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15:07
序論:在您撰寫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 要清醒地認識到古今中外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一致性
在西方國家,很早以前教育工作者就把培養人的獨立思考能力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認為學校教育是屬于教人思考的教育。他們認為好學生的標準,是具備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掌握教師所傳授知識的多少,考分的高低。
在美國,人們不僅把會思考當作好公民的最基本素質之一,還明確要求公民應學會“清醒地思考”,做“善于思考的人”。世界著名的英國伊頓公學積極倡導學生獨立思考,養成學習、研究的優良習慣,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研究和獨立思考上,十分恰當地處理討論、研究和獨立思考的關系,突出獨立思考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它們這一教學理念,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被譽為“世界級精英人才的搖籃”。牛津大學校長科林·盧卡斯說,培養人才最重要的是必須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如果只是機械地將教師教授的內容記憶下來,不是真正的好學生。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歷來都強調學習者必須注意學與思的統一。如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主張“自求自得”,即強調學生在學習時要獨立思考。宋代教育家程頤則認為“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則更加突出了思考在學習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習如果處于被動,不獨立思考,必致心中無所得。應該說,我國古代這些偉大的教育家與國外學者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認為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習之本,它在學習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F代人在這方面的論述就更為豐富了,也不必在這里一一例舉了。
總之,古今中外,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一以貫之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只不過中小學要關注學生自覺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養成,而大學則要關注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研究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認識到了并非就能做到,做到了并非就是做得最好。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
二、 要形成“一個氛圍”,做到“三個統一”
全社會要形成崇尚獨立思考精神的文化氛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黨、全中華兒女共同愿望,而這一愿望的實現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前提條件??萍紕撔率紫润w現在人才創新上,人才創新首要的是人才具有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和思維品質。所以,全社會要通過輿論宣傳、電視網絡引導、政府政策傾斜等措施,形成以獨立思考為榮、隨聲附和為恥的道德風尚。同時,要從國家體制和機制上制定崇尚獨立思考精神的法律和制度,切實保障具有獨立思考成果人的利益不受侵害;在實際用人機制上,要切實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運用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突出位置上,使全國人民看有樣板,學有榜樣?!坝绕涫窃诮逃虒W中,建立一種尊重兒童的自由和保障兒童權利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方式,來規范我們教育行為?!盵2]只有全社會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有獨立思考精神品質的人才的氛圍,才能有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夙愿。
全體國民要把思想統一到獨立思考是一個人立身于世的根本上來。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長,就在于人類具有思維能力。人類的每一種成就,每一種進步,都源于思維。人類若失去了思考,便丟失了整個輝煌的歷史。大思想家帕斯卡爾認為:“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彼季S能力,是人最寶貴的特質,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擁有思維能力的人,才是最有潛力的人。正如巴爾扎克所說:“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弊詮娜祟愑辛宋淖终Z言歷史以來,就已證明:一個人聰明與否,智慧與否,主要看他的思維能力。世界上一切成功者,都是善于思考的人。他們的偉大成就,無不是建立在他們出類拔萃的思考力之上的。思考能力決定著人的財富、命運和輝煌未來。只有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成為生活的強者。愛因斯坦在晚年透露了他成功的秘訣是:思考是一切成功的源頭。要想使自己成為自己心目中的人,成為能把握自己命運的人,就得很好地思考。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獨立思考能力是科學研究和創造發明的一項必備才能。在歷史上任何一項創造和發明,都是和創造者獨立地深入思考問題分不開?!惫蚀耍棺约郝斆髌饋?,智慧起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思維能力。
全體教育者要把思想統一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其教育教學的主要使命之一上來。教育者使命不僅是授業、解惑,還要傳道。不教給學生解惑的思維方法和能力,學生就不會有見地、見解和主見,就不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問題和怎樣做才是最好。所以,我們必須從“教人信從知識向教人學會思考”轉變,幫助學生由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由智力不發達到智力發達,由社會經驗不足到社會經驗豐富,最終促成學生不依賴老師,學會學習,學會判斷,學會選擇,學會行動。先生說得好:“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為灌輸知識、練習技能之作用,而不貫之以理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類也。”對學生“獨立不拘之精神”的培養,是教育者終身的立身之本,也是其核心之目的。
全體學生要把思想統一到學思統一的思想上來。學思統一,即學中有思,思中有學,邊學邊思,邊思邊學,學思結合,相得益彰。思考可以充實自己內心,始終使自己充滿活力,更可以使自己的未來充滿光明。故此,學生要把思考的權力時時刻刻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即學即思,即思即行”。若要只學不思,那就是死學,其結果只能是照著葫蘆畫瓢,稍有變通,則就束手無策。若要只思不學,那就主觀臆斷,空穴來風,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談不上具有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辦法了。
三、 切實落實學生中心論思想,努力改變現有教學評價方式
無論是學校的管理,還是教師的“教”,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會學,這就要求學校和教師必須切實落實學生中心論思想,不論是從師資配備、教材選擇和教學考核,還是從教師的“教”,都必須根據學生的“學”、“學”的程度而定。學校和教師,要千方百計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情景,營造獨立思考的氛圍,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力,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鼓勵學生樹立獨立思考的信心,教會學生獨立思考?!绊槕⒆拥淖匀惶煨?,他的特長和優勢就能充分地發展”[3],其獨立思考能力也就順理成章地培養出來了。
