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14:31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推理教學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歸納推理》 教學設計 歸納推理概念 歸納推理方法
一、教材依據
北師大版高中數學選修1―2 第三章 推理與證明 §1.歸納與類比1.1歸納推理
二、設計思路
通過教材及課外實例中推理過程的分析、理解,使學生初步認識和掌握歸納推理的思維方法,并能進行簡單的解題應用,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善于歸納推理,合情猜想結論的良好思維習慣。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歸納推理的思維過程,并能進行簡單的歸納推理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規律―猜想結論―檢驗證明”的歸納推理能力。
3.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養成主動運用歸納推理思維的意識和習慣。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和應用數學的良好品質,逐步形成發現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利用歸納推理的思維方法解決具體數學題目及相關實際問題。
五、教學過程
(一)通過實例引入歸納推理概念。
例1.觀察下列各式,寫出運算結果。
教師講評:上述兩例趣味性強,充分體現了歸納思維實質,順利導入本節新課。
(二)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歸納思維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步驟。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例題:(1)哥德巴赫猜想;(2)歐拉公式;(3)數列通項公式。
通過以上三個實例的學習理解,使學生對歸納推理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2.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結合教材內容初步得出歸納推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觀察規律―猜想結果―檢驗論證”的方法步驟。
3.教師總結歸納推理概念。
歸納推理是根據一類事物中部分事物具有某種屬性,推斷該類事物中所有事物都具有這種屬性的一種推理形式,它是由局部到整體、個別到一般的一種思維方式。
(三)知識應用,解題訓練。
例3.將正奇數按下面表格中的數字呈現的規律填入各方格中,則數字55位于第幾行第幾列?
解析:觀察表格中數字排列規律,每行4個正奇數,奇數行第1列空缺且從左往右排列,偶數行第5列空缺且從右往左排列。
由于55=2×28-1,即55是第28個正奇數,又28=4×7,由此可知:55位于第7行第5列。
評注:本題由已知表格觀察歸納排列規律,從而確定數字55的位置。
例4.觀察下列等式:
①cos2α=2cosα-1;
②cos4α=8cosα-8cosα+1;
③cos6α=32cosα-48cosα+18cosα-1;
④cos8α=128cosα-256cosα+160cosα-32cosα+1;
⑤cos10α=mcosα-1280cosα+1120cosα+ncosα+pcosα-1。
可以推測:m-n+p=?搖?搖?搖?搖?搖.[2010年,福建卷(文)]
解析:通過觀察各等式,可以得出3條規律:
(1)每個等式首項系數規律:第n個等式首項系數為2(n∈N),則m=2=2=512;
(2)每個等式右邊各系數之和為恒為常數1,則對于等式⑤有m-1280+1120+n+p-1=1,即n+p=-350;
(3)取角α的特殊值帶入等式⑤,如取α=60°,則有
cos600°=-+++-1,化簡整理得
n+4p=-200.聯立方程組,得
n+p=-350,n+4p=-200,解得:n=-400,p=50.
故:m-n+p=512+400+50=962.
評注:本題通過所給各等式,觀察歸納內在規律,分別求出m,n,p的值,從而使所求問題順利解決。
通過以上兩個例題學習,可以對學生進行“觀察所給條件,發現內在規律,合理猜想結論”的歸納思維訓練,使學生學會發現客觀規律,猜想數學結果的思維方法,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熱愛數學,鉆研數學,探討知識形成過程”的積極性,這也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
(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歸納推理”的主要特點。
1.歸納推理是依據特殊現象推斷一般現象的思維過程;
2.利用歸納推理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是正確的,只有經過檢驗論證才能判斷真假;
3.歸納推理是認識新規律,發現新知識,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基礎。
(五)本節小結。
1.初步掌握歸納推理思維方法,能用歸納推理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通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體會和認識到歸納推理在數學發現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學反思
1.激發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問題,既使學生初步掌握歸納推理的方法步驟,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這是數學教學的最高境界。
2.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推理,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關鍵詞】慕課;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225-01
慕n教學主要是以在線課程的形式,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借助互聯網渠道實現大規模開放性的教學。慕課可以充分運用多種互聯網技術,實現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深刻變革,是未來藝術設計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慕課教學模式帶來的優勢作用
(一)有效減少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受到教學時間、授課內容和教學人數等方面的種種限制,而且學生不能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互動交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內容。在慕課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享受到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在遇到學習困難時,隨時在線請教教師,與同學建立討論交流小組,更可以請專業設計人員給予專業指導。
