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1:16
序論:在您撰寫兒童健康教育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留守兒童的德育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相結合,現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學校里也是一個空白。為了更好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的教育、學習的輔導,讓他們快樂地成長,我校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的課題研究,并制訂以下方案,以便更好地進行教育研究工作。
1.學習上特別關注留守兒童。學校把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分成優秀、中等、偏差三種等級,把留守兒童各科學習的知識缺陷也歸類分好組,把輔導留守兒童任務分到各個任課教師。任課教師要認真分析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根據等級成績和學科知識缺陷,擬定好留守兒童的學習幫扶計劃,安排幫扶時間,設計好幫扶內容,分配好幫扶互助小組,并確定各階段幫扶目標。在W習幫扶上,每個老師至少幫扶一個留守生,領導也要檢查老師結對幫扶的效果,留守兒童每個階段的進步檔案要建立健全,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2.活動上優先安排留守兒童。在校園內,要多開展各式各樣的集體活動,組織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學校要求每個學期班主任或者是少先輔導員要開展一到兩次的詩歌朗誦比賽、繪畫比賽、勞動技能比賽、文藝活動比賽。在活動中老師要多關注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不覺得孤單、受冷落,體會到集體生活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使他們往后更踴躍參與。通過開展這些活動,讓留守兒童學會獨立生活,學會與人融洽相處,學會自我保護,養成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品質。
3.在生活上,學校對留守生要優先照顧。老師要多關心愛護他們,對他們生活上的困難要伸出援助之手,平時多對他們問寒問暖,這樣留守兒童開心,在外打工的家長也放心。學校開設的免費中餐要注意營養搭配,合理安排菜譜,多買一些有益于孩子身體發育的食物。對生病的留守兒童要及時送去救治,用母愛般的心照顧他們,讓他們感到溫暖。平時注意對留守兒童的自理能力進行指導,教育留守學生學會獨立生活,在生活中自理、自強、自律,養成健康衛生的個人生活習慣。
4.每學期開學對本校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通過問卷了解他們父母的工作情況以及對子女的關心情況,了解監護人對他們的管教情況,了解留守兒童在家里的生活、學習情況,了解他們心里所思所想,建立個人信息檔案。針對各個留守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和教育策略。
5.每學期要對留守兒童進行多次家訪,建立家訪記錄,要求監護人和家長安排好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雙休日期間,要求他們不參加不健康的活動,注意個人安全,不到山塘水庫去游泳,不玩危險游戲,教育他們不進網吧、不玩游戲,遠離,不參與有損于身心健康的事情。
6.各個班主任、各個科任老師要把自己的電話號碼或者學校的親情電話公布給學生、家長和監護人,方便他們和老師聯系,方便家長隨時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通過電話,或者寫信、短信等方式,與留守兒童的家長保持聯系,每學期每個班主任電話來訪留守兒童不少于兩次。利用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教育相結合,對留守生進行心理干預與輔導。
7.在班級里建立幫扶互助小組,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在班級成立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互助”小組和優秀生與留守兒童互助小組。用他們身邊的人和事相互影響。平時安排班里思想、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對班里留守兒童多些關注和幫扶,便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8.學校設立“愛心電話”和“愛心信箱”,班主任建立“留守兒童家長微信交流群”,便于留守兒童和家長、家長與老師、老師和留守兒童進行交流溝通。
關鍵詞:組合家庭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存在于現代教育的各個階段。他們缺少親情的溫暖,缺少父母的關懷與愛,他們又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于是出現了逃學、厭學、學習習慣差、人際關系緊張、情感淡漠、性格孤僻、任性、內向、抵觸行為、小偷小摸等諸多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名班主任,我竭盡全力幫助這一個特殊的群體,因材施教,讓他們健康地成長、愉快地學習。
現將近幾年我就本班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中的學生湯文淵所進行的教育加以分析總結:
一、基本情況
湯文淵,男,11歲,四年級學生。性格上冷漠,孤傲,懶散,自尊心極強;人聰明,但上課從不主動回答問題,即使老師提問也表現得不樂意回答;作業馬虎,寫字潦草,愛跟老師唱反調,樂意和老師對著干。
在湯文淵很小的時候,他的媽媽就去世了,爸爸多在外打工。湯文淵就是因為長期父母的愛的缺失,使得他內心很孤獨、脆弱,人際關系冷漠。他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對他的教育是溺愛有加,學習上對他的關心和督促很少。放學后,他一邊吃零食一邊寫作業,甚至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三年級時,有了一個繼母,繼母擔負起了照顧他的責任,可他對繼母的教育愛理不理,甚至翻白眼,還不服氣地說“關你什么事”。出門和同伴玩,或者周末到鄉下,從不給繼母說一聲,繼母說也不好,不說也不好。有一次我找湯文淵的爺爺聊起了孩子的事,他爺爺說,他媽媽說了他,他就不回家了。聽到這兒我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在爺爺的思想意識中是繼母對自己的孫子不好。作為老師,只有給予他相應的心理疏導和幫助,促使他改掉傲氣,忘卻孤獨,增強愛心,友善地與家長、老師、伙伴交往,促進心理素質不斷優化,心理才能逐步健康。
二、原因分析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
湯文淵起初寄宿于爺爺奶奶家中,致使其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離開了父母的關懷,小孩子沒有了安全感,對社會沒有信任感,對社會的態度、對他人的態度、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態度就很容易走向極端。沒有父母的呵護,沒有理性的溝通,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創傷。
2.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父親常年在外,根本談不上對孩子進行教育,爺爺奶奶只是為孩子提供吃飯、住宿,更是談不上教育。這種隔代撫養大多偏于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也承擔不了品德培養、學習輔導之職,使家庭道德教育處于真空狀態。有了繼母之后,孩子總是把繼母的勸說、批評、告誡看成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看成是跟他過不去,因而反其道而行之。
