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8:17
序論:在您撰寫知識產權的主要價值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于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加強行業
主管部門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區市政府安委會,國家級開發區安委會,南海新區安委會,市政府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棲霞市笏山金礦“1·10”事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部署開展了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各位市領導、市直各部門密集開展了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市紀委監委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專項監督檢查。從督導檢查和責任落實專項監督檢查反饋情況看,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活動仍存在不快不細不嚴不實的情況。特別是行業主管部門未嚴格落實威辦發電〔2021〕3號通知要求,制定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方案或方案涵蓋的行業領域不全,還未行動起來。有的行業領域企業、單位尚未開展大排查大整治自查活動,行業主管部門也未檢查督促,達不到市委、市政府全覆蓋、拉網式的工作要求。為切實推進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快細嚴實地做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現就加強行業主管部門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壓實責任,全覆蓋、無死角地推進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活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不打折扣的貫徹落實。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壓實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管安全、管生產經營管安全”要求,層層壓緊壓實責任鏈條,確保牢牢守住安全底線。要強化責任意識,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切實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人。要加大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的查處力度,全覆蓋、無死角進行排查,對檢查發現存在非法、違法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一律責令停產整頓,并嚴格落實停水停電措施;對觸犯法律的有關單位和人員,一律依法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二、落實屬地監管職責,切實抓好屬地安全生產工作。各區市(含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下同)要嚴格落實屬地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活動督導檢查。查轄區組成部門方案的可操作性,查轄區組成部門方案的覆蓋范圍,查轄區組成部門的工作成效,著力發現本轄區各組成部門排查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快不細不嚴不實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要明確轄區各組成部門的職責邊界,決不允許因職責邊界不清導致部分行業企業失控漏管。凡因未排查整治致使企業發生事故的,要嚴肅追究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責任人責任。
三、強化行業主管行業監管職責,積極推動行業領域排查整治工作。“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管安全、管生產經營管安全”,管行業必須管安全排第一位,是綜合監督管理。“三管三必須”本意是要求行業主管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和經營管理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安全生產工作合力,而不是行業主管部門推業務監管部門、業務監管部門推經營管理部門的借口,行業主管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和經營管理部門都必須履職到位。各行業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切實履行部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親自對照本單位三定方案、市政府文件和上級部門文件,理清理明本部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決不允許部門利益凌駕于上級工作部署,推諉扯皮導致部分行業領域企業失控漏管,排查整治不徹底、不全面。要學習省、市發改系統主動承接電力、油氣長輸管道和糧食安全監管職責,全方位開展電力、油氣長輸管道和糧食企業排查整治工作的經驗做法,迅速在本行業領域開展拉網式地毯式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要清單化管理、精準化防控、閉環式治理,要有“托底人”意識,把好“最后一關”,查細查準查全查深,不漏一家企業。
威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2021年2月7日
關于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加強行業
主管部門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區市政府安委會,國家級開發區安委會,南海新區安委會,市政府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棲霞市笏山金礦“1·10”事故發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部署開展了安全生產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各位市領導、市直各部門密集開展了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市紀委監委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專項監督檢查。從督導檢查和責任落實專項監督檢查反饋情況看,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活動仍存在不快不細不嚴不實的情況。特別是行業主管部門未嚴格落實威辦發電〔2021〕3號通知要求,制定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方案或方案涵蓋的行業領域不全,還未行動起來。有的行業領域企業、單位尚未開展大排查大整治自查活動,行業主管部門也未檢查督促,達不到市委、市政府全覆蓋、拉網式的工作要求。為切實推進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深入開展,快細嚴實地做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現就加強行業主管部門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壓實責任,全覆蓋、無死角地推進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活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不打折扣的貫徹落實。