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06:00:22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生誠信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青少年兒童誠信 社會 家庭 學校 誠信教育 說謊
誠信自古被奉為中華民族做人之根本。在誠信已經成為頑疾的今天,加強青少年兒童的誠信教育意義深遠。學校、家庭這兩個青少年兒童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做好誠信教育責無旁貸。道德是和諧社會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和準則;它源于人們的物質生活中的社會交際活動,是人們在和諧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誠信則是基礎的道德規范。[1]為了讓學生成為社會德才兼備的人才,我們就必須從小教育學生誠信,而現今的誠信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學校教師不能以身作則;家長素質還有待提高;家長和教師缺乏溝通,不能使教育達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對孩子的說謊行為,我們應反思,分析其說謊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矯正其說謊與行為,強化其誠實信行為。
一、 環境對青少年兒童誠信的影響
任何優良品德和行為的養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的形成,都受到環境的熏陶與感染。青少年兒童也是社會的人,其誠信方面出現的不良現象,必然是社會綜合影響的產物。下面從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社會對青少年兒童誠信的影響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學校、家庭而輕社會的誤區,不少人固執地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是老師和父母的事。但是,現在困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諸多問題,例如孩子們在學校思想道德建設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續、甚至被破壞的現象,恰恰不是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夠解決的。學校5個月的優質教育積累,如果在暑假2個月碰到不良社會環境,頓如春雪消融,轉眼即逝,令老師、家長痛惜不已。
我國自開始建立社會主義時常經濟體制以來,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成就巨大,世所矚目。但是,由于搞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前所未有的創舉,遇到的困難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經濟領域,當前的一個嚴重問題,是假冒偽劣和欺詐行為十分猖獗。甚至連統計、審計、財會和合同,也出現了嚴重的欺詐現象??梢哉f,假冒偽劣和欺詐以遍及當今經濟領域的各個角落。
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與現象嚴重影響了社會的信譽,假冒偽劣產品也大大危害了人們的利益,這也為青少年兒童接觸不良風氣提供契機,使其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規范,影響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家庭教育的影響
教育學上有個“5+2=0”的理論,大意是說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敗,足以抵消學生在校5天學習所得。比如,孩子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刻苦學習,回到家來,父母卻在麻將桌上噴著酒氣說:“讀書有個屁用!” 當然,這樣的父母現在越來越少了,家庭教育越來越多地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延續。
家庭是青少年兒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環境,因此它對青少年兒童的成長至關重要。一般,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商,而忽視了其做人這一根本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潛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談舉止將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父母的言談舉止總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頭腦中,有意無意地在孩子的行為中表現出來。尤其是,父母不要隨意許諾,對孩子的承諾要兌現;對孩子的要求要實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實際能力。
(三)學校教育的不良影響
由于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青少年兒童的“誠信”意識正受到沖擊和挑戰。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撒謊、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等等不誠實的現象,雖然問題表現在學生身上,根源卻在教育上。學校教育是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學校和教師在進行誠信教育的同時,違反誠信這一原則:上級來檢查,學校會交代好學生該如何做,說是為了學校的榮譽著想;某些教師開公開課前要把課堂演習幾遍,說是為了班級能給聽課老師留下個好印象等等。
這種教育脫離了教育的目標與宗旨,能把誠信教育開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僅是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實現思想上的轉變,從不良到規范,從不成熟到完善。學生接受的只不過是誠信的理論教育,并不能把誠信表現在日常行為中。
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誠信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將認知轉化為行為的能力。認知和行為是兩種水平。因此,誠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號。如果我們希望學生真心對待誠信,接受誠信的道德價值取向,那么學校教育本身就應當是誠信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做誠信的表率,學校和教師只有從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誠信,給學生營造一種誠信的氛圍,為學生樹立一個誠信的榜樣。
