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4 16:31:56
序論:在您撰寫國際貿易和經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顯著提高,從1978年至今,中國的GDP不斷增長,而且經濟增長呈現出平穩態勢。經濟運行的波動會對經濟增長和生產率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在新時代研究經濟波動的課題具有重要意義。貿易開放是擴大本國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渠道,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對外貿易對經濟波動造成很大影響,研究國際貿易水平、省際貿易潛力和經濟波動的關系,對促進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具有重要作用。
一、內生性處理
在考查國際貿易水平、省際貿易潛力和經濟波動的關系時,首先應當建立一個計量模型。我國的經濟學專家毛其淋和盛斌已經采用了計量模型的辦法,給當下的經濟研究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借鑒[1]。
在研究三者關系的過程中,經濟學家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內生性處理問題。雖然國際貿易水平的提升可以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但不能由現象定下結論,一些國家的國家貿易水平上升,經濟也會隨之增長。因此,影響國際貿易水平和經濟P系的變量很多,這些變量都是不可控因素。國際貿易水平對經濟發展和經濟波動具有內生性,經濟體擴大市場占有份額也會造成國際貿易的內生性。
如果內生性比較嚴重,計量模型的計算結果可能會出現偏頗,想要尋找有效的改進方法,可以尋找一個具體變量,只與國際貿易水平相關,與經濟波動不發生關系。比如,在具體的計算過程中,把各省會到我國東海海岸線的距離和到中國香港重要港口的距離作為一個衡量指標,可以計算各省會的海外發展潛力。
二、指標和數據
1.經濟波動
在對國際貿易水平、省際貿易潛力和經濟波動進行計算時,應當把經濟波動作為一個被解釋變量。比如計算1976年到2016年的經濟波動,在制定相應的計算模型之后可以得出相關結論。2006到2016年,各省的GDP增速標準差較之前大幅減少,但是雖然總體的經濟波動呈下降趨勢,各省的經濟波動還存在著較大差異。
2.國際貿易水平
在衡量各個省份的國家貿易水平時,可以計算各省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值,將計算過程中的美元匯率折合成人民幣計算,可以更加接近我國的真實經濟水平。進出口總額和GDP的比值是貿易開放程度,出口總額和GDP的比值是出口開放度。改革開放以來,各省的國際貿易水平顯著提升,直至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貿易水平出現下降情況,經過調整之后,各省的國際貿易水平又恢復了正常態勢[2]。通過計算各省貿易開放度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可以看出我國各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東南地區省份的國際貿易水平顯著高于西北地區的省份。
3.省際貿易潛力
根據經濟學家的有關推算,一個省的市場容量可以用加權平均值來計算,在研究市場規模對經濟波動的影響時,可以建構一個市場潛能函數,具體要關注兩個方面:第一,研究的重點是省際貿易潛力,但是各個省份的商品銷售總額中,有一部分是省內貿易額。第二,國家貿易水平和經濟波動存在內生性問題,省份的商品銷售總額對經濟波動也存在這一問題。
2000年以前,各省省際貿易潛力處在平穩上升的階段,之后呈現出下降趨勢,這與中國加入WTO有密切關系。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各省的省際貿易潛力又有所提升。我國地區間的省際貿易潛力差異性較大,一般來說,發達省份的省際貿易潛力較小。
三、研究結果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來計算國際貿易水平、省際貿易潛力和經濟波動的關系,可以得到初步結果。首先,為了考查省份國際貿易水平和省際貿易潛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引入貿易開放度這一變量,如果貿易開放度和省際貿易潛力的系數為負,說明國際貿易水平和省際貿易潛力的提高。其次,要將國際貿易水平、省際貿易潛力和經濟波動三者的關系列為公式,引入貿易開放度之后,可以發現此變量的增加可以緩解經濟波動,也就是說,省際貿易潛力增加有利于環節經濟的波動。最后,依據計算公式和結果得出初步的結論:在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狀態下,省際貿易水平的提高能促進國際貿易開發的加強,從而環節經濟波動[3]。因此,國際貿易水平和省際貿易潛力存在互補的關系。
想要計算細致的結果,可以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回歸方法。國際貿易開放存在內生性的問題,如果問題嚴重,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出的結果將會和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此時最小二乘回歸方法的應用顯得十分重要。最小二乘算法已經證明國際貿易水平和省際貿易潛力的加強關系,利用回歸方法先求出一個省際貿易潛力的臨界值,在臨界值以下,貿易水平提高,經濟波動加劇,說明國際貿易水平在一定省際貿易潛力的數值限制下,與緩解經濟波動呈正相關關系。
四、結論
國際貿易水平、省際貿易潛力對緩解經濟波動具有重要作用,為了促進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家應當把握三者之間的關系,應對國內外的經濟壓力,挖掘我國市場經濟潛力。
參考文獻:
[1]張露丹.對外貿易開放對經濟波動影響的經驗研究[D].廈門大學,2014.
