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8:02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經濟管理職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34-01
一、晉江農村經濟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現狀
晉江市位于我國福建省,屬于福建省下轄縣級市,它是福建省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縣市之一。其經濟實力之強令人刮目相看,連續十八年都是位居八閩縣級之手??偸杖脒_1000多億元。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到2015年底,晉江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已經發展到368個,組織成員大約有15萬人,計劃占晉江農村人口的一般數量。在2015年,僅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有100多個,總出資額大約達70億元。這些農業經濟合租組織涵蓋范圍非常廣,如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加工及運輸等農村各產業。
二、晉江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晉江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中,不難發現由于農民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比較慢,還沒有充分意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對這個組織的理解相對比較狹隘。沒有意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能夠幫助農民的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進行產業化經營。甚至有的人認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一種市場壟斷,屬于計劃經濟。與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不相容。還有由于曾經的農村合作社運動的失敗,使農民從內心產生了恐懼和障礙。認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之后,會形成利益團體,影響基層政府的穩定和管理。這些思想上的狹隘,導致農民對于參與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的熱情不夠,使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工作止步不前。因此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組織的良好發展,首要問題就要在思想意識上改變農民的想法,解除他們的誤解,使他們明白建設農村經濟合作發展是對他們有益處的事情。
2.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
關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保護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落實。至今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條例來保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這樣就會指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缺乏一個良好的法律運營環境。一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或者矛盾,都無法依靠相關的法律政策來進行自我保護。更由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不明確,政府也無法行之有效的進行約束和管理,更無法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在關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方面,我國的法律還是一片空白,這也導致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注冊登記的狀況比較混亂,根據對晉江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登記狀況的調查來看,在工商、民政、農業部門注冊登記的都有。
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中的政府管理職能的有效應用
1.政府要引導農民充分認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在新時代的迅速發展下,改革創新發展后出來的新生事物。它的作用對于廣大農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為了引導農民能夠充分的認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首先就要先讓每個干部群眾明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創建對于農民的利處,而村干部則是是農民的領頭羊,只有他們意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之后,才會對自己管轄范圍內的農民大力宣傳,解除農民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誤解,使每個農民都意識到農村經濟組織可以給自身帶來的益處。其次還可以在已經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地方,舉行試宣傳示范的方法,讓農民親自看到參加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好處。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廣大農民眼見為真后,對于參與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會提高。
2.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一切事情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所以政府做好法規建設,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逐漸走向規范化和法制化,是政府各行政部門應盡的職責。因此國家在此基礎上,應該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然后根據本國國情,盡早制定關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相關法律,使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在法律環境下健康發展。從長遠角度來看,地方政府在國家相關法律政策還未出臺時,可以先根據當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促進、規范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相關條例和章程,保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有序性。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我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由于起步比較晚,在組織規模、資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方面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因此各級政府為了保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良好的發展,一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首先在工商登記和產品銷售等方面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供便利條件。二是在資金方面,各級政府一定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扶持其健康發展。還可以根據每年本地區的財政收入狀況,安排一定的數額實行低息貸款。三是在稅收方面,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一般都是屬于非盈利性的組織機構,所以在地方稅允許的范圍之內,政府可以進行稅費優惠政策或者說在一定期限或者范圍內免收稅費,保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有效運行。四是要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在幫助農民進行農業產品生產的條件下,設立風險防范金,一旦農業生產出現問題,農民無法從農產品中獲得經濟收入或者遭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時,可以給予一定資金補貼。
四、結論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廣大農民自主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有效建立極大的維護了農民權益,使農民獲得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為了其良好發展,需要政府發揮管理職能進行扶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金麗馥.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中的政府管理職能[J].宏觀經濟管理,2007,No.28206:52-54.