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壓實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管安全、管生產經營管安全”要求,層層壓緊壓實責任鏈條,確保牢牢守住安全底線。要強化責任意識,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切實把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人。要加大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的查處力度,全覆蓋、無死角進行排查,對檢查發現存在非法、違法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一律責令停產整頓,并嚴格落實停水停電措施;對觸犯法律的有關單位和人員,一律依法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二、落實屬地監管職責,切實抓好屬地安全生產工作。各區市(含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下同)要嚴格落實屬地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活動督導檢查。查轄區組成部門方案的可操作性,查轄區組成部門方案的覆蓋范圍,查轄區組成部門的工作成效,著力發現本轄區各組成部門排查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快不細不嚴不實的問題并加以解決。要明確轄區各組成部門的職責邊界,決不允許因職責邊界不清導致部分行業企業失控漏管。凡因未排查整治致使企業發生事故的,要嚴肅追究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責任人責任。
三、強化行業主管行業監管職責,積極推動行業領域排查整治工作。“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管安全、管生產經營管安全”,管行業必須管安全排第一位,是綜合監督管理。“三管三必須”本意是要求行業主管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和經營管理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安全生產工作合力,而不是行業主管部門推業務監管部門、業務監管部門推經營管理部門的借口,行業主管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和經營管理部門都必須履職到位。各行業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切實履行部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親自對照本單位三定方案、市政府文件和上級部門文件,理清理明本部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決不允許部門利益凌駕于上級工作部署,推諉扯皮導致部分行業領域企業失控漏管,排查整治不徹底、不全面。要學習省、市發改系統主動承接電力、油氣長輸管道和糧食安全監管職責,全方位開展電力、油氣長輸管道和糧食企業排查整治工作的經驗做法,迅速在本行業領域開展拉網式地毯式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要清單化管理、精準化防控、閉環式治理,要有“托底人”意識,把好“最后一關”,查細查準查全查深,不漏一家企業。
威海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2021年2月7日
關鍵詞: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指數 行業 安全評價
1 引言
"十五"時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趨于好轉。但是我國的安全生產總體情況依然嚴峻,特大、重大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對人民的生產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煤礦行業、建筑業、一般商貿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安全生產事故占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90%以上,提高以上4個重要行業的安全生產水平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而客觀的對行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評價,對同行業不同地區以及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做個比較,有利于行業相關部門及時查漏補缺,對癥下藥,采取有效措施,已減少事故的發生,提高整個行業的安全生產水平,從而促進我國安全生產的發展。
2 重要行業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方案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為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對管理對象進行科學評價(排行榜)提供依據;
企業更準確的了解自身安全生產狀況和行業中所處位置;
動態的反映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變化;有利于行業(企業)采取更有效的安全生產措施;
滿足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對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考核要求,以及行業(企業)對下屬單位的考核要求,
有利于企業在行業內形成安全生產良性競爭機制,促進企業和整個行業安全生產發展。
4事故綜合當量指數及其特點
4.1 事故綜合當量指數
事故綜合當量指數:事故當量指標的綜合函數,將安全生產的各項事故指標綜合計算,綜合反映某個地區、行業的安全綜合狀況?;径x是:
K =F(f,b,r,l,P,G)
或=[∑(Xi/Xi綜合)]×100/n
或=[∑Di(Xi/Xi綜合)]×100/n
或=[fP/fP綜合+fG/fG綜合]×D×100/2
式中:f-死亡率指標;b-受傷率指標;r-職業病發生病率指標;l-損失率指標;P-人員指標;G-GDP指標;Di-指標修正系數,可根據經濟水平(人均GDP)、行業結構(從業人員結構比例或產業經濟比例)、勞動生產率或完成生產經營計劃率等確定;Xi-考核或評價依據的第i項事故指標;Xi綜合-考核或評價依據的第i項區域或行業平均(背景)事故指標;n-參與測量事故綜合當量指數的指標數。
4.2事故綜合當量指數的特點
事故綜合當量指數具有無量綱性、相對性的特點,可以滿足企業(行業)間、地區間的安全生產狀況的比較和排行。安全生產事故的基本要素為死亡、受傷、職業病和經濟損失四項,事故綜合指數能夠涵蓋事故的所有因素及所有事故指標,因此,事故綜合當量指數理論完全能夠滿足對行業業安全生產綜合狀況評價的目的及要求。
5重要行業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方案設計
應用事故綜合當量指數模型和行業特征來進行行業排行榜的設計,綜合考慮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死亡人數和傷害人數,損失工時和事故損失的影響,采用各行業相對流行和適合的指標,具體排行方案設計如下:
5.1煤礦行業評價方案
1)方案一
指標選擇:事故起數、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工時傷害頻率、10萬人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
