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8 10:36:17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體育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分析
1.1培訓成果轉化的概念
Taylor將工作場所的培訓項目成果轉化定義為受訓者將參加培訓后獲得知識、技能有效地運用到工作當中。受培訓的教師所學習的新知識、新技能和行為轉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習慣和堅持。因此,我們可以把培訓成果轉化定義為受訓者有效而持續地將其在培訓中所獲得知識、技能、行為方式和認知策略運用于工作當中,從而使培訓項目發揮最大價值的過程。
1.2培訓成果轉化的形式
培訓成果轉化是指將培訓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行為和態度等內容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的整個過程。培訓的目標是學以致用,受訓體育教師不僅要學習掌握培訓項目所要求的各項知識技能,還必須持續有效地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到實踐教學中去,將所學轉化為所用,轉化為體育新課改的效益。在轉化中我們要增強來參加培訓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的推廣能力和維持能力,要使參加培訓的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回到原學校能夠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
2培訓成果轉化過程的影響因素
2.1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特征
2.1.1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
在農村邊遠山區中學體育教師數量相對較少,且兼職較多,專職的較少,很多沒有經歷過體育學科的專業化培訓,所以對各種體育教材、體育教學設計與實施等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
2.1.2培訓動機
動機是社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在一定情境下,個體對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進行反應的一種心理傾向”, 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是指一個人具有主動參與、克服困難、質疑、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絕大多數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參加培訓的態度很積極,但有少數參加培訓出于被動或者是應付上級要求或者被迫參加,仍處于被動培訓階段,他們尚未領會到培訓對自身的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培訓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2.2培訓設計
2.2.1培訓課程的設計
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專業素質提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他們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發展特征和不同的需求,泰勒認為,教育是一種使人的行為方式發生變化與改進的系統性過程,培訓課程設計必須考慮前期調研中發現的培訓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回應,在教師培訓實踐中,培訓需求分析也應該成為教師培訓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克服為分析而分析、培訓課程設計與培訓需求相脫節的現象。有培訓需求分析作為基礎的培訓課程應該目標更具體,更具有針對性。
2.2.2自我管理戰略
從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的學習行為來看,它包括三個層面的過程:認知層面、情感層面、行為層面。從認知層面看,它是學習者的主我對客我的認知過程,即學習者對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理想的更加深入地自我認識過程。從情感層面看,它是學習者的理想我與現實我的矛盾斗爭過程。從行為層面看,它是個體內在因素與外在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的過程。自我管理戰略就是通過這三個過程達進行學習行為的塑造進而學習規范內化。
2.2.3工作環境
農村初中體育教師工作量很大,他們要上體育課,還要上其它課。職稱很不好評,學校領導對體育科目有偏見,績效工資在學校較低。 教師幾乎沒有外出學習的機會,不能及時引進優質學習資源。長期以來缺乏對體育的投入和支持,特別是得不到學校領導支持,體育教師消極教學,長期忽略專業發展。以上種種情況導致云南體育農村初中教師專業素質底下,體育教師不能全心投入體育教學,阻礙了農村初中體育新課改的發展。在培訓完以后回到原單位,有的教師又回到原點,新的教學理念、方法技術沒有執行機會,有的有執行機會,由于學校經費和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過硬而無法實現,有的具備以上條件卻沒有轉化氛圍,就培訓教師孤軍突圍。
3培訓成果轉化效果提升的措施
3.1科學的需求評估
科學的需求分析就是在規劃與設計培訓之前確定是否需要培訓、誰需要培訓及需要什么培訓的一種專業活動。要想使培訓達到較好效果的基礎是做好專業需求分析。農村初中體育教師教育培訓之所以必要,是因為新課改要求的專業能力與初中體育教師實際工作中專業能力之間存在著差距,這種差距導致體育教學的低效率,阻礙新課改目標的實現?!芭嘤栃枨笫墙M織及其成員在績效、行為、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實際情況與理想狀態之間有差異,但可以通過培訓來加以改變的差異?!比绻茏龊门嘤栃枨蠓治稣业浇處煛霸鲩L點”,就能使培訓課程有了針對性,就可以促進教師的觀念更新和行為轉變,不斷提升農村初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進而促進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3.2基于需求發現增加培訓設計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在培訓中對農村初中體育教師開展培訓需求分析,使培訓課程設計與實施基于培訓需求的發現,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培訓需求分析是在規劃與設計培訓方案之前,由有關人員采取各種方法和技術,對各種組織及其成員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進行系統地鑒別與分析,以確定是否需要培訓及需要什么培訓的一種內容活動。但值得注意的是,培訓需求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們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培訓需求分析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設計有針對性、能促進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課程
3.3良好培訓前準備
根據不同類別、層次、崗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的需求確定參加培訓的教師,在氛圍準備中有主要領導出面參與成果匯報;上級的溝通、了解、參與、指導和承諾。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Z].2011.