關鍵詞:國際貿易 經濟 環境 影響 對策
隨著國際貿易和經濟不斷地發展,生產和消費活動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環境污染已經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國際經濟和貿易對環境的影響
快速增長的國際貿易和經濟,為生態環境帶來了非常嚴峻的考驗。如:過渡出口造成的掠奪性資源開采、污染性技術和危險廢物轉移等等。
由于越來越頻繁的國際貿易往來,在全球的范圍內,造成了生物災害和生物安全問題日漸嚴峻和突出。如由于國際貿易帶來的入侵物種,我國達到了400多種。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目前公布了100多種外來物種最具有威脅性。我國就有50余種。這些外來物種每年都會給我國的農林牧漁業生產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如:紫莖澤蘭、煙粉虱等等外來物種,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4億多元。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大的木材需求量,由進口原木攜帶的有害生物危害已經非常嚴重。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在我國的經濟市場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一些外商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向環境標準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一些有害廢物。而目前由于一些中小企業的生產粗放,導致環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資源浪費的現象嚴重。同時農業資源和環境的污染也在日漸加重,一些亂采濫挖和盲目開發礦產資源的現象也不斷的加深了生態環境的污染,從而進一步的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
通過運輸的形式,國際貿易和經濟對環境資源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即流通性污染。礦物燃料是運輸工具的動力能源。近些年來,在消耗能源的過程中,產生了運輸工具的污染,在礦物燃料不斷地開采中,造成了水和空氣的污染。而在運輸的過程中,運輸工具對環境資源造成了噪聲污染,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的污染,以及向大氣和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并且公路、鐵路的建設還影響到了深層土壤結構,影響到了土地資源。
經濟的增長提高了人們的消費水平。人們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消費性的污染也給環境帶來了污染。而國際貿易有時消費者的消費呈現出多元化的選擇,因為消費而導致的包裝污染和殘余污染以及廢棄污染等等,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環境。同時,在處理這些污染的時候,又會產生新的污染,從而造成了惡性循環。
二、解決國際貿易和經濟對環境的影響措施
(一)加強宣傳和教育,增加對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持
目前,在我國的流通外貿和環保生產部門缺乏對國外環保法律的研究,同時也缺乏對國外法規的研究。導致我國的政策在和國際貿易接軌上,出現了違反環境的法律法規的問題,如:洋垃圾進口貿易和中國傾銷現象等等。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就要加強環境保護和發展,提高環境意識,從而實現真正的經濟發展。另外,政府部門要適當的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增加對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持,建立完善的信貸政策,重點審要的條件和環境因素中,并要加強借款的手段,支持有關環境保護的項目,拒絕污染。同時,財政部門要給予優惠政策,支持高科技高價值的產品,支持低消耗、低污染的工業產品,鼓勵外貿企業注重環境保護。并且外匯儲蓄要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幫助企業提高環境改造的能力。
(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協調短期經濟利益和長遠環境之間的關系
目前,環境和貿易之間的關系,在世界貿易中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綠色貿易已經成了國際貿易之間的熱門話題。因此,為了完善人力資本的投資,就要發展綠色經濟貿易,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地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保障企業積極地研發和革新知識產權,實現出口商品的最佳的結構,促進技術進步,減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價值,保護環境和貿易增長的協調發展。并且在貿易賬戶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促進雙向貿易,達成環境保護和目標的共同發展,從而使我國對外貿易可以長期的健康發展。另外,要加強全球范圍內的國際環境合作的創新體系之間的關系,協調短期經濟利益和長遠環境之間的關系,建立激勵機制,促進經濟的發展。注重環境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協調,減少貿易摩擦引起的不同環境標準,加強環境標準的協調。另外,要重視環保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地參與國際環境和貿易活動,積極地參與有關環境和貿易之間的討論和談判,完善環境和貿易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總體目標的多邊環境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三)調整外貿思路,優化出口結構
出口貿易對環境的消耗影響很大,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要摒棄過去那種追求外貿順差的做法,適度控制工業制品進出口的規模,保持進出口規模的平衡,從而緩解國內生產規模對資源消耗的壓力,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立法,建立環境保護的自律機制,完善環境成本核算,將環境成本內部化。同時,也要強化個人、企業、社會環境保護之間的自律機制,明晰環境資源的產權,從而實現生產、消費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另外,要鼓勵高新產業的發展,優化出口結構,真正的減少生產性污染,建立從材料購進到生產出口的完整生產體系,從而有效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三、結束語
在經濟和社會不斷地發展過程中,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可持續利用的基礎,因此,我們要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自己的具體國情,協調經濟貿易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暢.國際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商業文化(上半月). 2011(07)
