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1:57
序論:在您撰寫醫學教育與實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繼續醫學教育是以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終身性、連續性醫學教育,目的是使廣大衛生技術人員能快速了解醫學科學的前沿動態,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也是醫療機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1]。結合《云南省加快中醫藥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的方針政策,以醫院作為中醫醫療集團抓手,為促進中醫藥事業向前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我院為核心,輻射全省的中醫藥網絡,并在中醫藥繼續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繼續醫學教育的現狀
我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中醫醫院,同時為云南省中醫醫療集團總醫院、云南省針灸推拿康復醫院、云南中醫學院臨床醫學院,也是全國城市社區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示范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住院醫師、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臨床)基地。每年除承擔大量的臨床醫療工作外,還承擔中醫、中西醫結合、針灸、推拿、康復、護理、檢驗、影像等業的教學與實習,積極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活動。2012—2014年間,獲準并舉辦國家級項目29項;獲準并舉辦省級項目41項。同時積極開展醫院繼續教育活動,平均每年開展45次院內講座,接收進修156人,基本可以滿足全院繼續教育培訓需求。此外,教育經費占全年收入比逐年提高,2014年占比1.14%。
2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的實踐
2.1醫院黨委行政高度重視加強管理
醫院黨委行政高度重視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把繼續醫學教育作為提高醫院專業技術人員整體素質、加快學科建設、促進人才培養、提升診療水平及能力的基礎性工作來抓。醫院黨委更新教育觀念,逐步推行以繼續醫學教育為基點,提升學歷教育為出口的政策導向,把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醫院設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安排專人管理,明確職責,加強領導。定期、不定期召開繼續教育工作相關會議。在執行繼續教育相關管理規定時,院黨委行政統一思想,真正落實了繼續教育不合格職稱晉升一票否決的制度,為繼續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2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加強繼續教育制度建設,并納入醫院規劃及規章制度中,建立長效運行機制是繼續醫學教育得以持久、深入、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為此,2012年以來先后10余次修訂了繼續教育相關規定,制訂和修改繼續教育實施細則,明確了各類衛生技術人員的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要求。規定所有人員每年總分必須達25分。①臨床醫學(含中醫)、檢驗、影像、藥劑等衛生專業人員的學分具體要求為:副高級及以上衛生技術人員項目學分不低于20分。I類學分不低于15分,且國家級I類學分不低于5分,遠程學分的I類學分不超過5分(推廣項目除外,以下類同),II類學分5分,且不可通過遠程學習獲得,自管學分5分,其中自學學分不超過3分;中級衛生技術人員項目學分不低于20學分,I類學分不低于15分,且遠程學習的I類學分不超過5分,II類學分5分,且不可通過遠程學習獲得,自管學分5分,其中自學學分不超過3分;初級衛生技術人員項目學分不低于20學分,I類學分不低于10分,II類學分10分,均可通過遠程學習獲得,自管學分5分,其中自學學分不超過3分。②護理、公共衛生類衛生專業人員的學分具體要求為:副高級及以上衛生技術人員項目學分不低于20分,I類學分不低于12分,且遠程學習的I類學分不超過5分,II類學分8分,且不可通過遠程學習獲得,自管學分5分,其中自學學分不超過3分;中級衛生技術人員項目學分不低于20學分,其中I類學分不低于10分,且遠程學習的I類學分不超過5分,II類學分10分,且不可通過遠程學習獲得,自管學分5分,其中自學學分不超過3分;初級衛生技術人員項目學分不低于20學分,I類學分不低于10分,II類學分10分,均可通過遠程學習獲得,自管學分5分,其中自學學分不超過3分。對院內繼續教育活動的參與情況進行了特別要求[2]。在制度落實上,不斷規范繼教對象及學分審核、登記、驗證等環節,逐步完善繼教工作的過程管理。同時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繼續醫學教育的約束力與強制性,保證繼教工作有序開展。并將繼教項目的申請、舉辦、全員培訓項目達標率、合格情況等與科室年度考核、晉職晉級、任期考評等實際利益掛鉤,初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體系。
2.3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形式多樣化
雙輪驅動院內外人才培養依據教學內容特點及培養對象的不同,遵循啟發、互動的教學理念,突出理論、實踐與實驗技能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采用啟發式、案例討論式、互動式及邀請院外知名專家到院開展學術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現代技術(多媒體教學等形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近年來,醫院長期開展“學經典、用經典”系列活動、名醫講壇等中醫課程以及法律法規、心理培訓、科學前沿等課程,營造良好的中醫學習氛圍;在確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臨床實踐,圍繞“以患者為中心,注重醫學人文關懷”針對性開設人文知識、倫理道德學習。并通過臨床技能模擬實驗課程的學習與掌握,讓來院臨床實踐各類人員“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全程臨床”,還針對性的開設了社區實踐、門診跟師等2個環節的臨床實踐,并開展特色教學,成立科研興趣小組、基層適宜技術培訓、雙語教學、“小老師”計劃等課程,為學生畢業后繼續醫學教育、職業發展奠定基礎,為全科醫師、骨干醫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人才培養,采取帶教老師與受訓學員的角色互換模式培養。
2.4傳承與創新
