施,并對環境施加作用與影響,以完成自己的行為和目的。可及性包含三方面含義:可感知性、可到達性及可操作性??杉靶允菬o障礙設計最基本的原則。
2.2安全性原則安全性是建筑師不容忽視的一個設計上的功能元素。無障礙設計的對象對環境的感知力較差,有時難以客服某種障礙,易發生危險,因此需要從環境設計方面給予彌補,使其安全使用。
2.3適用性原則建筑及環境的無障礙設計目的是為所有人都能使用,這是面向全體公眾改善人工環境的重要原則。無障礙設施在考慮特殊人群的同時,也要考慮健全人的使用,設計師應作出適宜的決策,不能偏重于某一類人群而對其他適用人群造成傷害。
2.4系統性原則無障礙設計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涉及面廣。不能局限于某個局部,關鍵是系統化、體系化,達到建筑環境的全面無障礙,要求建筑師持有動態、系統的觀點進行設計,適時地形成點、線、面、體的動態空間網絡,實現全面的無障礙環境。
2.5自立性原則通過為有障礙的人提供必要的輔具和便于活動的空間,幫助其提高自身的機能去適應環境,使他們能夠獨立行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并形成精神上的自立。
2.6開放性原則人際交往是與社會發生聯系和體現自身價值的必要手段,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這對于殘疾人尤為重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殘疾人滿足了基本生理無障礙需求后,需要廣泛的人際交往以滿足自身對精神、心理及信息的需求,開放的無障礙空間有助于這一需求的實現。
2.7舒適與藝術性原則無障礙設施不僅要便于使用,同時應具備美感與舒適,優秀的無障礙設計不能局限于功能要求,還應是豐富多彩的空間設計。
3無障礙設計的對象人群分析
3.1殘疾人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殘疾為:任何以人類正常的方式或在正常范圍內進行某種活動的能力受限或缺乏(由損傷造成)。根據1975年第30次聯合國大會提出并通過的《殘疾人權利宣言》的規定,殘疾人是指那些具有先天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致使身體某些部位中的功能或精神方面的能力不健全,對于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完全不能或是一部分不能料理的人。根據國際社會提法并結合我國實際,在1987年,我國首次確定了殘疾人的定義,并寫入1990年1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原文為“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在研究無障礙設計時必須明確下列概念:殘疾(Disability):定義同上。傷殘(Impairment):從病理學的概念上來定義,身體或精神的某一部分的損傷或失去機能,且持久不能恢復的叫傷殘。殘障(Deformity):由于殘疾而使某人處于某種不利地位,以致限制或阻礙該人發揮其根據年齡、性別、社會文化因素所能夠發揮的作用或與他人同等程度地參與群體正常生活。障礙(Handicap):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障礙是由于自身的傷殘或失能,或者外界環境的制約,而失去或限制其發揮參與群體正常生活的作用,特別是參與社會生活而產生的功能障礙。其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障礙,例如:盲人看不到紅綠燈,是由于自身的視覺殘疾;另一方面是外界環境的障礙,例如建筑入口的旋轉門、曲形柵欄、高臺階等是輪椅者的障礙。
3.2殘疾人的分類世界各國對殘疾人的判定標準不同,因此劃分殘疾的類別也存在差異。美國根據殘疾人生理缺陷的具體部位和心智不健全的特征,將其分為:智力落后、重聽、聾、語言障礙、重度情感紊亂、畸形損害(包括肢體傷殘、侏儒癥)、其他健康損害、又聾又啞、多重障礙和特殊學習困難;日本則把殘疾人分為8類,即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智力落后、肢體缺陷、病弱、精神和情感障礙、語言障礙、多重障礙。我國根據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將殘疾人分為5類,分別為:視覺殘疾、聽力和語言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對同時患有兩種及以上的殘疾人,另列為綜合殘疾。2006年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殘疾人占全國人口的比例為6.34%;各類殘疾人的人數及各占殘疾人總人數的比重如圖1所示。此次調查與第一次抽樣調查相比最大特點是:肢體殘疾人數量超過了聽力和言語類殘疾人的數量,達到2400多萬,占到所有殘疾人數量的將近30%。(數據來源: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統計公報)。
4結論與建議
【關鍵詞】電子游戲;游戲關卡;關卡環境概念設計
在電子游戲設計制作過程的各項任務中,電子游戲關卡環境的概念設計是最核心的任務之一,它是電子游戲前期策劃內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前期策劃階段對游戲關卡環境的概念設計,是中期制作時在游戲引擎上最終實現游戲關卡環境的基礎。對游戲關卡環境概念設計的各個步驟進行細致的分析,總結每一步驟的內容和方法,從而構成一個優化的流程體系,為今后的游戲關卡環境的設計制作提供借鑒,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一、尋找游戲環境創意