國貿:外貿公司的跑腿?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近年來一直是考生報考的熱門專業之一,每年的錄取分數也都比較高,但很多同學在報考時根本不知道這個專業究竟是學什么的、干什么的。我常常聽人笑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是這樣的工作:你所做的就是把你的手機24小時開機,每天在工廠和辦公室間跑來跑去。別人問你:“嘿,你是做什么的?”“嘿,我是在外貿公司給人跑腿的。”
其實,國際貿易專業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以兩國模型為出發點,探討“為什么兩個國家要做貿易,如何做貿易”。當然,重點是后面的“如何做貿易”。這是一種要求很高的工作,他不僅僅是跑腿,更需要你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法律知識,需要學會與對方溝通,需要熟悉對方國家的文化、禮儀等。一般來說,這個專業主要是從事商品貨物的進出口,在專門的貿易公司里,從事聯系國外客戶,進出口報價跟單,大的公司往往又分得很細,跟單員就做跟單,報關員負責報關;小的公司可能更鍛煉人,往往整個貿易流程只有一個人負責。
以一個海外市場部助理為例,你需要做的就是,首先,協調好各項工作。商量洽談的時間安排、選擇什么地點、貨物如何交割等。其次,要很好地跟進客戶。不僅要對業務流程和產品非常熟悉,而且要有很好的應變能力。面對突發狀況要能迅速想到解決方案。另外,還得通過公司提供的平臺尋找客源,把握客戶心理,向他們推銷自己的產品。
三大支柱:數學、英語和專業技能
國際貿易屬于經濟學,只要和經濟學有關,高等數學就是必修課,甚至一些企業的收入和未來的經濟走向,都是通過高等數學計算出來的。所以文科生如果數學不好,報考該專業一定要慎重,否則進來后你會很痛苦。因為大一和大二的課程安排都有數學,比如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統計、經濟學、會計、統計等。其次,既然國際經濟與貿易講的是國家之間的貿易,那么該專業對英語的要求自然很高,如果你英語尤其是聽說能力不好,在有些雙語教學或者全外語教學的課堂上,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這要是在工作過程中,你連一些基本的外貿術語都不會,如控股子公司、中標、交易會等都翻譯不清,甚至連這些函電的格式都不了解,那你就準備拍屁股走人吧。還有,如果你想從事貿易方面的工作,只懂一門英語是遠遠不夠的,你在忙里偷閑的時候還不可忽略對第二外語的學習,如日語、韓語、法語等小語種,這對你今后的就業及發展可是有很大幫助的。
最后,你必須得有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會走進模擬仿真試驗室,進行上機操作訓練,通過專門的軟件系統模擬國際貿易的交易程序,了解進出口流程。學校還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經濟調查,到實際經濟部門專業實習等。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應該加強外貿流程、外貿單據、外貿禮儀以及一些基本的貨幣金融知識。記得大四第一次找工作時,是在一家業內小有名氣的新興貿易公司。老板的面試就是給我一個公司郵箱,讓我去找客戶,找到第一個客戶,他就錄用我。我在互聯網上尋覓了一天以后,晚上收到第一個客戶郵件,但全是英文。我查閱了很多關于獲得客戶信任的技巧,也運用自己所學的相關知識,熬了個通宵才用英文把回復郵件寫了出來。沒想到的是,那封郵件是老板發的。為的就是考驗我的基礎扎實程度、說服客人的能力和工作積極性。這就是我獲得第一份工作的經歷,靠的不是別的,就是我在大學四年對專業技能的努力學習。
院校:特色與實力并重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說是個老牌專業,其前身叫“國際貿易”,1998 年,教育部對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第四次調整,把“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和“工業外貿”三個本科專業合并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并延續至今。目前,全國高校中的國際貿易專業點約有700 多個。這些專業的特色都與各自院校的特色和實力一致。一般來說,以下這些院校開設的專業我們應該特別重視:
第一類是財經院校。這些學校本身就是財經類的,自然在國際貿易、財政等領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國際貿易學”是該專業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上海財經大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具有本碩博三個層次;南京財經大學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江蘇省特色專業。此外,上海外貿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類是綜合性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在于經濟學和數學的理論功底非常深厚,一些知名院校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眾多。同時在綜合性學校能夠享受到專業以外的學科熏陶,你可以去旁聽人文、社科類的各種課程,也可以去選修《中國傳統文化》、《唐詩宋詞欣賞》以及許多歐美人文地理風情的課程,對你今后的工作幫助很大,而這些課程基本上是不可能在財經專業院校學習到的。如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西北大學等都是綜合實力較強的。
第三類是英語類院校。外語類院校開設的這個專業,其實便是早期我們所說的諸如商貿英語這樣的專業改頭換面而來的,雖然這些院校的經濟學和數學等底蘊不如財經和綜合性院校,但他們這些院校有其他學校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外語”優勢,這恰恰是國貿專業的有力工具。不僅如此,在外語類院校,這個專業還被分成了“國際經濟與貿易+ 各種語種”,如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日語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法語方向)等。如上海外國語大學、天津外國語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都開設有這個專業方向。
第四類就是各種特色院校。這些院校所開設的國家經濟與貿易專業,它們側重于某一個領域。如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這樣的學校,其專業主要是面向海關貿易;中國藥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等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學主要是醫藥營銷與管理方向。如果有志于從事某一個領域的貿易,你可以選擇它們。當然,不同地區的學校也有不同的特色。有一個很不規范的說法:由于各地開放程度有所差別,沿海和大陸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色也不盡相同??偟膩碚f,大陸學校偏重理論,而沿海高校則多數實務比較強,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你要多加留意。
就業:外貿很能鍛煉人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一般分布在貿易公司和銀行,當然也有考公務員的,或做跟外貿一點關系都沒有的其他行業。不過總體來說,做外貿的比較多,主要分布為:
貿易公司:一般作單證(處理國際貿易過程中的各種單據和文件等)、貿易談判、客戶開發等等。通常比較忙,但獎金比較高,而且比較鍛煉人。
貨代公司:接受客戶的委托完成貨物運輸的某一個環節或與此有關的環節。這類工作也很忙,不過對專業的要求不高,只對貨物和貨物檢驗、檢查、檢量機關進行一些業務。學到的東西不多,工資獎金也不高,但有些大的外企貨代,工資福利還不錯。
船貸公司:主要工作范圍有辦理引水、檢疫、拖輪、靠泊、裝卸貨、物料、證件等,以及其他委托的事情。船貸的要求要高一些,審批也比較嚴格,要求與港口當局有很好的關系,要處理的事情也比較復雜。
