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2:06
序論:在您撰寫股票投資相關理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實際上,行為金融學主要是以人為視角來描述何為金融學、何為投資,為何是這樣以及是怎樣形成的。行為金融學的主要理論的主要理論包括期望理論和后悔理論這兩大理論。
(一)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是指股票投資者對于相同狀況所作出的決策往往要考慮自身處于盈利時期還是處于虧損時期。在大多數狀況下,一旦投資人士所虧欠的款項和盈利的金額相等時,在虧損的狀態下會變得十分沮喪,但是盈利的時候并沒有那么快樂。反之,一旦出現了虧損,其心理情感往往就會變得極度強烈。譬如,一支股票的現價為10元,如果一名投資人花12元買進,而另外一名投資人是花8元買入的。面對10元錢的這只股票價格發生改變之后,兩名投資人會作出迥然不同的決策。假如該股票升值,8元價位買入者肯定將留著這支股票,因為他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潤;而對于這位12元買入的股票投資者來說,他就會猶豫不決,在觀望之后也許就會動搖自身的意志,甚至在考慮之后賣出該股票。反之,假如該股票下跌,其反應還是截然不同的。為繼續保持現有利潤,8元價位買入者十分有可能選擇賣出以確保有限的利潤能夠加以兌現。然而,對12元價位買入者而言,往往會繼續持股甚至選擇再次買入,這是由于一旦出局就代表虧損已成為事實。
(二)后悔理論
股票投資人士在進行投資時常常會產生后悔狀況。具體來說,出現牛市時會后悔未能及時購買當時已看好的股票;在熊市的背景下,又會后悔未能加以止損而被套入其中;即使在自身所擁有的股票既不漲又不跌時,當看到他人所推薦的股票獲利也會為未能購入而后悔;而當股票投資者拋出未漲的股票而選擇買進他人所推薦的股票之時,當看到已賣掉的股票再度不斷上漲,投資者會因為沒有堅定自己的想法而后悔。投資者在投資判斷決策上容易出現錯誤,他們會感到非常悲傷。所以,投資者往往會出現瞻前顧后的猶豫特點,尤其是要決定是否要買入或賣出時常常會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避免后悔的發生。
二、股票投資中的行為金融學研究
作為股票投資者,無論是老練嫻熟的投資者還是剛步入股市的菜鳥,他們都試圖用理性的方式來分析股票市場的波動來進行投資理財。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判斷和分析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認知過程、情緒過程等諸多心理因素的影響。這樣一來,金融市場就出現了普遍的行為偏差,導致股票價格的波動。行為金融學可以成功地解釋股票市場中的很多現象。通常,人們在股票市場中往往表現出來的行為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一種最普遍的心理偏差,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發揮極其重大的作用,影響著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股市參與者往往通過自己的估測和預期來做出相應的行為。這就是所謂的過度自信。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股票參與者對未來股價的區間估計往往很小,同時投資者不能從以前的投資決策中汲取失敗的教學,進而更加陷入了過度自信的狀態之中。由于金融產品的價格很難估計準確,當股票投資者面臨選擇時,投資者就容易過度自信。那些專家、專業人士也會依據自己的理論來對股市進行分析和預測,這都是過度自信的直接表現。
(二)處置效應
通常,股票投資者往往注重財富的變化量而非絕對量。股票投資者在面對虧損的時候常常抱著賭一把的心理,且寧愿接受確定性的盈利。這就是處置效應,通俗講就是股票投資者會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過早賣出盈利的股票。這是一種典型的投資者認知的偏差,對盈利的“確定性心理”和對虧損“厭惡性心理”。當投資者處于虧損狀態時,他們是有風險偏好的,愿意繼續持有股票直到解套;當出現了盈利之后,投資人會進行風險的合理規避,同意快速賣出以確保自身的利潤,怕再出現虧損。
(三)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也是一種典型的非理。當股票投資者在沒有掌握準確的信息的狀況之下,往往易受別的投資人之影響而作出類似之行為,過度地依賴別人的意見和觀點,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羊群行為”在股市中非常常見。能夠影響投資者羊群行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投資者的個性特征、輿論與政策、投資者的信息處理能力、投資者的賭博心態和求利心態等都會造成“羊群效應”的產生?!把蛉盒崩碚撜J為,人們的自信心會收到行為與其結果的影響。
(四)家族集體效應
我國的公司許多是需要大量資金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私人公司,在短缺經濟條件下,其創業初期主要依靠自身積累尋求發展,公司規模偏小,產權結構不明晰,缺乏強有力的融資支持。在這種條件下,大多數公司走過了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完成了初次創業。而今,在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普遍追求以規模擴張、產業多元化為目標的二次創業。隨著公司的發展,市場的擴大,其融資需求的規模也不斷加大,僅僅依靠自我積累很難滿足實際需求,便家族式的進行股票融資、或者進行股票投資以期獲得收益等,但在經營轉型中難以適應股票市場的新環境,造成家庭企業收到重創。
三、促進股票投資行為有效性的分析
(一)與自身經濟能力相結合,進一步完善自身構思建設
在股票投資中,大力推行科學化行為模式,運用經濟學的知識和市場導向狀況來判斷如何進行股票投資。在股票市場買賣過程中,要著力做到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投資人價值列入生態、文化產業當中,視為統一體進行發展;另一方面是在股票投資中按照資源投入產出比最優化之原則,運用各類管理方法以提升投資人所具有的產出。
(二)健全股票投資監管法律法規,確保股票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中國股票投資監管尚處在起步階段,由此可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十分必要,特別是在監理過程中健全股票投資的相關管理機制,一旦出現了資產與資源之變更,一定要實施公開招標制度與決議制度。為此,要持續健全完善議事會、代表會等有關民主管理機制,并且明確相關的工作程序,完善有關的工作制度,保障以上組織能產生監督的作用。投資人要事先開展可行性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得到科學而合理的監管機制。
(三)建立健全股票投資經濟風險評估機制
本世紀以來,股票投資被人們關注,并最終在各地遍地開花,但許多屬于盲目投資,造成巨大損失。人們對這些損失下的股票投資之異議開展了原因探討,股票投資可以說是經濟運行的一大重要載體,其中有著非常多的市場資金以及企業。在當前我國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之下,一旦投資人對于股票投資的評估機制不夠健全,將導致投資處于風險極大的狀態。
(四)提高經濟政策信息、市場信息透明度
股票投資大多屬于政府主導或參與,資金投入大,涉及部門多。因此股票市場管理者要注重目前財務報表和市場資金之間有關信息的披露,讓社會大眾能夠了解到股票投資的趨向以及支出收益等相關內容,從而有效避免投資人員匆匆忙忙地盲目參加激烈的市場經濟,讓投資人能夠更加理性地參與和運用市場中的資金,并且有效實施績效考核機制。