在一部動畫電影的場景中,每一個物體、道具、建筑、景致都曾經是動畫場景設計師頭腦中的一個個零散的想法、點子和創意,動畫場景設計師慢慢地把這些想法系統化的組織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動畫場景。電子游戲的關卡環境也是一樣。游戲的關卡環境最初只是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頭腦中的一個個模糊的、不定的想法,而這些想法和創意通過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的組織和系統化,最終形成了一個具有可玩性的游戲關卡環境。一個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實際上就是一個游戲世界的創造者。
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的創意通常都是來源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但是,游戲世界是一個虛幻的世界,往往與現實世界有很大的不同。作為一個虛幻世界的創造者,改變觀察世界的視角是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創造虛幻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必須學會使用非慣用的視角來觀察現實世界,以達到重塑現實環境、使之轉化為一個虛幻的游戲世界的目的??梢哉f,改變觀察物體的視角,是把現實世界重塑為游戲世界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
例如在圖一中,平常我們慣用俯視視角來看的樹根,由于觀察視角的改變,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視覺表現形態。這樣,我們就通過視角的改變,把我們本已習以為常的現實場景異化成了具有獨特視覺表現的場景空間。
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必須不斷地練習用特殊的視角來觀察他周圍的事物,并把這些事物異化為一個好玩的虛幻空間。通過對這些異化的空間里玩家路徑等一些游戲玩法元素進行安排,一個游戲世界就會慢慢清晰起來。
另一個尋找場景創意的重要途徑就是觀看電影電視、玩電子游戲和閱讀參考書籍。所有這些對游戲環境概念的形成有非常好的提示作用,因為這些作品里的場景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概念體系,可以很容易地被借鑒過來而進一步設計成一個新的游戲環境。和不斷地練習用特殊的視角把周圍的事物異化成游戲空間一樣,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也要不斷地觀察他所看的電影電視、所玩的電子游戲、所閱讀的參考書籍上的場景表現來尋找創意靈感。
不斷地重復練習上面所說的兩種方法,把用不同視角觀察事物、分析參考資料里的場景表現常態化,是源源不斷獲得游戲關卡環境概念設計靈感和創意的有效途徑。
二、確定關卡環境的主題
一個關卡環境的主題,對于有背景故事和特定世界觀的游戲來說,是由這個游戲關卡所對應的分劇情決定的;而對于沒有背景故事、只有玩法的游戲來說,則通常是指這個關卡環境視覺表現的決定因素。關卡環境的主題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某種天氣狀況,某個特殊地點等等,也可以是各種因素的集合。藉由這樣一個主題,從而把游戲關卡中景物、建筑、道具、物體等等各種組分統一成一個整體。
例如,圖二是《戰神》中的一個關卡環境。這個關卡的故事背景是奎托斯要打敗地獄中的重重阻礙,從而沖出地獄獲得重生。那么這個關卡環境的主題就是由關卡的分劇情決定的,表現的是地獄這個特殊地點的環境。
而《面包房物語》這個游戲則沒有任何的故事背景。從下圖可以看出,“萬圣節”是這個游戲關卡環境的主題,因為它決定了整個關卡環境的視覺表現。
游戲關卡環境的主題越明確,越有利于游戲關卡環境的概念設計。因為由于主題中各因素的制約,游戲關卡環境概念設計的方向會顯得非常的清晰,方便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設計出能夠合情合理地體現游戲故事背景,并與游戲玩法類型相貼合的關卡環境。
三、設定關卡環境特點
有了明確的關卡環境主題后,就需要把關卡環境的特點確定下來,通常需要列明3到5點游戲關卡環境的特殊之處。在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進行游戲關卡環境概念設計時,這個特點清單會幫助設計師明確設計內容的焦點是什么。換句話說,這個特點清單實際上就是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在進行關卡環境創意時所要達到的目標。清單中的每一項特點,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都要在關卡環境的概念設計中有所體現。
一般來說,清單中列出的游戲關卡環境特點分為以下5類:
1、視覺風格;
2、技術標準;
3、玩法特點;
4、情緒特點;
5、故事背景/游戲世界觀。
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通常會選取其中的某幾類特點作為創作的焦點和目標。需要注意的是,特點清單中列出的特點越多,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進行游戲關卡環境概念創作的時間就會越長。因此,清單中所列項目的多少與設計師的時間安排密切相關。
四、收集視覺參考資料