3.監護不周、重養輕教是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另一重要成因。
這孩子由祖父母照顧,父親只負責寄點生活費回來。祖輩們雖然有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耐心照顧孩子的生活、傾聽孩子的敘述,存在著一定的優勢,但還是弊大于利,因為祖輩對孫輩一般都溺愛疼愛有加,可惜教育不足。留守孩子與祖輩在一起時只是看看電視,不怎么說話。而無人監管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他只能獨自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缺少自律意識。
4.學校教育鞭長莫及。
學校教育側重在校時段的教學管理,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對“問題兒童”難以管理。
5.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多。
目前我縣的社會教育還很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比較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
三、教育措施
1.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護。
老師要主動和孩子親近,和他做朋友,對他的情緒表示理解。當他和你對著干時,不要直接批評,要調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他講道理,弄清楚他是怎么想的,讓他慢慢地平靜下來再探討原因。
2.努力改變家長的教育方法。
我和湯文淵的家長聯系,告訴他的爺爺奶奶一味的嬌縱孩子已經造成了不良后果,要對他的無理要求說“不”,當他犯了錯誤要注意方法,及時批評教育;告訴他,繼母對他的教育是為他好,從心理上讓他接受繼母,并理解繼母的做法;讓他的爸爸通過電話經常和他聯系,關心他的學習、生活,讓他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樣擁有父母的關愛。
3.改善繼母與孩子的緊張關系,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
湯文淵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建議湯文淵的繼母多跟孩子溝通和交流。如:每天都爭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孩子感受到還是有關心自己的人。因為這個孩子比較敏感,剛開始聊的內容盡量不要談學習,就隨便聊,孩子想說什么,就跟他聊什么,等過一段時間,跟孩子的關系緩和了,再慢慢往學習上靠,問問今天學的什么、在學校有什么開心的事、老師有沒有表揚等。孩子哪怕有點滴進步,家長一定要抓緊時機狠狠地表揚他,讓他品嘗成功的甜頭,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動力。這樣的話,在家里,繼母就能協助老師做好課后輔導的工作。
4.在集體生活中,多鼓勵他與其他同學交流和玩耍,多些機會讓他參與集體活動,感受集體生活的快樂。
對于這類學生,不能直接指出他的不良行為,這樣會適得其反。于是,我先找他談話,了解他最近的思想動態、和繼母的關系,教給他一些和繼母融洽相處的方法,告訴他繼母對他的肯定,表揚他的課堂思維很好,很多難題都能解決,作文寫得也很不錯,他感覺有些羞澀,可我明白他打心里高興。正所謂“潤物細無聲”,慢慢的疏導和教育,讓孤傲的他和班級有了匯集點。
5.教給他一些正確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
我通過適當的提示,幫助他回想生氣的原因;請他大膽地說說自己的內心感受;帶動班上學生給他找優點,和他做朋友。
四、初步成效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湯文淵已經有了進步?,F在的湯文淵和他繼母之間的隔閡已明顯好轉;學習興趣有了明顯提高,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作業,新學的知識掌握得也還不錯;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人際關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學做朋友,上課有時能舉手發言了,在同學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增強了,參加活動的主動性也高了。希望他有更大進步,明天更美好。
五、從案例中引發的幾點思考
1.心理問題別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用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健康和積極的態度。
2.以對學生終身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有很多小孩子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悄悄地拿走,在他們的內心,用意是很單純的,他們沒有社會上的道德觀的約束,自己想做就做了。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絕對不能定義為“小偷”之類的,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慢慢認識到這種做法是不好的,逐漸改掉不良習慣。但如果我們疏忽大意,就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惡果,甚至誘發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給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初中,隨著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規模不斷擴大,在我們身邊出現了一群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這群兒童父母在外打工,缺少大人的關愛,情感缺乏因而出現心理問題,這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湖北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嚴梅福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是一群“情感饑餓”的孩子。從心理學講,小孩在幼年時期如果沒父母的教育、撫養和親情,他的性格、個性會受到影響,除了遺傳因素外,情感的缺失可能會使他們的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對兒童的社會化過程產生不良影響,因為這些影響是潛在的,大家一般不易察覺,其實造成了很多無形的損失。留守小孩和父母在家的小孩,在攻擊性、抑郁性和協調性上差異顯著。留守子女在人際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業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這使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日益突出。我在農村中學任教,接觸了這類兒童,親身感受到教育這類兒童的復雜性、艱巨性與重要性。我將結合兩個具體案例,淺談一點,我在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經歷和體會。
案例1
一、案例學校表現介紹
