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1:57
序論:在您撰寫色彩教學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仔細研讀《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教學案例,我對這堂課有以下幾點感受。
1.本課亮點
(1)師生互動成為教學的主要狀態
蔡老師圍繞教學目標,精心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實物與圖片,通過一系列有效的設問,引導學生自主提煉民間美術色彩的基本特征和搭配方法。在師生互動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師長期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定會促進學生的美術學習方式從根本上發生改變。
(2)有效設問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筆者曾在類似課題的教學中發現,中學生會普遍認為民間美術的色彩很“土”,因此,要想讓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中學生去關注并認同民間美術,是頗有難度的。而蔡老師在教學中以學生感興趣的“淘寶”活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入“色彩探秘”“我是民間小藝人”等教學環節,通過一系列指向性明確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和認識,不僅消除了學生的排斥情緒,還激發了他們的探究興趣;為各個教學環節的有效開展做了鋪墊。
(3)拓展延伸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窗
在當今多元化時代,各門藝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極其普遍,民間美術的色彩語言對現代藝術也有著重要影響。蔡老師設計的拓展延伸環節簡潔而有效,通過對現代服飾、包裝、建筑作品的欣賞,啟發學生認識民間美術與現代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窗戶,對傳承和保護民間美術切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改進建議
教師在講解“為什么民間美術會形成這樣的色彩特征”時,強調“過去民間藝人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只能用身邊能夠找得到的工具材料進行創作……”顯然,蔡老師在這里把外因“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當成了主要原因。這是值得商榷的。教師在講解民間美術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色彩特征時,應該強調民間藝人在創作時祈福迎祥、求吉避兇、驅邪禳災的美好愿望和民俗心理才是主要因素。正是由于這種開朗、樂觀的情感需求,民間美術作品才會出現對比鮮明、顏色飽和、富有生命張力的色彩特征。從整個課堂結構來看,只有在這一問題上理清邏輯關系,接下來的“色彩探秘”環節才顯得有必要和富有意義。
在“色彩探秘”環節的一系列活動中,蔡老師都是從正面來引導學生觀察和感悟民間藝人的配色方法,這樣顯得過程和方法單一、思維平淡無奇。如果教師在某些知識點的探究過程中,能打開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不僅能豐富教學過程,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例如,在探究民間美術“高純度”的配色時,教師可以用電腦軟件將原有的圖片處理成低純度的效果,與原作的高純度效果進行對比。學生通過兩張圖片的比較,能夠發現低純度的作品不能給人帶來吉祥、熱鬧的感覺,由此就會更清晰地認識到“民間藝人在配色過程中善于運用高純度顏色”的主要原因。
點評二(金燮玫江蘇省常州市西林實驗學校)
讀完該課教學案例,我感覺這是一節樸實、扎實而又“接地氣”的美術課,其中的一些教學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們一線美術教師吸收與借鑒。
1.可取之處
(1)問題的指向性明確,教學活動緊扣主題
該課以“淘寶激趣”導入課題,圍繞“民間美術的色彩給人怎樣的感受?”“為什么民間美術會形成這樣的色彩特征?”“民間美術的色彩效果是如何創造出來的?”這三個指向性明確的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在感受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特征后,便直奔主題開始“色彩探秘”,進一步理解和探討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知識。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冷暖對比、高純度、黑與白、面積對比、明度對比等五個方面著手,通過對比欣賞和巧妙穿插民間美術配色口訣,不斷啟發學生思考,幫助他們理解民間美術不同的色彩搭配形式、手法和所體現的文化內涵。教師再以民間玩具小毛驢為例,讓學生進一步領會民間美術的配色方法,用一系列追問把學生的感知和認識落到實處,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最后,教師請學生用所學的民間美術配色知識給布老虎、小泥鳥、土家族織錦的線描稿設計配色。整個教學過程簡潔流暢,內容充實飽滿。
(2)注重聯系生活,品味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文化內涵
本課教學內容與民間生活緊密相連,教師以從生活中收集的民間美術作品、身穿的具有民族風情的服裝,月餅、粽子包裝盒上的民間美術包彩的運用等為例,幫助學生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配色規律,并向他們傳達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的概念。穿插其問的民間藝人的配色口訣不僅讀起來幽默風趣、朗朗上口,而且讓學生了解了多種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方法和審美特征,品味了其文化內涵,提高了鑒賞能力,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3)關注知識和技能形成的過程,注重探究性學習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特點,教師在對比欣賞圖片、分析民間美術色彩搭配規律時,通過提問、追問、釋疑等問題鏈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去觀察、思考、討論和探究,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如,在講述蘇繡《雙魚圖》時,教師提出了“采用了怎樣的色彩搭配方式?”“有冷暖對比嗎?”“有面積對比嗎?”等問題。在學生回答“有”之后,教師追問“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還有別的對比方式嗎?”并出示色彩圖版,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學生既學習了知識,也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2值得探討之處
(1)學生作業內容、表現方式略顯單調
雖然案例中呈現的幾幅學生作品圖片配色確實有濃濃的民間美術氣息,但是,都是用彩色水筆平涂的,表現內容局限在老師提供的三種線描稿中。而七年級學生學習過一些色彩知識,掌握了一定的涂色技巧,因此建議教師不妨在學生作業環節結合前面學過的知識,將題材內容再拓寬一些,在工具材料的選擇上也可以更靈活一些,如,以油畫棒、彩色鉛筆等工具表現色彩的明度漸變效果,教師略加示范即可。作業也不一定局限在作業紙上,可以將線描稿做成掛盤、掛件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作業效果,也更好地體現出美術學科的視覺性。
(2)更多地關注學情,適當地調整教案
當教師提問“為什么民間美術會形成這樣的色彩特征?”時,學生答不上來很正常,因為他們的生活離民間美術還是比較遙遠的,而教師直接把答案給了學生。建議教師在這里不如將問題暫時擱下,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適當滲透些民間藝人的生活環境和表現工具、材料等知識,然后再讓學生考慮這個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在理解民間美術色彩搭配方式的同時,更好地領悟它的審美特征和文化內涵,就會有話可說,本課也會顯得更為豐滿。
點評三(朱成斌江蘇省淮安市清河區教研室)
本課教學突出了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知識與創作的學習,教學內容重點突出,知識結構呈現完整,教師注重教學引導、啟發學生思維,特別是利用一些民間美術色彩運用的俗語、口訣等,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一些色彩搭配的方法或法則,便于學生理解,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從教學反饋來看,基本實現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但是,筆者認為,該課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處,在此提出,與同仁探討、交流。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設置得不具體
“培養熱愛民間美術的情感;形成積極、主動探究學科知識的學習態度;樹立傳承和保護民間美術的意識?!边@個目標顯得有些大而空洞,游離于教學之外。目標主體(學生)應該通過學習能夠關注生活中民間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變化,主動用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知識去改善環境。
2.民間美術的欣賞感知不夠
