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9 16:21:55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上市的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內地企業 香港上市 會計要求
現階段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內地企業越來越多,所有的內地企業都需要遵循聯合交易所所頒布的統一上市標準,其中占據比例最大的便是會計規則。所謂的會計規則主要是指上市企業需要揭示的財務資料,且香港聯合交易所需要對這一系列的財務資料進行監督與管理。
一、內地企業香港上市的會計規則
(一)內地企業在上市之前需提供詳細的財務信息
一般而言,內地企業在申請上市的時候需要提交招股說明書,并依據這一文件作出正確的投資。另外內地企業在上市之前還需要提供的信息資料包括會計師報告書、營運資金狀況以及盈利預測。依據當前香港所頒布的上市規則可以了解到,申請上市的公司需要具備3年的營業記錄,需要對內地企業所提交財務資料的真實性、財務資料編報基準、采取的會計方法、企業結算的有形資產凈值進行調查。假如上市企業最后一個財政年度報表截止日期在招股章程日期的6個月以上,則需要提供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其中在編制會計師報告的時候,需要對企業過去的業績進行調整,保證財務資料與企業當前所采取的會計準則保持一致,并且還可以增強財務報表的可比性。一般情況下在編制會計師報告書的時候可以調整的內容有:企業會計標準調整為國際慣例、對審計工作中所出現的錯誤進行修正、對企業重大變化進行調整等。另外還需對上市企業營運資金進行分析,其內容包括現金流量計算的準確性、編制現金流量預測以及財務狀況預測,對公司現金凈額與公司接待額進行對比,衡量公司營運資金。與此同時,還需要依據上市規則,對上市企業盈利進行預測,通常而言,如果上市企業盈利預測系數越高,那么市值則會越高,集資也會越多,但是在盈利預測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假設的影響,所以如果假設出現變化,需要及時通知聯合交易所,并采取相關措施。
(二)內地企業在上市之后需提供財務信息
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之后需遵循聯合交易所的基本準則,這一系列的規則能夠真實且全面的反映出公司的財務賬款以及經營業績。但是在上市之后還需要提供的財務信息包括三點。第一是要年度財務報表,包括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審計師報告等;第二是中期財務報告,依據相關規定上市企業需要在每一各會計年度的前6個月編制中期財務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營業額、稅前盈利與虧損、股東所占的盈利或者虧損、中期業務與業績,并且還要對發展前景進行預測,指明影響企業業績的相關因素。第三是要公布各項交易事項,其內容包括重大收購事項、主要交易、股份交易,如果這一類事項發生,則需要通知股東以及香港聯合交易所,召開股東大會進行投票表決,如此一來才能真正保障公眾投資者的基本利益,能夠增強上市公司的透明性。
二、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所遇到的會計問題
(一)會計管理體系
從整體角度分析,我國會計管理體系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其一是有關法律法規,如《會計法》,其二是會計準則,國家所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屬于原則性規范體系,其三是會計制度,依據企業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業務規則。在會計管理體系上需要保證統一性,需要保證企業會計有章可循,保證會計法律、會計制度的協調性。另外,還要保證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橫向發展,,要實現不同時期的統一性。企業所實施的會計制度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具體的業務會計制度還不夠成熟,且企業從原先的經濟實體轉變為股份制形式,對企業實施會計制度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會計核算方法
第一,我國部分企業在上市之前需要進行改組,并要將資金結構轉變為股份資金形式。此外不僅對資本結構進行調整,部分資產也需要進行調整。第二在外幣折算上,我國股份制會計規定所有的外幣結余需要折算成人民幣,并且匯稅損益需要作為主要的財務費用,但是因缺乏具體的貨幣折算政策,僅僅按照西方會計處理方法,即折算貨幣性賬戶結余,對于非貨幣性賬戶結余在入賬之后便不再進行折算。第三,我國目前還沒有實行謹慎原則,如果嚴格按照國際管理,需要做好準備的工作包括三點:壞賬或呆賬、滯銷貨陳舊存貨、長期投資持久性貶值。第四,根據我國所實施的會計準則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業需要從稅后盈利中提取儲備金,并將這一部分資金作為職工的福利以及其它業務費用,從性質上分析,這一類型的撥款屬于費用的支出,需要在稅前進行調整,如此一來才能真正符合國際公認的會計準則。第五,我國很多企業采取加速折舊法,雖然國家規定了折舊率,但是卻難以反映出資產真實折舊程度。
(三)資本重構
內地企業申請香港上市中非經營性機構以及資產不適合上市的時候需要將其剝出,否則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如果非經營性資產折成股份,那么總股本將會得到擴大,資本回報率會得到降低,對企業的形象造成影響。這一系列的問題均會對產權處置以及具體的會計技術操作造成影響。
(四)盈利預測的準確性
依據香港聯交所的基本要求可以了解到,申請上市的內地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在招股說明書中編制盈利預測,并揭示其依據的主要準則。注冊會計師需要對盈利預測所采用的會計準則以及計算方法提出適當性的建議。
從上述所闡述的幾點內容可以了解到,現階段我們與香港會計準則、會計實務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這一些差異正逐漸消減。但是在編制上市文件會計師報告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香港聯合交易所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對三年經營業績進行調整的時候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所以內地企業在上市的時候需要編制完整的年度結算材料,并整理收益賬目,滿足基本會計要求與會計準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會面臨非常多的會計要求,無論從會計管理體系還是會計核算方式分析,都需要積極遵循相關的準則與原則,提供真實的財務報表資料,保證上市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2. 轉型的階段及相應的知識管理問題 轉型有四個階段,每個連續階段都會增加技術的復雜性及技術對公司員工,工作流程,顧客,合作伙伴的影響。隨著復雜性及影響力增強,相應的知識管理范圍也將擴大來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下面我們將討論每個階段的知識管理要求。
