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08:44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課堂常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值日生制度”:上體育課,每六人一組,輪流值日一周,值周時,組長帶領下按體育教師的要求,在上課前布置好場地器材,課后整理好好并收回器材.
2.“請假制度”:如有事有病必須請假,并填好請假單.
1.不準曠課,遲到,早退;
2.不準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涼鞋,不準戴帽子、頭巾和手套、
3.不準佩戴徽章和攜帶小刀
4.不準擅自離開課堂
5.不準橫穿跑道,投擲區
6.不準擅自動用體育器材
7.不準做危險動作
8.不準做與練習無關的事
1、體育委員上課前應主動與任課教師聯系,明確課的內容與要求。
2、體育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或親自動手,及時布置和檢查場地,準備教具,一切準備工作應在課前準備就緒。
3、學生因?。òㄅ伲?,不能上課時,課前應主動向體育教師說明情況。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布置他們隨堂見習或參加適當的活動。
4、教師檢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裝儀表后,應提前到達規定的集合地點等候上課。
5.課前體育老師要了解場地和體育設施是否有不安全隱患,如有要排除隱患后再上課,確保體育課安全、順利進行。
1、準時集合上課:上課鈴響后,由體育委員及時在指定地點集合整隊,檢查上課人數。
2、上課禮節:體育委員整好隊伍,下達“立正”口令,然后向教師報告上課人數,隨后師生相互問好。教師即向學生宣布本課任務與要求,遲到學生向教師報告,說明原因,經教師允許后方可入列。
3、上課服裝:學生上體育課時應穿運動服和球鞋,不準穿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涼鞋,不準戴帽子、頭巾和手套、不準佩戴徽章和攜帶小刀等。
4、每次上課教師必須嚴格點名制度。學生不得遲到早退和曠課,全學期中,缺課1/3以上時間者不予評定成績。遲到、早退超過15分鐘,作曠課論處。
5、上課時,學生必須自覺遵守課堂紀律,注意安全,愛護器材,服從教師及小組長的指揮,努力完成各項練習任務,學生在課堂中不得嬉笑打鬧。不經教師允許不得擅自離開課堂。否則作曠課論處。
6、課結束前,教師要集合全班學生,對本次課進行小結評比,指出優缺點,提出課后練習要求,宣布下次課內容,布置學生課后整理場地和歸還器材。
7、下課時教師離隊前向學生告別“同學們再見”,學生立正齊聲回答“老師再見”!
8.一般不允許提前下課。
1、下課后教師應檢查學生整理場地和歸還或移交器材的情況,以保證下節課教學的正常進行。
論文摘要:課堂常規是體育教學中的一項基礎性建設工作,它對完成課堂的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直接影響。本文結合農村中學的一些實際,提出了一些必要的課堂常規建設。
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上好體育課,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而要上好體育課,就要重視建立健全課堂常規這項工作。體育教學中雖然沒有完成“課堂常規”這項任務,但實踐證明:常規建立得比較完善的學校,且執行得認真嚴格的教師,課堂組織就顯得有條不紊,為精講多練奠定了基礎,課堂氣氛既嚴肅認真、又生動活潑、教育效果明顯提高。
我們根據省、市對常規的要求,以及多年實踐經驗的積累,制訂了適合于我們學校的課堂常規,可能不夠完善或者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目的是把我們的體育課上得更好。
一、上、下課的形式
1.上課集合的地點。采取相對固定的辦法。如有變化,則在上一堂體育課結束時集體通知或在課前由體育委員把教師的意圖轉告學生。
2.集合要求。
(1)上課鈴一響.應迅速跑到指定地點,按體育委員的口令手勢整好隊。
(2)隊列、隊形及方向。以橫隊為基本隊形,背對陽光和風沙而列,若陽光與風沙來的方向不一致時則以有利于學生一方靈活變化。例如:夏天原則上不要面對太陽;冬天則應首先考慮避開風沙等。根據現在學生人數(每班45人左右)排成四列橫隊;男右、女左;高個排右、矮個排左。個別班級男、女比例相差懸殊的則采取其它形式的隊列.以有利于課堂教學而定。
3.體育委員。
(1)課前與體育教師取得聯系,并把教師的意圖轉告其他學生。
(2)協助體育教師做好搬運器材、布置場地等課前準備工作。
(3)上課鈴聲一結束,自己成立正姿勢并發出“面向我成×列橫隊集合的口令,同時屈左肘于胸前,舉左拳于眼高(示意排頭站立的一側);右手側平舉(示意隊伍排列的方向)。
(4)開始整隊下達立正、看齊、報數等口令??待R時要求前后相距一臂,左右間隔一拳。(空出體育委員和缺席生的位置,根據隊形排列表即可查出缺席人數及姓名);報數時要求響亮、短促并用普通話。整隊完畢向教師清晰、簡明地報告后、跑步返回隊伍。
4.師生見面。由體育委員返回隊伍后即發出立正口令,師生互相行注目禮后開始上課。