美術學習的過程是感知、理解和創造的過程,這也是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本課教學缺少對民間美術作品整體欣賞感知的過程,而直接進入“色彩探秘”環節,這就顯得生硬了些。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給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因此,需要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在豐富的民間美術視覺盛宴中,去感知色彩的搭配、體味民間美術的審美意義。單憑幾件民間美術作品,難以體現民間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民間美術色彩的文化內涵。
3.問題的呈現不夠合理
教師在導入新課環節就提出:“為什么民間美術會形成這樣的色彩特征?”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特征沒有任何了解的情況下,讓學生回答其形成的原因,效果可以想象。學生答不出來,教師只好自己作答。而教師對民間美術之所以形成艷麗、飽和、明快、熱烈等色彩特征的解釋是:“民間藝人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只能用身邊能夠找得到的工具材料進行創作,這使得他們在創作時不受真實事物色彩的束縛……”這解釋的只是客觀條件,而不是客觀原因。這些色彩特征,除了視覺規律以外,主要是受到傳統文化觀念、審美觀念、民俗觀念等方面的影響。這個問題可以放到綜合探究環節去讓學生討論思考。
4.美術課程的人文性體現不夠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引發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表現背后文化內涵的思考”。而在教學過程中,這一難點并沒有突破。教師引導學生對民間美術作品的欣賞,僅限于對色彩知識的解讀和搭配方法的說明,以及冷暖對比、明度對比、面積對比等,而沒有就民間美術色彩的象征意義、審美觀念、文化觀念等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討論。
5.課型特點不明顯
本課在教材分析中將課型設定為“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而該課例從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過程的呈現到作業要求等,都沒有體現“設計·應用”課型的特點。如果按“設計·應用”課型去設計本課,可能會是另一番情景。
點評四(楊慧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振興路小學)
該課教學中,蔡老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精彩的圖片和實物,并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形象地展示了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知識,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會運用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方法。
但是,教師在課堂中似乎還是講得過多了。教師不妨由“導游”轉變為“導演”。比方說,在“淘寶”游戲中,教師出示了民間美術作品后,可以再出示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進行色彩上的對比,這樣,學生就會對民間美術的色彩有進一步的感受。在“色彩探秘”環節中,教師不必提冷暖色的問題,因為這個知識點,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已經學過了,而“冷暖對比”這個配色方法如果能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說出,也許效果會更好。在引導學生歸納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方法時,教師在時間上和方法處理上顯得太平均了,簡單的知識點應一帶而過,而不易歸納的知識點應用多種方法引導啟發。如果教師多采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的話,相信學生會自己歸納出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除此之外,建議該課還可以嘗試運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頭腦風暴法
要想啟發學生的設計別出心裁、有自己的特色,頭腦風暴法便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創造性思維方法。例如,在本課的“綜合探究”環節中,教師在分發給每個小組小毛驢玩具之前,可以出示一個空白的毛驢形象,用小組競賽等形式,針對“如何采用配色方法”的問題,采用頭腦風暴法激發學生思維的多向擴展,不斷回憶或產生配色方法,然后,再出示小毛驢實物做參考。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2.美術批評法
對于本課民間美術作品中的同一個藝術形象,每個人的感受肯定不同,教師可以通過美術批評的方法來喚起學生各自的審美體驗,并將其融入各自的創作活動中,表現出個性特征。
點評五(張千梅安徽省巢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1.可取之處
(1)對比教學法的運用,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魯迅先生曾說:“教師愈會比較,就愈有益處?!倍韲逃覟跎晁够舱J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人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本課的“色彩探秘”環節,蔡老師從色彩的冷暖、純度、明度、黑白等方面進行對比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民間美術創作中的配色原則。這種對比教學法運用得恰到好處。因為通過色彩對比,能夠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感受,讓他們在對比中思考、分析、欣賞和探究,發現并總結出民間美術的用色規律和顯著特征,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2)接地氣的民間口訣,概括了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和特點
本課教學中出現了大量的民間美術配色口訣,這些口訣的引用,讓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也使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例如,蔡老師在講“色彩純度”時引用了“紅間黃,喜煞娘”來說明民間藝人善于運用高純度顏色進行搭配;在講風箏的用色很火爆卻又很協調時,引用“色要少,還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白得凈”的口訣來點明民間美術在簡潔明快的基礎上追求強烈刺激效果的用色原則;在講面積對比時,引用“造物開天窗.不然悶得慌”來形象地說明面積對比的審美法則;等等。這些民間的配色口訣,正是民間美術色彩搭配規律的精華。教師將這些口訣巧妙地穿插在具體的民間美術作品的分析中,與對比教學相得益彰,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也掌握了民間藝人在創作中的用色原則。
2改進建議
(1)教師在“色彩探秘”環節,能否出示一個色相環,這樣可以用一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回憶小學學過的有關色彩的主要知識。一看到色相環,學生就會想起三原色、對比色、鄰近色,色彩的冷暖、純度、明度等知識,這對后面教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會起到較好的鋪墊作用,學生電許能更直觀、更深入地理解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
(2)教師在“拓展延伸”環節所給的拓展范圍可以再開闊些。民間美術的范疇很廣,教師可以選取民間美術的代表種類,如繪畫、雕塑、玩具、服飾、剪紙等,以及民間美術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和對世界的影響,真正拓寬學生的視野,引領他們以傳承和發展的眼光來對待中國民間文化藝術。
點評六(王道文安徽省滁州市第六中學)
仔細研讀該課教學案例,筆者有以下幾點感受與體會。
1.本課亮點
(1)注重直觀感受,激發學生思維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和作品分析,使學生直觀地了解中國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冷暖對比”“高純度”“黑與白”“面積對比”“明度對比”等五個要素,加深了學生對民間美術的了解,進而感受民間美術的形式美感,探討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
(2)積極引導,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在對民間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分析的環節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凸顯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2.改進建議
縱觀整節課,教師在講授“高純度”的概念時,舉了一個往鮮橙汁中兌水或可樂的例子。雖然這個例子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但它與這節課的基調不太相符。教師倒不如直接用準備好的顏料做一個演示,讓學生近距離地觀察顏色的變化,進而得出結論。此外,教師在“我是民間小藝人”環節中,沒有做示范。教師在給學生發線描稿之前,應結合前面講授的知識先做一個示范,提醒學生上色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再建議學生采用怎樣的配色手法來完成上色,這樣,就能減少學生在上色時出現不必要的錯誤,提高課堂效率。
點評七(毛曉芳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前洲中學)
蔡老師的這則教學案例,教學目標清晰,教學環節的設置貼近學生生活,能夠激發起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學習興趣,讀起來親切自然,讓我深受啟發。
1值得學習之處