關鍵詞 農村 初中體育教師 培訓 問題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目前脫產置換研修農村初中骨干體育教師培訓還存在很多問題,培訓內容很豐富,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因為培訓內容豐富而培訓時間短,課時量不足導致培訓流于形式。培訓中理論指導過多,實踐、實訓內容有所欠缺,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難度大,不能很好地滿足學員專業發展的需要。
1培訓需求分析方面
有的培訓機構在接受培訓委托之后并沒有對教師的培訓需求做深入的分析,而是基于任務要求自上而下的確定課程,或者讓授課教師自行確定講課內容。
2培訓課程設計方面
在教師培訓實踐中,培訓需求分析也應該成為教師培訓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克服為分析而分析、培訓課程設計與培訓需求相脫節的現象。有培訓需求分析作為基礎的培訓課程應該目標更具體,更具有針對性。然而我們的培訓課程設計往往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需要改進。
(1)課程目標缺乏職業生成性。國培計劃(初中體育)總目標中指出幫助縣域內農村初中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體育骨干教師加深職業理解和學生發展認識更新教育理念,拓展專業知識,熟練掌握體育教學方法與技能,提高教學與研究綜合素質和能力,成為縣域內推動初中體育健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中青年帶頭人。由于專業素質發展的理念缺乏深入思考,對教師繼續教育缺乏長遠、通盤,整體的考慮,更多地從提高職業適應性的角度拓寬和加深知識面,只注重系統化、結構性和理論性專業知識的傳授,對創新素質的全面培養重視不夠;重視對教師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忽視對教師人格、情感、意志的發展和升華;過多注重教師個人需求,忽視社會需求和學科體系的內在訴求,導致課程目標缺乏職業生成性,教師學習熱情低落,學習效果不佳,甚至走向反向效果。
(2)課程結構失調。很多學員在培訓中學到了新知識和方法同時他們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滿足,但當回到原有學校嘗試時,又必然面對一個問題: 每所學校甚至每一次課堂授課均有獨特之處,這就讓教師覺得培訓中所學的過于抽象、理論化和不切合實際教育的現實差距太遠,這又會讓教師對專業的理解感到困惑。因此,當前的在職培訓對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作用并不明顯,不利于學員的培養和學員專業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在培訓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融合程度不夠所導致學員無法適應教學環境的改變。培訓不僅要有學科領域的課程目標,還應設有不同層次教師培訓的課程目標,才能體現不同層次教師的實際需要和差異。