當游戲關卡環境的創意、主題、特點都確定下來之后,這個關卡環境的基本樣貌也就昭然若揭了。下一步的任務,就是收集與游戲關卡環境的視覺表現相貼合的參考資料。
收集視覺參考資料是游戲前期策劃階段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從物件擺設的設計,到建筑樣式的設計,再到圖形細節的設計,所有這些林林總總的工作都離不開視覺參考資料的提示。這些參考資料可以引導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創作出合情合理、真實可信、貼合游戲情境的游戲關卡環境。
按照參考內容分,一般需要收集以下5類視覺參考資料:
1、建筑參考;
2、景致參考;
3、道具參考;
4、布光參考;
5、美術風格參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預期目的。對于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來說,應該盡可能多的收集這5類視覺參考資料,因為每一類視覺參考資料對游戲關卡環境中各種組件和元素的設計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參考這五種類型的視覺資料,游戲美術概念設計師就可以依照游戲故事背景和玩法的安排,創作出游戲關卡環境中的一草一木和各種玩法組件,建立起一個合情合理、貼合游戲情境的游戲世界。
五、建立視覺焦點
視覺焦點是游戲關卡環境概念設計的重點所在,是一個關卡環境的地標性物體。在一個游戲關卡環境中,其視覺焦點應該非常醒目,以吸引玩家的注意。
建立視覺焦點在游戲關卡環境設計上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美術方面,游戲環境中的視覺焦點在完善玩家游戲體驗方面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玩家通過視覺焦點來分辨玩家角色在整個關卡環境中所處的位置,從而明確玩家角色在關卡中應該如何運動。因此,對于那些具有巨大游戲地圖并且地圖結構復雜的游戲,視覺焦點的存在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它能夠引導玩家順利通過結構復雜的游戲地圖。
圖四是《上古卷軸》的一個關卡環境。由于《上古卷軸》的游戲地圖巨大,所以關卡環境中的視覺焦點的建立就尤為重要。圖中的高塔就是這個關卡環境的視覺焦點,在美術方面它是關卡環境概念設計圖的構圖重點,在玩法方面它起到了幫助玩家在游戲世界中定位、指引玩家角色運動方向的重要作用。
一般來說,單玩家游戲的關卡環境會有多個按順序線性排列的視覺焦點,這樣可以引導玩家角色順利地從一個地點走到下一個地點。而多玩家游戲的關卡環境中則會安排多個并列的、且各不相同的視覺焦點,以方便每個玩家角色在復雜的游戲關卡環境中輕松地分辨自己的位置。
六、視覺風格設計
視覺風格設計包含了對游戲關卡環境的基本視覺風格的選擇,和對色彩、影調、空間、線條、形狀等基本視覺元素的安排。
可以說,每個游戲都有著自己的視覺風格。有些游戲,對視覺風格的設計卓有成效,在基本視覺表現、色彩、影調等元素的安排上風格獨特,這就會使這個游戲顯得很突出,更加吸引玩家的注意。雖然不具有突出視覺風格的游戲不一定就不是好游戲,因為游戲的核心不是美術設計而是其玩法,但是獨具匠心的視覺風格設計會幫助這個游戲在同類游戲中脫穎而出獲得玩家的注意和青睞。因此,在游戲關卡環境概念設計過程中,對關卡環境的整體視覺風格的設計和對各個視覺元素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七、結論
【關鍵詞】無障礙設計;建筑環境;對象人群
1 無障礙設計概念
廣義的無障礙設計(Barrier-free Design)是為適應大眾的需求而設計的產品,能方便的為人使用,同樣也適應于殘疾人。建筑及環境的無障礙設計(Barrier-Free Design)是自身殘疾的美國建筑家羅納德梅斯(RonadL.Mace)在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無論殘障與否,無論殘障的程度和狀態如何,任何人均能便捷使用的制品和環境設計。所指對象小到個人生活的身邊物品,大至城市環境、包括一切人工制品。它運用現代技術,建設和改造環境,為廣大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和兒童,提供行動方便和安全空間,創造一個平等參與的環境。”這一理念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精神。[1]
2 無障礙設計基本原則
日常活動中存在著許多必不可少的基本活動,對此應當提供與之相配套的空間環境??臻g環境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確保行人對所去之處,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毫無障礙地通行,不能因為某種形式或程度的殘疾而被剝奪參與和利用建筑環境的權利,或不能與他人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為此應遵循以下七項基本指導原則。
2.1 可及性原則
能使人方便地感知、到達、進入及使用環境設施,并對環境施加作用與影響,以完成自己的行為和目的??杉靶园矫婧x:可感知性、可到達性及可操作性??杉靶允菬o障礙設計最基本的原則。
2.2 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是建筑師不容忽視的一個設計上的功能元素。無障礙設計的對象對環境的感知力較差,有時難以客服某種障礙,易發生危險,因此需要從環境設計方面給予彌補,使其安全使用。
2.3 適用性原則