一課堂的開頭象建筑的基礎一樣,必須抓好,接下來高樓別墅任你雕塑,得心應手。反之則不然。我們曾經有過一位年輕教師,同堂課的其它班級已進入“準備部分”了,他的班級隊伍還沒有整好,這樣的課能上好嗎?始亂至怕,一發不可收拾。后來抓好課堂常規,紀律明顯改觀,他對上好課的自信心也就強了。
5.隊伍調動。
(1)開始分組活動時由活動小組長帶領跑步到活動地點。
(2)分組輪換隊伍調動時,按規定信號及手勢,由組長集中隊伍,跑步至另一活動地點。
(3)為便于示范、講解、練習等各種隊形,則統一口令進行調動。
(4)下課時教師發出集合的信號、手勢后,組長則迅速帶領隊伍,按規定路線跑步至集合地點。宣布解散時,學生應立正向教師行注目禮,后再散開。
調動隊伍統一口令、手勢后,課堂教學看上去井井有條,既節約時間,又增加了練習密度。
二、教學中的衣著規定
多年來,我們重視了體育課的衣著常規教育,一改以往懶散的壞習氣。使學生逐步養成了愛清潔、愛整齊、講文明的好習慣。
1.提倡穿運動衣褲。冬天不穿過長、過厚的衣服;夏天不穿背心、裙子及過短的褲子;不穿西裝、不穿緊裹的無彈性的衣褲。衣服要整潔合身。不準敞開。
2.不帶手套、帽子、圍巾、口罩及其它裝飾物。
3.要穿運動鞋或輕便鞋,不穿拖鞋、皮鞋及有跟的鞋子,鞋帶要系好。
4.集隊時不準將衣物拿在手里或放在肩上。
三、注意安全衛生
1.教學中要服從命令聽指揮、嚴肅認真刻苦練習。不準打鬧嘻笑。
2.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按教學要求和動作要領練習,不做違背和超越自己能力的動作。
3.進行器械體操、投擲項目練習時,一定要有安全保護措施。
4.不帶小刀、針等尖硬物品上課。
5.體育課上不準吃東西。上課前后不要暴飲暴食。
6.學生應主動讓教師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特別是患慢性病者。以防發生不良后果。
這些常規教育。抓與不抓大不一樣。如我們有一位老師在三十多年的課堂教學中,從未發生過一起傷害事故。這與充分重視安全常規教育不無關系。但在個別教師的身上。沉痛的教訓也時有發生。近三十年來,我校先后有六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生了七次較大的傷害事故。其中包括二次骨折、三次骨裂、二次標槍飛到頭上(一次在前額,一次在太陽穴旁。都很危險)。通過吸取教訓,我們現在已做到連續三年無事故。
四、體育器材的有關規定
1.學生應按教師的規定使用器材,對已布置好的場地、器材、不得隨便移動或使用。
2.使用、歸還器材的人員采用每班相對固定的辦法。
3.培養、樹立愛護公物的美德。學生不準坐在單、雙杠及各種球上休息;不用腳踢籃、排球;不用拖、拋、滾的方法搬運體操、投擲等器械。對故意損壞者、不及時歸還造成遺失者。除批評教育外還要酌情賠償。
我們把這些規定延伸至課外體育活動中,嚴格執行,損壞、遺失器材現象逐年減少。為集體節約了不少開支。
五、請假與考勤
1.因病、因事未到校的學生,由體育委員向教師報告。
2.已來校因故需請假的學生必須直接向體育教師提出,同意后方可不上課或接受安排見習等。
3.女同學的特殊情況。則委托班委中的一名女同學協助掌握,必要時課前向教師匯報。
六、考核與考評
關鍵詞:課堂常規 課的形式 隊伍調動
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上好體育課,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基本途徑。而要上好體育課,就要重視建立健全課堂常規這項工作。體育教學中雖然沒有完成“課堂常規”這項任務,但實踐證明:常規建立得比較完善的學校,且執行得認真嚴格的教師,課堂組織就顯得有條不紊,為精講多練奠定了基礎,課堂氣氛既嚴肅認真、又生動活潑、教育效果明顯提高。
一、上、下課的形式
(一)上課集合的地點
采取相對固定的辦法。如有變化,則在上一堂體育課結束時集體通知或在課前由體育委員把教師的意圖轉告學生。
(二)集合要求
1.上課鈴一響.應迅速跑到指定地點,按體育委員的口令手勢整好隊。2.隊列、隊形及方向。以橫隊為基本隊形,背對陽光和風沙而列,若陽光與風沙來的方向不一致時則以有利于學生一方靈活變化。例如:夏天原則上不要面對太陽;冬天則應首先考慮避開風沙等。根據現在學生人數(每班45人左右)排成四列橫隊;男右、女左;高個排右、矮個排左。個別班級男、女比例相差懸殊的則采取其它形式的隊列.以有利于課堂教學而定。
(三)體育委員
1.課前與體育教師取得聯系,并把教師的意圖轉告其他學生。2.協助體育教師做好搬運器材、布置場地等課前準備工作。3.上課鈴聲一結束,自己成立正姿勢并發出“面向我成×列橫隊集合的口令,同時屈左肘于胸前,舉左拳于眼高(示意排頭站立的一側);右手側平舉(示意隊伍排列的方向)。4.開始整隊下達立正、看齊、報數等口令??待R時要求前后相距一臂,左右間隔一拳。(空出體育委員和缺席生的位置,根據隊形排列表即可查出缺席人數及姓名);報數時要求響亮、短促并用普通話。整隊完畢向教師清晰、簡明地報告后、跑步返回隊伍。
(四)師生見面
由體育委員返回隊伍后即發出立正口令,師生互相行注目禮后開始上課。
一課堂的開頭象建筑的基礎一樣,必須抓好,接下來高樓別墅任你雕塑,得心應手。反之則不然。我們曾經有過一位年輕教師,同堂課的其它班級已進入“準備部分”了,他的班級隊伍還沒有整好,這樣的課能上好嗎?始亂至怕,一發不可收拾。后來抓好課堂常規,紀律明顯改觀,他對上好課的自信心也就強了。
二、教學中的衣著規定