第一階段:信息。 這時,公司建立網站的首要目的是向市場有關公司產品及服務的信息。因此,它對公司的運營影響較小,風險因素主要在于網站設計的質量好壞及運作的穩定性,公司知識管理的重點是網站運營人員掌握網站建立的技能及網站內容更新的工具,如HTML,FrontPage,,JAVA,服務器維護技能等。
第二階段:簡單交易。 這時,公司將網站運營融入業務,并開始利用網站來接受顧客定單。顧客可以在公司網站瀏覽購買信息及訂貨,網站將能記錄顧客的產品選擇,獲取并驗證交易的信用卡信息等。 這個階段運營的主要風險在于:由于錯誤地處理定單及驗證信用卡信息,或由于網上生成的定單未能有效融入傳統定單業務處理流程所造成的業務流失。這種風險的發生根源在于公司未能管理好知識和技能的轉移過程。因此,公司需調整業務流程來適應網上處理定單。為實施這種流程變化,公司必須讓所有員工都對業務流程有清楚的認識,并將大量有關顧客的信息(如他們的購買偏好等)融入知識管理體系,這樣才能滿足更廣大顧客范圍的需求。若沒有事先計劃好這些工作,而匆匆進行網上接單,就很容易造成經營混亂。
第三階段:復雜交易。 這階段將顧客交易的管理擴展到執行定單處理的整個后臺運行流程。網站將成為真正的電子商店。它能將公司與顧客,供應商相互聯接起來,從而使得顧客能隨時獲取定單的執行情況,執行完的定單也能迅速傳給貨運商處理。 該階段的運營對公司知識管理及技能轉移的要求更高。公司新的業務流程范圍應擴大而取代原有的手工作業時的流程。顧客服務,財務,運營部門的角色及責任也應擴大,并要求對所有的部門進行重整與培訓,公司的知識管理系統需能及時獲取并分析產生的各種交易信息,從而提高企業對于顧客偏好變化的應變能力。在這一階段,業務流程對于公司的影響還將擴展到供應商,他們的業務流程將緊密地與公司的業務聯接成一體。
第四階段:交易集成。 在該階段,公司將通過網站與供應商,合作伙伴組成閉環的價值鏈,與各個成員形成知識共享體系,并將這些獲得的信息被用來更有效地管理業務,為顧客提供增殖服務。從而不斷增強公司的競爭優勢。這方面的實際運用包括:公司可利用顧客的歷史的購買記錄來確認他們未來的購買需求,并以推的形式向顧客介紹他們喜歡的產品。公司通過精確的需求追蹤來降低供應商的存貨及相關成本。公司通過戰略合作來實行產品的交叉銷售和新市場開發等。 這階段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公司應制定正確的知識管理戰略來獲取并利用各種內部和外部的知識,成功的企業往往運用各種知識管理工具。如內容管理,數據挖掘等來篩選信息,獲取商情,這樣,他們就能更快,更好地對各種競爭態勢及顧客需求進行預測并作出反應。
另一方面,知識管理的核心戰略
企業要想成功地進行網上經營,必須掌握兩個核心的知識管理戰略:電子商務技術與戰略過程的知識管理。
一. 技術的知識管理 電子商務的系統是在電子交易的引擎基礎上建立的,這些引擎應與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聯姻,才能完成從獲取顧客到貨運倉儲,記帳,付款的全交易過程。兩者的完美結合,需要公司的系統管理人員熟悉各種電子商務技術方案配置及它們的功能,掌握系統結構及操作界面,將它們融入企業的知識倉庫。為此,企業應創造一個系統過程來持續地獲取并管理電子商務所需的系統及工具的知識,該系統作為公司專有知識寶庫的重要部分,應保證將這些知識轉移給公司員工,讓所有需要這些知識的員工都能及時獲得,更重要的是,這些系統管理知識還需不斷更新,適應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若企業采取將電子商務技術外包,則更須重視與外包公司的知識管理協調,以保證在合適的時間,以合適的方式獲取網站運營的合適經驗。
二. 戰略過程的知識管理 戰略過程的知識管理不僅包括傳統商務運作中的商情管理,將公司的有關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及市場行情的信息融入知識庫。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強以下兩個方面的管理。傳統的和e時代的業務流程活動及流程之間的依賴關系管理
這些過程中顧客接觸點的知識管理
現在,我們先來研究流程的知識管理。
電子商務企業戰略性知識管理的核心是把握住工作流程,這些流程是確保公司顧客服務及管理與供應商的關系的關鍵。因此,公司在管理流程中,應盡量的具體詳細,指明過程中的依賴關系,每個過程中的核心活動,及這些活動的功能。而且這種流程管理還應具有動態性,不僅著眼于現有的流程,還需考慮將來的流程變化。
對與現有的流程管理來說,重點是要讓員工對各種端到端的流程運作有非常清楚的認識,若員工僅熟悉部分流程,那么他們在遇到例外情況處理是往往會手無舉措,因為他們不理解業務上游發生問題的原因和他們的行為對下游業務造成的影響。這個問題的嚴重后果在互聯網時代的商務運作中會加倍擴大。因為網上交易速度快,流程渠道復雜,易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員工若對企業原有的薄弱流程環節不清楚,在虛擬的業務交易中,就會迷失方向,給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將來的流程變化主要是考慮實施電子商務后的影響,確定流程的方向,業務政策及程序的調整。因為網上經營有它獨特的性質,如產品選擇的虛擬性,定單執行的快捷性,交易功能的集成性,若企業未預料到它們對流程變化的影響,則會給業務發展造成巨大障礙。比如說企業原有的退貨政策往往規定若商品已從供應商倉庫運出后,退貨時需補交30%的再儲存費,以用來彌補供應商對原零售商強加的再儲存費用損失,但在實際運作中,這個政策很少實行,顧客可以對任何還未交付的定單進行修改。這是因為原有的交貨流程有手工運作環節,從而顧客有充足的時間更改,而無須擔心再儲存費。在網上交易的情況下,所有定單的信息都立即進入系統,供應商瞬時得到通知發貨。顧客下定單時,就得非常小心,害怕瞬間改變主意,他們就得付30%的再儲存費。因此需要提早建立新的退貨流程,讓客戶服務人員熟悉它。
戰略過程的知識管理作為企業建立持久競爭優勢的基礎,不僅要考慮流程管理,而且還要在這些流程上建立優先的顧客接觸點。我們都知道,傳統的顧客接觸點價值體現在商家給顧客提供的無形服務上。同樣在網上交易中,選取恰當的接觸點為顧客提供增殖服務是企業建立競爭優勢的關鍵,這些服務不僅體現在顧客能從公司網上迅速購買商品,完成交易,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的商家有導購員,他們的任務是迎接顧客,將顧客當朋友看待,讓他們覺得很體面。在網上,預先設計好的購買人將以顧客感興趣的圖文聲音向顧客打招呼,尋問他們的中意商品,引導他們立即去網上相應的地方。
傳統的銷售員在顧客購買過程中,往往會提示顧客,那些商品可折價購買,替他們省錢。網上的人在顧客結帳時,會詢問顧客是否有優惠卷,是否參加了折扣俱樂部等。它還會將顧客購買的商品與折扣清單商品進行比較,告知他們可省多少錢,并為顧客儲存他們提供的信息以供將來繼續使用折扣。同時,人通過這種方式積累了眾多消費者信息,更好地服務顧客。
傳統的購買"咨詢師"會幫助不了解商品的顧客更好地進行商品選擇決策,網上的智能人會在經顧客允許下,跟蹤他們的購買信息。這樣,當顧客下次再訪時,人會列出購買歷史,推薦其他與消費者有共同興趣的顧客中意的商品 在網上還有許多好的顧客接觸點,每個公司都應具體分析交易流程,將它與擬要實施的電子交易流程進行比較,才能最精確地確定出顧客接觸點。
我們四方嘉會集團云商城移動商務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潛心鉆研,于2013年11月已經通過在線測試,逐步投入應用。首先從快速消費品事業部一個部門為試點,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了電商系統、供應鏈系統、資金系統和第三方支付四方的無縫集成。從客戶訂貨到業務員發貨、收款都將在移動終端上完成。目前該事業部電子商務模式正逐步拓展到集團的其他事業部。
