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1:20
序論:在您撰寫西方文化的核心價值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里有一部分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核心價值觀。西方文化主要強調對立和沖突,而中國的文化則是強調和諧的精神。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磨滅自己文化的短處,也要發現長處,將自己的文化傳承下去。每種文化都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這是在歷史長河中發展的主流。中國本身有著自己的獨特社會、文化特點,都將“和諧”作為了其價值的核心。在當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把目光瞄向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這對于調節世界各國文化矛盾沖突、宗教問題、世界霸權主義、環境污染問題等都有極大的幫助。
1
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受到的思想沖擊
1.1 貶低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
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本國的文化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沖擊。到了今天我們已經開始變得以貶低自己國家的文化習以為常了。這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是巨大的損失,嚴重阻礙了中國的文化發展。觀察各國的文化發展,很多國家都是對自己國家的文化不斷宣揚和傳承,而我們已經開始攻擊自己的文化了。比如,《紅樓夢》對于中國是不可磨滅的文化巨大瑰寶,對于西方也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國內有很多人去批判它,說它是一次巨大的失誤。這樣的偏激思想只會嚴重阻礙中國的文化發展,而沒有積極的意義。
1.2 只有被西方國家認可的文化才是科學的
在西方文化的日益沖擊下,有很多人認為只有被西方學術認可的中國文化,才是科學的,才是正確的。如果不能被認可則是沒有價值的,沒有意義的。中國人講的是文化的和諧、思想的統一,如果只是單純的認為國外的東西正確的,那么國內的文化豈不是沒有意義了,我們更多要注重的是怎樣才能在國內將自己的文化價值發揚和傳承。
2
怎樣傳承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
2.1 尊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
第一,我們必須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有很多的中國文化大家都陌生了,不要只是除了書本中的文言文課文其它的就一概不知了。
第二,要清楚地知道中國和世界的文化價值核心觀是可以融會貫通的,都有著各自的通性,可能也有不同的地方,這是避免不了的。
第三。我們要將我們的文化面向大眾。除了利用多種資源宣傳外,也要讓我們主觀意愿來實現。
2.2 加快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速度
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走向世界是歷史的必然要求。世界文化多元素的發展是大趨勢。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也將順應這一歷史潮流,在世界的面前展示自己的風采。在面對全球化的變化和發展中,躲避和逃脫都不是辦法。只有利用在文化的進程演變中將文化吸取和改良才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中國的文化是“和諧”,但是很多的西方人并沒有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從這里就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對待中國的態度。在這么多年的發展中,西方國家已經將快速發展的中國作為假想敵。中國的快速發展對西方國家產生威脅。各種對于中國打壓理論紛紛出臺。其中西方研究者拋出的文明沖突論最為代表。其描述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如果和伊斯蘭文明結合共同對抗西方,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西方國家出臺了很多打壓中國的策略。我們要警惕這樣的事件對于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只有使中國不斷的加入全球化的進程,并積極的宣傳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而我們也要不斷地從國家角度去考慮這樣的問題,才能先一步吸收國外的先進文化和發展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
2.3 中國文化價值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
中國文化能夠逐步走向世界是由其獨特的魅力所決定的。中國文化有著博大精深的魅力這是世界不可否認的。在西方各國面對中國文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學習中國的文化。這是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體現和證明。中國文化除了在得到世人的認可之外,還因為中外文化有著很多的連接性。中西方文化雖然有差異性,但是他們的內部又包含著相似性的文化因素。在思維方面中,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不
轉貼于
同。所以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只是思維階段和主觀意識不同罷了。單純而和諧思想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將不斷發展,包含多種文化要素、成分的文化取長補短的融合在一起。不斷加深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加強西方同中方文化互補的關系,就可以很好的使二者處于平衡狀態。
2.4 當代的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形成
論文摘要:中國文化核心價值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和諧”。在多年的發展中又被概括為各民族互相依存、長期互融的精神。在世界交流方面要有文化融合,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特點,受到世界各國文化愛好者的廣泛追捧。
在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里有一部分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核心價值觀。西方文化主要強調對立和沖突,而中國的文化則是強調和諧的精神。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磨滅自己文化的短處,也要發現長處,將自己的文化傳承下去。每種文化都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這是在歷史長河中發展的主流。中國本身有著自己的獨特社會、文化特點,都將“和諧”作為了其價值的核心。在當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把目光瞄向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這對于調節世界各國文化矛盾沖突、宗教問題、世界霸權主義、環境污染問題等都有極大的幫助。
1 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受到的思想沖擊
1.1 貶低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
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本國的文化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沖擊。到了今天我們已經開始變得以貶低自己國家的文化習以為常了。這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是巨大的損失,嚴重阻礙了中國的文化發展。觀察各國的文化發展,很多國家都是對自己國家的文化不斷宣揚和傳承,而我們已經開始攻擊自己的文化了。比如,《紅樓夢》對于中國是不可磨滅的文化巨大瑰寶,對于西方也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國內有很多人去批判它,說它是一次巨大的失誤。這樣的偏激思想只會嚴重阻礙中國的文化發展,而沒有積極的意義。
1.2 只有被西方國家認可的文化才是科學的
在西方文化的日益沖擊下,有很多人認為只有被西方學術認可的中國文化,才是科學的,才是正確的。如果不能被認可則是沒有價值的,沒有意義的。中國人講的是文化的和諧、思想的統一,如果只是單純的認為國外的東西正確的,那么國內的文化豈不是沒有意義了,我們更多要注重的是怎樣才能在國內將自己的文化價值發揚和傳承。
2 怎樣傳承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
2.1 尊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
第一,我們必須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有很多的中國文化大家都陌生了,不要只是除了書本中的文言文課文其它的就一概不知了。
第二,要清楚地知道中國和世界的文化價值核心觀是可以融會貫通的,都有著各自的通性,可能也有不同的地方,這是避免不了的。
第三。我們要將我們的文化面向大眾。除了利用多種資源宣傳外,也要讓我們主觀意愿來實現。
2.2 加快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速度
