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5 17:11:06
序論:在您撰寫旅游經濟管理專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應用性;本科院校;實踐基地;建設模式
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眾教育,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從辦學性質、學校體制、校園建設、師資引進、設備更新等方面不斷適應擴招的需求。由于區域發展的差異,地方性尤其是相對欠發達地區大專院校升本的步伐較慢,而發展地區地方性大專院校在2000年至2004年基本完成升本。百色學院2006年才升格為本科院校,是廣西最后升本的幾所地方性大專院校之一。由于升本較晚,資源相對有限,尤其是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傳統的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地方性本科院校必須定位于應用性人才的培養。
經濟管理類專業以市場為導向、面向企業需求,具有實踐性、應用性、開放性等特點,這就要求地方性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育和培養必須緊貼社會實際、針對行業特征、符合行業要求、優化學科建設,逐步構建完善的、獨立的學科教育體系,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建立穩定對口的實踐基地,不斷探索教學實踐模式新途徑,是當前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但也是面臨的最大難題。為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有效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充分利用校外實踐基地,提高實踐質量,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應用技能,百色學院經濟與旅游管理系采取了種種措施,探索應用型專業實踐基地的建設。
一、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1、應用性人才培養的需要。從地方性院校資源稟賦情況來看,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應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辦學目標。尤其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更應該從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出發,按照行業發展的特征和要求,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從課程設置、課程內容、教學計劃等方面來看,各地方院校不僅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的力度,也不斷加強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
百色學院經濟與旅游管理系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培養心里有思考技能、眼睛有觀察技能和手上有做事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我系的所有課程都是從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角度來設計,在新的教學計劃中加大了課程的教學實踐環節內容,并占到總學時的40%。教學實踐的環節離不開相應的實踐實習場所,由于發展較晚、資源有限,校內實驗室還處于籌建中,但我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重視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至今已經建立了百色市金豐華美食餐飲有限公司、百色國際大酒店、田陽縣供銷社、靖西通靈大峽谷等20多個教學科研實習基地。這些實踐基地的建設,為我系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平臺,先后有大批畢業生到基地工作,并在相應崗位發揮出色,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好評。
2、大學畢業生充分就業的保障。招生規模擴大、就業結構不合理、就業市場不完善、盲目的人才高消費、就業觀念有待更新等原因使得大學生就業高峰與社會就業高峰重疊。一些高校在專業結構上存在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矛盾:盲目開展熱門專業造成人才供求過剩,不及時調整冷門專業導致未就業先失業。1978-2002年的25年間,我國的就業彈性總體上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弱。高校的急劇擴張使每年的大學畢業生節節攀升,2001年的114萬到2009年將達到700萬;與之相對的是就業率連年持續下滑,2001年6月本科生就業率超過80%,2003年就業率降為75%,2007年為70.9%。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預計2009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
大學生就業難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但缺乏工作經驗、實踐操作能力不強是其重要原因。
據相關部門調查顯示,大學生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工作經驗”,占63%。我國的教育體制多年來按照一種模式培養人才,專業設置脫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大學生有的是專業知識,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質和實踐動手能力,大學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練”。根據最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網絡招聘會人才需求信息的匯總和分析,工商管理類和經濟學類專業位于職位需求前十位。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因面向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大,總體就業形勢要好于其他冷門專業。但受就業大環境的影響,這類專業就業問題依然嚴峻。為了保證充分就業,地方性院校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立足市場,按照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和課程內容,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力度,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生產第一線,積累實踐經驗,為就業做準備。
3、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保障。高校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個方面。
地方性院校的人才培養要立足區域、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百色學院作為百色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本科院校,其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要立足百色現狀、依托百色資源,為老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多輸送合格人才。百色將立足特色優勢資源,實施“四地一帶一樞紐”的發展思路,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四地一帶一樞紐”即:中國生態鋁工業基地、亞熱帶特色農業基地、國際旅游目的地、輻射滇黔桂接合部的區域性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地、廣西右江河谷城鎮帶、大西南交通樞紐),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將是百色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人才保障。
經濟與旅游管理系緊緊抓住廣西把百色建設成為以鋁工業為主的廣西新工業基地和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鋁工業基地以及工業強市、旅游大市、文化名市和生態城市的重大發展機遇,依托百色鋁工業、電力工業、煤炭工業、特色農業、現代物流業、旅游業、房地產業七個重點優勢產業,先后與百色國際大酒店、百色金豐華美食餐飲有限公司等20多家單位簽訂了實踐基地合作協議,加大了對地方產業發展急需的商務人才、管理類應用性人才的培養,每年為地方輸送了一批綜合素質較好、動手能力較強的合格畢業生。