課程結構的失調現象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重學科專業課程輕教育專業課程,學科本位主義傾向突出;二是重理論課程輕實踐課程,活動性課程、實踐性課程重視不夠,比倒失當,分科課程有余,綜合課程、跨學科課程不足,學科理論知識多,實踐環節少,理論和實踐在培訓過程中明顯地成為“兩張皮”;三是重必修課程輕選修課程,必修課程過多,選修課程不足,造成選修課缺失或選修范圍過于狹窄,導致不能滿足不同層次教師多樣性和個性化的需求,影響教師的自主發展;四是重國家課程、輕地方課程、學校課程,課程內容脫離教師的實際需求。
(3)課程評價缺乏科學性。課程評價是依據課程的實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價值,做出價值判斷的證據的收集與提供的過程,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教育過程的計劃與組織的判斷,二是對學生成績(學生的學習成果)的判斷。筆者在培訓的參與中發現培訓課程的評價較傳統,缺乏開放性、動態性、靈活性。評價內容過多注重學科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情感態度等綜合能力的評定;從而不能很好地發揮課程評價的真正功能。
課程評價可以對課程的合理性做出價值判斷,給課程決策者提供信息反饋,以便課程執行者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做出適當的控制與調試。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完善培訓課程評價,使課程設計者利用課程評價更有效地獲取信息,在課程設計、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做出科學的決策。
(4)課程設計忽略培訓教師主體性與參與性。由于參加培訓學員的教齡不同,學歷差異、地域文化不同、授課教師對于文本課程的設計很難把握,由此課程設計往往缺乏針對性。人的主體性的發揮是需要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共同作用,而主體意識起著根本性、決定性的作用,因為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在培訓中很多學員沒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授課教師和學員的交流互動忽視了學員自身經驗和主體學習能力。
授課教師的課程設計考慮不夠周全,忽略了學員對課程的參與權,影響了課程向學員的轉化效果。有部分參加培訓的教師有很多的教學經驗,也有很好的教學技巧,可是他們的地位卻從來是非主體的,如果從課程運作的角度審視培訓的課程現狀,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教師的權利呈現出一種復雜的扭合狀態:教師是課程實施中的絕對權威,但在課程決策、課程設計與課程評價中卻處于奴仆地位。在這里,規則是先定的,內容是固化的,知識學習成了最終的目的,人的發展退居其次。課程被狹化為教材,主體的人異變為被動的受體。
(5)課程實施缺乏規范性。有的授課教師上課不夠認真,為了取悅學員而完成授課任務,有的授課就是個人人生傳奇的講解,學員逃課、遲到、早退現象嚴重。課堂上學員經常講小話,有時課堂下的聲音高于教師聲音缺乏課程秩序。在培訓中授課教師的課程權力十分有限,一位老師說 “教師除了課堂上的權力以外,沒有其他任何權力”,這雖然不能完全說明在培訓中授課教師課程權力的現狀,但可以揭示教師在課程權力上的欠缺,究其根源,授課教師和學員未能參與并行使其課程權力,課程秩序缺失。造成不能保證課程培訓的有效性,致使培訓效能培訓低下,進而影響了學員專業學習。
參考文獻
[1] 盧正芝,洪松舟. 我國教師能力研究三十年歷程之述評[J].教育發展研究,2007(10):70-74.
