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1 09:14:21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數學重心的性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 問題 有效 教學模式
一、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新課改理念下,筆者認為要將課改的精神實質有效地貫徹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發展,首先要認清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建立新的教學模式。那么,在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師存在些什么問題呢?
1.忽視雙基學習,缺少交流合作
作為新課改下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能較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但是我們往往達不到兩者與學生學習的和諧狀態。有時看似氣氛熱烈的小組合作,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效果,往往只是個別人參與小組合作,其他人只是旁觀。有人想,或許是我們的學習內容不適合合作學習,但筆者認為,更主要的是由于學生缺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在合作錢缺少獨立思考的過程。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片面理解新課改的要求,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做得很少。這樣就導致學生計算能力降低,書寫不規范,邏輯推理能力不強,也就使得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常常流于形式。因此,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數學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要求不能降低。
2.課堂看似熱鬧,實際效率不高
數學課中有些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各個教學環節要達到的子目標以及為達到這些目標所采取的教學策略等,只是一味地追求熱烈的課堂氣氛。常常出現課堂導入冗長,小組交流不合理,教師沒有起到點撥的作用的現象。甚至課時過了一多半都還沒有進入重點內容學習。結果是,教師為了完成任務,把本節課的重點部分一帶而過,一節課下來學生都不知道這節課的重點究竟是什么。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三角形內角和”這一節時,學生在小學就已經驗證過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但有的教師在這里又讓學生花費時間剪圖拼圖,在“議一議”部分又不給予有效點撥,以致花費了十多分鐘大部分學生還沒是不清楚如何驗證。實際這節課的重點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應用,定理的證明到八年級下冊才有,這里只需驗證一下即可,不必花費太多時間驗證,否則重點內容得不到鞏固,更談不上靈活應用了。這樣的課堂,看似熱鬧,實質效率低得很。
二、新課改下有效的數學教學模式
數學教學模式的好壞決定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很好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新數學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以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以提供有價值的數學和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為基本點。在這一理念下,數學教學應成為數學活動的過程,教師必須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親自參與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培養他們運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而數學教學模式是開放性的,一名優秀的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學習和掌握各類教學模式,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這樣才能針對當前課程及教學內容選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并因材制宜地調控和運用最優組合模式,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筆者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摸索,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模式,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边@就是要求我們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身處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有一種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從而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又會引發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和欲望,促使他們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大膽的探索和研究,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為此,創設情境已經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中抽象的、單一的、枯燥的知識,通過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動促靜,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欲望,從中輕松學到知識。
2.提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薄坝行У臄祵W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睌祵W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觀念;以“面向全體,尊重主體,播下自信,收獲希望,學會創造,邁向成功”為教學指導思想,以“教師導學,學生悟學,啟發為介,導悟結合”為教學方法。所以,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應營造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終解決數學問題。只有當學生通過自身的不斷探究以及與他人交流的過程獲得認識發現與情感體驗,才能滿足自我潛能發展的需要并激發其創造性。
3.課堂訓練
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保證每節課的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5分鐘,讓學生把剛剛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用剛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死記硬背。訓練可以采用競賽的形式,像考試那樣讓學生獨立地、快速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的課堂作業好比戰場上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所必不可少的;而且還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即使反饋準確的信息,便于教師課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布置拓寬性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靈活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舉一反三。