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走向世界是歷史的必然要求。世界文化多元素的發展是大趨勢。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也將順應這一歷史潮流,在世界的面前展示自己的風采。在面對全球化的變化和發展中,躲避和逃脫都不是辦法。只有利用在文化的進程演變中將文化吸取和改良才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中國的文化是“和諧”,但是很多的西方人并沒有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從這里就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對待中國的態度。在這么多年的發展中,西方國家已經將快速發展的中國作為假想敵。中國的快速發展對西方國家產生威脅。各種對于中國打壓理論紛紛出臺。其中西方研究者拋出的文明沖突論最為代表。其描述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如果和伊斯蘭文明結合共同對抗西方,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西方國家出臺了很多打壓中國的策略。我們要警惕這樣的事件對于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只有使中國不斷的加入全球化的進程,并積極的宣傳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而我們也要不斷地從國家角度去考慮這樣的問題,才能先一步吸收國外的先進文化和發展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
2.3 中國文化價值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
中國文化能夠逐步走向世界是由其獨特的魅力所決定的。中國文化有著博大精深的魅力這是世界不可否認的。在西方各國面對中國文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學習中國的文化。這是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體現和證明。中國文化除了在得到世人的認可之外,還因為中外文化有著很多的連接性。中西方文化雖然有差異性,但是他們的內部又包含著相似性的文化因素。在思維方面中,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只是思維階段和主觀意識不同罷了。單純而和諧思想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將不斷發展,包含多種文化要素、成分的文化取長補短的融合在一起。不斷加深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加強西方同中方文化互補的關系,就可以很好的使二者處于平衡狀態。
2.4 當代的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形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國際文化的交流中難免有不平等的存在。但是我們必須相信中國的文化不是強權文化,而是一種有境界、有追求,并在發展中不斷自我完善的文化核心價值,并且使其能夠傳承下去。文化的發展在于人們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能夠不斷將新的事物融人其中,并開發出新的文化模式使其被現在人所接受,很多文化的流失都是因為不符合現在人的價值觀,使其難以被接受所以被淘汰掉。只有將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精髓保留并發展出新的內容才能使其在歷史長河中被傳承下去。
綜上所述,在文化的國際交流中能夠使人們加強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了解,避免沖突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對國外的文化采取吸收和包容的態度。只有不斷提高自己國家的文化價值核心,加深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才能使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異減少,減少沖突,從而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式,才能在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減少文化的鴻溝,促進文化間的有效的交流,保證中國文化價值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張麗霞.傳統文化修養與跨文化交際[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
論文摘要:中國文化核心價值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和諧”。在多年的發展中又被概括為各民族互相依存、長期互融的精神。在世界交流方面要有文化融合,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特點,受到世界各國文化愛好者的廣泛追捧。
在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里有一部分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在發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核心價值觀。西方文化主要強調對立和沖突,而中國的文化則是強調和諧的精神。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磨滅自己文化的短處,也要發現長處,將自己的文化傳承下去。每種文化都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這是在歷史長河中發展的主流。中國本身有著自己的獨特社會、文化特點,都將“和諧”作為了其價值的核心。在當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把目光瞄向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這對于調節世界各國文化矛盾沖突、宗教問題、世界霸權主義、環境污染問題等都有極大的幫助。
1 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受到的思想沖擊
1.1 貶低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
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本國的文化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沖擊。到了今天我們已經開始變得以貶低自己國家的文化習以為常了。這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是巨大的損失,嚴重阻礙了中國的文化發展。觀察各國的文化發展,很多國家都是對自己國家的文化不斷宣揚和傳承,而我們已經開始攻擊自己的文化了。比如,《紅樓夢》對于中國是不可磨滅的文化巨大瑰寶,對于西方也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國內有很多人去批判它,說它是一次巨大的失誤。這樣的偏激思想只會嚴重阻礙中國的文化發展,而沒有積極的意義。
1.2 只有被西方國家認可的文化才是科學的
在西方文化的日益沖擊下,有很多人認為只有被西方學術認可的中國文化,才是科學的,才是正確的。如果不能被認可則是沒有價值的,沒有意義的。中國人講的是文化的和諧、思想的統一,如果只是單純的認為國外的東西正確的,那么國內的文化豈不是沒有意義了,我們更多要注重的是怎樣才能在國內將自己的文化價值發揚和傳承。
2 怎樣傳承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
2.1 尊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
第一,我們必須尊重自己國家的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有很多的中國文化大家都陌生了,不要只是除了書本中的文言文課文其它的就一概不知了。
第二,要清楚地知道中國和世界的文化價值核心觀是可以融會貫通的,都有著各自的通性,可能也有不同的地方,這是避免不了的。
第三。我們要將我們的文化面向大眾。除了利用多種資源宣傳外,也要讓我們主觀意愿來實現。
2.2 加快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速度
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走向世界是歷史的必然要求。世界文化多元素的發展是大趨勢。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也將順應這一歷史潮流,在世界的面前展示自己的風采。在面對全球化的變化和發展中,躲避和逃脫都不是辦法。只有利用在文化的進程演變中將文化吸取和改良才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中國的文化是“和諧”,但是很多的西方人并沒有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從這里就可以看出西方國家對待中國的態度。在這么多年的發展中,西方國家已經將快速發展的中國作為假想敵。中國的快速發展對西方國家產生威脅。各種對于中國打壓理論紛紛出臺。其中西方研究者拋出的文明沖突論最為代表。其描述了中國的儒家思想如果和伊斯蘭文明結合共同對抗西方,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西方國家出臺了很多打壓中國的策略。我們要警惕這樣的事件對于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只有使中國不斷的加入全球化的進程,并積極的宣傳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而我們也要不斷地從國家角度去考慮這樣的問題,才能先一步吸收國外的先進文化和發展中國的文化核心價值。
2.3 中國文化價值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
中國文化能夠逐步走向世界是由其獨特的魅力所決定的。中國文化有著博大精深的魅力這是世界不可否認的。在西方各國面對中國文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學習中國的文化。這是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體現和證明。中國文化除了在得到世人的認可之外,還因為中外文化有著很多的連接性。中西方文化雖然有差異性,但是他們的內部又包含著相似性的文化因素。在思維方面中,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所以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只是思維階段和主觀意識不同罷了。單純而和諧思想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將不斷發展,包含多種文化要素、成分的文化取長補短的融合在一起。不斷加深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加強西方同中方文化互補的關系,就可以很好的使二者處于平衡狀態。