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已經引起不同辦學層次高校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因起步較晚、基礎設施不完善、校內實驗室建設滯后、就業嚴峻等問題,更加重視利用社會資源,建設校外實踐基地,為教學、科研和實習服務。為順利完成從大專層次向本科層次辦學的轉變,地方性本科院校既要擴大規模,又要講效益,作為辦學效益的重要評價指標就是學生培養的質量。因此,新建地方性院校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在專業設置、專業申報、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等方面不斷加大力度進行改革。從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來看,基地數量逐年增加、校企合作不斷加深、涉及行業領域不斷擴展、實踐基地效應日趨凸現。但因諸多原因,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面臨建設模式單一、實踐內容與專業培養目標脫節、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者之間利益矛盾嚴重等問題。
1、重數量,輕質量。這是實踐基地建設初期面臨的主要矛盾,因歷史原因,大多地方性本科院校都是由師范類大專院校升格而來,傳統的學生實踐模式相對單一,主要是教育實習,實踐基地集中在地方中小學。這類實踐基地大多通過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定和安排,而且相對固定和穩定,建設起來比較便利。但升本后,學校要擺脫師范教育的單一培養模式并向綜合性院校發展,新的非師范類專業不斷增加,教育實踐基地也必須向多行業、多領域拓展。因基地建設經驗不足和人才培養的急劇需要,學校只能走惟數量而輕質量的建設道路。
2、重建設、輕管理。這一矛盾在基地建設中期比較明顯。許多地方性院校非常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和地方企業談判并簽訂合作協議,但簽訂后卻很少過問、缺乏溝通、更談不上有效的利用和管理。當有教學實踐需要和任務時,還必須經過間接渠道和實踐基地進行溝通,實踐基地也往往是不愿配合甚至排斥。比如說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到旅游景區進行實踐時,連門票都不能減免,更談不上進行相關的實踐指導。一方面由于學校還處于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階段,缺乏經驗,相應的配套環節跟不上,導致對基地的管理缺位。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學校和基地的雙向互動不夠,雙贏效應不凸顯。因此,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發展初期既要擴大實踐基地的數量,保證所有應用性專業都有對口實踐基地,又要加強對已建立合作協議的基地的管理,通過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圍繞實踐基地制定教學實踐環節,同時要優化利益分配機制,提高實踐基地的利用率,充分保障學生實踐基地的實踐效果。
3、重就業實習基地建設、輕教學和科研實習基地建設。從實踐基地的建設功能和利用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實習基地的建設,實踐的時間大多安排在學生畢業前的最后一學期,這屬于典型的先學理論后實習的模式。作為常規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嚴重不足,而且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中教學實踐環節不夠,即便在教學計劃中制定了,也主要體現在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看看視頻資料等淺層次的環節上,真正能走出校門、走向企業生產第一線的太少。
一方面是高?!敖淌诙唷⒔叹毶佟?,也就是雙師型教師太少,理論水平豐富但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是學校、系部和實踐基地的對接不夠,雙方利益機制不健全,尤其是企業認為接待實習學生只會增加麻煩。因此,這就導致常規的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起來困難重重,即便建立起來了,也因上述原因而利用率極低。作為科研實習基地的建設就更少,除了部分工科類的專業教師能充分發揮自身理論水平的優勢和企業資金的優勢而進行合作外,大部分專業都沒有重視和利用好科研實習基地,只是關起門來做研究,也很少關注研究成果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有多大。
4、建設模式單一、實踐內容簡單。目前,地方性新升本科院校實踐基地建設模式單一,除了上面提到問題之外,“校外實踐與校內實踐相結合“、“校企一體化”等問題也比較突出。從目前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實踐實習來看,內容比較簡單,大多數屬于一些體力勞動,比如到酒店或旅行社實習,主要是做做服務員、打掃打掃衛生或做一些講解員,能夠接觸或從事相對復雜的管理工作的很少,而像其他一些專業就更加簡單,只停留在參觀參觀企業、看看生產流程、和企業交流交流等層面上,真正在畢業之前能深入到企業生產和管理一線實習的很少,這是不利于有理論、懂管理、實踐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的培養。造成實踐內容簡單的原因主要是課程體系設計、實踐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設置都過于簡單,背離了專業培養目標。同時,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還要克服國內高校存在的先學習再實踐的模式,要做到理論之前參觀,邊學習理論邊實踐的靈活模式。
三、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對策與模式
針對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現狀和存在的以上問題,并結合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特點,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不僅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實踐基地建設的必要性,同時要從校內和校外兩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基地的建設。從校內而言,院系要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校內實驗室的建設,不斷完善課程設置、嚴格制定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計劃;從校外而言,要加大投入,大膽走出校門,走向企業,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拓寬基地建設渠道,不斷探索新的建設模式。地方性院校要克服自身起步較晚、基礎設施落后、建設資金不足、專業建設滯后等問題,積極發揮年輕有活力、發展有后勁等優勢,利用所處區域優勢,抓住地方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力機遇,大力加強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出優秀的應用性人才。
1、校企雙贏的機制化。地方性高校在發展初期會面臨著盲目追求校外實踐基地的數量,同時會因諸多限制而缺乏與基地的積極聯系與良好溝通,導致基地多,但真正能利用的上并發揮的好的基地很少。傳統的實習實踐模式因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對實習教學深層次認識不夠,對實習目的、要求、實習內容和過程有很大的盲目性,校外實踐只停留在到企業走走看看的層面。這對于企業而言,不僅不能給其帶來利益,反而會增加接待的麻煩,而作為營利性企業并沒有共同培養人才的義務。因此,在實踐中,基地主動配合程度較低,對學生的指導工作十分粗糙。因此,要從根本上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高企業接待學生實習的熱情,發揮教學實踐基地的功效,必須建立穩固的實踐基地并從機制上保證實現校企的雙贏,加強產學研結合,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基地是校企實現雙贏的保障。
傳統的理工科類專業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得的比較好,企業在資金、生產經驗、設備和具體生產管理及操作中具有優勢,而科研機構和科研水平不如高校,校企合作的雙贏效果非常明顯。目前而言,經濟管理類專業在加強產學研結合方面不如理工科,這和其專業特點相關,該類專業的科研成果的生產力轉化相對較慢、效果不明顯,尤其是在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性院校面臨的這類問題更凸顯。
百色學院經濟與旅游管理系計劃到2010年將包括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國際貿易、工商管理、金融學等7個本科專業,設置有招商管理、酒店管理、國際商務管理、金融保險等13個專科專業,這些都是地方經濟發展的緊缺專業。百色正處于歷史發展的最好時期,作為培養應用性人才的經濟與旅游管理系,要用自身的科研優勢與充沛的人力資源庫,與實踐基地企業展開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向企業提供優質、優惠的服務,為企業的生產與管理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為企業培養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2、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制度化。雙師型教師一直以來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對師資的要求而提出來的,作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因辦學定位是“立足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應用性人才”,所以即具備理論知識又有企業相關經驗并能指導學生專業實踐的教師就必然成為這類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百色學院經濟與旅游管理系是一個僅成立三年的新系,大多都是新進的具備碩士學位的年輕教師,理論知識豐富且科研能力較強,但缺乏企業生產與管理的實際經驗,如何拓展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渠道是當前必須解決的難題。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基地的建設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系部要從政策、資金方面鼓勵教師走向企業,深入到企業生產和管理的第一線,途徑主要有:第一、鼓勵青年教師根據專業特點、圍繞實踐基地需要申報課題,讓教師帶著課題走向企業,在做課題的過程中了解企業、參與企業的管理與生產。比如物流、國際商務專業教師應該深入到物流企業、外貿企業、港口等進行研究,在研究中鍛煉了實踐能力。第二、定期選派青年教師到實踐基地頂崗實習。第三、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職業技能證書考試。
