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2:10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評估與監測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指導思想
通過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與督導評估,推動各鄉鎮、縣級有關部門切實履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職責,加大貫徹國家、省、州教育規劃綱要的力度,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確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二、基本原則
(一)相對性原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均衡是相對的,不同階段、不同區域,不同學校發展的經濟基礎、政策環境、資源配置的差異不可避免并將長期存在。均衡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的監測與督導評估作為一項方向性、制度性和基礎性工作,應當長期堅持下去。
(二)發展性原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與督導評估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通過監測與督導評估找出問題,縮小差距,促進區域間、城鄉間和校際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實現高位均衡優質發展的目標。
(三)科學性原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與督導評估必須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在廣泛調研相關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論證,并據此對縣域內均衡發展程度做出準確判斷,為教育行政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四)指導性原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與督導評估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信息收集與反饋,也是一種有效的監督與指導。通過監測既要找準薄弱環節,提出改進建議,又要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按照“重在城鄉統籌,重在補齊短板,重在整體提升”的思路,由點及面,著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三、主要內容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與督導評估重點,首先是定性分析各鄉鎮、縣級有關部門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情況、努力程度,取得成效;其次是定量分析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際間的差距情況,明確實現基本均衡的目標和任務。監測指標體系由經費保障、辦學條件、師資配置、教育質量等內容構成,體現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實現高位均衡優質發展的核心要求。
四、組織實施
(一)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縣教育局根據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團制定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指標要求,加強過程指導和監控,統籌協調、組織實施好全縣的監測工作。
(二)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與督導評估工作在縣政府的領導下,成立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和縣教育局共同實施,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要求,形成執行和監督評價兩個方面的工作合力,扎實做好監測與督導評估的各項工作。
(三)監測時間為每年3月,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監測月”,全縣于本月內集中進行監測指標的數據采集和上報。
(四)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行年度督導評估制度。在縣政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縣教育局和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具體實施督導評估工作。年度督導評估工作程序為:1、單位自評。各單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進行全面自評,形成自查報告,填寫相關數據表格,按時將自評報告與監測數據表格報送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2、縣復核評估。由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領導小組聘請相關專業人員組成復查評估組,實施考核評估。包括聽取匯報、查閱相關資料、實地考核各類學校、綜合評價、量化評分。3、考核匯總。考核組將考核情況進行研討匯總,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領導小組匯報。4、考核等級。年度考核評估分四個等級:90?100分為優秀等級,80?89分為良好等級;60?79分為合格等級,60分以下為不合格等級。5、考核評估結果運用。年度教育評估實行公示和獎勵制度。縣人民政府將根據年度考核評估情況召開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表彰獎勵大會,獎勵先進單位和個人。對先進單位優先安排中央、省、州下達的專項資金項目。對不合格單位進行全縣通報批評,該單位當年度不能評為先進單位,嚴懲不能及時糾正的依照《義務教育法》及我省實施辦法對有關責任人進行問責。
五、工作要求
(一)積極構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價機制??h政府教育督導室要制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建立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監測制度。
(二)縣政府教育督導室要加大督學工作力度??h政府督學要按照督學責任區工作要求,加強對聯系學校的指導,端正學校辦學思想,提升學校辦學理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及時。要定期對轄區義務教育學校間的差距進行受逐校監測分析,掌握動態,提出督導意見,促進義務教育各項工作平衡發展。每月到校不少于2次,每年向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匯報工作到少1次。
(三)縣政府辦、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和縣教育局等部門每兩年聯合開展一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項督查。針對保障機制、入學機會、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質量與管理等重點內容開展督導評估、督導評估結果上報縣委、縣政府。逐步建立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反饋指導機制。
>> 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及評估標準的探討 國內外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概覽 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江蘇的先行探索 縣域內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構想 美國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的評估策略研究 香港地區基礎教育質量評估對我國內地的啟示 學習科學的評價技術,推進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作 湖南188所學校參加國家基礎教育質量抽樣監測 品重慶做法探湖南特色基礎教育質量監測 我省2013年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有序開展 省政府教育督導團認真開展2012年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作 貴州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 實施工作獲教育部表彰 推進教育內涵發展 提高基礎教育質量 深入推進項目實施引領區域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與均衡發展 新西蘭如何提高基礎教育質量:考察與思考 深化教學改革 提高基礎教育質量 基礎教育質量政策變遷路徑成因分析 創新師資培訓模式提升基礎教育質量 國際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策略觀察 加強學校管理,提升基礎教育質量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4-12-05.
[5][7]網易教育. 荷蘭的孩子如何考大學[EB/OL]., 2012-06-29.
[8]Lubbe,M.vander.Pupil Monitoring System for Primary Education[C]. Baku:The 33th IAEA Annual Conference,2007.
[9]漢克?A?莫蘭德斯. 荷蘭初等教育監測與評估系統[J].考試研究,2011(06):03-12.