2.4 當代的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形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國際文化的交流中難免有不平等的存在。但是我們必須相信中國的文化不是強權文化,而是一種有境界、有追求,并在發展中不斷自我完善的文化核心價值,并且使其能夠傳承下去。文化的發展在于人們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能夠不斷將新的事物融人其中,并開發出新的文化模式使其被現在人所接受,很多文化的流失都是因為不符合現在人的價值觀,使其難以被接受所以被淘汰掉。只有將中國文化核心價值的精髓保留并發展出新的內容才能使其在歷史長河中被傳承下去。
綜上所述,在文化的國際交流中能夠使人們加強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的了解,避免沖突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對國外的文化采取吸收和包容的態度。只有不斷提高自己國家的文化價值核心,加深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才能使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異減少,減少沖突,從而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式,才能在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減少文化的鴻溝,促進文化間的有效的交流,保證中國文化價值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張麗霞.傳統文化修養與跨文化交際[J].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
關鍵詞:傳統體育文化;文化融合;核心價值觀;影響;對策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基于中華傳統文化而發展衍生的人類體育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文化,是我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之體育意識形態的具體體現,也是核心民族價值觀的組成部分。它包含了眾多我國古人的體育智慧結晶,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體育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以悠久的歷史文化脈絡、高度凝練的運動表征形態,彰顯著五千年生存發展的強大生命力,并以其自身獨特的傳承方式、發展環境、表達方式、,分別立足于東西方的主流體育文化意識中。隨著近代世界文明的發展,全球各國家民族文化距離的縮短,中華各種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思想的沖擊,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無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影響。
因此,系統的分析東西方文化融合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影響,以自省的方式反思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發展中的優勢與不足,以期能夠在西方體育文化全球化的大環境中經久不衰、綻放光輝。
1文化與體育文化概述
從古至今,關于文化的定義雖然林林總總、眾說不一,但其總體上都體現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歷史性和對普遍存在的具體性東西的描述性特征。因此,本研究以美國學者露絲?本尼迪克特對文化的定義:“文化是通過某個民族的活動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思維和行動方式,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社會綜合體?!睘檫壿嬈瘘c,對文化入侵展開研究。
文化是一種人類活動,是人類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的結晶,具有非強制性影響力的本質屬性;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有精神現象、意識形態和社會行為與習俗的綜合體。文化的外延范圍很廣,它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產物,體現在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方方面面,當然也反應在體育活動方面。體育是人類創造的一種活動方式,是構成人生存、生活方式的一種表現形式。但體育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也是社會及個體文化生活的需要。在遠古社會里,體育就具備了生存、娛樂、信仰等諸多文化特征;現代社會里,體育更是至關重要,不僅對于個人一身體、人格與心理及觀念、意識等方具有全面發展的作用,對于社會來講在經濟、政治、軍事等領域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體育是由人類創造出來的,體現著人類在改造自然界過程中的文明發展程度,具備了各種文化的特征,因而體育是文化的一部分。
同時,體育的這種文化形態是由社會文化形態決定的,社會文化形態的不同,表現出來的體育形態也有所不同。
2西方體育文化的全球化與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
2.1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
“體育文化”一詞最早出現于1818年德國學者費特著述的《體育史》一書。它同任何一種其他文化一樣,深深地記錄著一個民族的特點,反映著該民族的思維方式和習慣。單以文化本質上來說,中華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的競技體育文化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中華傳統體育文化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分支也帶有著民族文化講求的“天人合一,兼容并包,以和為貴”的特點,是一種綜合思維體系;而西方的競技體育文化則是講求“更快、更高、更強”,強調競爭、自我超越的分析型思維體系。中華傳統體育所蘊含的“德者居之、以體會友”之文化,重視練體者的德才兼備;而西方競技體育所蘊含的“爭強奪標,一決高下”之文化,以獲勝者的成功與榮耀為目的。此外,美國學者卡普拉在論及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時也說到:“中國人對世界觀的認知和方法論的應用不同于早期的歐洲學者,他們對問題的研究以對宇宙和自然的樸素哲學為特點,在對事物的探索中并不限于對問題因果關系的探討,還在于對問題的對象和發生時間的綜合闡述?!币虼苏f,中西方體育文化不僅受中西方地域文化發展的影響,存在著思維性的認知差異;還因為受中西方人民生存目標的不同,而存在著對體育價值與功能認同的不同。
2.2西方體育文化的全球化發展
體育文化一詞從德國學者費特著述的《體育史》中正式被提出之后,體育活動變被正式稱之為一種文化。其實本應如此,因為無論東方西方,他們的體育活動都深深地被刻上不同的民族文化的烙印。西方國家經過兩次工業革命,實現了社會現代化的飛躍發展,積攢了雄厚的經濟實力,由此便帶動了現代體育運動的快速發展與傳播。西方體育文化便在此時形成,并成為了西方國家進行世界范圍內宣傳其“普世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其體育文化傳播以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世界杯、美國職業男子籃球聯賽(NBA)、溫網公開賽等為重要載體,成為世界體育文化的主流,并以此奠定了西方現代體育文化的全球霸主地位。應該說,這些西方國家并不是沒有自己的傳統體育文化,但是他們的傳統體育文化并沒有像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推廣到世界上的各個角落,而是被奧林匹克文化所替代或融合。這種文化的替代與融合一方面表明,雖然不同民族、地域間的體育文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受社會發展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和對體育功能的認知發生了改變,不同民族和地域人群對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的共識,讓以籃球、足球、網球等為代表的西方體育運動更受歡迎,由此推動了現代體育運動對傳統體育項目的替代;另一方面,在當代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下,文化生產走向全球化、市場化、技術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傳統體育在發展中也必然要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和依托現代科技,才能在全球的舞臺上展示自我。但就市場化和技術化的文化本質來講,就是一種普世化的西方文化價值觀。當這種以西方文化為特征的價值理念和技術方法,對傳統體育進行市場化和全球化的運作時,其必然造成文化間的相互交流與融合。
