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15:04
序論:在您撰寫高效養殖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田螺;養殖;高效;技術
隨著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幾乎每個村屯都有一定面積的農閑田無人耕種。筆者所在的鄉鎮距離柳州市僅僅30km,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為配合柳州市政府螺螄粉產業改造升級項目及本單位水產養殖技術的推廣工作,利用農村閑置農田高效養殖田螺,促進本地區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特別是在扶貧領域,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
1養殖場的選址
田螺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生物,疾病較少,只要水資源豐富清潔,排灌方便,本地絕大多數的稻田都可以經改造后進行田螺養殖。但是富含鐵和硫的土質的稻田是不宜進行田螺養殖的,因為富含鐵的土質其鐵含量較高,養出來的田螺外殼如鐵銹般不好看,肉質也有可能如鐵銹一樣。同樣富含硫的土質養殖出來的田螺有硫磺的臭味,消費者肯定對其有很大的排斥心理,不利于田螺產品的銷售。因此養殖場址的選擇應避開富含鐵和硫土質的稻田即可。
2稻田的改造
為了提高產量和便于管理,養殖田螺的稻田至少需要667m2以上,多個小塊的稻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整合,聯合飼養,共同投入,由專人管理,利潤平分。稻田田基加高至80~100cm,由于稻田泥土松軟,水分含量高,因此泥土鋪上田基必須大力夯實,防止漏水,有條件的農戶可以用水泥磚砌好田基,水泥抹面,這樣保水性較強,也更利于今后的養殖管理。田基面寬度約50~100cm,方便人員走動和放置養殖物資。多數稻田只要將田基壘高或砌高即可,稻田中原有的田泥可以不必清理,保持10~20cm厚的淤泥。稻田改造完成后注入30cm深的養殖用水,用生石灰40kg/667m2化水全池潑灑,消毒池子及殺滅寄生蟲等,順便檢基是否有漏水的情況。生石灰消毒保持7d左右可以放水,放水完后重新注入20cm深的新水。進出水口必須安置濾水網,起到防逃和過濾的作用。
3田螺的放養
1)施用有機肥。田螺放養前3~4d先在池子里投入適量已經熟化的有機肥,如雞鴨牛豬糞等,一般每667m2施有機肥30~50kg,主要是培養池子里的有機微生物,有利于田螺的生長及食物餌料的供應。第5天可以投放500~1000尾/667m2小規格的泥鰍苗,作為試水魚和搭配養殖魚類。以后視田螺的生長及池塘水質情況繼續施用有機肥。2)田螺種的購買。田螺種可以從大型的農貿批發市場或專業的種苗供應場選購。應選擇殼顏色淡褐色,外殼完整,無缺損或砂眼的鮮活種螺。按8~10萬個/667m2的投放量進行購買種螺。3)種螺的放養。種螺購買回來后應盡快投放到池塘中,但也要注意溫差,特別是池塘水較冷時,應將池塘水與田螺桶裝水進行混合,溫差接近時就可以投入池塘養殖了。在本地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氣溫維持在20℃以上,池水溫度維持在15℃以上時就可以進行螺種的投放。
4日常管理
為了達到最佳的養殖效果,養殖必須要有專人管理,池塘有微流水。保持池塘水質鮮活,可在池塘里種植水草或水浮蓮,供田螺棲息。夏季可在池塘邊種植牽藤的瓜果,供田螺遮陰。平時注意檢基有無漏水或老鼠洞,嚴禁生活污水、農藥、化肥污水直接排入池塘。由于田螺喜歡攀爬,因此最好在田基上用細網制作反向的防逃網。日常的飼料投喂可投發酵的有機肥,如雞鴨豬牛糞肥等,也可以投喂新鮮的菜葉、瓜類等,投飼量一般按田螺總重的1%~3%計算,2~3d投喂1次,并根據田螺的生長和攝食情況調整投飼量。田螺的快速生長周期為4個月,每年的5-9月生長發育最快,產量也最高。在夏季氣溫較高時可加深水位至40~50cm。當池水溫度下降至10℃以下時,田螺會鉆入稀泥冬眠,此時池塘也必須保持10~15cm的水深,可定期換水,每10~15d換水一次,在池塘中2/3的位置鋪上一層薄一點的稻草起到保溫的作用,有利于田螺安全越冬。
【關鍵詞】泥鰍;高產;高效;養殖技術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又名灰泥鰍、真泥鰍等,屬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泥鰍屬,是我國主要的經濟淡水魚之一,廣泛分布于我國北至遼河以南,南到瀾滄江以北的廣大水域,幾乎從南到北的河流、池塘、稻田等都有分布,尤以長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最廣、產量最大。泥鰍屬于溫水底棲小型淡水魚類,其肉質細嫩松軟,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無機鹽,是一種滋補食品,具有補中益氣、滋陰壯陽、清熱利尿的等功效,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被譽為“水中人參”,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遠銷往香港、澳門、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是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近年來,由于受到水體嚴重污染、人為過度捕撈等因素的影響,加之農藥、化肥大量使用,造成泥鰍的產卵繁殖環境及天然餌料遭到嚴重破壞,泥鰍野生資源日趨枯竭,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導致泥鰍價格不斷攀升。