4.自主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钡@并沒有排除教師必要的講解和學生有意義的接受。我們不從“滿堂灌”這一極端走向“不敢講”另一極端,而是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探究的前提、基礎。在學生探究活動中,只有當學生的學習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情況出現時,教師即時給予點撥,給他一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此外,自主練習、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等,也是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師常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只有認真思考和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運用教學標準中的要求不斷地檢驗自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一、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合作者,教師自身的情感、修養、品質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良好的情緒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傾注滿腔熱情,用飽滿的情緒,生動有趣的口語表達,豐富的肢體語言去創設一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吸引每一雙天真可愛的眼睛。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增減性的性質》時,當k>0時,可以想象我們是在爬山,隨著時間的流逝,高度也在增加,我們的手臂隨著直線向上滑動。這時,時間代表自變量的變化,高度代表函數值的變化,把學生帶到平常的生活情境,就非常自然地接受了“k>0時,隨著自變量的增加,函數值在增加”這一性質。當k
二、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情境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情境,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關注,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都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情景化,以增強學生的感情經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例如,在講“用字母表示數”時,可以通過一首有趣的兒歌引入: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撲通”“撲通”“撲通”跳下水。如果有很多只青蛙,我們就可以簡單說成: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撲通”n聲跳下水,這樣學生覺得既簡潔,又貼近生活實際。這樣的引入別出新意,容易誘發學生想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這種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回歸到生活實際中,學生研討數學問題時,就如同研討生活問題一樣輕松、快活,得心應手。
三、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感性認識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的直觀上下功夫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矛盾,還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組織教學?!爸庇^”具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幫助理解問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在教育教學中的直觀手段有平面圖像、立體圖形、掛圖、多媒體等??傊庇^教學是將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寓于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吸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主動獲取知識。
四、加強操作,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的開放是在手指上的。”可見操作的重要性。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操作使外部活動向內部活動轉化,適應了學生好動的特點,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鑲嵌》的教學設計中,為突破探究共頂點、邊長相等的正多邊形的鑲嵌問題,可事先讓學生準備多個邊長相等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正七邊形、正八邊形、正十邊形。由一種正多邊形構成的鑲嵌,哪幾種正多邊形可以鑲嵌。學生通過動手試一試后,得出結論,因為共頂點的各正多邊形內角和等于360°,所以只有正三角形、正六邊形、正方形是滿足條件的。如果是兩種正多邊形的組合呢?學生再通過動手試一試,較容易得出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六邊形和正三角形是滿足條件的。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探究還有沒有其他方式的組合,可不可以通過計算得出,如設有n個三角形和m個正五邊形可鑲嵌,則60n+108m=360(m、n為正整數),學生計算后,發現此方程無解,說明正三角形和正五邊形不能構成鑲嵌圖形。掌握方法后,學生通過計算探究是否還有另外幾種方式的組合。這樣,學生在經歷實驗、觀察、猜想、論證等過程中體驗研究問題的方法。
五、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進入初中后,數學的難度有所增加,學生的差異也越來越突出。為能更好地照顧到每個學生、激勵各類學生的學習,在平常的教學或復習過程中,將知識點根據難度分為基礎鞏固、能力提升、思維提升三部分,根據學生的層次和特點分層講解和落實。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重點放在基礎鞏固部分,在基礎鞏固落實好的前提下,對能力提高部分進行有側重點的講解。而對于能力提高部分,也設置有方法歸納環節,帶領學生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有步驟地慢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因式分解》練習題中:(1)9x2-16y2;(2)(a-b)2-49;(3)4(x-y)2-25(x+y)2,練習(1)是基礎題,練習(2)是提升題,練習(3)綜合性較強,可以讓有能力的學生來嘗試,學生通過自己嘗試后,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或發現自己的錯誤在哪里,總結經驗教訓。這樣將知識點分層后,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想聽但是聽不懂的情況有所緩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勵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當前,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離教現象”較為嚴重。所謂“離教現象”,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偏離和違背教師正確的教學活動和要求,形成教與學兩方面的不協調,這種現象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半x教現象”主要表現為課內不專心聽講,課外不做作業,不復習鞏固,教學中可通過以下幾點加以改善:(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能接近數學。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周圍,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2)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實踐是脫節的,新教材在這方面有了很大改進,這也是向數學應用邁出的一大步。教學中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和魅力,從而熱愛數學。(3)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直觀。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包括探索、發現在內的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4)鼓勵學生攻克數學難題,使其在發現和創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數學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拼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數學研究的過程中充滿了成功和歡樂。