方案特點:各指標反映的相對獨立、也相對全面,從事故起數、傷害、死亡、產值的影響綜合反映了安全狀況,排行就按照綜合當量指數結果排序。該五項指標綜合反映了絕對指標、相對指標的影響,且數據之間不相互重復,具有各個行業通用的優點,但是絕對指標進行事故統計分析時,往往有一定局限性,容易形成經濟越發達、人口越多的地區,事故亦多、安全狀況亦差的表象,而且本方案不能反映行業的特征和差異,因此,可以作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
指標選擇: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噸煤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10萬人死亡率、千人負傷率。
方案特點:該五項指標涵蓋了絕對指標、相對人員、相對產值、相對產量的影響,具備煤炭行業特色,煤炭事故指標被突出地顯示出來,且百萬噸煤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等指標是煤炭行業常用的指標,該方案能夠用來較好地反映煤炭行業的安全生產狀況,較好。
5.2建筑行業評價方案
1)方案一
指標選擇: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工時傷害頻率、人均損失工日、千人負傷率、10萬人死亡率。
方案特點:主要基于建筑行業的特點,主要考慮相對人員傷亡的指標,在這五個指標中,一個絕對指標,四個相對指標,能比較合理地反映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對人員的傷害,但是缺少了其它經濟、產值上的考慮。
2)方案二
指標選擇:億元產值死亡率、人均損失工日、千人負傷率、10萬人死亡率。
方案特點:綜合考慮又兼具行業特色,絕對指標未參與測算;兼具人、損失工日、產值的影響,且相對人員指標比重也未忽略,從而能綜合考慮地區差異,比較平衡。
3)方案三
指標選擇:全部事故起數、全部事故死亡人數、三級事故起數、三級事故死亡人數、百億元產值死亡率。
方案特點:以目前統計的數據指標為排行參照指標數據便于收集,且統計數據準確,結果更加可靠。且參考了建筑上的三級事故影響,比較實用方便。但考慮因素較少,著重死亡的人數,有一定的局限性。
5.3一般商貿
一般商貿行業主要不是高危行業,當范圍廣、傷害類型多
1)方案一
指標選擇:事故起數、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工時傷害頻率、10萬人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
方案特點:該五項指標綜合反映了絕對指標、相對指標的影響,且數據之間不相互重復,具有各個行業通用的優點,但是不具備行業專項排行的需要,因此,可以作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
指標選擇:經濟損失量、億元產值死亡率、萬人損失率、人均損失工日、百萬工日傷害頻率、火災10萬人死亡率。加入考慮了火災的因素。
方案特點:從經濟損失、人員傷亡、損失工日、火災死亡率等可以反映一般商貿的安全狀況,且絕對指標一個,其余為相對指標,均衡反映地區發展的差異。
5.4交通行業
1)方案一
指標選擇:事故起數、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工時傷害頻率、10萬人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
方案特點:各指標反映的相對獨立、也就相對全面,從事故起數、傷害、死亡、產值的影響綜合反映了安全狀況,排行就按照綜合當量指數結果排序。
該五項指標綜合反映了絕對指標、相對指標的影響,且數據之間不相互重復,具有各個行業通用的優點,但是不具備行業專項排行的需要,因此,可以作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
指標選擇:一般交通運輸企業事故死亡人數、萬時死亡率、億客公里死亡率、萬車死亡率。對于民航得修正補充百萬架次事故率、萬時征候率變成六項指標;對于鐵路修正補充百萬車次事故率、萬時事故率變為六項指標。
方案特點:四項指標具備鮮明的行業特色;但是綜合的道路交通,對于民航、鐵路進行修正,加上行業指標,最后進行綜合當量指數統計,排序。
3)方案三
指標選擇:道路報警亭達標率、應急救援等待時間、道路監視器配備率、一級公路覆蓋率、億客公里死亡率、萬車死亡率。
方案特點:從交通基礎設施和保障系統來反映與事故率的關系從交通事故基礎原因出發,歸納總結出指標,從而反映各地區的基礎設施和事故發生率的關系,進行排行的時候更能使優勢地區優勢,劣勢地區劣勢,也就通過排行結果夸大了各地區交通設施情況的差異,達到提示和警示的作用。
6 應用舉例
以建筑行業為例,全國平均水平為標準值,對2005全國建筑事故統計應用與建筑行業排行方案三,結果如下表。
表 2005全國建筑事故統計表
地區 全部事故 三級事故 百億元產值死亡率(人/百億元) 五項指標綜合當量指數
綜合排序 事故起數(起) 死亡情況(人) 事故起數(起) 死亡情況(人)
標準值 36 43 3 12 3.43
山西省 1 4 5 0 0 0.63 8.23
江西省 2 16 17 0 0 3.13 35.04
重慶市 3 19 21 0 0 2.68 35.93
吉林省 4 18 18 0 0 3.71 40.00
湖南省 5 23 28 1 4 2.38 53.00
福建省 6 32 32 0 0 3.98 55.87
天津市 7 10 18 2 9 2.48 56.73
內蒙區 8 14 18 1 4 4.91 58.13
寧夏區 9 8 10 0 0 9.00 61.59
西藏區 10 1 3 1 3 8.44 62.85
山東省 11 28 35 2 7 1.41 65.03
廣西區 12 27 28 0 0 6.83 67.83
湖北省 13 34 42 1 3 3.37 69.72
陜西省 14 28 32 1 4 5.39 75.18
海南省 15 8 8 0 0 13.45 86.62
河南省 16 26 35 3 10 3.31 86.72
河北省 17 41 44 2 6 3.47 86.80
安徽省 18 38 43 2 7 4.47 92.19
上海市 19 71 74 0 0 3.91 96.66
青海省 20 12 13 0 0 14.79 98.98
新疆區 21 35 37 0 0 10.78 99.51
北京市 22 60 71 1 8 3.75 108.21
浙江省 23 72 78 2 6 1.69 109.46
云南省 24 52 54 0 0 10.76 116.72
遼寧省 25 42 58 4 17 3.94 128.28
貴州省 26 33 38 1 4 14.59 134.43
黑龍江 27 49 58 3 9 10.13 148.29
甘肅省 28 35 42 2 7 15.20 152.61
四川省 29 51 72 4 22 4.87 153.55
廣東省 30 70 84 4 16 4.06 154.98
江蘇省 31 58 77 6 24 1.76 158.32
注:2005年全國建筑事故統計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關于印發《全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報告(2005年度)》的通知 中附件三:2005年全國建筑施工事故統計表。 文號:建質函【2006】68號
7 結論
(1) 評價方案能夠科學、客觀的反映各行業的安全生產綜合狀況。
(2)評價結果點反映了同行業不同地區或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安全生產橫向對比情況。
(3) 在應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指標體系的合理權重值,以得到更加科學的評價結果。
(4) 各評價雖然是針對不同行業設計的,但是對于評價國家或一個地區總體的安全生產狀況也可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 羅云. 安全經濟學.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2] 裴晶晶. 安全事故當量指數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5年5月.
[3] 彭成. 世界主要國家職業安全事故統計指標與安全狀況比較.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4] 《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課題組. 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綜合報告, 2003年2月.