2.3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鏈條的危機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國運能夠綿綿流傳,其關鍵在于其文化是否能在青年人中傳播,只有年青一代能夠深刻認可和發展本民族的體育文化,才能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屹立于全球化浪潮下,本著這樣的發展和繼承理念進行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活動,也只有這樣,我們的體育文化才不至于走上清末木蘭圍場的老路。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及傳統體育文化也都各自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據不完全統計,我國56個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創編了近千項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其中僅起源于漢族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就有近300項。這些內容繁多、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不僅彰顯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也構成了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優勢資源與文化寶庫。雖然我國有著豐富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資源,但真正能夠得到有效傳承發展的卻寥寥無幾。如,以武術在高等院校的發展為例。在全國16個?。ㄊ校┑?3所普通高校中,有24所高校僅開設1項武術項目――太極拳;有29所高校開設了2項武術項目――太極拳、長拳;有17所高校有開設3項武術項目――太極拳、長拳、養生功,而開設4項以上武術項目的高校不足10所。同時,即使在這些開設了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高等院校,其武術課程的設置也在全部的體育教學課程內容規劃中占有很小的比重。此外,這些教授公共體育武術課程的教師也大多是半路出家,并不是專業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專任教師,課程內容只是太極拳、長拳、太極扇等基礎的健身功法,沒有相應的理論課程進行配套。學生只知道模仿動作套路,并不能從文化起源、傳承及其功用等方面對民族傳統體育進行深入了解。這樣,造成學生在死板無趣的模仿練習中失去了對于傳統體育的興趣與熱情,更不用說從中體會文化層、思想層的中華傳統體育博大精深的奧秘。加之西方經濟體育從社會、網絡、產業等各方面對于學生生活、思想及體育愛好等方面的滲透,利用暴力美學、競爭思維對傳統體育開展空間的壓縮,使學生的傳統體育意識漸漸淡化乃是消失。從國外體育文化發展歷史經驗看,體育項目的發展最有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政策干預和商業運營。如美國各項體育項目的俱樂部運營模式,日本中小學柔道、空手道、劍道、弓道等原本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作為課程極力推廣的政府干預模式;還比如,韓國將跆拳道指定為軍隊和警察必須學習的運動技能條,大幅度提高了該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普及程度。而我國在這方面幾乎是空白,沒有一項傳統體育運動被政府制定為某一領域內必須學習的運動技能。
3東西方文化融合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影響表現
3.1西方的奧林匹克項目仍是國內大眾體育事業發展的“寵兒”
盡管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理念與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理念不相融合,但是西方的競技體育提倡的自我超越、人文關懷等核心文化內涵也逐漸為廣大群眾認可。西方競技體育所推崇的奧林匹克文化因其與時俱進、協調發展的傳播模式依然在世界范圍內的體育文化領域“獨占鰲頭”。尤其在2008年我國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以后,西方現代競技運動項目對我國社會不同階層人群的體育認知影響更大、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作用更強,使得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有限的物質與文化資源更加集中于此。這不僅日益弱化社會不同階層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認知,同時也制約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傳承與發展。而且隨著我國主流媒體及體育思想對奧運的宣傳及奧運精神的傳播,使得以西方現代體育為代表的人文精神,一方面高揚人類的理想一和平與發展;一方面在奧林匹克精神的導引下,不斷校正本身的錯誤、完善自身,以此影響和改變我國大眾體育事業發展的主導方向。西方體育的文化入侵不僅是運動項目的改變與入侵,也是西方古希臘城邦體育文化思維的入侵和西化的體育活動運作模式的入侵。在學校、社區以及單位中所組織和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以奧運運行方式而舉辦的市級、省級運動會,包括其比賽項目亦大都以奧運項目為藍本進行強度與難度的降低。李力研指出:“現代社會一切體育的比賽都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具有典型的希臘特征,其中奧運會更是希臘體育現代化的代表;同時,雖然近年來奧運會不斷地吸收一些傳統體育項目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的正式一員,但那也僅僅是奧運會全球化發展的需求,并進一步加深了不同體育文化之間的“誤讀”與沖突?!币虼苏f,奧運會的全球化發展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其文化的“文化浸入”,已經造成了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傷害。
3.2以西方體育為主宰的一元體育思想在青少年中傳播
以西方體育為主要內容和形式的一元化競技體育思想,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各大高校的主流思想,它不僅嚴重的影響了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文化在高校的傳播與發展,同時也削弱了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文化對高等院校師生的教化作用。以籃球運動為例,1895年來會理將籃球運動傳入我國后,我國天津社會開始逐步開展籃球活動并開展向中國其他城市擴展,使得北京、上海等地有了這項運動。1908年以后,一批美國基督教青年會的體育專業人員先后前來中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體育文化傳播活動。如蓋利博士1898年來華傳教,1904年任天津青年會體育干事,并趨各大城市指導,專門介紹各種西方競技運動。還比如,1908年艾斯納博士在上海成立青年會體育部,于1909年該青年會首次舉行籃球賽,隨即推廣學校與社會各界。時至今日,籃球運動已經遍布全國各個層次的校園中,它所帶來的西化競技體育思想也根深蒂固的種植在所有熱衷于此項目的青少年中,他們可以用籃球的語言與完全不同國家的孩子做有限的交流,這其實是一種文化的認同,象征著我們走入了別人的文化體系,以此為藍本無數的奧運項目將通過改變青少年的思維來改變我們的體育文化思維,最終達到文化入侵的最終期,文化同化。
3.3體育產業發展的不均衡
為加速我國體育事業和體育文化的發展、提高我國競技體育的整體水平。1995年7月,國家體委根據我國體育的發展實際,了《奧運爭光計劃綱要(1994-2000)》,以此通過體育運動的發展振奮民族精神、提升國際地位。自此我國的競技體育,也就是西方奧林比克運動項目,開始走進主流體育文化之中。數據顯示,中央一級1979年到1983年競技體育經費每年平局增長12.3%。省級以下許多地方的民族傳統體育經費沒有相應的增長,且呈現減少的態勢,多數縣開支后所剩無幾。到了90年代后期,體育彩票的發行又一次為西化的體育事業發展進行了注資。這一方面,為體育事業的西化發展進一步提供了動力和支持;另一方面,進一步提升了社會不同階層對西方現代體育運動及其文化的認知??梢哉f,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大眾的現代體育認知,為西化的體育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做足了準備。此外,國家對西方現代體育的資助投入要遠遠高于民族傳統體育產業,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族傳統體育產業的發展。如,據一些學者推算,獲得一塊奧運金牌平均要投入2000萬左右;而2008年包含內地22個省份、國際17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294人的第三屆香港國際武術比賽暨國際健身氣功展示會,所有項目的獎金共計20萬港幣(約為15萬7千元人民幣),這還不及奧運冠軍獎金的五分之一??梢哉f,西方體育產業的發展已經呈現出較為嚴重的一邊倒的態勢,西方體育產業對我國主流體育文化的控制已經達到較為深入的程度。
4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可持續發展對策
4.1開展大眾民族傳統體育活動
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根植于大眾社區活動之中,是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和傳承的基石。因為民族傳統體育就是廣大勞動群眾經過千百年的生產生活等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集大眾娛樂、健身于一體的社會實踐活動。所以在發展與弘揚傳統體育文化的過程中我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這樣的追根溯源,我們才能實現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才能讓廣大社會不同階層認識到傳承與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意義所在,才能有效的發展傳統體育產業,從而促進傳統體育文化向世界的廣泛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競技體育文化有著本質區別,它們的受眾也不盡相同,傳統體育的受眾是全體大眾,競技體育只是少數競技運動員的世界。而體育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體大眾全部參與進來,這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優勢。此外,傳統體育文化還具有一定的區域性特征,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就是要我們在發展傳統體育的同時,還要根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形成與發展的根源,保持其特有的文化內涵與民族底蘊。隨著我國實行深化改革、經濟調整宏觀政策的實施,我國的國力、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進一步的增強,人們的民族認同度、自豪感及民族意識達到空前高度;在體育事業發展的側重點上也不能單單只局限于在西方主導的競技體育項目中爭優奪標、贏得獎牌,同時還要優化和發揚我們自己的民族傳統體育,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發展上升到國家層面上來。