劉彬,男,十六歲,2008年9月進入我校。初三時,我擔任他的班主任,自我接手這個班不久,我就了解到他不僅是個留守兒童,還是個問題學生,他身上的問題頗多。該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和其他同學玩撲克牌或睡覺,會經常遲到或曠課。壞習慣也不少,交友不慎重,和社會上問題青年有交往;不講衛生,衣服很臟頭發亂蓬蓬;愛吃零食,還有點小偷小摸。犯錯后不敢承擔就選擇離家出走,或與親人頂撞。他也不能接受老師的批評和同學關系緊張。
二、案例家庭背景調查
該生在一次違紀后,我電話通知他的監護人來校溝通,同時我也想了解一些該生在家的表現,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在通過與其監護人的談話中,我知道了該生特殊的身世。劉彬的父親在他年僅四歲時就病故,后來他母親也改嫁他鄉,孤苦無依的他就寄養在大伯、大媽家。大伯家已有倆閨女,都很乖巧,自然得到父母的疼愛,但他總覺得挨打挨罵的只是自己,覺得大伯大媽不愛自己,因而心理失衡。他覺得自己可憐沒人疼愛,因而自卑,甚至自暴自棄。他任性,愛發脾氣愛吃零食。他從家中偷錢花,最多的時候偷過兩千元錢,買了一部手機。事情暴露后大伯的教育方式粗暴單一,不是拳打就是腳踢,而且緊抓不放,一犯錯就老賬新賬一起算,讓該生既害怕又心中充滿仇恨,親情關系非常緊張。
三、個案處理
在輔導前,我認真地綜合該生在校內外的表現,分析了形成這種局面和這些不良行為的最關鍵的原因——情感饑餓,教育粗暴。因此,我決定從該生的特殊的家庭教育環境入手,對該生進行充分的心理溝通、交流與指導,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給孩子愛的陽光和溫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教育幫助,做孩子監護人的工作,要求他大伯改變教育模式、方法,讓孩子敬重他而不是畏懼他,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我采取的具體措施如下:
1、進行理解性的溝通、談話。
我抽出一定的時間,以平等的姿態,與他進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談話,從而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開始他還不愿意說,在我的鼓勵和勸導下,他還是告訴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況,對友誼、對理解的渴望,對學習進步的渴望等。談話中我體會到他內心的孤獨與不滿,尤其是對大伯的不滿與仇視。他認為,在他大伯大媽的眼里他只有缺點、毛病。在家庭中沒人關心他、愛他,都嫌他成績差不是讀書的料,因此,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干很多體力活,干不好了偷懶了就挨打。他還說大伯怕他亂花錢,每天只給很少的生活費,有時會餓肚子,還落下了胃病。他說得聲淚俱下,我的心也被揪得很緊,說真的我內心很同情他,但我相信關愛比同情更有效,于是我想用愛來喚醒他。
2、給予集體的溫暖,找到體驗幸福的方法。
有人說過:“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喚醒人,喚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笨墒窍襁@樣特殊的孩子,要教育他喚醒他,還得依靠集體的力量。良好的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集體的溫暖、感化對一個學生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利用集體活動的機會讓他主動參與進來。他很能干很負責,我讓他當勞動委員,每天早晨為同學擺放自行車是他最開心的事,我總是適時地肯定表揚,同學們也漸漸地喜歡上他并關心他。元旦聯歡會上,同學們拉他表演節目,竟引來掌聲陣陣,他臉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既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后來他告訴我,這是他這些年來最幸??鞓返臅r刻!我進一步鞏固成果,繼續發揮集體的力量,我組織結對幫扶活動,給他學習上的幫助,生活上的資助。我鼓勵學生收集校園內的飲料瓶,賣的錢資助他,解決他生活上的困難。這樣既幫助了他,讓他融入了集體,不再感到孤獨,又找到了幸福。漸漸地他身上的小毛病少了,也注意起了形象,頭發不亂衣服也整潔干凈多了,同學主動找他玩。
3、關愛、教育、鼓勵,引導他健康成長。
在充分發揮集體力量的同時,我也給予他愛的陽光,引導教育他健康成長。首先我肯定他是個好孩子,難免會犯錯誤。因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與交流,對于這位學生的這種行為,我們不應該粗暴地指責訓斥,而是耐心地告訴他:每個人都可能犯錯,關鍵是要勇于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當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這一不良行為,并因此受到來自家長、同學的指責而感到痛苦時。以此,來消除他的對抗、逆反心理,引導他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錯誤。我想:此時幫助他樹立戰勝自我的信心是最關鍵的。第二,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誠的言語激勵他,及時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我把他當朋友、親人,給他講我自己艱辛的成長經歷和不幸的往事,以及我如何自尊自強,努力學習的故事,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召他。又常常給他講些中外科學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事例,使他逐漸明白應該從小學好本領,還給他講述有許多中外聞名的名人,在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也是不理想,但經過努力最終成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時告訴他: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充滿信心,努力奮斗,就能實現目標。退一步來說即使成績暫時落后了,也要有一顆健康向上的心,因為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4、家校結合,改善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家長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均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態最有效的方法。該生情況特殊,由于監護人不是親生父母,沒什么文化,教育方式粗暴簡單,對其關心和指導就更少,孩子感受不到家的溫暖。我首先讓該生明白,“打是親,罵是愛,不聞不問要變壞”,家長的教育方式雖有不當之處,但家長的出發點是為了子女成材,作為子女要體諒大伯的苦心,讓他明白大伯把他拉扯大不容易,這其實就是愛。另外,我通過與其伯父母溝通,讓他們明白,“打是親,罵是愛,一味打罵難成材”,并向他們介紹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讓他們降低對這位學生的要求,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給予理解,使其感受到伯父母的支持與鼓勵,甚至愛心,幫助改善家庭氣氛,改善教育方法。其次,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不能因為怕他犯點小毛病就餓他肚子,家庭經濟實在困難,我會幫你們申請特困補助。第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學習,讓他干點力所能及的農活。要求監護人經常與校方聯系,共同監督教育孩子。通過與家長配合,經?;ハ鄿贤?,對該生在學校或家里表現好的地方都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態和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案例反思