由于泥鰍具有適應性強、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繁殖能力強、成活率高、抗逆性強、食性雜、易于養殖、運輸方便等特性,適合于人工養殖,投資少,產量高,收益大,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青睞,發展泥鰍養殖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廣大農民群眾發家致富的好項目。筆者現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將泥鰍高產高效養殖技術介紹如下,以期為養殖戶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1.養殖場地選擇
泥鰍養殖既可采用池塘養殖方式,也可采用稻田養殖方式。池塘養殖泥鰍的養殖場地應盡可能選擇陽光充足,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質土壤的池塘。池塘面積一般在1334m2左右,池深80~90cm,池塘四周高出水面20cm,池深池塘挖成后應把池壁夯實,用50×50cm水泥板做護坡,池底鋪設腐殖泥土20cm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cm。池可投放浮萍,覆蓋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4。進水口高出水面20cm,出水口設置在池塘底部,平時封住,進出水口均用鐵絲網防逃。用于養殖泥鰍的稻田應選擇陽光充足,靠近水源,保水性強,進排水方便,水質條件良好,土壤腐殖質豐富的田塊,以利于泥鰍的天然餌料繁殖。沿田埂四周挖好養泥鰍溝,溝寬、深各1m左右,設置獨立的進排水口,并高出水面25cm,進排水管用密眼網布包裹,防止泥鰍逃逸。無論是池塘養殖方式還是稻田養殖方式,其養殖環境都應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4-2001)、水質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
2.鰍種選用和放養
每667m2底施腐熟廄肥3000kg、生物有機肥料100kg,或豆粕100kg、熟石灰30kg。泥鰍的苗種來源一般為本地及周邊地區收購的野生泥鰍苗種,將收購的泥鰍先放在網箱中培育5~7d,待其對環境適應后,再用魚篩篩選入池,要求規格大體一致的鰍種,選擇標準為: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雌鰍腹部明顯膨大且圓、卵巢輪廓明顯,雄鰍個體稍小、腹部較扁平、胸鰭較長、末端尖而上翹。對于病、殘、弱的泥鰍種苗應剔除,防止病菌的侵入而造成大量損失,影響養殖效益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水溫升高到15℃以上即開始放養,每667m2放養規格為300尾/kg左右的泥鰍苗種10~15kg,條件好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放養量,反之要適當減少放養量。放養前鰍種用3%食鹽水浸泡3~5min后放養,以利于提高泥鰍成活率。
3.日常管理
泥鰍的適宜水溫為10~30℃,最適水溫為24~27℃,當水溫低于10℃ 或高于30℃ 時,其活動明顯減弱,當水溫在6℃ 以下或是34℃ 以上時,即潛入泥中停止活動。因此,為了使得泥鰍養殖獲得高產、高效,日常管理中應密切水溫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控。水質的好壞對泥鰍的攝食、生長、健康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至少每天早晚巡塘2次,觀察水質情況,若發現水色變為茶褐色或黑褐色,水質過于渾濁時,應及時加注新水,使水體常處于“肥、活、爽、嫩”狀態。及時撈出病死泥鰍,清除殘餌和雜物,發現情況及時妥善處理。餌料選擇嚴格執行《NY 5072—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餌料安全限量》和《餌料和添加劑管理條例》的規定,選擇無公害環保型顆粒餌料,按照“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原則投喂,分別于早晨、午后、傍晚3次投喂,魚種階段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5%~8%,成魚階段為5%左右。泥鰍為雜食性魚類,因此要注意做到植物性餌料與動物性餌料的搭配,確保飼料營養良好,植物性飼料主要是豆餅、米糠、麩皮、蔬菜、豆腐渣、瓜果等,動物性飼料主要是小雜魚、螺蚌肉、蚯蚓、昆蟲及其蠶蛹、幼體、血粉、魚粉等。
4.病害防治
泥鰍在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氣泡病、白尾病、赤皮病、水霉病、赤鰭病、打印病、車輪蟲病等,防治上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盡量做到無公害防治,以確保泥鰍的食用安全和品質。為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養殖用的水體在放養泥鰍種苗以前,要嚴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參考文獻】
[1]徐彩利,邢春英.泥鰍黃鱔健康養殖技術[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1.