四、結語
對于股票投資來說,收益和風險是相依相存的,而適度投機則可使證券市場得到活躍。但是,不合理的投資會為股票投資市場帶來一定風險,最終阻礙到股市的良好發展,使投資者的利益遭到損害。本文從實際情況出發,對股票投資中的一系列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進一步提出了可使股票投資風險得到有效減少的措施。
【關鍵詞】
股票市場;投資;風險;問題;措施
1 股票投資的收益
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后所得的報酬就稱之為股票投資收益。一般而言,股票投資所得的收益主要由兩方面構成,即貨幣收益和非貨幣收益。在購買股票以后,投資者于一定時間內所得到的貨幣層面的收益就是貨幣收益。貨幣收益由兩方面構成:一種是在購買股票后,投資者變成了公司的股東,作為股東,投資者可依據持股份額從公司獲得一定程度的股票收益,收益主要由現金紅利、股息以及紅股等構成。另外,在我國一部分上市公司中,投資者還可以獲得其他收益,比方說從配股權證中獲得的轉讓收入。第二種就是在購買股票以后,投資者所持股票的價格有所上升,最終形成的資本增值。而這其中出現的資本增值就是當前眾多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的核心目的。
非貨幣收益有多種形式,比方說,在購買了股票以后,作為公司的股東,投資者能直接參與公司所召開的股東大會,并對公司的相關資料進行查閱,掌握到有關公司的可靠信息,最終參與公司的經營工作以及決策工作。這樣一來,投資者的成就感和參與感就能得到滿足了。當投資者買到大份額的公司股票以后,投資者就可加入公司的董事會,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的經營活動進行決策。另外,許多國外的上市公司還指出,成為公司股東的投資者在購買公司產品時能獲得些許優惠。不過當前我們在對股票投資收益進行研究時,主要以貨幣收益為核心,不對非貨幣收益進行重點考慮。[1]
2 股票投資的風險
一般而言,股市風險主要由兩方面構成,即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2.1 利率風險、市場風險以及購買力風險等構成了系統性風險
在系統風險中,經濟周期波動等方面的問題會給股市帶來嚴重的威脅,所有股票都會受到侵害,因為在股市里面,每個投資者都需承擔到一定的風險。因此,我們就需對系統性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并做出科學合理的判斷。從整體來看,社會和諧穩定、經濟健康發展,那么股票市場就不大容易出現系統風險;倘若國民經濟發展滯后,社會動蕩,那么股票市場出現系統風險的機率就會大很多。另外,具體判斷指標由多方面的構成,主要是國民經濟的增長率、信貸資金供給、銀行利率、國際收支與利率、綜合性經濟指標、國內投資動向、中央銀行貼現率、通貨膨脹、政府財政收支以及政府經濟政策等。
倘若要對潛在的風險以及已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就需先對宏觀經濟運行的變化情況以及變化規律有所了解。當經濟蕭條階段結束,股市出現見底回升情況時,就可對股票進行分批購買,然后完成長線投資。倘若經濟十分繁榮且到達了高峰,而股市也長時期處于大范圍上漲狀態,那么就需及時推出股市,對手中的股票進行拋出。另外,作為一個新興股市,我國股市的管理層會首先對股市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對股市進行控制管理。因此,為了對股市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防止,還需對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規章進行研究。假如在一段時期內股市出現大幅度增長情況,管理層就需采取措施對股市進行調整控制,并及時退出股市。
2.2 受某些因素的影響
股票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而這些影響因素就稱之為非系統性風險。具體而言,股份公司管理工作的缺失、某類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以及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都可稱之為非系統性風險。一般來說,非系統性風險具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依靠轉換購買其他股票,投資者可對損失進行彌補,二是對于股票市場中的部分股票,非系統性風險會產生局部性的影響。由此可見,倘若要對非系統性風險進行判斷,就需先對企業的相關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了解,一般而言,可進行研究的資料有公司章程、上市公告書、招股說明書以及上市公司年報等。[2]
對非系統性風險進行預防的方法有諸多種,主要方法就是對投資方法進行合理調整,并依靠手持股票的多樣化來對非系統性風險進行降低。從理論層面來看,隨著手持股票種類的增加,非系統性風險也可隨之得到減少。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投資者卻很難對資金進行均分,一是因為資金問題,二是面對不同種類的股票很難進行合理有效操作。依據相關資料可知,為使非系統性風險得到降低,就需增加所持股票的份額,但風險的減少速度卻呈遞減趨勢。
另外,結合影響股票的各種因素可分析出股票的理論價格,但股票的實際價格卻和理論價格存在較大的差距。比方說,有的公司經營情況良好,也獲得了諸多盈利,但其股票卻呈下跌趨勢。相反,經營情況不良的一些公司卻出現了股票上漲的情況。當前,我國的股市尚未健全,股票價格的增減情況往往無法對某一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有效反映。因此,為了使股票投資技術得到提升、降低所需面臨的投資風險,我們就需對諸多技術指標進行深入分析。[3]
3 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對于證券投資來說,投資風險以及投資利益是最為關鍵的問題。倘若一個市場的效率較高,那么證券的風險和證券的收益就呈正比關系,即隨著收益的增大,風險也隨之提升。由此可見,收益和風險是緊密相連的,收益可對風險進行一定補償,假如要獲得利益就需要同時承擔風險。倘若投資者僅以獲得高收益作為進行投資的目標,那么他就難以對潛在的風險進行深入了解。
所以,要想對投資風險進行有效防范,投資者就需對各種股票投資知識進行學習。在購買股票時,需首先對投資的環境以及當前經濟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解,進而在深入分析股市循環周期的基礎之上對股票做出選擇。具體而言,盡量在人氣低迷期間對股票進行購買,即低買高賣。另外,還需巧妙運用技術分析以及成本分析等方法,對入市時機進行合理掌握,將中長線投資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式,防止短線操作次數過多,最終使投資工作獲得成功。[4]
【參考文獻】
[1]陳茂松,袁長安.淺談股票投資的收益與風險[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06)
[2]金發奇.國際證券組合投資的收益與風險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3(06)
1.1培養各種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升其對資金的判斷和使用能力,以及投資理財的能力。股神巴菲特說過,一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是決定于你能賺多少錢,而是取決于你如何進行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非你為錢工作。由此可見,投資理財的能力十分重要,而進行股票投資正是鍛煉在校大學生這一能力的最佳選擇之一。