關鍵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政府;管理職能;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晉江農村經濟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現狀
晉江市位于我國福建省,屬于福建省下轄縣級市,它是福建省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縣市之一。其經濟實力之強令人刮目相看,連續十八年都是位居八閩縣級之手??偸杖脒_1000多億元。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到2015年底,晉江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已經發展到368個,組織成員大約有15萬人,計劃占晉江農村人口的一般數量。在2015年,僅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有100多個,總出資額大約達70億元。這些農業經濟合租組織涵蓋范圍非常廣,如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加工及運輸等農村各產業。
二、晉江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對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晉江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中,不難發現由于農民知識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比較慢,還沒有充分意識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對這個組織的理解相對比較狹隘。沒有意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能夠幫助農民的農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進行產業化經營。甚至有的人認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一種市場壟斷,屬于計劃經濟。與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不相容。還有由于曾經的農村合作社運動的失敗,使農民從內心產生了恐懼和障礙。認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之后,會形成利益團體,影響基層政府的穩定和管理。這些思想上的狹隘,導致農民對于參與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的熱情不夠,使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工作止步不前。因此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組織的良好發展,首要問題就要在思想意識上改變農民的想法,解除他們的誤解,使他們明白建設農村經濟合作發展是對他們有益處的事情。
2.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
關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保護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落實。至今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條例來保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這樣就會指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缺乏一個良好的法律運營環境。一旦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或者矛盾,都無法依靠相關的法律政策來進行自我保護。更由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不明確,政府也無法行之有效的進行約束和管理,更無法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在關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方面,我國的法律還是一片空白,這也導致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注冊登記的狀況比較混亂,根據對晉江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登記狀況的調查來看,在工商、民政、農業部門注冊登記的都有。
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中的政府管理職能的有效應用
1.政府要引導農民充分認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是在新時代的迅速發展下,改革創新發展后出來的新生事物。它的作用對于廣大農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為了引導農民能夠充分的認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首先就要先讓每個干部群眾明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創建對于農民的利處,而村干部則是是農民的領頭羊,只有他們意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重要性之后,才會對自己管轄范圍內的農民大力宣傳,解除農民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誤解,使每個農民都意識到農村經濟組織可以給自身帶來的益處。其次還可以在已經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地方,舉行試宣傳示范的方法,讓農民親自看到參加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好處。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廣大農民眼見為真后,對于參與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會提高。
2.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一切事情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所以政府做好法規建設,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逐漸走向規范化和法制化,是政府各行政部門應盡的職責。因此國家在此基礎上,應該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然后根據本國國情,盡早制定關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相關法律,使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在法律環境下健康發展。從長遠角度來看,地方政府在國家相關法律政策還未出臺時,可以先根據當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促進、規范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相關條例和章程,保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有序性。