建筑及環境的無障礙設計目的是為所有人都能使用,這是面向全體公眾改善人工環境的重要原則。無障礙設施在考慮特殊人群的同時,也要考慮健全人的使用,設計師應作出適宜的決策,不能偏重于某一類人群而對其他適用人群造成傷害。
2.4 系統性原則
無障礙設計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涉及面廣。不能局限于某個局部,關鍵是系統化、體系化,達到建筑環境的全面無障礙,要求建筑師持有動態、系統的觀點進行設計,適時地形成點、線、面、體的動態空間網絡,實現全面的無障礙環境。
2.5 自立性原則
通過為有障礙的人提供必要的輔具和便于活動的空間,幫助其提高自身的機能去適應環境,使他們能夠獨立行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并形成精神上的自立。
2.6 開放性原則
人際交往是與社會發生聯系和體現自身價值的必要手段,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這對于殘疾人尤為重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殘疾人滿足了基本生理無障礙需求后,需要廣泛的人際交往以滿足自身對精神、心理及信息的需求,開放的無障礙空間有助于這一需求的實現。
2.7 舒適與藝術性原則
無障礙設施不僅要便于使用,同時應具備美感與舒適,優秀的無障礙設計不能局限于功能要求,還應是豐富多彩的空間設計。
3 無障礙設計的對象人群分析
3.1 殘疾人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殘疾為:任何以人類正常的方式或在正常范圍內進行某種活動的能力受限或缺乏(由損傷造成)。根據1975年第30次聯合國大會提出并通過的《殘疾人權利宣言》的規定,殘疾人是指那些具有先天性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致使身體某些部位中的功能或精神方面的能力不健全,對于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完全不能或是一部分不能料理的人。
根據國際社會提法并結合我國實際,在1987年,我國首次確定了殘疾人的定義,并寫入1990年12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原文為“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2]在研究無障礙設計時必須明確下列概念:
殘疾(Disability):定義同上。
傷殘(Impairment):從病理學的概念上來定義,身體或精神的某一部分的損傷或失去機能,且持久不能恢復的叫傷殘。
殘障(Deformity):由于殘疾而使某人處于某種不利地位,以致限制或阻礙該人發揮其根據年齡、性別、社會文化因素所能夠發揮的作用或與他人同等程度地參與群體正常生活。
障礙(Handicap):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障礙是由于自身的傷殘或失能,或者外界環境的制約,而失去或限制其發揮參與群體正常生活的作用,特別是參與社會生活而產生的功能障礙。其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障礙,例如:盲人看不到紅綠燈,是由于自身的視覺殘疾;另一方面是外界環境的障礙,例如建筑入口的旋轉門、曲形柵欄、高臺階等是輪椅者的障礙。
3.2 殘疾人的分類
世界各國對殘疾人的判定標準不同,因此劃分殘疾的類別也存在差異。美國根據殘疾人生理缺陷的具體部位和心智不健全的特征,將其分為:智力落后、重聽、聾、語言障礙、重度情感紊亂、畸形損害(包括肢體傷殘、侏儒癥)、其他健康損害、又聾又啞、多重障礙和特殊學習困難;日本則把殘疾人分為8類,即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智力落后、肢體缺陷、病弱、精神和情感障礙、語言障礙、多重障礙。
我國根據第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將殘疾人分為5類,分別為:視覺殘疾、聽力和語言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對同時患有兩種及以上的殘疾人,另列為綜合殘疾。
2006年我國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殘疾人總數為8296萬人,殘疾人占全國人口的比例為6.34%;各類殘疾人的人數及各占殘疾人總人數的比重如圖1所示。此次調查與第一次抽樣調查相比最大特點是:肢體殘疾人數量超過了聽力和言語類殘疾人的數量,達到2400多萬,占到所有殘疾人數量的將近30%。(數據來源: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統計公報)[3]
圖1 各類殘疾人數量占總殘疾人數比例
4 結論與建議
總體而言,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內容已經由單純的物質環境建設推進到綜合性的、全方位的社會環境建設。無障礙設計滿足的是殘障人士最低物質環境需求,以彌補“通?!杯h境設計都是圍繞著正常人需求而帶來的制約與不足。然而,實踐證明,早期的無障礙設計有其局限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無障礙設計不僅在服務對象上發生了改變,而且特殊需求人士具體的需求點和標準也發生了變化,因此無障礙設計的方法和原則也應作出相應改變。無障礙設計由于主要考慮如何獨立解決殘障人士的問題,因此應將建筑及環境的無障礙性、實用性及美學需要共同考慮,同時滿足殘障人士和非殘障人士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白刃.室內公共空間的無障礙設計[D].吉林藝術學院,2009.