因此,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建設要制度化、規范化,只有形成制度,才會人人去執行,只有達到規范化,才能上檔次。首先要有專門的職能部門和人員負責雙師型教師的管理工作。如日本的“職業訓練指導員”、德國各州的職業教學管理機構等,專門負責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和管理。其次要給予雙師型資格的教師一定的津貼和科研經費。再次在職稱評審、優秀評比等方面要向雙師型教師傾斜。
3、實踐基地實習與就業的一體化。選擇一些專業性結合較強、效益較好的校外實踐基地并建立穩固的雙贏合作關系,實現實習與就業的一體化,既能充分發揮實踐基地的功效,又能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可以充分滿足企業對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的利益互動,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優化配置。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因諸多原因存在重實習基地建設而輕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問題,所以從整體來看,實習與就業一體化的實施情況較好。百色學院經濟與旅游管理系在實踐基地建設方面不斷探索新路子、尋求新模式,選擇了一些地方相對較好的品牌企業作為實踐基地,安排學生最后一學期到百色國際大酒店、百色金豐華美食餐飲有限公司、百色恒升集團等實踐基地實習并實現就地就業,大大解決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既節省了學生找工作的成本,又保障了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在實習與就業一體化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問題,比如學生不愿意到實踐基地實習、實習后不愿留在基地工作、基地企業不愿錄用合作學校畢業生。由于校企合作時間較短、利益機制不夠完善、合作效益尚未凸顯等諸多原因,合作雙方應該在更廣、更深的領域探索新路子,共同努力實現雙贏。作為高校而言,要完善教學體系、優化課程設置、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大學生的人格體系構建以保證培養質量。
從經濟與旅游管理系近兩年的就業來看,部分學生存在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不良就業心態,寧愿游手好閑也不愿意到實踐基地實習,認為工資太低但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同時也有學生反映學校所學東西沒學透、也不夠用,和企業生產實際相脫節,感到力不從心。合作企業而也要加強與高校聯系,合作培養企業所需人才,真正做到“企業你需要什么人才、學校就為你培養什么人才”,因此,實踐基地企業要從制度上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相應提高工資待遇,建立順暢的人才提升機制,提高企業和職位吸引力。只有建立校、企、學三者之間良好的互動機制,才能最大化的實現三方的利益。
[參考文獻]
[1]王苗.獨立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8(10)
[關鍵詞]高職高專;旅游管理;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0)45-0168-02
1 解讀競爭力
競爭力是對象在競爭中顯示出的能力,是一種相對指標,必須通過競爭才能表現出來;測定競爭力需要確定一個測定目標時間,但真正要準確測度出來又是比較難的?;诖?我們把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的競爭力描述為:該群體學生初次進入人力資源市場并且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相對于其他競爭對手能夠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務,從而保證自身持續生存和發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包括三個方面:①核心就業競爭力。主要包括畢業生的專業素養、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業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②外在就業競爭力。主要包括畢業生的形象、氣質、儀容、儀表、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與人交往和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③環境就業競爭力。主要包括畢業生所畢業的學校、學院的品牌效應、畢業生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社會觀念等方面。
一般說來,核心就業競爭力是該群體大學生獲得工作機會的重要基礎。外在就業競爭力是他們獲得工作機會的重要方面,因為旅游行業是窗口行業,從業人員的形象、氣質、儀容、儀表、與人溝通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顯得特別重要,在求職過程中,這也是最被用人單位看重和容易被判別的能力。上述這兩種就業競爭力是學校、教師、學生有能力改變的兩種能力。相比較而言,環境就業競爭力一般是學校、教師、學生難以改變的或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的能力。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關于就業競爭力的研究僅限于畢業生核心就業競爭力和外在就業競爭力。
2 該群體大學生競爭力的SWOT分析
本文將“SWOT”分析法運用到就業競爭力中并給予了一定的闡述,主要是想通過對畢業生其個人因素及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的分析,對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有所啟發。
第一,優勢(strength)。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目標不是高級管理人才或是高級技術人才,而是培養生產、管理、經營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诖?該群體大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了必備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能隨時靈活熟練處理生產第一線問題。此外,他們普遍具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業、學習能力強。
第二,劣勢(weakness)。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就等于失業的危險,對于許多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來說,在這就業的競爭中更加處于一種弱勢的地位,他們手中的這一張文憑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了“弱勢文憑”。但是,近幾年,該群體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選擇一些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的用人單位;其二,對單位待遇期望值過高,忽略了企業的投入―產出比例。
第三,機會(opportunity)。近些年,國家政策的扶持、學校的就業指導、自主創業、實習基地、職業培訓等多種方式為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了很多的機會。以國家政策為例,全國好多省份相繼出臺了允許畢業生先落戶后就業、自由進入的政策等,文件的出臺,為畢業生就業開設了綠色通道,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威脅(threat)。目前,國家處于發展的轉型期,人才培養結構的重心由中專向大專以上層次轉移,在“大眾化教育”這個大背景下,就業形勢嚴峻。此外,畢業生還承受著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 和下崗失業人員的“三峰疊加”的壓力。與此同時,中國加入WTO后,越來越多的外企進入中國市場,在帶來就業崗位的同時也提高了就業門檻;國內一些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也在“水漲船高”。很多高職高專學生可以勝任的崗位,用人單位出于各方面的考慮會要求本科學歷甚至更高。