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我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由于起步比較晚,在組織規模、資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方面都存在嚴重的問題。因此各級政府為了保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良好的發展,一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首先在工商登記和產品銷售等方面為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供便利條件。二是在資金方面,各級政府一定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扶持其健康發展。還可以根據每年本地區的財政收入狀況,安排一定的數額實行低息貸款。三是在稅收方面,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一般都是屬于非盈利性的組織機構,所以在地方稅允許的范圍之內,政府可以進行稅費優惠政策或者說在一定期限或者范圍內免收稅費,保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有效運行。四是要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在幫助農民進行農業產品生產的條件下,設立風險防范金,一旦農業生產出現問題,農民無法從農產品中獲得經濟收入或者遭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時,可以給予一定資金補貼。
四、結論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廣大農民自主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有效建立極大的維護了農民權益,使農民獲得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為了其良好發展,需要政府發揮管理職能進行扶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2、紐帶的職能。合作社必須成為政府和農民的紐帶,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協助政府貫徹和落實農業與農村政策,把農民的意愿反饋給政府,為政府施政提供第一手材料。合作社也必須成為農民與市場,農民與龍頭企業等的紐帶,使農民有通暢的銷路,商家有穩定的貨源,為商家和農民架起一座雙贏的金橋。
3、保護的職能。作為弱勢群體的代表,合作社必須成為農民利益的代表,為減輕農民的負擔,保護農民的權益不受侵害而努力。同時,合作社也要成為農民生活的空間—農村的利益的代表,發揮農民的聯合體的作用,保護農村的環境,保護農村的資源,使我國的農業能夠可持續的發展。
4、教育的職能。也可以稱為培訓的職能。合作社作為農民的聯合體,必須為社員的素質的提高而努力。農業結構的調整、科技的轉化、技術的普及、生產經營與管理水準的提高,都離不開社員素質的提高。目前,在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總勞動力的40%,文盲和半文盲約占總勞動力的18%。這種現狀,不適應今后農業的設施化、機械化、信息化和集約化的要求。
5、示范的職能。據1999年的一項統計:利益關系比較緊密,真正稱得上農業產業化組織的只有1萬2千個左右,連接農戶約2千萬戶,占全國農村總戶數的9%。在21世紀,中國的農村合作社,必須通過自身的發展,帶動更多的合作社的成立,帶動更多的農民的參加;并在實踐中發展一批成功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樣板社,帶動更多的成功社的出現。
6、發展的職能。要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學習發達國家合作社的成功的經驗,更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與突破。合作制的內容非常廣泛,合作社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把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進行有機結合,有可能會創造出合作社的一種全新的模式。
7、合作的職能。合作社的特點是合作,但我國現在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作而不合。幾種合作社自成體系,只有縱向的指導,而無橫向的聯合。反觀發達國家的合作社,都是即有縱向的合作,又有橫向的聯合,合力非常強大。要迎接國際強勢農業的沖擊,今后,中國的農村合作社必須加強大。要迎接國際強勢農業的沖擊,今后,中國的農村合作社必須加強上下,左右,周邊,各體系間的協調與合作,并最終實現一元化的聯合。
1.農村居民維權意識弱。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征用農村土地、土地案件不斷增加。這些情況都是侵占農村居民利益。我國惠農政策在一些地方未嚴格落實,一些人員,挪用農業補貼。農村居民無法依靠自身力量進行解決,而村民的維權團隊也無法發揮實際功能,不懂得如何整合社會資源和執政資源,存在無組織狀態,難以從根本開展權益保障。
2.公共事業服務缺乏。在建設新農村階段,我國政府提出需做好農村的公共事業基礎建設。這樣能夠縮小城鄉的差距。農村公共事業能夠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而我國農村近年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進公共事業發展。農村的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有了明顯進步。但是,物質和財力缺乏的農村,一些村委會和鄉政府沒有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受到財力制約,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和城市經濟發展距離拉大,難以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二、新經濟時代下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
1.構建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首先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培訓,構建高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較強責任心的工作隊伍。經濟管理人員需參加更高層次學歷教育,并加強現代經濟規律把握與運用。相關領導干部也要注意引導和示范,促進政府人員創造性學習。同時,經濟管理團隊還應有穩定性,做到合理定崗、定編和定員,保證有專業人員參與農經管理工作,健全問責制度。
2.對農村經濟管理重要性加強認識。農村經濟管理是農村工作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了社會穩定和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各地政府應當加強認識,將農村經濟工作歸入議事內容中。家庭承包經營的雙層經營體制需加強完善和穩定,土地承包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凡是涉及農民利益的工作需加強監督。在防范農村經濟管理問題時要開展審計監督。各級政府要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管理職能的發揮。
3.完善農村經濟管理的相關法規。調解土地糾紛、農村財務審計和監管農村負擔都是強政策的行政執法工作。農村經濟管理人員要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盡管有相關的法規支持,但農村經濟管理的法規較少。我國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順利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執法工作,保證農村經濟秩序穩定。
4.確保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經費投入。我國對農村經濟管理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總體而言依舊偏緊。土地流轉和合作組織建設的財政扶持低,委托的經費少,農村經濟管理難以運轉。政府應當健全農村的信貸管理,及時放寬農村貸款。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資金前期投資,而這主要渠道是銀行信貸投入。故此要規劃好支農資金額度和比例,構建硬約束機制,保證資金及時到位。農產品加工和農村商貿投入是農村經濟重要增長點,要深化農產品的價格改革,提升農村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關部門要解決科技部門和農業部門分散管理現象,以技術指導農村經濟組織的運行,為農村經濟組織骨干提供現代化專業培訓和管理理念。5.完善政府主導的群眾利益維護機制。各級鄉政府需構建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協調和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鄉政府需強化經濟管理服務職能,從根本上凝聚村民意志和代表村民利益,調動群眾參與經濟事務管理中。需實施村務公開,構建管理人員責任制,村內重大問題要進行討論,落實好民主監督。農村領導干部要做好調查研究,發現并解決問題,關心民眾疾苦,為群眾排憂。構建新農村是為了構建服務型政府,這對農村的市場經濟完善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三、結束語