多年來,我們重視了體育課的衣著常規教育,一改以往懶散的壞習氣。使學生逐步養成了愛清潔、愛整齊、講文明的好習慣。
(一)提倡穿運動衣褲。冬天不穿過長、過厚的衣服;夏天不穿背心、裙子及過短的褲子;不穿西裝、不穿緊裹的無彈性的衣褲。衣服要整潔合身。不準敞開。
(二)不帶手套、帽子、圍巾、口罩及其它裝飾物。
(三)要穿運動鞋或輕便鞋,不穿拖鞋、皮鞋及有跟的鞋子,鞋帶要系好。
(四)集隊時不準將衣物拿在手里或放在肩上。
三、注意安全衛生
(1)教學中要服從命令聽指揮、嚴肅認真刻苦練習。不準打鬧嘻笑。(2)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按教學要求和動作要領練習,不做違背和超越自己能力的動作。(3)進行器械體操、投擲項目練習時,一定要有安全保護措施。(4)不帶小刀、針等尖硬物品上課。(5)體育課上不準吃東西。上課前后不要暴飲暴食。(6)學生應主動讓教師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特別是患慢性病者。以防發生不良后果。
這些常規教育。抓與不抓大不一樣。如我們有一位老師在三十多年的課堂教學中,從未發生過一起傷害事故。這與充分重視安全常規教育不無關系。但在個別教師的身上。沉痛的教訓也時有發生。近三十年來,我校先后有六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生了七次較大的傷害事故。其中包括二次骨折、三次骨裂、二次標槍飛到頭上(一次在前額,一次在太陽穴旁。都很危險)。通過吸取教訓,我們現在已做到連續三年無事故。
四、體育器材的有關規定
(一)學生應按教師的規定使用器材,對已布置好的場地、器材、不得隨便移動或使用。
(二)使用、歸還器材的人員采用每班相對固定的辦法。
(三)培養、樹立愛護公物的美德。學生不準坐在單、雙杠及各種球上休息;不用腳踢籃、排球;不用拖、拋、滾的方法搬運體操、投擲等器械。對故意損壞者、不及時歸還造成遺失者。除批評教育外還要酌情賠償。
我們把這些規定延伸至課外體育活動中,嚴格執行,損壞、遺失器材現象逐年減少。為集體節約了不少開支。
五、請假與考勤
(一)因病、因事未到校的學生,由體育委員向教師報告。
(二)已來校因故需請假的學生必須直接向體育教師提出,同意后方可不上課或接受安排見習等。
(三)女同學的特殊情況。則委托班委中的一名女同學協助掌握,必要時課前向教師匯報。
六、考核與考評
一、中學課堂現狀的簡要分析
當今中學課堂改革要求有序、有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同時得到提升,但是現實情況中,“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中學課堂仍非鮮見。這個問題的形成源于各方面的因素。首先,在分數的壓力下,教師承受著家長、學校、社會等多重壓力,致使在心態上顧慮太多,在行動上畏首畏尾,在對課堂的創新性上大打折扣。其次,在“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成為一種常態的情況下,學生承受的學習壓力也可想而知。有些學生認為很多課堂知識與現實所需的知識脫節,學習是被動的;更有甚者,自稱不得不每天按照傳統的、固定的模式不斷地忍受“摧殘”。再次,在社會競爭的壓力下,學生家長對成績的看重更是變本加厲,從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情感壓抑,對學習的興趣逐漸減退。怎樣喚醒和激發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激情已經成為當今課堂改革的突出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引進現代培訓可以作為中學課堂改革的有益嘗試,因為現代培訓的理念、技巧和模式能夠解決課堂改革面臨的尷尬。在現代培訓的課堂中,授課人不斷激勵參加培訓的學員,其結果常常是激發學員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即使是枯燥乏味的辦公室工作、艱辛的推銷工作、充滿挑戰的商務談判工作都可以使受過培訓的學員以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挑戰。所以,將公司培訓的理念和模式引入課堂,在很大程度上,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他們潛在的能力和學習欲望。
二、現代培訓引入中學課堂的具體措施
1.組織學習法
組織學習法強調學習組織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強調學習組織和組織學習對學習效率、效果的重要影響,強調科學合理的學習組織和組織學習的設計、運作和管理的重要意義。成功的學習組織和組織學習能夠通過組織機制最大限度地激勵和激發組織及個體的學習潛能,否則會壓抑、阻隔組織和個體的學習主動性及學習潛力。組織學習法包含著兩個層面的內涵:一是在組織中學習,二是通過組織學習。例如,以班為一大組織,以班級中每個小組為一個小組織。班集體有自己的口號、目標、班徽、班旗,小組也要有自己的口號、目標、組徽、組旗,從而一改傳統課前的“老師好”這句話給學生帶來的被迫感、無奈感。每節課上課前學生吶喊自己的班級口號,以此振奮氣勢,凝聚人心,逐漸在班集體內形成一種氛圍,給學生帶來振奮感和愉悅感,使得學生堂堂有激勵、節節有精神。教師同時一起喊出諸如“為自己加油”“我最棒”這樣的口號,也是對激情課堂的一種促進。