另外,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價值取向,是引導學生完成接受誠信的道德價值過程,前提是滿足學生內在的道德需要。只有充分發揮、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認同和體驗誠信教育的全過程,才能達到從知到行的德育目標。誠信教育從知到行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知、情、意、行的德育過程,教師要恪守誠信的最低道德原則,以自身行為傳遞給學生正當的認識,也要善于捕捉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每個和兩難問題隨機進行教育。
環境的不良影響則導致青少年兒童產生說謊行為;當然,環境對青少年兒童誠信的養成也有正面影響,規范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準則和行為習慣,引導青少年兒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環境的影響要通過青少年兒童的內心起作用,通過行為表現出來。下面我們對青少年兒童說謊心理進行分析。
二、 青少年兒童說謊心理分析
盧梭認為,一旦青少年兒童進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們打開了罪惡的大門。欺騙和撒謊的行為將隨著社會習俗和義務而同時產生??梢?說謊并非青少年兒童的天性,當他們為他們應該承擔的事感到痛苦時,他們不得不說謊來逃避和掩飾。[2]青少年
兒童說謊大多都出于以下幾種原因: 還是有必要的。
5. 給孩子的錯誤處罰要適當
當發現孩子說了謊,父母和教師要冷靜地考慮孩子為何說謊,然后再教育孩子,。在氣頭上教育孩子,父母往往脾氣暴躁,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教育效果甚低,甚至是相反的。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錯在何處,如何改正錯誤。對于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要減輕懲罰,告訴他這是他主動承認錯誤的結果;對于不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要加重懲罰,并告訴他,他還多犯了一個錯誤——說謊。
6.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社會是進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課堂。當前,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家長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家庭作為直接影響孩子的一個龐大群體,對孩子各方面的素質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校受系統的教育;社會是個大染缸。教師和家長要經常聯系,及時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況,這樣有利于教師即使地判斷學生的表現是否誠實,減少給孩子說謊的機會;教師要教育學生正確認知目前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自覺抵制社會的不良影響。
家庭、學校、社會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側重,各有特點,但又相互銜接,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只有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互相配合,相互促進,誠信教育才能得到實效。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誠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一切良好道德品質都必然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誠信是孩子成長的路標,是道德之基石,立人之根本。
教師和家長一定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及時判斷掌握青少年兒童的說謊動態,并運用好的疏導技術對青少年兒童進行教育,在青少年兒童不誠實行為處于萌芽狀態時進行誠實心理的培養,促使青少年兒童逐步養成表里如意,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質,為未來輸送具有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打下堅實基礎,讓每個孩子擁有人生道路上必須的“誠實”這張通行證。
1. 青少年兒童因想象而說謊
曾經有人指出,早在青少年兒童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大人們就開始在他們身上發現言語性欺騙行為。而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的青少年兒童往往分不清想象與現實的差別,說話時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甚至夸大其詞。這段期間,青少年兒童的言語性欺騙行為是青少年兒童對現實的想象或者遺忘。[3]對此父母可不必過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對,在青少年兒童能夠理解的前提下,盡可能幫助他們把希望、想象和現實分開,這樣有助于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切不可粗暴的訓斥,或把它歸結為道德問題,否則會使孩子感到驚慌失措。
2. 青少年兒童因害怕訓斥、打罵,逃避責任、推卸責任而說謊
青少年兒童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感覺很好奇,尤其是家里買回的東西,非要親自動手拿一拿,仔細看一看,往往不小心就會摔壞東西。這時由于青少年兒童內心緊張而產生恐懼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訓斥和打罵,而不知不覺地開始說謊。父母發現其說謊后,要搞清基本事實,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嚴肅并耐心地對待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指出說謊是一種惡劣的行為,讓其知道說謊的危害。
3. 青少年兒童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說謊
學校中青少年兒童攀比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們相互吹噓自己的東西如何如何好。有學生撿了東西交公,受到老師的表揚,有的學生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就把自己的東西交給老師謊稱是撿到的。對于此,教師和家長要謹慎、耐心地教育孩子,告訴他們做人要實事求是,得到老師表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學有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別人;愛護公物;講究禮貌等等。讓學生明白,只有真誠才能得到別人的夸獎。
誠信就像一條紐帶,連接著每個個體,而人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座孤島,不講信用,害人害己。無數的事例告訴我們,失信于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難以在各種情況下立足。人際交往中的誠信缺失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關系疏遠。缺乏誠信會使中職學生在所在單位不被信任,從而使中職學生在就業中遇到種種困難。缺乏誠信,就會有損個人或集體的形象,不利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破壞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中職學生缺乏誠信的原因