1.農村居民維權意識弱。城鎮化和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征用農村土地、土地案件不斷增加。這些情況都是侵占農村居民利益。我國惠農政策在一些地方未嚴格落實,一些人員,挪用農業補貼。農村居民無法依靠自身力量進行解決,而村民的維權團隊也無法發揮實際功能,不懂得如何整合社會資源和執政資源,存在無組織狀態,難以從根本開展權益保障。
2.公共事業服務缺乏。在建設新農村階段,我國政府提出需做好農村的公共事業基礎建設。這樣能夠縮小城鄉的差距。農村公共事業能夠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而我國農村近年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進公共事業發展。農村的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有了明顯進步。但是,物質和財力缺乏的農村,一些村委會和鄉政府沒有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受到財力制約,農村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和城市經濟發展距離拉大,難以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二、新經濟時代下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
1.構建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首先要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培訓,構建高政治素質、業務水平和較強責任心的工作隊伍。經濟管理人員需參加更高層次學歷教育,并加強現代經濟規律把握與運用。相關領導干部也要注意引導和示范,促進政府人員創造性學習。同時,經濟管理團隊還應有穩定性,做到合理定崗、定編和定員,保證有專業人員參與農經管理工作,健全問責制度。
2.對農村經濟管理重要性加強認識。農村經濟管理是農村工作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了社會穩定和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各地政府應當加強認識,將農村經濟工作歸入議事內容中。家庭承包經營的雙層經營體制需加強完善和穩定,土地承包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凡是涉及農民利益的工作需加強監督。在防范農村經濟管理問題時要開展審計監督。各級政府要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管理職能的發揮。
3.完善農村經濟管理的相關法規。調解土地糾紛、農村財務審計和監管農村負擔都是強政策的行政執法工作。農村經濟管理人員要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盡管有相關的法規支持,但農村經濟管理的法規較少。我國政府需制定和完善相關法規,順利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執法工作,保證農村經濟秩序穩定。
4.確保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經費投入。我國對農村經濟管理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總體而言依舊偏緊。土地流轉和合作組織建設的財政扶持低,委托的經費少,農村經濟管理難以運轉。政府應當健全農村的信貸管理,及時放寬農村貸款。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資金前期投資,而這主要渠道是銀行信貸投入。故此要規劃好支農資金額度和比例,構建硬約束機制,保證資金及時到位。農產品加工和農村商貿投入是農村經濟重要增長點,要深化農產品的價格改革,提升農村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關部門要解決科技部門和農業部門分散管理現象,以技術指導農村經濟組織的運行,為農村經濟組織骨干提供現代化專業培訓和管理理念。5.完善政府主導的群眾利益維護機制。各級鄉政府需構建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矛盾調處和權益保障機制,協調和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鄉政府需強化經濟管理服務職能,從根本上凝聚村民意志和代表村民利益,調動群眾參與經濟事務管理中。需實施村務公開,構建管理人員責任制,村內重大問題要進行討論,落實好民主監督。農村領導干部要做好調查研究,發現并解決問題,關心民眾疾苦,為群眾排憂。構建新農村是為了構建服務型政府,這對農村的市場經濟完善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三、結束語
(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農村經濟管理站,吉林洮南137100)
[摘要]中國一直是世界級別的農業生產大國,在國有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經濟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然而對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其中存在諸多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是當下一個非常重要且緊迫的事情,本文從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創新的相關舉措。
[
關鍵詞 ]新常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創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45
農村經濟管理是建設農村的基礎工程,基于我國的特殊情況,想要全面落實經濟的發展,一定要對農村的經濟管理加以利用。多年來,我國的經濟一直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傳統農村社會組織的存在形式比較弱勢,矛盾疏導機制也較為僵化,農村的社會關系復雜。對我國的經濟管理歷程進行分析,農村經濟經歷了統分結合式雙層經營模式,集體產權處理和行政支配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然而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始終無法實現農村經濟管理的可持續發展,一些地區的經濟管理水平依舊落后,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亟待創新。
1現階段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思想認識不夠深刻
雖然農村的經濟管理對國民經濟的建設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甚至是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近些年來國家也不斷地落實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支持農村經濟管理,但是由于人們的思想認識不夠,很多制度政策在實際落實的時候頻頻遭遇困難,一些真正能夠提升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制度始終難以有效地開展落實。農村相對于城市而言比較落后,人們的思想水平普遍不高,地方性領導在這種大環境的“熏陶”下,很難對農村經濟管理正確地認識,領導的思維“偏差”,具體表現如下:第一,體制觀念影響。為了更適應變化的經濟環境,更為了更好地促進工業建設的發展,國家對農村經濟的管理態度一直是“補貼”,這種長期的“態度”被很大一批人歸類于“理所應當”,計劃經濟體制使農業經濟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態。第二,基層領導的農村經濟管理認識不足,在落實經濟管理的過程中,并沒有將經濟管理體制的功效發揮到最大,缺乏全局戰略性目標及意識的農村經濟管理,很難為農村的經濟管理提供幫助。