實踐中,我通常將所教班級口號讓學生們自己去選擇和設計。這里面一定要有激勵性的詞匯,要簡短有力。最后大家都喊上了自己的口號,諸如“我為勝利而戰”“為自己加油”“今天我最棒”“天生我材必有用”等。這些口號可以隨著時間段的不同而不斷換用。在不斷喊出這些口號的過程中,學生的內心會在這樣不斷的吶喊中得到激勵,學習勁頭也逐漸增強。另一方面,教師要跟著學生同樣吶喊出來(教師要示范,所以也會大聲地喊出),這樣一來,即使已經連續上了很多節課,還是很振奮。就好像唱歌起調時起了個較高的調,即使完成起來有些困難,歌唱者也會想盡辦法將這個歌曲唱下去一樣。
2.競爭學習法
這是一種強調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小組之間形成競爭關系來進行引導進而激發學習興趣的學習方法。將競爭引進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帶動一種積極競爭的學習氛圍。將競爭學習法引進課堂,具體方法主要是將每班分為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爭評比(如以回答問題的次數來評判),以小組帶動競爭,在小組內部個人進行競爭評比。這種方式在現代教育中可能多數教師都會應用,但是很少能夠像現代培訓那樣,每個小組都要自建口號、標志、組名、組訓后在課堂上展開競爭。在這種競爭氛圍的課堂中,教師要適時提醒那些暫時落后的小組積極地爭取機會,必要的時候在課堂上來一次口號的吶喊。最好能使競爭像賽場一樣激烈,使每個小組、每個學生都能為小組奮進,為自己加油。在適當的評比后,教師再給予一定的獎勵,那么這種刺激方法就更有效果。
3.情感宣泄法
情感宣泄學習法是指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學習情緒障礙或者低落時,教師盡快引導學生進入情感拐點,將學生消極的情感引導進入積極的情緒狀態,同時充分利用情緒拐點,增進其學習的記憶或理解效果。比如,一個或一些學生在情緒低落時,可以讓其攥緊拳頭,以體育賽場上常用的加油手勢,對自己大聲喊出“加油”“我能行”。這一措施可以在個別學生感到沒有精神或者全體學生都比較困乏的時候使用??梢宰寕€別學生起立為自己吶喊,也可以是教師在發現全班同學都普遍困乏的時候使用。再如,借用瘋狂英語“一口氣”記憶法,在一名或者一部分學生學習狀態不佳時,將課堂中的最重要的知識點給學生提煉出來,讓其大聲、快速地在一分鐘內讀完N遍。必要時,可以讓兩名學生或者兩個組進行競賽,也可以是全班一起朗讀;還可以是給大家起一個歌曲調子,不斷地唱上N遍。這樣有利于提起誦讀者的精神,也可以使其掌握或者記憶一個概念,同時還能帶動整個課堂的學習風氣;此外也增強了學生的演講能力、辯論能力和表現能力。
4.行動學習法
所謂行動學習法,簡單地講,就是在做中學習。行動學習法的本質就是“干中學,學中干”,使學習成為一種自作的循環過程。培訓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組織過程和組織運動過程,是學習行動和行動學習的統一。學習組織過程,實質就是組織學習行動的過程。行動學習法注重用積極的游戲來調節課堂氣氛,比如引入一些小小的懲罰措施,誰打瞌睡誰表演一個節目(可以是將重點知識用常見歌曲的曲調唱出來,也可以是將其編輯為簡短的笑話、順口溜、打油詩等)。這樣在調節課堂氣氛的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增加了班級的魅力和活力,遠比學生一直聽教師“嘮叨”的效率要高得多;同時學生的表演、演唱、演講等才能也得到鍛煉,自我得到實現。學生在行動中學習的同時還可以創造性地發揮智慧和才能,使得學習行動和行動學習在課堂中的應用得以拓展并延伸。
三、現代培訓引入課堂后的效果
在自己任教班級使用培訓手段一學期后,筆者作了相關的情況調查,結果表明,將這些現代培訓手段應用到課堂中的嘗試是有效的、受歡迎的,學生對改進的手段和措施有著超乎尋常贊同率,其收效也是顯著的。
筆者在半年中還隨機選擇了三節課進行了抽測對比,實驗方式為利用同學科、同章節,在同年級的四個平行班級進行實驗。在兩個班(1、3班)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在另兩個班級(2、4班)使用上現代培訓的方式,課后分別用40道相同的相關題目進行檢測。
從這些隨機的抽測數據分析來看,使用現代培訓手段的課堂效率提高了15%左右。雖然三次抽測不能充分說明全景問題,但是可以肯定,在中學課堂中使用現代培訓的手段、方式、模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激發其學習的熱情。
一、抓好課堂常規訓練與教育的意義
課堂常規規范了學生上下課整隊、變換隊形、脫換衣服、學生練習、課堂討論、收拾器材等,克服學生紀律松散、行為散漫等浪費寶貴教學時間的不良習慣。
教師運用課堂常規教學,不但能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還能從組織方法、教學技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