(1)精彩、新穎的導課環節,能夠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充滿興趣與期待。本課導入環節,教師展示的聚寶箱瞬間提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也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踴躍上臺,拿著教師收藏的—件件寶貝時,既初識了民間色彩,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整堂課教師以民間美術作品為依托,以師生交流、問答的形式展開教學,看似平淡無奇,但卻在引導學生觀察民間美術作品色彩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規律和基本方法:冷暖對比、高純度、黑與白、面積對比、明度對比,等等,針對性強,收效顯著。
(3)蔡老師在教學中,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適時副入一些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接受。例如,在講色彩純度時,老師用在100%的橙汁中兌入水或可樂這個例子,形象又生動地說明了色彩的純度,便于學生理解。
(4)在“我是民間小藝人”環節,教師讓學生進行色彩搭配的練習時,發放了線描稿。這既節約了課堂的時間,又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色彩搭配的練習過程中去。如果先讓學生畫圖然后再進行涂色,教學效果就會差一些,畢竟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勾勒一張線描稿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2值得商榷之處
(1)本課所用的圖片應當精選。蔡老師可以選擇更多門類的民間美術作品圖片作為教學素材,使學生在學習民間美術色彩的同時,也能接觸到民間美術的不同門類。比如,在拓展延伸環節,那些粽子、月餅包裝盒上的圖片可以換成一些更具民間美術韻味的手工藝品的圖片。這樣,學生在嘗試了色彩搭配之后,欣賞一些令人驚艷的其他民間美術作品,印象會更深刻,結果也能更精彩。
(2)在講冷暖色對比時,教師的提示有點過度了。其實,紅、黃是暖色,藍色是冷色,初一學生完全能夠自己說出來。因此,這里的師生對話略顯多余,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總結并說出答案。
(3)在“黑與白”環節,教師請學生齊讀了一段民間美術配色口訣:“色要少,還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我認為這里出現這個口訣有點突兀,它和“黑與白”的這一內容關系也不大。因此,建議將其移至“綜合探究”環節,在學生交流小毛驢玩具的配色方法后,再讓學生讀口訣,這樣能為他們接下來進行色彩搭配練習做鋪墊。
點評八(李勝凱江蘇省儀征市實驗小學)
本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手段簡潔、教學程序規范、教學語言樸實。教師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是一節成功的美術課。
1.可取之處
(1)利用已有知識感知民間色彩
學生對民間美術有一定的接觸,但對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認識卻不多,這從教學案例中學生多次出現的“困惑、答不上來”中可見一斑。匕年級學生在小學六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色彩常識,雖然對這些色彩知識的掌握還不夠深刻、系統,但足以幫助他們學習和理解本課內容。蔡老師緊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關注學生本課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在“色彩探密”環節,從色彩的冷暖、純度、明度、對比等已有知識點,向民間美術的搭配規律遷移,使學生在原有色彩搭配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知識的理解,把本課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成功地轉化為已有發展區。
(2)活用民間俗語解釋民間色彩
本課教學中“紅間黃、喜煞娘”“爆”“造屋開天窗,不然悶得慌”等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口訣,既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審美法則,又結合圖例、民間玩具等實例印證了這些法則。
(3)在有效引領中體晤民間色彩
本課中所有的搭配規律都是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中由學生主動發現的,并及時得到了教師的肯定;教師只是適時用規范的語言加以歸納、小結,并用民間俗語佐助學生的成功發現。教師不因比賽而吝惜教學時間,課堂上“為什么”“再觀察一下”“想一想”等教學語言,給學生的思考留有充足時間和空間,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幫助學生主動建構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新知識,深化了美術欣賞的基本方法與策略,并在“我是民間小藝人”練習環節中運用已學知識,體會美術學習成功的樂趣。
2.改進建議
(1)本課伊始,教師向學生介紹,民間美術色彩具有“艷麗、飽和、清新”的特征,而本課教學對“艷麗、飽和”給予了較多關注,對“清新”這一重要特征僅是通過一幅蘇繡作品一筆帶過,使學生對“清新”沒有產生足夠的認識,這在學生的作業中也有所體現,作業都是艷麗的,鮮有“清新”的作業出現。
(2)蔡老師整節課提供了六件民間玩具實物,PPT課件提供了悟空風箏、獅咬劍、雙魚圖等幾幅作品圖片作為教學范例。悟空風箏、布老虎這兩件范例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知識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精講精析的特點,但僅看幾幅圖片能否開闊學生的眼界呢?似乎有“以偏概全”之嫌。如果在每個環節的知識點探究之后,欣賞一組同類型作品的圖片,讓學生加深對“冷暖對比”“高純度”等知識的理解,再在“綜合探究”環節將“為每組發一個小毛驢玩具”調整為“每組發一個不同的民間玩具”,供學生觀察、討論,通過不同小組的匯報,再結合學生自己的理解,就能在精講精析的基礎上,使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認識更加深刻。
(3)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的意愿,但仍需教師的有效引導。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如布老虎,學生的作業底色幾乎是紅底黃花紋或黃底紅花紋,而藍色等底色的作業幾乎沒有,這是否受到老師“紅間黃、喜煞娘”的影響,從而限制了學生配色的思維?如果在學生作業前,讓學生觀察、欣賞一組其他不同類型的配色方案或作品,開闊學生的眼界,這樣,學生的作業一定會更加豐富。
點評九(劉文軍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
從教學案例文本和教學視頻可以看出,蔡老師對教材的認知和理解很到位,教學過程張弛有度,有層次感,采用了啟發式教學。運用民間藝人的口訣,有效解決了教學重點、難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當然,本案例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處。
1色彩搭配方法的概括和詮釋可進一步規范。“色彩探秘”環節中的幾種色彩搭配方法(冷暖對比、高純度、黑與白、面積對比、明度對比),在知識結構的呈現上不太嚴謹。筆者提供一個方案供參考。呈現如下:
(1)主要方法:冷暖對比(色相對比可能更合適);明度對比;面積對比。
(2)輔助方法:黑、白、灰、金、銀。
2在“明度對比”環節,蔡老師選用蘇繡《雙魚圖》,讓學生針對這件作品的色彩特點和搭配方式等問題進行討論,并沒有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反而造成了學生思維的混亂。在“猜”的游戲當中,學生費盡心思地“找到”了答案。筆者認為,這個環節甚至可以取消,教師應該留出更多的時間去挖掘文化內涵。
3.文化內涵的挖掘有欠缺。文化內涵的思考是蔡老師比較關注的一個方面,且被定為該課的教學難點。而在教學過程中,蔡老師于此鮮見筆墨,只是在拓展環節中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筆者認為,可以確定一個目標,如布老虎,以此為代表,向學生介紹其所含的寓意,或者讓學生介紹,舉一反三,從而突破難點,凸顯美術學習的教育價值。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8課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讀讀記記“五彩斑斕、熾熱、湛藍、充沛、碩大、火炬 巨蟒、滲透、聆聽、木薯、強悍、粗獷、篝火、繁花似錦、含情脈脈、目不暇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非洲獨特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體會作者對非洲的贊美之情。
3.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文資料,準備非洲風情風光的碟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走過鮮花掩映的德國,游覽了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告別了“與象共舞”的泰國,我們又來到了一片廣袤而神奇的土地――非洲。板書:非洲 1、你了解的非洲是什么樣的?(學生談資料) 2、(老師也準備了一些非洲的圖片)播放非洲風情風光的碟片或課件。 3、說說你看到的非洲是什么樣的? 揭題、讀題:彩色的非洲
師:(出示非洲地圖)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陸。它形如一個巨大的不等邊三角形,南窄北寬,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環繞四周,沿海島嶼不多,最大的島嶼是馬達加斯加島。在非洲生息著不同膚色的居民,有黑人,也有白人,還有黃種人,其中黑人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非洲的色彩吧!