[5] 郭咸綱. G當量—關于管理最優境界理論的研究和探索. 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6] 任智剛, 劉鐵民, 周建新. 企業分級監察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03.
關鍵詞:知識產權貿易;價值評估;問題
全球化經濟背景下,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作為重要交易對象份額逐年增加,涉及知識產權的國際貿易產品與服務比比皆是,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在世界范圍內流動的重要產品,在價值評估領域遭遇到了諸多問題,加強國際知識產權貿易中價值評估方法與對策研究,對于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國際貿易、企業市場競爭與生存有重要價值。下面對國際知識產權貿易中的價值評估問題做簡要探究。
1.國際知識產權貿易價值評估特點、意義與原則
知識產權評估本身屬于資產評估范疇,是對知識產權本身在不同時期的價值做出正確判斷,是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典型表現,知識產權評估強調其未來可能帶來的利益,因此評估看重產權本身的最具潛力的價值,而單單并非當前的使用效益,所以知識產權的評估本身要注意與其相聯系的各種權利、利用方式的應用。國際知識產權評估本身具有針對性、估價性、時效性與參考咨詢性。針對性主要是指其同資產評估一樣圍繞特定產權、特定目的開展評估活動,比如為企業股份制改革、上市收購、產權轉移等提供服務。估價性是知識產權評估在特定交易條件下以科學的評估方法與邏輯突出其在某段時間內的價值。時效性是指知識產權本身在保護期或者權力時效期之外價值受到影響。參考咨詢性是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結果只作為重要參考意見存在,而并非最終的決定性結果。國際知識產權評估有利于加強貿易雙方對產權價值的正確認識,為產權司法保護提供切實依據;產權評估為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產權保護提供支持,可有效避免貴重資產流失;產權評估有助于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應用與實踐;產權評估可為國際貿易投資與企業決策提供重要參考意見;產權評估適應了國際貿易市場規范化發展需求,有助于加強產權保護,完善評估方法、促進市場交易規范化。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要遵循相應原則,以確保評估活動的科學化與規范化,確保評估結果的可用性。知識產權評估原則主要以替代性原則、變化性原則、預期收益原則、一致性原則為主,在遵循這些原則的基礎上,價值評估活動才能夠更加公平、合法,保證結果的科學性、客觀性、真實性與可用性,有助于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交易與管理。
2.國際知識產權貿易價值評估影響因素
國際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主要對象以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為主,由于知識產權本身不同于其他市場資源的特殊性,在評估方面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也較多,總體而言主要以經濟成本、技術的生命周期、法律狀態(法律保護狀況、法制環境等)三大要素為主。經濟成本代表了知識產權開發與應用過程中所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成本,知識產權的開發與應用有重要影響,是做價值評估時必須納入考量的關鍵要素、知識產權的技術生命周期代表著知識產權的使用期限與價值高低,比如商標權、專利權等這類對時間期限要求較高的知識產權,一旦超過期間產權本身價值將會發生極大變化,這是做價值評估時必須予以考慮的關鍵因素。法律狀態主要是指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時所處環境的法律保護狀態,這對于產權本身的法律效力與保護期限有直接影響,世界各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與條文有較大差異,直接決定了國際知識產權貿易中價值評估的多元化,比如我國與美國、歐盟等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狀態就存在較大差異,在做國際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時必須綜合考慮到雙方法制環境,以便提升評估結果的客觀性、真實性與準確性。除了上述三大要素之外,國際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還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比如市場機制、評估主體因素、產權風險、價值規律等,評估主體本身對知識產權的需求層次直接影響評估結果,參與評估者本身的心理狀態對于結果也有一定影響,不同市場機制條件下對產權評估的方法與目的也會有所差異,這對于結果有一定影響,另外評估過程與市場所承受的風險也會影響評估主體與價值評估結果??紤]到國際市場本身的特殊性,知識產權貿易在市場中作為特殊商品也受到市場波動、價值規律等制約與影響,尤其是決策、投資等經濟活動中這種風險與影響力會被進一步擴大,對于評估結果的影響也表現為多元化傾向。
3.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的利弊
當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主要以成本法、市場法與收益法為主,這三種方法各自擁有不同優勢與局限性。成本法是在現實條件下重新購置一個全新的知識產權評估對象,以全部成本減去實體、功能性、經濟性成就貶值獲得評估價值,是一種重置成本評估法。市場法作為簡單且直接的評估方法,是對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進行調查,估算評估對象的價格,對市場交易參照物價格較為重視,但是該評估結果本身需要一個公平、活躍且公開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由此才能夠保證市場上參考價格的可比性,提升最后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收益法也叫做收益折現法,主要對評估知識產權的剩余年限及未來收益利用適用的折現率進行評估。述三種方法各自具有不同優勢,但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成本法本身若成本資料不健全,且每年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維護或者研究,產權成本價值則要進行單獨核算,若缺乏這些相應資料,評估結果必然受影響,同時原始成本的無據可查也制約了成本法的應用。另外,像是商標權這種排他性較強的產權因為較難重置,所以利用成本法進行評估與計量難度較大。市場法操作簡單且適用范圍廣,驗證性較佳,在反映資產價值水平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是其余市場本身聯系過于密切,若是知識產權市場發育不完善則很難獲得完整且可靠的產權資料,科學性、真實性必然受到影響,像商標權、核心技術等強烈的排他性質,也使得較難找到市場參照比價物,另外像是商業秘密或者知識產權交易對保密性要求較高,市場法需要公開必然會對交易產生影響。收益法在評估有形資產方面優勢顯著,知識產權評估除了一些依托于實體資產存在的產權之外,還有更多如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無形資產,關于這些知識產權的預期收益在分割與量化方面難度較大,同時評估過程中由于要收集大量影響產權價格的參數資料才能夠為未來收益評估提供支持,這無疑也增加了評估的難度。另外,知識產權本身的獨占性也使得擁有方本身具有超額收益,導致使用價值背離評估價值,同時產權折現率的確定難度也較大,這些都影響了產權價值評估工作的開展。