全面協調原則:根據周圍環境特征、城市現狀和上位規劃的要求,結合九曲村的本底情況、政府與企業訴求和村民意愿,確定主要性質和規模,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分階段實施,共同形成九曲村的開放空間體系。尊重歷史、尊重村民的原則:尊重村民和使用者生活和行為的普遍規律,滿足行為感受和精神需求,將服務和有益于“人”的健康舒適作為規劃設計的根本,力求創造“美麗九曲、幸福生活”的情景交融的溫情空間。文化傳承原則:保留歷史古建記憶,延續水鄉傳統文化;挖掘地方鄉素,打造本土文化活動;遠期引入現代時尚文化,實現新舊結合。特色放大原則:突出九曲水鄉的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強化符合水鄉三大特色的文化傳遞功能。運用雕塑、裝飾等手法,增強區域的凝聚力和旅游的吸引力。經濟效益原則:以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低成本投入,集中合理的保護修繕高效使用的活動空間,豐富業態,遠期達到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形成區域的特色內聚力與外引力。
2規劃策略
為實現以上三大目標,規劃提出“尊重、放大、引入、建立”四個行動策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保留村莊的鄉土風貌和水鄉風情,延續傳統水鄉文化,采用經濟適用、以人為本和低沖擊的環境改造的原則,加強環境綜合整治,保持村莊的干凈整潔。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慢行交通體系,適量限制機動交通進入村莊,合理規劃停車設施和公交設施,建議設立專項管理部門進行管理。放大本村的特色資源要素,例如:水系、植被、埠頭、建筑(陽臺和金色屋頂),不對要素做大的改動,通過適度的現代處理手法和軟裝飾藝術的方式增加景觀的趣味性。利用區位優勢和本村水鄉特色,分階段的引入業態,發展商業,如特色小吃街、精品酒店、觀光農業園、創意產業及其他特色休閑消費類型,活躍經濟,形成本區域的休閑商業模式。建立九曲村特色品牌體系,積極打造村莊公共活動節點和建筑室內外空間,形成具有特色的、體驗性強的休閑互動場所。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形成集吃、住、玩、娛、購于一體的九曲村服務綜合體系。開發模式政府主導,加大政企合作、市場引導的手段,對村民物業利用方向的提出調整建議,轉變部分土地職能,同時積極鼓勵村民投資參與,根據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進行引導開發。
3分級制定的改造策略
根據九曲村發展現狀、用地性質、上層次規劃、周邊用地功能和多方訴求,確定其主要性質和規模,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分三期實施。一期以環境整治為主,保護開發為輔,確保環境整治有序的進行,給村民提供一個最佳的生產生活環境。歸納為“完全保留、局部裝飾、整體改造”三個層級,盡量按照原來的式樣、顏色、材料進行修復開發,保護、還原長期形成的原生水鄉環境。二期以完善配套設施為主,引入部分業態為輔,整舊如故,以存其真,針對“配套設施、開放空間、文化符號”三大關鍵要素提出“六、七、三”系統改造工程。具體做法是“拆、遷、修、補、飾”,即拆除不協調建筑,搬遷造成污染的工廠,用舊材料和傳統工藝修繕破損的老街、舊屋、橋梁等,恢復或補建部分舊建筑,市政管線盡量地埋鋪設,空調等設施全部遮掩。同時建立古建、古樹保護體系,引入濱水商業休閑、傳統埔坊、精品酒店、特色接待、標志建筑、創意工坊、特色老建筑體驗等業態,形成古鎮旅游品牌體系。三期以特色提升、品牌打造為目標,注入新的功能到古村落中,全面提升九曲村景觀特色,導入主題式的休閑業態,利用傳統村落格局和建筑肌理,融入時尚文化元素和異域文化進行業態升級。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勢,形成集吃、住、玩、娛、購一條龍的九曲服務綜合體系,通過建立九曲村的品牌效益,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增加村民收益,解決就業問題,使人口回流。
4切實可行的實施建議
4.1特色活動實施建議
為豐富游客、村民和設計師的日常生活,規劃結合各類文化活動場所和慢行交通設計“文化活動鏈”,建立特色活動體驗體系。主要活動有:時尚文化活動——藝術展覽節、創意交流沙龍、采摘節;傳統文化活動——粵劇大賽、龍舟賽、九曲棕子節;宗教文化活動——媽祖祭奠活動、地母祭奠活動;日常生活文化——籃球賽、舞蹈賽。
4.2重點項目實施建議
4.2.1天后宮宗祠文化區
對現存的文物古祠進行保護,結合周圍的古木和現存的宗祠文化活動,整合利用周圍環境,建設富有鮮明宗祠文化特色的區域空間。采取政府引導,政企合作,承包給開發商管理的模式,按照中式宗教建筑的典型形制,結合修繕場地、擴建天后宮、保護現狀古樹、結合濱水環境創造濱水視線景觀和親水活動空間、完善設施、引入各類活動(捐贈儀式、重要法式、許愿、齋飯節等)。
4.2.2創意鋪坊
利用便利的交通、老建筑的特色、規劃的完善配套設施、塑造的標志性印象等幾大優勢,通過恢復性改造,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增進游客的體驗值,保護文化遺產。政府引導,積極鼓勵村民投資參與,調整舊村人口居住布局,遷出部分居民,清理河道,完善配套設施,引進大量的創意產業項目,創造具有競爭力的創意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
5結語
關鍵詞: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監測;規劃管理
1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簡介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egis)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和其他信息技術對環境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的一種空間信息系統。
2 大連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概念設計的意義
大連是中國唯一,亞洲第二個“世界環境500佳”城市。大連的環境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大連現轄3個縣級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建立大連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堅持科學發展觀,有利于我們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大局下,全面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業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使城市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促進經濟建設與環境質量協調發展。