1.2培養紀律性、執行力和應變的能力
股票投資不是隨意而為,而是依“計”而行,這個“計”便是投資操作策略。投資策略一旦制定,在環境沒有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應嚴格按投資策略執行,不能因個人的“好惡”、“恐懼”、“貪婪”而隨意改變操作策略,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但是,股票投資又是依“勢”而為,這個“勢”一方面指股票具體運行的趨勢,另一方面指股票投資操作策略的環境,一旦這個“勢”發生了變化,具體的操作策略也就相應變化。通過在股票投資中依“計”而行和順“勢”而為的訓練,從而培養在校大學生的紀律性、執行力和應變能力。
1.3進行挫折教育
股票投資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虧損現象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投資者能及時總結經驗,正確面對盈虧,保持平和的心態,這其中就包含了挫折教育。總之,投資股票對知識、能力、技能還是經驗和心理的要求均是全方位的、高標準的,那么在校大學生投資股票得到的鍛煉和促進也是全方位的,不僅能使在校大學生在“學中做”,更能促使在校大學生在“做中學”,做到“學”“、做”兼顧,相得益彰。
2在校大學生進行股票投資之弊
2.1有可能本末倒置或舍本
逐末在校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專業知識和與其相關的知識,學習專業技能,鍛煉各方面的能力,學習做人和做事。這種學習是全方位的,也應該是高標準的,在校大學生的主要精力和時間也應該放在這些方面,而投資股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是一種業余愛好和學習。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股票投資上,甚至在上課的時候也研究股票和進行股票投資操作,那就是本末倒置。
2.2有可能影響生活
大學生投資股票的資金來源渠道較單一,余錢較少,部分同學甚至還是用生活費進行投資,因而抗風險能力不夠強;加之自己的專業知識有限、經驗欠缺,分析篩選股票以及操作的技術有可能不夠成熟,因而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較大。一旦虧損,就有可能對學生的生活造成影響。
2.3有可能使個別在校大學生形成拜金主義
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是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及相關知識、培養自己各種能力的階段,同樣也是思想意識逐步成熟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只想著進行股票投機,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盲目崇拜金錢、把金錢價值看作最高價值、一切價值都要服從于金錢價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而“以義為先”的我國傳統美德就可能在其意識和行為上消失,從而形成拜金主義的思想意識等等。
3解決問題的辦法
(1)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學習股票投資的理論知識、技能及相關知識,如股票投資的趨勢理論、K線和均線知識、主要技術指標知識、股票篩選、分析、買賣知識和技能等,以及學習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學習宏觀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操作和簡單編程知識、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等,儲備投資股票的知識與技能。
(2)可以在校內成立投資協會,愛好股票投資的同學一起交流學習,并與校外證券公司長期合作,邀請投資理財專家定期到校園舉辦講座,帶來股票最新資訊,教同學們該如何分析、篩選、買賣股票等。
(3)在平時,大學生可以用股票交易軟件進行股票的篩選分析并進行模擬買賣,這樣不僅能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還能學習股票投資的知識和技能,又盡可能地不影響課堂學習。
(4)成立興趣小組,集資實戰。成立興趣小組,各自進行小部分出資,制定出投資管理協議,并按協議進行分工合作、制定投資計劃、操作策略、分攤盈虧、交流和總結等等。這樣,每一個人出資少,即使投資失敗,也不至于嚴重影響生活;大家分工合作,每個人花的時間也少一些;同時,不僅可以鍛煉協作精神,培養投資管理意識,最重要的是能學習和提高實戰技能。
(5)利用暑假或者寒假進行投資操作,此時在校大學生不僅有充足的時間去分析大盤,研究股票,買賣股票,還能得到父母的資金支持,同時也不用擔心生活費用的問題。此外,除了學校引導和培養在校大學生的股票投資理念、方法外,家長和社會也應該關心和引導在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股票投資理念,要讓在校大學生明白:在校投資股票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質;投資股票不是簡單的投機,而是投資;追求利益是分階段的,大學生不應該把追求金錢放在首要位置,以學習為主,避免部分大學生形成拜金主義等等。
4結束語
內容摘要:商業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股票市場進行股票投資,需要從理論上研究其必要性與可行性。相關的理論主要有風險管理理論、資金流動理論、公平競爭理論、金融監管理論和市場發育理論。理論分析表明,商業銀行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很有必要,但是需要創造條件。
關鍵詞:商業銀行 資金 投資 股市
加入WTO后,我國經濟理論界對金融業混業經營問題一直爭論不休。商業銀行可否將資金直接投資于股市,這是金融業混業經營理論討論中需要破解的一個難題。本文試從理論上尋求決策的依據,從邏輯上分析商業銀行可否將資金直接投資于股市這一問題答案的可靠性。
風險管理理論
同樣是基于風險管理理論,卻可以得出相反的結論,即禁止商業銀行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的理論依據是:銀行投資股票市場的風險大于銀行向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發放貸款的風險;而主張商業銀行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的理論依據是:銀行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效應,并且,股票投資的風險,未必大于發放貸款的風險。
股票投資與發放貸款,究竟哪種行為風險偏大,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銀行資金投資股票的風險主要有股票價格風險和上市公司退市風險。當股票價格跌到銀行投資者的投資成本以下時,銀行投資資金就會縮水。股票價格風險主要來源于經濟周期變動、利率波動、匯率波動、政策變動、通貨膨脹率變動、股票市場周期波動、上市公司經濟效益變動、股市投機的影響、銀行的股票投資決策者判斷失誤或操作失當、銀行股票投資決策者為了個人利益而喪失道德進行惡意操作等等。上述風險有的可以通過投資組合來分散,被稱為非系統性風險,例如上市公司經濟效益變動風險;有的則不能通過投資組合來分散,被稱為系統性風險,例如經濟周期波動風險;有的需要通過嚴密監控才能防范,例如銀行的股票投資決策者道德風險。當上市公司退市時,持有該公司股票的銀行就會發生資金流動性與資金縮水的雙重損失,特別是如果上市公司破產,銀行資金損失就會更大。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主要是貸款本息部分或者全部收不回來的風險。從風險來源看,銀行貸款風險主要有來自于銀行內部貸款決策者的道德風險和智力風險,國家政策變動和政府干預的風險,經濟周期風險,借款人所在行業的生命周期風險,市場利率變動的風險,借款人的產品銷售市場變動的風險,借款人的道德風險和經營管理能力的風險等等。