[2]郭國軍.強農惠農叢書·特種動物養殖系列:黃鱔、泥鰍養殖關鍵技術[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12,11.
[3]黃浦東.池塘泥鰍高效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1):272-275.
關鍵詞:藏羊;高效養殖;飼養管理;養殖技術
我國藏羊的主要產區為青海省高寒地區,長期以來該地區不僅自然草地生態資源豐富,而且具有高寒缺氧等獨特的氣候環境,為藏羊的養殖提供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且該地區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孕育藏羊資源數量最多、品質最好的產區。然而近些年,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以及耗牛、藏羊等畜牧養殖規模的擴大,造成該地區自然草地生態進一步惡劣,且多數牧區需經過長達9個月的枯草期,更加劇了藏羊等畜牧養殖的威脅和挑戰。一旦草地資源供應不足,則會導致藏羊飼養物質缺乏,造成藏羊群體營養不良,進而引發幼畜生長緩慢、母畜繁殖衰退等問題,從而制約藏羊養殖業的正常、可持續發展。而藏羊養殖業作為青海高寒地區牧民重要經濟來源,對于牧民而言至關重要。在面臨自然草地生態逐步惡化的情況下,加強對藏羊高效養殖技術的探討則顯得尤為必要,且實踐證明,藏羊養殖技術高低以及牧民掌握養殖技術是否到位,對藏羊養殖質量以及藏羊養殖死淘率高低等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從養殖技術方面探究藏羊高效養殖的路徑和方法十分必要,在保護藏羊產區自然草地生態的同時,也能促進藏羊養殖效益的提高。
1肉羊經濟雜交技術
從藏羊養殖業發展現狀及趨勢來看,加強對藏羊與肉羊經濟雜交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性和經濟性意義。通過引進外地優良的肉羊父系品種,使其與本地優質母系藏羊進行雜交繁殖,一方面可以擴大地區雜種的優勢,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藏羊養殖的經濟效益。例如,以陶賽特為例,其不僅能夠良好地適應高寒地區氣候環境,而且還具備較強的自行采食能力,且發育正常,增重快速,日均增重能達109.5g,同時抗病性也相對較強,因此在實際養殖中,具有較高的養殖效益。
2羔羊育肥技術
在藏羊養殖中,引入羔羊育肥技術具有明顯的養殖優勢,其中借鑒價值較高的育肥模式主要有2種,放牧加補飼或單一的放牧。一般情況下,在羔羊出生約30d時,其處于生長發育的快速期和關鍵期,在此階段,需保障羔羊具有充足的營養供給。然而,該階段母羊的泌乳量顯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為此需把握好時機,對羔羊進行開食工作。具體操作為:在羔羊出生2~3周時,選擇胡蘿卜等易于消化且營養價值全面的優質飼料進行飼喂;在羔羊約3周齡時,根據實際飼喂情況,及時增加混合飼料用量,通過及時、有效、到位的開食訓練,刺激羔羊消化器官盡快、盡早地發育完全,為后續育肥階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羔羊育肥技術所調配的飼料配方可具體參照以下配方:46%玉米、16%麩皮、14%小麥、10%菜粕、5%大豆、5%棉粕、4%預混料。
3暖棚保溫技術