【設計理念】
以非洲的風景切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看非洲的風光片,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的理解時空。
二、初入非洲,看非洲之色彩
1.自學課文:請按閱讀要求默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作批注。(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課件出示字詞)學生認讀: 五彩斑斕 熾熱 湛藍 充沛 碩大 火炬 巨蟒 滲透 聆聽 木薯 強悍 粗獷 篝火 繁花似錦 含情脈脈 目不暇接 【設計理念】
學生通過自學掃除字詞障礙,并初步感知文中所描寫的異國景色。
三、走進文本,感受非洲之風情,悟表達方法
1.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劃出表達作者對非洲贊美三個句子。(課件)
(1)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2)藍天、驕陽、綠樹、紅土、鮮花,以及皮膚油黑發亮的非洲人,構成了七彩的非洲! (3)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2.再讀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植物部分的精彩描寫。
(1)交流第三段精彩句子
“繁花似錦,綠海蕩波,五顏六色、五彩繽紛、滿眼是綠色,處處是花?!弊屛覀兛吹降氖且慌排呕ㄦ弊湘碳t,綠色的樹葉連成一片,仿佛大海的波浪。
“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到了開花季節……就像置身于花海深處”中品味非洲植物的品種繁多,色彩之艷麗。
“一顆似一團火、一排似一片霞、彩色的長河、妙不可言含、情脈脈的少女”這些詞句運用比喻、擬人的描寫,以點帶面向人們展示了非洲植物之色彩,更讓人從中體現著色彩美語言文字本身的美,讀來就像欣賞一幅幅五彩的畫卷,讓人回味無窮。
(2)總結學法,學習其它部分
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的方法來學習作者對赤道驕陽、動物這些自然景觀的描寫及非洲人的日常生活和藝術色彩的描寫。
3.是啊,那激情洋溢的舞蹈,來自生活在這片彩色土地的舞者的心靈,它訴說著非洲的熱情與奔放,難怪作者會發出這樣的感嘆:非洲真是一個――――! 啊,非洲,好一個――――!
師:這兩句在文章中起著什么作用?(總起、總結)
引導學這生體會出文章在結構上采用了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結構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應,呼應課題,又直接抒發了作者對非洲風情文化的贊美之情。
【設計理念】
讓學生弄清文章的表達順序,感悟文章的條理性,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三、再進非洲,感受非洲之色彩
師:學完這篇課文,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留下非洲的彩色印記,請隨著視頻再一次感受非洲,結合本課學習的收獲,以《我眼中的非洲》為題,寫一段話,把你的感受與同學分享。
【設計理念】
將閱讀與表達結合起來,給學生創設語言表達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將本課所學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
四、總結拓展,德育滲透愛心將讓非洲變得更美麗
師:本文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述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風采,從多個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表達了作者對非洲的贊美之情。非洲是一方熱土,古樸自然、迷人美麗,非洲是彩色的,色彩斑斕,多姿多彩。同學們,這是一片如此美麗的土地。但是,疾病、戰亂、缺乏飲用水……仍然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面臨的嚴峻問題。非洲的兒童則是這些問題最嚴重的受害者,他們渴望喝上純凈的飲用水,它們渴望健康,他們渴望你伸出友愛,援助之手,共同保護和建設這片奇異而又淳樸的的土地。愛心將讓非洲變得更美麗,
1、中國和非洲有著悠久的友好歷史。布置學生辦一辦有關非洲風情與文化的手抄報、剪貼報在班上交流展示,進一步加深對非洲的了解,增長見聞,開闊視野
【設計理念】
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形成綜合的語文實踐能力。
【板書設計】
總起:色彩斑斕的世界
驕陽藍天
植物世界
28 彩色的非洲 分述:七彩 動物世界 首尾呼應
日常生活
藝術風采
一、創作動機
以往在本項目的教學中,教師主要靠語言授課,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資源缺乏,學生的服飾搭配技能難以提高。為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我設計制作了這款助教助學的多媒體教學軟件。
二、內容結構介紹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在內容設置上,分為色環基礎知識、服裝人體結構、色彩搭配原則、搭配注意事項、視頻欣賞和搭配練習六大版塊。這六大板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可以在活潑的色彩和積極的互動中愉快地學習。
1.色環基礎知識
該版塊介紹了本節內容的理論基礎。著重介紹了色環的基礎知識,即各種顏色的名稱與特征。讓學生對各種色彩有了醒目的認識。為后面的服飾的搭配墊定了基礎。色環基礎中我利用分層的手法,將色環做成可以隨意移動的,學生選中喜歡的顏色拖動鼠標,將幾款相近的顏色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鄰近色或者同類色以及類似色的對比,可以很直接的看到幾種顏色的搭配效果。
2.服裝人體結構
在學生了解和熟悉了色彩的名稱與一般規律后,接下來就是對人體結構的了解,了解在服裝人體中最重要的比例結構是怎樣的,了解人體中的黃金分割點的位置在哪里,了解每個比例所對應的人體結構的位置,該版塊主要針對學生的這幾大問題,著重介紹了人體的物理特征。在本環節,我首先介紹了人體結構的知識,然后將圖片中人體的結構部分和文字相連接,學生將鼠標隨意地放在人體的某個部位就會出現對應的人體結構的文字表述,這樣學生會很直接地記憶人體的各個部位,讓學生對人體結構有了立體的認識。比如我將鼠標放在第二頭身和第三頭身之間時,這時在頁面上就會出現對應的“乳點以上至腰部位置”紅線所劃文字,這個點也是我們人體很重要的黃金分割點的位置和視覺重心點的位置。學生只有了解了服裝人體的幾個重要結構點的位置才能準確把握,自由練習,自由創作。
3.色彩搭配原則
在對色環基礎知識和人體結構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運用相關色彩知識對服裝的選擇進行巧妙的搭配。這也是我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所在。學生將點擊頁面“返回”這個按鈕,返回至主頁面,隨后將鼠標放在“色彩搭配原則”時,就可以看到大概的服飾幾種色彩的搭配原則:協調色,同類色,近似色。然后點擊進入,在這個部分首先將服飾色彩分成最主要的六大色系,這六大色系全部用圖片和文字結合解釋每個顏色的運用方法和搭配原則。比如:第一款黑色,由于黑色象征著神秘、高貴,并且具有收縮的效果,因此黑色的搭配一般是與較亮的白色或者明度較高的色彩進行搭配,這樣搭配出來的效果對比強烈;再比如在色彩搭配中較難搭配的綠色,點擊鼠標進入綠色后,可以直接看到綠色最合適的顏色是白色,這兩個顏色是完美搭配,這里就不一一例舉。
4.搭配注意事項
第四部分是我利用實際經驗對實際操作中的幾點事項進行闡述。讓學生對相關細節做到心中有數。比如服飾的整體顏色應控制在3~4種,服裝顏色應上下呼應,既有對比又很協調。學生這就需要對服裝有一個非常深入的了解。
5.視頻欣賞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服飾的整體配色效果,我們沒有條件帶學生去服裝表演的現場,但是我們可以將服裝表現搬到課堂上,利用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欣賞到頂級服裝大師的服裝設計秀,切身感受藝術的魅力,感受服裝的魅力,感受創作的魅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創作的熱情,有創作的動力,有創作的實力。所以我精心挑選了迪奧的兩場經典服裝秀,一個視頻是女裝表演,另一個視頻是男裝表演,學生集合前面所講的相關理論知識,參照直觀的視覺材料,這樣才能夠對服裝的色彩搭配有全面認識。
6.課后練習
有了全面認識還不夠,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檢測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課后練習環節,這個環節是以服飾搭配的游戲形式出現。這個練習其實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服裝,另一部分是配飾;服裝包括了上裝中的襯衫、T恤、夾克、背心等,下裝包括了裙裝、褲裝,都是基本搭配的款式,學生可以隨意地將服裝的各個部分進行搭配,上裝的顏色和下裝的顏色任意選擇;另一部分是配飾的搭配練習,這部分也是這個課程中延伸出來的一部分內容,將服裝搭配好后,學生可以利用前面所學知識再將這款搭配練習中的配飾部分進行練習,比如發型的選擇,頭飾、耳環、包、鞋、襪、墨鏡、項鏈等,將這些配飾物品和服裝協調搭配,學生在游戲中會自我進行練習。同時產生對服飾和色彩搭配的興趣,以便在課后進行相關的練習和實踐。
【關鍵詞】 財務管理; 案例教學; 角色定位; 控制
案例教學法由哈佛商學院始創,目前在我國各高校的管理類課程中都普遍采用。成功的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作為教學管理者,教師需要付出比一般課堂教學更多的精力,不斷完善案例教學的組織和提高自身素質。而財務管理課程的案例教學由于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特殊性
財務管理是管理類專業的主干課程,涉及的專業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工商管理、企業管理等。不同的專業對于財務管理的課程內容和課時要求略有不同,但案例教學是每一個專業都需要開展的財務管理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能提高學生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法。與其他管理類課程相比,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有其特殊性。