作為財務部門,是管理部門,更是服務支持部門。面對新興的戰略轉型模式,我們也需不斷學習、知識更新,以致用于電商時代的財務管理。電商時代的到來對我們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一、企業實現電子商務模式后,當前的財務管理存在的不足
1.財務管理中的網絡維護問題。
首先、網絡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互聯網是開放式體系。電子商務作為信息時代的主要營銷及交易手段,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必須一體化,電子單據操作使用可能使網絡安全問題增多。目前的財務管理缺少與電子商務時代相適應的財務法律規范和技術保障。
其次、財務管理身份確認和文件管理方式問題。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的交易活動在互聯網上進行,這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相互認證,保證交易的安全。而傳統的財務管理軟件采用用戶名及相應口令來確認身份,這種管理已不適合基于互聯網的財務管理。目前的財務管理基本使用手寫簽名來簽批文。在電子商務時代,電子報表、電子合同等無紙介質的使用,不能沿用傳統的簽字方式,從而在真偽的辨別上存在相應的風險。
另外、我們嘉會集團的電子商務云商城(B2B業務)是使用會員制,利用用戶名及密碼登陸云商城進行交易活動。這樣會存在密碼被盜、會員將信息泄露給同行競爭者等,存在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的隱患。
2.當前的財務管理需要滿足電子商務時代的雙方從貿易談判、簽訂合同到支付等均通過互聯網完成的過程。這對財務管理方法的及時性、適應性、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財務管理對于網絡在線電子支付、電子貨幣等手段等方面的管理較為欠缺。
3.電商時代對財務管理的軟件有更高的要求。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以及銀行匯兌、保險、貨物托運等過程均可通過網絡完成。因此,它要求財務從管理方式上,能夠實現業務協同、遠程處理、在線管理。從工作方式上,能夠支持在線辦公等方式,能夠處理電子單據、電子貨幣、網頁數據等新的介質。傳統的財務管理使用基于內部網的財務軟件,企業可以通過內部網實現在線管理,但是它不能真正打破時空的限制。
現在我們企業使用的浪潮系統的軟件,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手工會計轉為自動化的問題,主要解決了財會人員工作量的問題。目前我們浪潮系統模塊有網報系統、資金系統、總賬系統、應付系統、應收系統、人力資源系統、合并報表系統等大都是以財會部門為核心,主要反映貨幣信息,很難反映非貨幣信息。該系統并且主要完成業務事后的核算反映功能,缺乏對數據的深度綜合利用,難以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前決策。目前供應鏈系統只是部分事業部上線。所以很對部門的數據不能共享,缺乏會計信息交換的實時性、一致性。
總之,在電子商務時代,傳統的財務管理存在許多弊端,必須及時地進行財務管理革命,建造出與電商時代相適應的財務管理,企業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在電商時代,財務管理發展的策略
1.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更新財務管理觀念,樹立企業財務管理的新思維
電子商務的到來是一把雙刃劍,在增加企業效益價值的同時使企業風險加劇。財務人員不能只關注財務核算,更要關注集團的營銷、人事等各口工作;不僅只關注企業內部信息,也要不斷捕捉與我企業相關供應鏈、關聯方、客戶等外部市場信息。財務管理人員要善于對瞬息多變的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科學預測,有預見性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使企業風險最小化。
總之,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財務人員的工作方式、財務工作的時間、空間、效率等觀念也要不斷變化。我們財務管理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樹立財務管理科學發展觀。
2.建立高效的財務管理體制
電子商務的發展勢必要求財務管理制度的不斷更新與創造。企業要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首要條件就是相關財務信息可以在企業內部直接、及時、準確地進行傳遞,傳統的金字塔式的財務管理組織結構,冗長,影響效率。因此,企業各部門的組織結構需要重組,整合財務資源,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相互融合,模糊分工狀態,建立一種中間層次較少,結構緊湊而富有彈性,反應靈敏的新型組織體制。
3.注重培養復合型的財務人才
電商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既有財會專業知識又懂計算機技術的人才。我們企業也必須增加這方面的培訓。企業財務人員要適應網絡財務發展的要求,不斷學習新的財務管理知識,深入了解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具有利用計算機網絡和財務軟件熟練進行業務處理的專業技能。同時,應適應企業國際化發展的要求,對資本市場有敏銳的洞察力。此外,還要具有良好的財務職業操守。企業必須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4.加強網絡系統安全
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要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考慮安全措施。首先要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如實行用戶權限分級授權管理與限制,建立網絡環境下的財務信息崗位責任;增加軟件本身的各種校驗功能;建立財務信息資料的備份制度;加強對磁介質載體檔案的管理等。同時,采取安全保密技術措施,增強網絡的免疫能力。例如采用正版軟件、防火墻技術、網絡防毒、信息加密存儲通訊、身份認證等保密措施和專門的管理制度,如專機專用,安裝攝像頭、紅外防盜監控系統等。
5.財務軟件應不斷升級、完善和拓展
電子商務將把人類更快地帶入信息社會,對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在集成化應用、管理控制和決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我們的浪潮系統,需要在原有模塊的基礎上繼續豐富,比如戰略分析模塊、合同模塊,售前管理、預算模塊,BI報表系統模塊等要適時上線。隨著在集團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財務軟件真正能夠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達到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大高度的一致性、同步性,實現財務預算、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的完全動態化,業務流的透明化。
另外,當前的財務軟件系統基本是按月按年定期提供財務會計報表的。隨著電子商務的運用,產品競爭生命周期大大縮短,隨時獲取財會信息對決策者至關重要,所以財務軟件輸出財務信息的時效性上需要提升。
所以對于會計軟件,還要考慮軟件開發商的持續發展能力,日常維護能力,技術支持能力和渠道策略。
