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15:08
序論:在您撰寫道德與法治的培養目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初中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和道德品質修養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良好發展。對此,作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對本學科所具備的素質教育優勢進行充分認識,并在明確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培養的具體內容時,對教育的本真進行自覺回歸。之后教師更需要對自身的教育理念進行改進和創新并以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基礎前提,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如此方能在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應用中,通過對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良好滲透,實現對課堂教學效率的優化[1]。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
(一)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初中階段展開道德與法治教學主要就是為了初中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相關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形成和發展良好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使學生能夠在這樣良好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的影響下,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遵守紀律、具備文化修養、能夠積極健康成長的合格公民。而在核心素養標準下,展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在原先的培養目標上,通過對課程根本性質的堅持和秉承,進一步確定學生的培養導向,如此方能在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下,實現對其知識能力、素質修養的全面提升。
(二)教學有效性的標準
良好的教學,就是通過教師課堂主導性作用的發揮,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積極性,在課堂主體明確的情況下,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有三種基本特征:第一就是此種教學過程的教學目標明確適當;第二就是教學氛圍民主活躍、和諧平等;第三則是能夠在教師主導性的充分發揮下,具備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教學內容、學生需要等為依據,對正確的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并在同時對相關的教學任務和目標進行明確和牢記,如此方能在激發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積極性的過程中,促進其獲得學科知識,才能在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同時,形成積極健康的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才能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時,為其全面和健康的成長發展提供保障。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分析
(一)以學生為中心,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改革,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也應當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如此才能夠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2]。而在新時代形勢下,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具備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并明確“教師的‘教’是為了服務于學生的‘學’”這一理念,通過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現教師不為了“教”而“教”的教學目標。在此種情況下,初中教師首先需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出發點,以學生所喜愛的學習方式為著手點,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其次,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對學習材料中的發展過程進行親身的體驗,才能夠在學習中對最有價值的東西進行獲得?!庇纱丝梢钥闯?,情境的選擇,同樣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情境,不應該是教師的憑空構想,而是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強化其真實性,使學生能夠在情境當中產生一種似曾相識之感。而在情境中,其真正的主人公應當是學生,并以此為基礎交融到學生的實際學習中。而學生作為教學情境的主導者更應該面對、思考和分析生活中所出現的道德問題,如此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更能夠在學生真實的參與和思考中,獲得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體驗和感悟,從而促進學生品格和相關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是以價值觀為導向,以問題為形式,在學生真實熟悉的情境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教授來達到教學目標的完成的,因而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問題進行設計就顯得至關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具有思辨性、兩難性和生成性的問題。這樣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帶動學生思考和研究的積極性,從而在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實現價值引領下學習效果的提高。此外,由于生成性問題的提出,使學生能夠獲得自己積極思考的成果,從而體現其創新性的思維,因而教師需要牢牢抓住此類問題,并通過相關伏筆的設立,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共同而完整地解決問題。
(二)利用微課展開小組合作教學
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因為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性,大多數學生都不喜歡這一課程,更是無法對其產生學習興趣。而微課作為一種時間較短、內容短小精悍的新型教學方式,是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的[3]。對此,作為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在教學方式的創新中,利用微課對學生展開教學,如此就能夠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增強的前提下,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初步培養。另外,在傳統的教學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通常都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進行了嚴重的忽視,更是無法有效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新課改強調了“當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進行培養”這一教育理念,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正好也包括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有效教學。首先教師需要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依據,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其次,教師需要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組織中,讓小組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活動探討。如此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夠確保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學生更是能在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鍛煉中,實現科學精神、文化基礎、學習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等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通過生活化素材的利用,融合法治案例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中,存在著許多的理論知識,而其中的許多理論知識,其實都來源于現實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立足點,展開教學活動,以此來強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經過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許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都會采用單方面講解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課程講解,這樣的情況直接導致了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理論知識講解過于枯燥無味,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自然也就無法對其產生任何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內容為結合點,對課程內容進行不斷挖掘。當教師將課程內容中具備素質教育價值的生活化素材選取出來時,還需要以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對生活化素材進行充分應用,如此方能在充分發揮生活化素材作用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才能在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實現對其核心素養的提升。事實上,在現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種現象,就是教師過于固定僵化的課堂教學形式,這樣不但會大幅度降低課程教學效率,還無法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在課程教學中,秉承相應的素質教育理念,并在日常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滲透核心素養內容,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新[4],以此在改善沉悶枯燥的課堂氛圍時,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實現其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對相關的道德、法治案例進行融合。目前,由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國每一位公民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也包含了相應的法治意識,由此可知,在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中,法治意識也是重要內容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首先需要通過良好的課堂教學方式,以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依據,在課程教學中,選取具有教育意義的法律典型案例;其次教師需要以案例內容為前提,對相應的問題進行設置,并在設置中通過對法律重要性的強調,讓學生能夠對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產生清晰的認知,有意識地提升自身所要具備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如此方能在學生不斷提高的法治意識和法律常識中,實現學生正確法治觀念的建立。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既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內容。對此,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應該在對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進行貫徹和落實時,緊跟時展的步伐,對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如此方能在學生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法治觀念的培養中,強化其道德素質和法治意識,才能在增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柳士功.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51.
[2]吳淑珍.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42):127.
[3]鐘娜.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40):109.