中職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
(1)受到社會上的弄虛作假、坑蒙拐騙現象的影響,使中職學生有了背棄誠信的思想。
(2)家庭中家長們溺愛孩子,對孩子做錯的事情不管不問。在中職學生家庭中,有的家長為了讓學生在家多待一天,謊報孩子生病,替孩子向教師請假,使得中職學生養成撒謊和不誠信的習慣。
(3)學校誠信教育不足也是中職學生缺乏誠信的主要原因,學校重視文化知識,而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不重視,使學生沒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4)中職學生自己的道德修養不高,沒有良好的道德基礎,也是中職學生缺乏誠信的主要原因。
三、應對誠信教育不足的方法
1.教師應當起誠信的典范作用
要充分發揮教師誠信典范的作用。教師應當以身作則,為廣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學校應當下大氣力開展師德教育活動,教師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師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去培養學生的誠信素養,教師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識、智慧和才能來教育學生,而且要特別注意言與行、內在素質與外在形象的統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啟迪學生、感召學生,要引導學生將誠信教育的要求內化為自覺行動。
2.加強學校道德教育的建設
學校是誠信教育的關鍵陣地。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能夠使中職v生在講道德誠信的學校氛圍中成長,從而使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要把誠信教育貫穿到各個學科之中,而不能靠德育課一枝獨秀。重視日常誠信品質的培養和教育,通過各種手段,讓中職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熟悉誠信的內涵及做人要誠信的必要性。
3.家庭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誠信教育的基礎。家長應該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須自己先做到。這樣就能使家長給孩子做出榜樣,使孩子有了誠信的基礎,在無形中自覺做到誠信。
4.形成一個體系
學校應當與社會、家庭齊抓共管,不能脫離社會,忽視家庭環境的影響。誠信是中職學生道德教育的必要課程,是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前提。家庭、社會、學校在對中職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誠信品質是中職學生一生所要學的必要課程,是中職學生完成學業、走向社會、立足社會的重要籌碼。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使中職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誠信道德培育環境。
5.在學校中建立誠信獎罰制度
誠信獎罰是個人行為社會意義的一種硬性評價和公開褒貶。獎罰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讓中職學生明白誠信缺失的后果,明白誠信做人的重要性。
6.讓中職學生在生活中形成誠信的品質
中學體育教師可將教學情景故事化,依托現有教材,挖掘有一定教育價值的相關內容,結合中學生生活中接觸的喜聞樂見的故事,為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服務,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比如,在教授“投擲”一課的時候,教師應該拋棄傳統的沒有說服力的語言教學,而可以創設一種“打雪仗”的游戲活動情境,由此引導中學生進行“投擲”,最后再對中學生進行投擲的教學講解。這樣可以增加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中學生通過喜歡的游戲情景,來理解和掌握投擲這個體育項目。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減輕負擔,學生又喜歡,簡簡單單就使這堂體育課教學目標達到了。新課程提倡開展情景教學就是要讓中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情景中,進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學生自主與同學合作的有機結合,使體育情景教學發揮其特有的引導作用。
二、更新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素養
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講解和創新都離不開中學體育教師。因此,中學體育教師個人素質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體育教師隊伍素養決定著我國中學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而在現實中,一方面由于體育在中學教學體系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我國中學體育教育的整體素養水平不高,甚至存在著非體育專業教師兼職進行中學體育教學的情況,無形之中導致我國中學體育教師隊伍缺少教育創新理念,沒有辦法適應我國中學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另一方面,一部分中學體育教師由于教學知識陳舊,無法正確處理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導致其沒有辦法對中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科學引導,難以提高中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針對這種現實情況,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利用各種教師職前教育、培訓工作和教學研討提高中學在職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重視中學體育教師的合理訴求,積極為他們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創造各種學習和培訓機會,更好地幫助他們學習新課程改革理念,使中學體育教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重點培養中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理念,傳授中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所需要的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從而變被動參加體育活動為自覺的體育鍛煉行為。
三、因人施教原則,區別對待學生