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想出辦法如何教育學生,如何才能給孩子更多的關愛,尤其是對有一些問題的學生,更需要我們的關愛。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教師的愛心能換取學生的信任,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才能從新喚起學生的自信,才能讓孩子學會自尊,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 教師如果能以一顆寬厚真誠的愛心去教育他們,必能使他們走出不良習慣的束縛,而步入人生燦爛的陽光地帶。
一個人的心理、習慣往往能影響他的品質、性格,乃至影響他的一生。我們不僅要教育他們學好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們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溫情,這些學生就會少一點失落,多一點收獲。讓我們努力從孩子們身上發現亮點,毫不吝嗇地用語言、目光、體態表達出我們發自內心的欣賞,充滿愛心地去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找回自信的鑰匙,重燃希望的火花!讓每個孩子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愛和被愛的幸福!
案例2
一、案例學校表現介紹
徐露,女,14歲 ,初一。父母在外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學習,所以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我是她語文老師,開學后,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我發現徐露身上集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行為方面
(1)具有我行我素、自負、嫉妒心強、攻擊性強等不好的品行。
(2)和同學交往時特別要強,一點點小虧都吃不得,有一點小小的矛盾和摩擦就會對同學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腳踢。
2、學習方面
(1)學習成績差,做事懶散,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習慣差,常因貪玩而耽誤學習,經常欠交作業。
(2)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持久性,組織紀律差。
3、性格方面
同學都嫌棄她,不愿與她交朋友,導致她的性格越變越郁悶、也越來越暴躁。逐步成了班級活動的邊緣人。
二、案例家庭背景調查
徐露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沒有固定收入,長期在廣東打工,基本上很少過問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只留下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而爺爺奶奶文化很低,重養輕教,對于她的任何要求不管有理還是無理的都滿足,卻從未指導孩子的學習。在爺爺奶奶的嬌生慣養下,徐露養成了我行我素、自負、嫉妒心強、攻擊性強等不好的品行。她的學習成績非常的差,性格越變越郁悶、也越來越暴躁,逐步成為了班級活動的邊緣人。
三、個案分析、處理
(一)原因分析:徐露是一名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重養輕教、嬌生慣養下,正處于認識人生關鍵時期的她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以及在隔代教育下出現了以上癥狀,通過我的觀察和談話,我發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是監護人不力。作為徐露的監護人——爺爺奶奶,他們大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為讓孩子們吃飽穿暖,不出事。監護職責淺層化,重養輕教,重身體、輕心理,認為孩子只要吃飽穿暖了就行了,所以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尤其是祖輩教育孩子,由于觀念和方法滯后,存在明顯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一方面,作為徐露的監護人,他們文化素質較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和對孩子進行法制、安全、衛生等方面的教育,致使她學習成績非常差,另一方面,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他們不能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縱容她,使她逐步養成了愛撒謊、我行我素、自負、嫉妒心強、攻擊性強等不好的品行,所有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受教育狀況,致使孩子在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
2、是情感關愛明顯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長期不歸,使徐露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加之父母由于繁忙很少與家人聯系,使孩子出現了情感饑餓綜合癥。在學校里,由于得不到老師過多的關注,她的各種不良品行又使同學們對她很疏遠,這些情感的缺失導致她缺乏對外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出現性格缺陷,嚴重影響了她與同學的正常交往。
(二)處理策略
1、拿出熱情,奉獻愛心。面對留守兒童的諸多難題,有的教育工作者干脆就產生這樣的想法:沒有家教的孩子我們管不了,做父母的不嚴加管教,光靠我們老師有什么辦法?其實,留守兒童并不是天生的調皮搗蛋,不是天生的冷漠無情,他們是缺少成人的正確引導,做老師的決不能推卸責任,對問題學生要有熱情,要有愛心,要一視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更多,只要我們不放棄,肯定會有收獲。作為徐露的語文老師,對她的問題我不能坐視不管。課堂上我重視關注她,經常給她創造不同的表現機會,只要她在學習上獲得點滴進步,我就會對她表揚和獎勵。課下,我和她做朋友談心,給她指導學習方法。我認為能轉化一個問題學生,看到她健康茁壯地成長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2、發現學生閃光點,幫她找回自信。的確,留守孩兒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幫助。我們要會,捕捉兒童興趣和行為的閃光點。有些留守孩兒雖然孤僻、不善言談,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愛畫畫,有的愛寫字,有的愛參加體育活動等。如果我們老師能及時地發現他們的愛好,為他們的興趣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特長,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時教學中,我發現徐露喜歡畫畫、剪紙,我就鼓勵她出墻報,活動課時讓她牽頭策劃,聯歡會上讓她表演。她非常積極做得很出色,我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并在班里為她作宣傳,她有了成就感,開朗自信起來,笑容寫在了臉上,性格也溫和起來了。對待這一類學生,我們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要正確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3、幫助家長走出愛的誤區。我利用課余時間和徐露的爺爺、奶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和他們增進了解,尋求互助,并給予他們一定的家教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地教育和引導孩子,并真誠地向他們提出建議:
(1)不能無原則地溺愛孩子,對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全力滿足她,會讓她以為什么東西都能輕易得到,這樣必然會在她的頭腦里形成一種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和不體貼的不良意識,并且也不能培養她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對于孩子的不良習慣和缺點錯誤,爺爺奶奶不要一味姑息遷就,也不能視而不見,或輕描淡寫,因為一味遷就只會使孩子養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而應該耐心教導,給她分析原因,幫助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鼓勵她改正。
(2)當徐露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教會她如何去解決,先讓孩子自己思考,借助字典、詞典這些必備的工具書解決,實在不懂的可以讓他問老師和同學,不能養成不做作業和抄襲他人作業的壞習慣。
(3)我還與她的父母取得了聯系,希望他們經?;丶铱赐⒆踊蚪洺=o孩子打電話,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并對孩子取得的微小進步給予肯定,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增強自信心,不斷改正自我,做個好孩子。
四、案例反思
經過我和孩子家長的密切配合及徐露本人的努力,近段時間她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她活潑開朗有上進心,人緣關系也徹底改變了。孩子的轉變讓我真正感受到,給孩子愛和自信就是給了孩子一把成功的鑰匙。但是我要提醒家長,應該懂得如何去愛,愛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孩子家長的轉變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使我想到高爾基說過的話:“愛孩子這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要教育他們卻是一項偉大的事業?!睂W校、家長要齊心協力,把這一偉大的事業做精致!我想我有信心轉變更多情感上、心理上有障礙的留守孩子。因為我愛學生,因為我還喜歡探索教育他們的方法。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發現許多留守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但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有很多種,關鍵是我們老師一定要對癥下藥?!笆鲁鲇幸颉边@句老話其實涵蓋了很多的心理教育哲理,只有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教育,更離不開愛,一定要切記無論我們教育哪類學生,都別忘了:教育像是涓涓細流,河中流淌的應是愛心、細心、恒心。
關鍵詞:混齡教育;心理健康;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2-0120-02
一、問題的提出
針對選擇性緘默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通過前一階段的教育干預,我們的研究對象馬某在各方面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對于緘默幼兒來說,心理健康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幼兒的成長過程會出現許多不可預測的情況,往往教育研究在得不到有效的鞏固之后會出現反復或倒退的現象。通過混齡教育,使其建立良好的品德習慣,能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幼兒混齡教育作為一種把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混同在一起進行教育的組織形式,其對幼兒教育效果的影響是全面的,既包括幼兒認知能力又包括健康情感等。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現代幼兒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幼兒健全的人格和社會性方面的培養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因此通過混齡教育,使其建立良好的品德習慣,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
二、研究方法
觀察法:為緘默幼兒建立個案并進行長期追蹤觀察,并對幼兒的神態、活動、語言等進行觀察分析。行動研究法:創設情境,設計一些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系列活動方案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等緊密結合起來。經驗總結法:定期總結課題研究中的心得、體會與經驗,并以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為支撐,不斷提高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文獻法:借鑒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心理問題行為矯治措施。
三、研究時間
2011年9月―2012年6月。
四、研究對象評估
經過前段時間的研究,研究對象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在促進研究對象社會交往方面,緘默兒童的表現經歷了反復和回歸兩個階段,這表明該幼兒在心理上仍有一些波動,尚未形成本能的反應。其次,熟悉的集體環境緩解了緘默兒童的心理障礙,在自我意識和交往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只是與心理健康這個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的研究。
五、具體干預過程
混合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個班里,這個班就像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里,孩子可以面對不同年紀、類型、能力、特質的孩子。在交叉互動之下,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尊重彼此的不同、互相包容及互相協助。孩子不光從教師這一方面獲得知識,同時,他們在其他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不同階段的成長結果,這也會成為督促自己追求進步的動力,較多的相互支持成為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源泉。
1.以大帶小,培養幼兒自信心和主動交往的能力,體驗快樂積極的情感。“大帶小”活動打破了幼兒園封閉式教學模式,讓孩子廣泛地去接觸不同年齡階段的同伴。這對培養孩子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好處。陳鶴琴等教育家認為,兒童教育兒童有三個好處:一是兒童了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更深刻;二是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鼓勵兒童所能獲得的效果更為強大;三是兒童教兒童能教學相長。在緘默幼兒教育研究課題活動中,我們開展“大帶小”的活動,以多彩的混齡教育,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主動交往的能力。