1.2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農村經濟管理涉及的范圍非常廣,不僅包括土地承包、財政審計,還包括監督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由于管理內容復雜,任務量繁重,對政策的依賴性較強,想要全面落實必須依賴完善、科學、匹配的管理制度。然而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法規而言,農村經濟管理體系不健全、職能管理權限不明確,一旦發生相關的問題,無法落實問題的及時解決,經濟管理很難發揮作用,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受到了嚴重的制約。
1.3管理體制不完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地完善,農村經濟體制也在不斷進行著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在新形勢下,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農村利益結構趨于復雜化;農村收入逐漸多元化等現象都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機遇,然而機遇的到來不可避免地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管理制度的落后、腐朽,難以協調各方的利益關系,農民的合法權益缺乏保障,不敏感的市場觀念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1.4資金管理不規范
資金是落實農村經濟管理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雖然國家對農村經濟管理提供了相關的補助,然而在資金管理、運用的過程中卻存在很多的影響因素,資金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具體問題表現如下:第一,資金分類規范不明確,新型資金分類出現導致新矛盾的出現,造成集體資金、固定資產損失;第二,農村經濟資金使用、財政管理缺乏透明性,資金不合理使用現象比較常見;第三,管理干部對資金增產認識較差,財政政策理解、落實不到位,導致資金管理意識缺乏,進而造成資金使用率低,回報性差等不良后果。
2新常態下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創新
2.1宣傳農村經濟管理理念,強化農村經濟管理重要性認識
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的建設是我國發展經濟過程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只有保證了相關制度科學、合理的落實,才能有效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實現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終極目標。相關部門需要組織專員及時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強化農村經濟管理的學習力度,全面提升人們對農村經濟管理的認識;采取相應的措施,在為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的同時,調動相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管理職能的發揮。
2.2健全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相關的規章制度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利用國家法律的強制性為落實農村經濟管理體制提供保證,提高管理者的執法工作力度,保證農村經濟管理秩序的穩定性。具體的落實步驟如下:第一,健全農村經濟管理體制相關的管理規章,落實法制化的管理和監督。在明確規定管理者的責任與義務的同時,建立完善的責任體系、激勵體系,并使多個體系互相滲透并逐步形成完整、科學的統一體。第二,完善管理者的日常工作、行為規范,從落實土地承包責任制、完善村級財務工作管理機制、降低農民經濟負擔、設立規范的工作體制等角度出發,全面地提升農村經濟管理的效率,規范化管理各個細節。
2.3構建專業的、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全面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第一,因為現階段農村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匱乏,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使之從農業經濟業務、理論知識、科學技術等角度全面地了解農村經濟管理的相關問題。強化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培訓,有意識地構建高政治素質、高業務水平、高責任心的專業管理團隊。第二,吸收、納入專業性的管理人才,擴大管理階層中高素質、高學歷人員的比例,定期培訓,強化人才對現代經濟規律的把握與運用。第三,加速管理人員的流動速度,用更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農村經濟管理,促進經濟管理的和諧穩定發展。建立專門的人力流動管理方案,實現管理能力、管理結構的均衡。
2.4確保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經費投入
雖然國家對農村經濟管理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相關的資金投入也越來越多,然而對現階段資金運用的情況看來,被提供的資金仍然難以保證需要。經費不足最直接的后果便是農村經濟管理難以運轉。因此,政府部門應當健全農村的信貸管理,放寬相關的規定,更好地落實農村貸款。另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投資,而這筆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銀行信貸投入。因此,合理化支農資金額度和支農資金比例,建立強制性的約束機制,保證資金的及時、到位。
2.5完善政府主導的群眾利益維護機制
在政府宏觀調控的基礎上,由鄉政府組織專人建立科學、有效的機制,落實經濟管理過程中涉及的利益協調、矛盾調節和權益保障。首先,鄉政府的相關部門需要采取措施,不斷地強化自身在經濟管理過程中的服務、管理職能,立足于農民意志、農民利益處理問題,用自身的行動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經濟事務管理的相關活動。其次,落實農村經濟管理事物的公開化與透明化,建立相關的政策制約管理人員;對重大經濟管理事件進行公開討論,落實民主監督。最后,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及時調查研究,解決問題,“憂民之憂,樂民之樂”,以為群眾排憂解難為自身的責任義務。
2.6拓展農民的經濟增收渠道
因為現階段我國的農民生產條件還比較落后,落后的生產資料、生產條件會對經濟管理產生一定的制約,不僅影響農業水平的提升,更影響著農民的經濟收入。因此,想要落實農村經濟管理需要從更新農業生產資料,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角度出發。另外,采取有效的措施,拓展農民的經濟收入渠道,建立專業的網絡農業咨詢,方便農民查詢,對農民查詢的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方便政府部門調整農村經濟管理體系。
3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經濟水平不斷的提升,農村的經濟管理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想要全面地發展農村經濟管理要立足于時展的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要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敬業精神、負責的態度落實相關的管理工作。此外,政府部門需要不斷地充實相關的管理內容,在實踐的過程中探索,采用科學的手段改善現階段的農村經濟管理,全面落實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科學轉型,繼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何付遠.市場經濟環境下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研究[J].時代金融,2015(2).