教學評價在教師和學生行為的塑造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導向作用,有什么樣的教學評價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故此,就得改變以學生學業成績為確定性指標的評價方式。學校一方面要把教學評價關注著力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上,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情感、價值觀及學習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另一方面要把教學評價關注著力點放在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上來,從本質上改變學生為考試分數而學習。全過程動態考察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教學評價的唯一有效方式,脫離了“教”與“學”的過程考察評價,或只抓住其中的某一點、某一面來評價,都是錯誤的、偽科學的。教學評價應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統一的原則,采取領導對教學考核與教師之間對教學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地科學地評價教學效果。
四、 著力提高教育者獨立思考能力,全面貫徹教學“四項”原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同樣,要想學生善于思考,首先先生要善于思考。名師出高徒??!學生在善于獨立思考的好先生的感染下、引領下,就能養成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就會油然而生,學習效率自然提高。故此,教育者不僅要從教學反思中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還要從學生質疑中提升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更要從民主教學的“一事多議”、“一知多用”、“一題多解”的智慧火花中提升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
全面貫徹“四項”原則是指:
一是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對于“基礎型”的學生,可以通過“多元起點、激發動機、類比聯想、深化理解、多元表征、達到整合”的方式,來促進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達到知識的系統化;對于“能力型”的學生,應著重引導其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讓學生發現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及時糾錯,不斷內化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培養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對于“專長型”學生,應適當放手,不必局限于課堂,可給他們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使其利用所學知識開放性地解決問題,培養他們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以凸顯他們在某一方面智能上的個性優勢。
二是賞識性教學原則。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用賞識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提問,經常用賞識的語言去激勵學生、評價學生,主動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加朋友的情感溝通橋梁,及時、恰當地錘煉學生品質,不斷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達到主動學習、樂于進取的目的。
三是過程教學原則。即加強知識發生過程(思維過程)的教學,讓學生不僅學知識,而且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過程,真正實現學生思維的過程價值。實踐證明:加強對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教學,對引起學生興趣、使其領會知識的本質、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等都十分重要。
四是“雙主教學原則”。即指“以教師為主導與以學生為主體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學生的“主”體現在學習的動力上,老師的“主”體現在“導”上,也就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丟下傳統的權威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走下法定權威的圣壇到學生中去與學生進行商討,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放下知識的權威,勇于承認知識有限和不足,擔當學生學習的指導者”[4]?!霸诮虒W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是主客二分、彼此對立的關系,而是彼此平等、相互構建、共同成長的關系,教師是‘平等者中的首席’?!盵5]教師角色的權利主要通過協商、對話來使學生理解教師角色的意圖。當師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心理相融的關系時,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就能得以張揚。
五、 學生要努力實踐,切實踐行知行統一理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學生更要注重實踐。實踐,就是指學生“手”(手、腳、口、眼、耳等)腦并用的知行統一。即學生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接觸到的都要進入大腦,過濾、分析、判斷其正誤,思考其動機、原因、目的及結果,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斷,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我們又稱之為主體與客體的統一。
具體地講:學生要從實踐中得到五種收獲。一要從實踐中發現學問。許多事情我們并不知道,只有實踐了,才能認識事物、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能力和品質。二要從實踐中產生興趣、發展興趣。無數事實證明,人們的興趣都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產生、發展的。沒有實踐,絕對沒有興趣可發現和產生,學習也就缺乏積極性了。三要從實踐中彰顯個體特色。學生個性特色的彰顯,尤其是優秀的思維品質培養,都是通過實驗、實踐或社團活動、校外活動來體現。這種實踐的活動越多、檔次越高,其個性特征彰顯就越明顯。四要從實踐中檢驗學習好壞。學生的學習是否正確、正確的成分有多大,都是通過實踐來計量的,它是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強、水平高的試金石,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反映學生的水平和能力。五要從實踐中激發更要“學”的熱情和信心。
實踐的表現形式很多。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是實踐;學生廣泛涉獵書籍,也是實踐;學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更是實踐。中科院研究人員發現:有觀察體驗的學生往往擅長提問,他們在聽課時,不僅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也會提出為什么來反問老師。
總之,只要我們調動人體的一切器官,去接觸、感受客觀事物,去測量、思考、獲得客觀事物的有關信息,就能達到思行統一、“手”腦并用、科學思維方式和良好意志品質形成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學.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金生鈜.“規訓化”教育與兒童的權利.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2).