藏羊主要產區處于青海高寒缺氧地區,該區域每年約有5個月的寒冷時節,冬季漫長且極為嚴寒,最低氣溫能夠達到零下-20℃,全年氣溫平均值也僅在-6℃左右,惡劣的環境使得該地區的枯草期一般需經過6~7個月之久。在此情況下,不僅草地資源供應不足導致藏羊營養物質攝入不夠,而且嚴寒還會影響藏羊膘情,若保暖措施未做到位,還會造成藏羊養殖存活率低的后果。因此,在藏羊養殖中,需推廣暖棚保溫技術。在每年冬季來臨之前的9-10月份左右著手搭建養殖棚舍,棚舍建設需充分考慮藏羊喜歡涼爽、干燥的生活習性,同時確保棚舍具有良好的通風換氣條件,使藏羊在棚舍養殖溫度較高時,能夠充分地進行通風換氣,以保障藏羊處于最佳養殖狀態,以降低羊體對環境、溫度等不良應激反應,減低藏羊患病風險。
4優質飼料種植技術
關鍵詞高寒地區;藏羊;養殖技術
藏羊養殖不僅是提高牧民經濟收益的重要途徑,對于保證牧民生活的正常進行也有一定作用。青海高寒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如果養殖技術不科學,很容易造成藏羊大量死亡,給牧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開展高寒地區藏羊高效養殖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肉羊經濟雜交技術
青海高寒地區藏羊養殖的規模化程度較小,仍然以牧民分散養殖為主,加上當地氣候條件的影響,藏羊養殖不僅生產周期較長,而且出欄率和出肉率都相對較低,不利于牧民養殖經濟效益的提升[1]。肉羊經濟雜交技術就是選取本地優質母羊作為母本,以外地良種公羊作為父本,充分發揮雜交優勢,在雜交后代中選擇環境適應性強、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的后代,進行選擇性養殖,從而顯著提高藏羊養殖的經濟收益。例如,陶賽特及其雜交品種對高寒地區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可以在草場內自行游走、采食,正常飼養環境下,陶賽特羔羊平均每天增重可以達到110g,并且具有較強的抗寒和抗病能力,間接降低了青海高寒地區牧民的養殖成本。
2羔羊育肥技術
先進的養殖方法,不僅能夠提高藏羊養殖效率,而且能夠顯著降低養殖成本。因此,對于本身經濟條件不好的牧民來說,如何在保證藏羊養殖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省養殖成本,成為關系到養殖效益的關鍵。羔羊育肥技術具有效果顯著、操作簡便、實用性強等優勢,可以作為藏羊高效養殖技術進行普及和推廣。首先,在羔羊1.5月齡時斷奶,并在斷奶前2周開始進行隔欄養殖,白天將羔羊與母羊隔欄分開,讓羔羊在單獨的羊舍內活動;夜晚讓羔羊與母羊同處。其次,隔欄養殖期間應當選好育肥飼料,通常情況下以玉米為宜,在條件允許下可以適當在飼料中添加豆餅、食鹽、骨粉。最后,育肥期間要保證羊舍內環境整潔,定期清洗飲水、飲食槽,保持羊舍內干燥等[2]。通過養殖試驗發現,羔羊在1.5月齡時平均體重10kg,育肥50d后,育肥羊平均體重在28kg左右,每天的增重量約為360g。
3暖棚保溫技術
青藏高寒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且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氣溫較低,藏羊雖然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是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保溫措施,不僅會影響藏羊的正常生長,而且還會嚴重影響老、弱、病羊的存活率,給牧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應當在冬季到來之前,提前做好暖棚的搭建,為藏羊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如上文所說,青海高寒地區每年的10月至翌年3月為低溫天氣,為了盡可能降低低溫影響,應當在9月著手進行暖棚建設,確保入冬后藏羊及時入棚??紤]到青藏地區太陽輻射較強,中午氣溫較高,因此可以在晴朗天氣適當開棚通風。此外,還應考慮棚舍內外的溫差,冬季準備放牧前30min,應提前打開排氣孔,待棚內溫度逐漸降下來,羊群很好過渡適應之后,可安排放牧。這樣處理,就避免了因棚內外溫濕度差異大而導致羊體遭受不良應激,可以降低感染病患的機率。