名醫經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為了進一步將老專家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全面有效、真實客觀地予以保留,實現傳承與創新,建立名醫工作室,規定了名醫工作室的遴選程序,工作室的建設目標、工作任務與工作要求及各級各類工作人員職責;逐步建立起規范的名老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示教室、觀摩室、資料室。同時在名醫館選定房間安裝一套攝錄系統,可實時記錄名老中醫藥專家帶教情況,將名老中醫藥專家的傳承經驗較好地應用于臨床及教學中。出版了《云南省中醫醫院名醫學術經驗》系列叢書,全套共13冊,該系列叢書詳細記載了名老中醫醫事傳略、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及跟師心得、體會與臨床應用,對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挖掘、整理與傳承有較強的指導作用。整總結研究名老中醫藥專家擅治常見病、疑難病的診療經驗和學術思想,形成系統的診療方案20種,并推廣運用于臨床及我院醫療集團成員單位,療效顯著,社會反響好。
2.5完善軟硬設施環境搭建現代平臺
為進一步完善繼續醫學教育的支撐條件,設滿足100人以上學生上課的大教室3間,示教室28間及專門的多媒體教室和移動多媒體設備。醫院圖書館有藏書2萬余冊,每年訂有各種期刊250余種,位于院本部備有60臺計算機,可供職工、進修、實習人員上網學習。同時備有專門的臨床思維訓練及評測系統、醫學在線考試系統及醫院科研、教學、繼續教育、人員技術檔案專業軟件。醫院辦公自動化系統及計算機考試系統的啟用為遠程教育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使更多的衛生技術人員能夠就近、方便地參加和學習相關的衛生技術知識。
2.6因地制宜標準化培訓
積極開展面向全省,乃至基層的云南省中醫藥標準化培訓為加強中醫藥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滿足中醫藥標準研究制定、實施推廣等工作需要,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標準化建設,發揮中醫藥標準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作用,根據國家中管局《關于印發2012年公共衛生專項資金中醫藥標準化培訓實施方案的通知》國中醫藥法監政法便函【2012】20號、《云南省衛生廳關于印發2012年中醫藥部門公共衛生專項資金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云衛發【2012】553號、《云南省衛生廳關于下達中央補助我省2012年中醫藥部門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的通知》云財社【2012】87號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2013年公共衛生專項資金中醫藥標準化培訓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云南省中醫醫院作為云南省唯一一所省級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首批42個中醫藥標準研究推廣基地之一,自2012年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項目以來,積極開展中醫藥標準化知識推廣培訓,對標準化的發展形勢、標準化相關知識、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中國標準化運行體系和國際標準化運行體系、中醫臨床指南評價技術和方法、中醫臨床診療指南制定方法學、針灸臨床實踐指南的制定和應用、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等內容都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與推廣,并將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貫穿于整個培訓當中,也為大家指明了具體的研究方法和實施步驟,提高了中醫藥人員的標準能力素質,培訓了一支高水平的中醫藥標準化人才隊伍,為推動中醫藥標準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醫院共舉辦了云南省中醫藥標準化技術骨干專業人員培訓、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系列國家標準實施推廣培訓及中醫臨床各科常見病診療指南實施推廣培訓8期系列培訓,完成了2500多名人員的培訓。立足中醫藥標準化本土人才培養的同時,加大基層醫生自身“造血”功能,積極培養中醫藥標準化技術骨干。
3中醫醫院繼續教育的幾點思考
3.1變被動為主動轉變觀念
目前,在繼續醫學教育開展上,仍然存在高職人員不再受職稱晉升限制,醫務人員對學分獲取途徑單一,學習過程存在重學分、輕學習的現象,這就要求醫務人員提高認識水平,加強觀念轉變,提高繼續醫學教育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同時醫院要通過獎懲并舉、激勵引導等措施,提高醫務人員學習新業務、新知識的自覺性,變被動為主動,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3.2利用信息化平臺建設改革繼續醫學教育模式
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并在繼續教育檔案管理、繼續教育學習及學分審驗平臺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借助遠程醫學教育模式的開啟真正使繼續醫學教育的學習適用于不同學科、不同地區、不同層次衛生技術人員的需要,體現了“按需學習”的教育理念,合理解決了工學矛盾,并為學習者提供了極大的選擇空間[3]。
3.3健全制度是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向規范化、制度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規范管理是繼續醫學教育運行的關鍵。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項目的流程及規范制度嚴格管理;加強學分管理,注重學習效果,嚴格學分審驗的每一道關口;建立科學、合理、實用與競爭、激勵、約束機制相結合的繼續醫學教育管理體系。作為衡量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務必健全考核評估體制,完善項目質量控制及反饋機制。
3.3實踐與理論相結合
經典與醫學前沿為導向,豐富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內容名老中醫經驗及中醫經典的學習在各中醫醫院中已逐漸淡化,為此,舉辦繼續醫學教育活動必須在內容和方法具有較強的新穎性和吸引力,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各類人員參與繼續教育。因此,需要我們繼續推行“跟名醫、學名師、頌經典”及引入中醫藥標準化培訓,不斷在授課教師、授課內容上下功夫。結合三基知識系列講座、前沿學科進展及開設公共課類課程學習(心理、人文、傳染病防治等),通過專科間的溝通與交流,優化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中醫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為中醫繼續教育工作逐步邁向工作制度化、管理規范化、手段現代化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郭海濤,陳自強,彭霞,等.綜合性醫院繼續醫學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重慶醫學,2007,36(2):116-117.
[2]王紅英.醫院繼續教育項目學分管理的問題與思考[J].醫院管理雜志,2003,10(3):289-290.