由于中學生個人的體育基礎和身體素質發展不均衡,他們的體育技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這種水平上的差異會導致中學生在進行一種體育活動的集體學習中,體育技能水平較高者參與興趣較高,反之體育技能水平較差的學生則不感興趣,有的可以很容易學會,有的卻很難順利完成。因此,中學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區別對待學生,實施因人施教原則,盡量避免產生部分中學生課堂“吃不飽”,而水平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的不良現象。教師在考慮優秀學生的提高發展的同時,也需要照顧關心學習較差的中學生,以防拉開過大的距離。中學體育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中,應該盡量采取分組教學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針對不同學生的籃球水平,按照優中差進行分組,每一個小組都設置不同的投籃練習距離,從而使不同水平的中學生都可以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內增加練習的機會,并且提高他們參與的興趣。技術好、投得準的小組使用較遠距離練習,水平較差的小組則采取適當距離練習,而技術更差的小組則采用近距離練習,從而有利于充分調動不同水平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四、貼近學生體驗,帶動運動樂趣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中學生學業評價;多樣化
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生學業評價較以往的評價的一個重大區別就在于其充分考慮了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發生這種轉變的關鍵是理念的更新,即“從精英主義的評價轉向大眾主義的評價;從階段性評價轉向終身性評價;從實證主義的評價轉向人文主義的評價;從目標取向的評價轉向主體取向的評價;從工具論評價轉向生長論評價?!?/p>
一、中學生學業評價的反思
反思過去的中學生學業評價標準不難看出存在諸多弊端,突出表現為:
評價取向的迷失與異化。我國中學生學業評價是為升學服務的,低年級的學習是為了升人高年級,而高考則成為學生學業評價的唯一目標。這種評價取向,使學生的個性差異被抹殺,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等亦被簡單趨同。而所謂個性化的教育,只不過是在學生的學習進度上有所變化而已,根本無視學生個性的復雜性、豐富性,充其量也就是“把豐富的質還原為量,把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化為數字”而已,因此而喪失了如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和情意能力等更為重要的東西,進而影響到學生完整人格的培養。
評價對象的片面、狹隘。由于升學成為評價的唯一目的,學生的全面發展簡化成為智力的發展,其學業評價只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性等普遍被忽視。對知識、技能的評價也演變為只是對學生記憶力、簡單邏輯思維能力的評價,最后就是考試能力的競賽。這種評價概括而言就是以知識代替能力,以成績代替一切。眾所周知,不同的知識要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評價,考試只能評價很有限的人的素質,只能測驗記憶。中學生學業評價對象的這種片面性、狹隘性,使學生失去了許多有效的心智鍛煉過程,失去了本應具有的許多變通途徑,失去了對知識技能以外的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其它因素的關注。
評價方法的單一。中學生學業評價主要采用考試一種評價方法,筆試代替所有方法。一般每所學校一個學期要進行期中、期末兩次大型考試,平時的測驗也主要采用考試的形式。很多學校還仿效高考的形式出現了統一的考試。評價方法的單一導致評價功能的偏離,即不是為了診斷教學存在的問題,而是為了甄別、衡量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不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而是為了層層選拔,其宗旨是看評價結果而不是過程。這種未經過合理性論證所得的分數,被當作對學生分等劃類的依據,甚至不乏“一分定終身”的現象。
評價主體的少數化、非專業化。中學生學業評價的主要方式——考試由與教學無關的人控制,而對學生的道德、社會活動以及綜合能力等的評價,特別是學校中各種“先進學生”的評選則主要由少數管理學生的干部控制。從而出現了不了解教學的人評價教學,不了解學生的人評價學生的現象。評價后無法確定學生的基礎、特點及努力的方向。
二、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學業評價多樣化的原則
為了打破以往學生學業評價中的異化現象,有效地貫徹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業評價的理念,需要堅持以下六個原則:
整體性原則。新課程理念下普通中學的主要任務仍然是育人。為此,中學生要繼續牢固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這是學生獲得其它方面發展的前提。所以,中學生學業評價仍然要把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情況作為重要的考察內容。但在當今這個社會,要完成中學階段的育人任務僅靠向學生傳授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對學生其它方面的培養,并使其成為中學階段育人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也就理所當然地是中學生學業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學生學業評價的整體。
教育性原則。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學業評價的教育性原則突出地反映在評價是為了診斷和發展學生,即要實現學生發展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以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我們只有貫徹了這個原則,才能改變以前評價中單純注重甄別和選拔的功能,或者說評價就是給學生簡單地定性和分層的功能。
差異性原則。新課程理念下對普通中學(尤其是普通高中)的要求是使學生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反映在學生的學業上就是學生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愛好選擇一定的適合自己的學業課程,從而“成為一個既具有豐富知識、健康體魄和高尚道德的人,又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為此,中學生學業評價不能再以“分數”的高低為唯一的衡量標準,而是要在學生的學業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應根據學生的家庭和社會背景、學生本人的意愿以及學生的興趣、能力和發展方向來對之進行評價,突出其差異性,從而達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
動態性原則。新課程理念下要想實現對中學生學業評價的客觀、公正,那種認為評價結果是由終結性測驗得出的觀點是有失偏頗的。關注結果只是學生學業評價的一部分,我們還需要關注過程,即采取過程性評價。因為,客觀、公正評價的做法不應該是單單給學生評分,更重要的是評價學生的努力和進步情況。所以,我們應當把評價當作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或者說應當仔細地檢查學生學業評價的結果,以便確認學生的學習需求,然后針對評價目標、評價材料或是評價計劃提出調整的方法,以便尋求持續的改進。