教研公理有先有鉆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進鉆研。教研可以從三個角度探索,分別是知識管理、社會學、心理學。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2教研工作計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教研組組長工作計劃范文1本學期初二物理教研組以學校的整體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繼續圍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中心,結合物理新課標,認真地做好集體備工作,同時強化過程管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切實做好定時、定人、定內容、注重實效的備課組工作,為了更加出色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我們組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提高物理教師理論素養
認真鉆研新的《物理課程標準》,吃透新教材,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努力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學方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二、認真地做好常規教學工作
1、精心組織好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主戰場,本學期我組將繼續探討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并實施于課堂教學實踐,每位教師要規范地上好每一節課,切實提高課堂的質量。本學期每位教師努力上好一節示范課、教學研究課。聽課后,每位教師認真評課,指出存在的問題,探討改進的方法。授課老師做好記錄,力求做到實處,共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
2、加強集體備課。
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彌補教師單獨備課的不足,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我組要在全面學習新課標的基礎上,結合學科教學的實際,明確教學改革方向與思路。探討新的教學的模式與教學策略,使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備課組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學進度、統一目的要求、統一重點難點、統一測驗考試
3、加強課后輔導,加強課后輔導,及時反饋,查漏補缺,規范作業批改。
4、抓好相關的檢測工作。
對于周測、單元測試、月考等,命題老師要根據新課標和中考的有關要求并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精心選題、命題,提高試題的質量,同時做好閱卷和成績分析
三、重視實驗教學。
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新課標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學習過程中的小實驗,課后的小制作,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概括結論,同時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留意身邊數據,重大事件等,體現時代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分組實驗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習物理起到重要作用。
2022教研組組長工作計劃范文2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區教研室教研計劃的精神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目的,扎扎實實上好道與法治課,開展好各項活動,認真落實教學目標。
二、主要工作
本學期,我校一、二年級將全面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三、四、五、六年級將使用《品德與社會》,要求廣大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建立開放的課程視角,實施開放的課程教學,切實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繼續圍繞教研主題“三位一體,小學品德課程中公民意識的培養研究”,扎實開展校內教研,提高教研活動的成效,進一步提升合作、實踐、研討、反思的教研氛圍。
2.切實提高日常教學活動的質量,重點從備課、上課兩個環節入手,進一步提高“三維目標”到位度,關注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3.積極參加片級、區級層面組織的教學展示活動,虛心向兄弟學習的老師學習。
4.參加區《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確保培訓質量,適時開展校內推廣交流。
三、持續性工作
1.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品德與社會課,不隨意占用,保證學生能在《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課上得到一定的發展。
2.重視教學研究課工作,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教學展示的機會,加強指導,以此作為提高教學研究質量的抓手,提高本教研組教師的教學水平。
3.參加好片級、區級層面的教研活動,每次外出聽課落實到個人,并且做好記錄,有機會適當反饋。
4.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科研主課題的研究與實踐。
四、主要活動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學進度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
2.參加區《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
3.規范課堂秩序,上好每一堂課。
4.青年教師__老師開課。
十月份
1.積極參加主題研究階段性課例研討活動,進行常態化集體備課活動。
2.六認真工作檢查。
3.參加平望聯片教研活動。
十一月份
1.“三位一體,小學品德課程中公民意識的培養”課例研究。
2.六認真工作檢查。
3.__老師開課。
十二月份
1.“三位一體,小學品德課程中公民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2.__老師開課。
3.參加平望聯片教研活動。
4.六認真工作檢查。
一月份
1.整理課程資源庫。
2.上交各類總結和論文。
2022教研組組長工作計劃范文3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以教研室教學計劃為指導,以學校教學計劃為中心,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將實踐的過程轉化為創新的過程。根據低年級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以便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工作重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以及教研室對品德學科的高度重視,我們本學期按照上級要求,組建了《品德與生活》教研組,我們組作為學校教學研究的基層組織,提出了“拓展學科視野,加強內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課堂生活化,品德教學科學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在課堂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工作措施:
(一)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1.校本培訓課程改革提出了眾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并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
校本教學研究作為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為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組不斷強化學習教育,認真研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了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2、教研活動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后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煉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育人環境。《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生活為主的課程,處處體現了生活性,我們通過各種節日以及學校組織的活動,為學生創設環境,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發揮品德學科的優勢。
四、具體活動安排:
九月
1、組織本學科成員共同制定本學期教研計劃,并向任課教師傳達計劃。
2、組織青年教師開展說課活動。
十月
1、為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做好準備。
2、每人上好常態課。
十一月
1、觀看優秀課例錄像。
2、參加區名
師課堂教學專題研討。
十二月
1、做好優秀課件、案例征集。
2、組織教師上好研討課,做好評課活動。
元月
1、做好考查、抽測、工作。
2、總結、整理、反思本學期工作。