二、教學中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觀念
自我觀念是指一個人對于自己的了解和基本評價。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自我觀念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健康的自我觀念。研究表明,自我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人和社會評價的產物,在少年兒童時期尤其如此。所以學校、教師的評價直接塑造著學生的自我觀念。因此數學老師在數學課堂內外應多從積極方面評價學生,使他們自尊、自信,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通過這種健康的、富有激勵性的自我觀念和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來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三、針對于不同層次可采取分層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分層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做到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分層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每一節課內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爆F行的教學方式為傳統的“平行分班”,由于學生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個班級里人較多,如果按中等生的水平授課,長此以往,必然使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不能實現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課堂質量很難得到提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采取備課分層法、講解分層法、提問分層法、練習分層法、作業分層法、測試分層法、輔導分層法、作業指導分層法等來教學,這樣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課堂教學質量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引導學生培養自學能力
培養自學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自學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從閱讀開始,初中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對課文內容逐句、逐段領讀、解釋,對重要的數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標上自己約定的符號標記。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提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啟發,促使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彌補自己先前閱讀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
五、促進學生思考,培養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主要方面,思維能力的內在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應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就初中生而言,思維速度的訓練主要依靠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如講解完新課后安排課本中的練習作為速算題;也可精編構思巧妙、概念性強、覆蓋面廣、有一定靈活性的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進行專項訓練,以提高學生快速答題的能力。思維質量的訓練,除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解題思路的討論,剖析各種題解方法的特點,選擇簡捷而有創造性的解題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逆向思維的訓練,啟發學生思考與已知過程相反的過程,培養學生倒過來想問題的習慣,考慮與已知條件相反條件下的狀況,構思事物反作用的結果,從而開拓思路,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總之,教師在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不斷堅持著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以此來適應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標準和高要求,這是一線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職責。以上從幾個宏觀的角度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提了幾點體會,希望這些觀點能夠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對廣大教育者有所啟示,能夠為促進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完善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龍林金.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實踐與探索.企業家天地,2010.7.
[2]李鳳蓮.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做法.成功,2008.3.
一、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啟迪學生積極思維的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扶植、培養,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形成真正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啟發學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會和會學中不斷取得進步。如:在介紹基于圖形用戶界面的Windows系統時,在學生不熟悉計算機的情況下,可預先示范給桌面改換圖案、背景、改變圖標下字體的大小、隨意拖動任務欄、調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讓學生感知Windows系統的魅力所在,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又如:在教計算機操作系統時,由于Windows系統的人機交互性強,因此有些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會在上機時做出花樣來顯示自己的能力,諸如將系統桌面的圖標移動或改變桌面的背景,等等。若教師發現后,對這些學生加以批評,甚至處罰,學生就會由掃興到無味,一旦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就無從談起。有效的做法是:寧可自己的教學進度受影響,也要請這些學生上臺給其他學生介紹他們的“經驗”。