關鍵詞:國際貿易 經濟 環境 影響 對策
隨著國際貿易和經濟不斷地發展,生產和消費活動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環境污染已經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國際經濟和貿易對環境的影響
快速增長的國際貿易和經濟,為生態環境帶來了非常嚴峻的考驗。如:過渡出口造成的掠奪性資源開采、污染性技術和危險廢物轉移等等。
由于越來越頻繁的國際貿易往來,在全球的范圍內,造成了生物災害和生物安全問題日漸嚴峻和突出。如由于國際貿易帶來的入侵物種,我國達到了 400多種。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目前公布了100多種外來物種最具有威脅性。我國就有50余種。這些外來物種每年都會給我國的農林牧漁業生產造成很大的經 濟損失,如:紫莖澤蘭、煙粉虱等等外來物種,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4億多元。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大的木材需求量,由進口原木攜帶的有害生物危 害已經非常嚴重。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在我國的經濟市場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一些外商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向環境標準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一些有害廢物。而 目前由于一些中小企業的生產粗放,導致環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資源浪費的現象嚴重。同時農業資源和環境的污染也在日漸加重,一些亂采濫挖和盲目開發礦產資 源的現象也不斷的加深了生態環境的污染,從而進一步的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
通過運輸的形式,國際貿易和經濟對環境資源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即流通性污染。礦物燃料是運輸工具的動力能源。近些年來,在消耗能源的過程中, 產生了運輸工具的污染,在礦物燃料不斷地開采中,造成了水和空氣的污染。而在運輸的過程中,運輸工具對環境資源造成了噪聲污染,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的污染, 以及向大氣和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并且公路、鐵路的建設還影響到了深層土壤結構,影響到了土地資源。
經濟的增長提高了人們的消費水平。人們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消費性的污染也給環境帶來了污染。而國際貿易有時消費者的消費呈現出多元化的選 擇,因為消費而導致的包裝污染和殘余污染以及廢棄污染等等,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環境。同時,在處理這些污染的時候,又會產生新的污染,從而造成了惡性循 環。
二、解決國際貿易和經濟對環境的影響措施
(一)加強宣傳和教育,增加對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持
目前,在我國的流通外貿和環保生產部門缺乏對國外環保法律的研究,同時也缺乏對國外法規的研究。導致我國的政策在和國際貿易接軌上,出現了違 反環境的法律法規的問題,如:洋垃圾進口貿易和中國傾銷現象等等。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就要加強環境保護和發展,提高環境意識,從而實現真正的經濟 發展。另外,政府部門要適當的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增加對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持,建立完善的信貸政策,重點審要的條件和環境因素中,并要加強借款的手 段,支持有關環境保護的項目,拒絕污染。同時,財政部門要給予優惠政策,支持高科技高價值的產品,支持低消耗、低污染的工業產品,鼓勵外貿企業注重環境保 護。并且外匯儲蓄要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幫助企業提高環境改造的能力。
(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協調短期經濟利益和長遠環境之間的關系
目前,環境和貿易之間的關系,在世界貿易中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綠色貿易已經成了國際貿易之間的熱門話題。因此,為了完善人力資本的投 資,就要發展綠色經濟貿易,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地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保障企業積極地研發和革新知識產權,實現出口商品的最佳的結構,促進技術進 步,減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價值,保護環境和貿易增長的協調發展。并且在貿易賬戶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促進雙向貿易,達成環境保 護和目標的共同發展,從而使我國對外貿易可以長期的健康發展。另外,要加強全球范圍內的國際環境合作的創新體系之間的關系,協調短期經濟利益和長遠環境之 間的關系,建立激勵機制,促進經濟的發展。注重環境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協調,減少貿易摩擦引起的不同環境標準,加強環境標準的協調。另外,要重視環保原則,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地參與國際環境和貿易活動,積極地參與有關環境和貿易之間的討論和談判,完善環境和貿易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促進社會總體目標的多邊環境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三)調整外貿思路,優化出口結構
出口貿易對環境的消耗影響很大,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要摒棄過去那種追求外貿順差的做法,適度控制工業制品進出口的規模,保持進出口規 模的平衡,從而緩解國內生產規模對資源消耗的壓力,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立法,建立環境保護的自律機制,完善環境成本核算,將環境成本內部 化。同時,也要強化個人、企業、社會環境保護之間的自律機制,明晰環境資源的產權,從而實現生產、消費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另外,要鼓勵高新產業的發 展,優化出口結構,真正的減少生產性污染,建立從材料購進到生產出口的完整生產體系,從而有效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三、結束語
在經濟和社會不斷地發展過程中,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可持續利用的基礎,因此,我們要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自己的具體國情,協調經濟貿易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暢.國際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商業文化(上半月). 2011(07)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已經成了世界經濟貿易的大國。但是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忽視了環境的保障,只片面的追求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本文針對國際經濟和貿易對環境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 國際貿易 經濟環境 影響對策