2022教研組組長工作計劃范文4一、工作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管委會教研室教研計劃的精神和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以新的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基地,進一步發揮教師的創新精神和探究積極性,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深化研究。為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為目的,扎扎實實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開展好各項活動,認真落實教學目標。努力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教研目標
本學期道德與法治教研工作的重點是: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作業設計”的研究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道德與法治課程,真正起到優化學生的道德與行為的作用。
三、活動安排
1.平時工作中注意加強道德與法治的備課工作,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目標,上好每節道德與法治課。
教學中,教師依據教材提供的范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它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盡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
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完成;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顒拥认嘟Y合,互相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根據學科特色,努力創新富有實效的教學方法,提供學生參與創新學習的機會,留心收集活動作業的案例,并多撰寫論文和教學案例設計。
2022教研組組長工作計劃范文5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的道德與法治研訓工作將繼續以市區教研室工作計劃,緊密結合我校的教學教研工作安排,繼續推進道德與法制課程改革、教材培訓工作;深入開展學科課堂教學研究、學科教學評價研。加強學科課程實施力度,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教學目標,努力實現學科課程實施的規范化、教師課堂的專業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及學生思想品德修養。
二、工作要點及措施
(一)加大檢查力度,夯實課程實施方案
圍繞“開齊、開足、上好”的課程原則,深入貫徹落實課程實施方案。
(二)加強學科業務學習,更新學科教學理念
繼續進行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的系統培訓學習,正確把握學科培養目標及措施。繼續深化區學科教學策略學習,熟練掌握學科教學流程及實施辦法。
(三)深化品德課堂教學改革,構建生本活力課堂
加大生本理念的學習與思考。深入學習課程標準以及其他教法內容,對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學生自主展示評價交流情況進行研究,真正在課堂放手學生體驗、探索、發現,互相啟迪,自主生成。加強對生本活力課堂流程的反思改進。借助區專題課例研討等形式,加強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活動體驗式”和“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再學習和再落實。通過聽課、評課、教學問卷調查等多種評價形式,發現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及時進行整改。
(四)夯實傳統教研,加強創新教研,提升教師的研究力
繼續落實教研教學常規建設,抓好教學的五個環節。詳案要求環節清晰,教學策略運用得當,內容詳實,問題設計適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簡案實用、有效;認真設計學生作業,做到要求嚴格,指導有方,批改認真,反饋及時,輔導有效。扎實推進學科問題研究,有效組織針對性強的主題教研活動。
(五)強化教師梯隊發展,提高整體教師專業水平
抓好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充分利用好優質資源,以點帶面,積極培養對象,逐漸形成一支具有獨立研究能力、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團隊,引領本學科教學水平的提高。
(六)注重素養綜合評價,培養學生良好品德修養
不斷完善本學科學業評價體系。對學生學業的評價內容、評價形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逐步實行課后行為跟蹤評價,探索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
三、工作行事歷
九月:
1、制訂并傳達本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計劃,組織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活動;
2、參加區德法學科培訓,做好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的校級培訓工作;
十月:
組織推門聽課、開展課堂教學研討;
十一月:
道德與法治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
十二月:
道德與法治主題教學調研;
一月:
1、迎接學期末教學調研;
關鍵詞: 情感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 教學思考
很長一段時g以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都被一些老師和學生當作副科,認為這門課可有可無,很少重視,甚至根本不重視這門課。這跟教師采用的傳統教學方法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很大關系,教師上課采用生硬的說教來灌輸知識,時間久了,學生自然會產生厭學情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重要任務,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這一不和諧的現象。在新課改背景下,情感教學是比較重要的方法,能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施情感教學很有必要。
一、情感教學的概念及特征
(一)情感教學的含義
學校實施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教育的主導地位,是教育者,學生處于教育的主體地位,是受教育者。教學是促使學生向培養目標發展,這就必然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過程其實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學生個體的認識活動,活動的雙方是人,是有情感的人,在教學活動中,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關注學生情感方面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感教學就顯得很有必要。那么什么是情感教學呢?“所謂情感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這樣,在教學活動中,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結合,才能達到和諧。其實從現實來看,情感教學能夠矯正傳統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重認知、輕情感這樣一種不合理現象。所以,情感教學是從知情統一的“情感”角度分析教學現象,提出相對應的教學理論和方法。
(二)情感教學的特征
1.興趣性
興趣性特征是指運用情感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帶著興趣進入課堂,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興趣品質。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興趣性特征并不是一味迎合學生多方面的興趣,而是那些與學習有關的,對個體、社會進步起作用的興趣才能夠發展。
2.成功性
成功性特征是指運用情感教學要創造條件,爭取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滋味,包括在日常交往中都有自尊的體驗,從而能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也能變得越來越自信。
3.創造性
情感教學的創造性有兩個含義:一是指情感教學沒有統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遵循,教師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待,這就體現了創造性。二是指學生方面的創造性,運用情感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開發他們的創造潛力。
二、情感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實現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目的是促進初中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讓他們更有意義地生活,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他們成為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四有公民。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順應新課改的理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置于前列,是基于情感對人的道德價值觀發展的基礎作用和特殊價值。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方式有些呆板,教師上課照本宣科,學生積極性不高,不能很好地實現三維目標。情感教學是由學生的情感入手,以情動人,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為自己的人生提供理論價值,有意識地約束自己不當的行為,更好地實現它的實用價值,這樣既有利于塑造人,又有利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實現。