[3] 顧明遠.又該吶喊“救救孩子”.中國教育學刊,2005(9).
關鍵詞:獨立思考能力;課程改革;創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424.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13-02
收稿日期:[HTSS]2006-10-10
作者簡介:魏紅(1964-),女,山東萊陽人,副教授,從事生物學研究。
一、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生完全依賴教師,不愿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因為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所造成的。教師天天以傳授知識為目標,學生時時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則,最終以升學為唯一追求。天天進行反復的練習,盲目的抄寫,無休止的記誦,結果使學生的大腦得到了“不思考”的訓練。在新課改中,這種局面已大有改觀。但時間一長,一些教師由于習慣于舊的做法,往往又采取了單純講授等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又可以不用去獨立思考了。
2.學生完全服從教師和課本,不敢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教師的絕對權威和一味地追求標準答案所造成的。新課改前,由于教師控制著課堂,掌握著標準答案,使學生不得不完全服從教師,學生只能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跑,不能有半點懷疑。長此以往,學生就把自己的思考權完全交給了教師,不再敢獨立思考了。
3.學生只知照抄照搬,不會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長期死記硬背和反復機械調練所造成的。過去,因過于注重統一和單一的書本知識,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妨礙了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將思路束縛在無形的框框里,造成了思考問題的狹窄和單一,刻板和僵化,這就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4.學習容量超負荷,學生沒有時間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不斷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學生每天都要連續苦戰十幾個小時。一天下來,疲憊不堪,哪還有時間去獨立思考呢。
5.一些教師在課改中完全按預設去“表演”,學生沒有機會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這些教師過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躍,忽視了學生實質上的提高所造成的。在新課改中,過去那種滿堂灌,教師獨占講堂的狀況大有改觀,學生增加了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但是由于一些教師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怪圈”,形式上雖然增加了學生活動,如變換花樣地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頻繁地安排學生的表演、對話與小組合作,過多過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等,結果使學生眼花繚亂,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卻剝奪了本該屬于學生的思考機會。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行動策略
1.以引導學生以“提問題”為突破口,激發其樂于思考的欲望
為了改變學生不愿思考的習慣,應把“突破口”選在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問題”上,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其樂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種處處遇問題,時時想問題,人人提問題的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局面。
首先,要通過適時的總結,給學生以積極引導和鼓勵。如有的教師定期總結學生提問題的表現,從中評出“提問題明星”。甚至有的學校,對于提出了確有價值問題的學生,由校長頒發“金鑰匙獎”。
其次,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開始時,把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劃分為五個層次的遞進目標:一是敢提問題;二是能圍繞學習中心提問題;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問題;四是能嘗試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五是能在問題解決后又提出新的問題。然后,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現有層次,經過與學生本人商量,確定不同的努力目標,并逐步提高層次,使學生嘗到思考的甜頭,以此帶動和形成學生邊學習邊思考的習慣。
2.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學生勇于思考的環境
首先,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潛能。著名特級教師孫雙全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教學情景就使我們很受啟發:“教學中,他不斷地鼓勵大家:‘誰來說一說,說對了表揚,說錯了也表揚,表揚你的勇氣?!鴮⒆拥腻e誤解釋,也給予肯定的評價:‘因為你的錯誤才使我們全班都能正確,失敗乃成功之母。’而對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嗇對學生給予夸獎和贊美:‘真好,你有發現的眼睛?!敽⒆硬粔蜃孕哦桓遗e手時,他鼓勵學生:‘舉起手來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學生在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小手舉了起來?!痹谡n堂上學生是“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一種多么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要善于敏銳地發現學生思考的“激發點”,及時地給予點燃。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有錯誤時,正是點燃他思考的大好時機,決不能輕易錯過。一要鼓勵學生答錯背后反映出的獨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氣;二要肯定蘊含其中的正確因素;三要著力地把學生的錯誤開發成課程資源,與學生共同找出錯誤的原因;四要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找出正確答案。再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拿不準”時,這說明他的頭腦正處于困惑狀態,教師這時就要“拉他一把”,但決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權威挑戰,培養其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因為敢于向權威挑戰是創新型人才的可貴品質。這不妨從破除教師的權威開始:課堂上如果遇到了學生的“節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戰性的問題時,教師應該熱情地歡迎,冷靜地傾聽,認真地分析。如果是確有價值的意見,就應隨機應變地將其轉化為課程資源。如果學生的主張不對時,教師應引導他們繼續深入探究。