(一)國外醫學教育基本模式
國外的醫學教育課程主要有三種:傳統學科式、以問題為中心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器官系統式(organsystem)。傳統學科式是較系統完整的一種形式,有利于教學實施與管理。PBL教學模式進一步精簡課程,基礎醫學和臨床實踐聯系更緊密,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從臨床工作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器官系統式是按照人體解剖結構中的某一器官系統把相關課程結合起來,以加強學科間的聯系和減少課程間的重復,較好地解決了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結合的問題。
(二)早期臨床實踐的內涵
臨床實踐是醫學生接受醫學教育的重要部分,是醫學生在臨床教師指導下在臨床教學基地進行和參與臨床診療活動,實現學習目的的一種醫學教育方式。早期臨床實踐的“早期”被定義為“傳統意義上的臨床實習期的前一階段,通常是指醫學教育的最初兩年”,“臨床實踐經驗”是指“在社會的或者臨床的環境下與真正的(與模擬的相反)病人接觸”,以增強對健康、疾病或者癌癥和衛生專業角色的理解。(四)早期臨床實踐教育的形式早期臨床實踐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根據實踐活動開展的時間分為課程內和課程外兩種主要形式。課程內早期臨床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有:開展“臨床醫學導論(introductiontoclinicalmedicine,ICM)”課程,即在一、二年級的學生中開設“臨床醫學導論課程”;學習完基礎課程后即到醫院進行相應課程的觀摩,并且在節假日到醫院進行“預見習”。課程外早期臨床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有:開展早期接觸臨床教育,讓低年級醫學生在節假日到社區和醫院進行觀察,并且對慢性病患者進行訪談、搜集病歷、對病人的病情進行檢測,以加強學生對疾病和病人的理解。
二、國內外早期臨床實踐的現狀
(一)課程內的早期臨床實踐活動
國內外的一些醫學院校開始把早期臨床實踐活動作為課程教學的方式,如英國醫學教育的臨床階段與基礎理論的學習階段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各醫學院校開展不同的臨床實踐,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提倡早期臨床實踐。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許多院校還專門開設醫學社會學、心理健康學等醫學人文課程,早期使用模擬情景下重復操作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臨床操作的熟練程度。通過早期接觸臨床,觀察、了解基本醫療程序,提高醫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醫學生主動與患者溝通和交流的技巧,增強醫學生博愛、人道的職業責任感。法國的醫學生在入校第二學年即開始接觸臨床醫療工作,每周見習2~3個半天(通常在上午),大學第四學年開始學習臨床課程至第六學年結束。香港的醫學院校在學生一進入醫學院學習醫學知識的同時就讓他們開始接觸病人,其課程設置由綜合課程、健康與疾病概論、系統課程和臨床實習組成。在第一學期的健康與疾病概論中,以真實臨床病例為基礎進行學習和討論;以臨床訪談(clinicalvisit)和床旁教學為主要形式進行實地見習與實習;在專門的臨床技能實驗室進行臨床技能的培訓和練習,逐步掌握有關技能。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在醫學生臨床實習前一年,采用周末到門診導診、晨間到病房參與晨間護理的方法對174名護理本科生實施了早期接觸臨床的預實習模式。結果表明在護理本科生中實施早期接觸臨床的預實習模式切實可行,實現了理論教學、臨床思維與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于一體,縮短了臨床實習的適應期,提高了臨床實習的質量。
(二)課程外的早期臨床實踐活動
一些院校也采用課程外的形式進行早期臨床實踐教育。重慶醫科大學組織“螢火蟲志愿者服務隊”,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和醫院正常診療秩序的前提下讓學生自愿參與到早期臨床醫療工作中,進行一定時間的社會實踐,培養其將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思維能力,加強其人文關懷理念和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汕頭大學醫學院臨床技能中心選拔二三年級醫學生成立實驗組開展急救普及活動,期末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和內容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技能和溝通技能進行考核。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學生,活動的開展效果良好。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在“護理學專業現狀與護士角色”課程中安排10個學時的臨床見習,學生對護士角色的認知和認同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南京醫科大學對部分新入學醫學生開展入學后第一次接觸臨床、感知醫學的實踐教育活動,組織新生參觀附屬醫院。并讓二年級學生參加醫院的“志愿者服務活動”,為患者提供導診、溝通、護送、取藥、維持秩序、陪護等服務工作。使醫學生提前了解醫生日常工作環境,增進對培養良好醫患關系重要性的認識,效果顯著,受到醫學生廣泛歡迎。
(三)課內外相結合的早期臨床實踐活動
還有一些醫學院校早期臨床教育結合了課程內外的多種形式,例如美國的許多醫學院校讓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就接觸患者,學生被分散到各個診所,學習與病人交談的技巧,參觀后定期交流心得體會?;A醫學教育和臨床醫學教育相互滲透,在基礎醫學學習階段滲透每周一次的臨床實踐課,為早期臨床實踐活動做準備。
三、早期臨床實踐活動的意義與趨勢
(一)早期臨床實踐活動的意義
傳統醫學教育忽視了臨床實踐的重要性,缺少對醫學生在臨床實踐方面的教育,這種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早期臨床實踐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醫學模式的不足,其優越性體現在很多方面。如避免純理論學習的枯燥,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踐,激發學習積極性,及時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加強學生對醫患關系的認知,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增強醫學生博愛、人道的職業責任感和同情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病患,符合現代醫學教育的規律和趨勢,有助于醫學生早期感知臨床、熟悉醫療流程、體會患者感受,促使醫學生增強醫學人文素質、提高醫患溝通能力。
(二)早期臨床實踐活動的趨勢