(一)財務會計準則不斷變化
會計制度、準則變化較快是我國財務會計人員面臨的共同問題。如1992年分行業會計制度的頒布,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財會制度的出臺,1997-2001年頒布的16項具體會計準則,尤其是2006年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推出。這些新的準則在促進我國經濟轉型、規范財務會計制度和提升行業操作標準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給財務會計人員提出了不斷學習、不斷適應新變化的要求。同樣,對于和實際聯系緊密的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來說,每一次財會準則的變化都要求教師對案例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
(二)中西方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的差異性
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源于西方的財務實踐活動,我國教授的財務管理課程多是以西方的財務管理理論為基礎,從財務管理的內容、職能、環境等各個層次進行課程安排。但由于每個國家的經濟環境不同,資本市場發展水平的不同,財務管理實踐也存在差異。西方國家發達的財務管理理論在我國可能存在不適用性。例如,資本結構理論中解釋企業的融資行為,認為企業融資的先后順序是先債權后股權,而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正好相反。因此,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這些差異性,使學生既掌握了基本理論,又了解中西方企業在財務管理實踐中的異同。
(三)案例設計和難易程度的把握
財務管理類案例,一方面需要翔實的企業資料作背景;另一方面需要詳細的數據作為分析的基礎,因為財務管理除了理論還有大量的模型和預測與統計方法。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是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谶@些特點,財務管理的案例設計和難易程度的把握相當重要。文字性和敘述性的材料與統計數據、報表等數字性的材料應作平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和專業應作調整,這些都對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師的角色定位
毫無疑問,不管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是實踐性的案例教學,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中的主角。在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在案例教學中,積極的參與者是教學中的主體,教師的角色是組織、實施和控制,是掌握全局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一)組織者-選擇合適的案例
針對同一問題,教師應選取適合教學對象培養目標和知識層次的案例。比如,財務分析是財務管理的基礎,不管是??粕?、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學習財務分析都是很重要的,但難易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案例的時候,可以由簡單到復雜,即使是同一個案例,也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問題或提供詳盡程度不同的資料來適應不同的教學要求。
對于財務管理案例來說,合適的案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時效性。有的案例可以用很多年,有的案例只能用幾年,有的案例只在當時可以用。財務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財務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比如,企業價值的評估方法,就有現金流貼現法、收益法、EVA等多種。在過去一個特定的時期內非常經典的案例放到現在可能就失去了實際意義,所以教師所選的財務管理案例要能夠適應現實的環境。
(二)引導者-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案例教學中,教師絕不是簡單的旁觀者,更不可一言不發。案例資料應盡可能早地發到學生手中,對于每一次的案例教學過程,案例分析的時間、要求、要解決的問題等各方面最好讓學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在討論中教師應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學生廣開思路,積極發言,不斷提出新的設想和思路。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財務管理氛圍且投入其中,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引導討論、思考、爭辯,帶領學生共同研究分析案例中的種種問題和可以采取的解決辦法。
(三)促進者-總結與考核
總結或者點評是每一個案例結束之后,教師都必須要做的工作。總結學生案例討論的情況,如學生討論發言是否積極、爭論氣氛是否熱烈、分析與討論問題是否深入透徹、使用的理論知識是否恰當充分等;點評案例,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進行點評,也可以再提出幾種新的方案給學生進一步的思考,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要肯定學生所做的努力,注意給學生留出繼續思索的空間。
對于學生而言,科學的考核手段是案例教學的最后階段。筆者從事財務管理類課程教學多年,不同的案例教學設計所采取的考核手段不同。比如,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專門安排了獨立的實驗教學,即以案例教學為主的獨立計算學分和成績的課程,學生完成案例的成績占最終成績的比例很高,通常是70%,這其中又要綜合學生的前期準備、課堂發言情況、討論熱烈程度、分析問題是否深入、引用理論是否恰當等各方面;而對于一般管理類學生,如工商管理專業,案例教學只是財務管理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課時不多,案例教學的成績僅僅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來計算。當然,成績的高低同樣是要綜合上述各個方面進行評定的。
三、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控制
筆者曾經講授過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和國際財務管理等多門本科課程。每門課程都有案例教學的環節,以筆者的經驗來看,教師對案例教學的控制至關重要。
(一)控制全局
在學生提出棘手的問題導致討論無法進行下去時,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提示;當討論過于激烈導致討論偏離一方時,教師要控制住局面,將討論引向正確的方向,這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控制局面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在案例教學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促使教師提高了業務能力。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要善于創造良好的自由討論的氣氛和環境,并具有引導、主持、控制等綜合能力。
(二)爭取全員參與
根據筆者觀察,案例討論和發言環節,很多小組都是一兩個人主要參與,其他人只是做聽眾。這與案例教學設計的初衷是不符的。案例教學一般以組為單位進行,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之上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另外,有些同學由于性格比較內向,不愛發言,即使是在前期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也不善于在課堂上表達,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盡量避免出現僅僅幾個少數同學發言其他人旁聽的局面。可以采取分解任務的辦法,如讓每個小組不同的成員講解自己的工作,說明自己的主要觀點,或者采取提問的方式,設定一系列的問題要求每位成員回答不同的問題??傊?盡量讓每位小組成員都參與進來,爭取全體學生都是參與者。
(三)豐富案例討論方式
傳統的案例教學方式是布置案例材料-課前準備-課上討論-教師點評。筆者在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隨著課程的深入和學生知識結構的豐富,傳統的案例教學方式可以做適當改變。比如,筆者曾經在國際財務管理課程中采用了辯論的方式,就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進行討論,學生們分為正反兩方,進行了激烈的唇槍舌戰,效果之好出乎意料。又如,在講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時候,筆者曾經讓學生模擬企業的管理者,就實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在進行案例教學改革的時候,教師要始終掌控全局,把握討論方向,隨機應變,爭取全體學生的參與。
四、總結
財務管理課程的案例教學因其特殊性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每一個從事財務管理教學的教師都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深入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實踐,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從而不斷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田祥宇.論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案例教學[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3,(4),36-37.