最后,教師還應為學生多搭設合作學習和思維碰撞的平臺。實踐證明,在一個學習氣氛濃厚,經常發生思維碰撞的班級里,可以大大促進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廣度、深度和效度。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內外更多地為他們開辟討論、爭論和辯論的“戰場”,搭設更多的思維碰撞的平臺,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
教師要在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學會思考,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重視揭示思考問題的思路。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必須將思考問題的過程揭示出來,便于分析和研究。為了對學生起示范作用,教師不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還應將教材的思路適當地揭示給學生,便于學生從教材編寫者思考問題的思路來認識和把握教材。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應介紹自己所運用的思考方法,尤其在解題教學中,更應注意將自己的思路揭示給學生。對于素質較高的教師來說,最好搞“現場直播”,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思考,現場分析,現場推演,讓學生直接看到教師在解題過程中的思考過程。教師還應注意了解和研究學生思考問題時的方式和過程。為此,一方面要教會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思路講出來;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提問、對話、練習、做作業、測驗和個別輔導等途徑,獲得有關反饋信息,從中觀察和掌握學生的思路。在這三個思路中,教材的思路是依據,教師的思路是橋梁,學生的思路是中心。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把教材的思路通過教師的教學思路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思路,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終實現三維目標。
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考方法。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考訓練,使之逐步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從宏觀上來講,就是要讓學生懂得一點唯物辯證法,學會聯系地、發展地、辯證地思考問題。具體的思考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思考法、綜合思考法、發散思考法、聚合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聯想思考法、形象思考法,演繹思考法、歸納思考法和推理思考法等。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考方法的訓練呢?歸納起來就是“滲透、領會、運用”,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在滲透中讓學生領會意義,在領會中試著應用,在應用中逐步形成能力。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和交流運用科學方法思考問題的經驗。
再次,要因材施教,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教師只有依據學生思考能力發展的年齡特征,關注個體智力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的思考品質主要包括思考的深刻性品質、思考的邏輯性品質、思考的靈活性品質、思考的批判性品質、思考的敏捷性品質、思考的獨創性品質等。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因材施教,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呢?歸納起來就是“講授,訓練、運用”,具體地說就是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講授必要的有關知識和方法,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在實際運用中形成和提升相關的思考品質。
4.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應在教學中樹立三個意識:
一是尊重學生的意識。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和獨立思考權,把思考還給學生,幫助他們盡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是有效教學意識。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學習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的供他思考與學習有關東西的時間越少,那么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后的可能性越大。”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利用好每一分鐘,努力提高學生思考的含金量,實施有效教學。同時一定要相信,如果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了,三維目標就會完成好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會提高了,那么考試分數自然就會提高,而決不會降低。
三是引而不發意識。在課改中,教師的作用自不待言,應充分發揮其激勵、引導、解惑的作用,當好學生的引路人。但決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要把教師作用的發揮限制在必要的范圍內,盡量引而不發,留有余地,盡量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這就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了學生去進行思考和學習。
參考文獻:
[1]趙正元.問題學習:讓學生大腦“活”起來[N].中國教育報,2004-02-24.