早期臨床實踐是醫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國內外的醫學院已相繼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早期臨床實踐活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1年12月6日,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在京召開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實踐教學是保障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和必要手段,也是當前醫學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嚴重“短板”。高等醫學教育要深化臨床實踐教學改革,推進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模式的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提高醫學生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制定臨床能力培養標準,規范醫學生臨床能力培養,全面提高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但是,我國目前各院校所進行的早期臨床實踐活動都只處于探索實踐階段,并沒有全面實施早期臨床實踐。我國醫學教育模式只在四五年級才讓醫學生接觸臨床,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所以我國需借鑒國外開展的各種課內外相結合的早期臨床實踐活動,實現醫學教育改革的目標。
(三)開展早期臨床實踐活動可能的方式
轉化檢驗醫學的發展特點和創新型國家戰略為我們鮮明地指明了檢驗醫學人才“厚基礎,寬口徑,臨床知識和專業技術扎實,實踐和創新能力并舉”的具有全球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的育人目標。這就要求在知識結構上,不再滿足化學、生物學、信息學、物理學(檢驗儀器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等幾大類學科,還要兼納材料學、生物信息學、計算機生物學和預測醫學等新興和實用學科;在能力要求上,除了學習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外,還要具備更高要求的外語能力(包括專業英語)和創新創業能力。
二、轉化檢驗醫學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一)優化課程體系,強化轉化檢驗醫學的基本技能和特色技能培養。
結合學分制改革特點和要求,以精簡理論課程、增加實驗課程為主線,突出轉化檢驗醫學基本技能培養和技術特長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多次修訂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修訂后的教學計劃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程學分/總學分比例逐步下降(公共基礎課學分比從原來的20.0%下降到18.4%;專業基礎課學分比從原來的38.2%下降到25.4%);專業限選課和任意選修課程學分/總學分比例大幅度增加(專業限選課學分比從原來的0學分增加到4.5%最后到12.6%;任意選修課學分比從原來的0學分增加到5.8%);各類型課程實驗課學時數/該課程總學時比例逐步增加(專業基礎課實驗課比例從31.5%增加到32.7%;專業課程實驗課比例分別從43.2%增加到47.3%),實踐教學環節總學分/總學分比例逐步增加(從原來20.9%增加到39.2%)。同時,為使學生在學有余力情況下,強化轉化檢驗醫學的技術訓練,我們開設了醫學檢驗專業英語、文獻檢索等限定性選修課,面對醫學檢驗技術領域的不斷拓展和醫學實驗室儀器設備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們又陸續增設了生化實驗技術、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在全國率先開設)、輸血與輸血技術必修課程和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技術、臨床基礎檢驗儀器學等限制性選修課程。
(二)開設“名師課堂”,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和視野。
為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和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邀請國內外醫學檢驗界著名教授、專家、企業家等名人名家,開設“名師課堂”系列公開課。通過名人名家們的豐富的學識閱歷和創新創業實踐,解析國內外最新進展,點評本專業發展趨勢,言傳身教啟發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
(三)打造精品課程,集成優質課程群。
在轉化檢驗醫學教育的思考與實踐中,我們始終將課程建設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核心內容,經過“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設,我們已經把轉化檢驗醫學主干課程建成了各級精品課程,其中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免疫學與免疫學檢驗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目前,全國高校醫學檢驗專業課國家級精品課程共7門,我院占了2門);生物化學、臨床微生物學及微生物學檢驗為省級精品課程;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為市級精品課程。此外,我們在注重精品課程建設的同時,還加強了其他相關課程的建設,集成了轉化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的優質課程群。
三、實踐成效
(一)人才培養模式得到充分認可。
轉化檢驗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應,受到國內外高校的廣泛關注。在全國醫學檢驗專業校際協作會議和檢驗醫學國際論壇上圍繞該人才培養模式做了主題報告,得到兄弟院校的廣泛認可。上海交通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北華大學、中南大學等十余所高校來我校交流取經,探討醫學檢驗的人才培養和發展模式。
(二)專業影響力得到廣泛提升。
近年來,先后承辦了檢驗醫學國際論壇、國際遺傳學和轉化醫學學術研討會、國際線粒體生物醫學高峰論壇等國際會議。學生與國際頂級專家的交流互動,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專業水平受到了與會專家的贊賞。通過不斷地積累,2012年,醫學檢驗專業被推薦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中國信息情報專家邱均平在《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0-2011)》中根據辦學資源、教學水平、科學研究及學校聲譽等對全國醫學檢驗專業進行了排名,我校位居前5%,排名第四,僅次于北京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