2.建立良好的品德意識,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在幼兒交往的環境中,良好的品德及習慣的養成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品德包括:不怕困難、關心他人、責任感、合作交流等當面,這也將成為判定緘默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依據。
六、干預效果與分析
通過近一年的混齡教育活動,經過對比發現混齡教育活動對幼兒自信心、責任感、溝通、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尤其是自信心方面,緘默幼兒要高于其他幼兒。
七、結論
我們明顯感覺到研究對象的變化與進步?;忑g教育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快樂,學習交往,養成謙讓的良好品德,為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研究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把握幼兒共性的教育目標,分析各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點、綜合考慮其知識結構,不僅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更提高了自信心和自控能力。緘默幼兒在混齡教育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積極行為得到強化。混齡教育為選擇性緘默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患兒家長;兒童;安全用藥知識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藥物種類越來越豐富,人們對安全用藥越來越重視。如何做到合理用藥,減少藥品的毒副作用給患者帶來的損害,已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1]。為提高家長的安全用藥知識,保障兒童用藥安全,筆者對200名住院患兒家長開展兒童安全用藥健康教育活動,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進行問卷調查,驗證健康教育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以2011年9月我院200例新住院患兒的家長為研究對象;同時多人陪護患兒者,從中隨機選取1名作為研究對象。200名家長中,男85人、女115人,年齡28-62(41.7±5.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5人,高中、中專72人,大專及以上73人。與患兒關系:患兒父母156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24人,其他20人。住院時間2-34d。
1.2方法
1.2.1兒童安全用藥知識調查復習文獻和咨詢專家后自行設計兒童安全用藥認知問卷,進行小樣本預調查后修訂而成。依據醫學常規和專家意見確定正確答案,包括是否認為中藥都沒有毒副作用、維生素類藥給孩子長期服用是否有利無害等10項內容。在患兒入院當天(干預前)和經過健康教育干預后的出院當天分別對患兒家長進行調查。由經過培訓的兒科護士,用統一指導語指導患兒家長現場填寫并當場交卷。干預前和干預后發放問卷200份,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2.2健康教育干預在健康教育干預前,由醫院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對管床護士就兒童安全用藥專業知識和健康教育基本知識、技能進行集中培訓,培訓方式主要為講授、示范和模擬練習,評估合格后參與本次健康教育活動。對患兒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用藥健康教育,包括給每位家長發放1套自行設計制作的兒童安全用藥宣傳資料,主要內容為兒童生理特點、用藥要求、常見的兒童用藥知識誤區介紹等;管床護士自患兒入院當天起,在第1次調查結束后針對問卷調查中存在的問題,對患兒家長進行評估、分級,結合其文化程度、認知水平等每天用20min對其開展安全用藥口頭健康教育,解答家長安全用藥的咨詢,并做好相應記錄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軟件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干預前后家長對兒童安全用藥知識的知曉率比較見表1。
3討論
3.1在中藥的認識方面,很多家長認為中草藥比較安全,當發現孩子有點小病時,常常自己買些中草藥給孩子服用,其實,是藥三分毒,而且中草藥的化學成分復雜,安全性只是相對而言,尤其是嬰兒時期,身體各個方面都未發育成熟,隨便服用同樣損害嬰幼兒健康。
3.2藥物的選擇本調查結果示,干預前對新藥、貴藥的認識正確率為56.5%,通過宣傳教育,他們在這些方面的認識都有很大的轉變。
3.3抗生素被許多家長認為是萬能藥,51%的家長盲目地認為兒童感冒都需要用抗生素治療,他們沒有認識到抗生素濫用的危害,通過干預,對該問題的正確認識率提高到82.5%,χ2檢驗P
3.4對維生素類藥物的認知調查發現,干預前家長認為維生素類藥物長期服用有利無害。但是維生素類藥物雖然有益于小兒的生長發育,也要使用得當,千萬不能過量。
3.5不同學歷家長知曉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4小結
隨著新藥的不斷出現以及臨床用藥品種的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2]。醫院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患者改善行為及生活方式,維護其身心健康。因此,醫院應常規開展健康教育,如健康教育覆蓋率、健康教育滿意度以及實施健康教育前后衛生知識知曉率、信念持有率、行為改變率對照變化,來綜合、全面評價醫院健康效果。
參考文獻
對“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健康”這門課的課程目標從三維目標著手。認知目標,即讓學生掌握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熟悉幼兒園健康領域教育的教學內容;行為目標,即讓學生學會設計健康領域活動,熟練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開展學前兒童健康領域的教育教學能力;情感目標,即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有關幼兒園健康教育實踐的問題,喜歡并樂意設計與組織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此外,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以幼兒為主體”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做到學科領域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真正將學前教育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對這門課,我們主張采用“學、創、教、評”的教學模式,即就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習幼兒園健康領域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的理論知識;創造性設計幼兒園教育活動(撰寫活動教案);在課堂上模擬試教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點評并指導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四個步驟。這種模式一方面是鍛煉學生教育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讓學生體會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提前通過模擬教學的活動形式,感知幼兒教師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技能。