[2]李建平.與孩子心靈融會貫通[N].中國教育報,2006-05-09.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郅庭謹.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一、對獨立思考能力的認識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表明個體能面對不同的情景,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方法和技巧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要培養這種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去,并盡可能提高其參與度;其次是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思維的方法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最后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決定了其獨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對性。一般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不斷提高,其思考問題的獨立性也就不斷增強。也就是說,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逐步培養、構建并發展起來。
獨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學之間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體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對于一個具體的問題,倘若沒有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就急于與人合作和會話,必定會影響思維的主動性,從而影響思維能力的提高??梢赃@么說:沒有獨立思考,也就沒有合作學習的本質內容,合作討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途徑
1.分類指導,提出獨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學生,強化獨立思考的意識。
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以及統計、分析和判斷,我們發現,獨立思考與學習效果具有正相關關系。一般地,越是優秀的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就越好,而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又轉化為一種能力,從而為獨立思考活動提供支撐和保證。為了形成這種良性循環,教學中對各類學生只有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引導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創設情境,教會學生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不是異想天開地胡思亂想,必須遵正確的規律與方法??茖W的思維方法,不是游離于獲得和運用知識這個過程之外,而是貫穿、滲透在這個過程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只告訴學生結論,而要讓學生了解得出結論的過程和方法,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及相互聯系。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同時學會正確地思考,逐步構建起思想方法的體系,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思考做準備。以“復數有關概念”的教學過程為例,隨著學生在課上的討論不斷深入,師生共同構建起復數概念的知識結構,并在此解決的過程中提煉出一些思想方法。
3.留有余地,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推遲判斷,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教師講解不宜過細,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否則,看似講透,實則難以內化為學生的觀點,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無法形成,因此,教學過程中,對于最基本、最主干的東西要講清,以利于知識遷移;而對于一些擴展性問題、簡單的推導和論證、前后知識對比及區別和聯系,對知識和方法的歸納、總結等,可以給學生留出余地,激發學生自己去鉆研思考。
4.提倡開放式教學,提高獨立思考的品位。
要學生獨立思考,教學方式首先要提倡開放式,決不能“一言堂”,否則這種獨立性很快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養學生善于獨立地提出問題。因為能夠獨立地提出問題,不經過獨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問題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
三、確立思考對象,提高獨立思考的有效性
1.對知識形成的背景、過程及作用作思考。
以“函數周期性”的教學為例,我們列出了以下背景材料供學生思考:什么叫周而復始?地球自轉的周期是多少?地球公轉的周期是多少?物理中是怎樣定義周期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回顧正弦函數圖像的作法(單位圓等分后移動描點法),并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思考圖像出現不斷反復的物理意義及數學表示,逐步抽象出函數周期性的定義。
2.對解題的策略作思考,對解題后的回顧作思考。
根據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我們常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本題的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差異?(2)你知道什么與本題有關的問題嗎?如何想出一個更特殊的問題?一個更一般的問題?一個類似的問題?(3)能否找到一個解決計劃并實施這一計劃?在教學中,我們用這些問題向學生發問,誘發學生獨立思考,因而不少學生也逐步學會了如何尋求解題策略的方法。
通過解題回顧,可以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使思維不斷走向深入,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如解題完畢后向學生發問:(1)能檢驗你的結果嗎?能說出你解題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嗎?(2)能否用其他方法得出結果?(3)能否用這一結果或方法遷移到別的問題上去?(4)能否把結果或方法加以推廣?學生一旦養成這種自問自答的習慣,對獨立思考能力形成的促進作用無疑是很大的。