6.完善相關電子商務財務管理辦法,財務會計國際化
隨著電子商務業務的開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相關財務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等,為企業管理提供健康、良好、寬松的外部發展環境。
關鍵詞:民營上市公司;控制權;商業信用融資
基金項目:本文是蘇州大學第十六屆大學生課外學術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KY2014749B)階段性研究成果;同時獲得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政治聯系、企業家聲譽與民營企業商業信用融資的支持(項目編號:201413984013X)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0月9日
公司控制權是從股東所有權中派生出來的經濟性權利。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新的利益存在方式,是利益沖突的產物。公司控制權的正當行使,對公司企業的產生和發展發揮了關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建立股東之間的信任基礎,有利于提高公司運行的效率。它是一種表征公司運行狀態的評價體系,其真正價值就是平衡地維護各方相關主體的現實利益和合理的期望利益??v觀現有文獻,圍繞控制權與商業信用融資關系,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國家制度、研究視角、研究方法與樣本的不盡相同,并沒有得出一致的觀點?;仡櫜⒎治鲆延械难芯砍晒粌H有利于發揮研究成果在實務工作中的作用,也有利于推動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
一、國外研究概況
從1843年在英國法中出現福斯規則開始,西方發達國家對企業控制權的研究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史。
控制權的配置問題在企業進行商業融資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國外學者們也對此進行過不少研究。Cornelius(1997)、Kaplan & Strmberg(2003)實證分析了風險投資企業中控制權的配置及演變過程,得到的結論是:在風險投資企業發展的早期,風險投資家通常要求更多的控制權;而隨著業績逐漸變好,不確定性逐漸消失,風險投資家通常放松對企業的控制;企業的控制權安排通常是一種或有控制的安排,即控制權依據一些可以證實的財務或非財務業績指標在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家之間進行轉移;現金流權和控制權經常出現不一致的現象,即同股不同權。風險投資企業的控制權為何要如此配置?這種控制權的配置有何優勢和劣勢?以下文獻從理論的角度對此種控制權配置進行了解釋。
ghion & Bolton(1992)在不完全合約理論框架下,假定創業者具有私人利益,投資者和創業者具有利益沖突,他們討論了不同控制權配置的最優性。Dewatripont & Tirole(1994)則關注現金流權和控制權之間的最優關聯性,即當企業業績較差時控制權應該配置給持有凹現金流權利(如債券)的一方,而當業績提升時,則應更多給擁有凸現金流權利(如股權)的一方。Hart & Moore(1998)也研究了在不完全合約融資中控制權的安排問題,通過建立含有私人利益的不完全合約模型以說明最優的或有控制權配置。Bascha&Walz(2001)討論了或有控制能使風險投資企業在關于IPO的決策時達到最優。Gebhardt&Schmidt(2006)考慮了在不完全合約的框架下,利用可轉換證券和控制權的條件配置使風險投資企業的替代決策達到最優。Hellmann(1998)研究了風險投資家為什么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會替代創業者,他認為創業者在談判時會在給予風險投資家足夠多的股權以換取控制權。Hellmann(2006)在雙邊道德風險的框架下,考慮了風險投資企業的控制權和現金流權配置,他說明了控制權的或有配置在風險投資企業的退出模式上具有重要作用。
國外的相關研究對控制權的配置問題及對企業風險投資等進行了系統、豐富的研究,為民營上市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然而,由于西方學者們的理論研究方法、假設及東西方公司存在的與生俱來的文化差異等因素,單純依靠國外的研究文獻是無法準確得出我國企業家對控制權的要求對企業融資的影響的。
二、國內文獻綜述
國內學者也在企業控制權的配置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性的研究。姚佐文、陳曉劍和崔浩(2003)利用控制權依據可轉換證券進行轉移,從而說明可轉換證券與或有控制能使風險投資企業的退出模式達到最優。李姚礦和陳德棉(2004)在Bascha&Walz(2001)模式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建立退出控制權分配模型以探討參與型可轉換優先股與風險投資家的最優退出選擇之間的關系。安實、何建和王琳(2002,2004)在不同情形下討論了風險投資家和創業者討價還價過程中的控制權配置問題。陳永慶和王浣塵(2003)對風險投資的再談判過程進行了簡要討論。歐陽凌、歐陽令南和周紅霞(2005)在泰勒的企業融資模型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通過引入控制權轉移和監督成本變量,分析了控制權的安排對創業投資企業的非效率投資行為的影響,認為投資不足和投資過度現象之間存在著一種松散的交替關系。
至于國外流行的金字塔持股模型,葉勇和胡培(2005)經研究后發現,超過50%的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與現金流權并未分離,他們認為金字塔持股是通過間接所有權鏈條形成的公司終極所有權,并不單純是終極控制股東加強控制、實現控制權與現金流權分離的工具,以控制權與現金流權分離判斷是否構成金字塔持股有失偏頗。李金龍、范純增及談毅(2006)理論分析了影響風險投資企業的控制權各種要素,指出環境不確定性、創業者私人利益、創業者聲譽和項目成功概率對風險投資企業控制權的配置都會造成影響。趙西亮(2005)指出控制權的或有配置與可轉換證券的結合可以有效地解決雙邊道德風險問題。燕志雄(2007)也對風險投資企業的控制權和現金流權配置進行了研究。
三、總結
從融資結構中折射出的是控制權的安排或控制權的結構。不同的融資契約中包含著不同的控制權,對融資方式的選擇就包含了對控制方式的選擇,而作為均衡解的融資結構是投資者與經理博弈的結果,是一種最小化成本的控制權結構,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控制權的安排來最大限度地限制經理的機會主義行為。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融資契約中涉及的控制權通常為名義控制權,對經理行為的監控作用有限,但是,與股票相比,債務契約因其包含的清算權能夠直接威脅經理的實際控制權,所以能夠對經理形成更強硬的束縛。由此可見,應該充分發揮債務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當然,由于債權人和股東所擁有的控制權的內容及其實施方式的不同,會造成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從而影響到商業信用融資結構作為一種控制機制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