[2] 董文琪.管理案例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評析[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6,(6):76-78.
[3] 陳榕.教師在財務管理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J]財會月刊,2007,(1):88-89.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七年級下冊第7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該課目的是讓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形成基本認知,引領學生探究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和文化內涵,激發學生對祖國民間美術的熱愛,使他們樹立傳承和保護民間美術的意識。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小學階段的美術課和七年級上學期《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等課的學習,對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及色彩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色彩三要素、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色彩的心理因素等,這為本課教學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條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探究民間美術色彩搭配規律、審美原則和文化內涵;用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在布老虎、小泥鳥、土家族織錦的線描稿上創作具有民間美術韻味的色彩畫。
過程與方法:通過“感受美一提煉美一探究美一創造美”的教學過程,在觀察、啟發、對話、實踐等學習活動’中,學會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民間美術的色彩之美,培養熱愛民間美術的情感;形成積極、主動探究學科知識的學習態度;樹立傳承和保護民間美術的意識。教學準備
民間美術作品實物、多媒體課件、絨描稿、彩色筆等。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與認識民間美術色彩搭配規律,感受民間美術色彩獨特的審美原則;嘗試運用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進行色彩藝術的再創造。
難點:引發學生對民間美術色彩表象背后的文化內涵的思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看,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r心愛的“聚寶箱”,大家想知道里面都珍藏著哪些神奇的寶貝嗎?
教師請6名學生上臺“淘寶”,并向大家展示淘到的寶貝。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洋溢著輕松歡快的氣氛。
教師:你拿到的是什么?
學生甲:一串掛飾。
教師:你覺得它的色彩怎樣啊?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說一下你的感受嗎?
學生甲:鮮艷。(教師板書:艷麗)
教師:同學們淘到的寶貝都是由民間藝人創作的,也稱為民間美術作品。艷麗、飽和、清新,這些都是民間美術作品展示給我們的色彩特征。(板書:一、色彩特征)
【設計意圖】有趣的淘寶活動所展示的民間美術實物,有效調動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通過明確的指向性問題,能引導學生自主提煉民間美術的色彩特征。
教師:為什么民間美術會形成這樣的色彩特征呢?大家想一想。(學生答不上來)
教師:因為過去的民間藝人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只能用身邊能夠找得到的工具材料進行創作,這使得他們在創作時不受真實事物色彩的束縛,而用艷麗、清新、飽和的顏色大膽自由地表達美好的愿望,以及對美的理解和感受。那么,這種色彩效果又是怎么創造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簡潔明了、直奔主題的導入環節,能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從而把有限的教學時間放在教學重點部分——“色彩探秘”環節。
二、色彩探秘
1.冷暖對比
教師:(課件出示圖1風箏圖片,然后提問)同學們覺得這只風箏的色彩有什么特點?
學生齊答:鮮艷、醒目。
教師:(追問,讓學生議一議)為什么很醒目?
學生甲:孫悟空身上用的是紅色、黃色,背景用的是藍色,因為背景是用來襯托的。
教師:一講到紅色、黃色,我們心里就暖洋洋的,所以它們又叫什么色?
學生齊答:暖色。
教師:一講到藍色,我們就聯想到藍天、大海,心里感覺特別涼爽,所以它們又叫什么色?
學生齊答:冷色。
教師:你們已經揭示了民間藝人的一個最重要的配色方法。確實,強調鮮明的冷暖對比是民間美術重要的審美特征。(板書:冷暖對比)
【設計意圖】對學生感知能力的肯定,鼓舞了他們的自信心,為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了鋪墊作用。 2.高純度
教師:除此之外,還有什么原因讓同學們覺得這只風箏的色彩很鮮艷?再觀察一下,想一想。
學生們似乎有些困惑,答不上來。
教師:老師觀察到這三種顏色的純度特別高,你們知道什么是色彩純度嗎?比如,往—杯100%的鮮橙汁中兌人白開水或可樂,果汁顏色就會變淡或變深,橙汁的純度也就降低了。善于運用高純度的鮮艷色彩是民間藝人非常重要的配色秘訣。(板書:高純度)
教師:正是因為高純度顏色和冷暖對比手法的運用,使得這只風箏的色彩非常艷麗。孫悟空身上所使用的黃色、紅色,在民間美術創作中幾乎是必不可少的顏色。因為紅色讓我們感覺到熱烈、振奮、紅火;而黃色具有陽光感,使人心里明亮、舒暢?!凹t間黃,喜煞娘”,當紅色、黃色并置在一起時,作品更是亮堂喜人、溫暖人心。畫面中的暖色在背景冷色調的藍天、白云的對比之下,顯得很火爆。因此,民間又有“爆”的說法。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事例打比方,很快解決了“民間藝人在配色過程中善于運用高純度顏色”的規律性知識。
3.黑與白
教師:雖然這個風箏的顏色很火爆,但是它的色彩很協調。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到底是什么顏色在其中起著調和作用?
學生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黑色和白色。
教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黑色和白色在民間美術創作中是很重要的。因為民間美術作品經常使用大量鮮艷的平涂色塊,民間藝人巧妙運用黑、白,把各種艷麗的色塊隔開,就能在視覺上起到一種緩沖作用,使作品產生獨特的視覺美感。(圖2)
教師課件出示民間美術配色口訣,請學生齊讀:“色要少,還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白得凈?!蓖瑫r補充說明,正是這一條配色口訣點明了民間美術在簡潔明快的基礎上追求強烈刺激效果的用色原則。
【設計意圖】將民間美術配色口訣的傳授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既使知識點的講解活潑有趣,也凸顯了民間美術獨特的色彩語言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4.面積對比
教師:(拿起兩只布老虎,走到學生中間)我們來看這兩只布老虎,它們采用了什么色彩搭配方式?(圖3)
學生甲:冷暖對比。
教師:為什么你認為是冷暖對比?