【關 鍵 詞】 教育督導;監測;評估機制;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完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定期測評結果等?!边@既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為區域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如何在以往的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怎樣建立區域教育監測評估機制,以體現區域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我們主要在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深化教育改革,不斷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
大渡口區現有中小學、幼兒園84所,其中,公辦校(園)33所,民辦校(園)51所。近年來,大渡口教育堅持課程改革,注重優質特色發展,形成了擁有市級示范幼兒園、小學、初中、重點高中、國家級重點職高、國家級示范性中職學校的立體化優質教育體系。為此,我們提出,到2020年,大渡口將建成教育的“一品五區”?!耙黄贰奔次鞑慷际薪逃?;“五區”即普及教育領先區、特色名校匯聚區、教育人才成長區、素質教育創新區和職業教育示范區。
要完成這一宏偉的目標,實現從“有學上”向“上好學”的發展階段轉變。我們同樣面臨著提高質量、促進個人發展與推進社會公平發展的新挑戰。為此,迫切需要對教育發展情況進行監控,以便及時了解教育變化情況,掌握發展的趨勢;迫切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系統的監測體系,在關注規模和普及水平的同時,加強對結構、質量和學生發展的檢測,并通過對檢測結果的深入分析,提出政策建議,為教育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迫切需要了解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掌握詳細的信息,以進一步加強宏觀管理。這樣,在努力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同時,教育監測評估就顯得尤為重要。
幾經探索,我們把新課程改革、督導評估與監測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由教育科――“推”、進修校――“引”、督導室――“督”的教育發展新格局。2012年,我區接連出臺了《大渡口區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大渡口區教育系統2012年評估與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決定在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下設立大渡口區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保障,引導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區監測中心主要承擔著以下幾方面職能:
一是摸清教育家底,服務教育決策。為教育發展規劃提供信息支撐,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二是全面、準確、詳實地掌握學校教育狀況,探索人才培養的規律,提供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教育質量的依據,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三是建立健全教育督導評估與教育質量監測的長效機制與信息機制。
二、依托網絡平臺,努力創新教育監測評估機制
為解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因教育評價標準模糊而導致的評價失真現象,我們建立了區級教育督導監測網絡平臺。依托這一個開放平臺,實現兩大功能、體現三大特色、搭建四大系統、實現五大創新。
實現兩大功能。網上督導評估和基礎教育質量監測。
體現三大特色。“國家要求”和“重慶實際”有機結合、“分類規劃”和“強化監管”有機結合、“頂層設計”和“規劃落地”有機結合。
搭建四大系統。問卷調查和數據采集系統、督導系統、學校特色展示系統、交流互動系統。
實現五大創新。教育督導評估理念、教育督導評估機制、教育督導評估規劃、教育督導評估手段、教育督導評估效能),通過對學生、家長、教師和學校基本信息的電子化管理,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滿足學生、家長、學校以及行政管理部門對互動教育資訊的需求,充分展示我區教育發展動態和取得的成果。
為建立起覆蓋全區的較為完善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制,大渡口區結合區教育督導工作的現狀,主要從幾個方面著力創新機制建設:
(一)著眼宏觀,全面推進監測
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完善監測評估體系”的要求,繼續加大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力度,逐步實施學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的監測評估。逐步建立政府手段與監測信息機制相結合、區域質量保障體系和校內部質量保障機制相結合、學校管理評估與學生教師個體評估相結合的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制,即監測調查制度、評估與監測信息制度、責任區督學公示制度、督導專家團評價建議制度,形成分類指導、分級管理的“教育督導評估”+“教育質量監測”新模式。
(二)關注內涵,完善評價體系
為建立促進區域教育內涵發展的長效評價機制,大渡口區主要從兩方面著手探索:一是在區教師進修學校成立區域督導監測研究中心,開展理論研究。依托重慶市教育評估院技術指導,在深入研究、廣泛調研和先期試驗的基礎上,結合區域中小學實際,著力研究學生成長、教育教學質量、財政投入與實效、教師隊伍建設等問題,進一步完善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力求在遵循教育教學的科學規律基礎上,從道德品質、交流與合作能力、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教師成長、學校管理等方面對學生、教師、學校進行監測與評估,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二是聘請經驗豐富的老專家成立督導專家團,定期評價建議。建立專家團例會制度,定期借助老專家的豐富經驗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診斷把脈,及時了解掌握學校情況,認真研究解決監測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總結經驗,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參考,為區域行政管理決策提供智力支持。
(三)以導代管,創新管理手段
一是建立監測評估的信息機制。逐步建立區域政府督導評估與監測信息制度,形成《監測與評估要報》內部刊發,印發全區中小學校,對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教育法規執行情況等進行監督,積極引導社會各界了解和認識教育質量的實際情況,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資訊需求;二是建立監測評估的快速反應機制?,F代教育對社會發展、個人成長的作用不斷加大,需要不斷回應來自社會、經濟、文化以及個人的要求,導致教育改革發展的艱巨性前所未有,教育發展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強,在這樣復雜的客觀條件下,建立一個能迅速反饋信息的監測體系,及時了解我區教育現狀,引導教育發展的趨勢,化解發展中突顯的矛盾,使教育決策更加科學有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統分結合,兼顧激勵保障
一是優化隊伍專業化結構,構建“三維督導”機制。結合區城鄉統籌結對幫扶工作,調整了督導隊伍人員結構,由在職書記、副校長等 任兼職督學,從人數、結構、年齡等多方面進行了統籌協調,形成了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片區督學、責任督學“三級”結構,以點帶面盤活了督導評估與監測建設工作。
二是盤活隨機督導機制,健全督導評價制度。一方面大渡口區建章立制,實現隨機督導制度化,為督學責任區督學開展隨機督導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實行程序管理,實現隨機督導規范化,通過“亮證督評、分工負責、責任到人、程序合法”的辦法來規范工作程序,要求督導監測記載詳實,實現隨機督導專業化,進一步貼近學校管理現狀,貼近教師的發展要求,促進校長依法治校、教師依法執教。
三是結合督導公示制度,保障督導監測地位。一方面實行責任區督學負責制,在行使責任區督學職責時,亮證代表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為督學提供了工作便利;另一方面保障責任區督學開展活動必需的經費,年初區財政專項預算10萬元經費,專職督學工作經費實行實報實銷制度,統一安排督學下校車輛。
(五)強化結果,建立問責機制