從風險來源看,銀行投資股票的風險與發放貸款的風險都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但是給人的感覺是銀行投資股票的風險大于銀行發放貸款的風險,其主要原因是:在股票流通的條件下,股票市場價格具有波動性的特點,從而使股票投資的損益具有顯性化與短期波動幅度較大的特點,因而對人的感官沖擊力較大,風險感受比較明顯,而銀行貸款風險由于要經過較長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所以容易使人產生貸款風險小于股票投資風險的幻覺。
其實,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觀察,股票投資的風險管理要比銀行貸款的風險管理更為有效。其一,股票投資風險管理要比發放貸款風險管理更具有靈活性,因為銀行的股票投資者可以通過賣出股票的方式進行止損操作,而貸款的收回周期比較長,甚至難以收回。其二,股票投資風險管理的主動權要大于貸款風險管理的主動權,因為在操作適當的條件下,銀行的股票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決定何時變現股票、收回資金(雖然變現率取決于市場狀態),而貸款本息能否收回,銀行能否止損,銀行的決定力往往小于借款人。其三,銀行賣出股票的程序、手續要比催收貸款簡單的多,風險管理的效率更高。其四,股票投資的信息收集成本要比貸款信息收集成本低,股票投資信息收集數量要比貸款信息收集數量多,從這個意義上說,股票投資的風險管理成本要低于貸款的風險管理成本。
從分散風險的角度看,允許銀行資金直接投資股票,等于為銀行增加了一條分散經營風險的渠道,便于銀行進行較大范圍的資產組合。
需要注意的是,股票投資的靈活性、簡便性也蘊含著投資操盤人員的道德風險,因此需要加強對投資過程的嚴密監管。
以上分析表明,銀行資金投資于股票的風險要小于發放貸款的風險,但銀行和政府部門要加強對銀行資金投資股票的監管。
資金流動理論
維持資金的安全性、追求資金的效益性和力保資金的流動性,這是商業銀行運用資金的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往往互相矛盾,不可兼得。當三者互相矛盾時,安全性為首選,其次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資金流動性則是為安全性和效益的,其功能主要有四點。一是在資金安全性出現問題、資金可能收不回來時,立即將資金變現。二是當資金出現虧損,其虧損程度隨著時間推移而加大時,果斷將資金變現,保護已有的資金運用效益,維持資金的效益性。三是當出現效益更高的投資項目時,將原投資資產變現,改投新的項目。四是當債務到期而無力償還時,將投資資產變現,以用于還債。在多數情況下,資金如果失去了流動性,其安全性和效益性反而無保障。例如,如果某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本息,銀行又不能轉讓其債權,那么銀行的貸款本息余額就極有可能收不回來,安全性和效益性無從談起??梢?,銀行資金的流動性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資金運用項目主要有放貸、貼現、債券投資、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金銀投資、存入中央銀行等。這些資金運用項目的流動性均不及股票投資。當然,此處所說的股票是指流通市場或稱二級市場中可以交易的股票。股票投資的流動性之所以最強,是因為股票交易程序簡單、手續便捷、交易速度快、交易手段先進、投資者集中。股票投資流動性的強弱,還取決于股票市場的狀態、股票交易的活躍程度、股票買賣委托量的大小等因素。貸款由于是有約定期限的,而且存在收不回貸款本息的可能,所以對于銀行來說,貸款的流動性比較差。從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看,大量的貸款成為不良資產,實際上這些貸款的流動性已經非常弱,而對于成為死賬的貸款而言,其流動性已經喪失。信貸資產證券化可以使貸款的流動性增強,但其流動速度不及股票投資。票據貼現的流動性與貸款的流動性類似。債券投資的流動性因債券的流動性而異。有些債券是不能上市交易的,其流動性比較差,因而該類債券投資的流動性也比較弱。投資于可流通的債券所形成的投資資產,其流動性強于不流通的債券的投資。債券投資相對于股票投資而言,低風險低收益,在人們偏好于股票投資的情況下,可流通債券投資的流動性要弱于股票投資??赊D換公司債券投資的流動性與可流通的債券的投資的流動性相似。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的流動性因基金的性質而異。封閉式基金由于可像股票那樣進行交易,所以封閉式基金投資的流動性較強,但由于封閉式基金是有期限的,而且其交易量一般不如股票,所以封閉式基金投資的流動性不及股票投資。開放式基金可以反復被申購和贖回,所以開放式基金投資也有一定的流動性,但是由于成交量的限制,而且大多數開放式基金是通過柜臺進行贖回的,所以開放式基金投資的流動性也不及股票投資。金銀交易的投資者不多,交易量不大,信息披露也不如股市,所以金銀投資的流動性弱于股票投資。在中央銀行存款(法定準備金存款除外),其資金流動性強于股票投資,風險也較小,但是從全社會來看,這部分資金被閑置起來,資金使用效率較低。因此,從資金的流動性來分析,應該允許商業銀行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
公平競爭理論
根據公平競爭理論,同業競爭的各方應該使用同一競爭規則,在市場中的同類主體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負有平等的義務,否則這個市場就是一個帶有歧視性規則的市場。當然,權利平等不等于權利一樣,因為各主體的條件不一樣,只能說在同樣的條件下享有同樣的權利。所謂的條件,主要包括最低的資本規模、必要的經營場所、基本的內部治理規則、管理者與一般員工均具備從業資格等。無論是市場準入,還是經營范圍的界定,規定一定的條件,并不是歧視。具備的條件不同,享有的權利亦有差異。各主體占有的市場份額不同,也未必違背公平原則,只要其市場份額不是靠行政力量的幫助,也不是靠武力強占市場,而是消費者自愿選擇的結果,那么各市場主體擁有不同的市場份額也是正常的。
從理論上說,所有經批準設立的商業銀行,其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因而應該享有一樣的權利,遵循一樣的競爭規則。
我國內資商業銀行的競爭規則基本是一致的,因為它們都執行同一部《中華人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同一競爭環境下進行經營。我國境內的外資銀行在境內開展業務時,應該遵循我國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規則,但是如果外資銀行投資于中國境外的股票市場,或者在中國境內的外資銀行分機構通過其在中國境外的母公司向境外股票市場投資,我們是無法阻止的,在此情況下,從全球的視野看,外資銀行實際上是實行混業經營的,其業務范圍要大于我國境內的內資銀行業務范圍,因而實際上在業務經營范圍方面,外資銀行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內資銀行與外資銀行之間存在不平等之處,這與公平競爭的理論相沖突。另外,我國內資銀行已經向外資銀行開啟大門,允許外資銀行參股我國內資銀行,這實際上是允許外資銀行在我國境內進行股權投資,而我國商業銀行法是不允許內資商業銀行從事股權投資業務的。還需提及的是,目前中國正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上市公司(包括上市銀行)的股票全流通,這樣,外資銀行就有可能進入我國股票市場進行股票交易。所以,根據公平競爭的理論,我國商業銀行資金進入股票市場進行投資也是必然的趨勢。