4.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建議
國際貿易知識產權評估面臨著諸多難題,對于我國而言,要積極完善自身知識產權評估體系、提升產權評估意識,為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完善、規范化管理提供支持。目前我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工作已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評估知識產權的價值也已有相應的準則,但是在實際應用還存在不少問題,隨著國家、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對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無形資產評估需求越來越迫切,完善知識產權評估制度成為必然選擇。當下我國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對外貿易的增多更使得知識產權貿易、摩擦頻頻出現,對于國內市場而言,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活動非常重要,它不僅涉及我國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管理和使用的全過程以及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也涉及到與其他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大問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工作對于知識產權侵權、濫用、盜用案件、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要以知識產權評估為基礎。國內要加強知識產權研發催生更多專利服務市場發展,并建立完善的專利流程制度服務價值評估工作的開展。為實現知識產權的價值,企業要積極探索完整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和轉化體系,利用專利管理委員會、知識產權與品牌經營管理委員等做好決策,由法律和知識產權部具體進行職能管理,從營銷、品牌傳播、工程研究院、信息技術部、下屬公司和控股公司等多個受益角色入手完善法律與知識產權評估服務。要積極研究并拓寬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渠道,如知識產權轉讓、融資、質押等,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升知識產權質量、增加授權率,以提升核心領域產權競爭能力。要做到有的放矢加強專利布局,通過建立龐大的知識產權數據庫指導產權研發與市場評估,在做好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更加從容的應對國際知識產權貿易市場的競爭。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際知識產權貿易中的價值評估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易受多種因素影響,評估方法本身也各有利弊,要在明晰不同方法利弊的基礎上積極完善我國當前知識產權評估體系,提升國內知識產權保護與價值評估水平,為國際市場知識產權貿易中競爭實力的增強服務。
參考文獻:
[1]姜雪來.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的價值平衡[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1,(4).
[2]施衛娟.我國知識產權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D].云南財經大學,2012.
[3]馮漢橋.論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的關聯性[J].經濟研究導刊,2011(8).
[4]馬玉珍,張國華.知識產權價值管理問題的研究[J].商業研究,2006(4).
關鍵詞:知識產權貿易;價值評估;問題
全球化經濟背景下,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作為重要交易對象份額逐年增加,涉及知識產權的國際貿易產品與服務比比皆是,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在世界范圍內流動的重要產品,在價值評估領域遭遇到了諸多問題,加強國際知識產權貿易中價值評估方法與對策研究,對于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國際貿易、企業市場競爭與生存有重要價值。下面對國際知識產權貿易中的價值評估問題做簡要探究。
1.國際知識產權貿易價值評估特點、意義與原則
知識產權評估本身屬于資產評估范疇,是對知識產權本身在不同時期的價值做出正確判斷,是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典型表現,知識產權評估強調其未來可能帶來的利益,因此評估看重產權本身的最具潛力的價值,而單單并非當前的使用效益,所以知識產權的評估本身要注意與其相聯系的各種權利、利用方式的應用。國際知識產權評估本身具有針對性、估價性、時效性與參考咨詢性。針對性主要是指其同資產評估一樣圍繞特定產權、特定目的開展評估活動,比如為企業股份制改革、上市收購、產權轉移等提供服務。估價性是知識產權評估在特定交易條件下以科學的評估方法與邏輯突出其在某段時間內的價值。時效性是指知識產權本身在保護期或者權力時效期之外價值受到影響。參考咨詢性是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結果只作為重要參考意見存在,而并非最終的決定性結果。國際知識產權評估有利于加強貿易雙方對產權價值的正確認識,為產權司法保護提供切實依據;產權評估為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產權保護提供支持,可有效避免貴重資產流失;產權評估有助于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加快現代企業制度的應用與實踐;產權評估可為國際貿易投資與企業決策提供重要參考意見;產權評估適應了國際貿易市場規范化發展需求,有助于加強產權保護,完善評估方法、促進市場交易規范化。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要遵循相應原則,以確保評估活動的科學化與規范化,確保評估結果的可用性。知識產權評估原則主要以替代性原則、變化性原則、預期收益原則、一致性原則為主,在遵循這些原則的基礎上,價值評估活動才能夠更加公平、合法,保證結果的科學性、客觀性、真實性與可用性,有助于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交易與管理。
2.國際知識產權貿易價值評估影響因素