在現實中,還有很多中小民營企業通過諸如私人錢莊、農村合作基金等民間的非法、準非法灰色金融機構貸款,且異?;钴S,但民間借款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內是不受保護的融資行為,甚至有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而受到法律的懲罰。我們國內學者要繼續根據中國企業實際情況,分析商業融資中存在的真正問題及解決途徑,讓這些不良社會現象不復存在。
主要參考文獻:
[1]蔣哲昕.企業控制權結構探討[J].學術界,2010.4.
[2]高雷,宋順林.上市公司控制權轉移與市場反應[J].財經科學,2006.3.
[3]燕志雄.激勵、控制權安排與金融合同[D].上海交通大學,2008.
[4]廖敏.控制權、所有權與資本結構[D].西南財經大學,2012.
[5]王變蘭.控制權與現金流權分離對融資結構決策影響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2.
[6]劉俊堂.論我國民營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意義[J].現代商業,2007.13.
[7]伍秉華.民營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成因和公司治理研究[J].市場論壇,2008.9.
[8]周玲玲.民營企業政治聯系對企業績效的影響[D].南京郵電大學,2013.
[9]姜偉.民營企業股權激勵意義淺析――結合智能交通行業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3.
[10]胡偉.控股公司控制權法律規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1.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內江 641000
[摘要]伴隨著中國互聯網使用人數的急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開始被廣大的國外投資者認同。百度、新浪、網易、優酷等一批優質企業成為赴美上市的主要力量。大量的中國互聯網頂尖公司在美國上市體現了在海外上市存在著眾多對企業有利的因素,但是也存在著非常多不可忽略的不利因素。
[
關鍵詞 ]互聯網;上市;對策
1.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上市現狀與動因
1.1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上市總體情況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在美國上市基本上是每三年一個周期。最早的上市潮是在1999年-2002年,以新浪、搜狐等為代表,第二輪是在2003年-2006年,以盛大、前程無憂等為代表,第三輪是2007年,以巨人、盛大為代表,第四輪2010年,以當當網、麥考林等為代表。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已經有35家中國互聯網企業成功在美上市(以NASDAQ和紐交所為主),這些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總市值達到了769.73億美元,涵蓋了互聯網行業的眾多領域,在相應的細分市場中占據著領先的地位。隨著中國經濟的開放性越來越強、互聯網經濟的創新與發展,在美國上市且其市值的大小成為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地位的一個重要標準。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及龐大的市場價值無疑也會給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帶來更大的市場認同及更大的公司估值。
1.2中國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的動因
第一、達不到境內上市的財務標準。我國的A股市場對于公司申請上市的要求是注冊資本達到5000萬并保持連續三年盈利,中小板要求雖略低于主板但連續三年盈利的要求不變,即使是2009年為高科技企業推出的創業板也要求最近兩年持續盈利。但眾所周知的是,我國互聯網企業由于盈利模式不穩定、市場波動較大,很難達到這樣苛刻的盈利要求。2005年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時候,甚至連A股創業板的上市標準也沒有達到,而新浪、搜狐和網易在美國上市的時候甚至還沒有開始盈利,優酷上市前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就更不用說達到A股上市的最低標準了。
第二、境內上市嚴格的審批制度。中國股市上市實行的是審批制,通常從改制、輔導、通過到上市需要長達兩到三年的周期,上一次市相當于脫一層皮。在漫長的排隊,等待審批的過程中,上市公司只能無奈的體會到自己的“乙方”角色,更何況需要融資的企業根本無法等待這么久。相比之下,美國的注冊制使得在美IPO一般能夠在6至12個月實現。
第三、美國投資者的熱捧使赴美上市互聯網企業獲得更高的估值水平。優酷網股價上市首日漲幅達到34.27億美元,是5年來美國IPO漲幅最大的企業;當當網股價IPO首日接近翻倍,當天漲幅達87%。最初誕生的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都是在美國上市的,這些國內元老級的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之后都給投資這些企業的國際投資者帶來了不菲的投資回報,使得國際投資者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投資興趣更加濃厚,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形成了一種投資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良好氛圍。
2.中國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存在的問題
2.1上市成本較高
據業內人士調查,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美國上市,保薦費、承銷費、律師費、會計師費等各項費用的總額通常占了融資金額的15%到20%之間,而境內上市的融資成本則要低很多——即使是小規模的融資成本也不過是融資金額的5%到6%,而這還只是IPO時的一次性投資,此后要維持上市的費用還需不少。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收費高于境內同行,這是不爭的事實。高成本給盈利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使赴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承擔了更高的風險。
2.2信息披露不規范
首先,美國證券市場在政策上十分注重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因此,中國赴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監管責任和法律風險巨大,通常面臨更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次,美國證券市場的法律執行體制比較完善,SEC、中小投資者、證券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都能對上市企業實施監督,一旦發現問題可以提出集體訴訟。再次,美國市場允許做空,因此機構投資者可以尋找信息披露不實或者不當的中國互聯網企業,通過建立做空頭寸從中獲取利潤,但帶給企業的后果便是股價一路下挫,接著面臨集體訴訟以及之后的巨額賠償。