金融監管理論
此處所說的金融監管不是指政府對整個金融市場的監管,而是指政府對商業銀行投資股票市場過程的監管和商業銀行內部進行的自我監管。商業銀行資金進入股票市場進行直接投資具有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而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是減弱這種可能性的必要條件。金融監管、銀行資金直接進行股票投資、金融危機這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金融監管能夠及時發現銀行資金在進入股市進行股票投資時出現的問題,以便采取措施進行糾偏,從而避免引發金融危機的后果;如果監管不到位,則銀行資金就會在進行股票投資的過程中遭受重大損失,銀行體系會遇到支付困難,由此引起存款戶的恐慌,引發擠提狂潮,迫使銀行關門,并導致一些企業資金鏈條的中斷。
銀行資金直接投資股票時,外部監管的內容主要有:銀行體系的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比例;銀行投資于股票市場的資金安全及增值情況。需要內部自我監管的內容主要有:銀行負責股票投資的從業人員的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考察;股票投資盈虧情況;資金賬戶內資金的去向等。
銀行資金直接投資股票時,外部監管的形式主要有監管機構的設立和監管人員的責任界定、法律法規約束、行政監督、股市規則的指引、投資情況跟蹤監測等;內部監管形式則主要是監管部門的設立和監管人員的安排、制度約束、投資情況跟蹤監測等。
從金融監管的角度看,我國的金融監管狀況還不足以支持銀行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因為從外部監管看,既缺乏相關的規則,又缺少先進的風險監測跟蹤技術;從內部監管看,銀行存在的大量不良貸款說明銀行內部的監管效果并不佳。因此,從金融監管方面分析,目前尚不具備銀行資金直接投資股市的條件。
市場發育理論
銀行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需要有發育成熟的股票市場。
任何市場都要經歷一個比較長期的發育過程。有的主體可以在市場剛產生時就介入其中,伴隨市場一起成長,有的主體則需要在市場發育比較成熟時方可介入其中。在股票市場,證券交易主體是投資者和發行者,勞務交易主體是證券公司、咨詢公司、投資者和發行者。從謹慎原則出發,商業銀行作為投資主體進入股票市場時應該具備一定的條件,其條件之一就是股票市場發育成熟,因為商業銀行不同于一般的投資者。一般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之外不經營貨幣,其投資股票的盈虧對國民經濟影響不大,而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是存款與貸款,其存款和貸款業務涉及社會公眾個人和企事業單位,如果一家銀行因股票投資而虧損甚至倒閉,則會波及許多個人與企事業單位,對國家或地區經濟整體影響較大,所以商業銀行要成為股票市場的投資主體,應該把股票市場發育成熟作為重要條件之一(不是全部條件),以減弱商業銀行的股票投資風險。當然,商業銀行股票投資風險因素有多種,股票市場發育程度只是其中的一種,商業銀行需要從各個方面加強風險管理。換言之,成熟的股票市場可以減弱商業銀行遭受股票投資風險損失的可能性,但不能保證商業銀行不因其他原因而遭受股票投資風險損失。
不能否認,國外商業銀行曾經在股票市場發育不成熟時介入股票市場,但是,國外商業銀行由混業經營到分業經營再到又恢復混業經營的過程,恰恰說明商業銀行應該在股票市場發育成熟時再進入股市進行投資,我們應該珍惜和利用國外的實踐經驗,本文的市場發育理論正是建立在國外經驗教訓之上的。
衡量股票市場發育程度的指標主要有市場主體的守法率、守規率和守約率、市場規則完善率、違法違規違約案件及時發現率和公平處理率、市場主體合法利益保護程度、政府政策合理化程度及變化頻率、披露信息真實程度、信息公開率、信息披露效率等。相應地,成熟股票市場的標志就是大多數市場主體遵守法律法規和承諾,少數主體雖有違法違規或違約行為,但都能夠及時得到公平的處理,市場主體各方的合法利益均得到完全有效的保護,市場規則嚴密、完善,得到公認,政府出臺的政策能夠較充分地表達多數主體的意志,且長期穩定,所披露的信息是真實的,應該公開的信息均能夠及時而充分地、詳細地披露。
從我國目前的股票市場狀況看,雖然股票交易手段已經實現了現代化,但是整個市場依然是一個發育不全的市場,主要表現在市場規則不完善而且多變,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和不真實,違法違規違約現象頻繁出現,投資者利益得不到有效而充分的保護等方面。目前我國股票市場正處于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之中,股票市場行情低迷且動蕩不定。所以,從市場發育程度來看,我國尚不具備允許商業銀行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的條件。
依據資金流動性理論和公平競爭理論,我國商業銀行資金有必要及早進入股票市場進行股票投資;風險管理理論也為銀行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提供了依據,但也警示我們要慎重決策;金融監管理論和市場發育理論則告訴我們,我國商業銀行資金直接投資股票市場尚需時日,需要政府部門加緊研究對策,加快市場建設的步伐。
1.有助于學習和運用財經知識,拓寬視野。股票投資專業性很強,在校大學生在投資過程中需要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如開始進入市場時需要了解資本市場的特點和類型,股票的特點、交易規則、股票市場基礎技術分析方法等知識;甄選股票時需要閱讀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平時還要密切關注國內外大事,分析國內外的宏觀微觀經濟形勢。這些財經知識在校大學生很多都在課堂上會有涉及,但偏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比較抽象,難以理解,股票投資為他們提供了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尤其對于經管類、金融類專業的學生,親身體驗后有助于發現自身在理解理論知識方面的欠缺與偏差,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在校大學生去學習、研究相關理論和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有助于培養理財觀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愛財,更當治之有道。在校大學生已經成年,有部分大學生通過勤工儉學、創業等方式有了一定的閑余資金,如何讓這些資金獲得收益,需要一定的理財觀念和投資意識,股票投資也是一種理財方式的選擇,通過投資股票將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投資理財觀念,讓他們學會通過科學投資獲取相應的投資收益,從而提升資金管理和運營的能力,成為一個會理財、懂投資的新時代大學生。