1、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體育教學的宗旨在于“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體育活動能力”。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形式、方法,無論進行怎樣的改革,體育教學都必須有一個正常的、穩定的秩序以達到最終目的。而維系這個正常的教學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教學常規,通常又以課堂常規為主。課前良好的課堂常規,可以使學生明確本堂課的目的、要求及練習的注意點,從而保證體育課的順利進行。
一旦學生形成自覺行動,師生的教學行為趨于穩定化,教學形式即可以尋求創新,組織形式也可以相應靈活,體育課堂也能在一種穩定的條件下得到新的突破。課堂常規保證了體育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并使體育課上得張弛有度,寬緊適量,輕松活潑達到和諧狀態。
2、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理論、技術、技能,提高教學質量。課堂常規的實施,對師生同樣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范。師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處于順利狀態下,能夠節省大量時間用于教學,使學生快而準確地學會并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如果在課堂上教師要經常處理這樣那樣不合體育課堂要求的問題,比如說教師課前沒有布置場地、器材,到學生練習時才去準備;學生在集中講解時吵鬧、互相推操、隨意插嘴等,課堂教學就不得不中斷。這樣不僅耗費大量寶貴時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積極性也將受到嚴重挫傷,教學目標也就很難實現。所以,只有嚴格的一絲不茍地執行課堂常規才能保證正常的體育教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嚴格的課堂常規是防止發生傷害事故的重要前提。體育課堂主要特點是學生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重點在運動場上借助于一定的器材從事各種身體練習。學生在反復練習中,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來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同時收到增強體質的實效。在體育教學中,如果教師不遵守循序漸進、系統性和個別區別對待原則,也或缺乏正確的示范和耐心細致的教導;又如果學生缺乏保護和自我保護意識,在非投擲區練習投擲或任意穿越投擲區,組織紀律性差等等,都可能造成傷害事故,輕者影響學習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殘疾甚至危及生命。發生運動傷害事故常與體育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堂常規認識不足有關,平時不重視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沒有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生運動傷害事故后,亦不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使傷害事故不斷發生。
為了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體育教師在平時的體育課堂上應向學生經常灌輸安全教育,把體育課堂常規教育深深植入學生腦海中,并嚴格要求學生遵照執行。
4、嚴格的課堂常規教育有助于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組織紀律觀念和集體主義思想等優良品質。體育課堂是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的一個主要場所。良好的教學秩序有賴于學生對課堂常規的認識。體育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特征,決定了對學生在組織紀律方面應提出更高的要求:集體活動時能統一調度,行動一致:分散練習時做到“活而不亂”。學生思想覺悟高,組織紀律觀念強,課堂常規能遵守,自然能夠推動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使學生的思想修養人格情操達到了更高的境界。
二、體育教學課堂常規是一個由多個環節組成的復雜過程.具體包括:
1、集合整隊要求。在上課鈴正式打響前,體育委員應在指定地點集合好隊伍,檢查人數,報告出勤。集合時要求每位同學都能做到快、靜,隊伍要齊。如有學生遲到,先要報告,經允許后站到排尾而不能插到隊伍中間。教師集中講解時,學生不能插嘴打鬧,有不同意見要等教師暫停講解時舉手提問。這樣做能盡量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服裝穿戴要求。這點,學生和教師的要求一樣,必須穿適于運動的服裝上課,冬夭不準穿大衣、戴帽子、圍圍巾,夏夭女生不準穿裙子。禁止穿涼鞋、拖鞋、皮鞋,不得攜帶徽章、小刀等尖硬銳利物品上課,做到服裝整潔,儀表端正大方。