2.3估值過高而缺乏穩定盈利模式
市場追捧中國互聯網企業是因為相信其發展前景,但運用過度包裝以及財務造假取得轟動上市效應的互聯網企業最終會受到市場的檢驗。盡管赴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中不乏好公司,如百度凈利潤率持續高幅增長。但最近上市的互聯網企業雖贏得了首日的高市盈率,卻在后續股價表現上不盡如人意,反映出其市值與公司價值的錯位。這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我國互聯網企業普遍存在缺乏穩定盈利模式,從而缺乏長期穩定的收益來源和良好的公司績效,而美國的投資者在經歷了中國互聯網企業輪番上市的熱潮后已逐漸趨于冷靜和理性。
3.針對中國互聯網美國上市的建議
3.1.改進A股上市審核制度
由于國內A股市場較為傳統的審批理念,互聯網企業前期盈利能力普遍偏弱,傳統的審批理念使其難以在境內上市。為了更好的吸引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境內上市,需要突破傳統的發審理念。對于互聯網企業,發行審核應該重點關注其發展前景而不是短期盈利。因為互聯網企業的特點是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推廣、維護和獲得大量用戶,只有用戶數量達到一定規模點,才會逐步形成較為清晰的盈利模式。而這些企業一旦開始盈利,就會有爆發式的增長,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速度要遠高于傳統產業。因此,評價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前景應重點關注其用戶量、市場份額客戶粘性和是否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而適當降低其入市的相關財務標準。
3.2.遵守美國相關法律,建立規范的管理、財務體制
擬赴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應具有良好的股權結構比例,清晰的業務發展模式,高效的管理團隊,而且要對美國的法律環境有著清晰的認識。赴美上市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是一件很有風險的舉措,如果處理不好,將面臨美國證券市場法律法規嚴厲的懲罰。對于中國赴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學會用美國規則辦事是保護自己,避免惡意做空、集體訴訟和巨額賠款的第一步。中國互聯網企業必須了解美國的各種證券法律,熟悉SEC等監管機構的監管方法和中介機構的訴訟習慣。為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建立規范的管理體制和財務體制,這樣才能避免公司信息披露不規范引發的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臺州企業上市的現狀及前景
截止2007年6月底,臺州已有11家企業在國內主板市場公開發行股票,在全省繼杭、寧、紹之后,居第4位,從證券市場累計募集資金38.9億元。在11家上市公司中,中小板上市的有7家,在全國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臺州板塊”在深交所具有較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據2006年年報顯示,臺州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突出,成長性好,業績優秀,市場形象較好。2006年臺州上市公司(不含仙琚制藥和東南電力)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0.5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7.3%,凈利潤為5.92億元,同比增長4.5%,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3元,高于整個市場的平均水平(0.24元)。特別是4家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市場表現相當顯眼,去年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19億元,同比增長30.6%,凈利潤2.91億元,同比增長39%,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53元,遠高于中小板平均0.44元的水平。
從發展前景來看,臺州民營企業上市的潛力較大。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分析:
一是從宏觀層面上分析,今后幾年將是企業上市的黃金季節。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完成,資本市場的制度基本上得到解決;新《公司法》、《證券法》以及證監會一些具體實施辦法的陸續出臺和實施,企業上市的法律環境得以較大改善,企業上市將從軟性約束,逐步轉向剛性約束為主的渠道上,上市的不確定性大大降低,上市的節奏和步子明顯加快;近年來國務院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股市發展的政策措施,表明了中央政府希望我國股市健康向上的決心和態度,這將從根本上影響我國股市的走向;滬、深兩個市場要求擴容的呼聲較高,力推國內更多優秀民營企業上市,特別是深交所的中小板市場更是積極推動,全力幫助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實現上市目標,以期擴大中小板塊,目前深交所已與臺州簽訂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合作備忘錄;同時,創業板市場也呼之欲出,一旦出臺,將十分有利于臺州市大量的優秀中小企業步入資本市場的殿堂。
二是從臺州的現實條件和工作基礎看,今后幾年企業上市可望進入快速軌道。第一,臺州產業發展的基礎較好,面廣量大的規模企業為上市工作提供了強大的后備資源。2006年臺州共有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企業428家,超10億元的有22家,這其中有許多企業符合上市的指標要求,有些在行業內或在細分市場上居國內國際領先水平,優質的上市資源相當豐富,上市的工作空間很大。第二,上市的工作基礎較為扎實。經過前幾年的努力,臺州已初步建立了擬上市企業資源的發掘和培育機制,初步構建了從上市公司、申報公發企業、輔導企業、股份公司到規模企業的金字塔型的上市梯隊,啟動上市程序或準備啟動上市程序的企業正在逐步增多,全市已列入上市后備資源的企業已達100多家,從技術層面分析,這些企業相當一部分可在近幾年實現上市。第三,企業上市的氛圍正逐步形成。近年來,臺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企業上市工作,把它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與此同時,部門配合支持企業上市工作的力度明顯加強,各縣(市、區)也都陸續出臺了扶持企業上市的政策措施。在政府的大力引導和已上市公司的示范帶動下,企業上市的積極性逐步增強,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由被動應付轉向積極主動,并開始按上市公司的要求規范企業經營。