4優質飼料種植技術
優質的牧草和營養充分的飼料,是保證藏羊健康、快速生長的關鍵。青藏高寒地區以高山草甸草地、高山灌木草地以及高寒草原草地為主,如果在天然草地上進行放牧,很有可能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3]。因此,必須要推廣優質飼料的種植技術,將人工草地與草地集約化經營相結合,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和加工,提高飼草的質量和產量,以滿足藏羊養殖需求。有了充足的草料作保障,能從根本上保證養殖業的優質、高產、高效,而且,藏羊養殖現代化、規模化的發展趨向將更加明朗,藏羊養殖產業化、規?;哪繕瞬拍茏罱K得以實現。例如箭答豌豆與高產燕麥混播技術,這種飼料種植技術可滿足養殖戶對飼料高質量高產量的要求,該技術的應用可使養殖戶更加高效地養殖藏羊。
5結語
高寒地區的養殖業是當地養殖戶的主要經濟來源,所以政府部門要加強對高寒地區養殖業的重視程度,并大力推廣肉羊經濟雜交技術,培訓養殖戶并使其熟悉羔羊育肥技術,指導高產飼料的種植技術并切實做好冬季棚舍的保暖工作,一方面能夠提升藏羊的存活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參考文獻
[1]肖海峰,王晶.我國絨毛用羊養殖規模影響因素分析———基于西部5省調研數據的實證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7(1):69-75.
[2]郭天龍,薛樹媛,李長青,等.牧區肉羊傳統養殖模式與現代化高效養殖技術示范模式成本收益對比分析[J].中國食草動物科學,2014(S1):363-366.
新疆地區是我國五大主要的牧區之一,新疆地區以畜種優良和草原遼闊而聞名全國,新疆全區具有5725.88萬公頃天然草場,可利用草場面積達到了4800.68萬公頃,占據全國可利用草場面積比例為24%。新疆地區草場廣袤優美,畜牧業是該地區主導的行業之一。
2高效小尾寒羊養殖技術
2.1飼養技術
新疆克拉瑪依國營牧場飼養小尾寒羊以群居放牧作為主導,在枯草期,收牧以后進行飼草的補喂,對于懷孕后期的母羊、種公羊以及哺乳母羊,要適當進行精料的補喂。牧場飼養小尾寒羊,對葉蔓、作物秸稈、青貯飼料、干草等農副產品進行充分的利用,與此同時,適量供給混合精料。通常情況下,每只小尾寒羊每天供飼料1.5kg~2.5kg,供混合精料0.1kg~0.2kg,繁殖種公羊和母羊為0.3kg~0.5kg。將飼草在草架上或者筐內存放,這樣能夠有效避免污染或者浪費。對于地質比較堅硬的秕殼類和秸稈類,要將其粉碎并且混入少量的精料,用水拌濕以后再進行飼喂。其中,秕殼類包括花生殼、豆秸、干玉米秸等。在飼養哺乳母羊的時候,還可以將精料混合在飲水里,進行投喂。保證小尾寒羊飲水充足,通常每只小尾寒羊需要飲用2kg~3kg水,每日飲用2次~3次,并且在食后再次供水。在飼養羔羊的時候,要對哺乳母羊進行悉心照料,保證母羊的母乳充足,還要增強羔羊的增喂以及安全防護。在羔羊出生6天~10天內,可以喂其注射維生素D3半支,而后,要每日灌服2片~3片鈣片,以及相同劑量維生素糖丸,這樣能夠有效促進羔羊骨骼生長。
2.2繁殖技術
首先,要選擇種羊。在一胎多羊和后代公羊和母羊中選擇種養,培育好的種公羊,使其和其他羊群培育種公羊交換進行使用,切忌近親。對于種公羊,要保持中等膘情,在月料里另外加入10g食鹽。其次,適時進行配種。由于小尾寒羊的性成熟比較早,5月齡~6月齡會產生,為了防止小尾寒羊出現早配的現象,要盡早把公羊羔與母羊羔分群適時飼養,只有達到7月齡~8月齡的時候,才能夠初配。小尾寒羊中,母羊的期排卵為2個~6個,前后排卵相距時間約為9h。所以,在一個情期里,要進行2次~4次配種,適宜在后8h~24h,這樣能夠從本質上提升受胎率。在母羊產后2h~28h,可以實施血配。周期在18d~21d,平均為18d。最后,妊娠和分娩。小尾寒羊妊娠期是150d,母羊在懷孕以后的2個月時,胎兒生長速度最快,必須要對母羊進行精心的飼養。