多元性原則。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我們不能劃一性地用語言和數理邏輯這兩種智能標準來評價所有的學生。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學業評價要實現學生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就應當堅持多元性的評價原則。它主要體現在評價對象、主體、標準、形式和內容等方面的多元性。
三、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學業評價的多樣化的建議
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的學業評價多樣化,主要應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評價內容和對象的多樣化
中學生學業評價的內容和對象多樣化主要包括:第一,知識與技能的評價,包括已有知識、記憶與理解的評價,關于分析與批判性思維技能的評價,關于綜合與批判性思維技能的評價,關于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關于應用與表現技能的評價。第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情感包括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愛心、快樂、審美情趣等豐富的內心體驗;態度包括學生學習態度、生活態度、科學態度、人生態度等;價值觀包括學生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以及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第三,關于自我意識、學習及研究技能、策略、行為的評價及學生對教學反應的評價等。
中學生學業評價的對象要由對學生知識記憶、能力形成的評價轉變為既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又評價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特別要注意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素質教育的落實。評價不僅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應關注其學習情態動機和方式過程。通過評價角度多元化、評價標準個別化、評價機會多樣化、評價形式靈活化來進行。
(二)評價主體的多樣化
中學生學業評價的多元化既是一種潮流,也是一種趨勢。影響學生學業評價的因素是多樣的,參與教育體系的人員(教師、家長、學生)及其興趣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主體具有不同的立足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因此,中學生學業評價不單純是校內進行的活動,應該由傳統的教師單一主體的評價轉變為教師與學生、家長、社會人士等共同參與的評價。盡可能地把個人的力量、學校的力量、社會的力量都發揮出來。
這些評價主體在中學生學業評價領域的具體表現為:一是教師,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作為擁有最豐富學生信息的人,應當最有資格參與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學業評價應當通過揭示學生學習成就和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反思直接促進學生發展;也可以通過診斷學生的學習需要,來進行教學設計和改進教學,從而間接作用于學生的發展二是學生,把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將會改變他們以往被動地接受以及不能對評價過程提出任何質疑的狀況。從評價方式上可分為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兩種方式。三是家長,家長通過參與評價,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子女的實際學習水平,并由此作出正確的相關的教育決策。但他們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及時指導。通過不斷地改變家長的評價態度、行為和方法等,來更好地發揮家長參與評價的積極作用。四是社會有關人員,他們通過參與評價將會帶來新的評價理念和技術,并以非教育的視角審視評價給學校評價者帶來很多啟示。
(三)評價方式方法的多樣化
中學生學業評價方式與工具(樣本)是多種多樣的。從取向上分,有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從功能上分,有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從性質上分,有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從方法上分有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從維度上分,有橫向的評價與縱向的評價。這些評價能夠使評價的過程與學習的過程交織在一起,是一種與教學同時進行的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是學習動機、過程和結果三位一體的評價。實際上學生的學習,包括前期的預備狀態,學習中的各種思考與活動的過程,學習后的結果,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中學生學業評價方法是多樣的。我們重點介紹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方法。
紙筆測驗。由于紙筆測驗在信度和效度上仍有其它評價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所以它仍然是學校評價學生學業的常規手段和主要方法。但紙筆測驗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注意把握試卷的難度;注意考察學生最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注意設計一些考察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題型結構口試。口試是指主考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評價方法。可選擇描述、角色表演、情景交際、小組討論等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資源情況進行命題。
檔案袋評價。它指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各種有關學生表現的作品及其它證據收集起來,通過合理的分析與解釋,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與進步,并通過學生的反思與改進激勵學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學生作業評價。作業是學生的學習作品,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展現。但作業評價的目的不應該僅僅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還更應該是檢驗和改進學生的作業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優秀的學習品格的手段之一。