關鍵詞:國家級;初中體育教師;同課異構;研修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3)09-0031-02
2012年10月至11月中旬,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學院舉辦了兩期“2012年國培計劃——示范性集中培訓項目-緊缺薄弱學科-初中體育教師”培訓。本次培訓結合2011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課例研究與問題診斷”主題,以一線教師教學中的問題為突破口,針對熱點、聚焦難點問題,設計“同課異構”深入課堂的培訓環節,提升初中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新一輪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同課異構”研修設計的初衷
本次教學觀摩研討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采用多人“同課異構”的研修方式:即多位教師在共同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針對共同的問題確定教學內容,由每一位教師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選擇不同的方案、策略、教學資源等,進行教學設計,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進行交流展示。
針對教師們的困惑和問題進行“同課異構”,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激發教師對體育教學問題的深度思考;在同行之間研討、交流,并在專家引領與指導下,提升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使培訓更具實效性、指導性、針對性,促進初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技能提升。
二、“同課異構”研修的準備
多人“同課異構”是在集體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個人教學設計、研修團隊集體備課、教學現場實踐、即時反饋、反思研討、反思報告的撰寫等環節的基礎上,碰撞問題、激發智慧、達成共識,解決教學問題及教學困惑,提升初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技能、專業水平、綜合素養及培養體育教師的問題意識。
(一)“同課異構”教學觀摩場所的選擇
1.選擇北京市普通中學初中體育教學班;
2.“同課異構”研修培訓不打亂北京市學校的教學秩序,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進度;使培訓常態、真實,既碰撞課堂中的問題,又使學習交流自然、實效、不做作;
3.根據北京市初中體育教學進度確定教學內容(初中體育教學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的方式),選定年級和時間,內容即確定。
(二)“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準備
1.問題的研討與碰撞
為強化教師的問題意識,項目組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如:無主題交流問題的研討針對性小組論壇主題發言等聚焦問題,以便教師在“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中有針對性的思考問題、探討問題、聚焦問題,提高問題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研討,梳理老師們關注的主要問題。
2.“同課異構”教學內容的確定
針對參加培訓老師們的問題、困惑及結合北京市教學進度,研修團隊選擇了初三年級的體育課為“同課異構”的教學內容。根據北京市初中教學內容安排,內容確定為女生—耐久跑,男生—籃球運球過障礙。
3.“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準備
(1)選擇和確定學校后,提前3天通知授課教師(國培學員)上課時間、授課年級及授課內容、授課學校學生的基本情況、學校教學資源情況等。國培班的學員以班級為單位(2個班),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利用業余時間、晚上的休息時間集體備課形成教學構想,經班級集體研討修改、形成教學設計;然后確定參加“同課異構”的教師,班級核心小組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和教案。
(2)培訓團隊負責組織國培學員明確“同課異構”的意義、價值及通過“同課異構”將達到培訓的預期效果。
(3)被觀摩學校安排接待,隨班授課及教學觀摩場地、教學研討的會議室、學校體育工作開展情況介紹及體育組工作情況介紹等,使教師明確以“國培”為平臺進行“同課異構”培訓的意義。
三、“同課異構”研修的實施
通過“同課異構”實踐交流,有效解決教學實際問題。
1.相互交流學習,碰撞問題
2012年10月24日上午,國培一期學員們到北京石油附中觀摩體育課并與特級教師交流;下午學員們來到北京市育英中學,觀摩了4節初三年級“同課異構”教學課,分別由國培1班江蘇二十七初級中學孫銀花老師、北京育英中學青年教師陳光老師上女生“耐久跑”;國培2班長沙市明德天心中學董飛舞老師、北京育英中學青年教師田希偉老師上男生“籃球運球過障礙”。老師們一致認為,北京市的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規范,學生的身體素質好,運動技術技能強,授課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強;國培學員異地授課雖難度大,但老師們能非常游刃有余的進行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實踐、教學針對性指導,并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控課堂節奏,教學效果好。國培班的學員在與專家、學者、教研員、特級教師、一線教師的交流互動中,就解決當前新課改中存在的困惑及問題,如:教法的創新、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教學效果的評價、課外體育活動的安排等等暢所欲言。通過觀摩、交流、研討學員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這種形式的培訓得到學員們的好評,老師們遺憾時間太短。
2.國培學員、一線教師是“資源和財富”
在“同課異構”課后即時研討過程中,老師們結合女生“耐久跑”、男生“籃球運球過障礙”四節課,從學習目標的制定到重難點的解決;從教材的定位到教學內容的安排;從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從準備及結束部分的安排到教學組織形式的運用;從體育課的密度到學生運動負荷大小的合理性安排;從體育場地的安排到器械的合理運用;從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到教師的應變能力等,就具體教學情境中的問題進行細致深入的研討。如:本次籃球教學課學生持球的時間應該是多少更合理,學生過障礙撞桿的解決方法及糾正策略,教學難點的定位問題;耐久跑課中的途中跑的距離應為多少合理;示范的次數問題;結束部分如何使學生身心放松,以及使學生達到身心放松的手段等等,通過教師間的互動、專家引領,大家集思廣益,有效解決了教師們的問題;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培訓教師的自身資源,國培學員、一線教師就是“資源和財富”。