3 如何適應環境,打造競爭力
作為該群體大學生,在SWOT分析的基礎上,可從以下幾個步驟打造競爭力:
第一,尋找市場機會。該群體大學生的市場機會應該說是很多的,可從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咨詢公司、旅游電子商務企業、旅游規劃策劃機構、主題公園的旅游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工作;或在旅游與休閑行業自主創業。面對這些機會,重在如何進行細分,并選擇自身的目標。在旅游企業對旅游消費者進行需求管理的同時,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也要對旅游企業進行需求管理,及時發現企業的需要,從而更早地發現自身的發展機會。
第二,獨特定位。定位理論,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市場營銷學,由阿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提出,原意指“確定品牌在顧客心智中的位置”,定位的關鍵是企業要設法在自己的產品上找出比競爭者更具有競爭優勢的特性。全過程大概包括三大步驟:①分析目標市場的現狀,確認本企業潛在的競爭優勢;②準確選擇競爭優勢,對目標市場初步定位;③顯示獨特的競爭優勢和重新定位。那么,結合這一理論,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應當如何做呢?從客房群(就業方向)角度看,可選擇旅行社為主的相關企業;從競爭的角度看,該群體需要明確自己與非旅游專業的學生相比,優勢在哪?比如掌握旅游基礎理論、旅游操作實踐能力強。同時也與同專業的、不同辦學層次的學生相比,有沒有優勢?最關鍵的是,與同一個層次、同一專業的學生相比,自己有沒有核心競爭可定位于技術領先者,因為該群體大學階段主要在學習相關旅游技能。
第三,制定競爭及發展戰略。競爭戰略著眼于怎樣競爭,而發展戰略著眼于怎樣發展。專科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不僅需要競爭戰略,也需要發展戰略。這就像部隊一樣,不僅需要謀劃打仗,而且需要謀劃發展,在競爭中發展,在發展中競爭。
4 結 論
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是旅游業發展的強大基石和有力支撐。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客觀、辯證地實現自身利益相對最化大,既是自身競爭力的體現,也是以小帶大、帶動整個旅游業的升級與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旅游酒店管理;服務與管理;教學目標
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改革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使之與當前的市場需求相吻合已勢在必行。情境教學模式是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教師將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身對知識的研究進行有效整合,設計出較為合理的模擬工作環境,通過學生對真實工作環境的模擬實驗,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高職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教學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情境教學模式實用并易于操作,適合應用于職業教育。
一、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情境
在旅游酒店管理情境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依照教學目標進行設計,這樣才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情境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在現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對真實情境的適應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在對教學情境進行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設計難度適中的教學情境,避免教學情境的設計超過學生的能力范圍。教學情境的設計要具有實用性,還要適合教師把握,這樣教師才能在情境教學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二、科學設計各個教學環節
在情境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每個環節。比如對事件相關的人物關系,涉及的知識內容,事件發生的背景,需要表演的內容等環節,教師在設計情境時都要詳細了解,然后進行合理的設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征進行角色分配,要對情境設計內容和材料進行收集,對表演排練、課堂內容、內容討論和點評等環節都要做好預測;對各個環節所占據的時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解決問題的對策等問題都要提前考慮到。對情境教學場景的安排,對教室環境的設計以及道具的準備都要有全面準備,要增強情境的真實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表演興趣,促進情境教學的高效開展。
三、在編排演練時做好引導工作
在整個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進而提高學生表演的積極性。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分配演練任務,這樣學生就會有目的地對相關材料進行收集和整理,進而設計出更為豐富的教學節目,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在整個排練和表演過程中,要提供合理的引導,使情境教學節目有效開展,提高學生的旅游酒店管理專業能力。
四、進行合理的點評總結
在表演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該表演進行總結點評,對表演的每個環節進行分析,對每個學生的表演情況進行評價。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對表演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總結在表演過程中出現的知識點。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還加強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教師還要對學生的總結進行評價,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在現實工作中的反應能力。
五、結語
根據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情境教學模式在旅游酒店管理專業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情境教學的設計過程中,其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情境教學方案,以提高學生對現實工作的適應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鉅嫘攏韓澤民.澳大利亞旅游酒店管理教學特色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0(4):47-49.
[2]李麗,朱巧芳.酒店管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24-26.
[關鍵詞]高職高專;旅游管理;競爭力
1 解讀競爭力
競爭力是對象在競爭中顯示出的能力,是一種相對指標,必須通過競爭才能表現出來;測定競爭力需要確定一個測定目標時間,但真正要準確測度出來又是比較難的?;诖?我們把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的競爭力描述為:該群體學生初次進入人力資源市場并且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相對于其他競爭對手能夠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務,從而保證自身持續生存和發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包括三個方面:①核心就業競爭力。主要包括畢業生的專業素養、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業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②外在就業競爭力。主要包括畢業生的形象、氣質、儀容、儀表、語言表達能力和技巧、與人交往和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③環境就業競爭力。主要包括畢業生所畢業的學校、學院的品牌效應、畢業生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社會觀念等方面。