3.樹立風險意識,鍛煉心理承受能力。股票投資有很大的風險,通過參與股票投資,在校大學生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要慢慢適應各種可能遇到的風險,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有利于他們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生活。另外,在校大學生股票投資的資金來源有限,如家長給的生活費、兼職收入、獲得獎學金等。投入的資金數額雖不算多,如果虧損,也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在投資股票中的損失和挫敗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學會擔當、與時俱進。當代的在校大學生大多是家中的獨生子女,依賴性很強,缺少擔當,面對變化多端的股票市場,需要他們自己做決定,決定的情況將直接影響投資收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漸漸學會擔當,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了解社會及時掌握經濟信息變得尤其重要。在校大學生在進行股票投資的過程中,會更多關注國內外經濟發展狀況和熱點問題,更新觀念,緊跟時代,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當代大學生。
二、在校大學生股票投資的弊
1.耗費時間和精力。在校大學生進行股票投資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來研究股市行情。有部分同學因為不能合理分配學習與股票投資的時間,進而影響了自己的學業。尤其是一些自制力差的在校大學生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會削減他們正常的學習時間,學習效率也會降低;有的學生會在上課期間利用手機關注股市走勢,把幾乎全部學習和空閑時間都投入到股市行情的研究上;還有學生一旦遇上投資失利,將心神不寧,無法顧及學習。
2.可能導致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時代正處于一個價值觀的形成和塑造階段,投資股票對于一些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在校大學生來說,可能會對他們形成正確價值觀起到消極的影響。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有些人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進行股票投資的過程中可能會讓他們認為金錢十分重要,進而形成拜金主義的價值觀,這對他們今后的成長及社會風氣的影響十分不利。有些在校大學生通過股票投資盈利,認為金錢來的容易,容易滋生不勞而獲的思想,這種想法如果在大學生中形成,會對我們延續多年的勤勞致富的價值觀念產生負面的影響。另外,股票市場的漲跌無常,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形成投機和賭博的心態。
3.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因此面對變幻莫測的股市要求投資者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對進行股票投資的在校大學生來說,如果投資盈利,可能會特別開心,大手大腳消費;如果虧損,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學生也許不會有太大的思想負擔和精神壓力,但對于經濟情況較差的學生甚至有一些借錢炒股的學生來說,這種損失可能會給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帶來影響,進而產生心理陰影和障礙,更有甚者會出現精神崩潰,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后果將無法想象。
4.投資虧損幾率大,股票投資存在較大的風險。我國現在的股票市場投機氣氛較濃,市場本身存在很多不規范、不成熟的地方。在校大學生投資經驗不足,相關金融知識缺乏,判斷與決策能力欠缺,憑借美好的愿望和過分的自信躍入股票投資市場,投資缺乏理性和專業性,長期來看,投資結果大多為虧損。
三、建議
在校大學生股票投資具有兩面性。權衡利弊,不應該提倡在校大學生投資股票,對于部分有著投資需求和能力的在校大學生,也沒必要禁止,家長、學校、社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給予正確的引導,充分發揮其有利的一面,盡可能的規避其不利影響。
1.合理分配時間。在校大學生的首要目的是學習,應該將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專業學習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上去。只有認真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才可以在社會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通過學習,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分析、判斷、決策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投資理財觀,減少股票投資中的非理性行為和失誤。因此,家長和學校應該明確股票投資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是一種業余愛好,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在進行股票投資時,一定要處理好股票投資與學習的時間分配問題,切勿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2.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開設相應的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理財方法,強調理財的風險,教育學生理性地對待各種理財產品,學會理性投資,既不要被盈利沖昏頭腦,也不要被虧損挫敗信心,不要想著一夜暴富,應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學校還應該經常組織以個人理財、消費道德教育為主題的參觀或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在校大學生走出校門,親身體會,在實踐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念和良好的投資心態。
3.充分揭示股票投資風險。股票市場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應該加強學生投資理財教育和風險安全教育。通過開設相關課程和加強宣傳,提高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運用反面案例為警示,強調揭示股票投資風險,使在校大學生在進行投資之前能充分認識到股票投資的風險,做好心理準備。
學術界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成因解釋
對沖母國特有風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一個潛在解釋是,國內資產通常與母國市場有更大的聯系性,因而國內資產能更好地對沖母國的特有風險。在這里,母國的特有風險主要是指通貨膨脹風險和諸如人力資本之類的非交易性財富風險。然而,已有大量實證研究表明,國內股票收益與國內通貨膨脹之間以及國內股票收益與非交易性財富之間并不存在普遍的強烈聯系。因而,用對沖母國特有風險來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并不令人信服。