4.2培養廣大學生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素養
在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民族傳統體協成立大會上,國家教委副主任鄒時炎指出:“我國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體育事業和體育強國,不僅要開展西方現代體育運動,還要發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倍斍绑w育文化的傳播速度是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所無法比擬的,網絡的出現使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閃耀西方體育文化的光輝,但是民族傳統體育卻卻并不能像其他形式的西方體育文化一樣走進世界的每個角落。因此,對廣大的學生群體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不僅有利于廣大的學生提高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還有利于正確認知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提升對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文化的認知,使他們正確西方現代體育運動及其文化。在增強廣大學生民族傳統體育自豪感和認同度的同時,使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時刻心系國家,為國家為民族的發展與建設做出貢獻。此外,也能正確引導他們對不同體育文化態度,面對不同的體育價值觀、體育文化,懂得相互理解、相互促進、。
4.3優化傳統體育產業結構,為其傳承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雖然是以全民體育健身及各級學校體育為基礎的,但是他的推廣與傳播也離不開體育實體產業的支持與物質保障。放眼世界,所有先進的體育文化的推廣與傳播都有強大的體育實體產業作為后盾支持,如西方經濟體育的奧林匹克運動會、NBA、溫網公開賽等,而在民族傳統體育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印度的普拉提和瑜伽、韓國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和劍術等。這些民族傳統體育的產業化發展不但服務于本國人民、拉動國家經濟,還促使了國家體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輸出與傳播。這些根植于其本土的傳統體育文化所發展起來的場館會所的實體產業,基本可見于我國各大中小型城市。因此,要實現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利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契機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創新、演繹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及其文化的底蘊與內涵,將其優化為一種局勢俱進的先進體育文化;其次,優化與變革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方式,使其適應當代社會不同階層人群的運動體驗,滿足群眾對傳統體育文化的精神需求,并以此積極發展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民族傳統體育實體產業;最后,充分利用現在多媒體傳播技術,如: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等加大力度與規模對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知識進行宣傳。還可以充分發揮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地緣優勢,在傳統體育發源地開展傳統體育旅游產業,以此帶動體育產業發展。只要堅持以上幾點,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才能不斷地繼承和發展下去,我國的體育文化事業才不會被西方體育文化思想所沖擊,消耗殆盡。
[論文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效引領網絡文化,必須把握網絡文化的規律與趨勢,確立科學的原則與方法,通過對話方式、陣地文化建構方式、“網語”開發與運用方式,建構起網絡文化多樣價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體系”與“信念體系”,形成強有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支撐與保障機制。
在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網絡文化已成為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網絡時代社會思潮的重要載體與形式。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方式與機制,形成輿論引導與利益引導、政策引導、理論引導的統一與互動,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有效引領,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全新的時代課題。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原則與方法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原則
網絡文化環境中,意識形態建設的環境有了根本改變,要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網絡文化的有效引領,就必須充分把握住網絡生存方式與網絡文化的特殊性和規律性,遵循“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原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就是要用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占領網絡文化陣地,給多樣混雜的網絡思潮以正確價值指引,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思潮與精神家園,為網絡化生存方式與發展方式中全體人民團結進步提供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撐。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其目的性是十分明確的。相比之下要把握并遵照“規律性”卻要困難得多,一是由于網絡傳播的特點,根本改變了傳統媒介時代意識形態教育的特點;二是網絡文化自身的虛擬性、多樣性、開放性、多變性,也不斷對主旋律宣傳的方式方法提出新的要求。能否真正把握住網絡傳播規律、切合網絡文化特點,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否真正占領網絡文化陣地,能否最終實現對多樣價值的引領。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方法論探索
(1)對話方式。一是“理論自覺體系”建構中的對話。根據唯物史觀的揭示,意識形態相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與社會生活實踐而言具有滯后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發揮超越、引領其他文化價值形態的強大邏輯能量,體現自身在多樣價值中的科學性、先進性與比較優勢,就必須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性。馬克思指出:“理論的方案需要通過實際經驗的大量積累才臻于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自覺體系”建構中要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和互動的方式,實現反省和超越自身的“理論自覺”,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日趨圓融與嚴密、日臻科學與完善?!袄碚撟杂X體系”建構中的對話包括:與經典對話;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對話;與國外理論及其新發展對話;與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對話:與西方國家建設經驗和人類共同文明成果對話等?!叭可鐣钤诒举|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本W絡化生存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體系內外的知識、價值系統對話無處不在。通過不斷地溝通、對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在無限豐富的社會生活實踐與開放知識信息、多樣價值系統中,不斷實現自身理論自覺,發揮整合其他文化價值的強大力量。