國際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主要對象以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商業秘密等為主,由于知識產權本身不同于其他市場資源的特殊性,在評估方面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也較多,總體而言主要以經濟成本、技術的生命周期、法律狀態(法律保護狀況、法制環境等)三大要素為主。經濟成本代表了知識產權開發與應用過程中所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成本,知識產權的開發與應用有重要影響,是做價值評估時必須納入考量的關鍵要素、知識產權的技術生命周期代表著知識產權的使用期限與價值高低,比如商標權、專利權等這類對時間期限要求較高的知識產權,一旦超過期間產權本身價值將會發生極大變化,這是做價值評估時必須予以考慮的關鍵因素。法律狀態主要是指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時所處環境的法律保護狀態,這對于產權本身的法律效力與保護期限有直接影響,世界各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與條文有較大差異,直接決定了國際知識產權貿易中價值評估的多元化,比如我國與美國、歐盟等國家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狀態就存在較大差異,在做國際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時必須綜合考慮到雙方法制環境,以便提升評估結果的客觀性、真實性與準確性。除了上述三大要素之外,國際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還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比如市場機制、評估主體因素、產權風險、價值規律等,評估主體本身對知識產權的需求層次直接影響評估結果,參與評估者本身的心理狀態對于結果也有一定影響,不同市場機制條件下對產權評估的方法與目的也會有所差異,這對于結果有一定影響,另外評估過程與市場所承受的風險也會影響評估主體與價值評估結果??紤]到國際市場本身的特殊性,知識產權貿易在市場中作為特殊商品也受到市場波動、價值規律等制約與影響,尤其是決策、投資等經濟活動中這種風險與影響力會被進一步擴大,對于評估結果的影響也表現為多元化傾向。
3.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的利弊
當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主要以成本法、市場法與收益法為主,這三種方法各自擁有不同優勢與局限性。成本法是在現實條件下重新購置一個全新的知識產權評估對象,以全部成本減去實體、功能性、經濟性成就貶值獲得評估價值,是一種重置成本評估法。市場法作為簡單且直接的評估方法,是對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進行調查,估算評估對象的價格,對市場交易參照物價格較為重視,但是該評估結果本身需要一個公平、活躍且公開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由此才能夠保證市場上參考價格的可比性,提升最后結果的客觀性與準確性。收益法也叫做收益折現法,主要對評估知識產權的剩余年限及未來收益利用適用的折現率進行評估。述三種方法各自具有不同優勢,但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局限性。比如成本法本身若成本資料不健全,且每年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維護或者研究,產權成本價值則要進行單獨核算,若缺乏這些相應資料,評估結果必然受影響,同時原始成本的無據可查也制約了成本法的應用。另外,像是商標權這種排他性較強的產權因為較難重置,所以利用成本法進行評估與計量難度較大。市場法操作簡單且適用范圍廣,驗證性較佳,在反映資產價值水平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是其余市場本身聯系過于密切,若是知識產權市場發育不完善則很難獲得完整且可靠的產權資料,科學性、真實性必然受到影響,像商標權、核心技術等強烈的排他性質,也使得較難找到市場參照比價物,另外像是商業秘密或者知識產權交易對保密性要求較高,市場法需要公開必然會對交易產生影響。收益法在評估有形資產方面優勢顯著,知識產權評估除了一些依托于實體資產存在的產權之外,還有更多如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無形資產,關于這些知識產權的預期收益在分割與量化方面難度較大,同時評估過程中由于要收集大量影響產權價格的參數資料才能夠為未來收益評估提供支持,這無疑也增加了評估的難度。另外,知識產權本身的獨占性也使得擁有方本身具有超額收益,導致使用價值背離評估價值,同時產權折現率的確定難度也較大,這些都影響了產權價值評估工作的開展。
4.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建議
國際貿易知識產權評估面臨著諸多難題,對于我國而言,要積極完善自身知識產權評估體系、提升產權評估意識,為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完善、規范化管理提供支持。目前我國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工作已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評估知識產權的價值也已有相應的準則,但是在實際應用還存在不少問題,隨著國家、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對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無形資產評估需求越來越迫切,完善知識產權評估制度成為必然選擇。當下我國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對外貿易的增多更使得知識產權貿易、摩擦頻頻出現,對于國內市場而言,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活動非常重要,它不僅涉及我國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管理和使用的全過程以及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也涉及到與其他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大問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工作對于知識產權侵權、濫用、盜用案件、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要以知識產權評估為基礎。國內要加強知識產權研發催生更多專利服務市場發展,并建立完善的專利流程制度服務價值評估工作的開展。為實現知識產權的價值,企業要積極探索完整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和轉化體系,利用專利管理委員會、知識產權與品牌經營管理委員等做好決策,由法律和知識產權部具體進行職能管理,從營銷、品牌傳播、工程研究院、信息技術部、下屬公司和控股公司等多個受益角色入手完善法律與知識產權評估服務。要積極研究并拓寬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渠道,如知識產權轉讓、融資、質押等,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升知識產權質量、增加授權率,以提升核心領域產權競爭能力。要做到有的放矢加強專利布局,通過建立龐大的知識產權數據庫指導產權研發與市場評估,在做好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更加從容的應對國際知識產權貿易市場的競爭。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國際知識產權貿易中的價值評估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易受多種因素影響,評估方法本身也各有利弊,要在明晰不同方法利弊的基礎上積極完善我國當前知識產權評估體系,提升國內知識產權保護與價值評估水平,為國際市場知識產權貿易中競爭實力的增強服務。
參考文獻:
[1]姜雪來.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的價值平衡[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1,(4).