一是實行定期召開責任區督學、專家團聯系會議制度。通報督導監測數據,聽取責任區督學工作匯報,研究解決責任區督學所反映的問題和總結的經驗。
二是建立問責機制。把督導監測結果作為對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對取得成效的督導學校,給予通報表彰獎勵;對于督導評估中存在問題,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聯合區教委組織紀檢室進行跟蹤問責,由責任區督學具體執行整改、跟蹤、復查。
三、開展監測評估,切實服務區域教育發展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核心是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為此,要加強教育質量監測評估工作。
我們通過在三所學校試點,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大渡口區特色的教育督導評估與教育質量監測流程:與責任區督學、督導專家團工作相結合,由責任區督學對學校隨機督導、綜合督導、實施監測;區監測中心采集、整理信息數據,形成數據報告;督導專家團對數據進行診斷、挖掘,梳理成果;區教委內部刊發評估與監測要報,學校印發評估與監測通報,建立反饋制度;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牽頭實施問責;區教委領導班子集體審議決定,進行行政干預。概括講,就是建立標準、監測、反饋、問責、干預五個步驟。
一是建標。根據《重慶市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研究方案(討論稿)》等內容,通過借鑒課程標準、教育教學標準、學生身心健康標準、特色文化校園標準,研發我區的指標體系和調查問卷,逐步建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的區域數據庫,建立健全區域評估與監測工作機制。
二是監測。按好、中、差三類分別確定樣本校,以五、八年級學生為監測樣本,由責任區督學根據區監測中心學期規劃,按要求實施監測。
三是反饋。區監測中心整理監測結果,責任區督學通過督導監測網絡平臺匯總相關考察材料,共同形成區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數據報告,由督導室專家團分析、診斷,撰寫分析報告,形成監測與評估要報,報送區教委主要領導,通報全區各學校進行信息反饋。并由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向社會有選擇性的公布監測結果。
四是問責。讓結果產生利害關聯性,即根據結果,采取物質或非經濟的激勵措施。既要問責教師,也要問責學校、教委各科室等部門,建立定期通報、整改報告和大會反饋、個別反饋,以及回訪督查、約談機制相結合的問責機制。
五是干預。干預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區內教育均衡發展。區教委根據督導監測反饋,從“軟”、“硬”兩方面著手干預?!坝病敝饕侵噶医ㄔO、學校標準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該投入資金的,一定要滿足。“軟”主要指與“中國教師報”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推進課改,由其提供改進建議,提供專業上的扶持;與教育評估院合作,提出“心動課堂、快樂學習、幸福教育”的理念,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對農村教育在政策方面優先落實、經費方面大力傾斜、師資方面優先配備、待遇方面充分保障,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 素質教育的督導與評估[J]. 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
*市義務教育學習質量監測與評估的目的是:通過監測與評估,科學、客觀的評價全市九年義務教育各地區、各學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為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行政決策提供依據,為學校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支持與服務。
實施義務教育學習質量監測與評估的意義在于:1、貫徹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和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為目標的評價體系,把握教學質量的發展水平,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措施,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教學質量。2、通過監測與評估,引導學校干部、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堅持把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提高學校創新發展的能力,提高學校科學決策的水平,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和教學質量。3、通過學習質量監測報告和及時的反饋與反思,促進教師進一步了解、研究學生,尊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建立相互激勵、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成效。4、通過學習質量監測的評估報告、學科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報告,引導全社會逐步形成主流的、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進一步改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社會環境。
目標任務
建立科學的、適合*地區實際的義務教育學習質量監測體系,建立一支具有科學評估學習質量能力的骨干隊伍,為中小學教學工作提供業務指導;為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為社會各界提供義務教育質量報告;為鞏固義務教育成果、高水平高質量普及義務教育提供質量監測服務。
依據原則
依據國家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制定適宜*地區學生學科學習質量評估標準。
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水平方面的各自不同特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選擇切實可行的評核方法與評核工具。
學習質量監測與評估的原則:
發展性原則。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為目標,著眼于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提高,不僅要注重評估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
導向性原則。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和有關文件為指導,將有關精神與要求貫穿于學習質量監測評估的全過程,通過監測與評估把這些精神落實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實踐中。
實效性原則。制定科學的學習質量監測與評估標準,研制有效的方法與工具,對學生學習質量現狀的成因、影響學習質量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做出科學分析;通過有效的反饋監控機制,形成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正確決策,促進學生學習質量不斷提高。
激勵性原則。把評估作為學校發展的需要和動力,堅持目標(標準)參照,注重對學校發展的縱向比較,鼓勵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和提高,使基礎不同、條件不同的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都能不斷獲取成功的經驗。
可行性原則。制定教學質量標準,研制方法、技術和工具,要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做到簡便易行,便于操作。
基本內容
學習質量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水平,應該是一個綜合指標。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質量監控指標體系包括以下內容:
思想道德:道德知識、行為規范、公民意識等。
文化知識:語文、數學、外語、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
體育健康:學生體質健康、體育衛生等。
審美表現:音樂、美術等。
個性發展:意志品格、興趣習慣、情感態度等。
上述內容僅僅是一般性的指標框架,在具體操作中,將對上述指標進一步分解為明確可測的評價標準。
實施方式
為獲取對全市學生學習質量的分年度的整體評價,要依據科學的方法抽取一定數量的學校的學生,對其學業成就水平、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等進行測量、問卷和訪談調查,并輔以實地考察、文獻調查等多種方法,以求得最終判斷。同時還應設計可行的科學方法調查中小學生的道德和個性品質的發展水平。