(三)學生科研、創業能力得到提高。
近五年參與創新研究的學生人數顯著增加,和前五年相比平均增幅達80.75%;取得了“挑戰杯”國家級比賽的三等獎2項、省級特等獎1項及一、二、三等獎18項等優異成績,生命科學競賽成績連續三屆全省領先,本科生發表SCI論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數比前五年增加35.71%(近五年共發表57篇),獲得省新苗計劃立項數是前五年的10倍(近五年共立項163項)。
(四)學生考研考博率與年俱增,考取的院校層次提升。
我院學生近幾年考研考博率顯著增加,考取211大學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的碩士、博士生人數顯著增加。此外,也有不少學生進入國外知名大學進行深造,如檢驗專業本科畢業生方風琴現已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五)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 醫學教育;考試改革;思考
【中圖分類號】 R1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7-8517(2009)24-0116-01
1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1.1 轉變以考分論成敗的單一人才觀 目前許多學生、家長、學校、用人單位仍然按“能背會考”來衡量人才質量;考試成績好,一好百好;評“三好學生”要選考分排列前幾名者;升學、就業也要以考試分數為依據。以考分論成敗,一考定終生,這無形之中給學生形成了巨大的考試壓力,為了自己的“榮譽”和“前程”,部分學生不得不挖空心思應付考,甚至不惜鋌而走險,考試舞弊。我們認為應該辯證地對待學生學業成績,不能單純以考試成績的好壞作為唯一標準來判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荚嚦煽兡軌蚍从硨W生在某一時期的某些知識獲得情況,但由于各種偶然因素的影響以及考試本身的局限性,考試成績并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尤其是態度水平很難從現行考試中得到反映。這一點對醫學生培養尤其重要,缺德醫生對病人的危害更大。
1.2 樹立正確的考試觀 目前對待考試還有一種錯誤的觀點:成人院校和普通院校的考試要求應該有差別,普通院校應該嚴要求,成人院校則可放寬,讓學生“過關”。有此觀點者一是過分強調成人學生的特殊性,二是擔心嚴要求會影響學校生源,影響學校效益。這種觀點不僅在學生中相當普遍,在部分教職工中也表示了高度的認同。
2 健全考試制度,重視考試過程的規范化
我院領導高度重視考試管理工作,多年來不斷修訂,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考試制度,逐步規范了考試管理。
2.1 實行教考分離,嚴格考試保密制度 我院建立了聘請專家教授指導命題,并結合教研室命題 (每次二到三套),教務處隨機抽題的制度。逐步試行教務辦與教研室共同從題庫抽題的辦法,邁出了教考分離實質性一步。同時教務辦指派專人負責試題保管、印制和密封工作,并配備專用于管理試題的微機和一體化印刷機,盡量減少制卷周轉的時間和接觸人員。對于考試過程的管理也進一步規范考試結束后監考人員要當場清點并密封試卷,交由教務辦保管。主干學科由教務辦組織多人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進行流水閱卷和登分上冊工作,對于違反考試保密制度的教職員工要進行嚴肅查處。
2.2 考試、考查科目區別對待,嚴格控制及格率 為了減少學生的考試壓力,集中精力學好主干學科,一學校規定考查科目主要注重學習過程考核,平時考勤、作業、小測驗及實習應占學科總成績的40%。期末測評可以采用閉卷,也可以采用開卷或其它形式進行。對于考試科目一方面要求嚴格考試過程管理,另一方面要求大部分學生達到合格水平,為此學校專門制定了控制及格率及平均成績的辦法。每門學科閱卷結束后,要求各教研室進行試卷分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以便改進。通過這些調控策略,一方面可以督促教師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命題科學化,提高及格率,減輕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
2.3 嚴格考風考紀,建立校級領導巡考制度 每次大規??荚嚽?學校主管領導都要反復強調考風考紀問題,教務辦還專門組織對監考老師進行必要的培訓,要求監考老師熟悉考場管理規定,嚴格維護考場紀律,如果巡考人員發現考場有嚴重舞弊行為,要追究監考老師責任。對于舞弊學生均要給予及時處理,并進行通報批評。
3 改革考試方法.重視考試的科學性
關鍵詞:繼續醫學教育 項目管理 實踐
繼續醫學教育是繼畢業后醫學教育之后,以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主的一種終生性醫學教育。目前,繼續醫學教育已經成為醫療衛生單位增強核心競爭力和衛生技術人員提高能力素質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項目舉辦概況
中心自2002年以來,每年舉辦項目達10余項,2002~2009年共舉辦147項,其中國家級60項,省級87項,共培訓來自各級醫療單位、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12000余人次。項目內容涉及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的各個方面,如應急處置技術、檢驗檢測技術、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等。培訓形式以面授培訓為主,同時也進行理論培訓、操作演示和實踐以及案例討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根據項目培訓結束后學員評估意見統計,綜合滿意度較高,每年均在90%以上,學員反饋通過培訓收獲較大。
二、項目管理實踐
1.建立組織管理體系
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中心將項目舉辦情況納入年度綜合目標管理并實施考核,同時制訂并不斷修訂完善了《培訓班管理辦法》以及培訓項目實施程序,明確由中心科教管理部門總體負責項目管理,項目具體實施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每年總結項目開展情況,并編制《教育培訓文件匯編》,使項目負責人和舉辦科室明確項目執行的規范要求。同時積極鼓勵申報項目,對申報成功并舉辦項目的科室實行爭先創優加分獎勵。這些措施的實施,確保了項目的有序開展。
2.項目實施全程管理
在開展項目工作中,我們深深感到能夠舉辦項目是提高中心學術水平和地位的具體體現,也是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提高項目質量,我們從項目申報、執行、核銷三個環節實施全程管理,努力使項目按要求實施。
(1)項目申報
根據《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認可辦法》、《浙江省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認可辦法》以及省繼教委的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申報要求,中心科教管理部門積極動員并組織中心各業務科室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申報項目,要求針對公共衛生與疾病控制工作特點以及實際工作需求,認真選題,內容體現“四新”,并突出特色。為保證申報項目的質量,首先進行形式審查,審查合格后進入專家評審程序,邀請中心學委會專家對申報項目開展評審,根據專家意見進行篩選并組織修訂,進一步完善后進行申報。