[2]施衛娟.我國知識產權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D].云南財經大學,2012.
[3]馮漢橋.論國際貿易與知識產權的關聯性[J].經濟研究導刊,2011(8).
[4]馬玉珍,張國華.知識產權價值管理問題的研究[J].商業研究,2006(4).
2007年4月10日,美國向WTO提起兩項針對中國的爭端解決的磋商請求,即中國影響知識產權保護及執行的措施案(DS362)和中國影響特定出版物及音視頻娛樂產品的貿易權及發行服務的措施案(DS363),這也是發達國家第一次向WTO提起針對中國的有關知識產權的磋商請求。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內,我國不可避免地將要面對國際知識產權爭端日益增多的趨勢。
以發展中國家視角剖析WTO知識產權爭端關注個案的法律細節
按照WTO官方網站的資料統計,自1995年1月1日起,截至2007年,向世貿組織提出的爭端案件共361件,其中涉及到知識產權協議(TRIPS)的成案共27個,約占案件總數的0.67%。
目前所發生的27件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端所涉及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歐盟等23個國家和地區。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端雙方均為發達成員的共有16件,占59.3%,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之間的爭端共有11件,占40.7%。在27件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端中,美國作為提出請求一方的案件共有18件,占66.7%,歐盟作為提出申訴方的案件共有6件,占22.2%。發展中成員提出請求的案件,迄今只有1件。
從上述數據中可見,在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爭端中,發達國家占據主導地位。這固然與發達成員知識產權保護體制較完善,要求受到保護水平也較高的原因有關,但更為重要的因素則是,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產生,就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討價還價的結果,發展中國家讓步于知識產權領域的強保護,發達國家讓步于降低農業、紡織業領域的關稅,由于當今世界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發展中國家于知識產權領域的讓步,使其從一開始就處于了弱勢地位。
既然保護水平上不利的局面已經形成,一個現實而迫切的選擇就是,關注個案的法律細節,從法律程序上和實體的細節上挖掘對于發展中國家有利的規定,并充分利用這些規定。
理性反思知識產權國際制度,積極促進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發展和改革
TRIPS是發達國家成員及發展中國家成員妥協的產物。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落后,掌握知識產權數量少,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據統計,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目前全世界86%的研發投入、90%以上的發明專利、98%的全球技術轉讓和許可收入都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世界上約有1/3的人口既無法在國內進行技術創新,也無力采用國外先進技術,而僅占全球15%的富國人口卻擁有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技術創新成果。讓發展中國家成員與發達國家成員在經濟水平存在巨大差異的情況下承擔相同的義務,是在形式公平下的實質不公平。
世界銀行在1998年年底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日益強化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擴大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已有的知識差距的危險,影響對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以專利權為例,專利保護范圍的擴大,雖然有利于刺激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發、有利于新技術引進、有利于國外對新技術的直接投資,但是如果國內在相關領域缺乏創新基礎和能力,只會對該國的新技術開發形成不可逾越的障礙,鞏固國外的優勢,拉大國內外技術差距。
美國國會圖書館報告(2005年)指出,國會未決的法律案會著眼于通過修改美國的專利法來適應國際標準。因為那些想尋求海外專利權的美國發明人目前面臨的困難之一是各個國家的法律差異性。
英國知識產權委員會《知識產權與發展政策整合研究報告》的主旨在于,在包括TRIPS這樣的國際條約的范圍內,怎樣最好地規劃國家知識產權制度才能使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怎樣才能改善、發展由規則和協議組成的國際框架,
看來,從知識產權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還必須進一步思考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價值究竟何在的問題。盡管上述論述都是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但這些對于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反思幾乎都來自于發達國家,鮮有發展中國家的聲音。發展中國家亟待提高知識產權學術研究水平,積極參與國際新規則的制定,進而推動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改革。
將科技創新的理念引入WTO價值體系關注WTO知識產權規則對創新能力的影響
WTO規則體系誕生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其主要價值取向就是貿易價值。WTO多邊貿易體制不僅對貨物貿易領域的法律規則具體化,而且還把管轄面擴大到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這意味著它把影響延伸到傳統完全屬于國內法范圍的國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時其價值取向就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貿易價值,而應該考慮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等等。
從WTO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實踐來看,按照知識產權的保護客體將爭端劃分為8大類型,即版權及鄰接權、商標權、地理標識權、工業品外觀設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信息秘密保護權。自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知識產權的國際爭端以專利爭端為主,其中又以藥品和農用化學制品為主。可見在WTO大幅度降低關稅和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情況下,知識產權成為十分重要的無形資產,在知識產權爭端中,科技發展與創新又占據了最為重要的地位。