3.對學習中的錯誤作思考。
對錯誤的解法作思考,不僅是為了找到改正的依據,而且有著更深層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確思路得以產生的“母機”,錯誤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隨著正確認識的產生,導致正確思路的出現;其二,對各種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可使解題方法不斷優化,在培養發散思維的同時,增強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三,在糾錯的過程中,學生必須竭盡全力,尋找漏洞,構造反例,調整策略,即學生必須經歷復雜的心理變化,才能達到糾錯的目的,因而其過程本身是獨立性很強的思考活動。
4.對數學思想方法作思考,對知識的縱橫聯系作思考。
關鍵詞:傾聽;思考;學生
“傾聽”,顧名思義,就是指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培養的對語言文字的接受能力,它實用性很強,我們往往要通過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讓他們把所聽到的內容加以思考運用,這就是孩子思考的過程。今天我就學生的傾聽和思考談一些淺淺的認識。
在小學課堂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高高地舉起小手,甚至還高呼著“我會”,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所以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傾聽,當老師叫起他時,他往往回答不出來,他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沒有耐心地傾聽老師的問題,學習效率就不會很高,這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去調動學生的情緒,指導他們,耐心地傾聽。我在教學中不斷地提醒孩子們要思考,應該聽清別人的問題,然后再積極發言,告訴孩子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促進孩子能正確地進行判斷,學會深入地思考。
小學生由于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他們在發言時常常會出現卡殼和錯誤的時候,這時,一些思維比較敏捷的孩子,可能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直接說出答案,或者指出錯誤,這樣,不僅打斷了回答問題的孩子的思路,也破壞了教學的和諧氛圍,不利于解決問題,傷害了發言孩子的自尊心,會導致這些學困生不愿意再發言。在教學過程中,我要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給別人以寬容,讓孩子們從體驗中明白,耐心地傾聽別人的發言,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他人的信任,而且自己能耐心地傾聽別人的意見,別人也能耐心地傾聽你的意見。
專心地傾聽,不僅僅是用耳朵,而且是用自己全部的身心去聽,我在課堂當中會隨機應變,根據學生的情感變化采取相應的措施,指導他們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在課上,我一般不會輕易停下來去批評學生,遇到不認真的學生,會用眼神或動作與他們交流,使他們意識到要馬上停手,認真傾聽,對于個別溜號的孩子,我會走到他的身邊,或者用手摸摸他的頭,做這些肢體語言既不傷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提醒孩子進行認真的傾聽,對于一些女孩子,我發現她們沒有認真傾聽時,就會故意讓她們重復說前面同學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提醒、暗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般孩子的自控能力都能有所增強,課堂評能力達到了極大的飛躍。
在課堂當中,我會用表揚鼓勵的方法激勵學生傾聽。教師不要吝嗇贊揚,要用鼓勵的方法激勵學生,讓學生不斷地體會到傾聽的喜悅,進而不斷地進行思考。傾聽和發言是孿生兄弟,傾聽比發言更能汲取營養。持久化的活動過程是養成傾聽習慣的基石。學生對傾聽有了一定的認識,傾聽習慣也初步養成,但是我們還要注意良好的習慣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鞏固。只有當學生能主動、自覺地聽,我們才可以真正意義上說學生會傾聽了。因此,新課程賦予我們的這個使命,我們要完成下去,就要懷有一顆對新課程充滿希望的心,一顆真誠對學生愛的心,同時,要有一種正確的心態,耐心地對待學生出現的錯誤,誠心地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反復抓,讓學生帶著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走進課堂,相信學生擁有傾聽技能時,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生動、更精彩,學生也一定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經過長時間的傾聽訓練,使學生能夠對別人所說的問題進行認真聽,仔細地分辨,進而分析別人說話的意思,這就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在課堂上,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課堂最明顯的思考方式就是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最明顯的方式就是學生提問。教師在引導學生聽的過程中,要盡量減少提單一的封閉式問題,而應該提一些沒有答案的開放性問題,使孩子能夠找到問題的切入點,進行細致的分析,并解決問題,這就是思考的過程。
認數是計算的前提基礎,反過來,計算可以加深對數概念的認識,兩者是通過數的組成和分解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 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數概念和計算方法,不能離開學生的親手操作,這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環節.
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部分,每認識一個數后,我們都通過圖畫或實物圖片,使學生了解數的組成和分解,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親手操作鞏固數的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動作、思維、語言密切結合,培養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動手能力、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沒有急于揭示計算方法,而是花了較多時間讓學生進行“圈十”操作,使學生從操作中領會“湊十法”. 這樣做,使我班學生都較好地掌握了“湊十法”,為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打好了基礎.