3、每次課目的任務要明確,教學重點突出,講解時要貫徹“精講多練”原則,給學生做出比較正確的示范動作。要根據不同項目提出不同的安全要求及保護措施。
4、教學內容安排方面,要遵守循序漸進、個別對待原則,系統地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盡量避免單一,防止因局部負擔量過大引起損傷,應加強全面訓練。學生練習也應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在一節體育課中要把較難的費力大的動作練習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間。練習的強度,重復練習的次數等,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5、準備活動和放松整理運動要求。劇烈運動前都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量可根據學生特點、氣象條件和教學訓練情況而定。全套準備活動要循序漸進,以身體感到微微出汗為宜。 運動練習結束后,教師應帶領學生做一些較輕松的身體練習,使身體逐步過渡到安靜狀態。做整理運動時量不應大,盡量緩和、放松。
學生的課堂常規教育一直都是我們作為老師的比較頭痛的問題,也是應該特別重視且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現在物資條件如此優越的情況下,家長的寵愛更加劇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有恃無恐的狀態,這對于我們教師就是更加需要有想法有策略的課堂常規教學了。最起碼的學生課堂常規規范準則是要求學生們都記牢在心,并且堅決按照要求自覺地執行。
可是這樣一來,反而導致很多的孩子變得一成不變,死板得很,甚至影響到課堂上的教學,學生一點都活不起來。這又似乎有違背了我們的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各項要求了。針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課堂中"活"與"死"的關系的學習和研討,歸納整理出了幾點,如下:
1.課堂教學當中的"活"是有前提,有條件的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課堂常規教育就又面臨了一次全新的挑戰。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的自主、參與、合作的學習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的。這樣一來,我們的課堂常規教育又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因為這一互動,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沒能很好的把握得住局面的話,勢必就很容易亂起來了。我們現在的大多數班級人數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間,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這么多的人互動,能真正起到自主、參與、合作學習的作用嗎?還是表面熱熱鬧鬧,其實連教學目標都沒有完成的假互動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學方法是只能選擇在小班里才能進行的,否則事倍功半。所以教師要根據自己任課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放"與"管",才能讓學生真正"活"起來,"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但是這樣說來又會讓我們提出新的質疑,難道大班就不能"活"起來嗎?當然不是,在大班的課堂上,教師的常規教育更是個極其關鍵尤為重要的問題,因為人數一多,局面更不好控制,如果課堂常規教育沒有真正落實的話,那互動教學的話肯定是很難行得通的,甚至是會亂成一團,所以說課堂常規教學當中的"活"是有前提的有條件的,這個"活"必須是在有較好的常規教育落實到位了才能有效進行的。
2.課堂教學當中的"活"與課堂常規是相輔相成,統一一致的
探討到課堂常規教育的問題,那么課堂常規的主要內容到底是什么呢?課堂常規的主要內容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課堂常規教學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對學生"活"的內涵,教師也要有正確的的認識,不能單純或單方面的片面地的去理解去落實這個"活",更不能認為既然要求"活"那干脆就放養式的放任自由。"活"不等于不要課堂常規,它不是指"亂哄哄",表面上的"熱鬧",而是指在課堂學習中學生的喜愛興趣,學習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動探索、專注傾聽、積極交流、勤于動手,以及對成功的愉悅之情等的表現,其實質也正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及課堂常規內容,學生的"活"就應體現在這里。