與知識資源分布高度不平衡的狀態相對應,建立在知識產權基礎上的新的國際競爭秩序對發展中國家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知識產權成為后發國家尋求發展的重要瓶頸和障礙。
焦點事件:
北京時間2013年9月3日,微軟宣布將以37.9億歐元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同時以16.5億歐元收購其大批專利組合的授權,共計54.4億歐元,約合71.7億美元。其中涉及知識產權方面的交易包括,諾基亞向微軟提供10年期非排他性專利授權,同時微軟將向諾基亞提供與位置技術相關的專利授權,微軟未來有權延長這一專利合作,微軟同時也將獲得諾基亞Here地圖服務平臺的授權,并成為諾基亞Here地圖業務最大的用戶,基于獨立的授權協議付費;在商標方面,“諾基亞”品牌仍將得以保留,但應用于智能手機的兩個子品牌“Lumia”和”Asha”則歸微軟所有。
此番巨額收購,不同的人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解讀。但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微軟收購諾基亞,是在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為了適應“軟硬一體化”商業模式競爭格局的必然選擇。
所謂“軟硬一體化”商業模式最初是由蘋果公司推出的,其最大特點就是打造終端、操作系統、應用和服務一體化的上下游產業鏈,它們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具有相互依賴性。這種經營模式不僅增加了企業的利潤來源,而且能滿足客戶不同的服務需求,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使企業在產業鏈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有利于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一定的市場份額。
正是借助這一模式的運用,2007年6月29日,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智能手機一經上市便受到消費者廣泛歡迎,銷售火爆,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如今,軟硬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引發了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激烈競爭,蘋果、谷歌、三星則明顯處于領先地位。諾基亞,這家曾經在傳統手機行業獨領的企業霸主,今日已是錯失商機、風光不再、慘淡經營,而微軟作為軟件行業的領頭羊則是不甘示弱,一心努力著想要在移動互聯網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此次收購諾基亞,旨在實現軟硬一體化商業模式的戰略轉移和調整,從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正如微軟的一份報告所稱,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的理由主要包括:一、擴大手機市場份額,提升手機業務利潤;二、為用戶創造微軟手機的頂級體驗;三、防范谷歌和蘋果抑制應用的創新、整合、分發和經濟形態;四、利用智能手機發展帶來的巨大商機等。
事件解析:
就法律層面而言,我們更多關注的則是有關知識產權問題的處理。10年期非排他性專利授權是個什么概念呢?就是說諾基亞作為專利權人專利還是屬于他自己的,他不過是授予微軟10年期的專利使用權,但微軟并不享有獨占性權利,在專利有效期內,諾基亞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同時授予其他人使用,以獲取專利使用費,實現經濟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說,諾基亞利用其專利優勢,通過專利的許可、轉讓等行為實現專利價值,也是具有很大市場空間的。專利授權和專利轉讓是兩種不同的法律行為,其法律后果也是完全不同的,授權就是許可,我允許你用,用多長時間、在什么地方用、怎么用,雙方協商確定,如果違反了約定,則可能構成侵權或違約,可以要求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專利轉讓是一次性的,一旦轉讓行為完成,專利就是別人的了,你不再享有專利所有權。
因此,專利轉讓費通常要高于專利授權費用,根據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實現不同利益,這就是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所創造的價值。至于“Nokia”商標,如果諾基亞公司依然保留的話,微軟新的手機使用這個商標則需要得到授權。諾基亞曾經的輝煌創造了諾基亞巨大的品牌價值,其品牌效應不可低估。利用品牌,吸引“諾粉”,無異于一條捷徑。
律師坐堂: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對于以知識產權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具有重要價值,誰擁有知識產權優勢誰就擁有市場競爭優勢,而這其中專利又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因為專利總是代表著一種先進的技術,專利的獨占性賦予技術一定的壟斷性,技術的壟斷必然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因此在涉及高新技術企業的并購過程中對知識產權相關問題的考量就成為重要環節,甚至成為一些企業并購的主要目的。比如兩年前谷歌收購摩托羅拉,有市場分析說就是為了專利,雖然谷歌并不完全承認,但專利在其中的主導作用卻是不言自明的。
一般來說,企業并購要經過盡職調查、價值評估、談判簽約、接管運營等四個階段。對知識產權的盡職調查權屬的審核是關鍵,需要首先確定擬并購企業的知識產權類型都有哪些,對應所有權人是誰,是否存在共有關系,許可使用的類型是什么,是普通許可使用,還是獨占性許可使用,或者是排他性許可使用,另外還有權利保護的范圍、期限,有無第三方侵權等,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客觀、全面的了解,才能最終對知識產權價值進行合理的評估。
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不是一個簡單量化的過程,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對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方法基本套用了對有形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成本法是通過統計研發成本來確定知識產權的價值;市場法是參照市場現行的可比較的相同或相似資產的交易價格確定知識產權價值;收益法是將知識產權未來預期收益的折現值作為知識產權價值。實踐過程中,知識產權類型不同,側重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樣,而且由于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特性,我們很難也很少單獨采用某一種方法,更多的是采用一種綜合的思路予以考慮,只要最終確定的價格以一種公平、合理、靈活的方式被交易雙方接受就可以了。
價格一旦確定,接著就應該明確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簽訂合約,完成交易,但交易完成并不意味著并購成功,如何使知識產權的整合應用產生最大效益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專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