這樣,不僅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傳授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內容,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也要告誡學生,一些隨意操作可能會影響計算機系統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隨意改變系統設置的。在教學中,應采用興趣激勵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知識的動力。這樣,學生在濃厚興趣的推動下學習,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會產生學習的價值感、榮譽感和喜悅感,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環。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老師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得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了相應的任務的同時也掌握了需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真正的學習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讓學生在鞏固性練習中,進行知識的整合創造。
傳統的學科教育往往只強調線性思維,而忽視發散思維,這樣是很難培養出具有創造素質的人才的。計算機的工具性,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跨學科教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教師應讓學生在鞏固性練習中,多進行知識的整合創造。如用“畫筆”進行美術創作、用Excel分析班級成績、用Internet進行信息交流,等等。這種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任務,又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使信息素質和創造素質的教育落到實處。
四、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更加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相應的信息應是與中小學生各科的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這就產生了信息技術課程如何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課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課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學習的目標處于一個具體的、現實的情況,要求運用多種知識和能力?,F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出了以超媒體方式組織教學信息的思想,這就為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手段。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去,從而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其他學科問題的綜合能力。
五、鼓勵學生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由于信息技術課時的限制,以及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差異,要想通過信息技術課來的滿足每個同學對信息技術學習的需求是很困難的,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必須考慮這個差異性。因此,要鼓勵學生自己平時多看計算機書,至于上課,主要是用于解決平時看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主地決定學習的進度,遇到問題,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咨詢,查找相應的資料,與教師共同研究,鼓勵學生在掌握信息技術課本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地去學習課本以外電腦知識,讓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擔任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生輔導員,組織學生信息技術經驗交流,等等,以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上都能取得到進步。
1.作業內容缺乏創新
通過調查可以發現,作業中許多題的解題方式完全相同,只是變換了個別數據。這樣的作業方式只是對知識的簡單機械重復,既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又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產生。由調查可以發現,多年來,數學課本的課后習題幾乎沒有任何變化,許多習題明顯已無法滿足現代數學的要求。
2.作業量較大,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每天在完成數學作業上花費的時間在兩個小時左右,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做重復的工作。一方面,過量的作業不利于學生學習負擔的減輕;另一方面,重復的習題練習過程容易使學生的學習水平達到瓶頸,從而使學生產生對作業的厭煩心理。
二、新形勢下數學作業合理布置的要點
1.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精選作業內容
教師在作業布置之前,應認真對習題進行研究,挑選適合學生水平的習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另外,習題的選擇范圍不應僅僅局限在對課本以及練習冊習題的選擇上。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在保證學生基礎知識過關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探索性的作業嘗試,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應該將數學教學的重點放在對考試的應付上。創新性思維是目前教學新的方向,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布置時,應充分考慮對學生思維的培養。
2.控制作業數量
作業數量的確立,應以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之中或課后一小時內能夠完成為標準。在減負增效背景下,更應對初中數學作業的數量進行限制,以使學生有富余的時間提升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不是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作業數量的控制一直是教學相關部門研究的對象。在作業布置時,一方面應考慮讓學生充分熟悉并理解課堂知識,另一方面也應考慮學生的內心感受,避免厭煩情緒的生成。
3.作業的差異化設計
【關鍵詞】陶行知思想;學生為主體;創設創新氛圍;創設想象情境;提供質疑空間
Tao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with innovative ideas
Gong Sufang
【Abstract】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drawing S One of the "teaching, learning, do one" teaching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to: (1) establish student-centered, innov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n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2) the creation of imagined situations, to provide space for students to innovation; (3)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questions of space and time for teaching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dynamic generation.