隨著國際貿易和經濟不斷地發展,生產和消費活動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超出了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環境污染已經成了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國際經濟和貿易對環境的影響
快速增長的國際貿易和經濟,為生態環境帶來了非常嚴峻的考驗。如過渡出口造成的掠奪性資源開采、污染性技術和危險廢物轉移等等。
由于越來越頻繁的國際貿易往來,在全球的范圍內,造成的生物災害和生物安全問題日漸嚴峻和突出。如由于國際貿易帶來的入侵物種,我國達到了400 多種。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目前公布了100 多種外來物種最具有威脅性,我國就有50 余種。這些外來物種每年都會給我國的農林牧漁業生產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如紫莖澤蘭、煙粉虱等等外來物種,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4 億多元。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加大的木材需求量,由進口原木攜帶的有害生物危害已經非常嚴重。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市場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一些外商企業通過各種途徑向環境標準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一些有害廢物。而目前由于一些中小企業的生產粗放,導致環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資源浪費的現象嚴重。同時農業資源和環境的污染也在日漸加重,一些亂采濫挖和盲目開發礦產資源的現象也不斷地加深了生態環境的污染,從而進一步的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
通過運輸的形式,國際貿易和經濟對環境資源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即流通性污染。礦物燃料是運輸工具的動力能源。近些年來,在消耗能源的過程中,產生了運輸工具的污染,在礦物燃料不斷地開采中,造成了水和空氣的污染。而在運輸的過程中,運輸工具對環境資源造成了噪聲污染,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的污染,以及向大氣和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等等,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并且公路、鐵路的建設還影響到了深層土壤結構,影響到了土地資源。
經濟的增長提高了人們的消費水平。人們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消費性的污染也給環境帶來了污染。而國際貿易的消費呈現出多元化的選擇,因為消費而導致的包裝污染和殘余污染以及廢棄污染等等,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環境。同時,在處理這些污染的時候,又會產生新的污染,從而造成了惡性循環。
二、解決國際貿易和經濟對環境的影響措施
1.加強宣傳和教育,增加對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持。目前,在我國的流通外貿和環保生產部門缺乏對國外環保法律的研究,同時也缺乏對國外法規的研究。導致我國的政策在和國際貿易接軌上,出現了違反環境的法律法規的問題,如洋垃圾進口貿易和中國傾銷現象等等。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護環境,就要加強環境保護和發展,提高環境意識,從而實現真正的經濟發展。另外,政府部門要適當的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增加對環境保護的財政支持,建立完善的信貸政策,重點審要的條件和環境因素中,并要加強借款的手段,支持有關環境保護的項目,拒絕污染。
同時,財政部門要給予優惠政策,支持高科技高價值的產品,支持低消耗、低污染的工業產品,鼓勵外貿企業注重環境保護。并且外匯儲蓄要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幫助企業提高環境改造的能力。
2.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協調經濟利益和環境保護間的關系。目前,環境和貿易之間的關系,在世界貿易中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綠色貿易已經成了國際貿易之間的熱門話題。因此,為了完善人力資本的投資,就要發展綠色經濟貿易,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地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技術,保障企業積極地研發和革新知識產權,實現出口商品的最佳結構,促進技術進步,減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價值,保護環境和貿易增長的協調發展。并且在貿易賬戶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促進雙向貿易,達成環境保護和目標的共同發展,從而使我國對外貿易可以長期的健康發展。另外,要加強全球范圍內的國際環境合作的創新體系之間的關系,協調短期經濟利益和長遠環境之間的關系,建立激勵機制,促進經濟的發展。注重環境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協調,減少貿易摩擦引起的不同環境標準,加強環境標準的協調。另外,要重視環保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地參與國際環境和貿易活動,積極地參與有關環境和貿易之間的討論和談判,完善環境和貿易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總體目標的多邊環境貿易的可持續發展。
3.調整外貿思路,優化出口結構。出口貿易對環境的消耗影響很大,隨著我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要摒棄過去那種追求外貿順差的做法,適度控制工業制品進出口的規模,保持進出口規模的平衡,從而緩解國內生產規模對資源消耗的壓力,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立法,建立環境保護的自律機制,完善環境成本核算,將環境成本內部化。同時,也要強化個人、企業、社會環境保護之間的自律機制,明晰環境資源的產權,從而實現生產、消費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另外,要鼓勵高新產業的發展,優化出口結構,真正的減少生產性污染,建立從材料購進到生產出口的完整生產體系,從而有效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三、結束語
在經濟和社會不斷地發展過程中,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可持續利用的基礎,因此,我們要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結合自己的具體國情,協調經濟貿易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暢.國際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07).