二、建構課程內容體系依據
該課程的性質與特點,嘗試構建“基礎理論模塊+基本技能模塊+拓展技能模塊”的課程內容體系?!盎A理論模塊”,即依據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至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健康領域目標和內容的要求,再綜合多種相關教材內容,將該門課的理論知識按照主題板塊劃分進行講解,健康領域的理論知識主要包括身體保健、體育和心理健康三大部分。通過引入案例、圖片展示、討論互動等形式,讓學生按照主題內容開展學習?!盎炯寄苣K”,即促使學生達到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要求的現代型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寫、說、授、評”四會綜合教育教學能力。寫,即學會設計健康領域的教育活動方案(教案)和撰寫說課稿;說,即學會說課技能,掌握說課的基本環節;授,即學會組織和實施教學方案,通過試教的形式掌握授課的基本方法;評,即學會評價教育教學活動,把握評課的重點。為此,在課程的實施中,每講授完一個主題內容后,通過分組組織學生模擬課堂的形式進行活動展示,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技能。“拓展技能模塊”,即讓學生利用見習和實習的時間,以及學期末下幼兒園的時間,展示課堂上的示范課,真正接觸幼兒,將理論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用于實踐教學活動,同時,與幼兒園建立合作關系,和幼兒園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活動,促進學生和幼兒園教師的相互學習和提升。這一課程內容體系的設計促使我們從“上課”到“活動”,從“備課”到“設計”,從“單一”到“綜合”,從“照本”到“建構”等一系列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觀、教育價值觀和課程整體觀的轉變。
三、創新課程教學方法
(一)以“案例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
根據主題板塊內容進行精講,通過展示案例、圖片,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案例的來源,一是教材和網絡,精選一些名師名園的優秀教學案例進行點評分析和學習,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技能方法的掌握。二是觀摩幼兒園的優質課。任課教師需要加強與一線幼兒園的聯系,當幼兒園舉行教學技能大賽或教學能手示范教學等活動時,為學生爭取觀摩的機會,帶領學生到現場進行觀摩學習;或者利用實習、見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幼兒園進行案例教學活動。通過觀看有經驗教師的講課過程,不僅積累了教學經驗,同時掌握如何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更直觀地理解專業知識,提高教育技能。
(二)以“任務驅動”
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講每一章節前,都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比如,在講“體育”那一章節時,給學生提出問題:“我國傳統的民間體育游戲都有哪些?哪些游戲是可以推廣到我們幼兒園的?”隨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搜集相關課程內容的參考資料,課堂上予以討論和分享,這種做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當講完一章節內容后,要求學生根據本章主題內容設計活動方案,即撰寫教案和說課稿。要規范教案和說課稿的格式,要求教學環節設計具體且有連貫性。最后,從每班挑選出優秀教案進行活動展示。
(三)以“模擬教學”鍛煉學生組織活動能力
在教學中,結合活動設計課程,創設相對真實的幼兒園教學情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完善并豐富教案內容,準備教具、道具。各組推選一名學生扮演幼兒老師,其他學生扮演幼兒,通過預先設計的活動方案模擬進行幼兒園教學活動,并將整個活動過程全程攝像記錄下來。通過讓學生模擬教學,鍛煉了學生對活動方案的設計、實施,活動過程的組織管理能力,對師幼之間的溝通互動以及教師的教態、語言、提問、教育機智等方面的訓練都有著非常好的效果。此外,教學活動結束后,挑選出班里優秀教學活動方案,在幼兒園進行活動展示。通過讓學生模擬進行幼兒教學,讓他們在教學中發現問題,不斷改進。進一步還可在幼兒園開展“同課異構”活動,給學生和幼兒園教師提供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從而促進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四)以“評議反思”促進學生反思能力發展
每個小組在班級展示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各小組組長作為評委進行打分,教師、評委和其他學生在觀看完活動后都可以給予點評,指出活動實施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之處,講課老師也可以參與討論,思想上的碰撞更能激發出火花,從而也能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評課內容主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教學活動目標的達成度,活動環節的設計和組織實施過程是否完成了知、情、行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是否把握得當;二是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是否符合該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三是活動環節的設計是否緊扣活動主題,是否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四是教學活動的組織是否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理念;五是教師的提問是否是有效提問,是否層層深入;六是活動準備是否到位,教師的教態、語言等是否妥當;七是師幼間的互動交流如何,課堂氣氛是否良好等等。從這些方面讓學生去觀察思考,發現存在的問題,教會學生如何點評課,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四、完善課程評價
課程考核是對學生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的測量和評價,科學客觀的課程評價是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轉變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讓學生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用多元形式對學生進行課程評價。因此,“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健康”課程的考核主要采用了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兩部分組成的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重