四、“同課異構”研修方式的思考
(一)“同課異構”凝聚了教師智慧,構建了培訓學員的文化氛圍
1.“同課異構”凝聚智慧、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同課異構”這一環節的培訓為教師搭建了交流、發展的平臺,通過集體備課、“同課異構”交流、課后即時反思凝聚了老師們的智慧,部分解決了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
2.“同課異構”構建了培訓學員的文化氛圍,建立了友誼
“國培”一期的培訓是來自14個省市、自治區的初中體育骨干教師,可以說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有沿海、有內陸;有青藏高原和新疆兵團,也有中原河南;老師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提升能力、轉化思想、創新體育教學”。通過備課、說課、集體研討、教學展示課及教學資源的準備、“同課異構”交流及教學研討等過程,構建了培訓學員的學習文化氛圍,建立了友誼,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熟和成長。
“同課異構”使參加培訓學員們的研討從課上到課下,從課堂到寢室,從教學現場到休息時間,針對問題有感而發、有思而想;有時是熱烈的討論、有時是激烈的爭論……在真實的情境中、真實的討論中,流露著老師們真摯的情感、對體育教育事業的執著、對體育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負責、對這份職業的崇敬。
(二)“同課異構”提升了體育教師的地位,促進學校校本研修的實現
北京市承擔“國培”教學觀摩的學校,對“國培”項目和“同課異構”研修活動非常重視,他們同樣抓住機會對本校的教師們進行校本培訓。學校以“同課異構”為切入點,鍛煉教師隊伍,通過與國培班學員的切磋、交流,推進校本培訓,為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學習的平臺、實踐的平臺、發揮特長的平臺、挑戰的平臺;對關注體育教師的發展、提高體育教師的地位,同時對理解體育教師工作的復雜性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同課異構”交流平臺進一步促進了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體育教學研究、學校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
五、完善“同課異構”研修方式的思考
1.增加“同課異構”交流的時間
下校觀摩環節深受“國培學員”和一線教師的歡迎,從組織“同課異構”的培訓經驗看,教師們交流的時間相對不足;如果再增加1天研討的時間,“同課異構”培訓環節中對問題的深度分析、問題解決方式效果可能會更好。
2.結合“同課異構”分層次研討
由于培訓的時間短,對有些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沒有展開充分研討,如:對教材的理解、解決技術技能教學與學生興趣的關系的策略等都需要進一步深度研討。
建議在今后的培訓中,針對一線骨干教師教學中的問題結合“同課異構”的培訓方式,進行“專題研討”、“現場研討”和“深度分析”相結合。“專題研討”關注“面”(相對較宏觀的),即一線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現場研討”關注“點”,即在教學觀摩現場(針對課例)老師們關注的具體問題的研討;“深度分析”關注“點”與“面”的結合,分析問題的本質、提出解決問題的科學、合理的策略。同時應增加下校觀摩及針對性研討的時間和和次數,避免研討“蜻蜓點水”。
一、 明確目標。
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 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F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于形式,質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可能是高質量的交流。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后,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運用實物、自制教具來使課堂形象生動。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劃一,束縛了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揮。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學生發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4、創造性運用教材。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度發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
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怎樣能使學生動起來:
(1)激發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我們在備課時,不僅僅局限于我們老師自己備,同時也可要求學生參與。
(2)引導學生在導入新課階段動起來。是否成功地導入新課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順利進行。我通常都是都是通過值日報告來導入,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口語,一方面訓練其他學生的聽力。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增加一些新花樣,變換一下方式的話,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競賽、講故事、做游戲等等。
(3)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的情景下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新課程改革強調能力,但更應注重基礎。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初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初中英語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區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一、 注重教學方法的生動性與合理度。