(2)項目執行
按照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實施要求,開展項目執行過程管理。首先由項目負責人按照申報計劃組織做好教材編印、課程和師資安排、場地選定以及培訓通知擬定等前期準備工作,在項目實施前中心科教管理部門再次核查課程安排和培訓內容等,符合要求后方組織實施。項目實施時重點加強考試、學分發放管理,抽查部分學員核對身份,發現非本人參加學習或考試一律不予發放學分證。學分證的發放由科教管理部門負責,經仔細核對參加培訓人員考核合格名單后予以發放。同時積極聽取學員對培訓項目的反饋意見,培訓結束后開展學員意見評估,并將統計結果及時反饋項目負責人,以便不斷總結經驗改進不足。每年年底在中心內網對全部項目學員反饋評估意見進行公布,對效果不佳、參加人員少的項目次年不予備案,以此努力提高項目質量。
(3)項目核銷
項目結束后,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核銷工作。我們編制了項目資料驗收表,對項目需歸檔資料進行逐一核對,同時認真核查資料的準確性,由資料整理人員和管理人員雙方簽字確認后統一歸檔,以便日后查詢。最后按照規定辦理相關的項目核銷手續。
三、項目管理體會
1.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是提高項目質量的保障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包括制定項目管理的制度程序、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明確管理部門、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等,并切實按照規定實施,平時管理部門多與項目負責人溝通,做好全程服務,同時加強各環節的監督檢查,做好全方位的管理,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實施。
2.做好項目申報工作是確保項目質量的基礎
在項目申報時選題十分關鍵,要多開展培訓需求調查,了解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需求,把內容新穎、技術方法先進、實用的項目進行整合申報,這樣的項目更能吸引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培訓亦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項目申報時,要結合申報要求,規范填報各項內容,審查時務必認真仔細,這樣可進一步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
3.加強項目執行管理是保證項目質量的關鍵
目前,有少部分學員對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存在為學分而學習的情況,參加的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難度。我們認為應從項目設計方面和重點環節監督方面雙管齊下實施管理,設計內容新穎、實踐性強、互動多、師資力量強的項目更能吸引學員,進一步提高學員出勤率;在執行時開展項目實施前的核查和身份驗證抽查等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也是確保項目符合規范要求的保證。
4.做好項目資料整理是驗證項目實施的依據
項目資料既是項目實施情況的見證,又是開展項目評估的依據。只有在平時執行過程中及時收集才能確保最終歸檔資料的完整。通過項目資料驗收表進行驗收既促使管理人員和資料收集人員提高責任心,亦保證項目資料的完整準確。
5.加強學習是進一步做好項目管理的有效途徑
培訓工作本身是一門學科,培訓管理人員應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研修學習,及時了解國內外繼續醫學教育進展,學習先進的培訓管理工作理念,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實踐,從而不斷提高項目質量,提升項目培訓效益。
參考文獻:
[1]孟群.開拓創新的發展歷程 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09,1(1):4-11.
中圖分類號:G642.41;H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07)03-0546-03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而語言是信息化社會的重要信息符號,在國際交流中,英語已逐漸成為廣泛應用的工作語言。為此,2001年教育部4號文件提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或專業課教學。力爭3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暫不具備直接用外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可以對部分課程實行外語教材,雙語授課,分步到位?!?005年1號文件再次重申了雙語教學的要求,即“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量”。繼2007年1號文件決定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后,2007年2號文件再次提到“鼓勵開展雙語教學工作?!笨梢娢覈鴮﹄p語教學的重視程度?,F在,世界上的權威醫學期刊、書籍及計算機檢索數據庫基本上都以英文出版,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會議也以英文進行交流。從我國醫學科研發展的角度說,運用英語這門工具可迅速直接地與各國進行醫學信息交流。醫學科研人員外語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對醫學科研情報的吸納量。因此在生命科學和醫學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和信息交流頻繁的當今世界,實施素質教育、推進雙語教學改革是當前高等醫學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培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級醫學人才的重要舉措。
為了全面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精神,醫學類院校紛紛在本科生中開始了雙語教學改革的嘗試,我院亦不例外。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思考,筆者認識到要持續推進雙語教學的改革,首先是教學觀念要轉變,絕不能簡單地將雙語教學與強化英語等同起來,必須將雙語教學和“育人為本”密切聯系起來。雙語教學絕不僅僅是指學生聽老師用外語上課,更強調的是師生之間的用外語進行課堂學習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通過雙語教學直接為學生提供與學科相關的外文資料,以便于學生在學習學科的同時,既增強了英語閱讀的理解能力,又了解到國外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嚴格地說,通過雙語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應當是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國際型人才而不單單是只能考外國語專業的英語尖子。有效推進雙語教學改革,以下因素不容忽視。