2.3保胎技術
懷胎的母羊要與其他養只分開飼養,將懷胎母羊單獨組成群飼養,由于胎兒發育時期不同,運用的飼養管理方法也不同,這樣能夠有效保證胎兒良好發育。對于懷孕的母羊要喂給質量較好的飼草,對于有些營養比較差的母羊,要單獨補給一些精料。對于懷孕后期的母羊,要在精料中添加磷、鈣、維生素、礦物質、骨粉等。同時,還要加強放牧運動,母羊長期不運動,會導致其體質變差,甚至難產。因此,要適當增加運動,通過運動,增強胎兒的體質,提升羔羊成活率。由于小尾寒羊為2年3產或者1年2產,小尾寒羊具有頻繁周期短的特點,因此,在保證羔羊的生長和發育的前提下,要盡早為羔羊斷奶,這樣可以使母羊盡快恢復體制,保證體內胎兒的良好發育。因為懷孕的母羊很容易發生流產,因此,在母羊懷孕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疾病的預防。按時為母羊驅蟲和接種疫苗,保證圈舍衛生,還要保證母羊的保暖和防寒,防止飼料或飼草變質,杜絕母羊食用有毒飼料。從母羊受孕開始到母羊分娩整個過程為妊娠期,小尾寒羊的妊娠期是148天,由于小尾寒羊的營養狀況或年齡不同,其妊娠期有略微差異,通常為146天~152天。在母羊生產之前,要做到接產前準備,為母羊配備專門產房,保證產房良好通風,充足的光線,還要保證產房的地面干燥。在接產之前,要做好產房的消毒工作以及清掃工作。冬季時,要在舍內墊草,保證產房的溫度處于2℃~3℃之間。準備好消毒藥品,例如來蘇兒和碘酊,為接產器具消毒。
2.4疫病防治技術
每年的初春和秋季都要為小尾寒羊進行驅蟲,夏季在剪毛以后要進行一次藥浴,秋末要發煙熏鼻。每年的春秋要實施各種疫苗的注射,平日要做好圈舍的衛生,保證清潔飲水,避免在早晨到潮濕和低洼的地方進行放牧,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寄生蟲感染。
3結語
小尾寒羊是我國優秀的綿羊品種,其生長的速度較快,羊肉、羊毛產出的數量和質量也非常可觀,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尾寒羊的養殖效率,本文重點探討高效小尾寒羊養殖技術,從飼養環節、繁殖環節、保胎環節和防疫環節進行論述,希望能夠為相關養殖從業人員提供一些參考,促進我國養殖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小尾寒羊;高效;養殖技術
在我國的新疆地區,小尾寒羊是數量較多的綿羊品種,其主要的優點是成熟的時間比較早,生長和發育的速度比較迅速,體格增長速度明顯,時間較多,繁殖后代的能力較強,肉質非常鮮美,所以,小尾寒羊深受當地人的青睞,國家甚至將其作為“國寶”和“超級羊”進行傳播,為了讓這種綿羊品種惠及更多地區,需要探討更加高效的養殖技術,筆者就結合自身的養殖經驗,探討高效的小尾寒羊養殖技術,希望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能夠為養殖工作提供幫助。
1飼養管理技術
一般在新疆地區主要使用放牧的養殖方法,在放牧期間,羊群能夠食用到新鮮的青草,在放牧結束之后,飼養人員還會對其補充一些飼料,滿足其對營養的需求。
1.1飼喂原則
飼喂的飼料主要包括葉蔓、作物秸稈、青貯飼料、干草等農副產品,喂食這些飼料既能滿足羊生長的需求,又能合理地利用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所以,該方法非常高效、環保,同時,還要使用一些混合精料,通常情況下,每只小尾寒羊每天所需的飼料在1.5~2.5kg之間,所需的混合精料在0.1~0.2kg之間,此外,處在繁殖期的種公羊和母羊所需的精料數量會有所增加,其重量在0.3~0.5kg之間。