關鍵詞:新農村;村級改革;農村經濟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村級組織。只有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村級組織改革,破除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激活農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建立起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村級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國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進程中,對村級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必須重新審視。
(一)村級組織是黨和政府與億萬農民聯系的橋梁和紐帶
村級組織是我國農村的最基層組織。黨和政府關于農村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只有通過村級組織去組織農民實施才能落到實處。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措施,也必須要通過村級組織這一載體去實施。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廣大農民的意愿,也主要是通過村級組織這一渠道向上級反映。離開村級組織,黨和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將因失去抓手而無所適從。
(二)村級組織是新農村建設的基層組織者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加大對農村的投入,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社會公益事業;三是加強對農民的教育,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文明程度。而這三個方面的工作,都必須要靠農村的最基層組織――村級組織去組織實施才能完成。
(三)村級經濟是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和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涌現了一大批如華西村、等依靠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而發展壯大的“名村”,為其他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樹立了榜樣。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雖然各地不應完全照搬照抄這些“名村”的經驗和發展模式,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經過50多年積累起來的村級集體經濟的巨大財富,是新農村建設最現實的物質基礎和支撐,任何拋開現有的村級集體經濟進行新農村建設的設想,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而且也是無法實現的。
(四)村級經濟組織是農村的市場主體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規模小、并且分散的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既阻礙了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也無法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相對接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成為嚴重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引導下,公司+農戶等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協會等各種市場主體組織有了很大發展,對于組織分散的農戶順利進入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未來農村市場經濟發展中,村級經濟的市場主體作用是任何組織都無法取代的。
(五)村級經濟是聚集新農村建設資金的載體
建設新農村需要強大的資金投入。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投入的渠道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政府的財政扶持,二是社會資金的投入,三是農民自己進行投入。
隨著我國城鄉統籌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戰略方針的實施,國家的投入將會不斷增加,但是在市場經濟下,國家的投入將主要用于提供社會公共產品,保障社會公平,國家不應該也沒有能力把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全包下來。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資金,要靠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和農民自己進行投入,這就必須要發揮村級經濟的載體作用,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吸引并凝聚各種社會資金,提高農民自身的投入水平,才能滿足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巨額資金投入。
二、現行村級體制的制度缺陷
30年前所進行的以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雖然沖破了農村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改變了集體經濟“大呼隆”、“大鍋飯”的狀況,但是從本質意義上講,這一改革只是改變了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方式,并未觸及農村計劃經濟的根本體制。
30年來,雖然我國農村的各項改革在沿著市場經濟取向不斷深化,但是農村經濟最核心、最關鍵的村級體制始終沒有進行根本性變革。按照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的要求,現行村級體制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
(一)村級集體經濟產權模糊、殘缺不全,制約了農村市場主體的發育