(二)有利于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經筆者實踐發現,枯燥無味地朗讀課本,給學生畫重點讓其背誦,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被強制會背誦,但是并不能真正運用到生活中,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失敗的,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并不是教學目的。筆者在課堂上采用情感教學法,整個課堂氣氛都活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淋漓盡致,積極性很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明顯提升。教師在上課時利用情感溝通更容易隱形中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更愿意接受,比較貼切的一句話就是學生們說這節課不知不覺上完了,其實是他們投入了這節課,真的用心聽課了。情感教學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有利于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內化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與其他課程存在很大不同,其他課程更注重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它主要是培養人的良好品德,是一門生活化的課程。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活動,都很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根據學生的成長和健康實施教學,使學生有內在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判斷,并能夠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在主體性認識和情感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品德行為,而且能在實際行動中反思,逐漸豐富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追求。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情感被激發,體驗探究的熱情更高,從而體會到行動的快樂,真正實現在體驗中內化自己的思想品德。這就體現了體驗性的重要,也就是要帶著情感,有感情地體驗,在體驗中收獲,在體驗中成長。
三、情感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的策略
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情感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空氣、清水和面包,讓孩子擁有情感體驗,用情感引導孩子的行為,很是必要。情感教學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一)創設教學情境,力爭“觸景生情”。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思想品德課充滿生氣,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還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創設情境呢?首先,教師要遵循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結合學生的認知需要,層層設疑。其次,教師要投入情感,有感染力,緊扣學生的心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內容、學生、教師融為一體,讓學生在這種教學情境中不斷激發學習沖動,從而以熱烈而高漲的情緒投入學習。筆者在實踐中采用最多的是問題法,創設問題情境,具有一定的刺激模式,激發學生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撥動學生的心弦,此時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就會積極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比如筆者上七年級下冊《青春萌動》一課,首先展示情境小梅的苦惱:“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煩,從這學期開始,我忽然變得愿意和男生說話了,在各種活動中有男生在場才覺得有趣,總想顯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這是怎么了,我是壞女孩嗎?我很害怕。”然后拋出問題,在成長過程中,你有過類似的苦惱嗎?這個情境材料的選取是緊扣學生實際的,是學生最有感觸的話題,所以很容易喚醒學生的真情實感,在情感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教師寓教于樂,做到“以樂激情”。
寓教于樂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操縱著各種教學變量,使學生處于樂于接受、樂于學習狀態。昆體良在《雄辯術原理》中寫道:“在糾正學生的過失時,既不能諷刺挖苦,也不應該辱罵,有些教師在指責學生的過失時好像是在嫌惡學生,這就會損傷學生勤勞學習的積極性?!睆倪@可以看出,寓教于樂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興趣中學習。這里所表達的寓教于樂有三點:第一,寓教于樂中的“樂”,包括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是快樂的,還有學生學習之前是帶著興趣學的,這個快樂是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的。第二,由于情緒是可以調節的,在上課開始前,學生的心情可能是憂傷的、低落的,也可能是興奮的、激昂的,不管是哪種心情,教師都可以利用教學活動調節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盡快地進入課堂,與老師互動。第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情狀態是有層次的,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學生可能因為滿足了娛樂需要而快樂,也可能因為得到新知識,滿足了探究需要而快樂,這種快樂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寓教于樂就是把這種快樂由低層次向高層次轉化,由樂中學轉化為學中樂。
(三)師生情感交融,做到“以情傳情”。
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影響一切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情感過程是個人與社會的交換,因為一切個人必須通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體驗到的自我情感加入自己的社會。師生共建的情感體系影響著教師與學生雙方的感受與體驗,對學生學習、個性和心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綱》中提出了三種方法,其中第三種就是關系構建法,師生之間的情感主要是通過信息傳播和情感交流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要對學生進行智力教育,二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感悟。兩者統一,才能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尊重、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痹跍嘏?、輕松、愉快的情感環境中,師生間才會擦出新的火花,創造出新鮮的事物。所以,師生間充滿理解和信任,有助于構建和諧的情感環境。一般情況下,如果學生很喜歡某位老師,就會喜歡他所教的這門課,這就是一種理解和信任。平時教師講課站到講臺上,好像教師高高在上,充滿神秘感。經??吹降那闆r是:教師在講臺上提問,學生低頭不語,生怕被老師提問到,長期如此就會形成嚴肅緊張的課堂氛圍,這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就要走下講臺,融入學生中,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交流,營造輕松、快樂的氣氛,這樣學生才敢于樂于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學生中,與學生做朋友,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比如筆者在某中學實習期間就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到學生中,和他們談心,做游戲等。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有什么困難和歡樂的事都會找老師傾訴。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這樣,教師放下架子,主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困難,還要尊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優點,要用發現美的眼睛對待學生,這樣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參考文獻:
[1]陳雯軒.心理情感教育[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2.