從目前發展的態勢看,今后幾年臺州將進入上市的高峰期,全市已有21家企業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上市工作,每年可望有三五家企業實現上市,預計到2010年,上市公司數量可達25家左右,融資總額可達100億元,完全有希望實現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上市工作會議提出的“年年有上市,縣縣有上市,上市公司數量翻一番”的目標要求,在資本市場進一步打響“臺州板塊”。
臺州民營企業上市工作存在的問題
除了宏觀政策、市場等不確定因素外,臺州自身也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上市渠道比較單一。臺州對便捷、快速的上市渠道沒有有效利用,如在利用殼資源、實現借殼上市方面還沒有突破,相比之下,紹興市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就有7家。
二是企業在認識上存在局限性。許多企業認為上市就是融資。有的認為現在企業不缺錢,不用急于上市;有些認為上市的門檻太高,周期太長,付出的規范成本太大,且上市的不確定性太大,企業的積極性不高。
三是企業的治理水平差距大。許多民營企業上市的具體指標、條件已經達到,但普遍存在產權封閉、家族式管理、主業不突出、關聯交易突出等狀況,與現代企業制度差距較大。
四是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大多數企業都存在股權、稅收、土地等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起來難度較大,且付出的成本較為可觀。有些國有集體改制的企業,由于改制時規范性不夠,特別是企業職工人人參股問題,給企業上市增加了障礙。
五是企業上市的配套環境欠缺,其他不確定性因素增多。臺州民營企業普遍缺乏專業的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等高級管理人才,致使在上市途徑選擇、方案制定等方面走了彎路,甚至一些做法成為上市的障礙。
加快推動民營企業上市的對策建議
今后一個時期,臺州企業上市工作要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的總體思路,拓寬服務理念,強化扶持力度,挖掘后備資源,提升公司質量,多頭并舉、梯度安排、重點突破,全力推動企業上市,著力打造民營企業“證券強市”,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優勢的“臺州板塊”。
完善政策,著力構建寬松的改制環境。改制上市是一項系統工程,內容繁多,牽涉面廣,需要寬松的社會環境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杜_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企業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見》是一項推動企業上市的重要扶持政策,對引導企業上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下轄的路橋、溫嶺、玉環、臨海、黃巖等縣市區也先后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對擬上市公司在改制上市時涉及的稅收、土地、資產界定、有關收費等政策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給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實踐中,各相關部門應嚴格按照政策意見,及時兌現給予擬上市企業的各項優惠,特別是對于那些已經處于上市申報程序的企業,更要積極予以支持,必要時實施綠色通道進行辦理。對于企業在上市過程中碰到一些特殊情況,而上市扶持政策又沒有明確規定的,要在不構成上市法律障礙的原則下,在地方政府的權限范圍內盡量給予支持,切忌因上市而額外增加企業負擔,努力構建寬松的改制上市環境。
精心培育,不斷充實優質的后備資源。后備資源的培育是企業上市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要抓緊組織制定符合臺州實際的企業上市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積極、穩妥推進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培育。對規模以上特別是“513”工程培育企業要進行調查分析,建立檔案,確定近期、中期培育目標企業,進行重點跟蹤、扶持、引導;要加強企業家隊伍的培訓,借當前臺州送重點骨干企業管理者進名校培訓學習的機會,有針對性地增加一些證券、投資方面的知識,讓他們了解資本市場的基礎知識;要圍繞汽摩及配件、縫制設備、醫藥化工、家用電器、塑料模具等支柱產業中的行業骨干企業及城市交通、水務等基礎設施類企業,做好規范引導,增強內在素質和運行質量。特別是要加強對擬上市企業規范運作的管理,著重解決股份公司運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東行為不規范、“三會”議事規則不健全、制衡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使企業發展成為具有多種形式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規模大、業績優、治理結構健全的龍頭企業,實現臺州產業層次的提升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搶抓機遇,推動更多企業登陸國內證券市場。盡管目前各境外交易所紛紛到國內各大城市巡回宣傳推介,展現境外上市的各種優勢,吸引民營企業到境外上市。但由于目前國家對境外上市的政策頻繁變動和不確定因素增多,2006年9月以來有30多家企業申請到境外上市都沒有獲準,而國內證券市場正在發生一系列變革:股權分置問題初步得到解決,新股發行采用全流通模式;改制審批程序的取消、輔導期一年的取消、證監會審核周期的縮短、二級市場的持續向好,使得企業上市的周期得以大大縮短,再融資的速度也明顯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也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創業板正在積極籌備,預計在2007年底前推出。屆時企業上市門檻將更低,其條件將更適合臺州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在國內上市的各種優勢正在逐漸增多,相反境外上市的一些嚴要求、高成本、語言文化差異等劣勢也在不斷暴露。因此,我們應牢牢把握這一難得的歷史性機遇,集中精力選擇一批資產經營優勢的行業龍頭企業,有計劃地通過重組、改制、上市,推動我市優質企業早日登陸國內A股市場。
關鍵詞:買殼;首次公開發行;經營績效
一、證券公司上市的途徑
目前,我國證券公司的上市途徑有兩種:一是借殼,一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在股市活躍的上市環境下,企業一般都是通過直接IPO方式上市,在股市低迷、直接上市存在困難的情況下,買殼上市成為部分證券公司上市的捷徑。借殼或是IPO,這兩種方式在時間周期、交易成本、操作程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對一些符合條件的優質證券公司來說,IPO應作為其首選,這不僅有利于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使企業形象得到大大提升,而且有利于公司長期穩健的發展;對那些短期內無法達到IPO財務指標要求,或在券商IPO潮的競爭中優勢不明顯的券商,借殼是其盡快實現上市目標的較好選擇。這主要是因為IPO的門檻較高,例如持續三年盈利等,由于證券市場的波動起伏比較大,使得多數證券公司很難保持贏利的連續性。與IPO相比較,借殼上市的優勢在于耗時短,只要重組方案得到雙方認可,獲批以后,證券公司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上市。因此,借殼上市成為當前證券公司上市所選擇的捷徑。