行為觀察評價。它是指平時對學生的各項學習活動行為表現的觀察記錄,并由此確定學生達到哪一種水平的方法。由于學生的非認知領域評價沒有標準答案,影響因素又比較復雜,因此比較適合行為觀察的評價。
活動性表現評價。它指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操作技能、表達交流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意識以及合作精神等全方位的評價?;顒有员憩F評價既應該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又應該關注學生的活動結果。
(四)評價工具的多樣化
評價工具是評價意圖真正落實的載體,因此,選擇制作適合多樣的評價工具能夠有效地體現評價意圖。新課程理念下常用的中學生學業評價工具有七種:調查表,它指學生學習某一單元、某一課程之前所進行的簡短調查表。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已有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策略。評價量表,它是學生在進行一個階段的學習后所進行的綜合評價量表。評價量表由評價項目、評價內容、評價等級及評價者四部分構成。它能夠使評價者對學生所做的判斷具體化。適用于測定一個班級、一個組或個別學生的考察。概念圖,學生學習完一個或幾個單元以后,可以通過圖表的方式來歸納和總結階段性學習的重點、難點,所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等。記憶矩陣,它是一種長方形的平面圖表,用來組織信息、表述某些關系??梢杂脕碓u價學生對某些重要課程內容的記憶情況,以及他們快速將這些信息加以歸類的能力。興趣調查問卷,它是由選擇題、排序題、問答題等題型組成的關于測評學生興趣方面的問卷。它可以獲得學生對某個方面的興趣信息。語義分化表,它要求學生用符號(例如“對號”或“錯號”)記下對性質完全相反的不同詞匯的反映強度,從而獲得關于學生態度方面的信息。雙條目解釋錄,這是評估學生價值觀方面的評價工具,學生將他們任務中最有意義或最有爭議的觀點、解釋記錄下來作為第一條目;將自己對所選定文本的觀點記錄下來作為第二條目。學生在此基礎上對文本進行自我構建,并且在存在他人解釋的情況下,依據已有的價值體系進行重構。
(五)評價結果利用多樣化
新課程理念下對中學生評價結果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利用。
第一,對學生來說,一是評價結果可以作為學生能否順利進入下一階段學習的依據。二是通過評價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促使學生判斷自己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和適宜向什么方向發展。
第二,對教師來說,評價結果能夠幫助自己找到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從而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1.中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的理論研究現狀以及不足。教育界、學術界對中職學生養成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現狀與問題從理論體系、制度建設、經費投入、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教材配置、生源質量等多個維度提出了建議??紫楦唬?010)提出,中職教育只有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主動融入“大職教”體系之中,才能迎中等職業教育的真正復興。李國強、金環(2009)提出,打破師資來源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傳統觀念,實行專兼結合,積極聘用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兼職教師的作用。郝日花(2012)認為,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和行為習慣特點,采用榜樣示范、營造氛圍等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養成教育。盧政權(2011)指出,中職學生是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往日的學習經歷中屢次受到打擊,嚴重動搖了學習的信心,有一種強烈的自卑感、挫敗感、厭學情結。教師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班會活動、學生社團、效藝術節等活動,通過對這些活動的鍛煉,不斷的發掘學生的亮點,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組織、溝通、服務能力,進而引導學生逐漸的發展為“自律”,為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并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以上有關中職學生養成教育的論述已經比較充分,但是目前的相關探討大多從學生特點和教學方法這兩個層面來進行,對素質教育的根源性問題未有很系統的提及。
2.對中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存在認識偏差。目前,不少學校對于應試教育和養成教育兩種教育模式在執行中存在人為割裂,對于和學分考試有關的主干課程,往往會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認真備課;而在養成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像卸了“包袱”一樣,減少了講解的內容,并以活躍課題氣氛為目的,開展大量討論、自由活動,但卻疏于系統的有意識的引導,這樣僅僅依靠學生自己的理解,會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養成教育的關鍵是要建立一套比較靈活的課程體系,在有相對比較明確價值取向的教學目標下,改變“應試教育”那種單一和呆板的結構,改變以往養成教育中自由散漫、缺乏引導的方式,努力與應試教育形成良性互動,促進學生身心與技術技能協調健康發展。
3.現階段中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的實踐探索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各項素質和技能都需要經過不斷的實踐而養成。各個地方、各個中職學校在結合本校自身的專業特長、教師資源稟賦、教學硬件條件和學生訴求的基礎上,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對中職學生進行了更為科學合理的養成教育。其中不少先進的理念和富有成效的實踐經驗值得重視并借鑒,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個很直觀很系統的經驗范式給予參考。另一方面,當前的中職教育更多地面臨的是行政考核目標與教學本質目標相背離、應試教育與應用教育不匹配、職業技能教育與全面素質教育難兼顧三大頑癥,絕非僅靠學校和教師層面的能力就能有效化解。
二、現階段中職學生養成教育的改進對策