[2]朱小蔓.情感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朱小蔓.思想品德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 團體心理輔導 基本要求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必然要求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出促進初中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幫助初中生養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已經成了每位教師的重要職責。2016年新學年,思想品德教材改名道德與法治,進一步提出了探索“活動型”教學模式和“體驗式”學習模式的要求。在道德和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才能真正有效促進健康心理品質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
2.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要求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自主意識和獨立意識充分發展,但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容易出現認識偏差和人格問題。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常常會遇到各種由于心理認識偏差導致的管理難題。解決這類問題,不僅需要單獨心理疏導和引導,為了防微杜漸,還需要開展各種心理團體輔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優化心理品質,培養陽光少年。
3.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有可能性
二者使命相同,都有培養學生健康人格、良好心理品質和意志品質的目標和任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一開始就追求與學校學科教學的融合發展。團體心理輔導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使個體在體驗式活動中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目前,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已經成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團體心理輔導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相關內容有天然的親近感和親密性。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要求。
1.要掌握比較豐富的團體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操作技巧
單純依靠原有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難以開展和勝任團體心理輔導工作,必須比較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進修,并努力爭取獲得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上崗證、資格證。
2.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初中生身心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中個人成長、情趣陶冶、情緒管理、自我認識、生命價值、意志品質、學習管理、人際溝通、孝老愛親、誠信友善等方面的內容比較適合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還要根據初中生年齡和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團體心理輔導游戲或活動。每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要有充分的準備,絕不做無準備的輔導活動。在講授《人不能選擇父母》這一課時,我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護蛋行動》。我首先通過告家長書、家長群等途徑提前和家長溝通,講清楚活動的內容和規則,希望家長能積極配合,督促孩子。還要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選好組長?;顒痈形蚩梢詫懺谥苡浿校唤o語文老師或班主任閱讀,增強活動的有效性。
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具體實踐。
1.認識自我和自我意識方面
在《我的自畫像》教學中,我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畫自畫像》,可以是頭像畫、半身畫、全身畫,可以是單色畫、多色畫,可以畫各種動植物。學生的自畫像豐富多彩,通過小組交流分享和班級分享,學生對自己都有了基本的認識。學生懂得了認識自我的意義和怎樣才能正確認識自我。我還嘗試設計了《尋找鏡中的我》、《價值拍賣》、《我的蘋果樹》等活動。為了鼓勵那些長處和優點不是很明顯的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閃光點,我設計了《我想表揚你》的活動。通過尋找班級里每天的點滴正能量和進步表現,很多原來不起眼的學生,經常登上了班會課上的每周之星,得到了獎勵和表揚,增強了自信心,使其悅納自己。
2.競爭與合作方面
在《學會與人合作》教學中,我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搭躺椅》。每個小組12-13人,凳子擺成圓形,學生坐在凳子上,用手搭住前面同學的肩膀,然后躺下,再把凳子移開,形成了一個相互倚靠的圓形。也可以和體育老師合作,在操場開展《十人十一足》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懂得了如何與人合作,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團結之風。在活動感悟中,很多同學寫道:“要在學習上互幫互助,生活上相互關心?!?/p>
3.鍛煉意識品質方面
在《磨礪堅強意志》教學中,我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舉手游戲》。每個人兩只手臂放在胸前平舉,身體不許晃動,堅持10分鐘,看誰堅持到最后。活動過程中我也參與進來。雖不斷鼓勵和引導,但仍有學生在堅持了幾分鐘后選擇了放棄,十分鐘后,還有幾位同學在堅持。最后,有一位平時不起眼的學生堅持了15分鐘,得到了我的大力表揚和鼓勵。有學生在活動感悟中寫道:“原來以為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但沒到3分鐘我就想放棄,因為手已經酸痛,沒有一點力氣了,但老師和同桌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下去。雖然我沒能實現十分鐘的目標,但我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懂得了把小事情做好就很了不起?!?/p>
4.開展集體適應環境方面
在《眾人劃將開大船》教學中,我開展了團體輔導活動《啄木鳥》。這是一個快樂的游戲,充滿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通過在失敗中不斷激發“再來一遍,可以做得更好”的主動性,最終取得了滿意的結果。學生在活動感悟中寫道:“蟲子的傳遞需要團隊配合,只有雙方配合完成才能成功,要懂得堅持,懂得合作?!薄秱€人與集體》教學中,我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個性名片》?;顒又?,五分鐘內,學生在自己的胸卡上設計一個個性鮮明的名片,不少于五條個人信息。學生在組內交流,交流結束后,教師從每組找一名同學交流。通過展示交流,學生之間有了比較大致的了解。課后,把所有個性名片展示在教室內。這樣大家的了解更深,增進了同學友誼。
5.孝敬父母方面
在《孝敬父母長輩》教學中,我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感恩父母》。給學生五分鐘時間,讓學生填寫一份《我所了解的父母》,填寫完后,學生組內分享,選擇3到5學生在班級分享?;顒臃从沉撕芏鄬W生對自己的父母不是很了解,提醒學生要更進一步增進親子關系,關心父母,愛父母,感恩父母要從了解溝通開始。
通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把課堂變成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陣地和平臺。通過這個平成教學任務和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兩個任務,從而促進了老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敏毅,鞠瑞利.團體心理游戲設計與案例[M].希望出版社,2010.
[2]楊敏毅,周嘉,張靜.中學班級心理輔導活動60例[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關鍵詞:道德與法律;情境;案例;實踐
“職業道德與法律”作為中等職業教育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主義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作為一線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在職業高中教學中,怎樣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本課程“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課堂中,進而實現教學目標?現就如何開展《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的教學活動做一闡述。
一、情境教學激發興趣
職業道德與法律課是中職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該課的德育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學效果不佳。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認為情景教學法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設置教學情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與學習興趣。