二、生活實際引出計算教學,理解算理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要想會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學的關鍵. 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發學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識. 如何達到這種效果呢?那就是從生活實際引入,讓學生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 例如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可以設置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去發現. 首先在引入環節設置情境,小兔子要請客,它為好朋友準備了兩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準備了幾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幫小兔子算一算嗎?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動物進行引入,學生會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幫助小兔子算一算,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
在學生考慮了一會兒后,教師再提出一個問題:你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嗎?這時學生就會深入思考該怎么辦,于是湊十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學生發現了,即從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湊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從第一盒中拿出兩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湊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 學生從動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觀地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這時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學生就會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三、從實際出發選擇練習形式,提高課堂練習效率
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形成數的概念,領會計算方法以后,還必須通過及時的、充分的練習,逐步形成熟練的計算能力. 為了提高課堂練習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我十分注意選擇練習形式,盡可能使每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較多的練習機會,同時又便于教師及時檢查. 除了采用集體視算、聽算之外,還改進了過去教師出幾張卡片選幾名同學口答的練習形式,要求學生制作1~20的數字卡片,并統一涂色要求. 例如,教師出“9-6”的卡片,學生就紛紛舉起黃色的“3”卡片做答,學生人人動腦動手,教師從卡片顏色上很容易檢查. 我們還要求學生根據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然后請找得又對又快的學生把數字卡片貼在相應算式上,這種練習形式很受學生歡迎.
四、練習要有針對性,更要幫助學生發現計算中的規律
這里所說的針對性可以是針對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也可以是本班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還可以是一些不同題型的計算題,如直接寫出得數,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在圓圈中填上大于號、小于號或等號,在方塊中填上合適的數……在不同的題型中既可以提高學生計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很多計算題都有它的規律可循,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律,既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計算的速度,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推理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出示這樣一些題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讓學生計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這些題目分類嗎?怎樣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類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在這一系列的活動和思考中,學生可以發現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必得0,一個數與0相加還得這個數,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這些規律.
五、開展競爭,形成技能
開展競賽符合兒童年幼好勝、不甘落后、喜歡表揚的年齡特點,競賽中,通過競爭可以促使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
常見的競賽形式有:奪紅旗、數學接力計算、搶答等.
“數學接力計算”比賽,分組進行,每組人數相等,各組競賽題相同,開始各組由第一個計算,接著交給第二、第三……直到做完為止,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
學期結束前,還可以出示這一樣一組口算搶答題:
9 +2 + 18 + 6 + 25 + 7 + 3,
5 + 4 + 57 + 4 + 62 + 5 + 8.
通過教師的點撥,讓學生初步知道像這樣的連加題也可以“湊成十再相加”,同時又初步滲透了加法交換律,這樣的競賽題有利于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22—0035—01
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時應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及口語表達
農村的中小學生能講普通話的不足一半,能講比較純正普通話的更是鳳毛鱗角,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交往與交流,影響他們信息的攝取程度。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的素質,而農村學生單就淺層次的口頭表達及寫字來說就有很大差距,在寫的方面,不少學生寫字潦草,模糊難辨,有人戲之為“芳草萎萎”,這種不好的學習習慣甚至進入了考場,在學生的試卷中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隨處可見。由此表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能力是當務之急。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嚴格要求他們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并輔之以方法技巧的傳授。如練習用普通話朗讀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掌握好語調及節奏,讀出情感韻味等。在書寫指導時要求學生熟悉漢字的基本筆畫,掌握字的形和意。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并讓學生長期地堅持把說和寫練習下去,讓學生明白說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漂亮的漢字,不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交際的需要。
二、培養學生的語文解題能力
課堂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掌握課文內容,而理解、掌握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訓練,只有通過訓練,才能讓學生有效地鞏固知識,提高運用技能。因此,老師要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對議論文語段的閱讀理解,其操作過程是先給每個句子編上序號,抓住關鍵詞語,尤其要抓住復雜單句進行剖析;然后通過語句的照應,上下文的連貫,把握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語義關系;進而對其語言風格、語體風格進行品味;最后在認識個性的基礎上把握規律。否則,不掌握要領,不會運用方法,只能是讀書萬遍,其義難見。
三、培養學生語文使用中的創造能力
語文課是基礎課、工具課,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拓創造能力?,F在的學生作為集思想感情和主觀能動性于一身的學習者,他們的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針對這一特點,老師要指點、引導他們學會多元思維、形象思維、逆向思維等,用豐富多彩的思維去創造豐富多彩的思想。老師還可以利用教材優勢,從課文中設置思考點。比如,《雨中登泰山》第二段是正面明寫“雨”的奇景。作者是怎樣想象這個奇景呢?作者為把“雨”日奇景描繪得具體、生動,在運用奇異的想象的同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水庫的七孔大水躍出的奇景比喻為七幅閃光的黃錦;把虎山水庫一邊的水勢、水聲比喻為千軍萬馬。學生理解作者在想象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時,對課文描寫“雨”的奇景會有較深的感受,同時,也學習了想象的方法。
【關鍵字】小學數學 蘇教版 讀圖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往往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找到各種各樣的數學信息,找到可以將問題解決的多種方法和方式,并使用過去學過的一些數學知識和經驗,將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解決掉,這也是他們學習能力的體現。而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利用圖畫直接分析以及搜集數學知識的能力,這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解各種數學基本概念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根據圖意的理解將圖畫的內容簡練、有序地表達出來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理解算理能力,以幫助學生順利地解決問題。那么我們小學數學老師,該如何對學生的讀圖能力進行培養呢?