學習質量監測與評估的主要方式有:
1、學生學業成就水平測試
圍繞各學科國家《課程標準》以及《*市初中、小學學科學習質量評估標準(試行)》的要求,采取單科與綜合測驗結合、口試與筆試及其他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所應達到的水平情況進行測查。
2、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
與學業水平測試相結合,用問卷及訪談法調查來自學生、教師與學校方面的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及表現,從中分析影響學習質量的因素。問卷調查包括:
教師問卷——調查內容涉及教師的教育背景、專業研修情況、學科教育教學具體方式及相關因素。
學生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教學內容的感知、學習動力與行為養成等方面的情況。
學校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學校的自然特征與學校教育資源條件與管理情況。
隨著教育統計測量方法的普及和評價技術的提高,要建立并逐步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質量數據統計分析系統,促進學習質量監測技術更趨科學化。
組織管理
全市范圍內的學生學習質量監測與評估由市教育局牽頭,會同市教育學院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區級范圍內的監測與評估由各區市縣教育局牽頭,會同當地教學研究部門組織實施。
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組建由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教學研究、評價測量和項目規劃等方面專業人員組成的工作機構,具體研究與規劃監測體系的網絡建設和運作程序。
實施步驟
一、組成以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等多個相關單位共同參與的監測與評估的研究、實施隊伍,依據本方案制定監測與評估工作的實施細則。
二、建立各學科學業質量評核常摸。
三、依據監測與評估細則中確定的實施內容和程序,進行教學質量監測和評估。
1、抽樣。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按照城區、城鎮、農村(小學分中心小學和村級小學)三類不同學校類型,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別抽取一定數量的小學和中學,每所學校1-2個教學班,學生的數量不低于每類學校學生數的5%。
2、制定影響學習質量諸因素的調查問卷和學業水平測試問卷。
3、進行調查問卷和學科測試的試測,根據試測結果修改學科試題和調查問卷。
4、進行問卷調查和學業水平測試。
5、評閱試題,登記、錄入和統計分數,錄入與統計調查問卷。
6、撰寫學科試題評價報告。
7、深入學校,實地調查研究。對教學過程進行評估,并就影響質量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8、個案研究。根據年度學習質量監測與評估細則的重點,在測試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選取一個或幾個問題,對一些學校、教師、學生進行個案研究,尋找影響教育質量因素,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因分析。
關鍵詞:MEQS系統;教育質量;監測;評估
自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我國的教育體制便在不斷改革,經過多年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績。然而面對信息化時代的大環境,教育事業遇到了全新的挑戰和危機,如何向教育信息化管理方向轉型成為了教育界需要改革的首要任務。尤其在教育體系結構和教學質量之間的矛盾問題,可謂教育發展的重點解決對象,那么作為減輕教學負擔、提升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工作的開展顯得十分必要,以MEQS系統為代表的一類教學軟件系統在教育質量監測和評估中的應用發展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MEQS系統在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國的教育事業也走向了新的發展階段,信息時代的來臨,無疑推動了教育改革計劃的執行落實速度,在某些方面,也確實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教育理念的轉變、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完善等,但是在教育測評工作領域卻進步較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逐步影響下,一大批教學軟件和教育系統開始興起且運用到實際的教學當中,比如:OMR閱機、MEQS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系統。其中,MEQS系統更是以良好的功能優勢被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當中。其應用價值主要表現在兩方面:教學質量的跟蹤監測和教學效果的準確評估。MEQS系統以較為先進的技術功能讓教學質量實現了全程跟蹤監測,這在以往的教育時期是很難達到的,尤其在當前教育師資力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不斷變化影響下,MEQS系統利用準確的數據、統計分析平臺,可以將學生的相關信息、歷次考試成績等實施精準測評,以系統無縫式的資源信息搜集和整合,對整個教育過程進行了有效的動態監控,十分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MEQS系統的評估功能則有效解決了從前因缺乏較為完善、標準的教育體系而受到影響的教學效果評估問題,借助資源及功能優勢,對獲取的信息依據相關規定步驟,以科學的方法加以處理分析,保證真實有效。
二、MEQS系統在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中的相關應用機制過程研究
(一)MEQS系統的設計目標依據
事實上,MEQS系統的設計形成,緣于當前教育制度全面改革、教材課程不斷更新的背景影響下,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教育事業的管理面臨信息化轉型變得勢在必行。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測評信息化產品,MEQS系統的設計正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依據《教育測量學》而形成的。表現在對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分析報表的豐富與細化兩個方面,通過較為全面的內容、項目的填充,使得教育質量的監測與評估取得更好的成效。例如:對于前者來說,以各項等級分數的劃分、名次的排布、難易程度的標識等作為設置要求,形成諸如總分、科目分、排名、難度等項目的監測與評估。對于統計分析報表的設計來說,也系統地劃分為四大類項目,包括了日常評估、歷次考試監測、特定考試統計以及終結評估等四類報表,其中涉及到的內容依然做出了系統的劃分,諸如教師的成績和名次分布、學生在實驗、課堂等各階段的學習能力均是其中的具體類別。
(二)MEQS系統的設計目標
從前面的論述中不難看出,MEQS系統的設計目標是根據《教育測量學》而形成的,那么圍繞教學質量為核心的宗旨,其設計目標主要以更具層次、階段性的特點而設置,通過對教學階段性成果的全方位把握,提升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動態監控,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推進發展。
(三)MEQS系統的獨特優勢體現
教育質量的監測與評估可謂教育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MEQS系統的出現加快了教育領域測評工作的進展,同時得以被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當中,經歷了經驗積累與技術改進的過程之后,MEQS系統自身的獨特優勢十分明顯。首先得益于MEQS系統的設計理念,不僅較為系統、覆蓋全面,而且應用環境寬松靈活。例如:在MEQS系統的應用環境方面的設置上,較為靈活且覆蓋范圍十分廣泛,包括互聯網、局域網、廣域網以及便捷安全的操作方式,密碼、賬號或者數字證書均可以。其次,MEQS系統緊密圍繞教育質量的監測和評價兩方面,兼具了科學性與時效性的特點,從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品質以及成績、排名的分布情況等方面進行了科學、動態式的監測,并作出相應評估,達到及時有效的結果。最后,MEQS系統還具有出色的技術優勢作為運行保障,用戶登錄界面美觀、便捷,模塊化的設計和用戶權限管理更加體現出技術的先進性和安全性,在信息資源的校驗檢測方面,諸如邏輯校驗、數據校驗等不同形式有助于減少誤差和錯誤。在細節方面,MEQS系統也做到了人性化的處理,比如:MEQS系統為用戶提供了數據恢復、備份等功能,方便用戶及時找回丟失的信息和資源、做好安全的防范。
(四)MEQS系統的功能應用分析