(二)搭建優質資源共享教育平臺。首先,學生擁有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大量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以視頻的模式存儲在慕課資源平臺,學生可以在需要時隨時調取。其次,慕課運用了多種直觀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技術,可以為學生全景式再現藝術設計的全過程。第三,慕課資源可以給學生更具有邏輯性的理論知識體系,使學生在更開放的實踐背景下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及應用,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學習管理系統。慕課在專業課程資源網絡和管理平臺的運營下,對每個參與慕課的學習者都建立了專門的學習檔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業水平都有綜合全面的評估,給學生提供必要而富有個性化的智能選課系統。
二、借力慕課教學模式的主要原則
(一)注重慕課與傳統教學相融合。慕課雖然有眾多優勢與特點,慕課使用還應當注重與傳統藝術設計教學相融合。首先,慕課不能成為單一教學模式,慕課應當與傳統教學雙向互動發展。其次,應當逐步建立慕課與課堂教學互動的新模式,使學生在慕課學習中遇到障礙時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指導。第三,在慕課的基礎上對大學傳統藝術設計課堂教學體系進行必要延伸,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與實用性,切實發揮出課堂教學理論闡述與研究啟發的優勢作用。
(二)注重為學生提供新型學習途徑。為了使學生有效地利用慕課平臺,逐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限制,應當對傳統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改革。首先,學生可以先借助慕課平臺自主學習學科基礎知識,完成好課前的設計工作,然后在課堂中圍繞設計作品進行專業探討,這樣有助于補充學生的知識,有助于解答難點與重點問題。其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慕課教學內容,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借助課堂教學完成自己業務能力的檢驗活動。第三,學生還可以借助慕課開展創意活動,采用參與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和師生互評探討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實現自己的專業技能。
三、慕課在藝術專業教學改革的應用
為了更好的利用慕課資源,使慕課真正成為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有利武器,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與教學需求,為學生制定具體的慕課學習指導計劃,從而使慕課教學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
(一)注重翻轉教學形式。以往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都是先教后學,在慕課的背景下,課堂教學形式成為了先學后教,學生可以先在課下完成對設計專業知識的學習,然后帶著具體的問題回到課堂上,教師的任務也從教授學生變為答疑解惑。教學形式的翻轉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求師生在課前都廣泛收集資料做好相應的教學準備。其次,課堂上教師不再以講授為主而是以答疑為主。第三,教學應當更有個性化和針對性特征,能對學生的問題給以必要回答。
(二)注重打造精品優質課程。慕課是以優質課程資源為基礎進行的網絡教學活動,通過不斷掌握和完善優質精品課程,圍繞教學內容推出教學精品,有效對傳統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從而符合更多學生的需要成為新教學模式。首先,不再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而是根據學生的需要推出時間可長可短的課程。其次,重新勾勒不同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打造符合學生思維需要的藝術專業課程。第三,注重合理安排教學順序,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在吸引學生注意的同時,能有效傳遞教學內容。
四、結語
慕課教學模式不僅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帶來了專業化、信息化和個性化的教學渠道,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和開拓學生視野。慕課模式要求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設,能夠對學科課程進行重新定位,切實轉變授課方式,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需要,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一、確定歸納目標,明確思考方向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復雜性、邏輯性等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依據自身的直覺與經驗來大膽猜想,大膽推測,進而加以歸納。而讓學生依據數學規律加以歸納,則需使他們確定推理與歸納的目標與方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針對性、有目的地給出一定提示,讓學生朝著預想的方向進行認真思考,避免產生理解偏差。
第一,優選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是信息的源泉,也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重要依據,更是檢驗課堂教學質量的的重要標準。實際上,歸納推理并非適合全部的教學內容,需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若干特例;②特例需具有規律或共性因素。如教學“不等式的概念”時,教師可運用歸納推理。對于這一教學內容,書本上提供了若干不等關系問題,且存在共同因素,也就是每一個數學問題都含有不等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從中體會不等關系,促進他們歸納推理能力的發展。
第二,把握學生的學情。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這一現象:教師所設問題不難,卻有一些學生難以歸納出結論,亦或結論錯誤。其原因在于教師未把握學生的數學歸納推理能力的程度。因此,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把握班級學情,把握學生實際水平,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如在教學“有理數的減法”時,教師可聯系教材內容,設計不同的算式,以考查學生歸納能力,適時調整教學計劃。
第三,確定歸納的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喚起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確定歸納目標,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問題,獲得不同結論。
二、呈現學習材料,引導自主歸納