一、對學生的讀圖興趣以及熱情進行培養
小學階段的數學課本,主要是使用比較完整的圖畫來體現數字知識和信息,而且圖畫所蘊含的信息一般都比較豐富。比如說一年級數學(蘇教版)課本中的《比一比》這章節,就是用了一張生動形象、趣味盎然的校園一角圖片,圖片中有四位小朋友分別在比賽跳繩和滑滑梯,看誰跳的高,看誰滑的長度長,由于這個場景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而且自己也經歷過,所以比較感興趣。所以老師就要充分利用好課本中所帶的圖畫,充分挖掘圖畫中的信息,使學生快快樂樂地學到知識,以便提高學生的讀圖熱情,并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培養。
二、對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進行培養
觀察能力是學生常要用到的,也是學生學習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年級段不同讀圖要求不同:低年級的學生,只要求能夠清晰、簡練地表述圖畫中所蘊含的信息,并對學生用數學思維觀察圖畫的能力進行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利用圖畫而得到直觀數學信息的能力。而對于年級較高的小學生,不但要培養其通過圖畫獲得數學信息的能力,還要培養其通過圖中得到理論知識的能力,并展開聯想,除了要對圖畫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外,還要從不同角度對圖畫進行思考。比如說,本人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章節中“認識長方體”時,就發現一般學生都比較容易明白長方體的各種知識,像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長寬高的特征,相對的面相等等。但是在寫作業時,在做判斷真實的物體是否為長方體這種類型的題目時,一部分學生就不能明確判斷了,像在判斷幾張普通的A4打印紙、塑料壓線夾等物體時,一些學生就容易判斷出錯。但是以上所述的物體都是長方體,只是高度不一樣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平時口語中所說的深淺、薄厚等詞,實際上指的是長方體的高。所以,在進行課堂教育時,數學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對圖畫進行有序、有目的的觀察,然后再用自己的話將圖畫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說出來。如此,使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動腦以及動口,自己去了解事物的數量特征,就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初步數感了。
三、對學生的語言描述能力進行培養,重視思維的開發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都是非常強的,所以老師在根據圖片講解知識時,可以先為學生們演示正確的讀圖以及回答問題的語言,使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引導來讀圖。而且老師要在學生都已經學會以及會條理清晰地表達圖意的方法時,才可以進行以后的環節。比如說,在教授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中的“認識加法”這一章節時,老師就可以示范學生如下的讀圖方法:一只手里有三個棒棒糖,另一只有一根棒棒糖,那么手里一共有多少根棒棒糖呢?或者是小紅今天帶了2支棒棒糖,小明今天帶了4支棒棒糖,那么他們一共有多少根棒棒糖呢?又比如說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上冊5以內的加減法時,老師就可以示范學生如下的讀圖方法:教室的講臺上一共有五本書,小紅拿走了兩本,那么還剩下幾本書呢?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減法,知道了“全部和其中一部分”之間的關系。這樣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和練習,就可以使學生慢慢地學會該如何使用數學語言來對問題進行表達,從而使學生條理清晰的數學思維方式得到開發。
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引導學生在直觀的圖畫中,感受到圖形的美妙,培養學生根據圖畫中所得到的數學信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反饋到圖形中去,然后再通過感性思維,將知識和信息歸納到理性思維,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準確率,進而為學生打好讀圖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其今后更高層次數學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旭江.《淺談培養低.(級學生數學學科識圖、讀圖能力的意義及策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8).
[2]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熱點問題探討之三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建構的有效策略》[J].廣西教育2006(10).
[3]褚秀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探索》[J].新課程(教研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