MEQS系統的功能繁多且實用,涵蓋了諸如基礎數據管理、采集統計、質量監測、教學評估、考務管理等功能模塊,從其功能應用方面來看,首先對學校學生以班級、年級為單位,系統的將每一次教學考試的所涉及的知識點、科目、題目等進行信息的統計與分析,形成全面、準確地統計分析報表,以便教務管理人員研究,其次,以動態跟蹤式的監測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實施較為全面、科學地監測,完全掌控其學習動態,最后,對監測結果進行綜合評估,全方位衡量和評價學生的品德、技能及知識掌握情況,最終形成評估報告,供學生和老師參考借鑒。
三、總結
總之,信息技術對于社會的進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影響下,教學質量的監測和評估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通過本文對MEQS系統的功能作用、技術優勢等方面的論述,以便其得到相關教育機構的重視,進而達到推廣應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文燕清.高等教育地方化背景下省級高等教育質量監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604(2013)10-0026-05
幼兒園教育質量是指幼兒園教育(包括保育)滿足相關主體(主要是幼兒,同時包括家長、教師、社區等)合理需要的程度。幼兒園教育質量一般包括結構性要素(如空間和設施、材料、教師素質、班級規模、師幼比例等)的質量和過程性要素(如課程與教學、游戲、戶外/體育活動、作息安排、師幼互動等)的質量。為確保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應以班級為基本的監測與評估單位,以一日活動的全過程觀察為主要監測與評估方式,在監測與評估結構性要素質量的基礎上,重點考察班級一日活動每個環節、全方位的過程性要素質量。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明確提出,要“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堅持政府主導”“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近年來,浙江省加大了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教育部門針對區域特點,積極探索學前教育的規范管理和內涵提升之路,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學前教育的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既可能影響到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可能關涉整個地區未來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為探索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之路,力求找到突破瓶頸的策略,我們以浙江省c市為取樣區域,對其幼兒園教育質量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監測與評估研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浙江省C市依據幼兒園所在地、辦園性質、等級抽取了13所幼兒園,每所幼兒園根據年齡段隨機抽取2個班級,剔除其中非常態教學的班級1個,共抽取25個班級。其中小班8個,中班9個,大班8個,這些班級基本能夠反映該市幼兒園的結構特征。樣本幼兒園具體情況見表1。
(二)研究工具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FPG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哈姆斯等人編制的《幼兒學習環境評價量表》(ECERS)及其修訂版(ECERS-R)是美國乃至目前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廣泛的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工具之一。本研究采用的是李克建、胡碧穎在借鑒ECERS-R以及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合作編制的《中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量表(試用版)》(以下簡稱“量表”)。該量表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界定與考察包括以下九個方面:自由選擇性、獨立性、創造性、多樣化、計劃性、積極氛圍、監督和管理、成人角色以及均衡性。從量表的內容來看,該量表由空間與設施、保育、課程計劃與實施、集體教學、游戲與活動、語言與推理、指導與互動、家長和教師共八個子量表構成。每個子量表下包含若干個維度,共有51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若干個項目,共有180個項目;每個項目一般包括4個等級指標。量表采用利克特7點量表評分,其中:1分代表“不適宜”,3分代表“最低要求”,5分代表“良好”,7分代表“優秀”,得分越高表明幼兒園教育質量越高。經過前期測量以及實踐專家評定,該量表具有較高的評分者一致性、結構效度和內容效度。
(三)研究過程
共24名評分員參與了本次班級觀察的數據采集工作。所有評分員事前均接受了嚴格的培訓。在正式觀察和評估過程中,2名評分員為一組。同時進入同一個班級獨立進行觀察和記錄。由于有些項目現場無法觀察到,評分員還需要在恰當的時機對該班教師和部分家長進行訪談。之后開小組會議,對評分不一致的項目進行討論。直至達成一致意見,給出小組評分。每個班級的觀察和訪談時間一般約8個小時(從幼兒早晨入園到下午離園)。評分結束后,對數據進行編碼、錄入、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幼兒園教育質量整體偏低
調查顯示,抽樣幼兒園班級在兩個子量表上的均分未達到最低要求(3分),分別為游戲與活動(2.22分)和課程計劃與實施(2.95分);在五個子量表上的均分在3-4分,僅達到最低要求。得分從高到低分別為保育(3.70分)、集體教學(3.67分)、指導與互動(3.58分)、空間與設施(3.06分)和語言與推理(3.03分);均分最高的為家長和教師(4.01分)。通過觀察與訪談,評分員發現,抽樣幼兒園班級硬件設施大部分達到了基本要求,較為注重對幼兒的生活照料,高度重視集體教學,師幼關系比較融洽,有形式多樣的家園聯系,基本能夠滿足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但存在兩大明顯問題:一是大多數班級內區角較少,游戲材料不夠豐富,特別是角色/戲劇游戲、音樂/律動和美術、沙/水這幾類活動區角,空間不足,材料匱乏。二是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之間、不同集體教育活動之間的聯系比較膚淺、生硬,有些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次數太多、時間過長,集體教學與自由游戲時間比例嚴重失衡??傮w而言,抽樣幼兒園班級教育質量整體偏低。
(二)不同所在地、等級的幼兒園教育質量差異較大
1.不同所在地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差異比較
調查發現,整體而言,城市幼兒園班級與農村幼兒園班級在八個子量表上的得分趨同。游戲與活動均沒有達到最低要求。農村幼兒園班級除集體教學、家長和教師外,在其他子量表上的均分都未達到最低要求;城市幼兒園班級除游戲與活動外,在其余子量表上的均分均達到了最低要求。
對比來看,城市幼兒園班級在六個子量表(空間與設施、保育、游戲與活動、語言與推理、指導與互動及家長和教師)上的得分在2.57分到4.48分之間,農村幼兒園班級的得分則在1.60分到3.18分之間,差距最大的是保育及家長與教師上的得分。那么,城市與農村幼兒園之間的教育質量差異是否達到了顯著水平呢?所在地是否是影響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的一個關鍵變量?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顯示,城市幼兒園班級的教育質量均顯著高于農村幼兒園,詳見表2。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處于城鄉二元結構。城鄉差異不僅表現在經濟上,也表現在文化上。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基礎教育條件逐漸得到改善、父母對子女的早期教育也越來越重視,農村學前教育比以前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物質條件差,師資緊缺、經費不足等。如果農村的學前教育得不到相應的扶持與幫助,城鄉之間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最終勢必影響到農村地區兒童的發展。
2.不同辦園性質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差異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公辦幼兒園班級在八個子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民辦幼兒園班級,公辦園班級的得分在2.73分到4.65分之間,民辦園班級的得分在1.98分到3.71分之間,差異最大的是保育及家長和教師。公辦園班級除游戲與活動得分外,均達到了最低要求。家長和教師的得分在4.5分以上,接近良好水平(5分);民辦園班級的空間與設施、課程計劃與實施、游戲與活動、語言與推理得分均未達到最低要求。