1 選擇合適的教學對象
本科學生在校期間要求通過國家英語四級考試,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為開設雙語課奠定了基礎。但仍有大部分學生不能完全適應專業課的英語學習,對于許多重點和難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本身就存在困難,加上英語釋義,無疑增加了難度。如果外語使用的比例過大,超出學生的承受能力,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勢必被分散成語言學習和學科知識的學習,將導致不佳的學習效果。因此,選擇合適的教學對象是雙語教學成功實施的關鍵。首先應在英語基礎較好的年級、專業中開展雙語教學,一方面有利于雙語教學更好、更有效地開展,另一方面對授課教師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在雙語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探索更有效的雙語教學模式和方式、方法,然后逐步將雙語教學擴展到所有年級和專業,覆蓋全體學生。我院生物技術專業和國際護理專業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較好,四級過級率高,是教師開展雙語教學理想的對象,筆者曾采用滲透式教學法給生技學生嘗試《醫學遺傳學》雙語教學,介紹醫學遺傳學研究技術及最新進展,英語使用率占70%以上,調查顯示95%以上的學生對這種英語和漢語穿插授課表示滿意,能夠理解教學內容,認為這種形式的教學能夠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此外我院《組織學與胚胎學》雙語教學在國際護理專業得到有效嘗試。實踐證明,雙語教學的開展必須針對不同性質的學科、不同類型的課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靈活調整中、外文教學的比例。
2 培養高素質的教師
能否進行雙語教學,能否通過雙語教學的開展達到教學目的,最核心的因素還是教師。因為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不僅專業要精深,英語好,還要求用英語表述專業知識、解析專業詞匯。目前我國雙語教學在教師方面存在較多問題:英語口語不夠標準,與學生們的語言溝通困難,不能將教學內容以英語方式完全表達,嚴重影響到醫學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教學質量。同時,部分教師的英語水平較低,還達不到雙語教學的基本條件,成為雙語教學改革的障礙。因此,培養高素質的雙語教師是持續推進雙語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加強雙語教學師資的培養可采用“內培外送”等靈活多樣的培養方式。如我院開辦雙語師資培訓班,請來專家給一些骨干教師授課,培訓結束還進行嚴格考核,合格的教師可開設雙語課;另外將教師派到國外學習,一方面能使教師學到本學科最新學術成就,掌握設計動態,另一方面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外語水平,為回國從事雙語教學打下基礎,我院不少雙語課程由這些留學歸國人員開設。
3 使用合適的雙語教材,適當編寫補充學習資料
教材的選擇是決定教學質量的前提。雙語教學采用的教材難度應適中,這里的難度包括英語難度和專業難度。在雙語教學中,選用合適的原版教材是推進雙語教學的重要方面,外國原版教材突出的特點是實用性強,教材中大量配以各種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雙語教學”教材,多數教師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教材,一些教材可能過于偏重理論,缺乏案例,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而另一些則可能與研究者的研究方向有關。因此,有必要組織一批既精通醫學英語又是各專業方面的專家,組成教材編委會,認真編寫醫學雙語教學系列教材。另外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可適當編寫一些輔導學習的資料,可在課前將課上要講的要點和一些專業生詞以打印稿的形式發給學生進行預習,幫助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有助于提高雙語教學效果,也彌補雙語教學造成的課時不足,以全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嫻熟的英語表達能力。
4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
針對醫學雙語教學的特點和醫學自身特征,授課教師應在備課時參閱大量國內外參考書,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取舍,同時,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聽課表情,在發現學生有聽不懂的表現時應及時重復或用母語重新講解;宜采用啟發式教學,增加與學生互動的機會。學生應主動適應授課教師的雙語表達方式,對于不理解內容可直接舉手表示或做好標記以便課后詢問。此外,在課后教師與學生之間還應加強交流,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學生主動反饋聽課感受和意見。通過課上和課后及時的師生間溝通,不斷改進雙語教學方式,探索師生均可接受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專業課的雙語教學質量。
(一)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方面,基礎教學課程圍繞過窄過細的專業進 行課程設置,缺乏專業之間的有機聯系和整合,課程內容重 復,學科之間脫節,知識銜接不夠,不能發揮各學科之間的協 同效應,不利于學生開闊視野、拓展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二)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方面重點不夠突出。教師為了使講課內容 系統完整,常常費時講授相關學科內容,結果本學科主題被 淡化,重點內容沒時間講深講透,難點內容也突破不了。結 果造成創新教學理念缺少,前沿理論知識和臨床醫學新進展 傳授不夠。
(三)理論脫離實際,基礎脫離臨床。
在基礎醫學教育階段,學生普遍認為枯燥難學,有些教 學內容實際工作中用途不大。而臨床課教師則反映學生對 應該掌握的許多基礎醫學知識掌握得不好,使臨床教學受到 一定影響。這是由于基礎醫學教師成為專職教師后不再從 事臨床醫療服務,臨床知識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缺乏和老化現 象,從而使基礎醫學教學不能很好地聯系臨床。加之有些教 師是非醫學專業畢業的,對臨床知識比較陌生甚至缺乏,而 學校沒有形成有效制度來針對非醫學專業教師的醫學課程 培訓丨丨丨。
(四)教師教法單一學生學法被動。