買殼和IPO作為兩種上市途徑各有利弊。對證券公司來說,是選擇IPO還是買殼有以下因素的考慮。一是公司的股權結構。部分公司的股東過于分散,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過低,這不利于形成股東一致意見及要面對股權稀釋所帶來的問題,這類企業適合做IPO。二是自身的贏利狀況。對部分出現虧損的公司來說,一些證券公司的贏利極不穩定,特別是自營證券對贏利的沖擊,經常出現大虧大贏的局面,因此這些公司無法達到實行IPO的要求,只能借殼。
(一)證券公司借殼上市的利弊
1、有利方面。一是上市時間較快。借殼上市盡管也有主管部門的“前置性審批”及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的審核,但由于管理層鼓勵上市公司推進實質性重組,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審核程序較具彈性,如同業競爭與關聯交易等方面的要求較IPO上市的相對要低。正因為如此,借殼上市只要選擇較干凈的殼資源,通常就能在6至12個月內實現上市,有利于把握牛市融資時機。二是有利于保守證券公司的商業秘密。借殼上市無需向社會公開公司的各項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強企業的隱蔽性,有利于保守自己的商業秘密。
2、不利方面。一是買殼成本很難把握。在買殼過程中很難做到消息的保密,而一旦消息泄露,買殼目標二級市場的價格就會扶搖直上,這無疑將加大買殼成本,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多數證券公司不得不放棄殼資源。二是殼公司的財務重組存在風險。殼資源的隱性負債、對外擔保和關聯交易等問題往往在重組時不易被發現。一旦證券公司在買殼過程中稍有不慎陷入到殼公司復雜的債權債務關系當中,其財務重組的風險就非常巨大,以證券公司目前的資產水平來說還很難抵御這種風險。三是中國證監會對借殼上市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以往要求必須是創新類或規范類證券公司,擬借殼公司必須股價未出現異動等。不過有些條件很難滿足,特別是在股價異動方面。借殼過程中要接觸中介、上市公司、公司股東等,很難做到完全保密,市場對證券公司借殼題材又炒得很熱,一有消息傳,股價立馬上漲;而證監會又明確表示股價異動就很難批準,這樣一來,證券公司買殼上市的積極性將會受到很大打擊。四是存在融資失敗的風險。很多公司借殼上市后未必能馬上融資。如果證券公司借殼上市后經營業績未能實質改觀,則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融不了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二)證券公司通過IPO上市的利弊
1,有利方面。一是募集資金量較大。通常IPO發行量為發行后總股本的30%左右,發行市盈率為20倍左右,募集資金一步到位且數量較大。二是融資成本較低。從成本角度看,通過IPO融資的成本比借殼的融資成本較低。三是可增加公司的知名度。公開發行上市使廣大公眾成為公司的潛在投資者,公司通過新聞,媒體信息活動等手段,將公司概況,公司戰略和公司業績推介給大家,使公司為更多的人所知。證券分析師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對公司證券的分析也會起到廣告與促銷的作用。四是IPO上市對企業的連續贏利能力、風險控制和治理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能夠通過IPO上市的證券公司,其經營理念、競爭能力和贏利能力都要比一般公司高一籌,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上市后能馬上融到資金,凈資本實力能夠得到補充,因此具有更強的發展實力。
2、不利方面。一是上市周期較長。IPO上市需經過改制、輔導、審核、發行等過程,相對時間周期較長。另外,證券公司的贏利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即使上市輔導工作完成,一旦公司因市場波動原因經營不善、產生虧損,通常要花費3年的時間。二是審核程序嚴格。證監會嚴格要求擬上市企業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業間不得有同業競爭或者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審核程序較嚴格,大多數公司很難通過。
比較買殼上市和IPO,后者的要求更加嚴格、難度也更大,但IPO上市對企業的連續贏利能力、風險控制和治理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我們認為,通過IPO上市的企業比借殼上市的企業更有競爭力。
二、證券公司買殼與IPO上市的成本比較
(一)買殼的成本
借殼上市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買殼的支出。買殼支出是買殼方向股權出讓方支付的股權轉讓價格,是總成本的主要部分,占最大比例。由于財政部規定國有股權轉讓價格不得低于每股凈資產,因此,每股凈資產成為上市公司轉讓定價的普遍標尺。二是買殼過程中支付的其它費用。指證券公司買殼上市過程中聘請證券公司、會計師和律師所發生的財務顧問費、法律顧問費用、財務費用、上市宣傳費等。三是折價向殼公司注入優質資產的成本。并購公司買殼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取得增發配股權,而殼公司往往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因此,需要向殼公司注入優質資產以提升業績,實際上是買殼方對殼公司的利潤輸出,是買殼的一大成本。買殼方注入殼公司優質資產的折價金額為:買殼方注入殼公司優質資產的市場價值減去殼公司對該資產實際折股金額。 四是整合成本。主要包括對殼公司不良資產的處理成本,人員安置成本,兩企業合并后的磨合成本。
(二)IPO所發生的費用
證券公司通過IPO上市,所發生的費用主要有承銷費、發行費、律師、會計師等中間費用。據統計,2006年底至2007年初,上市公司IPO所發生的費用如表1,在這一階段,上市公司IPO的費用率平均為6.5%。
(三)借殼上市與IPO上市證券公司的成本比較
IPO上市的成本計算比較簡單,主要包括承銷費、發行費、律師、會計師等中間費用,平均費率在6.5%左右,表面上看,高于借殼后再融資的成本,但證券公司借殼上市的成本除再融資成本外,還有買殼成本、資產注入成本、整合成本等,與IPO比較,借殼上市的成本不但數目繁多,而且各種成本相加費用明顯偏高。近年來,我國不少證券公司想盡快上市,但短期內無法滿足IPO的連續盈利的要求,而借殼上市門檻較低,上市途徑便捷,借殼上市成本盡管較高,但眾多急需增加資本金的證券公司也愿意為此支付相應的代價。
三、借殼上市與IPO上市證券公司的績效對比
目前,我國已上市的證券公司共有8家,其中IPO上市的兩家,借殼上市的6家。借殼上市的證券公司中除海通證券2007年底進行過一次增發融資外,其它幾家公司還未融過資,因此,這幾家盡管已上市,但與上市前相比,基本面并沒發生大的改變。為分析對比方便,我們將上市的證券公司分為兩類,一類是已上市并融過資的證券公司,這類主要有中信證券和宏源證券兩家。另一類是已借殼上市但還未融過資的證券公司,這類公司主要有長江證券、東北證券、國元證券和國金證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