大連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項投入大、時間長的系統過程。實施環境信息系統建設本著長遠的、戰略的、全面的觀點,應分階段分部門的進行,應堅持近期和遠期目標,在投資開發和建設的同時,充分發揮國內外現有信息系統、環境監測系統、信息網絡和數據處理設施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充分借鑒國內外有關系統的建設經驗,盡快的使系統建成并投入運行。
系統設計的總體目標是建立一個互聯網支持下的開放式系統,使環境信息能夠跨地區的自由流通的空間信息系統,形成一個技術先進,性能完善,安全可靠,運行高效的網絡化城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體系,最終為環境管理提供輔助決策支持。
3 大連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概念設計內容
3.1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總體框架部分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總體框架一般由三個主體部分構成:數據庫系統、平臺和應用系統。其中數據庫為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提供數據支持,可由空間數據獲取、空間數據組織存儲和空間數據管理等部分組成;平臺為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功能和開發環境,可由環境空間數據查詢、編輯、分析、專題制圖等部分組成;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系統為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提供應用和分析功能,可由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規劃、環境預測、污染事故應急、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環境污染總量控制、環境污染模擬預測、自然生態管理等部分組成。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總體框架圖見圖1。
3.2 系統總體設計的其他相關部分
軟硬件及其網絡環境設計。軟件設計主要包括系統數據庫軟件,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圖像處理軟件,客戶機操作軟件,工具軟件及其他有關軟件的選擇。硬件設計包括客戶機,圖形工作站,數字化儀掃描儀,繪圖儀,打印機以及其他相關設備的選擇。
系統應用軟件設計。應用軟件設計包括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軟件的設計、環境管理信息應用軟件的設計以及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接口軟件的設計等。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軟件的開發在系統應用軟件的開發中占有主要地位,一方面它可能是整個系統的集成環境;另一方面一些環境決策分析必須依靠地理信息系統軟件來實現。
模型庫及其管理系統的設計。環境管理信息系統中一些決策信息的產生要依靠有關的環境模型,環境模型的重要作用在于其對原始信息的分析、模擬、評價、預測和優化功能上。模型庫的開發非常重要,本部分的設計包括環境評價、環境預測、環境規劃、環境管理模型的設計以及相應的模型庫管理系統的設計。
3.3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功能設計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功能結構如圖2:
建成后的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應該具有:(1)信息顯示:利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建立可視化界面,為用戶提供了許多用于顯示地理、環境數據的工具。(2)信息查詢、統計和分析:系統方便地實現各種矢量數據的空間和屬性查詢并且能夠實現基于區縣級行政區域的各種環境、社會經濟信息查詢。(3)環境分析的功能:環境分析是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功能,分析結果將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4)環境信息的表達:將圖形數據和分析結果以表格、圖像、報表、文字、多媒體等方式將環境信息表示出來。
3.4 數據庫設計內容
數據庫的建設是城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設計最重要的
驟。在設計中應遵守國家和省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提出的標準,以便信息共享。城市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的管理如圖3所示:
3.5 環境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
大連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基于gis、gps和rs的決策支持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包括以下子系統:資源環境信息管理系統、環境動態監測信息管理系統、大氣污染控制系統、水環境污染控制系統。
資源環境信息管理系統主要顯示以下信息:街區層(雙線道路),街道線層,綠地層,水系層,工業點源,醫院,水質監測斷面,大氣監測點以及相應的屬性數據。
環境規劃系統即根據環境現狀和環境資源條件,給出最佳環境利用規劃,在這個系統中環境適宜性評價是基礎,影響環境的因素很多,各種因素的地域變化很大,多種因素的地域組合構成了復雜多樣地資源環境條件,通過gis和環境質量現狀分析和評價的模型可進行大連市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輔助規劃。
環境動態監測系統是根據對污染源以及生態環境的動態監測以及環境承載力的分析,探索區域性污染整治工程的可行性,為分區部署污染整治骨干工程以及環境規劃提供技術支持。