進一步進行的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不同辦園性質的幼兒園班級教育質量不存在顯著差異。由此推知,幼兒園的辦園性質不是影響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的關鍵變量。
3.不同等級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差異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不同等級幼兒園班級在八個子量表上的得分分別為:省一級園班級3.69-5.63分,省二級園班級3.41-4.95分,省三級園班級1.97-3.73分,準辦園班級1.26-3.12分,省一、二級園班級在八個子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省三級園與準辦園班級,且差異較大。省三級園班級在八個子量表上的得分又均高于準辦園班級,差異也較大。由此可知,準辦園班級得分與省一、二級園班級之間的差距就更大了。準辦園班級除家長和教師得分達到最低要求外,其余子量表上的得分均未達到最低要求,特別是游戲與活動得分在1-1.5分(不適宜)。對不同等級幼兒園的教育質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省一、二、三級園及準辦園的教育質量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詳見表3。
對差異顯著項進行多重比較。結果發現:在空間與設施的質量上,省一級園班級得分顯著高于省二、三級園和準辦園班級得分,省二級園班級得分顯著高于省三級園和準辦園班級得分,省三級園班級得分顯著高于準辦園班級得分。在保育、集體教學、指導與互動的質量上,省一級園班級得分顯著高于省三級園班級得分,省等級園班級得分顯著高于準辦園班級得分。在課程計劃與實施、游戲與活動、家長與教師的質量上,省一、二級園班級得分顯著高于省三級園和準辦園班級得分,省三級園班級得分顯著高于準辦園班級得分。
綜上可知,不同所在地、不同等級對于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影響非常大,這意味著不同家庭背景和社會階層、不同地方(戶籍)的學齡前兒童受教育的機會和質量水平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異最終會體現到兒童發展的結果上。
三、建議與措施
(一)制定并實施有效的課程指南,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當前,英國、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和我國港臺地區都把課程作為評估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內容(康建琴、劉焱,2011),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呈現出多元、開放、自主化等特點,總體趨勢是生活化、經驗化、游戲化、綜合化。針對本研究中各級各類幼兒園在游戲與活動、課程計劃與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幼教行政和教研部門應通力協作,結合本地區幼兒園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程指南和實施意見,對幼兒園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實施、課程評價等給予具體有效的指導,尤其要考慮:如何保證幼兒園課程真正以幼兒的游戲活動為主,如何保證五大領域課程和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平衡,如何保障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和效果。如何限定集體活動的次數、保障幼兒自由游戲活動的時間,如何優化一日活動的過程、提高保育和教育的有效性等問題,從而從制度上保證幼兒的游戲權利,加強師幼間、同伴間積極的、富有教育性的人際互動,改善幼兒學習環境,提升學前教育質量。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第一,改進課程結構,設立并靈活利用班級內的游戲區角??傮w而言,整個地區的幼兒園的課程結構應從目前集體活動過多的模式,走向集體活動與自由游戲均衡協調的課程模式,動態地推進并逐步實現領域課程活動之間的均衡。不同集體活動之間、集體活動和區角活動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應改變過去整個幼兒園設立幾個專用活動室的做法,注重班級游戲活動區角的創設,擴大區角活動的空間,增加區角材料。第二,增加自由游戲的時間,提高一日活動的質量。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均規定,幼兒園教育要以幼兒的游戲活動為基本途徑。但調查結果表明,自由游戲是整個地區幼兒園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因此,各級各類幼兒園應調整課程結構和一日作息時間結構,大幅度增加幼兒自由游戲的時間。同時,通過教師配班和工作方式的調整,提高師幼互動的頻率和質量(比如,集體教學時間采取分組教學,自由游戲時間采取分區域監護和指導)。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意識,切實提高一日活動各個環節的質量。
(二)保障處境不利兒童接受基本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促進學前教育公平
關鍵詞:監測評估;高等教育評估;新理念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進程中,持續創新教育理念是其首要任務。在高等教育評估活動中創新教育理念就是要以監測評估理念為引領,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整合國家教育質量監測評估機構及資源,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定期監測評估報告。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明確提出“委托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積極開展監測評估活動,對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的內涵
教育評估作為教育研究的三大領域之一,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高等教育領域積極開展教育評估,既是滿足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對我國教育發展的需求,也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籌推進我國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的客觀需要。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歷經三十年的發展,高等教育評估制度不斷完善,評估理論不斷豐富,評估隊伍不斷擴大,評估水平不斷提高,已基本形成了合格評估和水平評估兩大評估體系,評估工作初步實現了制度化、科學化、常態化和專業化。但是我們也看到,傳統的合格評估和水平評估均存在著評估過程缺乏有效監督、評估過分注重結果、高等學校缺乏參與評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等缺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方式轉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快推動高等教育領域的變革,也要求一種全新的教育評估理念與之相適應。高等教育監測評估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監測一詞,原是項目工程上的用語,是指系統地收集和分析項目的數據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項目組織的有效性。[1]杭德格姆等把管理分成4個階段:計劃―做事―檢查―作用,其中監測屬于“做事”階段,主要是監測過程是否符合目標,如果與目標不符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2]OECD認為,監測具有常規的、持續性的功能。它運用特定的指標系統性地收集數據,為管理者和主要利益相關者提供活動執行中的有關信息,包括活動的進展狀況和目標實現程度,以及所分配的資金使用情況。[3]世界銀行認為監測包括:持續收集并分析活動實施信息,評價活動過程,通過比較實際實施情況和預定目標,隨之進行調整,以實現既定目標;它是活動實施管理者的責任,屬于活動內部管理實踐。[4]
將“監測”這一概念應用于高等教育評估領域,屬于教育評價的范疇,承載著教育評價與教育監督的功能。所謂高等教育監測評估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持續收集和深入分析有關數據,直觀呈現高等教育狀態,為多元主體價值判斷和科學決策提供客觀依據的過程。[5]相對于傳統的評估體系而言,高等教育監測評估是通過對高等教育系統中的各個要素、組成部分的狀態信息進行持續地、不間斷地收集、整理、分析與挖掘、預判等過程,直觀呈現高等教育狀態,從而為多元主體進行價值判斷和科學決策提供客觀依據。監測評估堅持用數據說話,更加突出評估的持續性、系統性、直觀性、客觀性,更加強調監測的常態性與過程性,并通過對高等教育教學信息的持續監控,更好地發揮對高等教育的連續監測、預測預警與及時改進等功效,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監測評估是在反思傳統評估理論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吸收其經驗優勢的基礎上,在評估理念、目標、方式、手段等方面充分反映了當今時代對教育評估的新要求,預示著一個新的評估時代的到來。