知識歸納是基于一定材料的抽象概括過程的。換而言之,學生在歸納某數學知識點時,需要以學習材料為基礎,為他們的思維指定方向,避免走彎路。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歸納之前,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學習與探究材料。當然,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展現這些學習材料,在學習和探究資料的互相作用下,學生則能發掘不同材料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然后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簡單地歸納。如學習某一數學概念時,教師可以以問題情境來呈現學習材料,讓學生加以推理、歸納、總結。
如教學“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呈現學習材料:①某人先向西邊走了4步,再向東邊走了3步;②在一樹干上,一條小蟲首先向上爬了16cm,然后向下再爬回出發點,接著又向下爬了8cm;③在一個裝著香蕉的盤子里放入5根香蕉,然后取走4根香蕉等。當材料呈現后,教師可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所給事例在數量上的一些變化狀態,同時對上述事例加以描述,引導他們對其中所含的數量變化加以概括。接著,教師繼續引導:①上述事例中,是什么發生了變化?②它們有何變化?③其變化意義是不是一樣?④在上述事例變化中是否存在共同點,若有,這一共同點又是什么?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大膽猜測,然后歸納結論:其共同點就是數量變化均為相反。當學生了解所學習的對象是數量對應變化的問題之后,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列舉事例,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概念。
三、檢查歸納成果,反思歸納推理
【關鍵詞】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農業推廣 技術推廣理論與方法 課程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河南科技大學2011年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1YJG-004。
Abstract:Studied on overall designing of “technology extension theory and methods” course teaching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full?鄄time education, proposed that defin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 Having plann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skill training course content, propos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skill training method, such as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role playing law,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in Full?鄄tim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Technology Extension Theory and Methods;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58-02
2009年3月2日,全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聯席會議在京召開,教育部陳希副部長在會上明確提出“大力加強應用人才培養,逐步壓縮學術型人才培養的比例”的要求。隨后,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文件,決定從2009年起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范圍。這對于調整和優化我國研究生教育結構、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技術推廣理論與方法》是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修課程。研究《技術推廣理論與方法》課程特點,建立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包括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技能培訓)是十分必要的。
一、理論教學體系
理論和方法相互依存不可分開。理論可以通過分析水平,清晰度、借以陳述的類型、描述或說明的本質等作用于方法,而方法則可以通過結構分析、假設取樣、異常數據分析等新理論視角幫助發展或增加理論。學習技術推廣理論對于掌握技術推廣方法和提高推廣效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理論教學的內容
理論教學內容包括7部分。第一部分推廣的基礎理論,內容包括農業推廣發展的歷史與趨勢、現代農業推廣的含義與功能、農業推廣學研究進展、推廣的框架模型、創新擴散理論、問題解決理論等。第二部分推廣對象行為及其改變,內容包括溝通理論、行為產生理論、行為改變理論、我國農業推廣對象的行為特征。第三部分農業推廣組織與管理,內容包括農業推廣組織、農業推廣組織類型、農業推廣組織設計與評價。第四部分農業推廣項目計劃與評估,內容包括農業推廣項目計劃、制定農業推廣項目計劃的程序、農業推廣項目計劃的編制與執行、農業推廣項目計劃的監測與評估。第五部分農業推廣方式與方法,內容包括推廣方法的基本類型與特點、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主要方式。第六部分農業推廣服務,內容包括農業推廣服務的含義與內容、農業推廣信息服務的方式、農業推廣經營服務的技巧。第七部分農業推廣的宏觀環境,內容包括影響農業推廣的政治與經濟環境、其他環境。
(二)理論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理論教學貫徹以育人為本的思想,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應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探索教學方法。應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學生通過課堂模擬、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辯論、演講等教學形式,大膽嘗試將“參與式”教學方法貫穿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始終。以“參與式”教學展示工具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隨時更改調整發言內容,提高其創造性思維能力,活躍課堂討論的氣氛。以案例式教學,課堂討論的方法改變過去傳統“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理念,教師由原來的“演員”變為“導演”,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產生了“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的效果。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采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主的教學手段,全面、深入地體現了每一章節的知識點、重點內容、反映最新的推廣案例資料等,同時通過板書進行邏輯推導,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學生對推廣學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采用課堂討論、情景設定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氣氛生動活潑。