一般說來,核心就業競爭力是該群體大學生獲得工作機會的重要基礎。外在就業競爭力是他們獲得工作機會的重要方面,因為旅游行業是窗口行業,從業人員的形象、氣質、儀容、儀表、與人溝通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顯得特別重要,在求職過程中,這也是最被用人單位看重和容易被判別的能力。上述這兩種就業競爭力是學校、教師、學生有能力改變的兩種能力。133229.coM相比較而言,環境就業競爭力一般是學校、教師、學生難以改變的或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的能力。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關于就業競爭力的研究僅限于畢業生核心就業競爭力和外在就業競爭力。
2 該群體大學生競爭力的swot分析
本文將“swot”分析法運用到就業競爭力中并給予了一定的闡述,主要是想通過對畢業生其個人因素及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的分析,對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有所啟發。
第一,優勢(strength)。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目標不是高級管理人才或是高級技術人才,而是培養生產、管理、經營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诖?該群體大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了必備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能隨時靈活熟練處理生產第一線問題。此外,他們普遍具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業、學習能力強。
第二,劣勢(weakness)。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就等于失業的危險,對于許多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來說,在這就業的競爭中更加處于一種弱勢的地位,他們手中的這一張文憑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了“弱勢文憑”。但是,近幾年,該群體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選擇一些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的用人單位;其二,對單位待遇期望值過高,忽略了企業的投入—產出比例。
第三,機會(opportunity)。近些年,國家政策的扶持、學校的就業指導、自主創業、實習基地、職業培訓等多種方式為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了很多的機會。以國家政策為例,全國好多省份相繼出臺了允許畢業生先落戶后就業、自由進入的政策等,文件的出臺,為畢業生就業開設了綠色通道,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威脅(threat)。目前,國家處于發展的轉型期,人才培養結構的重心由中專向大專以上層次轉移,在“大眾化教育”這個大背景下,就業形勢嚴峻。此外,畢業生還承受著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 和下崗失業人員的“三峰疊加”的壓力。與此同時,中國加入wto后,越來越多的外企進入中國市場,在帶來就業崗位的同時也提高了就業門檻;國內一些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也在“水漲船高”。很多高職高專學生可以勝任的崗位,用人單位出于各方面的考慮會要求本科學歷甚至更高。
3 如何適應環境,打造競爭力
作為該群體大學生,在swot分析的基礎上,可從以下幾個步驟打造競爭力:
第一,尋找市場機會。該群體大學生的市場機會應該說是很多的,可從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咨詢公司、旅游電子商務企業、旅游規劃策劃機構、主題公園的旅游經濟管理和企業管理工作;或在旅游與休閑行業自主創業。面對這些機會,重在如何進行細分,并選擇自身的目標。在旅游企業對旅游消費者進行需求管理的同時,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也要對旅游企業進行需求管理,及時發現企業的需要,從而更早地發現自身的發展機會。
第二,獨特定位。定位理論,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市場營銷學,由阿爾•里斯和杰克•特勞特提出,原意指“確定品牌在顧客心智中的位置”,定位的關鍵是企業要設法在自己的產品上找出比競爭者更具有競爭優勢的特性。全過程大概包括三大步驟:①分析目標市場的現狀,確認本企業潛在的競爭優勢;②準確選擇競爭優勢,對目標市場初步定位;③顯示獨特的競爭優勢和重新定位。那么,結合這一理論,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應當如何做呢?從客房群(就業方向)角度看,可選擇旅行社為主的相關企業;從競爭的角度看,該群體需要明確自己與非旅游專業的學生相比,優勢在哪?比如掌握旅游基礎理論、旅游操作實踐能力強。同時也與同專業的、不同辦學層次的學生相比,有沒有優勢?最關鍵的是,與同一個層次、同一專業的學生相比,自己有沒有核心競爭可定位于技術領先者,因為該群體大學階段主要在學習相關旅游技能。
第三,制定競爭及發展戰略。競爭戰略著眼于怎樣競爭,而發展戰略著眼于怎樣發展。??坡糜喂芾韺I大學生不僅需要競爭戰略,也需要發展戰略。這就像部隊一樣,不僅需要謀劃打仗,而且需要謀劃發展,在競爭中發展,在發展中競爭。
4 結 論
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是旅游業發展的強大基石和有力支撐。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客觀、辯證地實現自身利益相對最化大,既是自身競爭力的體現,也是以小帶大、帶動整個旅游業的升級與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國際化;高職院校;發展的途徑
教育國際化是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也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必然選擇。教育國際化歸根到底是人才的國際化,因此,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繁榮本土文化,提升本國高等教育和科技的國際競爭力,最終實現提高本國綜合國力的目的。根據課題調研計劃的總體安排部署,課題組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類專業進行了走訪調研,并對海南高職院校旅游管理類專業國際化發展途徑進行了研究和總結。
一、海南國際化發展研究現狀與趨勢
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是我國重點旅游區之一。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海南旅游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不起眼的小行業發展成為領跑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各項經濟指標逐年增長,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逐年提高。“十二五”期間,海南全省累計接待游客20118.9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210.74億元。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海南省累計接待游客20118.96萬人次,年均增長11.7%;實現旅游總收入2210.74億元,年均增長16.1%。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7.6%,較2010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15.5%,較2010年提高了2.9百分點;旅游對住宿餐飲業、民航和鐵路客運業、文化娛樂業、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分別達90%、80%、50%、40%;旅游業直接就業人數37.28萬人,帶動相關產業就業約140萬人,其中帶動農民就業2萬余人。雖然海南旅游業發展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同時海南旅游業發展仍存在諸多的問題,如旅游業規范化管理亟待加強,行業整體素質有待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改善,旅游國際化水平仍需進一步推進,游客滿意度仍需提高。為進一步促進海南旅游業向國際化水平健康發展,大力推進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海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舉行新聞會,首次《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行動計劃》,《計劃》提出,爭取經過20年的努力,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設施國際化、旅游服務國際化、旅游產品國際化、旅游環境生態化、旅游安全社會化,特色鮮明、安全保障、中外游客向往的國際熱帶海島度假休閑旅游目的地。因此,探討海南旅游業國際化發展的問題,高職教育教育國際化如何服務于海南區域經濟的國際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國內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教育國際化進行了闡述。高曉清(2001)分析了世界主要國家高等教育國際化產業化的動機,指出了高等教育產業化和國際化的一些具體措施。曲波(2008)總結了中國旅游高等教育30年的發展,并提出了面臨的問題對推進我國旅游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提出了發展戰略。