二、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的基本理念
1.監測目的重在持續改進
美國著名教育評估專家斯塔弗爾比姆指出:評估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6]高等教育監測評估是一項科學性和技術性相結合的專業活動,其目的是通過對高等教育相關教學數據的監控,尋求高等教育教學活動持續改進和質量提高的途徑,推動高等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推進高等學校內涵建設,以實現高等教育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方向發展的轉變。正如吉特等人指出的,監測評估依據持續收集到的數據,評價項目的進展情況的目的是通過獲得項目的所有有關數據,以識別可能會引起不同于原定目標的特別程序,決策者可以根據結果對實際的執行方法或者具體目標進行持續性的調整,從而實現最終目標。[7]相對于過分強調評估結果和實施成效的傳統評估活動,監測評估突出強調監測目的的持續改進,即通過持續監測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相關信息,準確發現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原因,及時修正活動偏差,并對潛在的風險進行預警與提示,促進監測對象連續地、不間斷地改進正在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以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真正實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評估目標。
2.監測主體的多元化
治理理論倡導通過多元主體之間的合作、協商、伙伴關系,確立共同目標等方式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其權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單一的和自下而上的。[8]監測評估打破了政府單一主體的傳統評估模式,突出強調評估主體的多元化,使得監測評估的組織模式、評估的手段與方法、以及評估結果等更加多樣化。所謂監測評估主體的多元化,是指通過充分調動利益相關方參與評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由外部評估專家、教育管理者、專業機構和第三方社會組織、用人單位、高等學校等共同構成的多元評估主體。在評估過程中,監測評估積極倡導和明確樹立評估主體地位平等性的理念,尊重利益相關方的多元價值訴求,保障各方以平等的身份積極參與評估活動,維護相關各方的利益。同時,監測評估實行評估方案由各方協商構建,評估過程由各方共同參與,評估結果公開合理使用,有效地保障了利益相關方的獨立性、自主性。
3.監測方式的常態化
按照評估周期的不同,可以把評估分為常態性評估和周期性評估兩大類。依此劃分標準來看,合格評估和水平評估都屬于周期性評估。這兩類評估對于完善我國高等教育評估制度,推動我國教育評估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周期性的評估有其不可克服的缺欠,一是外部性,二是周期長。[9]再加上評估過程靜態化、評估結果滯后性等缺陷,難以真正實現對高等教育的有關信息進行及時性、常態化評估,無法及時監測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因此,路易斯等在探討評估未來發展趨勢時,提出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關注度的提高,評估結果的有效周期會越來越短,所以需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監測技術進行實時評估。[10]監測評估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極大地縮短評估時間尺度,數據采集和更新的時間間隔至少縮短至一年及以下,部分數據達到每季、每月、每周、每天甚至實時采集,這樣就能夠完整記錄和及時反饋評估對象的狀態,發現異常、預測趨勢、促進改進。[11]監測評估提出的常態監測理念,一方面打破了傳統評估中只關注已發生的事實和評估的偶發性和周期性特點,監測周期更短,可以做到對教育教學狀態的常態監測。另一方面,通過建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基本狀態信息庫等數據資源,對有關信息進行常規性、連續性與制度化的信息采集,并利用現代技術和科學的方法對數據庫信息進行實時性、常態性監測,以實現評估方式的常態化。
4.監測手段的多樣化
為了克服傳統評估活動中過分依賴專家進??疾鞛橹鞯脑u估手段,保障監測活動的科學性和客觀性,監測評估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手段對高等教育教學狀態進行多維度、多角度的監測。一方面是高等教育主體通過對高等學校師資隊伍、辦學條件、德育工作、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的監控與改進等方面實施數據常規性、持續性、系統性與制度化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直觀呈現高等學校狀態,以實現對高等教育教學狀態監測的常態化。另一方面,監測評估還強調充分利用實地考察、收集高等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報告與信息公開清單內容等手段對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信息進行監測。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利用網絡組建評估團隊、創新開發工具、開展網絡評價是今后教育評估發展的重要方向。[12]監測評估緊跟時展的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通過組建全國聯網的由國家、省級和高等學校三級構成的網絡化高等教育質量監測數據平臺,加強對高等教育的常態監控,以推動高等教育評估手段的現代化。
5.監測程序的透明化
監測程序是否公開、透明,是決定評估結果能否被社會廣泛接受的關鍵?!督逃巹澗V要》中明確提出要完善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監測評估充分利用各種公開、透明的數據,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對高等教育教學狀態進行常態性、持續性監測。在監測評估過程中,雖然多元評價主體的出發點不同,評估的依據和標準不同、評價的結果不同,但是各個監測評估的整個程序都是清晰的、透明的、可見的。之所以說整個程序具有透明化是源于監測評估所需數據均來源于高等學校公開數據,各評估主體都可以自由獲取;各評估主體指標體系的設計均遵循導向性、整體性、可測性與客觀性原則;評估的技術與方法科學規范、評估的組織與管理規范有序、評估的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監測程序的透明化,能夠有效保證整個監測評估過程的客觀性與公正性,保證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從而保障評估的公信力。
6.監測結果的多元價值判斷
傳統評估活動中政府作為評估的唯一主體主導著整個評估過程。評估計劃由政府制定,評估指標由政府設計,評估活動的開展與實施由政府組織,評估過程由政府監督與管理,結果評判由進??疾鞂<医M和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委員會的意見和結論構成,導致了評估結果的單一性和片面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主體更加多元化,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高等教育質量,積極參與高等教育治理。多元主體在參與高等教育監測評估活動過程中依據一定的標準和自身需要,對高等教育教學的結果進行價值判斷或事實判斷,實現了評價結果的多元化。這是由于政府、高等學校、教師、學生、用人單位、第三方組織等多元主體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因此他們對高等教育質量結果評判也不盡相同。而就監測評估本身而言,它只是對高等教育基本狀態進行客觀的事實呈現,并不做出任何價值判斷,其目的是通過直觀呈現高等教育教學“狀態”,促進高等教育的辦學主體、實施主體、監督主體等不斷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監測評估需要明確的幾對關系
1.主體與客體