關鍵詞:對外貿易;國際經濟法;地位;作用
中圖分類號:D996;F75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330-01
國際經濟法與國內的各項經濟法律相比具有更強的宏觀性,是國際貿易的重要調整工具。規范的國際貿易法能讓全球貿易變得更加的可控,并為各個國家和經濟體開展經濟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對于我國而言,隨著我國國際貿易數量和數額的日益增大,國際經濟法的地位和作用變得愈加明顯,這是業界人士應該都應該深刻認識到的問題之一。
一、國際經濟法的主要概述
眾所周知,法律由國家制定的,其誕生之初就具有“天生”的強制性。通過法律。各種社會關系得以得到合理有效的調整。換句話說,任何一個國家法律的產生、實施都必須依靠相應的社會體系,并且符合這個社會的社會情況,否則,脫離了此,制定出來的法律就往往會變成“一紙空文”。國際經濟法也同樣不例外。國際經濟法的產生有其相應的社會時代背景,是各個國家國際貿易不斷增加的最終產物。而國際經濟法的雛形大致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那個時候,社會生產力大發展,國際貿易逐漸變得頻繁,而頻繁的貿易也極其容易產生矛盾。此時,最初的國際經濟法應運而生。在以后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國際經濟法得到了完善的繼承和發展,大量關于國際經濟法的內容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經濟體的認可。目前,業界廣泛承認的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法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其經過不斷的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為現如今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依據了。
二、國際經濟法在我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處理我國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國際經濟法在我國的國際貿易中所占據的地位和所發揮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巨大,其對于應對知識產權危機尤為明顯。在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壁壘廣泛的存在著,并成為我國國際貿易的一大“絆腳石”,因為知識產權壁壘而產生的不必要開支更是不計其數。這在客觀上使得我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嚴重的甚至會讓整個產業的發展面臨巨大的危機和挑戰。近年來,我國的政府和企業也逐漸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并開始采取一系列手段來盡量緩解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其中有效的利用國際經濟法作用重大。首先,要想合理的利用國際經濟法,我國的企業必須具備強有力的品牌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創新是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是民族保持持續不斷發展的原動力,離開了創新,任何意義的發展都無從談起。在國際經濟法中,對于知識產權和創新的保護更是明顯。因此,只有我國的企業保持持續不斷的創新勢頭,才能讓國際經濟法對我國企業的保護效益盡量發揮到最大。其次,我國的企業還必須形成自身的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國際經濟法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我國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應該充分認清這一事實,在不斷提升自己創新能力的時候,還必須運用國際經濟法中的相關法律條文將自己的知識產權納入安全的保護范圍以內。同時,企業在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科技的時候還必須對于一些商業或者是知識產權侵權的行為給予嚴密的關注,一旦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必須毫不猶豫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應得的利益。再次,我國很多的企業在國際貿易中,一旦遇到對于知識產權的訴訟就會變得一籌莫展,態度也十分消極。這其實是極其不利的表現。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國際經濟法,積極的面對這些訴訟,并轉變自身的觀念,對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積極的應對。
(二)有利于處理我國國際貿易中的傾銷與反傾銷問題
傾銷和反傾銷也是現如今國際貿易中一種最為常見的經濟問題。國際貿易中所指的傾銷主要講的是出口國將自己的商品按照低于市場價格的方式輸入到進口國中,這對于進口國的市場秩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換句話說,傾銷就是一種不正當的商業競爭行為。而反傾銷則是出口國為了應對進口國的傾銷行為而做出的應對措施。但是縱觀目前的國際貿易市場,很多國家或者是企業為了一己私利,濫用反傾銷,這對于一些發展國家的國際貿易的傷害是及其巨大的。特別是隨著我國近年來國際貿易趨勢的不良發展,很多的歐美國家長期對我國實施反傾銷行為,讓我國很多的企業面臨著很嚴峻了挑戰。而利用國際經濟法則可以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我國已經是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之一,我國企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并結合國際經濟法的相關規定,充分維護自身企業的利益。因為在世界貿易組織的反傾銷原則中有專門關于發展中國家的相關規定,企業應該熟知這些政策,以此應對發達國家對于我國企業不正當的反傾銷行為,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歐美發達國家由于經濟基礎好,其對國際貿易因此有了更多的發言權。其在對進口商品的價格進行評估的時候,這些發達國家往往喜歡按照自己的利益驅使將出口國劃分為“市場經濟”和“非市場經濟”兩種。而他們則往往喜歡將中國認定成“非市場經濟國家”,而這種劃分的國家則會在國際貿易中受到歧視性的調查。因此,在國際貿易中,我國的應該充分利用國際經濟法,并充分利用世貿組織成員國的身份對這這些國家的錯誤行為進行有力的揭發,以保證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市場中的合法地位。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如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企業有了越來越多參與到國際貿易中的機會。但是我國很多的企業經驗欠缺,對國際貿易認識不足,很容易出現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因此,這就需要我國政府和企業重視國際經濟法,充分發揮其作用,以保護我國企業國際貿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靜波.國際經濟法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J].法制與社會,2014,25:105-106.