1.2飼喂方法
一般飼草要放置在草架上,這樣能夠避免接觸到地面,避免受到污染,同時,飼料也要放置在比較干凈的位置,保持溫度和濕度適宜,避免飼料變質腐敗。對于比較堅硬的秕殼類和秸稈類飼料,要先進行粉碎,再喂食羊群,防止飼料傷害到羊的口腔和消化道,其中,秕殼類的飼料主要包括花生殼、豆秸、干玉米秸等。在喂食哺乳期的母羊時,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精料,滿足其對英語的需求。還要注重水分的補充,一般每只小尾寒羊所需的水量在2~3kg之間,每天的飲水次數為2~3次,要在飼喂結束后供水,對哺乳期的母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保證母乳的充足。
2繁殖管理技術
2.1合理選擇種羊
為了提高繁殖的效率和成功率,需要事先選擇品質優良的種羊,種羊的選擇范圍是一胎多羊的公羊和母羊,同時要避免近親,保證優良的基因得到傳承。種公羊的體重不能太瘦和太胖,要盡量保持中等的膘情,在飼料中要適當食鹽,提高繁殖細胞的數量和質量。
2.2適時進行配種
配種時間的掌握也會影響到最終的繁殖效果,為此,需要合理掌握配種時間,要注意小尾寒羊的時間比較早,但是其生殖能力還存在不足,要避免其過早發生配種行為,盡早進行分群飼養,當羊只達到7月齡時,才可以進行第一次。在一個期內,最好進行2~4次配種,以提高配種的成功率。
3保胎管理技術
在母羊懷孕后,要與其他的羊分開飼養,這樣能夠保證母羊獲得充足的營養,同時,還能避免其受到外界的影響,使胎兒能夠正常發育。對懷孕母羊,應當選擇質量更高的飼料進行喂養,對有些營養比較差的母羊,要單獨喂食一些精料,使其增強體質。對處在懷孕后期的母羊,要在其精料中適當添加磷、鈣、維生素、礦物質等。同時,還要加強放牧運動,母羊長期不運動,會導致其體質變差,甚至難產。由于小尾寒羊的生產能力比較強,繁殖的周期比較短,為了使其快速恢復到生產的能力,需要盡早為羔羊斷奶。因為懷孕的母羊很容易發生流產,因此,在母羊懷孕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疾病的預防。飼養人員應當按時為母羊進行驅蟲和接種,保證羊舍的干凈衛生,還要保證母羊的保暖和防寒,防止飼料或飼草變質,杜絕母羊食用變質腐敗的飼料。從母羊受孕開始到母羊分娩整個過程為妊娠期,由于小尾寒羊的營養狀況或年齡不同,其妊娠期有略微差異,通常為146~152d。在母羊生產之前,要做到接產前準備,為母羊配備專門產房,保證產房內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和充足的光線條件,還要保證產房的地面干燥。在接產之前,要做好產房的消毒工作以及清掃工作。在冬季時,要在羊舍內添加一些墊草,使其生長在溫暖的環境中,減少疾病的發生。
4疫病防治技術
養殖小尾寒羊的要注重防疫工作,一般在每年的初春和秋季進行免疫接種,并做好驅蟲工作,在每年的夏季剪毛之后,要對其皮膚進行消毒,秋末要發煙熏鼻,使其患病的概率降低。在平日的養殖工作中,要做好圈舍的衛生工作,保證飲水的清潔和衛生,避免因飲水造成不必要的疾病疫情,放牧的時間為早晨,放牧的地點為潮濕和低洼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寄生蟲感染。總之,通過新疆地區的養殖經驗來看,小尾寒羊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能夠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勞動問題,能夠實現地區穩定。為了讓我國新疆地區的小尾寒羊品種出現在更多的地區,需要探索更加優秀的養殖技術,讓更多的人受益,筆者的意見和建議從飼養、繁殖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希望能夠對小尾寒羊的養殖推廣工作有所參考。