積極鼓勵學生閱讀有關書籍和文獻,達到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素質,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帶著問題聽課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再通過課堂作業和課程論文等形式鼓勵和督促學生閱讀和涉獵大量有關文獻資料,提高教學效果,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二、實踐教學與技能培訓體系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側重于應用,主要為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因此具有明顯的職業針對性,要求很強的實踐性。學位獲得者除了應具有從事農業推廣領域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具有解決農業推廣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應用能力?!度罩妻r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制定了培養目標,其中具體要求二: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應掌握農業推廣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新型的農業推廣理念,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工作。因此實踐教學與技能培訓對實現培養目標有特別重要的意義[3]?!都夹g推廣理論與方法》實踐教學與技能培訓體系覆蓋農業推廣方法和實務教學,以培養學生實踐技能。
(一)實踐教學與技能培訓的內容
1.實踐教學方面 內容主要包括推廣對象行為分析、農業推廣人員與機構、農業推廣體系與運行、農業推廣評價、農業推廣經營服務、農業推廣的宏觀環境與政策等。
2.技能培訓方面 一是農業推廣信息服務。內容包括成果資料收集與評價選擇,收集渠道、途徑。成果選擇與評價的內容與方法。為一個地區提出啟示式的推廣項目建議。選擇新成果,制定實用化方案。二是農業推廣方法運用與創新、農業推廣試驗示范與評價。內容包括農業推廣試驗的基本要求與類型、試驗方案的編制與實施、成果與方法示范及其基本要求和實施步驟。三是寫作技能。寫作內容與文體包括農業推廣論文、農業推廣科技報告(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項目課題報告、科技試驗報告、調查報告等)、農業推廣公文、農業推廣合同(協議)(如農業推廣合同、技術服務合同、技術承包合同、技術開發合同、技術咨詢合同、技術轉讓合同、農資與農產品購銷合同等)、科普文章、科技簡報、科技廣告等[2]。四是農業推廣培訓與咨詢。演講是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進行群眾培訓的重要手段,是一項經常性的活動。如科普宣傳、農民培訓、技術培訓、經驗交流等。
(二)實踐教學與技能培訓的方法與手段
1.農村社會調研 進行農村現場調研,分析推廣對象行為特點。分析問題,提出問題。有關農業推廣經營服務的內容、組織形式等。
2.推廣機構參觀調研 進行農業推廣機構參觀調研。了解農業推廣人員的類型及其職責、農業推廣人員的素質要求及現狀、農業推廣人員管理內容、管理方法。了解農業推廣機構設置、職能、服務方式和人員管理制度等。了解農業推廣工作評價的作用、評價基本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步驟、方式與方法。
3.組織閱讀 推薦閱讀材料,通過閱讀了解我國農業推廣的宏觀環境、國際農業推廣政策與改革。推薦案例閱讀材料,了解其他地區農業推廣的情況。每人寫出讀書報告,教師選擇其中典型的進行點評。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就是根據學生可能擔任的職務,安排一套與該職務實際相似的訓練項目,將受訓者安排在模擬逼真的工作環境中,要求受訓者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4]。本課程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同學都擔任一次推廣者的角色,一次被推廣者的角色。作為項目推廣者,為某一個地區選擇一項有推廣價值和推廣前景的項目(或者為一項有推廣價值的項目選擇一個適合該項目推廣的地區)。設定一個推廣地區,針對所選推廣項目進行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編寫一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概要)。針對所選推廣項目編寫各個推廣工作環節的工作計劃要點?;境绦虬ǎ喉椖窟x擇與確定——小面積試驗——成果與方法示范——培訓與咨詢服務——普及推廣——結果評價。告訴大家如何做,做什么等必要事項。重點進行項目選擇、項目分析、項目推廣、演講推介、農民培訓模擬等。作為被推廣者,對項目進行咨詢,尤其是針對項目風險方面進行分析。最后安排雙方辯論。通過雙方討論辯論,把優勢與不足分析透徹,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設想全面。
5.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的真諦與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地做到學理論、懂理論、用理論三者的有機結合[5]。具體案例教學實施大致可按如下兩種方式進行:
第一種是案例分析教學。分四個階段進行案例分析教學。首先是閱讀分析案例。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據該案例教學指導書指導學生者對指定學習的案例材料進行閱讀,分析案例的具體內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學習者思考的問題。其次是組織小組討論。討論中要求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簡單地說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對問題的看法,供大家討論、切磋、補充,具體做法不拘一格。把討論中出現的不同見解、合理建議記錄下來,對于有紛爭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提交到下一階段進一步討論。最后是總結評述。在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應作全面總結。對討論中出現的好的分析思路與獨特見解加以肯定,同時指出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最后要求學生寫一個案例學習報告,對自己在案例閱讀、分析、討論中取得了哪些收獲、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尚待釋疑等做出總結,并通過反思進一步加深對案例的認識。
第二種是案例總結教學。對當地農業推廣工作進行調研,篩選成功和成熟、甚至是失敗的案例,全面的總結、研究分析,總結優缺點??偨Y編制出一套較系統、成熟的農業技術推廣理論與方法案例。
參考文獻:
[1]高啟杰. 農業推廣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10-12.
[2]李尚蒲.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特點、定位及對策[J].高教高職研究,2008,(28):117-118.
[3]王威,龍志強等.構建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6):43-45.