[2]方玉強.對外貿易中國際經濟法的地位及作用分析[J].中國商貿,2012,03:207-208+220.
【關鍵詞】宏觀經濟政策;國際貿易;替代融資
宏觀經濟政策是為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國家或政府運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調節控制宏觀經濟的運行。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有四個:持續均衡的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水平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宏觀經濟政策是國家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依據,國內和國外關于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貿易關系的文獻還很缺乏,但已經有學者關注相關內容,本文綜述了相關文獻。
一、宏觀經濟政策與國際貿易
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貿易政策都是政府管理經濟的工具,國際貿易與宏觀經濟變量緊密相連,一國的經濟狀況影響對外貿易,而對外貿易也會反過來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國際貿易量對宏觀經濟政策很敏感。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開支,對進口商品的支出也會增加,但支出比例的多少要依據具體的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政策影響金融市場,刺激資本的流入和流出,這個過程和國際貿易也是緊密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目的是促進國內經濟增長,經濟穩定增長消費增加,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也增加,國內生產出口產品的廠商為了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會將生產資源轉向國內,一國貿易收支狀況惡化。相反情況,如果一國消費需求減少,國內生產商會主動開拓國際市場,貿易收支情況改善。國家或地區根據國內外經濟狀況制定宏觀經濟政策,而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貿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貿易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關于宏觀經濟政策和國際貿易關系的研究綜述:
2008年的金融危機伴隨著貿易量的減少,這引發了貿易怎么依賴金融市場的問題。傳統上說,金融危機是國際宏觀經濟學領域的主題,而不是貿易方面的;同時還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貿易在全球商業周期中如何扮演傳輸渠道的角色。國際宏觀經濟學和國際貿易領域的研究者都被這些問題吸引,并且在使用聯合方法找到新的答案。
Beatriz de Blas& Katheryn Niles Russ(2010)研究的是國際銀行問題,自從2008年銀行倒閉和金融危機,這個問題引起了宏觀經濟學領域的極大興趣。論文研究的是如果一國向國際銀行市場開放,本國能否從中獲利,并且怎樣依賴國內市場結構。假設貸方是異質的、不完全競爭的,模型顯示,FDI能提高利潤(常用的人存貸款利差的凈息差),效率提高的同時,當地競爭使銀行提高向借方收取的利率。如果允許國際銀行通過收購國內高效率銀行的方式進入國內市場會導致國內競爭下降,這可能是有害的。在不影響市場上次有效率銀行的基礎上,最有效率銀行會提高自身利潤來轉移提高效率增加的利益,而不是通過降低借款利率。允許跨境貸款的替代選擇可以使國內借款人受益于外資銀行的效率,并且不會對國內市場結構產生負作用。全球金融市場開放提高的是效率還是不穩定性;在金融體系改革中應該采取什么樣的開放形式,論文得出的結論對當前這些爭論有重要影響。
經濟增長是宏觀經濟學領域的一個主題,一直以來國際貿易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是全球公認的。在相關文獻中,最有力的結論之一是國際開放對發展中經濟體的積極作用。國內投資是資產積累和經濟增長必不可少的條件,Dong-Hyeon Kim, Shu-Chin Lin &Yu-Bo Suen(2010)實證研究貿易和FDI能否提高國內投資總水平。研究發現兩者關系不明顯?;趪H和國內投資的替代水平,FDI可能不能提高一國的投資總水平。文獻顯示,貿易和FDI在不同國家扮演的角色不同,對投資水平的作用依賴于國家已存機構的復雜程度。在人力資本和金融體系發展不成熟的國家,貿易不利于國內投資,而FDI有積極作用。在機構發展成熟的國家情況正好相反,貿易比FDI發揮更有利的作用。這些結果為國家決定貨物和金融市場的開放順序提供政策建議。
Chin-Yoong Wong & Yoke-Kee Eng(2010)研究垂直專業化和貿易在中間投入的影響,用新凱恩斯模型重現和解釋了東亞和東南亞經濟體的商業周期。該論文的關鍵創新點是引入更豐富的垂直結構,順序聯系——三級垂直結構,比之前的研究更具特色。作者用最先進的貝葉斯統計估計模型參數,結果顯示模型成功重現了體現國家利益的一系列商業周期時刻。最重要的是,模型重現了在商業周期中,提高跨國貿易結果的經驗觀測值,這個結果對許多假設不太豐富的模型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另外,該文獻為全球經濟中出現的傳統的核心問題提出了新穎的、重要的見解。