二是“信念教育體系”建構中的對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構建網絡受眾信念體系的過程,必然是摒棄了單項度的剛性灌輸方式,必然是“主體”與“主體”間的對話過程。包括多樣價值環境中對人世的探求、對人世活動的理想與價值追求的對話;對道德信念、道德人格追尋中的對話:對自由、平等、正義等重大公共性價值渴望和呼喚中的對話;對人的尊嚴和主體性高揚中的對話;對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義等人的終極關懷問題進行反思中的對話。在網絡文化的虛擬世界中,盡管人的社會性、生活的現實性被淡化,但人對美好心靈、美麗人生的追求是任何時刻都存在著的。在多樣價值混雜的網絡文化中,關于人的價值與信念的對話有其獨特魅力,因為這種對話所面對的是人而不是物,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理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張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發展和人文關懷,集中反映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追求的價值向度,具有明顯的科學性、先進性。通過對話的方式,切合網絡受眾主體性不斷提升和價值性需要,進入受眾自主的價值世界,為廣大受眾營造精神家園、提供價值指引,進而建構網絡文化中為網絡受眾所廣泛接納的科學信念體系。在網絡文化多樣價值環境中,網絡受眾有多樣價值選擇的自,但卻容易迷失在雜亂價值世界中。只有交往、對話、厘析與明辨,才能在多樣性價值世界中找到主導性、科學性價值。
(2)陣地文化建構方式。陣地文化建構的第一步是陣地資料管理,它是指網上意識形態數據庫的管理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具有強大的存儲、檢索和互動功能的信息與傳播平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理論體系通過專業網站、網頁、欄目或消息報道等形式鏈接到網絡上,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陣地資料的建設與管理。在網絡傳播環境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強化陣地意識,加強自身陣地建設,不斷開發和完善適應網絡文化環境的技術模式、軟件模式、資料模式和教育模式,構建豐富、全面、即時、靈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陣地資料。
陣地資料管理目的在于形成強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陣地文化”,并以之為出發點實現對其他文化價值形態的整合與引領。建基于陣地資料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陣地文化培育,一方面要引導廣大網絡受眾堅定信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對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信念;另一方面,又要倡導人文關懷,強調人的價值與尊嚴,合理解決網絡受眾的現實生活難題與切身利益需要,科學解釋現實社會道德問題,有效解決多樣社會下的人們價值沖突,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傳遞時代精神、塑造時代品格、為社會發展提供思想價值導向與精神動力作用。為此,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文本數字化建設與人文精神培育結合起來,既重視引領人的政治信仰與理想信念,又重視人的價值實現與生命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建構的陣地文化,是多樣性文化中的主導性文化,也是網絡文化多樣價值中的先進文化、科學文化,發揮著引領時代風氣之先,凝聚與整合其他文化形態的巨大能量。
(3)“網語體系”運用方式。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話語方式與言語表達是人類社會不同文明方式最集中、最直觀的揭示。網絡作為現時代人的生存方式與發展方式,它對人的精神價值世界的深刻影響的途徑之一就出于網絡對人的語言環境 的改變。馬克思說:人們“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薄罢Z言和意識具有同樣長久的歷史,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并僅僅因此也為我自己存在的、現實的意識?!本W絡語言是網絡受眾尤其是青年群體以網絡生活為主題創造出的“鍵盤語言”,是網絡文化下的社會思潮的載體,是網絡時代網絡受眾“新的言語”形式。
網絡語言生成于網絡多樣價值的環境中,是網絡時代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與話語形式。它的前衛性、叛逆性、簡約性、直觀感性化,體現了信息時代的網絡受眾求新、求異的個性特征,及其對社會生活理解和批評的率真性情。網絡語言出現與興起,很大程度沖擊著傳統規范化、樣板化的思想教育的話語體系,給意識形態建設帶來巨大沖擊與挑戰。在網絡文化多樣價值環境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及其對其他價值的引領,將無法回避網絡語言興起帶來的挑戰。網絡語言就其性質而言是中性的,它給思想教育帶來沖擊與挑戰的同時,也為現代人的思想解放、主體性發展、個性創造提供了沃土。網絡境遇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應對之策,恰恰在于如何使中性的網絡語言為自身建設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直面“話語權”挑戰,一方面要把握網絡語言的規律與趨勢,對個性張揚的網絡語言以科學有效的引領與規范:另—方面又要汲取與借鑒網絡語言的積極因素,開發并運用自身的“網語體系”,通過網絡受眾喜聞樂見的話語風格與表達形式,找準理論宣傳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自己的“網語體系”,使其有效融入網絡受眾尤其是青年群體的“交往話語”之中。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支撐體系與保障機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全新的時代課題,也是復雜而艱巨的難題,它不僅需要確立科學的原則與方法,而且還需要形成強有力的支撐體系與保障機制。
1.經濟基礎支撐。馬克思說過:“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會生存條件上,聳立著由各種不同的、表現獨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觀構成的整個上層建筑?!痹谏鐣髁x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環境中,經濟成分的多樣性和人們利益關系的復雜性,必然造成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多樣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在復雜利益關系、多樣思想文化中占居主導地位、發揮引領作用,歸根結底要通過它所代表和反映的經濟基礎來支撐。因此,只有不斷通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2.價值事實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主觀的觀念形態,是建立在與之相對應的客觀的價值事實基礎上的,后者對前者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在多樣價值并存的網絡時代,要讓廣大網絡受眾選擇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必須在客觀層面上創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實現條件,讓廣大網絡受眾享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事實。為此,必須通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增加社會物質財富、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著力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擴大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基礎,進而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網絡多樣文化中的整合力與引領作用。
3.導向合力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是一種輿論導向,它務必建立在科學的利益導向、政策導向、理論導向基礎之上。利益導向必須著眼于創造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事實,政策導向在于形成公平正義的政策條件,理論導向在于推進相關理論教育,形成廣大受眾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認知,建基于此,輿論導向旨在實現對社會思潮和網絡文化的有效引領。在利益構成、文化形態、社會思潮多樣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只有形成利益導向、政策導向、理論導向與輿論導向的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的合力機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才具有強大的力量源泉。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社會思潮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3-00-01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原則與方法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就是要用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占領網絡文化陣地,給多樣混雜的網絡思潮以正確價值指引,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思潮與精神家園,為網絡化生存方式與發展方式中全體人民團結進步提供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撐。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方法論探索