1.現階段中職學生養成教育應準確定位。一是角色定位。中職學生養成教育涉及學生、教師、學生家長、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等參與主體,從角色定位上來講,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學校老師是最直接執行者,學生家長是重要的執行者;學校教育管理人員、教育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是組織者和協調者。在當前階段,中職學生養成教育一般是由各學校自行組織并發起動議,申報本地教育主管部門審批,由學校老師具體執行,家長進行配合。在這樣一個發展規制下,養成教育的授課內容、形式、目標主要取決于各個學校和一線教師。二是觀念定位。第一,中職學生養成教育向中職學生提供的是職業素養教育,而不僅是專業技能素養教育,更是學生對社會、對工作崗位、對職業發展認知能力的教育。第二,中職養成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要基于系統的方案,即素質養成教育既要實現功能性的目標,又要體現形成性的要求,通過實現職業生涯中必要的心理成熟、崗位技能、社會適應性等全面發展教育,促進學生個體的最優發展。第三,教學形式應與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行匹配,即必須要讓學生知道通過這種形式的教育,我們最終要干什么、要達到這個目標中間有哪些環節是重點等。譬如,心理課程不能僅僅教授學生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而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們在職業崗位上可能遇到的面臨晉升、同事相處、換崗失業等等極端情況下的心理變化和心理困境,并為學生提供自我矯正和相互輔導方面的解決方案。
2.現階段中職學生養成教育中應當完善和規范的問題。一是完善師資配備。對于辦學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可以對一些跟日常學習生活相關的學科配備專職教師,如學生心理輔導、文化禮儀與習慣養成等領域;對于辦學條件一般的的學校,可以探索兩三個學校聯合配備并共享教師資源。對于專業性、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可以聘請兼職教師,如逃生、救生、安全、應急等領域聘請經驗豐富的公安部門的培訓師,定期專題講座和實踐指導。同時,要注重相關利于師資的繼續教育與經驗交流,鼓勵和支持學校教育管理人員和老師到國內外素質養成教育的優秀典型示范基地學習取經,特別是有關系統化的教學目標及其實現形式的等方面的內容。二是規范考核方法。對學生的考核,先期只分合格與不合格,后期逐步完善量化考核標準。實際上,“2103版的駕駛員資格考試”的實踐經驗能夠提供不少有益啟示。這個考試,其本質上就是對駕駛員基本素質的教育與考核,其對基本常識、場景實踐、實戰操作、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明確的考核范疇(題庫)和最低的合格標準。這種形式完全可以借鑒引進到中職學生養成教育的考核中來。譬如,建立中職學生養成教育考試題庫,考試只分合格和不合格,考試合格證作為中職畢業證的附件,相當于就業時綜合能力“推薦書”的作用??荚嚂r間跨度可以設置為兩年內,補考次數不設明確限制,當然越早通過考核,對學生自己的成長越有利。對老師的考核,一方面要接受學生與家長的口碑考核,另一方面要接受教研部門對教學提綱要進行的審核。
三、對中職學生養成教育中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構想
1.從各校百花齊放到校際經驗共享互補。由于各地中職學校多為城市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直接管轄,市級教育主管部門可以作為未來兩三年內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的改革直接實施的首選。具體的措施包括:第一,由市級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牽頭,聯合多方面力量積極開發相關社會資源,對目前中職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和社會實踐條件有限但是又是學生所必需的領域組織講師團巡回講習和實踐指導。第二,定期舉辦全市中職學校養成教育改革的實踐經驗交流會,聘請企業用工方代表、專家、校方代表、學生代表、教育主管部門代表參與評選優秀經驗和優秀課程,并予以表彰。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對比較公認的優秀經驗和優秀課程在本市其他中職學校交流、共享、互補。第三,在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中,鼓勵并支持本市有條件的中職學校引入文化禮儀、心理素質、職業道德等領域的優秀專職教師。第四,逐步實現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的優秀實踐經驗和優秀專業師資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共享,形成如“中職學校養成教育A市經驗”的雛形。
2.從城市地方經驗到省域經驗形成規范??梢詫⑹∮蚍秶鷥雀鱾€城市的中職學校納入整個發展規劃視域內,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自主決定全省中職教育階段養成教育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考核標準等。具體的措施包括:第一,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牽頭,聯合本省以及國內權威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科研機構、省內典型中職校方代表等,基于省內積累的優秀經驗,擬定“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理論與實務”的省級地方教材并不斷完善。第二,聯合全省優勢資源,精心設計并開發適合中職學齡階段的社會實踐基地和模擬實踐基地,將基地建設的經驗成果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分享,著力培養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面對現實問題時的動手能力。在此基礎上,考慮將適齡階段應具備的必要的、基本的實踐能力和場景處理能力有步驟地納入考核范疇。第三,將“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理論與實務”納入全省中職學習階段的教學與考試科目,并可以考慮將“中職學校養成教育理論與實務”科目的合格證作為“畢業證”附屬材料,為中職學生展示素質、積極就業提供更有力的補充。第四,逐步實現省域層面中職學校養成教育領域的基礎目標、基本范式、考核標準等的統一,并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各校、各市、省際間與時俱進地更新與完善養成教育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全省共享辦學經驗。
論文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誠信
筆者多年在高校從事學生管理和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感到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不僅掌握了現代的科學文化,而且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學風嚴謹,為人誠信。隨著就業市場形勢的變化,就業市場中一些用人單位和部分大學生不誠信現象屢有發生,且有蔓延趨勢,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用人單位和大學生擇業的失信行為表現
用人單位的失信行為主要表現在:一些用人單位為了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刻意地對自己單位進行全方位的失實包裝,乃至“提高”工作待遇,做出無法兌現的承諾。還有一些用人單位不按照規定的時間與畢業生簽訂三方協議。甚至有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騙取畢業生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提供虛假的招聘信息??v觀如今的就業市場,用人單位無疑是掌握主動權的一方,因此,一些用人單位的不誠信行為在就業市場中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某些畢業生在擇業中的不誠信行為。