大氣污染控制系統,建立大氣環境質量動態監測網絡系統,研制大氣污染物濃度值模型,為新型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決策支持,建立大氣環境-經濟-能源系統規劃模型,以便于定量研究能源結構合理布局問題,為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政策提供決策支持。
水環境污染控制系統,建立基于gis的水污染規劃模型,實現排口處理最優化規劃,建立水污染預測模型,為水污染預警服務,建立水污染分析專項系統,為污染源的確立及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4 結束語
大連環境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大系統,它從設計到實施都是比較復雜的,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系統,借鑒集成系統的經驗,并得到各專業領域專家的支持,才能建立起一個真正發揮作用的區域性信息系統,為大連地區的環境質量和經濟發展提供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橋,徐富春.環境信息技術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2]鄔倫,等.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方法和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關鍵詞】:新能源環境;概念電動車;設計
1、導言
目前燃油車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很多城市把此原因歸為霧霾的主要引發原因,不管書不是主要原因,說明汽車尾氣污染確實引起了人類的重視,隨著家庭轎車越來越普及,車子尾氣排放每日以噸計的單位釋放在空氣中,印象者人類的健康,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發展趨勢,日益受到人類的關注,電動汽車是目前解決環境污染的一個好辦法。
2、設計調研
設計調研是設計開始的第一步,也是設計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筆者通過在上海、蘇州等地的實際考察,包括日常生活的素材積累,和通過網絡、書籍等收集的資料,構成了本次設計前期調研的主要內容。作為產品設計一向注重人、機、環境之間的系統關系,市場風格和發展趨勢等。
3、設計選題
汽車自誕生起已有120多年歷史,汽車工業的特點是資金和技術密集、規模效益明顯、產業關聯度大等,在發達國家多處于支柱產業地位。汽車已成為當今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動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著來自環境保護、能源短缺、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并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
在潔凈能源汽車大量使用之前,減少汽車污染的主要途徑是控制汽車保有量,同時改善燃油的燃燒并限制耗油量大的車型。然而,從世界范圍看,汽車的保有量增長強勁,石油消耗居高難下,科學家預測,地球上的石油資源如果按目前的消耗水平,僅僅可以維持60-100年左右。此次設計的切入點是交通工具,通過不斷的分析調研,我確定了--城市微型電動汽車這個設計的方向。
4、設計構思
方案一:這個方案的出發點是基于車的內外空間的互動性,車的兩端可以向外拉出,這樣整個車就會變成虛實結合的空間關系。這個車的定位是一款小型的觀光車,所以我認為游客只在車內的空間是不夠的,而內外結合的空間搭配比較適宜小型的觀光游覽車。
方案二:是一款戶外場地用車,需要隨時裝卸一些物品及運送工作人員。門的開啟方式,在戶外可以起到遮陽傘等作用,仿生的外觀設計,讓整個車身更生動。
方案三:這個方案是一款城市用小型電動汽車的構想,電動車在現代城市中被更廣泛的認可和使用,也為大眾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整個車由轉軸的結構聯想而來,中間部分可以向上抬起,使車內的人視野更好,在行駛過程中有更佳的心理感受。
方案四:這個方案也定位為城市用微型電動汽車,因為城市生活給現代人很大的壓力,所以我想讓人們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給人一種像春天那樣溫暖、舒適、溫和、生機盎然的感覺,所以提出了“春”這一概念,然后提取春天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含苞待放的花朵”來作為整個創意構思的基礎,再運用花朵自身的許多特點來真正使產品達到預想中的“春”的感覺。整個設計有此展開。
5、設計優化
5.1方案的篩選
最終確定方案四為我的最終方案,是因為這個設計從關注人的根本感受這個最基礎的層面出發,這也是做任何設計的出發點,也更想做出一款貼近生活的,個性、時尚的微型城市用車。對于這三個方案,之所以沒有選擇也是基于多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因為方案一的出發點是可以的,但是再深入考慮無論在整體的尺寸還是具體的細節上都存在很多問題。方案二與方案三有點在基本定位的前提下對于具體的適用人群和操作方式、人機等方面都有許多不適宜再繼續的地方。
5.2方案調整
由最初的草圖調整到后面的形態,改動比較大的是輪間距,和整體形態的線條感覺,在反復的草圖過程中,覺得輪間距縮小可以讓整個車看起來緊湊和飽滿,這樣的形態也更符合城市用小型車的要求,給使用者更舒心的和親切的感覺。開始的構思草圖比較硬朗,這有些脫離最開始的定位―――春天給人的溫暖的感覺,這樣硬朗的形態給人的感覺有些尖銳和不友善。所以根據產品的使用環境、產品定位和人機關系,多方面的因素考慮,作出方案的部分調整。
5.3方案的深化
5.3.1前臉的調整是比較大的,反復調整以適應車的整體形態這主要是對車燈的修改,車燈是車的眼睛,像人的眼睛一樣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5.3.2頂面玻璃做成兩層,類似百葉窗的方式,兩層之間開啟的縫隙大小控制進風度,車頂玻璃中間的形態來源于花蕊的造型,由原來的方直線形態調整為之后的曲線形態,這樣與整車形態產生呼應而給人感覺比較自然和生動。
5.3.3車輪最終定位外置暴露,故意增加車輪的寬度來加強車的穩定性。
5.4方案的確定
設計定位為城市微型電動汽車,希望這個設計可以帶給人們像春天一樣生機盎然的感覺,整體的形態選用了春天里的代表性元素―――花朵,來展開整個設計。經過反復的調整,最終確定為現在的形態。
結論
綜上所述,如果說一個車,沒有爭論,沒有修改,完全按照設計開發周期去設計,設計也不會有各種各樣的延期,包括供應商這塊也是會各種各樣的變化。很多因素的結果,為了做好一款車,這就是設計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姬瑞海,俞榮標.輕型電動車的創新設計思路[J].包裝工程,2008,08:176-178.