初中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有多關聯生活,多創造情境,多動手操作,多注重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英語課堂才能變得豐富多彩。
新課標要求學生的學習內容是現實合理的,有意義的,富有創造力和挑戰性的。從情境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體會到英語無處不在,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堂單詞教學課堂設計中,我將在國培學習中總結到的教學經驗和創設思維,將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做成課件,先讓學生來猜猜他們分別都是誰,然后再一一引入家人稱呼的單詞。這樣一來,學生在一個真實貼近生活的情景中進入到課堂學習,整個課堂設計顯得生動,富有趣味性,同時,這樣做也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首先,作為老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其次,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條件"。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求知欲,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三、重視"言傳"外的"身教"。
關鍵詞教育技術 體驗式培訓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Training in Educational Skill Training
HUANG Xiaox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Branch, Zhuhai, Guangdong 519085)
Abstract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education reform.And teachers'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becomes a bottleneck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 with education. How to train teachers with education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in oder to help the teacher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 problems urgently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ananlyses the training and mean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y to use experience trai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 wordseducation technology; experience training
教育技術培訓旨在通過現代教育思想、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的學習,基本技能的實踐訓練和優秀教案的示范研討,使教師了解教育技術基本知識,提高現代教育思想意識,掌握教育技術基本技能,熟悉教育技術應用方法,增強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教育技術素質和能力,使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取得明顯進展,使學校應用教育技術的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由于教育技術不僅有利于教育手段現代化,而且有利于教育思想、方法和體系的現代化,因而發展教育技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教育技術能力成為新時期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之一。因此,培訓教師教育技術技能,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緊迫課題。
1 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現狀及問題
教育技術培訓以教師在職短期培訓為主。一般來說,培訓時間緊,內容多,受訓者不可能像在校學生有充溢的時間學習,只能集中時間,進行“講座式”的培訓。這種的方式多以理論知識的講解為重點,最后以考試結束。傳統的培訓主要以培訓者為中心,培訓內容十分豐富,但學員與培訓者、學員與學員之間缺乏交流,學員操作少之又少,不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學員一味地接受培訓內容,根本沒有時間消化,對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未能把握,因此導致到他們學過即忘,不利于學員日后的繼續學習。
很多學員僅僅把教育技術培訓看成是完成工作任務的一部分,教育技術培訓也變得有其名而無其實。同時,當前的培訓模式并沒有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也沒有讓教師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規律。
2 體驗式培訓方式
體驗式學習即“在體驗中學習”,是一種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雙向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學員的親身體會和實際感受。
體驗式學習與傳統式訓練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以學員為中心,后者以培訓者為中心。培訓的主要目的是使學員能夠有效地掌握培訓內容,同時使學員日后能能力繼續學習。因此,培訓的主體必須是學員而非培訓者,正如伽利略所說:“你無法教別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因此,“教”不一定導致“學”,更不一定產生“會”。
體驗式培訓擺脫了傳統培訓 “以培訓者為中心”的滿堂灌的培訓方式,充分體現了“以學員為中心”的培訓方式,強調學員在體驗中、在做中進行個性化學習,同時強調學員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以期待達到最好的培訓效果。體驗式培訓的精髓在于行為參與、 活動參與、多感官參與、 愉快參與、 群體參與、 主動參與、情感、 意志、 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參與。 當培訓者和被培訓者真正深刻理解并有意識地自覺運用了這 “參與” 之后, 便會感覺到培訓的神奇效果和人們對培訓的渴望!