設置教學情景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就有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聯系,巧用多媒體手段,再現情景。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樹立正確學習態度提供誘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教師可適當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再現情景,豐富學生的想象,深化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如在教學“塑造良好形象”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迪士尼影片《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他雖然是個棄兒,駝背、耳聾,長著四面體的臉、三角形的鼻子,相貌丑陋,但他卻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以善治惡,受到大家的贊賞。這種形象生動的視頻資料可以展示出直觀的社會文化背景,并且在有限的時間里傳遞出豐富的信息,使學生如臨其境,并引起他們的共鳴――心靈美才是永恒的美,教師再適時指導學生不應以貌取人,應樹立正確的審美理念。又如在教授“塑造良好形象,增添我們的魅力”這一內容時,由于見面打招呼的非正式和正式用語很多,也比較復雜,學生往往覺得缺乏新鮮感,對此沒有興趣。那么,教師可將一些影視劇作品中的場景綜合為一段視頻,并通過多媒體形式展示給學生。這些在教材中顯得繁瑣枯燥的知識通過一段形象的視頻展示出來,學生加以模仿,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學生對個人禮儀的感知、理解及應用。此外,學生課后可適當運用所學的表達方式與同學對話,不僅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練習,也進一步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還可以創設故事情景,加深認識。和教材內容相關的笑話、成語、寓言、傳說等生動形象的小故事,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上適當引入一些小故事。
二、案例教學加深理解
教育部頒布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綜合采用學生主體參與的啟發式、討論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盡量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注重運用‘在做中學’的實踐方法。”可見,在該課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對于促進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和加強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設計案例教學,能夠加深中職生理解所學知識。在以教師講授理論為主的課堂中,盡管學生有時能夠記住所學的理論知識,但這種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的理性思維的認識和收獲,是一種孤立的易遺忘的抽象認識。而案例教學法將書本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相對深刻。如在講到《愛崗敬業,立足崗位成才》一課時,給學生播放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華益慰的影像資料,有助于學生理解愛崗敬業的含義和意義,再播放一段藍領專家孔祥瑞和愛崗敬業模范許振超的事跡資料,有助于學生對“精業”的理解,啟發學生做事情要精益求精,不能一知半解,要終身學習,不斷創新。案例教學法還能培養中職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這就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創造了條件。案例教學法還能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社會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進入案例情景,設身處地地做出反應,親自體驗感受,為他們提供一種不用真正深入實踐,卻能在短期內接觸并處理到大量實際問題的機會,從而縮短理論和實踐間的距離。
張彥穎
(山西工商學院基礎教學部 山西 太原 030006)
內容摘要:創業法制教育可以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有效降低創業風險。完善創業者素質評價體系,構建科學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探索開放、多元、參與的教學模式及營造法治民主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加強大學生創業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創業 法制教育 法律素質
2010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標志著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進入了新時代。筆者認為,在創業教育中,加強法制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創業法制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創業法制教育是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經濟的重要途徑。法治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尊崇法律、捍衛法律應該是每一個市場參與者應該具備的品質。法治精神在推動市場經濟法治化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受到幾千年封建專制歷史的影響,中國的文化缺乏民主法治的基因,人治重于法治的封建理念根深蒂固。弘揚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是現代民主法治社會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賦予學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尤其對于即將創業的大學生,法律素養如何不僅關乎自身的利益,更牽涉到企業的定位及對市場環境的影響。學校教育在進行創業法制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創業法制教育,向市場輸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治精神的創業者,就能使整個市場逐漸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環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為最終實現法治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創業法制教育為國家培養守法的市場參與者。市場經濟是自主性經濟,它充分尊重和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財產權及其意志自由。但是,這種自由不是絕對的,不是市場參與者的為所欲為,法律為其設置了邊界和范圍,規定了市場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原則、保障權利的程序以及其作出法律行為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乃至法律責任。市場經濟是競爭性經濟,借助競爭機制,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爭也不是無止境的競爭,它必須被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競爭不足可能使經濟缺乏活力、動力,使市場經濟主體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然而過度的競爭也可能導致壟斷,壟斷一旦出現,競爭也就化為烏有,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同樣會受到阻礙。將競爭規范在適度狀態的最重要措施只能是法律,是既能約束市場經濟主體也能約束政府的法治。讓準備創業的學生懂得自由的邊界和競爭的規則是創業法制教育的重要使命。