[4]黃一珊.角色扮演法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學園,2011,(14):66-67.
[5]楊蓓.案例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教法課中的運用.教育探索,2011,(243)9:62-63.
一、立足飛行,重點開展校本教材建設
知識和信息大爆炸是當今時代的典型特征,飛行人才未來的發展充滿變數,而且日新月異的技術,給基礎課程教學單位及教員提出了嚴峻而現實的課題。
我們通過分析研究對比國內外教材,在理解人才培養方案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立足飛行,著眼學員的終身發展,在六個方面探索并充實教材內容。即每章引入物理學史;增加軍事、工程應用閱讀材料;內容小結,強調物理概念和物理思想;改革習題,配置了反映物理在生活、工程和航空等應用的題目。其中,航理及軍事應用模塊主要用物理學定理定律分析航理及軍事、工程應用問題。物理知識拓展模塊,在保證物理學知識體系的邏輯性、系統性和嚴謹性的同時,發散學員思維,引導學員自覺深入學習未知領域,為優秀學員的探究式學習搭建平臺。
下面通過具體實例體會校本教材建設的效果:
應用習題案例:對于傳統教材中一般曲線運動的向心加速度題目,相同的知識點,我們加入了飛機轉彎時向心加速度的問題,闡明了黑視、紅視等飛行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提高了學員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物理課的重視程度。如傳統教材中的習題:一質點沿半徑為R的圓做圓周運動,速率v=c-bt,求:任意時刻加速度的大小?!讹w行特色大學物理》教材中的習題:當F-22戰斗機飛行員以2500km/h的速率飛過曲率半徑為5.80km的圓弧時,問此時向心加速度多大?
二、務求實效,著力強化教員能力素質
從合格的教師到合格的大學教師再到合格的軍校教師等不同的層面幫助教員認識其職業特點,提醒其履行職責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
(一)結合教材建設搭建學習研究平臺
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收集了國內一流大學教材和教輔資料電子版近百種,軍事航空、科學思想、科學史等方面的圖書電子資源近百種。規定了必讀書目,如《清華物理學的理論與方法》《歷史與前沿》《航空飛行器飛行動力學》《吳大猷科學哲學文集》,美國教育家愛德華希爾斯等編著的《給大學新教員的建議》《教師的道與德》等書籍,使教員從更高視野思考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為開展基于研究的教學打下基礎。
(二)通過學習研究文獻找到努力方向
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在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手段改革、教案研究、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改革、教員培養、精品課程建設、多媒體演示實驗、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銜接等專題上開展國內外文獻解讀,從中找到個人努力的方向。
三、學員為本,全面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
飛行特色大學物理教材編寫有力地牽引和促進了大學物理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全面開展。我們成立了7個研究團隊,在完成《飛行特色文科物理》《紅外物理及軍事應用》《軍用光學與激光武器的物理基礎》《航天物理概論》和《航空航天傳感器物理基礎》等課程教材編寫的同時還針對飛行特色習題開發、物理與人文的融合、自主學習內容研究、物理科學思想方法、航理內容研究、物理學史與創新意識培養、翻轉教案與翻轉課堂等方面開展長期、持續、務實的教學研究。
四、質量牽引,大力提升學術科研水平
論文摘要:深入開展信息技術對提高教育質量的價值追問后,荊州區立足區情.確立了教育信息技術建設的基本方向,概括為:硬件建設抓“三通一本”(教室、辦公室、教師家庭網絡暢通,倡導學校為老師配筆記本電腦):軟件建設以“兩全、三平臺”建設為依托(全員會用、教學全程運用;教師培訓信息平臺、教育教學互動平臺、家校聯系交流平臺),突出實用,強化普及,融入常規教學,強力支撐高效課堂建設。
1突破瓶頸抓創建,讓信息技術成為改善辦學條件的新著力點
確立新的起點后,荊州區教育局迅速成立了“荊州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先后組織召開了10次專題工作推進會,下發了《荊州區關于加強全區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等10個文件,并在政策、經費、資源、人才等方面進行了協調和布局。規劃首先從3個方面突破,將信息技術作為改善辦學條件的新著力點。
1.1突破觀念瓶頸。重構投建重心
在推進過程中,荊州區推行教育信息化建設遭遇的第一道坎仍然是來自傳統意識深處的觀念障礙,“現實論”者認為,我們已經有微機室,不能再折騰了,省點錢為老師多解決福利是根本:“無用論”者認為.信息技術是“現代盆景”,出風頭靠電腦。出成績還得靠粉筆;“悲觀論”者認為,信息技術太難,絕大多數人學不會。在認真分析了種種觀點之后,我們覺得,過去工作的不足不僅僅在于更新教師觀念的工作力度不夠,更在于將微機鎖在微機室里,削弱了信息技術的工具性和實用性。實踐證明.深化信息技術建設的關鍵點在于讓其走進教師的生活,使其成為教師便捷、實用的工具。換句話說,就是要讓教師能駕馭這個先進工具,走進更廣闊的職業視野?;谶@一出發點,我們調整了工作重心,一手抓觀念轉變,通過有效學習實踐、青年教師示范、專家講座引領等方式進行高強度洗腦,另一手抓“三通一本”建設,努力創造條件,讓信息技術悄然改變教師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幾年來,廣大教師正在由信息技術建設的質疑者、旁觀者,迅速轉變為信息技術建設的支持者和積極參與者。