從現行的各種法律制度的規定看,目前我國農村的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實行鄉、村、組三級所有,以組為基礎的產權制度。這種產權制度一方面使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權歸屬不清,三級組織均擁有集體財產的所有權,究竟歸納一級所有不清楚,事實上,哪一級都沒有完整的所有權。另一方面造成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產權殘缺,作為農村經濟最基本單元和支撐的村級經濟在土地等集體財產的所有權上,上有鄉、鎮的頂頭領導,下有村民組對土地等集體資產的實際占有,因而使村級組織的所有權在事實上被架空。產權經濟學認為,只有構建了具有排他性和流動性的產權,才能培育起有效率的市場主體。村級集體財產的產權模糊、殘缺不全,嚴重束縛了其向農村市場主體的發育,從而影響了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二)政經(社)合一的組織形式,降低了村級組織的行政和經濟管理效率
現行的村級組織既是農村居民的自治組織,又是集體經濟組織。村級組織在行使行政職能時,往往以經濟管理者的身份向農戶亂攤派,加重農民負擔;在行使經濟職能時,又往往采用行政手段,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同時,繁雜的行政和經濟管理事務又占據了廣大農村干部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影響了其自身素質與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高度集權的“一元化”領導體制,缺乏相互制約的權力制衡機制
目前,絕大多數地區的村級組織都是集行政管理與經濟管理權于一身的高度集中統一的組織結構,既沒有建立科學的內部分工制衡機制,也沒有建立有效的外部監督制約機制。這種體制不僅容易造成個人專權,導致亂用權力、決策失誤,而且在權力失去制約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滋生腐敗,造成集體資產流失、干群關系緊張,嚴重削弱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村級組織存在的制度缺陷,是目前引發我國農村一系列問題和矛盾的根源。
1、受體制的制約,村級經濟沒有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而發育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具有內在生機和活力的農村市場主體。在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體制中,村級集體經濟沒有充分發揮其為農戶提前、產中、產后服務,組織農戶進入市場的功能,使分散的農戶盲目地闖市場,造成我國農副產品供應的大起大落,長期以來始終跳不出“少了少了少、多了多了多”的怪圈,不僅使廣大農民蒙受了巨大損失,影響了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而且引發了國民經濟的劇烈波動。
2、村級經濟沒有發揮有效聚集社會資源投入農業的載體作用,建立起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農業的投資、融資機制,使農業投入長期不足,影響了對農業的現代化改造。
3、由于村級經濟薄弱,沒有接長農業產業鏈條,不僅使農業的效益無法提高,而且也制約了農業自身吸收接納勞動力的能力,使數以億計的農業勞動力不得不背井離鄉進城務工,既影響了農業的自身發展,也加大了社會的就業壓力,并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4、由于村級體制缺乏應有的活力,抑制了新農村建設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效能的釋放,使新農村建設出現了“外熱內冷”的尷尬局面。
三、村級體制改革的構想
改革村級體制,必須在堅持土地等基本農業生產資料集體所制的前提下,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根據廣大農民的意愿,順勢推進,才能保護并不斷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一)改革“三級”所有,強化村級集體經濟所有權
從目前的行政組織架構看,鄉、鎮是農村的基層政權組織,不再是農村集體經濟的所有者,但是有關法律法規至今仍未予以明確。因此,應盡快修訂有關法律法規,明確鄉、鎮一級不再具有農村集體經濟的所有權。村民組雖然是三級所有的基礎,但是由于其規模小,經濟基礎薄弱,組織機構不健全,難以承擔作為集體經濟主體組織農戶進入市場的重任,可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以股份等形式逐步納入村級經濟。村級組織一般是以一定的社區為單位組建的,規模適宜、機構健全,因此應將土地等集體經濟產權明確在村一級,從而把村級集體經濟塑造成為產權清晰、完整的農村市場經濟主體組織。
(二)實行政經(社)分開,強化村級集體經濟管理
在市場經濟下,鄉鎮政府的主要職能是對農村進行行政管理,為廣大農民提供各種公共服務產品,因此應當明確鄉鎮一級不應再承擔經濟管理職能。村一級組織應實行政經(社)分設,即將村級集體經濟管理職能從村民委員會中分離出來,村民委員會只行使村民自治的行政管理職能,不再承擔村級經濟管理職能,另行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專事村級集體經濟管理工作。村民組在納入村級集體經濟之后,將成為村級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再具有行政職能。
(三)推進股份合作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經驗證明,股份合作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已基本完成了村級經濟的股份合作制改造,積累了豐富經驗。農業專業合作社法的實施,使我國農業股份合作制的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為農村經濟全面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完成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權改革,實行政經(社)分開之后,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適時推進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逐步把村級集體經濟改造為規范的農民股份合作社,使之成為專門從事發農村展集體經濟,組織農戶進入市場,為農戶提前、產中、產后等服務,進行農產品加工等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合作社法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