【Key words】Tao thought; student; the creation of innovative atmosphere; the creation of imagined situations; provide space question
新課程改革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了很大的轉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評價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在深化改革,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陶行知教育思想仍如春雨般滋潤著大地。陶行知的創造論、生活教育理論,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思想等,讓每一個學陶的教師明白了老師應該怎樣去教,怎樣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下面就陶行知思想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談一下我自己的認識。
1.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新創設氛圍
陶行知先生把培養人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作為改革傳統教育的核心,他還一針見血地講道:“仿我者亡,創我者昌?!碧招兄雅囵B人的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作為教育的宗旨,學生是新時代的創造者,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使他們能想、能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要有創新意識,教師必須首先有創新精神,要敢于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挑戰,敢于突破舊的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教師教學觀念進行切實的轉變。
陶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首先要認識孩子有力量、有創造力”。這種認識不只是理論上的認識,而是要鉆進學生隊伍里才能有這個新認識與新發現,并去解放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教師要創設和諧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創新提供可能。凡學生自己探索得出的結論老師決不替代,凡學生能獨立發現的規律老師決不暗示,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些思考的空間。提倡老師做聽眾,學生上講臺,提供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爭辯與討論,提倡發言時的標新立異,提倡解題方法的靈活多樣,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從而點燃學生心中創新的火花。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的教學中,讓同學們做一張等腰三角形的紙片,每個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狀可以不一樣,把紙片對折,讓兩腰AB、AC重疊在一起,折痕為AD,你能發現什么現象嗎?請你盡可能多的寫出結論。學生進行觀察、思考、交流。
可能得到的結論:①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②∠B=∠C;③BD=CD;④∠BAD=∠CAD; ⑤AD為頂角平分線。再讓學生通過畫圖證明所發現的結論。再進一步提問:結論②用文字如何表述?③、④、⑤用一句話可以歸結為什么?學生總結出②: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③、④、⑤用一句話歸結為: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頂角平分線互相重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是問題情境的提供者,組織討論的協調者,引導學生尋求解答方法的點撥者。
如在導入時:“你知道了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哪些判定?”在練習反饋時:“大家覺得他的方法可行嗎?你還有什么新的見解嗎?”在總結時:“學了這些知識,你覺得能解決什么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讓學生明白不要滿足于已有的結論,樹立思維活躍、大膽創新的典型。只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的創造性提供機會與可能,學生的創造能力才得以發揮,創造精神才得以培養。
2.創設想象情境,為學生創新提供空間
陶行知先生早在《創造宣言》中希望“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初中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無論是創造性想象,還是再造想象,對于培養學生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認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理解問題就越有創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拓展。我們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設置疑點,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再造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如:在證明“等腰梯形對角線相等”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充分發揮想象力,用不同的方法證得結論。學生通過討論、合作、交流,得出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證明ADC≌BCD或ABD≌BAC,從而得到對角線AC=BD;
方法二:過點A作AEDC于E,過點B作BFDC于F,先證明ADE≌BCF,得出DE=CF,再證明BDF≌AEC,從而得到對角線AC=BD;
方法三:延長BA、CD交于F,根據等角對等邊,先證明AF=DF,再證明BDF≌CAF,從而得到對角線AC=BD。
這樣,既學到了課本的知識,又高于課本的知識,大大開發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3.給學生提供質疑空間和時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
陶行知先生說:“孩子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薄耙咽`兒童創造力的裹頭布撕下來,使他們敢想敢做?!睂W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而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依附性。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個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提出: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鼓勵學生自主質疑,給予他們去發現問題,大膽發問的時間和空間。創設質疑情境,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個性。學生在做數學題中,理解程度深淺有異,因而產生的疑點也就不同。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釋疑,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多思善問的習慣,動態生成新的知識,新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例如,在學習《數據分析》這章的平均數的時候,有一道題目:張老師從學校去市教科院領資料,去時的車速是36千米/時,返回時的車速是24千米/時,張老師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這個問題學生覺得很簡單,全班同學都得出統一的答案,張老師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時,即拿“36與24的和除以2”。在這種情況下,我不急于給出學生答案,而是給學生提供質疑空間和時間,鼓勵他們積極討論、大膽質疑。經過10多分鐘討論以后,終于有一部分同學發現: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所以正確的答案是:張老師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28.8千米/時。接著,老師再補充一條練習:“小明騎自行車,先以5千米/時的速度在平路上行駛了半小時,然后又以3千米/時的速度在上坡路上行駛了18分鐘,那么,途中小明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經過了上一題的討論、質疑、老師點撥,這道題學生比較輕松得出“途中小明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4.28千米/時?!?/p>