王晨光(2009)對我國旅游高等教育國際化熱潮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制約我國旅游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組要問題,包括國際化目標不明確;國際化前提不規范等。喻曉聰和李阿利(2010)對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教育國際化特色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內地可以借鑒的經驗。鐘焜茂(2011)在分析英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優勢現狀和政策策略基礎上,探尋并總結了其經驗以及對福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啟示,指出在特色學科建設、外語強化、教師隊伍、招生以及科研等方面國際化,才可以真正實現福建高等教育國際化。劉海蓉(2011)總結了我國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不足,并提出了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理念,建立學院特色,提供優質教學環境,合作辦學等高職教育國際化舉措。楊立軍和方宗祥(2011)基于戰略管理理論探討了江蘇高等教育國際化問題,并提出了科學規劃與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策略。魏東波和金寒光(2011)對高等教育國際化表現出的一些新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對我國高等教育如何迎接挑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中外合作辦學、雙向留學和建立國際化師資隊伍等發展趨勢。
二、海南高職院校旅游管理類專業國際化發展研究意義
教育國際化就是面向世界的教育,就是教育與經濟互動發展的適應國際社會發展的教育。教育國際化是當代教育改革的新趨勢,也是二戰以來,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西方和東亞兩大經濟與教育互動展模式的共同走向。正如我國著名比較教育學者滕大春教授指出的:“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教育,都是‘混血兒’的國際化教育。”海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顯然也要順應這一歷史潮流。用海南高等職業旅游教育產業的國際化來促進海南旅游產業的國際化,進而實現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總體國際化,同時,海南旅游產業的國際化又可以“反哺”海南高職旅游教育的國際化,促進海南整體旅游教育的國際化發展。中國正在由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邁進,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國和旅游目的地國之一。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已經明確確立了旅游產業是國家支柱產業的核心地位。旅游業一直是海南主導性支柱產業,截至2015年底,海南全省共有酒店賓館3300家,客房18萬間,床位30萬張;其中五星級及按五星級標準建成并營業的酒店82家,已有23家國際知名酒店管理集團、48個酒店品牌進駐海南;A級旅游景區55家,其中5A級5家,旅行社383家,正常執業導游人員約5000名。
三、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途徑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于2000年,2003年成為全國首批26所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院校之一,2008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單位,并于2011年 9月順利通過驗收,成功躋身全國百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行列,成為海南省高職教育的一面旗幟。多年來,學校秉承“興瓊富島、育人惠民”的辦學宗旨和“動手動腦、尚德尚技”的育人理念,面向國際旅游業、熱帶高效農業、現代服務業、新型工業、文化體育產業五大板塊,以九大特色專業為核心,形成了富有特色、面向產業行業發展和就業市場需求的五大專業群。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在教育國際化方面一直在進行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是學院特色專業和國家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旅游管理類專業群涵蓋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飪工藝與營養,市場營銷,工商管理,高爾夫服務與管理,國際郵輪乘務等專業。學院在專業群建設方面,堅持國際標準的專業建設方針,在學生培養,實習就業,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進展,并初步形成了國際化的專業教學體系。
(一)專業的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是影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和必要內容。酒店管理(國際郵輪乘務)和高爾夫服務與管理等專業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國際化探索:
1、教材國際化
酒店管理(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在教材的選用上,一直采用國際標準。例如:在專業英語方面,采用聯合國國際勞工局語言專家羅伯特•馬杰爾先生編寫的《前廳英語》、《客房英語》、《餐廳英語》、《廚房英語》基礎教材作為本專業英語教材;高爾夫服務與管理專業引用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省荷蘭學院的相關教學資料。
2、資格證書國際化
專業積極鼓勵學生獲得國內國際職業資格證書,例如高爾夫服務與管理專業成功引入了北美國際高爾夫資格證書認證體系。酒店管理專業借鑒了“國際金鑰匙資格”認證體系,采用美國霍莉•斯蒂爾、琳•艾文斯編寫的《金鑰匙服務學》授課,同時引入金鑰匙國際化考核標準,對于考取金鑰匙資格證書,可以免修該門課程的學習,直接參加國際組織舉辦的資格考核。
3、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化
酒店管理(國際郵輪乘務)專業積極引進STCW78/95國際公約和國際郵輪適任標準,同時率先在學院采取了國際旅游酒店教育體系通行的“三明治”式的教學模式,即技能學習-實訓-酒店實習-再學技能和督導知識-再實習就業,同時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從而很好地滿足了國際郵輪及酒店行業對高級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爾夫服務與管理專業引進加拿大荷蘭學院“CBET-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
4、課程體系的國際化
酒店管理(國際郵輪乘務)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借鑒了美國飯店業協會(AHALA)酒店管理學院的課程體系,使得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到國際先進的課程體系。利用與美國萬豪酒店集團的“萬禮豪程”項目合作,引進國際一線酒店集團品牌的培訓和實操體系。
(二)專業教學方法方面強化外語教學
高爾夫服務與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對于本專業的學生注重外語能力的培養,以保障學生專業水平與國際化接軌。首先對學生英語教學中結合酒店、高爾夫俱樂部、郵輪崗位的特點和要求,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其次加大大學英語和專業外語的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力度,營造學生外語學習的氛圍,再次重點加強學生英語對外交際能力,使學生能夠輕松地處理酒店、高爾夫俱樂部、郵輪日常涉外業務活動。同時開設日語、韓語等符合海南實際的第二外語,滿足不同旅游單位的接待需求。
(三)師資隊伍建設方面
1、師資引進的國際化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中積極引進境外留學人員來院任教,實現教師引進和教師來源的國際化。先后有教師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韓國首爾大學、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英國SRUC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依據高職教師雙師素質標準,學院引進教師中還擁有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韓國三星公司,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美國喜達屋酒店集團,美國萬豪酒店集團等世界著名企業的工作經歷和資質認證。
2、師資培養的國際化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類專業注重發展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加大外教授課的課時和比例,鼓勵教師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國際會議交流,以獲取最先進的、最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專業鼓勵老師積極獲取資格證書,已獲得國際認證職業證書教師占本專業專職教師總數的50%。