再次,創業法制教育是防范創業風險的有效途徑。創業的過程都是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完成的,市場經濟的內容就是經濟交易,有交易就有風險。而防范交易風險的有效方法便是使經濟關系契約化。市場主體在平等的基礎上訂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契約要受法律保護,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要素,而不是交易雙方的為所欲為。作為即將創業的大學生,只有認真學習《合同法》等與市場交易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才能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游刃有余而不逾矩,有效降低創業的法律風險。二、當前大學生創業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以創業倫理教育代替創業法制教育?,F有的關于創業教育的教材中,創業倫理的論述較多,而鮮有創業法制教育的內容。孰不知,市場經濟要健康發展,道德與法律缺一不可。道德是法律的哨兵,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與法律在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方面相輔相成。道德主要靠自律,靠人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發揮作用;而法律則有國家強制力做保障。正是因為法律所具有的強大震懾力,讓許多人不敢沖破人類的道德底線,這是市場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因此,創業教育應該將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并重。創業道德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創業者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為創業健康發展提供精神動力。而創業法制教育目的是為了增強創業者的規則意識,為創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行為準則。二者內涵不同,功能各異,不能互相替代。2.把創業者法律素質排除在創業者素質評價體系之外。創業有成敗,原因各不同。但是,創業者自身的素質高低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創業者的素質評價是降低創業者盲目入市的重要手段,是理性創業的必然要求。創業者的素質評價主要是對影響創業的主觀因素進行分析評定。在傳統的素質評價體系中,心理因素、專業技能和道德自律被列為三大主要的評價指標。而創業者的法律素養卻被排除在外。創業者法律素質是指創業個體所具有的能夠依法規范自己行為的內在穩定的特征和傾向殊不知,市場經濟是道德經濟,更是法治經濟。市場主體的逐利性必須在法制的框架內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實現個體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和諧發展。因此,對于每一位創業者,在進入市場前,就要強化法律意識,學會站在法律的角度思考創業的每一細節。法律意識淡薄的創業者,是潛藏在每一個市場角落的危險品。在創業者的素質評價體系中,應該加大對法律素養的考核權重。3.創業法制教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間存在差距。創業法制教育意在通過學校教育,使創業者了解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樹立法律權威。“知法”只是創業法制教育的初級層次,“信法”才是創業法制教育的最終目標。法制隨著社會發展在不斷變化,因此,“知法”應該是每一個創業者終身的任務;而在有限的學校教育中,必須通過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讓法律的種子在每個學生心中生根發芽,讓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信仰。而當前的學校法制教育,僅僅停留在傳授法律知識層面,忽視學生法律情感及行為養成的教育。這樣的教學方法可能會是學生在走向社會后,隨著法律知識的遺忘而成為新的“法盲”。 三、大學生創業法制教育改革路徑
(一)完善創業者素質評價體系,把法律素質作為創業者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加以研究。在學校的創業教育中,創業者的素質評價是重要的教育環節。在傳統的素質評價體系基礎上,增加法律素質指標,構建包含心理因素、專業技能、道德自律四位一體的創業素質評價指標體系 。在評價機制方面,應該加強過程考核,注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強化學生的“規制意識”,建立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對于法律素質考核不合格者,在創業者素質評價體系中實行一票否決制。(二)建立科學的創業法制教育課程體系,使創業者接受系統的法制教育。當前,一些高校陸續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但是,創業法制教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體現在創業法制教育沒有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斑M教材”要求未來的創業教育教材增加“創業法制教育”的專門章節,圍繞創業主題選取法律理論與實踐素材,按照創業流程設置教材邏輯體系?!斑M課堂”要求學校教務部門要給創業法制教育安排學分和課時,讓創業法制教育從課本走進課堂?!斑M學生頭腦”要求授課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法制教育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好創業法制教育的“三進”工作,師資隊伍建設是前提,教材建設是保障,教學方法改革是關鍵。(三)努力探索創業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實效。創業法制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傳統的課堂理論學習之外,還需探索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如邀請法律實務界的人到學校舉行法制教育講座,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組織學生走到企事業單位考察。當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創業孵化基地”,為在校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實踐基地。此類基地是創業法制教育的有效載體。學生在此模擬創業,不僅僅要思考管理、財務和營銷,更要考慮創業過程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如果創業導師能夠實時指導學生解決法律問題,學生便會深化對法律的認識,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總之,創新教育手段,就是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接受法律的熏陶。(四)努力健全高校管理體制,為創業法制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高等學校是個“小社會”,也是一個“大組織”。我國的高等教育法律賦予了高?!笆聵I單位法人”的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既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又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則。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既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保證,又是市場主體應該遵守的行為規則。依法治校,就是要建章立制,按章辦事;民主管理 就是要充分調動每一位成員的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群策群力,凝聚力量。依法治校與民主管理的理念一旦變為高校的自覺實踐,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體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不知不覺地養成認真學法、自覺守法、善于用法、勇于護法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這種隱形課程將使創業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終實現創業法制教育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謝育敏.創業教育視野下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之思考[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年10月,第33卷第5期.
[2]曾朝夕,王卓宇.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1).
[3]艾紅梅,劉榮華.高校就業法制教育“335”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2(3).
[4]董青春、吳金秋.大學生創業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
1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現狀
第一,提高法律素質這一教育目標如何領會與落實?依“05方案”規定,《基礎》是一門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依托的新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為主體,是培養大學生良好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主渠道。由此可見,法制教育從過去的法律常識教育、法律意識教育提升為法律素質教育。
第二,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該如何整合?與“05方案”之前的相應課程相比,《基礎》最大的特色在于打破學科間的界限,把法制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法律素質的提高與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有機統一起來。
第三,如何解決學時與教育目標、內容的反差?《基礎》課程的內容體系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三大組成部分,法制教育的內容只占總篇幅的三分之一,但也還涉及近30個法律文件、100多個重要概念和知識點。而法制教育部分的學時相對減少,課堂教學中能直接用于法制教育內容的時間甚至不足10學時,比原來的學時減少一半多。
第四,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應如何體現“高職”特色?對高職院校來講,《基礎》教材全國高?!耙槐就ā钡默F實,使得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在法制教育的目標、內容等方面難以體現應有的差異性。自“05方案”實施以來,上述問題在認識和實踐兩大領域并沒有得到解決,存在諸多誤區。