在考察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它涵蓋了平時學習的認真程度、課堂表現的積極程度、各方面能力的展現等,通過這種考核形式,旨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時監控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實現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該課程形成性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40%,由學習內容考核和學習方式考核兩部分構成。
1.學習內容考核,占70%,主要考察學生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和課程實踐環節的表現。平時作業,即學期中讓學生以特定的主題設計的
3個相關活動教案。課程實踐環節的表現,即通過開展模擬教學活動考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能力,教師的基本教態,師幼間的互動情況及課堂氛圍等方面進行成績評定。
2.學習方式考核,占30%,主要考察學生課堂出勤率、參加課堂討論和回答問題情況、小組學習及參與活動的情況等。
(二)終結性考試終結性考試以開卷考試居多,在重視對有關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基礎知識與方法的考核外,更重視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查,其中包括學生的根據主題內容設計的健康領域活動方案,規范撰寫的活動教案等。課程考核的命題則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教學進度中不同章節課時分配量的差別進行命題,將封閉式題目和開放式題目相結合,重在考查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終結性考試占課程總成績的60%。
五、總結
[關鍵詞]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口腔保健
[中圖分類號] R78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7-204-01
齲病是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且近年來學齡前兒童齲病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1],要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10年5~6歲兒童90%無齲的口腔健康目標,我們的任務還很艱巨.為了解吐魯番市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們對本市區4158名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進行調查,為吐魯番市制定兒童口腔保健預防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對來我院兒童保健門診進行健康體檢的4158名2~6歲兒童進行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在自然光線下,采用平面口鏡和探針進行口腔檢查,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齲齒檢查標準,按年齡分成4組,按民族分成3組,進行比較,采用χ2檢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P < 0.05有臨床意義。
2 結果
各年齡組兒童齲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見表一。
各民族兒童齲病患病率及充填率見表二。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我市學齡前兒童乳牙患齲率很高,5~6歲組患齲率高達62.70%,但治療充填率卻很低,總充填率只有3.17%,這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因素有關;
3.1 與最近這幾年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膳食結構改變,精制食品過多,及過多攝入糖類食品有關。
3.2 與家長口腔衛生保健意識不強,口腔預防保健知識貧乏,忽略乳牙的預防保健,對乳牙齲病治療重視不足有關。
3.3 與兒童沒有掌握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及學齡前兒童年齡小,在治療中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從而不愿意或拒絕治療有關。
3.4 與幼兒園未開設口腔衛生保健健康教育課,及未開展群體兒童齲病普防普治有關。
3.5 乳牙患齲率在不同民族兒童之間存在差異,這可能與不同民族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不同有關。
3.6 與目前口腔醫療費用過高,我地區居民承受能力較差有一定關系。
4 建議
4.1 依托兒童系統保健服務,積極開展兒童口腔保健預防工作;
4.1.1 依托我院兒保門診醫師,對定期參加兒童體檢的家長,進行兒童口腔保健預防知識的宣傳,教會家長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培養其健康的生活方式。
4.1.2 定期對家長開辦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講座,由專業醫師講解兒童乳牙齲病的危害,及預防齲病措施,轉變家長錯誤觀念,提高兒童家長口腔保健意識。
4.1.3 對幼兒園教師和保健醫生進行口腔保健知識培訓,及時傳播口腔保健新技術、新理念、新信息,不斷提高保教人員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再把口腔保健知識貫穿到教學和入園兒童的生活安排中,積極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4.2 平衡兒童膳食,降低兒童致齲危險因素;
定期到幼兒園進行膳食調查,對兒童膳食進行科學管理,及時糾正不合理的兒童膳食結構,制定營養平衡的食譜,達到降低兒童致齲危險因素目的,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4.3 加強監督指導,確保兒童口腔保健預防工作落到實處;
定期對幼兒園開展督查指導,要求幼兒園建立兒童健康檔案,對患有齲病兒童管理率要求達到100%;同時檢查教師教案與兒童口腔保健相關內容,抽查兒童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查看兒童日常生活安排,抽查兒童口腔衛生(實行兒童一人一杯)落實情況;
4.4 在幼兒園開展口腔三級預防保健措施;
4.4.1口腔一級預防保健措施: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開展群體兒童普防工作,推廣適合兒童的簡單、安全、經濟、防齲效果好的氟化物涂膜技術[2]。
4.4.2口腔二級預防保健措施:定期開展群體兒童口腔檢查,早期發現齲病,早期治療,及早恢復乳牙功能。
4.4.3 口腔三級預防保健措施:對較重齲病進行正規、系統、徹底的治療,降低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率。
4.5 加強質量管理是兒童口腔保健發展的基本保證;
嚴格按照吐魯番市托幼機構管理條例,定期對托幼機構進行質量驗收檢查評比,對驗收合格的托幼機構給予表彰,未達標者限期整改或徹底取締,同時加強托幼機構人員的衛生保健管理,不斷提高我市兒童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