目前醫學基礎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講授式,學生學習 方式基本上是接受式。聚精會神聽課成為學生最主要的學 習方法,把教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準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 就算完成學習任務。這讓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雖 然也有一些啟發式的問題,但在分科教學前體下,教師多半 是圍繞本學科設計問題,而且多屬于記憶性的。因此無法為 學生提供深層次思考的空間,更談不上將所學基礎醫學知識 應用于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過程。
(五)基礎醫學教師的臨床知識儲備受限影響了教學改革。
近年備受關注的PBL教學,是經過廣泛論證和認可的一 種成功教學方法。教師圍繞臨床病例展開的教學是以一個 實際的臨床問題為起點,由此引出一系列相關的基礎知識問 題,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基礎醫學的興趣和熱情,收到良好 的教學效果。PBL教學要求基礎課教師有豐富的臨床知識。 然而,由于基礎醫學教師對臨床知識及其進展不夠熟悉,影 響了 PBL教學在基礎階段的推廣。
二、我國基礎醫學教育改革情況
(一)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革。
北大醫學部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率先開展模塊化教學。 組建的六個模塊分別為:(1)人文素質與職業態度模塊;(2) 自然科學模塊;(3)基礎醫學模塊;(4)臨床醫學模塊;(5)生 態環境與群體保徤模塊;(6)科研與思維訓練模塊。在基礎 醫學模塊教學中,進行了基礎醫學課程的整合,在進行課程 整合的同時,將節約出來的時間為學生新開了如分子生物學 基礎、分子免疫學、分子病毒學、高級神經生理、細胞生物學 研究方法等新課程,使學生得到比較前沿的學科新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
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各校積極進行教學內容和手段 改革。體現在減少單純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和自主設計 性實驗。如形態學實驗課程通過實習課和理論課結合,讓學 生進入實驗室,運用組織切片、組織化學及免疫組織化學等 實驗技術進行綜合性實驗。細胞生物與遺傳學綜合實驗則 以細胞培養為基礎技末進行染色體制備,原位雜交,細胞的 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的綜合性實驗等,使實驗教學的內容 適應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12丨.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近年來許多院校都對本科生在基礎醫學教育階段進行 科研思維和科研技能訓練,使部分本科生發表綜述或論文。 如北大醫學部在2001年投入100萬,立項課題48項,參與學年又投入50萬,立項課題40項。年均吸收100名學生進入 課題組,參加科研技能訓練。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通過 開展以‘探究為基礎” (Research Based Leamirg RBL)的教學 手段,以探究未知問題為基礎,以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為載體, 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中山大學基礎醫學院為學生開設的基 礎醫學拓展性課程是在經典基礎醫學課程基礎上,結合現代 醫學發展及學科進展的跨學科課程,它使各學科知識相互滲 透,各種思維優勢互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服務1 3。
三、對基礎醫學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思考針對目前我國基礎醫學教學和改革的現狀,立足于我國 國情和軍隊院?;A醫學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在前期構建 高等醫學院校綜合化課程體系基礎上,提出系列基礎醫學綜 合改革思考并進行了初步實踐。
(一)更新教育觀念,強化創新思想和質量意識。
基礎醫學教育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首先應該是 教育觀念的轉變。因此我校組織基礎課教師開展了創新教 育思想大討論,要求基礎課教師面對飛速發展的現代醫學理 論,加強教學研究,更新課程內容,教給學生更多的思路和方 法,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二)優化課程體系,強調學科融合。
在哈佛大學“新途徑”醫學課程影響下,我校在1999年 提出構建基礎醫學綜合化課程體系。將基礎醫學課程組合 為五個模塊并新增兩門醫學前沿課程組織實施教學。在綜 合課程實施中,通過讓學生融合基礎與臨床學科知識,以臨 床問題為基礎的方式有效地學習基礎醫學知識。為了拓展 學生視野,下一步擬開設基礎醫學前沿課程,組織不同專業 的教師,從不同角度引入學科中更多的前沿知識進行教學。
(三)構建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
基礎醫學原有的實驗教學體系是附屬于各自學科,以驗 證知識為主,疏于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為了培 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我們開設了 6門綜合實驗課程。 分別是:1)實驗動物學;(2)醫學機能實驗學,是融生理、病 生和藥理的綜合實驗;(3)現代分子生物實驗學,是融細胞生 物、分子遺傳、生物化學、免疫學的綜合實驗;(4)病原體檢 測,是融寄生蟲、微生物的綜合實驗;(5)形態技能學,含正常 與疾病的組織學系列技能;(6)創新實驗課程,含生命科學與 醫學實驗導論等。這些實驗課程涵蓋科研思維訓練、基本技 能訓練、立項論證和實驗實施四個部分,改變了傳統實驗教 學只局限于結果的驗證,為學生提供了課外科技活動和創新 實踐的平臺。
(四)拓展課外學習空間。
針對傳統教學中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我們通過組 織學生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提供創新實踐平臺等措施,達到 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目的。具體做法是設立本科生創 新基金,通過學生團隊申請立項、實驗實施、結題答辯和撰寫 論文等科研全過程,使學生盡早接觸學科前沿。迄今,每年 平均有20余個項目獲準立項資助。
(五)早期接觸臨床,構建為兵服務的思想。
現行的基礎醫學教育體系與臨床嚴重脫節,學生到大學 三年級還沒有接觸醫院,沒有接觸病人,更不會看病識病。 為改變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以下改革措施:一是在和臨床聯 系緊密的基礎學科中,邀請臨床大夫講授某些章節。二是組 織基礎醫學學習階段的學生開展暑期下連當兵活動,使學員 早期接觸部隊的醫療需求,融入士兵的生活氛圍,建立與戰 士溝通的技巧,早期進入姓軍為兵的角色。再回到基礎醫學 課堂后,他們的學習目標會更加明確,學習動力會更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