2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誤區
2.1法制教育目標抽象化、空泛化
整合后的《基礎》關于法制教育目標如此界定:“以法制觀教育為主要內容,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增強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自覺性,全面提高法律素質?!奔捶ㄖ平逃褪欠伤刭|教育?!痘A》教材還進一步明確“法律素質”是指人們認識上、行為上知法、守法、用法、護法的素養和能力。有學者將其概括歸納為三個層面的目標: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用法能力[1]。當前,凡是涉及法的教育,必談“法律素質”。目前我國關于法的教育大致可劃分為三種:法制教育、普法教育、專攻型教育。其目標本應有異,但現實是似乎非提“全面提高法律素質”不可。如上所述的法制教育就是如此。對于普法教育,在《五五普法規劃》中指出:“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庇纱丝梢?,其目標也是“全面提高法律素質”。再看看專攻型教育,法律專家江平在21世紀高等院校法學系列教材總序中對此有相關描述:“培養具備社會生活常識以及法律職業基本素質的法律人?!睆钠渌信e六大方面的素質要求中可見,專攻型教育目標不外也是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用法能力三個層面的目標[2]。之所以出現這種教育目標本應有異但卻同一的結果是與在確定教育目標時過于追求完美及理想化是分不開的。對于高職院校來講,法制教育目標的確定不能無視如下事實:第一,《基礎》的學科定位。在學科屬性上,《基礎》屬于一級學科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而非法學學科。其重要特點在于思想教育性。第二,《基礎》中法制教育部分的內容體系從教材的內容看,雖然第五、六兩章在講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時,也點了一些有關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法律,但專門講法律的僅是最后兩章。第三,學時的限制。“05方案”中用于法制教育的課堂教學時間只有10個學時。想通過10來個學時的法制教育使非法律專業大學生具有全面的法律知識幾乎是不可能的。第四,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高職院校學生的理論文化基礎、培養目標有別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當然,筆者也認同“把法制教育的目標從法律意識提升為法律素質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3]。但是如若僅是如此,沒有考慮上述的事實進而提出具體的目標,則這種抽象化的目標實乃看似完美的但不著邊際。令人遺憾的是,“05方案”實施以來,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這種抽象化、空泛化的法制教育目標。法制教育教學目標是《基礎》課法制教育中的首要問題,它決定著法制教育的內容、方法和形式等,影響對新課程內部聯系探尋和規范化、科學化的運作。目標的確定陷入誤區,極易導致法制教育的其他環節也陷入誤區之中。
2.2把法制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
由于認為法制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法制教育是在高校德育教育的總體框架下實施的,這使得相對于德育教育,法制教育有被弱化甚至被同化的跡象。如:《基礎》對法制教育與德育的整合,雖然“力圖改變‘壓縮餅干式’的內容體系框架,創建以‘行為規范’為基礎,以‘思想觀念’為核心,以‘相關權利與義務’為重點的大學生法制教育教學內容體系”[4],但從教材的內容看,作為所謂“基礎”的“行為規范”僅是一些有關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在眾多法律規范中,選取這些“行為規范”作為所謂“基礎”,這是完全服從于道德理論體系結構的要求,因其是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相對應的。而作為所謂“核心”的“思想觀念”和作為“重點”的“相關權利與義務”在教材中也就是兩章的內容,而該部分其實是對原來“壓縮餅干式”的《法律基礎》進一步的壓縮。法制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份量大大降低了??梢哉f,德育教育與法制教育的整合,對于法制部分來說,就是以行為規范為連接點,而法律原有的內容體系框架不變。這種整合不過是一種簡單機械撮合———“形融神離”;這種整合,法制價值難以顯現,法制教育的地位被弱化。更有甚者,有人認為:“道德規范較法律規范是更高層次的范疇?!粋€守法的公民并非一定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道德高尚的公民一般會是守法的人,在他的行為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道德意識……”[5]以這種理念去指導法制教育,必然是將德育教育完全凌駕于法制教育之上。法制教育并不等于德育教育,二者有明顯的差別。法制的價值是道德價值無法取代的。如權利意識等法治精神、法律的理性思維等等。
2.3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識傳授
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把法律知識等同于法律素質的現象。教學實踐中往往以法律知識傳授為中心,存在重案例輕分析、重理論輕實踐、重記憶輕能力的傾向,談不上法律信仰的培養。究其緣由,一方面,由于法律知識是法制教育的基本內容,是提高法律素質的基礎條件,是培養法律信仰的前提條件,故一般認為法律知識傳授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法制教育目標的“高、全、空”,由于教材內容廣泛、龐雜,幾乎涉及法律專業所有的基礎課程,由于學時太少,也由于教師自身修養(不少《基礎》課教師專業所長并非法律)的制約,不少教師是知難而退,認為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能傳授一些法律知識也已不錯。這種誤區,對某些個案來講,也許是教學實踐中的一種無奈。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識傳授實際上是一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做法,況且區區的10個學時,還能撿到多少?
2.4法制教育價值取向手段化
“法律實踐能力是以法律知識為載體、以法律意識為先導的法律素質的具體體現,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成敗、優劣最終要以大學生實際運用法律的能力來衡量?!保?]這種觀點在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中是有共鳴的。在法制教育目標中,用法能力固然是其中一個層面。但是當用法能力成為關注的焦點,法律工具化也趨于明顯。其實,關于法制教育目標,無論是歸納為“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用法能力”,還是表述為“知法、守法、用法、護法”,都不能動搖“法律信仰”在法制教育目標中的至高地位。“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泵绹▽W家伯爾曼這一名言可證。當然,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難以達到“法律信仰”的培養的高度,這有其復雜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國文化傳統缺乏法制思想傳承?!爸袊瞬簧瞄L追求超越現實的、終極的、抽象的價值,而致力于追求屬于社會、家族、個人的現實利益。在人們的心中,法律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掌權者統治人民的工具。……民眾對法律的態度也是功利的,從來不是信仰?!保?]這種把法律看成是工具的功利主義法文化,在我國是根深蒂固的,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實為難以承受之重。
3區分教育目標,重構高職法制教育內容體系
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的誤區,必然影響法制教育的實際效果,為增強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必須區分法制教育的“應然性目標”與“實然性目標”,必須正確處理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的關系,重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內容體系。
3.1區分法制教育的“應然性目標”與“實然性目標”
從宏觀層面講,“教育目的以兩種最基本的形態存在著,即理論形態的教育目的和實踐形態的教育目的。或稱‘應然教育目的’與‘實然教育目的’”?!皯唤逃康摹薄笆侨藗兏鶕F存的社會條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論所提出的某種帶有傾向性的教育價值取向,它反映的是人們對教育的期望結果”?!皩嵢唤逃康摹笔侵笍氖陆逃ぷ骰蚺c教育發生直接聯系的人(如學生、家長等)在自己的教育行為中所實際追求的教育目的”[8]。對于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來說,區分“應然性目標”與“實然性目標”具有理論的可能性和現實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明確提出:法制教育就是法律素質教育,法律素質教育包括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用法能力三個層面的目標。此為法制教育的“應然性目標”,其所彰顯的是一種教育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必須從《基礎》學科的實際(如:學科定位、內容體系、學時等)及高職院校的學生的特點出發構建法制教育的“實然性目標”。筆者認為,該目標可表述為:通過法制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理解、領會基本法治精神、法律思維的特點,為培養法律信仰奠定階段性基礎。這既是一種教育價值取向,又是一種教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