1、對話方式。一是“理論自覺體系”建構中的對話。馬克思指出:“理論的方案需要通過實際經驗的大量積累才臻于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自覺體系”建構中要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和互動的方式,實現反省和超越自身的“理論自覺”,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日臻科學與完善?!袄碚撟杂X體系”建構中的對話包括:與經典對話;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對話;與國外理論及其新發展對話;與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對話;與西方國家建設經驗和人類共同文明成果對話等。通過不斷地溝通、對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發揮整合其他文化價值的強大力量;二是“信念教育體系”建構中的對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構建網絡受眾信念體系的過程,必然“主體”間的對話過程。包括多樣價值環境中對人世的探求、對人世活動的理想與價值追求的對話;對道德信念、道德人格追尋中的對話;對自由、平等、正義等重大公共性價值渴望和呼喚中的對話;對人的尊嚴和主體性高揚中的對話;對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義等人的終極關懷問題進行反思中的對話。通過對話的方式建構網絡文化中為網絡受眾所廣泛接納的科學信念體系。
2、陣地文化建構方式。陣地文化建構的第一步是陣地資料管理,它是指網上意識形態數據庫的管理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具有強大的存儲、檢索和互動功能的信息與傳播平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理論體系通過專業網站、網頁、欄目或消息報道等形式鏈接到網絡上,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陣地資料的建設與管理。陣地資料管理目的在于形成強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陣地文化”,并以之為出發點實現對其他文化價值形態的整合與引領。
3、“網語體系”運用方式。馬克思說:人們“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本W絡語言出現與興起,給意識形態建設帶來巨大沖擊與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直面“話語權”挑戰,一方面要把握網絡語言的規律與趨勢,對個性張揚的網絡語言以科學有效的引領與規范;另一方面又要汲取與借鑒網絡語言的積極因素,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自己的“網語體系”,使其有效融入網絡受眾尤其是青年群體之中。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的支撐體系與保障機制
(一)經濟基礎支撐。馬克思說過:“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會生存條件上,聳立著由各種不同的、表現獨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觀構成的整個上層建筑?!痹谏鐣髁x初級階段,經濟成分的多樣性和人們利益關系的復雜性,必然造成思想和意識形態的多樣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在復雜利益關系、多樣思想文化中占居主導地位、發揮引領作用,歸根結底要通過它所代表和反映的經濟基礎來支撐。
(二)價值事實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主觀的觀念形態,是建立在與之相對應的客觀的價值事實基礎上的。在多樣價值并存的網絡時代,要讓廣大網絡受眾選擇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必須在客觀層面上創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實現條件,讓廣大網絡受眾享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事實。為此,必須通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著力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根本上擴大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基礎,進而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網絡多樣文化中的整合力與引領作用。
(三)理論共識支撐。1、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內核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體系自身具有高度同一性,展現其在網絡文化多樣價值中的嚴密性、科學性與先進性,發揮出整合其他價值的強大邏輯力量;2、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整體結構看,社會生活不同領域意識形態具有共識性。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教育等領域保持意識形態的共識性;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哲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中保持意識形態的同一性。這是支撐和保障網絡文化多樣價值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地位與引領作用的多樣力量。
(四)政策機制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效引領網絡文化,還離不開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思想道德建設的進步以及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網絡文化不可或缺的外在情境。此外,還必須健全和完善網絡信息傳播與管理機制,一方面,完善主流意識形態的導向和控制機制,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加強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范有序的網絡傳播秩序;另一方面,通過有效的政策扶持,支持黨和國家宣傳輿論部門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積極開發、利用網絡宣傳的優勢,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家園、弘揚社會正氣。
參考文獻:
一、高中英語教學的功能認知:語言學習與價值觀教育
在探討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之前,我們首先必須明晰高中英語教學的功能認知。對許多教師而言,高中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基于學生初中所學,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包括語法知識、詞匯量、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簡言之,“提高英語水平”即高中英語教學功能。這種功能認知不僅具有當下普遍性,也是長期以來的觀念范式。我們很少對這種功能認知進行學理性探討,也甚少反思這種觀念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深層影響。我們似乎并未認識到,功能認知問題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種根本性問題,既涉及英語教學的內容安排,也關乎教學方法的主動選擇。
1.高中英語教學的多元功能:語言、文化與交際。毋庸置疑,“提高英語水平”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功能。然而,我們似乎并未注意到,“英語水平”不僅指涉英語語言技能,而且關乎西方文化認知,更應強調跨文化交際能力??梢源竽懙卣f,任何缺乏西方文化認知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英語水平”都是值得置疑的。然而,反思當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我們往往非常重視語言內容的學習記憶,而常常輕視西方文化的認知解析,忽略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訓練。我們常常淡忘,英語教學的終極目的應是培養學生開啟認知西方的直接途徑,掌握國際交流的實踐技能。我們學習英語,是為了解并學習西方及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與先進技術,是為向世界呈現中國的歷史文化與人文精神。簡而言之,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是為將來的跨文化交際打下堅實基礎。
現代語言學研究充分證明,語言離不開語境,沒有語境則沒有意義。語境既指話語發生的具體語境,也指話語發生的文化與歷史語境。缺乏具體的文化與歷史語境,我們則無法認知話語的具體語境,也無法解讀話語的真實意涵,包括字面語義與深層涵蘊。毋庸置疑,我們只有把英語語言重新放置于西方文化語境中,才能更有效幫助學生獲得語言理解,從而真正掌握英語語言的交際運用。就此而言,西方文化認知是英語語言認知的必要,是“提高英語水平”的必要。只有基于西方文化認知,英語語言內容才能有效轉化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有鑒于此,我們教師應注意到,英語教學的語言關注應與文化關注緊密結合。只有正確認知高中英語教學的多元功能,明晰英語語言技能與西方文化認知之間的內在關系,我們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一言以蔽之,高中英語教學的多元功能由英語的語言本質決定: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2.高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西方文化認知與價值觀教育。明晰西方文化認知重要性后,我們需要解決如何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西方文化。據觀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常僅限于西方文化的知識介紹或現象描述,而并未真正進入西方文化的認知層面。這種現象常態,一方面源于認知層面的誤讀,一方面源于認知視角的局限。語言呈現文化,文化浸蘊價值觀。西方文化不僅包含西方的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等內容與特征,而且蘊含西方的價值觀體系。顯然,西方文化的知識介紹或現象描述只觸及西方文化的認知表層。西方文化的價值觀認知,不僅是理解語言內涵的必要,也是解讀西方文化的基礎。據此可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認知絕非簡單介紹西方文化,而應深入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層面,深入西方文化的靈魂層面。