關鍵詞:居住空間設計;環境藝術;創新
居住空間設計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于功能、審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性的考慮。環境藝術是居住空間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室內設計行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居住空間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具備良好的藝術創造能力與審美能力,將環境藝術進行良好的創新,從而更好的營造出具有整體性與藝術性的室內環境。居住空間設計必須重視對環境藝術的設計,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將室內環境融入理想的精神世界,從而提升居住空間環境設計的整體水平。
1 居住空間的功能
居住空間通常包涵客廳、起居室、臥室、娛樂室或者休閑房等室內空間,通過對整體空間的塑造,可以讓居住者更好的獲得文化與精神上的體驗,滿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并且更好的凸顯空間形象的差異性。室內空間的設計效果,直接影響了居住者的自身情緒,并且會讓人產生特定的感受。
室內空間的美感主要分為意境美感與形式美感兩種。意境美感主要指室內空間的內涵,形式美感主要是針對于居住者的視覺感受。通過對于室內空間的合理設計以及對于室內的色彩、家具、綠化、配飾等合理的設計,可以創造良好的意境美感與形式美感,從而達到居住空間設計的最終目的。
時代在不停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處可見的高樓,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以前的吃飽、穿暖逐漸演變成了選擇好的居住環境、舒適的居住空間,因此,居住空間的設計面臨著新的挑戰。
2 住宅室內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
室內環境多種多樣,主要分為住房的室內環境、辦公的室內環境、商場的室內環境等。不論是哪一種室內環境的設計,都要遵循物質與精神相協調的原則。具體來說就是,進行室內環境的藝術設計時,首先要保證房間里的格局設計發揮到極致,取長補短,把各自的優勢發揮出來;其次是居住環境的設計要符合居住者的精神需求,保證居住者從內心喜歡設計的環境。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住房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任何一個住戶都希望自己選擇的住房環境優美舒適,特別是生活節奏快的城市居住人員,他們的工作壓力大,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更高。因此,現代人對住房室內環境的要求給設計師們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3 環境藝術的創新
3.1 回歸自然的創新
人們本來源與自然,所以要生活在自然環境中?,F代人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貼近于自然。在鋼筋與混凝土構成的城市當中,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自然生態也越來越向往,回歸自然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一個重要的心理需求,也成為了居住空間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隨著現代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居住環境已經與田園生活漸行漸遠,人與人之間的居住環境的隔閡不斷增大,居住環境也十分擁擠。在居住空間設計中,要對于人類回歸自然的情感進行重視,并且對自然元素進行組合與設計,通過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將居住空間設計充分地融入到大自然生態環境之中,從而體現出自然生態之美。
3.2 以人文本的創新
在進行居住空間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必須要對于人文因素進行重視,并且以人們對于生活追求來開展設計的創作。居住空間環境是屬于個人的生活空間,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居住空間設計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人與空間環境的協調,讓居住者得到安全性、實用性和藝術性相融合的審美享受。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室內建筑不斷的涌現,各種設計風格也使得居住者更加眼花繚亂,居住空間設計逐漸的偏離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將環境藝術與以人為本的理念相結合,將室內空間賦予深刻的人文內涵,從而更好地體現人文關懷。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可以更好地將僵硬的混凝土結構轉變為親切的生活空間,借助不同的手段體現出居住空間設計的人性化。
3.3 個性的創新
室內環境的設計在住房設計中占據主要位置,主要是室內環境的設計要尤其自身的特點,夠個性。然而當代人之間的審美眼光大不相同,以往的設計方法遠遠不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在開展居住空間設計中,對于環境藝術的設計需要融入個性的思想,通過個性的創新,將現代建筑設計中的統一性進行必要的個性創新和改變。在進行環境藝術創新中,要通過利用各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建筑材料以及技術手段,讓室內空間具備更好的個性化,并且切實地滿足居住者的個體化需求。
3.4 實用性的創新
在進行居住空間設計中,需要重視居住空間設計的實用性,重視對于室內環境的保護?,F代室內裝修設計中,經常會由于不合格的裝修材料所造成的室內污染,嚴重危害居住者的自身健康。在進行居住空間設計的過程中,在實現環境美學理念基礎上,重視對于室內環境實用性的保證。要將環保理念與美觀設計相結合,并且保證設計采用材料的環保性,通過對于居住空間設計的有效控制,達到提高室內環境的實用性。與此同時,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居住空間設計上對于環境藝術的實現,也要結合現代技術手段,通過對于室內環境中的聲音、顏色、光線等不同因素的搭配,提高室內空間的實用性。
4 結 語
居住空間設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也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創作過程。居住空間設計隨著現代社會人們審美觀念以及生活需求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開展居住空間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于環境藝術的創新,從而通過合理的設計工作,使居住者在室內環境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達到人與居住環境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李玫.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新元素――談漆藝與室內設計的進一步融合[J].室內設計,2007(04).
[2]豐明高.“人性化”室內空間設計[J].中外建筑,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