(四)合作辦學方面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拓展與境外院校的交流與合作。2006年5月學院與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省荷蘭學院簽署合作辦學文件,并在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開展合作;同時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與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柬埔寨等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或達成初步合作意向。2016年5月學院與尼泊爾亞洲技術大學(簡稱AITM)在人才培養,師資交流,學生互訪等方面達成全面合作協議。學院同時與韓國濟州大學、臺灣首府大學、美國北阿拉巴馬大學等境外教育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五)招生和就業方面
為更好地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高職教育也需要逐步提高國際化水平,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而招收外籍留學生是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目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現正在與一些國家進行積極洽談,計劃招收第一批留學生。目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已畢業學生中,有多名學生在國外企業任職。如美國嘉年華郵輪公司、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新加坡圣淘沙公司等。在海南率先與國際著名酒店集團-美國萬豪酒店集團簽署訂單培養協議,引入萬禮豪程項目,實現國際化的深度校企合作。
四、結束語
目前海南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和建設國際郵輪母港等重大舉措都對旅游人才的國際化提出了新的需求,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正在進行國家示范校的后期建設,專業的國際化發展乃至學院的國際化發展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學院實現跨躍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學院在中外合作辦學與科研,共享教學資源與實習基地,海外辦學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潛力,從而更好地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促進示范校的建設。
作者:吳肖淮 單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高曉清.世界主要國家高等教育產業國際化以及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大學教育,2001
[2]曲波.論中國旅游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N].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
[3]王晨光.我國旅游高等教育國際化熱潮的理性思考[J].旅游學刊,2009
[4]喻曉聰,李阿利.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化特色分析及借鑒[J].現代企業教育,2011
[5]鐘焜茂.英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及其對福建高等教育的啟示[N].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11
[6]劉海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研究[N].張家口職業學院學報,2011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 旅游管理 專業建設 功能價值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020-02
職業技能競賽對引導和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技能型人才的系統培養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但是,目前中職學校職業技能競賽存在不少的問題,嚴重阻礙了職業技能競賽在中職教育專業建設中作用的發揮。本文以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為例,闡述職業技能競賽對中職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重要功能價值,分析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技能競賽存在的問題,提出利用職業技能競賽促進中職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措施。
一、職業技能競賽對中職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重要功能價值
職業技能競賽是學生職業技能展示的平臺,也是校企之間聯系的橋梁,更是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因此,職業技能競賽對中職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具有重要的功能價值。
(一)促進教學理念的改革。職業技能競賽主要倡導的是“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建”,以職業為發展導向進行人才的培養,重視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開展相關專業的課程改革,為學生創建各種相關的實踐平臺,以技能大賽為主題,將理論學科向職業能力為主進行轉變,從而轉變教學理念。
(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通過舉辦各種職業能力競賽,可以推進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首先,在競賽前后,各職業院校都在積極努力地尋求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努力地探索與創新,以培養符合企業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各職業院校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在專業教材建設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徹底改變傳統的學科型模式,開展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以實現教學內容和就業崗位之間的零距離對接。
(三)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職業技能競賽對參賽學生的要求主要分為兩種,即技術型和應用型。因此,在技能競賽的引導下,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計應由知識體系向工作體系進行轉變,以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向以職業實踐為主體的轉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地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身為教師,應借鑒別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自我分析和審視,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今后的教學設計和創新做出合理的規劃。
二、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技能競賽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參賽積極性不高,參賽壓力大。目前,學生參與旅游類技能競賽大都是由學?;蛘呓處熗扑],而學生自身沒有強烈的參賽意識、較高的參賽積極性。與此同時,多數競賽內容相對比較枯燥,不能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部分職業技能競賽的獎勵機制不健全,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賽積極性。另外,賽前培訓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為了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比賽成績,學校從收到比賽通知的那刻起,就會組織學生參與賽前培訓。而賽前培訓是對學生旅游管理所有專業知識的重新鞏固,由于時間較短,給學生帶來了很大參賽壓力,而職業技能競賽主要是對學生旅游管理實踐運用能力的比拼,由于培訓實踐較短,實踐培訓太過片面,導致學生沒有較全面地掌握實踐運用能力,不利于學生將其更好地運用到競賽當中去。