對外投資的障礙和成本。對外投資障礙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通常,對外投資障礙主要體現為對外國資產的罰沒、對資本流動的直接控制、對銀行存款的儲備要求以及對公司外國持有者的占比限制。在20世紀80年代,假定投資障礙會導致母國偏好是與現實情況相當吻合的。對很多投資者而言,由于母國的限制,獲得外幣并進行對外投資是相當困難的。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所有國家一定程度上都開始開放其金融市場。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以及一些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均對外國投資者開放。然而,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在這一環境改變下仍然盛行。這說明,投資障礙難以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交易成本也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通常,跨國股票投資的交易成本包括銀行交易費用、匯率交易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如果外國資產的交易更為昂貴,則可以預計外國資產交易量要小于國內資產交易量。但實證研究發現,外國股票的換手率往往要高于國內股票的換手率;由此看來,交易成本也難以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
信息不對稱。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一個流行解釋是,國內和外國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驅動了對本國資產的偏好。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存在信息差異,風險厭惡的投資者會偏好那些能更容易獲得相關信息的股票,顯然,國內股票更符合這一特點。在相關的實證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將兩國間的地理距離或者是兩國間的語言文化共享程度作為信息不對稱的代表。結果顯示,信息不對稱在國際資產組合選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說明,信息不對稱能相當程度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然而,仍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提出了不同看法:首先,從理論上講,信息不對稱不僅對風險評估有影響,它還同時影響預期收益,這一點不能忽略;其次,國際市場存在很多股票指數,利用它們能一定程度避免信息不對稱;此外,利用信息交易也能一定程度避免信息不對稱。
公司治理和國家風險。公司層面的治理缺陷以及國家層面的政治風險,也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公司層面的治理缺陷以及國家層面的政治風險會導致兩類問題。一方面,存在公司內部人的問題;也就是說,實際控制公司的內部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外部投資者的剝奪來獲得私人利益。另一方面,存在國家的問題;也就是說,國家條例制定者可以通過監管與稅收政策來剝奪投資者利益。這兩類問題會影響國際資產組合選擇:由于內部投資者在公司治理較差的環境下能通過剝奪外國投資者獲得實質性好處,因而公司治理差的國家外國投資比重??;由于高剝奪風險會損害外國投資者利益,因而高剝奪風險的國家外國投資比重小。實證研究表明,在那些缺乏投資者保護或者具有高剝奪風險的國家,國內股權集中度更高;這說明,公司治理和國家風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具有一定解釋力。
行為偏好。關于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理論解釋大多是基于傳統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假定個人行為是完全理性的。但試驗經濟學已經發現,人們在經濟決策時面臨愿望思考偏差和控制問題。為了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研究者發展了一些行為偏好模型。有學者用懊悔理論解釋了非分散化的國際投資,其基本觀點是,投資者用國內資產組合作為基準并對其外國投資的不良表現感到懊悔。還有學者提出,不僅僅在國內投資者相對于外國投資者擁有實際的信息優勢時,甚至在國內投資者相對于外國投資者擁有某種信息優勢感知時,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都會發生。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向所有投資者提供相同信息,則任何類型的群體并不擁有實際的信息優勢;此時,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在其熟悉的投資領域會感覺有信息優勢,這種感覺上的競爭優勢深刻影響了預期形成;相對于那些感覺有判斷競爭優勢的領域,主觀概率在那些感覺沒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分布更分散;進一步說,對國內股票形勢的判斷平均要比對外國股票形勢的判斷更為樂觀,這一感覺會導致投資偏向國內股票。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行為偏好解釋開拓了研究思路,但這類研究面臨實證檢驗方面的困難。
關注中國的股票投資母國偏好要求
應當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各種理論解釋都不盡完善,因而學術界將這一領域稱為股票投資母國偏好之謎。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這一現象可能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特別強調某一因素的決定性影響可能有失偏頗。
對于當前中國而言,實踐發展已經提出要關注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要求。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制度回歸有管理浮動;此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外匯管理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放松資本流出管制,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過熱壓力。從前期QDII的實踐表現看,放松管制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長期受到流出抑制的資本似乎對“自由”不感興趣。這實質上就是一種股票投資母國偏好。
有分析人士將這一現象的成因歸結為缺乏有激勵的市場環境,即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和國內資本市場的價格飆升導致資本流出沒有獲利優勢。這一解釋并不令人信服。日本的歷史經驗一定程度印證了這一看法。在廣場協議簽訂以后,日元經歷了大幅升值,日本資本市場泡沫也急劇膨脹。而幾乎在同一時期,日本放松了對外資本流出的限制,其對外證券投資開始急劇擴大;1986年,日本的對外證券投資為597億美元,而到1989年,日本的對外證券投資就躍升為1131億美元。日本的經驗說明,要從更廣泛的視角來找尋QDII發展不利的原因。
【關鍵詞】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股票投資狀況;綜合評價研究