實踐的本質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實踐活動的開展既離不開作為實踐載體的主體,也離不開作為實踐對象的客體,二者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二者也只有在相互關聯中才會有自己的本質與規定。[13]在評估實踐活動中,只有首先明晰他們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開展評估活動。監測評估打破了傳統評估實踐活動中政府是唯一主體的地位,明確評估的主體由專業機構、第三方社會組織和用人單位等共同構成。在監測評估活動中,政府從傳統評估活動的“裁判員兼運動員”變成了監測評估活動中的“裁判員”,能夠更好地轉變政府管理部門職能,增強對高等教育的宏觀管理,真正實現高等教育管辦評分離。同時,以第三方作為評估的主體,能充分發揮第三方的“外部性”特點,有利于形成獨立客觀的結論,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公平性。高等學校作為評估活動中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之一,它既是評估的客體,被評估的對象,更應是評估活動的主動參與者。監測評估充分強調高等學校作為質量保障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高等學校參與評估的主動性,讓高等學校主動參評、樂于參評,以提高高等學校在評估活動中的話語權,增強高等學校作為質量保障主體的意識和責任。
2.一元與多元
一元和多元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開展監測評估,必須正確理解和處理一元和多元之間的關系。在此,我們所說的一元是指管理主體的一元性。各級政府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門,對高等教育具有管理權、監督權、問責權。特別是在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社會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新時期,政府作為高等教育管理的主體,要發揮好宏觀管理的作用,積極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即從傳統評估活動的領導者、具體組織者、實施者等角色,轉變為監測評估活動中的外部監督者、宏觀管理者。所謂多元,是指評估主體的多元化和評估結果的多元價值判斷。在評估主體上,監測評估積極引入第三方獨立評價機構、用人單位、學生等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到評估活動中來,實現評估主體的多元化。在評估結果的價值判斷上,監測評估活動本身只對高等教育教學狀態進行直觀呈現,在價值判斷上保持中立。而對于高等教育教學狀態的價值判斷由政府、高等學校、用人單位、第三方獨立評價機構等相關利益者,根據自身的需要獨立進行。因此,在監測評估中,處理好一元和多元之間的關系,就是要界定清楚誰是評估活動真正的組織者、實施者、管理者、監督者,明確政府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限,處理好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開展監測評估。
3.定量與定性
定量分析與定性判斷是評估活動中采用的兩種基本研究方法。二者在不同類別評估活動中的作用有較大差異。上一輪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評估方式單一,過多依賴專家進??疾旆绞?。[14]監測評估以定量分析為主,定性判斷為輔,同時二者有機結合,實現評估方法的多樣化。監測評估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采集、分析、整理有關數據,深入挖掘各數據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通過運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把高等教育教學的狀態以數據形式客觀呈現出來。同時,監測評估并不完全否定專家的作用,而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將專家從整個評估活動中解脫出來,有效發揮專家在評估理念、指標的設計等環節中的智慧與作用。這樣,既可以發揮專家的特長與優勢,也可以避免評估過程中過多依靠專家經驗進行評斷,減少專家在評估活動中的道德風險和對評估結果的主觀性判斷。監測評估充分認識到以數據為主的定量分析與以專家經驗判斷為主的定性判斷中各自的優點與不足,把專家評價和數據評估進行優勢互補、有機結合,促進評估活動更加科學、合理、客觀、公正。
4.過程與結果
過程與結果是哲學當中的一對基本范疇,它們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統一體,統一于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其中,過程是結果的基礎與前提,它指向結果,為結果服務。結果是過程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結果影響過程。監測評估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既重視監測過程又強調監測結果,并將兩者進行有機地結合,以實現對高等教育教學狀態進行常態監測、及時發現、預測預警、及時改進的監測目標。在監測評估實踐活動中,通過對高等教育教學的有關數據進行反復性、持續性、常態化的監測,以實現對高等教育教學狀態的實時掌握。同時,監測評估也十分重視評估結果對評估過程和整個監測評估活動的影響與制約作用。特別是在評估結果的功能上,監測評估突出診斷功能與預警功能。通過對高等教育教學過程的常態監測,診斷出評估對象的現狀,預測評估對象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對處于臨界閾值的有關指標及時做出預警,促進評估對象對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偏差進行及時修正和持續改進,從而確保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推動評估對象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因此,在監測評估活動中,評估結果需要監測過程的持續性與常態性,從而保證評估結果對評估對象實現強大的診斷功能和預警功能。
參考文獻:
[1]沈南山.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學業評價制度分析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0(7):37-40.
[2]Annie Hondeghem,Karolien Van Dorpe.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senior civil servants: how strong is the managerial public service bargai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3, 79: 9.
[3]Evaluation guidelines Between past and future[EB/OL]http: // / derec/finland/47384551.pdf.
[4]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 A Closer Look[EB/OL]http:///evaluations/evaluation-capacity-development-ecd.
[5]王戰軍,喬剛,李芬.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新類型:監測評估[J].高等教育研究,2015(4):39-42;60.
[6]Stufflebeam D.L.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J].In Madaus G.F, Scriven M.S, Stfflebeam D.L(els.).Evaluation Models.Boston, MA:Kluwer-Nijhoff,1983:117.
[7]Guijt I, Gaventa J.Participatory Monitoring & Evaluation: Learning from Change[R].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8:2-4.
[8]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6.
[9]劉振天.我國新一輪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總體設計與制度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23-28.
[10]Louise Yarnall , and Nick L.Smith.The Evaluation Theory-Practice Interface in 2036[J].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11, 32: 565.
[11]王戰軍,喬偉峰,李江波.數據密集型評估:高等教育監測評估的內涵、方法和展望[J].教育研究,2015(6):29-37.
[12]Nick L.Smith, Paul R.Brandon, Melanie Hwalek, Susan J.Kistler, Susan N.Labin, Jim Rugh Veronica Thomas and Louise Yarnall Looking Ahead: The Future of Evalu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11 32: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