大學畢業生在擇業中的不誠信主要表現在:個別畢業生為了獲得面試機會,找到一份滿意工作,不同程度地在自己的簡歷、自薦信上“添油加醋”;還有的為了增強競爭力,涂改成績單,隱瞞不及格記錄,冒用導師的名義寫推薦信;更有甚者,為了達到用人單位的聘用條件,不惜制造假英語四、六級證和計算機考級證等證件。另外,有些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協議而不履約。
就業市場存在的這些不誠信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它已經擾亂了就業市場,使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情況真假難分,選不到合適的人才,也使畢業生對擇業無所適從;對社會公共道德建設造成了嚴重危害;污損了大學生的心靈,使得一部分大學生意志消沉,不努力學習,一心想著弄虛作假、投機鉆營;影響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不誠信行為的原因分析
第一,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對就業過程中的失信行為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目前就業市場主要表現為買方市場,供大于求的總體形勢使很多學生處于被動和不利地位,為求職成功,一些畢業生想方設法弄虛作假。
盡管我們在不斷追求創新和改革,努力嘗試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式方法,但是高中生物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單一的課堂教學方式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瓶頸。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學理念的革新。遺憾的是,有些中學教師要么觀念陳舊,難以轉變,要么知識受限,不能創新。這直接導致新課程改革流于浮淺。有些高中生物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比較單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法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適應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學的需要,不利于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高。
2.除了單一的教學方式,單純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應有的實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開展。
我們應充分意識到課堂氣氛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有積極作用,但是如果這種追求變成了唯一目的,往往容易舍本逐末,反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3.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此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把本來應該屬于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當然,這么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改變教學方式方法,也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不習慣把課堂還給學生,或者說,仍然不懂得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說明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就要更加認真地備課,在課堂上還要能隨機應變。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具有更廣博的知識,以應對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學生在學習中只有經歷“做”的過程,才能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探索
1.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地學習生物知識。
2.嘗試使用比喻教學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一些難以理解的比較抽象的概念、原理、術語等。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把握,我們可以恰當地使用比喻教學法,把抽象的知識用形象生動的事物再現出來,使知識更有趣味。使用比喻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使學生學得更加輕松,記憶更加深刻。教師要注重聯系實際生活,通過觀察聯想,運用比喻教學法把生活中的直觀結構和生物課程中的微觀結構聯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化難為易。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盡可能運用恰當新穎的比喻,語言要生動形象,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3.大力開展探究式教學。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把知識原原本本地傳授給學生,教師成了傳聲筒。這樣的課堂顯然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所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生物教學應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究,在小組成員的合作下開動腦筋,主導自己學習的過程,從而以學習主體的身份獲得知識。然而,在此過程中,獲得知識并不是唯一目的,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并積極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教師要設置有意義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此外,在開展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自由,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只需要適當引導即可,沒有必要做過多的干涉。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搜集資料,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生物教師還要充分利用課內和課外生物課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