上世紀第一波教育現代化建設熱“退潮”以后,荊州巨LZ突破投入瓶頸,加快設施換代面臨的是校校有微機室,但絕大部分微機都是淘汰物品的尷尬局面,要盤活存量設施意味著重新投入。收費教育時代的過去,校財局管辦法的推行,導致學校沒有經費來源和支付的自主權.如果再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投入,推進信息技術建設就是一句空話。因此,應發動家長、搬動政府、說動財政,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推進信息技術建設的大環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實行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為學校相關工作尋求政策支持,讓學校放心大膽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以“三室”(微機室、實驗室、遠教室)創建為契機,申請項目配套資金,讓政府支持與投入名正言順。
1.3突破管理瓶頸。確保建設效率
加強信息技術建設,科學管理是關鍵,專業人才是保障。目前已有微機沒有用幾次就變成廢鐵的教訓。為了提高建設、維護、管理水平.我們在人才奇缺的情況下培養了自己的專業人士:④通過電大以脫產專業課程培訓的模式,培養了一批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人員,幾年來,全區先后新聘了多名信息技術專業教師和管理維護人員。②通過每年暑期跟蹤強化培訓,確保管理隊伍不斷壯大,人員技術不斷提升,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增強。近幾年來,每年暑假全區集中培訓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均在100人次以上。為了保證建設質量,提高管理水平,我們先后出臺了《荊州區中小學創建“示范”、“合格”實驗室、微機室、遠教室的實施方案》、《荊州區關于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教學實踐活動的通知》等文件,構建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機制,將信息技術建設納入對學校工作和校長工作績效考核的范疇,確保信息技術建設高質量、維護管理高效率。信息技術建設水平的提高,已經成為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的最重要的支點之一。"
2強化普及抓培訓,讓信息技術成為提升教師素質的新切入點
2.2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育的重要平臺運用到培訓的各個環節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便捷工具廣泛運用到教師培訓之中,是推廣、普及信息技術的有效渠道。我們在教師教育中強化了信息技術的平臺和工具作用:①在進行教師集中培訓時盡可能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一方面配備必要設施.最大限度地優化課程資源,方便受訓者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大力武裝培訓教師,要求主講教師必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加課程容量和張力。②利用高中課改的契機,推進網絡互動培訓模式,引領高中學段教師高起點地普及運用。2009年暑期,我們嚴格按要求完成了高中起始年級教師課改通識性網絡培訓。效果很好。③將信息技術作為骨干教師培訓學習的基本工具,如果骨干教師信息技術技能達不到要求,則先通過“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模式,實現分類過關。④在教師繼教學分管理上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實現各類培訓評價互通,資源共享。這些舉措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目前,信息技術在教師中的運用正從倡導和強調全面走向自覺階段。
3拓展功效抓實用。讓信息技術成為構建高效課堂的新支撐點
3.1以備課電子化重構集體備課的新內涵
隨著硬件條件的改善,推進備課電子化水到渠成。我們在電子化備課的平臺上,對集體備課提了新標準,要求每一堂課必須經過個人設計、集體篩選、針對性訂正3個過程,還要求每課必須針對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導學案,課后有反思小結這些新要求有效促進了學科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在提高備課效率的同時.極大地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科學性。
3.2以多媒體有機銜接作為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我們克服了過去偏重形式的傾向,更多地關注多媒體與教學整合的實際功效,強調“課課用”、“處處精”。在實踐中,對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基本因子作了“九位一體”的基本概括.即融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師、學生、教材因素、教學背景、教學環境、教學素材、信息技術為一體。對信息技術進課堂明確提出了“四精”的要求,即精良的硬件支持、精選的教學內容、精準的切入契機、精彩的互動效果。多媒體與師生學習活動的有機銜接.使課堂教育教學活動豐富靈活、別開生面。
3.3引導網絡社區和學科網絡群建設。使之成為教師學習和生活的第三空間
掌握了信息技術手段和技能的老師們不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虎添翼,在學習生活中也有了更大的空問。在學校的倡導和支持下.老師們紛紛開辟了各具特色的網絡社區和學科網絡群,借助網絡平臺,他們經營博客,探討問題,相互學習。目前,很多教師有自己的博客,有自己熱愛和熟悉的網絡空間。網絡學習活動豐富了教師的生活,有效提升了教師素質,近幾年來,我區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推進力度加大,取得的成果也更加豐碩.教學成果獲國家級獎7人次.省級獎139人次,市級獎415人次,多項教學研究取得歷史性突破。
3.4以校園網站作為家校聯系的重要橋梁
關鍵詞:建筑設計原理;教學改革;藝術精神;工程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057-03