(二)學生對旅游管理基礎知識了解不透徹。部分中職生學習的自覺性不高,學習能力不強,沒有一定的自我約束性。而賽前培訓只是短時間內高度強化學生的旅游管理基礎知識,雖然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但太過急功近利,學生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太過片面不夠透徹。由于技能競賽過程當中有太多的不可測因素會影響學生的臨場發揮,學生沒有豐富的參賽經驗和應變經驗,對于參賽過程中突然發生的狀況沒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再加上學生對基礎知識了解不夠透徹,一旦有突況發生,學生會容易自我施壓,甚至是過分緊張,從而影響臨場發揮,直接影參賽結果。
(三)學生對指導老師過分依賴。學生在參賽之前所有的培訓都由教師組織開展,如果教師的培訓方式不當,這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在競賽中的發揮和賽后結果;教師過分注重對學生參賽能力的培養,容易忽略對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多數學生都是被動地去參與職業技術培訓,由于自身沒有一定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導致學生對教師的指導不能充分理解,容易避重就輕。同時,教師在對學生賽前培養過程中,任何一個賽前培訓環節都是面對面、手把手地去教導學生,因而沒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應對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從而導致學生對教師過分依賴,不能大膽放開、正常發揮,以及應對突況。
(四)競賽技巧使用不合理。多數競賽當中都有才藝展示這一環節,而在此環節當中部分學生過度展示各種不貼切的旅游競賽才藝。在論述旅游景點這一環節,表達過程中過分加入自身的情感,導致朗讀色彩過于濃厚,容易忽略旅游所要傳播的景點文化和當時人物的情感,忽略與游客之間的溝通。講解時太過渲染表面情感,忽視旅游文字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以及游客的感受,過度使用參賽技巧。
中高職課程銜接一直是中高職銜接的重點和難點。之所以是難點,是因為影響課程銜接的內外因素較多,學者徐國慶[1]認為必須重新規劃課程體系,才能保證中高職課程有效銜接,但在現有體制下,重新規劃的可能性需要推敲,成功的范例少之又少。我們從2012年開展三二分段對接試點,我們對影響課程銜接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方式等幾大內在因素進行研究,初步摸索出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內在邏輯和銜接路徑。
1.培養目標選定層次范圍縱橫式
培養目標具有區分教育類型的特征,因此它成為影響課程銜接的首要因素。我們先后召開旅游協會、企業、中高職教師、中高職畢業生、家長等利益相關者座談會與反饋會,參考了近年MYCOS提供的我校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在旅行社導游、景區景點定點導游、旅行社涉外導游、領隊、旅行社計調、外聯、高爾夫球會、高級會所等崗位群中,確定中職培養旅行社初級導游,主要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導游所需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能夠考取導游資格證書,具備一定導游生活服務和講解服務技能;高職培養導游骨干和計調管理人才,相較于中職學生,具有良好人文素質和心理素質,較好的應變力、溝通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熟練掌握導游帶團技能,具備旅行社計調控團能力。
此種銜接符合層次范圍橫縱延伸擴展式[2],從工作范圍上,高職拓展了計調管理崗位;在層次上,高職在導游技能上突出心智的培養,提升了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遷移能力;在素質上強化了人文和心理素質,這為中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定位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也很好地詮釋了中高職的特點和差異。
2.繪制中高職能力等級雷達圖
中高職人才培養通?;诼殬I能力本位。目前,導游員資格制度存在一定的設計缺陷,職業能力等級區分比較模糊。本文運用雷達圖示法,通過在同一坐標系內展示多指標的比較,對中高職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進行細化分析,將模糊的能力概念轉化為清晰的圖示。從圖1可知,高職生具備較高的團隊操作、景點講解、旅行社操作、處理投訴和應變、線路設計、產品營銷等專業能力,其中團隊操作、景點講解能力超過80分,雷達圖呈現較均衡、飽滿的六角形。中職生專業能力圖形呈現為失衡的四邊形,與高職生相比,僅僅具備初淺的團隊操作、景點講解、旅行社操作、處理投訴和應變能力,其中團隊操作、景點講解僅為及格水平,旅行社操作、處理投訴和應變則略有涉及;其次,線路設計、產品營銷缺項;從圖2可知,高職生的方法能力圖像呈現不均衡的五角形,并且等級未突破80分,中職生方法能力圖形為不規則三角形,等級低,缺項多。從圖3可知,雷達圖顯示為兩個比較均衡的六角形,說明中高職生均需具備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誠實守信、服務意識、吃苦耐勞、安全意識六大社會能力,這是旅游行業的要求,但因中職生年齡偏小,社會化程度不高,因此,社會能力等級偏低。綜上所述,專業能力方面,高職學生更加全面,能力水平更高;方法能力方面,高職更勝一籌,但方法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斷提升綜合素質,需要人生歷練和工作實踐;社會能力體現了行業的要求,高職生心智比較成熟,更具備面客服務需要的高素質。
3.設計一體化課程體系
課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載體,課程體系設計應該遵循職業能力發展的邏輯[3]。目前,我們對現有的中高職課程進行了優化調整,統一設置職業基本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職業能力拓展、職業綜合實踐與資格證書四個模塊(因公共課學校統一調整,此文不做說明)四個模塊層次分明,形成梯度,課程和職業資格考證有效銜接。(見表1)
“職業基本能力”模塊中職主要完成導游證書課程的學習,以考取導游證書為主;針對升入高職的中職學生完成了一年的頂崗實踐,我們主要安排管理類課程,以提升學生管理水平。我們將中職5門課程整合為2門核心課程“旅游文化認知”和“導游業務”,繼續強化學生的帶團能力,兼顧考證需要;高職的綜合實踐則安排校外二日游實訓和旅行社的計調實訓;中職頂崗實習時間為一年,首選珠海本地旅行社,實習崗位主要是地陪導游;高職頂崗時間為半年,實習企業擴展到珠海、廣州、深圳的大型國際旅行社,實習崗位為全陪導游、海外領隊、計調輪崗實訓,強化帶團實踐和計調實踐;資格證書要求中職學生考取導游員資格證,高職必須考取導游員資格證書和計調證書雙證。
4.辨別同異,分類銜接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銜接必須基于目標定位和能力等級結構,同時必須遵循課程理論和認知心理規律。如“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等4門證書課程,我們采用合并課程,調整考核目標和課程教學的方式,對此類內容進行異構;同類異質是指“旅游英語”、“旅游心理學”等5門課程,此類課程關乎職業素質養成,語言技能強化;異類同質是課程名稱有差異,所處課程模塊不同,但課程內容有交叉,如“旅游服務禮儀”等6門課程,對以上兩類,需要持續強化,由量變達到質變的課程內容,我們進行分段設計,刪掉冗余部分;異類異質是指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設置的完全不同的課程內容,如“計調操作”、“旅游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操作”等18門課程,最能體現中高職的層次特點和課程高度。
以旅游管理專業的考證課程“導游業務”為例,中職將該課放在“職業基本能力”模塊,主要以考證為主,但中職生實際通過考證達標的不到30%,因此,在高職階段,首先,我們將該課與“模擬導游”合并,將導游員考證與導游帶團實操結合起來;其次,針對中職生經過一年實習,比較熟悉帶團操作流程,但欠缺溝通能力,應變能力不強的問題,我們采用項目+案例教學法,將“導游業務”整合為餐飲服務、住店服務、旅行服務、游覽服務、購物服務、娛樂服務6個單項實訓項目、1個綜合實訓共7個學習情境。單項實踐項目又包含中高等級的2個小任務,主要學習妥善解決游客的個別需要,提供靈活的訂制服務,掌握旅游接待中突發事件的預防與處理,為客人提供驚喜服務。每個小任務以國家質量標準為指引,以工作流程為主線,模擬導游之間,導游與旅行社之間,導游與客人的互動,掌握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服務的區別,掌握長線、短線團的帶團要點。綜合技能訓練則要求學生整合“全國導游基礎”、“廣東導游基礎”、“中國旅游地理”知識,自設線路-自導自游-總結反思,將導游業務知識、導游職業素養、導游帶團技能融合在一起。
5.小結
基于旅游管理專業的特殊性,中高職銜接培養目標呈現層次范圍縱橫式的特點,本文首次用圖表的形式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職業資格制度尚不健全的時候,本文通過雷達圖示法,清晰展示了中高職人才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比較圖譜,找到了課程體系銜接的內在邏輯。按照內在邏輯,我們確定了中職重點突破導游服務技能,加強文化知識和職業素質養成教育;高職以管理課程為主,重點強化導游服務與計調管理兩大能力。課程內容銜接是課程銜接的核心部分,我們首次梳理現有的中高職課程,將課程分為同類同質、同類異質、異類同質、異類異質四類,并以核心課程的“導游業務”為例,具體展示中高職課程內容銜接方式及技術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