學生甲:因為用到了紅色和綠色、藍色和橙色。
教師再問:還有別的對比方式嗎?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學生又困惑了)
教師啟發:這只老虎什么顏色用得多?什么顏色用得少?如果按比例來計算,冷色面積最多只占暖色面積的10%,這是一種什么對比呢?
學生恍然大悟,不約而同地齊答:面積對比。(教師板書:面積對比)
教師:面積對比使得這兩只布老虎在單純明快、紅火熱烈的旋律中卻不失色彩的協調統一,給我們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
【設計意圖】借助于不同學科知識的互通,成功啟發并引導學生自主揭開學科知識的奧秘。
教師:那么,民間藝人又是如何表達面積對比的呢?“造屋開天窗,不然悶得荒。”這個口訣形象地說明了面積對比的審美法則。(課件出示圖4木版年畫《獅銜劍》)這是一幅來自福建漳州的木版年畫,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張年畫的“天窗”在哪里呀?(學生私下議論開來)
學生乙:猛獸腦門上的白色塊。
教師:為什么你認為這個白色塊就是天窗?(學生答不上來)
教師鼓勵學生,然后一邊課件出示圖5,一邊講解:面積對比,既可以表現為大小面積的冷暖色塊的對比,也可以表現為大小面積的密集色塊和平涂色塊的對比,還可以表現為大小面積的明暗色塊的對比。這最后一種又叫明度對比。你們現在明白獅子腦門上的白色塊為什么是天窗的原因了吧?
5.明度對比
教師:(課件出示圖6)這是一幅蘇繡《雙魚圖》,相較于艷麗的孫悟空和布老虎,它帶給我們的視覺感受很不一樣。你們認為這件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點?
學生甲:柔和、清新。
教師:這種風格是怎么創造出來的?它采用了怎樣的色彩搭配方式呢?有冷暖對比嗎?
學生的思維不斷被激活,討論中形成兩種看法:有和沒有。對立雙方爭執的焦點落在“黑色和白色是否是冷色”的問題上。
教師:黑色和白色在色彩學中屬于無彩色系范疇,所以這件作品沒有冷暖對比。那么,它有面積對比嗎?
學生齊答:有。
教師: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
學生乙:背景的黑色面積大,紅色的魚面積小。
教師: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對比方式嗎?大家討論。
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活,私底下討論著,但對自己的答案沒把握,都不敢舉手。從他們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答案的渴求。
教師:從魚背到魚肚的紅色體現出一種怎樣的變化效果呢?
學生丙:漸變。
教師:你觀察得很仔細,注意到了一種漸變效果,這種漸變就是明度對比。(圖7)
【設計意圖】拋出問題,通過提問、追問、釋疑、再問、再質疑等問題鏈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課件出示色彩圖版(圖8),對知識點再做進一步的挖掘:明度對比不僅僅表現為同一種顏色在明度上的漸變,不同的顏色本身就存在著明度差異,比如紅、黃、藍這三種顏色的明度就是不一樣的。所以,民間藝人巧妙利用色彩這種特性創造了另一種明度對比方式—一“軟靠硬,色不楞”。他們將明度較淺的顏色稱為“軟色”,明度較深的顏色稱為“硬色”。也就是說,軟色和硬色相碰,能取得好的藝術效果。(圖9)
教師:(課件出示圖10)如果兩個硬色相撞,如藍色和紫色的明度十分接近,把它們并置在一起,會給你們什么感覺呀?
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紛紛回答:拉不開距離。
教師:是的,容易產生色彩“打架”的現象。所謂“青間紫,不如死”。那該怎么辦?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
學生們樂了,迫不及待地回答:安排一塊軟色將它們間隔開。
教師: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民間美術作品之所以好看,是因為運用了高純度的色彩和明度對比,使畫面清新透氣,有層次感,而冷暖色相的不同和面積大小的對比則容易產生豐富絢麗、紅火熱鬧的視覺氣氛。這種色調風格正是老百姓喜愛并表達審美情感的最恰當的形式。這就是我們今天學到的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的知識。(板書:配色手法)
6綜合探究
教師為每個小組發一個小毛驢玩具(圖11),讓學生觀察它采用了什么配色手法,小組討論后回答。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用追問的方式把學生的感知.和認識落到實處。比如:是哪幾種顏色的冷暖對比?是一種什么樣的面積對比?你是怎么看出明暗對比的?是漸變,還是“軟靠硬”?等等。
教師:小毛驢玩具綜合運用了幾種色彩對比方式,很多民間美術作品也都有類似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個別回答、齊答、群組回答等方式,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力爭讓教學有效性達到最大化。
三、“我是民間小藝人”
教師將線描稿發給學生,請他們思考,準備采用什么配色手法來創作具有民間美術韻味的色彩畫,并請一名學生闡述自己的構思。
教師: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小竅門。涂色時,先涂大面積的底色,再涂小面積的對比色,就能力]快涂色速度。同學們也可以參照教材中的民間美術作品圖例,獲取創意靈感。請大家拿起彩筆,當一回快樂的民間小藝人。
學生在《步步高》的背景音樂中拿起彩筆盡情地涂抹美麗的民間韻味色彩畫。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與交流
教師請學生介紹采用的配色手法,分享創作經驗。(圖12至圖16為學生作品)
教師:看了同學們的作品,老師非常驚喜,我們的課堂上出現了一個個優秀的民間小藝人!我們給自己來點掌聲好嗎?