一般的體驗式培訓過程中,往往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思考――親身體驗――小組討論(或實踐演練)――分享交流――歸納總結”等多個環節,引導學員積極思考、交流、嘗試,將自己的內在體驗升華,從而理解和掌握培訓內容。如圖1。
圖1體驗式培訓模式
3 體驗式培訓在教育技術培訓中的實例研究
本次研究選取了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的一次課。在此次課上,我們充分運用體驗式培訓方式對學員進行培訓。
3.1 培訓對象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文法學院青年教師,共30人。
3.2 培訓目標
(1)熟練flash元件、圖形等基本動畫的操作;(2)通過操作體驗,培養學生學習flash的興趣;(3)通過受訓者交流、分享,加深學生對flash基本動畫的操作和掌握flash學習的方法和規律;(4)通過培訓者輔導和講解,解決受訓者在體驗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惑。
3.3 培訓內容
(1)熟悉flash元件和圖形變換的基本動畫的操作;(2)掌握flash遮罩層和引導層等動畫的操作和運用。
3.4 培訓時間
兩個課時,每個課時為45分,中間休息5分鐘。
3.5 培訓過程
如下圖2
圖2培訓流程
其中,我們將培訓的大部分時間用在學生的自我體驗和相互交流環節上。
3.6 效果分析
圖3圖4
我們通過學員提交的作品和問卷調查,對學員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
(1)65%的學員認為該方式能讓學員有充分的時間體驗和一個自由交流的學習環境,有利于他們相互學習flash。如圖3。81%的學員認為他們對flash的操作更加熟練,印象更加深刻。如圖4。83%的學員認為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如圖5。
(2)與傳統培訓相比較,92%的學員認為他們已經掌握和基本掌握flash操作,僅有8%的學員沒有掌握flash操作,如圖6。59%的學員認為,該方式效果更加好,19%的學員認為一樣,而22%的學員則認為效果一般,如圖7。
由此可見,體驗式培訓方式不僅能充分激發學員學習興趣,更為學員創建了一個自由學習的環境,使得他們能夠有充分的時間體驗flash操作,有充分的時間與其他學員和培訓者交流,讓他們在體驗和交流中尋找教育技術技能學習的基本規律,有助于他們培訓結束后繼續學習。當然,此培訓模式存在著某些缺陷,在日后的培訓實踐中一定能使該模式更加完善。
4 結束語
當然,體驗式教育技術培訓并不是完全否認傳統的培訓方式。傳統培訓方式也有一些優勢,比如傳統的培訓內容比較豐富,適合理論講解。在體驗式教育技術培訓中,其中一些環節繼承和借鑒了傳統的培訓方式。本研究由于研究時間比較短,研究條件有限,因此,該模式在培訓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一定能繼續完善該培訓方式,使得教育技術培訓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毛亞慶,鮮靜林.當前教師培訓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Z].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1).
[2]黃好勝.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特點分析和實訓策略[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7.22(4).
[3]林金霞.我省高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現狀及其思考[J].新余高專學報,2004.9(1).
[4]趙永軍.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培訓的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1999(3).
[5]叢春瑜.淺析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模式[J].中小學電教,2005.7.
培訓的充實給我不定的心打了一劑定心針,讓我慢慢融入教師這個職業,轉變學生的心態。文綜組長余老師和指導老師彭老師事無巨細的指導,讓我快速適應教育教學的工作。
各種規章制度的學習,讓我明白了淮陽是一個嚴謹、積極、向上的集體,也了解了一名教師并不只有教學而已。教育是一門育人的藝術,我們不能只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要言傳身教,遵守師風師德,規范自己的行為,是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
年輕沒有經驗,是我比較吃虧的地方。剛開始備課時毫無頭緒,多虧了彭老師和其他老師的關心和詳細指導,才讓我理清頭緒,開始認真備課。其實一開始我認為備課沒有什么困難,現在明白只是想當然了。我們剛成為老師,應該腳踏實地,全力以赴。雖然不可能做到完美,但要追求完美。我們年輕沒經驗,但我們有活力。我敢拼,敢拼才會贏。
教育是一門育人的藝術,也是一項充滿艱辛和挑戰的工作。胸無點墨、濫竽充數是不被允許的,是不能容忍的。教師需要有扎實、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理解所教學科,也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開闊自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