課堂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講究教學民主,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并營造一種輕松和諧,師生親密無間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輕松愉悅,但要做到活而不亂,動而不濫,樂而不散。教師要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每節課堂教學的前提內容之一,貫穿滲透于學習活動之中,貫穿于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使得課堂教學中形成"活而不亂",呈現出平等、寬松、和諧、歡樂的學習氛圍,如果在我們的一節課堂當中,常規還沒有落實下去的話,作為我的觀點來說,這一節課我寧愿先放下預先設計好的課堂內容,先要把我們的常規教育落到實處了我才開始進行我接下來的教學,否則我想在沒有良好的課堂常規的情況之下所上的一堂課,就算是教師設計得多巧妙,備課備得再認真仔細也是枉然,學生真正掌握到的并不一定能有多少能達到我們所預期的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所以我們說課堂上的"活"與課堂常規是相輔相成,統一一致的。
3.課堂教學當中的"活"離不開課堂常規的訓練
課堂常規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規范學習的行為,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其積極意義不言而喻。我們的課堂常規訓練不能強調機械化、模式化,也不要過分強調坐姿、掌聲等的整齊劃一,但是教師應該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個體學習時、小組討論時、集體游戲時、作業時等等不同情況下應該注意怎樣學習。
4.課堂教學當中的"活"需要在自由與限制間把握
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課堂不能一成不變,死氣沉沉的成為教師的"一言堂"的狀態,我們很多教師在剛開始接觸到新課改時,單純片面地去理解我們課堂上的"活", 很容易就走到極端,認為不能"死"那就"活"起來吧,使得整個課堂完全處于活動狀態、亢奮狀態當中,反而背道而馳地進入到了一個課堂常規的"活"與"死"的理解的誤區當中了。教師應該視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合理安排,巧妙設計,在自由與限制間把握我們的課堂教學,不能盲目地走到任何一個"活"或"死"的端點。
我們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學生主體性越來越被強調的今天,許多教師在課堂上面對越來越大膽活躍的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無法應對,感覺課堂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擔心學生會提出一些漫無邊際的問題,擔心課時的安排與教學任務產生矛盾,一節課往往不能完成預訂的教學任務。新型師生關系下的課堂教學并不是對教師地位及教師課堂所起作用的忽視,而是對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讓課堂教學真正地活起來,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多方位完善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多采用一些活潑新穎的教學方式,尤其要在課堂的調控上多下功夫,盡可能要做到"放得開,收的攏",提高課堂駕馭能力,真正理解并處理好課堂常規教學中"活"與"死"的關系,使我們的課堂改革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中化學 課堂教學 缺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3-0139-01
2008年秋季,江西省高中教育全面進入新課程實施階段,幾年來,大家對新課程的認識由迷惘到逐漸清晰,對新教材的應用也由不適應到逐漸熟悉。但筆者通過對課堂教學的長時間觀察與思考,發現課堂教學中明顯存在一些缺陷,現將有關認識闡述如下:
一 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統籌缺陷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組合成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但在具體的課堂實施過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統籌。有些教師過分注重形式,課堂教學中情感目標的缺失較嚴重。我認為課堂教學中,只有通過情感的相融才能調動師生的情緒,使課堂生氣勃勃。要使學生能理解和真正獲得知識,所依靠的核心因素也在于學生自有的情感和感悟。教師要關注學生生存的方式,實現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活動體驗,實現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統一。