無論是西方文化的表層認知,還是西方價值觀的深層認知,認知視角的選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西方文化認知而言,跨文化視角是一種目前獲得普遍認可的視角。把西方文化置于文化比較視角下解讀,既在中西文化的橫向比較中闡釋,也在中西文化的縱向比較中審視。只有把認知對象置于更廣闊的視角中觀察,置于更多元的視角中追問,我們的認知才能更接近真實。具體到價值觀認知,我們必須把西方價值觀置于比較視角中,既需正確認識其中的普適性意義,亦需甄別其間的意識形態意涵,既應厘清其中的歷史發展語境,也要揭示其間的時代變異與偏見。只有基于正確的價值觀認知,我們學生才能獲得正確的西方文化認知。也只有進入西方文化的價值觀認知,才能真正開啟學生的西方文化認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方法,認清各種西方話語的意識形態目的與價值觀偏見,避免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在跨文化比較視域中,通過價值觀的歷史語境還原,我們不僅能夠更全面地認知“自由”、“民主”、“人權”等西方概念的真正意涵,能夠更恰當地了解這些概念的歷史意義,也才能更深刻地辨別與批判這些概念在當代西方話語中的內涵變異與意識形態偏見。在西方價值觀認知的教學指導中,我們發現,十提出的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地呈現其優越性:不僅繼承中國文化及價值觀的優秀精華,亦吸納其他文化及價值觀的普適性成分,是一種具有先進性的價值觀體系。這個價值觀體系,不僅包含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也強調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亦規范個體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只要給予足夠的西方文化及價值觀關注,必然認識到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命。只有揭示英語語言及西方文化中的價值觀內涵,學生才能具有清晰的價值觀認知,才不容易在英語語言學習及西方文化認知中迷失立場與方向,才能避免被當下一些西方話語所蠱惑而迷失。綜上而言,高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我們英語教師必需把潛在的西方價值觀影響轉化為顯性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同時,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尤其在選用教材之外的英語閱讀材料時。
二、高中英語課文的主題拓展:文化比較與價值觀認知
明晰高中英語教學的多元功能,厘清語言技能學習、西方文化認知與跨文化交際能力三者關系后,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該如何實現德育滲透及核心價值觀教育?為此,本人進行了多種摸索,嘗試了許多方法。在教學探索中,本人發現,課文主題不僅決定課文內容的解析視角與閱讀方式,而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內容接受與價值認知。為拋磚引玉,本文呈現相關主題的拓展案例,并關聯價值觀教育策略。
1.高中英語教學的視角轉換:課文內容的主題歸類??v覽《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的第1冊到第11冊,課文內容雖各有側重,甚或有不同主題指向,但基本可歸為四大類主題:倫理、人文、科技與環保。其中,7個單元關涉倫理主題,30個單元關涉人文主題,7個單元關涉科技主題,11個單元關涉環保主題(詳見下表)。
雖然此四大類主題已含德育教育元素,已具德育滲透功能,但無法直接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我們突破語言學習的局限性,關注課文的西方文化,內容解讀不僅可上升至文化比較層面,亦可通過主題拓展,轉向核心價值觀教育層面。在此教學實踐中,文化比較成為了課文理解的路徑,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為了一個重要內容。同時,文化比較與核心價值觀則成為理解相關課文的重要推進元素。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主題拓展呢?
2.高中英語課文的主題拓展:語言學習與文化比較。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的教學重點通常圍繞語言點而進行。教學單元的組成結構中,“Warming Up”、“Pre-reading”與“Reading”三個部分作為一種語料學習,顯然為凸顯其后的“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等部分服務。然而,我們在關注語言點同時,其實可以關注課文內容的西方文化要素,使語言點與西方文化要素認知緊密結合,從而使英語語言學習轉向西方文化認知。以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為例,課文詞匯主要關涉奧運會比賽項目,但我們亦可關注西方文化認知,包括“西方文明的古希臘文明源泉”、“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古希臘神話”等。而以選修七Unit 3 Under the sea為例,課文詞匯與表達法主要關涉海洋,但我們亦可關注海洋理念的變化在西方社會發展及歷史中的意義。
在教學中,從語言點轉向西方文化的認知關注只是第一步,我們還需要使西方文化認知轉向中西文化比較。換言之,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認知能力。只有這樣,在學生未來的跨文化交際中,他們才能以本民族文化意識去認知西方文化的種種,而不易被某些別有企圖的西方話語牽著鼻子走。以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第一單元“世界各地節日”為例,我們應以文化比較視角介紹中西方的節日文化,強調中西方文化的起源特征,如西方節日的宗教性,中國節日的農耕生產特性等。以選修六Unit 1 Art為例,在指導學生認知西方繪畫史同時,教師應以文化比較視角指導學生認知中西方繪畫的不同起源、主題與人文關注等特點。在西方文化認知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努力避免“西方文化為主導文化”類型的話語言說,而應強調“中西方文化只是具有不同類型特征的文化”。這是運用中西文化比較視角進行課文講解時,我們教師應特別注意之處。
在英語課文的講解中,從語言點學習到西方文化認知,從西方文化認知到文化比較意識培養。這種教學關注視角的轉換,不僅為相關課文提供了一種更廣闊的社會歷史語境,而且將有助于學生對相關語言點的理解與實踐運用。
3.高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文化比較與價值觀認知。在教改探索中,從語言點中心轉換到文化比較視角,我們只是實現了主題拓展的第一步。我們必須清醒認識,突破課文內容的語言認知,才能開啟課文內容的文化比較,也才能進入課文內容的西方價值觀認知。
在文化比較視角下,英語課文的內容解讀不僅可呈現中西文化的種種差異,更能凸顯西方的各種價值觀。例如,在講解“Olympic Games”(U2/B2)時,我們老師應當指出,眾多體育項目實則源起于古希臘軍事訓練科目,體現了西方一直信奉的“強者生存”價值觀;在講解“Women of achievement”(U1/B4)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圣女貞德”與“伊麗莎白?弗萊”是西方社會歷史的極大偶然,因為傳統西方一直“歧視女性”,女性幾乎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在講解“Art”(U1/B6)時,我們應提醒學生,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主題與人權意識的覺醒,但此時的人權概念絕非今日西方某大國的“人權”解讀;當講解“Under the sea”(U3/B7)時,我們不能不指出,海洋不僅僅在西方社會歷史發展中的起了至關重要的意義,實則也體現了西方一以貫之的“疆域拓展”情結。在中西文化比較視域下,這些課文不僅實現了主題延展,而且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西方價值觀認知。
4.高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的教研實踐中,我們發現,德育滲透的最佳時機是在文化比較及西方價值觀認知環節。文化比較既引發跨文化視角下的西方文化認知,也引導學生以不同視角重新了解中國文化。同理,在介紹西方價值觀時,亦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好時機。
在西方價值觀的認知介紹時,只要把握得當,我們老師完全可以在英語課文的內容解讀中進行德育滲透,既可引導學生認識西方價值觀的核心概念,也可展現核心價值觀的普世性意義。例如,在講解“English around the world”(U2/B1)時,我們應提醒學生注意,英語普及現象的背后,實則源起于英國對各地的長期殖民與文化侵略,據此強調“富強”與“愛國”的重要性;在學習“Computers”(U3/B2)一課時,我們不僅應強調,近代以來西方一直崇尚的“高科技與話語權”關系,而且應提醒學生,要有真正的科技創新與發明,“誠信與敬業”是不可或缺的價值底線;在閱讀“Theme parks”(U5/B4)一文時,我們不僅應強調環保的重要性,而且亦在人類文明史的視角說明,中華民族一直強調的“和諧”具有的倫理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