【設計意圖】布老虎、小泥鳥、土家族織錦的線描稿圖形簡潔,以它們為創造美的載體,既與課題吻合,也讓學生獲得了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
(一)教材分析
《彩色的鴨子》是一首優美的敘述性散文,作者緊緊圍繞鴨子的夢想這根主線,通過優美的詞句、重復的句式、富有節奏的旋律,將鴨子的彩色夢想表露無遺。作品形象鮮明,緊扣主線,情節簡潔,富有童趣和詩意。除了帶給孩子豐富的文字美感、節奏美感和溫馨無比的意境之美,最后的結局安排也讓我們露出會心一笑。
本次語言活動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大班幼兒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文字美、節奏美和溫馨無比的意境美;了解并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知道夢想不能全部實現,但也要快樂生活。
(二)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簡單事物之間的關聯變化也有所了解,能依據文學作品提供的想象線索,聯系個人已有經驗進行擴展想象。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初步感知作品中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一定的藝術想象力和感悟力。
作品雖好,但作為大班教材使用,還需要適當修改,原因有二:
1 相對大班幼兒而言,原散文結構比較松散,冗長,是AB、C、DB式的結構,考慮到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改為AB、CB式結構,便于理解掌握。
2 散文中有些句子比較冗長,且句式規律不明顯,不利于幼兒理解和記憶,適當修改,句式更為工整、有規律,還降低了難度,易于幼兒理解和誦讀。
(三)活動目標
1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 能力目標:了解并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知道夢想不能全部實現,但也要快樂生活。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難點: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
(五)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實驗探究
二、教學主要環節實錄
三、課后集體評析與反思
(一)優點
1 注重意境創設的有效性用溫馨美的畫面、柔美的音樂、富有情感的朗誦,為幼兒理解、感悟這篇散文,創設了一個詩意的情景;從形、聲、情等幾方面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去理解、欣賞、感受文學作品。
2 注重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幼兒的語言學習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挖掘學習內容是語言教學的好方式。以風車、彩紙、綢帶為載體,化解難點,讓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感知其間的因果關系,幫助幼兒嘗試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
3 注重情感體驗的有效性 本次教學活動,以情感為主線貫穿始終,通過三次提問:“你覺得鴨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幫助幼兒體驗文學作品中的快樂情感脈絡。
4 注重回應反饋的及時性 注重傾聽幼兒的回答,關注幼兒的想法,了解幼兒的理解程度并及時給予回應和策略的及時調整。
(二)不足與反思
1 遷移運用中,切入點的把握有待于進一步優化
幼兒探究操作環節較好地幫助幼兒學會了遷移運用句式“只要……就……”,而且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求,實現了動靜交替:但在整個活動中,此環節猶如將在電影院看得十分投入的觀眾喊出電影院說其他事,然后再叫他接著進去看一般,對浸潤意境之中的幼兒情感有所中斷。如何既能聯系實際,學習遷移運用新的知識點,又能保持住幼兒浸潤于散文意境之中的情感不被中斷,還有待于尋找到更佳的切入點。
2 欣賞僅僅是感悟這個作品的開始,應有更多的延續和融合。
這篇散文除了文字意境優美之外,它還蘊含著許多的社會教育價值。
西安美術學院造型藝術部近兩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藝術素質教育中的實際應用,深究培養專業性創新人才到底需要怎樣的藝術基礎,在不斷的改革實踐中逐漸找到了新的切入點,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些許經驗。
“分解系統、并置單元”,是指把原有的系統教學通過“分解”形成知識單元,而后再將單元順序進行更有實效的“拆分與合并”,形成新的結構形態。分解后的知識以“點”狀結構重新呈現在教學中,對于該“結構”的秩序與安排讓知識點的分布更為合理、易懂,不但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與掌握,更重要的是使教學“對于規律由簡入深的認識”的操作性得到提升。色彩教研室所設置的色彩基礎課程教學都屬于“分解性教學”,其中包括“色彩同類色訓練”和“色彩冷暖互補色訓練”。本次我們主要介紹第二門課程《色彩冷暖互補色訓練》。
該課程是對色彩的冷暖對比、補色的基本規律的訓練學習,其主要目的是掌握科學的色彩規律。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客觀自然色彩更為準確、清晰的觀察,以及分析能力,既做到更為理性、主動地表現對象,又能夠同時注重冷暖色、補色的物理特性和情感特征,全方位提升學生對色彩的審美感受力,為日后的專業學習提供必備信息及參考。
在教學實踐中,不僅是以知識的傳授量來衡量課程質量的優劣,還要有合適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將知識點融匯至課程中,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消化知識點,從而提高課程質量,所以對于課程優化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秉承這樣的思路,對于課程的優化與改革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通過在教學中具體的實踐運用,“板塊化”與“單元化”逐漸成為色彩基礎教學的主要特點。以“冷暖互補色”訓練為例,該課程要求學生首先要掌握相關的色彩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將冷暖色訓練和互補色訓練分置為兩個大板塊,這樣在教學中無論是執教者還是學生都有明確的課程目標,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分解系統”。既然把原有的系統知識以點狀進行分解就還要把相應的點進行秩序化的排列,其先后順序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管道”的疏通。也就是說將復雜的課程內容經過梳理和篩選找出有密切聯系、承前啟后的“點”進行分層研究,以不斷積累知識點來擴容課程的知識量,亦是“并置單元”的初衷。
古有“千舉萬變,其道一也”,現代教學亦是如此。無論采用何種教學形式,其目的都是用較為有效的方法在實踐中來掌握本質規律,不同的教學法只是在操作手段上有所差異,其根本目的基本相同。秉承這個理念,我們的基礎教學大部分都圍繞“掌握規律”這一教學目的來設計課程內容與形式,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更輕松地、由簡入深地掌握色彩規律、從而提高學生自身對色彩認識的科學性和審美高度,為學生真正奠定“常識性”的色彩基礎。
雖然說教學形式隨時展一直在改變,教學目的卻是相對固定的,但教學方式的優劣的確能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由新的教學理念而衍生出的新型教學雖然繼承了傳統教學中必要的知識點,但在結構上和形式上的改變的確使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大大改善了。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要有相應的理性規律作指導,包括以實踐為主的繪畫學科也不例外。“冷暖色、互補色練習”課程在教學形式上分為兩個階段,我們稱之為“二段式”教學。“前段”教學主要以理論形式將該課程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導入,使學生在課程之初對該課程所要了解學習的知識有較為宏觀的認識。“后段”教學主要以實踐為主,通過寫生訓練使學生學會觀察、分析色彩規律,掌握“冷暖”、“補色”在視覺中顯現的狀態,并在寫生過程中學習、領會這些規律在畫面中如何得到更合理、更全面的表現。
在設計該教學的過程中,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仍然為“二段式”。首先,我們盡可能地考慮教學目的與教學形式的疊合,不僅要突出課程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課程的目的和每個訓練環節的關系,使其能夠主動地面對教學、解決問題;其次,要照顧到該教學法的操作性與可持續性,因為實際操作的成功率是正確評估該教學法的重要依據,也是進行教學改善的根本所在。
經過兩個教學循環充分證明了該課程的可行性。從教學的安排來看,“單純的看問題”相對于“全因素”的教學方式具有“由簡入深”的特點,在學生能夠從明確的“點”切入后,更為復雜、深層的鏈接會變得有理有據、易于破解。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該教學不僅解決了學生對“冷暖色”、“補色”概念上的 認知,對理論起到了“支撐”作用,實踐過程還變得“規范”、“合理”。另外,該課程的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對“調性”的認識,解決了極大多數學生畫面的“花”、“亂”、“臟”等問題,使學生對于色彩的表現有一個健康的開始。
任何事物想要達到理想中的“完美”是有難度的,一門課程的設計想要較為充分地解決有針對性的問題還需要經過反復地實踐與改善才能實現。當然,由于本課程的實踐周期較短,也必然存在著許多有待改善的問題,這需要更長時間的調整才有可能真正解決,我們會抱著積極的態度,通過實踐發現問題,盡可能在下個教學循環之前拿出已知問題的解決方案,讓該課程逐漸趨于完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