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基本要求。湖南城市學院建筑學專業,是具有鮮明城市辦學特色的校級重點專業,其主干理論課程《建筑設計原理》教學,在拓寬專業培養口徑并適應市場需要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培養學生藝術精神與工程意識,創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完善教學管理等各項教學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樹立“藝術精神與工程意識協同教學”的課程教學新理念
建筑設計有理性的要求,也有感性的操作,具有科學與藝術的雙重屬性。長期以來,《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的理念,也在此兩屬性間搖擺:理性的教學方法以系統理論為綱,把建筑設計知識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入門快、易接受,但所傳授的教學內容較為理性、直觀,大部分學生缺少應有的藝術獨創精神;感性的教學方法重感覺、講技巧,以藝術精神及其美學價值追求作為主要教學宗旨,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思維成份,但只有少數同學能達到這種“靈感碰撞式”的教學效果?!八囆g精神與工程意識協同教學”的課程教學新理念,強調藝術精神與工程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的協同、交互推進,在培養學生藝術精神及其多元美學價值追求的同時,注重其純粹性和抽象化的建筑藝術形態,與具體的建筑專業知識和工程技術相結合,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意識的同步提高,能較好地滿足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國家注冊建筑師考核的基本要求。
二、構建“兩階段四模塊”的特色教學內容
基于“藝術精神與工程意識協同教學”的課程教學新理念,《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探索性地構建了與之相協調的“兩階段四模塊”課程教學內容:即建筑方案的構思階段(包括設計創意、設計方法兩個知識模塊);建筑方案的設計階段(包括設計知識、設計規范兩個知識模塊)(圖1)。“兩階段四模塊”課程教學內容,涵蓋了建筑學專業最核心的美學追求與行業最新發展動態相結合,實現了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其具體內容是:第一階段:建筑方案的構思階段。①設計創意模塊:建筑藝術的價值追求;建筑藝術的設計構思;建筑藝術的形式語言;②設計方法模塊:建筑藝術的形體構成;建筑藝術的空間構成;建筑藝術的細部構成。第二階段:建筑方案的設計階段。①設計知識模塊:單一建筑空間設計;建筑平面組合設計;建筑剖面完善設計;建筑立面調整設計;總平面與環境設計;住宅建筑設計原理;②設計規范模塊: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建筑防火規范。此外,科研帶動教研,2010年6月,“非線性建筑時代《建筑設計原理》教學改革研究”被確立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課題研究致力于拓展和創新前沿教學內容,參數化建筑設計方法、非線性建筑的模式語言,為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隨時更新建筑美學理論和參數設計方法的教學內容。
三、強化“三課堂一網絡”的網狀教學模式
“三課堂一網絡”的網狀教學模式是指,課內理論講授第一課堂的“理論實踐協同教學模式”;校內實踐體驗實訓室第二課堂的“體驗互動教學模式”;課外學術活動與科技創新第三課堂的“自主建構教學模式”;課程教學資源網絡化的“網絡瀏覽教學平臺”(圖2)。在本課程第一課堂理論教學中,我們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學方法等,創設并促進了學生的合作與交流,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結合生產項目,完善“理論實踐協同教學模式”,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程能力和理論素養。創設校內實踐體驗實訓室第二課堂的“體驗互動教學模式”:利用學校設計院和教師工作室平臺,我們將學生8~10個人分成一組,在老師的帶動下進行校內實訓室實踐體驗學習,同時帶領學生參加規劃、建筑設計的評審會,廣泛地聽取當地部門、專家的意見,學生從第二課堂及其實踐拓展中,強化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得到了寶貴的體驗感悟和知識積累。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教師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所以,教學應逐步減少教師的外部控制,增加學生主動、自主的學習過程;教師應幫助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傳道解惑、構建學生的學習環境。為此,我們開辟豐富多彩的課外第三課堂“自主建構教學模式”。2007年以來,我們成立了多個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小組,共完成大學生研究性和創新性項目9項;2009年以來,我們有計劃地邀請校內、外專家作學術報告和探討本課程學術界熱點問題,校內、外專家建筑理論專題學術報告達11人次,開闊了學生學術視野,營造了學術氛圍。此外,我們開辟教學樓五、六兩層的走廊作櫥窗,陳列優秀設計作品和上屆學生的設計作品,開展各種學術沙龍、教師輪流參與指導等多種學術活動。另外,學院專門開辟了一個近200m2的展覽室,展出各種優秀獲獎成果,以豐富第三課堂的課外教學。與此同時,積極開展網絡教學,構建現代技術教育信息平臺。本課程理論課全程運用多媒體教學,其PPt課件已全部制作上網;此外,教學網站上還有學校所做的設計作品、設計實例、習題、教學錄像等,大大豐富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精品資源,構建了與時俱進的“網絡瀏覽教學平臺”。