教師的“教”和學生“學”是互相配合,相輔相成的。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發揮教學設計中的創新能力,教學課堂中巧妙地為學生創新、質疑提供空間和時間。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同時又能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新課程的改革,陶行知的創造論、生活教育理論,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教、學、做合一的思想等指導我教學整個過程,使我所教的學生成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每次的期中、期考測試,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大大的提高了。平時的數學小發明也由消極到積極,由無到有,由少到多,老師重新看到新的出路。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 何國華:《陶行知教育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4] 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版
一、來自數學第一線的作業信息
據調查,當前初中生的數學作業完成情況不容樂觀,完成質量較高的學生僅占31.4%。除了部分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學生外,許多成績不錯的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不積極,他們雖然大多數情況下能按時完成作業,但對作業的認識只停留在作業是任務這一層次,經常抱怨作業繁重,難以承受。對作業中的題目,簡單的不愿做,認為自己會做,不必浪費時間;而稍難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懶得動腦,等待老師講解。作業遲交、不交的現象嚴重。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業量過大,許多老師都持有“熟能生巧”的態度,搞“題海戰術”,只圖“量”,不求“質”,一味盲目地“強化”訓練。其實這種盲目的“題海戰術”導致思維活動空間減小,不利于能力的發展,更使學生負擔過重,與素質教育相違背,使學生作業效果削弱,作業抄襲現象嚴重,造成負面影響。其次,作業形式單一。目前中學數學書面作業為清一色的計算題,這種單調枯燥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找不到樂趣,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也就受到了影響,就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了。
二、對布置新型作業的思考
改革傳統的數學作業,關鍵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種單一、枯燥的題海型的作業模式,重新構建一種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學生樂意接受,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作業模式。具體地說,應把握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精練化。
首先,應注意數學作業的“質”,應結合課堂所講內容精心篩選作業,盡量兼顧作業的典型性、系統性和全面性。切忌信手拈來、濫竽充數的作業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騖遠、刁鉆怪偏的作業,應充分發揮數學作業應有的效能。減少不必要的重復練習,精心選擇輔導教材,為學生布置高質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業題,以達到練一題而通一類的效果。
2.作業形式多樣化。
傳統數學中布置的作業均為筆答題型作業,單調的作業讓學生感到乏味。因此,在作業形式上要注意變化,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從作業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例如,可采用教材中“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增加對數學史的了解。還應補充諸如觀察、制作、實驗、讀課外書這一類實踐性的作業。
3.作業布置層次化。
素質教育具有主體性、個體性、基礎性、發展性的基本要素。實踐證明對各類學生布置等量的作業內容是不科學的。因此在備課中,教師要劃出作業中的必答題與選做題,以不同的記號標明,選做題不作統一要求。這樣就可以從數量上將定量型改為彈性型,難易上、數量上有了合理的調控,把“桃子”掛在每一位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緩解原有的心理壓力,也使優等生提高探究能力,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作業心態。
最重要的是要對同一問題盡可能多角度設問??梢栽O計階梯題組。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精選不同層次的題目,由易到難,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編成題組,使學生的思維坡度循序漸進,讓學生每解一題,都能親自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規律。
如學習《分式》的第一節課可布置如下作業。
a.準備型的家庭作業(預習作業)
閱讀課本,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1)分式的意義。
(2)有理式的概念。
(3)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4)分式的值是零的條件。
這類準備型的作業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b.練習型作業(書面作業)
(1)當?搖?搖?搖時,分
擴展型和創造型作業主要用來考查學生是否能把熟知的技能和概念運用于新的情景。這道題大多數學生的能會是:由于x-2=0,因此x=2時,分式的值等于零。但是,雖然x=2時分式的分子為零,但此時分式的為零,在這種情況下分式沒意義。因此當解出x=2后,還要根據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分式的分子為零,但分母不為零)檢驗所得結論是否合理。
新課一般都可以布置以上三種類型的作業,這樣布置的作業具備多樣性、層次性,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還可以及時反饋教學的效果。
三、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
為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作業,教師要協調好多方面的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1.對一些較難的作業,要作適當的提示或舉相似的例子說明,或讓學生討論變流,集中大家的智慧。
2.與其他科任老師協調布置作業,讓學生既能完成作業,又沒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3.批改作業時,給予適當的評語,寫一些鼓勵性的言詞,以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必要時進行個別面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