作者:張瑞玲 單位:黑龍江省遜克縣寶山鄉畜牧獸醫站
參考文獻
1.池塘條件 池塘應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源、電力配套、能排能灌、交通便利。面積以5~10畝為宜,呈長方形,東西走向,通風向陽,池底平坦,壤土底質,水深保持在1.5~2.5米。塘口必須配備增氧、投餌和抽水等機械設備。
2.清塘消毒 冬季干塘后清除池內雜草和池底淤泥(保留淤泥10厘米厚),修復加固塘埂,以增強保水性。清整過的池塘暴曬15~20天后,按100~150千克/畝的量用生石灰加水調配成溶液趁熱全池潑灑,并隨即用長柄泥耙翻動底泥,使石灰漿與塘泥充分混合,以氧化底層有機物和殺滅有害生物、各種病原菌。另外,用生石灰消毒還能增加水體中鈣離子含量,為青魚的生長提供所需的鈣質。
3.培肥水質 魚種放養前7~10天投施基肥,將用畜禽糞(最好是雞糞)、生石灰、磷肥混合堆漚發酵而成的有機糞肥施入池底,用量為200~300千克/畝,然后將水位加深到0.8~1.0米,培育基礎餌料生物;3~4天后追施EM菌、單胞藻激活素等,增強培水、凈水效果,1個星期后可見池塘水體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水蚤類),此時可選擇晴好天氣放養魚種。
4.魚種放養 投放的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大規格成品青魚深受市場歡迎,因此,應選擇投放強化培育的2齡魚種進行成魚養殖,規格為1千克/尾左右。青魚魚種的放養密度應根據塘口條件、養殖水平、飼料供應和魚種規格等情況靈活掌握。放養密度太低,魚池利用率不高,養殖效益也上不來;放養密度太高,則會導致青魚生長緩慢,易引發魚病。為充分利用池塘水層空間,可搭配放養與青魚在食性上無沖突的草魚、鰱魚、鳙魚、鯽魚等魚種,以增加養殖產量,提高養殖效益。魚種應于2月底至3月初放養結束。苗種放養前用3%~5%食鹽溶液浸洗5~10分種,以殺滅魚種體表和鰓上的寄生蟲、病原菌等。具體畝放養量見表1:
5.餌料投喂 通常選擇投喂正規廠家生產的青魚專用顆粒飼料(粒徑為4毫米,長度為粒徑的1.5~2倍,蛋白質含量應在35%以上)。在離池中心3~4米處搭建餌料臺,以便于青魚集群上浮搶食,發揮投餌機定點、定時投喂的效果。一般每日投喂3~4次,日投餌率為池魚體重的3%~6%。整個投餌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4~6月份,每日投餌4次,日投餌率為2%~4%;第二階段為7~9月份,每日投餌3次,日投餌率為3%~6%;第三階段為10月份后,每日投餌2次,日投餌率為2%。在投喂配合飼料的同時,可適當投喂部分青魚喜食的螺螄、河蜆、幼蚌、小蝦、蠶蛹等動物性餌料,以加快青魚的生長。具體投喂時間、投喂量視天氣、水溫、水質和魚的攝食、活動情況靈活掌握。
6.水質調控 在青魚成魚養殖中,水質調控是一個重要環節。一般每7~10天加新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保持水深在1.5~2.0米,池水透明度在30~35厘米;每月用生石灰對水體消毒1次,以減少水中過多有機懸浮物,保持pH值在7.0~8.5之間;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使池水始終保持“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機,做到“四開兩不開”(即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雨天半夜開、浮頭提前開,傍晚不開、陰天中午不開)。在無增氧設備或增氧設備發生故障時,可采用撒施增氧劑的方法提高水體溶解氧水平,溶解氧應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