二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缺陷
隨著新課程進程的不斷推進,大家越來越認識到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課堂中師生或生生間的互動與合作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比較好的形式。在互動的過程中意味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和生成性,所以說生成性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而實際上課堂教學預設性太強,使得課堂缺少靈氣,大多數教師不敢放開,因為生成的課堂會打亂教學節奏,影響教學內容的完成,會出現課堂教學的混亂,更有可能會給教師帶來一定的“麻煩”。如在“硫的氧化物”的教學中,出現過這樣一個場景:一瓶未知的紅色溶液,然后向該溶液中通入SO2,發現溶液的紅色逐漸褪去。請你猜想該紅色溶液可能是什么?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學生交流得很熱烈,也都在教師的預設范圍之內,突然有一個學生提出:“可能是滴有KSCN溶液的FeCl3稀溶液”,因為Fe3+也能氧化SO2,發生了如下反應:2Fe3++SO2+2H2O=2Fe2-+SO42-+4H+,使Fe3++3SCN-=Fe(SCN)3平衡逆向移動,溶液逐漸褪色。這一猜想出乎老師的預設,教師不敢給予學生評價,只好說課后再討論吧。很明顯該學生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了很多。因為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對生成資源處理能力的缺失使得課堂失去了許多智慧的思維碰撞。
三 課堂中教師缺少實驗意識
很多化學課堂是教師講得多,學生探究活動少。有教師認為:“不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同樣能掌握學科知識,不做實驗照樣做實驗題,做實驗也做不好實驗題?!倍椰F行教材學生活動與探究內容多,確實造成了教學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導致“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等欄目均變成了“聽講與記錄”。如在教學“苯酚的性質”時,在處理苯酚鈉溶液中通CO2后,除了生成渾濁的苯酚之外,反應的無機產物是碳酸鈉還是碳酸氫鈉?甲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生成NaHCO3;乙老師請同學們根據元素守恒的原理分析,猜想無機產物是什么?學生通過交流之后,乙老師說是NaHCO3;丙老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判斷,猜想無機產物是什么?學生交流后分為兩種觀點:一是NaHCO3,二是Na2CO3。丙老師提出能否用實驗證實呢?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設計出了實驗方案:(1)向苯酚的懸濁液中加Na2CO3溶液;(2)向苯酚的懸濁液中滴加NaHCO3溶液。通過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由“苯酚與Na2CO3溶液不共存”的現象,得出產物是NaHCO3的結論。
四 對課本教材、高考試題缺少研究
任何一本教材的編寫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但有些教師卻始終對教材深信不疑。如在設計實驗比較乙醇與苯酚中羥基中氫原子的活性的教學內容中,實驗現象并非理論上想象的那樣,而是乙醇試管中鈉開始沉于試管底部,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泡,鈉上下浮動,直至消失,溶液始終澄清;苯酚試管中鈉一直沉在試管底部,產生氣泡開始較快,隨即逐漸變慢直至反應幾乎停止,鈉粒表面附有白色粉末狀物質。可見按此設計并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近年來,在新的評價理念下,高考化學試題的設計也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試題有情境性、開放性、思維性、實驗試題的設計性和學科知識間的綜合性等特點,對促進中學化學教學改革,指導中學化學教學,提高化學質量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但有的教師對高考試題的研究往往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試題的研究只看到具體的某一題,而沒有放置于整卷的背景下進行研究,也沒有深刻領會當年該試題的目的和功能,導致在平時的教學中選擇習題進行組織教學時出現超前、超難等現象。