一、前言
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可以從股票市場的發展中得到體現,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就實現了資本主義國家百年的發展成果。由此也能夠體現出我國經濟迅猛的發展態勢。而在近幾年當中,隨著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也逐漸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對于經濟市場、股票市場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威脅。因此,基于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股票投資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更加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的存進股票投資市場的發展。
二、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的基本概述
在經典統計學當中,多元統計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分支,作為一種分析方法來說,多元統計分析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該方法,能夠在相互關聯的多個指標、對象之間,對其統計規律進行分析,在數理統計學當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學科。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中,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統計方法,例如多重回歸分析、多元方差分析、判別分析、典型相關分析、聚類分析、因子分析、對應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主要是在一個客觀事物當中,研究多個不同變量之間相互依賴的統計性規律?;谫M希爾等統計學專家的研究,得到了十分良好的進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隨之出現了很多統計軟件,因而在醫學、生物、氣象、地質、圖形處理、經濟分析等諸多領域當中,多元統計分析方法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多元統計方法的理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因而為人們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三、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在股票投資狀況綜合評價中的應用
1.因子分析法的應用
因子分析法指的是將共性因子從變量群當中進行提取,從而進行相應的統計。這種方法最早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斯皮爾曼所提出。在多個變量當中,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法,對隱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進行找出,并且在一個因子當中,對本質相同的變量進行納入,從而使變量的數目得以減少,此外,對于變量之間關系的假設,也能夠進行有效的檢驗。在股票投資方面,因子分析法主要是用于對股票投資組合模型進行確定。在分析當中,利用不同的變量來替代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的因素,從而對股價因子模型進行建立。通過確定各個因子的不相關性,對股票進行分類,然后基于對股票發展潛力的研究,對最為適當的股票投資模型進行確定。
2.聚類分析法的應用
在聚類分析法當中,主要是對研究對象的特征進行分析,從而進行分類和數目的減少,是統計分析技術中的集中。在股票投資狀況的綜合評價當中,聚類分析法能夠對股票投資的特種特點加以利用。由于在股票投資當中,具有很多動態變化因素。因此,對于這些因素應當進行恰當的分析,從而尋找有效的方法,來規范治理這種動態情況,從而更加精確和準確的進行投資分析。在實際應用中,由于股票價格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因而具有不穩定性和波動性的特點,進而也引發了股票投資不理想的情況。而應用聚類分析法,能夠對這種不確定性進行有效的彌補。作為一種專業的投資分析方法,聚類分析法能夠對與股票市場相關聯的企業、行業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從而對具有潛力的股票進行正確的預測。此外,在實際應用中,聚類分析法的實用性和直觀性更強,因而具有很廣泛的適用范圍。
3.主成分分析法的應用
主成分分析法是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中一種對數據集進行簡化和分析的方法,該方法在20世紀初由皮爾遜所發明,在數理模型的建立、以及數據分析當中,能夠發揮良好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通過分解協方差矩陣的特征,對數據的特征矢量和權值進行獲取。在實際應用中,主成分分析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通過研究各種分類數據,對自變量各組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對組件差異中不同自變量的完全貢獻進行判斷,最終利用這些數據,樣本歸類自變量的轉變方法。在股票投資狀況的綜合評價當中,對于各種對股票市場產生影響因素來說,相互之間往往存在著較大的關聯和影響,同時影響因素也非常復雜。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能夠將這些因素之間的影響進行降低。通過對各種因素和數據的總結分析,得出不同因素的影響程度,從而對指標選擇的工作量進行降低。此外,相比于傳統的構造回歸模型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能夠更有效的節約時間,同時提高分析的精確度,為股票投資提供更加良好的依據和參考。
四、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形式,股票市場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而由于股票市場的發展時間較短,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在股票投資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對此,應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能夠對股票投資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從而為更加理性、科學地進行股票投資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李銀,黃惠娟,梁瑞時. 基于多元統計分析的股票最優投資模型[J]. 韶關學院學報,2014,12:10-14.
[2]韓燕,崔鑫,郭艷. 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投資的動機研究[J]. 管理科學,2015,04:1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