在金融危機中貿易量下滑嚴重,在“大衰退”中產量下降明顯,然而貿易量下降的比例更大。人們懷疑,金融市場混亂導致產量下降的同時引起貿易量劇烈下降,人們也懷疑企業貿易活動與金融市場關聯度不同其感受到的危機程度也不同。Brahima Coulibaly, Horacio Sapriza& Andrei Zlate(2011)利用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公司水平數據驗證后一種假設。論文的一項貢獻是為公司應對全球需求提供政策建議,可能消除由于金融約束帶來需求下降的負面影響。通過實證分析顯示:如果危機前金融狀況比較好,公司可能不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響;公司替代融資的能力——用貿易信貸融資替代外部金融融資——也可以使其免受全球需求下降的影響;在金融脆弱性給定的情況下,替代融資能力差的公司銷量下降的多。論文為金融異質性和公司為應對危機選擇融資渠道替代帶來的后果給出了有效指示。
在“大衰退”末期,政府重新重視運用財政政策管理宏觀經濟,用財政政策代替已經被利用到最大限度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國家頒布“購買國貨”的條款,這限制政府把支出花費在國內而不是進口商品上,這些政策在國際上引起巨大爭議。Mario Larch &Wolfgang Lechthaler(2011)運用財政學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貿易和財政理論數據創建模型,確定社會效益最大化的政府支出并分析政府支出是否應該排除進口。研究發現,一方面,購買國貨條款可以消除傳統外部性,在由國內納稅人確定的成本水平,財政支出對國外生產者有益;另一方面,購買國貨的財政政策會提高成本,因為消費者不能購買比國內商品便宜的外國商品,這會降低整體消費和福利水平。文獻研究如何從國際貿易理論中汲取經驗教訓,并有效地應用到公共經濟學領域。
長期以來,在國際宏觀經濟學和國際貿易領域,企業基于國內和出口市場的定價行為是理論和實踐探索的經典主題。不同的定價策略影響貨幣政策在國際和國家間的傳導,相反地,貨幣制度的性質可以跨市場影響企業的定價行為。Julien Martin&Isabelle Méjean(2012)通過分析法國出口商向EMU國家出口商品時的定價行為,研究歐共體內的金融與貨幣聯盟(EMU)對出口公司定價行為的影響。該文獻發現,EMU對價格離散有顯著影響:相對于EMU以外的歐洲地區,轉變成單一貨幣時減少的價格離散大約是出口價的1%。作者運用高度分散的數據研究公司異質性的作用,數據顯示采用歐元對大出口商的定價慣例有重要影響。當把異質性考慮在內采用單一貨幣時,減少的跨市場價格離散比例更大,相對于非EMU地區達到4%。因此,對于傳統爭論,是否應該采用統一貨幣加強市場整合并減少偏離一價定律,文獻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Ling Feng and Ching-Yi Lin(2012)通過研究廣延邊際對金融摩擦和國際貨物貿易可能出現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新的見解,用實證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參與國際貿易貨物的范圍。采用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發現,無論是在廣延邊際還是集約邊際,信貸緊縮會減少貿易量,后者是每種貨物的貿易量。從理論上講,論文創建了隨機動態模型,把貿易理論中的元素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受固定成本和沉沒成本約束的報關決策,固定和沉沒成本是宏觀經濟學中的元素;信貸限制的金融約束,信貸基于企業價值以及由此預期到的企業利潤。出口成本包括非出口商沒有的固定和沉沒成本,模型顯示,出口商為獲得每單位利潤比非出口商需要更多的貸款。較高的貸款利潤率意味著金融約束力更大,并且更易受到金融約束的沖擊。關于為什么金融沖擊對貿易影響特別大,模型給出了一種可能的解釋。
參考文獻:
[1]徐松,戴翔.宏觀經濟政策對對外貿易的影響[M].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05.
[2]Beatriz de Blas& Katheryn Niles Russ,FDI in banking secto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Inc,NBER Working Papers 01/2010.
[3]Dong-Hyeon Kim,Shu-Chin Lin &Yu-Bo Suen,dynamic effects of trade opennes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Modelling27(2010)254 261.
[4]Chin-Yoong Wong & Yoke-Kee Eng,Vertically globalized production structure in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impact factor: 0.76).01/2010;21(2):198-216.
[5]Brahima Coulibaly,Horacio Sapriza& Andrei Zlate,Trade credi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during the2008-09global financial crisis,History of Finance Journal 07/2011;DOI:10.2139/ssrn.189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