四、完善“激勵與彈性”的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通常是指,從教師的工作規范到學生的學習要求,包括聽課制度、評教機制、考核機制等等,都有制度保證。在基于“藝術精神與工程意識協同教學”的《建筑設計原理》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們特別探索了“激勵與彈性”的教學管理,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凹钆c彈性”的教學管理是指,建立學習激勵機制,促進學生主動和自主學習。首先,建立“成績評定彈性計分機制”,即設立“創新附加成績”計入總成績的“彈性計分機制”,鼓勵學生參與實踐體驗與大學生創新性項目研究,從而提高學生設計實踐能力和藝術創新精神。其次,通過介紹本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協助課外學術沙龍和創新活動,培養對本課程學習熱情;通過與學生座談、課后交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對一部分考研的學生的個別輔導帶動學風建設。
五、教學改革的應用成效與推廣前景
1.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成效。本課程是建筑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學生實際工作、繼續學習深造的理論基礎。畢業生同學都普遍認為,《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理論教學質量高,學生學習收獲大。特別是本課程教學的校內實踐體驗實訓室,其第二課堂的“體驗互動教學模式”,在學生專業理論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更助進了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社會活動能力、設計實踐能力、綜合協調能力等的全面提高。因而,畢業生參加工作后,普遍成為各個建筑設計院的中堅力量,很多學生畢業不久就成為了建筑設計項目的負責人,有的甚至走上了領導崗位。如劉君言、戴新征等同學,主要負責義烏市北苑資產管理中心辦公樓、江西永修親水山莊小區、江西高安德億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多項實踐工程,表現出較強的設計實踐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并很快組建了自己的設計公司。因此,本課程的“體驗互動教學”,在提升畢業生工程意識、實踐能力等諸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建筑學專業同學共完成湖南城市學院大學生研究性創新性項目9項,學生的藝術追求與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如2009屆畢業生徐順,就職于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在“山東威海韓國風情街、山東惠民縣人民醫院”等國內大型招標項目中,多次贏得好成績;2010屆畢業生戴海飛,剛畢業半年,其蛋形蝸居的設計創意,以及他用竹子造出的“蛋形小屋”,引起了中央電視臺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充分體現了基于“藝術精神與工程意識協同教學”的《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在培養學生藝術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良好教學效果。
2.教學改革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2009年,《建筑設計原理》教學課程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精品課程,與該課程對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創新體系,包括課內理論講授第一課堂的“理論實踐協同教學模式”、校內實踐體驗實訓室第二課堂的“體驗互動教學模式”、課外學術活動與科技創新第三課堂的“自主建構教學模式”、外加課程教學資源網絡化的“網絡瀏覽教學平臺”等,已上傳到“湖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網”。本課程網站建設水平高,教學模式特色鮮明,可操作性強,推廣進程快。其網絡教學資源更是倍受莘莘學子廣泛關注,自2010年12月起,《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網站點擊率一直穩居“湖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網”第一位。不少省內、外高校學子,都紛紛發來電郵,希望拷貝原版全套課件。與此同時,不少省內外高校同行,如湖南科技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文理學院、惠州學院的同行教師,也前來交流學習,并十分贊賞本課程所取得的教學成果及其優秀的網絡共享教學資源。顯然,借助“湖南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網”,本教學成果已在全?。酥寥珖┩惛咝V校〉昧溯^好的推廣與應用。
注重藝術精神與工程意識同步推進的《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符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教學成果在國內同類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領先性,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任書斌.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研究[J].華中建筑,2010,(6).
[2]潘明率.建筑設計原理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建設教育,2009,(2).
[3]王璐.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科技信息,2009,(17).
[4]羅能.建筑設計原理教學方法的初探[J].宜賓學院學報,2009,(12).
[5]胡瑩.建構主義模式下的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J].山西建筑,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